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順需求
人性:孝順父母、長輩
原理:送禮需求紮根中國文化
具體案例:腦白金定位為禮品,包裝設計定位為禮品,最早報的產品劑型是膠囊+膠囊,一紅一白兩粒膠囊。後來報批過程中發現這樣的劑型有問題,這個產品不適合送禮,因為這個產品體積太小,重量又輕。報批後又突擊修改了,改成了膠囊+口服液,改的目的還是為了把體積變大一點,做送禮市場。
2、情緒需求
人性:喜怒哀樂
原理:網絡遊戲隨機性
具體案例:隨機性會深刻影響玩家的情緒,好事會讓他更快樂地玩遊戲,壞事會讓他想在遊戲裡得到補償。
為什麼打麻將好玩呢?因為它除了隨機還有努力。人類所從事的所有活動,都有隨機性。只要是遊戲,比如打麻將。據說成都打麻將的勁頭,全國人都欽佩的,而麻將這個遊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機。
俄羅斯方塊也是這樣,因為你始終不知道下一個出來的會是什麼形狀,這也是隨機。賭場也是,如果沒有隨機,就不會有人那麼熱衷了。因此只要是遊戲,就有隨機性。
3、友情需求
人性:為遊戲中的好友花錢
原理:網絡遊戲需要互動
具體案例:在遊戲裡打拚世界的人,闖天下的人,他可能沒有錢,他可能是個學生,但他很會玩,他和有錢的大哥玩得很好。就讓有錢的人為他花錢。一般人都是有良心的,你為我花錢了,這個大哥需要幫忙,我肯定是兩肋插刀。所以他兩個關係就更好,關係更好大哥就更願意為周圍的人花錢。
4、男女情感需求
人性:男方為女方買單
原理:遊戲玩家需要榮耀
具體案例:在情人節時候,在遊戲裡,賣玫瑰花。遊戲裡1塊錢人民幣1朵玫瑰花,製造成本為零。賣玫瑰花,是說讓男的去買,獻給女孩子。開始的時候,有的人就買99朵,獻給一個女孩子,只要他一獻花之後,馬上遊戲就有公告,「誰獻給了誰99朵玫瑰」。這下大家就在那拼起來了,就開始有人買999朵,最後就9999朵。因為遊戲裡面一旦他喜歡那個女孩,有時候他就不在乎錢。有的人對自己花錢很摳,他對別人是不摳的。所以大家就拼,看誰更愛自己遊戲裡的另外一半。
那天賣玫瑰花就賣了可能有5000萬。
5、榮耀需求
人性:獲得他人認可
原理:馬斯洛自我實現需求
具體案例:玩家來遊戲內心深處第一的需要其實是想獲得其他人的尊重,要獲得榮耀。
在這裡,我要說個事就是我們的上電視,從它推出到現在,效果一直都非常地不錯。當我們的電視單為榮耀服務的時候,我們電視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上電視是很簡單的事情,只是在屏幕的地方說一句話,但玩家還是很在乎的。這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發明,但它在滿足玩家需求的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很多功能。由此說明榮耀對玩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6、眼球經濟
人性:眼見為實
原理:人是視覺動物
具體案例:腦白金正式投放之前,讓策劃部拿著設計的腦白金盒子到終端點,到藥店去,與其他的藥品、保健品放在一起,就放一盒,然後在門口調查消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哪個產品。開始的時候看到的沒有腦白金,於是就改,經過幾番修改之後,再調查發現一大半的消費者進了商店一眼瞄過去之後,大多數的消費者說是腦白金,這個包裝盒才定下來。對於消費者來說,往往最先跳入眼簾的產品就是他要購買的產品。後來發現,三盒放在一起最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7、記憶咒語
人性:記住一個陌生的品牌需要時間
原理:重複就是真理
具體案例:廣告,它其實是一個投資。它在消費者大腦裡面,是對消費者大腦做的一項投資。
如果你廣告語老變的話,一年兩年就變個廣告語,那前面的積累就全丟掉了,前面的投資就等於全浪費了。腦白金廣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時候,在消費者腦海裡面,一提起「送禮」,他就和「腦白金」不自覺地開始畫等號了。
本文來源:一財網 作者:覃蓀 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監管部門封殺地方融資平臺債券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且殺傷力也越來越強。
