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務與理論的結合——讀《Bond Market 投資交易筆記》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2410427
董德志的《Bond Market 投資交易筆記》對我來說非常有啟發性,加深了我對中國債券市場的認識。本書框架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002~2010年利率市場變化回顧,第二部分是利率研究。第一部分我是走馬觀花看的,畢竟不搞這方面實務,對歷史上各種因素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太敏感,產生不了什麼共鳴。第二部分有些內容我水平水平不夠也沒能看懂。不過作者的債券分析框架還是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作者認為資金面因素、經濟基本面因素、政策面因素及技術面因素這四大因素對利率走向產生重要影響。而銀行間市場7天回購利率、公開市場中1年央票發行利率、10年國債利率分別反映了上述前三種的因素變化。因為相對中短期利率品種,長期利率品種受利率影響變動幅度更大,因此投資交易資金關注中長期利率變化。經過研究,作者發現如果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公開市場利率的變化方向,就能在很大概率上判斷出長期利率的方向。因為10年國債利率變動方向有71%的概率同公開市場利率的變化方向一致。而如果單從預測10年國債利率變動方向上考慮,CPI方向可以解釋長期利率變化方向的70%,GDP因素可以解釋23%,剩下為其他因素。因此預測長期利率變化就變成了主要預測CPI和GDP。在CPI預測部分,分為CPI的次月預測及次年預測。其中次月預測就要通過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預測,讀完該篇目,不禁一笑,原來預測下個月的CPI其實就是個文字遊戲,預測對的概率還是挺大的,不必為所謂經濟學家對次月CPI的準確預測感到驚奇。而次年CPI預測,作者則考察了CPI與M1、M2、貨幣乘數、儲蓄增速、GDP、PMI、大宗商品價格、農產品價格等指標的關係。預測GDP方面,仍然按照常規的投資、出口及消費三方面分析,並且每一個方面衍生出各種先行指標。在分析完宏觀經濟後,作者又開始進行貨幣分析,按央行和商業銀行資金兩塊分析。最後是政策與策略部分,這塊我沒太看懂。

    沒看此書前,我根本想像不到債券市場對經濟情況反應得比股票市場更為敏感,而且債券與股票的牛熊市很多時候是相互交替的,一個是牛市時另一個可能是熊市,這對資產配置的意義極大。總之,或許源自我對債券的一無所知,我讀該書收益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67

理論對上實務 到底有沒有用處?

2013-04-01  TCW
 
 

 

管理實務和理論必須結合,應該是無庸置疑,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即便擁有了實務經驗,面對年營收兩億元的公司,仍想向管理學術界取經。

但現實上,過去我們在管理相對論專欄中,看到許多理論與實務的灰色地帶與衝撞。如,在〈當趨勢改變 策略與時勢哪個重要?)的辯論時,學術上認為,策略可以解決趨勢改變的挑戰,但宏?硈郈鴗H施振榮卻認為,策略一定得搭著趨勢走,只是趨勢分大小,企業因應條件,選擇要跟大趨勢或小趨勢。

加上去年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立的Monitor group企管顧問公司宣布破產,與勤業(Deloitte)諮詢顧問部門合併,也引發深思考,管理學所告訴我們的東西,到底有多少可以用在實務上。

本期相對論打破以往企業領導者與學者對談的形式,邀請到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吳安妮,與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對談:「管理理論與學術交流,行與不行?」

李吉仁曾借調到鴻海負責打造接班人制度,吳安妮曾協助台積電與中國信託銀行導入「ABC(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她發表的論文質量,被美國會計協會出版的《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列為管理會計類,亞洲排名第一,也是唯一入選百大學者的台灣教授。

兩位老師都認為「學術有用論」,但是如何克服這巨大鴻溝?以下是對談摘要:

學術能夠幫什麼忙?解決實務界根本但非短期問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李吉仁(以下簡稱李):管理是應用的學問,但是我們常看到理論與實務間存在著鴻溝。可能原因是學術以研究為基礎,希望解決長期的根本問題,但是企業會求助學術,都常想先解決短期問題,然後再解決長期問題,這造成期待的落差,你怎麼看這個難解的題?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吳安妮(以下簡稱吳):理論雖然著重抽象思考,也必須有可實現的步驟,甚至必須能SOP(標準作業流程)化,才可能實現「學術有用論」。

