📖 ZKIZ Archives


廖偉強:樓巿積壓購買力釋放

1 : GS(14)@2016-07-26 07:45:37

【明報專訊】筆者年初估計,2016年樓價有機會下跌超過一成,皆因各方面的數據均顯示,樓市走勢並不樂觀,當中包括政府打擊市場的決心,加上充斥不利因素,因此作出這樣的估計。

樓價由年初至今大約錄得4%跌幅,可見如下半年樓市加劇惡化,全年跌幅超過一成的預期理應兌現。然而,經過6月23日的英國公投脫歐後,香港人對英國脫歐的反應並不悲觀,相反,大部分人皆傾向相信,資金流向香港的機會勢將增加,英國脫歐彷彿已成一項突如其來的利好因素。除此以外,美國加息的條件大幅減低,以致香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在持續低息的環境下,買樓的吸引力自然再次提升。

從經濟學上看,供求向來是影響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過去幾年,本港物業落成量不足,政府在實施3D辣招的同時,並未有解決需求的問題,只是用辣招抑壓買家的購買力,以及業主放售物業的欲望。事實上,購買力不斷被積壓,這幾年已經積存了一定數量的購買力,再加上落成量的不足,已滾存的需求實在非常龐大。

政府辣招抑壓大量購買力

當樓市不景氣時,大家普遍會選擇按兵不動,靜待時機,只要有些少利好消息出現,儘管是不確定的因素,整個市場都會借題發揮,自我燃燒。羊群心理會促使成交量增加,樓價亦會因而重拾上升軌道。

對於下半年的樓市氣氛,筆者相信會傾向理想,「磚頭」的價值眾所周知,在全球量化寬鬆下,物業更為保值,低息環境為樓市帶來正面影響,再加上歐洲的資金有機會流向本港,發展商自然會借勢加速推盤。上述種種因素均會令整體樓市再度活躍,因此,下半年的樓價可以看高一線,有機會掉頭上升,從而對冲上半年的部分跌幅,以致全年樓價錄得零跌幅。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49&issue=20160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35

廖偉強:成功須「腦」力

1 : GS(14)@2016-08-09 06:43:03

【明報專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長的一群,要出人頭地闖出一片天,需要靠勤力。當時絕大部分人都相信「沒有難、只有懶」,只要勤勤力力,便不會被任何事情難倒。今天廣為人知的富豪,有許多便是那時候白手興家,努力工作成就而來的。

踏入21世紀,互聯網日益普及,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一日千里,資訊科技融入社會,融入各行各業,甚或顛覆傳統行業。在不知不覺間,大家已經進入一個講求速度的年代,不難想像,在如此資訊發達的年代,如果在行業中沒有配合適當的資訊科技,隨時會瞬間沒落!這亦是今時今日,各行各業均在積極擴大生意空間。

地產為本港極其重要產業之一,自然需要與時並進,無論各大發展商所發布的新盤項目資訊、網站、網上樓書、價單等均能做到快而準。身處業界的地產代理當然亦會充分活用有關信息,從而達到有效銷售的目標,包括收集最快、最新的市場資訊易。

地產代理是以人為本的行業,只要能夠做好服務,使客人感覺良好,人脈網路不斷增加,口碑載道,生意自然可以有增無減,在此所強調的,亦正正是我們公司之前的口號「專業服務、與時並進」。

「難」只適用沒有能力的人

那麼,該如何「與時並進」?這便是今天重要的課題,近期Pokémon GO風靡全球,這是新時代,新科技的威力,假設未來有地產代理公司早着先機,推出風靡全球的買賣樓宇模式,那麼,舊有的一群地產代理,將會全面被淘汰!這個世界是現實的,是殘酷的,新的會取代舊有的,這是大時代的定律,「難」字只是適用於沒有能力的人,就算是年長的一輩,亦要改變,否則,根本不能與市場接軌。以往,我們以勞力取得成功,今天的世界,必須要用「腦」力,才可以有機會進入成功之路!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23&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95

廖偉強:自律是堅持 自發是動力

1 : GS(14)@2016-08-15 05:26:21

【明報專訊】地產代理是以人為本的行業,能夠管好人事,生意自然理想。說來諷刺,很多人會問,地產代理是多勞多得的行業,猶如是自己的生意,應該不用嚴謹管理員工,他們理應會自動自覺去做生意,否則,他們只會是白做;因為代理是低底薪、高佣金的行業,沒有理由不去搏殺!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諷刺,明明是自己的事業,理應不用管理,應該人人懂得自動埋位工作,個個都會力爭上游。

道理雖然如此,其實正是相反,這個行業因為比較自由,亦是以業績為重,行內形成的風氣是有數大過天,造成行內很多陋習及謬誤!

