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特朗普美賭場債主臨門 李華華


2009-02-18  AppleDaily





 

人有三衰六旺,出名牙擦擦嘅美國地產大亨特朗普(Donald Trump)可以話係流年不利,舊年底因涉嫌欠債大約3億港紙而惹官非,又被《商業周刊》選為08年全球13位最失敗嘅投資大亨,搞到佢老人家面懵懵。

同個女先「跳船」

最 近,特朗普揸住28%股份嘅娛樂度假兼營賭場的公司,欠落債券持有人4.1億港紙嘅債息未畀,前後拖數已經有兩個幾月,債主等得唔耐煩,打算申請間公司破 產保護。特朗普老馬有火,指摘呢班債主咁做,只會令間公司問題變得更嚴重;佢同個女伊萬卡(Ivanka Trump)仲搶先一齊「跳船」辭任董事。咁結果係點?要留待美國時間禮拜二,先知有冇轉機。特朗普話,娛樂度假公司嘅資產佔佢身家唔夠1%,根本係濕濕 碎,之但係,班債主係真金白銀攞錢出嚟買債券,都咪話唔慘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6

八方債主臨門裕記乾塘

2010-12-23  NM




一向標榜價格「天下無敵」的小型超市裕記,一向人頭湧湧,無數貪平的顧客爭相搶購筍貨。但時至今日,裕記卻異常冷清,貨架上空空如也,正好揭露千瘡百孔的問題。

原來,裕記的業主及供應商,已爭相入稟追討欠款,並申請將其清盤。老闆余木城夫婦為了追求上市,不惜瘋狂擴張及借到盡買鋪,近十年由二十二間分店,急速擴展至九十多間,今年終闖禍,水浸眼眉;接連執了約二十間分店後,仍在掙扎中。

最弊之處,坐擁十八間鋪位的集團,因旗下裕記食品被申請清盤,已然違反跟銀行訂立的按揭條約,銀行有權隨時封鋪。裕記近月亦悄悄自行賣鋪套現。且看「天下無敵」的裕記,如何渡過這難關。

上月底,裕記被飲品供應商葵康入稟高院申請清盤,葵康負責人林先生向本刊記者表示與裕記合作多年,「近兩年找數開始唔準,約欠五、六十萬元。」他早前曾多次追數,但裕記闊佬懶理,才被迫訴諸法庭。

被債主申請清盤消息公布後,裕記隨即登報澄清,強調公司財政狀況沒問題;不過,行內對裕記財困的消息已不絕於耳。翻查資料,裕記確實周身債,多個供應商近 月陸續入稟,其中供應雲耳及木耳的華昌行老闆許天啟,指以往每日供貨四、五十箱給裕記,但今年六月起因舊債未清,決定停止供貨。他此刻才醒覺自己做錯事, 「裕記兩公婆出名賒數,冇行家肯俾貨佢哋。」惟今年初裕記主動找上門要貨,他為做生意,不惜搏一鋪,結果被拖欠了二十五萬元。

原來,債主還陸續有來,單單在油麻地果欄已有多名尚未採取行動的債主,「成個果欄都知佢賒落好多數,我哋逢星期一都要找數俾大行,佢欠幾個月數,好難同佢 做。」王基欄老闆說。而新記果欄老闆袁先生直指裕記拖欠六十萬元,「裕記舊時攞幾千箱地捫香蕉,依家俾最多四百箱。」他謂跟裕記老闆余木城夫妻合作十多 年,現階段不忍鬧上法庭,「希望佢哋找數,唔好咁?。」

貨架空空如也

記者向罐頭大王李廣林查詢,他不肯直接批評裕記,僅表示現時跟裕記交易,必定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相反給予其對手,例如家興超級市場等仍有兩至三個月數期。

事實上,不少供應商今年開始要求裕記以現金交易,否則便暫停供貨,多間裕記分店即時現形,就記者所見,十多間分店的貨架空空如也,在上環蘇杭街空手而回的 客人陳先生說:「近兩個月近乎乜都冇,頭先想買米粉同榨菜都冇,個孫想食薯片,寫住五個半三包,但成大個薯片架得番兩包。」連店內職員也附和:「最近返貨 亂晒龍,薯片成個月冇貨返啦。」

違反協定銀行有權封鋪

翻查法庭資料,十多宗向裕記討債事件,全部發生在今年六月之後,矛頭全指向余木城及韓麗芳持有的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總結欠約二百多萬元。另一邊廂,他 兩夫婦在今年下半年開始,一反以往只買不賣鋪的常態,先後將七個鋪位沽出,成功「套現」一億元,賬面計亦賺六千萬元,按理償還區區二百萬元的欠款綽綽有 餘。

不過,余木城夫婦買鋪原來相當進取,手持的十多個鋪位,統統按了給中銀及大眾銀行,其中小部分鋪位,更再加按予息高的財務公司。有一名熟知裕記消息的鋪位 資深經紀表示,此種借貸手法常在炒鋪人士身上出現,「假若鋪位升值,好多時貸款上限亦水漲船高。」他續稱裕記已借到很盡,「就算最近放售多個鋪位,也只是 夠還銀行,實際落袋應該不多。」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裕記買入的大部分鋪位,皆以集團旗下空殼公司名義購買,然後按給銀行,取得貸款以供有實質業務的裕記食品批發,進行營運。

貸款及按揭合約上白紙黑字寫明,不論裕記食品批發或空殼公司是自願破產,還是被第三者申請破產,同屬違反按揭契約,銀行有權要裕記即時清還所有貸款,否則 便接管所有已抵押的鋪位。據專家表示,銀行一旦接管鋪位,通常需時約一至兩年計清賬目,才會將物業進行拍賣,所得款項扣除銀行借貸後,有剩才歸還給業主或 債權人。

裕記近期狂沽物業

私人擔保隨時惹禍

葉謝鄧律師行伍家賢律師認為,現時有供應商入稟申請裕記食品清盤,明顯已違反按揭契約,按理銀行可出手封鋪。不過,銀行一般不會貿貿然行動,會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才正式出手。故此,相信有人睇準債主快將臨門,近月便積極賣鋪套現,期望袋得幾多得幾多。

