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公司IPO回暖?No!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948

金融時報:根據Grant Thornton的調查,認為未來12個月里科技公司上市是合適的選擇的私募基金專業人士不超過10個。超過90%的私募基金投資者認為,儘管倫敦證交所鼓勵更多科技公司的IPO,但是同行拍賣是私募退出科技公司投資最可能的方式。

LSE最近提出了刺激科技公司IPO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將最低發行量要求從25%降低至10%。

Grant Thornton科技部門主管Wendy Hart表示,「上市可以作為一種選擇,但是不推薦倫敦交易所另類投資市場(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AIM市場上有很多科技公司,但是仍然只佔少數比例。」

Grant Thornton強調說成本高昂和流動性不足是新科技公司離開AIM市場(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的兩個主要原因。2012年只有三項AIM市場中的科技IPO項目。

今年年初之前幫助WANdisco上市的Panmure Gordon的CEO- Phillip Wale警告說,科技公司IPO市場即使有回暖也很微弱。

Wale先生表示,「IPO領域在恢復,但問題是如果這種恢復過程中遇到挫折,我們可能會再次拒絕任何IPO。」

儘管IPO不一定是好的選擇,我們還有其他的退出方式: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過去5年中這一方式越來越普遍;2012年有四分之一的交易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而在金融危機之前該數字只有十分之一。

科技領域目前的上市數量仍然比金融危機之前最高值要低很多。相比於2008年的135例,今年只有46例。不過,德勤數據顯示,私募基金對科技領域的興趣會在未來的上市案例中體現出來。德勤合夥人之一Joel Greenwood表示,科技領域尚有發展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29