好的代理,在行業中只佔部分,相反差的代理則佔大部分,他們的陋習及謬誤,成為大部分人的模仿對象,造成行業的謬誤。一家公司,如果沒有制度,慢慢就會鬆散,因為大部分人都是不會自律,久而久之,骨牌效應,隨時倒閉!

近月樓市氣氛逐漸回暖,無論一手或二手市場均轉趨熱鬧。新盤陸續登場,代理可謂商機處處,但重點仍是要努力去把握、去找客,否則肥肉當前亦無福消受。

把握時機 努力找生意

成功的人,有一種特質,就是堅持,自律的人就是會堅持,所以他們能夠在堅持中勝利;成功的人,亦會自發,他們自動自覺做好工作,永遠都是精力充沛!

地產代理是專業的行業,今非昔比,我們已經不是幾十年前樓梯底的經營,再加上今天資訊科技發達,希望業界能夠不斷改善及進步。就是因為傳統的行業,很容易被資訊科技所取代,我們更加應該自強不息,與時並進,保留行業的特色,免被市場淘汰!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91&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40

廖偉強:今年樓價為何不跌?

1 : GS(14)@2016-09-06 04:29:40

【明報專訊】上年9月樓價開始下跌,在短短的4個月內,樓價下跌約8%左右。踏進2016年,大家都對今年的樓市預測顯得悲觀,大部分專家都估計今年的樓價會續跌,幅度由10%至20%不等。但事實告訴我們,許多人都估錯了。

估計下跌的因素,主要是有關未來的息口將會上升、中港矛盾加劇令香港的經濟轉弱、失業率料會上升、土地及房屋趨增從而令樓價受壓下跌、政治爭拗不斷,以及政府政策會不斷打擊樓市等因素。

綜觀上述的因素,好像沒有多大的改變,那麼樓價為何會反彈得這樣快呢?可能大家忘記了,在樓市身經百戰的業主,大部分都經過1997年及200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每次的樓價都能夠反彈,尤其是在2003年SARS期間入市的業主,在今天的樓價已累積驚人的升幅,他們確實有能力及實力,不會懼怕樓市的短暫變化,大部分的業主選擇持貨,沒有恐荒性的拋售,自然很難令樓價大跌。

消化壞消息 釋放購買力

至於地價方面,麵粉平,麵包才會平,首先目前的土地供應仍然不足,再加上不斷有內地 的發展商來香港投地,他們資金充裕,實力雄厚,爭奪土地,地價很難會平。

除了供應不足外,需求亦正在不斷增加。內地的資金不斷湧入,國內買家入市豪宅及商業項目已不用多說;另一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新世代的風氣改變,造就了很多分支家庭的出現;子女長大後,喜歡單獨居住的生活,父母都願意資助子女置業;况且擁有房產是中國人傳統的觀念,磚頭是最佳的保值。此外,離婚或分居的個案亦不斷的增加,也是市場上實際住屋需求的另一來源。

所以,當市場消化完壞消息後,再加上積聚的購買力,在羊群效應的心態下,樓價的反彈力自然理想。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53&issue=2016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13

廖偉強:費心勞力 代理佣金來之不易

1 : GS(14)@2016-09-13 00:07:50

【明報專訊】上月一手市場表現非常暢旺,成交多達2500宗,是近年少有的盛况;踏入9月份,新盤市場火乘風勢,首個周末即創出單日近1100宗的成交。地產代理久旱逢甘露,一眾營業員紛紛摩拳擦掌,誓要在大旺市中分杯羹,代理行更大幅增加兵力,務求不要錯失這次難得的機會!

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時間

行家們為了把握這次黃金機會,均各出奇謀去搶盡市場份額。為了激勵下屬及增加前線的動力,獎金及佣金一再提高。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30年,一直廣結人緣,已累積了一定數量的客人,隨着近期新盤表現火熱,自然有很多新知舊雨探門問路、了解市况。朋友之間,講錢失感情(有些朋友會要求減佣),所以筆者一般都會轉交下屬,等他們自由戀愛(自己議價)。

早前筆者也有一篇文章講述地產代理的工作,並非如一般人想像中容易就可收取豐厚的佣金。代理物業的過程中,其實需要很多工序,牽涉很多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及時間等,全部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所以有句說話叫做「佣金收之無愧」。