例如會計這個領域,是很實務的領域。一開始,我協助企業以會計工具解決成本問題,但是要做這之前,我得想辦法和它的策略接軌,不然不可能設計出適合企業的工具。

當時我就發現,策略那麼高,工具應用執行,如ABC(作業基礎成本制度)那麼低,Gap︵落差︶很大,我後來發明用SWOT平衡計分卡,先協助企業想清楚策略目標,然後再找出一步步執行方案,解決學術只是空談的疑慮。

總結來說,我認為學術和實務能夠接軌,學術能夠幫助實務界解決的是-長期根本問題。至於一些像是瑣碎的營運事務,例如,如何要員工準時上下班,我形容所謂「吃飯睡覺類」的基本問題,學術沒法幫你管。

我一直感受到學者要有兩個頭腦,一個是研究腦,一個是實踐腦。第一,(學術與實務結合)對企業有幫助,理論是否有用,一下子可以檢驗出來;第二個你跟企業接軌,企業會衍生很多回饋。我手上另一個案,老闆請我幫他做,他問我有什麼條件,我說沒條件,不用拿錢,但是未來的資料要拿來給我做研究用。企業的第一手資料回饋成研究資料,其實這是一個好的良性循環。

學術與實務能否交流?面臨變革與整合時,建立制度

李:如果是功能性知識如行銷、會計等,與實務的連結可以更強,更可以一步步找出執行方案,你是從實務上拿到一手資料找出執行的方法,但是學術要轉化為實務應用,目前台灣的學術環境提供的誘因不夠;另外一個兩方的落差是-學術不可能全面解決實務的問題,你認為學術和實務可以交流與不可交流的地方在哪?

吳:我覺得有兩個地方,學術一定可以與實務交流。一為(當)企業面臨變革(時)。它要花很多心血換掉它原本的管理系統,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以我跟中信銀的個案,就做了八年,他們也會問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算是成功,我跟他們說,做到就算你們換總經理,這套制度都不會改變,這才叫完成。

一個是企業要整合時,台積電在導入ABC時很苦惱,行銷、生產、製造對於成本的概念不同,這是因為各部門的思考模式並沒有整合,而整合需要導入新制度,我認為這兩種情況都必須藉助學術。

但是實務界一定要想清楚,學術界裡面哪些人可以提供什麼藥方給你,管理不是單方藥劑可以解決。此外,學術與實務的結合要很長的時間,企業老闆他要有長遠眼光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他只是希望解決短期的問題,那我們就沒辦法有價值了。

李:我也是這樣認為,有企業來請教,我一定要跟老闆談,我不能只跟人資主管談,因為學校老師動手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像是顧問公司有一群人一起工作,所以與學術合作,企業內部一定得相對建置,有能力了解且有權力導入制度的人。

剛剛提到功能性知識在實務應用比較普遍,但是像是經營層次的知識,也得「落地」應用到實務,不過,你會碰到很多人提出疑問,學校老師歸納這麼多成功案例,但是商業世界變化快速,執行上有很多「眉眉角角」的地方,理論無法顧及,每次都得因勢調整,所以,才有人認為「學術無用論」,你怎麼看這件事?

吳:你在講適用性的問題。其實,研究理論應用到實務上,也會衝撞出創新。舉個例子,我在企業界執行平衡計分卡,發現我今天企業做平衡計分卡,但是績效起來不是那麼快,我回去看問題在哪?發現,原來你學習成長做了很多訓練,可是你訓練方向不對,所以沒績效,所以要設計一些方法,讓企業搞清楚,做對事情,我們要去實務測試,再回來改你的東西。

我也一直強調管理學院,最好有三種產品,第一個產品是teaching case (教學個案),這個是學術最重要角色,第二個是實務研究,第三種產品才是比學術類的產品,我認為如果這系列策略均衡發展,我們的管理理論與實務就會很強。

李:我也必須提醒實務界,找學術幫忙時要了解自己問題在哪,才可能找到適合的幫手, 我們提供的是賦予領導者有解決事情的能力,學者有概念,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我們不是顧問公司有自己團隊,但是好處在學者可跟著企業比較久,類似改作業的觀念,企業在實際運作後再跟學術交流,一步步修改到完美。

