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谷歌熱氣球4G網絡將開始商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21.html

谷歌熱氣球4G網絡將開始商用

一財網 下木 2015-10-29 13:09:00

谷歌最早的計劃是提供3G網絡,但是現在谷歌的熱氣球已經可以向地面提供每秒10兆流量的網絡服務,已經接近英國每秒15兆的4G標準網速。

谷歌今天向BBC透露,印度尼西亞的三家通訊服務商決定在明年使用谷歌熱氣球網絡服務。

谷歌一直在嘗試使用熱氣球向地面持續發送網絡信號,讓更多生活在偏僻地區的人能夠上網。

斯里蘭卡此前也曾和谷歌簽署過一份單獨協議,有意加入谷歌的熱氣球網絡服務。

谷歌在2013年6月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高空熱氣球網絡計劃。當時谷歌在新西蘭發射了總共30只氣球,並向60名誌願者提供了15分鐘基於氣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每一個熱氣球里都裝滿了比空氣還要輕的氦氣,裝有兩臺用來接受和發射數據流的裝置,還有GPS定位系統、進行複雜運算的計算機、用來適應風向的高度控制系統,以及提供能源的太陽能面板。

谷歌最早的計劃是提供3G網絡,但是現在谷歌的熱氣球已經可以向地面提供每秒10兆流量的網絡服務,已經接近英國每秒15兆的4G標準網速。

另外,熱氣球在空中的穩定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最開始這些熱氣球只能在空中呆5天或者最多10天,但現在它們已經能夠在空中持續工作187天了”,谷歌熱氣球計劃“Project Loon”的副總裁邁克·卡西迪(Mike Cassidy)說。

“同時我們也在優化發射流程,以前大概需要14個人一起用1到2個小時來發射一個熱氣球,但現在我們只需要兩到三個人,就能每15分鐘發射一個”,卡西迪說,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2016年這項計劃將達到階段性目標。

“我們需要300個熱氣球才能在地球上形成一個穩定的通訊網絡。只要其中有一個熱氣球被風吹走了,其他熱氣球就會替代那個氣球的位置”,卡西迪說。

卡西迪說,“希望明年可以在空中形成一個熱氣球環鏈,對部分地區形成持續的網絡覆蓋,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我們會開始正式推廣商業運營。”

因為每一個熱氣球只能向直徑為40公里的地面發射信號,所以這第一個環鏈只能覆蓋相對較小的一塊面積,具體地點選在南半球。

谷歌這些高空氣球都是用高度密封的聚乙烯塑料緊緊包住高度壓縮的氦氣,這樣就算在溫度變化巨大的高空,依然可以保持氣球內部氣體容量穩定 ,從而在空中停留時間更長。

說起來,高空熱氣球的理念最早來自於1950年代的美國空軍。美國空軍當時采用了杜邦公司發明的一種叫“Mylar”的材料做氣球包層,然後向空中發射一種代號為“全球水平探測技術”的氣象探測氣球。

在此後的10年里,美國空軍向空中發射了88個熱氣球,曾經有一個氣球持續飛行了744天,創下了當時的紀錄,但此後再也沒有一個探測氣球接近這個記錄。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NASA兩年前曾經發射過的高空熱氣球,但只在空中飛行了55天,而且氣球尺寸遠大於谷歌。

所以谷歌號稱可以用極低成本發射懸浮半年的氣球,很多熱氣球專家對此一直充滿質疑。

不過只要這些技術問題真能得到解決,谷歌用高空熱氣球發射網絡信號,比很多傳統辦法都有優勢。

比如會比常規的鋪設電纜或者建造基站的辦法成本更低,尤其是在像印度尼西亞這種到處都是叢林和山區的地方,地面建造基礎設施十分不方便。

谷歌稱,印尼2.55億人口里有1億人都還沒有互聯網。“許多人至今還住在完全沒有互聯網設施的地區,希望熱氣球網絡服務有一天可以幫助這些人聯網”,谷歌說。

Davies Murphy Group的科技咨詢師克里斯·格林(Chris Green)說,“還在試圖通過傳統陸地電纜來解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地區,是時候擡起頭來看看衛星、熱氣球或者其他空中方案了”。

熱氣球比衛星通訊的優勢是:絕對更便宜 。谷歌還在考慮其他低成本方案,比如Titan計劃,就是用太陽能驅動的無人機來發射網絡信號。

谷歌之外,FACEBOOK也在發展類似的無人機網絡服務提供計劃。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01

馬丁飛行包國內首次飛行,將在明年交付商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710.html

馬丁飛行包國內首次飛行,將在明年交付商用

一財網 王思琪 2015-12-06 22:03:00

這款飛行包是全球首款商業化、實用化個人立式飛行器,由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可連續飛行30分鐘,載重達到120公斤。

個人操控飛行器飛上百米高空不再是想象,由深圳光啟旗下新西蘭馬丁飛行器研發的的噴射式飛行包12月6日在歡樂海岸成功試飛。

這款飛行包是全球首款商業化、實用化個人立式飛行器,由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可連續飛行30分鐘,載重達到120公斤。

目前,光啟業務囊括深度空間、機器自覺和終極互聯三大趨勢。而馬丁飛行包和雲端號、旅行者號等飛行產品同屬深度空間產品。

馬丁飛行包已投入生產,但由於價格高昂,主要消費群體為安防或是飛行俱樂部等機構消費者。

在中國首飛之前,迪拜消防局以每臺35萬美元的價格訂購20臺噴氣飛行包。

在中國首飛現場,三家企業與光啟簽訂共100臺飛行包以及20個訓練器的購買。據了解,這些飛行器每臺售價160萬元人民幣,預計將在明年下半年完成交付。

馬丁飛行器可即時起飛,最高時速達到80公里,有效載荷達120公斤,體積相比飛機等飛行器更為小巧,適合城市醫療應急、突發災害救援。

飛行包對飛行控制和平衡系統做了設置,其特制救生系統能在半秒之內從頂部彈出,在6米以上的飛行高度,讓飛行員以及飛行器安全著陸。

但由於未來感過於強烈,馬丁包具體的飛行場景還有待開拓。此次簽約的安防城控股有限公司購買了25臺馬丁飛行包,其董事總經理鄺鴻宇告訴一財網記者,他們也在探索飛行器的更多使用場景,除了安防以外,還有可能向旅遊娛樂延伸。據了解,此次簽約機構還包括飛行俱樂部。記者在現場展示中看到飛行包不但可以完成單人立式操作,也能完成自主飛行,操縱員只需要在陸地遙控飛行器。

