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年中國職工福利保障哪家強?國企福利指數最高

11月23日,2016年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CEBI)在北京發布。指數選取我國36個大中城市開展調查,指標體系設計涵蓋全面,覆蓋中國職工福利保障的“兩側”(福利保障供給側與需求側)、“四方”(政府、企業、個人、福利保障產品提供商)、“一體”(福利保障產品自身),全面反映我國職工福利保障狀況。

根據調查結果,2016年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為70.4,整體處於“基礎水平”區間的中間位置。

企業福利保障“重激勵”、“輕保障”

該指數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由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是中國首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

中國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指出,保險業“新國十條”明確提出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應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為我們觀察社會制度改革提供了標尺和工具,也為商業保險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空間。

 報告顯示,一級指標中,充實性指數、公平性指數、滿意度評價指數和效益評價指數分別為72.5、 69.1、70.1和69.2。

2016中國大中城市職工福利保障指數調查顯示,企業對國家規定的職工福利保障“必選項”貫徹較好,社會養老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企業年金、商業補充保險等“選填項”是拉開不同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得失分點,亦是今後填補“福利鴻溝”的著力點,對於我國構建多支柱福利保障體系的目標,最終形成福利保障體系的多支柱穩定結構意義深遠。

指數報告還顯示,企業提供福利保障項目時往往“重激勵”、“輕保障”,公平性還有待提高,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先提高,正是我國職工福利保障處於基礎階段的一個特征,企業傾向於發揮福利的激勵效應,做大蛋糕之後,實現普惠。

國有企業職工福利指數最高

報告指出,福利保障的業別分布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信息業的崛起、新技術的擴散,使得福利濃度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兩個行業比較高。

具體來看,職工福利保障水平在不同維度上存在差異,國企、有工會的企業、上市公司和互聯網企業的職工福利保障水平較高。

從企業類型上來看,與中國勞動力多年來的就業意願相一致,職工福利保障指數依然維持著國有企業最高(72.1),外商獨資企業次之(71.0),而民營企業最低(69.0)的格局。

從有無工會的角度上來看,有工會企業的職工福利保障指數高達71.7,遠高於無工會企業的67.0。此外,上市公司的職工福利保障指數(72.4)高於非上市公司(69.1);互聯網企業(71.5)高於非互 聯網企業(70.0)。

受調研的36個大中城市,為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金融業較發達,福利最為優厚,也反映了這些城市的經濟活躍度。

超75%職工傾向於為晚年護理繳費

本次調研還兼及我國職工福利保障領域中長期護理、社保降費、稅優保險等熱點問題。

針對老齡化的日益加深及新醫改的推進,超過四分之三的職工願意在現有社會醫療保險基礎上增加一定繳費,承擔晚年可能產生的部分長期護理費用,職工最傾向在養老院(療養院)等護理機構中得到老年護理。因此,政府應該盡快統一模式,並對一些制度標準做出明確規定。

針對經落實《關於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超過9成受訪企業已經或在今年內將落實社保降費政策,降費節約成本最傾向用於品牌或產品營銷上。已經落實該項政策的企業表示,這一政策具有一定減負效果,但並非顯著。

對此,報告認為,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手段促進民營企業職工的福利保障建設的完善,提升全社會職工福利保障公平性。

對於購買商業健康險的個人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職工的知曉度有待提高。調查發現,已經購買該保險產品的職工比例為11.4%,沒有購買但有意願購買的職工比例高達56.6%。

報告指出,加快商業保險發展是提升職工福利保障水平和充實度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需要在過去註重宏觀政策的基礎上,推出更為精準的調控和引導的政策,撬動商業保險發展的杠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51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5.shtml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一起拍電影 一起拍電影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誰是你心中的王者呢?

本文由一起拍電影微信ID: yiqipaidiany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於華東。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交工作報告的年報時刻。昨晚,萬達院線、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唐德影視、歡瑞世紀、奧飛娛樂、新文化、分眾傳媒、樂視網、藍色光標、掌趣科技等10多家文化傳媒公司紛紛公布2016業績快報,好不熱鬧。

再加上幾天前華誼兄弟發布的業績快報,截至目前,三大民營電影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均已出爐。其中:

萬達院線2016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83.12%。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66abb7cf1c777a478df1a0ea8c5a1179

2016內地電影票房前三甲

整體而言,盡管萬達院線業績有所增長,但是較去年50%的增幅還是有些遜色,而光線傳媒高達80%的凈利潤增幅也是建立在2015年僅4億的較低利潤的基礎上。對於華誼兄弟而言,業績的下滑更是體現了2016年電影產業拐點的到來。

在這種狀態下,各大電影公司勢必要做出戰略調整:

1、工匠精神。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濫竽充數,各種蹭IP、圈演員,靠資本運作的項目將不再可能成為“黑馬”。

2、生態轉型。除了電影票房,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布局周邊產業鏈,建立生態體系,可抵抗單獨項目的高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聯動效應,翻倍營收。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而“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

萬達院線:爆米花收入或達10億,謀求“生態型公司”轉型

3f6893bebf439791e52e59e8439fc9b5

公告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萬達院線表示:2016年公司一方面加快發展速度,加大自建及並購影城力度,不斷提高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切實推進“會員+”發展戰略,大力拓展非票房收入,報告期內公司非票房業務增長迅速,收入占比大幅增加。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票房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21%。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約為455億元,也就是說,萬達院線的票房營收占到了全國票房16.7%的份額,穩坐國內院線第一把交椅。

8ea9e49

《長城》

去年萬達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塊,其中國內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塊。萬達院線前十年加起來2100塊屏幕,去年一年就增加1400塊屏幕。

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去年萬達電影會員全球新增近4300萬,其中中國國內新增3800萬會員。萬達去年35億美元並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並購了美國卡麥克院線和歐洲歐典院線,以及國內一批院線和時光網。

萬達電影在歐洲、北美、中國全球三大市場均排名第一。在年會上,王健林專門點名表揚了AMC的CEO埃德蒙。去年萬達兩個大的並購——卡麥克和歐典院線的並購都是以埃德蒙為首,當然也包括文化集團的海外事業部、AMC的管理團隊,大家一起完成,但主要是埃德蒙起了作用。

138f534b64fb2d809ac25ea45618479d

《忍者神龜》

“一年之內兩大院線並購,AMC院線自身從美國第二變成第一,而且在歐洲也成為第一,世界也是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把並購辦成了,還在集團批準預算的基礎上節省了好幾億美元。所以集團決定重獎埃德蒙和AMC團隊。”王健林開玩笑講,萬達如果有五個埃德蒙他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AMC在去年利潤大幅增長,因為是上市公司,暫時還不便透露具體數據。反映在股價上,去年AMC股價接近倍增。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也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凈利潤超過目標30%。

王健林稱,2017年萬達還會繼續鼓勵海外企業並購,就像AMC埃德蒙,主動去並購。“但是要註意好平衡點,不能光關註並購,負債率也不能擡升太高。其實資本市場很聰明,會進行精確分析,看你各方面的數據。”

盡管萬達在電影方面的收入仍然在逐年增加,但是這一成績與2015年相比,遜色了不少。2015年,萬達院線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票房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49.6%。

中國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均現疲軟,增長放緩。因此,謀求“生態型”的全產業鏈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38億元,占營業收入34%,同比增長101%。查閱萬達院線2015年的公告可知,當時的非票房收入約為1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1.25%。可見,在2016年,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收入的確在逐年提高,而且,其非票房收入的收入增幅遠遠超過票房的增幅。

此前,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曾表示,萬達院線正在謀求“生態型公司”的轉型,希望將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這樣萬達院線的轉型升級就完成了。可見,在萬達院線謀求轉型方面,眼下更為關註的就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萬達院線僅憑賣爆米花就收入了3.9億元,占到全年總收入的9.5%。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萬達院線在2016年僅靠爆米花就可收入10.6億元。

9605c318c3841fceefd056f1aa3c97b1

《長城》

光線傳媒:凈利潤增幅超80%,進步最大

73523e42e17c29e6e0276ab42b78068d

公告顯示,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長83.12%。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光線傳媒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6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總票房為64.2億元。同時,公司電影投資成本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因此2016年度電影票房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公司在2016年度確認了電視劇《誅仙青雲誌》《嘿,孩子》等和網絡劇《識汝不識丁》的發行收入,電視劇及網絡劇收入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合並了浙江齊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因此直播及其他收入、毛利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2016 年度確認的遊戲收入和毛利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出售部分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資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dd99c1bb212a3d3a0c088c7bc1e18a97

盡管光線7.36億的凈利潤不是很高,但是其超過80%的增長幅度還是羨煞旁人,其在2015的增長幅度還僅僅是22%。

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光線傳媒實現營業總收入15.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28%。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當時就曾表示:“光線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而不是投資。因為主營業務是最能夠反應公司實力的,也具有持續發展性,利潤還不夠高是因為現在主營業務規模還不夠大,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長田一直是一個很專註的人。2015年光線投資20%以上的獨家發行和聯合發行的影片共15部,票房總和是55.76億。其中《港囧》《分手大師》《尋龍訣》等影片的票房成績都很好。

對照美國比較大的電影公司,到目前為止最高的年利潤會突破10多億美金,也就是說100億人民幣以內,這是他們目前單一電影公司最高水平的盈利。因此,在王長田看來,在中國做影視的主營業務,將來也會有幾十億的盈利可能性,市場還有待開發。

85ff01d45f1c33202a387f17ad383018

華誼兄弟:受電影拖累,8年來首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406bd4627ee35a2e402267549b116d4e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從凈利潤絕對值的角度,作為上市影視娛樂企業的頭羊,華誼兄弟仍然保住了頭把交椅,但這是其自2009年上市8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觀一葉而知天下秋,除了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之外,這樣的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影視娛樂業也無法幸免,尤其是電影行業。

4cc1ad1ff22ef01fe156326f60e57b3e

《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2016年之前,國內電影業經歷了連續5年高歌猛進式的發展,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業內人士一度認為“千億票房”指日可待,然而從2016年2季度開始,寒流來襲並持續至年底,全年票房增速從2015年的48.7%驟降至2016年的3.7%。

在這樣嚴酷的市場環境下,對於華誼兄弟這樣以電影為主業核心的企業來說,電影拖累整體業績下滑,實屬在劫難逃。根據快報,影視娛樂板塊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69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30%。

