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探析(之二) 也談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32350.html
慶金交所因其發售的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產品被解讀為資產證券化而屢受各方關注。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金交所董事長羅得志試圖為其產品「正名」:該產品並不是把資產做簡單的買斷,中間也沒有採用任何衍生手段,更不是一個面向大眾的公募債券。所以,從資產證券化的幾個核心邊界條件來看,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都不符合,是信貸資產轉讓而非信貸資產證券化。

為什麼各方對「資產證券化」如此敏感?在對金融危機的反思中,很多人認為資產證券化涉及的複雜金融衍生工具和信用鏈條,尤其是槓桿工具的頻繁使用,是風險不斷擴大化的主要原因。而其衍生金融產品受眾的公眾化,使得金融危機的程度擴散至整個社會,產生系統性風險。甚至中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因此一度停滯了多年,最近才重啟。

是不是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尚未有嚴格的學術邊界和法理定義。一般認為,資產證券化是指將暫時缺乏流動性,但是具有未來現金流的資產組成資產池,並對資產池的現金流進行結構重組,以該現金流為支撐發行流動證券。資產池的組成和證券發售一般由一個特殊目的載體(SPV)完成,並有明顯的風險隔離機制。

重慶金交所的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是不是信貸資產轉讓或者信貸資產證券化呢?

從操作層面上看,它是一個「異化的創新」產品,並不符合一般定義上的信貸資產轉讓或者信貸資產證券化。在發行人方面,一般的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融資機構先將資產出售給一個SPV,然後由SPV來發行有價證券。而在金交所的小額貸款資產收益權憑證中,其並不設立SPV,小額貸款公司本身是該權證的發行人。在實質資產轉移和風險隔離機制上,金交所的產品是收益權憑證,而非所有權憑證,資產的所有權並不發生實質性的轉移,而是基於應收債權出讓其收益權的轉讓方式。小貸公司作為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的提供方,沒有實質轉移資產,又是發行人,也就談不上風險隔離了,甚至類似於發行債券。

至於最受關注的,就是資產證券化的具體風險特徵與小貸資產收益權證是否有類似之處。資產證券化兼有提高流動性創新、風險轉移創新和信用創新的功能。但其擴展空間很大,通過產品衍生化、信用鏈條複雜化、槓桿高企化、受眾公眾化的形式,可能帶來難以監控的風險放大和擴散效應。在小貸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各方除了對源頭信貸風險的擔憂與控制,其可能涉及的產品衍生性、槓桿率和受眾公眾性是關注的焦點。目前重慶金交所所做的嘗試並未出現金融產品衍生,槓桿率也未被放大,產品的發售雖不針對特定對象,但也有一定的選取標準。

但從廣義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上看,這過程中確實有資產支持的流通證券,應屬於「信貸資產證券化」,銀監會在《關於小貸資產證券化有關風險提示》中也做了同樣認定。事實上,從規則邊界上看,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更像是先前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推行的「資產支持票據」,只是交易雙方的性質有所不同。今年7月份交易商協會出台的《資產支持票據指引》不強制設定交易結構和強制要求設立SPV,也不強制進行資產的實質轉移和風險隔離,以及不將基礎資產作為唯一資金償還來源。在這個意義上,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可以和資產支持票據一樣,被認為是債務融資工具。

風險有多大?

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整個交易流程涉及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結算銀行、重慶金交所、承銷商、做市商和投資人七大交易方。重慶金交所表示該產品在設計時就建立了六道「防火牆」,分別是:小貸公司的篩選、做市商制度、小貸公司回購機制、擔保機構提供擔保、投資者保護基金,以及第三方審核。

從整體行業的源頭風險上講,正如銀監會在《關於小貸資產證券化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中提到的那樣,小額貸款公司門檻較低、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風險管控能力較弱,導致其信貸風險較高。小貸資產證券化打通了小貸公司吸收公眾資金的渠道,增加了隱性負債,提高了槓桿水平,且造成了信貸風險從小貸公司向公眾轉移,假如盲目推廣,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但是其中也不乏優秀的小貸公司,是能控制好業務風險的。銀監會從系統和整體市場的角度來考慮小貸行業,發佈這樣的風險提示可以理解,但並非一概而論地否定所有行業參與者。

從制度設計上講,有人認為其沒有實施有效的資產隔離機制是重大的風險點。但資產真實出售和隔離機制只是一項技術手段,其目的在於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者對基礎資產的優先受償權。因此,若是通過其他手段保障投資者能得到償付,這種隔離機制不一定要建立。目前重慶金交所的多重風險防控機制,更類似於「資產支持票據」,若其採用賬戶隔離而非資產隔離的交易結構,將基礎資產和企業所有資產同時作為償付資金來源,並設置擔保和投資者保護機制,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模式。

從整體交易參與者上講,市場也擔憂相關三方機構的專業能力。比如專業評級機構的缺失和承銷商的盡職調查能力是否足夠專業審慎。在基礎資產和信用增級的專業評判上,國外的資產證券化主要由評級機構與做市商評判產品投資風險;而重慶金交所則通過引進擔保公司、做市商、投資者保護基金給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提供投資安全保障。其缺陷主要體現在專業評級機構的缺失,以及相關三方機構在同類業務上的經驗不足。同樣的擔憂也體現在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機制,以及參與者本身的角色和利益衝突上。

其實資產證券化除了源頭風險,過程風險主要在資產重組和外部衍生上。目前重慶金交所尚未有此方面舉動,但應當在將來謹慎創新。衍生金融產品並非一無是處,對於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均攤機構風險等都有重要意義。但是,其源頭風險一旦擴大到一定程度,若是加上槓桿機制的無限提高,則會帶來傳導性極強、破壞力極大的風險,甚至是參與機構的批量倒閉。目前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尚無衍生化和高槓桿的案例。但在源頭信貸風險未得以充分證明,機構參與和槓桿機制設置沒有良好經驗的情況下,政策部門和市場要對其保持嚴格審慎態度。

