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商燒錢擴張或受對賭模式逼迫

http://news.imeigu.com/a/1323819071648.html

拿青春賭明天,還是過把癮就死?電子商務領域資本寒冬正在來襲,據統計,目前國內出現停運或轉型的B2C網站有:西米網、淘鵲網、有品網、APP金光大貨棧等。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甚至預言,2012年將是B2C的倒閉年。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行業正在遭遇寒冬甚至泡沫破滅,這與資本市場的「暴力催生」存在直接關係,一輪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

與此呼應的是樂淘網的創始人畢勝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驚呼「電子商務是一個騙局」,畢勝本意是B2C無論採用 「電子」模式還是「商務」模式都能成功,而當前電商從業人過於浮躁,陷入賠本賣吆喝的惡性競爭。但在對B2C風聲鶴唳的當前,卻有狼來了之意。

華強北在線副總裁龔文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稱,目前國內約有80%的電商創業團隊與投資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在業績重壓下,他們只有拚命擴張這一條路可走。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電商的寒冬與VC「暴力」催生相關——因為對賭,拚命燒錢砸數據;因為燒錢,不斷加大對後輪融資的依賴。而全行業的對賭和燒錢,最終抬高了全行業的運營成本。

受對賭模式逼迫

上述停運或轉型的B2C網站裡面不乏重金投入的項目,也不乏創業之初頗被看好的項目。

而第一家海外上市B2C企業的股價命運或許更具參考意義。財報顯示,麥考林二季度淨虧損達340萬美元,時至今日股價已縮水九成。而國內另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噹噹網,三季度淨虧損為7110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幾個月前還在大量投放廣告的多家B2C網站已經開始壓縮業務並裁員,廣告投放也被大幅縮減。在這種形勢下,「電商寒冬」「唱衰行業」的言論甚囂塵上。

近日,被喻為投資界四大頂級高手之一的軟銀賽富首席合夥人閻炎在微博上稱,「最近看了中國的幾家電商,驚喜的發現又有中國式的盈利模式創新:主營業務都不賺錢,但以賺不同輪次的VC/PE的錢為主。這使我想起當年的荷蘭鬱金香,大家都指望著下家比自己更傻。」

一時間受到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指出,閻炎此番言論意味著風投機構與B2C創業者之間的矛盾正在升級,且日趨白熱化。

《創業家》雜誌社長牛文文很快隔空喊話,為創業者爭辯,「現在冬天了,投資人開始埋怨創業者不會賺客戶的錢只會賺VC的錢,回放之前這些投資人的講話,是誰大筆搶投電商的?是誰說速度佈局比贏利重要的?」

龔文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電商行業發展畸形,與VC「暴力」催生直接相關,目前國內約有80%的電商創業團隊與投資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在業績重壓下,他們只有拚命擴張這一條路可走。

「一個B2C網站,VC初期投入2000萬美元,約佔有30%的股權,投資者與創業團隊簽訂對賭協議,VC要求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那麼他的股權佔比就升至40%甚至50%。」龔文祥說。

他 同時指出,一些投資方甚至委派高管到企業中,專門負責投放媒體的審核以及財務監管等重要職責,這些人直接影響著創業團隊的重大決定,甚至決定著網站運營的 整體節奏,「VC有資本的逐利性,他們明知道市場條件不可以燒錢,但他們投資的目的就在於讓企業把量做大,好有新的投資方過來接盤,就可以成功套現,並仍 然佔有股份。他們要求企業必須要加快、加快、不停加快,即使不想燒錢也必須得燒。」

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 國內電子商務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案例為59起,披露投資金額總額為15.26億美元,預計2011年中國電商領域投資將再創新高。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自2005年至2011年上半年,已披露的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資事件為239起,其中已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168起,披露的投資金額總額為 31.08億美元。