裕記除了近日賣出七個鋪位外,還將其餘多個物業在市場上放售,顯示套現的決心。由於手持的全為三、四線鋪位,為了吸引買家,承諾出售後再租回,租約更以裕 記食品的董事,亦即余木城夫婦私人名義擔保,伍家賢表示:「若以私人名義擔保,即使公司清盤,業主有損失或欠租情況出現,都可以追究,隨時惹到一身蟻。」

兩次上市失敗

九○年開業的裕記,現時情況不穩,無非是擴張過度所致。據前內部高層員工表示,余木城夫婦一直有意將公司上市,○二年更曾首度闖關,雖然當時符合港交的營業額及純利標準,但因欠缺鋪位及廠房等實質資產,上市計劃告吹。

裕記隨即急速擴展,試過三個月內連開十間分店,並開始自置物業。○七年時他倆又心雄,找滙豐做保薦人,第二次申請上市,可惜由於買鋪過量借貸,導致純利急 降,未能達標,再一次空手而回。「佢哋構思係分店愈開愈多,可壓低入貨價,真正做到『天下無敵』,而且供應商有數期,足夠佢哋周轉投資。有時仲接收超市唔 要嘅次貨,再將之重新包裝,賣到好平,所以有好多婆仔鍾意幫襯。」

親阿哥:裕記好大鑊

裕記早期有三位股東,包括余木城、其妻韓麗芳及哥哥余木泉,惟余木泉○六年已退股。記者找到住在黃大仙竹園邨的余木泉,對於行內盛傳裕記危危乎,他笑笑口說:「嚟緊幾個月有可能執添。」

余木泉更一語道破其弟的上市大計,「佢搵咗滙豐搞靚盤數,要俾成一千萬。講到底,佢唔夠錢找供應商條數,先上市集資。」

余木泉指他們一家八兄弟姊妹,九○年其中三兄弟齊齊賣掉的士夾份開裕記,細佬余木城及其妻負責管鋪,他和另一兄弟則負責入貨,「我喺大陸入蔬果,另一個細 佬負責入泰國米。」他表示現已退股,好幾年再沒與余木城聯絡,惟因仍有替裕記入貨,得知不少內情。「裕記今鋪真係大鑊!佢主要入大陸貨,又要靠中間人拎 貨,現時來貨成本急增,每月租金開支都幾百萬元,加上早幾年為咗上市狂買鋪位同開分店,根本唔夠維皮,每月係咁賒數。」

他指現時供應商要現金交易,已投下不信任一票,「前排我先幫過佢,叫其他供應商放心,將貨賣俾我,我用現金找數,再供貨裕記。雖然雞蛋數只係每日兩萬蚊,佢都要拖。」他指裕記即使執笠,對其弟也沒實際影響,「一定冇事,佢仲有其他生意,唔死得晒。」

本週一,記者找到裕記老闆娘韓麗芳,她手捧着大堆食物,由司機駕車從自住的加州花園前往上環開聖誕派對,記者趁她下車時上前訪問,她即時黑面,並加快腳步離開,當提到裕記財政有困難,更有傳執笠,她即大聲說:「你唔好亂咁講呀。」語畢便怒氣沖沖走入大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1

中環在線:鄧聲興兔年雙囍臨門 李華華


2011-1-11  AD




 

財經名嘴鄧聲興踏入兔年雙喜臨門,結婚兼轉工。鄧聲興噚日正式通知親朋戚友,下個月8號同拍拖兩年幾嘅女友Maggie拉埋天窗,喺九龍站W酒店行禮兼擺酒。嗰日係大年初六,星期二,大家可以收市之後就去飲。

華華噚日打電話恭喜鄧聲興,佢笑到合不攏嘴,開心到不得了,佢仲呻話,W酒店嘅宴會廳最多擺到20圍,佢哋兩口子交遊廣闊,o依家度緊最終要擺幾多圍,但係一班財經名嘴朋友就一定唔少得。

再娶老婆兼過檔尚乘

佢估計,今次籌辦婚禮嘅使費大約30至40萬蚊,主要用喺酒席、婚紗同禮服上,冇花錢影結婚相,打算等到結婚當日外影就算,成件事簡單而隆重。

至於點解揀2月8號,佢唔知講真定講笑,話因為假期日子完全book唔到場,搵人擇日之後決定揀個平日嘅日子,大家收市、收工後就可以到場。

喜 事仲唔止一單,鄧聲興結婚之後就會轉工,去長實(001)旗下尚乘資產出任尚乘資產證券部總經理。佢話,因為交接嘅問題,暫時未定實幾時過檔去尚乘,估計 大約在結婚之後,去埋honeymoon返嚟就會返新工。簡單嚟講,兔年伊始,佢就有兩個新開始,第二次做人老公兼跟誠哥搵食嘞!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45

金星改制臨門一腳:張鐵山掛牌、引資兩手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3/zMNDE4XzQ1MjQzMQ.html

繼二線品牌金威啤酒插標賣身之後,去年底剛完成改制的河南金星啤酒集團也走向出售之路。

本報記者獲悉,5月29日,金星啤酒以淨資產1549.93萬元在鄭州市產權交易市場掛牌出售,評估結果已獲隴海村村民戶代表大會確認。但轉讓不包括該企業正在使用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商標使用權。

接近金星啤酒高層人士告訴記者,「金星啤酒改制已經與村民談好了補償條件,金星啤酒董事長張鐵山要全部收購過來,還要走掛牌出售法律程序;另一方面,金星啤酒借此引進融資」。

而一大型啤酒企業河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即使金星要賣,對燕京、雪花意義不大,只會對在河南沒有設廠的青啤有意義。此前傳聞中的併購方百威英博已經收購了當地的維雪啤酒,並在新鄉建設百萬噸廠,買的可能性也不大。

鄭州市產權交易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如果到期沒有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時,「將會採用淨資產底價拍賣方式確定受讓方」。

苛刻的受讓條件

金星啤酒前身為鄭州市管城區隴海村投資興建的村辦企業東風啤酒廠,創建於1982年,註冊資本639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張鐵山。

