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5/213181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每本书都比对手便宜20%。”继4天前宣布发起价格战之后,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昨日(12月14日)在微博上表示,将在24小时内大幅下调图书会员价,确保便宜20%以上。自此,图书B2C市场的价格大战开始打响。
且不管刘强东将低价进行到底的狠话是承诺还是噱头,反正出版商们是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图书被京东“贱卖”的。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在发现公司所出版的 《心术》遭遇京东低于进货价销售之后,再也按捺不住了。“我们正统计有多少书籍在京东低于进货价销售,也将同京东正式交涉,要求他们停止该行为,否则会拒 绝向京东供货!”
京东低价策略被指炒作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源自京东图书频道的上线。短短一个多月以来,京东通过不断降价的措施,频频挑衅传统图书B2C网站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两巨头。
12月8日,就在当当网在美股上市的当天,京东就推出图书大促销,满100元返15元购物券,满200元返30元购物券,这相当于在现有折扣的基础上又打了八五折。
对此,当当网CEO李国庆对外表示,“对一切进行价格战的竞争者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李国庆还通过微博回应称,“价格战是个假命题。大家都有比价工 具,都降了,谁也没有价格优势。”昨日,刘强东在微博上表示,“今天凌晨,我们兑现了承诺,已经在京东价基础上再给会员打八折。如果网友们发现任何一本书 的会员价没有便宜20%以上可以举报,我们会在24小时内继续降价,确保便宜20%以上,直至价格降到零!”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此次刘强东微博只是表示京东图书产品是在“京东价”基础上再打八折,而这个价格只针对12月4日以前曾经在京东有过购物的会员,这与此前“每本书都比对手便宜20%”稍有出入。
“价格降至零?他哪里是在卖书?分明是在炒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商表示,京东此举只是从自身的商业利益出发,目前出版商给网络渠道的进货价基本相同,京东不可能做到每本书都比竞争对手便宜20%。
记者随后对当当网和京东网进行比较后发现,事实上京东并不像刘强东所说,每本书在14日都做到了比竞争对手低20%。以《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为例, 京东报价为21元,会员价为16.8元,而当当只要15元;《河南人惹了谁》京东价为7元,而当当只要2元。同样,随机搜索《沃伦·巴菲特传》、《蓝血十 杰》等图书,均出现了京东会员价比当当贵的情况。
对京东此次掀起的价格战,有图书行业人士质疑这更像是一个噱头,实际上京东的库存量很少,很多畅销书则处于售缺状态,看似低价,但实际上很难买到。记者在刘强东微博的网友评论中也发现,很多网友抱怨在京东有很多书下单后就被告知缺货。
出版社称打乱了价格体系
出版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像当当、京东、卓越这样的网络渠道,一般都由出版社自己供货。根据图书类比不同,折扣也不一。
“一般来说,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大概占京东等渠道商的15%左右,以六折图书为例,正常的价格应该为7.5折。”施宏俊表示,如果京东不停止低价销售,将终止合作关系。
施宏俊以畅销书《心术》为例,据了解,目前出版社给当当、京东的价格为六折,《每日经济新闻》通过查询,目前该书在京东的会员价为13.4元,相当于4.7折,而当当的价格为16.8元,为6折。显然,京东这种“赔本赚吆喝”的让利行为让出版商们感到了危机的来临。
“我们要求网店不能以低于6折的价格销售,而京东这样做就打乱了我们的价格体系。”施宏俊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批发商直接找这些网络渠道去拿货了。
图书遭遇贱卖的尴尬
不过,除了少数出版商之外,多数的出版商则意外地选择了沉默。“目前京东的降价行为并未影响正常折扣供货,我们也不打算深究,毕竟以后还要合作。当然他要是一直这么扰乱产品在终端的价格,就另当别论了。”日知图书的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据记者了解,出版商的沉默主要来自对网络零售商的依赖。以世纪出版集团为例,该集团仅在当当网的销售额就占了30%。
施宏俊表示,网络零售商对出版社要求的折扣越来越低,而在退货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出版社本身就没有太多利润。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供货商表示,京东的低价销售除了一部分的确是为了抢占市场而“赔本赚吆喝”之外,剩下的主要是从各大出版商手里拿到的一些库存积压图书,但库存积压不可能靠低价消化掉。“谁会把市场反应好的图书拿来做低价倾销?”