大量的資本湧入電商市場,導致行業競爭急速加劇。全場免費配送、一日三送、零元購物、買一返幾,已成為了商家進行營銷的 常規手段。近日,有媒體報導,電商凡客一年或虧空7億元。事實上,電商「巨虧」,與價格戰導致的毛利潤率下滑、巨額的倉儲物流投資,天價的廣告費有直接關 係。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國內排名前十的B2C網站賣書為例,每出售一本書平均毛利26%,但其中有10%的資金用於物流倉儲,4%進 行廣告推廣,5%僱傭人員成本,此外還要計算買貨成本、稅收等眾多雜費。「比如噹噹網、京東商城,已經是比較成熟的電商,所以他們市場推廣費用較少,一般 新運營的電商市場推廣費用都要佔總開支的30%甚至更多,一些上規模的B2C每年單是廣告費用就要支出0.5億~1億元。」該人士稱。

樂淘網副總裁陳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先期資本的大量注入,使得電商領域的供給大於市場的接納程度,企業難以進行廣告推廣,造成了電商銷售增長放緩、甚至陷入寒冬的市場困局。現在B2C企業也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但這種燒錢競爭模式短期難以改變。

物流成發展瓶頸

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倉儲壓力大、物流難配送、退貨換貨多已經成為困擾電商的另一個普遍問題。

CNZZ 數據顯示,今年11月,日均到訪在線零售行業網站的訪客數量(簡稱行業訪客數)達到2525萬人,與上個月環比增長了12.60%,與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 10.67%。在集中促銷的日子裡,行業規模上升得更為明顯,在11月11日,在線零售行業訪客數達到了3025萬人,成為年內的最高峰。

以 規模最大的11月11日促銷為例,當日淘寶商城訂單數突破2000萬單,支付寶交易額達到33.6億元,為去年同日交易額的近4倍,淘寶商城和淘寶網總支 付寶交易額突破52億元。11月僅是冬季網購旺季的開端,對於電商和物流行業來說,緊跟而至的聖誕節以及農曆新年將是更大的挑戰。

「目 前比較大的電商中,京東、國美、蘇寧、好樂買還在做物流,這麼做是因為第三方物流退換貨的用戶體驗非常糟糕。如果只佈局4個一線城市,約需要自建一支 200~300人的配送隊伍,按照每個員工一個月4000元的人員開支,大概每月需投入十幾萬元。」李成東說,以建設倉儲為例,一般的配置為2萬平方米, 以一平方米一千塊的投入,每建一個倉儲就需要投入幾千萬,並且這一成本在短時間內難以收回。

他同時指出,電商自建物流要面臨嚴重的管理難題。「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完全屬於不同的體系和架構,物流行業員工難管、道路交通費用高昂,並且由於缺乏成熟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機制,問題頻發。」

李成東說,電商自建物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於行業貨運量明顯夏天少冬天多,導致一到銷售旺季,現有物流體系就出現超載甚至難以支撐的局面。這種情況在兩到三年內看不到明顯的改善,所以只好自建物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7

稅收將逼迫Facebook員工賣股

http://news.imeigu.com/a/1337671260935.html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5月22日下午消息 《財富》雜誌報導,如果Facebook員工以及內部人士賣出他們的股票,新股東將遭受最嚴重的損失。

稅收問題可能是Facebook昨夜破發的原因之一。Facebook的僱員將在6個月內擁有價值4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政府稅單可能將導致他們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賣出至少1億股Facebook股票,甚至更多。

Facebook(FB)的股權激勵機制與眾不同。該公司沒有給員工期權,但給了他們受限股單位(RSU)。這是因為當時扎克伯格還不想上市,他想 儘可能推遲上市時間。與期權不同的是,受限股單位並不能被看作是實際的股票。這意味著扎克伯格可以向幾千名員工發放RSU,而又不受股東人數不能超過 500人的限制。這在當時是聰明的一招在未來幾個月將給其股價帶來考驗。

絕大多數IPO都有6個月的鎖定期,但Facebook在股票解禁後風險會驟然增大。這是因為與期權不同的是,受限股單位的持有者無論賣不賣掉股票 都需要支付個人所得稅。還有一個不同點是,期權持有者可以執行期權,但不必賣出股票,這樣就可以規避個人所得稅以及資本利得稅。Facebook估計它的 員工平均要支付45%的聯邦稅與州稅。這意味著Facebook的員工將在11月中旬被迫賣出股票來支付稅款。問題在於稅收導致的被動拋盤將對 Facebook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Facebook當前共有4.21億股可供買賣的普通股。根據Facebook的招股書,未來6個月後受限股單位將轉換成為2.77億股股票。如果 Facebook員工賣出45%的股票,那麼其流通股數量將在短期內增加31%。這是Facebook員工為交稅而必須賣出的股票數量,如果他們選擇賣光 公司股票,那麼流通股數量將激增65%。

