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將放緩:網上難吸引消費者

http://news.imeigu.com/a/1323995104511.html

鄭爽

近年來中國奢侈品市場爆髮式增長的態勢,或在明年首次出現放緩。

昨天,貝恩合夥人布魯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今年第四季度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消費增長趨緩。相比2010年和2011年的高速增長,估計明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的步伐將會放緩為20%左右。」

在布魯諾看來,儘管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整體良好的商業環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各大品牌對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增長趨飽和?

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昨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達871億元人民幣,較2009年增長27%,全球排名第五。2011年整體增幅預計也將達到25%~30%,但2011年第四季度增速已逐漸減緩。

萬寶龍(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前董事總經理陸曉明接受本報採訪時更直呼:「2012年可能是個冬天,中國奢侈品市場未來發展可能會放緩。」

分析原因,陸曉明認為,現在中國已成很多奢侈品牌的最大市場,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快速增長,同時很多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其實在一線城市已提前預支。

為多個一線奢侈品牌提供諮詢服務的羅德公關副總裁高明亦對本報表示:「從消費情緒、各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投入來判斷中國奢侈品市場肯定還會增長,但增長速度我不認為一直會這麼樂觀下去。」

據香港媒體報導,昨天以招股價下限15港元定價上市的周大福珠寶(01929.HK)主席鄭家純表示,周大福下半年的銷售較上半年增長將有所放緩,這緣於國際金融環境不明朗的影響。

貝恩《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達到約2120億元人民幣,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大中華區奢侈品消費額已躋身世界三強,達1595億元人民幣,排名僅在美國和日本之後。

其中,禮品餽贈已成為中國奢侈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例已達25%左右。但陸曉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很多來自公款消費,這種增長有很多不健康、不確定性。」

而貝恩也指出:預付卡監管意見的出台意圖遏制腐敗,這些政府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對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都是影響因素。

除此之外,針對進口產品更為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流程可能會延緩奢侈品牌的新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的速度。

轉向提升門店業績

過去中國奢侈品市場強勁的增長受各大品牌在中國激進的門店擴張計劃所驅動。但貝恩同時發現,一些品牌在2011年放緩了擴張腳步。

數據顯示,2009年奢侈品主要品牌在中國新開門店為150家,2010年新開門店達160家左右。而截至2011年9月底,奢侈品牌在華新開門店約為90家。

某奢侈品牌公關總監表示:「我們正在有意識地放慢擴張步伐,因為我們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而且在新開門店的選址方面更為挑剔。」

提及擴張放緩的原因,布魯諾分析:「一些品牌在金融危機時期做出了減少投資的計劃,它們有意識地放緩擴張步調,轉而關注提升門店的業績,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日益成熟,對門店的服務質量更加重視,此外人才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仍是門店擴張的主要障礙,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業內專家指出:「許多品牌開始從掠地階段向提升門店業績過渡。」但中國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發展並非能一帆風順,正如中國消費者協會對貝恩所說的那樣:「對各大品牌售後服務的投訴增加,主要圍繞售後服務複雜、耗時。許多品牌尚未在中國設立客戶服務熱線。」

而更為成熟的中國消費者要求在中國各地獲得同等且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包括購買時和售後)。布魯諾建議:「奢侈品牌要確保充分的培訓和追蹤、激勵機制,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

此外激增的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也給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帶來挑戰。隨著眾多奢侈品牌越來越多地暴露在社交媒體的注視之下,遭遇公關危機的風險也隨之增大。

同時,各大品牌很難在網上吸引消費者並維護奢侈品的高端形象和購物體驗。布魯諾強調:「奢侈品牌要非常謹慎地選擇開展營銷的媒體和形式,要積極監控並管理潛在的公關危機,避免過度曝光。」

(責任編輯:何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4

買奢侈品能彰顯身份 買奢侈品股票卻未必賺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2114620482/

相比較疲弱的國內股票市場和頻頻過會被否的國內服裝品牌,香港和國外的資本市場正迎來一場奢侈品上市潮。2011年12月15日周大福在香港上市,雖然資本市場對周大福追捧並不熱烈,開盤價甚至低於15港幣的發行價1元,仍然募集到150億港幣資金。

就在同一天,以在時裝設計師真人秀節目《Project Runway(天橋驕子)》擔當評委為人熟知的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的品牌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開盤價25美元較發行價20美元上漲25%,募集資金9.44億美元,公司市值達到38.2億美元。Michael Kors成為繼Ralph Lauren、 Donna Karan、Tommy Hilfiger和Kenneth Cole等之後又一位公司上市的美國設計師。

如此大的資金募集讓更多奢侈品牌躍躍欲試,英國珠寶品牌Graff計劃通過IPO募集10億美元,首選的上市地預計也是香港。此外美國高檔箱包品Tumi和意大利服裝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也都計劃在今年上市。

奢侈品牌IPO之惑

買奢侈品能彰顯身份,買奢侈品股票卻未必能賺錢,至少從去年上市的這些奢侈品來看是這樣。

Prada去年6月24日在香港上市,開盤價39.5港幣,募集資金近200億港幣,公司市值接近一千億港幣。然而,時至12月23日的收盤價Prada股價跌至33.6港幣,在這半年的交易時間中,最高漲至50.9港幣,最低只有27港幣,整體來說跌多漲少。從目前來看,靠買Prada股票來賺錢買Prada包包顯然是不現實的。

然而從基本面看,Prada的業績可謂靚麗。根據去年上半年報,Prada銷售額11.43億歐元,增長21.1%,淨利潤1.79億歐元,增長74.2%。就算歐債危機再嚴重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都不應該影響Prada股票的上漲。

這一點在同期在香港上市的Samsonite上也出現,新秀麗[12.18 18.95%]開盤價14.5港幣,最高漲到17.14港幣,最低跌到9.15港幣,去年12月23日的收盤價11.9港幣,跌幅還超過Prada。