房地產為什麼回暖?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2747306
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明顯回暖,從新盤開盤當天銷售七成、憑號抽籤認購、二手樓業主返價、地王頻頻出現(還麵粉貴過面包)等等消息看來,無疑,房地產已經是暖冬。
    房地產行業直接或間接影響60餘個行業,房地產開發投資通過關聯產業和拉動消費對GDP的拉動,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超過20%;房地產一旦調控收縮信貸,受影響的還有實體經濟、資本市場。
作為投資者,很有必要對房地產進行比較全面的研究。以下從幾方面探討:
一、國情的特殊性
(一)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前所未有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高?有人總愛拿中國房價與美國比,在這裡就以「城市建成區」比一比。中國的城市建成區僅佔國土面積的0.4%左右,約4萬平方公里,美國城市建成區佔國土面積的3%左右,約29萬平方公里。中國僅現有城鎮人口已超過7億,美國全國人口3億(美國部分農業非農業戶口,這裡按照城市化已經到達四分之三,推算城鎮人口約2.25億),中國城鎮人口7億是美國城鎮人口3倍多,但是中國的城市區是美國的七分之一。如果換成每平方城市建成區的承載人口,則美國城區人口密度是793人/平方公里,中國是17629人/平方公里,這個數據說明有限的城市資源競爭人數中國是美國的22倍;按照中國城裡務工的農業人口+非農戶口總計9億人口計算則是28倍;按照統一口徑的全國人口計算(截止2011年底美國3.11億、中國13.71億),「有限的城市資源競爭人數」——中國是美國的31.4倍。
    由此,中國的房價與美國簡單相比很容易得出錯謬的結論。
    國際上,國際化大都市的房價大都是處於高位運行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國際化城市聚集了大量資源,包括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優質的基礎設施、更完善的公共服務,因此對勞動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導致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一直比較旺盛。
(二)土地制度問題
     憲法第10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在土地利用方面,憲法規定,一切使用土地的人必須合理利用土地,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土地實行徵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實行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中國的土地供應是政府壟斷的,土地所有權分「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性質,國有土地上開發的才叫「商品房」,集體土地上建的是「小產權房」 是非法的,所以,中國的房地產實際不是全流通,本身就人多地少,再來個那麼多「非流通股」,房價能掉下來嗎?土地政策不改革,房價調控沒效。從2005年至今國家開始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並不斷加碼,房價不但不跌反漲,原因是就是上述的人多、地少、可供開發土地供應不足、非全流通等多項因素。二、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房地產的核心就是土地+金融,其他收入、人口、供求也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下面主要結合實際調查給予分析。
(一)土地成本
   通過對開發商向銀行申請開發貸款的項目進行分析發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歷史拿的低價地,成本低,其項目總投資成本的構成中約30%是土地款;凡是招拍掛的土地,大部分的地價成本佔總投資60%以上。土地在房價中的構成非常高。
   土地高度行政壟斷,政府一手把農民地拿進來,一手再去拍,一拍就是個地王。難怪有人說政府才是最大的「開發商」。
(二)金融政策
   房地產與金融密不可分體現在:
1.開發商項目建設資金
   建設資金大部分依靠銀行開發貸款,貸款通常佔項目總投資50%,貸款利息一般佔項目總投資4%-6%。
2.業主個人購房資金
   通過對開發商樓盤辦理按揭比例發現,樓宇買家支付購房款,有80%以上的人需要辦理按揭,按揭成數通常在70%左右,估算下來,扣除一次性付款和首期款以後,發展商銷售一個樓盤有60%以上是依靠銀行資金完成。可見,按揭貸款是購房資金的主要來源。首付款比例、按揭成數等政策很大程度影響購房人的購買能力。
3.利率
    利率對購房的成本影響很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購房人的行為。算了一筆賬,不論等額本金或等額本息,如果按揭貸款期限超過15年,還款利息佔總還款額50%還多。一筆38萬的貸款,累計還款61萬,15年還利息23萬,佔貸款總額60%。大家都知道,2009年房地產低迷時政府出台按揭利率七折優惠政策,引發了一輪房價急速上漲。
    從建設資金、按揭貸款(首付比例、按揭成數)、按揭利率,房地產金融政策在房屋銷售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宏觀調控以來,國家隊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嚴格控制,包括資本市場上不給予新上市和融資配股、銀行貸款更是設定諸多嚴格要求(如自由資金、負債利率等等),主觀目的本意是防範金融風險,但客觀上會造成建設資金不足而導致房地產供應減少。現在一般實力不足的小開發商、單項開發企業基本沒法相銀行貸款,調控的另一結果是資源向大開發商整合。
(3)收入增長
   國家正在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將對房地產市場有比較大影響。一談房價,有許多人總是以社會平均工資的收入數據作為判斷房價是否泡沫的依據,我不直接反駁這觀點,這裡說說幾個收入與房價的花絮:
    1.2009年銀行受理一筆按揭業務,有一個客戶購買深圳中心區某寫字樓半層(當時價格總價近1500多萬元),客戶經理貸前調查發現,該客戶在深圳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經營一個櫃檯,櫃檯員工僅一個(客戶的夫人)。另一個與其共同合作買下另外半層的人也是在賽格電子市場設立櫃檯做電子零配件生意的。看看那個行當的人大量的購買寫字樓的你就知道那個行當是多麼的景氣,不是因為銀行工作切身接觸,可能無法理解,不斷儲蓄又不消費的國人積累了多少的金融資產(很多數據在此就不便引用)。
   2.看到上述案例,有人說你接觸的都是銀行的有錢人。那好,中低收入人群,去年,在我家定點做晚飯的鐘點工阿姨請假,說要回去辦購房手續,我很替她高興,且對鐘點工能買房感興趣:原來,她家所在的鄉村小學要撤(學校招不足學生,跟農民工進城有關),四個孩子(嚴重超生)上學走到鎮上的學校(很遠的路),只好用多年積蓄買房解決就近上學問題。她的收入:每天排滿班做足8小時,包吃住每月工資約2800元,加上小費及客戶給點舊報紙來賣每月純收入3500元,老公工資比其略高,現以積蓄壹拾多萬元在惠州一個鎮買到房子。
   本屆政府出台城鎮化正合其時,讓農民工在家門口解決房子、上學等問題、一線城市買不起房但可以在家鄉的城鎮購買,看好城鎮化對經濟和社會平衡的構建作用。
    3.做了個調查,在深圳關外(郊區)的農民房的租客群體10年來經歷了一個有趣的變化:10年前配有廚房及獨立衛生間的農民房一般出租給工廠的管理人員,而今,同樣的農民房相當部分是出租給工廠的工人。當年普通工人的工資只有六、七百元,住在10幾個人的集體宿舍,記得之前還有媒體呼籲要解決農民工「性福」問題。這兩年普通工人的工資在2000-3000元,那些已經成家或談朋友的,已經有能力在外面自己租房;而當年的工廠管理層部分已經購買了屬於自己的住房。
   4.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上個月對房屋進行一次維修發現,現在請一個裝修小工要200元/天,聯想到最近媒體說一個快遞員、搬磚工人月收入達到6000多元,果然不假。很顯然,這幾年的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收入增長速度要快。這種收入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新的消費群體變化!
   國內的統計數據跟國外經濟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是沒法比,按照國外慣用的收入與房價比分析房價是注定要失真的。有人吶喊房價下跌一半都十年啦,房價下跌了嗎?教條的引用當然不可能準確,有句話說得好「市場不會錯,錯在你自己」。在銀行,我跟新入職員工說,少點照抄、拈貼網上分析資料來做報告,不是真實的調查分析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錯謬的。在銀行家眼裡,幾乎沒有什麼不可以量化和計算的,但這得建立在科學的調研基礎之上。
(4)人口
   有人認為中國未來人口老化或人口減少會導致房價大幅下跌。這種看法只考慮了影響房價的一種因素。影響房價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人口變化只是影響房價的因素之一。何況,中國未來的人口未必一定會減少。外來移民,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或終止,都可能抵消目前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減少的因素。
(5)供求
   來看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77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7%; 房屋新開工面積162413 萬平方米,下降7.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19905萬平方米,下降11.1%。房屋竣工面積67706萬 平方米,增長14.1%,但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3567萬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51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298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16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8%,降幅比1-10月份縮小3.2個百分點。從上述數據來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為16%,比往年26%以上的增速,這個指標已經算是減速。留意到房屋新開工面積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是雙雙下降,這關係到明後二、三年的供應。
    在2012年12月中旬國土資源部舉行新聞通氣會,國土資源部計劃要保持住宅用地供應總量不低於過去5年的年均實際供應量;沒有加大供應土地的說法,國內加大耕地保護力度、視糧食安全為基本國策的情況下,也很難加大供應。畢竟城市不是建在山地上,其實目前大部分一線城市可供開發的儲備土地也不多,增加供應更多依靠舊改、拆遷。
    講到供求,得提一件往事,記得2006年我們報批一筆開發貸款,專職審批人擔憂的問「建那麼多房子賣給誰」、還說「房價漲了這麼高,國家又調控」!我回答:經濟學有個簡單的經濟規律叫 ——供求決定價格,深圳多年來的房地產投資額、開工面積、竣工面積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長,現國家實行調控,且嚴控土地供應,上述三個指標首次見到下降。中國人有錢就買田買地建大房的幾千年傳統;GDP、收入(羅列8大理由)…….房價更瘋的上漲在後頭呢。貸款審批會的結果是同意發放貸款,但審批人要求把貸款評估報告中「中國房價上漲已經不可逆轉」這句話刪除,說是與國家調控精神不符,對此我印象深刻。記得有人從此時就開始勸大家先別買房……唉!
三、基本判斷
    1.即使是號稱史上最嚴地產調控的過去幾年,房地產事實上仍是資產保值最佳手段。現看來,未來較長時間也不會變。不要輕言「賣房炒股」。
    2. 未來房價崩盤的可能性比較小,未來幾年可能小幅上漲。我們期盼不要快速上漲,畢竟房地產價格高企對整體經濟不是什麼好事,而且每次調控房地產難免對資本市場產生震盪,過緊的信貸也對實體經濟產生衝擊。
    3.對購房者來說,理解為什麼房價這麼高,就會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適當的投資決定。不管房價是「總理」說了算還是「總經理」說了算,對首套自住購房者來說或者是丈母娘說了算——別輕信房價下跌百分之五十的說法!
    4.對房地產泡沫引發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不必過分擔憂,現在房地產回暖了,地王又不斷出現,讓大家看到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又有了來源保障,平台貸款擔憂隨之消失,銀行股必然由此走向價值回歸之路。
    5.城鎮化帶來的投資機會
城鎮化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如果理解成只是個「概念」,可能會錯失一波行情。城鎮化是離鄉不離土、進廠不進城。為此配套的政策可能有:土地流轉改革、福利分配改革、戶籍改革、高考改革等。期待改革紅利。
    6.政府層面,同樣是民生的「衣食住行」的交通,解決交通問題有市場化的私家車,也有政府統籌下的公交地鐵,為什麼沒有人會抱怨寶馬車、奔馳車價格貴。因為政府搞好了公交地鐵建設,大家花幾元錢就可以坐上車,買不起車的就坐公交,買得起車的人不認為貴。同理,在解決「住」這個民生問題上,應該建立兩大供應主體:一是政府廉租房等保障房,一是市場商品房。政府保障房應主要向居民提供租房資源,而不是買房資源(經適房等是腐敗源頭之一);對於市場商品房而言,價格應完全由市場決定,也沒有必要出台限購政策。
    時間倉促,不足之處請諸位專家、投資專業人士給予指導和補充。上述是基於目前政策做出的判斷,將根據政策及市場變化繼續跟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45