由於低空飛行領域受到相關部門管制,現行或是將要出臺的的低空飛行辦法都無法滿足噴射式載人飛行器的使用。光啟成立“鋼鐵俠”俱樂部,對飛行器操縱使用進行培訓,同時,為個人或者非政府機構飛行申請相關允許飛行領域並保管飛行器。

光啟目前正在為俱樂部招募長投資運營商,其要求運營商必須具備相關資金以及管理俱樂部場地標準。

據了解,在投入商用之前,光啟產品都經歷試商用階段,而目前深度空間中只有雲端號投入商用。此次試飛意味著馬丁飛行包完成試商用階段,將在明年下半年交付商用,這將是光啟深度空間項目中第二個投入商用的產品。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60

研發飛行器用於器官移植運輸 “億航184”開啟商用模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058.html

繼年初的CES上,“億航”推出了其首款載人飛行器184,打算試溫個人飛行器的商用市場之後,今日,億航公布了184的首個商用合作計劃: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聯合依托於億航184進一步開發“人造器官移植運輸飛機(MOTH)”系統,並將該飛行器與研發系統用於器官移植運輸中。

億航創始人熊逸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選擇從器官移植領域作為載人飛行器的商用切入口,是因為醫療行業對便捷交通方式的需求。

據了解,由於器官移植受限於腦死亡捐贈者的數量,每年有大量器官移植等候名單上的病人因為無法及時進行器官移植而去世。僅以肺移植為例,目前美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死於肺病晚期,而只有1%的人(2000人)能夠接受肺移植手術。

LB專註於通過促進創新型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來推動器官移植領域的發展,其開設全美第一家可將原不可用的人體捐贈肺器官再制成可移植狀態器官的中心,並在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的異種移植和3D打印應用於器官制造技術領域有一定研究。Lung Biotechnology目前年銷售額達7億美元,主要來源於用於治療肺移植常見病因——肺動脈高壓的藥物的銷售。

“器官移植醫院和未來制造人造器官設施所處的顯著地理位置,讓億航的技術完美適配於空中高速公路(HITS)系統和低空航路(LLIR)系統。”LB公司總裁Martine Rothblatt博士表示,“通過與億航的合作,我們期待每天能運送數百個器官。”

據億航公關透露,目前兩者的合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聯合開發,二是長期采購。初期的合作協議為15年,LB將與億航共同開發MOTH系統,並基於該系統的開發進度進行采購,根據初期協議,該采購量為1000臺。

而目前該飛行器實現商用還需要兩家公司共同推動克服飛行器續航時間受限所帶來的遠距離器官運輸問題,並且獲得相關部門的飛行允許。

“針對這個應用場景來見講,只要我的系統在續航範圍之類能夠滿足需求就可以了,我們也在考慮是運用充電樁的接力還是在每個城市布點,而電池技術的發展對於研發工作會有更大幫助。”熊逸放說道。

此次是“億航184”首次與行業應用相結合,自從在CES展出以來,對於其商業應用範圍就有不少猜測。熊逸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只是開端,未來還會開拓更多場景。

“184性能如何提升,牽扯中間充電點184開啟空中駕駛的時代,但是要運用在真實細節場景還有很多事情要實現,我們用15年時間打造這個場景。” 熊逸放說道。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該飛行器應用可能還是停留在B端層面,對於C端市場,熊逸放向記者表示還未有這方面的計劃:“現在需要跟相關政府部門法律機構通過驗證,合乎法律的情況下才能給出時間軸。”

據了解,目前一臺184的預計售價是20萬美金-30萬美金,但這並不是最終定價,最終量產以及定制版的價格或根據情況有所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68

百度首個無人汽車運營區落地蕪湖 預計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946.html

計劃實現無人駕駛汽車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百度,公布了首個全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區域落地蕪湖。

5月16日,百度與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宣布將在蕪湖共同建設“全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區域”,這在全球尚屬首例。

蕪湖的百度無人車運營區域位於蕪湖高新區,更多細節百度稱將在不久後公開。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百度計劃選出國內的10個城市作為無人駕駛的商用示範區,具體的運營區域會分階段進行:首先是在有限的區域範圍、簡單路況下試運營;3-5年會擴大區域的示範運營;5年之後拓展到全市做示範城市。

這幾年里,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仍需在技術提升、可靠率、降低成本等多個方面繼續做攻克。王勁同時透露,在對一些路段純無人車的運營嘗試後,百度屆時將把測算其安全性和效率提升度等相關數據和情況提供給相關決策部門。

百度方面人士透露,之所以首先落地蕪湖,一是因為蕪湖作為全國首批試點“智慧城市”,近年來圍繞智慧城市規劃總體部署和信息惠民的目標,加快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範圍涵蓋智慧城市雲平臺、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等項目;二是政府效率高,“很多時候是政府推著百度在走”。

此外,奇瑞正是一家來自安徽蕪湖的汽車生產制造商。奇瑞汽車CEO尹同躍擔任了百度無人車高級顧問。

城市無疑是整個智能汽車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實驗室“閉門“造不出“無人車”,城市內開放的真實道路為無人車的測試、運營提供了必要的試驗場地。百度無人車將以技術、數據、用戶、資金、運營和安全等,通過與蕪湖市政府合作,打造創新、開放、合作、共贏的自動駕駛生態,最終實現“全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區域”。