1985年,隴海村對啤酒廠進行公開招標承包經營,張鐵山接手了這家經營不善的村辦企業,並改名為金星啤酒至今。據其官網介紹,金星啤酒年生產能力200萬噸,居河南第一、全國第四。

事實上,去年金星啤酒剛通過談判解決了困擾進行多年的改制問題。

2011年7月下旬,金星啤酒改制方案得到隴海村村民表決通過。最終,金星啤酒董事長張鐵山個人出資6億元,一次性買斷村民手中金星產權。其中,村裡1100個村民每人能分到50萬元的「買斷金」。同年10月金星啤酒對外宣佈完成改制,從村辦集體企業改製為張鐵山擁有的全資民營企業。

上述接近金星啤酒高層的人士表示,現在金星缺錢,張鐵山為買斷村民手中的股份需要付出5億多元,讓企業一下子拿這麼多錢有很大難度。

為了收購金星全部產權,張鐵山承諾分三次來向村民支付收購款,第一次是去年年底之前給10萬,第二次是今年9-10月份給20萬,最後一筆20萬將在今年底付清。

金星啤酒產權掛牌轉讓公告顯示,經過評估,截至2011年5月31日,待售的金星啤酒資產總計19058.54萬元(不含土地使用權),負債總額17508.60萬元,淨資產1549.93萬元。

金星啤酒對此次產權的意向受讓方提出了8個條件,其中第一條明確要求受讓方為「中國境內設立且無境外投資的,從事啤酒經營的企業法人,具有明晰的經營發展戰略,具有促進公司持續發展和改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能力」。按照此條要求,百威英博等外資企業,以及外資參股的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均不符合要求。

第三條則明確要求「受讓方的出資人應具備連續經營啤酒生產企業25年以上」,目前具有雄厚資本實力的國內啤酒品牌超過25年的只有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

一大型啤酒企業河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麼苛刻的條件,誰會來收購?我個人認為收購意義不大,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

改制與融資同步

金星啤酒如此苛刻的條件限制收購者,到底誰會來收購?

前述接近金星啤酒高層的人士一語道破:「金星啤酒去年10月份改制是與村民談好了,作為集體企業還需要走一下掛牌出售的法律程序。」

「現在企業基本上100%在張鐵山本人手裡,金星啤酒商標也在張鐵山手裡,所以這次也就不包括在出售的範圍內。」他進一步透露。

前述啤酒企業河南分公司負責人也表示,「我個人認為金星啤酒董事長要全部收購金星產權需要合法化,在搞定村民後,不是很名正言順,需要走公開程序」。

但金星啤酒掛牌也有股權融資的目的。前述接近金星啤酒高層的人士告訴記者,金星一方面走程序,另一方面也在為引進資本做打算,改制與融資同步進行。金星已經成立了一個投資控股公司,準備將金星啤酒資產收入其中,另外將未納入改制的子公司也放進去。之前金星啤酒資產評估6個億,現在準備重新評估再出售股權融資,將十幾塊地皮和商標加入其中評估,資產規模膨脹了再賣出去。

不過,由於金星啤酒目前面臨的激烈競爭環境,是否如願還很難說。

金星號稱國內排名第四,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的數據顯示,事實上金星啤酒名次僅在第六位置。

2011年,華潤雪花銷量1023.5萬千升,市場佔有率達到21%;青島啤酒銷量715萬千升,市場佔有率約為14%;燕京啤酒銷量550.6萬千升,佔全國啤酒總量的比例也超過了11%。百威英博以566萬千升超過燕京排第三。而嘉士伯高層不久前告訴記者,「嘉士伯去年在中國啤酒銷售量為140萬千升」。上述品牌均遠超金星啤酒銷售量。

對於金星啤酒再次選擇出售,啤酒營銷專家方剛認為,「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了,前幾年幾大品牌還沒有進入河南市場時出售可以賣個好價錢,現在已經值不了那麼多錢了」。

事實上,百威英博的前身AB曾多次與金星啤酒接觸,希望對金星進行戰略投資,但一直因為改制和股權方面的問題沒能談成。目前百威英博不僅收購了河南第二大啤酒維雪啤酒,還在新鄉投資興建百萬噸產能的新廠與金星競爭。

方剛表示,百威英博現在的擴張路線是通過自建而不是收購,不排除還有收購金星的可能,但興趣變小了。

上述接近金星啤酒高層的人士表示,燕京已經收購月山啤酒,金星啤酒對它意義不大;華潤雪花通過收購完成佈局也不會買,青啤在河南沒廠,要是參與收購有現實意義。

比較上述企業,最終百威英博入股的可能性較大。不過,該接近金星啤酒高層的人士表示,「金星很願意引進百威,但是百威一直沒明確態度。現在誰來收購金星,金星都很願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8

彭淮南看報管事 臨門一腳救殷琪

2013-10-07  TCW
 
 

 

「看報治國」一詞,常被拿來批評政府領導人沒有方向感,不過最近用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身上,卻是一樁有助於台灣企業國際化的美事。這件事特別讓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感受深刻。

今年七月中,立委蕭美琴、蔡其昌召開記者會,爆料大陸工程在印度被刁難為「中國企業」,並抨擊外交部、經濟部態度消極,與印度政府的溝通遲無進展,外界才得知殷琪數月來在印度受到了委屈。

一字之差影響,衝擊業務

大陸工程自二○○五年以來積極進軍印度工程市場,已取得十個標案,承攬金額約新台幣兩百多億元。由於印度政府管制外匯,要求得標外商須為每個案子設立「計畫辦公室」,做為資金進出和行政的窗口。

除了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其他國家的企業設立此種辦公室僅須「核備」,因此對大陸工程業務影響不大。

不料,今年二月印度央行突然發函給大陸工程在印度的往來銀行中信銀,將大陸工程視為「中國企業」,成立計畫辦公室必須逐案申請「核准」。

從核備到核准的一字之差,就是至少三到六個月的效率延宕,「而且還不保證會不會許可,對我們的業務衝擊很大,」大陸工程母公司欣陸控股發言人黃健平說。不僅一家,其他台商也被印度央行重新定義。