國內風電產業:2013年回暖路漫長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6rn.html
今年我國風電產業陷入全行業虧損,棄風率劇增、宏觀經濟下滑、企業突圍乏力的「冬季」。雖然今日,國家發改委批准了總規模累計680.8萬千瓦的風電項目。但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岩表示,受制國內外環境,中國風電產業2013年難以回暖。

  風電冬季

  據國家電網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電網,大電網運行大風電的能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但同時2011年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由快速增長步入穩健發展期的一個轉折點。2011年,我國在運的風機每天停轉19小時,棄風100億度,棄風比例超過12%,相當於330萬噸標煤的消耗,或向大氣排放1000萬噸二氧化碳。損失超過50億元。約佔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

  2012年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形勢更糟,風電企業虧損嚴重,紛紛被迫到處借錢,停產裁員。據悉,2012年前9個月,國內風電龍頭企業華銳風電(601558,股吧)淨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而此前華銳風電在今年發佈的半年報中預計,2012年1~9月的累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降50%以上。數據顯示,2011年前1~9月,華銳風電淨利潤達9億元。顯然,去年風電市場下滑的速度大大超過華銳風電的預期。

  金風科技(002202,股吧)2012年前三個季度虧損雖只有3000餘萬元,但這卻是其在轉讓子公司商都天潤、天和葉片及西安金風之後的數額。大唐新能源前三季度虧損856萬元,與去年同期純利潤3.86億元相比有天壤之別。排名世界第一的維斯塔斯損失更加慘重,前三季度虧損總額達到3.45億歐元。險些被中國風電企業收購。

  2011年我國風電第一大省內蒙古風電限電率達到50%,2012年則繼續上升,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史甚至突破了80%。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發電量2970億千瓦時,而最大負荷僅有2100萬千瓦,成為中國發電量最富裕的省份。受制風電必須給火電指標讓路。很多運轉正常的風電場往往被限制發電。這一利益之爭限制了風電產業發展,是導致風電產業虧損的重要原因。

  造成風電開發商虧損的另一重要因素——核證減排量(CDM)常被忽視,但它卻所佔據的開發商利潤總額已近半壁江山。但是迄今為止,CDM為中國風電產業帶來近百億元的收入。然而,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從最高時每噸近30歐元跌至目前每噸不足1歐元。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國內風電產業短期內難有回暖。

  目前,國內風電企業紛紛停產裁員,融資自救。華銳風電在對開工不足或已停產的相關崗位的350名員工施行停工放假後,又大規模解聘350名應屆畢業生。金風科技2012年11月將旗下全資子公司西安金風科技公司80%的股權出售給中國北車集團,這已經是金風科技2012年的第三起資產出售案。三一電氣停產張家口風電基地,裁員超過50%。而維斯塔斯則裁員數千人,停止非盈利項目,並關閉了部分工廠。

  目前以相互參股、綁定開發商為紐帶的自救現象盛行於設備製造行業,如金風科技與三峽新能源、聯合動力與龍源電力、明陽風電與華電新能源等。

  風電救贖

  為了促進風電並網,國家能源局連續下發文件試圖開闢新的發展空間,低風速、海上及高海拔風電提上日程。始於前年底的「蒙西風電試點」注重本地消納,這些消納試點包括風電直供火電、風電供熱、火電為風電調峰和並網運行管理等項目。由於存在成本過高、難以大範圍推廣問題,政策效果仍有待觀察。

  繼去年1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披露風電「十二五」項目增補計劃之後,國家發改委近日密集核准國內4個風電項目,分別在酒泉、包頭市達茂旗、大唐赤峰罕山、新疆哈密等地,總規模累計680.8萬千瓦,總投資額為571.98億元。此外,發改委還公佈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投資建設巴基斯坦塔塔地區風電一期投資項目。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介紹,目前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環境也是重要原因。

  據瞭解,美國2013年即將取消包括大風電在內的政策補貼;近年來,發達國家又設置了多重門檻,我國風電產品大多數達不到歐美對小型風電的標準技術要求,阻止了中國中小風力發電機組產品進入其市場,除少數企業在獲得並持有國際認證外,多數企業在出口方面沒有好的業績,給我國的中小型風力發電機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結果國內的風電設備產能過剩在國內深度發酵。行業人士指出,尤其是在海外市場收縮後,開拓國內市場、釋放內需成為風電行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不過也因受制於電價、並網等政策不明確,2013年我國風電發展仍困難重重。

  目前我國風電行業以上游設備製造為主,對下游風電站的重視力度明顯不足,大量設備積壓倉庫,產品價格暴跌,風電設備產能嚴重過剩,甚至達到50%,設備製造企業鮮有盈利。這幾年,我國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發達國家數十年的路。但由於國內的相關標準不規範,行業門檻低,導致企業良莠不齊。另外,電價、並網、棄風等問題也阻礙了我國風電市場的發展。

  其中電價政策、並網政策是制約國內風電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未來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需要出台多項舉措,從電價政策、補貼政策、並網政策等多方面著手,以盡快幫助風電企業擺脫困境

 

 2012年我國《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出台,明確了未來風電發展目標,到2015年並網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萬。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核准的「十二五」風電項目已超過5500萬千瓦。
  
  繼1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核准項目計劃以及「十二五」風電增補計劃等4份通知之後,20日再次集中披露酒泉、包頭、赤峰、哈密四地的風電核准項目計劃,全年總計核准3268萬千瓦。然而,風電政策利好將帶來風電設備製造業的「回暖」,或許言時過早。
  
  「未來兩三年都是調整期,明年將會更加困難。風電設備製造依然產能過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林伯強教授直言。據統計,相比去年「十二五」第一批風電核准2883萬千瓦,今年核准達3268萬千瓦,同比增長13%。核准計劃穩中求進,長遠來看,是走向健康的產業的利好信息;短期來看,則意味著國內風電設備製造業急速擴張之後的「寒冬」將不可避免。許崇慶估計,現有的風電設備製造產能是目前市場容量的5倍。「華銳、金風等行業巨頭和五大電力集團都有自己的設備企業,其他一些小型企業難免面臨淘汰、整合的局面。」
  
