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紙一份250億? 李碧華


2009-01-20  AppleDaily


 

人 民幣最高面額是一百元,以現鈔購物或捐款(做秀性質),總是搬磚頭似的一袋一袋亮相。別埋怨中國大陸不敢發行五百或千元紙幣──偽鈔實在太猖獗了。近期高 調提醒市民注意的百元偽鈔,什麼「HD」字頭的,其實早於06年已撿獲大批。不法份子本事不容低估。貨幣滄桑史中,也有面額最低為一千元。1949年解放 前夕,國民政府濫印鈔票,奸商囤積居奇,物價飛漲至匪夷所思地步。在上海買米,一石米三百萬,把三千張鈔票塞到枕頭套或大麻袋中,抬到米店──誰知已漲至 六百萬了,你只夠買半數。當時小館子以蛋炒飯最便宜:五千元。食客阮囊羞澀(但亦「腰纏萬貫」),只能點一客,

狼吞虎嚥吃個精光打個飽嗝,才半小時,到櫃 台付帳,蛋炒飯已從五千跳到一萬三。這個瘋狂又悽愴的年代過去了。但有比之更恐怖的。全球通脹率最高,並非解放前的中國,而是今日南非的津巴布韋。每隔不 久便從電視上看到倉皇的市民逃亡。他們的通脹率竟達231,000,000%(去年七月官方數據),吓?百分之二點三一億?一下子不懂運算。紙幣面額一億 起跳至一百萬億,買到什麼?肥皂:100億;報紙:250億;啤酒:10,00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4

報紙提及的上市公司


星期五: 330,919,590,144,1114


星期六: 773,138,1124,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1

報紙近日公司報導(12/21-12/25)


21日: 331,952,408,1132


22日:848,163,435


23日: 2777


24日:704,565,488,1125,175,1097,235


25日:308,175,235,389,517,765,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1

對不起及報紙之謬誤(更正富力市值)


(註:謝卓一心的對於富力地產的指正,不然就是我的謬誤,要鬧笑話了。)


關於「蘇麗珍,對不起」那篇文章,因找回香港複印授權協會授權的報章和雜誌的機構名稱,故我再次看過那封信,原來只是溝通上及文字上的問題,導致,以為是該報紙投訴的,對不起該報紙。

至於香港複印授權協會授權的報導及雜誌,我應不會轉載,但如果是你們的錯誤報導,我一定會指出來,並不怕你告我侵權的。

至於該報紙,上星期的報章有兩篇報導,有一些錯誤,我特意指出來,讓他們改善改善。

在12月24日,它說「下周二(29日)掛牌的星亮(新上市編號:00955)將以中間價27元定價(招股價範圍29元至45元)」,這句說話一看就知錯誤,27元顯然是低於29元,又何以是中間價呢?


故此,引錄生果日報的一段「下周二掛牌的星亮控股(955)以中間價37元定價」應是正確的價格。

聖誕日出該報紙的TDR報導,寫得真不錯,但是他們在講述股價升幅的表上好像寫漏了一家公司,就是聖馬丁(482,TDR: 910482)了,它在12月17日上市的。


另外,他們沒有研究康師傅(322,TDR:910332)等兩三隻股票,臨上TDR在上市前,香港股價的已經慢慢炒上這個過程,只引某部分專家的言論,並不作實證研究的弊病。


此外,他們亦沒有找過資料,其實友佳(2398)那位老闆實力很大,據台灣的報導,去年,他趁金融風暴的時候,就因此併入歐洲十個廠,目標把香港的成為1家5億美元營業額寫進去,所以覺得他們有點沒有做過分析吧。


不過,生果日報亦有一個小錯誤,在12月23日,富力和兩家民營企業投得廣州亞運城地王的報導中稱,「投單計地價已高於富力地產(2777)昨日收市價計的市值136億港元」,這個可能有點錯誤。


