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吼準行業樽頸入市 王雅媛

2010-03-02  HKHL





昨 日建滔系公佈業績,建滔積層板(1888)○九年度純利十六點四八億元,按年增長三成七,每股盈利五角四仙九。因為去年下半年公司錄得可供出售投資減值虧 損一點五六億元,故扣除了這項虧損後,公司每股實質盈利應為六角。公司上半年每股賺兩角七仙三,下半年每股即是賺三角兩仙七,較上半年升一成九。

積層板業績無驚喜

我認為集團業務不過不失,架構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後的影響,盈利回復得很迅速,但是似乎又做不到我之前預期的趁金融海嘯搶走其他公司的生意。集團去年營 業額下跌一成至九十點七一億元,主要因覆銅面板平均價下降。雖然集團是生產覆銅面板的世界龍頭,但是我曾聽說一個講法,便是高端的覆銅面板都是由日本公司 生產。如果那些公司不提價,建滔的覆銅面板是很難提價的。估值方面,公司始終不是生產最下游的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故十倍左右市盈率似乎是市場願意給的 最上限了。

上周天氣開始轉潮濕,我打算買部抽濕機回家,誰知走遍旺角各大電器鋪,略有知名度品牌的抽濕機都嚴重缺貨。

供求失衡借勢炒上

Sales跟我說如果現在定貨,都要等到三月中甚至三月底才有貨。其實業主一早已經跟我說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我卻沒有為意。我想現在社會那麼進步,抽濕 機那麼簡單的機械最多缺貨幾天,但原來今年缺貨的情況更嚴重。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剛好抽濕機搶購潮出現在農曆新年之後的幾天,內地廠房放假,再加上假期 後廠房都會出現不夠人開工的情況。

正因為這個樽頸位,我相信今年這個提前的潮濕天氣會令到一眾二三線品牌的抽濕機銷售比往年好。不要以為這種因供求不符而出現的樽頸位與我們沒有關係,其實 這種樽頸位是經常發生在上市公司身上的,如幾年前的航運業,或維他命C行業,一年前的味精業等等,往往股票短時間內升幾倍的機會便是如此產生的。當然,抽 濕機的市場其實不大,但多思考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卻可在投資中幫到大忙。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10

[am獨家專訪]曾蔭權談房屋困局 最大樽頸土地開發 2016年09月07日

1 : GS(14)@2016-09-09 04:45:3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28531


前特首曾蔭權2012年中卸任後,鮮有公開露面及發言,他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暢談任內施政及近日社會熱門話題,今次是他退休4年後首次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本報今日起一連3日刊出訪問內容。



現任特首梁振英一直主打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大興土木狂谷供應,但樓價未見回落,公屋3年「上樓」的承諾亦落空,梁班子將供求失衡責任歸咎於土地問題,矛頭直指向上屆政府。上任特首曾蔭權首次開腔,他回應表示欣然接受各方批評,但指亦要考量客觀環境,回想當年因應市況停止定期賣地後,也許應繼續開發新地皮,但他不諱言,開發新地皮面對不少困難,不能「移山填海」,同時要爭取地區及環保人士的支持,他形容「真係好艱難去搵新地!」
採訪:馮振超 鄭秀韻
攝影:黃文山 鍾式明 陳奕釗


由2005年2012年,曾蔭權管治香港7年,有批評者認為香港目前上樓艱難,樓價只升不跌的情況,是他任內劇減房屋供應的政策所造成。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當記者提出這話題,他並沒有任何不悅神色,從容地表示,「任何批評都係出於誠意,都係公平嘅!」他認為大家亦需看當時客觀環境。


金融風暴後樓價跌七成
曾蔭權曾形容房屋是一直折騰香港人的問題,他回顧97回歸後香港的經歷,99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面臨困境,當時房地產特別是中型住宅樓價下跌六至七成,500萬元的單位狂跌至200萬元,「啲人好驚,如果房地產仲係猛谷拍(賣)地出去,都唔知會變咗咩樣,當時市民亦唔會支持。」