  「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競爭太激烈,我們現在已經退出了。」26日,山東天融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隸屬於山東三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思偉表示,行業內「撤退」的公司逐漸多了起來。兩至三年調整期
  
  風電產業終端風場將會受益。調整期內,設備產業的「寒冬」不可避免,而轉型或退出成為必選。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思偉所在公司的戰略選擇轉向風場投資開發,或許有先見之明。然而,對於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趙思偉來說,這並不是運氣,「我們感受到了設備業競爭壓力,看到了發展趨勢。」林伯強表示,風電審批越來越重視與電網建設相協調。「電網技術不斷改善,接納能力增強,為風電上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這對於風場建設投資是利好信號,也是發展趨勢。」這種利好政策促進風電產業分化(設備製造萎縮,風場投資受青睞)的效果在行業內逐漸顯現。「有些設備製造企業已經開始以風機作為固定資產參與風場投資。」許崇慶說。


內容摘要:近期,隨著供暖期即將結束,內蒙古電力公司科學調度,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全力支持風電上網,加之京津唐電網大量消納風電,蒙西電網進入風電大出力時期。今年一季度,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達到28.37億千瓦時,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大約節約標煤9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3萬噸、二氧化硫2541噸、氮氧化物4501噸。

  近期,隨著供暖期即將結束,內蒙古電力公司科學調度,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全力支持風電上網,加之京津唐電網大量消納風電,蒙西電網進入風電大出力時期。特別是進入三月下旬以來,蒙西電網連續創造了多項大比例、大容量、長週期接納風電的新紀錄:自3月29日開始,連續16天日平均上網電量超過蒙西電網總供電量的25%,短時間超過30%,最高一小時區間內風力發電電力比達到38.6%,且電網運行穩定。4月13日,蒙西電網風電發電量比例又創29.6%的最高水平,風電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風電最大出力突破600萬千瓦,蒙西電網在風力發電領域創造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截至3月底,蒙西電網風電總裝機為890萬千瓦,佔蒙西電網總裝機4174萬千瓦的21.32%,成為蒙西電網第二大主力電源。今年一季度,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達到28.37億千瓦時,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大約節約標煤9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3萬噸、二氧化硫2541噸、氮氧化物4501噸。

  近年來,蒙西電網作為全國大型送端電網,在風電安全運行及電網接納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儘管如此,受外送通道建設滯後等因素影響,蒙西電網全天仍有50-100萬千瓦風電「棄風」。下一步,電力公司將按照自治區建設綠色能源基地戰略要求,繼續加快風電接入重點工程實施進度,強化各級電網網架結構,努力提升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為內蒙古可再生能源發展以及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電網支撐。在此基礎上,我公司建議:繼續協調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台支持加快蒙西外送電通道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外送電通道富餘能力、建立火電調峰補償機制、建立電網建設補償機制、自備電廠必須參與調峰等相關支持政策,並及早加以落實,推動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96

天然氣價格走高促使美煤炭發電回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25

本週一,IEA發佈報告稱,美國天然氣價格接近5美元/Mbtu時,或將促使美國重新增加對電煤的使用。

美國頁岩氣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國內天然氣產量,並直接導致天然氣價格下降。據Wood Mackenzie預測,隨著美國天然氣產量的持續增加,至2020年將會有近5000萬噸的LNG出口計劃提上議程。

但對於美國國內來說,天然氣出口意味著天然氣價格將會被提升,而且天然氣價格會提升至多少還沒有定論。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稱,

「我們充分分析後發現,如果美國本土天然氣價格接近5美元/Mbtu時,美國的發電廠將會從新大量使用煤炭。目前天然氣價格已經達到4.3美元/Mbtu了。」

華爾街見聞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撰文出口,美國煤炭唯一的出路?對美國國內的煤炭行業進行過分析。全美範圍內,由於聯邦政府日趨嚴格的排放管制與環保人士的抗議,再加上廉價的天然氣搶佔能源市場更大的份額,煤炭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隨著奧巴馬的再次當選,美國的煤炭巨頭們不得不將全部精力投向海外市場。開始與印尼,蒙古和俄羅斯等國搶佔國際市場份額。

但美國EIA給出的報告可能會跌破人的眼鏡。

EIA稱,美國國內目前煤炭在電力燃料的比重又回歸至40%,並且隨著天然氣價格突破4美元/Mbtu,比重有急速上升的趨勢(如左圖所示)。

EIA的一份報告稱,2013年3月煤炭發電總量達13.1萬兆瓦時,而天然氣僅為8.4萬兆瓦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56

解讀蘭亭集勢IPO:中概股回暖了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29.html

今天,蘭亭集勢(NYSE:LITB)即將登陸紐交所,這也是今年在美上市的中概第一股。雖然這並不是一筆大的Deal,卻是頗具風向標的Deal。自從去年11月21日歡聚時代(NASDAQ:YY)成功上市之後,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沒有中概股上市了。即使是看去年全年,除了歡聚時代,也只有唯品會(NYSE:VIPS)在美國成功上市。那麼,通過蘭亭集勢這個風向標,我們都能夠解答哪些問題?老冀採訪了一些相關人士,試圖為您解答一番。

問題一:股票值多少錢?

  在眾多渴望赴美上市的公司中獨拔頭籌,蘭亭集勢贏在了準備得比較早。據瞭解,早在2011年蘭亭集勢就在準備上市的事情了。去年時間之窗一直都沒打開,直到今年最近這幾個月,美國股市出現了持續上揚的行情,道瓊斯指數也從年初的13000點漲到了15000點以上。另一個原因就是蘭亭集勢去年第4季度和今年第1季度已經連續盈利,這也能夠給投資者較大的信心。

美國投資者非常看重基本面,那麼,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呢?老冀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蘭亭集勢在海外B2C這個細分領域算是領頭羊。華興資本旗下的華興證券也是蘭亭集勢的承銷商之一,華興資本董事長兼CEO包凡認為,蘭亭集勢的核心競爭力在兩頭:一頭是抓需求,通過互聯網直接對接海外消費者的需求,另一頭是改造供應鏈,尤其是在做得比較大的婚紗等垂直行業整合了產業鏈的生產能力並壓縮了其他中間環節。老冀覺得,蘭亭集勢其實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又一個典型案例。