據香港中央登記結算紀錄的數字,該公司現時股票數目有1,015,258,400股,以現時(12月24日“收市價)股價13.56元計,市值約137.67億,但這個只是已發行H股的數目,尚未計算據11月30日月報表稱的,內資股股票共2,207,108,944股。

根據卓一心的指正,該公司市值約436.95億,計法如下:
內資股= 2,207,108,944股
流通股= 1,015,258,400股
12月24日收市價: 13.54元


市值是:


= (2,207,108,944 + 1,015,258,400) x 13.56
= 3,222,367,344 x 13.56
= 436.95億。


 


另外,同日青姐在生果日報中談及「蜆売呢隻老牌工業股,大股東早喺9月提出,以每股1.8元向股東收購已有嘅風扇家電業務」,其實有所謬誤,以孔少林已經講了這隻股有些甚麼,如果青姐有Wisenews的,請查閱他們在2006年6月15日的文章。

 

 


在此,我只引列公告第9-10頁的內容如下:


已分派業務主要包括:


(a)生產及銷售電風扇及其他家用電器及合約生產業務;

(b)物業租賃;


(c)於房地產之投資股份,其中包括持有少數股東權益的物業控股公司,此等公司持有廣州天河區中信廣場之若干零售物業及辦公室單位,另外深圳福田保稅區之工業廠房、於香港柴灣之工廠大廈(本公司之總部亦座落於此)及佛山市順德區其他工業廠房(詳情請參閱本公
司網站所載之本公司之最新財務報表);


(d)其他投資控股,其中包括一間於廣州持有775個計程車牌照的計程車公司、包括若干上市公司債券及股份之小型投資組合(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價值約為4千萬港元);


(e)本公告D節「認購協議」下「償還股東貸款」一段所載列餘下業務結欠已分派業務金額於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約824.4百萬港元(實際金額視乎中國海外發展根據盡職審查結果作出之書面確認而定)之股東貸款(以可於完成前轉讓、分配、以新代舊方式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歸屬於Privateco集團者為限);


及(f)本公司所擁有所有註有SMC & Device名稱之中文商標(以可於完成前轉讓、分配、以新代舊方式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歸屬於Privateco集團者為限),電風扇主要為於全球各地銷售之吊扇。已分派業務亦涉及訂約製造光學及影像產品,以及電器及電子產品,且已開始開發及生產紙張處理光學產品及LED燈光產品。


為指正你們,可能有點對你們不敬,在此,我又在此說聲對不起。希望你們在做功課時可以細緻一點呢,我沒錢都可以做到,但你們收錢的,就要嚴格一些了。


後記:  12月24日何車先生在某報的文章及同一集團的一份財經周刊鄭先生的文章,真是不錯,後者寫得很好笑,但他們文章是不能轉載的,未知誰能scan給大家分享一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18

当前位置:今日报纸 嘉德置地22亿美元扩充内地资产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9/20100119043343842.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东南亚第一大地产开发商新加坡嘉德置地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披露,该公司于1月18日收购香港董氏家族掌控的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一拥有内地资产的子公司100%股权,作价22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嘉德置地购入的东方海外国际全资子公司东方海外发展,其资产包括位于上海、昆山和天津的7处土地,总占地148万平方米。此举将令嘉德置地在中国内地的土储增至280万平方米,新增资产规模达到嘉德置地总资产规模的36%。

        东 方海外国际透过旗下的东方海外发展从事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专注于华东地区及渤海地区市场。东方海外国际的物业投资项目则包括持7.9%权益的北京东方广 场、江苏昆山花桥的希尔顿逸林酒店,以及位于纽约的华尔街广场物业。不过此次东方海外国际出售的项目,并不包括北京东方广场股权以及美国的物业。

        此交易尚待东方海外国际股东会通过。嘉德认为,交易有望在本季度内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0

