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谭木匠要坚持手工特色 随记 世路劳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p9ag.html

这个是两年前《品牌世界》对谭木匠的采访,很遗憾,作为重庆人我都始终没有感觉到‘谭木匠’这个品牌。几年前买过,那时候还很便宜,一把梳子20-30 元,现在一般都在60-200元,还是感觉太贵了。况且梳子是属于耐用品,决不能划为快速消费品这一类,完全不具备可乐和See's candy的特性。不过,非常赞同谭传华的经营方法,五百强不如五百年。说实话,卖梳子要卖到五百强确实太难了,有百年老店的梦想也许能让谭木匠走得更 远......

--------------------------------------------------------------------------------------------------

 

谭木匠要坚持手工特色

《品牌世界》 :品牌个性在于文化内涵,谭木匠的品牌形象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谭:谭传华(以下简称谭)中国许多连锁店都是单纯卖产品,但谭木匠卖梳子的同时还附带卖文化。无论从名称、说明书,还是附赠的小人书,谭木匠给人的都 是中国古典文化形象。比如谭木匠的家史,消费者一走进店里就能触摸到这个品牌的灵魂,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谭木匠出过一本叫《我善治木》的书,里面的文 章全是员工写的,你能深切地感觉到店员对企业文化有种发自肺腑的认同感。许多企业一提企业文化就会想到“拼搏”、“奋斗”、“自强不息”这些概念性口号。 这不是文化,真正的文化能传递到你的基层员工心里。

《品牌世界》 :当初是怎样开始做连锁店的?

谭:当时某杂志发了一篇文章《快乐的谭木匠》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一个南充人想要加盟谭木匠,并且要开连锁店。我当时承诺他,如果你亏损 了就把货退给我。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承诺,而且写在了加盟合同里。现在漫天广告都在说,投资一万就可以赚一百万。加盟这些项目的人智商太有问题了。谭木匠 从来没有一个广告说,加盟谭木匠能赚大钱。

《品牌世界》:2004年谭木匠收到700多份加盟申请,只批准了48家,去年收到1000多份申请,你只通过了93家。如此严格的加盟审批会不会影响发展速度?

谭:其实我们在几年前就可以做到1000家,但一直都在控制。对于那些不诚实的加盟商,宁可赔钱,也要否定。我现在遵循的是百年老店的思考模式。

《品牌世界》 :在经过高速扩张阶段之后,谭木匠是否遇到了一个缓慢增长的瓶颈期?

谭:我不认为企业一定要快,有一个企业家说得很好:做五百强不如做五百年。这句话非常有哲理。做五百年比做五百强还要难,企业做大也许10年、20年就可以了,但是你无法预估到你的后代是否能延续下去。

《品牌世界》 :那为什么不扩大厂房,扩招工人,把规模做得更大?

谭: 首先,手工业主要是师傅带徒弟,需要帮、传、教,一旦速度过快,很难把握产品质量。另外,谭木匠手工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不能快速扩张,如果量太大,生产就会 跟不上。我不打算实行非常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谭木匠要做百年老店的梦想不可能在我这一代实现,还是留一部分给下一代人去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89

幾分甜許湘鋐 用「一抄二研三創新」做出特色 在別人的成功中 找到自己的定位

2011-1-24  TWM




展店迅速的幾分甜,不只賣麵包,更將台灣有名的各項伴手禮納入其中。

一位曾任職於八五度C的高階主管在看過幾分甜之後,向同業表示:﹁幾分甜的經營形態,值得好好觀察。﹂去年不只營業額破八億元,甚至吸引華威創投注資,幾分甜成功的祕訣為何?

撰文‧羅弘旭

二 ○○九年開始,招牌上畫著一隻熊抱著一桶蜂蜜的「幾分甜」伴手禮烘焙店,迅速出現在台北縣市的主要商圈。不到一年半,幾分甜已經展店到台中、台南、高雄, 四十三家直營店,一○年營業額超過八億元,今年預計開店破百家,營業額破十五億元,市場上公開的祕密是,幾分甜已經吸引華威創投注資!

進入 幾分甜的店面,發現好像進入台灣點心的微形縮影市場,例如紅到大陸的鳳梨酥、嘉義的蛋捲、彰化的桂圓蛋糕、宜蘭的三星蔥餅、奶凍蛋糕、台北的雞蛋布丁。開 創幾分甜的藍海國際董事長許湘鋐不諱言說:「我就是抄襲,但一抄二研(研發)三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就贏了!」一位曾經任職於八五度C、兩岸咖啡的經 理人,不只一次表示:「幾分甜的經營形態,值得好好觀察。」除了模仿,幾分甜快速成長的祕訣在哪裡?

曾胡亂投資

品牌多卻不賺錢

「我到底要選擇哪種餐飲事業,才能找到自己的藍海?」這是一年半之前,許湘鋐質問自己的一句話。

雖 然公司取名為藍海,但從口福QQ自助餐起家,許湘鋐創立過的餐飲品牌,卻一點都不藍海。市場上有哪種餐飲具有話題性,他就如法炮製推出同質性的餐飲,從豬 排、關東煮、義大利麵……,全都搭著市場話題走,但成績並不突出。他苦笑說:「胡亂投資,把累積十年的資本都花光了。」四十歲那年,許湘鋐卻毅然決然收掉 「京都浪漫館」、「東都關東煮」、「i to z愛到你義大利麵」、「包子先生」四個品牌,低調地經營起幾分甜。更一改過去,先把幾家旗艦店做大,然後就開放加盟的經營形態,目前幾分甜四十三家分店, 全部由公司直營。