然而,選擇在米蘭上市的Ferragam情況卻不同,去年6月29日上市價9.95歐元,上市共募集資金3.4億歐元,公司市值15億歐元。最高時漲至13.7歐元,最低8.7歐元,12月23日的收盤價為10.21歐元,較上市價漲了0.26歐元。

根據Ferragamo的上半年報,銷售額4.6億歐元,上升29.8%,淨利潤4570萬歐元,上升32.4%。從數據看比起Prada都遜色一些,但是股票的表現卻好過Prada。

如此表現的原因究其根本是Prada上市時估值過高所致,雖然20多倍的市盈率在中國股市不算什麼,但是在香港或國際股市都算較高的。更何況奢侈品雖然毛利很高,品牌無形資產也很大,但畢竟是零售業務,店舖需要一家一家去開,不可能如高科技等高成長行業給投資者無限遐想空間。

然而,由於中國奢侈品銷售的快速增長,香港股票市場已成為奢侈品牌上市融資的最佳渠道。雖然香港股票市場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但是真正海外公司到香港上市的此前只有法國護膚品牌歐舒丹。

不過目前未上市的或未被上市奢侈品集團收購的大品牌已經不多,Armani、Chanel、Dolce &Gabbana等屈指可數,Armani本人年紀漸長,一直有上市考慮,Chanel則從未有上市計劃,因此未來令人期待的大型奢侈品牌IPO並不多。

於是,那些已經上市的奢侈品牌開始考慮多地上市,比如在紐約上市的美國品牌Coach就選擇在香港也上市,而且上市並不募集資金,CEO表示上市目的主要是形象展示,起到宣傳作用。對於此種考慮許多人有不同觀點,因為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公司相關信息,在香港上市就需要提供中文版的資料,這會讓許多國內消費者瞭解品牌的深入情況,褪去神秘面紗的奢侈品牌是否能說出更多故事來吸引消費者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事實是最好說明, Coach於去年12月1日選擇在香港也上市,成為首隻在香港上市的美國註冊公司。Coach香港開盤價47.65港幣,當天成交額343萬港幣,其後甚至有多個交易日成交額僅數萬元,甚至有交易日成交額為零。Coach股價上市後一直呈陰跌狀,截至12月23日收盤價為46.05港幣,當天也沒有一筆成交。投資者如此缺乏興趣,Coach上市的宣傳目的達到多少呢?

資本與品牌的親密合作

雖然能上市的奢侈品牌越來越少,但是資本與品牌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設立了L Capital基金,投資過Antichi Pellettieri、Gant、Pepe Jeans等品牌,旗下的L Capital Asia投資了先施[0.40 3.95%]表行、英皇珠寶等,目前正在亞洲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品牌進行投資。

此外,Chanel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的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KARL LAGERFELD近日與私募基金Apax Partners達成協議,在其投資下重新推出,並計劃拓展為全球性品牌。這裡不得不提到KARL LAGERFELD品牌的背後推手Silas Chou曹其峰,他是香港永新集團掌門人「香港毛紡大王」曹光彪的兒子。Tommy Hilfiger和剛上市的Michael Kors都是由他和商業夥伴Lawrence Stroll共同投資扶持,他們創立的公司Sportswear Holdings還擁有Michael Kors Far East(未裝入上市公司)、Tommy Hilfiger Asia、Pepe Jeans和Hackett的股份。此外他還與美國品牌公司Iconix合作創立Iconix China,通過品牌授權與國內服裝公司合作引入Iconix所擁有的品牌,並計劃每個品牌單獨上市。近日,Iconix China投資的品牌London Fog已經在香港上市。

與此同時,國內的資本也在積極向海外拓展,去年五月復星集團以每股13.30歐元的價格,收購Folli Follie定向增發的636萬股普通股,總收購價格約為8458.8萬歐元(當時約合7.83億元人民幣),佔Folli Follie集團增資擴股後的總股本約9.5%。收購後,希臘危機尚未得到解決,Folli Follie股票最低曾跌到6.48歐元,根據12月23日的收盤價7.55歐元,復星集團的投資浮虧達到43%,看來復星集團抄底還是早了一些。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此道理對奢侈品牌的股票也同樣適用。奢侈品牌市盈率較高,業務發展又可預測,而且可投資標的又較少。關於買奢侈品還是買奢侈品股票的問題,如果短期不怕套牢,長線買奢侈品股票肯定能盈利,因為據研究未來十年奢侈品行業仍將處於上升通道內,但是想靠短期買奢侈品股票賺錢買奢侈品就需要高超的短線操作能力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02

奢侈品消費開始趨於理性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272.html

在歐美國家,只要有中國遊客出現的地方,那些城市中的奢侈品商店都會成為他們「掃貨」的目標。根據高盛2010年12月24日發佈的數據,2010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另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的2011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 消費總額已達107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如此驚人的購買力,不僅讓老外目瞪口呆,也讓各大奢侈品品牌將目光聚焦到中國人身上。

 

近幾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富裕人群正在不斷崛起,中國的富裕階層突然間都迫不及待地顯示剛剛獲得的財富,國人的消費慾望開始「井噴」:中國消 費者風捲殘云般席捲了整個奢侈品消費市場,從手袋、名表、時裝、高端瓷器、銀器、魚子醬、松露到名車,形成了奢侈品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新勢力。包括 LV、Prada等高端奢侈品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制定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其實這股來自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狂潮折射出的消費異化、標誌崇拜等社會問題容易導致早熟消費。早熟消費是指一國經濟剛擺脫傳統經濟狀態忙於增加消費的狀態,早熟消費導致消費水平超越本國生產力。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初始階段都先後出現過早熟型消費的現象。

