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企與民企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6641


近年來,美國經常指責中國的經濟政策是重商主義 (Mercantilism),重商主義一詞來自16、17世紀的西歐各國,當時西歐各國到海外作殖民侵略,在殖民地廉價進口大量資源,並在本國製造大量 工業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賺取豐厚利潤,重商主義強調積累金銀貨幣對外貿易的重要性,以增加財富與資本作為富國興邦之道,政府鼓勵出口和限制進口,並以關稅作保護主義的手 段,當年歐美各國在全球各殖民地任意剝削,現在美國佬反指斥中國行重商主義,實在是賊喊捉賊。

中國既無侵略別國,也沒有在世界各地侵佔殖民地,大部份資源都 是從外國入口,只是利用人力資源的優勢,以出口去賺取大量外匯,中國為了保護一些重點戰略行業,都利用行政政策扶助國家企業成為行內龍頭,避免外國大企業 入侵本國的重點行業,金融業、保險業、銀行業、電訊業等都是好例子,正因為如此,許多重點企業龍頭都是國企或有國家背景的公司,兩保、工行、建行、中移動 都是好例子,我們統稱之為國企,國內無論是經濟政策、資源分配或是銀行融資,都向國企傾斜,投資中資企業股,選擇這類公司,實在錯不到那裡。沒有國家背景 的上市公司,被稱之為民企,許多優質民企通常與地方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中一定涉及貪污與利益輸送,國美電器(493)的老闆黃光裕被控行賄,令國 美上年停牌了幾個月,股價之後亦一沉不起,本星期市場傳新奧燃氣(2688)董事長王玉鎖涉嫌行賄被捕,令股價大插水,這些例子說明了投資民企所潛在的風 險,如果你們真的要投資一些你認為優質的民企,請不要傻到下大注做集中投資,如果要買民企,分散下注比較穩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57

国企每年倒闭5000家 赶上世界500强或需十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4/xNMDAwMDE5NzUxNQ.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23

港鐵:靠政府補貼的國企 林本利

2010-10-28  NM




過去數月,港鐵轄下的八達通公司出售市民私隱資料圖利,趕搭發水樓「尾班車」,以及在繁忙時間出現列車故障而不懂應變,惹來各方面的非議。特區政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未有好好監管港鐵,容許公司只顧牟利而不顧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實在難辭其咎。

港 鐵前身是地鐵公司,成立於1975年,當時由政府全資擁有,以審慎商業原則負責興建和經營鐵路及相關業務。地鐵興建的第一條鐵路線是由觀塘至中環,於 1979年至1980年分段通車。之後,地鐵的網絡不斷擴展,覆蓋港島北面,以及由荃灣伸延至將軍澳新市鎮。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興建新機場,地鐵負責興建 機場鐵路,連貫赤鱲角機場及中環。

九七回歸前十多年,香港經濟快速增長,樓價大幅颷升,由1984年至1997年,本地樓價平均上升10 倍。地鐵受惠於樓價上升,從發展車站上蓋物業中取得豐厚利潤。九七回歸後,地產泡沫爆破,樓價在六年間下挫近七成,地鐵有份發展的西九龍和將軍澳樓盤,空 置情況十分嚴重,市場湧現大量負資產物業。2002年10月政府推出挽救樓市措施(即「孫九招」),其中一項是暫停地鐵上蓋物業的招標,藉此減少樓宇供 應。

亞洲金融風暴後,特區政府面對多年財政赤字。為了滅赤,政府決定出售手上資產,包括地鐵的股權。政府2000年將地鐵上市,出售25% 股權,為政府帶來近100億元收入。由於政府依然是大股東,擁有約75%股權,又負責制定房屋及運輸政策,以及監管地鐵的運作,結果不時出現角色衝突的情 況,決策時不知應該是為了股東利益,還是乘客或公眾利益。

 

九七回歸後,樓價已不像之前瘋狂上升,地鐵依靠物業發展利潤補貼 鐵路營運的模式已難以維持下去。公司於是要直接向政府伸手取錢,由政府注資興建鐵路新線,當中包括迪士尼延線、西港島線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動用公帑 達700億元。2007年,政府又半賣半送將九鐵的鐵路經營權及物業發展權給予地鐵,令市場對地鐵日後發展充滿憧憬。

兩鐵合併成「港鐵」, 新公司在公共交通市場的佔有率超過四成。港鐵取得九鐵的物業發展權,又成為西鐵沿線物業上蓋發展的代理人,有能力操控樓宇供應,影響樓價升跌。合併後兩年 多,乘客便要面對加價,亦有資料顯示港鐵沒有按照原先計劃,為各物業發展項目進行招標,令過去幾年本地樓宇的供應量大跌,直接間接助長樓價颷升。

合 併前,港鐵在2007年的鐵路營運業務及相關業務的經營利潤只得30多億元,合併後,2009年的利潤倍增至60多億元。港鐵的額外利潤,主要是來自九鐵 的虧損。現時九鐵仍擁有鐵路業務的資產,但根據合併協議,卻只能以超優惠價每年7.5億元將資產出租給港鐵營運。由於九鐵興建西鐵的投資額十分龐大,每年 折舊支出達20多億元,在租金收入低微的情況下,賬目上錄得超過20億元經營虧損,這還未計10多億元的利息支出。