2d20f13fcfc88bf2dd60d083e245ea47

《魔獸》

在2014年,華誼就將旗下業務整合成了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也就是在那一年,華誼提出了“去電影化”。其實與萬達院線要完成“生態型公司”的轉型邏輯一樣,華誼的“去電影化”並不是不看重電影,而是想通過自己的電影優勢帶動周邊的其他衍生收入,不過,現實好像並不理想。

2014年,華誼兄弟年報顯示其影視娛樂業務收入12.0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50.28%,其中電影票房數字並未明確。藝恩數據顯示,2014年,華誼兄弟發行的電影票房21.6億元,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位列光線、博納、樂視之後。2015年,華誼影視娛樂總收入28.32億元,占比73.12%,報告期內總票房約43億,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9.7%。藝恩數據顯示,在民營發行公司2015年國產片總票房排名中,華誼兄弟以12.2億元僅排名第7。

回顧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上映的片單,主要影片包括:《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陸垚知馬俐》《尋龍訣》《老炮兒》等等。根據公告,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票房為31億人民幣。但是如果刨除其參投影片《魔獸》近15億的票房,其余影片的國內票房只有16億左右,其中還包含《尋龍訣》以及《老炮兒》在2016年年初的票房,這樣算來從票房總額來看,2016年華誼兄弟上映影片的票房只有10億出頭。

1c06d91c13b71d01de51819b31ddc3b2

《我不是潘金蓮》

華誼自身也認識到了業績下滑的嚴峻性,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2016年年底給員工的信中,點名批評了電影公司:“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

要知道,此前的華誼兄弟可都是行業的老大。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上市,成為影視第一股,首日漲幅高達147.76%,盤中最高漲幅超過200%。按照首日收盤價,持有華誼兄弟288萬股股份的馮小剛一日就凈賺了2.01億元。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影公司,過去20年里,華誼兄弟是知名導演和明星的孵化器,也是中國電影商業化的踐行者。2009年,華誼兄弟憑借電影、電視、藝人經紀的架構登陸資本市場,這個組合幾乎成了當時中國影視公司的業務架構模版。

此後,華誼一路高歌,成為帶領著民營電影企業走向輝煌的領頭羊。

華誼2013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14億,同比增長45.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6.65億,同比增長172.23%。其中,公司電影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6.42%,《西遊降魔篇》、《十二生肖》等票房良好,2013年內華誼電影在大陸地區的票房合計約為人民幣30億元。

e7b60a212db5daafda04943ca505c544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只是,時至今日,華誼這個老革命,面對新的網生代,已經有些吃力了。

回看2016年華誼的電影片單,其中不乏高口碑的佳作,比如《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兩部片子都是國際電影節大獎傍身,豆瓣評分、觀眾口碑都一路走高。但是前者的票房止步於5億,後者剛剛超過1億。

再比如國際水準制作的《搖滾藏獒》,口碑和票房嚴重倒掛。盡管華誼兄弟沒有正面承認,但因為“挖角”萬達而遭遇的排片“封殺”恐怕難辭其咎,而之後華誼兄弟著力布局院線的一系列動作,比如打造高端院線產品“華誼兄弟電影匯”,以及入股大地院線等等,也可被看作是提升自身院線話語權的抗爭之路。

整體來看,對於華誼兄弟的國內電影業務來說,受制於國內環境和公司恩怨,去年可謂是流年不利。好在,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只是要註意,高質量的影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614d4ce27116b651e950c8683b3baa02

在電影市場飛速上升的時候,影片供不應求,不少產品都是濫竽充數,各種圈IP、圈演員,火速開機上映的項目不勝枚舉,而現在,當整個市場增速放緩,各大公司就要告別這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廣撒網心態,需要精耕細作的耐心。在盛世之下與寒冬之時要清醒地保持不同的兩種心態,並不矛盾。

所以,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拐點並不用太過傷心。只有當市場趨於冷靜,霧霾散去,才看得清誰在裸奔。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而如果整個行業還是對此視而不見,不去適應時代和改變自己,無異於給一個病人註射了一針嗎啡,鎮痛,並不代表痊愈。

電影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8

中通去年凈利增7成 五大民營快遞哪家強|財報解讀

隨著“三通一達”和順豐控股的陸續上市,此前一直埋頭賺錢的民營快遞巨頭們的經營業績也浮出水面。

2月28日,美股上市的中通快遞發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60%以上增長。而在此之前,另外幾家A股上市快遞巨頭也發布了2016年業績快報。

中通快遞公布的財報稱,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為31.91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增長45.8%;經調整的凈利潤為7.40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同期的4.85億元人民幣增長了52.7%。2016年全年收入97.89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增長60.8%;經調整的凈利潤為21.65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76.8%。

2016年10月27日,中通快遞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融資規模達14億美元,這是繼阿里巴巴2014年赴美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IPO,也是2016年美國證券市場最大IPO。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的信息,中通快遞在2016年的包裹運送量已排在“三通一達”及順豐的前列,不過根據幾家民營快遞披露的業績快報,營業收入最高的還是順豐控股(574.83億元),其次為申通快遞(99.82億元),中通和韻達則分別為97.888億元以及73.61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順豐控股也依然處於領先,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順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3億元,緊隨其後的中通是21.645億元,申通這一指標為11.93億元,韻達為11.76億元,而圓通此前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至14.5億元。

由於堅持直營和質量管控,順豐的快遞平均單價一直比其他競爭對手高不少,這也是其利潤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順豐借殼的鼎泰新材發布的公告材料就透露,2013年、2014年,順豐控股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23.73元、22.54元,遠高於同期同行業平均單價7.27元和7.49元。

不過,從2016年的業績表現看,中通的利潤已經開始迎頭趕上,公司內部管理層也對記者透露,為了提高遞送質量,中通也在通過“同建共享”的模式加強對網點的管控,即在傳統加盟制基礎上,讓關鍵區域的總經理持有中通股份,設計業務進入和轉讓機制,將傳統加盟制快遞企業升級為創業創新商業平臺。

在此之前,除了順豐,“三通一達”都是采取加盟的方式擴張網點,總部的盈利主要依靠加盟商的運單的增長,這其實也助長了其對加盟商低價策略的支持。而這種低價策略帶來的低利潤率,又導致擴大基礎設施乏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盡管快遞行業在過去幾年維持了高速發展,但網購推動快遞業務的速度已經放慢。中原證券的研報就顯示,2013-2015年網購規模增速分別為58.33%、47.37%和35.71%,到16年前三季度已經下降到26.56%,而隨著產品單一同質化、附加值不足等問題的凸顯,快遞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產品價格逐年下降。公開數據就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單價為12.78元/件,同比2015年下降0.62元/件。

在順豐控股上市儀式上,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就指出,順豐的上市,也是快遞企業這一輪上市的收官之作和新高潮,未來行業也將迎來新發展,目前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服務質量殘次不齊和員工待遇有待提高等多方面的問題。

“2017年預計有中小快遞公司會活不下去,而原有的價格戰也難以持續,快遞可能會迎來一輪漲價潮。”“三通一達”其中一家民營快遞的管理層對記者預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17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27.shtml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對於扶持自媒體,這家說撒10億,那家說10億,自媒體有沒有搶到大紅包,賺個缽滿盆溢?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 ciweigongshe)授權i黑馬發布。

BAT有錢,今日頭條也有錢,他們分別建了個大群。頭條號,企鵝號(又稱企鵝媒體平臺),UC號,百家號……紛紛出現。

它們都在四處網羅優質自媒體入駐,以壯大聲勢。為了吸引更多人,讓大家幹活更賣力,群主都說要發大紅包。有說10個億的,有說12億的,也有說100億的。

都說自己福利大,撒錢多,但用戶又沒法對他們做審計,那究竟哪家會比較實惠?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訪談了多個大號的運營者,聽他們怎麽說。

企鵝號原創補貼高 頭條號廣告收益高

除微信公眾號外,刺猬公社也入駐了多家平臺,平時看得最多的是頭條號和企鵝號。

企鵝號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835f396a4c6324cfcb5275dc60414c74

而今日頭條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

18a1c4d67d029703ba570b834e142a7e

從刺猬公社的數據來看,雖然入駐企鵝媒體平臺較晚(2016年4月入駐),但在該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672元的收益。

這其中,原創補貼的收益占96.5%。

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入駐較早(2014年7月),收益為每10萬閱讀數37.28元。

雖然入駐早,刺猬公社從今日頭條獲得的收益,卻只有在企鵝媒體平臺的1/3。

主要原因,是因為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上沒有“原創補貼”,所有收益全部來自廣告。但是,企鵝媒體平臺上廣告的收益會相對較少。

刺猬公社向其他大號求證,知名大號X告知,該號在企鵝媒體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150元的收益,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56元。“感覺企鵝強一點”。

“刻畫視頻”表示,在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的收益主要是靠日常內容帶來的廣告收益,也有一些贊賞收入。

據刺猬公社了解,“灼見”只開通了頭條號,在今日頭條上的閱讀數達到百萬+時,收益會有上千元。

另一不願意透露名號的知名大號Y,也沒有獲得企鵝媒體平臺原創補貼扶持,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大約100元收益。

2015年9月,今日頭條宣布實施千人萬元計劃——確保頭條號平臺至少有 1000 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 1 萬元保底收入。2016年3月,騰訊企鵝媒體平臺推出“芒種計劃”,宣布給入駐該平臺的原創自媒體補貼2億元。

dcaf839fcde11d2173b735548f0a6031

芒種計劃2.0宣布補貼及扶持達到12億

實際發放情況怎麽樣?今日頭條宣布發放完畢,騰訊則在芒種計劃2.0大會上宣布已經累計分成1.89億。從刺猬公社了解的情況來看,兩家應該所言不虛。

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兩家又分別更新了計劃,投入的量級達到了10億元以上。這也使得這兩家平臺,成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自媒體平臺。

從數據來看,企鵝媒體平臺對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更大,但今日頭條明顯在廣告分成方面更闊綽,這可能跟天天快報推出較晚、廣告較少有關(企鵝媒體平臺內容主要在天天快報上分發),而今日頭條廣告增長勢頭很猛,2017年的目標為100億元,據接近今日頭條的人士透露,頭條號現在每個月給自媒體的分成有4000萬元。

一家知名大號Z告知,比起廣告收益,其更重視版權價值,與頭條號、企鵝媒體平臺的合作方式都是通過年度版權合作,平時沒有流量主等額外收益。但一攬子打包的價格會遠高於補貼或廣告分成。“企鵝媒體平臺每年給的版權費用跟頭條號比,差距有二三十萬元(頭條更高)。其他給錢少的平臺,就沒有入駐了。”