然而,變化也在悄然發生。在一輪輪幾近瘋狂的奢侈品購買狂潮之後,中國的消費者也似乎開始逐步變得冷靜:從「只要是奢侈品我就買」慢慢向「選擇」奢侈品轉變。

一方面,隨著奢侈品品牌大舉入駐國內市場,以及奢侈品網絡購物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艾瑞諮詢研究顯示,中國內地2010年奢侈品網絡購物交易規模 (C2C部分與B2C部分合計)為63.6億元,2011年交易規模預計將達107.3億元,實現68.8%的年增長,中國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些 奢侈品。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富階層的崛起,他們年輕、時尚,消費潛力巨大但要比上一代的富豪們更追求個性,往往有著更為成熟和理性的消 費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更趨理性,未來或將出現三方面變化:一是消費者對於奢侈品品牌認知逐步提高,不再侷限於名氣大的奢侈品; 二是奢侈品消費心理逐步成熟,不再以炫耀性消費為主,而逐步轉變為對於產品整體體驗和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三是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將加大,會在不同高端聚 會場所使用不同品牌奢侈品。

其實歐美國家對奢侈品的消費觀念在三四十年前就逐漸成熟了,而中國正在逐漸形成的奢侈品消費階層還不成熟,消費觀念上仍需要培育和引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崛起比歐洲晚,這個消費階層的完全成熟尚需要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5

奢侈品市場的救星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1237158/

 鄭爽

  地處米蘭時尚之區的世界第二大教堂Duomo大教堂是遊客必經之地,耗時近600年竣工的它,宏偉得讓人驚嘆。

  現在更讓人驚嘆的是它面前的中國遊客。他們手拎大包小包,步履矯健,常從這家奢侈品店飛速鑽進那家,彷彿錯過這村就沒了下店。

  這也難怪。歐洲正值危機時刻,困境讓人沮喪。意大利雖有世上最會穿衣打扮的男人,但現在他們不敢迷戀。

  讓我們看看為期四天的米蘭男裝周。這屆盛會雖導致城市交通阻塞,卻沒給奢侈品店帶來更多客流,許多門店門庭冷落。

  Vivian Westwood全球運營總監Giuseppe Aragoni對筆者表示,儘管整體運營可觀,但意、法等地專賣店已受危機影響;Canali全球市場總監Paolo Canali則透露,歐洲市場幾年前就存在問題,一直沒解決。

  他們期待通過創新設計渡過難關。Giuseppe Aragoni說,新推服裝必須實用又不失時尚感,設計款式新穎又要極具質感,才能應對危機。

  當地消費萎縮令人沮喪。不過,奢侈品店裡的銷售員似乎不太在意。因為他們有救星:那就是中國人。

  著名的購物集中營「米蘭黃金(1728.50,-30.80,-1.75%)四角區」,匯聚了Ferragamo、Versace、Louis Vuitton等頂級品牌店。當中國人穿過Duomo教堂前的廣場時,店員們心花怒放。

  門店早為中國人折腰。隨意走進一家Prada,立刻便有一位中國面孔詢問需求。原來聰明的品牌商競相僱傭了許多中國籍員工。

  意大利某頂級奢侈品牌PR人員對筆者說,去年開始,意大利奢侈品牌陸續增加中國籍銷售員,公司的米蘭店裡中國員工就有3名,這在以前幾乎不可能發生。

  事實上,不但奢侈品店如此,連中國買手大量出現的地方,如Outlets及機場免稅店,中國籍員工面孔也多了起來。

  法國戴高樂機場奢侈品店裡,滿眼都是中國面孔。筆者候機時,放眼望去,幾百人裡面僅幾名老外,中國人滿臉豪氣。

  筆者詢問獲悉,他們大都是海外華人,春節回家買些奢侈品送人或自用。此外,他們也喜歡買紅酒、橄欖油。

  外媒報導,2011年中國遊客僅在英國商店的消費額就達1.65億英鎊。有關機構甚至預測,過去的聖誕與春節,中國人海外消費達57億美元。數據或誇大,但現實足夠瘋狂。

  當然也有倒貨的。春節前幾天正值瑞士表展,一業內朋友一下買了300塊手錶,說比股票賺得多。

  有錢的中國人多了,但搶購行為與國內外差價大相關。如果算上歐元貶值,國外購買價甚至只有國內價的1/3。筆者看到一款女包,國內專櫃價萬元以上,但國外折合人民幣僅4000元。

  而業內人士嘲諷說,搶購與國人畸形消費心理更有關。奢侈品是一種符號象徵,他們借此展示階層與身份意識

  中國人開始喜歡生活同質化的圈子中,帶著合適標記。幾年來,奢侈品業在中國開始適應,這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類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3

純做奢侈品電子商務 死路一條?

http://www.eeo.com.cn/2012/0209/22047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芳 劉丹 呼哈網倒閉的結果,讓考慮投資奢侈品電商的風投不得不再三謹慎。

目前,重金請楊冪做代言的走秀網,其定位已經從奢侈品轉型於網絡時尚百貨,既包括奢侈品牌,也有大眾消費品牌,甚至淘品牌。

走秀網副總裁陳易佳坦承,一開始,走秀網的市場定位是要打造一個「國際名品的網絡旗艦店」,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將定位作了調整,從關注點在奢侈品 牌轉變成了「中高端的時尚百貨」,目標人群成長中的中產階級。陳易佳稱自己現在一大半的時間在美國是因為,正聯手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等知名 百貨公司和供應商組建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

「純做奢侈品電子商務,死路一條。」這是走秀網聯合創始人黃勁在2011年11月8日的中國網上零售年會上說的話。

陳易佳稱走秀網已經連續兩年保持了400%的增長,目前員工1000多名,2011年將完成1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其中奢侈品銷售佔比目前大約為20%-30%。 明年的目標銷售額是40億。陳易佳拒絕透露毛利率的數據。

2011年3月走秀網獲得了KPCB(凱鵬華盈)2000萬美元的投資,8月又獲得了美國華平1億美元(華平領投,KPCB跟投)的投資。陳易佳稱融資第一位是要建設海外團隊和供應鏈,正在大力擴充歐洲、美國大區的買手辦公室。