有人會說這樣學校老師跟顧問公司有何差異?差異就是,顧問公司一定要結案,他會有時間壓力,所以會丟給你一個解答,問題是他不在,你還是不會用。 顧問公司通常是西方企業外包知識的方式,西方企業想要快速解決短期問題時會丟給顧問公司,三到五個月搞定,那顧問公司的責任也不大,只要好好研究,然後告訴企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學術研究是希望解決系統性問題,你如果真的要三到六個月解決,真的要找顧問公司。

吳:能丟給顧問公司解決的通常是短期問題,學術做的是基礎工程。與學術合作,我還要加上一點,就是這家企業也要重視創新的思維與文化,我跟中信銀合作就是它願意尋找接受創新管理方式,不然很難推動。

學術與實務能否結合?企業家改變思考模式可解決問題

李:你建議的方式是在實務中累積第一手資料,建立學術與實務的長期關係,這個對很多後進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像是麥可.波特一九八○年代提出理論,事實上,都是來自產業界經驗基礎,直到二○○六年,因為面臨二十世紀的挑戰,產業的疆域沒那麼清楚了,才對模型做檢討修正,但是我認為他的基本理論,沒有太大的錯誤,後來他創立的顧問公司會出問題,我認為是執行方法的問題。

要促成學術與實務合作,一個重點是企業領導者的Midset(思考模式)要改。企業要認知,管理學裡的應用知識(行銷、會計、供應鏈管理等)確實可一步步導入實務理論,解決問題。但對經營層面的知識,我稱為soft management(柔性管理),這跟管理人的相關性大,變項太多,這部分學術不是水晶球可預測未來,告訴你下一步怎麼做較好,而是賦予你分析的能力,領導者必須根據環境,懂得活用學術的管理知識,學術和實務交流才能發揮作用。

【延伸閱讀】 別陷入「樹上找魚」的邏輯錯誤

管理學術可以給領導者的是長期的理論架構,而非解決短期的問題。我常以迷宮比喻中小企業的成長之路,前進一步發覺不對又後退,到最後彈盡援絕。學術的思考架構,就如同在迷宮上架了鏡子,降低你走錯路的機會。若一味執著於解決眼前問題,忽略了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是否有助於企業長期的策略發展,很容易陷入學術無用論,最後落到「樹上找魚」的邏輯錯誤。

學術也必須容忍,企業會有些短暫的措施解決當前問題,假設這與策略方向一致,老師也應該予以尊重,領導者必須擔任長期策略與短期解決方案的橋接者。

我的經驗是,課堂裡的知識,可以協助企業發展的部分約占10%,以目前盛行的個案教學法來說,很多都是限定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的結果,企業經營的變項很多,一個變項改變,做法也得跟著改,最佳的方案不會出現在課堂上,而是實務與理論的結果。

口述: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0

管理實務(5):熱血最強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818

小弟雖然唔多熱衷於打籃球,唯《Slam Dunk》郤是最最最喜愛的一套漫畫,早前買了一本熱血運動學的奇書。

作者乃一名運動教練,希望透過分析<>呢套漫畫,講述平日生活點樣加強「自我意識」,從而改善運動場上的表現,放諸其他方面都好有用。
同EQ幾似但我覺得比較淺白,標題是內容撮要,小弟亦加了一些個人演譯。

1.訂下一個目標,「講得到做得到」比起「做到先講」更好

好多人驚事先張揚但做唔到會好無面,但事實上只有清晰的目標先會激發到我們的潛能,而即使最後達唔到目標,成效亦往往比收收埋埋更好。即係做sales的經常有個天價quota(120%),結果只係做到七成,實際所得都有84%。

2.活在當下,唔好諗住過去的成或敗,更唔好想得太遠,打好左呢場波先講

好多人喜歡懷勉過去的成功(我以前係邊間公司係點點點架,而架就點點點)或者讓失敗的經歷成為絆腳石(唉,我出身咁差,又入唔到u,梗係搵唔到好工啦);又或倒過來對未來設想得太多(嘩如果我入左呢間公司就正喇…/唉如果下年公司裁員咁點算…),忽視當下最需要處理的事。
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唔同scenario黎推想在未來不同情境應當有怎樣的處理手法,但想得太多,便會流於空想而欠缺行動,結果往往係向差的方面走。

3.落場唔單單要盡力,仲要盡全力,咁先可以有突破

有人喜歡留力,然而唔出盡最後果一口奶力,係唔會知道自己的極限的。當你連自己極限都唔知道唔了解,又如何作出突破呢?

