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裕隆少主嚴凱泰絕地大反攻逆襲

2010-12-13  TWM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嚴凱泰的這三年,2008年是「苦」,母親過世,台灣車市暴跌,中華汽車又一堆問題;09年則是「盼」,花六年開發的納智捷終於上市,只待市場給予掌聲;好不容易,2010年得以「喜」收場。

過去兩千多個日子,嚴凱泰從至悲到至喜,心情高低起伏極大,取得進軍中國車市門票後,這是他首度對媒體毫無保留的內心告白,且聽他娓娓道來。

撰文、整理.胡釗維 攝影.攝影組母親吳舜文過世後,又遭逢金融海嘯,嚴凱泰度過人生最黯淡時期,他形容「那時每天都是陰天,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明天。」最苦的時候,「看著 女兒,眼淚就掉下來。」最苦、最累的時候,他曾經想逃避這一切,但是他還是咬牙撐過來,如今,心底的陽光終於透了出來。

裕隆集團真正的「凱泰元年」,今年正式展開了。

一年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當著媒體這麼說,「裕隆不走品牌,也沒有路了!」當時,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Luxgen)剛上市,卻不見嚴凱泰臉上有剛誕 生一個小孩的雀躍;因為他再清楚不過,「以自創品牌走進中國市場」是裕隆僅有的活路,納智捷在台灣上市,不過是這條活路的一小步。

直到今年八月,北京政府送上大禮,核准裕隆與中國東風汽車的合資設廠申請案,取得爭奪中國一年一千六百萬輛車市的門票,納智捷將於明年正式登「陸」,才終於讓嚴凱泰笑開了。

中國車市門票讓嚴凱泰變了,一位裕隆老臣就他的觀察指出,這幾年見到嚴凱泰都是眉頭深鎖,就算聽到納智捷打敗豐田(Toyota)、本田(Honda), 拿下台灣SUV(運動休旅車)市場銷售冠軍,他也只是點點頭。但這三個月,嚴凱泰是滿面春風,就算不笑,也能見到嘴角上揚。

的確,以裕隆在台灣市場所累積的幾十年行銷功力,納智捷的發想創意,再加上「台灣血統」對中國消費者特殊的吸引力,只要品質控管好,要達成嚴凱泰心中設定 的年產銷四十八萬輛,甚至躋身中國前十大車廠,是有機會的。而四十八萬輛對裕隆有多補?事實上,今年台灣整體車市預估也不過三十萬輛。

由於取得中國市場門票,裕隆股價一飛沖天,從三十元出頭,一路攻上六十元,投信業界形容裕隆集團是大爆發年,其實從嚴凱泰神清氣爽的樣子就可以印證這一點。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嚴凱泰的這三年,二○○八年是「苦」,母親過世,台灣車市跌到剩三年前的一半,中華汽車內部又有一堆問題,逼使嚴凱泰還得重掌總經理一職;○九年則是「盼」,花六年開發的自有品牌汽車終於上市,只待市場給予掌聲;好不容易,今年得以「喜」收場。

對嚴凱泰而言,過去三年,他親嘗一段從失去母親的至悲,到今日裕隆走出活路的至喜過程。「以前天塌了還有人頂著,現在只有他自己了,是好是壞只能自己承擔!」長期擔任裕隆集團法律顧問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指出。

嚴凱泰本身也再清楚不過,他如今打的,是一場完全屬於自己的戰爭;經歷過人生的最低潮,從現在起,他要率領裕隆反攻。從「苦」、「盼」到「喜」,過去的兩千多個日子,嚴凱泰的心情高低起伏,這是他首度對媒體毫無保留的內心告白,且聽他娓娓道來。

以下為嚴凱泰口述:

這三年,感覺過得特別長,最苦就是二○○八年,那時候都是陰天,完全看不到太陽;只要踏進這個辦公室,我就在想,哇,幹麼做得這麼苦。

好苦,當時真的好苦。我母親那時病得很嚴重,開始插鼻胃管,中華汽車的問題這麼多,Luxgen(納智捷︶的東西又研發到一半——雖然有信心一定會有突 破、可以做得出來,但過程中老會碰到坑坑洞洞,真是一根蠟燭三頭燒。不瞞你說,那時真的可怕,看不到tomorrow(明天)。

當時看著我的女兒,眼淚會自動掉下來。我會想,老媽給我的世界沒有run(運作)成這樣,我怎麼會把世界run成這樣。已經這麼辛苦,偏偏還遇到金融海嘯,每次進辦公室後就看著窗外,沒有動力——明明是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

印象中我母親出殯時,在金寶山,那邊因為靠海,有很多霧氣,那天又下雨,整個情境真的就是淒風苦雨。那時想,我幹麼做這些事情,我又不缺這點錢去吃飯,我又不是靠這個來餵我女兒喝奶,幹麼搞這麼累,那時真的很累,累到??(突然靜默,停頓十秒鐘)。

很多事情我不怕累,只要有solution(解決方案)、有方法;但那時是沒有solution的,常常一堆人坐在辦公室一天,抽很多菸,就坐在那邊耗;人家說雪上加霜,我那時是霜上再加冰。

二○○八 生平最黯淡的一年二○○八年,我當然想逃,白頭髮多好多。有一家電視台拍到我的白頭髮,我好care(在意),但也沒辦法;現在還能用塗的,(我想)再過幾年就要染了。那時真是黑暗,跑也跑不掉,要跑,我二十年前就不該回來接這個位置。

那時候,看大家荷包都縮水,也不敢跑大飯店,帶著老婆、女兒,帽子、口罩一戴,跑去地下街吃飯——美麗華、高島屋、新光都去了,發現還滿好吃的,這樣吃一吃也才三、四百元。

以前零錢幾塊幾塊,口袋掏出來,回家就隨便丟,後來看家裡有個馬英九撲滿,零錢就塞進去,五、六個月下來,也快上萬元,想出去吃飯,把(撲滿)屁股打開,晚上就可以去地下街吃了。

存零錢吃飯,我在學生時代會這樣,回來後當然沒過了,主要是心態問題,倒不是荷包問題。那一場金融海嘯,真的打得每個人都會怕,每家公司四、五百萬元壞帳 這樣打;美國人又常常嚇我們,什麼二次風暴要來了,Russia(俄羅斯)又要爆了,冰島總理要送醫院了,(裕隆)一周一個點賣不到五輛車??。這怎麼過 日子啊,真的會怕,大家都不買,嚇死了。

那時候還不敢開跑車上街——敢才怪,嚴凱泰開個跑車出來,人家不拿手榴彈砸你啊?硬生生停在家裡一年,後來發動,還發現電瓶沒電了。

那怎麼辦,只能面對現實,做錯的,糾正它,做對的,繼續往前走——深呼吸一口氣,繼續往前。中華汽車的問題,一項一項解決;中華汽車為何會犯錯,因為我母親生病,才會不小心跌了一跤,還好是一小跤。做事業就是管理異常,有點異常就要趕快修正,當時就是不懂得修正。

現在我就盯他們,你有沒有注意這個品質?上次說的現在是否弄好?流失一批人,有沒有再找回來?

然後剩下的時間,就弄自有品牌和進中國市場的事情。如果要進到中國大陸,要打這個仗,不能老是借別人的子彈,一定要有自己的子彈(指自有品牌納智捷),不然別人收回去,你就沒有子彈了,光拿那管槍是沒用的。

Luxgen這東西,是裕隆的創意,加上中華汽車的鈑金、研發,還有測試,兩家公司花了非常多的力量。○二、○三年決定要做的時候,我母親就非常高興,四 五十年來,都是裕隆做裕隆、中華做中華的,現在把兩股力量結合在一塊。當時我母親身體還滿好的,就抓著我的手說,「凱泰,這不容易。」從十五歲做到現在的 品牌大夢我做這個事情(指自有品牌),醞釀超過二十年,不是昨天才想的——這是我一九八八年回台灣,坐聯合航空下飛機那一刻就在想的事,想了二十多年,我 一直要將父母親的心願完成。事實上,我從初中高中,就在想怎樣經營這個事情,我今年四十五歲,我是從十五歲就想到現在。

現在納智捷已經有SUV、MPV(多功能商用車),接下來會有房車在台灣上市——告訴你,會像BMW一樣!

有人說這是義大利人的功勞(註:納智捷曾到義大利取經),我告訴你,這是義大利and台灣人的功勞(加重語氣),我們花了不少工夫在裡邊,改了又改,修了又修;我們對於創意是滿堅持的,我們團隊還滿proud(驕傲)這件事情的。

當然,外面很多人是看衰的,我自己也怕得要死;但我不能跟人家講,我只有悶在心裡。而且,你不要說外界質疑,連我都質疑,我質疑得才凶呢。全世界只有一個 人沒有質疑——只有陳國榮(裕隆汽車總經理)沒有質疑。要說有第二人,如果我母親還活著,腦筋還清楚,她砸錢會比我還凶,會衝得比我還快,我保證。

你說進中國,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但也因為我們是唯一的兩岸民族品牌,所以有我們的特色、我們的unique(獨特性),但關鍵還是在有沒有創意,是不是物超所值。中國消費者對車子的批評指教,是很直接、很凶的,我做不好,一巴掌就打過來了。

價格比不過,品質要領先去中國市場,絕對不是去做便宜車,這沒有意義;假如你做的是便宜車,那大家比價錢便宜嗎?怎麼比?我會比其他幾家便宜嗎?我當然做 不到。我是新廠,他們是老廠,我一定要拉高我的附加價值、我的品質,我才有辦法打;假如我和他們一樣,那不會有人理我。

我們定位很清楚,你的東西要和全球知名品牌一樣好,可是呢,你要比他們便宜,就能壓倒他們;再加上我常去北京跑,一年十趟有吧,我連老婆、女兒都帶著去。 你說我關係好,當然是有它的意義,很多年來,我在中國有滿多不錯的關係,也滿久的(註:吳舜文堂弟吳偕平,曾任前中共人大副委員長,吳偕平弟弟吳蔚然,則 是中國著名外科權威,也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指定「御醫」,在中南海都極具影響力),但最重要你能把你的產品拿出來秀給別人看。

去年底,今年初,北京那些官員總算跟我們講,如果天時地利人和,就會批了,我們在八月下旬就拿到這個licence(指中國政府的核准批文),總算可以告慰老爸老媽在天之靈。

我們的夥伴東風汽車也背書保證,今年東風帶所有dealer(經銷商)來台灣看裕隆,他們都覺得很exciting(興奮),滿有信心,因為有差異化。我們的SUV大小和保時捷的同類車型Cayene差不多,價錢還低很多——當然馬力不會比它大啦。

和東風合作有很多好處,它本身就有非常多技術,不用全靠裕隆,而且他們清楚有哪些協力廠、配套廠可用,哪裡有好的設備,所以很快就蓋起來了。

我們預計明年第二季底,第三季初就可以(在中國)賣車了。

現在是走得比較順一些,雖然說我現在有點成功,但還是要戒慎恐懼;我知道有許多人等著,準備一刀來把我砍死,「啥,你賣這麼好!」我知道有這些人,I know(音調突然拉高)。

更讓人興奮的還在後頭

我跟你講,裕隆還有更精采的東西在後面,再過兩三個月,還會有更精采的東西,這我現在不能講,但我保證裕隆一定有更exciting的東西。有人幫我算 命,說我四十二到四十四歲慘不忍睹,四十五歲以後就會很開心(註:嚴凱泰今年四十五歲);這是我一位好朋友,也算是半個長輩幫我算的,我希望他講的是真 的。

嚴凱泰這三年歷經從至悲到至喜,也讓他看待事情的態度轉了個大彎,他這麼說道,「以前是火起來很火,高興起來會high到不行,現在比較中庸了。以前最火 時,我會摔東西,公文就往外丟,我會罵混蛋,現在不會了。這幾年經歷太多事情了,可能也因為老了。」很難得從嚴凱泰口中聽到他承認老了。