免費報紙殺出血路 星島可留意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68


股神巴菲特說過:「我是85%葛拉罕+15%費雪(Philip Fisher)。」做得股神師傅之一,當然並非等閑之輩。與葛拉罕不同,費雪不檢「煙頭股」,反而鍾情成長股,代表作是摩托羅拉(MOT)1955年起買入長揸,並與之皆老,到2004年離世時仍持有。

費雪與葛拉罕門派有別,選股招式亦互有不同。葛拉罕注重 量化分析,研究唯年報、數據是問。費雪則認為死計數有所不足,人的因素更為重要,所以全力打造資訊網,務求超越年報,更加掌握公司實況。

費雪採用偵探式的方法,順藤摸瓜,向一切相關人等,搜集 資訊。顧客、供應商、前僱員,甚至對手,都在訪談之列。當然,每人的社交網絡不同,故費雪有「能力圈」之說,只投資能明白的股票。

 


舉個例:連正牌iPhone與山寨「愛豐」都未識分,不宜扮勁分析蘋果(AAPL);保險、金融股運作透明度低,外人要準確預測,實在困難。或問:凡人一 個,能力圈沒啥特別,咪只可買盈富基金(2800) 


其實很多公司的營運情況,是公開資訊,得來不費多少功 夫。港交所(388)的成交量,就是一例。更簡單的有報業股,攤開報章,廣告多少、出紙多少,一 目了然。況且行業特性,是極受景氣影響,一旦好景降臨,盈利可以極速爆上。

「呢啲發霉股都仲睇?」傳統報業股的確不吸引。互聯網年 代,資訊以光速運轉,免費立時奉送;報紙翌日出爐,舊聞今載,還要盛惠六元,日漸萎縮實為大勢。而且不是每條新聞,都對讀者有價值,報館費盡人力物力,日 日搜括獨家材料,分分鐘不及一條平民拍攝的YouTube短片吸引。

真正殺出血路的,是三份免費報紙。由於是免費,突破了以 往報章營運的框框:唔駛俾錢,讀者會是來者不拒,可以攞齊三份,不會互相排斥。亦由於不屬消費,讀者對免費報的內容,要求不致太高,派出戰地記者親赴伊拉 克等支出,一概省回。基本的本地、國際新聞,加一點特色專欄,已經足夠。如是者,每天有一百五十萬人次,義無反顧地拿取一份「印有新聞的巨型傳單」。成百 頁紙厚,廣告費很是和味。

三大免費報,沒有獨立上市。《頭條日報》在星島集團(1105)旗下。公司剛公佈09年全年業績,上半年蝕2千 多萬,下半年轉賺1.4億。由虧轉盈,全年賺1.14億,而08全年則蝕1.42億。

業績如此,全賴營運槓桿,由於公司成本相對固定,只要超 過打和點,營業額的增加,大部份直接化成盈利。只要10年的全年營運,能保持在09年下半年的水平,盈利應可增長一倍。以現價$1.42計算,預期P/E約為4.7倍,預期息率4.2釐,除非再有海嘯,不然極為值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93

报纸的信赖来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8/zNMDAwMDE4MjUzNA.html


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做了一项研究,根据它的调查报告显示,“比起其他任何媒体,消费者更信赖报纸。有66%的人形容报纸广 告‘能提供有效信息且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仅有12%的人对网络广告持类似观点”。这项调查是对英国新闻消费者所做的,但似乎给全球报业都能提供信心上 的支持。

这项调查没有提供纵向的比较,也就是对于报业人们历年的信任度。不过,与横向的网络广告的比较也已经让人颇可玩味。

先 不谈广告,我的确注意到报纸即使在中国,信赖度也比网络高一些。好几次CNNIC的相关调查,都反映类似BBS或Blog的2.0式内容的可信赖度低于门 户网站。而所谓门户网站的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报纸或杂志)。从这些数据表明,的确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传媒组织而不是个人发布的信息。