“由于图书是基于内容的搜索而产生的人气产品,因此增加图书的销售将给电子商务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贡献度。”数字出版在线联合发起人任殿顺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图书正面临着成为京东、当当网等零售大鳄们低价促销赚人气的工具之尴尬。任殿顺认为,京东同当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传统的 家电百货转战图书市场,主要也就看中了图书将为其带来可观的人气流量,进而增加家电百货的销售,这或许也是京东之所以掀起这场图书价格战的真正目的。
昨日,刘强东在微博上大亮促销带来的傲人成绩:截至12点,图书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刘强东预言,全天有望突破240万元。
针对外界种种质疑,记者昨日致电京东方面,但直到截稿时止,京东方面并未回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MMDcyXzM2OTc4Mg.html
當全球手機廠商患上iPhone恐懼症之際,價格屠刀再一次在3G中國搶到陣地。
觸摸屏、大屏幕、《小鳥》、《殭屍》……這些蘋果 iPhone賴以揚名立萬的絕技,一樣也不少,更重要的是,與高達五六千元人民幣的iPhone相比,它們喊出了如假包換的「白菜價」——以「新千元智能 手機」的名義,一場由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中國廠商發動的3G普及運動,悄然登場。
「近期,每天僅西單營業廳就賣出10多台華為 C8650,整個北京可以賣出1000多台。」9月30日,北京電信西單營業廳的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超低的價格、尚可的性能和體驗,千元智能手機由 此攻城拔寨。中興、華為等廠商甚至一款機型的銷量就達200萬-300萬台。
截至目前,這些先期嘗到甜頭的手機廠商,都推出覆蓋三大運營 商的產品線。華為、中興、宇龍酷派在千元智能手機上有十餘款產品;聯想已推出與聯通、電信合作的樂Phone,10月份將推出與中國移動合作的版本;甚至 傳統的家電廠商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創維今年下半年就將推出十餘款智能手機。
成本細賬
「再加上17%的增值稅,折算成人民幣約734元」
「千元智能手機大多是賠本賺吆喝。」一位不願公開身份的智能手機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從成本結構來看,目前熱銷的千元智能手機基本上是以成本價來銷售。
具體來看,華為C8650、中興V880、聯想A60等這些千元智能的明星機型多是3.5英吋屏幕(320×480像素)、600MHZ主頻、機身內存是256MB、操作系統是Android OS v2.2(3)。
針 對這樣的配置,該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採購200萬台,那麼其物料的最低採購單價分別如下:PCBA(印刷電路板)為52美元、電容屏中的屏是18美元、觸 摸板是11美元、攝像頭10.5美元、外殼2.5美元、包裝1.5美元、附件(耳機、適配器、電池)是2.5美元,這一共加起來是98美元。再加上17% 的增值稅,折算成人民幣約734元。
這僅僅還是物料成本,並不包括組裝、研發、市場推廣、渠道、營銷等其他費用。「即便是一再壓低利潤,要做出這樣的手機,銷售價格差不多要1500元。」這位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而市場給出的價格卻讓人大跌眼鏡。在京東商城上,中興V880和聯想A60的售價均是999元。華為C8650的官方零售價則是990元。
不過,對於成本問題,華為、中興、聯想等手機廠家卻異口同聲地表示「沒有虧本」。
「虧本是不會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對記者表示,中興是大規模采中採購手機零配件,「價格體系是彈性的」。
華為終端中國區CEO楊曉忠則明確表示:「華為的C8500、V8500、C8650等熱銷的產品肯定是賺錢的。一般100萬部以上的規模都賺錢了。」
「物料採購價格是很有彈性的,採購50萬台、100萬台、1000萬台是完全不一樣的價格。」一位行業人士說道。
除了物料成本上的彈性可控外,這些千元智能手機大多採用Android平台,這是緣於Android平台既免費,又開源,在成本上能夠幫手機廠商省下不少。
在此基礎上,急於打破3G用戶增長瓶頸的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亦是千元智能手機價格「價格跳樓」的重要推手。
運營商的支持形式主要有大規模集中採購、包銷、送話費等形式。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汪嚴旻就明確表示,運營商補貼對於手機廠商的意義並不在於直接降低成本,而是能幫助其擴大規模,通過規模化量產,然後在採購上再降低成本。