八五度C中國區營運副總林明哲說:「餐飲業經營的兩個關鍵數字,一個就是來客數,一個就是客單價。」許湘鋐在定價策略上,就是把店內產品平均價位壓低到比一般伴手禮低三成,以平均單價兩百元的伴手禮吸引客人。

目前幾分甜店裡的伴手禮,普遍價位在兩百元上下,比其他烘焙店伴手禮平均二百五十元的單價更低。許湘鋐說:「我不要俗又大碗,我要的是便宜,但是精緻得能當禮品的商品。」

顧麵包本業

由伴手禮衝高客單價

過 往伴手禮這個品類,除非是已經打出名號的在地店面,其他多半由烘焙麵包店附屬經營,很少能獨立成為店面。幾分甜就在烘焙店中強調伴手禮這個部分,但又不放 棄麵包的銷售。目前四十三家店中,伴手禮和麵包的銷售比例大約五比五,許湘鋐說:「我們一開始就沒放棄過麵包,因為麵包出爐的香氣,是吸引客人進門的關鍵 因素。」用麵包吸引客人固定上門,再以伴手禮衝高客單價,許湘鋐還搭配提貨券,預收現金,穩住經營的周轉金。

但是要和老店、名店拚輸贏,關 鍵就在大量生產的規模。「砸錢!徵人!組織戰!」許湘鋐無奈表示:「別人說我多賺錢,但我光中央工廠的投資就花了五億元,這品牌到現在還是在燒錢。」為了 做出帶殼的雞蛋布丁,全台灣只有三台的洗蛋機,就有二台在幾分甜的中央工廠。投資是值得的,光一盒九個賣一百九十八元的雞蛋布丁,一年就能為幾分甜帶進上 億元營收!

而做出來的每項伴手禮,許湘鋐要求全部店長都回來試吃,由所有店長決定是否能夠上市,售價定在多少。他說:「過去連鎖加盟,中央 說了算的辦法已經行不通,要透過店面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麼。」台北市糕餅公會理事長尹玉仙觀察,台灣市場小,烘焙品牌開店數量二、三十家已達一定瓶頸,但困 難的是如何持續賺錢,幾分甜今年計畫總店數要破百,面臨真正的挑戰。

為了讓店營收持續成長,許湘鋐以創新能量取勝。過去,餐飲連鎖店一年推 不到十種新產品,但幾分甜中央工廠的師傅超過二百五十位,一年有三百種以上的麵包在架上輪替,除非熱銷款式,否則二個月就下架,他笑著說:「就是要讓客人 每次來都買不到一樣的產品。」今年,幾分甜還計畫在店內增設飲料區,提高客單價,但店面賣蛋糕也賣飲料,這些手法,彷彿都在跟著八五度C的腳步;幾分甜光 憑伴手禮這項特色,是否能超越對手?提到這問題,許湘鋐骨子裡好勝的個性發作,不服輸地說:「我就是在別人的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伴手禮,是否真能打 開許湘鋐的藍海,今年就能見真章。U許湘鋐 Profile

出生:1968年

現職:口福餐飲、藍海國際董事長

學歷:國中

許湘鋐傳授三心法

1.﹁一抄二研三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

2.以麵包吸引客人,用伴手禮衝客單價。

3.兩百元的伴手禮均價,切入市場區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2

減法再乘法 小店變特色店

2011-2-14 TCW




Q:原物料大漲,加上同業競爭激烈,自營傳統麵包店難敵連鎖店低價戰略,也沒有足夠資源裝修店面走高價路線,像法國PAUL麵包店,一個不到巴掌大的點心馬卡龍要價新台幣二百五十元。價位兩極化的麵包市場,自營小店如何找到定位?(山家麥鋪鄭店長提問)

A:每個人都可以用十七字箴言,檢視自己店的競爭力,「客觀化的定位」「差異化的優越性」「聚焦深耕」。

麵包,是大眾化食物,市場的需求絕對有,並不存在「客觀化的定位」問題。接下來要問,是否具備「差異化的優越性」?找到差異化,並做出優越性後,則要「聚 焦深耕」。怎麼找出差異化?初步你可先做一個月的統計表,分析店內所有麵包品項的銷售狀況,假設共有八十種品項,只保留其中最暢銷的那二十種。二十種恐怕 都還太多,其實就是八○╱二○的「大數法則」,即店裡八、九成的業績,來自兩成品項的概念。因為你無法滿足所有的客人,也可能有客人喜歡吃苦瓜麵包,就算 做三百種也不夠。

太多麵包店老闆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能做越多種類的麵包表示自己的技術越好,所以不敢減少品項,但,這剛好是最大敗筆。關鍵在於,他並不是用顧客的角度在經營。

不要做那些客人不需要的東西,也不要放他們不想買的產品,這些都足以破壞客人進來的興致。六十幾種麵包、西點擺在店裡,每種各擺幾個,不僅占空間又沒賣相,以至於暢銷的波羅麵包,只能擺出十來個,也因不專,客人反而不想買更多。

改專做某幾種麵包,反而能降低售價,因為不需分攤六十種麵包的成本。

先減法再發揮「乘法」效應,例如減少品項還不夠,還要把最暢銷的波羅麵包、炸彈麵包,體積加大二○%、改包裝,但價格只加一點,這樣就有優越性了。

最好,還要讓烤麵包的香味適度飄到人行道,吸引路人;甚至換掉陳列架,改用大籃子裝剛出爐麵包,趣味感就出來了。順便賣霜淇淋更好,不是靠霜淇淋賺錢,而是對小孩子產生吸引力,帶大人進到店裡消費,賣場會更熱鬧。

差異化可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兄弟飯店附設的麵包坊,它選用材質較佳、光亮又平整的塑膠袋,麵包裝袋立著,不會東倒西歪,便於客人拎著就走,也是一種「差異化的優越性」。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www.bwnet.com.tw/shopkeep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8