4.控制憤怒的情緒

憤怒於事無補,只會把人與事fuckup,事後亦要花幾倍力氣去做災後重建。

5.發掘別人及自己的優點,並且多加表揚及學習

無人周身刀張張利,而事實上有d特性係天然排斥,例如一個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人,精力花於維繫許多友好的關係(如一夜跑幾場活動),相對係好難同個別人仕發展去到勁深入的地步。反之一個人擅於同人交心,就未必有充足的時間開拓許多新關係。
而學習別人優點,主旨在取長補短,尋求一個平衡。以同樣例子作說明,即擅長交際應酬者應保持自己長處,但同時要學習同人交下心,以免「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

6.休息的積極意義

許多人24/7/365地工作,沒有一刻休息的時間,事實只會令自己疲於奔命,淪為機器人。
休息可以令身心作出適當回復,並有時間修正小錯誤,免得注成大錯。

7.保持健康的身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35

管理實務(6):網台的商業模式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5426

王生話未必搞網台,原因是網上廣告收益cover 唔到條數,無電視廣告咁大吸水威力,仲舉埋自己舊公司落廣告做例子,一半都係50% 放TVB,網上廣告的比例就好少,cover 唔到每小時劇集100萬的成本。

正常企業的賺錢方程式如下:

收入 – 成本 = 毛利

電視台的收入可分為兩大類:

1. 渠道 (channel),即所謂因高人流而產生的廣告效益

2. 內容 (content),即大家所謂的劇集賣埠出DVD 之類

 

王生面對的問題,是希望同時建立渠道 (拎牌照) 及儲內容 (藝員拍劇),所以令成本控制近乎失控。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會有玩大富翁遊戲吧?在那一種情況下會破產?沒有地皮?沒有屋子?答案是沒有現金。

大部份企業敗亡,並不一定是商業模式出現問題或資不抵債,反而是現金流問題, 即開支長時間多於收入。

香港電視走向網台,是可以令建立渠道的成本盡量降低,以換取合理時間讓自己衝上breakeven point。

那麼沒有電視牌照,單純網上廣告又支唔支持到每集 100 萬咁拍落去?

我們看看這段 2013 新聞:

「….電視廣播(511,TVB),上半年廣告收入再錄得9%增長至14.59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6%更多,集團表示會透過數碼平台擴大廣告基礎,並透露劇集《衝上雲霄II》截至昨日於優酷及土豆網錄得3.5億人次收看。」

國內有的是視頻渠道,如已上市的優酷土豆、百度旗下的奇藝,以及迅雷等等,他們的特色是有巨大的渠道,但缺乏獨家內容,所以往往會用天價購買劇集網上版權,更不用說內地電視台天價搶演員趕拍自家劇集應急了。

情況跟 NOW 有線花巨款搶英超是一樣的道理,正正因為他們有渠道但沒有內容,所以焗搶。

視頻搶劇有幾大手筆?11 年時搜狐視頻以3,000萬元天價拿下熱播劇《新還珠格格》,後來再分銷俾優酷、土豆、迅雷、樂視、騰訊、PPS、PPTV 7家公司,分銷收入已抵銷了那3,000萬。

而接著的,便是不停的創新高價錢,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演員北上掘金新聞了。

假設王生仍然維持100萬一集拍出近電視電影的劇集質素,以10-15集為一單元故事 (參考美國模式),即一年洗 2 億可以拍出15 套劇了。

如果王生團隊對劇集質素咁有信心,實在應該以內容為主打,與中立的渠道及視頻合作,內地的如上面所述的,香港則有YAHOO, 先賣內容將每年的 net loss 由  – 2 億變成   -1 億內。

如此,等得三幾年公司的網上和手電的全方位新渠道成熟了,便多了許多廣告收入以及實戰經驗,5 年內便應該可breakeven 了。5 年下來,累積的現金消耗可能只是不足3億,以戰養戰下,實際的消耗遠比堅持搞傳統電視台高風險高投資來得合理。