在幾大知名的奢侈品電商中,走秀網的「燒錢」程度處於領先水平。除了上半年請當紅女星楊冪做代言外,還進行了地鐵等一系列戶外媒體的投放,陳易佳透露2011年線上和線下的總廣告投入大約是5000萬元,預計2012年的廣告投放還會增加。

2011年12月,淘寶商城的員工好心地提醒各家合作電商,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要屏蔽掉他們所有關於美國品牌Coach的內容。原來,12月13 日,Coach推出了淘寶商城官方旗艦店,這是其在中國市場的首個在線購物平台,為期一個月,由來自Coach品牌的專業客服團隊進行管理。實際上也是為 自己將來在中國市場的在線銷售渠道作準備。

雖然各個垂直類奢侈品電商都表示對京東商城開始涉獵奢侈品不擔心,但淘寶商城引入奢侈品牌真切地給他們構成了威脅,更何況奢侈品牌已經開始自己梳理 網上渠道。2010年11月底,Giorgio Armani宣佈在中國地區推出電子商務渠道,成為首個在中國推出線上商店的奢侈品牌。幾乎同時宣佈登陸中國的還有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網購平台Yoox集 團。這些都積壓著垂直類奢侈品電商的生存空間。

另外一個定位變化更徹底的網站是唯品會。唯品會上線於2008年12月,當時專做奢侈品。其發言人蘇思敏表示,當時淘寶的客單價平均才80元,網購市場尚未培育起來,奢侈品完全賣不動。於是唯品會從2009年3月開始轉型,變成「在線折扣零售商」,開始做阿迪達斯和耐克。

意外發生的情況是,阿迪達斯和耐克的訂單第一天就出現兩百多個。因此開始重點轉向大眾品牌,奢侈品的比例變得非常之小。

經過幾年的電子商務環境變化,高單價網購逐漸被嘗試,唯品會於2011年1月才重新開了奢侈品頻道,每週二、四上新,每週上線的品牌只有10個左右,5天下架。

唯品會目前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2010年11月獲得DCM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2000萬美金;今年5月獲得紅杉資本和DCM的5000萬美金。融資的投向主要是技術、IT、物流倉儲。蘇思敏稱,預計2012年能實現盈虧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1

奢侈品電商坎坷路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403.html

新光天地或許很久都沒有去過了,但是每晚在iPad上瀏覽奢侈品網站的上架新款卻變成一些女孩兒的睡前必修課。奢侈品消費習慣的改變似乎只是一年之間發生的事情,而在這一年裡,奢侈品與電商的結合似乎每天都有故事發生。

2011年12月12日,來自於美國的高端品牌Coach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完成上市,便隨即選擇通過網絡與中國消費者交好,將自己的官方旗艦店開 在了淘寶商城。尚處於試運營中的Coach旗艦店雖然是自己構建團隊維持運行,然而Coach一向高端的品牌形象與淘寶商城的平民氣質相距甚遠,此番動作 也自然引來人們對Coach自降身價的質疑。

對於品牌形象的維護一直都是奢侈品牌再無可退讓的底線,Giorgio Armani自建官方零售網站的做法似乎才符合奢侈品大牌一貫的思維。2010年11月,Armani成為首個在中國開通網上商店的高端品牌,在此之後, 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也在2011年9月攜帶獨立網店走入線上。

自行建立官方銷售平台,抑或授權已有電商平台,奢侈品牌的線上之旅身姿並不盡相同,但是一向對電商並不友好的奢侈品牌終究開始謹慎地向前邁步。

奢侈品的電商心結

在動輒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奢侈品牌早已經習慣於在小眾群體裡維持著高端形象,而生來便以大規模、低價位示人的電子商務注定不是大牌們天生的盟友,然而一路走過來,奢侈品牌所要面對的世界似乎也已經不再同於過去。

麥肯錫研究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的奢侈品銷售額將達270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屆時將會有20%的全球奢侈 品銷售額來自中國。因此在奢侈品大牌眼中,已居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二位的中國市場已然成為他們的市場重心之一,而如何更有效地爭奪中國高端消費群也成為奢侈 品大牌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在籌劃湧入中國的時候,國外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面對的卻是一個更為年輕和個性化的群體。在貝恩資本最近發佈的《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 報告》中,中國有55%的奢侈品消費者介於25歲~34歲之間,而國外的奢侈品消費者大多在40歲以上,這比全球平均水準低15歲,奢侈品牌自然也看到了 他們與老一輩客戶截然不同的價值評斷和消費習慣。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每月逛一次奢侈品牌實體店變成了近乎奢侈的事情,而老一輩顧客深享其味的服務方式對他們來說反而會成為一種負面的購物體驗。第 五大道CEO孫亞菲對此有過切身體會,「有服務員幫我穿鞋子,我反而會覺得有壓力」。此外,奢侈品牌對於實體店服務管理時有疏漏,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已 經不再會為品牌店所標榜的高端服務而感動了。

在孫亞菲看來,「方便及時地看到品牌最新款式和搭配才是他們最想要的」,通過網絡查看產品信息、參與評論,下載Gucci、Velentino等品 牌的APP軟件也成為年輕人更習慣做的事。這與貝恩資本最新報告也相吻合,報告數據顯示對網購奢侈品持有積極態度的奢侈品消費者已經達到80%。

面對新一代的龐大消費群,奢侈品牌也不得不調整思路,拓寬推廣渠道。其實「沒有奢侈品大牌甘願放棄中國市場,只是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卻困難重重」,這 是孫亞菲在與品牌商談判中最大的感受。我國有200多個大中型城市,品牌若想全線覆蓋,則必然需要高額租金和運營成本。然而店面一旦走向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深處,管理線控制不足而造成的品牌損害則難以避免,因此即便再如何實力雄厚的大牌也都對此始終是慎重而為的。

這正是Armani遭遇的困境,即便是在中國已有160家門店,然而覆蓋所有大中型城市對於Armani來說並非易事,Armani也因此看重了電 子商務,對於在線網店的開通也有此番心意。「彌補三四線城市購物不便,為潛在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成為Armani在中國開通官方網站的初衷。中國的4 億網民在奢侈品大牌久居西方的運營經驗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而電子商務也成為品牌接觸中國新富階層最為快捷的方式。