黃日燦也提到,過去嚴凱泰看每一件事都是大事,老愛問他,「為什麼媒體要誤解我?」現在則是「看任何事都越來越輕鬆」。

如此大的態度轉變,也因為這幾年嚴凱泰真正自由後,卻沒立刻嘗到大甜頭,讓他更珍惜目前的得來不易,「因為看過黎明前的黑暗,現在更能體會黎明來了有多可 愛。」黃日燦說,而且,這幾年嚴凱泰成熟很多,「以前下任何決定時,他還會說我已經問過媽媽,她有說好。」現在的他,下決定相當果斷。

當然,這與嚴凱泰一向願意接納不同意見有關。裕隆子公司裕融企業董事會中唯一的外部股東劉俊杰就說,這個人比較公平合理,「當初我要進裕融董事會時,他們 內部是想把我擠掉的。但他覺得不能這樣,說我買這麼多裕融股票,是第二大股東。」可見他不是個剛愎自用的人,也看得出他能知人善任。

從汽車王子到新掌門人,嚴凱泰的接班路走了二十年,磨練、低潮讓他擁有了霸氣,卻少掉了驕氣;擁有了自信,但沒了自負。

若說他還會在意別人眼光,少數有的可能是外界對於他外形的評語。嚴凱泰說,「假如今天我胖到九十公斤,你能接受嗎?我問過很多人,他們都說不能接受,大家 都希望我這樣,我就這樣做了,而且,假如推銷裕隆和我的形象有關係,那你就該去做嘛。」很多人認為,二○○九年是裕隆的「凱泰元年」,因為那年是嚴凱泰真 正完全掌權的第一年;但在嚴凱泰自己心中,可能今年才是真的「凱泰元年」;即日起,嚴凱泰率領的裕隆,開始要對過去的一切不如意正式展開反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7

逆襲!中美晶吞下日本矽晶圓大廠 盧明光十五次跨國收購的不敗魔法

2011-8-29  TWM




有一個人能締造十五次跨國收購, 都不失敗;有一個人敢在全球股市大跌出手,砸一三一億元吃掉日商;有一個人能在最短的時間重新改造失敗企業,用「共利」與員工同享盈餘,收服人心,這就是 「購併天王」盧明光的實力。

撰文‧林宏文

頂著一頭白髮,臉上掩不住的興奮神情,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緩緩地開了 口:「我們從沒想過中美晶也可以做十二吋晶圓。」這是中美晶宣布收購日本矽晶圓廠Covalent Materials半導體矽晶圓事業群︵簡稱CV︶的第三天,盧明光談到這個案子,滿是藏不住的笑意。因為這個案子,不只對他、對中美晶、對台灣整個半導 體產業,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老將出手 再添成功戰績一個跨國收購過十四家公司的人,選在全球股市大崩跌時刻,逆勢收購日廠,讓CV成為他購併紀錄上的第十五個印記。更讓人驚嘆的是,購併後迅速 獲利的成績,這就是「購併天王」盧明光的實力!

八月十日,一場收購案,再次為盧明光的購併紀錄添上一筆:中美晶收購日本矽晶圓廠CV。人前 盧明光笑得開心,但人後他知道這一仗打得不容易,因為他很清楚,中美晶能吃下CV,絕對不是偶然,更不是機運。

CV要出售,對盧明光來說早 就不是新聞,一年多前耳聞CV找買家,他就曾逐一分析過,中美晶手上的矽晶圓產品線,僅限於四吋到六吋晶圓,即使二○○八年吃下美國矽晶圓廠 GlobiTech,有了八吋晶圓的產線,卻不甚完整,更何況始終欠缺十二吋晶圓這一角。而CV的前身是日本東芝集團旗下子公司Toshiba Ceramics,四十餘年的技術與製造經驗豐厚絕不在話下,如果能拿下CV,中美晶就有八吋與十二吋晶圓的技術跟產線。

這算盤敲得精細, 但盧明光心底更清楚的是,一年多前的中美晶,出不起這個價位,「時機不對,我們的口袋也沒這麼多錢。」他知道CV在找買家,○六年兩大私募基金凱雷 ︵Carlyle Capital︶與Unison Capital用管理層收購︵MBO︶方式,將CV從東芝獨立出來後,私募基金要「抽身」是遲早的事,但價碼合不合理又是另外一碼子事。

不 過,這不代表盧明光就放棄吃下CV,他的雙眼始終緊盯這件購併案的進展,就像在暗處觀察蹬羚的獅子一般,直到今年五月,凱雷委託的投資銀行瑞德 (Lazard),透過中華開發找上了中美晶,盧明光明白:機會來了!

購併不敗 聚焦主力產品「這個案子,我們從五月底就開始密集評估。」盧明光找來合作二十年的老戰友花旗,他要吃下CV,且勢在必得。

對於中美晶來 說,CV是零負債經營的公司,又可補足中美晶的大尺寸晶圓生產線,更何況台灣是全世界消耗十二吋矽晶圓最多的國家,拿下CV,中美晶就成了掌握半導體製造 業咽喉的上游關鍵供應商,台積電、聯電、力晶、華邦電都需要這項材料。

靠著一三一億元,不僅讓中美晶一次補強過去最缺乏的大晶圓(指八吋、 十二吋晶圓)產品,從四吋到十二吋產品線也全部齊備,更別說這個購併案將讓中美晶的半導體晶圓產值規模暴增三倍,市占率更一舉從一%躥升到五.四%,躋身 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晶圓廠。

CV就像一幅畫的最後一塊拼圖,補上了它,中美晶的半導體矽晶圓江山也隨之完整,只是,公司買進來了,令人頭痛 的整合問題才要開始。

抿了抿嘴,台上的盧明光正用一張張投影片,講解著他的購併哲學,台下坐的學生多半是中階經理人,聽得津津有味。而盧明 光從來不需要課本,因為他豐富的購併經驗就是教材。

從德州儀器(TI)的生產線課長、電腦中心主任,做到企畫部副理,進入光寶集團,再從生 產部經理、廠長,一路升上副總, 完整的工作經歷,被光寶董事長宋恭源賞識,指派他負責國際購併的業務,開啟盧明光輝煌的紀錄。

整併旭麗、 恩寶、七能,收購和寶與光達,盧明光購併經驗日益厚實,所涉及行業也從橡膠、機械、塑膠、連接器,延伸到整流二極體,「當時光寶集團內哪個廠不賺錢,我就 去接哪個廠。」戰功彪炳的盧明光,厲害之處不是他能併吞別人的公司,而是他讓被購併公司起死回生的魔法。

「沒有別的,只有一個大原則:賣掉 非核心事業,聚焦主力產品。」盧明光說。

以去年底他入主的汽車活塞廠正道為例,一家扎著四十年機械營運根基的公司,禁不住長年虧損,讓正道 大股東起了收掉不做的念頭,但盧明光卻看到正道的價值,於是透過旗下生產汽車電子的朋程入主正道。

進入正道後,盧明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 分土地資產,入帳一億餘元,重新聚焦轉投資到汽車電子本業,結果,連虧三年的正道,今年上半年居然交出獲利成績!

可能很多人納悶,聚焦本來 就是企業經營的哲學,但關鍵就在盧明光如何讓被收購的公司迅速轉虧為盈?答案很簡單,其實在於他找問題的功力,改變遊戲規則及獎勵措施,換上好的經營團 隊,再進行材料及製造成本的降低。這些作法,不論是○五年入主中美晶,或是三年前購併GlobiTech,以及去年入主正道,都有脈絡可循。

經 營模式人人可複製,盧明光有一招獨到的過人之處,卻不是每位老闆都學得起來,叫作與員工「共利」。

捨得分享 讓員工更拚命當一樁收購案發生時,被收購公司員工最怕裁員、減薪。基本生計問題都顧不好,更別說要他們效忠異主,且這個異主還是個外國人,然而,這些心 情,盧明光比誰都還清楚。

出身在九人的大家庭,盧明光從小看著父親開卡車賺錢,收入非常微薄,為了一包米四處奔波是常有的事,家裡還有七個 小孩嗷嗷待哺。所以,從小他就明白父親的薪水對家裡有多重要,就如同基層員工在乎那份薪水一般。

當多數收購案首要裁員、重新分配資源,中美 晶收購GlobiTech時,縱使碰上金融海嘯,顧不得公司還虧損,趕在聖誕節前夕,盧明光特地飛到美國,宣布每名員工加發一千美元獎金,讓那群很久沒拿 到獎金的美國員工大為感動。

但,這還不夠擄獲員工效忠他這位異主的心。盧明光開始動手擬定新的獎懲措施,承諾公司只要有賺錢,就提撥盈餘的 一○%當員工分紅,大行「共利」之道。果不其然,政策奏效,老外員工樂得努力工作,分紅比重甚至向上提高到三○%。結果,過去賠九年的 GlobiTech,竟然在盧明光手上第二年就轉虧為盈,去年盈餘更大增超過十倍。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正道,盧明光入主正道後,就著手調高 員工盈餘分配比率,從一○%增加到一五%。反倒是董監盈餘分配率,從原來一○%大砍至剩五%,這個舉動讓許多習慣傳產作風的老員工士氣大振,開始更認真工 作。

盧明光樂於分享,不限於公司盈餘,還包括分享權力。從盧明光與中美晶副董姚宕梁、中美晶總經理「拚命三娘」徐秀蘭,還有朋程副董謝台寧 的相處,就知道他是位授權的人。

姚宕梁是當年盧明光在光寶集團子公司旭興的老部屬,徐秀蘭是盧明光找來的女將,謝台寧則是早年盧明光德儀的 老同事。盧明光都能充分授權與信任,讓他們發揮職能,這也難怪盧明光談起十五次購併不敗,他不居功,而是將光環讓給專業經理人,「我不過是找到優秀的人 才,然後授權給他們去做。」所以,購併不敗沒有魔法,一樁大購併案要在全球股市驟跌之際出手,也要夠沉得住氣;購併後,重新整頓再聚焦,最後使出收服人心 的招數。

十年前,盧明光開始念佛和參禪,更皈依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每年將所得的兩成拿出來捐獻。盧明光說,在精舍裡,每個人都可以完全 「放空」,這樣的經驗放在公司管理上,展現的就是公正、公平。學佛對他來說,有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原來,有﹁購併天王﹂稱號的他,骨子裡不是禿鷹,而是 菩薩!