另一邊廂,中標的兩間收費電視,是出了名有渠道而沒有太多自製劇集內容 (除了新聞及資訊性節目),到時佢地洗唔洗找王生買劇,可能都是未知之數。

做生意不是鬥氣,一邊抗爭,一邊以戰養戰搞網上電視吧王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05

管理實務(7) :老細向你「諮詢」?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3069

在一間私人企業(相對於國內那些所謂「集體制企業」),與其套用現代人的民主概念,不如視為以前的君主制。私企業的老闆或者出資做生意,或是被委託做管理,並不是代表員工的利益,而是代表擁有人即股東的利益,所以其實根本就沒有所謂「民主」。社會需要民主的政治制度,是建基於國家由全體市民擁有,所以需要照顧市民的利益。

正如黃子華在棟督笑中所講,共產黨是出本錢做生意,打個江山出來,你同佢地講民主?當然,現在打江山的那批人都死得七七八八,咁呢個江山就唔係阿邊個打出來,一係就老豆剩落,一係就拼手抵足涯返黎,咁樣講民主就差唔多。香港人考慮所謂民主之路時,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擁有人或管理人去諮詢員工或下屬,並不是要他們的「民主」決定,更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別人的尊嚴,而是希望尋求不同角位的意見,以便使決策更設合現實,以及能顧及更多人的需要,而不是想作出一個「集體」的決定。沒有集體或全體負責,何來集體決定。

因此,大家應把這類諮詢視為集思廣益,尋求更佳選擇為目的,而不是去體現民主精神。參與者應該提出的是對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的決定,而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公司成個餅大了,大家才「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利益。正如唐初明臣魏徵不時頂撞唐太宗,為的正是「大家好」,而唐代設「左右拾遺」的官職,就是希望作為臣屬能提醒君主未能體察有所遺漏的事情。

為甚麼有些上位人仕不喜愛諮詢,反而喜歡乾綱獨斷呢?一方面可能因為英明神武或者自以為英明神武,二方面可能是根本就沒有正面的諮詢文化,老細有preset的答案,並不意味他們沒有需要或責任去分析決策的利與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09

管理實務(8) :老細要「聽話」?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3073

上一篇講「諮詢」,今篇講「聆聽」。 仲以為是講老細的甚麼大罪,原來只係演技唔夠好, 令到某些人覺得老細沒有認真聽伙記講野。

一件類似的事落在筆者的眼中,會覺得是一名女職員向男上司獻殷勤失敗, 或者是一名老細向伙記市恩失敗。 做伙記咁在意老細要認真聽自己講野,一係就以為自己係諸葛亮般的曠世奇才,唔係就係以為自己仲讀緊書老師有責任輔導自己, 唔o岩就係將不必要的感情投放入公司或者老細身上。

好多做伙記或下屬的所提供的意見,未必能超越老細或上級的思維或視野,最殘忍的例子是岳飛未能體察宋高宗的擔憂,口口聲聲迎回二帝,真係皇上被奸臣秦檜所誤?呢類「個人利益凌駕整體利益」的事,咀多多的小職員往往多加質疑,後果不問可知。當然,也可以正面一點,上層有一些其他的考慮未能明言,亦無必要向屬下解釋。

至於認為好老細一定要認真聆聽伙記意見,做老細的可以反問一句:「係唔係聽左就唔駛出糧?」做學生時是交學費獲得服務,出黎做野是提供服務收人工,公司又邊有責任提供洗耳恭聽服務?無他,未脫校園心態的幼稚病發作而矣。

第三樣講的感情投射,老細或者上司需要的是員工的忠心及服從,既無需要員工去「愛」,自然亦無需要去「愛」員工。表達關懷只可視為bonus而非老奉,表錯情可大可小。「我愛國家,國家愛我嗎?」同「我愛公司,公司愛我嗎?」一樣地膚淺,你要愛,去愛你的朋友兄弟家人夫妻情婦,國家或者公司,只是感情的奧斯維辛。

其實做老細或者上級,根本就不需要被伙記或下屬的情緒或反應牽著鼻子走。良好的員工,是不應該有這麼多不必要的怨言。不良的員工,便不需照顧其多餘的感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8