港鐵是名副其實的國企,公司利潤主要依靠政府提供資金、廉價土地和優惠租金而得到。筆者過往亦曾經做過統計,發現港鐵參與興建「發水樓」的數目,更是眾發展商之冠。

自 2000年上市後,港鐵這間國企的管理層,薪酬大幅上升近一倍,薪酬最高的董事由年薪800萬元左右上升至超過1,500萬元,還有七位董事年薪超過 550萬元。港鐵是依靠政府補貼的國企,長期向政府伸手取着數,管理層卻以為自己十分能幹,收取所謂「市場酬金」,納稅人、小股東和乘客,又是否服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5

改造國企 靠購併布局「全產業鏈」 中國糧王挑戰全球食品龍頭雀巢

2011-3-14  TWM




一度被中國商界稱為「中國摩根」 的中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現在可是不折不扣的「糧王」,他隨著海協會長陳雲林所率領的經貿考察團到訪台灣,是否將揮起收購大旗?

撰 文‧林宸誼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嘉義市一間飯店裡,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中南部農漁業代表進行茶敘。一名五十三歲、個頭不高的男士正在發表 演說。這位穿著普通西裝的阿伯,要是走在台北街頭,大概沒有人會知道,他是手上擁有七家上市公司,掌管資產總額人民幣二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多億元)的 中國糧食大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

與台灣十年前開始合作

成立於一九五二年的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國有 糧油進出口暨食品加工製造商。從早餐吃的玉米片、中餐與晚餐吃的麵條,以及巧克力、食用油,都是由中糧供應;它也是可口可樂進軍中國三十年,最大的合作夥 伴。集團下的中糧屯河,更是全球最大番茄生產銷售商,除了內銷還供應給聯合利華、雀巢、日本可果美等國際知名公司。曾有業者表示,如果有一天中糧屯河突然 停工,全球番茄醬市場肯定會大亂。

中糧集團與台灣的淵源早在十年前開始,與台灣大成長城、大統益、美國嘉吉和日本丸紅等,成立中華食物網有 限公司,樹立「代採購」的電子商務營運模式,專門提供給二千多家中小型會員集體採購下單,避開原料巨幅波動的風險。

「台灣的玉米大都仰賴美 國與南美進口。」中華食物網總經理陳發成表示,中華食物網成立後,採購玉米就多了一個選擇管道。

「中糧持有中華食物網兩成股份,相較於旗下 其他子公司,規模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陳發成說,但寧高寧對所有的企業都是同樣重視,每年開股東大會時,陳發成都要飛往北京報告台灣的業務,「每次向寧高 寧報告時,他的問題具體且直指核心!」陳發成說,若準備不充分的話,會被問得一身冷汗。

一○年《財富》(FORTUNE)「世界五○○強」 企業排行榜中,中糧集團以二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七四四.一億元)年營收位居第三一二位。這顯然還不是寧高寧想要的成績,他早已宛如八爪章魚般,把中 糧集團的觸角伸至其他民生領域,企圖將中糧打造與全球食品業龍頭——雀巢媲美的企業。

積極朝消費市場轉型

○九 年時,他正式提出要建立「從田野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自此之後,中糧海外購併動作不斷,繼去年收購智利酒莊後,旗下中糧酒業在今年二月十六日,以人民幣上 億元,收購法國波爾多雷沃堡酒莊,成為首家收購法國波爾多酒莊的中國葡萄酒企業。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一○年一月到九月,中國已經成為 第一大紅酒的進口國。「中糧的長城紅酒雖然是中國第一大,但中國消費者喜歡嘗鮮!」寧高寧的思惟是,不管是法國或是其他國家的紅酒,進口所占市場分額將會 越來越大,若能拿下各國紅酒的代理管道,通過下游品牌產品,串聯上游原料加工和物流業務,對中糧集團全產業鏈布局,將是一大助力。

○四年寧 高寧「空降」中糧集團前,已經在中國華潤集團工作了十八年。當時他所領軍的華潤,馬不停蹄地展開購併腳步,版圖橫跨房地產、啤酒、零售、電廠等行業,寧高 寧幹練純熟的資本市場運作能力,一度被中國商界稱為「中國摩根」(摩根家族是美國資本主義代表性的勢力)。

企業的「空降兵」,無論在哪個層 面,都是件挺尷尬的事情。「就好比是一位陌生人,闖進一場熱鬧的家庭聚會。」操著濃厚的山東口音,寧高寧回憶起剛進入中糧集團時的心境。

寧 高寧雖然對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國企進行徹底地再造,卻沒有引起強烈地反彈,原因何在?

原來,「空降」中糧頭兩年,寧高寧並不急於揮刀變 法,反而花了一大半時間,在中糧會議室內,帶著中高層幹部一起進行「腦力激盪」。「不否定前一輩人的成績、不急於評論當前的業務。」寧高寧這種循序漸進及 潛移默化的方法,瓦解了老國企人舊有思惟模式。一名已離職的中糧前高層說,寧高寧最成功之處,就是把「國有企業幹部」,改造成為「專業經理人」。

寧 高寧把在華潤時創立的專業經理人制度,成功地帶進中糧,「其實中糧團隊學習意願很高。」寧高寧說。從員工的眼神裡他可以感覺到,那種渴望把企業做好的精神 非常強烈,尤其他剛到中糧集團時,並不懂糧食產業,「都是中糧幹部不厭其煩地教導,我才能快速進入狀況。」寧高寧謙虛地說。

