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場直擊 | 聖誕老人北極圈為阿里旅行翻牌“飛豬” 在線旅遊商戰升級

從10月28日開始,阿里巴巴集團(下稱“阿里”)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

這一消息是阿里CMO董本洪在“聖誕老人“的故鄉——芬蘭羅瓦涅米宣布的,而作為東道主的“聖誕老人”也一起參與了為阿里旅行翻牌為“飛豬”的儀式。董本洪同時宣布芬蘭是“飛豬”歐洲目的地戰略的第一站,從10月28日淩晨開始,意大利、英國、荷蘭、法國、瑞士等多個歐洲國家將開通“飛豬”平臺的旅遊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董本洪透露,更名為“飛豬”是為了更統一阿里的旅遊板塊的業務,且今後“飛豬”會聚焦85後年輕客戶群,以個性化產品來進行市場競爭,且預計今年雙11期間,“飛豬”的業績會超過去年同期的阿里旅行。

在業界看來,OTA“大家長”攜程通過資本運作已經將去哪兒、藝龍等變成了“一家人”,同程則背靠萬達系,此種情況下,阿里旅行成為“特殊的存在”,因而此次其更名為“飛豬”其實是進行重新布局市場戰略,通過提高品牌辨識度,主打年輕化細分市場來爭奪客源。而關鍵是,“飛豬”此次將發布會放在芬蘭並加強與歐洲旅遊目的地的合作,其實預示著其對線下資源的爭奪加強,而這也會使得在線旅遊平臺之間的商戰升級。

第一財經記者在芬蘭羅瓦涅米全程采訪了阿里旅行更名為“飛豬”的過程,下面就讓大家一起來直擊現場,看看聖誕老人如何在北極圈見證“飛豬”品牌的誕生。

這里是位於北極圈的“聖誕老人村”,也是活動現場!

這就是聖誕老人,他正在他的辦公室內和大家見面。要做聖誕老人並不簡單,他懂得27種不同的語言,還需要考出馴鹿雪橇車駕駛證!在和中國媒體見面時,他以中文和大家做簡單交流!

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現的是阿里創始人馬雲

阿里CMO董本洪和芬蘭國務秘書Jari Partanen進行致辭

“飛豬”總裁李少華對旅遊業務進行了說明

董本洪與現場與會者自拍合影

進入雙11極光晚會流程,據說這一陣在北極圈看到極光的概率很高!

聖誕老人駕駛著馴鹿雪橇車突然進入會場,全場沸騰!

聖誕老人和阿里高管們一起啟動了“飛豬”品牌,“飛豬”是面向年輕消費者的休閑度假品牌,與面向企業差旅服務的阿里商旅一起構成阿里旗下的旅行業務單元

董本洪現場公布“飛豬”策略

董本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飛豬”將目標客群鎖定為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結合阿里大生態,通過互聯網手段,讓消費者獲得更個性化的旅程。“將阿里旅行更名為飛豬,其實也是提升旅遊業務之舉。就好比此前推出天貓品牌時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天貓的辨識度非常高,也成為了阿里系的一個品牌。而此次飛豬的啟動也是要形成一種品牌識別系統,今後,飛豬聚焦年輕客戶群體,強調個性化產品,做差異化競爭。在已經開始預售的2016雙11上,飛豬會推出例如環球旅行套票、南極之旅、非洲大峽谷探秘等個性化旅遊產品。

啟用新品牌“飛豬”是配合阿里旅行業務進階的戰略舉措。”飛豬“總裁李少華首次公布了一組平臺數據——”飛豬“目前會員數已超過2億,日均訪問用戶1000萬。李少華概括了新品牌飛豬最為核心的兩個關鍵點:聚焦出境遊體驗、聚焦互聯網創新。在芬蘭聖誕老人村與新品牌同時發布的,還有”飛豬“歐洲目的地戰略藍圖,”飛豬“準備從線下到線上,多維度創新地深挖當地目的地資源。”飛豬“計劃與歐洲諸國深度合作,呈現各大熱門目的地的旅行資源,並在當地建設地面實體服務站,為中國遊客提供中文服務。除了資源和營銷上的合作,飛豬也將繼續深化行業互聯網創新,除了未來酒店、未來景區等,飛豬還宣布即將上線“出境超市”。