另 外一个证据是来自于本人的微博使用体验,我注意到人们在微博上发一条信息如果注明一个源出处,会得到更多响应。而这些源出处通常都指向一个门户网站的内容 页面(storypage),在这张内容页面中,“出处:×××报”赫然可见。相反的是,如果源出处是指向一个bbs的帖子,通常就会有人用“求证”的回 复以表示将信将疑。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对信赖这两个字的思考。对内容的信赖,说到底是来自于对某一群人的信任。对于2.0网络的信任其实是一 种特定的信任:信任这个blogger或这个bbs里的id,这种信任建立在长期阅读和关注的基础上。而信任一份媒体则是一种一般的信任。对某个 blogger或id毫不熟悉的读者信任内容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而从未看过这份报纸但偶尔看到了其中的内容,信任度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但原因何在呢?

第 一个逻辑上的推断是,人们认为有体系的传媒组织可以招募到更专业、更客观行事的人才。面试招聘见习这类一层层的劳动力筛选本身就是一种把关。经过人的素质 上的把关,再加上传媒组织生产内容时的把关,会使得内容在普遍意义上变得更为可信一些。

第二个逻辑推断是,历史越悠久的传媒组织可信赖度越 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是,传统媒体有点像贵族,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有点像暴发户。在一般人的习惯思维里,贵族的话相对于暴发户的话,来得更为可信一些。而 网络媒体本身对商业模式的过分关注,让人们对它的内容是否中立客观,也疑虑重重。相反的是,报业的内容生产者们,很少聚集起来高调讨论商业模式这档子事。

第 三点则来自于一种反向思考,Blog或bbs上发布一条与事实出入较大的信息,发布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传统媒体上发表一篇被证实为谣言 的文章,相关记者或编辑将面临巨大的职业风险。这一点其实很诡异,因为从实际的传播影响范围而言,有些blog或bbs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一些报刊杂志 的。但由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赖,影响范围不如网络媒体的传统媒体,或许,影响力其实是高的。这一推断上的“事实”反过来让人们觉得专业内容生产者存在巨 大的职业风险而不得不小心从事。

最后一点其实最关键,那就是和形式有关。纸质媒体的形式之一是“想象中的稀缺性”,一张报纸哪怕是一百版, 数量也是有限的,但网站的网页,则是随需随造或可随意拉长,看上去不具备任何稀缺性。稀缺性使得人们推断报纸会精选内容,查无实证或证据不足的内容轻易不 会消耗那么稀缺的版面。

之所以最后一点很关键,就在于广告的投放。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广告投放所需要的媒介平台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广 告主,网络媒体总是可以找到页面来投放这个广告。但对于传统媒体,它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因为广告所需要承载的介质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越是出价高的广告 越容易得到稀缺的版面,从而证明广告主的实力,而有实力的广告主通常可以被视为可信的广告主。这属于一种其实经不起推敲的“常识”,但的确存在于现实中。

如 果这些原因成立的话,那么,对于传媒而言必备的“规模”似乎需要再行推敲一下——特指内容规模,不是受众规模。比拼内容的庞大,传统媒体怕是永远落在下 风。厚厚一叠的报纸,版面扩张越烈,就在自毁那份“想象中的稀缺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适当地保持一份稀缺式的饥渴,是否很有必要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48

免費報紙硬碰硬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0826&sec_id=12187389&art_id=15556523&cat_id=255&coln_id=22