據悉,百度無人車是基於Level-4的完全自動駕駛技術,越過了跳過了“輔助駕駛”、“有司機的自動駕駛”等車廠的無人車思路。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李震宇稱,目前,百度在環境感知、分析決策、行動控制等方面擁有優勢,依托海量數據、超強計算和優秀算法,百度無人車正在引領中國智能汽車的發展方向。

王勁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的未來,代表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那就是軟件定義汽車(The 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DV)“。所謂SDV,就是決定未來汽車的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技術,而不再是傳統的技術與性能指標。軟件定義的汽車,將徹底改變汽車業的格局。

百度還有社會價值的考量:“無人車依靠人工智能進行計算,比人類反應更快,而且沒有人類司機的各種問題,據統計,無人車每天能拯救500名在交通事故中喪生的中國人。安全之外,還有解決擁堵和汽車使用等問題,進而能減少汽車排放汙染。”

在王勁看來,無人駕駛的市場打法和搜索類似,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以一輛車跑兩萬公里計算,如果百度比競爭對手提前一年率先在10個城市總計部署10萬輛車,一年下來就是20億公里的數據,相當於每輛百度無人車都是一個開了20億公里的老司機。

“誰先進入,誰的數據就多,這就像噴氣式飛機打螺旋槳飛機一樣。”王勁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69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無人駕駛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31/156192.shtml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無人駕駛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i黑馬 i黑馬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無人駕駛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無人駕駛的更高能力帶到中國。我們的目標是三年能夠在中國進行商用,五年能力進行量產。”王勁在演講中表示。

i黑馬訊 5月31日消息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5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舉辦,現場吸引了數百名海內外的創業者、投資人參加。

當天,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發表演講,談及百度在人工智能與無人駕駛方面取得的成績。據他介紹,百度在今年5月16日與安徽蕪湖簽訂了戰略協定,希望蕪湖市打造全國第一個無人車的試驗運營區域。上周五也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簽訂戰略協議,會把百度的無人車拿到上海國際汽車城進行展示。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無人駕駛的更高能力帶到中國。我們的目標是三年能夠在中國進行商用,五年能力進行量產。”王勁在演講中表示。

以下為百度副總裁王勁演講全文,經i黑馬編輯整理: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的平臺和大家一起探討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的話題。也希望借助百度做的例子和大家看一看,技術和智能成長到什麽樣的階段了。

其實人工智能是60年前就有這樣概念,前面50年的發展經過幾起幾落一直沒有得到比較大的突破,一直到十年前,2006年有一個新的算法叫做深度學習。十年前有了這個深度學習以後,把它應用在人工智能,這個技術開始看到新的點,人工智能真正依靠深度學習得到突破式發展,到2013年開始得到突破性發展。這里有三家代表性的企業,百度在這里也三家企業之一。我們2013年成立中國第一個深度學習實驗室,在這個方向做了很大的投入。同時也跟其他幾家一起在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工智能三要素:算法、數據、計算能力

今天的人工智能主要是怎麽發展起來的,有什麽關鍵性的要素能夠把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很多人聽說了阿爾法狗打敗了圍棋大師。其實很簡單,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第一是優秀的算法,剛才說的深度學習。有了這種算法以後,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很快,實際上是仿造人類大腦多層神經原進行思維和學習。

今天深度學習到什麽樣的規模呢?如果用一個參數代表它的規模的話,就是DNN(內容管理系統)的參數。今天百度已經達到萬億參數,是世界最高最大的DNN規模,世界最大的是1600億。

第二個最重要的是超強的計算能力,這個計算能夠有一部分是數據分析中心,怎麽樣把數據中心服務器組成一個集群解決同一個問題,這個考驗的是基礎架構的能力,誰能夠把整個數據中心搭建起來,用軟件管理起來,讓它能夠同時去處理一個問題,這需要把問題進行分解進行高效的計算。

三年前百度做了一個試驗,用48臺GPU服務進行計算,它的計算相當於中國“天河一號”兩倍。百度是世界上最早用GPU服務器做數據中心的,百度同時是世界上最早的FTGA芯片做數據分析的服務器,做人工智能算法,這些在業界得到很高的認可。

人工智能第三個要素是海量的數據,數據越多智能越高,這個等下我會跟大家談一下,這個東西怎麽影響到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今天百度數據中心里有萬億的網頁在數據中心,能夠很好的服務和管理這些數據。

人工智能有哪些模塊呢?大家可以看到這三個視、聽、說,模擬是人類的耳朵、嘴巴和眼睛。還有大腦推薦預測、規劃決策和行動控制,這六大模塊共同構件了人工智能今天的基礎構件。今天這六大模塊都會應用到無人駕駛汽車里面,所以大家說無人駕駛汽車是人工智能的極大呈現者。

我們一起看模擬人類聽的能力,今天人工智能達到什麽樣的水準?我們人類在安靜的環境下,(對聽力的)識別率是98%。百度的語音識別在安靜環境下,標準普通話達到97%。離人類只一步只遙,但是在噪音的環境下只有92%,比人類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這是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希望能夠趕超人類。今年年初,MIT(麻省理工學院)做的科技評論,評出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百度語音識別技術是唯一的中國技術名列其中。

今天來這里挑戰大家一下,跟百度雲識別比拼一下,看看你們識別能力好還是百度的好,大家聽一下音頻。百度的雲識別100%辨別這些,就是因為它聽了幾億次這樣的音頻不斷學習提高,語音識別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很簡單,聽過就知道,再聽就聽得懂,這是我們在聽的能力。今天中文日別能力是中國最高的,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英文我們還在努力。

下面模擬嘴巴,這是去年百度的技術水平,我仔細聽可以發現,機器人說很多人聽不出來。今天百度語音合成的水準大家再聽一下,它的區別在於有抑揚頓挫還有情感,用這個技術我們可以做什麽呢?給我兩個小時你的聲音,我可以能夠讓計算機模擬你的聲音,模擬說話的語調,說任何話。

