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2/163729.shtml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Cheetah Lab Cheetah Lab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強?誰都別鬧,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數據才是硬道理。

來源 | Cheetah Lab(獵豹全球智庫)

 作者 | 余然

近日,投資方為自家產品站臺,讓摩拜和ofo的爭鬥正式浮現在了公眾面前。

動圖

ofo方的觀點在於,目前ofo市場占有率已是頭名,摩拜已無機會;摩拜方的觀點在於,ofo的車沒有物聯網基因,未來想象空間不夠。而背後爭論的核心在於,共享單車的未來在哪?

Cheetah Lab(獵豹全球智庫)結合libra大數據平臺數據,從市場現有狀況以及公開資料,重點分析摩拜與ofo,展望共享單車市場走向何方。

Part1 

摩拜vs ofo 誰代表共享單車的未來?

昨日“馬虎互懟”,爭的不僅僅只是單車市場的輸贏,而是誰代表未來?

2.webp

從數據來看,ofo和摩拜已經占據了市場頭羊的位置,並且兩者在不同方面各有優勢,目前屬於難分高下的狀態。但雙方未來的道路已經顯現。

Cheetah Lab認為,摩拜和ofo的爭鬥必將會持續下去,直到一方堅持不下去,或者雙方合並。

ofo活躍滲透率占優 摩拜人均打開次數高

3.webp

4.webp

ofo成立稍早,起初瞄準與校園共享單車,直到2016年初才在社會開始投放;摩拜誕生稍晚,但誕生之初就是瞄準著在社會投放。

2017年3月之前,摩拜的活躍滲透率始終領先於ofo,直到今年3月,ofo得到了滴滴領投的D輪4.5億美元開始發力。其後,ofo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力度的免單、優惠活動,最終在3月中旬超越摩拜。

目前看來,ofo的活躍滲透率稍微領先;但摩拜在周人均打開次數上占有優勢。活躍滲透率領先意味著有更多的用戶使用ofo,而更多的人均打開次數意味著更高的用戶粘性。雖然目前摩拜、ofo各有優勢,但現在就斷言誰力壓誰為時尚早。

融資比拼:規模相仿 燒錢誰也燒不死誰

5.webp

數據來源:IT橘子、公開資料整理

6月16日,摩拜宣布完成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本輪摩拜融資由騰訊領投,摩拜截至目前融資已經超過10億美元,融資後,摩拜估值在20億到30億美元之間。而據業內分析,目前ofo的估值也在20億到30億美元之間,據傳言,ofo目前正在接洽新一輪的投資。

昨日的“馬虎互懟”也側面反映出,ofo和摩拜都並不滿足與現在的市場地位,都不願將這個風口上的市場拱手讓人。

摩拜的目標是用專屬的封閉場景去創造一個類似於滴滴的超級移動入口,而ofo想做的是做一個單車的大共享平臺。雖然戰略方向不同,但是繞不開的都是鋪量、投放。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也看到摩拜和ofo背後都有幾十家投資方在支撐著,而摩拜背後的騰訊,ofo背後的滴滴、阿里巴巴又能提供巨大的流量支持。到了現在這樣的節點,誰也不想輸給誰,而拼燒錢,誰也燒不死誰。

用戶比拼:ofo用戶年輕化 摩拜職場人士多

6.webp

從用戶畫像來看,ofo代表未來的年輕用戶更多,而摩拜變現能力強的成熟用戶較多。

ofo的24歲以下用戶要多於摩拜,這或許是因為ofo多元化的產品特性有關。例如ofo除了主打車型外,會在市場上投入公主車、肌肉車,和700bike聯合推出一些新穎的車型,這些車型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或許是由於車型輕便的原因,ofo中女性用戶占比稍高於摩拜。

摩拜用戶在24歲以下區間的用戶沒有ofo那麽多,摩拜用戶在25~30歲,31~40歲高於ofo。25~40歲這部分用戶都較為成熟,通常是已經在職場工作過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消費能力。

運營推廣:摩拜的敵人叫“造價” ofo的敵人叫“時間”

從造價方面來說,ofo勝出一籌。

ofo的最大優勢在於低成本,市場預估ofo的單車成本為300元,同樣的資金下ofo可以投放更多的車輛,低成本對於市場爆發期的快速投放顯然非常重要,這也是ofo目前增長如此迅猛的主要原因。

摩拜在造價方面顯然沒有優勢,即使是造價更低的Mobike lite版,造價也達到了500元,因此摩拜也不可能像ofo一樣迅速的鋪量。

可如果再時間拉長,造價的優勢或許就沒那麽明顯,低成本反而會成為隱患。

在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型中,除了騎行人次和頻次,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單車折舊,在這點上ofo要遜於摩拜。

據財新調查文章,市場預估ofo的年折損率為10%到20%;摩拜車輛的前後多批成本差異較大,但年折損率相對更低。

這也就是說,ofo如果需要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像市場投入新車輛以彌補折舊後無法使用的車輛,如果戰線繼續拉長,摩拜在運維方面的優勢便會越發體現,這大概是ofo方面不想看到的,也是這或許也是ofo如此急切的想結束戰鬥的原因。

未來想象空間:差一把智能鎖差了多少?