12月8日晚間,中國證券登記所發文《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暫時不受理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已取得回購資格的企業債券暫不得新增入庫;同時規定債項評級達不到AAA級的企業債券不得新增入庫,有新增入庫的將強行出庫。
同時,中證登通知停排的企業債券多達1043只;另有機構開始提醒部分重倉城投債的機構可能會出現“爆倉”風險。
中證登封殺令 市場警示“爆倉”風險
“從上至下,紅牌一張接一張,而且封殺的意味也愈加嚴重,個體理性帶來的集體非理性行為正在引發地方債市場的集體踩踏事件。”一名固定收益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是評論。
繼國務院、發改委、證監會等監管部門逐個針對地方債打出“紅牌”禁令後,中證登12月8日晚間的一紙紅牌令市場人士徹底令市場“傻眼”了。
《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規定,暫時不受理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已取得回購資格的企業債券暫不得新增入庫;同時規定債項評級達不到AAA級的企業債券不得新增入庫,有新增入庫的將強行出庫。
東海證券認為,按照上述通知的規定,不符合債項評級為AAA級、主體評級AA 級(含)以上(主體評級為 AA 級的,其評級展望應當為正面或穩定)雙條件的企業債券將被取消回購資格。
根據該券商的統計,目前主體AA評級(含)以上企業債存量1.73萬億,其中債項達不到AAA評級的企業債余額達到1.26萬億元,在交易所中托管的余額則未明確披露。對交易所投資者而言,前期已經質押入庫的債項未達到AAA評級的企業債暫時未受影響,但該企業債一旦出庫其質押資格也將喪失。
《通知》同時規定,對於地方政府性債務甄別清理完成後,對於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與專項債務預算範圍的企業債券,繼續維持現行回購準入標準;也就是說“目前主體評級AA、債項達不到AAA的城投債需要等待地方政府債務甄別完成後方可確定其質押資格。”
更讓市場人士“槽點”爆棚的是一條關於“強制出庫”的規定。
該規定要求,“地方政府性債務甄別清理完成後,對於未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與專項債務預算範圍、且不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定的已入庫企業債券,本公司將采取措施,分批分步壓縮清理出庫,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與《通知》同時出臺的還有一個長達42頁的停牌通知,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該停牌通知中列出了1074只已入庫的企業債。
有基金人士表示,停牌是配合《通知》出臺的,這種激烈地降杠桿行為很有可能導致重倉城投債的基金爆倉。
上述人士的擔憂並非特例,有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已經有信托公司致電基金公司警惕出現爆倉風險。“現在大量的理財基金看重城投債的高收益低風險配置很高,並通過企業債質押進行高杠桿加操作,如此極端的封殺企業債的質押回購資格,導致補倉壓力提高,爆倉風險不可低估。”
另有信托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從短期來看因為補倉需求,可能會導致部分資金從股市回流債市,對當前股市洶湧的資金潮帶來些許影響。
集體非理性導致地方債踩踏
“明日(12月9日)的市場利率肯定要大漲,拆借利率和城投債的收益率都會大幅度上行,你就等著看明天債券市場砸盤吧,尤其是信用債市場。”一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按照該規定,一般產業債在交易所的流動性基本喪失,基本沒法玩了。”另一位基金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也表示,本次新規將造成托管在交易所且不符合以上“雙條件”的企業債券質押資格消失,雖然有前期已入庫企業債券作為緩沖,但目前未入庫及將來需出庫的不符條件企業債券將面臨融資能力缺失、跌價壓力上升的風險。
另有機構人士表示:“該政策再次說明,債券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政策的不確定性。”
