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不要去那些所謂的互聯網大會、成功者心靈雞湯分享大會、VC 洞察未來方向大會……這純屬不靠譜,就算是我講,大家也別聽。

春節雞湯文看完,來整點有用的。我們看過太多創始人因搞不懂政策,讀不懂投資人,看不懂媒體所發生的杯具了,如何避免這些杯具發生?創始人該怎麽正確處理和投資人、合夥人、政府、媒體等之間的關系?看看創業近10年,藍港互動董事長、斧子科技CEO王峰怎麽說。

以下為王峰在2016年新浪創業訓練營上的授課精要(上篇):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我也是一名創業者,現在有三個身份:

第一個身份,是港股上市公司藍港互動集團(8267.HK)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公司成立於2007年,歷經近 8 年艱苦創業,2014年12月30日終於在香港上市,可謂“念念不忘,終有回想”。

第二個身份,是創業公司斧子科技(FUZE Entertainment)的創始人兼 CEO,公司致力於打造家庭互聯網平臺的娛樂終端,目前已獲得來自IDG資本、北極光、複星資本、樂視、暴風影音等投資。

第三個身份,是“極客幫”創投基金合夥人,“極客幫”在軟件、互聯網、遊戲、智能硬件等領域廣泛布局,代表項目有:《我叫 MT》、《全民英雄》、《七雄爭霸》等手遊,快牙軟件以及淩雲電動汽車等。

這麽多年下來,我發現創業太難了,難在什麽地方?有人說:難在我搞不定產品,錯;難在我沒有牛的技術,錯;難在我不會忽悠錢,錯。

我苦思冥想,創業最難的,是你能否洞察世界的變化,是否具備洞察趨勢的能力。創業是九死一生的過程,其中有十大關系不可回避,都需要處理得當。

關系之一:與投資人的關系

要想創業,沒錢一定不行,所以找錢是創業者天大的事情。

那怎麽找到錢?首先要從自己信任的身邊人里找到第一筆錢。如果你的資源好,你可以找到王峰,找到李開複,找到蔣濤,找到徐小平,這都有可能;但是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你還是要想想,能不能從自己信任的人找起,要想辦法挖掘自己身邊的資源。

不要去那些所謂的互聯網大會、成功者心靈雞湯分享大會、VC  洞察未來方向大會……這純屬不靠譜,就算是我講,大家也別聽。

也不要成天去跑會、曬名片,說“我叫某某某,我們有一個業務,您有時間談一談嗎?”人家立馬說,“我沒時間,馬上要回去了。”投資人都是這麽想的,根本沒可能談成。

我個人也不支持創業者去參加創業秀,把創業變成演講比賽,演講完了還唱歌,臺下有鼓掌的,還有粉絲團,這不是鬧劇嘛?如果這樣去做,你未必是那個幸運兒,就算你被包裝成一個幸運兒,也不靠譜,因為你沒時間耗在節目里面。

我的看法是找熟人,找身邊的人,通過各種關系介紹私下談,而不是在公共場合找錢。你家親戚給錢,可以;你的朋友、同學,甚至老師給錢,都行。我覺得找準自己身份,找到錢就OK了,不要貪圖虛名。

第一撥給你錢的人就是你的恩人。IDG的張震就是藍港的貴人,每次見到張震我都說“貴人到”。因為我離開金山軟件時他第一個請我吃飯,問我“你想做什麽?我能不能投資你?”我當時太幸運了,一出來創業就拿了IDG200萬美金的A輪,他連我團隊都沒看見,公司名也沒有,也沒聽我談計劃,就給了我錢。因為他覺得我過去的背景足夠作為他們投資的依據,IDG每年都會挑這麽幾個人,只要出來創業就給錢,不思考,成了是應該的,不成無所謂,反正是博機會。

願意給錢的投資人是最好的投資人,但如果投資人給錢的時候,提出要加一票否決權,我都會直接拒絕。天使投資階段有可能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投資者覺得你不靠譜,帶著他跟你一起創業的心態去投資,可你必須得想清楚,他究竟是投資者,還是做你的聯合創始人?

我的看法是,創業者還是要 hold 得住自己的公司,每一輪都要 hold 住,不管 ABCD  輪。投資人固然是扶你上馬的貴人,但公司最終是你的。投資者的理想是賺大錢、高回報,而你的理想是你自己的事業。你不能允許承載自己理想的舞臺,被別人的階段性利益所影響。

我經常見到很多創業者跟投資者搶東西,雙方劍拔弩張,甚至對簿公堂,被媒體曝光。我很詫異,因為我與我所有的投資人以及被我投資的人之間都沒有出現這種現象。我反思了一下,問題的產生在於你是否坦誠。

