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人力資源董事的自述:如何找到合適的合夥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08.html

【導讀】「價值觀、互補、共同經歷和倆人為佳是選擇合夥人的核心點。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牛的人。」這是職空間CEO、前KPCB人力資源董事靳問在《3W投資人夜話》上做出的關於初創企業如何打造團隊的分享。以下為靳問口述。

創業成了是團隊的功勞,敗了肯定是CEO的問題

李開復曾說過:「要親自三顧茅廬去找人,好的創始人至少把20%時間放在招聘上。」

「要試圖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優秀的人。」

「每雇一新人,就試著把團隊平均水平提高。」「別讓你的中高層管理者有機會隱藏他們團隊的人才,優秀的人是屬於公司的。」

創始人往往難以接受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才,還做得很好的,創始人心裡層面接受不了,也不知道怎麼溝通。建議創始人敢於接受,讓合適的人才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創業的成敗關鍵看CEO和團隊的磨合好壞。成了一定是團隊的功勞,敗了主要原因肯定是CEO的問題

選擇合夥人的幾個核心點

價值觀

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擁有相同或相近的價值觀,有共同的認識和追求,對創業的態度,公司的願景都有高度的默契,合作起來才能如魚得水。

互補

這是創始人和合夥人需要在各自的領域各有說長,相互彌補。

國外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曾說過:「你和你的合夥人應該各有分工,各有所長,最好一個負責產品,一個負責營銷。最好的產品開發者可以開發出模型甚至整個產品,而最好的銷售者不僅可以把產品賣出去,而且還可以和合作者、投資者和僱員有很好的交流。」

共同經歷

共同經歷讓雙方知根知底,更加瞭解,彼此熟悉,擁有超乎其他人的默契和情誼,特別是價值觀的認識。

兩人為佳

兩人為佳是指創業早期兩個核心人物是最合適的,一個創始人,一個聯合創始人。這樣的組合有非常多的經典佳話。如喬布斯和沃茲尼克、艾倫和蓋茨、埃裡森和萊恩、惠普和派克、拉里和謝爾蓋。在中國,一人獨大的成功案例鮮有,如周鴻禕這樣的特殊例子如同鳳毛麟角。

兩人中也需要分清主次,一定要一個老大,做決定,帶著公司往前走。絕對的平等只能讓公司選入困境。

選擇合夥人的標準

首先,要是高智商、充沛精力和健全人格的優秀人才。這樣核心團隊在同一水平上,齊頭並進;

其次合夥人能夠平等溝通,擅長挑戰和被挑戰;合夥人需要有長期承諾,能堅持,比如至少3年內能夠風雨無阻,同舟共濟。

最後在洽談合夥人時,聊得深入了就不妨問問私人問題。是否結婚,有多少資產,個人規劃如何?如果公司要虧本,能和創始人一起扛多久?

找創業夥伴三大途徑

首先,創始人要對自己創業的項目有較為深入的背景調查。瞭解這個行業和領域中牛人有哪些,出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人際關係。這群人他們極有可能是合適的合夥人或者競爭對手。

其次,通過一些技巧接觸,認識,瞭解,溝通,高效的找到合適的合夥人。

還有三個小技巧

技巧一:熟人推薦。熟人能夠幫判斷潛在合夥人的品性、價值觀、經驗等,是否與創始人匹配,減小了篩選和配對過程。

技巧二:定向挖角。找到想要的人,通過創始人的人脈或者借助外部力量,獲取合適的人。

技巧三:借助孵化器。天使和投資人的資源。與這些渠道溝通,分享創業idea,要求引薦,一般都能獲得靠譜的人選。

如何打造優質團隊?

核心人員必須優秀高效+找專才當多面手+適當外包省錢

首先,創業團隊除了創始人、合夥人,最開始的核心團隊非常重要。最初10-20 個人是整個初創公司的核心人才,需要是高效的執行團隊,可借助外部力量招募。

其次,選擇專才更佳。找專才當多面手用,讓核心團隊成員前期負責大面的工作,方便及時調整業務。核心人員需要在某一領域很專,橫向發展,快速成長。

第三,善於利用外部資源。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事情,非核心的和通用的業務外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四,創始人要有強烈的成本意識。對於一般草根創業,就像街邊小店,隨時可能倒閉,一定要能省就省。對於人才,只選對的,合適的,不選最好的,貴的或者便宜的。選對人用對人,人盡其用。創業燒完錢倒閉的案例不計其數,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和成本控制措施。

第五,選擇人才,執著但不固執。雙方選擇,合理配對。創始人的需求正好是他的需求,創始人的容量正好是他的希望量。

第六,不提倡員工窮著創業。給核心員工行業同等甚至高於同等水平的薪水,比空談期權更有現實意義。

第七,僱人要慢,炒人要快。遇到問題,及時溝通,如果談不攏,及時換掉,相互不耽誤。特別是態度和價值觀問題,如果不合適,立馬換。

100人以內,以產品為導向的創業團隊:不需要完整的組織架構,集中所有精力攻業務,行政、財務、法律等找一個專職人員兼職做,有必要時外包;打造「小而美」的游擊隊;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牛的人;保持創始團隊的核心決策權一定控制在創始人和合夥人身上;設定團隊目標,階段性推進,以項目為核心,不要鋪地毯。

當團隊進入快速成長期,超過100人團隊時:首先需要明確公司的戰略層、管理層、執行層,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組織架構永遠要圍繞業務發展。創始人要時刻保持對人才的好奇心,養成持續面試的良好習慣。然後,當業務和目標都非常明確,高速增長時,創始人需要找一個比自己強的職業經理人來打理業務,聘請專業人士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有效使用期權激勵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4

《中國合夥人》:陳可辛的療愈之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735.html

【導讀】這是一篇純粹的商業報導麼?顯然不是,最商業的請移步《《中國合夥人》誕生記》,但這是一份陳可辛內心的寫照。當《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紅透大江南北的時候,我們有時更應該審視一下內心,那些曾經的痛。

 

來源:i黑馬 作者:胡采蘋

 

這兩年來,電影圈內關於陳可辛得了重度憂鬱症的傳聞不斷,接近陳可辛的朋友告訴我們,陳可辛確實在2011年《武俠》過後,陷入了嚴重的情緒低潮,而《中國合夥人》就成為了他的療愈之作。

即使從1990年代,陳可辛就已經是亞洲各大電影獎項的常勝軍,叫好之餘,他對「叫座」這件事情仍然十分在乎。2011年上映的《武俠》雖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全年十大佳片,但是陳可辛原先估計的三億票房只開出1.7億,未能回收成本;而他的母親在上片過程中去世,給予他極大打擊。

就在陳可辛認為自己事業最失意的時刻,香港電影節在該年底宣佈陳可辛獲選2011年度焦點影人,讓他頗感意外。也因為當選焦點影人的關係,陳可辛團隊訪問了二十幾年來和他合作的演員、工作班底、學生時代同窗等,請他們談論心目中的陳可辛,作為紀念(後來集結成自傳書《自己的路》)。

陳可辛看完這些文章後,總結自己最大的問題是做人太強勢,就像《中國合夥人》裡的孟曉駿,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沒有模糊空間,不能模棱兩可。但是他也發現,原來在所有人眼中的陳可辛都是一樣的,嘮叨、糾結、想得太多、管得太多,「他們對我的認識是一樣的,說明我對人非常真實,不會因為你比較有權力、比較有錢,我就變一個樣子。」陳可辛說。

陳可辛工作室「我們製作」的運營總監陸垚說,陳可辛在看完這本書後,彷彿獲得了一種自我療愈,理解了自己的存在位置,也更理解自己的處境跟這種存在位置有關,也就想通了。後來在拍《中國合夥人》時,成為陳可辛拍攝最順利、最放鬆,也最少跟自己找麻煩的一次。

對比《武俠》的上一部作品《投名狀》可以發現,投名狀的結局極為殘酷,三個以性命相交的結拜兄弟,最後大哥暗殺了二哥,三弟找大哥復仇,三兄弟俱亡。但是到了《中國合夥人》的土鱉孩子、臭跩海歸、微笑憤青三兄弟裡,陳可辛變得溫柔許多,他給了這三兄弟一個言歸於好的結局。

外界因為《中國合夥人》改寫自新東方英語學校的創業故事,往往認為校長俞敏洪是土鱉孩子,現在投身天使投資行業的徐小平是臭跩海歸,而新東方王牌名師是王強。陳可辛一直排斥這樣的比附,一再強調其實他才是那個臭跩海歸,不過他也有另一種有趣的比附。

如果把《中國合夥人》拿來對比《投名狀》,他認為黃曉明飾演的土鱉孩子其實比較像《投名狀》裡劉德華飾演的山寨主二哥,自己就有一個地盤,是一國之君、老大,不需要李連杰也是一個成功的人;而李連杰則是一個野心家,不停想沖、急迫要成功的一個人,更像《中國合夥人》劇中鄧超飾演的臭跩海歸;而金城武和佟大為的角色是相近的,他們都扮演了兩種對峙力量中的潤滑劑。與其說《中國合夥人》是新東方三大佬的化身,不如說那是陳可辛心目中三種社會主流力量的存在。

在我們與陳可辛的貼身採訪中,發現他仍然是一個對票房成敗極為重視的導演,例如這次他決定以新東方英語學校的創業故事為原型,但是一直合作的香港拍攝團隊對「新東方」一無所知,拍不出九O年代的懷舊感,於是他決定換掉全部過去合作的老班底,只留下了攝影杜可風,採用內地團隊,最重要的編劇人選,改用了《瘋狂的石頭》編劇周智勇。

陸垚告訴我們,從2009年製作《十月圍城》到現在,內地影視製作成本漲了三倍,過去一個崗位六千塊的工資現在漲到了兩萬塊,「很恐怖,隨隨便便一個製片主任六萬、八萬塊月薪,剪一個預告片是三倍價格。」他說,原先預計的四千萬預算根本拍不下來,陳可辛決定不拿導演工資,從影片票房中分成。即使如此,拍攝費用還是超支到了七千多萬元。

在二月份《創業家》與陳可辛的貼身採訪中,我們就發現他不斷提起觀看《泰囧》的經驗,他特地選擇飛來內地的戲院,和內地觀眾一起看片,而不在香港看,「這樣我才能知道他們覺得哪些地方好笑,哪些地方覺得我好笑但他們覺得不好笑。」他說。後來到了上映前日(5月16日)我們拜訪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時,才知道原來當時陳可辛已經向王長田提出發行工作邀請,然而光線檔期已滿,陳可辛於是又等了一個月。

「我認為自己在武俠走得太偏了,觀眾看電影其實還是有他們的意見。」這一次陳可辛把影片結束在最美好的時候,儘管他認為合夥人三兄弟繼續走下去,終究要拆夥,但故事還是故事,還是結束在一個觀眾心裡最美好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28

【創業人生】致青春,致LC和我的合夥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520.html

一直覺得,應該跟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電影,這樣影片本身和觀影過程都更有意義。

今天臨時起意招呼上我的創業合夥人老張和李森一起看《中國合夥人》,還趕上週二半價。之前是看朋友圈裡各種群的討論,覺得創業者看這部片子多多少少會有感觸。今晚這個選擇也許是冥冥中注定的,我左邊坐著LC的天使投資人,右邊是LC曾經的法人,我們仨也是另一種「中國合夥人」。

看「新夢想」的創業故事,伴隨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個年輕人從80年代初至今的事業、友情,看的時候對80年代的理想主義、創業路上其實還不能完全被說盡的困苦與堅持有共鳴,但更感慨的是在這個過程裡經歷、積累下來的情誼,無論是銀幕上的三位,還是現實裡的我們。電影能讓觀眾共情應該就算成功,藉著情節發展開始帶入: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是2012年春天我在杭州出差期間突然發病後被爸爸、劉老闆護送回京,老張和森爺去西站接我的場景。想哭。那是LC最艱難時光的開始,四月回到北京元氣大傷的我接下來就要面對五月已經預約好的一次腫瘤切除手術,五月兩次重要的管理會一次是在醫院的病房裡開的,那天還是母親節;一次是在我出院後的家裡,照顧我的媽媽被我支開我們仨圍坐在沙發旁的情景我至今記得。因為主客觀原因我沒能盡到我心目中CEO的職責和標準,對團隊、對投資人的歉疚後來不斷折磨著我。手術前後,LC的現金流已經告急,原本已經簽署的投資因為種種原因只到位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眼看泡湯了。而我們仨開始的時候都硬撐著骨氣覺得即使投資人不看好,我們也會度過難關,意志終會勝利,於是一商量,決定退回投資人原來已經給的一半的錢,收回股份。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決定當時對三個並不富有的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去年六一,組織團建,LC的小朋友們去公園游園,同時管理層開始做組織架構調整的部署,下午回到城裡,我約了天津銀行的業務代表談個人房屋抵押貸款,在朋友的介紹下,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和瞭解怎麼跟銀行貸款。談完已經是晚上,我給老張發了個短信,簡單說一下進展並感嘆這個六一過得可真顛覆。

退回投資款的計劃本來是由我把房子抵了籌錢,因為那時他們倆的房子一個早就賣掉來做投資,一個已經抵押用來做另一個公司的運轉,剩下我一個有產者,我覺得理所應當挺身而出。

沒想到這是我後來走向抑鬱的第一個伏筆。

整個六月我在術後恢復期,很焦灼,可以說內憂外困。

LC的開始,對我來說,源於衝動,後來在媒體問到創業問題的時候,我都說,作為一個互聯網白痴,創業這個詞兒於我都是全新的,開始我只是覺得有機會做一件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而已。