不光Facebook員工需要賣股,其最大的風投機構也擁有4億股股票。風投所持有的股票的禁售期也是6個月,由於風險投資機構傾向於擁有未上市公 司的股票,他們大多也會賣出自己的股票。即使扎克伯格不賣出自己的投票,那麼6個月後Facebook的流通股數量會增至原來的三倍。達到14億股。

ABR Investment Strategy分析師Nathan Drona表示,「股票數量將多得可怕,股票解禁對IPO的衝擊通常都會很大,除非需求突然增加,否則其股價將會下跌。」

Facebook當前流通股數量佔總股本比例為19%,谷歌(微博)當年IPO股票發行量佔總股本比例為7%。

納斯達克(微博)最近更改了一項規則,允許新上市公司在四個月後便可以進入納斯達克100成份股,這對Facebook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指數基金將需要購買其股票。

FirstHand Funds基金經理Kevin Landis表示,「想擁有Facebook股票的人很多,想賣出Facebook股票的人也很多。但最好股票也不會永遠上漲,為什麼一定要在股票解禁之前買它呢?」 (明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2

安倍不擇手段逼迫企業加工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048

安倍政府為了讓企業加薪,真可謂是費盡心機。為了進一步向企業施壓,日本政府威脅將對“不合作”的公司采取措施,比如曝光那些拒不加薪企業的名字。日本當地媒體稱,政府的態度“像極了黑社會”。 據《日本時報》報道,經濟產業省大臣Akira Amari表示,政府將對全國1800家大企業的工資談判結果進行調查,披露他們是否對首相安倍晉三加薪的呼籲做出了相應,統計結果最晚將於五月公布。 而就在兩天前,日本主管經濟和財政政策的大臣Akira Amari公開威脅稱,政府將對那些“不與政府複興經濟政策合作的”公司“采取某些措施”。 日本當地媒體稱,Amari的態度“像極了黑社會”。 自去年以來,在安倍晉三主導下,日本通過積極的貨幣政策和靈活的財政政策已經讓經濟有所起色,在下一步的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如何讓企業加薪,增加國民購買力、刺激國內消費將成為安倍經濟學成功的關鍵。 但目前看來,企業加薪的意願並不強烈,安倍的“如意算盤”可能會落空。每年3月份開始的春季勞資談判將決定未來1年日本工薪族的收入水平,在日本被稱為“春鬥”。然而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在政府的百般推動下,上周豐田、本田、東芝等企業已同意提高日本雇員的基本工資。不過,上漲的幅度卻非常有限。 豐田公司本周三表示,豐田汽車工人工會的成員每月基本工資將平均上漲2700日元(約161元人民幣),上漲幅度不及1%,不及工會要求的4000日元。此外,豐田還將增加了獎金,年終獎平均水平達到244萬日元,相當於6.8個月的薪水,這也是2008年以來獎金的最大增幅。 本田方面統計將基本工資上調2200日元每月,不及該公司工會要求的3500日元,年終獎為近6個月的工資。 日立、東芝、三菱電機、日本電氣(NEC)、松下和富士通都將提出將每月基本工資上調1000~2000日元,低於這些電子企業工會要求的4000日元。 盡管幅度不高,同意增加基本工資的也只是少數企業。對大多數加薪的日本企業來說,本次春鬥或只能推高一次性的獎金,而不能提升長期工資水平。 根據日本經濟報道(Nikkei)周三發布的調查結果,101家接受調查的企業中只有52家表示他們會加薪(增加基本工資或獎金),但其中僅有36家表示會增加基本工資。 大企業尚且如此,為日本創造了大部分就業崗位的小企業在加薪上更是遮遮掩掩。現在日本勞動力市場中超過40%是臨時工,這部分人工資提升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這些人的小時工資僅是全職工的一半。 去年日本政府決定從今年4月起消費稅將由5%上調至8%。在日元疲弱、國內通脹如期回升的形勢下,日本家庭購買力下降,如不能增加國民收入,勢必影響國內消費支出。 日本政府報告12月份日本名義工資同比僅上漲了0.8%,但是如果考慮通脹因素,去年最後一個月日本真實工資實際下降了1.1%。 摩根大通日本首席經濟學家Masaaki Kanno預計,2014年日本實際工資可能將下滑1.4%,成為自1980年以來除衰退時期實際工資降幅最大的一年。 自2000年以來,日本工資水平以平均每年0.8%的速度下降,而美國和英國名義工資平均每年增長3.3%,法國增長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84