於2011年9月份剛剛上線電子商務的意大利奢侈品家族Salvatore Ferragamo集團也有自己的設想,溫迪公關客戶總監Ivy在與Ferragamo集團的長期合作中,也覺察到了品牌對於國內電商平台的期待。「省掉 中間環節更直接地與消費者溝通互動,瞭解他們個性化的需求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是Ferragamo對電商的期待」,而這與Coach的思路不謀而合。

倘若現在回過頭去看過去承載奢侈品信息的平台,時尚雜誌、街頭廣告都已是不能為消費者掌控的靜物,而點擊產品圖片瞭解品牌的背後故事卻恰好迎合了奢 侈品精神傳遞的思路,這似乎也印證了奢侈品全球官方網絡零售夥伴Yoox集團CEO馬切蒂的那句話,「科技讓虛擬的奢侈品更有魅力」。雖然目前各大奢侈品 牌對於試水電子商務的態度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終究無法忽視已在改變的消費習慣,身處電商時代的任何奢侈品牌都無法再獨善其身。

行路艱難

其實,對於電子商務,Armani、Ferragamo、Coach等只是少數幾位走在前面的先行者,大部分國外奢侈品牌依然立於他們身後駐足觀望,這也是Ivy的感受,「沒有人會否認網絡背後隱藏著的巨大潛能,也同樣沒有人否認奢侈品牌在電商環境下的不適應症」。

在奢侈品的傳統思維模式裡,對品牌自身渠道的嚴格控制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他們不願改變自身的價格體系和銷售邏輯。而且電子商務無法提供實體體驗,在地麵店才可享有的品牌增值服務和購買體驗似乎是點擊鼠標無法全部給予的。

除此之外,中國市場的環境更為複雜。在奢侈品牌看來,開通電子商務遠遠不是開設一個平台那麼簡單,這意味著必須有符合品牌特質的運營設計團隊、物流 配送、服務體系團隊立於其後。因此,倘若奢侈品牌有走向線上的想法,他們或許會不惜資本構建運營團隊、選擇與國外高品質物流公司合作,但是授權國內的電商 網站在他們眼裡卻一直是會帶來「形象損害」的下等之選。

在孫亞菲與品牌的授權談判中,那些少為人所知的「小眾」奢侈品牌基於成本控制和品牌推廣的需要,或許會對網上授權相對開放。然而「類似LV這類頂級品牌在全球的銷售渠道都是直營,它們不授權不代理的經營模式在未來似乎都是很難改變的」。

不過,任憑奢侈品牌如何心思縝密地控制品牌,似乎都阻擋不了國內奢侈品電商網站的喧囂,唯品會、走秀網、第五大道、佳品網、尚品網等各色平台近年內 以不同的模式切入奢侈品領域,而以尚品網為代表的「會員邀請」、「限時特賣」以及第五大道常年「正品折扣」的shopping mall模式已經頗具人氣。

國內各家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的行走路徑不同,然而他們卻有同樣薄弱甚至缺失的源頭,難以取得品牌授權在他們看來也慢慢從最初的夢魘變成了習慣,招募買手或從經銷商處購買庫存成為他們主要的供貨來源。

其實以庫存作為貨源的奢侈品電子商務並非沒有成功的先例,美國網絡零售商Gilt 集團從最初幫品牌商消化庫存起家,創業僅兩年營收額已達到1.7億美元,現在甚至連品牌商都甘願為Gilt專門設計生產並授權產品,國內很多網站也自然以此為範本。

Gilt身上的「限時搶購」抑或「名品折扣」雖容易模仿,但Gilt從在線交易、包裝配送、售後服務優化中給予客戶的尊貴感受並未能同期複製。對於 國外供貨鏈控制的力不從心和經常性缺貨成為大部分國內奢飾品網購平台無法避免的硬傷,而以物流遲緩、保修缺失、服務團隊滯後為常態的國內電商環境也成為奢 侈品牌最大的憂慮。

目前,國內現有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都正在做一場看不見品牌方的生意。他們大多以電子商務公司的思維經營奢侈品,因此對於現在大多處於資本投入期的國 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來說,風險投資的湧入無疑成為他們換取安全感的籌碼。然而很多電商網站也同時將自己逼入了死角,賠錢出售、以次品甚至假貨充抵成為規 模擴張時有發生的插曲。

然而正是這種投資人導向的思維模式成為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最致命的錯誤。品牌形象維護幾乎是奢侈品牌每走一步路都要考慮的事情,而以低價換取規 模與那些靠高價維繫形象的奢侈品牌無疑是背道而馳的。其實正如孫亞菲所說,「奢侈品需要的是同樣具有奢侈品基因的線上渠道」,而我國已有的大部分線上渠道 似乎還沒有真正找準定位。

奢侈品的特質決定了其電子商務渠道具有很高的試錯成本,只能依靠口碑和購物體驗的逐漸積累實現規模的增長。而難以取得品牌方支撐的國內奢侈品電商網 站,只好被投資人推動著偏離了應有的方向。各色奢侈品電商網站也從被無數人期待的年初,走到了新傷舊痛都為人詬病的年尾,期間有人經歷口碑提升的喜悅,也 有人遭遇欠薪關閉的落魄,在國外奢侈品大牌看來,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的土壤卻愈發混亂。

未來的路

在奢侈品電商市場的風雲四起中,對於奢侈品電子商務市場前景的質疑其實也從未間斷過。目前全球奢侈品的網絡銷售額只佔行業總成交量的5%左右。在很多人看來,奢侈品本身不是人們生活消費的剛性需求,在本身注定小眾的市場中爭奪更為狹窄的電子商務陣地,前景必然是殘酷的。