這個應用我跟我們團隊說可以幹什麽,我孩子小的時候我太太總喜歡讀故事,他希望我讀我沒有時間,如果有這樣的技術錄兩個小時,可以讓我的聲音陪著孩子入睡,陪著他們長大,這樣彌補人生一個非常大的遺憾,以後你們也可以把你們的聲音放在百度的訓練上面,然後就可以用它陪伴你們的孩子,這是今天語音合成最高的水平。

圖象識別是眼睛,這個是更高的挑戰,左邊上面兩個是一對,下面兩個也是同一個,有時候人類很難識別這是不是同一個人,但是計算機能夠比人類更好識別人的眼部。在LFW全球人臉測試上,百度達到全球最高水平,錯誤率只有0.23%,而人類的錯誤率是0.8%。

百度還可以看文字,平常交通信號牌等等,一掃描就可以把這個文字辨別出來,這是圖象識別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給它一張圖,現在能夠判斷這個圖到底是什麽意思,這個對於無人駕駛汽車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無人駕駛汽車靠的是不斷地看,人在走路可以有穿馬路的意願,其實有人站在馬路上有沒有過馬路的意願人類可以判斷,但是計算機不一定。那今天我們是訓練計算機判斷,比如那個車有沒有橫穿馬路的意願,這個對無人駕駛汽車非常重要,這個是百度圖象問答器,能夠做到。我們現在把幾個視頻圖片交給百度,問它,它已經基本可以告訴你這上面是什麽東西,在幹什麽。

人工智能時代,每輛車都是老司機

有了剛才說的人工智能的基礎,我們能夠有視、聽、說的能力,有思考的能力,那麽百度用它來搭建無人駕駛系統,希望無人駕駛系統能夠改造我們交通出行的能力。自動駕駛汽車有八個模塊、視覺、環境感知、規劃決策、自動控制、傳感器融合、語音對話、高精定位、高精地圖,這是百度關註多年投入巨大的方向。

未來的汽車可以看成是帶4個輪子的電腦,從高科技企業,未來的汽車主要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決定的,今年年初摩根斯坦利做了一個預估,未來一輛汽車60%是來自於汽車而不是來自於輪子,這正是和百度這樣的企業不謀而合的,我們認為的汽車是智能的。今天我們拿一個手機出來不會問CPU多快,更多是問是不是一個智能機,如果是智能機,那是蘋果機還是安卓機,因為這些更大區分手機的能力。未來汽車也是一樣,首先問這個車是智能汽車還是傳統汽車,這個智能汽車能不能跟交通系統進行很好的溝通協調,安全硬達到多少,里面大的功能有什麽,娛樂功能、服務功能等等。未來的汽車大部分的價值來自於軟件,而不是它的汽車本身的硬件。

今天的汽車尤其無人駕駛汽車,這里有三個核心模塊,和人工智能是非常一致的。第一個駕駛的算法,這個考驗工程師水平,百度無人車團隊召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軟件工程師,另外是計算能力,這個能力分兩個部分,80%的計算能力是是在雲端的,20%是在汽車里面,兩個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汽車的智能。第三個是非常關鍵的,百度的汽車收集的數據,每跑一公里數據,過去傳統的地圖一公里大概有2到3兆網絡數據,可是今天高精地圖每一公里有100兆數據,就是這個數據量巨大,尤其跟拍美工收集回來的數據量都是非常龐大的。當車開出去,會把它收集的數據上傳到數據中心,這個數據中心把所有的車數據收集到一起進行學習,有點像駕校,會看到每輛車遇到的場景應該怎麽處理是對的,所以這個時候服務器規模是非常大的。

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例子,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所有車開出去一天收集回來的數據,在數據中心里面要處理一星期才可以學會這些數據應該怎麽提升,今天因為算法的提升,因為數據集群,服務器集群的提升,今天我們2個小時可以把所頁的車收集回來的數據處理完畢,這給百度的機會是可以分配更多的車出去收集數據,去學習駕駛。

這些數據中心在雲端學到的駕駛能力,可以縮小成一個數據模型會下載到汽車大腦里,每遇到一個場景可以知道在數據中心怎麽學的,可以進行處理,所以汽車大腦很重要,百度也在做這樣的算法和硬件,我們很早跟全球頂尖的廠商在合作,設計汽車里面的大腦。

今天我們每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都配一個司機在上面,這個人看到汽車微駕系統處理不太對,會糾正一下,每一個糾正都會上傳到雲端,在雲端百度大腦會進行處理和學習,學到新的方法會下載到所有汽車里面。這樣今天是人在教車怎麽開,當我們進行大規模部署的時候,這個時候車上不會有司機,那個時候是車在教車。那個時候每一樣車遇到新的情況,它學到新的處理方法都會上傳到雲端,雲端進行非常快速的處理和學習,學到新的東西會發給所有的汽車。

人工智能比人類厲害的地方就在這里,人類一個老司機學會開車沒有辦法讓你的兒子或者學生跟他的水平一樣,但是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做到。如果我們部署十萬輛汽車出去,每個車一年兩萬公里,那一年下來是20億一公里的經驗,這些會上傳到數據中心進行綜合匯總,所以每一個人都是開過20億公里的老司機,隨著車越早進入實際的運營,誰的車更早成為老司機,當一個老司機和一個新司機一比差距會非常的大,所以這是無人駕駛的演進。過去在別的比拼當中是大魚吃小魚,但是在人工智能的時候是大魚吃慢魚,誰的動作更快,誰更好的保障安全性,誰就可以更快的把無人駕駛汽車帶到這個社會。

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剛才我們還說了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圖象識別的能力,圖象識別非常重要的方向是要識別汽車,並且判斷它的意願,感知變成認知。在一個測試集里面,全世界汽車行業有一個圖象識別評估,百度在汽車識別里面是全世界第一的,我們準確率達到89.3%。大家不要小看89,人類比這低很多,所以這個計算機能力已經非常高了。右邊這張圖是汽車上面搭載的攝象頭,能夠看到的場景,中間有一個激光雷達,在汽車看到的情況是怎麽回事,無人駕駛汽車的系統看到了人。這是另外一個高精度地圖,過去地圖在米級,百度今年地圖達到厘米級。