有中國特色的魔鬼交易員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1.html

王爍

  哪裡都有魔鬼交易員(rogue trader),法國興業銀行有,瑞銀有,中國也有。魔鬼交易員都相似:內控漏洞、激勵錯配;但中國魔鬼交易員又有鮮明特色:他們不在華爾街,不在倫敦金融城,而在中國銀行體系最草根的分理處。他們特別堅強。十餘年來,他們的魔鬼交易模式就沒怎麼變過。

  十餘年前,我的同事就報導過一起基層銀行人員內外串通,「劫持」銀行信用吸儲,將巨量儲戶資金體外使用的案件。那件事發生在湖北十堰。十餘年 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內蒙古包頭:同樣是銀行人員內外串通,同樣是「劫持」銀行信用吸儲,同樣是巨量儲戶資金體外運用。十餘年間,中國的銀行經歷了剝離不 良貸款、外儲注資、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的全套,更托賴中國經濟高增長之福,從「技術性破產」變成今天全世界最盈利的銀行。為什麼這一套並不複雜 的操作還是能輕易突破層層內控?怎麼就沒變化呢?

  說沒變化也不對。那次內外串通,需要幾乎銀行分理處全體工作人員合作,這次中行內蒙分行案,目前的說法是有三位銀行工作人員參加,一位做前台業 務,兩位做後台業務;那次只是「劫持」銀行信用,這次「劫持」銀行信用外,還發生了劫持人質事件,而作案者的主要訴求,竟然是三位銀行人員復職!更不要說 這次的涉案金額餘額是40億元,是那次的數十百倍。

  中國銀行業變與未變,在中、建、工行上市後到2009年之前,關心的人很多,它關係到中國銀行業是告別過去還是只不過新一輪循環的開始。到今天關心這問題的人已經不多。「4萬億」已經給出了答案。

  本期值班主編 王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7

有中國特色的雷士鬥爭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19061.html
長江用動員群眾的方式來與資本抗衡,借此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財產的安全感。但每個環節都錯了。

一個時代過去了幾十年,它仍在影響一代人及他們創造的商業世界。

生於1965年的吳長江是其中之一,他懂得如何發動群眾並利用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緒。7月13日,雷士照明的員工,在重慶總部和四川及廣東兩地工廠, 舉行了一場罷工大遊行,經銷商、供應商也參與其中。這直接的結果就是,工廠停產,36個運營中心停止進貨,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價大跌。

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站到了董事會的對立面。而這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創始人吳長江重掌公司大權,讓現在管理公司的外資施耐德「滾出去」。

這也許是逼不得已。按照吳長江的描述,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炎聯合施耐德把自己趕出門外。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友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是他的輿論助陣者。

事件的經過並不難釐清。吳長江是在5月25日被迫辭去董事長兼CEO職務的。起因是吳因為重慶南岸區的一些事情被有關部門叫去協助調查,他遂跑到香 港。閻炎的律師為避免公司股價波動,建議讓吳辭去全部職務。閻炎後來實際控制了董事會。在吳辭職後,富有國際化管理經驗的股東施耐德開始負責管理公司。

在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不夠成熟的中國,投資人和創始人之間的這種矛盾無疑是十分典型的。聯想到中國過去十年中資本助力下的創業浪潮,雷士事件可能不是一個特例。

從多個創業企業家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第一代土生土長的創業者身上,往往有著一個重要特徵:缺乏安全感。這經常會導致「動作變形」,比如對長 遠戰略關注不夠,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難以釐清,政策不明朗時,個人資金安全成為首要關注大事—這個時候往往也是「做錯事」的開始。

而另一方面,在引入投資時又缺乏戒備心理和相關知識,對公司所屬權過度自信,無力抗衡股份被過度稀釋。吳長江目前仍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但他持股比 例僅為18.45%,和第二大股東賽富亞洲基金相差無幾,施耐德和高盛則為第三和第四大股東。顯然,這直接導致了他在董事會中的被動局面。

中國的第一代創始人大都對公司有很強的控制慾。這種想法當然不難理解,創始人在初期時的確是一個公司的靈魂。反過來,公司也像他們的孩子一樣。

但也需要看到,要管理好一個日益壯大的公司,創始人未必是那個最佳的角色。

公司創始人精通業務,卻不見得具備現代公司的管理理念及能力—有時,他們的決策往往缺乏透明度,忽視董事會的作用,凡事全由自己說了算。比如,在雷 士的例子裡,吳長江被指出,在未經董事會批准的前提下,直接與重慶市南岸區簽訂了總部搬遷的合同,並把政府給予的搬遷費和一塊地納入個人公司名下。這顯然 是違背契約精神的。當一個公司引入機構資本並走向公開市場,這種不透明的運作方式對公司而言顯然是致命的,也對其他股東的利益造成傷害。

反觀風險投資家們,他們深諳法律流程和規則,其身後往往擁有龐大的律師團隊提供諮詢保障,因此他們能夠做到「合法」,有時卻未必合乎情理。在雷士這 件事上,儘管律師提出了建議,但閻炎及其控制下的董事會卻未必一定要把吳長江趕下台。中國資本積累初期創始人的稚嫩讓一些投資人表現出強大的控制慾。當 然,VC在投入巨資之後,有理由要求將利潤最大化。但在培育公司方面,他們顯然過於喜歡指手畫腳了。

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將面臨吳長江的局面。不管雷士故事的結局如何,在中國公司建立現代制度方面,它都開啟了一個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5

投資札記【449】標記一下特色「煙蒂股」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dc.html

標記一下特色「煙蒂股」

 

以下是微博裡標記的一些股票,經過未來長時間的發酵,檢驗其是否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一、【成長投資起於飄渺是 制勝根本】當蘇寧上市時候他的成長有些飄渺,當茅台上市時候他的連續兇猛提價還看不出端倪,當白藥只是一個小瓶子黃白粉末的時候,我們看不出大的醫藥產業 鏈和日用家化產業鏈,當上海家化還是花露水級別的時候,我們什麼也不敢說。投資成長當一切都有結論的時候,他已經飛了。

 

二、【標記一下:PB小於1.5同時PE小於20的隱形冠軍】江蘇曠達、齊峰股份、魯泰A、天汽模、松芝股份、浙江永強、巨星科技、偉星股份。(中國石油)(另少超一點的也做觀察:浙江醫藥、中國玻纖、瑞貝卡、王府井、飛亞達、錦江股份、中原內配。不作介紹,標記在這裡,以今天算起看三年內高點距今多少??