現在,市場上熱銷的幾款智能手機都達到一定規模。中興V880在國內的集采量超過200萬台,聯想A60的銷量目前已經超過50萬台,華為C8500的銷量達到300萬台,其升級版C8650目前的累計銷量超過30萬部。
運 營商不僅集采,對於深度定製機型,還負責包銷。現在,在運營商的營業廳中,鋪天蓋地的千元智能手機廣告亦說明了這一點。不僅如此,運營商還通過話費進行補 貼,以聯想A68E為例,運營商對其採取預存720元話費補貼禮包、分月返還30元的政策,如果用戶的月承諾消費達59元,,則可以270元優惠購機。
重排座次
千元智能手機將取代此前功能手機和山寨手機的市場
千元智能手機,大大緩解了電信運營商在3G推廣初期的終端匱乏尷尬。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截至今年8月,全國3G用戶達9412.1萬戶,儘管與總共多達9.4億戶的手機用戶數相比,僅佔一成左右,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亦走到了3G用戶普及的臨界點。
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千元智能手機一役,卻儼然是一個重排座次的機會。
在千元智能手機大戰中,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HTC等手機品牌的發力有限。這幾家廠商的定位大多在中高端手機,其在千元智能手機上推出的機型並不多,也基本上沒有和運營商深度定製。
拿 HTC來說。這個在歐美早已流行的智能手機品牌,在國內的千元智能手機市場毫無蹤跡。其最低端的智能手機是野火系列,零售價為2480元。HTC中國區總 裁任偉光也坦言,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HTC還不能做到運營商要求的千元智能手機。面對廣闊的中國3G市場,未來HTC會將智能手機的價格做到2000 元。
「千元智能手機是借力來撬動智能手機的市場。」何士友坦言。在這些本土廠商的眼裡,藉著這波千元智能手機,或許能打一個翻身仗。在2G時代,中國的手機市場一直被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佔據,再加上山寨手機的低價殺手,國產手機廠商的命運坎坷。
對於華為、中興、聯想這樣的廠商來說,借助3G的爆發謀求自己在智能終端中的位置實屬千載難逢。早在幾年前,華為、中興、聯想就成立了手機部門,但一直處於要麼艱難生存、要麼貼牌定製的狀態,聯想還曾經出售其移動部門。
「未來,決定整個手機市場格局的就是千元智能手機。」通信專家項立剛認為,未來,中低端智能手機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中的比例大約是2/3。而千元智能手機將取代此前功能手機和山寨手機的市場。
「中興的目標是2015年,手機終端要進入全球前三。」何士友表示,2011年,中興預計其智能手機的銷量將達1200萬部。同樣,2011年,華為終端的目標是140億元的銷售額、銷量2200萬,其中智能手機1200萬台。
借 助千元智能手機取得市場份額僅僅是第一步,本土手機廠商謀求的是,以此為基礎切入利潤率較高的高端智能手機。在智能手機上,華為的目標就是分階段的,除了 暢銷的C8650等千元智能手機,還將推出Vision、Spark等相對高端機型。目前,華為的高端手機已經和日本的NTT DoCoMo、軟銀等達成合作。
爭奪運營商
「跟運營商沒有合作的手機品牌,其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縮」
「智能手機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供貨非常緊張。」何士友說。
在項立剛看來,接下來,智能手機大戰會越演越烈,明年,對於千元智能手機市場來說,最可能出現的問題不是賣不掉,而是缺貨。而對於廠商來說,能不能趕上這一波,「產品、品牌、銷售渠道」一個都不能少。
古勇亦表示,隨著千元智能手機的大戰,國產手機的洗牌正在進行當中,雖然格局尚不明顯,但是在智能手機方面落後的,尤其是跟運營商沒有合作的手機品牌,其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縮。
目前,華為、中興絕大部分的手機銷售是依賴運營商。記者分別走訪了幾家運營商的營業廳,隨處可見的是華為、中興的手機終端。而在3C賣場,華為、中興的手機並不多見。
但是,與運營商的利益捆綁只是暫時的狀態,等運營商走過了初期的用戶增長瓶頸,其對於手機廠商的支持力度可能就會降低。
從渠道來看,目前,在千元智能手機上,華為、中興等廠商主要依靠運營商的集采與包銷,而在傳統的社會渠道和3C賣場,華為、中興的千元智能手機並不多見。宇龍酷派品牌總監古勇告訴記者,定製的千元智能手機,運營商渠道佔到了60%-70%。
「這省去了不少渠道費用。」一位手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傳統的手機渠道費用約佔產品出廠價的40%左右,一般來說,成本為500元的手機,通過傳統的手機渠道鋪貨,其銷售價格一般在800元左右。