另外是高精定位,人類開車不需要經緯度在什麽地方,但是無人駕駛需要知道自己準確的在哪一個點,用未來的規劃、駕駛的規劃有很多判斷。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大概在十厘米的數量,每天都在進步。

百度無人駕駛在去年12月在互聯網大會上做了展示,很多人問很多企業做了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百度無人駕駛車到底是什麽樣的水平,大家關註四個點,第一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是全程無幹預,第二個並線超車是自主的,很多其他需要人來看後面車怎麽樣,前面車怎麽樣,這其實是需要人類做輔助,百度完全自主的進行判斷是否要超車,超車是否安全等等。百度車可以自己上下紮匝道,可以在十字路口進行掉頭轉彎。這四個是百度唯一的在國內通過ISOZUZUZ的安全自動駕駛汽車。

去年12月我們在烏鎮展示,黨的國家領導人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5月16號我們跟蕪湖市一起簽訂了戰略協定,希望蕪湖市打造全國第一個無人車的試驗運營區域。這會分幾個階段做這件事,上個星期五和上海國際汽車城簽訂戰略協議,會把我們的無人車拿到上海國際汽車城進行展示,這是百度無人駕駛的支持,但是路很長,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無人駕駛的更高能力帶到中國。我們的目標是三年能夠在中國進行商用,五年能力進行量產。大家知道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汽車交通安全是很大問題,每一天中國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數超過500人,而無人駕駛能夠大大降低死亡率,能夠提高安全性,所以我們能夠早一天把無人駕駛汽車帶到中國,我們能夠更早的拯救500個生命。第二個期待無人駕駛汽車能夠降低排放,讓大家出行變得更容易,另外也希望無人駕駛汽車能夠進行全局的調度,能夠提高交通系統效率,

無人駕駛汽車對國家和民眾有很好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百度的努力,希望通過全產業的合作能力盡快的把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帶到中國,讓它在中國普及,謝謝大家。

2016年5月30日~31日,“讓未來發生——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在上海徐匯交響樂團音樂廳全新發聲,榮泰請你來坐坐,與全球的創新者們一起,共同見證創新科技塑造未來的巨大力量。

百度 王勁 無人駕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07

美國5G要領先全球:周四分配頻率資源 2018年商用

全球運營商都在準備部署5G網絡,而美國可能搶占先機。當地時間周四,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將為5G網絡分配頻率資源。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報道,通過分配頻率資源,FCC準備讓美國進入5G網絡時代

本周四,FCC將舉行月度會議,屆時各委員將會進行表決,為5G網絡的部署統一分配無線電頻率資源。這將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為5G分配頻譜資源。據悉,FCC將會分配28GHz、37GHz和39GHz三個頻段,用於獲牌照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

另外,64GHz到71GHz的頻段,將用於5G網絡的非牌照用途。

5G是4G之後的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標準,其上網速度將比4G高出一百多倍,運營商的服務能力也將極大增強,5G網絡將會對家庭現有的寬帶連接形成有益的補充。

美國多家移動運營商將會爭取獲得5G網絡的運營牌照。目前,AT&T、Verizon等公司已經開始進行5G網絡的測試。在全球市場,一些國家的運營商也已經進行前期試驗和測試。

本周二,FCC主席維勒(Tom Wheeler)在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一個聽證會時表示,針對5G網絡分配頻率資源將會讓美國、本土制造商、企業家和創新人員獲得“主場優勢”。

維勒表示:“我真的相信,我們周四做出的決定,將會是FCC今年以來所做的最重要決定。”

據悉,此次分配的頻譜過去不能支持移動設備通信,但是通信技術進步使得這些頻譜變得更有價值。和低頻頻段相比,這些高頻頻段的空間多出了四倍,能夠更快速傳輸數據。

美國運營商的5G網絡測試仍然在初期階段,大規模測試將會在明年進行,運營商最早提供5G商用將是在2018年。

另據媒體報道,Verizon今年初已經開始測試5G,實驗中的網速能達到光纖通信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4

透視雲南“雙百院長”受賄案:100套房乃開發商用實物抵賄金

受賄上億元、坐擁一百套房產,斂財渠道涵蓋工程建設、醫療采購、人事任免……被稱為“雙百院長”的原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王天朝受賄案,18日在昆明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王天朝利用職務便利,十年間收受賄賂共計人民幣11632.221861萬元、美元8萬元。

王天朝

王天朝,男,漢族,1957年9月生,在職博士,中共黨員,1975年8月參加工作。其曾歷任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副主任,省衛生人員培訓中心主任,龍雲醫藥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省原衛生廳科教處處長、辦公室主任,省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等職務。2014年7月底,擬任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2014年9月,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2015年3月被逮捕。

被控受賄上億元,多來自醫院基建項目

這起案件由雲南省普洱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由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昆明進行審理。據檢方指控,2004年至2014年間,被告人王天朝利用其擔任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的職務便利,為昆明仁賢房地產有限公司、昆明鑫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和個人,在醫院工程建設、藥品和醫療設備采購、人事任免等方面提供幫助,收受上述公司和個人賄賂的財物共計折合11632.221861萬元、美元8萬元。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檢方指控中看到,檢方一共指控了王天朝15項受賄事實,其中7項涉及建設項目,7項涉及醫藥采購,還有一項涉及組織人事。18日出庭受審的王天朝明顯比以前消瘦,但精神很好,回答問題時邏輯性較強。

庭審上,王天朝及其辯護人對公訴機關出示的證據等多進行辯駁,稱他對起訴書所指控部分事實有異議,他有自守情節,和立功表現。對於備受關註的100套房產,則稱並不知情。招投標、藥品采購等,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沒有不當。他所收東西是要用來在雲南建設一個微創中心,微創代表著醫學的未來發展方向。王天朝同時表示,認罪、知罪、悔罪。