品牌動作的背後,是業務體量的擴大。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阿里旅行雙11單日成交超15億元,其中出境遊預訂超80萬件。董本洪表示,今年雙11,預計”飛豬“的業績會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位於北極圈的”飛豬“服務站

值得註意的是,在阿里整體全球化戰略升級過程中,支付寶與旅行業務的互融也越來越深。在海外的機場、免稅店,支付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方便國人直接用手機支付。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品牌升級為“飛豬”後,阿里旅行此前創新出來的業務線子品牌,如未來酒店、未來景區、未來飛行+等“未來系列”將繼續沿用。而支付寶的交易、授信、信用等服務在“未來系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飛豬“走向海外,支付寶的國際業務也將擴充。

”攜程通過資本運作已經將去哪兒、藝龍等變成了一家人,同程則背靠萬達系,此種情況下,阿里旅行成為‘特殊的存在’,因而此次其更名為飛豬其實是進行重新布局市場戰略,通過提高品牌辨識度,主打年輕化細分市場,通過差異化策略來爭奪客源。飛豬此次將發布會放在芬蘭並加強與歐洲旅遊目的地的合作,其實預示著其對線下資源的爭奪加強,而這也會使得在線旅遊平臺之間的商戰升級。“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攜程的傭金模式在這幾年讓不少合作夥伴有所不滿,也引發過糾紛,而作為平臺模式的”飛豬“則相當於讓合作夥伴可以低成本進行在線分銷,這或許是”飛豬“應對攜程系競爭的一大法寶。但是,攜程系畢竟強大,要超過這個對手,”飛豬“還有一定的挑戰。

音樂會還邀請了2016中國新歌聲冠軍蔣敦豪、2013中國好聲音冠軍李琦、芬蘭本地歌手等共同到場獻唱

最後以高管和演職人員全體合影來結束了音樂會活動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並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哦,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14

騰訊加入創業節目大戰:真商戰還是看秀?

10年前,一檔名為《贏在中國》的真人秀拉開了創業類電視節目的大幕,“屏幕創業者”成為中國創業大潮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們中間有些人通過參加電視節目獲得投資,其產品也因此被用戶知曉。但是,這些人和節目也遭受著質疑,講故事、賣慘、浮誇的表現,和創業需要的實幹看似格格不入。那麽,創業真人秀離真實的商戰到底有多遠?

創業是要盈利的遊戲

創業成為全民話題後,央視和多家地方臺都應景推出了創業類節目,原本躲在寫字樓里和咖啡館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紛紛進入公眾視野。

近日,由騰訊眾創空間、海南生態軟件園和浙江衛視聯手推出的創業真人秀節目《我是創始人》開播,節目主打創始人的“代際之爭”,讓企業家的“前浪隊”和年輕創業者的“後浪隊”在節目中進行觀點碰撞,並且引入對抗和淘汰機制。

騰訊副總裁暨節目出品人林松濤對記者表示,節目選擇年輕創業者的標準主要看兩條,一是公司在行業里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實力,二是創始人本身有良好的屏幕表現力。但林松濤指,此次杜絕“講故事、比慘”。

一家早期投資基金的創始人告訴記者,自己曾經被邀請參加某電視臺一檔創業真人秀,不過錄了一期就罷錄了,“純粹表演的東西太多,浪費投資人的時間。”

以收視率為導向的電視節目和以盈利為導向的真實商戰,是否能建立一些共性呢?