盧明光

出生:1948年

現職:中美晶、朋程、正道、

中陽光 伏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德儀企畫副理、光寶集團副總、

敦南及旭興總經理

學歷:大同大學電機系、政大企家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2

徐工逆襲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00
 那些以往「統治」著混凝土的巨頭們並非堅不可摧。


  今天,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正在取代巨頭們的地位。在三一重工宣佈併購「大象」完成交易之後第二天,徐工集團又在4月20日宣佈併購德國同類企業施維英集團有限公司—一家全球著名的混凝土成套設備的領導者。


  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均位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前三甲,而大象與施維英也曾互為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從收購者到被收購對象都如此相似的兩場收購接連發生,足夠讓人好好想想這個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與多年之前所發生的一切聯繫起來,徐工的這場收購有些戲劇性。2005年,凱雷集團曾經計劃出資3.75億美元現金購買徐工機械85%的股 權;2008年,這場引起是否危及國家產業安全、徐工國有資產價值是否被低估等辯論三年之久的收購最終被否決。如今曾經的收購對象變身收購者,並把目光投 向行業前輩。徐工公開稱,這項收購將使得徐工集團的混凝土機械業務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徐工集團以起重機和路面機械著名,市場佔有率均超過50%,但在混凝土機械等方面,不及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


  2011年,中國混凝土機械預計以1053億元的市場規模名列工程機械行業之首,佔工程機械行業總收入的1/5左右。其中,三一重工實現混凝土機械收入260.46億元,中聯重科也達71.57億元,而徐工機械僅為19.7億元。


  這正是徐工最終盯上施維英的原因。施維英為德國老牌混凝土機械生產商,1934年成立。這家公司的混凝土泵頗具盛名,曾被用來建造歐洲央行在法蘭克福 的新高樓、迪拜Jumeirah海濱酒店和紐約世貿中心一號大樓。2011年銷售額排名全球工程機械第38位,是世界頂級混凝土機械設備生產及輸送方案提 供者。


  如果徐工能夠借助施維英的力量,那麼就會如願與三一、中聯重科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徐工這般打起海外企業主意的早有人在。2008年中聯重科以「蛇吞象」之勢拿下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公司意大利CIFA;到2012年1月31日, 三一重工(600031)宣佈與有「大象」之稱的德國普茨邁斯特股東簽署了協議,出價3.24億歐元(人民幣約26.54億元)收購普茨邁斯特100%股 權。


  而徐工的此次收購,使中國最著名的三家機械製造商都通過海外收購,獲得了在歐洲市場上的頂級合作夥伴。


  2010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三巨頭」徐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淨利潤,均獲得了50%以上的高增長;相反的是,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大量企業面臨產品銷量下降、拖欠供應商貨款與員工薪資甚至瀕臨破產的局面。


  不同的境遇,使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面對曾經的學習榜樣面前底氣十足,憑藉資金實力把對方的技術、管理和品牌納入麾下。


  與「大象」普茨邁斯特選擇出售給三一的原因一樣,施維英在本輪金融危機後的日子也很艱難。2008年其銷售收入還曾達10億歐元左右,但到2009 年,施維英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截至當年7月31日,施維英美國負債9090萬美元。2010年,這家公司的銷售收入下降至4億歐元左右。


  通過海外收購,中國企業不僅可以獲得先進的技術,管理,更可以借此打開國際市場。


  以施維英為例,除了總部德國赫恩,施維英在美國、德國、奧地利、印度、巴西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生產基地,在法國、荷蘭、奧地利、捷克、瑞典、韓國等地設有自己的銷售和售後服務中心,同時還擁有100多個國家的代理商隊伍。


  對於徐工而言,施維英的系統可靠性及龐大的國際市場銷售渠道無疑是打開海外市場的機會,這也正是徐工等企業在國內市場日趨飽和情況下尋找更多動力的途徑。


  但海外收購並非一帆風順,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失敗的前車之鑑並不少見。


  中聯重科收購的CIFA直到2011年才開始實現盈利,這表明指望海外收購在短期內獲利並不現實。


  而海外收購國外員工的管理,雙方理念的磨合等等也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就在三一宣佈收購「大象」之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普茨邁斯特有上百名工人在公司總部門前舉行了示威活動,抗議三一重工的收購。這些員工擔心失業,抗議併購交易不知情。


  如何在併購完成之後,讓這些曾經的榜樣發揮出最大效益,現在成了擺在三一和徐工面前的最大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3

在線比較引擎的逆襲!FindTheBest流量飆升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7/230801.html

《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刊載署名為史蒂夫·羅爾(Steve Lohr)的博客文章稱,2010年上線的在線比較引擎FindTheBest.com已經在最初的發展階段中取得了緩慢而穩定的進展。文章指出,在過去 一年時間裡,這個對比搜索引擎的流量取得了強勁的增長,原因之一是最近幾個月時間裡已經有數十個內容發佈網站與其達成了白標合作關係。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凱文·奧康納(Kevin O'Connor)回憶道,當他數年以前奔波往返於潛在的風險投資者之間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基本上都是懷疑的目光。他想要構建一個在線比較引擎,但並非為 單一的產品或服務(比如說旅遊或是餐飲行業等)而構建。他所希望的是,這個引擎將可覆蓋數以百計的主題和產品,從律師到養老院,從智能手機到狗飼料,諸如 此類。

一些揮之不去的問題是:你能在許多領域中作出良好的對比嗎?你怎麼才能獲得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組合到一起,並有效地將其呈現出來?

奧康納最終說服了風險投資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對他的這個想法進行投資,這家公司投入了600萬美元的資金。這家公司作出這種押注的部分原因在於看中了奧康納的想法,另一部分原 因在在於奧康納的團隊以及他本人。奧康納曾是廣告網絡公司Doubleclic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已經在2007年被谷歌以31億美元的價格 收購。奧康納自己也為這個想法投入了一部分資金。

這個名為FindTheBest.com的網站在2010年上線,在最初的發展階段中取得了緩慢而穩定的進展。這個網站向消費者承諾稱,它可以提供 「沒有偏見的、由數據驅動的比較」意見。這是一個混合的搜索引擎,混合了數據過濾算法和人力管理方式。產品和服務的類別是由人做出定義的,設計信息呈現的 方式,判定哪些對比材料——或是屬性——對用戶來說是最有意義的。

「算法是非常棒的,我們在能夠使用算法的時候都會使用。」奧康納說道。「但是,有許多事情是算法無法做到的。」

FindTheBest並非谷歌的直接競爭對手。但是,所有小生境搜索和推薦工具所面臨的挑戰都是雙重的:它們能交付除了谷歌服務所能提供的信息以 外的足夠價值,從而讓用戶注意到它們,進而創造流量嗎?它們是否能夠賺到足夠多的錢,從而建立一項大規模的、可以持續的業務呢?

與Kayak(關注旅遊產品和服務)或是Yelp(關注餐飲和購物)等其他專門的搜索服務相比,FindTheBest所關注的焦點有很大不同。在 過去一年時間裡,這個對比搜索引擎的流量取得了強勁的增長,其月度獨立用戶訪問量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左右,遠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20萬人。

推動FindTheBest流量大幅增長的因素之一是,最近幾個月時間裡已經有數十個內容發佈網站與其達成了白標(white label)合作關係。FindTheBest的技術能在各個網站上提供產品特定產品的對比功能,其中包括Golf Digest(高爾夫球袋)、SKI(滑雪運動)、TechCrunch(智能手機)、Minyanville(網絡券商)和Lifescript(肥力 診所)等。

FindTheBest目前正在拓展與內容發佈站點之間的白標合作關係,本週開始利用一項名為廣告主「購買意向網絡」的服務來認真地尋求從事廣告業務。「我們確實必須首先建立技術平台和吸引受眾,隨後才能開始出售任何東西。」奧康納說道。

奧康納指出,對廣告主來說,FindTheBest的吸引力在於其對比服務的用戶都是優質的潛在顧客,這些用戶之所以尋求獲得比較信息,目的就是存 有想要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想法,而不僅僅是瀏覽。他進一步指出,有較高比例的FindTheBest用戶會採取某種行動——比如說點進一家廣告主的網站來填 寫在線表格,從而進行購買活動等——這一百分比大約為12%到15%。

奧康納稱,FindTheBest是「一家消費者倡導組織」。他還補充稱:「作為回報,我們所獲得的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信息。我們絕對可以推動(消費者的購買)決定。」他指出,這是一個能夠推動消費者決定的搜索引擎,應該可以要求獲得較高的廣告費率和營銷費。

FindTheBest的對比引擎正日益被專門網站改採用。舉例來說,本週Golf Digest雜誌的網站將會增加一種新的高爾夫球場尋找功能,這個網站將FindTheBest的技術與其編輯推薦名單的鏈接結合到了一起。這本雜誌在過 去多年時間裡一直都在編纂這種編輯推薦名單(舉例來說,自1966年以來,Golf Digest就開始對1000名專門小組成員進行調查,來創造一份高爾夫球場「100強」的名單,這份名單會每兩年更新一次)。

高爾夫球場尋找功能可基於多種標準執行,如位置、公共和私人球場等。點擊一個高爾夫球場的頁面,用戶就能看到一張地圖、球場特性的列表介紹、附近的 球場、與這個球場相關的旅行Twittr消息以及一種用於預約休息時間的工具等。這種球場尋找功能帶有「由FindTheBest提供支持」的標 籤,Golf Digest與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南海岸城市聖巴拉拉(Santa Barbara)的創業公司將會分成來自於這項功能的收入。

Golf Digest擁有自己的高爾夫球場數據庫,但這本雜誌對FindTheBest所能做到的事情感到印象深刻。「他們的技術非常好,並非我們能趕得上的。」 Golf Digest的品牌編輯鮑勃·卡爾尼(Bob Carney)說道。「在我們與其進行電話會議的幾週時間裡,他們就能做出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96

張忠謀逆襲三星 搶史上最大訂單

2012-10-15  TCW



十月五日,台積電市值再度改寫新高紀錄,以二兆三千五百八十七億元的市值,高居台股上市櫃公司之冠,占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也達一一.一三%,比二○○八年約八%的占比,又高出了三個百分點。

在台積電還原股價持續創新高的同時,德意志、摩根大通先後喊出「台積電百元的目標價」,里昂證券更一口氣喊上一百一十二元,成為目前市場最高價。

外資、法人青睞台積電,不僅是看中它的穩定獲利能力、全球晶圓龍頭不墜的地位,更因為台積電手上有一張潛在的訂單,雖然還沒出貨,卻已讓各大知名外資分析師忙著計算營運貢獻度,更讓媒體三天兩頭追逐所有的相關新聞。

這張訂單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對台積電最先進製程能力的完全肯定,更隱含著長期一年六百多億元的新增營收;以單一晶片而論,這將是台積電史上最大量的一張訂 單,全數取得的話,總出貨量不單將直追台積電目前最大客戶高通(Qualcomm),還會比目前第二大客戶多出一二七%。

這張訂單的買方,正出自人類史上最高市值公司──蘋果(Apple),訂單的內容,就是扮演iPhone、iPad頭腦的A系列處理器。

當今的市場上,每十支智慧型手機中,約兩成掛著蘋果iPhone的商標;每十台平板電腦中,六台都是蘋果的iPad。不僅如此,蘋果在這兩大領域的強勢地位,預計還將延續到明年。

因為這兩項產品的熱銷,推升蘋果在全球半導體採購主的排名不斷向前。

研調機構IHS iSuppli統計,二○○八年,蘋果的排名還落居在惠普(HP)、三星(Samsung)、戴爾(Dell)與索尼(Sony)之後,但二○一○年它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最大採購主。

今年,蘋果的採購金額還將比去年增加一五%,達到新台幣八千四百億元(含處理器、記憶體與其他所有晶片),約當台積電今年預估營收的一.七倍。

十月五日,商周二十五週年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秀出與夫人張淑芬一起剛換的最新款iPhone 5手機。然而,儘管台積電已經是手機處理器的代工霸主,唯獨仍缺了蘋果這張訂單,這對張忠謀來說,總是少了點什麼。尤其,這張訂單現在仍被三星牢牢的握在手中。

為搶大單,拚認證光驗證IP,就花逾兩年

雖然去年開始,蘋果積極的「去三星化」,但想從三星手上把貢獻其邏輯部門約一半營收的大客戶橫刀奪愛,台積電首先要面臨的難關,就是矽智財(IP)。 從雙方接觸到正式下單,只要晶片開發順利,通常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進入量產;但台積電爭取蘋果訂單,卻將花上超過兩年的時間。

原因就在於蘋果忌憚一旦轉單台積電,後續將引發三星與台積電專利互告,因此台積電在今年八月之前,將旗下IP交由蘋果驗證,以確保將轉單風險降至最低。

三星人員在拜訪外資分析師時,經常有意無意的提及「只要台積電敢做,就一定告,」的態度;這樣的訊息讓蘋果、台積電花了比平常更長的時間作驗證,據悉年初 台積電派遣超過五十位員工到蘋果總部,每個人出發前還特別簽了保密協定,他們先幫蘋果解決A6處理器設計問題(已用於九月中發表的iPhone 5),再協助認證事宜。