因此,很多國內綜合類電商網站或高端時尚類電子商務平台並不會把重要資源投入奢侈品部分。2011年計劃總銷售額達到10億元的走秀網,奢侈品銷售 約佔到25%~30%,奢侈品顯然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而走秀網首席戰略官黃勁甚至做出「單純做奢侈品電商會死路一條」的論斷。

然而奢侈品電商與傳統電子商務的遊戲規則是完全不同的,相對於大眾消費品來說,奢侈品的需求無疑是小眾,但這也同時帶來了人力和運營成本的縮減。奢侈品客單價可以達到普通消費品的百倍甚至千倍,加之本身較高的毛利率足以彌補數量上的劣勢。

雖然國內市場的奢侈品電子商務仍然障礙重重,但是未來奢侈品在線消費量的增長似乎已是必然,在艾瑞諮詢的研究數據中,中國內地2011年奢侈品網絡 購物的交易規模預計達到107.3億元,這與2010年的63.6億元相比實現了68.8%的年增長。雖然近來國內奢侈品消費增長有所放緩,但正如孫亞菲 所說,「增幅放緩只是趨於理智的表現,人們有所改變的只是對於品牌的選擇」,市場的絕對數量依然足夠大。

為了在逐年增加的奢侈品在線零售市場分得杯羹,各大奢侈品牌商不太可能對電子商務一味的排斥。但是在奢侈品牌商選擇電子商務的路徑上,目前還很難判 斷會以授權給第三方奢侈品零售網站為主,還是以自建在線零售平台為主。經過100多個品牌授權的談判,孫亞菲更瞭解品牌商的想法,「品牌方在授權之前都會 審視已有電子商務網站是否符合品牌形象,已獲得的行業地位和口碑是否符合品牌方的標準,最後再根據自己的推廣營銷需求來決定是否授權」,因此國內奢侈品電 子商務網站倘若想在源頭尋求穩定,更需要在奢侈品的價值實現鏈條中把握自己的定位。

在孫亞菲看來,「奢侈品電子商務需要做的是做品牌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通過對前端品牌價值的維持和塑造,將品牌精神傳達給後端的客戶,「而這兩 者中任何一端有所疏漏都會出現問題」。以服從品牌價格體系、維繫品牌形象為己任的奢侈品電子商務平台早已不是單純的網絡銷售渠道,價值增值平台才是奢侈品 電商區別於其他電商的特質。

實際上,國外奢侈品牌走入線上,如何維持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而不會損害原有實體店的銷售同樣是他們需要面臨的問題。網上商品的定價是一門複雜的學問, 而每個奢侈品牌都有自己的定價秘密,他們更在意價格對於消費心理的影響。Armani不損害地麵店的線上溫和折扣在亞太區首席執行官Fabrizio Dosi看來已收穫了「超出預期」的效果,然而面對具有強烈的奢侈品消費慾望但對價格依舊敏感的中國市場,Coach線上線下同等價位的設置在中國是否會 水土相合還尚屬未知。

奢侈品牽手電子商務,在缺乏奢侈品文化基因的中國市場,注定跨出的每一步都更為艱難。剛剛起步的國內奢侈品在線零售市場還略顯混亂和不成熟,在這個市場中,消費者、品牌商和在線零售商,都略顯稚嫩,不過,哪一個成熟市場又不是從稚嫩走過來的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7

大牌「不買賬」 奢侈品網站生存境地尷尬

http://news.imeigu.com/a/1329966060089.html

一方面,奢侈品大牌的「不買賬」,一方面,國內消費者又重重質疑,記者近日深入採訪瞭解到,奢侈品網站面臨著夾縫中求活的尷尬境地。

售後成發展軟肋

對 於網購奢侈品而言,消費者最關注的,是產品的真實性和質量的保證。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奢侈品不僅鑑定無門,同時,維修和保養也是問題。在優眾網,當記者 質疑商品維修和保養的問題時,客服人員這樣說:「由於很多專櫃不對網上購買的包包進行維修,如果想去專櫃維修,建議您說是朋友贈送的。但是網站不提供專櫃 小票,只提供增值稅發票。」

各大奢侈品專賣店對於網站的做法並不買賬,PRADA的店員告訴記者,他們進行售後服務,一定要見到專櫃的購物 小票,否則不會提供任何服務。而對於網站的「寄回網站維修」,瞭解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很多網站也都是外包給第三方的維修公司,網站不會寄到國外廠家 進行維修。

華中科技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景奉傑表示,奢侈品本身與大眾品牌不同,不能太流行,太常見,必須要有神秘感。所以,奢侈品一般都嚴格控制自己的銷售渠道,不願意與網站合作,對於產品的鑑定和售後不予支持,也屬正常。

作 為資深的奢侈品行業人員,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副總經理劉曉明說,就鐘錶行業而言,尚未獲知品牌有授權網上銷售。從自己多年與奢侈品牌合作的經驗來看,品牌 對合作夥伴的選擇十分慎重,尤其是對合作夥伴的信用、資質、服務水平以及對奢侈品的理解等,都要進行嚴格的評估後,才有可能開展合作。

用戶體驗是關鍵

奢 侈品的客戶一般對價格不敏感,對於這部分人而言,他們更重視購物的體驗。劉曉明表示,奢侈品消費是一種體驗式消費,除產品本身以外,購物環境、售中、售後 服務、長期跟蹤服務等環節綜合構成高端消費體驗的全過程,「產品是奢侈品消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網購能提供的僅僅是這一部分。」

選擇網購的人,可能會更注重價格。這部分人一般比較年輕,但是隨著年齡和收入的提升,這部分消費群體會日漸成熟,他們會逐漸關注奢侈品購物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是商品。

景 奉傑分析,由於中國人的面子消費觀念,很多人願意購買奢侈品,但是又對價格比較敏感。中國的網站基本都是沒有取得奢侈品牌授權的,如果僅僅只是從「代購」 的角度出發,這些網站短期內是有一定利益空間的,但是這也取決於大品牌在中國的戰略佈局,如果中國的消費者能夠在國內很方便又以相對低的價格買到奢侈品, 這些電商的發展將會面臨更大問題。