藥審逼迫“曲線救國” 藥價虛高被指是“偽命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724.html

藥審逼迫“曲線救國” 藥價虛高被指是“偽命題”

第一財經日報 王蔚佳 2015-03-05 06:00:00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講藥價虛高,我覺得這個不能籠統而論,要充分調研有哪類高哪類低,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很多藥的價格都已經虛低了。”代表委員呼籲加快醫療體制機制改革。

2015年,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進入到了第七年,一方面,此前諸多政策相繼落地,並逐漸從藥品改革向醫院以及衛生體制改革深入;而另一方面,包括藥品招標、減少準入審批等藥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觸及。

年初,被業界稱為“血腥砍價”的湖南省招標辦與眾多企業的矛盾正式公開升級;而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7號文)又在波瀾翻覆的水面投下一顆石子,並成為“兩會”上醫藥界代表委員熱烈討論的話題。

被逼的“曲線救國”

“現在像我們這樣的創新藥企很無奈,很多項目在完成臨床試驗後不得不到國外去申報,因為國內審評至少得一年,而同樣的藥品申報,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審批就是幾周的時間。”昨日,在醫藥界“兩會”代表座談會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他告訴記者:“我們這種做創新藥的一般都是海歸企業,但現在海歸回來了還得出去,只能走這種繞道的路曲線救國,效果也還不一定就很好。”

作為政策高度管制的特殊行業,制藥企業嚴格實行新藥上市審批制度,拿到批文是一家藥企生存的根本一環,但由於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不斷收緊註冊審批,審批已經成為最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審批的嚴重滯後不僅體現在創新藥上,在中國傳統用藥項目中藥上,這一問題體現得似乎更為集中。

來自CFDA公布的年度審評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總計發出生產批件僅615件,其中中藥生產批件37件,占6%,中藥新藥與化藥新藥比例約為1∶5;2013年全年生產批件416件,2014年我國獲準上市的藥物507個。

“中成藥產業在我國三大成品藥市場當中的份額已經接近30%,包括中藥飲片,總規模近4000億,但是有一組數據著實令人擔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公布的年度藥品註冊評審報告,2012、2013、2014年當中中藥獲生產批件的數量分別是37、27、24,占當年全部生產批件數的6.0%、6.5%、4.7%,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昨日談道。

近年來中藥類產品不僅獲批數量逐年下降,甚至獲準產品的創新程度也不高——在2014年批準的24個品種當中一到四類新藥完全空缺,五類新藥只有一個,六類新藥也僅僅有十個,八類新藥是兩個,還有接近一半為補充申請,只有中藥目前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

“從比例上來講,六類中藥在醫保部門準入的時候也很難進入目錄,比如2011年,我們花了16年時間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的前列腺六類新藥,直到現在也還沒進入醫保。”張伯禮認為,這樣一種現狀表明未來可以上市的創新中藥將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必將影響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分析指出,“產生這種結果有多方面因素,但主要因素是因為現行中藥評審註冊辦法及技術要求沒有充分考慮中藥的特點,建議總局盡快調整中藥註冊監管政策,根據中藥特點和現狀,既支持已有中藥產品提高標準、增加質量穩定性和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又支持創新中藥和創新劑型。”

“解決審評快的問題不是中國一家,國外也有,美國用五年時間解決問題,我們想用幾年?三年。還不滿意,我們再加速,采取一些措施。三年當中消化存量,平衡增量,按時限完成,我們一直在想辦法。”在昨天的會議現場,CFDA副局長吳湞就這一問題公開表態。