認識我的投資人兼合夥人老張,是2008年底,那時候我剛從2008年一次生活脫軌的影響中爬出來,在明遠的介紹下我和剛從搜狐離開加入YOKA的他坐下來吃了個飯,那次吃飯我想自己肯定是灰頭土臉的,不是打扮上是狀態心氣兒上。作為幾乎的陌生人,他在那一餐開始就問了我一個到現在記憶深刻的問題,十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問題和問法,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應該是挺裝B的,或者是很技術流的,我猜,但我們70年代末的那波人,又晚熟的話,多多少少會被擊中,關於自己是誰,走向何方的終極問題,一直伴隨著文藝青年的成長。我當時答不上來。差不多同樣的話,在半年前我婚姻、事業同時出現問題的時候,從小長大最好的女朋友老五也從英國趕回來對我說過,不同層面,殊途同歸。

看著我的迷茫和低落,他緩緩的、鎮定的,講起了他的故事,從一個農村孩子,到北漂創業失敗,到進入搜狐再鍛鍊,到完成奧運項目接近在搜狐事業走向高點的時候決意離開,他內心裡有一個自己的十年規劃。後來我知道我們倆是生日差兩天的天蠍,男天蠍理性、堅定、運氣一般、有著不那麼瞭解他的人看不到的理想主義色彩,女天蠍勇猛、極端、三十歲之前運氣很好、但內心細密敏感貪心又有點矯情。

那次晚飯本來談的是我從停刊的《費加羅》主編變成失業女青年之後的就業機會,他從IT男變身時尚網站VP也需要幫手,後來陰差陽錯我沒有加入YOKA,他也離開去了12580。在那裡他又一次找到我,當時擺在我面前有雜誌、網站和手機新媒體的三種道路和機會,我最後選擇了12580手機新媒體,原因有兩個,一是行業大勢所趨,偷懶兒的心態想一步到位接觸手機媒體這塊兒,二是因為他,我想跟著一個可以學到東西的領導很重要。人和人的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在12580,算是我個人從紙媒雜誌人向新媒體過度的階段,同時通過老張,開始結識一些互聯網人,森爺就是那個階段認識的。

一個冬天在歐克啤酒的聚會,老張把我介紹給他在搜狐的前同事們,後來我知道那應該是有意識的安排,創業、投資、佈局早就已經在他的設計中。第一次見面我覺得森爺像老實和尚,古龍小說裡的人物,老實和尚不老實,他少年老成,83年的看著比我成熟,純正門戶互聯網基因,產品出身,更成熟的在於早就成家立業孩子都打醬油了,在互聯網主流人士面前我經常覺得「慚愧慚愧」。

後來到了夏天的世界盃,那時候因為12580換CEO同時進行從媒體到搜索為核心的戰略轉型,我已經萌生退意,又一次面臨人生十字路口,而剛被挽救的婚姻又再一次風雨飄搖,這十字路口還包括感情的選擇,後來被我戲稱那是人生的米字路口啊。世界盃期間我跟老張他們的聚會多起來,在鄉謠看梅西的那個晚上,基本是我和森爺開始決定一起創業的關口。那時候美團因為爆米花熱賣,多次創業的王興又一次風口浪尖,那時候易容揮別抓蝦開始美麗說的新方向,受到華清嘉園眾多創業者眼中對改變世界的憧憬的鼓舞,我們都覺得趁年輕為什麼不冒險嘗試一下呢,無論是最初的中高端團購方向,還是後來真正執行的時尚導購方向,幹什麼,跟誰幹,幹起來,創業念頭萌生後的衝動跟性衝動差不多,滿腦子美好想像,某種程度上屏蔽了風險和現實,尤其對第一次創業的我來說。

對創業是什麼的理解直到做起來一年後才慢慢成型,因為年輕不缺魚死網破的勇氣,對名利對實現自我價值充滿無盡想像,而創業兩個字可不僅是種豪氣干云的摩拳擦掌,更是埋頭趕路時的寂寞無助,以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鮮困難的抗壓能力和解決能力。我,沒有獨立運作過公司,沒有互聯網項目經驗、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平常心,第一年的LC磕磕絆絆,總算運氣不差,到第一個大坎兒上遇到了淘寶開放平台的合作機遇,PR爆發從零開始順藤摸瓜開拓了整個淘寶時尚類目的資源,從一個阿里人都不認識不知道淘客是什麼,到把LC原創內容送進13個頻道千萬用戶面前,感謝阿里所有理解、認同LC的朋友們,當多次從小二、總監到VP不同人的嘴裡聽到「我們等LC這樣的合作夥伴很久」時,滿足感不言而喻。

2011的Q4怎麼一個爽字了得,團隊擴充,我們只需要做我們最擅長的事——內容,就會有百萬級的收入入賬,是站著把錢掙了,在UHN國際村的LOFT裡,50來人的團隊特別有幹勁兒,加班算什麼,24小時輪流上崗,困了在二樓睡一覺的團隊啊,我愛你們,是你們給了我工作經歷裡的極致體驗,雖然我沒有能力把那段LC的黃金歲月持續下來,但那段記憶,每個年輕的面龐,每個人為了實現共同的小理想——幫助中國女性變美的小理想——付出的一切,理想照耀下的光芒,我永遠會記得,謝謝大家。

另一方面,在一切蒸蒸日上的道路上,欠缺現金流意識、缺乏風險預警意識的我們,這支稚嫩的隊伍,過早的品嚐了勝利的喜悅,能在一年內盈利的創業公司後面還會遇到更大的不可控因素和風雨。市場在變,環境在變,一切都在變,就像《中國合夥人》裡的台詞,」成功者總是不約而同的配合著時代的需要」,必須承認,我們變得還是晚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這可能就是後來創業給我的最大財富,是失敗的教訓。

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多高的人生境界啊,後來有一次老張跟我說,小心被理想主義綁架,迷戀崇高很可怕,當時隱約覺得這是一把鑰匙,對當時的我很重要,但拿到鑰匙我還是沒能力去解自己的鎖。意思是如果你是個目標清晰的現實主義者,失敗並不可怕,大不了從頭再來,而對於理想主義者,失敗有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在精神層面成為壓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對自我的全盤否定,就像孟曉駿患上的演講恐懼症,理想建築的越高,那崩塌來得越猛烈,重建的過程越艱難。

整個2013年,我都在做這個重建,矯正自我認知,學會在接受現實的情況下如何繼續保持理想不滅,更隱忍的像一隻摩羯。森爺是摩羯,與我們倆天蠍形成互補,他更內斂、恆定,但我想也有更多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心世界,後來我在他的公司桌上看到天體物理和禪修的書,覺得自己對IT男的瞭解還挺表面的。如果說老張是個進攻型的人,堅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原則要求自己和身邊人,森爺則更內斂,有著他這個年紀的人沒有的韌性。

我們仨的組合以及創業路上的分工只有我們最清楚,無論是給到投資人的版本還是期權協議裡的表述都不全面,背後有我們默認的一個方式,LC做時尚更適合我,我衝在前面,他們接應,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我們都希望更有效率的完成彼此的目標。

LC賣掉之後,有些評論是創始人和投資人想撤了。對於這個階段性的退出結果,我們最早也是預料不到的。

2012年下半年,手術後的我掙紮著想要找回狀態,身體透支、內心糾結、能力所限,困境把我拖向了更深的黑暗。8月我心虛的跟老張說,我沒有勇氣把年邁的父母用半生積蓄為我離婚後而買的房子抵押,從說出這個決定開始,我給疲憊脆弱的自己紮了最後一刀——我沒有能成為我想像中的自己——有擔當!面對抵押房子的決定,團隊深深感動為我叫好,他倆欣慰我的成長,而生活中的朋友們則說我瘋了,雖然只有為數不多的三兩個人知道我想這麼做,但他們痛罵我不孝,痛罵合夥人大男人欺負我弱女子太雞賊,痛罵我糊塗,我知道大家是為我好,從各種形式的勸說裡我退縮了,自己也許不像想像的那麼強大,真的能接受抵押的後果麼?面對父母我更不知道怎麼騙他們把房本拿給我。。。總之,慫了。。。

我的這一變卦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必須要有人來擦屁股,老張說理解之後又自己借了幾百萬來還給投資公司以及支撐後面的運營費用,那應該是他人生欠債最多的時期,後來他笑稱正是這段欠債讓他在絕境中昇華了,在一次次重壓下不僅對自己的底線更有信心也意外開啟了除融資外的多種金融探險。柳暗花明都不是被設計的,所以到底是我們在改變世界,還是世界在改變我們,是個有意思的循環。

LC的柳暗花明也是偶然的,融資環境不好,短期盈利希望渺茫,何去何從,正在我們糾結的時候,12月的一天接到了現代傳播邵老闆的電話,是否有意加入現代,條件是全資收購,團隊鎖定。因為LC堅持的媒體屬性和調性,我們獲得了媒體集團的認可,跟我之前見過的不下30個各種專業投資機構相比,邵老闆的作風更像我以前就熟悉的媒體人,寫意,感性,暗合LC背後的某種堅持,這是共同的文脈和基因決定的,所以整個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一個月不到,塵埃落定。

一月LC團隊剩下的15個人,包括創業團隊核心我、牛牛和劉老闆一起加入了現代,搬到了三里屯現代的辦公室,然後是漫長的變更手續,在此之前我們都對外緘默,同時繼續做好LC原本的工作。接著我的合夥人慢慢淡出了LC的業務,我們的團隊繼續和現代數碼這邊研究2013的方向,做改版,重啟招聘,適應大平台的運行模式,4月28日,LC2013春夏新版悄然上線,沒有PR,沒有太多宣傳,我們希望產品說話,告訴不看好這次併購的人創始團隊沒有卷錢而走,我們最終的願望是自己的孩子——LC可以做下去,這是最樸素的願望,就像我曾經說過做LC的初衷。感謝邵老闆對我們的看重,感謝方軍老師的介紹,感謝於威姐的扶持鼓勵。其實整個談判和交接伴隨著我個人被安定醫院診斷為中度抑鬱症、開始藥物治療的隱秘過程,其中艱辛我想只有有過相似經歷的病友可以懂。那是又一次重大的挑戰,桌面上談戰略戰術,桌子底下我的手在抖,人前我努力維持一個正常的狀態,一個人的時候內心的黑暗深淵不斷把自己拉回過去、拉回絕望,在這個過程裡,謝謝我的父母無言的支持,朋友們在身邊的陪伴,團隊的不放棄,內心裡那盞燈明明滅滅,我抱持著最後的底線——死也要對得起信任過我的人,做完我該做的事情再死。

這是多糾結、多脆弱、甚至在主流價值下多不堪的一個人,這是我的自恨,我對自己的不接納。2012年底,我的微博簽名從原來的「精彩的人生應該充滿儘可能多的回合」變成「終於沒能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致青春》和《中國合夥人》從女人、男人不同時代不同角度都在講一個主題——青春裡的無悔和成長。從2008年開始的這五年,是我人生裡最顛沛流離的五年,內心的發酵還在進行,雖然事情已經劃上了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2013年5月21日,從電影院走出來,我們仨在太古裡的廣場上長舒了一口氣,森爺告訴我今天終於完成了交易裡最後的變更,他終於不是LC的法人了,我們仨之於LC的身份從今天開始在法律層面上已經改變,真是碰巧的一個紀念,他在簽署併購協議那一天迎來30歲生日,而LC作為老張第一個投資項目,他說即使日後會成為更成功的投資人,享受更好的退出的時候,這仍然是最難忘、最動情、最有意義的一筆。對於我,LC帶給我特殊的人生經歷,它讓我有機會走一段大部分女人沒有機會經歷的路,看到更多的世界,向內和向外。接下來,除了完成新的承諾帶著LC走向下一個目標,我也該開啟下一個五年,放下過去。《合夥人》有一段台詞——「我以前只會過一種生活,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後來我覺得原來大部分人選擇的生活也是有價值的。」成功並不是我們這代人唯一的路,不創業不會死,但創業至少會讓死時候的回憶更精彩。

還在路上的兄弟姐妹們,共勉,祝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39

盤點:創業合夥人們的8種中國式散夥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622.html

1、新東方三大佬

《中國合夥人》的原型新東方教育集團則經歷過一段廣受公眾關注的混亂時期,由於新東方學生眾多,大眾知名度高,一有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學生好奇,例如廣受學生喜愛的名師羅永浩(現錘子ROM創始人),就曾經「帶頭造反」,對嗆俞敏洪,造成一時轟動。

新東方的真實故事遠比電影呈現得複雜、糾結許多,和君諮詢公司創始人王明夫在《高手過招》一書裡提及,最早新東方學校是個雜亂無章的大攤子,一塊大牌子底下擱著一群個體戶,儘管名師輩出,但學校老師如同地方諸侯割據、各自為政,有人把持了托福班和GRE、有人把持了雅思和GMAT,誰能多開班,就能多分錢,校方只管拆帳,其餘幾乎不管,導致老師們為了自身利益出發,互相擠兌攻擊,搶課程、搶學生,對新東方品牌產生了負面作用。

直到2000年俞敏洪找到王明夫,制訂出一套統一戰略,慢慢把權力重心從「地方諸侯」手上收回「中央」,對學校進行股份制改造。王明夫形容,當時各方利益難以平衡,俞敏洪安撫了這個又得罪了那個,最後核心團隊辭職的辭職、栽贓的栽贓、跳槽的跳槽、另起爐灶的另起爐灶,爭權奪利到了白熱化程度,連創始大佬間都氣氛火爆。

2、萬通六兄弟

萬通六兄弟在1991年創立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此後六兄弟陸續離去,直到2003年王功權離開公司,剩下馮侖為止,歷時12年時間。

馮侖在《野蠻生長》中以「梁山模式」形容萬通六兄弟,「座有序、利無別」,股權利潤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漢在海南聚義,是水滸的現代翻版。結果商業合夥的關係中,兄弟情義往往凌駕了合夥關係。

商業關係終究是商業關係,必須回到商業經營的層次就事論事。王石第一次跟馮侖見面時,就預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衝突,馮侖當時不以為然,直到第一次拆夥前夕,六兄弟之間對於企業經營理念、決策、資源分配的意見衝突不斷,兄弟情義反而成為最難以跨越的一道障礙,「我住在保利大廈1401 房間,潘石屹住樓下,我們很痛苦地討論著,等待著,就像一家人哪個孩子都不敢先說分家,誰先說誰就大逆不道。」