管理展現美式作 風,也能包容部屬,「能給這樣的上級做事,自然就會爭氣點。」現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前華潤集團副總經理黃鐵鷹,這樣評價當了他十三年上司的山東 硬漢寧高寧。

一九八九年黃鐵鷹與寧高寧出差到義大利,當時的黃鐵鷹還買不起襯衫,索性在POLO衫上打領帶,再穿上正式的西裝,連續好幾天 和寧高寧走在義大利的街頭拜會廠商。「現在想起來真令人汗顏,」黃鐵鷹說,當時寧高寧對他的穿著委婉地說:「看了雖覺得不難看,但對外國人總是有點不好意 思。」讓黃鐵鷹佩服寧高寧「大智若愚」、「不輕意損人」的處世態度。

另外,黃鐵鷹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在一九九五年時,他與寧高寧代表華潤, 前往瀋陽購併一家啤酒廠,談判過程相當不順利。瀋陽的官員要求寧高寧,必須撤換掉黃鐵鷹才能繼續談判。一向好脾氣的寧高寧被惹火了,拍著桌子說:「雙方合 作的原則是平等!誰也沒權力撤換掉彼此的部屬。」

購併祕訣:讓別人喜歡你

雙方談判破裂,寧高寧把自己關在酒店裡一天沒出房 間,在服務員強行把門打開後,才發現寧高寧正在寫一份上訴資料。寧高寧對黃鐵鷹說:「如果就因為某個人的面子,把大事給耽誤了,我們今後不在內地做生 意!」結果雙方並沒有撤換談判人員,任務也順利完成,更讓黃鐵鷹佩服寧高寧「直爽」的氣度。

「讓別人喜歡你,這是成功購併的祕訣,就這麼簡 單。」寧高寧說,買別人的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管理者而言,「公司就像是他們的孩子,他們並不想出售。」尤其在中國,老闆們更是愛面子,除非能讓他 們覺得出售會對公司更好。

二○○九年與蒙牛的交易中,寧高寧表示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中糧,無意介入蒙牛的日常管理。然而,特意放低姿態仍惹來 批評,說他國企買東西事「國進民退」,賣東西又成了「賤賣國有資產」,讓她相當生氣。

寧高寧認為,為國家打工、看管國有財產的中央級國營企 業經理人,是國企的「放牛小孩」,「把牛放好了,產肉產奶多了,放牛小孩才會有好生活。」「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一定要有職業經理人制度,才能長遠走下 去。」寧高寧語重心長地說,國企現在壓力很大,有很大的任務和目標。

一名已離職的中糧前高層說,中糧集團之所以能在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 全事件中,做到獨善其身、樹立國企的風範,靠的就是從整個產業鏈入手,食品加工過程不假手他人,使得問題在商業模式上得到根本解決。

為了保 證食品安全,中糧寧可從源頭做起、全程監控。寧高寧以中糧的「福臨門」食用油為例。從大豆種植開始,一直到整個加工、物流、銷售的環節都是中糧自己控制 的。其餘像是米、麵、酒、番茄等產品,從種植到包裝;肉品產業鏈從飼料開始,一路到肉食品加工,也都是中糧自己來。

這位一度被中國商界稱為 「中國摩根」的產業整合者,執掌中糧邁入第六年時間,接連以重組、控股和收購的方式,朝各產業都能「全產業鏈」的目標持續推進,下一步「糧王」寧高寧將會 把收購大旗揮向哪裡?令人期待。

寧高寧

出生:1958年

現職:中 糧集團董事長

經歷:華潤集團副董事長

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MBA

中糧集團

成 立時間:1952年

負責人:寧高寧

資本額:人民幣3億元

主要業務:農產品、食品 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 單位:新台幣/億元公司名稱 營收 總市值 主要業務

中國食品

0506 HK 634.7 (2009) 495.18 飲料、酒類、糖果及小包裝食用油等

中糧控股

0606 HK 464.83 (2010.6) 1237.2 生物燃料、生化、油籽加工、啤酒原料、大米小麥加工

蒙牛乳業

02319 HK 645.78 (2010.6) 1422.9 生產經銷超高溫滅菌奶、乳飲料、優酪乳、霜淇淋、奶粉

中糧包裝

00906 HK 76.32 (2010.6) 147.18 金屬包裝產品包括三片飲料罐、食品罐、氣霧罐、金屬蓋、印塗鐵、鋼桶等包裝產品

中糧屯 河

600737SH 903.75 (2010.9) 588.02 番茄、番茄製造、飲料製造、食用油、白砂糖、酒精、顆粒粕加工製造銷售

中糧地產

000031SZ 24.69 (2010.9) 529.1 房地產開發經營、建築技術諮詢、進出口貿易

豐原生化

000930SZ 266.96 (2010.9) 376.67 有機酸、鹽類、澱粉糖、味精、胺基酸;食用酒精和燃料酒精生產銷售資料來源:各家網站、財報  註:總市值統計至3/14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3

國企與民企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1.html

最近做了個小統計﹐比較恆指成份股與國指成份股的去年盈利與彭博預測數據﹐好像去年恆指成份股的盈利﹐不計國企股的話﹐多數是好於預期﹐也反映了經濟在復甦﹔而國指成份股﹐盈利很多差過預期﹐40個成份股中﹐大概三分一以上差過彭博預期。