過去三星能獨家吃到蘋果處理器的大單,因為三星手上有橫跨邏輯、記憶體的完整矽智財;如今台積電矽智財已通過蘋果認證,爭取到訂單的可能性也跟著大增。

為擴產能,砸重金一半營收皆投入資本支出

解決了矽智財問題後,產能是另一個關卡。

十月豔陽下,中科管理局對面的台積電十五廠年初完成了建築外觀,此後接連好幾個月,設備裝機作業如火如荼,業者形容那速度之快「接近瘋狂」,是承平時期的 兩、三倍以上,連續趕工下,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逐步放量。明年上半年,設備廠大軍還將移師台積電的竹科廠,這兩座十二吋廠連同明年八月起擴廠的南科廠, 就是台積電承接手機處理器的三大旗艦。

今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將達八十億至八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花旗環球證券預估,明、後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都將超過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三十億元),持續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把相當於一半營收的龐大金額全投注到資本支出裡,日後龐大的折舊設備攤提,似乎也阻擋不了台積電炙熱的企圖心。明年,它將是第一家量產最先進二十奈米的晶圓代工廠商。

積極的擴產,不僅是要滿足現有客戶,更是為了蘋果可能的訂單需求布建足夠產能。

研調機構顧能首席分析師王端估計,今年,三星供應給蘋果的晶圓代工量就超過七十萬片十二吋晶圓,相當於台積電今年十二吋晶圓產能的一八%,如果,台積電還想要再顧及高通、輝達(NVIDIA)、聯發科等客戶的話,未來積極的擴產肯定是必要的。

這個想法也獲得股東們的認同,剛從歐洲、中東阿布達比拜訪客戶回台的野村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廖光河說,阿布達比股東們並不擔心台積電持續砸重金在資本支出上,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強勁的訂單」所引發的必然結果。

這表示台積電明年以二十奈米與蘋果合作生產A7處理器,並於二○一四年大量應用在蘋果的iPhone與iPad上,幾乎已成為國際期待。

為護技術,設防線由轉投資公司與三星接洽

然而,這張訂單對新竹科學園區一千五百三十公里外的韓國三星總部來說,卻也是同樣關鍵的訂單。

王端表示,今年三星如果沒了蘋果的處理器等所有晶圓代工訂單,邏輯晶片部門營收可能將低於十億美元,剩下一半不到。

這也暗示,從現在開始,三星只剩下一年的時間,必須想辦法找到蘋果以外的大客戶,填滿蘋果逐步轉單之後的需求空間,而高通、輝達等台積電現有的大客戶,肯定是優先名單。

這也讓台積電與三星之間,檯面下的過招動作越來越多。早在這之前,韓國員工自台積電離職,部分機密也跟著不翼而飛的事件,就在半導體業界時有所聞。

近幾個月,則是三星員工頻繁接觸外資分析師,他們散布著各式各樣的消息,包括蘋果A7處理器不會由台積電一家獨拿,三星仍有一半的機會留住蘋果下一代處理器訂單等等,試圖讓市場輿論不要往台積電一面倒。

另一方面,三星也以釋出4G LTE晶片訂單的誘因,希望到台積電下單生產,並藉此一探台積電製程技術的虛實;但台積電忌憚三星成為直接客戶後,可能會有進入廠區、機密外洩的可能,因 此要求三星與台積電轉投資的設計服務公司創意合作,再由創意到台積電下單生產4G LTE晶片,作為與三星直接接觸的防線。

雖然說,蘋果明年量產的A7處理器訂單,最後花落誰家、又是不是一家全拿,只有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才知道,但為了這張史上單一產品最大訂單,蘋果、三星、台積電你來我往的三方角力,現在開始才正要進入高潮。

【延伸閱讀】蘋果訂單有多補?

今年蘋果光是向三星採購的12吋晶圓片就超過70萬片相當台積電竹科12廠總產能的46%、中科15廠的3.15倍以12吋晶圓片每片最低價3,000美 元計算,可創造新台幣615億元營收;若以28奈米製程報價4,500美元計算產值高達新台幣923億元蘋果A系列處理器跨手機、平板電腦使用,若全數取 得訂單,將創下台積電史上單一晶片最大訂單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3

魅族的山寨式逆襲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0/0NNDE1XzU3NDI0Ng.html
1月27日晚,北京水立方。瑟瑟寒風中,魅族CEO白永祥穿一身緊身衣,試圖上演一場喬布斯模仿秀。當晚,在一大批魅族的粉絲——「煤油」的現場追捧下,魅族MX2發佈。

本土草根手機從沒有過這樣的待遇,之前每有企業發佈新品,會場氛圍都讓人昏昏欲睡。

魅族總部在廣東珠海,起初是做MP3,後開始涉足智能手機。在很多人印象中,魅族是國內手機企業中山寨蘋果的鼻祖,第一款叫得響的產品是2009年2月推出的M8,被稱為模仿蘋果iPhone最成功的山寨機。很多「煤油」認定魅族是中國的蘋果,當然小米則是後話。

11月27日推出的MX2採用了16:10,而不是16:9這一業界慣用的屏幕比例,取消了Home鍵採用全屏幕觸摸,視覺效果不錯。

白永祥在發佈會現場號召,忘記參數隻關注產品本身。曾經的山寨看上去是想開始逆勢「高富帥」。

MX2是魅族年度旗艦手機,當天邀請的參會媒體人數眾多,也有人質疑魅族開始高調。對此,白永祥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高調也不對,低調也不好,適合我們調子最好。產品是第一的。」

魅族這種特性與其他本土手機企業的手法大相逕庭,本土手機企業通常追求外形的花樣翻新,但產品本身並無多大改進;為了增加銷量給予經銷商更多利潤,營銷更甚於產品本身。而魅族似乎鐵了心要學習蘋果文化。

魅族董事長黃章是個神秘人物,據說黃章只有初中畢業,曾是一個廚師,一度想成為最好的粵菜廚師,但後來痴迷電子產品,只關注產品,不關心其他,從不接受媒體採訪。白永祥稱MX2是最「J.Wong」的設計,J.Wong就是黃章在魅族論壇中與粉絲溝通時用的名字。

黃章也從不公開亮相魅族的發布會,但魅族有重要的發布會他會會悄悄到場找個角落坐下。據說黃章來到了MX2發佈會現場,但不知道坐在哪個角落。

有關黃章和小米創始人雷軍,網絡上曾流傳一個段子:兩人一度走得很近,但後來雷軍開始做小米手機,黃章指責雷軍打聽魅族智能手機研發細節,因而鬧翻。

MX2發佈會後,各大論壇上網友都把米2與MX2做比較,米粉與煤油也在大打口水戰。J.Wong當天在論壇中現身說,M8仍然可以換購MX2,並且延續之前的模式,即折價700元;換購服務會在2013年年底停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04

喬萬里的絕對逆襲:從只剩7塊錢到日進百萬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1/4NNDIwXzU4MTQ4NA.html

如果把中國互聯網開放平台上為數不多的成功者列個清單,首當其衝的應該是「胡萊遊戲」。說得更直接點,就是《胡萊三國》。作為進入騰訊開放平台的第7款遊戲,也是第一款策略性社交遊戲,《胡萊三國》一度佔據了騰訊平台的半壁江山,月收入達到數千萬元。要知道,所謂互聯網開放平台,騰訊獨大,超過一多半的市場份額屬於企鵝。《胡萊三國》的快速成功,幾乎等於砸了農林牧漁從業者圍起來的場子。

去年年初上線的《胡萊三國》主打輕度社交又偏網遊的設計思路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最接近傳統重度玩家的一款社交遊戲,天然適合開放平台。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胡萊三國》,卻又不知道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個人做出了這麼賺錢的一款遊戲。迄今為止,《胡萊三國》創造了數億元的收入。2011年蘋果AppstoreRewind中國區銷售榜單中,《胡萊三國》iPhone版排名年度最暢銷遊戲第一。

喬萬里的確是「冒」出來的。在創辦胡萊遊戲之前,他既非互聯網圈內人,不是遊戲玩家,不懂產品,也沒有技術背景。在外界看來,胡萊遊戲的創始人幾乎就是個謎。少數圈內人知道他有個外號叫「喬幫主」,但不知道長什麼樣。對於他悶聲發大財的姿態,人們只能從網遊早期的淘金者陳天橋、史玉柱等人身上尋找蛛絲馬跡。

這是一個總處在「翻牆」狀態的創業者。2001年大學畢業,喬萬里便進入中科院體制內,第3年就夥同他人兼職創業。2008年,喬和他的搭檔黃建湊了約百萬元,集結了一幫小兄弟二次出山。無意中聽到美國人都在玩社交遊戲,考慮到遊戲都挺賺錢,他一頭撞進了完全陌生的行業。第一款遊戲《胡萊旅館》在人人網小有所成,緊接著《胡萊三國》一炮走紅。但就在製作《胡萊三國》的時候,喬萬里其實都還不會玩入門級別的開心農場。

暴發戶,很多人這麼評論他。喬萬里不置可否。「但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已經熬了8年了。抗日我都成功了。今天我看待任何一個創業者,他們經歷過的苦難,我全部都經歷過。」喬萬里對《創業邦》說。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對媒體講述自己的創業和奮鬥,他把喬萬里版的「我的奮鬥」濃縮成4個字:屌絲逆襲。

大爆發

第一款遊戲《胡萊旅館》是喬萬里組織了中科院的幾個在校研究生做出來的,反響不錯。它和「農場」系列、《開心水族館》差不多是人人網最受歡迎的幾個社交遊戲,最好的時候每月有幾十萬元進賬。

初嘗甜頭的喬萬里不久就把《胡萊旅館》以數百萬元的合同價賣給了業內一家領先的頁游公司,他打算用這筆錢創作出一款更成功的遊戲。2010年一整年,喬萬里和他老婆,帶著二三十人,窩在北京希格瑪公寓的一間三居室裡,埋頭研發新遊戲。

「作為一個外行做互聯網產品,你一定要摸清楚人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就是一定要知道你的賣點是什麼。之前有一款戰爭題材的社交遊戲,加好友也是為了打這個好友,這不合常規,也不符合人性。所以我判斷那個遊戲一定不行。」喬萬里說。

《胡萊三國》的研發過程充滿反覆和痛苦。喬一次次地否定自己。上線後,因為一次技術問題,整個團隊連續熬了四五個通宵。喬說,那段時間真的太不容易了。

2011年初,以三國歷史故事為背景的策略性遊戲《胡萊三國》上線。這款遊戲既考慮到了社交因素,能激起普通玩家的興趣,同時也與網遊貼邊,吸引了一部分傳統重度玩家。在騰訊朋友網,日活躍用戶為40萬;4月份進入Q-zone,一個月內用戶量便瘋狂暴漲,日活躍量猛地跳到400萬,最高峰時這個數字達到過1千萬。

這意味著《胡萊三國》開始大把大把地賺錢了。

喬萬里覺得簡直跟瘋了似的。「我每分鐘都去點那個數據,而數據每分鐘都在刷新。那個錢就嘩嘩地進。」有一天,喬發現當天有400萬元進賬,他開始晚上睡不著覺,每天在小區花三四個小時不停地來回走。後來,他聽說陳天橋在《傳奇》賺錢的時候也睡不著覺,一個人跑到公園,在裡面的長凳上過了一晚。

《胡萊三國》最火的時候,每天都至少有百萬元進賬。喬萬里對他老婆說:「老婆,我給你的承諾終於兌現了。」但突然激增的財富給他帶來的衝擊也達到了頂點。「這不是今天10萬、明天20萬,最後累計然後到100萬、200萬,而是一下就給你100萬了。」就在幾天前,喬萬里知道了一個心理學知識:假如500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你突然得到500萬和瞬間丟失500萬所受到的心理創傷是一樣的。