在當前股市強勁走牛之後,原本債券市場就已經呈現出交易不活躍、收益率上行的熊市行情,有分析人士稱,“盡管目前的紅牌都是向著地方債開出,但鑒於企業債一直受到資金追捧,吸引大量理財資金的買入,隨著上述政策的出臺,理財資金池將進一步分流至股市,對債市再成空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後騰訊公司、手機QQ兩個官方微博都對小米公司發的這個微博進行了回複,對於三者的互動,雷軍也攙和進來,並留下了一個笑臉,至於雙方的更多合作內容,目前還不清楚。
小米跟騰訊憋什麽大招呢?有報道稱,小米確實與騰訊達成合作,但並非資本層面,其將於騰訊手機QQ聯合發布一款跨界產品。
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29日剛在微博中宣布了第五輪融資的細節,共計11億美元,隨著此輪融資的結束,小米公司的估值已達450億美元。其中投資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樸投資和雲鋒基金等。30日就爆出和騰訊在產品層面將會呈現立體化深度合作的消息。
小米與騰訊此番合作推出的跨界產品是手機,並且具體合作形式不會太複雜。雙方合作的產品將會在元旦後發布。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的優勢不僅在於其熱度極高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其擁有能夠與三星瓜分安卓活躍機型TOP14的高活躍度用戶,這對於擁有複雜社交矩陣的騰訊來說,每一次的合作都是商業催化劑。
騰訊與小米的合作由來已久,2013年7月,小米首款千元機型紅米手機選擇在QQ空間進行首發。同年11月,15萬臺小米手機3登陸微信平臺。2014年3月紅米Note的首發平臺同樣選擇了QQ空間。
小米方面沒有透漏進一步的信息,但從其“全新”的表示來看,這一合作應該會涉及到之前沒有試水商業化的社交產品,即手機QQ。
今天早上已經有消息顯示,此次小米與手機QQ合作推出的產品會是一款手機。消息顯示,小米與騰訊將會攜手在明年1月4推出一款紅米的新品即紅米1S雙4G增強版,而它早已在工信部亮相,其有移動版、聯通版以及電信版。
今天讓我們看看官方會給出什麽消息吧。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本文來源微信號“外匯有聊”。
昨天發生了什麽大家都已經聽膩了,我就不再一一累述了。我想還是談談SNB此舉意如何吧。昨天SNB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之前盯著歐元,只是因為怕瑞郎升值太快,經濟無法承受啦。現在已經不需要擔心升值問題了,所以我們就把cap去了吧。多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市場完全被打蒙了,交易員們真是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就被從餐廳里直接拉到斷頭臺,哢嚓哢嚓,血流漂櫓啊。據說有交易員成交在0.0015附近,這不僅要掉腦袋,連手也得全部剁掉啊~~~SNB肯定是要青史留名了,交易員終結者的美名必將永流傳~~這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瑞士要跟廢柴歐元區決裂了。讓塵歸塵,土歸土吧,我們要走自己的道路去了。雖然大家領土還是挨在一起,低頭不見擡頭見,不過你們歐元區還是自己下深淵吧。
瑞郎資產算是這個世界上最優質的資產了吧。出門就是景區,又是著名的中立國,跟那些村莊可以1000歐元就拿下的西班牙什麽的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但是它又地處歐洲,在歐洲經濟整體不行的情況下,歐洲的壕們肯定會優先轉移資產到瑞士。這就造成了瑞士房地產的繁榮,還有股市也是一路高歌,跟美國差不多,但是註意,瑞士的CPI是在0附近波動的,說明什麽?說明出了asset之外,其它全部不景氣。這讓SNB非常憂慮,整個世界都還在經濟低谷掙紮,我這邊要有金融泡沫了?叔可忍,嬸也不能忍啊。而且歐元區馬上要推出新一輪的QE,那麽資產肯定會更多的湧進瑞士,國民生活水平被拉低,引發金融危機怎麽辦?不行,必須想辦法阻止這些發生。於是SNB決定必須要讓瑞郎貴族化,讓你高~攀~不~起~~~(老子本來就是貴族,你們這些土人,見過老子參與過你們的瞎比比麽。)
如何讓瑞郎高攀不起呢,去歐元化勢在必行。因為歐元是一個長期看跌的貨幣,跟這種不上進的人在一起如何彰顯我的不羈~ 但是瑞士央行不僅把瑞郎跟歐元掛鉤的底線去掉,同時它還降息了。降息只有一個目的,阻止歐洲資產進入瑞士。我利率永遠比你低!你進來就得虧。瑞士央行此舉已經等於拿著大喇叭滿市場喊:註意了!!註意了!!歐元區肯定是要QE的!他們馬上就要QE了!!