考慮去年的整體經濟環境﹐這樣的結果應該有些啟示。

印 象中看過一個大行報告﹐也有類似的觀點﹐謂04年到08年(還是09年﹖忘了)是投資國企的黃金時期﹐有政策上的原因﹐經濟發展階段的原因等等﹐國企好過 民企﹔而從現在起﹐是民企好過國企﹐國企不再吃香﹐背後當然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原因﹐民生社會的變化等等。如果要尋金﹐不能在國企中去找了﹐要在民企股中去 找了﹐應該找那些大消費﹐工業股等﹐而不是找那些靠政策壟斷吃飯的國企股。

如果以彭博預測數據作為一個標準﹐去年國企股的表現不如非國企股﹐似乎也是一個事實。

吳 曉波在「激盪三十年」這本書中﹐把中國從1978年到2008年這三十年的經濟史﹐看做三種勢力﹐民企﹐國企﹐外企之間的角力﹐互相激盪﹐貫以不同的政治 主線。在不同的時間段﹐必然是有其中一股勢力在唱主角﹐其他受壓。「激盪三十年」只寫到了2008年﹐當時是「國進民退」﹐國企抬頭﹐民企受壓。

現在看來﹐中國經濟可能又到了一個新篇章﹐也符合歷史的傳統邏輯﹐此起彼伏﹐一個個循環週而復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90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上) 吳曉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323?page=1

我不知道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還有沒有代表提案談企業改革,而如果談,又從何談起。

這是一個十分奇異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企業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主命題之一,而在改革行至半途之際,它卻「失蹤」了。

先讓我來簡單回顧一下過去三十多年的企業改革路徑。

本輪經濟改革的序幕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拉開的,而經濟改革的主要命題就是如何搞活國有企業——當時中國並沒有私有企業,也沒有外資 企業,所以惟一的目標當然只能是國企。國有企業的現狀則是慘不忍睹,用一句諷刺性的話說,「國家假裝給工人發工資,而工人則假裝工作」。三中全會的公報中 十分明確地寫道:「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於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 理自主權。」

正 是基於這一共識,擴大企業自主權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始發站。1979年5月,國務院宣佈,首都鋼鐵公司、天津自行車廠、上海柴油機廠等八家大型國企率先擴 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驗。7月,擴大國營工業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實行利潤留成、開徵固定資產稅、提高折舊率和改進折舊費使用辦法、實行流動資金全額信貸等五 個文件一併發佈。

也是從這時開始,在十多年的時間裡,通過機制創新讓國有企業煥發活力,成為經濟改革的一大主線,其被嘗試的辦法包括:放權讓利試點、試行企業經營承 包制、企業自主權落實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等,而這些辦法最終證明的是,在產權不清晰的前提下,國有企業改革要取得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到1995年之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國營企業的虧損面超過40%,另據國 家統計局對天津、哈爾濱、瀋陽、成都等15個大中城市的2600家國有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這些企業的資產總額為2544億元,負債卻達2007億元,企 業負債率平均高達78.9%,與10年前相比,資產增長了4.1倍,債務則增長8.6倍。

國家顯然已經無力照顧數以百萬計的「親生兒子」們。正是在山窮水盡之處,改革再次「被動」地得到拓進,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 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肯定了國有企業改革「抓大放小」的新思路。所謂「放小」,其本質就是 改變所有制性質,讓中小型國有企業實現私有化。

這一戰略真正得到大面積的實施則是在1998年之後,朱鎔基在這一年三月的北京「兩會」上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提出「用三年時間讓國有企業擺脫困 境」,他動用的辦法就是「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而實施的戰略就是堅決地「國退民進」。這一戰略引發了重大的思想和政策分歧,有人斥之為國有資產 流失,有人則視之為一場產權革命。

「國退民進」運動從1998年大規模推廣,一直到2003年進入尾聲,它意味著,政府最終放棄了之前二十年以機制轉換和放權搞活為主題的改革路徑, 中國企業的所有制格局為之一改,從而也深遠地影響著日後相當長時間的中國經濟。2002年,一份題為《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四年裡,有 25.7%的被調查的私營企業是由國有和集體「改制」而來。

到2003年的北京「兩會」,朱鎔基卸任,隨後中央政府成 立國資委,它標誌著「國退民進」時代的終結。從此之後,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形成了「楚河漢界」之勢,前者控制了資源、能源等上游產業,而後者則在以製造 業、服務業為中心的中下游產業盤旋。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企業改革失去了對象和方向。

通過對改革歷史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得出下述的三個結論:

——國有企業從來是企業改革的對象,而且是惟一之對象;

——國有企業的脫困不是以制度改革的方式完成的,而是以形成產業壟斷來實現的;

——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的完成,仍然以改革國有企業為主要任務,舍此,無他途。

而在這一認識前提之下,更為尖銳的問題則是:在一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變革目標的國家中,國有企業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而現有的、形成了強大盈利能力和產業控制能力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應該如何進行改革。

這既是一個理論層面的課題,也是一個操作層面的課題。

就在上週,民間的天則經濟研究所發表報告稱,考慮到土地、融資和資源等成本較低,2001年-2008年,國有企業實際上沒有實現利潤。

這份報告指出,從2001年到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積獲得利潤總額為49174.8億元,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為7.68%。但是,「這 並非真實業績,是國有企業在享受著種種政策優惠,和民營企業在不平等的經營環境下所體現出的績效,若從賬面財務數據中還原企業的真實成本,並對政府補貼和 因行政壟斷所致的超額利潤予以扣除,2001年至2008年,國有企業沒有盈利,平均的真實淨資產收益率為-6.2%。」