雙方還就一些具體事實進行了辯論。對於檢方指控的多項受賄事實,王天朝均否認自己為行賄者提供過幫助。檢方則舉出多個證人證言,證明其確實利用職權受賄。王天朝的辯護人建議,應以“利用影響力受賄”而非“利用職權受賄”追究王天朝的責任。據記者了解,前者的起刑點較低,後者最高可以判到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針對控辯雙方有爭議的事實,法庭表示將由合議庭評定。由於案件重大,法庭宣布擇期宣判。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群眾及被告人家屬旁聽了案件庭審。

百套房屋乃開發商行賄“實物抵現金”

王天朝之所以被冠以“雙百”院長之稱,是由於此前雲南省紀委公布其受賄了100套住房、100個車位。檢察機關18日將王天朝受賄100套住房的事實列在所有受賄事實的首位進行指控,但指控不涉及100個車位。

檢方指控:2010年6月,王天朝利用職務便利為昆明仁賢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某某承攬、開發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安寧市太平鎮分院職工住宅小區昆華苑工程提供幫助,收受徐某某通過謝瑜、李季賄賂的昆華苑小區100套住房,價值8300多萬元。那麽,100個車位為何沒有被作為受賄行為?

王天朝在法庭上(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檢方出示的證據顯示:2006年安寧市政府準備與雲南省一院合作在安寧建設分院,批下來的地塊除了醫院劃撥用地,還有200多畝配套開發用地。在謝瑜、李季的引薦下,王天朝認識了徐某某。2007年4月,配套開發用地的招標文件中出現了該地塊“南側需合作或引進建設一個省級醫院項目”的限制性條件。2007年7月,昆華醫院與徐某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月該塊土地掛牌出讓,徐某某公司作為唯一符合條件的公司中標。

檢方出示的謝瑜、李季等人證詞顯示,昆華苑銷售一段時間後,徐某某表示要感謝王天朝等人,但因為資金緊張,願意拿出價值相當的100套住房、100個車位,送給王天朝、謝瑜和李季。王天朝聽說後表示“沒有辦法了,送房子也可以”。王天朝本人的供詞則表明,開發昆華苑項目時自己作為院長給了支持,所以對方要感謝,由謝瑜、李季接收房子自己比較放心。

此後,徐某某打了8000多萬元到謝瑜、李季公司的賬上,兩人又操作用這筆錢去昆華苑買了100套房子。當時銷售人員的證詞說,一天徐某某打電話來說有人要買房,對方來了以後以幾家公司的名義簽訂了100套房產的購房合同,但沒有另行購買100個車位。

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正是由於100個車位沒有辦理相關手續,所以在法律上沒有作為受賄事實起訴。

正常程序下的招投標項目為何會被幹預?

盡管王天朝當天多次表示自己知罪、認罪、悔罪,但他和代理人對檢方指控的多項事實均有異議。王天朝一方認為,有14項犯罪事實都是要通過建設廳、衛生廳的招投標程序才能決定的,自己並沒有相應的權力。有多項事實王天朝承認自己受賄,但否認為行賄人提供了幫助。他多次以“不是我要的”“我不知道”“時間長記不清了”“我是正常履行職責”“招投標我沒有能力決定”“如果商業用地我都能協調,那我就坐在國土廳廳長的位置上了”等話語來為自己辯護。

檢方出示的多項書證也表明,這些項目均經過了招投標程序。那麽,看似走過正常程序的招投標項目,是如何被王天朝幹預的?這或許可從檢方出示的其他證據中找到答案。例如,在占受賄金額主要部分的昆華苑開發項目上,一位證人說,王天朝向安寧市政府提出要由院方確定開發商,且摘牌土地的開發商必須要有一個能夠引進昆華醫院的限制性條件。後來項目招標時就出現了“南側需合作或引進建設一個省級醫院項目”的限制性條件。

又如,汪某公司向雲南省一院銷售了上億元的醫療設備,51起業務全部通過招投標,汪某多次向王天朝行賄。王天朝在供述中說:“我和醫院設備處處長打過招呼,請他照顧下這家公司。汪某和醫院的業務往來,沒有我的支持不可能做成。”

其他項目的證人證言則表明,有的項目是王天朝在招投標中設置了一些有利於特定公司的條件,有的則是在特定場合進行暗示,如將醫藥商介紹給相關科室負責人。

檢方在宣讀公訴意見時也指出,王天朝大肆進行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如醫院與汪某公司的每筆業務都要提8%-10%的回扣。其受賄行為持續時間長,次數多(15個單位共48次行賄),犯罪軌跡呈逐年遞增(從最初的幾萬元到後來的上千萬元)。王天朝則在庭審最後階段流下了眼淚,表示自己知罪、認罪、悔罪,無論判決結果如何都服從。

雲南省紀委此前稱,該案是一起典型的“十八大以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的腐敗案件,涉及醫療衛生領域的腐敗問題,案情複雜、社會關註,危害嚴重、影響惡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77

中國5G突破無線傳輸核心技術 最早2020年商用

9月26日消息,從科技部網站獲悉,國家863計劃啟動實施了5G移動通信系統先期研究重大項目(以下簡稱5G重大項目),目前該項目取得了五方面重要階段性進展,在技術、架構等多方面均獲得了突破。

5G重大項目一期課題的主要技術目標包括:研究5G網絡系統體系架構、無線組網、無線傳輸、新型天線與射頻以及新頻譜開發與利用等關鍵技術,完成性能評估及原型系統設計,開展無線傳輸技術試驗,支持業務總速率達10Gbps,空中接口頻譜效率和功率效率較4G提升10倍。

5G重大項目二期則重點圍繞以下5G關鍵性技術展開研究:研制可靈活配置且吞吐率達10-100Gbps的5G基站軟試驗平臺;探索毫米波頻譜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不同體制環境下的無線網絡虛擬化技術;探索5G網絡安全新機制;研究面向5G的新型調制編碼技術,提升鏈路性能。5G是面向2020年移動通信發展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