謹慎創新

重慶金交所的實驗,有著「積極」的可能性。風險警示是必要的,但其並不是完全的否定,各方應當在警示和反思中發展市場。僅從小貸公司的資產證券化/資產轉讓角度說,以下觀點可供參考:1.對於重慶金交所的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來說,要嚴格篩選機構,推進獨立專業的評級機制和投資者保護機制建設,控制信用鏈條,嚴禁多次衍生和謹慎使用槓桿,客戶不宜公眾化。2.小貸公司可以把資產賣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或者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和定向發售。至於溫州提出的探索小額貸款公司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發售對象必須控制在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和承擔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區間內。(作者為第一財經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5

小貸「瘋狂」

http://www.eeo.com.cn/2013/0112/238670.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朱熹妍 去年實現業務50%以上增長的金融機構,除了信託就是小貸。

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會長劉克崮預計,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小貸行業機構數量已超過6000家,全行業貸款餘額則超逾6000億元,同比增長52%,高出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速37個百分點。

野蠻生長的小貸業務日漸引起監管層的注意。日前,有媒體稱,央行在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對上述小貸創新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做出了警示,認為一些省份先後突破經營範圍、融資比例等規定存在潛在風險。

6000億向上的瓶頸

瓦德,南非華裔,2008年歸國發展後一直在北京從事金融事務。2010年初他認為一個機會到來,便從原來的公司辭職。三個月後,他與朋友合開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北京開張,做純信用貸款,針對的大多是金融行業、跨國企業的員工,營銷主要是靠圈內傳播。

「中國公司裡的白領,信用卡的額度非常小,很難滿足需求。但是除了銀行,很難找到機構借錢給你。」瓦德說,「如果一切順利,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把20萬的貸款發給你。」

像這樣小範圍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近年來還有很多,創業者也是形形色色。

陳駿偉就是其中一員。他是佛山市南海友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公司一直以小額分散為主營業務,面向當地的三農,工商企業還有微型企業的群體,推廣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的個人擔保產品。成立以來,該公司累計發放的貸款15個億,總共發放有6600多名。

在這股掘金潮中,小貸公司的數量和業務在蒸蒸日上。

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近日發佈的《2012中國小額信貸機構競爭力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小貸公司數量增至5948家,貸款餘額5637億元人民幣;去年前11個月,全國小貸公司新增貸款1721億元,新增利潤365億元。

不過,這些小貸公司都面臨著相同的發展瓶頸。

「問題很多,首先就是不公平。」陳駿偉認為,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不平衡的監管、稅收、融資、徵信政策,制約了小貸公司的創新與發展,甚至安全。他希望有統一的監管並獲得金融機構的合法地位。「我們從6個人發展到160多個人,整個人力資源成本是很大的,卻只能按照一般的工商企業做一個登記納稅,正常經營裡面不良貸款的核銷渠道也是不暢通的。」陳駿偉說。

按照現行規定,小貸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且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超過資本淨額的50%。

融資渠道單一、槓桿效率低下,讓小貸公司資金成本高居不下。就連廣州市萬穗小貸公司董事長張化橋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表示,「年化利率24%,並不是心狠手辣,而是降低利率會導致淨資產回報率的降低。得不到公共資源的支持,也是小貸公司的一大煩惱。一位重慶小貸公司的負責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幾個大額的借款人打一圈電話,確認其是否還在當地。「信用評級時,徵信系統不好用、銀行、工商部門也不讓核查公司資產。」

小貸公司這種高風險快速發展引起了立法人員的關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一直呼籲,監管當局應正視小貸機構在金融業的地位,「在小貸公司和小額信貸的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小額信貸組織的合法身份問題和為它們開闢資金來源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近幾年以來制約小貸公司發展的一個最重要因素。」

有望接入徵信系統

小貸野蠻生長的態勢開始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目前各地創新的小貸融資方式包括:增加小額貸款公司融資銀行的數量;小貸公司資產轉讓;通過信託方式融入資金;地方政府入股;小貸公司同業拆借等。一些省市甚至將小貸公司的最高融資比例升至200%以上。

不過,近日有媒體稱,在日前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對各地的小貸「創新」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作出了警示。

不過,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則認為,不應該盲目遏制小貸行業的創新,而應該是通過建立行業評級、接入徵信系統、完善配套機制等基礎性工作令小貸行業的發展更加透明、健康。

央行徵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在第三屆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年會上表示,目前央行徵信系統正在研究接入金融改革實驗區的一些小貸機構。「從政策層面上講,小貸公司應當納入到整個徵信系統中來。」

不過,目前需要解決的是互惠原則、信息安全、數據的雙向質量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84

小貸公司抽逃資金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gei5.html
昨晚聚餐。我正巧坐在某市金融辦主任旁邊。他得知我是一家小貸公司的董事長,於是發起了牢騷:"你們有些做小貸的老闆,太不像話了。剛成立小貸公司,就抽逃資金。"

我反問,"真的嗎?"
"確實"。
"他們抽逃了資金去幹什麼呢?"
"賺更大的錢!"
"比如,... 倒賣白粉....?"
"我不知道。反正我聽說很多小貸公司抽逃了資金"。

我只好給他上一堂常識課:"你的話很矛盾:你們一邊嫉妒和責罵小貸公司放款利率太高和賺取暴利,一邊說他們抽逃資金。難道還有比小額貸款更加有利可圖的生意嗎?如果小貸公司抽逃資金,那正好證明小貸行業並不是那樣好做。看看你們的監管,逼得小貸公司喘不過氣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我們可愛的主任馬上轉了話題,談論起村鎮銀行。我心裡想,村鎮銀行也會被他們逼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13

徵信業管理條例即將實施小貸公司將接入徵信系統

2013-3-4  NCW
 
 

 

□ 本刊記者 李小曉 文《徵信業管理條例》 (下稱《條例》 )自今年3月15日實施,徵信市場有法可依,且有望向民間借貸開放。

2月18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全國徵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今年要加快制定《條例》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徵信管理制度體系;要做好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徵信服務,將符合條件的上述兩類機構有序接入徵信系統,提供徵信服務。

目前徵信系統的主要使

用者是商業銀行。一方面,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報送數據;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根據有關規定,向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實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然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 以 及 P2P(Peer to Peer)小額貸款網絡平台等民間借貸機構,均未被納入接入徵信系統的範圍。

不被納入徵信系統造成

的結果是,民間借貸公司無法對接央行的徵信系統,既不能直接進入徵信系統查詢借款人的信用記錄,也不能將借款人的信用記錄納入徵信系統。

“拍拍貸” 總裁張俊表示:“我們一直爭取進入國家的徵信系統,為徵信系統貢獻一些數據。但央行徵信數據目前只對商業銀行開放,P2P 網貸公司連查詢的權利都沒有。 ”