在天則的這份報告中,融資成本和土地成本是分析權重最大的兩塊。

在融資成本方面,國有企業平均實際利息率為0.016,民營企業平均實際利息率為0.054。若按照民營企業的利率水平重新計算國有企業應支付利率,2001年-2008年利息支付差額共計約28469億元,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名義淨利潤總額的84.55%。

在土地成本方面,中國土地出讓制度沿用「雙軌制」,工業用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多採用協議出讓方式和成本價。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能以較低的成 本獲得土地。根據測算,按工業用地價格的3%計算工業土地租金,2001年-2008年國有企業共應繳納地租34391億元,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名義淨 利潤總額的102%。

如果天則報告的數據是真實的,結論是理性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國有企業?我們很希望聽到來自國資委研究機構對天則報告的反對意見。

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則新聞是,全國政協委員、剛剛從中央企業——招商局集團董事長職位上退下來的秦曉先生在接受記者訪談時提出,「從長遠看,政府不需要經營國企。」他不是第一次表達類似觀點,早在2009年,他就撰文認為,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遺產,應當被逐步社會化。

天則報告和秦曉觀點已經在媒體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強的反響,而它們會在「兩會」上遭到怎樣的呼應?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87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中)吳曉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642

不出預料的是,在本月結束的北京「兩會」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話題幾乎未被涉及,這表明企業改革——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話題之一——仍然處在「休眠狀態」。回顧過往的三十多年,對於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我們曾經捅破過三層紙。

「第一層紙」是「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的高級形式,是社會主義所必須追求的目標」,它是在改革之初就被率先捅破的,允許個體經濟、鄉鎮企業的發展,無疑是對這一蘇聯式理念的徹底揚棄,早期的經濟改革也因此被稱為是「增量改革」。

「第二層紙」是「國有企業必須在國民經濟中擁有絕對領先的份額」,這層紙捅了很久,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為輔」,再 到「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市場經濟」,這期間經歷了意識形態氣氛非常濃烈的大反覆和大交鋒,終而在1992年前後,此論終告破功。

「第三層紙」是「國有經濟的減少,必將影響社會主義性質」,這層紙是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被捅破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大會報告中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已經不僅僅是補充,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次重要的大會上,對「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有過清晰的闡述:「對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這段闡述在1997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其重要性不在於肯定前者,而在於允許後者,正是在這一戰略的引領下,國有企業從大量競爭性行業中退出,大規模的「國退民進」由此發生。

接下來的「第四層紙」其實正是這一闡述的前半段文字——「對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至今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去觸及它、論證它、捅破它。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絕大多數從事經濟研究和實務工作的人們都已經切身地感受到,控制重要資源以及居於產業上游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已經成為 與民爭利的工具,也成為中國產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障礙。其實早在1997年前後,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已經試圖從理論上對此進行突 破,吳敬璉在一份給中央領導人的信中便寫到,「增加國有制的比重,並不能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的鞏固。追求國有比重的不斷提高,既不是社會主義的目的,也不是 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更不能保證政權的鞏固……無論國有經濟成分是多是少,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都是有保證的。」

很顯然,在當時的改革環境中,這段論述帶有一定的超前性,不過十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似乎應該認真的面對這一話題——國有企業是否一定要在國民經濟 中處於主導性地位,這一地位的保持或喪失,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到底將發生怎樣的影響,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到底有沒有必然的依存關係?

這一層紙不捅破,企業改革當然便無從談起。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第四層紙」的確非常難捅破。因為在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同時是一個歷史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體制的問題,更 是一個治理哲學的問題。我們這個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故鄉」,早在公元前七世紀,齊國的管仲便提出了鹽鐵專營的政策,他的理念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也就 是說,只要有了國有企業,不用向老百姓多徵稅賦,國庫裡也會很富足。我們當前的國有企業理論與此並無太大出入。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些思想家對此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反思。比如——

在宋代,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就說,「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國用之饒,不取與民將焉取之?」桑弘羊是漢武 帝的財政大臣,也是一位管仲式人物,司馬光的意思很明確:辦國有企業就是與民間企業重新分配利潤,民間少了的,就是國企多了的。

在明代,當過戶部尚書的丘浚說,「市者,商賈之事……(朝廷)大抵立法以便民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為。」意思是,經營商業活動,是商人們的事情,作為政府,只需要制訂便利人民的法律,讓民眾自由貿易,何必要官辦什麼企業呢?

在晚清,學者劉師培寫過一篇《論中國古代財政國有之弊》,對國有企業制度進行詳盡的解讀,在他看來,這些制度的基本邏輯就是「壟斷天下之利源,以便 其專制",其手段則是"以國家之手操縱商業」,其最終達成的結果是「利歸權家」——由權勢階層獨享經濟利益。國有企業壟斷重要產業,是滋生權貴資本主義的 天然土壤,這一點,一百多年前的劉師培已經看到了。

在 民國,著名的私人企業家榮德生曾給國民政府寫信說,「若論國家經濟,統治者富有四海,只須掌握政權,人民安居樂業,民生優裕,賦稅自足……能用民力,不必 國營,國用自足。不能使用民力,雖一切皆歸官辦,亦是無用。因官從民出,事不切己,徒然增加浪費而已。」榮德生此信寫於1946年,時值國民政府熱火朝天 地推行「統制經濟」之際。