據說,他們最大的分岐在於錢往哪兒投。馮侖說,全部是經營思想上的不同,你想往東我想往西,沒有利益上的紛爭。大家說不到一塊去,於是爭吵就不可避免。「大約有一年時間,我們一開會就吵,幾乎天天吵。」潘石屹說,吵到無法調和時,剩下的只有分手。

1994年秋天,萬通六雄在廣西西山開會,這次會議在萬通歷史上被稱為「分裂會議」。表面上的矛盾是馮侖和潘石屹而起,最簡單的說法是,當時的馮侖要干事,而管錢的潘石屹不給錢,矛盾就變得尖銳了。表現形式是這樣的,但背後的因素是價值觀的明顯衝突:馮侖生於古城西安,西安是古老的首都,封建禮儀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陝西人多數很固執,是骨子裡的固執,對外人都很給面子,但內心卻異常執著,從不被別人所左右。然而,從人事的角度上來說,當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大家都太能幹,而且個個都是老闆之才,這本身就會有問題。在這次會議上,幾個人吵了不下十幾次。王功權哭了,馮侖也哭了……無關利益,淚為情灑,就好像一場同甘共苦、坦誠相愛的婚姻,終要忍痛分別。

熟識新東方三大佬的人士說,三人因為有創業的革命情誼在,許多衝突是在一方覺得對方應該能理解、支持的情況下,發生了期待的落差,導致嚴重的失落感,使彼此間的衝突放大、更加難以收拾。

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竟然帶領內部教師進行「革命」,反對他的新政,心中憤怒不解,直接讓人把徐小平的辦公室佔了;隔日徐小平上班一看,見到自己的辦公室裡坐著別人,幾乎說不出話來。但是在熟悉雙方的人士看來,徐小平也有私下為俞敏洪化解集體衝突的想法,並不是單純為了反對俞敏洪,「他們的事,反正說不清。」類似的衝突持續進行了四到五年,王強、徐小平以淡出新東方收場。

1995年,六雄正式分手,散夥基本上是按各人原來所分管的業務來分的。因為幾個合夥人既在萬通集團裡任職,又是各個分公司的經理。按照商業操作模式,5個合夥人平分了萬通65%的股權。潘石屹拿走了北京的那塊地,後來做了現代城,易小迪分得了深圳的分公司。

現在看來,以「水滸模式」起家的萬通,梁山眾好漢打下一定的江山後,分解是必然的。十年後,潘石屹總結說,這次裂變就像宇宙爆炸一樣,越變越小,最後終於裂成了碎片,變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一個個獨立體又不斷裂變,裂變最後的結果就有了從萬通分離出來的30多個做房地產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萬通」也被稱為是房地產界的「黃埔軍校」。

3、聯想柳傳志和倪光南

1994年聯想集團創始元老倪光南狀告柳傳志事件尤其具有代表性。

倪光南是技術派,柳傳志是銷售派。柳傳志曾經在公司宣稱,「只要老倪說的都對,老倪是有效數字1,別的科技人員都是0,這些0只有跟著倪光南幹才能出成績。」柳傳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倪光南在香港開發聯想286主板,事前,柳傳志再三叮囑負責生產的周曉蘭:「設計出來的主板一定要再三審查清楚,再去生產,批量生產後,再發現錯誤,損失就太大了。」倪光南等不得時間,強令周曉蘭投入批量生產,結果出了錯。周曉蘭和倪光南發生爭執。最後,柳傳志不得不出場,硬著心腸對周曉蘭吼:「和老倪發生的任何矛盾,都是你的不是。做這件事情,出了成績,是倪總的,有錯的話,你就得擔著。不行,將你調回北京。」最終,柳傳志將周曉蘭調回了北京。

但是,最終兩人對公司經營的理唸到了最後南轅北轍,聯想退出倪光南主導的漢卡市場,柳傳志並且否決了倪光南申請的大筆研發經費,倪光南在聯想的主要項目幾乎停擺。

兩人關係在公司成立的第10年崩潰,但是倪柳的關係千絲萬縷,很難善終;倪光南狀告柳傳志存在個人經濟問題,認為柳傳志在聯想的香港IPO項目中竊取國有資產,虛報資產負債表,幾乎到了恨不得把柳傳志送進監牢的程度。倪柳惡鬥持續多年,後來倪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1995到1996年是他人生最痛苦的階段,如果當時柳傳志不把他「踢出」聯想,他也可能會沉浸在負面的情緒裡,難以開展自己新的人生。

倪光南的這一著沒能讓柳傳志身陷囹圄,柳傳志後來卻真的把一度有聯想接班人氣勢的孫宏斌(現融創中國董事長)送進大牢。柳傳志向來不吝提拔年輕後進,現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都是在20多歲時獲得重用,成為單項業務的總經理。

孫宏斌也是在聯想內部快速獲得提升,然而外界認為孫竄紅太快,節制太少,讓聯想內部人士認為有動用公司內部資產接濟個人事業的企圖。柳傳志硬是以挪用公款13萬元的罪名將孫宏斌移送法辦,最終孫在否認犯罪的情形下獲判有期徒刑五年。兩人愛恨交織的師徒情分至此並未結束。當孫宏斌出獄後,柳傳志給了他第一筆資金創立順馳地產,東山再起。

4、真功夫蔡潘之爭

蔡達標、潘宇海,昔日攜手創業的兄弟,共同打造了全國餐飲連鎖企業 真功夫;他們,前者是真功夫的董事長,後者是真功夫的副董事長,但他們擁有同樣47%的股權;他們都不排斥真功夫的IPO上市計劃;但前者已身陷囹圄;後者欲藉機重掌公司大權。

自2006年蔡達標與潘宇海姐姐潘敏峰離婚後,蔡潘家族的矛盾便日漸升級。不過,一位真功夫子公司的高層稱,真正促使蔡潘翻臉的是蔡達標啟動的一系列「去家族化」改革。

在「去家族化」改革的進程中,真功夫多位中高層離職或被辭退,尤其是與潘宇海關係密切的原董事周明、華南區總經理易正偉等的離職,使潘宇海進一步被「架空」。

不過,初始股權結構的設置不合理也被認為是內鬥的根本根源。初始,真功夫曾由蔡達標、其妻弟潘宇海和一家蔡潘兩家共同擁有的公司「雙種子」共同持有。這樣平均分配的股權結構,對於投資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結構,「如果兩方意見一致還好,不一致就很難辦」。

從2010年開始,兩方投資人以為看到瞭解決真功夫股權問題的曙光。在一系列事件之後,他們終於和兩大股東蔡達標、潘宇海達成協議,由投資人逐漸受讓潘宇海稀釋的股份,使得真功夫的股權結構「一股獨大」。

這個逐漸稀釋的過程得到了多方認可,「潘也表現得很有誠意」。投資人也出於對公司基本面的信任,願意增加持有股份。

但是由於真功夫性質上屬於中外合資企業,相關股權轉讓需要政府部門審批,這部分股權至今尚未交割完畢。

拆夥不成,便成內鬥。

內鬥讓真功夫IPO上市不得不延遲;與此同時,蔡潘的內鬥也在無形中重創了真功夫的品牌美譽度。

5、孫成綱孫成旗兄弟反目成仇

1993年3月,大學畢業分到山東萊蕪鐵礦的孫成綱迷上了股票。很快,他編制的程序在286微機上運行成功,這就是「神光預測系統」的雛形。經過幾次「幾乎賠進去全年工資」的挫折,1994年10月,孫成綱創立了山東神光諮詢公司的前身—神光工作室。當時,弟弟孫成旗師範畢業後在一個山區中學當老師,每月工資幾十塊錢。父母親對孫成綱說,你帶著兄弟,一起幹吧。孫成綱二話沒說,就把對證券業一竅不通的三弟孫成旗帶進了浮躁的股票市場。1996年註冊成立了山東神光鐘英證券諮詢公司。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孫成綱50%,孫成旗40%,董琳10%。資金全部由孫成綱墊支。

後來神光證券成為山東省第一批三個被授予經營權的證券公司之一,在國內也處於領先地位。孫成綱負責全局和技術,在台前拋頭露面,沖沖殺殺;弟弟孫成旗負責管理和業務,在後面穩穩的掌著舵。相互制約、相互提醒,大事小情,哥倆商量著來,配合相當默契。當企業走過初創期,累計資產達到2億人民幣的時候,兄弟之間卻出現了對企業經營理念的分歧,成綱堅持多元化發展與成旗對本行業做深做專的思路格格不入,兄弟間的矛盾不斷凸顯。直到由於弟弟與另一股東董琳結婚後,造成兄弟雙方所佔股權都是50%的時候,衝突終於全面爆發。

在嘗試了多種解決方案未果的情況下,後來弟弟逼宮,哥哥奪權,直至對簿公堂。最終,經法院調解,孫成旗及董琳將徹底退出。孫成綱收購他們夫妻所持50%股權從而百分之百控股神光,所有款項1320萬元在一個月之內付清。

有點評稱,在制定合約時,沒有對無形資產給予界定。這樣一間公司最核心的地頭力,是孫成綱手裡的證券市場分析工具,以及它作為公眾人物對市場的號召力。沒界定無形資產以至造成合作中嚴重的文化衝突。後來,當日常管理的重要性蓋過了市場拓展後,當弟弟掌握了更多的秘密信息,引發孫成旗對公司運營和收入形成新預期。觸發點是權力之爭而非權益之爭。

6、國美黃陳之爭

1996年陳曉一手創建上海永樂家電,2005年10月,陳曉率永樂在香港上市。國美電器於2006年併購永樂家電,此後陳曉擔任國美電器總裁。很多人把「黃陳之爭」看做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的鬥爭。

但有PE投資者提出:陳曉不是職業經理人,他是創始人!

陳曉創業十餘載,創始人的基因、性格、行事模式,已在他多年的企業掌舵生涯中留下了烙印,被國美併購之後,陳曉要從企業創始人轉身成為企業的管理執行者,這對其本身而言,就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挑戰。

被併購之後,陳曉的職位是CEO,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的分工,CEO是代表管理層與董事會溝通和協調的角色,是企業的主要管理執行者,這個角色往往被認為是更多帶有「打工」的色彩。

在這位PE人士看來,國美併購永樂之後,黃光裕用陳曉為CEO,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也注定陳曉一有機會,就會爭取自己可以在「相當於創始人」的位置上去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縱觀大多數企業併購的案例,尤其是實力差距不是太大的企業之間的併購,但凡被併購的企業的創始人,在新公司都是呆不長的,譬如此前分眾對聚眾、框架傳媒等的併購,聚眾的創始人虞峰(一度擔任分眾傳媒的副董事長)、框架傳媒的創始人譚智(一度擔任分眾傳媒的CEO),最終都陸續離開了分眾傳媒。

有分析稱,如果當初黃光裕任命陳曉為副董事長,而不是CEO,也不至於會給陳曉太大的想像機會。

創始人的氣質和內心願望很難使自身轉變成為職業經理人,但職業經理可以成為創始人。

7、牛根生與鄭俊懷:命運分野

當年在伊利,負責戰略指揮的是鄭俊懷,作為二把手的牛根生扮演著實戰家的角色。隨著牛根生屢建戰功,在員工中的威信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了對鄭俊懷功高蓋主的局面。

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鄭俊懷擔心,如果按照牛根生的思路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1998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

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裡傳遞出的陌生和不信任。

最後牛根生不明不白地以「外出學習」的名義離開了伊利。後來創辦蒙牛,從伊利跑過去幾百名員工。

鄭、牛兩人的命運走上了不同方向。2004年6月,鄭俊懷因曲線MBO被舉報「侵吞國有資產」,鄭有口難辯。在法庭之上,鄭俊懷稱:「所為一切均是為瞭解決管理層持股的來源問題,至今不明白我的行為已經犯法。」

2004年6月10日,就在鄭俊懷被舉報的同一個月,蒙牛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13.74億港元,牛根生以1.35億美元的身價進入當年度《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

8、陳可辛:遺憾至今的合夥生意

《中國合夥人》導演陳可辛也曾有合夥失敗的經歷。1990年代初,陳可辛和曾志偉等五個人做UFO電影公司。

陳可辛說,最初因為每一個人單獨的實力不夠,想要在電影圈裡面有話語權我們就要集結一班人一起做。當然中間也有一大堆問題,那些關於電影的問題更尖銳,更明顯。

在利益分配上,曾志偉是老大,雖然他不幹活,但因為他是精神領袖,他有話語權,利益分配一定是他拿大頭。電影就由陳可辛等幾個年輕人拍,賺了錢就平分,因為不平分擺不平。但是慢慢的,賺了錢平分的方式就開始不平衡了。

陳可辛說,當時UFO這個大範圍的合夥矛盾裡面,其實還有一個更小範圍合夥矛盾是陳可辛跟李志毅,UFO頭兩部賣座的戲都是陳可辛和他聯合導演的,聯合導演賺錢了怎麼分?這裡的利益分配就會有矛盾。

經歷過UFO之後,陳可辛後來跟另外2個朋友合夥,一開始就講清楚三個人怎麼分,但結果還是散了。直到他最後的公司,陳可辛把合夥方的股份用錢買回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35

《中國合夥人》:童話版的「新東方」 Conan的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3999766
當《泰囧》,《西雅圖》,《致青春》這些接地氣的現代題材開始在電影市場崛起後,陳可辛開闢了新區域,他的《中國合夥人》把一個現代精彩的商業故事以喜劇片的形式搬上了銀幕。不過也就像愛情電影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關係一樣,現實的商業對比商業電影,可能會有點既不清新,也不文藝。