這種「兩頭對接」的商業模式固然不錯,卻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人民幣的升值和國內各種要素價格的持續攀升,這都會使得蘭亭集勢的競爭力下降,利潤空間縮小。老冀研究了一下蘭亭集勢的成本結構,發現它的營銷費用竟然佔到了淨營收的25-30%,主要花在了搜索引擎、展示廣告、聯盟廣告、郵件營銷和社會化營銷等互聯網推廣上了。例如,蘭亭集勢在谷歌等搜索引擎上以17種語言至少投放了數百萬的關鍵字廣告。由於創始人郭去疾曾經在谷歌工作,對於搜索關鍵詞廣告的理解要比其他公司深刻得多,因此蘭亭集勢的廣告投放效果也會更好一些。當客戶形成購買粘性之後,營銷費用就不會再隨著收入同比增長了,這個時候蘭亭集勢的利潤空間也就「省」出來了。

那麼,蘭亭集勢上市首日的表現會怎麼樣呢?老冀與業內某知名分析師交流了一下,他比較樂觀,認為首日收盤價應該會上漲20-40%。

老冀倒是感覺未必有那麼樂觀。可以參考一下同類上市公司的情況。目前電商行業比較喜歡用PS(市銷率,即每股價格與每股營業收入的比率)來估值,如果按照2012年的每股營業收入計算的話,同樣在紐交所上市的唯品會目前的PS為2.3,蘭亭集勢的IPO價格如果是9.5美元的話,PS也在2.3左右。不過,現在外貿的想像空間顯然不如內貿。因此,老冀覺得蘭亭集勢上市首日應該不會有多大的漲幅,實際情況如何,6月6日收市就可見分曉。

問題二:中概股回暖了嗎?

蘭亭如果成功上市,是否意味著中概股美國上市的大門又一次大開?恐怕沒有那麼樂觀。紀源資本合夥人李宏瑋認為,今年能上兩三家公司就不錯了。她以前曾經做過投行業務,中概股公司要去美國上市,首先需要向美國證監會公開報材料,然後還要路演,這些都需要資本市場的大環境配合才行。即使是這樣,也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現在公開報材料的中概股公司還沒有,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不會再有其他中概股登陸美國了。

華興資本董事長兼CEO包凡也覺得今年中概股美國上市沒多大的戲,上半年也就蘭亭這麼一家了,下半年可能也就「去哪兒」這家公司還有機會,其他公司都不會有太多機會,他覺得可能2014年會好一些。

包凡在去年還操刀了一個非常有里程碑的案子,就是亞信聯創的私有化和退市。2000年的時候,作為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中概股,亞信在納斯達克上市並受到熱捧,其中就有包凡的參與。轉眼過了13年,亞信聯創已經成為僅次於Amdocs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軟件公司,盈利狀況也相當不錯,卻選擇了從美國退市。這其實也反映了一點:中概股在美國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由於層出不窮的中概股先後出事,加上VIE的衝擊,使得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對於中概股已經基本上失去了興趣,這些股票的估值普遍偏低。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TMT領域的中概股大概有56家,其中市值超過30億美元的也就5家:百度、網易、奇虎360、新浪、優酷土豆,佔比不到10%。5-30億美元的也只有15家,剩下的36家的市值都低於5億美元,很多中概股的市值甚至低於他們的現金,PE(市盈率)低到了3倍的公司也不在少數。美國投資者在用腳投票來懲罰所有的中概股。

除了亞信聯創退市之外,這幾年退市的中概股還真不少:盛大網絡退市了,分眾傳媒退市了,文思與海輝合併之後仍然退市了,最近柯萊特也鬧著也退市,不過另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服務外包公司博彥科技卻也宣佈了要收購它,這也難怪,人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博彥科技的市值都有11.6億人民幣了,已經在美國上市3年了的柯萊特的市值才不過7770萬美元,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蘭亭集勢的IPO也發出了一個明顯的中概股退潮信號。這次IPO有5家承銷商,主承銷商是瑞信和Stifel,副承銷商還有Pacific Crest Securities、Oppenheimer & Co、華興證券(香港)3家。不過據瞭解,除了瑞信依靠強大的品牌和分銷能力完成了一部分股票銷售之外,無論是Stifel還是Pacific Crest Securities、Oppenheimer & Co這3家承銷商基本上無所作為,根本就沒有賣出去多少股票,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華興證券賣出去的,買進的大部分都是有著中國本土背景的投資者。

這也說明,即使是對於中國的TMT企業來說,未來美國也不再是最大的融資市場了。老冀再問大家一個問題,目前市值最高的中國TMT企業是誰,是在香港上市的騰訊,其市值已經高達5600億港元,遠遠超過在美國上市的百度(當前市值約330億美元)!

接下來,預計還會有更多的重頭戲會在香港上演,例如也許市值高達600-1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的IPO也只會在香港進行,很多手機遊戲公司的IPO也會在香港,他們的美國中概股PE普遍在10倍以下。

這些公司本來市場就在中國,如今主力投資者也都是中國背景的機構,估值也是中國高,他們還有什麼理由非要去美國上市?唯一的問題就是香港本土投資者過去對於TMT公司不太感興趣,不過這也沒太大關係,香港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本地散戶本來就不是主力。

所以說,即使蘭亭集勢成功在美國上市,一點都不意味著美國大門會再次打開,反而給人一種中概股「迴光返照、英雄遲暮」的感覺。未來對於中國的TMT公司來說,美國都不再是第一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6

經濟回暖及衍生品扭虧,伯克希爾哈撒韋二季度淨利潤同比大漲46%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923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週五公佈季報顯示,受益於汽車保險,能源和鐵路等需求回升以及投資和衍生品收益,二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46%。

財報顯示,二季度淨利潤45.4億美元,折合每一份A類股2763美元,這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1億美元,合每一份A類股1882美元的業績。之前的市場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二季度會有每一份A類股2163.63美元的淨利業績。

截至6月30日為止,伯克希爾每股賬面價值為12.29萬美元,比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每股賬面價值增長7.6%。

伯克希爾二季度收入是446.9億美元,同比增長16%,顯示名下的超過80家子公司有運作良好。其中,二季度保險承保營收為5.3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19億美元;保險投資收入為11.4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1.4億美元。第二季度來自於非保險業務(包括鐵路、公用事業和能源業務等)的營業收入為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億美元增長7.8%。

而有意思的是,二季度,伯克希爾在被巴菲特稱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衍生品上獲益豐厚。伯克希爾一直出售全球股值的看跌期權,包括標普500,FTSE100,Euro Stoxx 50和日經225指數。