在《凱叔講故事》創始人王凱看來,即便是遊戲也要講求策略,如何單點突破就是創業公司會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如何突破得跟深入,如何建立壁壘;而創業也是一個遊戲,但是是每一個創始人投進去之後告訴自己必須要盈利的遊戲。

騰訊開放平臺戰略

騰訊此前發布的《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預測,至2016年底,中國眾創空間數量或超過4000家。

騰訊眾創空間面臨著巨大的競爭。林松濤稱,騰訊聯合各方打造這樣一臺創業真人秀節目,是騰訊眾創空間開放戰略的新一步。

林松濤介紹,五年來,騰訊開放戰略經歷了從流量開放,到能力開放,再到生態開放的演變。他認為,互聯網行業已進入生態角逐階段,騰訊擁有8億微信用戶和9億QQ用戶,入口效應日益明顯。只有將資源、能力開放出去,騰訊才能在下半場的競爭中保持領先。

不過,資料顯示,10月27日首播當日,CSM52城收視率中,該節目排名在30名以外。即便是在同類節目中比較,收視率也不理想。

董明珠自稱情商低

此次節目總導演關秀曾在10年前執導《贏在中國》,這個節目在當時不僅引發了大眾對創業的關註,也成就了一批評委,比如閻炎、朱新禮、馬雲等人都通過節目放大了創業導師和商業領袖的形象。

此番《我是創始人》前浪隊中出現了最近處在風口浪尖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出現在一檔帶綜藝感的節目中,在被問到誰是前浪隊中情商最低的時,董明珠毫不猶豫地指自己。

“最高的情商是人人都舉雙手贊成,但是很難做到,一定會有反對聲,實戰中就是考驗你帶領的隊伍能不能跟在你後面。”董明珠稱,這是節目帶給自己的體會。

不過,對於董明珠遇事表現出來的“低情商”,StarVC創始人任泉的一句評價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她(董明珠)說我全部都是按照自己最真實而且是最好的要求去做,不在乎別人對她的任何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40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73.shtml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思考特征,就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把你的傳統優勢擴大。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1

最老的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所有做互聯網的公司里,慧聰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但是最老的。1992年10月18日,我拿出工作多年積攢的7.4萬元,合夥成立了慧聰公關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4.8萬元。當時,瀛海威、8848、新浪、搜狐的創始人還在美國讀書,馬雲也還在杭州當英語教師。

我們這批下海的人被稱為「92派」,比如馮侖、潘石屹、李國慶、武克綱等等,下海的目的不僅僅是賺錢,更是想要在某個領域成就一番事業。有人說我是白手起家。但在我看來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錢的人才是白手之人;而24年前的我,擁有知識,擁有信念,所以我不是白手起家。

一開始我和員工一塊兒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將家電、計算機等經銷商的報價信息收集起來,進行分類、加工處理。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經濟信息報》和《計算機世界》開辟了家電和計算機產品報價欄目,後來開始油印小16開本《中國商情快報——家用電器》,面向北京家電商場發行。這就是慧聰商情的前身。

當時做商情信息傳播卻被大多數人認為不入流,或許連「投機倒把」都不如。你不生產東西,憑信息就想賺錢?

當時有個宏渺電器,我去跟他們推銷《商情報價》,剛說了兩句,那個老總就把我轟走了,他不願意理我。過了一會,想想還得去,第二次進去,人家對說你這個人怎麽那麽不要臉。我說不跟你做生意幹嘛還來?我又被趕出去了,臉羞得紅的。你想我從內蒙調到北京,中組部給了我仨戶口,給我一套房子,我那麽優秀的人才,最後被人家趕出去。

我坐在馬路牙子上,想了半天,今兒說不服他我就沒飯吃了。我就又回去了,我就你做這個事情我不要錢。如果你覺得好了,你再打電話找我。你再找我的時候把這次的錢付了行不行?這老板說不要錢可以,然後就登了一個最低報價。登完最低報價,他那個電話打的火的不得了。他就打電話到慧聰找姓郭的業務員,同事說我們沒有業務員姓郭,我們老總姓郭。他就哈哈大笑。從此就成了我們非常忠誠的客戶。