很多創業者對投資者不坦誠,被問到業績怎麽樣?答還行;被問到最近有多少現金?答沒多少了。這樣回答問題,一點都不坦誠。

投資者給你找錢,生怕你撐不下去,尤其是 A 輪投資者,A 輪投資者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的 co-founder。所以我覺得一定要珍惜和早期天使、A 輪投資人的關系,關系處理好了,他們日後會幫你處理B輪、C輪的融資。

無論何時,我的投資者找我開會,或者只是找我聊天,我都會非常地坦誠,對於業務進展、產品研發進度、產品計劃等等,全部如實回答。

坦誠固然重要,但也要註意,千萬不能讓投資者感覺你失去了信心。大部分投資者聽你講數據,聽你講產品,甚至親自幫你測試產品體驗,但這些都只是他實踐當中的部分感受,他最終評估的是你的狀態。

此外,你的三觀要正,這與投資者之間的坦誠信任是相得益彰的。有人對我說,“王峰你知道為什麽你每一輪融資都這麽順利嗎?因為投資者看你非常坦誠,他覺得你三觀正,不會坑他”;我同事也跟我說,“老大,你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你太容易相信別人,太善良了”。三觀正有助於你和企業往前成長,持續快速發展到下一階段。

關系之二:與合夥人的關系

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問題,不管到哪個階段,合夥人關系對於創業者像性命一樣重要。也許我們從天使到A輪的過程當中還可以解決問題,A輪到B輪也可以解決,但越往後越難解決,以至於你無數次想推翻重來。

什麽樣的人能成為合夥人?有人說,合夥人一定要有過硬的技術,或者一定要懂產品,懂銷售,這都是常識,而我想談的是一種文化。

首先,一定得有老大。

我在投資時見過非常多的團隊,創業者帶著三個人一起來,交談中經常出現大家搶話的情況。如果你遇到一個特別牛的團隊,他們平時都搶話講,彼此都已經融合了,搶話講並不壞,可最糟糕的是,如果你從他們搶話講的眼神中,感受到團隊中沒有老大,那這個團隊的合夥人關系一定是很糟糕的。

創業者在最早階段組建團隊的成員,從今天的行業趨勢來看,都得給予合夥人的頭銜,不然大家沒有創業感。

近親關系在創業早期作用非常強大。我原來不理解夫妻店和兄弟店,我的公司從來沒有夫妻店,我也不太喜歡投資夫妻店。我也見過一些創業者,來融資的時候,他說一句話,老婆就補充一句,跟他說這個不對、那個不行,我聽著壓力也很大。

但確實有很多成功的夫妻創業者,尤其在高科技領域創業成功的夫妻,要麽是老婆學歷比老公高,要麽是老婆的專業水平在行業領域里擁有很重的話語權。有人強於早期融資,那他老婆一定擅長融資;有人強於做商業,他老婆可能哈佛MBA畢業。員工看見的不是創始人的老婆,而是一個專業能力非常強的合夥人。

其次,擁有相同背景的人,如大學同學、同事,或者有共同愛好的人,也是我喜歡的合夥人關系。藍港能從創業到最後上市,隊伍建設功不可沒。創業第一年就招聘了來自金山、網易、完美、騰訊的人才,後來因為轉型裁員,一度從900人裁到了300 人。8年後上市時,我盤點了公司的合夥人和高管,發現一起敲鐘的人里,90%曾經是金山的;早期在中關村一個三室兩廳辦公室一同打拼的26個人,有一半的人還在,他們都是我過去的老同事,這麽多年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

因此,合夥人的關系里不僅要有老大,更要找到信你、認你、服你,還願意幫助並且有能力幫助你的人。如果沒有想好就貿然行動,股份已經分了,權利已經分解了,後來發現都是不靠譜的人,再重組一次難度很大。所以如果能在創業初期就找到價值觀、文化、履歷彼此融合的人,是一件好事。

投資人經常幫創業者“指腹為婚”,是我在做投資時發現的一個可怕現象。兩個創業者原來都不認識,八竿子打不著的,因為一個懂技術,另一個懂銷售,被投資人建議應該一起聯合創業。對於這種事情來說,不管他們有多牛,我也不願意投,因為他們之間沒有磨合過,將來一定會打架的。

我更願意見到開始就完美無缺的好團隊,比如一幫清一色清華畢業的人一起出來創業,成功;一幫全是老同事一起出來創業,成功;或者一幫有興趣、背景非常一致的人一起出來創業,也成功。

創業者與合夥人的關系難在哪?第一,彼此能不能真心明白做老大的難度;第二,團隊的價值觀是不是一致。

當老大真的不容易,不能將就,如果創業者將就合夥人的關系,到了大家都不好意思開口、各管一攤的局面,那就是創業的悲劇。千萬別相信大公司跟你講的專業分工,什麽“放手幹,我相信你,沒關系,失敗以後我再給你機會。”失敗了以後,你自己的機會都沒了!