最近,有名朋友看中了一個新盤,找筆者介紹一位同事給他;筆者當然不會怠慢,除了因朋友關係外,更要顯示我們服務的專業,於是筆者慎重吩咐下屬,不容有失。經過同事詳盡的資料介紹,花了大量時間參觀示範單位,最重要是提供了專業的講解及分析,最後那名朋友亦決定入票抽籤,然後向筆者的下屬要求回贈90%的佣金!之後,下屬向筆者匯報過程,筆者的回答是:「友情是我與他之間,生意在你與他之間,不會對我有任何影響,重點是你的看法,是否認為佣金收之無愧」!最後筆者的下屬選擇了放棄這次交易,商場交易是你情我願,這也就是自由市場的競爭及可貴之處。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44&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81

廖偉強:代理除堅持 還要謙虛

1 : GS(14)@2016-09-27 07:03:04

【明報專訊】很多成功人士在接受訪問期間,談到他們成功的秘訣時,都會不約而同說出「堅持」這個特質。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說話人皆懂之,但又有幾多人可以真正做到,那就另當別論了!

堅持才能捱過重重難關

地產市場在過去30年來經歷過大大小小無數次的市場變化,遠至1987年全球股災,近至目前的3D辣招等,少一份堅持也會十分難過。在這30年裏,筆者見證過無數的地產代理,在每一浪的低潮變化中,因經不起考驗而放棄、甚或被淘汰!這批遭時代洪流擠走的人當中,不乏有能力及有經驗的從業員,但他們都存在一個共通缺點,就是沒有「堅持」的耐性。當中有一些資深的從業員,雖然沒有被市場淘汰,但亦未能夠更上一層樓。有些人只眷戀旺市時順勢豐收,他們並不意識到危機感,不知道要不斷充實及提昇自己,並秉持「謙虛」的態度,是故他們的成功往往只會停留在某一階段,最終也只能做到平平無奇而已!

投資者與代理 唇齒相依

同樣道理, 物業投資者亦要有「堅持」。投資者的「謙虛」亦很重要,很多人的通病是初入市時因要靠代理指路,那刻會對代理很友善;惟一旦成功後,往往「打完齋唔要和尚」,甚或剝削代理的利益。部分投資者忽略了他們與代理之間的長期關係是唇齒相依的,藉代理提供第一手資訊,投資者往往能捕捉入市先機;如果雙方關係不好,則投資者便會被代理所遺棄,最終令投資成果每況愈下!因此,無論地產代理或物業投資者均應要時刻秉持「堅持」及「謙虛」,才能達致成就!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14&issue=2016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46

廖偉強:豪宅上升 已成保證

1 : GS(14)@2016-10-11 07:51:31

【明報專訊】過去一段日子,政府努力尋找合適位置,藉以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未來的一兩年算是勉強可以達標,惟長遠仍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有留意市場形勢,便會發現發展商不斷將單位的面積拆細,去迎合市場的需求,以這樣的方式去「增加」供應,變相要市民要接受住細屋的現實!因為細單位的樓價(這裏指的是單位的總價)較低,才能令更多市民可以入市。

上述形式的增加細單位供應,在短期內,勉強符合市場的需求;但是,長久而言,效果不會理想。過去數年,發展商少了興建大型單位,令近年大型單位的供應更加買少見少,恐怕無法滿足換樓客/用家及投資者的需求。過去一段時間,很大部分的一手買賣均以中小型單位佔多,當中更有不少屬「蚊型」類別的單位,反而大單位、甚至豪宅類別的物業似乎被市場所忽略。

不過,被忽略,不代市場沒有需求。大家看看,世界各地的量化寬鬆印銀紙,令到市場資金氾濫,加上內地資金的流入,再結合目前的低息環境,市場對豪宅的潛在需求其實十分龐大,惟發展商近年在豪宅的供應上卻相對有限,豪宅單位的價格又焉能不升呢?

踏入第四季,開始陸續會有豪宅新盤出籠,相信不少準買家已久候多時,今季豪宅理應很有機會做到「量價齊升」的佳績。

今天的地產代理,優勢比以往更多,因為除了本地的客源外,內地市場的買家,就是我們今天生意的生力軍。只要大家發掘更多的人際網絡,建立更多的人脈關係,再配合今季有較多豪宅推售的市況,相信生意就有機會源源不絕。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20&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71

廖偉強:叫人買樓永遠是對的

1 : GS(14)@2016-10-17 08:00:33

【明報專訊】上星期和朋友晚飯,在席間大家討論的內容是減肥;當然,筆者沒有太多發言權,因為筆者從小到大都沒有肥過!最終我們的結論是,能夠減肥的最佳方法只有兩種(不包括食藥),一是運動,二是節食;當中以運動達到減肥的效果只有約30%,其餘的一定要靠節食。