目前,該項目已取得如下重要階段性進展:

一、完成了5G系統需求與願景、典型應用場景與KPI、及頻譜需求分析研究,為我國參與5G標準的制定打下了技術基礎。

課題組完成了5G願景與需求研究,提出了5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指標體系,核心研究成果輸入到ITU;明確了5G的技術演進路線和5G核心關鍵技術,提出了5G無線技術框架及網絡框架;完成面向2020年的5G頻譜需求預測,提出了我國5G潛在候選頻段建議,對6-100GHz重點候選頻段開展信道測量與建模研究;有效組織開展5G研究及國際合作,逐步形成我國在5G研究方面的引領地位。

二、在5G新型無線網絡構架研究方面進行創新,在無線網絡密集組網、高通量協作組網、CU分離超蜂窩構架、無線接入網絡虛擬化等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提出了支持高密度聚合的無線網絡架構——協作2.0網絡架構,完成了基於軟件定義的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接口設計,實現了高密度聚合異構網絡的靈活配置和統一管理;研究了高密度異構聚合網絡的幹擾抑制、高效協作以及能效提升的方法,解決了存在多類業務時的業務網絡按需匹配;研究了支持5G高密度聚合異構網絡組網場景的系統級仿真評估方法,開發了系統級仿真平臺;搭建了支持5G網絡高密度異構融合的室內試驗環境,完成了原型系統設計,並已經開展了部分關鍵技術的測試驗證。

開展了高通量5G無線網絡架構及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包括高密集網絡分層模型與頻率複用機制、數據與控制分離架構、分布幹擾協調與異構資源聯合調配、無線自回傳、自組織組網以及統一承載技術;初步完成了5G高通量無線網絡架構的仿真平臺的設計;初步搭建了5G高通量無線網絡架構概念驗證平臺,實現了數據面和控制面分離的基本功能。

開展了面向5G 的無線組網、接入網處理的虛擬化技術研究,形成了完整的5G超蜂窩網絡架構。設計了超蜂窩無線組網體制,研發了YaRAN接入網基礎設施虛擬化平臺。提出了非棧協議虛擬化網絡架構、基於雲計算的無線接入網架構、半靜態基礎設施編排機制與雙層資源映射方法、一種基於網絡功能虛擬化的LTE和WiFi融合網絡架構,降低了異構網絡信令開銷及業務響應時間;開發了5G超蜂窩無線組網仿真平臺以及4種原型驗證系統,並對上述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正在形成統一的大型原型驗證測試床,對任務總體性能指標進行驗證,包括5G網絡的域效、譜效、能效和彈性等指標。

提出了5G無線融合網絡虛擬化系統架構模型、控制信令與業務承載分離技術及協議棧功能虛擬劃分方法、多元異質無線通信資源虛擬化模型、多域資源的認知協同技術;完成了5G無線網絡虛擬化試驗系統的設計方案,初步搭建了5G無線網絡虛擬化軟硬件試驗系統和仿真平臺,理論分析和數值仿真結果表明所提信令簡化方案較4G系統可降低信令開銷。

三、突破5G無線傳輸核心關鍵技術,在大規模無線天線陣列和高效協作傳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實現項目擬定的總體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展了適用於5G需求的大規模協作傳輸關鍵技術研究,針對大規模MIMO和密集分布式無線傳輸系統,完成了信道建模與信道狀態信息獲取、空分多址傳輸、鏈路自適應傳輸、幹擾信道下高性能接收機、多用戶調度、系統同步與控制信息傳輸以及大規模MIMO陣列天線、緊湊多天線、以及低功率可配置射頻技術的設計與開發;初步完成了仿真驗證平臺的構建,開展了關鍵技術的性能與評估;開展了支持64天線大規模MIMO以及128天線密集分布式無線傳輸原型系統的構建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開展了大規模協作傳輸高能效和高譜效基礎理論、信道建模、傳輸技術、高效協作傳輸、節能傳輸技術的研究以及大規模有源陣列天線的設計與開發;完成了基於大規模實測3D-MIMO的鏈路與系統仿真平臺開發,並開展了關鍵技術的性能評估與驗證;開展了支持大規模128天線MIMO陣列、基站處理池、終端實驗平臺的軟硬件開發和試驗驗證任務。

完成了PDMA發射機與低複雜度接收機、低時延的多元LDPC編碼及聯合編碼調制、FBMC多載波系統的叠代信道估計方法和針對超奈奎斯特預編碼的低複雜度檢測算法的研究,形成了以“PDMA非正交多址接入+多元LDPC編碼”為代表的5G譜效提升的總體技術方案。形成面向5G系移動通信的非正交傳輸技術方案;完成了高密度用戶接入典型場景下SCMA傳輸仿真驗證;完成了面向小流量數據包頻繁交互的NB-LDPC編碼仿真驗證;搭建了5G移動通信“協作多點傳輸CoMP”典型場景下的FBMC傳輸實驗驗證平臺並進行了部分測試驗證。

提出了以波束分多址(BDMA)為基礎的大規模MIMO完整傳輸方案;已完成基帶子系統的開發及固定頻段射頻單元的開發,系統可支持64-256天線通道,搭建了5G大規模MIMO外場試驗環境;天線規模、系統帶寬和處理能力具有可擴展性。

四、突破限制我國產業未來發展的毫米波射頻芯片關鍵技術,並在國際上上首次驗證了物理層安全技術在5G移動通信系統應用的可行性。

完成了毫米波無線接入架構、物理層關鍵技術、媒體接入控制技術研究;完成了毫米波CMOS 60GHz射頻單通道系統芯片和42-48GHz芯片模塊設計與流片;完成了基於自主研發芯片的60GHz頻段模擬前端硬件的設計與實現,使我國在這一薄弱環節的研究迅速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面向我國主導的IEEE 802.11aj無線局域網協議標準的制定,在45GHz毫米波MIMO設計、調制解調、信道編譯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向IEEE國際標準組織提交一系列提案,完成了IEEE802.11aj技術標準草案的擬定。