還有很多大號透露,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在獨家內容方面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二者都和一些大號商談過簽署排他的獨家內容協議,開出的價碼也不菲。但比起獨家內容授權的收益,這些頭部賬號更希望多平臺分發內容,以獲得更大的傳播量和影響力。

UC號最近補貼勢頭很猛

2016年9月,百度啟動百家號。隨後,百度副總裁陸複斌宣布:2017年百度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通過聯盟廣告和原生廣告兩種模式分成。

2017年2月24日,百度公司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百家號已有超過20萬名作者入駐。

百家號最新公布的數據則顯示,該平臺入駐自媒體最高月收入突破20萬元。但刺猬公社問過的大號中,很少有入駐百家號的,入駐了百家號的收益也不高。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號的調性和百家號有差異。

普遍反映,最近很猛的是UC號。

UC號是UC流量器啟動的自媒體入駐計劃,扶持的政策稱為“W+量子計劃”。該計劃有兩點比較實惠:每月最多有1000個自媒體獲得1萬元補貼(感覺像在對標今日頭條“千人萬元”計劃),此外,廣告分成差異化激勵,運營得越好,根據分成收益所獲得的補貼越高。

35ec16fa4d959dd0de557774efce07ef

一位獲得頭條“千人萬元”計劃的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盡管他在頭條號有萬元保底的收入,卻能在UC號拿到更多。

ad1bfc66d8ba4f965b84cdc7d39371f8

“刻畫視頻”也表示,在其入駐的自媒體平臺中,UC給的收益扶持最多。作為原創短視頻內容供應者,“刻畫視頻”每個月都能獲選量子計劃。除此之外,還有廣告費、贊賞費等收益。

高收益有時也源於平臺的扶持

獲得平臺發的“紅包”,拼的不是手氣,而是魅力——閱讀量。

企鵝號在推出“芒種計劃”時就已明確表示,最終收益都和閱讀量正相關,廣告分成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自媒體在頭條號上的收益也主要為廣告分成,廣告量展示越多,分成越高,原創作者會翻倍。其他“號”也都基本如此。

盡管頭條號和企鵝號都將廣告分成全部給自媒體,UC號甚至對五星和四星賬號分別給予三倍和兩倍的廣告分成(即平臺自己額外補貼兩倍和一倍),但如果沒有流量,都是空談。

收益流向依然遵循著“二八定律”,極少數的頭部賬號蠶食了絕大部分紅利,而更大規模的非頭部賬號則幾乎只能眼巴巴看著幾十億人民幣從自己眼前飄過。像是頭條號的“千人萬元”計劃,就是補貼各種細分領域的頭部作者。刺猬公社了解的一些小型自媒體,在各平臺上的閱讀數寥寥,幾乎沒有收益。

但平臺對於自媒體的原始流量格局並非沒有政策修正。

譬如UC號,是根據創作活躍度、用戶認可度、內容質量/原創/垂直度、運營健康度等四個維度進行星級評定後,對高星級的賬號內容基於更多推薦,從而影響流量。

頭條號也類似,通過健康度、原創度、活躍度、垂直度、互動度這五個維度制定頭條號指數,影響推薦量,最終反映到流量上。

不少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如果沒有平臺的人工推薦,單靠機器分發,優質內容很容易被埋沒在信息洪流中,無法觸達用戶。即使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數能達到10萬+,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的閱讀數也可能只有個位數。

而內容如果沒有流量,就枉談收益。

人工幹預確實可以為優質內容帶來巨大流量。一個短視頻類自媒體大號就表示,UC號的推薦機制更“人性化”,因為小眾領域的垂直內容即使做得非常好,也很難做出爆款,但UC對優質的原創內容推薦量比較高,收益就很不錯。

事實上,雖然多個自媒體平臺都有補貼和分成,但在目前,微信公眾號仍然是自媒體的第一載體。“大號”這個詞,也被約定俗成地被理解為“微信公眾號”。

這些平臺也都知道目前還沒法鬥過微信,所以都“貼心”地設置了“鏡像功能”,即入駐的自媒體綁定微信公眾號後,系統便能自動抓取該賬號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更新。

據刺猬公社了解,各大自媒體平臺在實際操作方面,也暗自與微信公眾號展開競爭。比如,首發頭條號的文章會比已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過的文章得到更多推薦的權重。

但從收益上看,自媒體從微信公眾號上獲得的收益,要遠高於其他平臺。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大號根本就不關心其他平臺收益如何,有些自媒體甚至在這些平臺都懶得添加財務信息,仍然入駐的原因只有一個:

“錢都是次要的,多個平臺唄。”

但純靠機器分發,閱讀數很不穩定,也很難把握運營規律。某歷史類大號告訴刺猬公社,歷史類內容相對嚴肅,很少有用戶直接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主動搜索,如果單靠機器分發,閱讀數會非常慘淡。“忠實用戶就直接在微信公號上訂閱了”。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5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412/162540.shtml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羅超 羅超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自媒體平臺必須做好後臺,不要設置任何障礙,提供創新增值服務,同時還可擁抱AI、開放和移動化解決現在自媒體們的問題,讓他們可以專註於創作本身。

前幾天在科技媒體記者群“山寨發布會”看到有道雲筆記在宣傳其剛上線的“語音速記”功能,受到群里記者小夥伴的歡迎。有人說再也不需要錄音筆了,有人說以後再也不用在現場劈劈啪啪打字幹擾別人了,還有人說以後機器就能寫快稿了。從科技媒體記者們熱捧這個小功能,可以看出內容創作者眼下還是有許多痛點的,創作工具遠遠不夠多、不夠好、不夠智能。

最近兩年,隨著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UC等內容平臺的興起,在平臺上進行內容創作也成為越來越多文字工作者和內容生產者的日常工作。以我本人為例,自從2012年嘗試撰寫科技專欄以來,我一直跟不同平臺打交道,最初是科技博客的投稿後臺,現在則入駐了超過10個自媒體類平臺,除了頭條號、企鵝號、網易號、搜狐、大魚號、百家號等“號”之外,還有知乎專欄、艾瑞專欄等等,我每天都要耗費個把小時進行內容同步。這些平臺的後臺已經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工作臺,好用的後臺,不只是可以讓發布內容事半功倍,還可以給內容創作者提供好的支持。

不同內容平臺的後臺究竟做得如何?最近“羅超頻道”基於長期的體驗做了一個橫評。一方面,希望可以給不同內容平臺提供改進建議;另一方面從中管窺內容平臺的策略和業務能力。在進行正式評測之前,先談談我對內容平臺後臺的理解和期望。

自媒體後臺的自我修養

首先說一下我現在的日常的內容生產流程。

一般是通過MacBook在Pages里面撰稿,因為它提供簡潔易用和沈浸式的書寫體驗。在發布之前會將需要用到的圖片存放到一個文件夾,發布時會用Chrome瀏覽器打開所有自媒體平臺,逐個發布實現“一處水源供全球”。還有一些自媒體朋友的工作流程可能是開著某個平臺的後臺寫稿,之後再同步到別的平臺,我偶爾也會這樣做。總之,大家的使用場景和流程應該是大同小異。

其次,談一下我眼里合格的內容平臺後臺。

1、正常工作。確保內容可以正常發布,不會頻繁地出現提交失敗、提交卡頓、提交後消失、圖片上傳失敗等問題——除非遇到不可預測的偶發故障。

2、簡單高效。要讓內容創作者盡可能少的在發布內容上耗費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聚焦於創作本身。比如發布內容的步驟要少、不用重複填寫不必要的信息、支持一鍵導入、直接複制在線圖片等。

3、容錯能力。比如在線編輯時突然卡死重啟了,內容要能自動保存草稿,否則創作者肯定想跳樓;再比如提交時沒有填寫標題等關鍵信息或者標題字數超過限制,要有友好的提示。

最後,再談一下我眼中優秀的內容平臺後臺。

能做到上面三點,是一個正常的內容發布平臺,不只是自媒體後臺,包括發帖後臺等等表單提交頁面,都要具備這些基本能力。這三點都做不到,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後臺,歡迎對號入座。但是要成為一個好的內容平臺後臺,就必須充分考慮內容創作者的運營需求,滿足其在內容管理、粉絲互動、數據分析、財務統計等工作項上的需求。

具體來說這些點很關鍵:

1、內容管理: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發布效率,比如自動檢測格式、比如編輯框設計、再比如考慮到原創自媒體的內容維權訴求的抄襲檢測、原創標記、抄襲舉報等功能。還有有合適的內容維護(撤回、編輯、刪除)權限。總之,必須確保自媒體高效地進行內容的發布和管理。

2、粉絲互動:自媒體平臺上,內容是產品,產品就要運營用戶(不是讀者)。因此如何讓自媒體與粉絲建立聯系,並且圍繞內容進行互動就至關重要。

3、數據分析:用數據指導內容生產是每個自媒體平臺都在提的。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人憑借經驗,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要基於數據對內容進行生產和運營。

4、財務統計:無利不起早,自媒體平臺都有不同形態的分成機制。讓內容創作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收入明細,便捷地對賬和提現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自媒體的後臺哪家強?

