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樓市是零和遊戲嗎?──地產商暴利背後的原因(2010/06/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3819


十年來,2000-2004年,發展商都是微利的多,甚至要賠錢,只要想一想由地皮到物業要3-4年時間,2000年的樓是1997年的 地,2004年的樓是2001的地,發展商不見得有多大利錢。例如維景灣畔,太古與新地要減值幾十億才能收支平衡,珀麗灣第一期基本上是平手還要蝕利息。

2005-2010年,由嘉亨灣、窩八、爵悅庭開始才出現「一買就賠」的現象,發展商的暴利年代才開始。何以近年發展商得享暴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升 市要超過3-4年,才會有平地貴樓,主宰發展商及小業主賺蝕的,最主要是大市的方向。

既然新樓並不是以普羅大眾為銷售目標,他們的設計及定價就不會理會市民工資的升與降,那麼市民是否沒有選擇權呢?有,就是二手市場,即使金融海嘯前 的2008年初,很多二手樓仍在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之內,至於海嘯後2009年初,更是由高位下跌了兩成。

為甚麼那時又不買呢?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講,正因為人人都唔去買,所以就跌了兩成,銀行唔放水,一般人又驚份工唔穩陣,兩者之間樓價跌是結果,真正的 原因是市場永遠令到只有小部份人可以買到樓。市場從來都不是設計來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是調節有限資源與無限欲望之間的矛盾,買不起樓的人在任何市況之下 都買不起,即使政府推出居屋、夾屋、首置之類,結果都是一樣,分別只是部份不自量力的人最終被這種扭曲市場的措施累死。

發展商與小市民或商戶並不是零和遊戲,當小市民或商戶買了物業,他們的利益便與發展商站在同一陣線,所謂甚麼為地產商或銀行打一世工的想法,聽起來 很有道理,但人人都要吃飯,難道是為五臟廟打一世工?說到底人人都只係為自己打一世工,而不是衣食住行的供應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68

趨勢投資的本質是零和遊戲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278050
(一)

世界上最多的是聰明人,聰明人認為,工作很辛苦,一年辛苦下來,不如股市裡抓一兩個漲停。聰明人還往往有一句口頭禪:順勢而為。說的時候彷彿知道趨勢的走向,然後隨時準備坐上開往春天的地鐵。

聰明人中,有偷懶的,偷懶派往往喜歡用十分鐘就學會的技巧,比如kdj什麼的,或者去看街上的裙子變長還是變短,早先這一派,是觀察交易所門口的自行車變多還是變少-----現在與時俱進了。他們往往掉進不完全歸納法的陷阱,像知了學字一般,花了三天學會了一二三,然後就宣佈自己已經無需再學習。當然,也有勤奮的,將股市中所有的數據,還原成數字,然後用電腦計算成功的概率,計算各種漲停板形成的跡象。

聰明人如過江之鯽,市場又時不時的撩撥著他們本已躁動的內心,所以,理念便形成了,化成了實踐,而這些實踐,一次兩次三次,走的路多了,也就發現天黑路滑,當衝衝衝的少年變成了大叔,當大叔們最終感慨:早歲難知世事艱,終於發現自己撞了南牆,發現自己過去數年的努力-----更多是期盼,無非是一場虛幻,聰明人也就退出了市場。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人斬斷三千煩惱,削髮明志的離場;也有人少年不知愁滋味,欣然前行。

(二)

但趨勢的本質是博弈,而這種博弈和打麻將一樣,是標準的零和遊戲。有人想通過趨勢賺錢,就有人想破壞趨勢賺錢,有些時候東風壓倒了西風,另外一些時候西風壓倒了東風。為了賺錢,每個人都絞盡腦汁,最後形成了1贏7賠的格局。

靠趨勢賺錢,或者等待著某個企業,有了催化劑後買入,他們都忘記了所謂交易,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有了買入,就有人賣出。市場上,無論買入的,或者賣出的,都認為自己是聰明人。

但聰明人往往成了券商的奶牛。

(三)

在我看來,投資是分享企業帶來的利潤。我們盈利的多少,和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相關,和買入的價格相關,而與其它投資者,毫無關係。因此,這必然是「正和的」遊戲。

