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潛水玩家的另一個愛好珊瑚“插秧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55

“飛碟”是一個水泥制成的圓錐體,表面安放著一個個白色瓷環,這些瓷環為珊瑚的精子和卵子提供附著處。 (“潛愛大鵬”提供/圖)

深圳大鵬半島海域的珊瑚群,在“深圳速度”的城市化狂飆中一點一點消逝。如今,潛水愛好者和當地政府正聯手,一點一點地“種”回來。

等不及原定的約定時間2015年3月了,“潛愛大鵬”誌願者趕在2月5日臨近年關就來到廣州。除了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交流珊瑚種植經驗,他們還希望能在深圳的大鵬半島海域設立禁止近海捕魚紅線的政策。

這是一片水底暗藏乾坤的海域。2014年11月8日,海水16℃,8只“飛碟”沈入水中,它們是珊瑚的“嬰兒床”。

這是“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公益計劃系列活動之一。自2013年底伊始,一群潛水愛好者自發在深圳大鵬灣海域“種”珊瑚。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這里將擬建國家級珊瑚保育示範區。

要在湧動的海底“種”珊瑚並不只是“插秧”那麽簡單,把一株珊瑚幼苗放在水泥托盤里,然後再固定在一個個小方格內,有點像遊戲“植物大戰僵屍”里種植向日葵的方法。不過,對這群愛好者來說,這是“好玩有勁”的事。

從海底撿垃圾開始

“早些年在大鵬潛水還可以看到大片的珊瑚,非常漂亮。”年近四十的廣東韶關人袁誌濱身材微胖,卻是潛水好手,他和潛水愛好者聊起海底昔日“盛景”時,總是惋惜。

大鵬半島位於深圳東部,四周水域地處東南亞近海珊瑚礁群黃金區域邊緣,平均水溫為25-27℃,屬珊瑚生長的最佳水溫範圍。1984-2014年,深圳狂飆發展的三十年間,這里的石珊瑚種數由31種下降為24種,覆蓋率由76%減為現在的約50%。

除了全球變暖導致珊瑚白化(指珊瑚體內共生藻離開或死亡)之外,對珊瑚更致命的破壞是人類活動,一張漁網就可能把近海一片珊瑚全破壞了。袁誌濱說,有時候今天看到的珊瑚,再過兩天就看不到了。

而以前政府對此知之甚少,對海洋的保護也僅限於海面之上,主要是對企業排汙的限制。當“潛愛大鵬”誌願者最初和政府打交道時,深圳市大鵬新區經濟服務局局長曾國中說,沒想到大鵬還有這麽好的珊瑚。

潛水愛好者們對海底的熱愛則不同於此。一名誌願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一回,有人在微信群里曬了一張照片,內容是他在潛水時抓著一條魚取樂。這引得群中不少人討伐,認為他對海底生物缺乏尊重。大家為此爭吵起來。曬照者最終憤而退群,並留下一封信,認為大家因潛水熱愛海洋,與其討伐他,不如真正做點事情。

在“潛愛大鵬”啟動之前,深圳已有不少潛水愛好者經常結伴活動,並有人氣不低的潛水論壇。這個圈子里的人大多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其中不乏投資人、知名攝影師、設計公司總監和企業家。國內海底沒什麽可看時,他們選擇到東南亞潛水。

對大鵬半島海水的嘆息說多了,袁誌濱他們覺得做點事情更實際。在從事公關工作多年的席小青、袁誌濱和職業投資人Morgan等幾個人所在的潛水論壇發起下,2012年10月,“潛愛大鵬”由此開始。

在席小青看來,他們這個年紀做事都不會是心血來潮,第一年由於缺乏足夠經驗,他們暫時只做些保護海底清潔工作。

2012年11月份,十幾個潛水愛好者在大鵬海底潛水一個小時,最後每人拎了一袋垃圾上來,其中有無法降解的塑料、難以腐爛的漁網等等,這些也是導致大鵬海域珊瑚被破壞的兇手之一。

後來,正是在東南亞很多地方潛水時,他們發現一些海底有一個苗圃架子,上面整齊地擺放著一株株珊瑚,他們發現原來珊瑚還可以人工種植。

袁誌濱第一次聽到在大鵬“種珊瑚”的想法也很吃驚:“這可能嗎?”他的擔心不無道理,誌願者們只有基礎的珊瑚保育知識。一開始,他們想模仿墨西哥坎昆的藝術家,在海底豎立一些人形石質雕塑,讓珊瑚在上面生長,幾年後珊瑚長滿塑像,珊瑚保育與藝術完美結合。此外,國外還有將廢舊地鐵、船只甚至坦克經過處理,沈入海底制成人工珊瑚礁的做法。

誌願者們的思路越來越開闊,但這些方法在大鵬並不現實,大鵬海域位於惠州、深圳和香港之間,是重要的航道,在這里放置廢舊船只並不現實。而想在海底放雕塑,誌願者們一時也不知如何將雕塑固定在洶湧的海底。

“潛愛大鵬”義工在水下“種植”珊瑚苗。 (“潛愛大鵬”提供/圖)

從業余到專業

要在海底做事,協調與政府的關系至關重要。作為資深的公關從業者,席小青的經驗派上了用場。誌願者們不僅準備各種資料給大鵬新區相關領導講解保育珊瑚,還直接鼓勵曾國中潛水體驗。