接下來,基於我上面提到的“標準”,對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幾個自媒體平臺後臺進行評測。

1、今日頭條:該有的都有,還有小創新。

今日頭條能夠從眾多個性化資訊App中脫穎而出,除了算法支撐起的千人千面特質之外,一個關鍵原因是App足夠簡單好用——而不是像其當初對手一樣去重視設計或者別的。在後臺上今日頭條也做到了簡單好用,不論是內容管理還是粉絲互動還是數據分析還是財務統計,都很好用。

說一下我印象深刻的幾點:

1、發布效率高。比如在線圖片複制過去,它會自動保存到雲端;再比如每次打開都自動載入上次的草稿,聲明原創一般不需要填寫任何信息,編輯框具有標題、引用、加粗、項目這幾個關鍵格式選項,不多不少。

2、數據分析強。文章列表就可以輕易看到關鍵數據,其外還提供文章分析、視頻分析、粉絲分析、頭條號指數等細化分析服務,可以看到細粒度數據,支持excel表導出進行更細化分析。

3、創新功能多。雙標題支持不同標題的AB測試(側面表明今日頭條上標題的重要性),粉絲必見和內容置頂給自媒體更大的運營權限,號外服務支持對內容進行付費推廣。

說一下我覺得不好的點:

1、互動能力差。今日頭條用戶評論活躍度高,但是卻不好管理,尤其是在評論數變多之後,很難去運營,設計上也不夠周密比如回複一個評論之後就跳走了,也很難理清與粉絲的關系。

2、圖片描述功能不好用。頭條編輯框增加了一個功能,添加圖片之後就會強制要求填寫圖片描述,很難取消,但很多時候圖片並不需要描述,所以導致了編輯效率的降低。

整體而言,今日頭條的後臺已經算上乘水平,不少自媒體小夥伴都曾表達對今日頭條後臺的認可,在整體功能大同小異時,能體現出內容平臺功夫的地方在於細節。今日頭條後臺最近增加了批量視頻上傳功能,反映出它在強化短視頻。還增加了原創維權賠付功能加大原創保護。頭條號指數的五維模型表征內容質量進而決定分發效果,扶持優質內容、清洗低質內容成為一個趨勢——這是它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就會劣幣驅逐良幣。

2、企鵝媒體平臺:一鍵分發,充分發揮騰訊優勢。

盡管今日頭條聲名鵲起近日還流出10億美金融資消息,然而眾所周知,騰訊才是移動資訊的No1。不論是易觀還是Questmobile數據都顯示,騰訊新聞是最大的移動資訊App,天天快報是僅次於今日頭條的第二大個性化資訊客戶端,其外騰訊還有微信、QQ等分發渠道。

騰訊對內容創作者的統一窗口就是企鵝媒體平臺,今年啟動芒種計劃2.0,投資12億補貼內容創作者,後臺這樣的基本支持自然不會缺位,體現出了騰訊的產品功底(當然,還是要看具體團隊,同樣是微信,Mac版就比手機版差遠了)。

說一下我印象深刻的幾點:

1、發布效率高。跟今日頭條一樣,功能設計都註重發布效率,自動保存圖片、草稿和原創聲明都有,同時也很少出現提交失敗這樣的情況。最近還上了一個功能,支持標簽的自動生成,可以少填寫或者不填寫標簽了。

2、互動能力強。騰訊是社交基因,企鵝媒體平臺也在互動上發力,可以對評論進行精選,可以分別從評論維度和文章維度來管理評論。

3、一鍵分發能力。這是騰訊的優勢,與今日頭條只有一個App不同,騰訊有分發渠道矩陣,不少註意力入口,微信、QQ自不必說,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在移動資訊中分別位列1、3名,還有QQ瀏覽器、手機騰訊網以及騰訊視頻、騰訊體育等垂直App。企鵝內容平臺與這些平臺都已(將)打通,在後臺可以選擇內容源同步,接入微信;也可以進行內容輸出到QQ等平臺。至少在騰訊系,騰訊媒體平臺的後臺做到了一鍵分發,降低獲取單位閱讀數的時間成本。

4、數據分析強。跟頭條一樣,提供文章分析、視頻分析、粉絲分析、頭條號指數等細化分析服務,可以看到細粒度數據,支持excel表導出進行更細化分析。還提供熱門文章可以讓自媒體進行針對性的選題優化。不過,在文章列表頁的數據沒有頭條詳細。

說一下我覺得不好的點:

1、編輯框有待改進。企鵝的編輯框,缺乏其他媒體平臺後臺基本都有的標題、引用和列表三大格式刷,很多時候會覺得別扭。

2、缺乏雙標題等功能。文章置頂、雙標題和粉絲必見等功能還不支持,相信為時不遠。

3、發文數量只有5篇。一個自媒體人一天只能發布5篇內容,可以滿足我的產量,但可能無法滿足一些團隊運作的機構自媒體的產能訴求,我想騰訊此舉是出於控制內容質量的考慮,但要做到這一點靠限制更新數量是做不到的,而是要更系統化的方法,當然騰訊也在踐行。

企鵝媒體平臺後臺充分考慮了自媒體人的日常生產和運營訴求,提供全套工具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發布後臺。它與今日頭條的後臺大同小異,但充分利用了騰訊在社交互動和多渠道分發上的優勢,提供了更好的互動管理和一鍵分發能力。最近企鵝媒體平臺上線全網維權功能表明其正在加強原創保護;企鵝媒體平臺還支持圖文直播等內容形態,形成內容的差異化布局。

其他自媒體平臺的後臺功能大同小異,但整體都各有長短,簡評如下:

1、百家號起步較晚,在內容發布、數據分析、互動管理、原創維權、一鍵分發等方面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它現在連標記原創、定時發布都還不支持。“發現”菜單下,通過大數據分析時事熱點、稀缺詞給創作者提供內容創作參考算一個創新。

2、一點資訊基本做到了跟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一樣好用,一鍵導入功能還支持對不同來源的文章鏈接進行導入,但是在數據分析、互動管理、原創保護等維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3、UC頭條(大魚號)在內容發布上已經做到足夠簡單,亮點是數讀輿情功能,可以進行更專業的輿情分析,在所有平臺中做得最全。不過,它在互動管理、數據分析等維度也有進步空間。

整體而言,目前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的後臺相對更完善、更好用,這也與公司入場時間有一定關系,這兩家做得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兩個自媒體平臺,後臺好用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自媒體後臺的下半場

拜王興所賜,一切都在進入下半場。自媒體後臺也在進入下半場,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最為重要:

1、全網實現一處水源供全球。

我現在每篇文章都要花大約1個小時進行10多個主流自媒體平臺的更新,非主流的不會主動更新。盡管自媒體後臺不斷提高發布效率,但依然還要時間。能不能實現全網一鍵發布呢?就像企鵝媒體平臺打通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九大分發渠道一樣,如果不同公司之間形成一個協議,實現一鍵分發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每篇文章可以省下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個事情就很有價值,這樣內容創作者就可以更多聚焦在創作本身,降低單位閱讀數的運營時間。

我認為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畢竟自媒體平臺之前的競爭不應該是提高發布門檻,因為就算不打通自媒體也會手工去更新到不同平臺。自媒體平臺應該聚焦在內容生態、用戶運營、商業變現等維度,而不是內容發布這樣的細節上,未來就看誰牽頭來做這個事情了,這也蘊藏著第三方的自動發布平臺的創業機會。眼下對於內容創作者最合適的策略還是聘用實習生助理進行更新。

2、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它與資訊行業結合還是非常密切的,不過更多是在內容的個性化分發上,除了今日頭條、天天快報這樣的個性化App之外,還有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新聞App也在引入個性化算法。不過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更多被應用在後臺,比如實現智能語音寫稿、自動識別錯別字、智能識別洗稿洗思路的內容、大數據分析指導創作、給創作者生成100個標題供選擇……總之,用AI幫創作者提高效率。

3、移動支持實現隨時隨地創作。

現在對於大多數自媒體來說,說到後臺還是會首先想到電腦後臺。很多時候會不方便,比如在外面時急著要發布內容、更新內容、刪除內容、添加白名單、精選評論,都還不夠好用,自媒體很多時候都有到處找地方用電腦的窘迫。微信公眾賬號後臺推出了移動App之後很受歡迎,我想自媒體平臺後臺的App會成為標配,讓自媒體隨時隨地管理後臺,至少可以完成部分事情。

總之,後臺是平臺能力的展示窗口、是平臺與自媒體的互動窗口,也是自媒體的生產平臺。因此,自媒體平臺必須做好後臺,不要設置任何障礙,提供創新增值服務,同時還可擁抱AI、開放和移動化解決現在自媒體們的問題,讓他們可以專註於創作本身。

企鵝號 頭條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62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3000.shtml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阿里、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實習工資最高?

來源 |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文 |  張小魚

近日,美國招聘網站Glassdoor公布了全美實習薪酬最高的25家公司,這些公司的平均實習生月薪為4500美元。排名第一的Facebook給實習生提供的月薪高達8000美元(約合5.6萬元人民幣),而這還僅僅是一個中位數。

timg

一年小10萬美金,怎麽對實習生就這麽好呢?!

1.webp

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除了埃克森美孚和彭博,其他都與科技領域相關。

2.webp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媒體爆出,Snapchat的實習生月薪達到10000美元,還額外提供1500美元的住房補助。

3.webp

看完這些美國公司的實習薪酬,中國小朋友估計都在找招聘鏈接了。

那看看中國,阿里、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實習工資最高?除了工資,互聯網公司還提供哪些補貼?實習生在選擇實習單位時最看重哪些因素?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做了調查和統計,但值得聲明的是,我們主要調查的是偏內容、運營和市場的實習崗位。

工資不高,福利不少

在招聘網站查閱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實習工資可以發現,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實習工資多為80-200元/天,多數崗位實習工資很固定——100元/天。

其中,內容崗工資偏低,多為80-100元/天,運營、市場、產品崗的實習工資次之,多為100-150元/天,技術崗相對較高,多為150-200元/天。

根據趕集網2016年的調研數據,有54.6%的實習生平均薪酬在50-120元/天之間,每個月按22個工作日計算,月薪就是1100元-2600元之間。

該調研的數據分析顯示,實習生平均薪酬最高的三個行業為金融業、IT互聯網、電子商務,有50%-60%的實習生平均月薪最高可達2600元,超過10%的實習生每月可拿到4400元。

曾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及媒體實習過的萬沁告訴刺猬公社:“2015年去哪兒網實習工資每天100元,2017年網易遊戲實習工資也是每天100元。南方周末實習生報紙稿獨立撰稿的話,千字500元。”

根據刺猬公社的調查,很多互聯網公司實習生加班嚴重,但幾乎都沒有加班費,有些會提供加班餐或給予一定交通補貼。

在愛奇藝實習過的鄭曼介紹,愛奇藝的實習工資是本科生每天80元,研究生每天100元。晚上9點以後下班有交通補助,周末加班有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互聯網公司都為外地實習生提供住房補貼。

今日頭條的多名實習生告訴刺猬公社,運營、市場、產品崗實習工資為100元/天,月薪2000多元,學歷不受影響;但技術研發崗的實習月薪可達5000元,有些技術崗實習月薪高達10000元,主要是看工作能力。

“今日頭條會提供三餐和1500元住房補貼,加班比較嚴重,不過加班可以報銷打車費。”一名正在今日頭條實習的女生說。

去年在阿里實習後正式入職的方禮回憶,阿里的實習工資是每天120元,每月還有1500元的房補。“阿里實習生的留用機會比較大,如果實習留不下來,校招即使通過了試用期,也留不下來。”

黎西西在百度地圖實習了5個月,除了每天150元的實習工資和20元的餐補,前三個月會有每月1600元的房補。她上一份實習是在騰訊,也實習了5個月,月薪2500元,公司有免費的晚餐,還可以報銷打車費。