華峰 小 額貸款公司某

負責人表示,未來若能將小貸公司接入徵信系統,全國6000多家小貸公司以及5000 多億元資金都將獲得更好的監控。對小貸公司而言,查詢企業貸款信息就更加方便。

有小貸公司人士認為,接入徵信系統有如下作用:加強銀行和小貸公司信用體系的及時聯繫,達到信用信息共聯共享;防止債務人利用小貸公司信用體系的孤島性質,游離于社會信用體系之外,規避徵信系統的及時監督;有利於各銀行、小貸公司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債務人統一進行信用監督和制裁。

但也有小貸公司的人士

擔憂,如果接入徵信系統,會影響小貸公司生意,因為小貸公司的客戶都是小微企業,企業質量也比銀行的客戶較差,過去徵信都不是很透明,一旦他們在小貸公司的資金往來要被監控,可能會產生畏懼感。

宜信公司總裁唐寧表示,監管層之前也提出過類似意見,說要把小貸公司逐漸接進徵信系統。因此,這並不是一個新方案,而是意味著監管層有決心要把這個事情繼續推動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3

阿里小貸趟路資產證券化

2013-3-4  NCW  
 

 

實現了發行機構的突破,也實現了動態監控、分級增信等創新◎ 本刊記者 張冰 文16億元的資本金支撐260億元的貸款規模,阿里小貸亟須“補血” ,目前的手段之一,是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傳統的證券發行是以企業為基礎,而資產證券化則是以特定的資產池為基礎發行證券。

證監會公開信息顯示,由東方證券發行的“阿里巴巴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已在春節前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材料,並在2月8日被要求提交補充材料,目前尚未獲得受理決定。

目前,中國證監會正鼓勵券商創新,包括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證監會近日推出《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並公開征求意見,業內人士預期將為上述業務提供便捷通道。新規對可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規定口徑較寬,包括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托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

2月26日,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基礎資產當中的有價證券只要符合能產生穩定現金流、本身沒有瑕疵、可通過抵押、質押等多種方式將其獨立出來等基本條件,即可資產 證券化,基礎資產不再具體細分類別。

財新記者獲悉,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嘉實基金在內的一些基金公司參與了阿里巴巴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部分產品已經發行完畢,目前還有產品在陸續 進行當中。東方證券為此提供了通道。阿里融資阿里巴巴1號來自現在最熱門的電商公司淘寶網。依托淘寶網這一平台建立的支付寶和阿里金融,正在對傳統銀行業形成了強勁的挑戰。

2009年成立的阿里金融,截至2012 年6月底,已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貸款總額累計超過260億元,單日利息超過100萬元。

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東證資管阿里巴巴金融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方案顯示,阿里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是重慶阿里小貸的信貸資產。

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透露,阿里金融非實體公司,具有營業執照的法人單位是浙江阿里小貸和重慶阿里小貸,但具體業務都是由阿里金融的員工執行,兩家小貸公司並無具體的運營人員。目前阿里旗下兩家小貸公司註冊資本金總和為16億元,浙江6億元,重慶10億元。

按照小貸公司融資杠杆率只有0.5倍的浙江、重慶兩地監管規定,阿里金融兩家小貸公司可供放貸的資金最多為24億元。這意味著阿里金融的放貸需要周轉十次以上,才能把24億元的信貸本金放大到260億的貸款規模。

2012年,阿里金融多次通過信托渠道募集資金。當年6月,阿里金融曾通過山東信托發行了山東信托· 阿里金融小額信貸資產收益權投資項目集合信托計劃,簡稱阿里星1號,募集信托資金2.4 億元。9月份推出阿里星2號集合信托計劃,募集資金1.2億元。

現在,阿里小貸增加了一個新的流動性來源 :賣出部分貸款, 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回籠資金。

接觸過阿里金融的機構人士介紹,阿里小貸的融資計劃比較謹慎,不會一次發行大規模產品,寧願多發行幾次。

方案顯示,東方證券作為通道曾在2012 年發行過阿里巴巴資產證券化產品。

收益6%

截至2012年6月,重慶阿里小貸公司累計貸款金融56.54億元,貸款餘額是9.21億元。五級分類中,正常類占比99.563%,次級類0.108%,可疑類0.080%,損失類無。

同期本金逾期率為0.325%,逾期筆數中,逾期1-3天占比75.80%,逾期15-30天的占比4.72%。

“阿里小貸的貸款用戶很多都是依靠網店養活祖孫三代,所以違約成本很高,不會輕易違約。阿里小貸的年化利率在18% 左右,這在全國小貸公司中絕對處於低下水平。這說明馬雲還是讓出一部分利潤支持了小店主。 ”一位接觸過阿里小貸的基金人士表示。

也因為阿里金融對小貸業務風險控制的自信,因此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阿里小貸的談判能力更強。

阿里資產證券化的預期產品收益率在6%左右, 低於目前市場流行的信托8% 的收益率。這也意味著阿里小貸的融資成本較低。基金人士稱,這一收益來源於產品分級的結構設計。

不過,有關項目的不良率壓力測算模型顯示,在最理想狀態下,優先級投資的收益率在7.5%左右,次級投資的收益率在12% 左右。這比預期收益率6% 要更樂觀一些。

組成資金組合後,投資人購買重慶阿里小貸存量貸款資產包,並進行資產 後續滾動投資。

基礎資產包是重慶阿里小貸的小額信貸資產,日息0.05% 左右,年化收益率在18% 到21%。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從基礎資產包獲得資產回收款,優先級客戶獲得本金償付和固定投資收益,次級投資者,即重慶阿里小貸獲得其他剩餘部分。

動態監控

按照設計,管理人和資產服務機構即阿里小貸,應對每期發行的專項計劃份額所受讓的標的資產不良貸款率,進行實時監控。

需要注意的是,資產證券化後,發行人繼續監控標的資產風險變化的積極性可能降低,從而蘊含了新的風險。為此,阿里小貸的資產證券化設定了實時監控制度。即當標的資產不良率超過8% 時,停止滾動受讓的小額信貸資產,直到對應的標的資產不良率低於5%。