壹傳媒即將會出版免費報紙,叫做爽報,肥佬黎聲稱要派一百萬份,頗為嚇人,開始嘅時候,會唔會派咁多呀?現時每月已有聲稱二百萬份免費報紙流通,下月再加 多一百萬份,真係滿坑滿谷。左丁山第一個想起嘅就係強哥,事關強哥乃現時派報紙大哥大,數吓手指,佢負責發行「蘋果」、「星島」、「信報」、「經濟」,負 責派「頭條新聞」、「 am730」、「晴報」,下個月又派多一份「爽報」,去邊度搵人派報紙呀?香港最新(五至七月)失業率係 3.4%,屬充分就業水平,搵工人都唔知幾艱難,今趟難為強哥咯。
呢日見到施老闆,問佢如何是好?施老闆話:「水來土掩啦。『 am730』已經有錢賺,算係企穩陣腳,依家先至再有人加入戰團,我已經多咗起碼三四年時間準備迎戰,一於冇有怕!」派報紙又如何呢?施老闆話:「我地好 俾心機㗎,為派報員搞 party,有抽獎,母親節就每人送一朵玫瑰花,今時今日,要善待所有夥計吖嘛。」
免費報紙已進入戰國時代,大戰難免,必 有損傷,至於最後仍然站立嘅會係邊個,好難講。生還者要有兩個條件,一有銀紙,二有人才,兩者皆缺嘅就會首先陣亡。據施老闆透露,「 am730」不搶突發新聞(因成本太大),倚賴編輯慎選能吸引讀者嘅新聞,以及有質素嘅專欄及評論喎。咁奇?專欄可以咁吸引?
聽完施老闆之言,即 刻收到消息,肥佬黎要親自睇過「爽報」試刊版嘅專欄,唔,可能英雄所見略同喎。左丁山日日睇免費報紙(因有人送上門),發覺免費報嘅專欄以短見稱,極少超 過五百字(施老闆專欄例外),特色係差唔多每一版有一個專欄,各種類型題材,應有盡有,唔係叫讀者睇晒嘅,自行選擇可也。總之好似自助餐咁,總有一兩款讀 者會鍾意,可以適合迎合一兩百萬位讀者嘅不同興趣,老老嫩嫩,四十後與九十後都要啱睇!既然如此,免費報紙專欄既要搵新鮮人,又要搵一啲已成名人物,幾有 挑戰性,肯在咁嘅環境下冒險打硬仗嘅,全城只有一位肥佬黎有如此魄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0

派報紙讀書 左丁山

2011-11-03  AD

收數 W第二次娶媳,在文華東方酒店康樂廳擺下婚宴,大量財務界人士到賀,包括收數追數界元老 W在內,收數 W話:「元老 W認真俾面,佢收到夠晒籌就退出市場,否則我地係後輩,邊度有得做呀!」元老 W又的確俾面嘅,佢等到九時半後食完碗翅先至告退,出席第二場婚宴,問佢去邊?佢話:「今晚我細妹嫁女呀!」嘩嘩嘩,認真唔話得,俾面收數 W到極!左丁山不久亦告退,是晚係外甥生日,佢爸爸買入大量靚餸,在家煮大餐,叫左丁山去食甜品!
廿一世紀收數乃斯文動作,並非潑紅油、潑火水之 下三濫動作,收數 W等人利用電腦科技,追蹤走數人士,全部電話對話,百分百錄音,以備警方或金管局或銀行財務機構調查,金管局對追數公司一啲都唔客氣㗎,收到投訴就會調 查,若認為公司失職、失言(講粗口之類),就會口頭警告、書面警告,收得幾張「黃牌」,客人(即銀行或財務公司)就會拜拜而去,冇生意做咯!收數 W之生意係與大學同學一同創建嘅,兩位大學畢業生只識揸筆,唔識揸槍,俾人嚇番轉頭似過佢地去嚇人!
收數 W話當年入大學,全憑英文考 A,數學考 A,入到大學上大一英文,早上八時開課,佢永遠係遲到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老師卒之召佢見面,警告佢經常遲到會肥咗科英文。收數 W解釋:「請你體諒,我朝朝在淺水灣一帶派信俾訂戶,搵學費,唔派報紙就讀不上大學,派完等巴士趕返學,故此成日遲到啫!」好彩英文老師來自美國,見慣學 童派報紙搵學費,乃放佢一馬,而收數 W亦考試得到高分!家佢位大公子在大型美國投資銀行工作,公子(新郎)係 IT新星,可說飲得杯落。
呢晚 有一位港大校友在座,問吓佢關於徐立之自願不續約之事,佢一講就火氣十足,大駡校務委員會與八一八慶典籌辦人,講得激動,賓架 K搭嘴:「你好似有內幕噃?」港大校友話:「怕乜講,我係港大基金成員,捐過錢,知道比你地多㗎!」呢晚係婚宴,無謂多講「校長要有政治觸覺」咁悶嘅事, 請佢講吓名人「課外活動」,大家當堂嘻嘻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0