查看原圖
現實版新東方的發展歷程
《中國合夥人》描述的是新東方從1993年創辦到2003年左右開始啟動上市的這10年歷史。電影裡的新東方,和真正的新東方歷史有些出入。陳可辛也多次說過,《中國合夥人》只是以新東方為原型,裡邊有很多改動,並加入了自己對商業看法。
現實版的新東方在93-03年,這10年時間裡,經歷了
(1)       新東方連鎖化的網點擴張(除了北京的網點擴張外,2000年新東方開辦了第一個外地分校上海分校,02年公開辦的武漢分校成為新東方重要的利潤組成,這比很多競爭對手網點擴張早了很多)
(2)       老俞去海外力邀自己的高人朋友回來人力參股新東方,以增強新東方實力,王強,徐小平加入(徐小平96年回國,王強在徐小平回國後10個月回國)
(3)       對授課內容進行了改革,在增強授課質量同時,強化了段子和勵志部分,使得新東方的課程與傳統課程內容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用戶體驗。
(4)       中國出國留學市場快速發展
(5)       中國出國留學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東方產品線的擴張(從PHD博士留學,到本科,到碩士和MBA,留學諮詢業務等)
(6)       對老師考核和激勵體系的改變,由學生給老師打分而不是上級評分,而分數直接與老師的績效,薪酬,和職業發展掛鉤,並且大幅增加教師薪酬。由於當時新東方很多有效業務創新是由分校的一些老師創新並向周邊輻射,並不是總部設計項目,然後統一推行,這種激勵體制大幅增加了分校之中這種有效業務創新概率。
(7)       與東方教育培訓公司之間激烈的競爭
(8)       新東方抓住了最核心的市場——對最好的學校的學生進行培訓,再幫他們去最好的外國大學去唸書,對市場形成了強烈的品牌效應
(9)       採取了更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得一些在常規教育體制內難以發揮作用的優秀人才得到了發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1年加入新東方的老羅)。
(10)   淡化家族企業屬性,強化公司治理,新東方在早期發展過程中,俞敏洪讓自己的一些親戚離開了新東方,不讓他們插手新東方的業務,比如俞敏洪的母親。
(11)   與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關於版權的訴訟之爭
(12)   關於是否IPO在高層之間激烈爭論,(俞敏洪說過,高管裡胡敏,陳向東和周成剛和他是上下級關係,有明確的管理體系,而王強和徐小平和他平起平坐,管理混亂)而爭論結果是新東方最終啟動上市

由於電影不是歷史紀錄片,篇幅有限,陳可辛在有限的篇幅內重點對(2),(3),(5),(11),(12)進行了描述,也就是主要對新東方發展中的事件型事件進行了描述,而對(1),(4),(5),(6),(7),(8),(9),(10),(11)這些緩慢變化的長期因素描述就非常少。《社交網絡》是講述扎克伯格的FACEBOOK的創業史,而這部影片也是對主人公對學校的黑客入侵這些事件做重點描述,而不會去重點描述扎克伯格是如何改進工程師的運營和學習體系這類期變化。這也是電影表達的侷限所在,大導來了,這事也很難搞定,不信你讓斯皮爾伯格拍個《巴菲特選股》3D版試試。

《社交網絡》的著名編劇艾倫·索金認為觀眾對劇情和劇中人物不必過於較真,很多劇情並非真實情況,比如真實版扎克伯格的開放和富有領導力和就和劇中的內向的扎克伯格差別就很大。

現實版的新東方在激烈的上市爭論中,嘗試在幾個主要股東之間建立一致行動人(中國最大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就是由5個主要股東建立起一致行動人,並且運營良好),不過貌似新東方要做到這點是非常之辛苦。徐小平在這個過程中離開過一次新東方董事會,之後又再次回來。03年後,胡敏,陳向東,周成剛新一任准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開始協助俞主導公司業務,並籌備上市,徐小平和王強老創始人團隊則開始逐步淡出管理。王強和徐小平也在新東方06年上市後從股權和董事會上都離開了新東方。而在《中國合夥人》影片結尾裡是三人重新團結,鬥志昂揚準備上市。陳可辛做出這個改動,除了一些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外,一部結局圓滿的商業喜劇片或許更加符合目前電影市場的需求。

《中國合夥人》中的新東方與現實版的不同
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合夥人》是新東方的硬廣,不過從目前各方披露的情況來看,《中國合夥人》老俞全程幾乎沒參與。陳可辛和韓三平最早聯繫的是徐小平,希望做以新東方為題材的電影,由於老俞一直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所以第一版劇本是徐小平用2個星期完成的,影片的最終劇本和真實情況有不少出入,比如徐小平在北大當老師,他和老俞,王強不是同學;王強和徐小平都出過國,而不是影片中一個人出國,並且王強在美國混的非常好,進了當時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劇中的有好些人物經歷其實是陳可辛自己出國的留學經歷;以及老俞的肺結核和親蘇梅沒有關係。。。等等。劇本改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陳可辛在早期特意諮詢過徐小平關於拍新東方IPO的內部爭論的問題,會不會引發自己和新東方之間訴訟糾紛,較大幅度改動的劇本可能有利於規避訴訟風險。

為什麼是新東方?
符合中國合夥人拍攝標準的企業或創始人中國數量其實不少(比如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時期的老萬通地產),但主創之所以用新東方為模板,是在製片環節非常巧妙的安排。中國平均電影觀眾年齡在21歲左右,是非常年輕化的群體,而且越是人均GDP高的城市,觀影人口比例就越高。而這部分觀影人群恰恰是新東方的教育產品主要覆蓋的人群。新東方過去的客戶成為了《中國合夥人》的觀影基礎,加上新東方及新東方幾個創始人創業故事在學生中間的知名度和流傳度,這樣影片在同樣的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下,可以大幅增強了觀影效果和宣發效果。在這點上,《中國合夥人》和10年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有異曲同工之處。(法國觀影年齡最高,30歲左右,這也是一些藝術片在法國有市場的原因)

當大導演+大製作的大導演中心制的影片(很多都是古裝片)開始暫時變弱後,《泰囧》,《西雅圖》,《致青春》這些接地氣的中等成本的現代題材電影開始在市場崛起。香港電影也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經歷了武俠片,警匪片這些類型電影盛行後,現代題材開始興起,而從這之後優秀的編劇和劇本的成本佔比開始提高。而陳可辛在96年的香港正是靠一部現實題材的《甜蜜蜜》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合夥人》與《社交網絡》
《中國合夥人》放映後有時會被拿來與10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講FACEBOOK創業史的《社交網絡》進行比較。《中國合夥人》與《社交網絡》都是以訴訟案來做貫穿整部劇的線索。前期都是公司擴張部分,而後期《中國合夥人》的重點是「公司是否通過上市來發展」,而《社交網絡》後期的重點是在「在互聯網公司快速發展中合夥人之間的衝突」。

而由於扎克伯格和影片各關聯方的合作態度,《社交網絡》中很多人都是以真名出現,另外就是也由於各方較合作的態度,《社交網絡》捕捉一些FACEBOOK的發展事件,也比《中國合夥人》做的細。這點對於中國合夥人來說,是一個遺憾。

《中國合夥人》:陳可辛即是導演,也是老闆
陳可辛在中國合夥人中即是導演,也是老闆,他以自己的公司我們製作進行參股製作。從目前披露的數據看,《中國合夥人》的總成本是7000萬左右,陳可辛沒有要薪酬,自己的權益不到20%。

我們製作是陳可辛和導演黃建新在08年成立,參與過陳可辛製作過的其他電影。03年香港和內地簽署了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香港合拍片享受國產片待遇,不再受限進口片配額,香港導演開始加速到內地發展。陳可辛也是那時候,過來內地發展的香港導演。而從07年的拍攝自己第二部在內地的電影《投名狀》開始,陳可辛開始用自己錢投資拍攝的內地影片,《投名狀》陳可辛股份是25%。我們製作有一支發行團隊,所以它也負責陳可辛的影片的一部分發行。

92年,陳可辛和曾志偉等5個朋友合夥開電影公司UFO了(UFO也是陳可辛電影《甜蜜蜜》的製作方),陳可辛在這次合夥經歷中經歷了自己的Too young too naïve ,5個人在UFO的中後期產生了很多經營和投資上的分歧和矛盾,最後只能分開。而這次經合夥經歷中的一些故事,也成為了《中國合夥人》中的一些創作元素。而陳可辛曾和博納合作過人人電影,則更像是博納鎖定優秀電影人才資源及影片發行權的模式。

從陳可辛多年的和別人合夥拍片的經歷看,陳越到後期在組建項目這些商業方面就做的越好。比如在拍《十月圍城時》陳設計的股權結構就比早期好了很多。其實,我覺得陳可辛這樣的導演退休後,如果把多年這些電影融資經歷寫下來,去大學講製片人課程,將會是非常好的電影融資教程。(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芒格推薦時代華納史蒂夫·羅斯的傳記《併購霸業》的原因,這種高手敢說了以後確實不得了)

另一版的中國合夥人:羅永浩的奮鬥
然後這一段,我們來聊聊英語教育行業另一個創業者羅永浩,他在影片中以牛永嘯的形式出現。如果企業規模門檻可以有所降低,羅永浩的有趣的創業經歷也是一版非常精彩的中國合夥人。

新東方在規模迅速擴大後,出現了和餐飲行業相似的問題,就是網點可以輕易複製,但是優秀的廚師和老師則很難複製,教育有時並不具備規模效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的新東方老師在課程上利用規模經濟後的考核體系漏洞,通過過度加大段子和娛樂的比例來讓學生給自己打高分,而不是把課程教得特別好。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羅永浩相信自己可以提供比新東方更好的教育培訓產品,去滿足偏高端的學生用戶需求,所以他把公司地點定在了距離北大不到2公里的中關村。

老羅在離開新東方以後,去辦了博客網站牛博網,之後由於資金太少,又想拍電影,決定靠英語培訓業務積累資金。老羅的朋友馮唐給了他一筆啟動資金,之後靠著離奇的原因,老羅拿到一個在非洲發展的發小300萬的投資,總共600萬投資,第一年虧損300多萬,在經歷了頭2年的艱苦經營後,11年老羅培訓抓住了一部分注重授課質量的用戶,並依靠自己在新舊媒體那裡超強的宣發能力,在11年盈利100萬左右,之後老羅英語培訓越做越大。

老羅通常以孤軍奮戰的形象在大家心裡出現,但其實老羅培訓身邊有很多像黃斌,許可,馮唐這樣很多高手合作夥伴,雖然他們也都很活躍,不過老羅相比,就基本算是沉默的人了。。。如果說新東方版的中國合夥人還比較遵循常規商業規律的話,老羅版的中國合夥人則更具有美劇風格。

最後:雖然現實不是童話,但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愛情
《中國合夥人》是一部我自己很喜歡的電影,我也推薦了很多朋友去看(人肉宣發...),雖說自己多少知道《中國合夥人》的結局和現實中肯定不一樣。完美的合夥人關係就像「王子打敗魔王和公主在一起永遠的快樂生活下去了」一樣,往往只能出現在童話裡。雖然完美的愛情不常見,但是現實中依然非常多的有著高質量的愛情。合夥關係和愛情或許類似,雖然現實中少有完美的合夥關係,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現實世界中還是有著大量質量相當不錯的合夥人關係。比如說,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合夥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1

潘石屹自述:合夥人最重要的是互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096.html

我和張欣結婚後就辦了一個公司,大概從結婚,辦公司這都是前後半年之內完成的事情,最困難的是前面兩件事情,家事、公司的事情攪和到一起,差一點兒就離婚了。我記得我們結婚兩年,辦公司兩年的時候,我跟我老婆幾乎是天天吵,見面就吵。有一次她說不行了,她走了,回英國去了,我就開著一個車,帶著行李把她送到,往首都機場走,走到半路我們倆又吵起來了,她說你把車停下來,我停下車,她拿著行李打出租車走了,一個月沒任何聯繫。我想這一段婚姻要畫一個句號了,公司就更不用說了。這可能是我們危機最深的時候。

一個月之後她給我打電話,她說她還是想回到中國來,希望不要參與公司的事情。所以,夫妻之間創業確實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她就說她在家裡面生孩子吧,公司的事情就不管了。我說行吧,我就湊合著往前做吧。

在這個做的過程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第一點體會就是找公司合夥人的時候,不要是同學一個班的,這實際上是一個敗筆,你會的他也會,你不會的他也不會,經歷和知識結構是差不多一樣的,不要在一起做合夥人,最重要的是要互補,你會的他不會,他會的你不會,這樣的話才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人的基礎。我看到這一點,我跟我老婆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老婆是海歸,我是土鱉,她從西方來,我從西北來,所以,完全不一樣,我們就互相看對方的長處。第一步就是互相欣賞對方。第一步就像花園裡的花一樣,我儘管是個小草,可是作為花能夠欣賞我還是不錯的。

我記得參加我老婆婚禮的一天,我老婆一個最好的朋友派他妹妹過來,我老婆這個朋友從來沒見過我,就打電話問他妹妹,張欣找了個老公怎麼樣,他妹妹唱了歌,「沒有樹高,沒有花香,只是一棵無名的小草」,小草和樹要能夠互相欣賞。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只是互相欣賞不夠,我現在最深的體會就是兩個人應該合為一體,就像一束光一樣,他是一束光,我是一束光,兩束光合在一起,就分不出來彼此了。年輕人要一邊結婚,一邊要跟自己的老婆創辦公司的時候,一定想這條道路是一個很艱苦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49

從容投資合夥人陳宸談金融職業規劃 雪球訪談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4091201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又有意義的訪談,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分析師,如果你想從傳統行業轉入金融行業,如果你財經專業就讀正準備確定日後的職業方向,甚至如果你此刻正在參加高考,這都是值得你深讀的一場訪談。感謝從容投資合夥人陳宸,感謝提問的雪球用戶。


【有志於從事投資行業的學生高校選擇建議】

云端漫步:對@投資陳宸說:請問陳總:小孩明天就要參加高考了,將來想從事金融投資業,國內有哪些大學和專業你認為比較不錯?