事後回想應更積極開發新地皮
政府當時為挽救樓市而施「重藥」,包括停止定期賣地及停建居屋。曾蔭權說,當時並非完全不供應土地,只是改用勾地制度,「當時用呢種方法,當時我覺得係準確。」他事後回想,每個政策都可以做得更好,「只係當時我哋冇做到一樣嘢,就係雖然我哋唔賣地,依家回想嚟睇,都要積極、積極開發新嘅地皮。」
但他坦言,最艱難工作是開發新地皮,「如果你問吓當時做房屋署嘅局長,或者問返(林)鄭月娥都係,佢做發展嘅,都係好艱難嘅事幹,去搵新地………」同時亦面對來自各方的阻力,「要各方支持你好艱難,有環保人士,有地區人士,個別嘅既有利益,當你去發展新土地嘅時候係好困難………」


移山又唔准 填海又唔准
「你睇番轉頭,唔係話你做咗幾多嘢,每年公營、私營房屋出產量有幾多嘅時候,你發覺都係差唔多,直到目前為止都唔會高好多………」他認為,「原因就係最大樽頸係喺土地開發」,這亦是至今仍面對的最大挑戰,「移山又唔准,填海又唔准,所有綠化土地又唔准,加高亦都唔准,點算呢?同埋密度又唔能夠增加,所以係好大挑戰!」
他多番強調,「我自己覺得可以做多啲,即係停止賣地,但開發土地亦積極去做」,但他補充,「你咁做嘅時候亦有人會鬧你,『唓,啲地都賣唔去,積極起咁多(做乜呢?)』,所以將精力放喺經濟復甦嗰度。」他不無感慨說,「回想起嚟,每個政策都有好處、有壞處,人哋嘅批評你都要接受,有啲係啱,有啲冇咁準繩都未定,但市民批評你要接受!」


每個特首都面對挑戰
梁振英上台4年,民怨大、爭議多,市民對現狀不滿,不期然出現「懷念」兩名前特首董治及曾治時期的情緒,曾蔭權對此顯得淡然,「依家年紀大咗,啲嘢睇闊咗,好多嘢灰色嘅,而且環境又唔同,每個特首都面對不同挑戰,唔會感覺上因為我做就唔同,根本掌握唔到所有資料,你都唔知人哋做得對抑或唔對。」不過,他相信任何人出任高級職位亦全心全意做事。
不過,他亦自言「好彩」,與太太外出時,總會有市民主動前來握手表示支持,「尤其係知道我有啲苦況,(他們說)我都支持你呀!」對於市民的支持,他說:「我自己好感動,仲係好感恩!」他亦提及市民懷念前特首董建華,指對方為香港做了很多事,對過渡安排亦作出很大貢獻,「我好相信呢啲係好自然現象,不過都好感恩,做到高職位,係風險高、回報高,但都要付出代價,相對都好高。」
(另有訪問內容見A4)
2 : GS(14)@2016-09-09 04:45:5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28532


前政務司長許仕仁因新地案而繫獄,與他相交多年的曾蔭權,曾為許仕仁撰寫求情信,面對已成階下囚的摯友,曾蔭權不禁黯然神傷,他重提對方當年合力擊退「大鱷」的貢獻,並形容許仕仁是其終生的好朋友,現時每天均會為對方祈禱。


許仕仁因收受賄款,2年前被判囚7年半。曾蔭權接受本報專訪,提及正在獄中服刑的許仕仁時,先輕揉鼻子,然後語帶哽咽,自言為對方做了頗例外的事情,「當時陪審團判佢(許仕仁)有罪時,我寫咗封信俾法官,封信講出我所有內心,對呢位老朋友嘅心境。」


獲扶持打「鱷」 功勞不可滅
曾蔭權說,「當然有好多矛盾,當(案件)審判時我先知道一啲新嘅事實,但係對於佢(許仕仁)對香港嘅貢獻真係唔少。」他重提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彼此聯手打「大鱷」,「唔係靠佢(許仕仁)同埋任志剛兩個人嘅扶持,我自己做財政司長時好艱難做出一個、我覺得係極之困苦嘅決定,而經過一個幾辛苦嘅過程,先克服到當時嘅危機,呢個功勞佢係不可滅嘅。」
他續說,「我依家只有每日每日都為佢祈禱,我覺得佢都係我終生一個好好嘅朋友。」
亞洲金融風暴於97年7月爆發,並迅即蔓延至香港,當時財金系統「鐵三角」,即時任財政司長的曾蔭權,與當時的財經事務局長許仕仁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合力聯手對付炒家,並於翌年破天荒動用逾千億元公帑入市,與炒家背水一戰,最終成功擊退「大鱷」。曾蔭權05年接任特首後,力邀合作無間的許仕仁出山,出任位居政府第二把交椅的政務司長一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99