面對這種「喜劇的創傷」,喬萬里想得最多的是,「這不真實」。一夜之間,自己成了傳說中的暴發戶。但是一想到這是8年抗戰的結果,又覺得是自己應得的。「我熬了這麼多年,中途可能差一步,就會差很遠。在做這個企業甚至融資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次真的是只差一步就會全盤皆輸。我們面臨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情。」

我投資自己

胡萊遊戲並非喬萬里第一次創業。

2001年,喬萬里大學畢業後站在了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地板上。到那裡的第一天,他很失落。老科研人員現在的生活就將是他的一輩子,而那樣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第3年,喬萬里把全部的積蓄拿出來兼職創業。「我必須早點創業,否則到了30歲,可能有很多東西是輸不起的。按照現在的說法,我是在做一個投資,只不過當時我投的是自己。」

喬萬里成立的第一個公司是代理銷售人力資源軟件。他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成本、只需要通過電話銷售的賺錢方式。但是他們不懂財務,去外面撿回幾千張公交車票,一點一點粘貼起來,以為可以拿去對賬。喬萬里自我調侃:「可以說,成立的是一個皮包公司」。

一年下來,不掙反賠。他反思,倒賣軟件沒有任何的核心競爭力,而他必須要想辦法構建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剛好,大學裡機械設計這門課成績最好的同學正打算從宏碁辭職,喬說服了他:「你來北京吧,做你最擅長的東西。」

喬萬里打起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意。因為團隊曾在大學裡有過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積累,他找到國家機器人實驗室,試探有沒有可能承接一些國家科研項目。最後,他發現這個想法太幼稚了,礙於體制根本行不通。

碰壁後,他們決定研發機器人玩具。喬萬里發現他的哥們簡直是一技術天才,連續做出的20多個Demo,都是借助靈巧的機械設計做成像機器蛇、恐龍這樣的玩具。另一個大學同學郭也在喬萬里的說服下以兼職的形式負責電子技術。就這樣,團隊成型了。三人約定,喬萬里負責解決資金問題和外聯事宜,其他兩人搞定技術和日常運營。公司取名「若態」,在回龍觀租了一間民房,辦公兼住宅。

一晃幾年過去了,若態還沒有產生任何收入,喬萬里急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拿不多的工資投入到若態。他有老婆,沒有買房,還有2個弟弟妹妹等待他們資助生活或讀大學;最難的時候,全家只剩7塊錢。

「創業這麼多年來,有幾次都被逼到死角。包括後來我做胡萊老闆的時候,做著做著我就哭了你知道嗎?就是一想,太他媽不容易了。創業到現在,我自己從來都沒有過節假日。」在胡萊遊戲的公司會議室裡,喬萬里對《創業邦》說。這個接近6000平米的辦公場地是胡萊遊戲今年新搬進來的,位於鳥巢附近的國家會議中心4層,開闊、舒適。乘坐樓下的地鐵8號線,一路向北,幾站地就可達到當年若態的辦公地回龍觀。

喬萬里意識到,若態最缺的是銷售,要把東西賣出去才能賺到錢。2006年春節,他寫了一封郵件,通過一個名叫Zoominfo的網站中轉給香港、國外的幾家玩具公司。郵件裡,他自稱是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力量,正在做各種機器人實驗產品。第二天一早醒來,他意外發現了好幾封未讀郵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JakksPacific、孩之寶等世界知名玩具公司紛紛示好,願意專程飛來中國洽談合作。

喬萬里把他潛在的顧客帶到回龍觀的那間民房。「反正美國很多公司都在車庫創業,我也沒覺得有多丟人。」讓他意外的是,真的有人掏出了3萬美元作為意向定金。但是因為當時研發出來的玩具離所謂的產品還有一段距離,若態沒有拿到訂單。依靠3萬美元的定金,他們勉強度日。

當時,對於喬萬里和其他創業者來說,風險投資已經不再陌生。長期用工資反哺若態卻不得回報的窘境,讓喬產生了接受風投的想法。他通過關係找到一個天使投資人,先後用小部分股權融資兩次共25萬元,若態在資本層面的價值開始凸顯。再後來,國內某知名創投公司向若態注資幾百萬元。

但是三個人在公司發展路徑和戰略方面出現了分歧。最後,負責機械設計的同學剝離了一部分業務獨立出去,走項目路線。喬萬里和另一個同學郭保留了若態的股份,公司也搬到了蘇州。創辦胡萊遊戲以後,喬萬里退出若態的董事長位置,只在其中扮演小股東的角色,這是後話。

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後,喬萬里從原先的20多個Demo中挑出了一個「電子拼接恐龍」,準備大批量生產銷售。他判斷這個產品一定會受到市場追捧。雖然滿大街都是拼接玩具,但拼接起來後還能活動的玩具,市面上還沒有。唯一卡殼的地方在於,其中一個生產工藝無法達到理想狀態。按照分工,郭跑去廣東製造商那裡試制與盯產,有幾個深夜他都忍不住給喬萬里打電話說「我堅持不下去了,我做不出來這個產品」。

喬萬里思索之後,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產品。他告訴郭:「只要是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先往外賣吧。」他們去參加了很多展會,陸續獲得了少量的訂單,接著分別拿到了國內、德國和美國的教育類玩具金獎。終於,若態開始賺錢了。

喬萬里吐槽,當時他就想,如果再次創業一定不會再去碰硬件生意了。「因為太苦逼了。你要擔心生產環節,擔心現金流。我們做的是外貿生意,有3個月的回款週期。有人下了400萬元的訂單,我就要砸400萬元進去。如果這個訂單取消了,或者貨船在海上被一個大浪打翻了,就全完蛋了」。

有段時間,作為若態的董事長,喬萬里過著雙城生活。如果蘇州若態需要他出面,他一般會向中科院請一天假,下班後換一套西服,直奔機場,搭最晚的一班飛機在凌晨1點左右到達上海,早上6點鐘再坐火車,到蘇州正好是8點上班時間。處理事情完畢,當天他再按照同樣的方式折回北京,第三天早上回中科院上班。有時候每週他都要往返蘇州一次,甚至兩次。

迄今為止,蘇州若態電子拼接恐龍的單台銷量已經超過30萬,今年的銷售額預計會逼近3000萬元。喬萬里說:「堅持到最後,終究是能夠起來的。」


我一定會成為億萬富翁

大學畢業時喬萬里就強烈地自我暗示:「未來我一定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只是我不知道路在哪裡。」

「他對成功的慾望比較強烈。他看起來不是那種所謂的海歸,也不是什麼名校出來精英感很強的人。他就是很踏實,很渴望成功,而且很認真學習。」在亞傑商會結識喬萬里的一名學員說。

喬萬里身上這種強烈尋求成功的渴望,在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葉濱初次接觸他時就已經明顯感覺到。當時,胡萊遊戲在西瑪公寓租了一間三居室,裡面塞滿了人。葉濱和喬萬里躲在旁邊的陽台上聊天,他當時的感覺就是:「喬萬里拿了你的錢,就一定會很拚命地去做事。」葉濱分析,一方面,喬萬里給自己本身的驅動力很強;另一方面,創業以來長期沒有受到過認可,這對他也是一種刺激。

喬萬里經常會跟周圍親密的朋友、合作夥伴提起一句話,「我將來一定是一個億萬富翁」。他對成功渴望至極,以至於身邊的朋友幾乎不能理解,要麼覺得這是天方夜譚,要麼認為這種人離自己很遙遠,不可能出現在自己身邊。他需要找到一條能通往更大成功的路證明自己。

喬萬里在中科院差不多待了10年,即使後來開始做胡萊遊戲,他依然屬於兼職創業,並沒有完全脫離體制。這種狀態持續到了2010年。長期使用分身術,喬萬里的解釋是:「當時我最大的想法是做科技副市長,這個夢想還沒破滅;另一方面,雖然從中科院拿到的錢少,但有一個階段,若態確實是在靠我的工資支撐,所以不能輕易丟掉這個飯碗。」

實際上,面對創業和體制,哪種更能接近理想,喬萬里曾經徘徊不定,直到胡萊遊戲成功。很多年後,他跟郭一起喝酒談起當時的內心歷程,喬承認,他確實搖擺過。

喬萬里是1980年生人,1997年從老家江蘇連云港北上哈爾濱讀大學。他和康盛世紀創始人戴志康是校友,都就讀於哈爾濱工程大學,但喬比戴高兩屆。喬很樂於談他大學時候的經歷,尤其是在機電學院團委學生會的工作經歷:「它給了我一個農村孩子很多自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負,對我影響特別大。我堅定地認為,未來做任何事情,我都能做成。」

喬通過學校投票競選的公開渠道,被推選為機電學院團委副書記。因為帶個「副」字,他一度很鬱悶,想轉為學生會主席。後來平衡了兩個職位背後的實際權力之後,他才安於這個職位。「當時我們定向地向國防科工委系統輸送人才,可能大家在政治上比較在意這個東西。」

實際上,喬本人就很熱衷於學生工作,樂此不疲。他創辦文學社、發起創業計劃大賽,業餘時間給校報投稿,還曾經研究過學生經商現象。

大四時,喬萬里擔任學校學生勤工助學中心負責人,主要職責就是給貧困生發助學金,被稱作學校的丐幫幫主,「喬幫主」就是這麼來的,並沿用至今。這個稱呼現在被貼在胡萊遊戲喬萬里的辦公室門上。胡萊負責人力資源績效工作的宋春華,是喬萬里的同班同學。當時他在助學中心作為喬的副手,負責助學中心記賬、做財務和資金發放。

為了給自己的學生工作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畢業之前,喬和大學時一起辦社團的兩個搭檔組織了一次中國大學生徒步邊疆行。央視五套《早安中國》欄目和黑龍江電視台《新聞夜航》欄目跟拍了10天,全國大概15人左右的大學生參加了那次活動。喬拿到了奧索卡和Gore-tex頂級戶外品牌的贊助。

「大學給了我很多機會,我一度認為,大學的學生工作基本就是我人生的頂點了。後來通過胡萊遊戲突然賺到錢後,我也數次有過這樣的感覺。」用喬萬里的話說,大學給了他一種盲目的自信和無限的風光,支撐了他將近8年的創業生涯。

在同班同學眼裡,喬萬里在大學是孤獨的。「你可以想像一下那個場景,他學習成績很差,經常掛科。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而是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這導致大家覺得他有點不務正業。」郭說。喬萬里自己對此也毫不避諱:大學時專業課很差,全班70人,機械設計課只有他被抓去補考。以至於老師後來總是問:「那個成績最差的人現在還有一口飯吃嗎?」

有時候,喬因為準備第二天的文稿或策劃案,半夜還在電腦前敲字。旁邊就有同學用嘲諷的口吻說:「喬總,還在準備明天的發言稿啊?」喬總有時也被調侃為喬主席、喬書記之類的稱呼。這種不被理解,讓他有一種孤獨感。

但他給人的感覺卻永遠充滿自信,氣場十足。他告訴記者,「越窮氣場越足」。直到一次談話,郭才意識到,他們看到的不完全是事實:「一些贊助需要他出面的時候,他經常在敲開對方老闆的門之前,深吸一口氣,然後才鼓足勇氣跑進去。畢業之後談到一些事情我才感覺到,其實大學時他應該是挺自卑的,以至於把自己給包裝起來了,不想讓別人看清他的內心世界。」

但是作為少數跟喬萬里親近的朋友,郭對他有種天然的信任:「他的內心很善良。」

喬萬里對巨大成功的嚮往,使他對在校期間的經商行為不以為意。他有權限授予誰在學校的哪塊地方兜售一些小商品等,很多人也確實因此賺了不少錢,但是他「覺得那些東西都是小錢,所以沒做。」