投資陳宸:

1)我覺得您很有眼光,18歲的孩紙很難自己選擇職業,您選擇投資,從今天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10年後我不知道(可能不是,因為我那時候很看空中國的經濟,長線看空)。年輕人選擇投資行業是一個好的選擇,主要原因是,這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是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的行業(我是不是太坦誠有點傻帽了?),所以如果你同樣努力,同樣名列行業內的前50%,你的收入一定高於製造業平均水平,或者其他大部分行業的平均水平。

2)但是這個行業要承擔巨大的壓力、挑戰,對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你要確認,你的孩紙的確能夠承受這些,而且有興趣。我理解要做好投資,是需要比較強的慾望,好勝心的,對自我的要求也需要很高,也需要很勤奮,能吃苦,判斷力也需要很強。如果不具備,帶來的痛苦,並不是高薪能彌補的。

3)我個人建議讀一流學校的理工科專業。我自己在用人的時候偏好用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因為這些孩紙大概率邏輯性強、思維更清晰、更不容易感情用事和偏執。輔修財務、金融。會計金融的知識很簡單,但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好的判斷力不容易。或者讀碩士的時候選擇金融類學校或專業。

4)現在大部分證券公司、私募基金都提供實習崗位,只要你確保孩紙真的想進入這個行業,在校期間不要計較報酬,找到好的實習單位,跟著好的老師學習,這是最好的方式。

【計算機系研究生搞量化更合適】


lightofheaven:您好,我是一名計算機系研究生。方向為數據挖掘。平時對投資很感興趣。尤其是量化。自己做了一部分建模以及實驗性質的研究。自己想在金融行業就職,不知道應該考慮何種的職位?謝謝。

@投資陳宸:個人建議:請轉攻量化投資。但好的量化投資,需要對價值投資等其他流派都理解深入,才能做好,需要大量思考,和同行溝通。


【投資行業新人應該如何儲備自己的技能】

@投資陳宸說:陳老師您好!其實我關注了微博也關注了微信,哈哈,趁今天這個機會特此請教。我是一名剛剛工作一年的投資新人,在一傢俬募任職投資分析員,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一年的工作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收貨頗多。不過,在於個人的職業規劃中還是有點茫然,目前我正在學習CPA,爭取幾年內考出。長遠的規劃卻是空白,請問我該學習哪方面的技能,或者如何提升自己,從而成為一個具備專業素質的人才?

投資陳宸:

1)投資行業需要的知識中,財務是比較重要的一環,但是我看你的簡歷,已經夠了,更多是實踐,不需要再考試。當然,你的證書有其他用途除外。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選擇把考試的時間去更多研究公司研究行業,更多和同行和上市公司溝通,哪怕更多閱讀華爾街大家的書籍。

2)實戰是最好的學習。看公司,和高手討論,自己錯了坦然認錯。堅持寫小結,把自己犯的錯,哪裡可以改進,堅持寫。我覺得比看書更有用。

3)除了實戰,其他所謂的知識,我覺得更多是從同行、上市公司高管溝通獲得。建議你把MBA的課程列表打印出來,大部分科目都是投資需要有一定瞭解的。推薦波特的競爭戰略這本書。其他的按照MBA的課程每門買一到兩本入門的書,根據入門的書在實戰中累計這方面的知識。


【私募基金需要配備消費品研究員嗎?】

玩轉大消費:

@投資陳宸說:私募需要配備消費品研究員嗎?要求是什麼?

投資陳宸:

如果我自己是一個私募基金的企業主,我將我自己的私募基金明確定位為成長性的,我不會咋消費品行業配置過重的研究力量。我不會完全放棄,但是我會比較輕描淡寫地跟蹤。

我認為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或核心高層的最重要的職責是分配自己的研究資源。研究員本身的作用更多的是在自己所在行業去做相對收益,而基金經理或企業主才是真正決定這個公司的收益的最核心的決定因素,他把哪幾個行業配置較多的研究力量,直接決定了他在哪幾個行業有優勢,在一個未來出牛股概率很低的行業配置過重的研究員,則將是浪費,也不會形成領先優勢。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業務】

張翔就是漿子: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請問您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怎麼看,尤其是面向個人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投資陳宸:

1)互聯網對人類的意義,我就不贅述了。互聯網在其他領域帶來的革新,我認為長遠的未來,不會把金融行業遺漏。

2)金融行業的問題是,有拍照的問題。但長遠也一定會逐步被突破。就像支付寶最終能突破國家對金融行業的貸款壟斷一樣。

3)就像web1.0的網站基本沒啥值錢的公司,沒有太多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我更願意理解為,只是沾了互聯網三個字表示自己很熱,但是卻很難在已經競爭很激烈的金融行業內分一杯羹。在我眼中,互聯網本質上是可以存儲過去內容的人類社會關係的網上重現,你在現實生活中對人性、對人的需求理解不夠,做個網站,也不會帶來太多的創新和盈利。

4)但是,互聯網和傳統社會的其中一個不同在於,這個網上社會對歷史內容、信譽的長期低成本存儲,以及所有其他人搜索、貢獻內容的便利,這將使得互聯網可以實現很多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更強大和有想像力的功能。一旦找準方向,互聯網又是一個邊際成本低的business model,其爆發性將可想而知。

5)具體的方向,我沒有更多思考。雪球我覺得是找準了方向真正實現了創新的(@不明真相的群眾 我又誇你們了邀功來了哈),其他,我關注不夠,但我想很多創新在這個行業不一定起作用,因為金融行業本身競爭很激烈,web1.0的創新大概率將很難重塑原有線下的競爭格局。


【如何做好機構銷售】

中投證券魏志羽: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您對大商和品牌服裝行業的分析堪稱經典,非常有啟發,我想從您的角度諮詢下研究所機構銷售的未來發展方向,感謝!

投資陳宸:

【賣方銷售的發展】

謝謝您對我之前觀點的關注。

談到賣方銷售,我不在其位,估計瞭解比較膚淺,但是我願意就我不夠知曉深入的領域做一些我的觀點分享,錯了,大家諒解我隨口胡鄒。

1)國內的賣方分析師總量,賣方銷售的總量,我認為是有點過剩的。進而造成行業信息的極度冗餘。我的郵箱基本廢掉,基本不看,MSN也是早年被氾濫的群廢掉的,今天看樣子微信也會有同樣的命運。

2)我個人認為賣方銷售的總量過量,但是精品不夠。一個致力於做好自己業績的私募基金經理,一定是希望賣方能夠把他們公司幾類報告或研究員及時推送到自己面前:第一,對某些自己持有的股票跟蹤緊密的。第二,對有機會(且自己感興趣的)股票推薦有獨到見解的。第三,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行業有思想有理解的。一個賣方研究所現在動輒有百位分析師並不奇怪,買方面臨20個賣方,每個賣方100個分析師,每個分析師本身每天自己有些信息也是冗餘的(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平時說話80%都是廢話,少數是有重大意義的話)。在這麼冗餘的信息裡,好的銷售能夠挑選出她的客戶最關注的信息和人,並且及時推送,關注她的客戶對這些被推送的信息的興趣程度,以便未來更多服務。這一點,做到精的銷售,就我個人的體驗,不是太多。

3)正如我第二點所說,我個人認為要做好一個銷售是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對客戶高度的尊重和細心(對客戶的投資上的需求清晰明確)。如果一個銷售的判斷力本身問題很大,推薦的分析師的觀點被屢次證明是錯的,這也比較難成為我眼中的好銷售。

4)還是強調一下,我對銷售不夠瞭解,以上,純屬胡謅,姑且看之,別拍磚哈。


【賣方分析師是否還是好的機會和平台】

盧鵬_正能量: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想向您提一個行研的職業前途問題。本來我是有志向想做賣方行研的,但是看到現在的行情和證券公司的現狀,賣方分析師很多都在叫苦叫累;這樣的話,新人進去,是不是會更難以出頭,同時會面對非常殘酷的市場化競爭與淘汰呢?賣方分析師還是一個好的機會和平台麼,其中的機會是不是已經很少了呢?謝謝您。

投資陳宸:

1)我個人認為現在賣方分析師的總量是過剩的,且許多行業的資深賣方分析師已經很多你要取代老一輩的難度更大。從這個角度,進入這個平台的確會面臨很激烈的競爭。

2)如果你是以賣方分析師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我覺得將面臨很激烈的競爭。理由剛才說了。

3)如果你是以買方為長遠的職業規劃,賣方的歷練不失為積累。不過你還得分析買方的 競爭格局。

4)還是老話,難度大概率低並不代表沒有機會。如果你仔細分析現在的賣方分析師,很多行業還是比較缺乏真正有思想能判斷准最重要的行業要點的分析師,更多的是信息跟蹤者,花很多時間去跟蹤很多信息累積了自己的從業先發優勢。如果你非常自信,而且你的自信又不是盲目的,我覺得你有機會,只是概率低,道路更艱苦,而且未必成功。


【為什麼女性鮮出投資大師】

@世說新語:問一下陳總,女性喜歡追求時尚和潮流的天性與投資有沒有矛盾?翻閱歷史,好像鮮有女性投資大師,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投資陳宸:我很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曾經一度為之很悲觀,想,如果從概率上來說女性成為成功投資者是很低的,那麼我是不是選擇了一條沒有光明的道路?不過,後來我安慰自己,所有的概率都有小概率事件,哈哈,期待自己是那個小概率吧。

其實,女性不僅僅是在投資行業,在大部分行業,都鮮有大師。從概率上來說,就是低概率成功的性別(相比較男性)。這是必然。不能迴避。

女性的思維方式總體比較感性,而且容易被家庭所累。我想你說追求時尚的天性,可能也是有所指,你一定去聽過我的現場演講,哈哈。

你的觀點本質是:投資需要理性、判斷力、魄力。女性如果追求時尚會沒有理性、判斷力、魄力。我覺得這個觀點不必然成立。一個女性是否理性、有判斷力、有投資的魄力,不能從她穿什麼衣服來判斷,而從她的思路,她的行為中判斷


【傳統行業從業者如何進入證券行業】

步兵:

@投資陳宸說:對於一個傳統行業從業四五年,如何跨行從事興趣的金融行業呢?

投資陳宸:

傳統行業的人要轉行從事金融行業,我理解更多地從自己相關行業切入比較合適。但是現在金融行業的平均薪資在社會各行中偏高,所以現在這個競爭已經很激烈,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切入比較難。除了你的毅力、能力、還需要更多機遇。我自己認為雪球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提供了嚴肅研究股票的方法,如果你真的的打算依次為職業,多在雪球學習,多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好一開始專注於自己理解的行業和公司),在雪球或其他社交平台上看看是否能有可能賞識自己的私募高層,這貌似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但總體來說,競爭激烈,成功需要運氣。

【傳統行業和證券從業者的思維方式的不同】

郭曉平:哇,這麼火,參與把,咱就愛熱鬧。請問陳總,站在您的角度,傳統行業從業者和證券業從業者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要轉化需要達到一個平衡不是)。研究方向更看重職業經歷還是知識體系結構。介紹先您日常的工作唄,分享下經驗。

投資陳宸:1)局部VS大局。傳統行業的人的思維方式,和做的比較好的投資行業的人的地位方式,有局部和大局的區別。因為傳統行業的人更多是在自己的行業,做自己的事務性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是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執行力強。而投資者們,需要看大量的行業,預判行業的發展趨勢,哪個公司終將成為龍頭,所以投資者更注重大局,而落實到細節處(比如真的創業)就歇菜了。

2)現在VS未來。傳統行業的人的思維方式,更多關注過去和現在。而投資行業的人更多關注3年後行業會如何,進而形成現在的投資策略。比如我在和很多傳統的朋友討論,我覺得不到一年華為手機在國內的市佔率可能就超過外資了,而傳統行業的人覺得三星還很牛,總得要好幾年吧。其實這裡只是對趨勢的判斷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非名校碩士進入投資行業的概率】

小白的投資人生:在這個行業學歷和學校很重要,因為剛走出校門我們沒法證明自己,在求職者蜂擁而至的情況下,只能用學歷和學校的好壞來選擇,在這種情況有什麼選擇?

投資陳宸:1)人在社會大潮流下,大勢下,是沒有辦法去抗衡的,除了接受。從概率上來說,你就會比名校碩士更少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你必須要接受。

2)概率低等於沒有嗎?不,仍然有概率,但是很低。需要你更努力更刻苦,更堅定。

我5.22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做過一場演講,我講到我畢業的時候是當年我們碩士同學中最晚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工作半年後才找到工作),全班就我一個人進了投資行業吧。現在回過頭去看,我是當時的極低概率事件。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承受的痛苦,需要你堅定的程度,是大部分人不能承受的。你要有思想準備,而且要有思想準備,即使如此,你也未必能有機會。

3)如果沒有機會,當時我給自己的幾個備選方案給你參考一下:進入財經媒體、進入上市公司資本部。這些都是我認為能曲線救國的崗位,如果我終極目標是進入這個行業做投資,我一時不能找到研究類工作,我的備選方案也可以讓我兩年後再次進入這個行業。

4)路漫漫其修遠兮,而且非常辛苦,祝福你頂住壓力,也提前警告你,頂住壓力和痛苦之後,你仍然可能理想破滅。


【草根投資者和官方認可的投資者】

adansmu:您認為過往業績能否反映一個人的投資能力?如果一個人的過往業績一直很好,而且是真的好不是靠運氣來的,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又不是金融業人士,轉行的話有沒有可能?