藥價虛高的“偽命題”

而對醫藥領域來說,相比註冊審批的長線憂慮,招標限價的現實困境似乎顯得更為迫近。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講藥價虛高,我覺得這個不能籠統而論,要充分調研有哪類高哪類低,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很多藥的價格都已經虛低了。”昨天的會議現場,談及廣被詬病的藥品招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普羅吉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羅永章認為。

他進一步指出,經過30多次的全國性降價,大部分的藥品價格已經趨於合理,有的甚至嚴重低於成本線造成“藥價虛低”——“一些耳熟能詳、價格便宜、療效好的大眾藥在市場上已經消失了,這是定價太低造成的。”他強調。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希軍看來,目前的招標和對待藥品價格的態度就像唐僧肉一樣。

“到哪兒都砍一刀,現在索性出現了各省一把手帶頭砍價,我這個省區域性的藥品不能低於50%,外來藥品砍到50%,再加上地方割據的政策不斷出臺,很多藥品的價格已經遠遠低於成本價。”他談道。

事實上,早在2011年“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招標問題,當時的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在15個省市的基本藥物招標中,制藥工業100強企業中標率平均為18.89%;500強企業平均中標率為35.11%;而500強後的企業中標居多,中標率平均為64.89%。

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部分省份不少品種的中標價格明顯低於品牌企業購買原料藥、包材及輔料等必需成本,這促使“大部分質量有保障的品牌企業無法中標或者被迫放棄投標”。

也因此,業界稱現行藥品招標制度為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並在多種場合呼籲廢止。

作為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的行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連續數年組織行業形成聯名提案和建議,修正唯低價是舉的招標傾向。

“妖魔化藥價,制造了藥價虛高的謊言,以完全異化了的藥品集中招標變相強制降價為主要政策手段,造成了大量的劣藥驅良藥、高價藥驅低價藥的惡果,嚴重地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徹底走向了政策制定初衷的反面。”昨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與此同時,醫療器械領域對於目前的招標也呼聲頻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新昨天向記者表示,現有醫療器械產業政府招標亟須規範。

“醫療器械招標繁雜,由省級市級各區縣醫院招標,各政府對醫療器械招標政策不同,導致執行的差異很大,招標單純以降價為目的,為留出‘砍價空間’,最終價格反而越招越高。”趙毅新表示。

他建議政府堅決貫徹《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執行力度,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政府規範流程統一管理,國家增加對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的投入,變單純的引導價格下調式的招標為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式的招標,相關部門完善和落實政府采購時優先采購民族自主創新產品的相關政策。(攝影記者/高育文)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67

逼迫創業者站隊:揭秘孫正義千億美元的投資狂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4/166771.shtml

逼迫創業者站隊:揭秘孫正義千億美元的投資狂潮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逼迫創業者站隊:揭秘孫正義千億美元的投資狂潮

彭博社網站昨日刊文稱,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正在運用積極的投資策略和雄厚的支票簿去改變創業遊戲。他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麽?

來源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文 | 維金(編譯)

消息人士透露,去年早些時候,滴滴出行創始人及CEO程維曾試圖不接受來自孫正義的投資。

程維對孫正義表示,他不需要現金,因為滴滴已經融到了100億美元。孫正義說,也行,這樣他可能會直接投資滴滴的一家競爭對手。程維的態度軟化,並接受了投資。50億美元是科技創業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

11月,孫正義再次采用了類似策略。他公開警告Uber稱,如果無法達成他想要的交易,那麽就會轉而支持其競爭對手。上周,Uber宣布了90億美元的融資,接受了來自軟銀的資金。

過去一年,孫正義成為了科技行業不可阻擋的力量。他的軟銀願景基金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吸引了許多知名出資者,包括沙特王儲和蘋果的蒂姆·庫克(Tim Cook)。隨後,孫正義投資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司,涉及共享出行、芯片制造、共享辦公空間、衛星制造、機器人制造,甚至室內蔬菜種植。