這些散落在中國歷史中的思想,如螢火般微弱,久已不為人所聞、所論、所識。現在,我把它們一一抄錄在這裡,仍然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涼風從身後徐徐襲來。

立在我們眼前的那「第四層紙」,或許真的堅硬如鐵?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88

金庸、蘋果、創業板和國企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10/100301564.html

王蘭

  金庸是一代武俠小說大家,其作品風靡華人世界,但大家偶爾也出小紕漏:比如《倚天屠龍記》發生在元末,小說第16回裡就提到了蘋果。已有方家考 證分析指出:漢語中蘋果和源於佛經中的「頻婆果」原非一物,其名稱的混淆,屬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誤讀。蘋果傳入中國已到明朝,到明中後期才正式出現蘋果這一 名稱。

  蘋果今日在中國大有名氣,原因當然不是金庸筆下穿越的蘋果,而是源於喬布斯那隻被咬過的蘋果(NASDAQ:AAPL)。蘋果一度市值全球第一,喬布斯辭職後(9月2日)最新市值仍達3467.8億美元,約合2.2萬億元人民幣,賣「蘋果」賣出如此成就堪稱奇蹟。

  市值雖驚人,泡沫並不大,蘋果當日市盈率為14.81,喬布斯的蘋果如在A股上市交易,市盈率還不得到50倍-100倍?蘋果2011年第一季 和第二季的淨利潤為119.91億美元,約合767億元人民幣。同期A股淨利潤排名前五家分別是:工商銀行1088億元,建設銀行928億元,農業銀行 662億元,中石油660億元,中國銀行659億元。由此可見,蘋果的盈利能力在A股也就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可與之爭鋒,不過這兩家銀行大佬的盈利來源如 何無需筆者分析,讀者想必洞察底蘊。

  喬布斯的蘋果如此輝煌,引發諸多討論,之一是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蘋果」?假如中國能出「蘋果」,創業板應該是最可能的產區。截至2011年9月 2日,在中國創業板已上市交易的公司達259家,從行業分佈看,家數最多的十個行業依次是:計算機應用服務業30家;專用設備製造業28家;電子元器件製 造業23家;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21家;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9家;醫藥製造業13家;通信及相關設備製造業9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9家;普通機 械製造業9家;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8家。

  上述169家,已佔創業板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二,頗具代表性。鑑於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可比性不強,不考慮這些公司的營收規模、毛利水平、利潤狀 況、市盈率等具體指標,僅就公司所處行業地位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多為某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屬「小企業」。這些「小企業」不可避免要與一 些更大的企業發生上下游關係,甚至說依賴「大企業」完成自己的積累,實現成長。這很正常,就像微軟曾服務IBM產業鏈,蘋果曾服務微軟產業鏈,但中國的創 業板公司很不幸,他們必須與恐龍共舞,恐龍就是中國無處不在的國企。

  中國國企圖景壯觀,我們用不著細數其驚人的收入、利潤、增長速度等指標,光在覆蓋領域上,僅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就達120家。其涉及的主業剔 除重複的也接近300個,囊括從原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開採、電力供應與生產、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電信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中介服務、糧油糖期貨及物 流、文化藝術、服裝鞋帽乃至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等眾多領域。再加上非國資委管理的金融央企,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還僅是中央企業,如還考量央企外 的國有企業,圖景將更加壯觀。

  國企如此強勢的一個後果就是他們非正常地佔據了過多資源,極大擠壓了與之配套的下游空間,扭曲了正常的產業鏈關係。這種局面下,創業板的公司們 如想迴避諸如四家核電公司、三家航空公司、三家石油公司、兩家電網、五家發電公司、三家電信公司以及四大銀行和鐵路所屬業務等國企,發展自己的業務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與之發生關係仍是噩夢:不但無法按照市場法則以質取勝、優勝劣汰、積累良性發展潛能,還極有可能陷入灰色乃至違法的泥潭,不止一次出 現國企高管東窗事發,驚得關聯的創業板公司手忙腳亂公告停牌的事例。如此這般,還奢談出什麼「蘋果」。

  中國出不了「蘋果」,根本原因是缺乏相應的土壤和環境,而國企過多就是不利因素之一。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5

迪士尼千億蛋糕的商業角逐 國企率先發力

http://122.97.248.126/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3&id=4435

  圍繞上海迪士尼這個巨型項目的商業角逐,一直如火如荼。國資的身影,亦超常活躍。

  本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獲悉,目前已經有超過10家國企,尤其是央企,與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已經或即將簽訂戰略合作合同。

  迪士尼位於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區內,整個度假區面積高達20平方公里。

  不僅如此,一些外企、民企也緊跟其後,信息顯示,目前還有不少企業在等待著簽署合作合同,更有大量企業在商討合作的可能性。

  根據本報獲得的企業名單顯示,這些企業大部分是旅遊、地產、電信、體育、娛樂、創意、交通類公司。

  一個背景是,國際旅遊度假區的發展規劃、結構規劃以及系列專業規劃仍在進行中,離最終完成尚有一段時間,但等不及的企業們則紛紛提早佈局,目標則是4年後開始運營的迪士尼及其周邊地區。

  央企率先搶佔商機

  大部分參與分食的企業都是中字頭公司或者其位於上海的分公司以及上海本地國企

  迪士尼和上海方面此前公佈的材料顯示,迪士尼有望在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與此同時,包括迪士尼在內的整個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將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