除了工資和補貼,很多互聯網公司會提供各種福利。

去哪兒網的實習生何舒說,公司每周都有水果日,七夕還有送花和巧克力的活動。

“Uber實習的福利是每個月會充大概600-800的余額。”在Uber實習過的唐昕念說。

正在滴滴商務合作組實習的林嵐說,部門項目多,所以“各種肉眼可見福利多”,合作方會提供很多產品和券。比如和電影合作就有很多電影票,和音樂節合作就有門票,和漢堡王合作就有好多漢堡吃。“還有一些比較接地氣的小福利,比如請理發師來公司給大家免費理發,請按摩師來做免費肩頸按摩。每天下午還有零食吃,會給每個人發水果。”

“中關村周圍部分飯店、理發店什麽的有對愛奇藝員工的打折,實習生也可以享受。大年會實習生可以參加,並且能抽到大獎。”在愛奇藝實習過的鄭曼說。

實習工資難以維持基本生活

福利會讓實習生對實習單位有所加分,但大多數人還是更看重實際薪酬。很多人認為,既然實習對公司有所付出,就應該有相應的回報。

雖然是新聞專業的研究生,但黎西西並沒有選擇去媒體實習,而是先後去了騰訊和百度。“實習工資是必要的,沒有實習工資的話,再好的媒體我也不會去”。

傳統媒體實習普遍沒有工資,情況好點的會有稿費。

在北京某都市報實習的韓娜告訴刺猬公社:“我現在因為有兼職,差不多夠交房租和應付一些生活開支,所以如果實習能收獲很大,沒有工資也可以接受,但這是在工作強度能承受的情況下。有時候工作忙起來,周末不能很好休息時,就突然覺得沒有工資的實習太沒有意思了,畢竟錢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動力。

她的同學劉一冰目前在一家央媒實習,也沒有工資,準備跳去有實習工資的互聯網公司。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較高,對外地實習生而言,租房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再加上吃飯、交通等基本生活費用,每個月開銷至少三千元以上。

“一個月下來不算加班補助有2800元,我租房加上水電網費是1500,地鐵費200多,話費100多,還有吃飯等基本開銷。”在美團人力資源部實習的孫甜甜覺得實習工資很難抵消生活成本。

孫甜甜9點半上班,路上需要一個半小時。她每天早上7點起床,平時來不及吃早餐,只能到公司後啃點面包。嫌北京吃飯太貴,孫甜甜買了個電磁爐,平時做便當帶到公司當午餐。“雞蛋、土豆 、胡蘿蔔、臘腸 ,基本上工作日全都是這些,要把自己都吃惡心了 。”

為了壓縮租房成本,孫甜甜租的房子離地鐵站很遠,需要坐班車。“公寓到地鐵的班車太坑,幾乎沒有準時過,而且早上嚴重超載。”她還記得北京上周沙塵暴那天,她很久都等不到班車,花了25分鐘才走到地鐵站。

“戴了口罩也不頂用,風吹得眼睛都快睜不開,臉上、頭發上、耳朵里全是沙子。到公司去衛生間洗臉,都能摸到臉上有沙子顆粒。”她說。

“工資哪怕少點但也得有啊,夠我吃飯睡覺,我才有勁幹活。”在滴滴實習的研究生黎粒工資一天120元,還好房租不算很貴。為了省錢,黎粒也每天自己帶便當去公司,“其實就是花式炒飯”。

黎粒吐槽,不僅工資低,而且背負重稅。“扣稅嚇死人,過800扣20%,到手也就2000多。”她最近正和朋友討論實習生的交稅問題,朋友梁一冰收到了搜狐的實習offer,扣了稅只有2400元,所以還在糾結。

“在滴滴實習發工資也不會特別激動,別的兼職發工資倒是會比較興奮。”為了平衡實習的開銷,黎粒還做了一些在線兼職。“單靠實習工資無法滿足買買買的欲望,都有點小外快。”

在何煉看來,很多單位變相大量招聘實習生,壓榨十分廉價的勞動力。“很多單位都認為實習生只是初出茅廬,是來學習東西的,所以不值得拿一分錢。但大部分情況下,實習生工作都是最賣力最認真的,所達到的工作效果甚至比在職員工還要好。

何煉認為,應該根據實習生的表現決定實習補貼,這樣才能鼓勵到實習生。而實習生做得好,單位的收益也不會很低。“不過也許這樣的路還很遠。”

“如果互聯網公司願意讓我去實習,那說明我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既然能幫公司做事,當然要有合理的報酬。”放棄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實習機會的劉濟欣說,她目前正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實習。

也有人認為,實習主要是為了學習職場經驗,工資反正不高,有沒有差別不大。

“在王府井那片,50元就是一頓飯,一天50元給和不給構不成本質差別。”在奧美實習過的陸雋可以接受“免費幹活”,因為實習時入職的前提,實習生學習職場的東西是為立業做準備,被“壓榨”一下是應該的。“如果為了錢,去我媽單位實習不幹事也一天100元,還管自助餐。”

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實習過的冷涵更在意實習能否提升能力,不太在意物質回報。在她看來,如果對價格敏感,應該叫兼職,而不是實習。“我不會因為實習多給100元,或是提供兩頓飯、打車報銷這些眼前好處就覺得那個實習好,更看重成長機會。”冷涵認為,既能實現價值回報又能實現物質回報的雙贏事情並不多見。

實習生更看重成長空間

根據刺猬公社的調查,成長空間對於實習生選擇實習單位影響很大。

據外媒報道,在Facebook實習的員工稱Facebook允許員工推進自己的項目,會認真聽取員工所說的話並重視他們的意見。而實習生和正式員工一樣,都擁有內部資源和信息的使用權。此外,Facebook會盡可能的為期滿的實習生提供全職崗位。

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也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成長空間。

方禮在阿里實習後決定留下工作,主要是因為感覺自己做的業務,未來會有比較大的發展。

曾在百度、風行以及一些小的互聯網公司實習過的夏陽說,雖然其中一家在武漢的小型互聯網公司月薪只有2300元,是百度的一半。但他最喜歡那份實習,原因是“公司給的發揮空間大”。他希望公司能夠把實習生當正式員工對待。“工資很次要,只要能學東西,倒貼錢都行。”

選擇實習時,林嵐比較看重能不能學到東西,自己能做的事情多不多。“來滴滴是因為當時面試時,組長說事情會比較多,有時候要加班,很多事會放手讓實習生做,想學什麽都可以直接問他。”

領導敢於放手把整個事情交給實習生一個人去做,這讓孫甜甜覺得很有收獲。有次工作出錯,孫甜甜有點著急,組長說“沒事兒慢慢來就好”,她覺得還蠻感動的。

對孫甜甜而言,最開心的時刻就是發現自己實習的工作有進步的時候,她舉例:“在美團的人力資源實習,最開始只是簡單的約面,後來學會把這些事情做成項目管理,跟進進度;面試數據的統計,最開始只是匯報結果,後來會根據數據分析原因,提出對策,leader也是覺得很贊;再就是從最初的協助招聘會,到後來能一個人從宣講、安排面試等搞完整個流程。”

但也有“不爽”的時候。孫甜甜吐槽,實習生就是被各種指派,不只要幹自己原本的工作,還要隨時支援其他人。“別的部門的人讓我幫一次忙,就一直頂下去了,無論多忙都得幫別人幹活。加上人資還要協調面試官候選人、各個部門,兩頭受氣。”

黎西西很喜歡自己在百度地圖的實習崗位,主要原因就是部門會把實習生當正式員工用,實習生只是比正式員工缺少經驗,但做事時是平等的。出去對接項目,黎西西可以直接說自己是哪個部門的人,不用說是實習生。

組內的學習氛圍讓黎西西覺得很有收獲。每周五下午的周會,大家都會自選主題進行分享,話題不限於工作,可以聊自己感興趣的方方面面。黎西西上次分享了一款自己喜歡的App,很多人向她提問,這讓她很開心。

在黎西西看來,在一個地方實習半年以上會比較好,因為時間長了收獲會比較多,成長性也跟大。她剛實習時也是從零學起,隨著一步步的成長,現在已經可以獨立負責一項任務,很有成就感。

阿里 騰訊 百度 facebook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65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3000.shtml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Facebook實習生月入8000美金,“BAT”…國內互聯公司哪家強?

阿里、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實習工資最高?

來源 |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文 |  張小魚

近日,美國招聘網站Glassdoor公布了全美實習薪酬最高的25家公司,這些公司的平均實習生月薪為4500美元。排名第一的Facebook給實習生提供的月薪高達8000美元(約合5.6萬元人民幣),而這還僅僅是一個中位數。

timg

一年小10萬美金,怎麽對實習生就這麽好呢?!

1.webp

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除了埃克森美孚和彭博,其他都與科技領域相關。

2.webp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媒體爆出,Snapchat的實習生月薪達到10000美元,還額外提供1500美元的住房補助。

3.webp

看完這些美國公司的實習薪酬,中國小朋友估計都在找招聘鏈接了。

那看看中國,阿里、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實習工資最高?除了工資,互聯網公司還提供哪些補貼?實習生在選擇實習單位時最看重哪些因素?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做了調查和統計,但值得聲明的是,我們主要調查的是偏內容、運營和市場的實習崗位。

工資不高,福利不少

在招聘網站查閱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實習工資可以發現,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實習工資多為80-200元/天,多數崗位實習工資很固定——100元/天。

其中,內容崗工資偏低,多為80-100元/天,運營、市場、產品崗的實習工資次之,多為100-150元/天,技術崗相對較高,多為150-200元/天。

根據趕集網2016年的調研數據,有54.6%的實習生平均薪酬在50-120元/天之間,每個月按22個工作日計算,月薪就是1100元-2600元之間。

該調研的數據分析顯示,實習生平均薪酬最高的三個行業為金融業、IT互聯網、電子商務,有50%-60%的實習生平均月薪最高可達2600元,超過10%的實習生每月可拿到4400元。

曾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及媒體實習過的萬沁告訴刺猬公社:“2015年去哪兒網實習工資每天100元,2017年網易遊戲實習工資也是每天100元。南方周末實習生報紙稿獨立撰稿的話,千字500元。”

根據刺猬公社的調查,很多互聯網公司實習生加班嚴重,但幾乎都沒有加班費,有些會提供加班餐或給予一定交通補貼。

在愛奇藝實習過的鄭曼介紹,愛奇藝的實習工資是本科生每天80元,研究生每天100元。晚上9點以後下班有交通補助,周末加班有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互聯網公司都為外地實習生提供住房補貼。