管理實務(9):新一代的戰鬥力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1433

早排公司請trainee, in左5個新一代, 由百幾份resume中揀出黎的。

1個放飛機

1個做過記者, CV好靚但講野結結巴巴, 英文屎過乜

1個女仔樣子甜美, 態度親切, 但問佢人生有咩克服困難的經驗, 佢簽我係早兩日interview時等唔到巴士結果要搭的士。 我寸佢「咁你的人生旅途都真係幾順利」

1個讀酒店管理,去過外國,綜合幾好

1個讀經濟及市場學,香港式醒目仔

我覺得合格以上的,約為2%。但唔知點解好似無乜邊個英文同普通話流利(是但一樣都無)。

我已唔睇成績唔睇學校,只睇下佢有冇咩課外活動part time經驗咁,個resume present得logic與否。

揀得落手出黎準備in的,10個鬆d。in左果5個係再精選的……

我本意唔係想找英文流利的人,有d candidate一睇CV就知佢係英文流利(如係外國返黎+半島做好耐waiter part time再變全職),但都唔會見佢,因為九唔搭八。

英文無需要好好,但因為會有機對客或其他國家的人,so亦不能太屎。但個程度係我覺得接受唔到。

咁,點樣面對國際級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0

管理實務(10):辦公室政治之黑暗兵法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7130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 歷來都成為做人處事以至人生的課題, 比如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就得到很多的讚賞和認同。

我等番書仔睇古籍就未免太沉重, 幸好有香港的陳某老師將名著改篇為漫畫, 讓我等也能較易學習到做人的道理。

於三國漫畫《火鳳燎原》中,有一種著名兵法為「黑暗兵法」, 意指為了達到最終仁義目的,可以使用上非正常手法,以大義角度行先亂後治之道。

在原著《三國演義》,亦有此一說法。話說曹操於官渡之戰中,面對大敵袁紹時糧食補給跟不上,眼看快要無飯開,正常要麼勸說士兵捱義氣捱餓頂兩日,要麼直接殺出陣營決一死戰,然而曹操採用的正是「黑暗兵法」。

曹操召來糧官,問道有限米下如何煮限飯,糧官便教路建議換一個小的飯勺,每人食少半碗飯便可以拖多一兩天,以待補給跟上。

曹操聞言大呼好計,便著糧官照辦。軍中士兵打仗未必醒,一講到開飯便眉精眼企,怎會發現不到飯勺被偷換了?結果當然是罵聲漫天遍地,幾乎便要反枱。

曹操此時便裝抬出大義,對糧官道「為了大義,我需要借你人頭一用,事後必然善待你家人」。如此便將其推出斬首示眾,便於人頭側把糧官的「罪行」寫上「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如此將士們的怒氣便消了(飯當然沒有再補發),而曹軍亦捱過了一兩天缺糧的日子。

這個故事有什麼啟示?大家又有沒有熟口熟面的感覺?我們可以如何套用到日常生活呢?

對了,這正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辦公室政治」。

下回我們會再探討案例及應對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3

管理實務(11):如何處理80/90後紀律問題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7650

上回談到,領導者有些時候會使用「黑暗兵法」, 以非正常手法行大義之途, 中途甚至會犠牲了少許人也在所不惜(曹操的借人頭一用)。

套用於辦公室政治中,又會有何用途呢?

假設你是一個部門主管,被調往一個新部門,麾下有十個八個80後小朋友,出現了集體的紀律問題,當中似乎有搞事分子,有被人影響的,有沉默的,有關係和你較好的,亦有關係比較差的,你會如何處理以解決紀律問題?

一般來說,多數人會有幾種手法:

1. 直接找出問題最嚴重的,重手嚴懲以求收殺一儆百之效
唯此一方法有機會激起80/90後的反叛心理,將事件演變成個人針對(梗係啦!我唔擦佢鞋,所以罰我唔罰其他人),又或者被罰的搞事者會試圖挑起群眾力量,將紀律問題升級,抹黑主管以圖倒黑為白。最終可能是管治失控,要成批換晒。

2. 先和成班人混熟,再慢慢導其向善,再把嚴重問題的慢慢地撤換
假使部門主管為老江湖,資歷夠深的話,一般也會成功。唯如果資歷不夠壓場,於上級或第三者看來便容易變成同流合污/縱容紀律問題/能力不足了。有些心軟的主管甚至混熟後下不了手,徒然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管理能力的問題,把前程斷送了。

3. 不聞不問,怕事當睇唔到,自己開OT Cover 埋班細,然後周圍同人呻80後好難管理。
這個可能才是大部份人的手法。

於這個情況下,可以如何行「黑暗兵法」呢?