 

三、【標記一下:傳統紡織與成長酒類PK】傳統紡織類隱性冠軍:魯泰A、江蘇曠達、偉星股份具有低PE、低PB、冷門、傳統行業、困境反轉等特點,以今天收盤價格算起和成長類正酣型的洋河股份、貴州茅台與成長遭遇暫時打擊的張裕A對比PK一下,看未來3-5年內的高點誰的空間更大一些。實踐出真知,到時候見!

 

四、【標記一下:絕對價格很低的煙蒂】又一特色的價值股---特點是:絕對價格很低。也是隱形冠軍,也是備受冷落的煙蒂,也再次標記一下:宏圖高科、瑞貝卡、齊心文具、銀輪股份、魯泰、天潤曲軸。七元以下,若具備成長基因的價值型股票,是否能夠成為更具魅力的煙蒂??深深標記在這裡,有待檢驗!

 

五:【檢驗目的】1、是否困境反轉的利潤更豐厚?2、隱形冠軍們的到底有幾成的成長概率?

3、其中具有何種特點的煙蒂股最值得擁有?

 

註:目前不好下任何結論,只等待時間檢驗,不做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0

徽商銀行:中國特色城商行的表外資產騰挪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558

本週,徽商銀行預計在香港進行IPO,若順利上市,徽商銀行將成為繼重慶銀行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城商行。

重慶銀行一樣,徽商銀行也極具中國特色,但與重慶銀行不同,徽商銀行通過影子銀行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輸血的特徵並不明顯。

徽商銀行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放貸量非常少,截至6月底這部分貸款僅佔總量的12.9%,大約為236億元人民幣,此外信貸產品也少有登記,截至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僅有51億元人民幣的「證券公司或者信託公司所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這部分佔總資產的1.6%。

而重慶銀行則廣泛使用信託和證券產品來增加對地方政府的借貸,早間消息稱,重慶銀行上市首日已經破發,公司董事長拒絕就影子銀行問題進行評論。

徽商銀行的上市之路將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有意思的是,透過徽商銀行我們能更多的看到中國的銀行如何將表內資產表外化,並通過一系列巧妙手段規避監管紅線的路徑。

WSJ寫到,

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徽商銀行並未滿足於銀行最基本的放貸職能,而是逐漸成為銀行間對商業承兌匯票進行貼現交易的中間人,商業承兌匯票是短期企業貸款的一種形式。

徽商銀行通過「出租」一些銀行的指標空間,幫助另外一部分銀行將貸款剝離出資產負債表,從中獲利。

銀行名義上發行商業承兌匯票促進貿易和商業的發展。如果一個公司希望買100萬元的6個月期的商業匯票,那麼它會銀行拿到一張同等數額的單據,這是一張有效的借條,相比這家公司從客戶手裡拿到的借條,銀行開出的借條明顯更讓人放心,之後公司的客戶會付100萬美元給銀行。

但將這張借條通常不會持有到期,如果想要在6個月期限到來前就拿到現金,可以去銀行要求提前取現,銀行會很樂意這麼做,銀行可以在100萬的基礎上打個折扣,因為對銀行來說不會有任何成本,這部分是表外負債,銀行不會面臨存貸比指標的壓力。

換句話說,在某種意義上,當銀行提前將這部分商業票據貼現,銀行相當於放出了一筆貸款。

中國的監管者將銀行的存貸比嚴格限制在75%的紅線以下,因此銀行需要一種方式將貸款騰出資產負債表。

徽商銀行就是這麼幹的,過去數十年,徽商銀行通過回購協議積極購買或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僅僅只是短暫持有這些票據,通常不超過6個月,票據會重新回到原先的買家手中。

此外,徽商銀行也會通過回購協議將這些票據出售給另一家銀行,當然是以低買高賣的方式。

2013年上半年,徽商銀行進行票據轉手的息差為0.13%,一年前也就是2012年上半年,這個數字是0.22%。

截至6月底,徽商銀行通過回購協議一共賣出了價值1006.7億元的金融資產,這是6個月前的規模的兩倍多,更是較2011年底番了5倍。這也相當於銀行貸款的55%,而2011年底僅相當於12%。

但自6月底以來,徽商大範圍的縮減了這部分的業務量,今年第三季度通過回購協議賣出的資產總量下滑幅度超過40%。

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這種改變是「對市場利率以及流行性需求改變的回應」。

在6月錢荒過後的幾個月裡,其他銀行也相應縮減了該項業務,他們發現銀行間的相互拆借變得更困難。

通過徽商銀行的招股說明書,我們可以看到徽商銀行的操作手法實際上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大銀行裡普遍存在。

中國的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存貸比都相當之低,這給了他們很大的空間去從事這樣的業務。

但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對徽商銀行來說並不能獲得暴利,截至6月底,這部分的收入僅佔利潤的12.6%,只比2011年底11.4%的比例有小幅提升。