我看了一下瑞士對歐洲和除去歐洲其它地區的進出口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瑞士對歐洲的進出口都大幅下跌。相反,對除去歐洲的其它地區卻不斷增長。貿易上瑞士對歐洲得依賴也弱化了不少。這就給瑞士法郎不再盯緊歐洲也創造了條件。
瑞士央行為了自己國家也算是玩狠的了,這種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機構,什麽沒見過啊,讓你們知道什麽叫做一口老辣的姜。其它央行都小心翼翼的不想在市場上掀起風波,你看fed,每次說話都含糊其辭,哼哼即即。生怕自己說錯了話。每次fed開會,市場動200點就屬於市場巨浪了。SNB可好,一上來就開大 招,市場簡直就是被彗星撞擊了一般,百年不遇的。以後SNB再開會,估計比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令市場戰栗不止。
瑞士央行所為是否能達到目的,讓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像匈牙利和波蘭這種發行了很多瑞郎債券的國家,估計現在已經連哭也哭不出來了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北京PM2.5 的圖跟瑞郎的圖。。。。神重合^^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系的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央行終出大招,人民幣避風港效應漸強——1月份歐洲央行利率決議點評 作者:任澤平、張慶昌、韋誌超 摘要: 歐央行自3月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超出市場預期的500億歐元。總規模至少1.1萬億歐元規模,購債比例將與各國央行在歐洲央行的出資比率掛鉤。 歐元區QE整體超市場預期,市場歡騰。(1)超出預期三點:一是規模大體不變但節奏更快,二是不設購債時間終點,三是TLTRO利率下降10個基點,變相降息。(2)歐美股市普遍上漲,重負債國漲幅更多;歐美債市漲,歐元匯率跌,美元指數攀升,黃金價格走強,表現均屬正常;(3)1月初以來對歐元區寬松的預期大部分已經得到釋放,因此這個重磅消息並沒有導致金融市場有過強的反應。 歐元區購債設計相對複雜,未來存有變數。(1)歐版QE要比美英日複雜得多,未來仍需時間消化,市場反應的變數仍存;(2)歐元區購債風險將由歐央行和各國央行承擔20%,各國央行承擔80%,未來歐央行和成員國之間將會有大量的博弈和協商,因此未來貨幣政策有一定的不確定性。(3)整場記者會的輿論焦點均在風險承擔上,已是提前預演。 歐元區低迷將維持到2015年下半年,全球繼續看淡。(1)德拉吉明確表明“以時間換空間”想法,再次呼籲結構改革。歐央行降息+TLTRO仍難擋下滑,QE難有大作為;(2)德拉吉預計通脹率將在2015年晚些時候逐步上升,這加重最近看淡全球需求增速的預期。 歐央行QE誘發全球各國央行降息狂潮。(1)印度、瑞士、埃及、丹麥、土耳其、加拿大相繼降息,全球經濟疲軟是降息的基礎;(2)全球經濟疲軟核心是結構性問題,但結構性改革需要時間,貨幣寬松買時間仍然是各國政府首選;(3)歐洲QE是各國降息的催化劑,主要是因為避免資金過度流入,造成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4)油價持續下跌,不斷為各國通脹增壓,也是引發降息狂潮的主要原因;(5)料將仍有國家進行降息,需留意歐元區外圍國家央行動向。 人民幣避風港效應漸加強。(1)各國央行競相寬松,而中國央行有意維穩人民幣,人民幣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強”貨幣;(2)人民幣匯率走強不利出口,並和原油價格下跌引起輸入性通貨緊縮壓力加大,央行進一步寬松可能性增加;(3)盡管四季度特別是12月資金大幅流出,但後續將因人民幣持續強勢有所改善。 正文: 1.歐元區QE整體略超市場預期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重負債國漲幅更多。歐美債市漲,歐元匯率跌,美元指數攀升,黃金價格走強,表現均屬正常。1月初以來對歐元區寬松的預期大部分已經得到釋放,因此這個重磅消息並沒有導致金融市場有過強的反應。 2.歐元區購債設計相對複雜,未來存有變數 未來市場反應的變數仍存。歐版QE要比美英日複雜得多,未來仍需時間消化,市場反應的變數仍存。 2/8方案。歐元區各國央行購債比例為92%,歐央行購債比例為8%。其中各國央行有12%的債券是可以風險共擔的。再加上歐央行購買的8%債券,共有20%的購債可以風險共擔。 未來風險承擔問題承擔憂。第一,風險解決的優先級沒有解決。第二,單個國家自己承擔風險的債券和風險共擔的債券間沒有明確的責任認定。 3.歐元區低迷將維持到2015年下半年,核心在於結構改革 歐元區債務不算高。與美國和英國相比,歐元區政府預算赤字占GDP的比重低。2013年的預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僅為0.5%。 圖1 政府預算占GDP的比重 單位:% ![]() 數據來源: IMF,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2 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 單位: % ![]() 數據來源: IMF,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歐元區各國經濟差異。歐元區幾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增長率仍存在明顯差異。德國經濟有顯著增長,預計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分別可達2.3%和2.6%。相反,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數據較為負面,法國從第二季度起才能實現正增長,預計增幅為0.4%,意大利2015年上半年將始終身陷經濟衰退。