投資陳宸:這位童鞋的話題特別有意義。

資產管理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最近關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對中醫產生了狂熱的興趣,中醫是我說的其他行業),存在一個過去已經被排名的官方或圈子裡的信譽,這個信譽排名體系是把草根的有能力的但不在這個圈子裡的人給排除掉的。

如果是10年前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我必然告訴你,你出了有很偶然地機會結識到大氣、相信你的伯樂,你肯定很難把你過去的業績轉化為未來的生存之本。

但是現在,我覺得互聯網給了大家很好的公平的重塑信用格局的平台。草根的道路應該是有了。當然,這當然很難,不過總是提高了概率。也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監管環境的放鬆,你一直公開透明客觀地展示你的過去業績,我相信,這總會給你帶來重新評定你信譽的機會。未來,互聯網可能給草根重新一個信譽排名的機會。

方山仙人:陳老師陳姐姐陳總好,我即將讀研(證券期貨專業),請教,如果最終目標是像您一樣成為私募合夥人,那麼:

1.求職時賣方好還是直接買方,因為太多人說,國內還是先進賣方行研更好,什麼以後發展更好云云,但我傾向直接找買方的公司,您怎麼看?我看您好像就是券商出來的?您說說賣方經歷作用大不大呢,我看國外對沖基金經理多數是直接買方出身。

2.CPA或者CFA這玩意兒有沒必要,我感覺考試挺花時間,不如直接研究公司報表、研報讀大師書籍讀各方面書籍更能學到東西,而且我感覺我本科就學金融,真正最欠缺的是行業相關的知識,但求職時好像這些證書又很被單位看中?

3.談談你們單位招聘研究員的要求吧,招應屆畢業生麼?

謝謝啦。


【CPA或者CFA的必要性】

投資陳宸:1)就真實的使用來說,不必要。我自己沒有考過CPA,考過CFA一級,但我覺得我對會計的理解比大部分人要深入。

2)但還是回到用人單位的篩選概率來看這個問題:金融行業的平均收入在整個社會是高的,所以金融行業自然設置不必要的要求,保證其篩選到的人是高素質的。

對會計本質的理解,在投資中是極為重要的,你初畢業,如何向從來不瞭解你的人證明,你對會計本質瞭解,在你沒以前有CPA證書的情況下?

3)如果你確保你對財務等知識的理解是直達本質,超過大部分人的,而且有能力讓用人單位知曉承認這一點,讓你PK過有CPA的批人,可以不去靠,更專注於做自己更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你做這個選擇,其實是假定自己是20%中的20%,我覺得最優異的人,一定是道路和別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很異類的發展路徑的人,你如果自信自己是最優異的那一批,請做好承受巨大的壓力的準備,也做好若干年後迎接輝煌的準備。


【關於賣方和買方的區別】

投資陳宸:1)賣方分析師的本職工作:深度跟蹤某一個行業或幾家公司,銷售自己的觀點,並依據銷售的觀點來獲得名氣,進而通過這個名氣獲得自己贏得的報酬。

2)買方分析師的本職工作:將自己的觀點轉化為公司資金的持倉,根據持倉回報獲得自己的報酬。

二者之間的差異:

1)就獲取自己職業生涯的進步或薪酬提升的途徑來說,賣方從名體現更多,買方從投資的直接回報體現更多。

從名體現的,需要把握獲取名的技巧。名不完全和推薦的成功率相關(有一定相關性,但比賣方相關性低了很多)。長期職業規劃,需要考察自己是否具備獲取名的本領。

而買方,則更多需要判斷自己是否能培養出獲取持倉利潤的本領。

這裡不存在褒貶,只是說要依據自己的能力、擅長、和愛好選擇自己的職業。

2)就覆蓋的寬度和深度來說,賣方就一個行業中的某幾個票,非常深而寬度不夠。而買方呢,相反,如果你在一個小私募,可能你得看N個行業,你疲於不停覆蓋,卻發現自己對任何一個票都不夠瞭解。當然,大部分買方介於二者之間。

我理解,在深度和寬度之間的平衡,不僅僅是職業選擇的問題,是我們終其一生任何地方都會面臨的重大決策。比如,我們是選擇持倉30個股票,還是選擇重倉3-5個股票?比如,我們是選擇有100個好朋友,還是選擇有3-5個心心相印有求必應的知己?

我個人選擇,手機裡有1000多個號碼,但是,最好的朋友可能只有幾個。因為我的精力、時間、能力有限,能維護好和他們之間的感情和信任,為他們服務好,讓他們服務好自己,就不容易了。但是,這幾個,可能是我精選出來的。

3)如果你的職業規劃是買方私募的投資人,我給你一個建議:

先去賣方,因為賣方可以花很長時間看一個行業一個票,這樣,你才真正理解一個行業一個公司。我入行的時候,我記得當年看600858 看了兩年。當時覺得很浪費時間,但是,回過頭去,這一個票基本完成了我到現在所有投資技能的70-80%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或者,找一個可以讓你像在賣方那樣看票的買方,深度、不受影響地深入看一個行業。


【如何看金融行業的門檻】

投資陳宸:

1)金融行業設置研究生門檻,這是從概率的角度去篩選人才的一個不錯的偷懶的手段。從概率上來說,考上研究生的自然大概率基礎素質會更高一些。

2)金融行業能設置門檻,是因為其平均薪資高於其他行業,所以從崗位缺口的供需來看,它有條件設置。除非你特別牛,你只能接受。

3)從我的角度,我認為堅定希望從事金融行業的人自然會去考研究生,而因為考研究生害怕就放棄的,堅定的程度也不夠了。

4)所有事情都有偶然事件發生,而且通過不尋常的道路走入這個行業並站穩腳跟的,通常比通過正常道路一路走來的更優秀,成就更大。只是,我一向對自己和對團隊的要求是:假定自己是80/20原則中的那20(比80%的人更堅定,更專注,所以能獲得一定成功),而不假定自己是那20%中的又一個20%(是優秀的人當中最優秀的人,所以發展道路非常異類,而這個異類注定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大部分人是不堪忍受的)。


【研究員如何向基金經理推薦股票】

shengbright:

@投資陳宸說:作為一個研究員,時常要向基金經理提供好的投資標的,公司不同的基金經理風格不同,有時候面臨這樣的選擇,是提供一個其他機構都認同的股票(可能仍然有超額收益,但是相對應風險也會比較高,股價可以在短期內有上漲),還是提供一個其他機構冷落或是不認同的股票(具有超額收益,並且風險較低,但是股價可能要面臨長期不上漲和盤整的等待),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和基金經理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互動呢?

投資陳宸:

研究員向基金經理推股票,是推薦別人都推薦的白馬,還是推薦自己看好的黑馬(卻有一段時間不被市場所認同)。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否可以這樣問您:如果您自己是一個基金經理,你選擇別人都買的白馬(你有一定把握,但畢竟還是有風險),還是選擇你很看好的黑馬(卻需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等待,但你堅信你是對的)?

我理解這個和您是研究員或是基金經理沒有關係。白馬和黑馬的選擇更多是您自己所認同的投資風格的選擇。白馬和黑馬做得好都會有不錯的收益,關鍵是看您擅長什麼,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什麼。

如果一定說和基金經理的推薦有關係,我覺得是你需要瞭解你的基金經理本身的投資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並在瞭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更匹配的推薦。比如一個特別喜歡白馬的基金經理,你給他推薦黑馬,被採納的成功率是比較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996

新東方「三駕馬車」親述:真實的創業合夥人是這樣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40.html

新東方「三駕馬車」再次聚首的最後一次努力,是在2009年3月5日,離開新東方3年的徐小平先生已經53歲,與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在北京盤古大觀超五星級酒店吃飯。他流著眼淚對俞敏洪講了他經常做的一個夢。

「我說我天天夜裡夢見你,夢見新東方這幫人在玩,我想跟你一起玩。」徐小平對記者回憶這次會面。這個富有的投資人露出委屈的表情,講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一群大孩子一起玩,我跟著追他們,他們見到我就走了,不願跟我玩」。

徐小平反覆申明這個夢是真實發生的,「醒來枕頭濕了一大片」。他用「夢魂縈繞」等語意強烈的字眼兒表述自己對新東方的熱愛,並兩次強調:「俞敏洪沒有回應我。」他此後聲稱的事實比「沒有回應」更為糟糕,據他說,第二天,他又去新東方見了俞敏洪,後者臉上明顯寫著拒絕。幾個月後,徐小平寫信給俞敏洪,「收回了我當時的請求」。

「有一太平洋的話要跟俞敏洪說」

電影《中國合夥人》上映3天後,俞敏洪在自己北京的家中招待了徐小平和王強。約會是提前就定下的,與電影無關。席間,3個人隻字沒有提及這部被外界解讀為「新東方創業故事」的電影。

在單獨進行的幾個小時的談話中,三人分別表達了對電影的看法。

王強和徐小平都聲稱這部電影很了不起。5月31日早上6點多,王強一個人溜進電影院又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回想往事,想著我們當年是怎麼一步步過來的」。第二天,他仍然沉浸在當年意氣風發的友誼回憶裡,淡化了那些因為利益和觀點不同而導致的痛苦爭吵。

徐小平則一次次借用別人的好話來評價這部電影。「陳可辛看完劇本以後說,徐老師,你這個劇中和中國電影都不一樣。我說怎麼不一樣?你這裡面3個男主角都非常高貴,非常可愛,中國沒有這樣的人。」也許是因為俞敏洪公開表達對電影的不滿,他急於展示這部電影對原型的刻畫是多麼正面。

在一間雜亂的並不寬敞的辦公室裡,穿著灰色T恤的俞敏洪對記者重申他對電影的反感,甚至不願意評價。但他仍然忍不住對某些細節提出了批評,承認「有幾個場景還是挺委屈我的」。這些場景包括他在創業成功後提議給自己分51%的股份,「這樣兩個合夥人當場就會走人,完全不符合企業家的邏輯」,以及電影中的主角成冬青為了阻止上市一個人增30%的股份,「你找死啊,商業中間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永遠不可能的,當場拿刀子把你給捅了」。

這是他首次公開指齣電影的不足。《中國合夥人》上映後,他的手機一天就收到1000多條短信,來自朋友和那些看過電影的學生。他「出於無奈」,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公開回應,但關於電影本身態度模糊。

正確朋友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經常將彼此的性格不同稱作「互補」。這只是事實的一面。

徐小平充滿激情,他的演說自30年前起就總能激起人們的歡呼和掌聲。他喜歡戰略,用王強的話說,「新東方當時的很多戰略都出自徐小平」。

王強的理想主義色彩則顯得冷靜。他讀書量驚人(剛剛出版了一本談論閱讀的新書),「喜歡務虛」,思考理論問題,是新東方創始人中最不願意接受「勵志」教育的一位。

相比之下,俞敏洪並不是那類讓人驚豔的精神領袖。他生性溫和,堅韌,更加現實和謹慎。一個例子是,他「至今不懂得拒絕」。他承認自己「軟弱」、「優柔寡斷」,並且知道這對企業管理有害。

俞敏洪性格中流露出明顯的現實主義。他能跟不喜歡的人合作,「通常不會露出讓對方感覺到我不喜歡他。」他說,「我處在這個位置,沒有辦法分明地表露愛憎,否則我就沒有辦法做新東方了。」

自從1996年先後從國外回來參加新東方之後,徐小平和王強一直希望俞敏洪變成一個「正確朋友」——從善如流、忍耐、偉大。「你不僅要成為柳傳志,還要成為蔡元培。」這是王強回國之前對俞敏洪提出的期望。

徐小平與王強分別提起范冰冰說過的一句話:「能經受多大詆毀,就要承受多大批評。」而他們指向的對象俞敏洪卻是個自稱對演藝明星毫無興趣的人。這種反差無處不在。他們分別多次強調自己批評的正當性與必要性,用徐小平的話說,批評建議「我會發很多條短信反覆說,那些把他折磨死的建議,我連續幾年一如既往地提」。

沉默寡言、「從沒爆發過」的俞敏洪,努力在言辭中淡化這種苦惱:「我對人的批評很快就會忘掉,也沒有說有多嚴厲的批評,大不了就是他們天天罵我土鱉,農民意識,完了沒有眼光,對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這應該是算比較嚴重的。」

他也會流露出一絲懊惱,「把朋友請回來,完了本來是一起幹事業的,結果弄回來以後最後事業幹不成了,還天天吵架」。

的確是明星,的確是屌絲

1996年,俞敏洪創辦的新東方學校收入已經在2000萬左右,利潤數百萬。當他準備出國拜訪已經幾年失去聯繫的徐小平和王強時,腦子裡想著的是兩人的才華和耀眼光芒。

俞敏洪和王強1980年一同考進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兩人住相鄰宿舍。兩人風格完全不同,王強多才多藝,後來成為新組建的北大藝術團團長,是「絕對的風雲人物」,而俞敏洪出身農村,對城市生活充滿陌生感。因為都喜歡讀書,兩個人交往密切。

1983年,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徐小平來到北京大學團委任文化部長,擔任藝術團的指導老師,3人隨後產生交集。徐小平至今還記得那個「意氣風發」的大三學生站在北大團委的筒子樓門口與他交談的場景。

王強與徐小平都處在舞台的中央。他們至今相信自己當時是耀眼的主角。而俞敏洪很難舉出什麼輝煌的事蹟,他為人和善,人緣不錯,很長一段時間內包辦了全宿舍的打水任務。他自籌資金創辦了一本詩刊,辦了兩期就停刊了。俞敏洪讓人印象深刻的事蹟除了上佳的酒量以外,只有艱苦學習英語的韌性,以及娶到了一位被稱為系花的太太。與其他兩人不同,他的故事是一個苦孩子奮發圖強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末的風波之後,徐小平和王強出國。如今,電影《中國合夥人》又讓王強找回了當初的生離之痛,「我當時也是立志不回國了」。王強回憶說,徐小平是最早走的。

國內這頭藏著一個文藝青年痛下決心改換命運的故事。一個具有象徵意味的事件是他扔掉了自己的所有詩稿。他曾在演講中將此誇大為「付之一炬」,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那是一種演講需要的修辭,事實上只是扔掉,「扔在哪兒我就不知道了,沒有真正像林黛玉把詩一頁一頁撕下來扔掉了,那個太有詩意了。我不會這麼做的。」