7.webp

ofo的核心優勢在於快速鋪量,以數量取得優勢。大數量及大平臺,大平臺及大流量,大流量就意味著更多的收入。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互聯網有太多,例如快手、wifi萬能鑰匙、開心消消樂等,都曾經走過相同的道路。ofo會沿用相同的路徑嗎?按照現在的趨勢,非常有可能。

摩拜方面承載的,則是摩拜和騰訊對於物聯網的設想。摩拜與ofo的最大區別在於摩拜可以實現對車輛的精準定位,這是物聯網的基礎之一,定位車輛使得調度運營成為可能,車輛不易丟失、被偷盜,降低了運維的成本。

摩拜投資方的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曾公開透露:“騰訊沒有選擇ofo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ofo並無技術驅動的基因。”騰訊投資摩拜的主要動因,或許就是其物聯網擁有帶來數據的潛力。正如,凱文凱利的那句“一切生意都是數據生意”,騰訊或許已經謀劃好了怎麽運用摩拜帶來的物聯網數據,現在只是默默的等待變現的那一天。

ofo與摩拜差的只是一把智能鎖,卻丟失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海外市場?現在只是噱頭 當下核心還是中國

雖然摩拜和ofo都在海外城市有投放,但Cheetah Lab認為這並不代表其今後爭奪的焦點會從中國市場轉移。

首先是用戶需求的問題。共享單車雖然已經成為了中國用戶的需求,但我們無法直接斷言海外用戶對自行車有怎樣的需求。例如,英國、法國目前自行車租賃項目多為政府支持的有樁自行車,發展時間較長,布點也比中國完善。國外用戶對無樁共享單車的需求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疑問。雖然摩拜和ofo都融了大量的錢,但其能否有資源和人力在國外市場鋪量燒錢,複制像中國市場一樣的培養用戶習慣的方法,這個也是存疑的。

其次是支付方式的問題。過往的紅包大戰、網約車大戰大大推進了中國移動支付體系和培養了用戶移動支付習慣,也為共享單車的爆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在征信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例如美國,用戶的支付習慣是依賴信用卡為主,而這或許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

還有就是水土不服的問題。全球各地對自行車的法規不一樣,例如英國對自行車騎行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其中一條,夜間騎行自行車必須開燈,包括一個白色的前燈和紅色的後燈。共享單車如果需要在海外發展,一定是需要遵守當地法規,並做一些改版的,而改版就意味著需要提高制造和維護的成本。在市場前景不明晰的情況下,相信摩拜和ofo都不會盲目的在海外進行投放對決。

因此,Cheetah Lab認為,目前共享單車在海外的布局,更多是為了提升輿論的影響和融資的宣傳,其核心爭奪市場依舊在中國。但我們也不排除未來兩者會在海外某個區域市場掀起一場大戰的可能。

現狀小結:ofo占據數量優勢 摩拜的想象空間更大

目前,摩拜和ofo仍在近身纏鬥,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摩拜融資略有優勢,或許會在投放方面刷出一波小高潮追上ofo;ofo的智能鎖說了很長時間,或許也會在近期有相關產品推出,補齊和摩拜的技術差距。這些都是不定的因素。

只是兩家目前似乎還將註意力放在了輿論場上,網上一搜摩拜或者ofo,出來的都是各種都是關於兩家的各種公關稿和小黑稿,什麽“力壓”、“遙遙領先”、“望塵莫及”等詞語著實辣眼睛。

Cheetah Lab希望兩家回歸商業本質,用產品說話,不好嗎?

Part2 

共享單車市場:市場霸主形成 頭尾分明

誰也不曾這樣想到,中國會以共享單車方式重新變成自行車大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興起,共享單車2017年一季度開始爆發,雖然半路遇上各地政策限制,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火熱的資本之風將共享單車吹成當下最火熱的風口。

去年9月,朱嘯虎曾經放出豪言要讓共享單車戰鬥在90天內結束。過去了好幾個90天,共享單車大戰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入局者越來越多,牽扯利益方越來越廣,市場上從僅有摩拜和ofo兩個玩家,增長到30多家共享單車平臺。Cheetah Lab選取其中Top10進行分析。