「總裁看到報紙,一聲令下,我們就開始行動了,」央行承辦官員透露,記者會見報當天,他就在彭淮南指示下拜訪大陸工程了解情況,隔天彭淮南便發函給印度央行總裁,澄清台灣企業與中國企業的不同。

五路人馬協助,各顯神通

其實,二月以來殷琪便求助於各路人馬,包括外交部、經濟部、我國駐WTO代表團、立委蕭美琴(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以及卸下駐印度代表後被中信銀聘為顧問的翁文祺等,紛紛各顯神通,「有很多人幫忙,」黃健平強調。

不過,彭淮南的「總裁對總裁」發揮了臨門一腳的關鍵作用,九月初印度央行終於發函給大陸工程和我國央行,同時解除了大陸工程和所有台灣企業在印度的狀況,殷琪則立即發函感謝彭淮南。高官都看報,但執行力顯然有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81

並非偶然的雙喜臨門 童子賢

2014-12-22  TWM

 

經營上的童子賢,敢逆向思考、精於布局;熱愛文學的童子賢,喜孜孜與人分享《如歌的行板》問世。能剛能柔,在在都是童子賢。

今年,童子賢有兩件喜事,一件是帶著和碩集團邁入營收兆元俱樂部,一件是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部《如歌的行板》問世,前者,問他時的反應雲淡風輕,喜不形於色;後者,像他疼愛的孩子,逢人遇友總要喜孜孜地分享兩句。

這些,對童子賢來說,都不是偶然。

在和碩,他是逆行而上的舵手,身處滅頂橫流,唯獨他篤定地對同船上焦慮不安的水手們說「不要急,慢反而是好事」。他循循善誘,導引一家外界以為只是從事代工的電腦公司絕處逢生,充分釋放能量,在金屬工藝、光學技術、軟硬系統整合等領域靜靜磨劍,蓄勢待發。

童子賢捨棄想當然耳,逆向在大家忽略的小處中找機會、深入耕耘,等劍磨好了就進場試身手,F-鎧勝、晶碩、捷揚,乃至於和碩皆是如此,終於在機殼、隱形眼鏡、電視牆後端系統、3C裝置等領域遍地開花。

他曾說起晶碩到日本拓疆的往事,光是付給日本主管單位的鏡片檢驗費用就高達新台幣八千萬元,「打進去,前面一定虧損的。」但是一旦決定做,就「給它時間」,果然,晶碩在二○一三年轉虧為盈。今年晶碩已宣布與屈臣氏合作,積極擴增銷售據點,以這種氣勢,明年將掛牌的晶碩,爆發力令人期待。

當年,和碩剛接下蘋果訂單時,外界譏他是吃毒蘋果,殊不知早在華碩時代,iPhone還沒誕生之前,童子賢就和蘋果電腦打過交道,套用他的說法是「我們熟得很」。他對於蘋果企業性格、品牌特質知之甚詳,加上團隊磨劍有成,但凡蘋果在機殼線條、材質工藝、系統整合的要求都能一一接招,訂單自然跟著手到擒來,得以歡喜收割。

經營上的童子賢,敢於逆向思考、精於布局又善於等待,如今和碩營收、股價站上新高可說是水到渠成。熱愛文藝的童子賢則是另一種面向,支持雲門、誠品、《兩蔣日記》、贊助導盲犬皆不談回報,而個人出資近億元的目宿媒體,熱血地為台灣文學家留下影像紀錄,這種肯定無法回收的事,他做來也絕無遲疑,只因「文學,是反映生命的另一種真實」。

熱愛文學的童子賢,近年來表態反蘇花、著皮衣騎重機上公視開會、發聲挺太陽花學生、談FTA,諸多形象於一身,能剛能柔,在在都是童子賢:一位心中有文學、有公義,也有股東的企業家。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210

鐵三角臨門一腳 搶到西進領先門票 中信金閃電購併信銀國際 幕後揭密

2015-06-15  TWM


中信金控以漂亮條件收購信銀國際(中國),取得炙手可熱的「全資子行執照」,終於圓了「中國大夢」。而這場購併背後最大的意義在於,未來中信金如果能與中國中信銀行策略聯盟,對於開拓中國市場將如虎添翼。

撰文•梁任瑋

中信金控做了數年之久的「中國大夢」,在五月二十六日董事會通過,由中信金控辦理私募現增,以每股二十一.七二元引資中國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為策略投資人,取得中信金三.八%股權;此外,中信金控以新台幣一一六.七億元,取得中國中信銀旗下信銀國際(中國)一○○%股權的消息公告後,終於成真!

更讓中信金控高層雀躍的是,這次收購信銀國際(中國)只花了一.六倍P╱B值(買價淨值比),比一年前雙方僵持不下的三倍足足少了快一半,也低於先前富邦金控收購華一銀行的二.六倍,價格相對合理。

信銀國際是中國中信銀行的孫公司,也是中國小型具有全國性牌照的外資銀行,目前擁有三家分行(深圳、上海、北京),二○一四年資產規模約一二六億人民幣、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一○.五%,去年獲利約一.五億人民幣,約占中信金控全行獲利的一.八%。

兩岸中信若聯盟 如虎添翼「除了子行執照之外,未來如果台灣中信金與中國中信銀行策略聯盟,將大大幫助中信金開拓中國市場,這才是這場購併背後最大的意義。」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范思為一語點出這場交易的實質意義。

這樁橫跨兩岸「中信集團」的策略聯盟案,雖然早在雙方大家長、也就是中信金控已故董事長辜濂松生前,就已與中國中信銀行歷任董事長王軍、孔丹、常振明的良好關係下,有第一步接觸,但始終卡在價格無法達成共識,一談就是快三年。

據了解,中信金控這幾年在海外市場的戰略布局上,中國當然是重要一環,但在「最美嬌娘」華一銀行一三年以二.六倍P╱B值下嫁富邦金控後,中信金控調整策略將重心放在日本,成功在一三年購併日本東京之星銀行,緊接著又在日前宣布買下台灣人壽,接下來才是中國,「即使對信銀國際(中國)興趣頗高,但考量對方之前開出三倍P╱B值的價格實在過高,雙方談判僵持了許久。」一名熟悉本交易案人士透露。