今日頭條的多名實習生告訴刺猬公社,運營、市場、產品崗實習工資為100元/天,月薪2000多元,學歷不受影響;但技術研發崗的實習月薪可達5000元,有些技術崗實習月薪高達10000元,主要是看工作能力。

“今日頭條會提供三餐和1500元住房補貼,加班比較嚴重,不過加班可以報銷打車費。”一名正在今日頭條實習的女生說。

去年在阿里實習後正式入職的方禮回憶,阿里的實習工資是每天120元,每月還有1500元的房補。“阿里實習生的留用機會比較大,如果實習留不下來,校招即使通過了試用期,也留不下來。”

黎西西在百度地圖實習了5個月,除了每天150元的實習工資和20元的餐補,前三個月會有每月1600元的房補。她上一份實習是在騰訊,也實習了5個月,月薪2500元,公司有免費的晚餐,還可以報銷打車費。

除了工資和補貼,很多互聯網公司會提供各種福利。

去哪兒網的實習生何舒說,公司每周都有水果日,七夕還有送花和巧克力的活動。

“Uber實習的福利是每個月會充大概600-800的余額。”在Uber實習過的唐昕念說。

正在滴滴商務合作組實習的林嵐說,部門項目多,所以“各種肉眼可見福利多”,合作方會提供很多產品和券。比如和電影合作就有很多電影票,和音樂節合作就有門票,和漢堡王合作就有好多漢堡吃。“還有一些比較接地氣的小福利,比如請理發師來公司給大家免費理發,請按摩師來做免費肩頸按摩。每天下午還有零食吃,會給每個人發水果。”

“中關村周圍部分飯店、理發店什麽的有對愛奇藝員工的打折,實習生也可以享受。大年會實習生可以參加,並且能抽到大獎。”在愛奇藝實習過的鄭曼說。

實習工資難以維持基本生活

福利會讓實習生對實習單位有所加分,但大多數人還是更看重實際薪酬。很多人認為,既然實習對公司有所付出,就應該有相應的回報。

雖然是新聞專業的研究生,但黎西西並沒有選擇去媒體實習,而是先後去了騰訊和百度。“實習工資是必要的,沒有實習工資的話,再好的媒體我也不會去”。

傳統媒體實習普遍沒有工資,情況好點的會有稿費。

在北京某都市報實習的韓娜告訴刺猬公社:“我現在因為有兼職,差不多夠交房租和應付一些生活開支,所以如果實習能收獲很大,沒有工資也可以接受,但這是在工作強度能承受的情況下。有時候工作忙起來,周末不能很好休息時,就突然覺得沒有工資的實習太沒有意思了,畢竟錢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動力。

她的同學劉一冰目前在一家央媒實習,也沒有工資,準備跳去有實習工資的互聯網公司。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較高,對外地實習生而言,租房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再加上吃飯、交通等基本生活費用,每個月開銷至少三千元以上。

“一個月下來不算加班補助有2800元,我租房加上水電網費是1500,地鐵費200多,話費100多,還有吃飯等基本開銷。”在美團人力資源部實習的孫甜甜覺得實習工資很難抵消生活成本。

孫甜甜9點半上班,路上需要一個半小時。她每天早上7點起床,平時來不及吃早餐,只能到公司後啃點面包。嫌北京吃飯太貴,孫甜甜買了個電磁爐,平時做便當帶到公司當午餐。“雞蛋、土豆 、胡蘿蔔、臘腸 ,基本上工作日全都是這些,要把自己都吃惡心了 。”

為了壓縮租房成本,孫甜甜租的房子離地鐵站很遠,需要坐班車。“公寓到地鐵的班車太坑,幾乎沒有準時過,而且早上嚴重超載。”她還記得北京上周沙塵暴那天,她很久都等不到班車,花了25分鐘才走到地鐵站。

“戴了口罩也不頂用,風吹得眼睛都快睜不開,臉上、頭發上、耳朵里全是沙子。到公司去衛生間洗臉,都能摸到臉上有沙子顆粒。”她說。

“工資哪怕少點但也得有啊,夠我吃飯睡覺,我才有勁幹活。”在滴滴實習的研究生黎粒工資一天120元,還好房租不算很貴。為了省錢,黎粒也每天自己帶便當去公司,“其實就是花式炒飯”。

黎粒吐槽,不僅工資低,而且背負重稅。“扣稅嚇死人,過800扣20%,到手也就2000多。”她最近正和朋友討論實習生的交稅問題,朋友梁一冰收到了搜狐的實習offer,扣了稅只有2400元,所以還在糾結。

“在滴滴實習發工資也不會特別激動,別的兼職發工資倒是會比較興奮。”為了平衡實習的開銷,黎粒還做了一些在線兼職。“單靠實習工資無法滿足買買買的欲望,都有點小外快。”

在何煉看來,很多單位變相大量招聘實習生,壓榨十分廉價的勞動力。“很多單位都認為實習生只是初出茅廬,是來學習東西的,所以不值得拿一分錢。但大部分情況下,實習生工作都是最賣力最認真的,所達到的工作效果甚至比在職員工還要好。

何煉認為,應該根據實習生的表現決定實習補貼,這樣才能鼓勵到實習生。而實習生做得好,單位的收益也不會很低。“不過也許這樣的路還很遠。”

“如果互聯網公司願意讓我去實習,那說明我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既然能幫公司做事,當然要有合理的報酬。”放棄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實習機會的劉濟欣說,她目前正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實習。

也有人認為,實習主要是為了學習職場經驗,工資反正不高,有沒有差別不大。

“在王府井那片,50元就是一頓飯,一天50元給和不給構不成本質差別。”在奧美實習過的陸雋可以接受“免費幹活”,因為實習時入職的前提,實習生學習職場的東西是為立業做準備,被“壓榨”一下是應該的。“如果為了錢,去我媽單位實習不幹事也一天100元,還管自助餐。”

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實習過的冷涵更在意實習能否提升能力,不太在意物質回報。在她看來,如果對價格敏感,應該叫兼職,而不是實習。“我不會因為實習多給100元,或是提供兩頓飯、打車報銷這些眼前好處就覺得那個實習好,更看重成長機會。”冷涵認為,既能實現價值回報又能實現物質回報的雙贏事情並不多見。

實習生更看重成長空間

根據刺猬公社的調查,成長空間對於實習生選擇實習單位影響很大。

據外媒報道,在Facebook實習的員工稱Facebook允許員工推進自己的項目,會認真聽取員工所說的話並重視他們的意見。而實習生和正式員工一樣,都擁有內部資源和信息的使用權。此外,Facebook會盡可能的為期滿的實習生提供全職崗位。

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也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成長空間。

方禮在阿里實習後決定留下工作,主要是因為感覺自己做的業務,未來會有比較大的發展。

曾在百度、風行以及一些小的互聯網公司實習過的夏陽說,雖然其中一家在武漢的小型互聯網公司月薪只有2300元,是百度的一半。但他最喜歡那份實習,原因是“公司給的發揮空間大”。他希望公司能夠把實習生當正式員工對待。“工資很次要,只要能學東西,倒貼錢都行。”

選擇實習時,林嵐比較看重能不能學到東西,自己能做的事情多不多。“來滴滴是因為當時面試時,組長說事情會比較多,有時候要加班,很多事會放手讓實習生做,想學什麽都可以直接問他。”

領導敢於放手把整個事情交給實習生一個人去做,這讓孫甜甜覺得很有收獲。有次工作出錯,孫甜甜有點著急,組長說“沒事兒慢慢來就好”,她覺得還蠻感動的。

對孫甜甜而言,最開心的時刻就是發現自己實習的工作有進步的時候,她舉例:“在美團的人力資源實習,最開始只是簡單的約面,後來學會把這些事情做成項目管理,跟進進度;面試數據的統計,最開始只是匯報結果,後來會根據數據分析原因,提出對策,leader也是覺得很贊;再就是從最初的協助招聘會,到後來能一個人從宣講、安排面試等搞完整個流程。”

但也有“不爽”的時候。孫甜甜吐槽,實習生就是被各種指派,不只要幹自己原本的工作,還要隨時支援其他人。“別的部門的人讓我幫一次忙,就一直頂下去了,無論多忙都得幫別人幹活。加上人資還要協調面試官候選人、各個部門,兩頭受氣。”

黎西西很喜歡自己在百度地圖的實習崗位,主要原因就是部門會把實習生當正式員工用,實習生只是比正式員工缺少經驗,但做事時是平等的。出去對接項目,黎西西可以直接說自己是哪個部門的人,不用說是實習生。

組內的學習氛圍讓黎西西覺得很有收獲。每周五下午的周會,大家都會自選主題進行分享,話題不限於工作,可以聊自己感興趣的方方面面。黎西西上次分享了一款自己喜歡的App,很多人向她提問,這讓她很開心。

在黎西西看來,在一個地方實習半年以上會比較好,因為時間長了收獲會比較多,成長性也跟大。她剛實習時也是從零學起,隨著一步步的成長,現在已經可以獨立負責一項任務,很有成就感。

阿里 騰訊 百度 facebook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15

矽谷巨頭頻出招,人工智能哪家強?丨一周大佬說

5月10日至12日,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在西雅圖召開了年度開發者大會Build Conference。此次大會上,微軟將關註點投向了人工智能。此外,亞馬遜本周二發布了新產品Echo Show,在語音控制領域繼續搶占市場。一場關於人工智能AI的大戰正在各大科技巨頭之間展開,誰才是真正的強者?

微軟CEO Nadella周二在年度開發者大會Build conference上表示,微軟目前在企業用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Office 365的月活躍用戶達1億,這些是企業核心中最有價值的用戶群體。每月有超過5億臺設備運行windows 10系統,而微軟的人工智能Cortana則有1.4億月活躍用戶。

雖然剛剛減持了手中持有的IBM股份,但是巴菲特顯然看好IBM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周一在接受CNBC采訪時巴菲特說,當人工智能可以真正取代人類勞動力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因為他們不會要求更高的工資,也不需要醫保,只需要一點點維修。巴菲特表示,IBM的人工智能Watson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發明,擁有巨大的潛力,他很確定未來的收入增長會非常顯著,盡管是從很小的基數開始。

阿斯彭研究所CEO、《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表示,蘋果不再是全球創新的領先者,尤其是虛擬助手領域,谷歌和亞馬遜正在成為新的領導者。他表示,虛擬助手市場正在迎來創新時代,蘋果的虛擬助手Siri在這個市場中占有先機,但是蘋果並沒有像谷歌和亞馬遜那樣不斷創新。他說道,“即使沒有下一個偉大的產品,蘋果仍舊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蘋果的DNA不該是這樣。”

不過對於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大戰,也有人澆了冷水。Edison Investment Research的研究員Richard Windsor周三寫道,亞馬遜的Alexa還不足夠智能,無法和用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盡管Google Assistant相對來說是最棒的產品,但是現在所有的AI產品都不足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助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76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2/163729.shtml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Cheetah Lab Cheetah Lab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數據才是硬道理。

來源 | Cheetah Lab(獵豹全球智庫)

 作者 | 余然

近日,投資方為自家產品站臺,讓摩拜和ofo的爭鬥正式浮現在了公眾面前。

動圖

ofo方的觀點在於,目前ofo市場占有率已是頭名,摩拜已無機會;摩拜方的觀點在於,ofo的車沒有物聯網基因,未來想象空間不夠。而背後爭論的核心在於,共享單車的未來在哪?