你說那個時候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都過去了,我們這些人能上能下。上山下鄉插隊考大學,我是見過,受過,福受過,罪也受過。

當然,開始很多商家都拒絕刊登,但慧聰商情出了幾期以後,中關村的大小老板們一面怒罵我削薄了他們的利潤,一面花錢找我刊登商情,因為不登就做不了買賣了,所有人都拿著商情的報價去買東西。我們很快就成為中關村最大的商情信息提供商,次年收入就超過100萬。

其實,在我看來,創業家99%會在創業的路程中死掉,這是不可違背的規律。曾經在同一條街上出現的企業大部分早已銷聲匿跡,只有一家叫「無名居」的飯館和慧聰活了下來。

2

放棄既得利益

中國的包版業務是慧聰開創的。開始做《計算機世界》的包版時,每個版有400元的費用。而一個版可以登200條報價,每條報價都可以收到200元,也就是一個版可以收到4萬。後來進來包版的人多了,價格也上去了。即便如此,慧聰在《計算機世界》每個月還有十幾萬利潤。

但是這件事拖著我幾十個最優秀的經理和管理人員。經過慎重思考,我停掉了《計算機世界》的包版,這個錢我不掙了,你們誰愛掙誰去掙。當時很多企業蜂擁而上,《計算機世界》還很得意,中間有些人還拿好處,那我就不管了。今天回看,當時蜂擁而上去做《計算機世界》包版的人幾乎全死掉了。

我把這幾十個人進行了整編,又加進了一些新招的人,做了十幾個事業部。組建了汽車用品、汽保汽服、塗料、塗裝、安防、消防、暖通、水工業等十幾個B2B的行業網站,借助互聯網,迅速擴大了我們自己的報刊的優勢。我們有刊有網,叫「網加刊」。

記得第一年,我一口氣做了將近二十個網加刊。大家知道,剛做刊的業務,第一年你很難掙錢。所以,那一年慧聰的勞動分紅特別悲慘,我記得只有廣電和幾個小的事業部門分到錢。新建的網加刊的事業部都是虧損,都沒分著錢。在那一年勞動分紅的大會上,我跟大家講,今年的分紅是最淒慘的,多數人都沒分到錢。但是我負責的跟大家講,大家努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會大分其錢。

記得第一年,我一口氣做了將近二十個網加刊。大家知道,剛做刊的業務,第一年你很難掙錢。所以,那一年慧聰的勞動分紅特別悲慘,我記得只有廣電和幾個小的事業部門分到錢。新建的網加刊的事業部都是虧損,都沒分著錢。在那一年勞動分紅的大會上,我跟大家講,今年的分紅是最淒慘的,多數人都沒分到錢。但是我負責的跟大家講,大家努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會大分其錢。

果然,第二年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紙媒體的盈利速度迅速提升,過去一般做一個行業紙媒體要兩到三年才能掙錢,但是我做著十幾個網加刊,一年多就掙著錢,而且掙很多的錢,第二年慧聰人就又大分其紅了。

3

投資人的建議

我們為什麽做起來網加刊呢?因為IDG的投資,周全和熊曉鴿長期在美國居住,在中國工作,他們對美國的互聯網非常了解。在投資慧聰之後不久,他們就動員我,一定要轉型做互聯網。他們不辭辛苦,領著我轉了大半個美國,去看了雅虎等等互聯網公司,並且耐心地跟我講解。我開始關註這件事情。管我們項目的楊飛和李建光,更是互聯網的崇拜狂,他們是用科學加兄弟情,拉著、拽著我去改。