過去多年,孫正義特立獨行的交易行為令仰慕者和批評者感到困擾,而最近的投資潮也不例外。

消息人士透露,在一筆又一筆交易中,孫正義要求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鼓勵他們接受比需要中更多的資金,並揮舞支票簿作為武器。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增強的影響力讓對手們感到不安,同時也改變了創業投資的遊戲,無論是好是壞。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史蒂芬·卡普蘭(Steven Kaplan)表示:“這種情況確實沒有先例。是否能起到效果目前還說不準。”卡普蘭是布斯商學院創業項目的聯合發起人之一。

很難對孫正義的投資策略進行歸類。他將自身描繪為信息革命的忠實信徒,“奇點”的支持者,即未來某天計算機將與人類的大腦和身體融合。然而,也有很多人質疑孫正義。他們想要知道,打車平臺如何與資金管理相結合,或者衛星和室內農業有何關系。

現年60歲的孫正義於1981年創立軟銀。自那時以來,他已經完成了數百筆投資,並在“.com泡沫”期間短暫成為全球首富。不過,他的大部分投資都沒有成功。孫正義在投資方面的名氣幾乎全部來自一筆交易:投中了阿里巴巴。2000年,阿里巴巴以2000萬美元的資金啟動。

軟銀目前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約為14.5萬億日元(1290億美元)。這也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風投交易之一。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僥幸。孫正義僥幸成功了一次,他能不能再做到一次?

孫正義拒絕對本文做出回應。軟銀發言人表示,孫正義的成功履歷遠遠不止是阿里巴巴,也包括對Sprint、雅虎和手遊開發商Supercell的投資。

“每分鐘10億美元”

最新的交易潮開始於2016年9月。當時,沙特副王儲默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nmmed bin Salman)飛往東京。沙特正在嘗試通過多種方式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他與孫正義會面,提出成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投資科技創業公司。在不到1小時內,本·薩勒曼就同意成為基金的基礎投資者。“45分鐘,450億美元。”孫正義在9月份的“大衛·魯賓斯坦秀”節目中表示,“相當於每分鐘10億美元。”

孫正義沒有等資金到賬就開始積極推動交易。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reqin的數據,去年他完成了約100筆投資,總價值達到360億美元。以交易額計算,這要超出了矽谷兩大巨頭紅杉和銀湖的總和。

更令人驚訝的是,軟銀的投資幾乎是孫正義的個人表演,盡管該公司也招攬了來自德意誌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銀行家。幕僚們給孫正義提供意見,而孫正義做最終決策。此外,孫正義本人也有很多想法。很明顯,他是軟銀願景基金唯一的關鍵人物。這與其他投資基金不同,通常的投資基金都會有多個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關鍵人物”離職,那麽基金的有限合夥人可以選擇撤資。)

一位同意向軟銀願景基金出售股份的公司CEO表示:“100%是孫正義。或者說,至少是99.9%。”

如果交易結構複雜,那麽孫正義就會帶著自己的銀行家團隊。投資Uber就是如此。在這筆交易中,軟銀通過要約收購獲得大部分的股份,其中涉及到敏感的法律問題,原因則是董事會的激烈爭執以及多家投資方的參與。

軟銀發言人表示,這些投資決策“是在經過盡職調查和相關流程後,由公司作出的”。

孫正義的個人風格與眾不同。他常常邀請創業者前往東京,面對面用英語交流。據參加過會議的人透露,每次,他通常會在軟銀公司26樓的某間會議室里先召開正式會議。隨後,孫正義、來賓和員工會前往同一層樓的私人用餐區。來賓可以在他的花園里散步,或是在榻榻米墊子上休息。孫正義的私人廚師會準備日本美食,大屏幕電視機通常播放著軟銀鷹隊的棒球比賽。

衛星創業公司OneWeb CEO格雷格·維勒(Greg Wyler)表示:“他會問很多問題。如果你喜歡認真思考,並且思維很快,那麽你就會進行藝術般的思考,這是非常奇妙的驅動力體驗。”他的公司於2016年12月接受了軟銀的10億美元投資。

1

▲格雷格·維勒

在與創業者會面之前,孫正義的幕僚會進行盡職調查。因此在會議開始之前,他就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是否要進行這筆投資。他的問題通常集中在促使創業者思考更廣泛的機會。