Cheetah Lab(獵豹全球智庫)結合libra大數據平臺數據,從市場現有狀況以及公開資料,重點分析摩拜與ofo,展望共享單車市場走向何方。

Part1 

摩拜vs ofo 誰代表共享單車的未來?

昨日“馬虎互懟”,爭的不僅僅只是單車市場的輸贏,而是誰代表未來?

2.webp

從數據來看,ofo和摩拜已經占據了市場頭羊的位置,並且兩者在不同方面各有優勢,目前屬於難分高下的狀態。但雙方未來的道路已經顯現。

Cheetah Lab認為,摩拜和ofo的爭鬥必將會持續下去,直到一方堅持不下去,或者雙方合並。

ofo活躍滲透率占優 摩拜人均打開次數高

3.webp

4.webp

ofo成立稍早,起初瞄準與校園共享單車,直到2016年初才在社會開始投放;摩拜誕生稍晚,但誕生之初就是瞄準著在社會投放。

2017年3月之前,摩拜的活躍滲透率始終領先於ofo,直到今年3月,ofo得到了滴滴領投的D輪4.5億美元開始發力。其後,ofo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力度的免單、優惠活動,最終在3月中旬超越摩拜。

目前看來,ofo的活躍滲透率稍微領先;但摩拜在周人均打開次數上占有優勢。活躍滲透率領先意味著有更多的用戶使用ofo,而更多的人均打開次數意味著更高的用戶粘性。雖然目前摩拜、ofo各有優勢,但現在就斷言誰力壓誰為時尚早。

融資比拼:規模相仿 燒錢誰也燒不死誰

5.webp

數據來源:IT橘子、公開資料整理

6月16日,摩拜宣布完成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本輪摩拜融資由騰訊領投,摩拜截至目前融資已經超過10億美元,融資後,摩拜估值在20億到30億美元之間。而據業內分析,目前ofo的估值也在20億到30億美元之間,據傳言,ofo目前正在接洽新一輪的投資。

昨日的“馬虎互懟”也側面反映出,ofo和摩拜都並不滿足與現在的市場地位,都不願將這個風口上的市場拱手讓人。

摩拜的目標是用專屬的封閉場景去創造一個類似於滴滴的超級移動入口,而ofo想做的是做一個單車的大共享平臺。雖然戰略方向不同,但是繞不開的都是鋪量、投放。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也看到摩拜和ofo背後都有幾十家投資方在支撐著,而摩拜背後的騰訊,ofo背後的滴滴、阿里巴巴又能提供巨大的流量支持。到了現在這樣的節點,誰也不想輸給誰,而拼燒錢,誰也燒不死誰。

用戶比拼:ofo用戶年輕化 摩拜職場人士多

6.webp

從用戶畫像來看,ofo代表未來的年輕用戶更多,而摩拜變現能力強的成熟用戶較多。

ofo的24歲以下用戶要多於摩拜,這或許是因為ofo多元化的產品特性有關。例如ofo除了主打車型外,會在市場上投入公主車、肌肉車,和700bike聯合推出一些新穎的車型,這些車型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或許是由於車型輕便的原因,ofo中女性用戶占比稍高於摩拜。

摩拜用戶在24歲以下區間的用戶沒有ofo那麽多,摩拜用戶在25~30歲,31~40歲高於ofo。25~40歲這部分用戶都較為成熟,通常是已經在職場工作過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消費能力。

運營推廣:摩拜的敵人叫“造價” ofo的敵人叫“時間”

從造價方面來說,ofo勝出一籌。

ofo的最大優勢在於低成本,市場預估ofo的單車成本為300元,同樣的資金下ofo可以投放更多的車輛,低成本對於市場爆發期的快速投放顯然非常重要,這也是ofo目前增長如此迅猛的主要原因。

摩拜在造價方面顯然沒有優勢,即使是造價更低的Mobike lite版,造價也達到了500元,因此摩拜也不可能像ofo一樣迅速的鋪量。

可如果再時間拉長,造價的優勢或許就沒那麽明顯,低成本反而會成為隱患。

在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型中,除了騎行人次和頻次,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單車折舊,在這點上ofo要遜於摩拜。

據財新調查文章,市場預估ofo的年折損率為10%到20%;摩拜車輛的前後多批成本差異較大,但年折損率相對更低。

這也就是說,ofo如果需要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像市場投入新車輛以彌補折舊後無法使用的車輛,如果戰線繼續拉長,摩拜在運維方面的優勢便會越發體現,這大概是ofo方面不想看到的,也是這或許也是ofo如此急切的想結束戰鬥的原因。

未來想象空間:差一把智能鎖差了多少?

7.webp

ofo的核心優勢在於快速鋪量,以數量取得優勢。大數量及大平臺,大平臺及大流量,大流量就意味著更多的收入。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互聯網有太多,例如快手、wifi萬能鑰匙、開心消消樂等,都曾經走過相同的道路。ofo會沿用相同的路徑嗎?按照現在的趨勢,非常有可能。

摩拜方面承載的,則是摩拜和騰訊對於物聯網的設想。摩拜與ofo的最大區別在於摩拜可以實現對車輛的精準定位,這是物聯網的基礎之一,定位車輛使得調度運營成為可能,車輛不易丟失、被偷盜,降低了運維的成本。

摩拜投資方的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曾公開透露:“騰訊沒有選擇ofo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ofo並無技術驅動的基因。”騰訊投資摩拜的主要動因,或許就是其物聯網擁有帶來數據的潛力。正如,凱文凱利的那句“一切生意都是數據生意”,騰訊或許已經謀劃好了怎麽運用摩拜帶來的物聯網數據,現在只是默默的等待變現的那一天。

ofo與摩拜差的只是一把智能鎖,卻丟失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海外市場?現在只是噱頭 當下核心還是中國

雖然摩拜和ofo都在海外城市有投放,但Cheetah Lab認為這並不代表其今後爭奪的焦點會從中國市場轉移。

首先是用戶需求的問題。共享單車雖然已經成為了中國用戶的需求,但我們無法直接斷言海外用戶對自行車有怎樣的需求。例如,英國、法國目前自行車租賃項目多為政府支持的有樁自行車,發展時間較長,布點也比中國完善。國外用戶對無樁共享單車的需求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疑問。雖然摩拜和ofo都融了大量的錢,但其能否有資源和人力在國外市場鋪量燒錢,複制像中國市場一樣的培養用戶習慣的方法,這個也是存疑的。

其次是支付方式的問題。過往的紅包大戰、網約車大戰大大推進了中國移動支付體系和培養了用戶移動支付習慣,也為共享單車的爆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在征信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例如美國,用戶的支付習慣是依賴信用卡為主,而這或許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

還有就是水土不服的問題。全球各地對自行車的法規不一樣,例如英國對自行車騎行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其中一條,夜間騎行自行車必須開燈,包括一個白色的前燈和紅色的後燈。共享單車如果需要在海外發展,一定是需要遵守當地法規,並做一些改版的,而改版就意味著需要提高制造和維護的成本。在市場前景不明晰的情況下,相信摩拜和ofo都不會盲目的在海外進行投放對決。

因此,Cheetah Lab認為,目前共享單車在海外的布局,更多是為了提升輿論的影響和融資的宣傳,其核心爭奪市場依舊在中國。但我們也不排除未來兩者會在海外某個區域市場掀起一場大戰的可能。

現狀小結:ofo占據數量優勢 摩拜的想象空間更大

目前,摩拜和ofo仍在近身纏鬥,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摩拜融資略有優勢,或許會在投放方面刷出一波小高潮追上ofo;ofo的智能鎖說了很長時間,或許也會在近期有相關產品推出,補齊和摩拜的技術差距。這些都是不定的因素。

只是兩家目前似乎還將註意力放在了輿論場上,網上一搜摩拜或者ofo,出來的都是各種都是關於兩家的各種公關稿和小黑稿,什麽“力壓”、“遙遙領先”、“望塵莫及”等詞語著實辣眼睛。

Cheetah Lab希望兩家回歸商業本質,用產品說話,不好嗎?

Part2 

共享單車市場:市場霸主形成 頭尾分明

誰也不曾這樣想到,中國會以共享單車方式重新變成自行車大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興起,共享單車2017年一季度開始爆發,雖然半路遇上各地政策限制,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火熱的資本之風將共享單車吹成當下最火熱的風口。

去年9月,朱嘯虎曾經放出豪言要讓共享單車戰鬥在90天內結束。過去了好幾個90天,共享單車大戰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入局者越來越多,牽扯利益方越來越廣,市場上從僅有摩拜和ofo兩個玩家,增長到30多家共享單車平臺。Cheetah Lab選取其中Top10進行分析。

8.webp

9.webp

相比於今年《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app排行榜》ofo、摩拜、小藍單車成為上漲最快的三個共享單車App,其余App略有漲幅,有的還出現了下降。

摩拜和ofo組成了第一集團,與其後的各種單車形成了明顯的差距。摩拜與ofo目前是市場中毫無爭議的巨無霸。但共享單車的第二集團中的新變化也值得註意。

App的打開次數是共享單車日均單量和用戶粘性的另一個側面反映。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app排行榜》中的共享單車排行榜,各家共享單車的周人均打開次數都有一定的上升。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過了啟蒙期,用戶教育已經完成,目前共享單車已經變成了用戶的切實的需求。

從周人均打開次數上看,各家都差不多,除了永安行和哈羅單車,各家共享單車幾乎都在14次以上。摩拜和享騎電單車達到了21次以上,平均每個用戶每天會打開3次以上。

10.webp

小藍單車、酷騎單車、永安行、哈羅單車組成了第二集團。第二集團的活躍滲透率明顯落後於第一集團,和第一集團相比,第二集團的活躍滲透率相比於一季度末尾略有上漲,但並沒有很大程度的變化。

第二集團中,小藍單車躍居成為第三,是二集團中上漲最快的。小藍單車A輪融資4億元,是第二集團中融資最多的,除此之外,小藍單車還與阿里巴巴芝麻信用打通,可以無押金用車。有了資金支持和阿里巴巴的背書,或許是小藍單車得到快速增長的原因。

永安行雖然在2017年3月完成了A輪融資,但其後永安行宣布因意見分歧,暫緩對無樁共享單車的投放;另外永安行還卷入了一場專利侵權訴訟,雖然最後以永安行申訴而告一段落,但種種因素疊加起來,永安行的活躍滲透率也因此下降。

永安行成立於2010年,最早與政府合作,運營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但其在共享單車領域入局並不算早,雖然有著共享單車的標簽,但共享單車2016年收入在永安行主營業務占比僅0.12%。目前,永安行宣布重啟IPO進程,然而其在招股書中卻沒有再提“共享單車”的概念,卸下共享包袱或許對永安行的發展更好。

從活躍滲透率走勢中不難看出,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較晚的入局者。依靠資本的力量,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獲得了快速的增長。目前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的活躍滲透率,已和去年11月時的ofo差不多。而它們也代表了一些看到資本風口後入局的創業者,風口還還有時,依靠資本的力量迎風起飛,但是風口之後呢?