鑒於歐元區經濟依然比較脆弱,經合組織建議歐洲央行繼續下調利率,刺激經濟複蘇。 南歐國家的結構性問題。南歐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有經濟下滑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制度造成的。首先,南歐國家的教育體制存在缺陷,培養出的許多年輕人難以符合就業市場的需要。另一個影響青年人就業的結構性問題是勞動力市場機制比較僵化,用工缺乏靈活性。 IMF下調歐元區經濟增速。IMF認為,歐元區停滯和低通脹依然值得擔憂,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速將分別為1.2%和1.4%。 4.全球央行降息狂潮 4.1.全球經濟疲軟是降息的基礎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率0.3個百分點。IMF對2015年和2016年的全球增長率預測均下調了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有,IMF對中國、俄羅斯、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前景進行了重新評估,以及一些主要石油出口國的經濟活動因油價大幅下跌而減弱。 4.2.全球經濟疲軟的核心問題是結構問題 結構性改革異常艱難。改革的內容包括降低工資、減少福利,金融機構去杠桿,這樣的措施固然在中長期能夠增加這些經濟體的競爭力,以及提高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但是這些措施短期都會減少需求,減少消費,降低經濟增長率,然後增加失業率。出現問題的國家更應該進行結構性改革,但是這些國家的問題已經很突出,再進行改革,肯定會出現社會不穩定。希臘為證! 4.3.歐洲QE是降息的催化劑 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歐洲QE勢必導致歐元的貶值,導致歐元區出口競爭力增強,不利於貿易夥伴國。為避免出口競爭力下降,貿易夥伴國會競相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讓該國貨幣貶值。所以我們看到土耳其、丹麥等歐元區主要的貿易夥伴國紛紛降息。 圖3 各國來自歐盟的進口占比 單位:% ![]() 數據來源: 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4.4.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是引發降息狂潮的主要原因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不利於出口國經濟和導致通脹承壓。原油、鐵礦石價格下跌導致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受損。加拿大是石油凈出口國,加拿大央行稱油價下跌對加拿大經濟增長和潛在通脹率具有負面影響。 4.5.風險點提示 留意歐元區外圍國家和大宗商品出口國央行動向。歐元區外圍國家降息的動因主要是受歐洲QE導致的歐元貶值影響。大宗商品出口國央行動向主要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的出口收入下降影響。例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5.對中國影響 人民幣幣值穩定,僅次於美元的貨幣。在人民幣國際化大背景下,中國央行有意維持人民幣穩定,使人民幣有望成為避險資產之一,帶來資金的凈流入。2013年,受美國QE退出影響,新興市場國家出現資金外流,但是流入中國的資金增加。 人民幣穩定有利於對外直接投資,不利於出口。“一帶一路”主要是指歐亞大陸國家,人民幣相對於歐元和日元升值,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但是對勞動密集型出口會形成沖擊,加速海外轉移。 歐元貶值和原油價格下跌導致輸入性通縮壓力加大。歐盟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往來國,歐元貶值疊加原油價格下跌導致輸入性通縮壓力加大。央行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加大。 利好A股,仍需留意監管層灑水降溫。新一輪牛市的一個特點是杠桿交易,出現急漲急跌行情。在這種情況下,外資的流入會進一步加大A股市場的波動性。在牛市主旋律下,還需要投資者留意監管層的灑水降溫。(來自澤平宏觀) |
“目前我們的股價尚未回歸預期,還在價值被不斷發現的過程中,員工持股68元的投入一定會有回報,我們對萬達員工持股計劃的設立及增資表示信任。”萬達信息(300168.SZ)高級副總裁王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曾經在上一輪大漲中備受關註的醫藥題材類上市公司在此輪大跌中未能逃脫股災折價厄運,以萬達信息、海虹控股(000503.SZ)、東軟集團(600718.SH)為代表的醫療信息類龍頭股在此次大跌中折價嚴重:自6月18日以來,萬達信息一路從71.78元下跌至最低點位40.19元,海虹控股更是從70.46元下跌至35.74元,股價近乎“攔腰斬”。
而記者通過了解得知,這三家醫療信息上市公司正在通過開展員工持股、高管增資、邀請券商調研、發布利好公告等多種方式以期穩定股價。
以萬達信息為例,記者通過了解得知,六月中上旬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投入愈十億,均價為68.59元,且主要為員工自己融資方式:包括自有資金出資、融資融券等方式持有公司股票。而在此前“神創板”大跌影響下,股價數日遭遇跌停,一度跌至40.19元,相對員工持股複權價格跌去了41.4%。
“這個價格我們已經跌不動了,一方面我們最近召開了機構的投資者見面會,引入更多投資者,另一方面我們的員工持股超過十億,遠超普通公控股東增持幾千萬的象征性小舉動,並且員工持股將不斷增資,直到扭虧為盈。”王清告知記者,“在6月30日,公司也發布了重大合同的進展公告,表明公司對新進入的醫藥領域、創導的新生態以及未來醫藥電商的業務抱有信心。”王清補充。