5月份,尤金·伊奇科維奇(Eugene Izhikevich)被邀請前往東京。他是俄羅斯著名的神經科學家,居住在美國聖叠戈。在那里,他創立了一家公司,開發機器人大腦。伊奇科維奇試圖說服孫正義向他的公司投資“數千萬美元”,幫助該公司開發能在10年到20年中廣泛使用的機器人。“他打斷了我的講話,說,我知道了,要實現這個目標你要多少錢?”伊奇科維奇表示。

這個俄羅斯人意識到,孫正義想要給他比他要求中更多的錢,而條件則是他要加快進度。孫正義不想等上10年或20年。他希望3到5年時間里就出現全功能的機器人。伊奇科維奇表示:“到處都是機器人,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令我發瘋的是,事情進展得很慢。遇到孫正義,我發現了合適的夥伴。”

今年7月,軟銀宣布向伊奇科維奇的公司Brain Corp投資1.14億美元。伊奇科維奇很高興獲得這筆投資,但也承認,孫正義的期望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在簽完支票之後,孫正義基本上不會幹涉創業者,不過他也會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與他們保持聯系。他是少數幾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包括Sprint、阿里巴巴和ARM。2016年,他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而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在Sprint面臨困境期間,他也深度參與了Sprint的經營。

盡管有些人質疑,給予創業者更多現金是否明智,但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孫正義2017年的投資狂潮。他讓軟銀在全球十幾家最有名的創業公司中占據了很大的股份,其中包括估值最高的兩家公司Uber和滴滴。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表明,自己的支票可以幫助創業者追尋成本昂貴的夢想。風投公司Mangorve Capita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馬克·特魯茲奇(Mark Tluszce)表示:“對於所有與我合作的創業者來說,孫正義都是他們名單上的第一個名字。”

從一開始就被懷疑

孫正義一生都在面對懷疑。他在日本南部的九州長大,由於朝鮮血統常常被欺負。他的父親則非常寵愛他,並且非常看好他的商業嗅覺。孫正義16歲離開日本前往美國求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期間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他從日本帶來了《太空入侵者》遊戲,並發明了一款電子翻譯工具,最終以約1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

2

在返回日本建立自己的帝國之後,孫正義常常喜歡談論,他如何證明質疑自己的人是錯誤的。他早期投資了雅虎、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他接管了沃達豐在日本的無線業務,當時所有人都覺得該業務毫無希望。此外,他還說服喬布斯,將iPhone在日本的首發權交給他,最終使軟銀成為了市場競爭中有力的參與者。

當然,他也遭遇過許多失敗。在“.com泡沫”期間,孫正義是最熱心的投資者。他投資了800多家創業公司,建立了“網絡財閥”。這相當於數字時代的日本財閥企業。然而在泡沫破滅後,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走向了倒閉,而孫正義損失了700億美元。

目前,孫正義不會再使用“網絡財閥”這樣的詞,但他試圖建立的仍然很像是之前的網絡財閥。他將所投資公司的創業者稱作“同誌”,將他們視為大軟銀集團的一部分。他常常談到軟銀所投資公司的合作機會,即使這些公司的唯一共同點只是拿了軟銀的錢。

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克里斯·萊恩(Chris Lane)表示,在和他交流的投資人中,有80%都對孫正義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孫正義是可靠的電信公司經營者,但在投資方面有巨大的風險。此外,他也沒有在科技投資方面表現出特別的能力。

對於這種懷疑,萊恩也看到了清晰的證據:在扣除所有債務之後,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和其他資產價值超過19萬億日元,但該公司市值才只有9.8萬億日元。這就像是你的鄰居有個裝著100萬美元現金的手提箱,但你只願意付給他50萬美元,因為你覺得他會在回家路上把其中一半的錢弄丟了。批評者們不僅不相信孫正義能發現下一個阿里巴巴,反而認為他會把現在已有的資金浪費掉。

萊恩表示:“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家在做不相關投資的電信公司,有可能賠錢,那麽給予一定的折價是正確的。但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家擁有良好過往業績的科技投資公司,那麽這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

萊恩於10月份將軟銀股票納入研究範圍,並給予“買入”的初始評級。他是孫正義的信徒。他認為孫正義將成為科技行業的巴菲特。不過自那時以來,軟銀市值相對於孫正義資產的折價率從41%進一步擴大至接近50%。