表帶變電池 突破智能表樽頸

1 : GS(14)@2016-09-30 08:03:38

【明報專訊】智能手表為近年潮流恩物,但受電池所限,需要不時充電,與人們使用手表習慣不符,限制了智能手表的功能和市場增長。有港商就想出,將鋰電池或部分功能內置在表帶中,為智能手表提供多一些電力或功能,但同時避免表身過厚。此外,該公司更資助NAMI研發可以屈曲的軟身鋰電池,預料市場非常廣闊。

The Powerstrap Company Limited行政總裁楊文勇表示,他以另一間公司莊士創科實業經營表帶生產業務已經有多年,以往的客戶都是傳統的手表生產商或品牌商。大約3年前開始,才多了智能手表品牌新客戶,但他發覺,新客戶好像沒甚麼要求,又十分神秘,遲遲也不肯提供表面的圖樣,令到他不知如何向對方建議表帶的選擇,結果配襯出來的效果不太好看。他還發覺,有些智能手表的表身非常厚(部分超過10mm),但使用時間卻有限,短者用一日就要充電,長者也只是大約一星期。

他了解到,智能手表功能愈多、性能愈強,耗電自然會增加,需要更大容量電池。但要加大電池容量,又會令智能手表變厚,影響外觀和佩戴的感覺。所以,他利用表帶來「走盞」,將鋰電池或部分功能內置在表帶中,就可以為智能手表提供多些電力,但厚度又可以分佈得平均一些,避免表身過厚。

鋰電池藏表扣 解決外觀問題

不過,要將鋰電池內置在表帶中,就要解決和手腕弧度配合的問題。2014年底,楊文勇構思出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將一片鋰電池分成多截,令它可以隨手腕的弧度屈曲。他還造出了這個解決方案的原型,並申請專利。但當他和一些智能手表品牌商討,被認為這款鋰電池表帶過厚,不太好看,相信市場不太接受。

於是,楊文勇又構思第二代解決方案,將一片鋰電池內置在表帶的表扣中。因為表扣的位置在手腕另一邊,那裏表面較平,避開了要鋰電池屈曲的問題。這個解決方案簡單而不太礙眼,智能手表品牌Pebble看過後亦覺得可行。

不過,Pebble表示,它本身不打算推出其智能手表的配件,建議楊文勇自行推出有關產品,它會提供技術資料,方便他們的開發工作,而且不收任何授權費用,將來還可以在其網頁上協助宣傳有關產品。

Pal Strap電池可用兩周

因此,楊文勇在2015年3月成立了新公司Powerstrap,招聘4名工程師,包括一名德國人,專門研發智能手表的電池表帶。同年中,該公司研發出Pal Strap的原型,在表扣中內置一枚250mAh的鋰電池和GPS,可以配合Pebble多款智能手表使用,將使用時間由一星期延長至兩星期,並增加獨立的衛星定位功能,毋須倚賴連接智能手機。

今年5月至6月,該公司在Kickstarter為上Pal Strap眾籌,以89美元(約694港元)預售。Pebble創辦人兼行政總裁Eric Migicovsky亦在該眾籌短片中亮相,協助宣傳。

結果,獲得1446人支持,籌得124,161美元(約98.8萬港元)。現時,Pal Strap正由代工廠生產中,準備在今年底交貨給這些支持者。楊文勇表示,該公司還正在和其他公司商討Pal Strap的零售渠道,預料正式發售時的零售價約為110美元(約858港元)。

眾籌集資近百萬 今年底出貨

另一方面,Pal Strap還未推出市場,該公司已經着手研究第三代解決方案,希望在表帶中內置軟身和可屈曲的鋰電池。原來,本港的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早在兩年半前已開始研發這類鋰電池,但一直不太為人注意,也沒有企業願意資助。直至一年半前,楊文勇決定提供資助,以取得這個項目技術的使用權。