一個看得到的市場反映是,在系列措施影響下,目前萬達信息股價已經連續三天拉升,截止上周五,股價收於56.53元。
除此之外,高管增持以及發布相關利好公告也成為了股價“穩定劑”的方式之一:海虹控股於7月2日發布相關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增持60萬股,占總股本的0.067%;東軟集團也於7月2日發布利好信息,與idc聯合發布業務基礎平臺白皮書,以期穩定股價。
另一方面,相比較動蕩的題材類醫藥股,傳統醫藥龍頭上市公司則表現出了優良的“抗跌”屬性,多數逃過了“攔腰斬”厄運,以上海醫藥(601607.SH)為例,其內部人士告知記者,目前公司尚未有高管增持或機構調研計劃,“我們的估值原本就不是高離譜的,所以現在還是一切照常。”
(新華社記者 裴鑫/圖)
面對股市大跌,證監會又坐不住了。
7月2日晚間,據證監會官網消息,針對“有人認為期指惡意做空是近期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的說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根據證券和期貨交易所市場監察異動報告,證監會決定組織稽查執法力量對涉嫌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
”對於符合立案標準的將立即立案稽查,嚴肅依法打擊,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查辦。”張曉軍強調。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證監會已經連續出大招護市了。據證監會官微消息,7月1日晚間,證監會連夜發布三大重磅利好消息。首先,滬、深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擬調降A股交易結算相關收費標準,8月起實施。
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經手費由按成交金額0.0696‰雙邊收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0.0487‰雙邊收取,降幅為30%。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過戶費一律調整為按照成交金額0.02‰雙向收取,降幅約為33%。
對此,上海某大型私募人士對南方都市報分析稱,此次滬深交易所交易費用調整合計下降萬分之3.064,若按現在市場成交量,取每天1.5萬億,每天約可為市場節約4.5億元的交易成本,一個月20個交易日可節約90億元。降息降準更多的是針對經濟實體,而經手費是直接提高券商利潤,使得券商有更大傭金讓價空間,間接降低交易者成本。過戶費是直接降低交易成本,讓更多的錢留在市場,是對股市更直接的刺激。
同時,出臺的兩融新規規定,允許券商在客戶信用基礎上,和客戶商定展期次數;取消投資者維持擔保比例低於130%應當在2個交易日內追加擔保物的規定,允許券商與客戶自行商定補充擔保物的期限與比例。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兩融新規的防踩踏意圖明顯。原本130%、150%的平倉線及最低追加保證金後比例強制執行,現在由券商自己把握,實際上就是下調平倉線,防止發生集體踩踏。而6個月融資期限的展期,也是為預防因為融資到期平倉發生的踩踏。
此外,證監會還多次發聲“關切”股市。
據新京報統計,7月1日,滬指上午劇烈震蕩,證監會轉發中金所的微博辟謠,稱QFII、RQFII利用期指做空A股市場傳聞不實。6月26日,滬指大跌7.4%,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稱,市場雖然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但經濟企穩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
6月29日,證監會發布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答記者問相關內容,兩融風險總體可控強制平倉的規模很小。當日晚10點,證監會又發布了“答記者問”,稱近期股市的下跌是前期過快上漲的調整。6月30日,證監會官微又轉發證券業協會答記者問,稱券商可向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提供接口。當日,滬指絕地反彈,大漲5.53%收盤。
對此,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分析認為,以實際行動維護市場穩定的部門陸續增加,這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截至7月3日11點30分收盤,據新浪財經消息,滬指報3730.10點,跌4.67%,創業板報2537.42點,跌幅4.21%。
回顧下2015年以來,阿里影業在產業布局上做了些什麽:4月底宣布以8.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粵科軟件;6月份通過配售股份募資121億港元’加上正在與阿里巴巴集團探討的兩項資產的註入,阿里影業的娛樂全產業鏈條已經初具雛形;海外業務方面,阿里影業今年先後與派拉蒙等全球影業巨頭達成合作,投資的首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已在海外上映,九月該片將正式在國內上映。此外,阿里影業在洛杉磯組建了團隊,並已和歐洲、日本和韓國眾多一線娛樂公司建立了直接業務關系。