他們講的話,我應該相信。首先,他們不是培訓師,不掙講課費。他們在慧聰投資上億,他們不會騙自己、毀自己。他們敢冒險,我為什麽不敢冒險?第二,我知道他們這幫人,都是在美國長期學習工作過的人,熟知海外的情況。他們願意拿出上億的投資來冒風險,我就應該相信他們。

很多企業家一定要自己搞明白了才相信,那都是傻子。你都搞明白了再相信的事兒,肯定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我搞不明白的時候,我相信那些我信任的人,他們明白,我就去做,在做中搞明白。

世紀初,網絡剛興起的時候,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都是把傳統業務扔開,單獨做互聯網,單獨註冊公司。當時IDG給我的建議,也是要單獨註冊公司,單獨做互聯網。

我開始部分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引進一個博士專做互聯網。慧聰有電腦家電、汽配、廣電、化工等紙媒業務,我讓多數分開去做。結果分開去做,問題多多,互相打架,效率很差。

我是一個成熟的商人,在分開做的時候,我讓廣電、化工合著做。原來的總經理,還是總經理,加了一個網絡編輯部,網絡編輯部的人當這個事業部的總編輯,相當於副總。我讓這兩個部門試驗著合在一起做,事情就怕貨比貨,合在一起做效果非常明顯,管理也順當。經過比較,我確定了慧聰從整個轉型的網加刊,就是每一個紙媒體都建立一個與它相關的網站。紙媒體的負責人依然是負責人,傳統的領導依然是領導,不把他換成「懂」互聯網的領導。

刊是收費的基礎,刊收費多少,跟發刊數量有關系。我當時采取的方法是,刊收錢,互聯網不收錢。但是慧聰的互聯網與刊是密切互動,在刊上做了廣告的企業可以馬上把它的內容發到慧聰的互聯網上。這樣刊一個月發行1萬,但是互聯網上一個月有10萬人主動來瀏覽,這樣紙媒體的發刊數就是11萬。用網補刊,刊收費,網免費。

我11萬的發行量打競爭對手1萬的發行量,按5萬的發行量收費,他肯定打不過我。這樣通過互聯網支持刊做強,成功地把刊的競爭對手殺掉。時至今日,當年做刊的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慧聰把紙上的B2B轉成了互聯網的B2B,成功地活了下來,並且活得比過去更好。

但是我又面臨著互聯網的競爭。當時有一些人拿到了一些錢,就開始做家電、汽配、安防、廣電的互聯網業務。對於我來說,刊收錢,但是網不收錢。只要我堅持這個原則,他就永遠拿網收不上來錢。因為所有企業都會跟他說,慧聰網這麽好的網站人家不收錢,你憑什麽收錢呢?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純做網的企業也殺掉了。

我們不是把網做強了,讓刊去補網,而是把刊做強了,讓刊去拉動網。傳統企業要轉型,如果沒有你的傳統優勢,你憑什麽轉?你轉什麽?所以,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思考特征,就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把你的傳統優勢擴大。如果互聯網不擴大你的傳統優勢,而是扼殺你的傳統優勢,肯定就是錯誤的道路。

4

艱難變革

慧聰在轉型前已經有董事會了,但那個時候我還有一票否決權,就說,這件事大家都同意就我反對,我也能否決。但是我做出的讓步是,如果我決定的事情掙了錢歸公司,賠了錢用自己的股份來賠,由我的個人的財產來保證。這讓決策變得公平,而不是讓決策變得正確,在很多情況下,公平比正確更重要。

這個狀態就是企業在成長期的時候,英雄有時比團隊更重要,個人魅力比制度魅力更重要。但走到成長期的盡頭,再往上走就非常難,管理架構就必須發生變化,一定要從個人英雄時期走向團隊英雄時期過渡。這個時候企業家的主要能力,是在組建團隊,用人、識人、找人,完成企業的專業化管理和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分級管理。你不能再是一個沖鋒的人,一個敢死隊長了。現在很多創業者太年輕了,你們將來一定會深刻體會到這個問題。