當地政府迅速意識到了這件事的意義。兩年間,經濟服務局為“潛愛大鵬”提供了350萬元經費。2014年8月,大鵬新區稱,大鵬灣擬建成國家級珊瑚保育示範區。三個月後,曾國中送來一艘經過改造的漁政船,允許誌願者們下潛時作潛船使用。

珊瑚苗從哪里來?大鵬新區經濟服務局根據掌握的資料,發現深圳一家水產公司恰巧承接了一項省里課題:培育珊瑚苗,但沒有推廣。這家水產公司贈送了100株珊瑚苗,經濟服務局則以100元/株的價格,購買了900株苗。

由於缺乏經驗,大家決定先從最簡單的方法嘗試,制作了一個鐵架子沈入海底,再把珊瑚苗直接卡在鐵架上。

在廣東海洋大學講師肖寶華看來,這個最簡單的方法成效不好。結果也驗證了肖的話。

2013年11月,1000株珊瑚被“種”在了大鵬海域的海底。9個月過後,誌願者再次來看望這群珊瑚“寶寶”時,成活率只有30%。大多數珊瑚由於固定不牢,被海湧沖走,有一個鐵架整個直接被沖翻。

不過,誌願者們收獲的驚喜是,幸存的30%長勢出乎意料,一些魚類也開始回流到這里。“這是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席小青在朋友圈里曬了一張已有碗口大小、隨海湧漂動的珊瑚種照片。

誌願者們日益感覺到專業知識的重要。2014年9月一天,正在進行珊瑚普查工作的肖寶華路過深圳,席小青他們在其必經之路上的咖啡館“攔”住他,從此肖正式進入到“潛愛大鵬”。

肖寶華被誌願者們稱作“大寶”,從2006年一直在研究人工培育珊瑚,他的團隊不斷試驗改良,從三面體到錐體,再調節錐體的傾斜角度以最大限度減輕海湧對其沖擊,最終研制出了四代人工珊瑚礁,即前文所說的“飛碟”。肖介紹說這項技術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

“飛碟”其實是一個水泥制成的圓錐體,表面密密麻麻安放著一個個白色瓷環,這些瓷環為珊瑚的精子和卵子提供附著處,肖寶華說珊瑚有性繁殖的增長是幾何級的,加之降低人工珊瑚種生長的水深,以增加光照並減少珊瑚上的覆蓋物,從而使珊瑚的生長速度提高到自然狀態下的2-3倍。

“飛碟”不會飛

2014年11月8日的活動,是“潛愛大鵬”第二次“種”珊瑚的嘗試。潛水員先在海底打樁,然後將“飛碟”固定在海底,“飛碟”固定好後再在上面架設一層架子,把珊瑚種“種”在上面。

由於水溫已經很低,加上體力限制,潛水員每次下潛最多只能工作一個小時,整個種植行動持續了三天。

在海底活動不如在陸地自如,潛水員們完全依靠手勢交流。由於水的阻力,打樁的每一錘都比在地面上費力很多。而搬重物到海底,讓潛水員很難控制下潛深度,經常忽上忽下,水壓變化對身體不無傷害。

420株珊瑚苗被“種”在水深4米的海底,不同於第一次完全由政府出資的做法,這次有18位愛心人士認養了其中一部分珊瑚,認養以1000元起。一個少年捐出1000元壓歲錢認養了5株珊瑚,一家公司的7位同事不僅集體認養一份,還一起加入了誌願者隊伍。席小青則為自己的貓認養了5株,理由是貓愛吃魚。

當南方周末記者問及誌願者們為何要做這件事時,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愛好與責任”。潛水運動一般都是結伴活動,每個潛水員都有自己的“潛伴”,這讓他們之間友情更深。這個圈子不大,但大家都很團結,基本上招呼一聲大家都會過來。誌願者淩敏說,她的設計公司曾花兩周時間制作“飛碟”的效果圖。

而生活在大鵬海邊的阿坤,開著一家潛水用品店,他的小店窗戶直接對著海洋,每看到有漁民在近海捕魚,他就會上去勸阻。“潛愛大鵬”也為此向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建議,希望建立一條禁止近海捕魚的海洋生態紅線,省局對此也表示支持。

2014年12月27日,誌願者再次下潛看望420株小生命,這次的成活率有90%。與珊瑚一起成長的“潛愛大鵬”,從沒有名分到逐步制度化,已經發展成了珊瑚保育誌願聯合會。除了“種珊瑚”,日常還會進行珊瑚知識的科普宣傳和相關科學普查。

“潛愛大鵬”有一個十年計劃。“我們這批人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再過十年,年紀大了可能就潛不了水了,所以希望到時候有年輕的潛水員加入,接過接力棒。”席小青說。而淩敏則說,珊瑚保育的事情她希望一生參與。

致綠色異想者

我們在尋找您,綠色異想者,綠色面向未來,異想才能天開。

只要您在環境、能源、健康、生活等泛綠色領域,擁有新思或異想,並且付諸實踐,請告訴我們。不論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理念、新倡議,只要不拘傳統,不囿規矩,我們不懼毀譽,和讀者一起靜候分享。請關註微信公號“千篇一綠”,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