8月12日,阿里影業宣布任命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張蔚為阿里影業公司總裁,並直接負責公司海外業務以及投資並購等業務;任命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鄧康明為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全面負責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市場公關等公司管理事務以及公司的電商業務,均向阿里影業首席執行官(CEO)張強匯報。阿里影業的內容研發和制作業務仍將由張強親自管理。
新宣布的阿里影業業務組織架構將聚焦內容研發及制作、宣傳發行和電商平臺及海外業務四大板塊,並逐步在大數據底層上,構建基於互聯網生態的實現各業務單元之間的全面打通和橫向協同的底層平臺。
具體而言,內容研發和制作業務將以IP為核心;宣傳發行業務則將以互聯網技術應用和大數據為基礎,打通傳統線下營銷方式;此外,基於阿里巴巴生態體系所延伸的娛樂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和運營,將會面向全行業開放,以幫助整個產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來源和價值空間。另外,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技術和人才,直接參與娛樂產業的全球化競爭,也是是阿里影業未來的戰略重心之一。
附:資料介紹,此次新到崗的兩位高管均為“老阿里人”:
張蔚: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出任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和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主導過阿里巴巴多項重大投資並購。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張蔚曾在多家國際500強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包括美國通用電氣集團、貝恩咨詢公司、NBC環球、新聞集團及下屬公司星空傳媒等;
鄧康: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先後擔任阿里集團首席人力官、資深副總裁,執行董事在內的多個高級管理職務,主管過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及戰略合作,在公司運營事務和相關業務上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加入阿里巴巴之前,鄧康明曾於多家跨國企業出任人力資源總監,包括微軟(中國)、甲骨文(中國)、達能(中國)及強生下屬公司楊森制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中國宏觀稅負經過一個時期上升之後,在近些年減稅清費舉措下,穩定在29%左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口徑,2015年和2014年中國宏觀稅負均為29.1%。這是自2012年之後連續第四年維持在29%左右的水平。
中國29%宏觀稅負低於世界平均38.8%的水平,既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平均42.8%的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34.4%的水平(後三者均為2013年數據)。
宏觀稅負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政府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體現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額,及政府與企業、居民個人之間占有和支配社會資源的關系。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宏觀稅負只是一個平均數,它的意義在於反映稅負變化趨勢,卻並不能說明稅負高低。“十三五”期間預計中國宏觀稅負將穩定在29%左右的水平。宏觀稅負背後的關鍵,是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是否能讓老百姓滿意。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而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亮點就是實行減稅政策,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將成為最大減稅亮點。
宏觀稅負企穩
宏觀稅負反映了政府職能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政府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稅費的總體負擔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備受市場關註。
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近20年宏觀稅負大體上呈現上升趨勢,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的規模不斷擴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斷增加。在結構性減稅等舉措下,近幾年宏觀稅負有所穩定。
中國自1995年開始,宏觀稅負一路上升,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05年之後宏觀稅負加快上升。但近幾年,宏觀稅負保持穩定。根據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2012年~2015年間,宏觀稅負(IMF口徑)均保持在29%,2015年宏觀稅負甚至較2012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穩定稅負”,張學誕表示,“十三五”期間宏觀稅負將大致維持在29%水平。