現時,這種軟身鋰電池已申請專利,其研發工作亦已接近完成,尚餘一些微調和介面工作;例如,處理好與智能手表的接口設計,以及改良封口,令它可以具備生活防水功能。

資助NAMI 研發軟身鋰電池

楊文勇表示,軟身鋰電池只厚1.35mm,即使加上矽膠表帶外層,也只厚3.5mm,不會影響智能手表的外觀和佩戴舒適感。以整條表帶估計,將可以提供大約180mAh的電量,有助改善智能手表電量不足和使用時間過短的缺點。而根據測試,這種鋰電池至少可以屈曲以千次計,而不會損壞,或者明顯影響其儲電量。

楊文勇估計,這種軟身鋰電池將可以在明年中正式投產,屆時除了供貨給智能手表品牌外,也可能會利用這種鋰電池,自行研發一款智能手環,並在Kickstarter上進行眾籌。他對這種軟身鋰電池寄予厚望,相信它將可以應用於多種穿戴式科技裝置,不限於智能手表,潛在市場需求甚大。NAMI更樂觀預測,這種鋰電池第一年的生產量可達100萬件;到了2020年,年產量料可達250萬件。

Powerstrap資深電子工程師陳立峰表示,現時Pal Strap的設計未算最理想,因為它是向Pebble智能手表的內置電池充電,而非直接向智能手表供電,這涉及升壓及降壓,會流失部分電量。他希望將來可以和智能手表品牌更緊密地合作,讓智能手表直接從軟身鋰電池表帶中取電,改善效果。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鍾林枝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22&issue=2016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40

未來5年盼破樽頸 零售復蘇

1 : GS(14)@2016-10-13 07:42:08

【明報專訊】雖然赴泰旅客增長幅度驚人,對當地零售業具一定支持作用,不過,業界終究依靠本土消費力。泰國零售業協會行政總裁Chatrchai Tuongratanaphan坦言,礙於老齡化、低收入人士收入減少及泰國青年問題浮現等,令近年零售銷售額增長有所收窄,不過,受惠旅客數目持續增長及國家基建發展成熟,預期泰國零售業未來5年增長可重返8%水平。

Tuongratanaphan表示,去年當地零售增幅由2012年約8%,收窄至3%。從事農業低收入人士近年收入減少,加上其房屋債務上升,消費力變弱,對針對中低收入消費者的百貨市場打擊最深;現時年齡逾60歲的人口佔泰國整體約10%,Tuongratanaphan預計,未來數年老齡人口將增至20%,長者「積穀防饑」心態將為零售業帶來負面影響。

雖然年輕人可支撐本地零售市場,惟當地「廢青」問題存在不少隱憂。Tuongratanaphan稱:「(泰國)年輕人崇尚輕鬆休閒生活,選擇工作較為挑剔。年輕人視開網店為輕鬆賺錢的工具,不願外出工作」,擔心「廢青」問題長遠會導致失業率上升。

冀旅業帶動基建發展

泰國雖有內憂但未見外患,過去3年當地零售市道部分靠旅客支撐,現時整體零售銷售有10%至15%來自旅客,隨著國家基建發展成熟,方便國民消費及旅客數目上升,Tuongratanaphan預期明年零售業仍有3%至5%增長,未來5年增長將回復8%水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83&issue=2016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39

貸評山下:中國出口恐屆樽頸

1 : GS(14)@2016-10-20 08:04:04

據中國官方貿易數據顯示,內地9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下跌10%,年初至今則跌7.5%,由於跌勢明顯,除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訊號外,也讓市場關注中國的製造業狀況。有趣的是,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可見出口下降與工業增長疲弱之間的關係似乎不強。另外,今年內地進口與去年同期比較跌近2%,年初至今跌逾8%。筆者認為,這不能歸咎於原材料價格下跌,事實上商品進口價格都有上升,故此可把進口數據下跌視為較強的指標,顯示中國內需正在減弱,並可能減緩內地轉為內需型經濟的步伐。因此,出口疲軟雖然引起關注,但現時的政策是所謂的「出口轉內需」,如果進口的數字,比出口更差(以年初至今的數字),就讓人更擔憂了。