所以,核心問題是我們在初始階段能不能形成一個非常強的團隊,一個中心人物能夠做決定、拍板,同時廣泛聽取合夥人的意見,這太重要了。

團隊在價值觀上是不是一致,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我懂技術,他懂產品,他懂營銷,這件事不難,難在這幫人能不能真正在一起幹事情。

創業就是長征,創業就是生死存亡。我非常喜歡張穎(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的觀點:很多創業者不成功,是心胸狹窄。如果你自己真能幹,你就給他們下命令;如果你自己不能幹,千萬別說融資是你最擅長的,你要有勇氣釋放股權給大家。

關系之三:與技術團隊的關系

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創始團隊沒有技術,或者技術不強真的很可怕。很多創業者不一定有很好的技術底子,那如何招募一批能幹的技術大牛?我覺得依然是文化問題。

管技術和管銷售、管市場都不一樣:管銷售強調執行,一般講求KPI;管市場強調務實,看花了錢能不能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可是技術應該怎麽管?要樹立相對寬松和信任的文化。因為大部分做技術的人專心解決問題,成天鉆研在編碼、產品架構體系的設計里,是不關心外部世界的。

我們常提互聯網改變世界,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不能找到一大批熱愛技術的人跟你一起幹。

我們就是要找到這樣的技術,而且把他們長期留下來,給他們土壤,讓他們覺得公司就是家。我發現很多公司的辦公環境對技術不友好,把公司搞得和網吧一樣,負責技術的幾個人在屋子里吹風扇,這樣的公司很可怕。

這麽多年,藍港的研發團隊每一天都在加班,活兒永遠幹不完。我們有一個 60、70   人的項目組,項目負責人也是公司合夥人之一,帶著他們去年大年初三上班,我知道以後非常感動。藍港具備這樣的文化和激勵模式,技術人員自然會專心做好自己工作。

大部分寫代碼的人熱愛寫代碼,熱愛產品架構,願意討論願意分享。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沒給他們釋放能量的環境,就很難做。

所以創業者早期對技術團隊的構建可能和傳統領域不一樣。很多傳統行業公司讓團隊做正步走訓練,這對於大部分做技術的人來講一定非常痛恨。

他們天生有交流恐懼癥,不善於跟大家打交道,但是如果你真正懂他,你會發現他太可愛了。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模型,他樂於你和他談他頭腦中的模型,你也可以和他談商業,談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理解,如果有共鳴,他是真心願意跟你做朋友的。

創業者要和做開發的技術人員做朋友。和我走得近的大部分人都是做技術的人。為什麽?因為他願意跟你聊他的想法,你也要跟他溝通你自己最近的發現。

作為公司的領導者,你掌握外界資源的能力強,你知道很多新變化,你為什麽不找個時間跟技術人員吃吃飯,描繪一下你興奮的感受?很可能他因為喜歡你身上的人格魅力,就跟隨你幹了十年,專心幫你解決你不擅長或者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你能建立這樣一個團隊,我認為,它一定能夠經受市場變化和公司轉型的考驗。

所以,你一定要在初創階段就形成一套技術文化,要重視對技術人才的培養。藍港成立第一年起,我就跑到全國各地的大學招人,因為你要看到未來誰會幫你解決問題,而且技術人才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

關系之四:與員工的關系

當公司從初創階段的十幾個人發展到100個人、甚至上千人以後,創始人應該如何處理好與員工的關系?我在金山時管理 100個人的時候,我的前老大就跟我說:“王峰,恭喜你管 100 個人了,提醒一下,管100個人跟你管20個人不一樣。”管20人時,你一個人說了算,特牛,什麽事都可以左右;管100人時,你的問題就來了。

在處理與員工關系方面,很多企業做得很好,擅長和員工交流,有的是寫內部郵件、公開信,還有的將公司的價值觀通過媒體PR出去、讓員工看到,我覺得這些方式都很聰明。

一個創業者,如果能在早期就把公司的價值觀、使命以及機會分享給你的員工,恭喜你,非常了不起,可能你真正具備了企業家的氣質。如果沒做到這一點,你只是具有商人的氣質,有賺錢的本事。

如果員工都能了解你的想法,經常在背後討論你的夢想和格局,能夠對你有欽佩之心,他們會把你寫的文章拿回去給他的父母看,說“我在跟這樣的一個創業者幹”。雖然你的公司不是華為、小米、BAT,稱不上一線的互聯網公司,他的父母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但員工仍然會覺得你很了不起。

員工喜歡什麽樣的老板?有理想,三觀正,而且對大家坦誠。但是很多人只把這個關系做到了合夥人層面,只把你的兄弟感情留給合夥人,年底痛喝一場,說自己去年多不容易。可員工知道你不容易嗎?。