在美國德堡大學學習奢侈品管理專業的毛小姐,對於國內奢侈品電商一直很關注,她坦言,國內為數不少的奢侈品購物網站其實更像是網上摺扣商城,折扣較大的產品基本都是過氣產品。「你可能會買到印有chanel商標的包包,但不一定能買到最新款和經典款。」

網站賠本賺吆喝

據 艾瑞統計顯示,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的一年半期間,國內電子商務網站共計融資143筆41.3億美元,其中,奢侈品購物網站融資16筆共2.4 億美元,融資金額位列第三。然而,從去年年末開始,奢侈品網站動盪不斷:「呼哈網」大批員工辭職;今年1月,網易旗下的奢侈品購物平台「網易尚品」在運行 不足一年後,宣佈關閉;在春節期間,尚品網也陷入裁員風波;唯品會在本月18日準備上市時,爆出2011年淨虧損1.07億美元。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的奢 侈品網站基本都是花錢賺吆喝,只有等到行業成長到一定時期,有了固定的消費人群後,才能達到盈利的目的。

毛小姐告訴記者,奢侈品公司似乎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官網來實現網絡銷售,因為相比第三方電商,官網更懂得如何去營造奢侈品消費的氛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6

庫克毀了奢侈品網站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445
 我最喜歡的古人裡包括詹姆斯·庫克。總的來說,庫克船長對人類的貢獻有三個:1、讓文科生在高考中可以選擇地理這個科目,至少它比政治有趣些。如果不是庫克,地理成為一個科目要晚不知多少年;2、他寫了有趣的航海日誌;3、他發明了泡菜新吃法,讓英國水手不再得敗血症。


  在庫克那個時代,英國水手遠航因為維生素缺乏會得敗血症。而同期的荷蘭水手得敗血症的就要少得多,庫克發現了其中差別—荷蘭人喜歡泡菜,偏巧泡菜裡有 維生素C。庫克不知道維生素這回事,只希望讓英國人喜歡上泡菜,但他又不能直說,因為水手們如果知道庫克把他們陷於危險之中要靠吃泡菜才能解脫,可能會嘩 變,然後把他捆起來扔到海裡去。庫克怎麼辦呢,他的做法是在船出港的前幾天,嚴格規定只有管理層可以吃酸泡菜,一般水手只有在特殊日子才可以吃,英國水手 改變了對酸泡菜的看法,吃酸泡菜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庫克船長的泡菜兜售法被以後的奢侈品商學會了。他們利用了「限量版」,雖然那些賣5萬塊的包比100塊錢的貨沒有多一點使用價值,但是還有那麼多人願意排隊去購買,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人真是歇斯底里。


  既然人們會繼續喜歡奢侈品,並且人們以後會更加有錢——特別是中國人——那麼在網上賣奢侈品會是個好生意麼?


  先比較一下,一般商品和一般網商,奢侈品和奢侈品網商這兩類關係差別在於,一般的網商和一般商品它們的追求是一致的,它們都希望多快好省的把產品賣給 消費者。而奢侈品和奢侈品網商之間就有些矛盾—網商的目的是提高資本週轉率(因為網上消費會讓消費更容易),並且以更低的剛性成本(比如減少存貨成本)來 銷售商品。這種理性的商業形式卻一點也不符合奢侈品「歇斯底里」的要求,奢侈品商會人為提高製造成本(如果他們所說的高品質不是在撒謊的話,用手工代替機 械根本就是反社會的),也會人為地提高銷售成本,以此來獲得高的毛利。在這種矛盾裡誰會更有優勢呢?當然是奢侈品商,他只要不讓那些網商賣自己的貨就行 了。


  這也印證了奢侈品網商一個普遍問題產生的原因,那就是貨源。對這問題,中國的一些奢侈品網商採用了投機取巧的辦法,用這些辦法他們可能在短時間內賺到 一些錢,但不太可能長久,最後他們很可能退化成一般商品的網商或者乾脆倒閉算了。美國奢侈品網商GILT的做法是,讓那些關注他們的小白領們以低價格來搶 購幾件奢侈品,以此帶動人氣,然後兜售給消費者其他的「設計」產品,這做法有點像家樂福發送低價花生油的促銷—他們比家樂福強的地方就是不用叫保安控制場 面—開始能吸引些人,後來效果會變得越來越普通。而那些設計品的作者們也只有在經濟很差的時候找到這個網站。


  第三方在網上賣奢侈品,不是太好的生意,他們可能僥倖地在短期內賺到錢,如果投資者因股價便宜而投資他們,也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8

奢侈品的少壯派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9/0MNDEzXzQ1MDQ0Mw.html

身材幹練的Claus-Dietrich Lahrs幾乎就是HUGO BOSS品牌的最好代言人。他身上簡潔而優雅的黑色西裝,略顯冷峻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

在短短20分鐘的專訪前,他還匆匆處理了幾件事。疲倦,也不經意間透露在專注回答提問的神情中。畢竟,每六週左右,他都要在全球不同國家、地區間穿梭,「而中國永遠在我的日程表上。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說。

這位今年48歲的CEO,是全球一線奢侈品品牌中的少壯領導者之一。但正是自2008年接任該職位以來,他讓這家有89年歷史的巨頭煥發出青春。

在 他被任命時,HUGO BOSS公司監事會主席Giuseppe Vita博士就評價說:「他是一位理想人選。除了在奢侈品行業積累的豐富的品牌管理經驗,他還是一名擁有豐富銷售知識的國際經理人。通過與管理委員會其他 成員的共同努力,他豐富的管理技能將幫助公司獲得進一步的成功。」

在1990年,Claus-Dietrich Lahrs在Delton AG(Quandt的控股子公司)開始了職業生涯。此前他在波鴻、科隆和巴黎的商學院攻讀。

之 後的履歷表上,則寫滿了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公司名字。1992年起在Richmond集團工作5年,負責Cartier品牌在北歐國家的銷售和市場;接著加 盟LVMH公司,自1997年擔任Louis Vuitton Deutschland公司的總經理,負責Louis Vuitton、Loewe、Céline和Kenzo等多個品牌運營。2000年他作為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CEO領導Louis Vuitton集團的業務。