保護主義將蔓延

當然,中國進出口數據,往往令環球市場的鎂光燈聚焦於人民幣滙率,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滙率跌至6年新低。然而,從中國貿易夥伴角度看,在「名義有效滙率指數(NEER)」措施下,儘管過去6個月人民幣出現疲弱趨勢,但它自2010年以來卻上升約17%。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三季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下跌30%。較早前,中國商務部(MOFCOM)表示,中國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事實上,因為全球貿易市場不斷增加關卡,是降低出口的主因,未來這種保護主義亦只會持續。對此,早前的G20杭州峯會,各國領導人便希望儘快通過並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更呼籲各國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以維持經濟增長。若進一步了解數據,年初至今中國對美國、日本及歐盟的出口數字都有放緩,證明它對所有主要市場的出口都遇到困境。另外,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糾紛漸增,過去一年世界貿易組織(WTO)便有四宗中美貿易案件需要排解,當中反傾銷稅更打擊不少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民粹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保護主義似乎只會繼續蔓延。最後筆者認為,未來中國的出口仍會受壓,市場將持續擔心人民幣滙率走向,以及是否貶值問題。雖然現時中國積極倡議及落實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希望藉此促進出口市場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可惜這些投資不見得會有任何短期回報。黃元山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本欄隔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4

地產潮文:特首要破樓市樽頸

1 : GS(14)@2017-02-09 23:43:17

安居是港人最大難題,市民有錢亦難買宜居房屋。有線樓盤節目亦報道三大土地問題:四千公頃閒置用地、發展商囤積農地及棕土問題嚴重。各特首候選人應該提供實質可行辦法,解決土地房屋荒問題,並非在大量土地把持在官商鄉黑的情況下,草率以郊野公園建屋。近年樓市兩極化,由於政府房屋政策失效兼無力建屋,有居住需要的市民被逼以畢生積蓄搶購不適宜長住的劏房新盤;而豪宅就當然是供本地投資者、強國豪客和走資者搶購;中價樓的去貨速度則較慢。有見及此,發展商不少新盤走「劏房豪宅共同體」的新常態,在同一屋苑分別設有劏房與豪宅單位,甚至洋房,務求滿足政府限呎限量等批地條款。結果,洪水橋丹桂村樓盤只提供劏房與洋房;而近日上載樓書的北區新盤就提供500呎以下的細單位,與900呎以上的大單位和洋房,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普遍。由於發展商欲擴大細單位的視覺空間,獨立廚房於中小型單位只會越來越罕見,而有窗浴室更是難能可貴。結果新增的私樓供應未能滿足小市民的居住需要。另一個備受忽略的焦點,就是隨着政府透明度日增,收地政策十年如一日,加上官員財團鄉紳早已囤積大量土地等待政府收購,他們亦熟悉政府內部程序與規則,議價能力大為提高,政府收地所需成本與人力物力亦隨之增加。薯片政綱提及的彈性收地賠償能否加快收地,實有待觀察。新特首務必正視有關問題,才能突破土地供應的樽頸。地產小子
http://www.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9/199221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61

【美圖晒晒】台清新女星衝破樽頸「接受所有缺點才是愛自己」

1 : GS(14)@2017-07-29 03:23:44

台灣女藝人曾沛慈(Pets Tseng)經《超級星光大道》出道,她接受台灣《蘋果日報》專訪時透露,去年驚覺自己幽閉恐懼症病況加劇,嚴重時會頭暈、心跳急促無法呼吸,睡前腦中更不斷浮現「怎樣才能超越自己」,精神壓力繃緊,有嚴重睡眠障礙。最終,她尋求心理治療解開心結,為演藝事業重新出發。原來,曾沛慈拍攝電視劇《終極一班》系列累積高人氣,她受訪時坦言在《終極》系列遇到樽頸:「我在《終極》這個領域,我快到底了,我覺得我沒辦法在裏面找到一個突破,對我來說是很恐怖的事情。」她表示,「(拍戲)不能說完全沒有收穫,也是有成長,但我有點倦怠。」她當時想走出《終極》的舒適圈,想做出一些改變,直到去年拍完電視劇《在一起,就好》後,睡前多思,又急於想超越過去的自己,讓她睡眠障礙反而更嚴重,百般無助之下,透過朋友介紹求助心理治療師。她透過心理治療慢慢發現,「病因」竟是不夠喜歡自己,讓她回想起讀幼稚園時很愛表現,每天像過着幸福快樂的公主,印象最深是某天回家,媽媽對她說:「老師說妳在學校驕傲。」她當下心中感到莫名其妙,從此叮嚀自己不要太出風頭,就怕被貼上「驕傲」的標籤。幸好,透過心理治療得知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人一生,也悟出「愛自己不是否定所有的過去,是接受自己的缺點」,也找到了壓力的出口。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894