按照方案,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要求資產為原始權益人真實、合法、有效持有,未設置任何抵押、質押等擔保物權或者其他權利負擔。

基礎資產在五級分類中為正常類,標的資產未發生本金逾期,對應的借款人在原始權益人的支付結算平台上未發生不良貸款記錄。貸款到期日不得晚于專項計劃期限屆滿之前。

阿里小貸的本金是不斷滾動的。而首批受讓的基礎資產產生回收款後,管理人授權基礎資產服務機構,也即阿里金融,依據約定繼續將該款項投資于符合合格投資約定的小額信貸資產,並且按照約定進行保管和催收等管理制度,不斷周轉,直到專項計劃份額到期。

“目前對於逾期欠賬的客戶,通常採取電話催款、上門催款、放黑名單等方式。 ”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表示。

分級增信

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小貸方案沒有回購條款。

“如果我們來做,會約定固定收益,如果到期不能兌付,由企業負責回購。 ”一位基金公司子公司總經理針對項目可能發生的風險稱。但承諾了回購的資產 證券化並沒有發生風險的分散,風險仍積聚在發行方。

但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做了增信設計。按照東證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者分優先級和次級。優先份額比次級份額為9:1。優先份額由客戶認購,次級份額由阿里小貸自行認購。

優先級優先獲得收益分配,資產損失由次級承擔。

這意味著重慶阿里小貸為優先級客戶的本金和收益,提供不超過專項資產 管理計劃規模10% 的補足承諾。但增信手段僅到此為止。

“在銀行資產證券化中,賣方也要保留一定的份額,這主要是要避免道德風險。在任何時候,賣出行至少保留10%,一方面給買方信心,說明風險利益均沾。

另一方面如果發生了風險,自己也要按比例承擔。 ”一位銀行人士說。

方案設計者認為,沒有採用全額擔保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擔保方對原始權益人的追索,影響到基礎資產的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增信成本。

“其實所有的風控、監測,都是形式。阿里金融很明瞭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們最核心的價值就是數據挖掘。和同樣熱衷于做小貸的民生銀行不同,阿里金融的徵信、授信以及實名制都是自動化的。”一位接近阿里金融的機構人士表示。

此外,該方案中優先級客戶最低參與金額為10萬元,資產支持收益憑證通過證券公司發行並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增加銀行作為發行渠道,擴大客戶群。

為提升流動性,證監會的有關新規擬允許資產支持證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機構間報價與轉讓系統、證券公司櫃台交易市場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交易場所進行轉讓。允許券商為之提供雙邊報價。符合公開發行條件的資產支持證券,還可以公開發行,可成為質押回購標的。阿里小貸是否會成為首批受益者?

本刊記者田林、 鄭斐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4

資金回報率誘惑 上市公司爭投小貸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46676.html
功上市募集大量資金後,除了投資到不少「畫餅」式的募投項目外,上市公司的閒置資金正在盡力尋找各種各樣的新出路。除了大量購買理財產品以外,小額貸款則是上市公司近日紛紛涉足熱點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投資小額貸款,對主業回報不高的公司而言,有利於提高資金收益率,小貸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大約為7.5%到15%之間,也可以扶持相關公司上下游產業鏈。

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貸

昨日晚間,大東海A(000613.SZ)發佈公告稱,擬投資1000萬元入股海口羅牛山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羅牛山小貸」),羅牛山小貸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至1.1億元,大東海佔註冊資本的9.09%。

7月6日,達華智能(002512.SZ)公告稱,收到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下發的《關於核准中山市中達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設立資格的通知》,中達小額貸款公司由公司及中山市民眾鎮資產經營公司發起設立,主要為中山市「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小額信貸業務,達華智能出資60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30%。珠江鋼琴(002678.SZ)7月初也公告稱,收到廣州市金融辦同意廣州珠江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珠江小貸」)開業的通知公告。

事實上,過去一個月以來,包括江粉磁材(002600.SZ)、宏圖高科(600122.SH)、廣弘控股(000529.SZ)、海亮股份(002203.SZ)、凱撒股份(002425.SZ)都發佈了投資小額貸款公司進展的相關公告。

小額貸款正逐漸成為了上市公司閒置資金的重要出路之一。一位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上市公司參與小額貸款業務,一方面是因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管理層覺得在主營業務繼續投入的話,獲得利潤率很有限,而在有富餘資金的情況下,則可以考慮進入利潤較高的金融行業,使得這些資本能夠獲得更高回報。

此外,由於國家政策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放寬監管,使得小額貸款公司投資者能夠獲得更高回報,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流向實業,這也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樂此不疲涉足於此;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自身產業鏈當中的合作夥伴,也可能產生對資金的需求,而小額貸款相對銀行貸款的審批比較容易,可以滿足這些上下游企業的特別需求,加快各方資金周轉,該分析師稱。

珠江鋼琴在公告中稱,珠江小貸註冊資金2億元,珠江鋼琴擬以自有資金出資6000萬元,佔總註冊資本的30%,為主發起人。珠江小貸將會為廣州市小微型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珠江小貸也可以為珠江鋼琴增加收入來源;而珠江小貸的設立不僅可以配合珠江鋼琴的生產和銷售,同時還能夠對珠江鋼琴的上下游企業或個人提供扶持。

美國基層資本(Grassroots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總裁保羅·迪里奧(Paul Dileo)認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金融服務吸引政策,而中國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也給小額貸款行業帶來發展機會。目前中國依然存在貸款利率上限管制,這並不利於小微金融的發展。

資金回報率誘惑

廣州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高管對本報記者稱,目前小貸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全國平均約在7.5%~15%,廣州在10%左右,因此對於一些主業回報不高的公司而言,投資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提高資金的回報率。

目前,小貸公司的主要政策依據是2008年銀監會和央行聯合下發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目前小貸公司可以從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但融資金融不得超過自有資本的50%,即只有1︰0.5的槓桿率。放貸利率則不得超過基準利率的4倍,小貸公司也不得跨區發展。上述高管認為,未來隨著對小微金融上述各種限制的進一步放開,相關資金投資的回報率會繼續提高。

6月10日,蘇州吳江市鱸鄉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鱸鄉小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事實上,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推動公司發展,內地小貸公司中籌謀IPO的並不在少數,納斯達克、H股和內地的新三板都是不少小貸公司鎖定的目標,鱸鄉小貸這一步的邁出或將催化小貸行業已經蠢蠢欲動的IPO熱情。