即使今年三月時,外資法人向中信金控詢問雙方策略聯盟最新進度,公司的回應還是相當保守,沒想到最近兩個多月卻出現戲劇性轉變。

原來,中國中信集團之前向中國銀監會核准的信銀國際處分許可,時間即將截止(逾期得重新申請);對中信金控而言,考量台灣明年若再度政黨輪替,時間拖愈久可能愈落得「連談都沒得談」的結果,為避免變數可能更多,在雙方都各自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促使近日談判進度加速,最後終於以一.六倍P╱B值拍板成交。

子行執照到手 少奮鬥三年正所謂「三年磨一劍」,中信金控這次能以漂亮條件與對岸中信集團達成相互參股條件,由中信金控董事長童兆勤、總經理吳一揆與中信金控中國業務負責人陳進福所構成的「鐵三角」是背後最大功臣,加上摩根士丹利台灣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粘傑評居中協助財務評估,將此樁收購案的「團體戰力」發揮到極致。

不過,開香檳的背後,其實中信金控揮軍中國市場一路波折,因為早在○九年,兩岸簽訂金融開放合作備忘錄(MOU)後,中信金控隨即就向金管會遞出子行申請,當時幾乎是領先所有金融業,但之後偏偏遭遇環境等因素,最後只好「鼻子摸摸」、自動退回申請,只在上海、廣州設立分行,直到最近總算盼到信銀國際(中國)這張得來不易的子行執照。

事實上,信銀國際(中國)之所以受到中信金青睞,關鍵在於擁有當前炙手可熱的「全資子行執照」,而不是多數台灣金融業申設的「分行」。

在服務對象與業務的差異,分行僅能服務企業戶、境外人士與境內居民一百萬人民幣以上的定存;子行則沒有境內人士限制,可以進行相關零售業務,舉凡個人理財、信用卡、銀行卡、基金、信託與保代等銀行熟知之個人金融業務皆可由子行申請辦理。所以子行可經營業務範圍較分行大,特別對以個人金融見長的中信銀來說,子行更能發揮在台灣的經營優勢。

目前為止,除了中信金控之外,台灣只有富邦的華一銀行、永豐銀行的南京子行,在中國擁有子行執照,玉山銀行深圳子行剛獲准成立,但尚未開業。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施志鴻指出,中信金這次「子行」執照到手,等於「至少可少奮鬥三年」,未來將與富邦、永豐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

金融業者認為,中信金控收購信銀國際(中國),可以視為「永豐工銀策略聯盟」與「富邦金控收購華一銀行」的綜合體,前者有中國工商銀行大集團支持,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開展業務」,後者則已有一定企金客戶基礎。

但比起富邦華一,信銀國際(中國)的規模畢竟還是小了點,論據點只有三家,華一銀行有十八家,而信銀資產、獲利、每股淨值也分別只有富邦華一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有待加速成長。

一年四大併案 考驗領導力對於信銀國際的發展性,中信金控內部倒是很有信心。中信金控內部評估,信銀國際(中國)資產將以每年一五%的速度成長,「說實在的,這樣的預估數據真的是保守了些,中國市場其實比大家想像還要大許多!」一位對中國市場有深入了解的台資銀行行長分析。

但美銀美林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胡傳祥,對於收購信銀國際仍以「中立」視之,「因為市場大多已預期中信金控將與中國中信銀策略聯盟;此外,中信金控的軟硬體設施建立仍需要時間驗證,預計未來二至三年很難對獲利有實質貢獻。」「中信金這一年之內併了四大案,接下來的整併工作才剛開始。」某公股行庫海外事業主管觀察,中信金前年併了日本東京之星銀行,業務結構與作業系統都還在汰舊換新調整,獲利貢獻度仍低,至於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業務亟待開發,台灣方面,台灣人壽購併案問題一大堆,一時間,中信金控戰線拉得太長、太遠,每一個戰場都十足考驗總經理吳一揆的能耐。

中信集團海外版圖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2014年海外獲利

美洲(9億元)

東南亞(14億元)

中國(27億元)

日本(43億元)

註:

1.日本地區含東京之星銀行、東京分行;中國地區主為上海分行及香港分行;東南亞地區含印尼子行、菲律賓子行、印度分行、新加坡分行、越南分行;美洲地區含美國子行、紐約分行及加拿大子行。以上皆為local book數字,不含OBU。

2.東京之星僅計算2014年6月7日併入中信銀後之獲利,約7個月。

資料來源:中信金控

金融業錢進中國

——台資銀行成功在對岸申設子行概況銀行據點數去年獲利(億元)

富邦華一銀行18

(含支行)21.10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33.29 玉山銀行1(深圳子行剛獲准成立)1.70 永豐銀行南京子行11.50 資料來源:金管會 梁任瑋╱整理

台灣金融業布局中國

富邦、中信領先

中信金控這次出手,使台資銀行西進中國市占又重新洗牌,呈現「富邦與中信並轡領先,後有永豐、兆豐、玉山等追兵」的局面。

目前台資銀行在中國布局腳步最快的,還是富邦華一銀行拔得頭籌,不但據點數最多,目前也已申請零售消金業務;至於永豐銀行雖然只有南京一家子行,但緊密與合作夥伴工銀聯手搶企金聯貸,未來還要進軍「一帶一路」中亞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放款需求,也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有別於富邦華一與永豐,中國信託購併信銀國際後,也另外與徽商銀行、國美控股與合肥百貨合資成立消金公司,切入小額放貸業務,未來可望將中信擅長的消金業務模式複製到對岸。

至於玉山與兆豐,前者剛獲核准深圳分行升格子行,預計下半年開業;後者還在申辦子行當中,但子行通過還要經過一年營運,才能經營台商企金業務,兩年之後才能經營境內企金業務,三年之後才能申請境內的消金業務,要真正切入零售市場,還需要時間醞釀。