差不多10年後,《胡萊三國》單款遊戲創造的收入就已經過億。從某種意義上說,喬萬里確實成為了億萬富翁。

自信心和危機感

如果說大學時期的學生工作給喬萬里帶來的是虛無縹緲的成功,胡萊遊戲則讓他迅速將其變現。《胡萊旅館》一開始的月入只有十幾萬元,到《胡萊三國》高峰時最少也日進百萬。「突然之間一下賺好多錢也是一種壓力,我真的是整夜睡不著覺,我覺得這個太不真實了。有的時候我會給自己一點點的危機感。」

就在《胡萊三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喬萬里有時候也還會住在辦公室,熬到很晚。他打電話告訴投資人晚上愁得睡不著覺。董事們經常勸他:「萬里,你要給自己放鬆一下。不能指望每款遊戲都能達到《胡萊三國》的那種高度,要這樣的話,你真的是睡不著覺了。」

A輪融資之後,喬萬里很快產生了融B輪的想法。當時,公司非常掙錢,幾十人的規模,月收入在千萬級別。一位投資人說:「等於一個月在家裡躺著就有千萬級別的錢到你賬上。在需不需要融B輪、具體融多少錢的問題上,我們有過討論,但他堅持要融更多的錢,把隊伍擴大,去做更多的一些嘗試。當然,我們也支持他。」紅杉資本、美國風險投資公司GreylockPartners、貝塔斯曼聯合投資了B輪。直到今天,融到的數千萬美元的錢還一直趴在賬上,從來沒有動過。

「他一定要拿到紅杉這樣量級VC的錢,他覺得這是對他個人的一種肯定。另外,他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胡萊三國》研發到最後,公司已經沒錢了,七拼八湊拿出100萬元把產品做出來。有過這種歷程的人,危機意識、不安全感會更強一些。」上述投資人說。

而胡萊遊戲總裁黃建打趣道:「有這筆錢在賬上,萬里晚上能早睡一個小時。」

相比資金方面的危機感,喬萬里對產品和具體事務要自信得多。有人問他,你幹嘛搞這麼多企業?他說:「我還沒有搞黃過什麼東西,甚至分拆了也能分拆得很好。我做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今天我不做遊戲,明天再去創辦一個其他的什麼東西,一定也會成功。」

蘇州創投有人後來問過喬萬里一個問題:「你到底為這個公司(蘇州若態)貢獻了多少?」當時,喬還佔有公司30%的股份。他回答對方:「從創投的角度講,我的確沒有貢獻那麼多。但從20個Demo中選擇其中一個來做,並且堅持把它做出來,那就是我的價值。」

「他是一個比較強勢的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作為他的合夥人,有時候會被他搞到崩潰。如果他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不會去照顧大家的情緒。」郭說。比如,如果就一件事情大家爭論起來,喬萬里會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做些讓步。但第二天醒來,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他還是堅持自己。「唯一能讓他產生讓步的可能就是他老婆,但在原則問題上,我覺得也夠嗆。」

但是,喬萬里一旦放權信任一個人,他又會表現出極大的反差——完全信任對方。《胡萊三國》上線前,胡萊遊戲的融資並不順利,他與很多投資人聊過,但是對方以無法判斷文化創意類產品什麼時候是爆發點為由,沒有投資他。後來,喬萬里和他們說:「如果你相信一個人,一定要相信到底。」

不過,喬萬里開始反思之前處理商業糾紛的方式:「我從現在的搭檔黃建身上學到不少東西,這是我以前所欠缺的。以前我覺得大家實在合不來就分開。如果以我現在的心態來處理以前的事情,我會做得非常柔和,一定要有所變通,不至於像以前那樣,覺得有我的地方就牛,沒我的地方你們就什麼都做不了。」

今年,胡萊面對的最關鍵的問題是轉型。喬萬里之前已經領教過市場風向的快速轉變,他親自操刀的《胡萊老闆》本想延續《胡萊三國》的神話,但是市場已經沒有這類產品的生存空間了。

有一天,喬萬里突然闖進黃建的辦公室說:「我想保留其中的兩個項目,其他人全部都開掉。」黃建先是吃了一驚,然後緩緩抬起頭盯著喬:「你瘋了吧?」

此時胡萊已經擴張到四五百人,人才都集中在研發社交遊戲上,轉型存在難度。當時,胡萊遊戲賬上有大筆的現金,可以通過花錢走一些捷徑。但喬萬里堅持從頭開始做頁游的自主研發。

最近,胡萊遊戲研發的一款ARPG頁游幾乎已經可以宣告胡萊從社交遊戲到頁游的安全轉身,目前該遊戲月收入已過千萬元。「在網頁遊戲行業,月收入數千萬元的產品,一年也就十來款。我相信我們的網頁遊戲會到數千萬量級,當然還會有第二款,第三款。」喬萬里說。他信奉池宇峰說的一句話:「你有賺幾百萬的能力,就有賺幾個億的能力,只不過可能你的運氣沒有來。」

現在,對於喬萬里來說,賺多少錢已經不是什麼難事,雷軍口中「做男人最難」的上市問題是他的下一站。「現在不能說胡萊遊戲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以我的個性一定會把它做到底。剩下的一個希望就是能夠帶公司上市。除此以外,其他的東西對我都不重要。」

--------------------------------

喬萬里經歷介紹:

1980年喬萬里出於江蘇北部連云港農村。

1997年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院團委副書記是他在校期間的「官職」,因做過學生勤工助學中心主任,人送外號丐幫「喬主」。

2001年喬擁抱體制,進入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

2003年開始兼職創業,啟動資金是以往的全部工資,生產銷售機械玩具。幾年下來,收入為零。

2006年若態引入天使投資,以及A輪。後通過電子拼接恐龍這款產品,總算扭虧為盈。

2008年喬二次創業,以門外漢的身份玩起了社交遊戲。第一款《胡萊旅館》在人人網平台口碑不錯。

2010年徘徊10年,喬離開中科院。

2011年《胡萊三國》以第一款策略性社交遊戲的姿態闖入騰訊平台,最高峰時日活躍量達1千萬,目前收入累計超過數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8

聯發科逆襲:一年增長11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5/0ONDE1XzU4NDQ0OA.html

2012年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前10大廠商7家負增長,唯有高通(NASDAQ:QCOM)增速超過兩位數。

根據諮詢公司iSuppli最新發佈的數字,今年高通的半導體營收將達130億美元,相比去年的102億美元大幅增長27.2%,排名全球第三。按12月12日的收盤價計算,高通市值為1082億美元,超過營收規模大其四倍有餘的英特爾(NASDAQ:INTC)。英特爾的營收為475億美元,市值為1028億美元。

高通的大紅大紫得益於撲面而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智能手機中,「Intel Inside」目前還只是一個口號,而高通的芯片則幾乎無處不在。

不過,在作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的中國大陸,高通卻被聯發科(2454:TW)狠狠超過。按照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呂向正12月12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的數字,今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1.8億部,其中約有1.1億部使用了聯發科的芯片,市場份額超過六成。與之相比較,高通的出貨量在6000萬顆上下。

而在2011年,聯發科在中國大陸僅銷售了1000萬顆智能手機芯片,從1000萬到1.1億,11倍的增長,聯發科何以逆轉?

11倍的逆轉

聯發科在智能機時代,成功延續了其在功能機時代首創的芯片「交鑰匙」模式。

一年之內增長11倍,甚至出乎聯發科自身的意料之外,這從它不斷更新的年度預測數字中可見一斑。

今年年初,聯發科對外宣稱的年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是6000萬顆,相比前一年1000萬顆的基數,這已經是一個十分大膽的預估。不過到了年中,隨著MT6573、MT6575兩顆芯片的大賣,聯發科很快將全年的預測調高到9500萬顆。然而,到了年底,這一數字被再度修正,看高至1.1億顆。

與不斷刷新的出貨量相對應的則是,市場對聯發科芯片一度「一芯難求」。今年7、8月間,一顆官方報價15美元左右的聯發科芯片,曾被炒高至超過30美元,不少中小手機廠商還是抱怨拿不到貨。「炒貨風波」儘管暴露出聯發科在產銷預測和渠道管理上的漏洞,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其產品的受歡迎程度。

上海一位知名手機方案商人士認為,聯發科芯片在銷量上的大幅躥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抓住了中國的千元智能機熱潮。中國進入3G時代後,三大運營商為迅速擴大用戶規模,紛紛涉足手機終端環節,通過手機集采和補貼終端廠商的方式,大力發展千元智能機。

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監測數據,今年三季度,1000-2000元之間的智能手機佔據了整體市場的45.2%,1000元以下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3.7%。兩者相加意味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有約80%,價位在2000元以下,佔據著絕對的主流。

而2000元以下正是聯發科芯片主打的市場區間。拿聯發科在今年3月發佈的智能手機芯片MT6575來說,首個採用該芯片的深圳手機廠商卓普推出的一款手機,帶裸眼3D功能,當時定價為1599元,而LG等公司此前推出的類似配置機型價格則超過3000元。三個月之後,搭載聯發科MT6575的智能手機價格已經下探至900元左右。

「手機廠商在千元智能機上利潤相對微薄,對芯片平台的成本很敏感。」上述手機方案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絕對價格來看,有時候高通的芯片價格也可能比聯發科低,但整體性價比則是聯發科佔優勢。

「一直以來,千元智能機市場的邏輯是,價格可以低,但配置絕對不能低。」該人士說。

除了芯片本身的成本,廠商還需要考慮的是配套研發成本。而聯發科的交鑰匙式方案,對手機廠商有很大的吸引力。

「打個比方,聯發科的芯片就像精裝房,業主收拾幾件衣服就可以住進去。」一位國產手機營銷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聯發科在智能機時代,成功延續了其在功能機時代首創的芯片「交鑰匙」模式。

除了處理器和基帶芯片,聯發科的芯片平台還整合了Wi-Fi(無線傳輸)、GPS(定位)、FM(收音機)、藍牙等功能模塊,甚至把應用也做上去。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這能幫助手機廠商迅速推出產品,搶佔市場先機,同時,聯發科芯片的高度整合性,降低了手機廠商的後續開發難度,以及產品開發、測試等環節的工程師投入。

高通QRD尚存差距

高通QRD做得還不夠徹底,在軟件優化、Bug(缺陷)處理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

上述國產手機廠商負責人認為,如果說聯發科的芯片是精裝修,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高通,提供的則是毛坯房。手機廠商拿到芯片後,還需要請「電工」、「泥水工」,這一方面會增加工程師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會延緩產品的開發週期。

因此,相對來說,高通的芯片更適合大廠商,他們有更強的實力進行二次開發,而聯發科對中小廠商更有吸引力。對手機廠商來說,二次開發在增加研發投入的同時,也賦予他們更大的空間添加自己的特色功能和應用,有助於廠商在千篇一律的紅海競爭中尋找差異化。

事實上,從客戶分佈來看,高通目前在中高端市場仍然保有優勢地位,進入了蘋果的iPhone以及很多廠商的高端機型,聯發科的主要地盤還是侷限於中低端。

當然,面對佔比高達80%的2000元以下市場,高通也沒有袖手旁觀。

去年年底,高通也瞄準中國的千元智能機市場,採取類似聯發科「交鑰匙」模式,推出第三代參考設計平台(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QRD)。高通在今年6月披露的數據顯示,加入其QRD計劃的手機廠商有30多家,有17個廠商推出了基於QRD平台的智能終端。

「高通在上海設立了QRD中心,有幾百個工程師。」一位新晉手機品牌的CEO對記者表示,QRD意味著高通在中低端市場開始積極進取,拋卻了過去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高通QRD不僅為手機廠商提供一個預測試和優化平台,還涵括滿足智能手機基本功能的各種硬件、軟件和應用,比如內存、傳感器、觸摸屏、攝像頭、顯示屏、射頻及瀏覽器、地圖、郵件、音樂等。