8.webp

9.webp

相比於今年《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app排行榜》ofo、摩拜、小藍單車成為上漲最快的三個共享單車App,其余App略有漲幅,有的還出現了下降。

摩拜和ofo組成了第一集團,與其後的各種單車形成了明顯的差距。摩拜與ofo目前是市場中毫無爭議的巨無霸。但共享單車的第二集團中的新變化也值得註意。

App的打開次數是共享單車日均單量和用戶粘性的另一個側面反映。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app排行榜》中的共享單車排行榜,各家共享單車的周人均打開次數都有一定的上升。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過了啟蒙期,用戶教育已經完成,目前共享單車已經變成了用戶的切實的需求。

從周人均打開次數上看,各家都差不多,除了永安行和哈羅單車,各家共享單車幾乎都在14次以上。摩拜和享騎電單車達到了21次以上,平均每個用戶每天會打開3次以上。

10.webp

小藍單車、酷騎單車、永安行、哈羅單車組成了第二集團。第二集團的活躍滲透率明顯落後於第一集團,和第一集團相比,第二集團的活躍滲透率相比於一季度末尾略有上漲,但並沒有很大程度的變化。

第二集團中,小藍單車躍居成為第三,是二集團中上漲最快的。小藍單車A輪融資4億元,是第二集團中融資最多的,除此之外,小藍單車還與阿里巴巴芝麻信用打通,可以無押金用車。有了資金支持和阿里巴巴的背書,或許是小藍單車得到快速增長的原因。

永安行雖然在2017年3月完成了A輪融資,但其後永安行宣布因意見分歧,暫緩對無樁共享單車的投放;另外永安行還卷入了一場專利侵權訴訟,雖然最後以永安行申訴而告一段落,但種種因素疊加起來,永安行的活躍滲透率也因此下降。

永安行成立於2010年,最早與政府合作,運營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但其在共享單車領域入局並不算早,雖然有著共享單車的標簽,但共享單車2016年收入在永安行主營業務占比僅0.12%。目前,永安行宣布重啟IPO進程,然而其在招股書中卻沒有再提“共享單車”的概念,卸下共享包袱或許對永安行的發展更好。

從活躍滲透率走勢中不難看出,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較晚的入局者。依靠資本的力量,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獲得了快速的增長。目前酷騎單車和哈羅單車的活躍滲透率,已和去年11月時的ofo差不多。而它們也代表了一些看到資本風口後入局的創業者,風口還還有時,依靠資本的力量迎風起飛,但是風口之後呢?

Part III 結語:

未來半年或是洗牌期

共享單車的火爆,從各個方面影響了中國用戶的生活。

共享單車救活了傳統的自行車工廠,掠奪式的搶走了自行車店零售店、代理商的飯碗;共享單車改變了中國用戶短途出行的習慣,幾乎取代了摩的司機;傳統單車修車鋪幾乎沒了生意.....各類app為了搭上共享單車這股風口,也紛紛接入共享單車,例如百度地圖就開放了入口,接入了摩拜和ofo,更不用說投資了ofo的阿里巴巴將支付寶開放接入ofo。

共享單車確實為中國用戶帶來了方便,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共享單車是靠侵占公共空間資源而獲得的快速增長。更不可否認的是,高峰期的公交、地鐵站周圍幾乎無處下腳,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已經真實的影響到了公共秩序。可以推測,政府的監管方案已經正在起草,很可能會出臺電子圍欄、強制報廢等機制,屆時市場上不合格的平臺將會處境艱難。

只是共享單車這股風口實在太強,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家平臺都在忙著鋪量,大搞黃金車、彩虹車等博人眼球的產品,玩一些放衛星、加iPad等花邊噱頭,忽略了頭頂頭發絲懸著的劍。

6月13日,悟空單車宣布退出市場,成為首個出局的共享單車平臺,這或許也說明共享單車的風口已經到達了一個節點,之後的路只會越走越難。

頭部玩家已經在展望共享單車的未來了,尾部玩家還在為能否看到明天而苦苦掙紮。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或許今後的一段時間,退出、收購、合並將會成為共享單車的主要新聞。

最後看一眼這些共享單車App,誰知道半年後誰還在呢。

數據說明:

1.排行榜的排名依據為周活躍用戶滲透率;只適用於安卓平臺;

2.除特別說明外,數據來源於獵豹移動的大數據平臺libra;2016年8月22日獵豹移動大數據平臺libra正式啟用新數據源,數據來源更廣,數據量級大幅提升。切換後的數據維度更多,涵蓋日活、周活、月活、新增安裝率、留存率等,將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移動app市場的情況,獵豹全球智庫將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提供更權威、詳實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報告。

3.數據為獵豹產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4.數據受到獵豹產品的用戶規模、分布影響。

摩拜 ofo 數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7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