二季度伯克希爾的這些期權的價值提高了3.9億美元,去年同期則是有11.7億美元的相關虧損。當然,這些都是賬面盈虧,因為伯克希爾將一直將其持有至到期。

伯克希爾的財報寫道:

股指看跌期權合約是基於四大主要股指的歐式期權。未來如果合同到期時,其基準指數低於合約觸發點位,那伯克希爾需要支付差額。伯克希爾在所出售的這些期權開始日已經獲得了全額期權價格,因此沒有任何對手方風險。伯克希爾自2008年2月以來再未出售過新的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68

製造業短暫回暖

2013-09-30  NCW
 
 

 

宏觀數據和微觀企業均露出製造業轉暖跡象,但借助房地產和重工業投資,難以獲得穩定持續的推動力◎ 本刊記者 于海榮 ? 邢昀 文yuhairong.blog.caixin.com | xingyun.blog.caixin.com 8月中旬開始,在青島一家電子元器件廠工作的王同美,每天的工作時間延長了三個小時,“ 下班時間從原來的6點推遲到9點,周末偶爾還會上一天特勤,感覺淡季已經過去了,最近訂單明顯多了起來”。

深圳一家生產竹木製品的企業負責 人也對財新記者稱,感覺形勢有所回暖,近兩個月生產訂單和上半年相比有所增加。該企業的銷售市場主要在歐美,其次是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在國內銷量極少,一般月銷售額在200 萬美元左右,而8月達到260萬美元。近兩個月員工加班時間有所增加,平均工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但招工比上半年要困難一些。與微觀企業的感受一致,近期製造業相關宏觀數據均呈反彈之勢。7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結束持續放緩的勢頭,8月更是加速0.7個百分點,達到10.4%,今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匯豐銀行與研究機構Markit 公佈的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為51.2,高出8月實際值1.1,達到近六個月以來新高。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隨著國內微刺激政策拉動投資增長加快,加之外部需求企穩回升,預期經濟回暖勢頭仍將持續。

但是,在外部經濟形勢變數猶存、國內制造業總體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這一輪製造業回暖將持續多久?進入9月,鋼材、水泥、化工等商品價格掉頭向下,電力、挖掘機等數據也出現回落。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高遠認為,前期政府穩增長的政策帶動了一輪小波浪反彈。基建投資30% 的增速已接近“天花板”,融資下行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會逐漸體現,經濟容易迎來“退潮”。

受益于國內外需求同步上升今年上半年,工業增速維持在9% 左右。

隨著6月底中央政府強調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推動信息消費等穩增長政策出台,工業增速開始加快,7月達到9.7%,8月更是重返兩位數至10.4%, 其中,重工業同比增速由7月的10.3% 升至10.8% ;輕工業由7月的8.2% 升至9.2%。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認為,8 月工業增長主要是鋼鐵相關產品及發電量拉動。從8 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的拉動來看,主要貢獻是電力熱力和黑色金屬等。從主要工業品產量來看,主要拉動是粗鋼、焦炭等鋼鐵行業相關產 品以及這些高能耗相對應的發電量。

官方數據顯示,8月用電量增速由7月10.2% 升至14%,粗鋼產量同比增速則由7月6.1% 上升至14.9%。

輕工業回升,很大程度上源於出口企穩。上半年套利貿易擾動消除後,出口連續兩個月小幅增長,匯豐PMI9月初值中,新出口訂單由47.2躍升至50.8,顯示訂單改善更多源自海外需求。

深圳一家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鞋子生產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近期形勢確實有回暖。下半年的工廠訂單有所好轉,外貿回款基本正常。現在是旺季,加之春節訂單需要提前生產,員工數量明顯不足,企業有擴大規模的打算,但是招工壓力比較大。另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明顯,對未來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更大範圍的微觀調研顯示,製造業穩中呈現好轉跡象。宏觀咨詢機構莫尼塔近期對15個行業的草根調研發現,工業需求淡季保持平穩。分行業看,鋼鐵行業8月需求環比持平,強于鋼廠預期,超過90% 的調研對象對9月銷售維持中性;水泥行業需求難有明顯改善,江西和西北需求相對較好;機床銷量可能繼續保持平穩。

申銀萬國9月上半月的調研綜合指數從11.2% 小幅上升至16.7%,逼近年內高點。當前景氣度指數從-0.7% 升至21.2%,對未來六個月的景氣度預期小幅上升,達到51.9% 的高點。

根據其調研,機床銷量環比小幅增加,下游行業需求分佈較為平均,多數受訪者認為是季節性回升,沒有超預期;工程機械行業季節性特徵好于去年同期,部分受訪者反映當地基建、地產項目有所增加,煤炭、礦山也產生了一些需求;反映訂單上升的銅貿易商有所增加,下游開工和消費略有改善,主要是白電、汽車和投資;公路貨運方面,食品、家電、汽車貨運需求上升;出口貨運量平穩,北美航線相對較好,中東、東南亞航線表現疲軟,歐線貨量漲幅下滑,運價回落。

申銀萬國分析稱,調研指數的上升體現出旺季需求的複蘇,通常9月下半月需求改善會加速,下半月調研指數的水平很可能會超過2011年同期。

值得關注的是,更多反映企業對未來預期的製造業投資增速,最近兩個月止跌反彈。這一指標去年以來持續下行,至今年6月累計增速降至17.1%,單月增速僅為15.1%,8月當月已回升至23.1%。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對財新記者表示,製造業投資回升,主要是在前期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企業的預期發生較大改善。年初企業摸不清新一屆政府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多數處於觀望狀態,隨著近期政策的陸續出台,政府底線明確,而且採取的措施確實能拉動經濟回升,企業家信心明顯增強。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製造業PMI 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分指數6月跌至54.1的低點,隨後迅速反彈,8月達到59.4。

王涵認為,製造業投資大幅回升,源於企業並購的增長和投資需求的緩慢回升。她解釋稱,企業盈利不振以及政府的推動是並購有利的因素,而季調後機床進口量在最近數月有小幅增長,可能反映了製造業投資需求的緩慢改善。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是製造業中最近兩個月投資增速回升較大的領域。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速則有所回落。

缺乏持續推動力

盡管製造業呈現回暖態勢,但對未來走勢仍不可過度樂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認為,這一輪經濟回升,主要是房地產局部市場的回暖,其中主要是一、二線市場的回暖、火爆,帶動了相關產業加速,使得經濟數據的暫時好轉,並不是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結構調整使經濟回升,所以,7月、8月數據的好轉,並不能帶來太多樂觀的信息。