不過,一位既做高通平台又做聯發科平台的方案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高通QRD做得還不夠徹底,在軟件優化、Bug(缺陷)處理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儘管已經不是毛坯房了,但充其量也還是簡裝。」該人士形象地說。

他認為,這與高通的資源投入、文化差異、本地化等方面都有關係,「從結果來看,高通QRD方案的成熟度沒有聯發科的好,服務支持和響應時間也還比不上聯發科」。

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呂向正向記者透露,目前聯發科在中國大陸有8個研發中心,在上海和深圳分別設有服務支持團隊,上海的團隊有100多人,深圳的團隊有900多人,明年還會繼續增加。

微妙的格局

呂向正也坦承,展訊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呂向正對記者表示,在今年於中國大陸市場佔據約6成市場份額的基礎上,聯發科明年有希望繼續提升市場佔有率。

對於曾因在智能機市場佈局遲緩而錯失先機的聯發科來說,目前的成績堪稱逆轉。今年前11個月,聯發科實現營收916.78億元新台幣,其中9月、10月的單月營收均超過100億元新台幣大關,按照目前的態勢,今年全年有望重新站上千億元新台幣的門檻。

歷史上,聯發科曾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錄得1155億元新台幣、1135億元新台幣的營收頂峰,此後由於展訊等大陸企業的功能機芯片成熟帶來的價格競爭壓力,以及手機市場由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其遭遇了被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所稱「最艱難」的時期。

「聯發科今年確實佔上風,但手機市場變化太快,明年的市場走向和格局還存在變數。」上述手機方案商人士認為,「雖然高通QRD目前差一點,但也慢慢在改善,未來誰知道呢?」

很大程度上這也跟高通的策略有關係,比如明年在QRD上的持續投入有多大,QRD方案是不是能夠完善起來,價格是不是會有優勢等等。

而把時間拉得更長一點,展訊等大陸廠商的跟進速度也是市場格局博弈的另一個重要變量。目前,展訊在TD芯片市場相對聯發科、高通等均有先發優勢,但在WCDMA市場,由於整體設計能力的制約,在產品推出更迭速度、穩定性方面,還無法與聯發科、高通等相比。

但呂向正也坦承,展訊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如果跟進者的技術到了,產品沒問題,再使用價格戰的手段,肯定會搶走一部分市場份額」。

這一幕其實在功能機時代已經上演過。展訊的功能機芯片在2009年趨向成熟後,就對聯發科一度高達八九成的市場份額形成了很大的侵蝕,而聯發科跟進價格戰,又會損害自己作為市場主導者的盈利能力。

「與功能機相比,智能機芯片的技術含量要高很多,要考慮Wi-Fi、GPS等功能模塊,還要比拚核數、制式演進等,不知道他們(指展訊等)的內部資源準備到了什麼程度。」呂向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9

國產手機逆襲,份額飆升至70%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856.html
從年初第一款四核手機上市到年末電信聯通爭奪iP hone5首發,2012年的國內手機業始終處於高度「亢奮」的狀態。近日,南都記者獲得一份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手機市場統計數據。內容顯示,截至11月,我國國產手機份額總和已達到了71.7%.

據賽諾統計,11月內整個國內手機市場(包括2G、3G、智能機、功能機)總體容量為2459萬部,環比10月下降了2 .3%,但同比去年增長了18.3%.分制式看,2G市場加速萎縮,環比下降8 .4 %;3 G市場環比微增0.7%.其中TD-SCDMA市場環比增長12.0%,EVDO市場環比下降4 .4%,WC D MA則下滑了5 .1%.

在佔據市場主體的國產手機部分,酷派是銷量增長最快的品牌,環比增長1.6%,除此之外,還有少量品牌份額增長在0 .5個百分點之內,但更多的品牌份額呈微跌狀態。此前酷派副總裁蘇峰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酷派將繼續保持緊跟運營商的策略。這也是月內酷派獲得較高增長的主因———按賽諾計,運營商市場在11月份額環比增長了1 .8 %,達116 5萬台。相反社會渠道銷量環比下降了5 .8%,為1294萬台,兩種市場的比例進一步接近。

在截至11月的2012年手機品牌整體排名上,前十位分別為三星、聯想、諾基亞、華為、中興、酷派、金立、蘋果、HTC和摩托羅拉。

  「大勢」2012年三大新形勢

  一、機海幫、精品派涇渭分明

從賽諾統計的榜單看,排名前五位的品牌均為「機海幫」代表。特別是三星和聯想,產品覆蓋面非常大,各種制式、地面渠道、運營商渠道均有涉及,市面上銷售的機型多達數十款。相比單兵作戰的品牌,更長的產品線自然意味著更大的銷量。

由於多制式長產品線並行意味著需要在每個環節都注入研發、市場及渠道資源,如果沒有龐大的銷售基礎做支撐,很容易出現產品滯銷問題。特別是低端機型,出貨量一般要上百萬級才能產生利潤。在這方面排名靠前的「機海幫」大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相比「機海幫」,向來只有3款機型在市面上銷售的蘋果是「精品派」的典型。而今年開始,H T C和摩托羅拉也開始從機海戰術轉向了精品策略。其中H T C今年只發佈了少量型號的機型,但每款機型又分了三種制式,目的是擴大運營商市場佔比。

執行精品戰略更為徹底的要數摩托羅拉,在今年年中被谷歌完全收購後,摩托羅拉移動中國公司經歷了裁員和機構裁撤等「瘦身」動作。與此同時,產品線也大範圍收縮,近期內僅有M T 788和X T 788兩款機型上市,均強調特殊賣點,卡位特色市場的意圖非常明顯。據摩托羅拉移動中國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將堅持這種策略。另有來自外電的報導則顯示,谷歌正授意摩托羅拉開發智能手機X Phone,以對抗蘋果iPhone.此外,由於谷歌是A ndroid系統開發商,「偏向」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也讓2013年整個A ndroid手機市場充滿了變數。

 「戰況」「核爭霸」進入混沌期

談及智能機市場,2011年雙核智能機扎堆上市。按此推斷2012年應該是四核手機的天下。的確,今年四核手機的數量不斷增多,但不少品牌想憑藉四核機型賣出高價的策略未能如願。

究其原因,第一個關鍵節點發生在今年8月,小米科技推出1999元的四核手機。雖然小米整體出貨量難與傳統品牌相比,但此舉拉下了四核手機的價格體系,自此開始幾乎所有的國產四核新機定價都在2000元以內。第二個節點發生在本月初,聯發科發佈四核芯片,並提出搭載該芯片的手機零售價在1000-1500元,明年一季度大規模出貨,讓四核手機價格崩盤的速度遠快於一年前的雙核手機。

值得注意的是,困擾四核的還有關於「核數量實際意義」的討論。先是蘋果發佈的iPhone5仍搭載雙核處理器,但在跨平台測試工具G eekbench上的表現與三星四核機相仿,並超過了英偉達的四核產品。

此外,英特爾加入攪局,聯手摩托羅拉推出單核2G H z手機M T 788,這款定價2000元左右的T D -SCD M A機型跑分結果超過了很多四核機型,上市後反響熱烈。此外,英特爾還公佈了諸如網頁瀏覽、打開視頻的實際測試結果,以證明其2G H z單核處理器不輸於四核處理器。據英特爾方面表示,明年還會有更多的機型搭載其處理器,嚴重「干擾」多核市場。

  「運營商」運營商終端競爭激烈

賽諾數據顯示,運營商定製市場在整個手機市場中的比重已上升至47%,進一步接近五成的臨界點。而排名靠前的國產手機商均與三大運營商有緊密合作,其銷量更佔據了運營商市場的絕大部分。

「現在運營商渠道、社會渠道已經逐步地在融合了,品牌商已很難單一地說自己是做運營商渠道的還是做開放渠道的。」宇龍副總裁蘇峰認為,這種融合渠道是品牌商的必經之路。「現在大牌子裡只有很少數沒有和運營商合作,而這部分也都在積極尋求合作。」

然而,從運營商定製機構成看,國產品牌中除了酷派有4000元左右的旗艦機外,其他國產品牌定製機售價均在2000元以內,成了大多數國產品牌的「軟肋」。而另一方面,運營商對拉動高端用戶的旗艦機始終趨之若鶩,這點在聯通、電信熱烈營銷iPhone5上可見一斑。中國移動則強調,市面上除iPhone5外,所有旗艦機型均已有T D版本。而隨著競爭加劇,運營商投入還遠未到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19

周鴻禕年會演講:屌絲逆襲的兩件武器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65222.html

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做好產品,用這兩件武器挑戰巨頭,實現屌絲的逆襲,這就是我們的氣質。」在奇虎360今年年會演講上,自稱氣質「偏屌絲」的周鴻禕一開場提出了「屌絲逆襲」的兩件武器。

「第一是用戶至上,第二是創新,第三是創業精神。」在演講中,一貫不按牌理出牌的周鴻禕指出,如今面臨著二次創業,沒有這幾個關鍵詞是不行的。

用戶至上就是用戶利益至上,用戶體驗至上。「從戰術層面來講,做產品的時候要時刻從用戶角度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出發。從戰略層面來講,用戶至上是指企業要發自內心地尊重用戶利益,不能為了賺大錢而損壞用戶的利益。」

「今天的搜索巨頭太愛錢了,它把一個搜索引擎做成了廣告引擎。」周鴻禕指出,面對壟斷的搜索巨頭,要取得突破,最有利的武器還是用戶至上,「搜索巨頭最近在吹噓自己的技術,但如沒有用戶至上的精神,技術不會給用戶造福,反而會成為謀取不義之財的工具。」

創新不是發明,而是顛覆式創新。「中國互聯網公司技術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同行,更多的創新是來自於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主要是兩個方向,要麼把一個東西做得更簡單,要麼把一個東西做得更便宜,甚至做成免費。」

「跟在巨頭屁股後面,跟巨頭玩同樣的遊戲規則,永遠沒有前途。」對於創業精神,周鴻禕認為,如果沒有非常投入的創業精神,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員工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打工的,在那裡工作就是要混一份工資,或者等一份期權,是不可能成功的。

周鴻禕坦言不擔心競爭對手對360的造謠、中傷,最擔憂的是「如何在發展到3000多人的時候,公司還能把自己能夠看成是一個創業公司,每個團隊還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創業團隊,骨幹和核心員工能夠把自己真正的當成一個創業者,這也是360未來兩年最大的挑戰。」

另外,周鴻禕提出自己對「狼性論」的看法,「360不是一家狼性的公司」,而是有包容並蓄的能力,把小資融和為一體。「我相信,即使他們的小資到這裡來,也能成為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很簡單,因為我們既講精神文明,也講物質文明。」

有著互聯網"特立獨行"鬥士稱號的周鴻禕,在演講最後亦不忘發起「戰鬥」宣言:「今年我們面臨著一場更大的戰鬥,我希望新加入360的人能夠在這場戰鬥中建功立業。那些老戰士們,如果你們還沒有被打殘,我希望你們也加入新的戰鬥。」

周鸿祎

以下為周鴻禕講話原文:

每次開年會,我都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一方面年會是我們的團隊和員工展示業績、表現創意和才華、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另外一方面,我內心很自責,因為我本人的氣質比較偏屌絲,然後又是一個典型的宅男,不像有的公司CEO會跳拉丁舞,女員工昏倒一大片。我自己也特別缺乏娛樂細胞,最近我帶領幾個技術宅男錄了《天天向上》,錄製過程中我明白了,沒法跟別人比帥,也沒法跟人家比拉丁舞,我們360還是老老實實地干好兩件事兒,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做好產品,用這兩件武器挑戰巨頭,實現屌絲的逆襲,這就是我們的氣質。