如今,俞敏洪已經可以從容地分析自己的轉變過程:除了克服心理上的障礙,還要經歷語言的改變,從知識分子的語言變成跟公安局交流的社會語言。他被扔進了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想辦法認識公安局的某一個人,再認識其他人,然後跟公安局的關係好起來。「慢慢也就習慣了,吃飯聊天喝酒都很習慣,像朋友一樣。」他說,但又補充道,很艱難,「誰要不信,就讓北大的教授、老師去跟公安局打交道試試看」。

俞敏洪將此歸因於生計所迫。但王強相信,俞敏洪天生具備與別人打交道的才能,一個例子是在大學畢業後,俞敏洪住的是單人宿舍,而其他老師住的則是雙人宿舍。

畢業已經十幾年,等到俞敏洪再一次出現在王強面前時,王強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在普林斯頓,我看學生都能認出他來,覺得很受刺激,他是有名氣了。」王強說,「在北大的時候,哪有人認識俞敏洪,但是到美國沒有人認出我來,只認出老俞,這反差太大了。」


「新西方」

當俞敏洪到加拿大時,徐小平處於失業狀態。1993年到1994年,徐小平曾回到國內,創業辦音樂學校,但失敗了,又回到加拿大。這期間,不得志的徐小平甚至沒有聯繫過舊日朋友俞敏洪。關於二人在加拿大的重新相聚,徐小平講述的版本是「我哭著喊著求他帶我回來一起做新東方」。俞敏洪的回憶則略顯平淡:「他發現我在中國已經做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學校。當時我就跟他說,你在國外生活得也不如意,如果你還想搞音樂的話,你回來,我給你30萬塊錢。」

按照過去流傳的故事版本,王強在美國的生活算是成功的。他出國後改讀計算機專業,年薪7萬美元,因此,甚至在王強表明回國的願望後,俞敏洪還勸他仔細考慮。「這說明他對我負責,怕耽誤我,我很感激他。」王強說。

事實是,王強此時早已厭倦了在美國的生活。在租來的兩居室公寓的餐桌上,他告訴俞敏洪:我決定回去跟著你一起幹了。王強描述,俞敏洪當時既興奮又遲疑:「喝完酒以後我說咱們嚴肅地談談這個事。一開始他展示新東方非常興奮,等到嚴肅談,他反而沉悶了,因為他心裡也沒準備,把我們這樣的人物叫回來,他人生面臨什麼?」

真實故事比電影更精彩。為了打消俞敏洪的疑慮,王強在俞登上回國飛機之前的一刻直截了當地向這位老同學「明志」:「當時我也是刺激他,我說老俞你要考慮,你一定要讓我去新東方,咱們3個做,如果你不答應,我現在直率地告訴你,半年以後我一定會在你的校門對面建立一個學校,做的是和你一模一樣的東西,這個學校名字我已經想好了叫新西方,校長叫王強。老俞一聽,沉默片刻,他說算了,大家一起回去吧,就在新東方3個字下做吧。」

徐小平幾乎是緊跟著俞敏洪回到了國內。俞敏洪結束與一個加拿大人的合作,將留學諮詢的業務交給徐小平,「小平這下要大干一場了。」友誼和事業在這個時候達到了蜜月般的融合。電影中的一個經典細節可以在這裡找到原型:「俞敏洪當著我老婆的哥哥說,『小平很快會讓我嫉妒的』,他真說過。這種兄弟般的情誼,對我那麼深厚的期待和鼓勵,那真是無比溫暖。」徐小平說。

監管俞敏洪

那是一個好友重聚的喜悅時刻,俞敏洪和先期回國的徐小平帶著一束花去機場接王強。3個人不約而同對《人物》記者講述了同一個細節。就在從機場回俞敏洪家的出租車上,王強突然嚴肅地問俞敏洪:「你現在是我們的老闆,如果將來我們比你賺得多,你能接受嗎?」

在俞敏洪看來,這意味著信心的宣講。而在王強和徐小平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姿態展示:他們不會是俯首聽命的打工者,仍然是大學時代不假辭色、充滿質疑和拷問的摯友。

大學時代的交往習慣頑強地保留下來。「可能老俞的痛苦就在於此,他始終無法建立起絕對的領導權。」王強說,「我很難想像突然畢恭畢敬地叫他『俞總』。我們擺脫不了大學時對他的印象。我寧可自殺,或者他殺。別人可能完成這種職能(身份)轉換,但我們3個從來沒這習慣。」

徐小平接受記者採訪時,曾將對俞敏洪的批評與國家政治中的監督相類比,「一個國家的活力是靠不同觀點的交鋒和辯論來實現的」。

與他一樣,王強也自如地在3個合夥人的關係與政治博弈中的關係間來回切換。他表示自己「痛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哥們兒義氣」,因為那是中國人情中虛偽而無實質的東西。他表示,自己在治理企業上不如俞敏洪。「我對權力真的沒有慾望,但是我對監管權力有巨大的慾望,我的樂趣更在於監管。」

王強在新東方的會議室裡推動了兩件事,一是要求手機關機,一是禁煙。

禁煙是王強感到滿意的事。起初,新東方很多工作人員抽煙。開董事會時「看不見對方,云山霧罩」。他第一次發難引發了爭吵,王強使用了他此前此後多次使用的攤牌術。他要求董事會投票,要麼禁煙,要麼他離開會場。俞敏洪也使用了他的慣常方法解決這一爭論,用王強的話說「各打三十大板」,既肯定了王強的意見,又說這次會議並不正式,抽一抽也可以。

王強制定了禁煙措施,第一個罰款對象是俞敏洪的母親。在新東方初創時,這名早年的萬元戶、自小對俞敏洪嚴加教育的農村婦女進入新東方協助兒子。王強因俞母在走廊抽煙,罰了她兩百多元錢,然後馬上作為典型在全公司推廣。「但我忘了是老俞他媽給的錢還是老俞給的錢。」

長達幾年的「改革」針對的問題之一是「家族問題」,其實質是「母親問題」。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在學校周邊辦起了餐館和日用品小賣部。漸漸地,李八妹神奇地將新東方下游產品的含金量開發了出來—把學校住宿班的食堂、學校教材印刷、教師錄音磁帶採購等業務拿下,到2000年底做到了1000多萬的流水。李八妹將新東方視作俞敏洪的家族企業,在人事和經營問題上多有干涉,甚至經常像過去在江陰家中那般訓斥俞敏洪。

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是:1997年夏天,「三駕馬車」在李八妹開的飯館包間裡吃飯時,俞敏洪聽見外面散座處母親又哭又鬧,徐小平和王強都看不下去了。王強說:「敏洪,你能不能對你媽發一次火?鎮住她,以後就不會這樣了。」俞敏洪站起來向外走去,叫了一聲「媽—」, 然後當著屋裡屋外的一大堆人,「撲通」跪下了。


妖怪

徐小平沒有如願回到新東方,而王強也拒絕再走回頭路。徐小平曾向俞敏洪推薦讓王強重新回新東方董事會,俞敏洪說「小平感謝你解開我一個心結,以前我都得把你們兩個人一起考慮」,言下之意,兩人一起回變動太大了。但王強在電話裡直接拒絕了俞敏洪的好意,他甚至逼迫徐小平,「如果你還想著回新東方董事會,我就不跟你一起做『真格基金』了」。

2010年,徐小平成立「真格基金」,並邀請王強成為聯合創始人,兩人都感覺重新找到了方向。俞敏洪也參與了對「真格基金」的投資。他將此視為3人友誼延續的證明之一。

王強和徐小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新東方和俞敏洪。王強在離開管理層之後的4年為新東方開了幾百場免費講座,「你想除了友情還有什麼解釋呢?我要以一種問心無愧的方式離開這個舞台。」

2012年7月,做空機構渾水公司唱衰新東方,許多大投資人詢問徐小平,「半夜兩點鐘給我打電話,我不知道真相,但是我說,買!買!絕對沒問題!事實上,聽我話買的人都賺錢了。」

俞敏洪不在的時候,俞敏洪經常成為徐小平和王強的話題對象。甚至講起俞敏洪「發火」的故事時,王強也帶著開心的語氣。他說,有一次,俞敏洪被母親惹得生了大氣,在外面發火扔了手機,還砸到王強的車上。

「你看他非常理性。」王強說,「老俞是有超人的掌控能力,他的車也在旁邊,怎麼會扔到我的車上?手機沒摔壞,我的車倒受傷了—又不是因為我刺激他。」

在俞敏洪看來,跟以前相比,徐小平和王強對他的批評與之前變化不大,「王強比較含蓄,徐小平比較直白,因為徐小平他就一直是以批評我為他的樂趣」。但現在這些批評聽起來更容易接受,一方面「會更客氣一點,因為沒有了現實中的利益衝突」,另一方面,也不再夾雜很多個人情緒。

對此,他的兩位好友和昔日合夥人的態度未必如此淡然。

「我在微博上發了很多話,關於那麼多知名企業因為戰略失誤錯失了發展機遇,都是給『那個人』看的。」徐小平說。他後來又說,有些話「只要那一個人聽懂就行了」。

這3個人仍然不時強調已維持了30年的情誼是多麼重要,話語風格各異,意思如出一轍。「結果是好的,過去的爭執就不重要了。」這是俞敏洪的說法。王強形容3人的友誼,「就像一個少女通過結婚變成一個少婦一樣,她失去了少女的那種單純的美,她可能獲得了少婦的這個成熟的美」。徐小平則以特有的激情洋溢的言辭稱俞敏洪是「我尊敬的企業家,我熱愛的朋友」。他說,友誼「建立在打造新東方的烈火真金的錘煉之上」。

「小平的身上體現一個什麼叫做大的愛字,這是我從他身上學會的。老俞我從他身上學會了堅毅,百折不撓,這些都是我人生中做事的時不時要回在腦子裡的這麼一個標竿。」王強說他今天在「真格基金」覺得非常快樂,這緣於徐小平率真的性格,「我是30年少見這樣的人。我坦率地講,這一輩子,如果我這一生,要有一個最重大的事情要託付給一個人的話,在朋友中我可能想像的第一個人,或者沒有第二個人,那就是小平。他真是沒法掩藏。」

「那俞老師呢?」記者問。

「我不會託付給俞老師。他思考太多了,我讀他很費解。」

王強感嘆,在看完《中國合夥人》之後,他終於能清晰地表達自己關於這份友情的看法。

「友情跟荷爾蒙一樣,特點是野性、沒有原則,友情的野性需要與公司治理所要求的遊戲規則,與強大、冰冷甚至殘酷的理性碰撞,被程序正義的理性馴化。否則,友情不足以支撐一個企業的正規化治理,一定會分崩離析。如果友情能在這個前提下接受馴服,他就會變成冷冰冰的理性之外的的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

事實上,這段關於友誼的富有文采的總結,遠不如採訪結束時王強的一句話,更能讓多年來纏繞在新東方3位合夥人之間的妖怪顯影。

「想想老俞也挺心疼的。」王強突然說。他強調,這句話,自己一輩子也不會當面告訴俞敏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65

默多克與鄧文迪:史上最強合夥人散夥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79836.html
文迪:史上最強合夥人

普京離婚了,咱們沒有什麼可說的。鄧文迪離婚了,整個世界都沸騰起來了。

路透社報導,新聞集團CEO老默多克已提交與妻子鄧文迪離婚文書,新聞集團已證實這一消息。默多克發言人表示,半年前婚姻已不可挽回地破裂。6月28日新聞集團將拆分為兩家公司。分析師稱,鑑於鄧是默氏的第三任妻子,他不太可能沒有提前對這樣的事件做準備。消息傳出,新聞集團在美上市兩類股票均略漲。

昔日,鄧文迪「英勇護夫」的一幕還歷歷在目,彼時,鄧文迪不單是華人圈內的傳奇,在英國,「中國虎妻」也成為熱點話題,甚至有不少英國男士對中國式妻子的勇氣和能力極為欣賞,網上更出現了「娶妻當娶中國妻」的說法。

兩年後,默多克卻分拆他的這位最霸氣的護夫品。這個傳奇就要劃上句號,愛情也隨風飄散。

在華人圈裡,鄧文迪一直是「愛情勵志姐」的化身。拿綠卡、讀耶魯大學,背後都有一個現在看來是冤大頭的角色一直在默默的支撐著,這些都是醜小鴨的前傳罷了。直到傳媒大亨的出現,醜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終於完整。

而這個愛情勵志姐的故事,其實更像一個合夥人的故事。鄧文迪對媒體談到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好好讀書」,她說,「教育很重要,沒有嚴格的家教,不好好讀書,你就上不了好的大學,遇不到好的老公」。然而,背後的潛台詞估計大家都懂的,人家只不過說是因為好好讀書,給自己弄了一個很好的商業計劃,然後每一次都能招募到很不錯的合夥人,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和眼界。

這一次,鄧文迪與默多克的散夥,並沒有闡述其背後的原因。在引發股票略漲的同時,也引發了眾人的各種猜測。說到這股票略漲,也不得不感慨一下,鄧文迪這位合夥人真夠給力啊,當年聽證會上勇猛救夫,股票漲了,現在散夥了,股票又漲了。你說,到哪裡去找如此給力的合夥人啊?

如此給力的合夥人,如此英勇善戰的「護夫品」,默多克會捨得散夥?於是,有人猜測這默多克是不是時日不多了。因為按照默多克與前妻的離婚協議,默多克去世後,鄧文迪一分錢財產都分不到,只能靠著女兒分遺產。而如果離婚就不同了,鄧文迪就可以分隔財產了,至少10億美元起跳。莫非是老默是在為鄧文迪做打算?

如果不是,那麼故事的結局是不是咱們的鄧姐已經找到了新的合夥人了?也或者,世界上將出現一位女性創業者?那個時候,擅長以合夥人方式行走江湖的鄧姐,將成為福布斯財富榜上的矚目新秀?不管一切如何,反正,接著下來,寫寫書是沒有問題的了。中文版的書名都已經為鄧姐想好了:《那些伴君如伴虎的日子》、《愛過知情濃真愛是放手》、《如何成為優秀合夥人》、《合夥人的自我修煉》……不客氣,拿去用就是!