牛犁也稱,依靠重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的進展必然緩慢。鋼鐵、水泥、有色的增長,不僅給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帶來壓力,而且進一步加劇了這些行業產能過剩,“結構實際是變差了”。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張晶稱,從9月匯豐PMI 初值來看,經濟反彈的勢頭仍然不錯,這是因為7月、8月經濟反彈形成的預期仍在,9月剛剛進入開工旺季,需求改善的預期使補庫存仍在繼續。但是,隨著三季度經濟增速恢複至合理區間,繼續加碼投資的政策動力減弱,內需難以保持持續強勁。同時,而外部美歐表現溫和,新興市場整體走弱的趨勢未變。

她預計,9月宏觀經濟數據可能依然表現良好,但一些中觀數據顯露疲態,10月的宏觀數據將進一步證偽反彈的持續性。“ 進入到10月,企業可能會發現需求增長的動力並不強勁,價格也到了相對高點,庫存回補將告一段落” 。

一些高頻數據顯示,回升勢頭已經開始減弱。9月以來,反映需求端狀況的電力數據明顯放緩,螺紋鋼庫存去化速度減慢,鋼材、水泥、化工、煤炭等價格出現下跌。

高遠認為,與去年四季度比,本輪需求和價格回升的持續性和力度均偏弱,反彈更易夭折。受制于融資和產能過剩,靠基建拉升傳統行業不可持續。

以工業用電、鐵路貨運和中長期貸款為主要指標的“ 克強指數”和工業增速,可能在8月已經達到了年內高點。

前述竹木製品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的回暖之勢是短期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競爭壓力極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擴大再生產計劃也根據實際情況延後,持觀望態度。北京畢捷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永表示,由於公司近兩年研發出超高效電機,今年訂單 比去年增長了20%。但從整個行業看,今年訂單總量要比去年下降10%。而其做配套的重型機械、機床等行業,下滑幅度還要大。

盡管政府出台了加快棚戶區改造、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但張振永認為,作為後期配套行業,政策產生作用會有6-9個月的滯後期,而且製造業處於明顯的產能過剩狀態,近兩年產能擴張快的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

現在多數企業都在去庫存,原有的產能即使擴展出來,可能也符合不了現實要求。“按照這種趨勢,明年形勢不容樂觀”。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信息稱,目前不同行業產品的產量增幅差異較大,總體呈現出與消費關係密切的產品生產普遍好于投資類的產品。需求不旺、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的困難普遍存在,尤其以機床、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等典型的投資類產品製造業更為嚴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9月初表示,全球範圍內圍繞市場、資本和產業轉移速度在加快,在中低端製造領域,印度、巴西、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分流效應越來越明顯。同時,高端製造領域向發達國家回流的“ 逆轉移”趨勢也已初現端倪,對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雙重“ 擠壓”將日益加重。“ 特別是當前市場需求不旺,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將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升級換代形成制約和考驗。”“ 製造業投資放緩很可能是趨勢性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曉明也對財新記者稱,從外部看,外部需求特別是發達國家需求萎靡,而且為了保護本國市場採取的保護性措施,對中國製造業產品出口產生負面影響;從內部看,產能過剩、要素成本上漲對製造業的競爭力、盈利狀況都有不利影響,影響投資者對傳統行業的信心。而新興行業風險高,如光伏、風力發電等,近幾年都出現較 大波動,也會影響投資者信心。

對產能過剩,工信部提出要通過“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淘汰一批”來解決。今年已公佈了三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涉及煉鋼、焦炭、水泥、平板玻璃、印染、鉛蓄電池等行業。

王曉明並不讚成用行政性的手段來強制關閉落後產能,“ 市場是最有強有力的約束。”他說,如果市場已經出現了對這些產業的下降,企業要麼擱置產能,減少開工量,要麼自身內部進行結構性調整,在新增投資的同時處置一些落後產能,“ 這種過程比政府強制性地關閉、取消落後產能更有效”。

本刊記者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85

IPO回暖助推投行家獎金激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30

隨著股市的高歌猛進和IPO市場的回溫,企業對於融資和財務顧問需求增加,投行手續費收入創六年來最佳。 以英國為例,投行傭金收入較上一年增長12.5%,達到46.5億美元,一些在英國的投資銀行家們獲得了豐厚的獎金回報。其中以股票資本市場部門(ECM)員工獲得的獎金最多,這得益於去年IPO收益激增111%,IPO收益占投行業務整體收入的一半。 英國IPO市場不斷回暖,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股市亦創下六年新高,企業新獲融資達到157億英鎊。在IPO排行榜上高盛以承銷2.99億英鎊位列排頭兵,分列其後的是摩根大通,德意誌銀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 但IPO的熱潮並未提升並購重組部門的收益,該業務收入整體下滑14%,僅為13.5億英鎊,顯示在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企業收購擴張仍舊缺乏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88