很多人減肥不成功,是因為太忙,難以每天抽出幾個小時做運動,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夠「堅持」。每一次樓市上升時,都有很多朋友問筆者,現在是否入市的好時機?當我回覆,叫他們應該入市時,他們很多時又會心大心細,把持不定:「目前是否虛火」、「看還有機會跌」、「再睇定□」等。但是,當樓價下跌時,筆者建議他們應該趁低吸納,他們大部分的反應又會是「目前正處跌市,沒理由入市」、「我看還未跌夠」、「仲有排跌」等等……似乎大家對是否入市的準則既無「堅持」,亦不「自律」。

持物業時間愈長 風險愈低

有很多人會說,你們作為代理,永遠都是叫人買樓,錢不是你的,升跌你們都有佣金收!但是,他們不明白,地產代理除了做生意可以賺取佣金的職業身份外,還應該有其專業知識及身份的。

「叫人買樓是對的」,這句說話筆者很認同,只要是入市的買家在能力的基本條件下,絕對不怕買錯。以用家的角度而言,自住理想的居所,已經賺到了家的感覺;以投資者的角度,只要計算到合理的回報率,投資物業的安全度,比任何產品為佳。再者,無論是用家或投資者,持有物業的時間愈長,風險會愈低,畢竟物業很少會變得一文不值,起碼在香港的物業市場不會發生!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00&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9

廖偉強:第4季樓市如何走?

1 : GS(14)@2016-10-24 05:54:51

【明報專訊】樓價由去年度9月的高位,回落至今年3月尾,之後開始反彈回升,大約還有3%的差距,就會衝破歷史的高位!

無可否認,此輪升浪由中小型物業主導市場,最近這一個月,陸續蔓延至豪宅市場。開始有些專家分析市場熾熱的原因,不少將之歸咎於內地買家湧現。他們分析指內地的買家數量明顯增加,但是,如果細心分析,內地買家佔總體的成交比例,仍然是低於幾個百分點。

年初至今,樓價由第一季的持續回落,至次季開始反彈,到今天已經累積上升了約5%;樓價是否有力能在第四季繼續上升呢?筆者的答案是可以的,支持樓價上升的因素如下:

一.6月英國公投後,決定脫歐,資金流入亞洲增加,香港是理想選擇之一;

二.由上年中樓市開始放緩,樓價開始回落,至今已經累積一定的購買力;

三.全球的QE令銀紙貶值,買樓保值成為資金避難所;

四.美國在加息一事上不斷出口術,就算美國真的加息,香港跟隨的機率仍然很低,低息環境仍然存在;

五.人民幣納SDR後相信會繼續貶值,內地買家將資金分散風險,香港是首選;

六.住宅供應仍然缺乏,難以在短期內達標,供求失衡是樓價上升的關鍵;

七.通脹不斷上升,樓價跟隨上升是正常的,何况買樓有槓桿,可以在銀行借貸,不用付全數,通脹上升一成,按比例樓價可以上升兩成。

上述只是筆者的體會及分析,純屬個人意見;買樓是人生大事,自住要講能力,投資要講眼光。但是,從長遠角度而言,香港地少人多,楂長線的大多數都是贏家,最重要是買得稱心、住得開心!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93&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47

廖偉強:不停有基建 樓市必興旺

1 : GS(14)@2016-11-08 05:35:43

【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樓價高昂已經是必然的現象,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大部分時間的樓價都是有升無跌。

樓價在去年9月份開始回落,直到今年的3月份已經止跌回升,到今天樓價已逼近去年的高位,只欠2%左右就可以升穿歷史的新高。對於這次樓價的上升,開始有人擔心何時會再次回落;對於這個看法,筆者認為有些杞人憂天!

剛需下 需求有增無減

為何香港地少人多,樓宇可以這樣受歡迎呢?筆者有幾點看法,首先,一定是有剛性的需求;有能力而未能夠上車的市民,數量絕對不少;何況近年的風氣是分支家庭不斷增加,父母亦樂意協助下一代上車;再者就是離婚率增加及人口老化問題,均令物業需求有增無減。

如果大家有留意,香港的大型基建從未間斷,近在眼前的有各區的鐵路延線、屯門至機場的隧道、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如火如荼的高鐵等,多不勝數。這麼多的大型基建出現,香港的經濟差極有限,經濟好對樓市有一定的幫助。

內地客吸貴重物業

最近,傳媒都有報道,內地的買家明顯增加,當中可能與人民幣貶值有關。但是,筆者相信香港的樓宇絕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香港的稅制簡單、樓宇質素高、環境衛生、管理完善、法制及治安都好,而且買賣手續容易兼有保障,當然,地產代理亦功不可沒。基於有內地買家因素外,再加上全球多國實行量化寬鬆,未來,將會是貴重物業主導樓市。筆者相信,這趟樓市的升勢只是剛剛開始!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91&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