智能手機與免費報紙 黎智英

2011-12-15  NM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我們可以真正享有隨時隨地使用電訊的自由。這是個重要的發展,它為電訊的未來發展奠下基礎,今後很難想像智能手機不是未來的流動電訊系統的主軸。 有了智能手機,在家裡未看完電視節目而要上路,可以在途中繼續用智能手機看;在家中用Xbox打遊戲到半途要上學或上班,可以繼續用智能手機玩耍。


智能手機的效用又不止於娛樂嬉戲而已。醫生臨床看病人,突然要趕去看急症,他可以在途中用手機一邊繼續與護士或助理診症,一邊翻查急症病人的病歷,預備設施、儀器和藥物。 做傳媒工作的,有了智能手機亦不用再為趕死線而一夥人守在電腦前至深宵,一夥人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手機連結在一起繼續朝死線拼搏。 有了智能手機,便毋須要為了赴約而中斷工作或娛樂,甚至毋須為赴會而中斷工作或娛樂,而可以用智能手機的facetime功能或video call作面對面對話。智能手機把我們從時空的局限中解放出來,讓我們可以全天候與世界緊密聯繫。


我 們可以確定智能手機將要成為電訊工具及媒體世界的主軸(平板電腦當然有智能手機同樣的功能,可以看得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是有個融合趨勢,為了方便討論, 我在此只以智能手機為例),它甚至已像我們身體一部分,負起隨時隨地對外溝通互動的器官。它更又讓我們跟別的電子工具和媒體接駁,將我們與世事和人事的活 動漩渦聯繫在一起,智能手機顯然已成為我們隨時隨地的電訊操作中心。要發揮這個功能,智能手機還須進一步和電腦、電視、衞星和感應通訊系統等所有電子工具 作無間斷的「對話」。 例如今後醫生應該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接收和分析其他醫療儀器提供的資料,讓他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像置身於醫療中心的電腦和儀器之前那樣。又譬如 WalMart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應該可以隨時隨地都像是置身於物流中心的控制室裡那樣。


繫起來,便要不斷發展 出不同的「介面」(interface)的apps和各種不同的「應用科技」(apps)連接起來。現今的apps都各有系統,未能互相連接、互動和溝 通,以致不能普及、形成臨界規模(critical mass),因而不能發揮最高的 效益。 若然不同系統的apps可以連接、互動和溝通,那麼所有apps便都可以投入應用的競技場,那將會創造出個真正的大同世界。例如因為是後來者或系統制式的 局限現時只有很少人使用的apps,一旦有了介面apps可以跟所有其他同類和有關的apps接連,參與使用者眾的平台,形成更大的臨界規模,它們便有機 會普及起來,和使用者眾的apps競爭。那非但會增強智能手機科技的競爭力,更可以大大加快其科技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鞏固智能手機在電訊世界中的主軸地 位。