在年會上我想講幾個360的關鍵詞,今天我們面臨著二次創業,沒有這幾個關鍵詞是不行的。這幾個關鍵詞,第一是用戶至上,第二是創新,第三是創業精神。

用戶至上就是用戶利益至上,用戶體驗至上,這是360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今天,用戶不想去瞭解你的技術是否很牛,不想知道你的公司有什麼偉大的夢想和理念,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你的產品給我解決什麼問題,你的產品給我創造什麼價值,在互聯網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的時候,誰能夠從用戶出發,把體驗做到極致,而不是簡單地把功能進行羅列,最後讓用戶在使用你的產品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方便、愉悅、放心,誰就可以真正地贏得用戶的信任。

用戶至上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從戰術層面來講,做產品的時候要時刻從用戶角度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出發。從戰略層面來講,用戶至上是指企業要發自內心地尊重用戶利益,不能為了賺大錢而損壞用戶的利益。我們剛進入安全市場的時候,技術並不強,但是我們敢於橫下一條心,不怕得罪同行,敢於查殺一切霸佔用戶電腦的流氓軟件,於是我們贏得了用戶的信任。360推出免費殺毒,敢於自宮,首先砍掉自己將近兩億的殺毒軟件銷售收入。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不可能從互聯網安全上異軍突起。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在商業利益和用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商業利益必須要讓位於用戶利益。因為我相信互聯網裡存在著這樣一個真理:互聯網商業模式無論怎麼千變萬化,用戶基礎才是王道。脫離了用戶基礎,神馬商業模式都是浮云。

我們推出360搜索so.com,面對壟斷的搜索巨頭,要取得突破,最有利的武器還是用戶至上。今天的搜索巨頭太愛錢了,它把一個搜索引擎做成了廣告引擎。過去,在廁所裡張貼的老軍醫、老中醫包治百病的小廣告,都轉移到搜索巨頭那裡去了。競價排名,誰給錢誰就放在最前面,成了虛假醫療廣告和欺詐釣魚網站傳播的主渠道。搜索巨頭最近在吹噓自己的技術,但如沒有用戶至上的精神,技術不會給用戶造福,反而會成為謀取不義之財的工具。

360的業務在不斷擴大,很多產品也開始承擔商業拓展的壓力,但360的每一個員工,每一個產品團隊要牢記一點:把用戶至上真正體現在你們的商業策略和產品策略中。So.com不會只滿足於10%的市場份額。我相信,只有市場競爭才能讓企業競相去討好用戶,創新才會出現,產業才會發展。如果是一家獨大,即使CCTV一連批評它六天,它也依然是無動於衷。有人說,so.com的崛起僅僅證明渠道的力量,其實他們錯了,我們最有力的武器不是瀏覽器,不是網址導航,而是我們要樹立一個全新的價值主張,以及為此目標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行動!

別人往牛奶裡摻三聚氰胺,你不摻;別人往白酒裡面加塑化劑,你不加;別人往餐桌上添地溝油,你不添;別人往搜索結果裡塞虛假醫療廣告,你不塞。你能堅持這樣做下去,就能得到用戶的信任和支持。我認為,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不是看它的市值,不是看它的收入,而是看它是否給億萬用戶、給社會、給行業創造了價值。360在安全上一分錢不賺,但因為有了360,全國超過4億的用戶上網很安全,搜索不上當,網購不受騙,用戶信任360對安全的承諾,這就是360真正的價值。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其實,創新這個詞在中國都快被講爛了,但是中國又恰恰是一個不怎麼創新的國度。我認為,在中國互聯網裡,360算是少數幾家敢於去創新,也是因為創新才發展到今天的互聯網企業。但是,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人員快速膨脹,我不知道360的創新文化是否還能夠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創新不是發明,今天的聰明人再多,讓他們做一個別人從來沒有做出來過的東西,難度也非常高。中國互聯網公司技術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同行,更多的創新是來自於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即使像蘋果、谷歌這樣的公司,它們的很多創新實際上是把過去的一件事情換一個做法,用蘋果公司的說法,就是Think Different,這也是創新。

顛覆式創新主要是兩個方向,要麼把一個東西做得更簡單,要麼把一個東西做得更便宜,甚至做成免費。360安全衛士是讓複雜的Windows安全機制變得更簡單,主要是用戶體驗上的顛覆,而360殺毒則是把付費變成免費,主要是商業模式上的顛覆。但是,所有的顛覆式創新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以微創新的形式出現,甚至連創新者本人都未必會意識到這是顛覆的開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堅持不懈地持續改進,最後才會對一個產業形成真正的顛覆。跟在巨頭屁股後面,跟巨頭玩同樣的遊戲規則,永遠沒有前途。

比如,安全行業有一家公司,當年對瑞星的收入是羨慕嫉妒恨呀,於是就模仿瑞星,做殺毒軟件,幹了十年,是老二;360推廣免費殺毒,當時的做法讓所有人都不理解,老二也跟著起鬨,結果我們用了兩年時間就徹底的顛覆整個行業。現在,這個千年老二跟著360學免費安全,學了好幾年,還是老二。

搜索市場存在著顛覆的機會,很多推廣廣告故意跟自然搜索結果做得很想,混在一起,競價排名導致虛假醫療廣告氾濫,我覺得這些東西對老百姓的禍害,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流氓軟件。流氓軟件氾濫,無非就是讓用戶的電腦慢一點,彈點廣告,但虛假醫藥廣告直接就是謀財害命呀。360做搜索,還是要用Think Different進行顛覆,你鑽到錢眼裡,那我就要站著把錢賺了。你到處是虛假醫療廣告,那我就不接受醫療廣告。你把廣告和搜索結果混雜,那我偏要區分清楚。我的策略很簡單,是公開的,就是百度請我去講,我還是要這麼說。如果百度跟進我們的策略,我表示歡迎,浪子回頭金不換嘛。但是能不能下這個決心,要看他們自己能不能放棄煤老闆的心態,把自己的搜索變乾淨,有些錢不掙,甘心放棄20%-30%的收入。但我敢打賭,煤老闆捨不得,也不敢。如果這樣做,那麼他們的股價可能會跌得更厲害,人心更加地渙散,分崩離析。跟與不跟,對我們來說,都是顛覆這種商業模式、為用戶做好事的機會。

第三個關鍵詞是創業精神。一個公司即使有正確的策略,但是如果沒有非常投入的創業精神,沒有強大的執行力,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雅虎,我工作過的雅虎,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預言了它的衰落。別人以為我說的是氣話,其實不是。因為當時我看到雅虎把成功視為必然,過早地變成像一家大公司,喪失了創業精神,裡面的人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打工的,在那裡工作就是要混一份工資,或者等一份期權。這種氛圍讓我這個不想混的人非常難受。如果公司裡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它慢慢地就會喪失鬥志,就會喪失執行力,公司有很多人,但就是做不出好產品,或者產品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富二代,靠著慣性在發展。

如果一個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有創業精神,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很快就會死掉。最可怕的,是像360這樣取得了一點成績的公司,好歹有點積累,如果今天不努力,可能由於慣性,還能往前走幾步。我想提醒一下大家,今天你取得了一些成績,是因為你在兩三年前有了積累和沉澱。如果我們不作為,如果丟失了創業精神,可能今年的業績上不會表現出來,但它肯定會在兩三年之後表現出來。當每個人都意識到公司開始往下走的時候,雪崩已經開始了,沒有人能夠挽救它。

實話說,我不擔心競爭對手對360的造謠、中傷,也不擔心兩家互聯網巨無霸要聯合起來扶植一個打手。我最擔憂的,是怎麼延續360優良的創業傳統,如何在發展到3000多人的時候,公司還能把自己能夠看成是一個創業公司,每個團隊還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創業團隊,骨幹和核心員工能夠把自己真正的當成一個創業者,我認為這是未來兩年最大的挑戰。

如果我們不能保持自己的創業文化,覺得員工規模到了3000人了,也算是大公司了;搬了新家,環境也很舒服了,薪酬待遇在行業也算是最好的之一,股價也不斷攀升,每個人都能算出來自己這個月又多賺了多少錢。如果反過來,我們做事情越來越因循守舊,越來越害怕出錯,做事情越來越墨守成規,越來越滿足於所謂數字的增長,但根本就做不出創新的產品出來,那實際上所謂的增長只不過是一種慣性的發展。

因此,我希望在團隊裡的leader能夠真正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創業的leader,一個小的CEO,而團隊裡的每一個人,人人都可以是創業者,人人也都可以是產品經理。我希望你把這個產品當成自己的產品,竭盡全力把這個產品做好,利用360的平台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實現你個人和團隊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這是我今年對各位最大的期望。

最後簡單談一下業務。我認為未來兩年將決定整個無線互聯網的市場格局。今天,360在PC互聯網上撕開了一道口子,為自己帶來了成長的空間,為PC互聯網帶來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但在無線互聯網上,互聯網巨頭將會吸取在PC互聯網上的經驗教訓,會更加牢固的把控用戶和流量,將不會給任何創業公司、中小型公司以發展機會。在過去的一年,360手機衛士用戶量突破2億,360手機助手的用戶量也突破了1億,成為360在無線互聯網上的兩個支柱。但兩根柱子支撐不了一個房子,我希望各個團隊在2013年會有新的產品能夠脫穎而出,包括很多PC的產品也可以尋找在無線上的發展機會。很簡單,未來不會再有無線互聯網公司了,因為每個公司都必須是基於無線互聯網的,也不會有PC產品部、無線產品部的區分,因為以後所有產品都會在PC和移動終端上打通,而沒有無線互聯網策略和產品的公司將會被淘汰。

例如,我們的搜索團隊在不斷提高PC互聯網的搜索體驗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將來360搜索如何與手機這樣的智能終端相結合,我們在PC互聯網上的每一個優秀產品,包括360導航站、360視頻等,其實在手機上都會有你們的機會,關鍵是如何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以一種創業的精神,帶領精湛的小團隊,在無線互聯網上找到用戶的一個甜點,快速推動。

今天,我們也建立了一些創新小團隊,主動在做一些嘗試。嘗試就是創新,創新就不怕失敗。我見過的那些牛逼團隊,也不是三頭六臂,我們360的團隊不比他們遜色。所以,我希望在今年你們給我,給公司更多的驚喜,我會全力支持大家在無線上的創新。

再說最後一點。互聯網裡面有一家公司說要向360學習狼性。我認為他們搞錯了。360不是一家狼性的公司。360對員工、對用戶都有關懷,所以我說要把產品做得人性化,做產品要講人性。所以,這家公司很可悲,因為他們一直都沒明白,自己缺的不是狼性,缺的是人性。其實,他們只要對用戶好一點,就會改善很多。他們號稱要消滅小資,其實每個人都想過舒適的生活,難道這有錯嗎?我們歡迎他們眼裡的小資到這裡來,我們有包容並蓄的能力,把小資融和為一體。我相信,即使他們的小資到這裡來,也能成為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很簡單,因為我們既講精神文明,也講物質文明。

第一是精神文明。雖然在這個時代,談理想主義好像很可笑,但到這個公司來的人我多少都帶著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那就是,不多多還是少,在這裡可以為用戶做點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只有如此才會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第二是物質文明。360起步晚,在巨頭的圍追堵截中走到今天,絕不是中國互聯網裡最有錢的,也不是最成功的。但是,我最驕傲的是,在這個行業裡,公司給員工分享股份比例是最高的。2011年上市的時候,360員工的持股比例是20%,最近這個比例快接近24%了,員工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我們願意讓那些給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分享公司的股份和期權,讓他們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可以安家置業,無後顧之憂。只靠一個工資,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今年我們面臨著一場更大的戰鬥,我希望新加入360的人能夠在這場戰鬥中建功立業。那些老戰士們,如果你們還沒有被打殘,我希望你們也加入新的戰鬥。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僅能夠提高個人能力,獲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得到很好的物質回報。當有一天,360成為一家市值上百億美金的公司,你們不僅是財富的創造者,而且也是這個公司的主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