首先和最乖最有得救最少是非的一兩個混熟,將打擊範圍收窄。
然後便會訂立一些較溫和的溫馨提示,再放短時間觀察之,此時多數人都會當D 溫提無料到,依然故我。
到掌握到足夠資料,便會嚴打中間最沒有反抗能力的份子(而不是問題最嚴重的),但仍給予機會改善。
然後再三申紀律的重要性。

原因有幾 :

1. 先溫提,再嚴打
道德上先站上了高地(詳見無敵孫子一文),最有救的一班相對會無聲出。

2. 先易後難
盡量減少後遺衝擊. 因為打擊的不是搞事份子,以他們習性一般不會馬上反彈。

3. 打中間最沒有反抗能力的
中間派被嚴打了一鑊,多數會有所收斂,給予他們機會亦會令有得救派沒有批評空間。

如果好的發展,搞事份子便變成小眾份子,之後再針對性打擊,便不再是針對個人(因為不是第一批被打),而是針對紀律問題,對事不對人了。
如果差的發展,即中間派被打完後都沒有改善,那下一步便是找replacement ,再用雷霆手段趁搞事份子犯錯時一次過送走。
此時,中間派的所謂被嚴打,便變成寛大處理了。
最終便是大部份人的紀律回復正常,達到「屠一城,救十城」的效果。

在黑暗兵法中,要快見效亦要顧及管治威信,被郁/嚴打的往往並不是最有問題的人,但結果便是最快見效最少震盪。

下回再談如果是普通打工仔,如何避免中招。

曹操短歌行

P.S. 古代辦公室政治施行者──曹操

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23387109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40

管理實務(12):代入老闆的思維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8568

回看舊文,曾經有以下一段:

 

「最重要的一點,全球化正將全世界的人力市場連繫起來,而所有職位的待遇將會越來越兩極化。

小弟曾於一美資公司捱騾仔,亞洲辦事處內有齊美國人、歐洲人、澳洲人、中國的海歸派、ABC、印度人、土炮港燦(本人)。

香港分部中,不幸的是,連果位office assistant阿姐,都係移民加拿大再回流的富婆,小弟基本上係唯一一件100%土炮。而小弟較諸內地精英的優勢,相信只係因為渣住本特區護照同擁有《基本法》付予我的出境自由而矣。

一間公司內,核心及不可被取代的職位,如sales manager、purchasing等講求人際網絡的,會得到非凡待遇,但同時每天工作16小時,長年無休,只會俾公司渣乾,早熟早殘。

非核心及可輕易被取代的職位,如跟單秘書IT等,將會競爭著越來越少的職位空缺。當你可以用三四千蚊係深圳請到一個普通話為母語,並懂基本英文的跟單,襟做襟砌,你還會在香港用萬幾兩萬招聘人才?

小弟膽敢預言,本港其一最大支柱的物流業,將會走下坡,十年內會被深圳兼併。

而另一支柱的貿易採賺,則十年後會衰落,唯因中國幾十年內都唔會有出入境自由,肯通山跑的後生仔女仲會有一定空間。」

 

舊文於5、6年前, 現在回看正是不幸言中,早前貨櫃碼頭的大罷工,正預視了物流業的走下坡之途。
而舊公司亦果真的有大刀闊斧的裁員, 把大部份非核心職位北移了。

何解筆者能準確言中?

原因非常簡單, 筆者只是將自己代入老闆的思維角度, 但凡老闆, 每天在想的都會是「開源 + 節流」, 開源離不開把生意做大做強, 為了做大做強就會加強產品研發, 市場推擴等;  而節流則離不開把工序優化, 減省非核心高替代性職位以至外判工作等等。

舉凡職位是在「成本」這一欄的朋友, 有機會便真的要轉型了。

有沒有方法? 下一篇再講 -> 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