作為「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鄧文迪的故事被傳成各種版本沸沸揚揚。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下面摘選了《申江服務導報》2011年對鄧文迪的採訪:

鄧文迪:讀好書才能嫁好人

《申週刊》:為何選擇《雪花秘扇》作為電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

鄧文迪:《雪花秘扇》在美國很有影響力,上過《紐約時報》的圖書排行榜,口碑和銷量都很好,小說的目標讀者是女性和有一定文化層次的男性讀者。4年前我第一次閱讀這本小說,就有點愛不釋手。

《申週刊》:這部電影講述女人之間的友情,你生活中有很好的女性朋友嗎?你怎麼處理和女朋友之間的關係?

鄧文迪:我有很多朋友,有製片人、設計師,還有教授,還有些認識了20年的普通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人即使認識好多年也不可能成為朋友,但有的人就能一見如故,那是要靠緣分的。保持友誼的辦法是多為別人著想,對待別人像對待自己一樣。另外,你要不斷提高自己,富有不只是金錢的問題,如果朋友們都在提高而你還在原地,就沒話好談了。我這個人很直接,有什麼說什麼,不喜歡猜。如果你讓我猜,有些誤會可能就沒有辦法解決……

《申週刊》:你覺得,一個女人怎樣才能成功?

鄧文迪:我從小到大,父母的要求都很嚴格。我覺得教育和知識特別重要,不然你永遠沒有機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然後才能(像我一樣)找到一個好的老公,拍好的電影。

《申週刊》:你覺得現在的中國女孩和你那個年代的女孩有什麼改變?

鄧文迪:現在的中國姑娘更敢作敢為,特別時髦漂亮。我們那時候都穿校服,也不知道化妝品,沒有那麼多名牌,連洗澡都沒有熱水,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父母只跟我強調讀書,覺得讀書是最重要的事兒。現在教育不一樣了,我會跟我的女兒說要讀書,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願意做的事,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說父母要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年少:練排球中懂得協作

傳說中,鄧文迪出生在廣東,實際上她生於山東。由於父母工作的關係,她幼年在徐州生活,高中時候才去了廣州。她繼承了父親高挑的身材,有一張典型中國女性的臉——高顴骨、厚嘴唇、丹鳳眼。

鄧文迪的父母是高級工程師,生有四個孩子,她排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父母很希望我是個男孩……他們對我的出生很失望,也因此更加嚴格——小時候要背《唐詩300首》,背不會不讓吃飯。」

她上初中時,父母調去廣州工作,只留她獨自一個在徐州唸書。她所讀的徐州一中在當地赫赫有名,而她不僅成績優異,還憑藉1.74米的身高加入了排球隊。「練球特別苦,訓練完只能洗冷水澡。不過我學會了吃苦,懂得協調合作,身體也練得特別好。」鄧文迪說。

丈夫:工作中那一次「偶遇」

如果那一代讀書人有三個夢想,那可能會是:去美國、去美國,還是去美國!

於是,鄧文迪嫁給了大她30歲的教授,然後也去了美國。

據說,她在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念本科時是「超級學生」:清晨6點起床上學,一直讀書到中午11點多,然後趕去中國餐館打工到晚上8點半,回家後繼續看書到深夜。

後來,她和李寧的太太陳永妍做了室友,被介紹去李寧的公司工作。那是鄧文迪在美國第一份最體面而快樂的工作,她經營過體操館,開發過健力寶的生意,還帶著美國孩子到中國參加夏令營。

按照這條路走下去,鄧文迪說不定會成為優秀海歸大軍中的一員,但她選擇了唸書,並考進耶魯,「我最擅長的之一就是考試」。因為耶魯的學歷,她得以進入默多克旗下的STARTV工作,之後的故事就有了很多版本和臆想。其中頭等艙偶遇默多克的段子流傳最廣,甚至讓頭等艙成為很多想要嫁入豪門的女子夢想中的「聖地」。「那個故事是錯的,當時我並沒有那麼多錢買頭等艙機票,我和丈夫是在香港認識的,那時我向他匯報工作。」那一次工作匯報,兩人足足聊了4個小時。

今年1月19日,華盛頓,鄧文迪抵達白宮,參加美國總統奧巴馬為胡錦濤舉辦的國宴。

野心:「精準」應對週遭世界

鄧文迪的傳奇,不在於她嫁給傳媒大亨,而是她如何融入那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人生的導演,你看我傳奇,我還覺得你傳奇呢!」鄧文迪說,「每個人的教育和知識都很重要,否則你不會遇到好的朋友、好的老公,也不會有機會拍好電影。」

如今她通常會被看做一個有野心、有欲求的女性。「我不太在意這些,其實就算我什麼都不做,他們還是有話說。」她不無感慨地說,但事實上她非但不遺餘力地做著,而且極擅於解決疑難問題。

面對媒體,她態度真誠,從不迴避。很多記者採訪過鄧文迪後,會對她有一個新的認識。一個雜誌編輯用「精準」兩個字來形容她接人待物,「一進房間,就快速地判斷出每個人是做什麼的。誰是攝影師、誰是管服裝的、誰是帶隊的,跟每個人打招呼的方式全不一樣,句句切中要害。」

事業:為了目標可以忍受一切

鄧文迪最推崇的女性是凱瑟琳·格雷厄姆。那位女士以一名家庭婦女的身份接管了《華盛頓郵報》,並且將它發展成為上世紀最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媒體之一。

顯然,鄧文迪也並不滿足於只做家庭婦女和社交名媛,「我剛生完小孩,在家呆了很久,才覺得每個人還是應該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她在生完兩個孩子後並沒有安心退休,而致力於打理丈夫在中國幾大傳媒事業,包括STARTV以及MySpace。同時,她更渴望開創自己的事業,在幾年內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並迅速推出了由她擔任製片人的作品《雪花秘扇》。「我很幸運,我喜歡電影,又能有錢去做這個。」她表示自己沒有用丈夫的錢,而是拉到了其他人的投資。

「拍電影沒有想像的容易,只有你拍過電影,你才會尊重每一個從事電影製作的人。」鄧文迪說,「拍電影第一要會用人,選擇對的人,很多問題就能輕鬆解決;其次要學會忍耐,沒有咖啡,沒有休息,沒有熱水,只要最後能達成所想,我都可以忍受。」

孩子:小到冰激凌都要努力爭取

「我喜歡工作的節奏和一切,我從來不假裝自己是個家庭主婦。」鄧文迪說。

做成功的女電影人,很大程度上,她也希望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作為媽媽不只要讓孩子吃飽喝足,也要給孩子做榜樣。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做得好,女兒才會尊敬我,為我驕傲。

在李冰冰的口中,鄧文迪的兩個女兒教養好得讓人羨慕,「兩個女孩子特別有禮貌,普通話也說得很好,一點都不嬌慣。」以鄧文迪和默多克的家底,把女兒打造成富家公主毫不費力,「但那樣對孩子不好,只會暗示女兒的與眾不同。我的女兒有很多家庭背景一般的朋友,與其讓她們生活在公主世界裡,我反而更喜歡在做慈善活動時請她們一起參與。比如,我們捐款支持雙語學校,那些學校都建在貧困地區,我每個星期會去那裡教一次課,每次我都會帶女兒一起去。」和她一起做慈善的是約旦王后。「她和我一樣,在那個圈子裡,是個苦出身。」

每年她會回中國幾次,通常會帶著女兒讓她們練習中文,鄧文迪甚至還給孩子們請了武術老師。「我並不奢望她們太優秀,但她們要尊敬別人,無論對方重不重要,無論地位高低。見人要握手,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要有禮貌,要說謝謝。同時,她們也要明白,小到一個冰激凌也需要努力爭取才能得到。」

「我每個月給她們一次零花錢,她們幾歲我就給幾塊錢,比如7歲我就給7美元。她們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還可以計算數學,如果想要買比較貴的東西就要學會存錢。慢慢地,她們會有預算的念頭,會培養出做決定的思維,這樣挺好的。」

鄧文迪也不喜歡鋪張浪費,她可以坐私人飛機來去,也喜歡自己打車在北京上海出行。她遠在澳大利亞的婆婆,現在還是自己開車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88

中國式合夥:為什麼土鱉笑到最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869.html

【導讀】在電影屏幕前內牛滿面的人們,內心一定是懷揣著一個創業夢想的。我們無法評價中國式合夥是對還是錯,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突破重重圍困,實現夢想。

關於這兩天的《羅馬人的故事》、中國合夥人話題,有的刀友留言很給力:

@一闡提人:

漢尼拔被擊敗是羅馬帝國崛起的象徵,但那時候並不是君主制,而是寡頭民主。真正的君主制是凱撒建立的。羅馬的崛起,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管理統治下的國家。並不是所有的被侵略國家/部落都是盟國。同盟國早期較多,其國家的人也都享有羅馬公民權,有些無投票權。越到後期權利越少義務越多,屬於被保護區而非同盟區。同時,羅馬從不毀滅他國固有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迦太基例外。凱撒後來征服埃及,也未要求他們改變已有的信仰習慣。猶太文明羅馬也同樣允許他們存在。這種開放精神才是羅馬帝國繁榮的原因。

羅馬注重的是發展其他國家的文化經濟,也願意吸取他人的精華。他們是最先注重道路建設的。因為交通便利後才有發展可言。斯巴達就是軍事化管理,封閉到死,所以……毀滅了……

@貴足道男女鞋 :

我也有幾次合夥經驗,合夥要找誌衕道合的,可千萬別找什麼親戚朋友,關係越好越不能找,到最後都會因為錢跟你鬧掰,什麼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人家才沒那麼傻要自己為了錢去尋死呢,人家都是對別人下狠手,對自己很溫柔,所以我就每次死很慘,哦,爬不起來……爬不起來……不起來…..起來……來…..來…..來…..來….

@石聰 :

哈哈,《中國合夥人》電影看了,你推薦的訪談也看了,我以前在本科的時候學英語,用的俞敏洪的叫紅寶書的詞彙書,三駕馬車來我們學校演講,然後就是他們上市俞敏洪成為中國最富有老師的新聞,通過俞敏洪寫的書籍、演講、俞敏洪管理日誌、羅永浩、他對《中國合夥人》電影的聲明,他的傳記等等瞭解了一個比較真實的俞敏洪,很欣賞他的人品,才華和人生態度!

@貴:

俞敏洪只是[中國合夥人]這個群體中,經過自己奮鬥成功之一、並且被樹立為典型的人物而已。在中國,個人奮鬥不能取得成功,已經見怪不怪了。背景和關係主導的社會,主流媒體也只能通過宣傳這種正面內容的電影來引導大家。

==========中國合夥的分割線:

最近,《中國合夥人》很受熱捧。有人對結果表示不忿:成東青的保守,王陽的中庸,孟曉駿的激進,最起碼這些形象還算生動有趣。只可惜陳可辛選擇了「土鱉」的保守性獲得了最後的成功,中庸與激進都成了保守的跟班。

土鱉笑到了最後,這不是個案,這是中國式合夥人的一種現象。最近看到柴靜的《看見》也採訪了新東方的這三個合夥人,蠻有意思。答案自己找:

1、俞敏洪的確是土鱉中的屌絲。三年高考最終考上北大,大學得肺結核住了一年多院撿回一條命,在北大給最醜的女生寫情書結果也遭拒。班裡一共50個人,有49個都到了國外,想去美國留學卻被大使館拒簽三次。俞敏洪說:那些同學,他們本質上看不起我的。

2、王強、徐小平是當時北大的高富帥。當時在北大文化部擔任團委文化部長,王強是學生藝術團團長,他們兩人把藝術團搞得風生水起,而俞敏洪只是台下的一個普通觀眾。俞敏洪甚至說:面對王強,我是有壓迫感的。是一個隨時被指導,被教導的人。

3、在大學,俞敏洪給同學們的印象就三個字:人緣好。同寢室的掃地、打水基本上都是俞敏洪包了。

4、在新東方的中期,有過很多奇葩的事。一個國外諮詢公司給新東方做諮詢,進駐新東方了2個多月,後來錢都沒收,悄悄的撤了。一個做記錄的寫了一段文字,說這家公司很奇怪,一開會就吵架,一吵架就哭。

5、新東方遭遇的合夥人危機。被徐小平形容為走三角鐵的關係,所有人叮叮噹噹一直走在這個三角鐵裡面。一邊是兄弟情誼,一邊是利益,一邊代表現代企業制度。在雙方利益互相衝突的叮叮咣咣中,新東方就是沒有走到第三個角落——現代企業制度。

6、解決問題的人。有一段時間,王強和徐小平是充當的就是俞敏洪的挑戰者角色,他們的使命就是改造俞敏洪。王強、徐小平負責製造問題,俞敏洪解決問題。

7、徐小平說,離開俞敏洪後,有兩三年黑暗的日子,曾經做了一個夢,急哭了:因為俞敏洪不帶他玩了。王強也說,離開俞敏洪後,他過了一段難熬的日子。

8、像駱駝一樣的隱忍。俞敏洪有句自述,很代表土鱉精神:我從1992年商業,到現在還被「掐」。我現在已經習慣了被人欺負,被人侮辱,並且享受快感的狀態。如果你沒有這種胸懷,不太容易做成大事。所以,你想把這件事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做的話,控制權是不能失掉的。

9、《中國合夥人》裡有句台詞:最後,給在座的朋友句忠告,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開公司。王強則說:恰恰相反,一定要跟你最近的朋友開公司,但是一定要讓友情鎖定在規則和原則的籠子裡。當友情被理性地馴服的話,這個友情才會真正凸顯出友情的價值。

和朋友一塊合夥開公司,你看好不看好?你有什麼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