  有研究報告認為,上百億元投資的上海迪士尼樂園預計將撬動上千億元的行、吃、游、購等相關行業商機。

  這引起了大量企業的關注。據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大唐電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南光集團、方興地產(中化集團旗下地產、酒店板塊運作平台)、中國電信、華電集團下屬的華電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或即將與度假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而尚處於合作討論階段的則包括港中旅集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旅(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下屬的上海黃金公司、中石油下屬的上海銷售公司。

  本報記者發現,大部分企業都是中字頭公司或者其位於上海的分公司以及上海本地國企。

  上海本土國企也不甘落後,參與者除了此前確定的各類建設企業,交通等領域的國企也開始佈局,比如,浦東公交和上海市巴士實業已經確定負責迪士尼主題樂園公交樞紐的運營和管理。

  而上海本土的大型國企百聯集團將爭取在迪迪士尼區建設奧特萊斯購物中心。

  此前,錦江集團、上海廣電集團、陸家嘴集團、上海精文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市南匯區地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上海市測繪院浦東分院、浦東建設、上海浦發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等都紛紛參與建設,分食迪士尼大蛋糕。

  央企等國企或許並不能享獨食。本報記者獲得的名單進一步顯示,外企和民企也紛至沓來,目前,包括中企聯控股集團及東航旅業投資(集團)、BMP布依格諮詢公司、中邦晨星體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荷蘭域高(RECO)等公司都在與管委會商討合作的可能性。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公司投資領域並非僅僅侷限於迪士尼樂園本身,同時包括迪士尼樂園配套區域以及旅遊度假區等領域。

  發展規劃將分三個時間節點

  圍繞迪士尼開發的相關配套設施已展開全面招商

  按照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的整體規劃,上海方面將重點培育和發展主題遊樂、旅遊度假、文化創意、商務會議、商業零售、體育休閒等產業。

  據本報瞭解,目前浦東方面正試圖推動圍繞迪士尼的廣告、建築、藝術、工藝、設計、影像、音樂、電視及廣播、文化出版等文化創意外包產業發展。

  不過,這只是籠統的目標,上海方面正在系統地做規劃。據本報獨家瞭解,規劃分為三個時間節點,分別是5年,5年和10年,也即最遠規劃到2030年。

  而這個規劃中,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不僅僅是地產佈局,其他產業的佈局更是規劃的重點。

  不難發現,已經與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迪士尼區域展開合作的,更多是樂園內部的營運需要的第三方服務,包括配套設施提供等。

  比如,在體育設施領域,上海方面已經進行了佈局,諸如超級秀場、超大型商業娛樂綜合體、藝術品展示和拍賣等文化項目在度假區規劃佈局已在研究中。

  在能源領域,加油站佈局就可能會與中石油上海銷售公司合作,而華電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也將在低碳樂園方面進行合作。

  據本報瞭解,管委會方面對於智慧旅遊非常重視,這就引來了中國電信、大唐電信的關注。中國電信將提供智慧旅遊的網絡服務,大唐電信科技集團則提供智慧旅遊的設備和政務管理系統、公共服務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4

國企反壟斷何以零突破?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8922.html

王湧

  反壟斷法在西方誕生之初,就被冠以一個威風凜凜的名銜——市場經濟的憲法。但在中國,反壟斷法與憲法一樣,常處於冬眠之中。最近,它似乎醒了。

  國家發改委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涉嫌價格壟斷問題案展開了調查。此案引起廣泛關注。實施三年多而無甚作為的《反壟斷法》進入公眾目光聚焦之中。這一機緣,讓我們重新梳理和反思中國反壟斷法的背景與本質。

  2007年中國政府頒佈《反壟斷法》,其實是一件弔詭的事情。中國不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例如美國。著名的《謝爾曼反壟斷法》(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出台於1890年,它的出台有內在的強大動力,一方面來自根基深厚的傑斐遜主義,即代表小企業主、農場主、工人、農民利益的民粹主義;另一方面是,美國內戰後,大企業迅猛發展,托拉斯開始出現,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就是第一家托拉斯。它們併購企業、壟斷市場,抬高價格,成為美國民眾的切膚之痛。

  中國式的壟斷主要是行政性壟斷和國企壟斷,它構成中國經濟基本結構的核心,即一定程度上的國家資本主義。中國政府的運行需要巨大的資金來源,除 稅收、土地出讓、通貨膨脹外,行政壟斷和國企壟斷是更為重要的源泉。15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幾乎都是壟斷性企業,它們依靠壟斷獲取巨額利潤,為政府輸 血,反壟斷無疑是自掘墳墓。

  應該說,中國政府並沒有1890年美國政府出台謝爾曼反壟斷法時的動力和決心。但是,早在1994年反壟斷法就被列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背後的動力是什麼?可以說,它只是中國建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一個象徵性的立法工作。

  相比之前的草案,正式頒佈的《反壟斷法》整體刪除了「反行政壟斷」一章。我們看到,中國最大的壟斷之禍——行政壟斷與國企壟斷卻在《反壟斷法》 第七條中被「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等修辭語包裹起來,不僅未被動搖,反而精心保護起來。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反壟斷法》是一部《壟斷保護法》,其荒誕之 處,正如《國家賠償法》被戲稱為《國家不賠償法》一樣。

  當然,在《反壟斷法》中也有幾處規範政府的行政壟斷行為,如第十七條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