對其他銀行來說影響可能更大一些,通過這種方式,大銀行可以更好的管理放貸增長,銀行的客戶也會發現銀行不怎麼對他們的票據打折扣了。

但這種操作的氾濫將導致公司現金流減少,繼而拖欠上游供應商和下遊客戶的款項,甚至有些公司開始將未貼現的票據當成了另一種現金進行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84

一個中國特色兼論機遇的價值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6932846
我們在分析中國市場時,一定要注意一個中國特色。

例如,以沈鼓、陝鼓為例,

「200億的市場規模被幾家巨頭所分割,而這些巨頭所形成的技術優勢又是在30年以前,因為國家的技術引進形成的技術側重而天然形成的,使沈鼓集團側重於離心式壓縮機技術,這個技術在石油石化行業被廣泛使用,而陝鼓要突破這個技術並且進入到沈鼓所主導的市場領域是非常困難的,單靠自身的技術積累顯然不行,若進行技術引進,沈鼓與GE已經有了合資關係」

其他還有中信重工所在的重機行業,中國的各種高端製造業,核電、高鐵、通信行業(TD、WCDMA、CDMA2000)等,都差不多。

中國處於通盤考慮,各種技術路線全都不放過,引入技術的都以國企為主,各有側重,造成現在大家各自負責一塊的現狀。

未來中國的投資增量下一個台階,這些國企要開始互相搶佔地盤,類似BAT三家互相切入,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搶地盤又談何容易,不搶地盤,大家都吃不飽,更完蛋。

我很贊同和君諮詢王明夫的看法,他提到:

「產業整合與結構重組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命題,是提升經濟的總體效率水平和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條塊分割的宿命:杜邦可以從石油、煉油一直搞到化纖、塑料和醫藥。可是,我們的石油歸石油部、煉油歸中石化、化纖歸紡織部、塑料歸化工部、醫藥歸輕工部和醫藥管理局。產業整合是產業升級的前提,中國產業只有在完成整合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升級換代。對一個志存高遠的企業來說,它的首選戰略應該是產業整合戰略,其次才是產品創新戰略。」

如果中國不全面改革現狀,中國的產業將繼續被政府操控,條塊分割,無法有效整合。產業無法有效整合,優質企業缺乏利潤,難以推動創新升級,轉型就是扯淡。

國際巨頭例如西門子、GE、IBM、ABB、羅羅等等,都是時代的產物,橫跨眾多領域,每個領域壁壘都很高,他們的協同效應很強。例如GE的電機、壓縮機、燃氣輪機,哪個不厲害。人家可以提供全面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你陝鼓、沈鼓怎麼競爭?

再說到基礎製造業,中國的差距依然巨大。譬如軸承。目前,高端軸承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軸承巨頭即美國鐵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國舍弗勒(FAG)所壟斷。

即使說到鋼鐵,老美的紐科鋼鐵如何?
鋼鐵行業薪資最高,工人起薪5萬美金,平均8萬,噸鋼人工成本行業最低

別說遠的,光說包裝機械,這種看起來最日常的機械了吧,我們看看歐美的實力。

利樂包裝這塊,年收入差不多1000億人民幣,人均產值4,5百萬人民幣。工廠裡幾乎2/3都是研發人員,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配有工程師,而負責組裝的工人只佔到1/3

紛美包裝哈雷工廠的生產線安裝了馬汀MASB對接自動放卷機,該機型是世界同類設備中最複雜的設備之一,其具有14個驅動馬達,包括控制自動接紙部分的8個伺服驅動馬達,以及控制物料搬運與放捲軸動作的6個AC向量驅動馬達。瑞蓋文說:「MASB對接自動放卷機是一個為配合當今高速捲筒紙印刷機而設計的精密設備,旨在讓高速捲筒紙印刷機發揮最高效益。該設備除了高度自動化外,還設有閉路攝像與DVR監控系統,且大容量硬盤可儲存接紙單元監控影像並幫助故障診斷,另外還具有遠程監控的能力。」
  紛美包裝新工廠的投資以及安裝經驗是無與倫比的。洪鋼說:「
12年來,我們建立了3家新工廠,而馬汀公司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聆聽能力,我們所有項目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但他們能仔細聆聽項目需求,然後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而且這些解決方案均考慮了效率、可靠性以及合理的投資回報,這就是他們為何能成為市場領導者的主要原因!」

你看看,紛美包裝生產的灌裝機的核心部件,用於生產無菌包裝的生產線的關鍵設備,都是國外產品。而紛美包裝的灌裝機,遠遠達不到利樂的性能。紛美灌裝機的速度為每小時7500包,還不太穩定。利樂灌裝機的速度已經達到24000包/小時了,並且生產過程穩定,很少壞。

就拿華為舉例。任老闆最新講話:
在中低端產品上,硬件要達到德國、日本消費品那樣永不維修的水平,軟件版本要通過網絡升級。高端產品,我們還達不到絕對的穩定,一定要通過加強服務來彌補。

說到汽車配件,中國的汽車配件是什麼水平?連汽車座椅都造不了。國產轎車的汽車座椅,全部都是合資的。汽車線束,90%都是國外巨頭。

說到傳統的閥門、儀表等等,照樣歐美巨頭高高在上。

說到發動機,汽車發動機,飛機發動機,柴油發動機,GE,羅羅,MAN,甚至博世等的高壓共軌等節能技術,哪個容易?說到登月,大家開始意淫超美了,看看SpaceX,你明白它的顛覆意義嗎?