「現在台資銀行在中國做企金,還是只敢放款給台商。」行庫主管觀察,台資銀行都還在摸索中國市場中,其中已有國銀在中國連續踩到地雷,態度會更謹慎,至於中國信託目前在上海與廣州分行規模都不大,未來勢必得仰賴信銀國際的人才與人脈。

國內銀行業者在等待多年之後,終於自2010年陸續西進中國後成立分行,但由於初期能夠承作的業務不多,對台灣母公司創造的獲利貢獻仍相當有限。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37

曾經的農村信用社,如今上市只差臨門一腳,這776名員工要賺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16/1045471.html

每經記者 胥帥

對很多小夥伴來說,小時候對於銀行的記憶,大致等於對信用社的記憶。在信用社存錢的大人們,總是精確地算好了存款1年到期那天,到信用社取走利息,留下本金等待來年。

轉瞬間,20年過去了。如今的信用社已不如過往那麽普遍,不是它們消失了,而是它們搖身一變,變成了農村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曾經老舊的櫃臺和算盤,早就被明亮的大廳和計算機取代。

更為顯著的變化是,這些曾經包涵鄉土氣息的基層金融機構,如今正大踏步邁入金融金字塔的頂端——A股市場。

曾經的信用社,現在的準上市公司

根據證監會官方微博“證監會發布”,證監會10月14日核發了14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地處江蘇省的吳江農商行在列。

吳江農商行的前身是吳江農信社,2000年11月28日,吳江市農信社獲得開業批複,正式營業。設立時其社員股金合計1512.53萬元,社員股東共計122337戶。

2004年,吳江農信社改組成為農村商業銀行。彼時其註冊資本為3億元,法人股東和自然人股東分別持有48.59%和51.41%的股權。

 

▲吳江農商行設立時的股權結構數據來源:吳江農商行招股書

在隨後的時間里,經過利潤分配、引進新的股東、股東間的協議轉讓等事項後,截至2015年12月18日,其股權結構變更為:自然人持股37.98%,法人股東持股62.01%;而在自然人股東當中,776名職工股東合計持有1.06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0.54%。

 

▲截至2015年12月18日吳江農商行的股權結構 數據來源:吳江農商行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5年6月30日,吳江農商行正式在崗員工為1121人。這意味著該行69.2%的員工持有股份。平均算下來,這776戶員工平均持有13.66萬股。

不過,吳江農商行諸多董監高(董事監事高管)的持股數量要遠高於整體平均持股水平。其中,董事長陸玉根持有50萬股,董事唐林才持有54萬股,兩位副行長王春良、王明華以及兩位行長助理吳道坤、沈中良均持有50萬股股份。

 

▲吳江農商行董監高持股情況,數據來源:吳江農商行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員工持股並非是吳江農商行獨有,無錫銀行和江陰銀行同樣如此。截至2016年3月,江陰銀行內部員工持股人數為767名,合計持股占總股本的11.34%;無錫銀行持股超過5萬股的內部職工則有719人。

平均下來都是百萬富翁?

上市意味著財富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長,吳江農商行的股東也不例外。那麽上市成功後,這776位員工究竟能賺多少錢?

眼下吳江農商行尚未公布募集資金總額和發行價,但從其他銀行上市後的表現,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今年新上市的貴陽銀行、江蘇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首發市盈率分別為6.08倍、7.64倍、9.89倍、9.91倍、10.17倍,平均首發市盈率為8.738倍。2014年吳江農商行每股收益為0.77元/股,按首發市盈率測算,吳江農商行對應的每股股價為6.73元/股;如果按照所有銀行股6.38倍平均市盈率測算,那麽吳江農商行對應的每股股價為4.91元/股。

需要註意的是,新股上市後都有連續漲停的“傳統”。貴陽銀行、江陰銀行、江蘇銀行以及無錫銀行上市後連續漲停的個數都在5次以上,加上上市首日44%的漲幅,銀行股上市後最高價可能在發行價的基礎上上漲130%。

綜合考慮上述情況,按照不同的市盈率標準,上市後吳江農商行的股價有可能在11.38元~15.6元之間,對應到員工身上,就是12.03億元~16.49億元,人均財富在155萬元~212萬元之間。

雖然造富前景可期,但實際的股價走勢可能很難維持在高位。比如貴陽銀行目前股價距離其最高價已經下跌27.6%,江蘇銀行則下跌了31.3%。

欲閱讀更多股市資訊,請關註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mjtzb2),或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註即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39

馬雲呼籲治理酒駕式打假,為中國創造踢上臨門一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08/161762.shtml

馬雲呼籲治理酒駕式打假,為中國創造踢上臨門一腳
羅超羅超

馬雲呼籲治理酒駕式打假,為中國創造踢上臨門一腳

要保護中國創造這顆幼苗,“法律打假”就顯得刻不容緩。

本文系羅超頻道(ID:luochaotmt)對i黑馬投稿,作者羅超。

今年兩會期間與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新零售相關的聲音不絕於耳,已成為中國經濟命脈一部分的電子商務也是熱門話題。不是兩會代表的馬雲不忘在微博發聲,致信兩會代表呼籲“像治理酒駕那樣治理假貨”則在中國企業圈中掀起波瀾,雷軍、柳傳誌、馬蔚華、郭廣昌、李東升、曹國偉等企業家大佬紛紛發聲,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全體理事和中國綠公司聯盟則發表聲明,力挺馬雲“像打酒駕那樣打假貨”的呼籲。

有人說這是馬雲的號召力,所以可以一呼百應,但事實上卻是因為打擊假貨、保護知識產權、渴望公平創新環境已是中國企業們的“痛點”。如果馬雲的呼籲能夠得到落地,對於整個中國商業,尤其是中國創造都有巨大意義。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能根治假貨這顆毒瘤,中國創造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假貨不只是傷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損壞了誠信經營企業的根本利益。正是因為此,許多海外品牌一直在不斷地與中國假貨產業搏鬥。在這一點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一直在做“背鍋俠”,許多人將假貨問題歸咎於電商平臺,其實這是有失公平的,因為在實體零售體系中假貨問題就已存在,並且更加猖獗,假酒假煙、假藥、假化妝品、假奢侈品……已是多年來存在的問題,廣州甚至還存在類似於“A貨批發市場”這樣的地方,將假貨這件事搬上臺面來做,多年前我記得同事們甚至還會呼朋喚友去“淘A貨”,很是魔幻現實。

為什麽假貨問題久治不絕?