  但是,此條針對政府的抽象行政行為,而抽象行政行為又不在行政訴訟的範圍中,更遑論違憲審查和司法救濟渠道缺失,它不過是條文而已。

  應當承認,對於國企壟斷,《反壟斷法》第七條中有一個尾款予以特別規範:「前款規定行業的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嚴格自律,接受社會公 眾的監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專營專賣地位損害消費者利益。」其他規範壟斷行為的條款,包括第十七條,也可適用於國企,但是,在《反壟斷法》實施後三 年的執法中,幾乎沒有一起案件是針對國有企業的。

  其實,在本案之前,國企濫用控制地位的案例,嚴重者已有多起。例如2008-2009年加油站事件,由於中石油、中石化利用成品油的批發經營壟 斷地位,拒絕向具有競爭關係的民營石油企業供油,導致大批民營加油站油枯倒閉。中石油、中石化此舉已經構成《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的第三款規定的壟斷行 為 :「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從未遭受任何反壟斷調查,更無反壟斷處罰。背後緣由不揭自明。

  所以,人們對於《反壟斷法》已經形成印象:它是一件奢侈品,屬於權貴,民企勿用。一部出生才三年多的法律,迅速進入了暮年。誰來維護她的尊嚴?——護法使者必須有權有勢,而不是草根民企,否則,結局不過是為國字頭的壟斷家族增加談資笑料。

  這回,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具有利益之爭的相關部門和企業,充當了「護法使者」的角色,雖然其動機不見得高尚,甚至也只是想擠進壟斷盛宴,但客觀上,它在拂去反壟斷法身上的塵埃,將反壟斷之火引向權勢者。

  這場戰鬥開場就由重量級中央媒體吹響號角,後續必將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可以預測:這部連續劇首先是一部普法劇,因為它將告訴民眾什麼是反壟斷 法;它還將是一部娛樂劇,因為雙方可動用的資源豐富,媒體造勢,專家助威,五彩繽紛;它還將是一部宮廷劇,因為雙方都來者不善,鬥法必然狠辣,不過重要劇 情將被屏蔽。

  其實,法治的精神與規則有時就是在狼與狼之間的撕咬中、在寡頭與寡頭之間的角鬥中形成的。

  在美國,謝爾曼法頒佈之後,其實施也一樣存在重大阻礙,缺資金缺人才。1895年美國訴賴特公司案(United States v. E.C. Knight Co.)中,最高法院竟宣佈製造業不在《謝爾曼反壟斷法》的管轄範圍之內,嚴重阻礙了謝爾曼法的作用。

  我曾經以三句話批評中國的直銷管制立法:「嚴厲的立法——普遍的違法——有選擇的懲罰」,修改一下,可以用於描述國企壟斷的法律規制的現狀,那就是「普遍的違法——零懲罰」。

  這次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調查,算是零的突破。即使是因為有獅子的支持,老虎的屁股才被摸了一下,這也將是中國反壟斷歷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案例,因為它在法治薄弱的中國實在太珍貴了。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新傳媒法學諮詢委員會委員

 

  資料

 

  反壟斷還有哪些沃土?

 

  石油

  中石油、中石化是否構成價格壟斷,至今爭議不斷。但在批發零售環節,不時爆出其對民營、聯營加 油站「斷供」,已涉嫌不公平競爭。據公開報導,油源偏緊時,中石油、中石化的直營加油站基本油源充足,而民營、聯營加油站則常常遭遇「油荒」,不少民營加 油站已被迫退出市場,其原因是中石油、中石化壟斷了供應。

 

  鐵路

  既是主管機關又是經營主體的鐵道部,是壟斷低效的典型代表。鐵路建設相關領域的市場,也基本為 鐵字頭國企瓜分佔領。落後的售票體系、退票費問題和強制交通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是鐵路壟斷過去被詬病最多的問題,其服務質量也經常引發投訴。至今,鐵路仍 對開車前的退票收取5%的手續費。旅客仍按照1951年的規定,在買票時支付2%的保險。

 

  電信

  開通新套餐當月生效,取消原有套餐卻需等到下月;包月計劃的通話時長不能累計到下月;長途費和漫遊費居高不下;接聽收費;通話分割計價⋯⋯電信行業的「霸王條款」不勝枚舉。

 

  郵政

  剛剛完成政企分開的郵政,目前仍專營政府公文和平信寄遞業務,其服務質量為公眾詬病。EMS國際信件的郵資,也遠高於國外企業。

 

  電力

  由於電力公司的壟斷地位,消費者在電表標準、電價等方面都沒有選擇和發言權,「信任危機」屢屢 發生。今年年初,由於安裝智能電表後電費飛漲,上海曾引爆「電價門」事件。針對電網建設落後、電壓不穩等問題,用電企業也常有微詞。通過輸配電網分離,促 進電力自由交易,將是電力改革的下階段目標。

 

  食鹽、煙草

  中國對食鹽和煙草都實行特許經營。食鹽生產少數幾個特許廠商按政府計劃進行,食鹽銷售由政府指 定的惟一一家經銷商來執行、負責制定全國食鹽生產和銷售計劃的中國鹽業總公司,身兼經營者和管理者之職。「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中國國家煙草專賣局與中 國煙草總公司,同時承擔行政職能和經營任務。其對高額壟斷利潤的攫取,對「控煙」進程的阻礙,廣受抨擊。

 

  財新《新世紀》記者 任重遠 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