原來跟朋友聊天,說了一句話,大意是「能力、經驗都是折騰出來的」,你有那個機遇、條件去折騰,折騰出來你就是老大。換句話所,機會窗非常關鍵,錯過了,很多時候就沒戲了。增量市場,大家一條起跑線上,藍海無限,賺錢很容易。要去進行存量切割,非得有金剛鑽才行,否則自己很可能被別人吞了。

過早去工業化的危險
大多數發達經濟體能夠取得如今的經濟成是靠什麼呢?靠得是聽起來沒什麼新意的工業化路徑。紡織、鋼鐵、汽車 - -製造業在傳統的工藝和行會制度破滅之後發展起來,推動農業社會轉型為城市工業化社會。農民成為工廠工人,對於這一過程構成支撐的除了生產率的提升還伴隨社會和政治組織翻天覆地的革新。勞工運動導致了現代大眾政治的產生,帶來政治民主。隨著時間的推移,製造業的發展逐漸讓位於服務業的興起。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製造業就業的份額最高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45%左右,然後下降到略高於30% ,這一水平一直保持到1970年代初,之後開始急劇下降。目前製造業佔全部勞動力數量略低於10 %。所有其他發達經濟體均經歷過工業化之後再去工業化的類似循環。

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過程緩慢,而且去工業化進程的開始也大大提前。比如巴西和印度,這兩個新興經濟體在過去的十年左右表現相對好。其中巴西的製造業就業份額從1950年到1980年三十年間變化微乎其微,僅從12%上升到15%。自從1980年代後期,巴西已經開始去工業化,而最近的經濟增長表現也未能阻止或扭轉這一進程。印度的情況更加驚人:製造業就業人數於2002年達到高峰,即13 %,之後一直在下降。


未來一旦錯過機遇,發展中國家想發展工業都沒機會了。這就是機會窗的意義。一旦錯過,就不再擁有,空留悔恨。

滕泰說:
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製造業在50年後佔發達國家財富比例會降到10%以下。這個變化就如同農業現在在我們工業化大國裡在GDP總量裡都低於10%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不太容易理解,再早的財富觀在農業社會時人們認為所有的財富多是來自於農業,歐洲有重農主義,吃的、住的、用的都是來自於地球的表層土壤,動植物繁殖的規律是財富的來源。在十六七世紀人們把財富範圍拓展到地球深層的礦石資源,包括石油、礦石等等。到了19世紀、20世紀、21世紀,工業化國家,我們吃的糧食、用的紡織品總量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但是這些東西價值只是佔不到10%。信息產業、金融產業和空間技術在擴展,我說的製造業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並不是說總量會減少,還是會照樣增加,但是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的,服務業、信息業、金融業、虛擬經濟、空間技術等等產業規模會進一步擴大,而製造業還是交通、運輸等等主要的來源,但是比例會降的很厲害。在工業社會裡農業是被補貼的,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製造業就會成為負資產。要儘量爭取這個變化中領先,美國現在金融、信息第三產業已經佔到GDP的70%,製造業比例越來越下降。在財富分配鏈中怎樣領先,國家要有領先的戰略,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發展空間技術,這樣才能避免在下一輪國際分工中又落後了。

對於滕泰的預測,我從《一炮走紅的國家》中找到了一個證據:
中國作為出口製造大國的崛起,沒有減緩全球製造業的長期下滑(扣除通脹,製造業自從1970年在全球GDP當中比例從17.5%下降至16.9%)。中國僅是更快的吞噬西方國家在鋼鐵、電視、汽車和其他製造品方面的份額。

很好的數據,印證了滕泰認為長期來看製造業將像農業一樣邊緣化的觀點。從《奇點臨近》等書來看,未來經濟虛擬化不可避免,這一切都指向製造業份額的長期下滑。也意味著中國工業化的時不我待。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如果不能上一個台階,隨著老齡化的嚴重,以後機會就不大了。

回到文中開始的結論,中國過去多路線、全面引進技術路線的做法,長期來看是對的,確保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建立,但是,對於投資者就不是好事了。不要覺得大國重器就有投資價值。

那是不就不投資製造業了呢?那顯然不是。投資是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套利。

對於製造業的投資,我們要考慮到幾點:

1.行業整合和轉型的難度

不要覺得陝鼓會成為GE,正泰電器會成為ABB,邁瑞會幹掉西門子,難度很大很大。
中國國企各佔一個技術路線的現狀,更加劇了這個難度。轉型成功的是少數,更多的都完蛋了。

[張國寶]:最近由於工作關係,我到美國去看什麼呢?我們第三代核電的一個最關鍵的部件組泵,組泵就跟人的心臟一樣,核電站也是這樣,從它開始運轉,它裡邊的泵就不斷的泵,就好像把人的血液在身體裡循環一樣,一直到核電站退役都在工作,如果它不工作了,心臟就不跳了,可見這個工作的重要。一瞭解這家公司,他的創始人是發明飛機的懷特兄弟,發明飛機以後,他自己就設立了一個飛機製造廠,曾經在美國歷史上是美國第二大企業,但是現在這個EMD公司很小,後來波音這些飛機製造企業起來以後,他就競爭不過他們,就改為生產汽車的某些零部件,當然也是很重要的零部件。後來轉到現在,生產核電站的組泵,當然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但是企業的規模和當年來講已經小了很多。所以我就有一個很大的感悟,在工業領域當中要當一個百年老店,我感到實在太難了。

2.顛覆式創新

科技更新換代很快,很多產業,一旦產能淘汰,就沒有整合併購的價值了。

我們舉個例子。為什麼美國現在鋼鐵業只有紐科這種廢鋼短流程的企業做大了。因為廢鋼短流程煉鋼的成本遠遠低於鐵礦石長流程煉鋼的成本。所以在美國廢鋼存量巨大的情況下,老的產能都沒用了,而紐科這種新一代顛覆模式的鋼鐵企業才能做大。看起來還是鋼鐵行業,但是「湯沒換藥已經換了」。