所以創業者要經常表達自己,很多人都認為我要對員工隱瞞情緒,其實有時候創業者在員工面前充分釋放情緒,大哭一場之後,你會發現效果也不錯。我不是鼓勵大家借著開年會,每個人都來這麽一場,但是實話實說,當你進入那種狀態時,員工能感覺到你是真心的。

最重要的是要讓員工聽懂公司的使命,員工不一定聽懂目前公司已經擁有的核心技術,不一定知道你私下搞定了一個大神,但他們要知道你的價值觀,從而願意接受你分享的東西,甚至願意分享給他的朋友、父母。當你的公司員工開始主動把他的大學同學挖來你的公司時,恭喜你,你的公司進入了一個澎湃創業的狀態。

如果你只相信你的合夥人,幾年下來跟員工沒有任何交流,所謂的“各管一攤”在創業初期是做不到的。雖然你做不到面面俱到,但你要想辦法讓員工感覺到你面面俱到。你不一定要洞察得那麽深入,但是你要讓員工看到這件事情的框架。

員工是公司非常寶貴的資產,他們之中會湧現出一些明日之星,甚至某個員工有一天會成為你最重要的合夥人、骨幹,所以,你要給他機會,給他更好的激勵和福利,這是你應該多思考的。

有時候我常常想,能有錢創業,我很幸運,雖然有時候也會很痛苦,覺得最近我們業績起不來,一籌莫展。但當我在辦公區走一圈,看看每個人做什麽,跟他們打打交道,看到員工還在努力工作的時候,我心里面的感覺會不一樣。我就會覺得我確實擁有這個世界,即使這個世界目前看起來還很簡陋,很慶幸我還有本錢打仗。

總之,向員工充分傳遞你的文化價值觀,是創業者責無旁貸的使命,而且永遠都不能覺得厭煩。如果這一點你不在乎,處理不好員工關系,那你根本沒有企業家精神,頂多是一個小商小販,做點買賣而已。

關系之五:與媒體的關系

處理與媒體關系的底線和本線是做好公司,別幹壞事。但即便如此,怎樣做才能讓更多的人誇贊你?

如今的時代,註意力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我入行時一度鄙視這種觀點,不喜歡成天做噱頭。可是到了今天,獲取外界關註可能比設計產品還難。有人說,我的產品一出來就一定有關註度。其實不一定,還有競品存在,你如何先聲奪人?其實很多時候正是媒體關系決定的。

所以在早期創業者團隊中,需要有人能處理媒體關系,或者盡早聘用擅長做媒體關系的公關。

今天很多投資者告誡創業者要低調研發,千萬別讓人知道你。有沒有道理呢?非常有道理,但是這不代表你的公司也要完全默默無聞。

我認為,早一點對外透明,可能對你的團隊以及你在未來市場中獲得更多資源是有幫助的。希望創始團隊能夠早一點意識到,恰當地處理媒體關系,講自己的故事是值得的。

就我自己而言,出去演講、接受記者采訪,根本沒有半點榮耀感,但我知道我有責任做這件事。如今

有人寫藍港,寫斧子,寫王峰的成長史,我都不敢看,不少文章吹捧上了天,我尋思我有那麽好嗎?看到負面的信息,我又尋思我有那麽差嗎?

既不要把媒體報道當成榮耀,又要積極參與到媒體的報道過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因為它是你的使命之一,讓你的企業被眾多人所知道,至少讓行業了解到你,有人會慕名而來,看有沒有機會合作。

我在多年創業過程中,的確很多人投奔我,我後來想了一下,可能因為創業伊始我們就被媒體包圍了,當然過度曝光也不好。

如果不斷地對公眾發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聲音,對你吸引人才大有幫助。應聘者會覺得我看過你的故事,知道你們怎麽走過來的,甚至會說我搜索過你們,我覺得你們挺有意思,我記得你的哪句話,我有一個觀點想跟你分享,或者我有一個疑惑想向你求解……那麽你和應聘者就進入到一個特別良性的溝通軌道中,而不需要費力地去向他解釋。

再小的公司,都要盡可能學會講故事。要珍惜媒體資源,不用早期就找一個部門天天幫你輪發所有稿件,不用請幾十家媒體天天轟炸式地報道你們的業績,也不用 CEO  成天泡在媒體關系里,好像沒人報道就覺得很不安,而是要真正想好你要做什麽,找一個能聽懂你故事的人去幫你寫,這是有價值的。

我最近發現有很多創業者,先自己申請一個公共賬號,寫一篇我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我為什麽要改變現狀,其實大家對這樣的人還是很好奇的。如果你寫不明白,就找一個好的媒體來幫你表達。

此外,我自己總結下來,媒體關系做得好的初創公司確實更容易融資,凡是公眾影響力很強的人物,拿A輪融資非常的輕松,因為他有自己表達的方法,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影響力,自然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