深圳一位小額貸款公司高管認為,一方面,小貸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又在不斷地將業務「下沉」,擠壓了一部分原本屬於小貸公司的市場。上述廣州小貸公司高管認為,事實上現在民間金融的利率依然比較高,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目前依然極其有限,廣州計劃在未來繼續大量放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相信這有很大市場空間,隨著小額貸款公司的日益增多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未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會有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80

阿里金融系列解讀(一):阿里小貸的前世今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504.html

十年磨一劍

阿里小貸是阿里巴巴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阿里小貸的發展歷程,它的基礎可追溯到 2002 年「誠信通」的成立。

阿里小貸的 Timeline 已經有很多人畫過了,但在這裡還是稍微總結下吧。

個人認為阿里小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數據積累期、經驗積累期以及獨立發展期。

 

數據積累期(2002~2007 年):阿里巴巴通過「誠信通」、淘寶等產品積累原始商戶數據,為小貸風險管理打好基礎。

阿里巴巴在 2002 年 3 月推出了「誠信通」業務,主要針對的是會員的國內貿易。阿里雇了第三方,對註冊會員評估了下,把評估結果連同會員在阿里巴巴的交易誠信記錄展示在網上,幫助誠信通會員獲得採購方的信任。在 2004 年 3 月份,阿里巴巴又推出了「誠信通」指數,用以衡量會員信用狀況,這也成為了阿里巴巴信用評核模型的基礎。同時在 B2C 端,淘寶規模大幅增長(至 07 年時交易量已超過 400 億),這也為阿里巴巴累積了大量數據。

經驗積累期(2007~2010 年):阿里巴巴與建行、工行深入合作放貸,同時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數據庫以及一系列風控機制。

2007 年阿里巴巴與建行、工行合作先後分別推出「e 貸通」及「易融通」貸款產品,主要服務於中小電商企業。阿里巴巴相當於銀行的銷售渠道及信息提供商,幫助銀行評估信用風險的同時也拉了一堆潛在借貸者,同時也想著幫助電商企業融資得以進一步成長。但是小電商們大多還是達不到銀行的門檻,據說建行和工行也沒有從阿里這邊拉到特別多的大單。

而後 2008 年阿里巴巴又推出網商融資平台,云集來自 400 多家國內外著名風險投資機構的 2000 多名風險投資人。

這些都是它在貸款領域的初步嘗試。

獨立發展期(2010 年至今):2010 年阿里巴巴開始自建小額貸款公司,以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阿里巴巴於 2011 年正式中斷與建行、工行的貸款合作,獨立發展。

阿里巴巴於 2010 年及 2011 年先後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分別為 6 億及 10 億元。阿里小貸正式成立,開始向部分城市的淘寶或阿里巴巴上的電商企業放貸。

其後阿里小貸進行了多輪資產證券化項目,擴充了它的貸款額度。12 年嘉實基金子公司等參加了阿里小貸證券化的項目。13 年 7 月阿里與萬家基金子公司的證券化項目借助諾亞財富完成募集。同月,與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的證券化項目獲批,將在交易所掛牌交易。

阿里小貸的商業模型

阿里小貸的註冊資本兩家公司合起來只有 16 億元。根據央行與銀監會共同下發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的錢不得超過註冊資本的 50%。某些報導或分析師的文章會點明,這樣等於是限制了阿里小貸的放貸額度,它只能最多放出 16 x 1.5 = 24 億元。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根據公開數據我們可以推算出阿里小貸在 2013 年上半年累計放貸 500 億。我們做個簡單的除法:500 除以 24,我們可以大致推算出這 24 億一共滾了 21 次,也就是平均貸款週期只有 1.25 周。這麼短的貸款週期可能有兩個解釋:一是貸款週期真的很短,大多商家都只是把貸來的前用於超短期周轉;二是阿里小貸的放貸額度遠不止 24 億元。

除了循環貸外,阿里小貸的貸款期限一般在 30 天到 12 個月。雖說蠻多店家的貸款只是用於短期周轉,但 1.25 周畢竟還是太短了。

各位請看下圖!

 

其實阿里小貸的放貸額度遠不止 24 億元。

首先,阿里小貸所在的杭州及重慶的地方金融辦出台鼓勵政策,滿足一定條件後,來自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可以達到資本淨額的 100%。這樣阿里小貸的放貸規模就可以達到 32 億元了。(但是這個規定據說很難落地,因為銀行大多還是聽銀監會的,按 50% 來執行)

再者,我們回歸到《指導意見》原文:「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 50%。」也就是說,阿里除了註冊資本及來自銀行的融資外,阿里小貸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融資,例如信託融資、證券化甚至上市。

雖然在 2011 年底銀監會曾口頭通知部分信託公司謹慎對待與小貸公司的合作,但阿里還是突破重重壓力,在 2012 年通過與山東信託合作(其方式很可能是以回購方式進行信貸資產轉讓),進行了至少兩次融資。在此補充說明一下,信託其實也屬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會被計算在那 50% 裡。

至於證券化(Securitization)呢,在這裡可以向純 IT 界的讀者們普及下這個概念。廣義的證券化在中國主要有三種方式:央行和銀監會主管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 or CLO),證監會主管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以及交易商協會主管的資產支持票據 (Asset-backed notes, or ABN)。

在此以阿里巴巴和東方證券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為例解釋一下:

 

對於阿里小貸來說,它的貸款就是它的資產之一:這個貸款是別人欠它的錢,早晚要還的,而且還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借貸人定期還本金和利息)。

於是阿里小貸可以在券商的幫助下,把它的資產打包成證券,賣給投資者(綠色箭頭),獲得現金。這個打包成證券的過程,就是證券化。證券化的過程中,券商需要成立一個特殊目的載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 or SPV)來操作這個過程。投資者由此可以獲得貸款產品的收益權。

而後借貸人定期還給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在券商和它成立的特殊目的載體扣除手續費之後,就變成了投資者的收益(藍色箭頭)。