再說航運企業,馬士基都已經在上3E級18000TEU集裝箱船,你中國遠洋這些敗家子,在泡沫高峰大量造一批老式的船,船造好了卻淘汰了,還負債纍纍,你不死誰死?你死好幾回了人家馬士基還年年有利潤。

為什麼市場願意給藍海市場巨頭高估值,而給格力這種企業低估值?我是表好胚兄對此認識很深刻。其實跟我前面說的是一樣的,增量市場最值錢,存量市場要打折扣,潛力小又難啃。

我很久之前寫文說開山股份可以看好,但不用太看好,提到了它只有螺桿膨脹機是增量市場,其他都是存量。結果今年就炒螺桿膨脹這個增量產品,估值上去了,翻了幾倍。

市場很聰明。我們要去認識到背後的邏輯。

當然,我本質還是偏向於保守的。我選擇的股票,例如華海藥業,紛美包裝,甚至未來準備介入的TCL,說白了都不是藍海型,增量型,都是老二挑戰老大,估值估計都不會太高。好在這幾個行業的增量、存量都很巨大,所以相比一般的製造業,還是會好很多。

很多價值投資、逆向投資的投資者,喜歡圖便宜,抄底,你會發現,除非你抄到類似紐科鋼鐵這種表面上是普通鋼鐵其實已經是升級換代鋼鐵股的公司,你抄到的就是該淘汰的產能,有什麼用?那麼多抄底航運股、輪船股的,我看到頭來都會後悔。

3.跨界整合

當然,我們也不能悲觀,江山代有新人出。

邱毅:當然不。很多頹敗產業又有機會起死回生,在於跟找到新的發展契機。夕陽產業A加上夕陽產業B,有可能等於朝陽產業C。比如LED行業,曾經在台灣紅極一時,是高科技高利潤的代表,但很快就沒落了,吳宗憲的LED公司都破產了……但LED跟農業現在結合起來,反而又變成了最新興的行業。如果用網絡的高科技,用高科技控制它的濕度、溫度,用LED作為植物工廠的日照,通過高科技嚴謹控制日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通過種苗廠把幼苗移過來,就可以在無毒室裡面培育出青海、西藏的冬蟲夏草,這是植物工廠,又叫城市農業,它叫綠金行業。它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城市農業、植物工廠跨領域的科技整合,甚至突破了大自然的限制。

  再比農業,農業在台灣早就不是支柱產業了,但是現在的趨勢是將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發展出的「觀光農業」再次成為熱門行業,農業的新價值再度被開發出來了。

  有句話說,沒有夕陽企業,只有夕陽行業。跨領域的科技整合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取其他行業之所長放在你的行業裡面,創造你這個行業的新的生命。

今年A股市場已經有炒跨界整合的意思了,聰明的資本已經早開始運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05

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fv3s.html

很想寫一篇對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的看法,總提不起筆,兩個原因:一是最近不想寫大文章,如果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不長篇大論有點難;二是有些話不知道該怎麼說,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動物園》(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8a5.html),就是說這事兒的,比較含蓄,呵呵,要再說清楚點,不易。

還是簡單點,先說歷史:

解放後,中國政府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通過土改和公私合營等手段,將生產資料集中到國家手裡,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中國實質上就變成一家企業,所有交易都在這家企業內完成。剛開始,這種體制效率挺高,可後來越來越低。實在撐不下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改革,引入市場,允許私營經濟存在,於是,出現了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體制內與體制外兩套系統並存,公有制代表的體制內控制著經濟命脈,主要靠壟斷生存,私營經濟代表的體制外茁壯成長,不過,從體制內獲取經濟利益成了體制外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手段。

再說兩個特點:

1、中國政府掌控經濟的能力是全世界最強的。

海龜們看中國經濟為什麼總是走眼?因為他們用的是西方經濟學理論。西方國家,政府類似於保姆,財力有限,做事受限,搞得不好,還可能關門。中國呢?政府掌控社會主要財富,在財力和手段上受的約束很小,跟西方國家的政府完全兩碼事。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可以做出別的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假使政府想去做,徵稅、發鈔甚至沒收私人財產很容易辦到。西方國家要修路,如果規劃中的土地征不下來,只好改道,或者把路修彎,繞過去;而在中國,徵地根本不是問題,土地是國家的,房產擁有者也只有最多七十年土地使用權,注意,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當然,中國政府的行為也會受到約束,包括但不限於這樣三個約束條件:一是執政黨的地位,中國人喜歡「講政治」,內含的意思就是要保證執政黨的地位穩固;二是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三是主要領導人個人的實力和想法。

2、體制內與體制外兩套系統並存效率很高,但不公平,因為不公平,也難持久。

私營經濟的崛起是中國三十多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奧妙所在。私營經濟彌補了公有制經濟的不足,同時反哺公有制經濟,倒逼公有制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形成體制內外相互呼應、欣欣向榮的局面。當然,在這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官商勾結和腐敗,印證了經濟學關於公平和效率的矛盾。目前,這種不公平已經積累到一個臨界點,開始對效率產生反作用。

我在體制內和體制外各呆了十多年。總碰到人問我的體會,我喜歡這樣回答:「體制內的感覺是坐在汽車上,體制外呢是騎自行車。我當初在汽車上坐著,很羨慕騎自行車的自由和瀟灑,於是下了汽車。等騎上自行車,我才發現,騎車的好處是能呼吸新鮮空氣,去什麼地方自己可以掌控,所以,相對自由和健康,但自行車在大多數時候是跑不過汽車的,而且騎車不能偷懶,兩條腿要不停地動。還有,騎車有兩個很大的問題,都涉及安全:一是沒有汽車外殼的保護,容易受傷;二是馬路上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也就是說,騎自行車很容易被判定為違規行駛。」