當一家企業長期的淨資產收益是16的時候,我2pb買入,那麼,我可以估算出我的回報是每年百分8。

當一家企業,比如中石油,如果當年以48元買入,也是有回報的,只是這個回報或許,每年是百分2吧。

買入之前,如果能算出未來,那麼,買入的時候,就可以知道未來長期的收益會是多少。

(四)

因此長期淨資產收益是投資最重要的指標,增長不是。一個服務員,3年前月薪1000,現在月薪3000,增長雖快,但他的收入,是難以達到這個社會的平均水平的。而一個公司的高管,年薪50萬,這三年還是50萬,那麼,如果始終不增長,他的日子,無論如何不是服務員能過上的。

(五)

當我們談低估和高估的時候,難的不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難的是你如何給公司進行估值。

很多人說自己是價值投資,但他們對他們投資的行業知之甚少。大多價值投資,就像一個英語連四級都過不了的人,某天突然拿起英文原著,說看原版更能理會作者的深意。說笑而已。

(六)

因此我認為,趨勢投資者難逃7賠的結局。

同時也認為,價值投資者們,能賺錢的也就百分十。

(七)

還有一種投資方法,他們號稱是價值+趨勢。通過深入研究行業的基本面,加上對於市場的精準把握,從而戰勝對手。這類投資方法的代表是各類機構。但機構們太多了,雖然這些機構擁有資金的優勢,人才的優勢,信息的優勢,但這些機構相互博弈的結果,最後的結局也和聰明人的結局一樣。所以,巴菲特說,別信他們,買指數基金。

(八)

投資是尋找一種盈利模式,一旦對了,就可以反覆複製。而投資方法,一開始就可以通過瞭解股市的歷史,知道某種方法在過去百年實踐的結果。

而到今天,我們知道,並沒有一種超級密碼,可以將股市輕易的作為取款機。但我們至少可以做的是,排除掉一些常見的陷阱,不陷入零和的遊戲中。之後,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拿一份上市公司的蛋糕。這樣做,無論這塊蛋糕的大小,總是有些收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7

【營養師解籤】我覺得自己是零?營養標籤0克≠無

1 : GS(14)@2016-11-06 15:50:45

原來營養標籤上的「0克」和「0.0克」有所不同。



越來越多人講究健康,選購食物前,會先看看它的營養標籤,但你又是否真的看得懂?



你以為「0」代表無,其實在營養標籤的世界入面,這樣想有可能是錯的!營養師吳耀芬(Kathy)指,其實0克就等於營養素的份量少過一定數值,例如蛋白質少過或等於0.5克,就可以標示為0克;而0.0克就等於數值已經調整為最近的0.1克(小數點後一個位),例如蛋白質少過0.05克就可以標示0.0克。簡單點來說,「0.0克」的含量有機會少過「0克」,而不同的營養素有不同的「0的定義」(詳見食物安全中心的《技術指引》),總之「0」就未必等於無。



不同的營養素有不同的「0的定義」。 食物安全中心網頁截圖

原來營養標籤上的「0克」和「0.0克」有所不同。

營養師吳耀芬

知道0和0.0有分別後,難免會覺得標籤上的數字有點混亂。不同食物的營養標籤,有的用整數,有的用小數,有些更有小數點後兩個位,究竟政府有無規管標籤單位及數值精確度?Kathy表示,營養標籤一定要用克(g)、毫克(mg)、微克(μg)等公制單位標示,而能量(卡路里)就一定要用千卡或千焦標示,再調整至接近個位數的單位,但就沒有規定小數點後要有多少個小數位。不少人都關心食物「肥唔肥」,不過標籤上有多項資料,應該要看哪一項呢?Kathy指,想知道食物「肥唔肥」,應該要參考「總脂肪量」,因為不論是不飽和脂肪還是飽和脂肪,兩者都會提升血的壞膽固醇水平及血脂水平,而它們提供的熱量都一樣,1克等於9kcal,市民應該減低攝取量。不少食物包裝上,都有「低糖」、「無糖」、「高纖」等字眼,其實「高」和「低」有沒有標準呢?Kathy指,「不含」、「很低」、「低」、「高」等字眼都受規管,食物須符合一定標準,才可以作出此「營養聲稱」,例如低糖即是100克的食物不可有超過5克糖份。最後還有一個小貼士,營養標籤可以用「每100克」或「每食用份量」(如「每塊餅乾」)來標示營養素,大家記得要看清楚。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營養師吳耀芬記者:李煒汯攝影:周旭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6/19823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