需要補充的是,自去年起,基金子公司也可取代券商的角色,參與這個證券化的過程。比如嘉實基金等就通過子公司參與了阿里的資產證券化項目。

阿里小貸通過這整個過程獲得了現金,而這些現金可以用來對中小電商進一步放貸,增加放貸規模。

如果阿里可以一直將其貸款證券化,其實融資數額並沒有實質上的上限。不過根據《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證券化申請週期最長可達兩個月,其實還是會限制整體貸款規模的增長速度的。

小貸公司甚至可以採取更極端的方式——上市!最近吳江市鱸鄉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ercial Credit Inc.)在納斯達克上市就搞得紅紅火火的呀,成功募集了 900 萬美金之餘,上市沒幾天股價就幾乎翻倍了。(話說這傢伙只有 22 個員工,而且這英文名是有多坑爹啊……)

下一篇「二三事」系列將會暢想下阿里金融的未來,細說它發展的可能性。阿里多次說它沒有打算申請銀行牌照,這是為什麼呢?未來它真的不會發展成銀行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56

互聯網巨頭們如何喝下小貸的「頭啖湯」

http://www.iheim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72
1.這些年,一起追過「小貸」的互聯網巨頭們

按照昨天媒體的消息,攜程、唯品會、搜房網準備在上海籌備發起小額貸款公司(小貸公司),也就是說,繼百度、京東之後,在線旅遊、垂直電商、垂直房產領域的互聯網巨頭們也要搶食互聯網金融的頭啖湯。

最早搶食這塊「肥肉」的是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斥資16億在浙江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包括阿里巴巴集團(70%)、復星集團(10%)、銀泰百貨(10%),萬向集團(10%),是國內首家面向電子商務領域小微企業貸款的小貸公司。

一年之後,2011年6月,阿里巴巴成裡了重慶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家小額貸款公司。

之後,2012年12月,蘇寧云商斥資3億元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到2013年10月,百度和京東的小貸公司相繼落戶在上海嘉定區,註冊資本為3億和2億。

2.領頭羊與追隨者們

毫無疑問,在互聯網巨頭們蜂擁殺入小貸市場的這場戰局中,第一個吃螃蟹的阿里巴巴的兩家小貸公司已跑在前面。

那麼,先來看看阿里小貸三年以來的數據,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最新披露的SEC文件,截至2013年底,阿里金融服務的貸款對象超過34.2萬個,阿里小貸的貸款餘額為約124億元人民幣,在2013年去年,小微貸款業務的收入合計為17.2億元人民幣。

此外,阿里小貸的首隻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於去年9月18日登陸深交所。據其披露數據,阿里金融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以此計算,阿里金融一年的利息收入將達3.65億元。

如此優厚的利潤,對互聯網巨頭們無疑是巨大吸引,不過,除了阿里小貸以16億的註冊資本外,其他家的註冊資本大致在2-3億左右範圍,基本處於第二梯隊,屬於後來者們。

3.上海嘉定——小貸富區?

大家也都看到,除了阿里最初成立小貸公司選擇了浙江和重慶,後繼者們都清一色選擇上海。

可以確認的是,京東和百度的小貸公司均是落戶上海嘉定區,唯品會最新的動向是與上海嘉定區金融辦等部門協商,計劃在當地設立小貸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

這麼看來,嘉定目前已經云集和京東、百度、唯品會等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金融火遍大江南北之勢,嘉定區要攬這些巨頭入懷,要麼就優惠補貼,要麼是政策放寬。

根據媒體從知情人士獲得的消息,一是突破地域限制,小貸公司可以向全國放款,二是個別互聯網公司可以100%控股。

4.進入者的門檻

除了上面的政策優惠,互聯網巨頭們要成立小貸公司還需要哪些條件呢?

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註冊資本不得低於500 萬元,如果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000萬元。

另外,在槓桿率上,小貸公司要求同一借款人的貸款餘額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資本淨額的5%。在此標準內,可以參考小額貸款公司所在地經濟狀況和人均GDP水平,制定最高貸款額度限制。

在準備金方面要求,小貸公司要求充分計提呆賬準備金,確保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始終保持在100% 以上,全面覆蓋風險。

5.互聯網巨頭成立的小貸跟銀行有什麼區別?

首先,小貸公司是沒有銀行牌照,性質屬於小額貸款公司,非金融機構,監管目前尚未納入銀監會或人民銀行系統,只是由地方金融辦監管。

其次,小貸公司發放的貸款資金來源要麼是股東註冊資本金,同時若公司在銀行獲得授信,央行規定不超過註冊資本金50%的部分可以放貸,另外,還可以通過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獲得資金。銀行發放貸款的資金則是海量的存款。

再說貸款利率,小額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年化貸款利率平均水平在24%左右,銀行的小微貸一般在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左右,年化貸款利率平均在8%左右。

第四,在經營地區上,目前是只能在公司所屬區域內經營,不能跨省經營的紅線,銀行則可以在全國各省區市設立分行開展經營業務,受央行、銀監會、各地銀監局監管.

最後,在徵信審批上,小貸公司一般是批量化快速審批,銀行則需要一對一審批。

6.是什麼讓小貸一夜之間成了「香餑餑」

筆者在錢lady上一期曾分析過p2p網貸平台,作為互聯網公司,要涉足小貸,同樣,因為首先自己平台,無論是電商平台還是房產平台,都能夠便利快捷地找到哪些需要借錢的人。至於錢,各家也都賬上真金白銀不少,所以,做個小額貸款難度不大。

其次,則是小額貸款市場的需求長期處於供給不足狀態,據海通證券的一份報告,小額貸款市場實際利率在30%-40%,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期限短,需求急,再加上銀行受制於審貸成本和監管成本限制,客戶下沉有限。

官方統計的數據是,我國目前有小微及個體商戶 8400 萬戶,佔到企業比例的99% 以上,但獲得貸款支持進展經營性貸款的 24%,市場潛力巨大。

第三個原因則是宏觀經濟環境,2009 年經濟加槓桿後,社會對資金需求旺盛,對於企業而言,帶著負債經營是提升盈利常規路徑,而隨著信貸額度控制和貨幣政策轉向,經濟趨於去槓桿化,原有的槓桿模式仍然需要繼續融資維持,市場整體資金面緊張。

7.對於互聯網公司,「香餑餑」到底「香」在哪裡

首先,互聯網公司可以依靠平台優勢獲得小微客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適用與小微客戶小額、短期、高頻的理財和融資需求,電子金融化解決了傳統銀行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問題。

第二點,互聯網公司依託電子商務平台和支付平台,實現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閉環運行,從而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第三點,互聯網公司能依託阿里云計算能力,能夠更好的對商戶的經營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幫助進行風險控制分析。
海通證券做過一份金融機構與類金融機構在小微貸款審核效率上的權重對比圖,其中以阿里小貸為例,在成本上,阿里只需要2,但在信息掌握度、審核技術、審核有效度上,阿里小貸分別佔到4,4,10.(見下圖)

8.互聯網小貸的風控怎麼做?