呵呵,那些騎車跑得快的人,大多是跟汽車司機商量,老把自行車扛到汽車上搭便車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06

歐美手機晶片廠 被中國特色KO

2014-06-16  TCW  
 

 

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的博通(Broadcom),出人意表的宣佈,棄守手機基頻(baseband)晶片市場。

博通擁有全球最多的通訊相關專利,而它宣佈棄守的手機市場,今年銷量成長率仍高達二四%、更是全世界出貨量最多的科技產品。

退出手機晶片市場博通股價卻不跌反漲

然而,博通棄守超級大餅──手機晶片的消息發佈後,短短四個交易日內,股價卻上漲近一八%。原因在於:博通估算結束這個虧損纍纍的產品線後,每年將可節省至少七億美元的成本,相當於每股盈餘增加一.一九美元。

就在博通宣佈棄守手機基頻晶片市場前不久,全球繪圖晶片龍頭恩威迪亞(Nvidia)也才決定淡出,創辦人黃仁勳甚至坦言,現在手機晶片市場已經是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雙強對決的局面。

智慧型手機今年出貨量高達十二億四千萬支,而且持續在成長,為何卻容不下這些歐美大廠?答案,就藏在中國。

根據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全球智慧型手機有約八成都在中國生產,今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的排行榜中,華為、中興、小米等中國業者已經入榜五家,它們代表了手機市場價格兩極化中的「低價端」,以低於新台幣五千元的代價,就能擁有好用酷炫的手機。

低價手機決戰中國連英特爾都要倒貼卡位

而在兩極化的另一端,也就是高價位的蘋果與三星供應鏈當中,高通擁有強勢的無線通訊專利、以及全球最先進的產品規格。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以銷售額論,高通去年全球市佔率超過六成。

但這也意味著,其他手機晶片業者,不管是美商博通、恩威迪亞,或是亞洲的聯發科、展訊(Spreadtrum,已併入清華紫光),最重要的決戰地點,就是中國。

即使博通曾是昔日手機霸主諾基亞(Nokia)力拱的晶片商,手上還握有三星低階手機的訂單,但只要攻不進中國,就很難提高全球市佔率,等於博通被卡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位置。

雖然中國市場的確是一片榮景,但在此間征戰,討到便宜的卻沒有幾人。就在博通宣佈退出的前幾天,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也宣佈,與年營收僅約一億美元的福州瑞芯微合作,聯手進軍白牌平板市場,如此紆尊降貴的舉動,全因為英特爾努力多年,仍不得白牌王國其門而入。

摩根士丹利在英特爾最新公佈的行動網路事業群財務數字中發現,它為了在非蘋果陣營的平板電腦佔有一席之地,不惜以每台補貼二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五十元)的代價搶市。補貼折讓雖是英特爾慣用伎倆,卻導致該部門去年虧損是其營收的二.二八倍。

為了進攻手機基頻市場,英特爾先購併了英飛凌(Infiineon)的相關部門,也不惜祭出高額補貼來吸引客戶,可惜全球市佔率仍偏低,也持續流血虧損;英特爾貴為業界龍頭尚且如此辛苦,更何況是規模相對較小的博通、恩威迪亞?

因此,博通寧可壓重注在獲利金雞母──手機用無線通訊晶片,如藍牙、Wi-Fi等領域,它在此間擁有全球整合度最高、體積最小的技術優勢,供應給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

而恩威迪亞,則決定利用其在繪圖領域「喊水會結凍」的長才,轉往車用領域等新戰場。

歐美廠還在評估聯發科已快攻搶市

為什麼中國市場對歐美業者來說,如此壁壘重重?聯發科的成功,解釋了箇中原因。

「用聯發科的方案,一個月就能把手機設計出來;用其他(美商)的,有的還要超過六個月!」一位中國手機製造業者說。

一位手機業者分析,從幾年前的「雙卡雙待」(一支手機有兩張SIM卡,可任意切換),到今年最夯的「真八核」(八個處理器核心,意味效能最高),只要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喊衝,就義無反顧的投入;「美商則是回到總部,先搞清楚這些需求是什麼,再市場調查、研究個半年,等到產品做出來,熱頭都過了!」一位業者打趣的說。

在手機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裡,「速度」似乎比縝密的策略思考更為重要。

高通過去三年砸下千萬美元重金,推動類似聯發科公板的設計平台,「還是無法撼動聯發科,即便它(高通)是這麼有錢的公司,」顧能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說:「中國的特殊模式,某些美商可能到今天都還不能瞭解。」

今年智慧型手機的「低價化」更助長了這樣的趨勢,讓歐美業者與亞洲業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前者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不如後者,成本結構也較高,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認為,歐美晶片業者走向沒落是遲早的事情;更有業者預期,未來歐美廠商只有高通能夠獨存。

也因此,在台北電腦展上,蔡明介堅定的說,有信心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中,最後的兩至三個供應商,並且「具有相當的(市佔率)比重。」

不過,這場賽事正改朝換代進入4G LTE的新紀元,高通在此間仍握有九二%的壓倒性全球佔有率,聯發科、展訊這些亞洲公司的產品能多快追上?能不能延續3G時代的優異價格性能比,將是最後歐美與亞洲業者決戰的關鍵。

【延伸閱讀】手機市場大者恆大,好看不好吃──2013年手機基頻各家大廠銷售額佔比英特爾:8%聯發科:12%高通:64%其他(展訊、博通、恩威迪亞等):16%,去年全球手機基頻銷售額年增8.3%至189億美元;但歐美玩家紛紛退場,博通、恩威迪亞也宣佈不玩了註:市佔率以晶片銷售金額計算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