慧聰經歷了五年,基本完成了這種轉變,非常難受。首先是我個人覺得很孤獨。原來我做銷售最厲害,原來重要的報告都是我自己親筆寫。寫完了,簽上字,人家會說老郭真能幹,既當企業家又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人員。但轉變後就就不行了,研究報告一定得有人比你寫得好,所以這個時候,企業家很多方面忍耐寂寞,把自己變成一種象征,領袖就是象征。

慧聰從國外請回一批人,請了一批很有專長的人,開始從經理制向總監制過渡,財務總監、技術總監、市場總監、做網絡內容的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廣告總監等等。我變成了一種企業的形象代言人。

其實還有許多企業家在這個時候,沒有領會到這一點,老想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再加強。甚至有的企業家說,我為了開放去學外語,您學去吧,學完外語回來您一樣領導不了專業人士。這個時候企業必須完成制度化管理。情感必須服從制度的要求。

唯有完成這一變革,才可以成為大公司。

5

投資人的建議

我記得那是2003年的12月。我早晨在香港聯交所一敲鐘,我們的股票開始交易價是一塊零九分,到閉市的時候是一塊四毛六。當時我給員工發了大量的創業股和期權,那天算了一下,我們有126個員工的身價超過100萬人民幣。現在講100萬人民幣,在北京就買半個廁所,那個時候大鐘寺最好的學區房5000塊錢一平米,有一百萬買兩套房子。

為什麽要這麽做?我之前研究晉商制度時候,里頭有身股,有銀股,你出錢註冊擁有的股份叫銀股,但中國還有一個話叫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窮人沒錢可以出力,出力就是身股,也可以分紅。

那個時候我們查晉商的資料,查到了晉商在兩三百年前的河谷文書和分紅記錄。如果年底分100萬兩銀子,身股分60萬兩,銀股分40萬兩,我認為這個制度是好的。於是我在慧聰章程中規定:「任何人的分紅不得超過總額的10%,股東分紅不超過總額的30%,每年分紅的70%給不持股的職工。知識就是財富。

好的企業制度把笨人變聰明,把懶人變勤奮。慧聰商情就依靠這個打遍天下無敵手,中關村當時做商情的有嗎?達成聯合商情,什麽六合一幫,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們,他們現在全死光了,他們墳頭的草都長了八丈高,只有慧聰幸福的活著。因為我們一個好的制度讓員工努力去幹,慧聰現在在做內貿和生產資料上依然是B2B的老大。

對於企業家掙錢容易花錢難,因為企業家你的專長不是掙錢,而是分錢的,你只要把錢分好了就行了。很多企業家都說自己很累,你活該累,你把錢多給員工分點你就不累了。

當然股權激勵也要避免這些坑。第一,太分散了。第二,沒有找準模擬老板。第三,從員工手里拿錢。

股權激勵一定不能是人人有股,人人有股等於人人沒有。那麽就要找出模擬老板,這個人不是真的老板,但他是一個利潤中心的頭。

也有企業家說股權激勵做了,但是員工就拿了股權,就躺在股權上睡覺了。一問是讓員工出錢買股了,你只要一拿員工的錢,他就要把自己變成銀股股東了。慧聰從建立到上市十幾年,我就只讓員工在上市前花錢買了點期權,上市的時候一塊錢變成兩三百塊錢,其他的時間從來都是身股。

現在都說中國的互聯網厲害,中國的互聯網為什麽厲害?是因為中國的互聯網都是這樣共享制,是幹活的拿大頭,出錢的拿小頭。IDG投我的時候,我的凈資產就這麽2000萬。IDG投了3000萬才占了20%,他不是投大錢占小股嗎?但是IDG投了3000萬,我想這些年後面加了一個,加兩個零,都回去了,對吧?這就叫知識經濟,這就叫新的制度。