提出了未來寬帶無線接入安全體系架構與網絡安全模型,驗證了面向5G物理層安全的無線傳輸技術、密鑰生成技術及輕量級加密和無線安全認證技術的可行性;搭建1套大規模天線實驗驗證系統,具體包括2套模擬基站的32天線通信系統、2套模擬合法用戶和竊聽者的32天線通信系統,完成對物理層安全傳輸技術進行功能驗證和性能自測試。

提出了支持多種業務需求的多級安全架構、基於物理層的“無條件”安全傳輸和跨層安全傳輸方案、一種新的基於物理層接入認證方法和基於MIMO的密鑰分發方案;研制了支持5G無線接入安全傳輸和組網仿真平臺;搭建了支持5G安全傳輸、認證等關鍵技術驗證的試驗環境,包括2個8發8收,1個4發4收和2個2發2收的節點。

五、超前部署5G新技術的測試與評估研究,支撐我國5G技術研發走在世界前列。

根據 5G 總體目標、業務需求和技術需求進行測試需求分析,完成了測試需求分析報告、評估測試系統指標分解和定義,初步形成了評估指標集;完成了典型應用場景下的用戶和業務分布模型建模;完成針對5G網絡的系統及仿真評估方法研究;提出MIMO近場測試方案,搭建了大規模陣列天線軟件仿真評估平臺和大規模陣列天線測試環境;開發了5G候選頻段共存評估仿真測試平臺並完成了評估分析;初步完成外場測試環境建設,包括測試終端和幹擾設備的設計和基本模塊的開發;完成多核並行計算仿真平臺,支持大規模天線和超密集組網技術的仿真。

根據工信部總體部署,我國的5G基礎研發試驗將在2016年到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進行。之後將進入5G網絡建設階段,並有望最早在2020年正式商用。

業內人士指出,在全球著手開展5G研發的初期,我國產業鏈各環節尤其是縱向細分領域的企業應當積極介入,共同推動5G技術標準研究,通過5G的標準和產業的研究,能夠在核心器件取得突破,擺脫核心器件對外依賴的局面。保障我國產業在未來5G標準體系當中,占有重要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91

中國預計2020年啟動5G商用 最高可達20GB每秒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所長王誌勤日前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目前已進入到標準制定階段,中國預計於2020年啟動5G商用,而大規模應用將會在2022年或2023年。

王誌勤表示,中國希望同其他國家一起制訂全球統一的5G國際標準。今年3月剛剛啟動標準的研究工作,預計到2018年6月完成第一個版本的5G標準。

關於國際合作,王誌勤介紹,目前推進5G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已經從政府、推進平臺、企業各個層面打造了合作框架,比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都建有相應的推進組平臺,中國推進組跟他們有相應的合作框架。

王誌勤一頭短發,顯得特別幹練。由於長期從事技術方面工作,她說話言簡意賅、邏輯分明。

關於5G相對於4G的突破,王誌勤表示,過去的4G體系架構主要面向移動互聯網,服務對象主要是人,而5G主要是向物聯網拓展,實現萬物互聯。

據介紹,從速率來看,4G的峰值可達到1GB每秒,而5G可達到10至20GB每秒,可以實現一平方公里上百萬傳感器的連接。

“5G是特定為物聯網設計,為了適應它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技術。”王誌勤表示,物聯網這麽多年發展並不理想,主要是由於碎片化的市場和技術標準的分化,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市場分化很難形成規模化發展。

5G的推進離不開拓展垂直行業的應用,她舉例,未來要實現真正的汽車自動駕駛,就好比給汽車裝上一只“千里眼”,不僅可以通過雲端數據來知曉前方的事故與擁堵,還能在高速行駛狀態下實現防止碰撞的自動控制,這就需要一個低於0.5毫秒的低時延才能實現。

王誌勤表示,中國預計在2020年啟動5G商用,並不是說馬上就大規模應用,可能是在四五個城市先進行試點,預計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會逐漸大規模應用。4G還會有一個相當長的生命周期。

關於大眾普遍關心的資費問題,王誌勤坦言,從技術本身來說,頻譜效率的提升,5G每比特的成本應該會比4G更低,因此從單位流量的角度來看,5G應該要比4G更便宜。

“但是資費的最終確定還是取決於運營商,因為是一個市場行為,我們還是要客觀地來看提速降費的問題,要保證單位流量成本的適度下降和所享受的業務體驗的提升。”她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96

中國首顆AIS商用衛星計劃明年發射 和德宇航負責運營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正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獲悉,我國首顆AIS商用業務衛星計劃明年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四丙火箭發射。

AIS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簡稱,AIS系統是海事監管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美國、加拿大、歐洲星載AIS領域的發展極為迅速,已建立起全球性的商用AIS星座。衛星AIS信息服務從政府海事部門安全監管需求,向經營性AIS信息服務發展,並產生了廣泛的經濟效益。

我國AIS商用衛星尚處於起步階段。首顆AIS商用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並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次亮相。1日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與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在珠海簽署了研制合同與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作為總承包商,負責研制“精致”AIS系列商用衛星,並提供發射和應用的一體化服務,首顆衛星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長征四號丙火箭發射;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負責衛星的在軌運營和AIS信息服務。

記者在上海工博會上看到,這顆“精致”的AIS商用業務衛星1:1的模型,“個頭”與按1:3的比例縮小的風雲三號衛星相當。衛星平臺質量30千克,長期功耗40瓦;設計最大載荷質量45千克(占衛星的最大比重60%);設計承載最大載荷長期功耗60瓦,短期功耗75瓦;設計最大數傳速率120兆。

據介紹,計劃明年發射的我國首顆AIS商用業務衛星,將裝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第四代長壽命系列星載AIS接收機,用以搜集船舶在海洋上的位置、標識等信息,並將采集到的船舶信息傳輸給地面站,用於實現廣域海上船舶監測。衛星成功發射並在軌運行後,平均一天可解碼來自不少於6萬艘船舶的200萬條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