因為互聯網公司涉足小貸業務,一開始的商業模式就跟銀行的小額貸款不同,無論是信用評價還是風險,都是兩套路子。

大致而言,互聯網巨頭們做小貸業務的風控方式有三種,一是大數定律,因為互聯網公司依靠自己的網絡平台有成本優勢,貸款額度較小,週期短,周轉也款,所以,阿里小貸目前的不良率約為 0.53% ,低於銀行的平均不良率水平。

第二種風控方式則是封閉流程,因為有電商平台,有房產平台,所以,互聯網公司能夠在自己內部的信息流、數據流、物流甚至現金流之間形成閉環,從而降低風險因素。

第三種風控方式則是大數據,因為互聯網公司都有云端數據存儲,所以,只要能將這些數據充分挖掘,形成風險控制模型。
以下是阿里小貸在貸前、貸中、貸後的風控方法

9.互聯網小貸自己的痛點又在哪裡?

看上去這麼美麗的互聯網公司涉足小貸,是要解決無數小微企業沒有錢的痛點,那麼自己又有哪些痛點呢?

首先,既然是給別人解決錢的問題,那麼,自己就得非常有錢,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資本金放貸款吃利差,那也就是說,跟銀行海量的存款相比,無論如何,互聯網巨頭錢袋子可能還需要更加充實。

第二個痛點則是儘管有了充裕的錢袋子,但放款是有要求的,按照目前國家對小貸公司放款的規定,只能是資本金的1.5,也就說,阿里的小貸公司註冊資本是16億,按1.5倍數比例,最多放款24億。

第三個痛點則來自經營地域範圍,按目前的小貸公司的相關規定,包括阿里小貸,也只能給淘寶、天貓等在浙江和重慶的商戶發放貸款,其他區域的商戶因為有註冊地限制不能發放。

作者:徐國允  來源:網易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1

小貸公司上市潮背後:全行業放貸規模萎縮,虧損面高達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71

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和經濟下行對國內不止銀行資產質量造成明顯影響,小貸公司更是難逃此劫,壞賬率升高加之放貸規模萎縮,小貸公司上市潮的背後是資金饑渴在行業中蔓延。

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在持續增長,根據今年已披露的三季報,工行第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06%,不良貸款環比增長9%創至少2006年以來新高;興業銀行的不良率在9月底升至0.99%,比年初上升0.23個百分點;招行截至9月底的不良貸款率1.20%,比年初上升0.30個百分點;中信銀行截至9月底的不良貸款率為1.39%,比上年末上升0.36個百分點。

銀行業尚且如此,風險更大的小額貸款行業難以獨善其身。

《經濟參考報》引述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受經濟下行的影響,今年民間借貸市場的活躍度並不高,值得註意的是,小額貸款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更加突出,目前虧損面接近20%,今年2月份虧損面就達到了16%。東部地區和珠三角部分地區一些小貸公司的壞賬率超過5%甚至更高,其中有一些不良貸款牽涉到房地產項目。

業內人士稱,根據銀監會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能使用“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而且對外融資“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另外,“只貸不存”的低杠桿運營模式使得不少小貸公司資金流動性差,且資金來源緊張。

小貸公司經營狀況惡化致使其資金饑渴,通過多渠道“吸金”急堵壞賬。

目前已有4家小貸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分別為福建省泉州市的匯鑫小額貸款公司、浙江省的佐力科創小額貸款公司、江蘇省吳江市的匯通金融公司、四川省的華豐融資集團。今年6月,以小額貸款、擔保業務為主的重慶瀚華金控公司在港交所掛牌;2013年8月,江蘇省蘇州吳江區的鱸鄉農村小額信貸公司赴美上市。

與此同時,還有小貸公司瞄準區域股權市場,僅山東省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已有7家小貸公司掛牌,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內有超過10家小貸公司選擇在新三板掛牌。除了謀求資本市場融資外,今年9月內,浙江溫州的瑞安華峰小貸公司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獲準發行全國首例小額貸款公司優先股,首期募集資金為1億元,並且,還有兩家小貸公司亦在籌備優先股發行。

然而,活躍的融資需求並不意味著民間借貸市場的火熱,相反,今年小貸行業放貸規模大幅縮減。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591家,貸款余額9079億元,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886億元,這與去年前三季度新增1612億元相比,規模驟降一半。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此前透露,“2013年至今年年初,全國已有72家小貸公司退出市場。”焦瑾璞認為,小貸公司已進入洗牌階段,有的由於融資困難,無款可放,主動要求退出市場,有的經營不善,不良率高,陷入財務困境,被迫退出。不過,“小貸公司要謹慎對待房地產開發項目,房企資金鏈出問題時首先受傷的是小貸公司,一筆壞賬就有可能會搞垮一家公司。”焦瑾璞指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01

【專欄】愛碰瓷的“兜底”再任性下去,小貸公司你們就完蛋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06.html

i黑馬:現在討論“兜底”,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誰願意做兜底的“冤大頭”。在自私的基因驅使下,銀行不想當,用戶不想當,P2P平臺更不想當,所以幾個人在互踢皮球,就是不想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兜底,用戶不是受害最大的反而是受益最大的,如果允許兜底,那麽損害最大的不是P2P平臺,而有可能是背後和P2P有關系的小貸公司。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yingyinzhe2008

現在討論“兜底”,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誰願意做兜底的“冤大頭”。在自私的基因驅使下,銀行不想當,用戶不想當,P2P平臺更不想當,所以幾個人在互踢皮球,就是不想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兜底,用戶不是受害最大的反而是受益最大的,如果允許兜底,那麽損害最大的不是P2P平臺,而有可能是背後和P2P有關系的小貸公司。沒有人能支付的起你的收益,這樣“自賣自誇,有價無市”的金融產品還會有人買單嗎?