互聯網 傳統企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41

鋪物流、爭供應商,新零售商戰升級 | 樂言商業

自從新零售概念被提出,這幾年阿里系、騰訊系、京東系就開始了與各大實體零售商之間的O2O合作,從最初的框架式合作到緊密型的資金捆綁,線上線下的新零售大戰持續升級,如今已經蔓延到借力鋪設物流網點和爭奪供應商、比拼采購能力的階段。

要發展新零售,物流體系至關重要,然而實體零售業原本就很薄利,物流建設屬於高投入項目,這讓不少傳統零售業者望而卻步。如今,隨著與電商之間的新零售合作加速,更多實體業者以借力電商的方式快速鋪設物流網點,以此爭奪客源。

8月9日,沃爾瑪宣布對達達-京東到家增加大約3.2億美元的投資。隨著此次新增的投資,沃爾瑪將深化與達達-京東到家的合作關系,沃爾瑪在其股權占比達到10%。

對於沃爾瑪而言,自建物流成本過高,但如果不鋪設物流體系,則實體門店不能深入所有的區域市場,而開店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因此借助資本捆綁方式,借力京東現有的物流和倉庫資源,將沃爾瑪的貨品送到其門店原本達不到的範圍,這就擴大了客源覆蓋面,節省開店成本,而且也比其他實體競爭對手快了一步。

不僅是沃爾瑪,就連星巴克也看到這一點。近期阿里與星巴克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星巴克將依托餓了麽配送體系,逐步上線外送服務;同時,基於盒馬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體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廚”。

據筆者觀察,星巴克雖然有自己的App和在線推廣,但購買方式基本都是到店,即便是部分外賣平臺此前有星巴克在線下單,但也是騎手為顧客在門店代購,並不成為在線體系,從星巴克端口完全體現不出在線購買比例。而此番星巴克相當於借助阿里系的物流配送,開通專屬在線下單通道,雙方合作涉及餓了麽、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這才是真正實現O2O。與沃爾瑪類似,星巴克借力阿里,將生意做到了其門店開不到的地方,與互聯網咖啡的搶客大戰升級。

除了物流,更為重要的是商品本身。

作為實體零售商,其實保障商品本身的品質乃是本職工作,然而由於這幾年偽劣商品層出不窮,加上各類成本高企後,不少零售商忽視經營,卻轉化成“二房東”,依靠收租金度日,這就讓很多傳統零售業者喪失了良好的經營能力,實體店商品呈現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因此面對電商沖擊時,難以抵禦。

為了有更多差異化商品,新零售業態在供應商爭奪方面硝煙四起。比如傳統超商在零供關系方面都會遇到進場費、堆頭費等問題,對於低利潤的實體店而言,收取各類費用的確是長期以來的一項收益,但供應商卻對此很是抱怨。作為阿里系新零售的代表,盒馬表示其不收取任何進場費,而是取消中間環節,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成本,與供應商建立信息互通,數據共享,確保上下遊的信息一體化,開發下遊的供應鏈系統。同時盒馬建立買手制,標品逐步取消年返利制度,且商品做聯合開發,希望在三年內做成50%以上的自有品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奪走”了一批供應商。

值得註意的是,阿里系還有大潤發這員“猛將”。與阿里組成戰略聯盟後,各種業務合作陸續落地。隨著淘鮮達項目的發展及自淘寶App取得的額外流量,大潤發得以透過其線上至線下業務服務更多大賣場輻射範圍的顧客。據筆者了解,阿里系有專門的大進口業務板塊,大潤發、盒馬等可以聯合采購,建立全球化直采體系,也可打通後臺,在對方門店售賣自家經典產品。如此一來,差異化的商品和供應商的合作加強,這就又給很多競爭對手帶來壓力。

筆者認為,未來的新零售,線上和線下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雙方借力聯合采購,爭奪客源、貨源和物流資源的商戰也會越來越激烈。而越是如此,零售業者越應該回歸商業本質,做好品質,不可短視或盲目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