智能手機介面的apps的研發如火如荼,只消到矽谷耽上幾天你便會知道了。不少電訊科技人都體味到將其他電訊 工具和媒體的apps轉化為智能手機的apps,進而將這些apps融合在同一個平台上是個極其重要的發展,而這個發展將進一步強化智能手機的優勢,因為 智能手機是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而這些apps的世界便會由介面的apps統領。 主宰這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將是融和各種不同apps的介面,有了這些介面,不管如何小眾的apps亦將有機會走上廣闊的智能手機平台上展示身手。這 種激烈的競爭將迅速提升智能手機的功能,令它成為電訊世界真正的主軸。所有電訊工具和媒體從此將要圍繞着智能手機來發展,以之為核心,讓智能手機成為電訊 世界的king maker。 沒有這些介面apps,未形成批量的apps將沒有機會後來居上,跟早着先鞭的巨無霸競爭。這重障礙將會拖慢智能手機的發展,以致其主軸地位也不牢固,對 電訊世界今後的發展來說,那將是個很大的阻力。


從電腦業過去的發展可以看得到,像Google、facebook 和Microsoft等擁有龐大用家的軟件和平台都發展出強大的自然壟斷勢力。即使手上有張犀利科技王牌的後之來者,要是不能形成臨界規模,亦將無從加入 競爭。可是智能手機apps的開放系統(open system)打破了飲頭啖湯而佔領的臨界規模及其自然壟斷。在開放的apps世界裡,所有大衞都有機會向葛利亞扔出那致命的石塊。 時間和地方是物質的本體,故此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的覆蓋面不是個純虛擬的世界。這就正如精神和肉身組成人的本體,無論人的精神狀態如何飄逸、想像力如何虛 幻,我們還是要雙腳踏在地上生活的。物質世界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生存的基本;無論我們創造出多麼恢宏,而又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物質世界依然是我們生活 和生命的泉源,純粹虛擬或抽象而沒有物質角度的意識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思維可以飄逸到虛無飄渺的世界去,但我們的潛意識和直覺可依然緊扣大自然的脈搏,我 們永遠都是活在大自然的擁抱裡。


潛意識和直覺促使我們在物質世界尋找發掘生活所需,這跟上Google搜尋資料是 兩回事。上網找資料是先有了目標才去搜尋我們需要些什麼。我們是在無意中(潛意識和直覺發揮的作用)看到某些東西,受到啟發繼而尋找發掘我們的所需。是物 質的色相啟發想像力(虛擬),讓我們發掘所需。生活是物質和想像(虛擬)的結合,無論科技有多昌明,想像力有多豐富也逃不過這宿命。故此全天候的智能手機 世界亦不可能是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必須跟以物質為基礎的世界結合。 我們用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可以看到、聽到印刷文字的影片或廣播的版本,故此QR code是將印刷媒體與其他電子媒體連接上,QR code這個多媒體世界介面apps是個很好的例子。


葉一堅跟我說他跟董橋、張劍虹和林平衡商量過,他們都想辦免 費報紙。聽到他這樣說,我想了沒有多久便跟他說「let's go!」。他提到要辦免費報紙時,智能手機將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結合的概念突然間令我腦海中的燈泡亮起,令我聯想到可以透過QR code這個介面令免費報紙成為一個多媒體平台。 看報紙而可以隨時隨地用智能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看到影片或聽到廣播,從災難的新聞影像想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click進保險公司的網頁選購保險;或是看到表演盛事的新 聞,click進售票處購買入場券;又或者為人間慘劇的新聞觸動,click進紅十字會的網頁捐款賑災。


這種以免 費報紙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驗證了潛意識和直覺從看見事物、受到啟發因而尋找繼而發現的功能,這也是智能手機的虛擬世界必須建基於物質本體的自然發展。這 個看到新聞受到啟發馬上購物的商業交易平台,將更能彰顯廣告的效益,因為登上這個商業平台的讀者都是有購物意慾的消費者,因而更能針對性地發揮廣告促銷之 效。 從免費報紙的QR code發展起來的多媒體平台剛好反映出人們立足物質世界,展望未來虛擬世界的本性。我相信這種以物質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只是個雛形而已,未來多媒體平台 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