撥雲見日——中國經濟回暖的時刻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386

中國經濟開始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向好跡象。4月以來中國政府秉持“穩增長”基調,陸續出臺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微刺激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市場普遍對本周三即將公布的中國GDP等多項經濟數據的預期持樂觀態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多次公開強調,二季度經濟發展狀況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今年有信心能夠實現7.5%左右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體經濟運行逐步回暖,央行公開市場持續凈投放,銀行間市場資金較為充裕。同時在定向降準等微刺激政策的影響下,銀行信貸能力也逐步增強。融資環境的改善已經漸漸對經濟層面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市場期待二季度GDP數據會比較令人滿意。 然而,在經濟數據普遍向好的環境中,也不乏有一些疲弱的跡象,比如進出口數據不及預期,顯示需求較為疲弱。尤其是5月份進口意外下滑,雖然6月回正但仍不及預期,這反映出國內需求仍顯疲弱。 此前,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僅有7.4%,為2012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海外分析師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將穩定在7.4%。 在二季度GDP增長數據公布前,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已經顯現出了回暖的趨勢,總體上有望對二季度GDP數據產生積極影響。 社會融資數據整體超預期 6月的社會融資數據整體超出市場預期。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較上月顯著提高,M2增速創10個月來高點,並且遠超央行設定的目標,涉及影子銀行的融資也在回升。這顯示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加強。 央行公布的社會融資報告顯示,6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8萬億元,同比多增2165億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9550億元,較5月份8708億元的規模大幅提高。 此外,截至2014年6月底,M2同比增長14.7%,這與去年8月創紀錄的最高增速齊平,不僅高於市場預測的13.6%,也遠高於央行設定的13%增速目標。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6月數值為1.97萬億元,遠超前值和預期,增速創下3個月內最快。 實際使用外資(FDI)小幅回升 中國6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一舉扭轉了上個月的大幅下跌態勢,出現小幅回升。6月FDI金額為144.2億美元,同比上漲0.2%,前值為下滑6.7%;今年上半年,中國FDI同比上漲2.2%,前值為增長2.8%。 關於中國利用外資的所謂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的說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這種說法是缺乏足夠依據、站不住腳的。盡管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確實信心有些不足,但是多數的外資企業還是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商機。 用電量連續兩個月加速增長 作為“李克強指數”之一的用電量持續增長表明經濟有所回暖。 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6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1-6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62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 進出口回暖 但仍不及預期 6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2%,進口同比增長5.5%,較上個月都有所加速,但均不及預期。 進出口數據公布前,市場本來預計出口增長將重新回到兩位數的水平,但這一幕並沒有出現。 PMI重回擴張領域 6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50.8,升至七個月來最高,打破了此前連續五個月處於50枯榮線下方的周期,顯示6個月來中國制造業首次出現改善。 匯豐經濟學家預計,此後幾個月基建和相關行業會繼續支持經濟好轉,穩增長將持續。路透等外媒認為,中國政府將保持相對寬松的政策立場。 CPI、PPI數據 中國5月CPI環比微漲,PPI環比和同比降幅均繼續收窄,顯示中國經濟出現更多企穩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5%,創四個月新高。PPI同比下滑1.4%,盡管為連續第27個月負增長,但降幅連續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78

保險國十條:行業的回暖信號與投資信號 作者:格隆匯 曹恆乾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4
【編者按】: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保險國十條」),具體措施包括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創新養老保險產品與投資養老產業;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鏈接的健康保險服務、設立醫療機構、參與醫院改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利用債權計劃等方式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鼓勵設立不動產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與基金公司;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格隆匯也很看好這次政策對保險行業的全面深度支持。再考慮到上半年債券牛市,股市走好對保險公司資產端收益率的抬升,我們認為蟄伏了近三年的保險行業有可能迎來一個中長期的行業回暖,格隆匯會員曹恆乾全面解讀此次新國十條,特地為大家分享,供大家參考,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內容如下:

投資端限制進一步放開,投資收益率有望提升

保險國十條中對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債權計劃與股權計劃投資養老產業、設立醫療機構與參與醫院改制,參與國家重大工程、棚屋改造、城鎮化、設立不動產、併購基金等,對保險公司投資端的限制有望進一步放開。

根據目前保險公司資產的投向,測算實際的投資收益率水平能維持在4.5-5.5%,高於中國保險公司3-3.5%的實際負債成本,除了類似2011資本市場大幅下跌以外,保險公司投資都是盈利的。


隨著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放開(特別是對年化收益率在6%-8%左右的債權計劃與另類投資範圍的放開),每年投資資產中約佔投資資產10%-20%的到期的債券、定期存款等資產會重置,重置後投資收益率有望顯著提高。



圖1:投資範圍擴大後,利差將有望提升並逐漸趨於穩定


產品端個稅遞延得到政策扶持,保費有望持續高速增長

保險國十條中對鼓勵保險公司創新養老保險產品、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鏈接的健康保險服務、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目標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由於在目前的醫療制度下,保險公司只能按醫院的發票賠付而不能向海外那樣按投保人的病種賠付,醫院和保險公司的利益是對立的,保險公司很難在健康險上盈利,因此保險公司對於開發非重疾的健康險、醫療保險沒有熱情。隨著保險機構獲准建立醫療機構與參與醫院改制,醫院與保險公司的利益有望一致,讓投保人享受充分保障的針對常規疾病(非重疾)的保險產品有望推出。

目前由於對商業養老保險缺少稅收優惠,市場需求較小,隨著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推出,商業養老保險佔比有望迅速提升,支撐行業保費持續增長。

過去5年間,還原11年壽險保費確認準則變化的影響後,行業保費增速年均是14.5%,按保險國十條的規劃,假設人口不變,到2020年的未來7年年均增速在15.9%。筆者認為隨著醫療保險與商業養老保險得到政策扶持,這一目標有望實現。保費的持續增長將給保險保險帶來不斷增長的資產規模與盈利。

因此估值低+互聯網平台建設全面鋪開的中國平安、穩健的中國太保以及保費有所改善的中國人壽都是可跟蹤的標的。

1、保險國十條明確行業改革發展方向、前景廣闊:投資端,國十條進一步放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限制(特別是對年化收益率在6%-8%左右的債權計劃與另類投 資範圍的放開),投資收益率有望顯著提高。產品端,保險國十條中對健康、醫療 保險與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均有政策的扶持,2013年到2020年年均保費增長有望達到 15.9%,保險公司盈利受兩個方向的推動,有望持續保持高增長。

2、受益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無風險收益率決定了持有人的成本,因此在 無風險受益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和香港,投資者更願意持有保險股之類有較高的 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與分紅率的股票,也因此香港保險股的股價長期相對A股有 溢價。A股的歷史數據也表明,當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時候,保險股股價表現較好, 雖然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像美國與香港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到1%左右甚至更低, 我們認為在市場資金成本下降的背景下,下半年保險股會繼續出現估值修復的行情。

3、盈利突出、估值安全、攻守兼備:保險公司近兩年表現出了的盈利能力 (12%-20%的淨資產增速),基於2014年預期,而目前整個行業的估值只有1.6-1.8 倍P/B左右,整個行業的價值嚴重低估,保費問題也已經在2013年有了明顯的改善。 目前安全性十足。

4、平安基本面發生積極改善:平安互聯網金融平台「平安一賬通」,「陸金所」, 「萬里通」的全面推出,已搶佔市場先機,中國平安在互聯網金融的佈局已經佔盡優勢。

5、近期,推動保險股上漲的核心理由還是滬港通的即將開通,低成本資金進入 中國市場,進而提升國內保險股的吸引力。保險國十條在此時點推出,在投資端進 一步放開,產品端扶持個稅遞延商業保險與醫療健康險,投資、保費有望雙受益, 同時受益於市場資金成本的下降,下半年保險股或將繼續估值修復的行情。

基於如上理由,建議關注中國平安、中 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

附錄:建議公司盈利預測與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