之所以假貨久治不絕,根本原因在於:造假售假成本極低、風險極小,卻可賺取暴利。

一方面,假貨制造和銷售不會承擔有震懾性的法律風險。

馬雲在微博中透露,阿里巴巴去年大數據排查4495件假貨線索,但公安機關得以依據現行法律規定進行刑事打擊的只有469件,只占十分之一;而33例已經判決的案件,比例不足1%,80%還判了緩刑;去年工商行政處罰的200例制假販假案件,平均罰款額不到10萬元。

嚴重滯後的法律環境讓中國成為造假售假的天堂,不少人在過去幾十年賺得缽滿盆滿,進行瘋狂的原始積累。可以說,過去十年是假貨從業者的黃金十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假貨黑色產業鏈“從業者”數十萬人以上,“年產值”超千億,甚至有的地方經濟都是靠這樣的制造業在支撐,他們給自己做的產品取了個更好聽的名字:“A貨”。

不得不承認電子商務平臺、以及互聯網給假貨從業者提供了便利,但讓沒有任何立法和執法權的電商平臺或者互聯網平臺來承擔打擊假貨的責任顯然是不可行的,而且就算關掉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而不做其他行動,假貨問題依然會存在。

只有像馬雲說的那樣,像打擊醉駕一樣,“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重刑罰,加大打擊制假售假的執法力度。”,才能從根本上震懾假貨從業者。事實上,美國等國家或地區正是用嚴刑重典,實現對假貨的根本性杜絕。“在美國,初犯10年以上的監禁、重犯20年以上公司會罰到破產,連攜帶使用假貨的人也會面臨拘留。”,在香港售賣假貨同樣會面臨刑責,所以它才是購物天堂。在迪拜,法律規定販售假貨的商家不僅會被停牌還會被繳納相當於商家一年甚至更多倍銷售利潤的錢,去年廣州警方和迪拜警方就聯手打掉一個LV造假團夥,迪拜警方在當地查貨假LV、假CK等假冒奢侈品6萬余件。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風氣和商業環境縱容甚至鼓勵假貨。

中國用戶下載盜版音樂卻不會覺得這是什麽錯誤,假貨同樣得到了縱容。許多人並不覺得買A貨(高仿奢侈品)有什麽不好,造假售假者也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錯誤的。因為社會並沒有將售假造假當成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而這些從業者反而因為自己的財富積累而受到社會尊重。

電信詐騙不被大力懲處就會出現“詐騙村”,當大家都不覺得一件事情是錯誤時,很可能就會趨之若鶩。在這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社會,有人會鋌而走險遊走於法律邊緣牟取暴利,而造假售假並無太大的法律風險還可牟取暴利,更是成為投機專營者的心儀職業。

當我們踏實苦幹時,我們身邊很可能就有假貨從業者在賺取暴利,在馬雲的呼籲落地之前再狂賺最後一桶金,這很讓人遺憾。當年軟件同樣沒有版權概念,但比爾蓋茨在1976年給早年計算機愛好者發了一封公開信,指責複制軟件是盜竊行為,自此有了軟件版權概念,人們願意為軟件付費,才有了之後龐大的PC軟件以及今天的互聯網產業,微軟也賺得缽滿盆滿。馬雲今年在微博的發聲,同樣會讓更多人意識到“假貨”是社會毒瘤,應該對其人人喊打而不是習以為常。

根治假貨問題才能實現中國創造

當不勞而獲走偏門可以讓年輕人賺大錢時,還有誰願意去踏實苦幹?當創新者的果實被售假造假者任意竊取時,又還有誰會堅持創新?如果假貨問題得不到根治,中國創造就無從談起。

從法律層面根治假貨問題,會給中國帶來什麽?我想除了保護消費者利益和創新者利益之外,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維持公平競爭的環境,進而營造創新創造氛圍。當每個人都對假貨嗤之以鼻時,或因心里抵觸不去購買、或因法律風險不去制售,真品就會有更多市場,創新也有更多空間。

中國的互聯網版權保護之路可以說是前車之鑒。前幾年國家版權局加大對盜版內容的打擊力度,盜版視頻和音樂網站紛紛被關閉,2016年中國內容產業全面崛起,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數量暴增、騰訊數字音樂專輯年銷售額過億,今年內容付費潮流興起,越來越多優質的視頻、音樂和文字內容被生產出來。內容產業爆發正是受益於日益良好的版權環境,而版權環境之所以變得更好則是因為相關部門加大對盜版產業的執法力度。雖然現在盜版依然還有,但已不再是主流,並且盜版者也要比過往付出大得多的代價、承擔大得多的風險。

如果將“版權保護體系”搬到商品上,零售業和制造業必將煥然一新。在中國制造的人口紅利消失時,中國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創造”,希望借助於高科技等手段,來帶動制造行業創新,進而實現中國創造,國家為此還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只是要從技術層面來改變制造業模式,還要從法律層面打擊假貨構建創造環境。

在假貨問題上,法律法規負責治本,而互聯網平臺則可通過大數據、新技術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協助。事實上,在打拐、刑偵等社會問題上,互聯網技術也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我們已能夠感受到中國並不是沒有創造能力、而是有非常強的創造能力。我提出過一個“近創新”概念,中國人更擅長圍繞身邊的需求進行接地氣的創新,比如中國的移動支付、外賣O2O、電商平臺都比國外要發達,還有直播秀場、共享單車等本土創新業務,現在,小米華為們有了自己的手機芯片,阿里巴巴有了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和數據庫…Copy 2 China模式已經成為歷史名詞,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模式被搬到海外,上演“KFC(Kaobei From China)”現象。但這些創新都還只是剛剛開始,只是一顆幼苗,如果沒有好的知識產權環境,這種創新勢頭就會被扼殺。要保護中國創造這顆幼苗,“法律打假”就顯得刻不容緩。我想,留給假貨er們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馬雲酒駕實體經濟虛擬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63