Part III 結語:

未來半年或是洗牌期

共享單車的火爆,從各個方面影響了中國用戶的生活。

共享單車救活了傳統的自行車工廠,掠奪式的搶走了自行車店零售店、代理商的飯碗;共享單車改變了中國用戶短途出行的習慣,幾乎取代了摩的司機;傳統單車修車鋪幾乎沒了生意.....各類app為了搭上共享單車這股風口,也紛紛接入共享單車,例如百度地圖就開放了入口,接入了摩拜和ofo,更不用說投資了ofo的阿里巴巴將支付寶開放接入ofo。

共享單車確實為中國用戶帶來了方便,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共享單車是靠侵占公共空間資源而獲得的快速增長。更不可否認的是,高峰期的公交、地鐵站周圍幾乎無處下腳,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已經真實的影響到了公共秩序。可以推測,政府的監管方案已經正在起草,很可能會出臺電子圍欄、強制報廢等機制,屆時市場上不合格的平臺將會處境艱難。

只是共享單車這股風口實在太強,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家平臺都在忙著鋪量,大搞黃金車、彩虹車等博人眼球的產品,玩一些放衛星、加iPad等花邊噱頭,忽略了頭頂頭發絲懸著的劍。

6月13日,悟空單車宣布退出市場,成為首個出局的共享單車平臺,這或許也說明共享單車的風口已經到達了一個節點,之後的路只會越走越難。

頭部玩家已經在展望共享單車的未來了,尾部玩家還在為能否看到明天而苦苦掙紮。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或許今後的一段時間,退出、收購、合並將會成為共享單車的主要新聞。

最後看一眼這些共享單車App,誰知道半年後誰還在呢。

數據說明:

1.排行榜的排名依據為周活躍用戶滲透率;只適用於安卓平臺;

2.除特別說明外,數據來源於獵豹移動的大數據平臺libra;2016年8月22日獵豹移動大數據平臺libra正式啟用新數據源,數據來源更廣,數據量級大幅提升。切換後的數據維度更多,涵蓋日活、周活、月活、新增安裝率、留存率等,將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移動app市場的情況,獵豹全球智庫將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提供更權威、詳實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報告。

3.數據為獵豹產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4.數據受到獵豹產品的用戶規模、分布影響。

摩拜 ofo 數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788

中國車企半年盈利哪家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0/1146526.html

W020170908543833377987.thumb_head

九月伊始,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陸續迎來開學,趕作業“軍團”終於回歸正軌。而在此時,多家國內上市車企紛紛公布年中財報,你追我趕交出“成績單”的勁頭,好似在為新學期的開始做最後的總結與準備。

從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的乘用車市場,形勢並不樂觀,購置稅補貼政策的退坡,對上半年的汽車消費產生了一定抑制作用。“冷風”追過之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此時,恰恰是考驗車企真正實力的時刻。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上半年,誰賺的盆滿缽盈?誰要靠“接濟”度日,都已在這個階段立見分曉。

根據目前車企公布的財報,《中國汽車報》記者整理了15家車企的盈利數據,希望以榜單的形式呈現出這15家車企的盈利水平。

1.上汽集團

作為上半年國內車企中的“首富”,上汽集團在銷售方面一點也不含糊,1~6月整車銷售達317.5萬輛,同比增長5.8%,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23%,較之於去年同期提升了0.2個百分點。雖然商用車板塊略有下滑,但乘用車板塊的增長態勢仍然強勁,尤其是自主板塊的表現,增幅顯著。上半年,上汽乘用車共銷售23.4萬輛,實現了113%的同比增長,新能源與互聯網產品的發力,為整個上汽集團的盈利增添了不少底氣。

2.東風汽車集團

東風汽車集團的盈利主要來源於商用車板塊。據悉,上半年,其商用車銷售收入達299.49億元,較之於去年同期增長48.7%;而乘用車方面,則形成了掣肘,東風標誌雪鐵龍上半年銷售收入降至261.6億元,同比下滑26.9%。

3.廣汽集團

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總銷量達96.35萬輛,同比增長31.65%,旗下日系合資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自主板塊表現尤為出色,為集團盈利貢獻約21億元。據悉,上半年廣汽乘用車銷量已經成功超過廣汽豐田,成為廣汽集團銷量第二的品牌。

4.長安汽車

上半年,長安汽車的凈利潤與銷量均出現下滑,1~6月長安汽車累積銷售142.95萬輛,同比下降3.6%,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在銷量表現均不如以往。對此,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曾回應道,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有些偏預期,但基本上還在預測範圍內,主要是因為目前長安已經進入了調整期,產品發力將在下半年集中體現。

5.吉利汽車

今年上半年,在盈利方面,吉利汽車的表現最為搶眼,394.24億元的營收甚至超過了很多大集團。吉利的盈利表現與不俗的銷量成績有著緊密的聯系,據悉,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53.06萬輛,同比增長89%。此外,吉利汽車的單車價格也有所提升,達7.3萬元,同比增長16%。

6.長城汽車

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的盈利表現不如以往強勢,雖然銷量仍在增長,但凈利潤卻稍有下滑。據悉,報告期內,長城汽車累積銷量達40.35萬輛,同比增長1.4%。有業內人士認為,長城汽車銷量增長利潤卻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成本的增加。的確,由於WEY品牌產品的相繼推出,長城汽車在營銷、廣告等方面的投入也相繼加大。

7.華晨中國

財報顯示,上半年華晨寶馬對整個集團的利潤貢獻明顯,凈利潤較之於去年同期增長39.9%至26.68億元。在銷量上,1~6月,華晨寶馬同樣表現突出,共銷售18.5萬輛,同比增長30.1%。而華晨的自主板塊,上半年的表現並不如意,呈現虧損狀態。

8.比亞迪

雖然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量霸主,但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出現下滑現象,1~6月,累積銷量3.55萬輛,同比下滑27%。不過,雖然銷量下滑,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業務營收仍然呈現增長狀態,同比增長1.97%,占集團總收入35.01%,是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9.北汽股份

北汽股份的凈利潤主要來源於賺錢“大亨”北京奔馳,上半年,北京奔馳凈利潤達83.13億元,同比增長106.7%。銷量也延續了爆發式的增長態勢,實現整車銷售21.1萬輛、同比增長47%。遺憾的是,北京奔馳的隊友北京現代與北汽自主的表現不佳,上半年,北京現代共銷售30.1萬輛,同比下滑42.4%,北汽自主的銷量則僅為11.1萬輛,同比下降45.5%,總計虧損32.65億元。可見,即使有賺錢大亨北京奔馳強撐,也難掩北汽股份上半年的盈利困局。

10.江淮汽車

江淮汽車的半年財報中顯示,其凈利潤的下降主要是受到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及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的確,報告期內,江淮汽車旗下SUV車型銷量下滑52.63%,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下降3.28%。可見,補貼的退坡和SUV產品的後勁不足,已經為江淮汽車的盈利帶來了巨大壓力。

11.一汽轎車

剝離紅旗資產後,上半年一汽轎車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增長132.74%。據悉,由於全新奔騰X40產品的投放,上半年一汽轎車實現整車銷售,經營質量與效益都有顯著提升。

12.眾泰汽車

眾泰汽車的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於今年4月,眾泰收購了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後雙方合並報表,致眾泰營收與凈利潤大幅增長。事實上,上半年,眾泰汽車的銷量表現不佳,累計銷量為10.62萬輛,同比下跌28.89%。除新能源車型呈現增長外,SUV與轎車的銷量都在下滑。

13.力帆股份

去年年底,力帆股份曾因“騙補風波”而被取消資質,今年上半年其銷量受到了明顯影響,共銷售5.56萬輛,同比下滑1.8%。其中,新能源車型僅售1624輛,同比下跌59.21%。

14.海馬汽車

海馬汽車認為,其利潤的下降主要是汽車銷量同比下降所致。數據顯示,上半年海馬汽車共銷售7.17萬輛,同比下降29.15%。

15.一汽夏利

在盈利方面,一汽夏利一直是個老大難,上半年,一汽夏利總計銷售1.15萬輛,同比下降39.4%。一汽夏利稱,近幾年來,由於產品更新換代沒有跟上市場發展快速變化的需求等因素,公司產銷規模較小,經營困難。

通過梳理這15家的財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盈利水平分化日趨顯著,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的盈利狀況,已經由漸成氣候蛻變為徹底翻身,而長城汽車、長安汽車雖然上半年表現略顯遜色,卻仍不乏底氣,相信度過各自的調整期後,這兩大自主品牌會繼續回到盈利正軌。

而比亞迪、江淮等以新能源產品為主的自主品牌,則呈現過度依賴補貼的現象,一旦拋開政府補貼,自身的盈利能力還尚顯薄弱。

此外,上半年,合資品牌的表現也很令人關註,除了北京奔馳、華晨寶馬等一貫表現強勢的幾大品牌外,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東風標致雪鐵龍的表現均不佳,這意味著,曾經作為賺錢大戶的合資品牌,如今已經不再是“利潤奶牛”的專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