宏觀稅負一直是社會關註的焦點,而不同口徑的宏觀稅負數據差異較大,比如中金公司(大口徑)測算的2014年宏觀稅負高達37%,這顯著高於上述29%的宏觀稅負數據。
在計算口徑上,IMF 2001年制定的《政府財政統計手冊》是當前世界通行的政府財政統計標準。按照IMF的統計口徑,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公共財政收入、扣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之後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但不能簡單相加,要扣除四本預算中的交叉重複部分。
中金公司計算的口徑中,政府性基金收入並未扣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而且是四本預算的簡單相加,並未扣除交叉重複部分,因此所得的宏觀稅負數據遠高於29%。
那麽,既然2015年僅僅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就高達32547億元,為何計算宏觀稅負時的政府收入需扣除如此一大筆收入?
根據IMF的定義,國有土地出讓行為是一種非生產性資產的交易,結果只是政府土地資產的減少和貨幣資金的增加,並不帶來政府凈資產的變化,不增加政府的權益,因而不計作財政收入。
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如果從小口徑(即稅收收入)來測算宏觀稅負,我國2014年宏觀稅負約為18.7%,這遠低於IMF口徑的29%。
宏觀稅負並非越低越好
在近些年經濟下行壓力下,一些企業和個人反映稅負重的聲音愈加強烈。作為反映稅費負擔的重要指標,29%宏觀稅負與其他國家比較起來並不高,但為何一些企業和老百姓仍感稅負重?
張學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宏觀稅負只是平均數,有的企業稅負高於這個數字,也有的低於這個數字。而目前反映稅負重的企業,正是稅負高於平均數的企業。這是市場感受和數字有一定出入的主要原因。
另外,他接著解釋,我國出口退稅(2015年高達12867億元)只退給最後環節的出口企業,產業鏈前端繳納增值稅的其他企業,並沒有享受到出口退稅,因此這些企業感到稅負重。
那麽,29%的宏觀稅負究竟是高還是低?是否宏觀稅負越低越好?
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宏觀稅負只能說明稅負變化趨勢,並不能說明宏觀稅負多高合適。從國際上看,對宏觀稅負合理區間也沒有共識。考察宏觀稅負是否合理,最關鍵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是否讓老百姓滿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認可以某個數據指標來判斷宏觀稅負合理與否。宏觀稅負是否合理,需要考慮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如果社會要求更高的社會保障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務,那麽這將意味著更高的宏觀稅負。如果政府什麽事都不做,1%的宏觀稅負都太高。”
張學誕表示,盡管我國公共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近些年中國持續提高民生支出。根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超過4%。根據財政部數據,在2015年財政收入明顯放緩的情況下,民生領域支出仍保持較高增長,比如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同比增長17.1%。
今年減稅還有大招
近些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減稅呼聲不斷,政府不斷加大減稅清費力度。
比如,財政部不斷擴大營改增覆蓋範圍,營改增每年減稅規模高達2000億元,今年將覆蓋最後四大行業。
針對小微企業減稅力度也不斷加大。僅去年,財政部兩次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範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至所有小型微利企業。另外,財政部還針對創新創業、支持高科技企業發展出臺了不少優惠稅費措施。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幫助企業降成本成為主要任務之一,其中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成為關鍵一環。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
2016年1月,財政部取消、停征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項目,擴大政府性基金免征範圍,給企業“松綁”。
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減稅大招是營改增,但減稅規模最終需要看方案如何設計。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表示,2016年將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
根據瑞銀報告估算,2016年營改增減稅規模約為3836億元,社會保障相關費用減稅規模約為2403億元,再算上小微企業減稅等項目,2016年合計減稅規模約為7437億元,約占GDP的1.1%。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