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國家承擔風險變化導致的結果就是讓銀行變得臃腫,失去活力。沒有風險的銀行制度,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邏輯,壞賬讓普通民眾承擔了本來銀行背負的風險,用戶的存款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其質量卻隨著通貨膨脹不斷貶值,導致銀行自傷八百,用戶自損一千。“不兜底”意味著打破剛性兌付,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兜底”則意味著一種倒退,解決市場問題卻背離市場的邏輯。
 

迷信“兜底” “坐穩P2P奴隸”的用戶該醒醒了
 

因此,P2P不兜底是必然發生的,只是早晚問題,未來銀行發生的一定會在P2P再次發生,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之後,P2P平臺“不兜底”的保險制度一定會有。國外,走的是證券監管的路線,國內監管未定,但我相信一點。之前,用戶只能在兩個時代里二選一:想當P2P的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坐穩了P2P奴隸的時代。之後,用戶很有可能對那些兜底的P2P平臺說“不”。
 

什麽是做了P2P的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用戶選擇兜底的平臺,就縱容了這個平臺去玩火自焚。嚴禁有資金池的P2P在壞賬面前,是沒有抵抗能力的。銀行有30億的壞賬也能生存,允許資金池的銀行可以用新賬去還舊賬。而P2P平臺的標的越大,這個平臺就越脆弱。P2P有了風險保障金制度,但是,信用貸和抵押貸面前,更多的是猶豫。選擇兜底的,P2P倒與不倒,只是一念之差;選擇不兜底的,P2P跑與不跑,也只是一夜之間。
 

什麽是坐穩了P2P奴隸的時代?這在互聯網金融火熱的當下,兩個類型的公司走在一起,一種是小貸公司正在同質化,為了售出去更多的抵押或者信用債權,和P2P平臺合作。第二種是沒轉正的P2P平臺為了讓自己不斷檔,和那些銷售需求的小貸公司合作,簽下類似兜底的協議。用戶管不了這麽多,只在乎自己的錢和收益,無意中卻把資金安全交給P2P平臺和小貸公司,如果平臺壞賬發生,自己變成P2P的奴隸,而對P2P沒有任何辦法。
 

為什麽要對那些兜底的P2P平臺說“不”?P2P是一個平臺,連接的是上下遊,在當前,小貸公司是下遊,P2P平臺變成中遊,用戶位於上遊。靠兜底和高到咋舌的收益吸引的用戶越多,風險的滾雪球效應就越大,等沖擊到下遊的時候,P2P平臺跑路,所有的能量足以沖垮小貸公司這座“設計年限可能到一百年、使用年限卻不到六年“的大壩。小貸公司與P2P平臺“蜜月期”的時間長短,在於兜底與不兜底的政策上。
 

“兜底”太任性 或意味著放任小貸公司的死去
 

根據中財民泰金融研究所的《全國百家小貸公司抽樣調查分析報告(2014)》顯示,小貸公司多發放一年期以內、利率在10%-25%之間的萬元級信用貸款與百萬級擔保貸款,其中七成貸款流向小微企業。目前,P2P債權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小貸公司合作,把小貸公司那些債權放到平臺來賣。例如靠自身小貸公司養大的陸金所。另一種是可以對接銀行的優質債權,門檻很高,91旺財要求借款人必須在北京兩套房以上,按房產抵押值的七成計算,半年短期借款等等限制。兩個不同的來源,平臺的安全性也不同。
 

P2P和小貸公司都把目標定位於小微企業,契合度高的背後,難掩小貸公司“有牌照但沒地位”的尷尬。根據《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申請小貸公司的牌照,有限責任公司應由50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有2--200名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由省級金融辦監管。以上海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地區才有114個小貸公司獲得牌照,首次發放在2008年11月。但P2P還沒有牌照限制,小貸公司和P2P合作沒有法律保障。
 

沒有門檻的P2P天生驕傲,有門檻的小貸公司怎麽死的呢?2014年小貸公司有這樣的現象,不同額度的單筆貸款的筆數、金額呈正反金字塔分布,在人群定位越來越小的趨勢下,小貸公司已經也在拓展萬元級別的小額貸款業務。互聯網面前,行業細分和同業競爭讓小貸公司不得不和P2P合作,同時也接受這個燙手山芋。P2P“兜底”的代價不僅連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小貸公司,結果就是:有門檻的小貸公司被沒有門檻的P2P拖垮。
 

“不兜底”或是小貸公司與P2P平臺合作的底線
 

作為中介的職能P2P已經幹預到小貸的正常運轉。原本只是中介職能的P2P平臺,為了吸引用戶而選擇對用戶撒謊。出現問題,最後把風險轉移給小貸公司。小貸公司在這里面是不討好的,獲客端被P2P牽制,風險端自己吃了啞巴虧,最後小貸公司把所有不該它承擔的風險承擔了,栽跟頭是必然的,甚至,發生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跑路。沒有底線的合作是危險的。
 

小貸公司和P2P合作的底線是什麽呢?是P2P平臺承諾不兜底以及標的的低收益率。統計數據顯示,主攻低額度貸款的小貸公司貸款利率普遍集中10%-15%(含)和20%-25%(含)兩個區間段。10%-15%(含)的貸款占比達6成。但野蠻生長的P2P不會顧及風險,有小貸公司買單的他們可以把收益率18%以上。收益率越大,小貸公司的收益並沒有增大,但是風險卻擴大了幾倍。所以跟這種底線放大的P2P平臺合作,小貸公司如履薄冰,如涉深谷。
 

最後,小貸公司的門檻不值錢了,這是P2P沒有門檻造成的。小貸公司越活躍累,最後不得不死去,這是“兜底”的結果。對於小貸公司和P2P平臺來說,兜底與否更像是狡兔三窟,他倆玩的是一個沒有警察的“殺人遊戲”。天黑請閉眼之後,作為小貸公司殺手的P2P平臺和作為平民的小貸公司彼此都認不清自己,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現實的風險里。出現風險之後,造成如下的悲劇:沒有監管去限制P2P的胃口,沒有監管去同情小貸公司吞下壞賬,也沒有監管去埋葬小貸公司和P2P這對天然的難兄難弟。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yingyinzhe2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