族興新材臨門撤回上市材料 119家擬IPO新三板公司業績下滑

周五創業板發審委會議前一天,族興新材(830854.OC)臨時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成為繼邁奇化學(831325.OC)之後又一家在IPO排隊期間撤回申報材料的新三板公司。

族興新材還沒有公告撤回申報材料的原因,但是公司周四召開了一場實際控制人缺席的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了董事會提出了把主辦券商更換為保薦人天風證券的議案,並且延長上市決議12個月。

隨著年報披露季結束,雖然擬IPO企業整體板塊表現亮眼,但也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目前已進入IPO輔導的426家新三板企業中,有119家業績出現下滑,7家陷入虧損。

市場人士指出,偽IPO行為反映出當前部分新三板企業的浮躁情緒,企業應當做好主業,掂量自身是否有上市的實力。從投資者的角度,沒有IPO概念可能更遭,集郵策略仍然是今年重要的投資邏輯。

族興新材IPO臨門退縮

5月4日晚間,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公告稱由於族興新材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因此取消5月5日發審委會議對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長沙族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鋁顏料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7月掛牌新三板。去年4月,公司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獲得證監會受理,並在新三板停牌。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凈利潤4307萬元,同比增長33%,營業收入2.47億元。

族興新材成為繼邁奇化學之後又一家在IPO排隊期間撤回申報材料的新三板公司,族興新材也是去年10月恢複審查後二度“撤單”。

今年3月31日,邁奇化學向證監會申請撤回IPO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成為新三板上首家主動要求終止IPO審核的公司。邁奇化學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會同比大幅下滑。

2月底,邁奇化學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現場檢查,財報顯示,邁奇化學存在毛利率和應收賬款快速增長。公司去年凈利潤5463萬元,同比增長66%。

目前,族興新材還沒有公告解釋撤回申報材料的原因,記者致電公司,截至發稿尚未與公司取得聯系。

就在5月4日,族興新材公布了5月2日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結果。股東大會否決了公司與華林證券解除新三板持續督導協議、與公司保薦人天風證券簽署持續督導協議的議案,通過了延長了IPO並在創業板上市決議有效期12個月的議案。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50.9%的梁小斌缺席了本次股東大會。

族興新材上市之路可謂坎坷,去年9月,族興新材就曾申請中止審查,因為給公司出具IPO法律意見書、律師工作報告簽字律師之一於智迪從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離職了,直到10月31日更換簽字律師後,才恢複正常審核狀態。

今年4月,族興新材又對2012年以來的財務信息進行了更正,包括直銷經銷收入占比、原材料和能源采購金額、前五大供應商、關聯交易以及應收賬款的細節。公司認為,更正內容不屬於會計差錯,而是數據統計錯誤。

雖然是新三板上的擬IPO概念股,但族興新材對市場並沒有參考價值,公司在新三板上幾乎沒有發生過交易,也沒有進行過定增。2016年3月,公司股票曾經以1分錢成交兩萬股。

根據公司招股書,這筆交易原來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梁小斌與原高管米成群之間的糾紛,梁曉斌曾向米成群許諾股權激勵,米成群離職後,雙方就此前約定發生了爭議。2015年12月,深圳南山區法院判決梁曉斌向米成群轉讓2萬股公司股票。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新三板已申報IPO企業撤回申請材料以及已上市輔導企業中止上市輔導案例將會大幅增加。“那些業績大幅下跌的,特別是凈利潤不到1千萬元的,估計會慢慢撤材料。”

119只“郵票”業績下滑

由於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持續低迷,越來越多掛牌企業選擇上市道路。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目前已有426家新三板企業啟動了上市輔導。投資者也會更加關註有IPO意向的公司,專門收集擬IPO公司股票的投資策略被稱為“集郵”策略。

不過,隨著年報披露季結束,雖然擬IPO企業整體板塊表現亮眼,但也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記者統計發現,有119家掛牌公司2016年凈利潤出現下滑,金山頂尖(430064.OC)凈利潤下降高達9倍,去年虧損約1900萬元。好買財富凈利潤下降接近4倍,虧損約9100萬元。

虧損最多的擬IPO現代農裝(430010.OC)是在新三板上最早啟動IPO的掛牌公司。公司去年凈利潤-3.6億元,同比下滑20%,凈資產變為-2690萬元。根據股轉業務規則,公司戴上ST的帽子,股票簡稱將更為“ST現代”。公司主辦券商申萬宏源警告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還有23家正在IPO排隊的企業也出現利潤下滑,麟龍股份(430515.OC)凈利下滑55%至6700萬元,恐龍園(833745.OC)凈利潤下滑52%至3000余萬元,網銀互聯(835239.OC)凈利潤下滑49%至934萬元。

以外,還有35家擬IPO企業未按時披露去年年報,被股轉強制停牌。有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有部分企業在IPO過程中需要規範財務狀況、甚至調整數據,因此可能延誤了報年報的時間。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數據看,確實存在一些假IPO、偽IPO行為,反映出當前企業IPO的浮躁情緒。他認為,企業應該把主業做好,從自身角度考慮有沒有實力沖擊IPO,不要追逐熱點,以IPO預期忽悠投資者。如果融了一大筆錢反而IPO沒有成功,會更加耽誤自己。

資深個人投資者大胡告訴記者,雖然擬IPO企業中存在業績差和造假的現象,但是沒有IPO計劃的個股中這類情況可能更加糟糕。因此,集郵仍然是今年最顯性的投資邏輯,但集郵也要看顏值,關註企業的價值和成長性。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認為,企業IPO失敗撤回新三板後,重新融資發展再去沖擊IPO是有可能的。但是短期來看股價會受到較大壓力。

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去年新三板市場整體比較沈悶,出現集郵概念以後市場有一定漲幅,這批資金進入是因為看到上市的可能,如果企業退回到新三板,這些資金必然面臨撤出的問題,並且很難尋找到買家。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