2003年年底,出任Christian Dior時裝公司總經理。到2007年帶領公司3000多名員工創造了8億歐元的銷售額。

「經驗」就是這樣一步步積累出來,讓他最終被HUGO BOSS公司董事會選中。而他也在獲任時表示,「這是我人生夢想的實現。」

他 也告訴記者,在打造和領導一家奢侈品公司時,「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品牌不是一蹴而成的,建立一個全球性的企業需要時間,需要專業知識,同樣也需要一個團隊 來打造和展示品牌,集思廣益,確保業務發展的同時避免過大的風險。因此,需要進行風險評估並確保真正意識到挑戰和風險的存在。然而,這正是我剛才所說的經 驗,因為經驗能夠讓你做出這樣的評估。」

如此年輕,又如此經驗豐富、表現成熟。這可以用來總結Claus-Dietrich Lahrs本人,也可以用來總結HUGO BOSS當下的產品線佈局(即有高端男裝品牌BOSS Selection,同時兼顧核心品牌BOSS Black,以及都市休閒品牌BOSS Orange和功能運動品牌BOSS Green),這家來自德國的奢侈品集團必將為我們帶來更多令人期待的變化和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8

世界奢侈品協會被指系皮包公司 執行官身份可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3NNDIwXzQ1NDg3Nw.html

今年初,由世界奢侈品協會(以下簡稱「世奢會」)發佈的一份排行榜令這個名頭響亮的組織引起意想不到的關注。

在這個「全球奢侈品牌100強」榜單中有許多二線品牌。網友由此對世奢會註冊信息、運營模式提出質疑。

5月中,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以下稱「花總」)發現「世奢會」美國總部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註冊人也是中國人。他懷疑國際組織「世奢會」是只存在於中國的一個「山寨組織」。

隨後,更多疑點浮出水面,「世奢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和執行官歐陽坤身份涉嫌造假,「歐陽坤」為假名字;該組織還涉嫌發佈虛假行業數據和官方調查報告。

而「世奢會」的官方網站自稱國際非營利組織成員,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機構。

世奢會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網友的質疑是否合理。隨著記者調查,一個由中國人註冊的、頂著「世界」名頭,打著「協會」旗號的「皮包公司」逐漸浮出水面。

5月15日,「世奢會」被網友質疑是皮包公司。網友調查發現,「世奢會」美國總部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註冊人也是中國人。而「世奢會」在官網上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組織」。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歐陽坤表示,網友散佈不利消息,是為敲詐,他已於6月初報警。

記者遂向立案警局求證,警方未予以證實。

「世奢會」為商業組織?

網友「花總」是看到「世奢會」發佈的「國際百強奢侈品排行榜」而對其產生懷疑的。他查詢了「世奢會」美國總部的官網,發現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並把查詢結果截屏發在自己微博上。

網友「陳果IBM」曾於2011年末質疑過「世奢會」發表的一篇《茅台申請世界奢侈品100強的研究報告》。「陳果IBM」認為這是炮製的新聞。隨後,茅台酒廠公開表態,和此事無關。

「世奢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中國代表處官網稱,該協會是國際非營利組織成員,總部在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組織。

「花總」檢索了美國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數據庫,沒有找到「世奢會」。

「世奢會」註冊地在美國特拉華州。「花總」在該州政府網站上,查到其註冊資料,註冊資料顯示:「世奢會」註冊性質是 corporation(指商業性的)。這與「世奢會」官網的信息相悖。

6月11日,「世奢會」中國區首席代表和執行官歐陽坤告訴記者,「世奢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社團,而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經濟貿易組織。他還稱,雖然「世奢 會」註冊時確實不是非營利組織,但它的章程表明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這個(是不是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決定的,是組織章程決定的」。

記者在白天和夜晚,分別撥打了「世奢會」紐約總部的電話,電話另一端一直是答錄機,傳來的是「這是世奢會,請留言(英文)」。

「世奢會」無法提供各國代表處電話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在北京朝陽區華茂寫字樓。6月8日,前台工作人員稱,代表處於5月底已搬走。

唐路(化名)是「世奢會」中國代表處一名離職員工。他告訴記者,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在華茂時,租用了一間16平米的辦公室,水吧、會議室均與其他公司共用。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官網稱,世奢會在國際上共有14個國家代表處,歐陽坤也確認了這一點。

但唐路工作期間從未見過任何兄弟代表處的信息,總部也從未有過任何政策性信息下達,所有的政策和發展方向都是出自歐陽坤。

記者也無法找到任何有關這14國代表處的網站。

6月11日,歐陽坤解釋說,那些代表處並非是獨立的,而是和當地一些機構合作,主要職能是整理一些消費數據,彙總到總部。

記者索要這些代表處的名稱信息及聯繫方式。歐陽坤表示,無法提供。

「世奢會」稱被敲詐

歐陽坤稱在今年5月底發現網友「花總」在微博上對自己及世奢會質疑。5月30日「世奢會」收到匿名郵件索要30萬公關費,歐陽坤匯去1萬餘元,並要求刪除「花總」某條微博。之後,該微博被刪。

歐陽坤認為「花總」涉嫌敲詐,向北京警方報案。他說,北京警方根據IP鎖定犯罪嫌疑人「花總」在上海,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已於6月11日正式立案偵查。

歐陽坤給記者發來虹口分局的立案決定書,和歐陽路派出所發出的協助調查函的圖片。

記者向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核實,工作人員稱有圖片所示立案號,但相關人員不在,無法確定是否立案。

南方週末報導,虹口分局歐陽路派出所曾向該報確認了這個決定書的真實性。

新京報記者詢問歐陽路派出所是否發過協助調查函。值班民警稱,派出所不會發這種東西,且立案決定書不會讓當事人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