孫正義常常會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提到折價的問題,他有時很沮喪,有時則很興奮。今年5月,他將軟銀比作會下金蛋的鵝,並認為外界只看到金蛋的價值,卻沒有看到鵝的價值。“相對於金蛋,鵝更有價值。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麽不這樣想。”他表示,“如果你們問我,那麽我認為被低估更好,因為這意味著更大的增長空間。”

Uber的考驗

對孫正義來說,或許沒有其他投資比投資Uber更重要。孫正義向Uber新任CEO達拉·科斯羅沙西(Dara Khosrowshahi)押下重註。後者承諾要修複Uber的有毒文化,克服監管阻力,更好地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最終帶領Uber成功上市。萊恩表示:“對軟銀來說,這是個關鍵的考驗,即軟銀能否在創業後期投資中投入大量資金。市場將通過Uber的IPO來檢驗孫正義。”

3

▲達拉·科斯羅沙西

孫正義可能已經掌握了主導性位置。軟銀持有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和東南亞最大的打車創業公司的股份。在印度和印尼等關鍵市場,軟銀支持的4家創業公司相互競爭。因此,孫正義可能會鼓勵這些公司達成停戰協議,在某些國家將業務合並,從而節約數十億美元提供給司機和乘客的補貼。

消息人士透露,東南亞最大的打車平臺Grab有可能收購Uber在當地的大部分業務。滴滴可能也會采取行動,加快向中國以外市場的擴張。

然而,孫正義的能力仍然有限。他不持有任何這些公司的控股股份,包括Uber和Grab。因此,如果管理層和其他投資方反對,孫正義也不能強迫他們參與交易。不過,孫正義可能會幫助他們看到自身的經濟利益。萊恩表示:“軟銀將盡最大努力消除不健康的競爭。”

從更長遠來看,孫正義必須更好地解釋,他如何將這些交易拼成完整的拼圖。

在6月份的軟銀年度股東大會上,孫正義以一段令人尷尬的視頻作為結尾。

過去幾年,軟銀使用這段視頻來描述該公司眼中科技的未來。在視頻開頭,一名金發男子在石頭廢墟中徘徊。他凝視著鏡頭說:“悲傷是人類的天性。從一開始,人類就試圖戰勝悲傷。”視頻解釋了,科技如何將人們與世界的另一面連接在一起,幫助他們分享思想和概念。在視頻的結尾,這個男子穿過齊腰高的草地。他說:“在一起,我們將開啟通往幸福和歡樂的新世紀之門。”這段視頻帶來了困惑。

正如合作夥伴所描述的,孫正義的願景似乎是對科技未來的樂觀態度,而這已經被行業的許多領袖所闡述:1萬億臺互聯設備,產生的數據將被人工智能分析,從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在7月份軟銀的一次會議上,孫正義花了一些時間回應批評者。這些批評者認為,阿里巴巴是他唯一的成功。孫正義展示了一張幻燈片,列出了其他所有取得成功的交易。另一張幻燈片則顯示,包括阿里巴巴在內他投資的年化回報率為44%,而不包括阿里巴巴在內也高達42%。

孫正義表示:“你可能會認為,‘你很幸運是因為投中了阿里巴巴。’確實是這樣,我非常感謝馬雲。然而,這不是僅僅靠運氣。如果你不斷有好運,那麽這就是你的能力。或許我就是比較聰明!”

4

▲孫正義(左)與馬雲(右)

也有可能,孫正義已經成為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無法被忽視。

Grab聯合創始人陳炳耀(Anthony Tan)回憶了幾年前與孫正義的首次會面。當時,孫正義正考慮投資Grab。在交談過程中,孫正義提到了早年對馬雲的投資,當時馬雲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學校老師,而不是現在的中國首富。陳炳耀回憶:“幾年前,馬雲就坐在這里。陳炳耀先生,你應該拿我的錢,這對你我都有好處。如果你不拿我的錢,那麽對你沒好處。”

和許多其他人一樣,陳炳耀也接受了孫正義的投資。

孫正義 馬雲 軟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