Model 3遇樽頸 Tesla「陷生產地獄」

1 : GS(14)@2017-10-09 02:43:37

【本報訊】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Model3生產遇樽頸問題,拖累特斯拉半自動貨車(Tesla Semi)再三推遲到下月才發佈。特斯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斯克形容公司陷於「生產地獄」。《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截至今年9月30日止的季度內,特斯拉只生產260輛Model3,即平均每日產量不夠3輛,遠少過預期1,500輛。消息指每部定價3.5萬美元(約27.3萬港元)的Model3於今年7月開始生產,當時公司還對外吹噓高端生產線準備就緒。今年9月初Model3大部份汽車配件還要靠手工製作、組裝和拼接,整個生產進度落後數星期。馬斯克嚴詞提醒員工,未來數月挑戰重重,又形容公司處於「生產地獄」。


推遲發佈半自動貨車

馬斯克前日在Twitter貼文,確定Model3生產遇樽頸位,公司需要調配資源解決,同時為波多黎各救災增加電池的產量。因此,特斯拉再三推遲半自動貨車發佈日期至11月16日。公司原先計劃今年9月底發佈半自動貨車,其後延至10月26日。特斯拉新車遲出貨問題並非首次發生,兩年前Model X也有遲出貨問題,公司上周五收報356.88美元,升0.44%,今年累升67%。另一邊廂,美國通用汽車9月份全美汽車銷售表現亮麗,公司承諾2023年前加推20款電動和燃料電池車,帶動股價前日創新高,見45.17美元,收報44.93美元,升2.4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8/20176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45

台媒﹕iPhoneX 樽頸問題已解決

1 : GS(14)@2017-10-22 15:43:07

【明報專訊】台灣傳媒引述來自供應鏈的消息,指iPhone X部分零件的樽頸問題已解決,合格產品比例已改善並趨於穩定,預期新機在10月後的出貨量可望大幅增長。消息人士稱,首批iPhone X已由鴻海的鄭州廠付運,隨着3D感測模組等主要零件的生產效率持續改善,iPhone X出貨已逐漸增加,將在聖誕和新年假期前達到蘋果的需求。蘋果股價早段微跌。

聖誕假期前可達蘋果需求

來自邏輯晶片供應商的消息人士亦稱,目前為止iPhone X手機晶片如期出貨,按進度在第三季起履行訂單,並沒有任何生產延誤或出貨減少的情形。邏輯晶片商透露,新機的晶片訂單,將一直增長至第四季,並於明年首季開始放緩。iPhone X將於10月27日起接受預訂,並於11月3日起推出市面。

彭博社報道,蘋果主要代工商鴻海,與風投公司IDG Capital尋求籌集100億元人民幣(約118億港元)資金,為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及電池開發等汽車技術初創,提供種子資金。彭博社從潛在投資者取得的文件顯示,鴻海及IDG已於數月前,與政府支持的基金、金融機構及投資者接洽。

匿名消息人士稱,集資活動仍在進行。按照計劃,鴻海將與IDG投入集資額的10%資金,雙方將派管理層共同管理該基金。

鴻海現已向Future Mobility等汽車技術初創投入資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有必要開拓電子產品以外的業務。新的資金將放眼在未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當道的中國市場,並有意進軍美國和日本市場。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29&issue=201710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05

陸振球﹕捂盤不賣 製造人為供應樽頸

1 : GS(14)@2018-06-09 10:12:5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17&issue=20180609
【明報專訊】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數據,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逼近10萬個單位,折合平均每年應有2萬多伙可以應巿,本應有壓抑樓價的作用,但早前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卻顯示香港樓價已連升了25個月,不斷破頂,到底是需求真的太勁,抑或是人為製造的樽頸造成供應不能到位所致?

如上文所言,如按官方數據,巿場理應每年有2萬伙以上的新供應,又或每半年應有約1萬多個新單位可以推出,但大家可知道,原來今年上半年,發展商只推出了4524個單位,僅為去年下半年推出10373個單位的一半也不夠(圖1)!

早前財爺陳茂波說新盤貨尾單位約9000個,會研究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最近又明言有關研究已快完成,雖有發展商說貨尾增加,並不是他們囤積不想賣樓,只是賣不到而更不想蝕本賣樓,但在樓價不斷破頂情况下,實在難以想像現在賣樓會蝕本?而上述數字表明,今年上半年發展商確實是「捂盤」(內地用語,實在非常傳神)不賣,客觀上造成了供應樽頸,那就算政府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一日人為樽頸不打破,一日市場都會是供不應求。

落成3年未賣新盤逾1700伙

如果說,發展商不賣樓,可能只是一時三刻巿况不就造成,還說得過去。不過按中原地產提供的數字顯示,發展商持有包括貨尾及未推而已可出售的單位,今年落成的有7011伙,落成已有1年而未售的單位卻多達4495伙,落成兩年仍未售則有1227伙,落成三年或以上仍未售也有1724伙(圖2),過去3年樓巿大熱,不少二手凶宅也可以賣得出,卻有超過1700伙已落成3年的新樓仍賣不出,是巿况不就,還是「捂盤」行為?

除了新樓空置稅,日前陳茂坡在立法會被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問及,現屆政府上任近一年,樓價持續上升,會否效法外國實行限購樓宇措施?陳茂波回應稱,政府亦有研究實行限購措施,「但政府會否做,就不便在這裏評論,不論我說會還是不會,都會被市場過度解讀,然後對樓市推波助瀾。」

空置稅具針對性 發展商反應大

對於政府有可能推出新盤空置稅,發展商反對聲音不小,有朋友說業界反對聲音愈大,便可能反映政策真的有針對性,「針拮到肉」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至於若政府進一步推出限購措施,朋友說自從非自住樓要繳付15%的辣招,買樓要找首置人頭後,將來或會如上海出現離婚潮以致可以多買一層樓?

現在香港除了住宅供應出現人為樽頸令樓價瘋漲,最近的車位巿場也是熱爆,日前何文田豪宅盤天鑄一個車位以高達600萬元易手,令大眾嘩然!其實,現在平均每個車位的二手成交價也已高逾200萬元(見圖3),過往大家都說年輕人要10多年的收入才可以買樓,或許遲一點,年輕人10多年的收入連買個車位也不夠!

車位瘋漲 港府規劃失當造成

造成車位價格爆升,有議員曾分析可能與政府的規劃失誤和近年納米住宅單位盛行有關。原來,全港資助房屋及私人屋苑均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指引,以決定發展項目中的泊車位供應量。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譚文豪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近十多年來,多次調低規劃標準中的車位配置比例,其中2002年建議引入「需求調整比率」,按單位面積計算車位數量,單位面積愈小,車位量愈少;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降低私樓中小型單位的車位比例。

譚分析,政府於2011年推限呎地令納米樓頻生,但樓價仍大幅攀升,市民雖然「愈住愈細」,但買車能力不變,批評在2014年再減車位比例,未能配合納米樓應運而生的情况,令車位供應更緊張。

日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以「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為題,探討如何推進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及培養金融人才。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論壇上表示,大灣區面對人才流動的問題,而阻礙人才來港的首要原因是房價過高,無法吸引年輕人才來港。

對於蔡洪濱的看法,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何曉軍作出回應,他指房屋並不是問題,因為高鐵香港段即將通車,屆時從香港到深圳只需14分鐘,隨着交通便捷,港人可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居住。

深圳住房政策 力爭大灣區人才

其實,大家也應留意深圳住建局在周二發布指計劃到2035年籌建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佔20%左右,達34萬套。據報道,有關的人才住房,只要符合深圳高層次人才各級標準的人士便可以申請免租入住一定年限、相應面積標準的住房,而在深圳全職工作滿5年以上,更可按優惠政策購買人才住房或者申請獲贈住房產權。這意味着如果港澳人士被認定為深圳高層次人才,也可受惠於該政策,未知有關政策會否與香港構成人才競爭,香港是否也可以構思相似的人才住房政策?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