現在,手機廠商走運營商的渠道,不需要給渠道返點,也不需要品推。而在傳統的營銷方式上,營銷成本是非常高的。「傳統的手機渠道是一級一級的,有省代、地代,整個渠道的費用會達到整個手機廠商出廠價格的很大比例,營銷成本比較高。」該人士說。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眾手機廠商都爭相進入運營商的集采名單。
據外交部消息,中國政府和斐濟政府互免簽證諒解備忘錄於近期生效。這是繼聖馬力諾、塞舌爾、毛里求斯、巴哈馬後,第五個和中國達成互免簽證協議適用於持普通護照公民的國家。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3月18日多方采訪獲悉,多國對華個人遊客的簽證的利好不斷,激發中國遊客出境遊熱情。中國旅遊研究院在《2014年中國旅遊經濟運行分析和2015年發展預測》中指出,2014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次首次突破1億大關,達1.07億人次,預計2015年出境旅遊1.35億人次,同比增長將達16.8%。
作為出境旅遊的第一道關,簽證業務成為在線旅遊搶占出境遊市場的“突破口”,各OTA(在線旅遊代理商)開始在線路、服務甚至金融配套方面火熱爭奪客源。
簽證放寬
據悉,在斐濟與中國達成互免簽證協議前,已有聖馬力諾、塞舌爾、毛里求斯、巴哈馬等4國對中國持普通護照公民實行了免簽政策。除了這5個互免簽證的國家,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免簽或辦理落地簽證的國家和地區也達到了47個。其中,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免簽入境的國家和地區共11個,可落地簽的國家和地區共36個。
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不乏塞班島、塞舌爾、阿聯酋、馬爾代夫、泰國和韓國的濟州島等熱門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免簽和落地簽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激發了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熱情。
受中國龐大的旅遊消費市場需求的影響,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針對中國公民出臺了更為寬松的簽證政策。據了解,從2015年1月起,中國赴以色列旅遊的團隊簽證出簽時間縮短為5個工作日;法國的簽證時間則從原來的48小時至4天改為不超過48小時;赴意大利簽證申請時間則縮短至36小時。
此外,中國、加拿大兩國於3月9日達成並實施了最長有效期為10年的簽證協議,並將各自相關簽證的單、多次簽證收費統一調整為100加元(約合人民幣490元);赴美旅遊、短期商務簽證期限也由1年延長至10年,留學簽證由1年延長至5年;日本從1月19日起則放寬了對華個人遊客3年多次往返簽證的申請條件,簽證有效期也延長至5年。
多國對華簽證政策的放寬,無疑提高了中國護照的含金量,簽證政策的持續利好,將讓中國遊客出境更便捷。
借簽證掘金市場
簽證辦理,是出境旅遊的第一道關。多國對華簽證政策的放寬,降低了個人簽證的難度,也讓出境旅遊不再那麽“高不可攀”。
然而,簽證的辦理往往涉及到多個專業環節和簽證地點的限制,遞交的材料多且複雜、能夠辦理簽證的使領館集中分布在北上廣等地區,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多數人選擇旅行社代為辦理。
記者采訪多家旅行社後發現,各家旅行社代辦簽證的費用千差萬別。比如新加坡簽證費用,旅行社給出的報價低的350元,高的500元;加拿大簽證報價則從最低700元到最高2000元不等,價格相差最高接近2倍。
記者從加拿大使領館官方渠道獲悉,目前加拿大簽證的單、多次簽證收費統一為100加元(約合人民幣490元),旅行社報價多出的部分被解釋為“服務費”。對此,有業內人士稱“服務費是傳統旅行社的主要利潤點,可以自行定價,業內並無具體規範”,這一行業慣例也造成了代辦簽證市場的混亂。
與傳統旅行社不同,多家OTA企圖利用簽證這一接入口,搶占出境遊市場。記者從同程旅遊了解到,其代辦簽證服務利潤較低,比如美國簽證價格為1199元,剔除大使館簽證費用160美元(約合人民幣1010元)及寄送服務等費用外,利潤率不足5%。目前通過同程旅遊可辦理北美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等熱門旅遊國家及地區的簽證業務,未來簽證業務將進一步擴大範圍,且價格還將逐步下調。
此前,攜程和百程以“0元服務費”進行激烈價格戰,爭奪簽證服務市場;我趣旅行網從美國簽證開始試水,長期推出0元服務費。
緣何各家在線旅遊企業願意“賠本賺吆喝”?
“各家在線旅遊企業試水簽證業務,意在以簽證為突破口來搶占出境旅遊市場,簽證是出境的第一步,通過簽證業務,可以獲得出境遊遊客的消費入口,進而將之引導轉化為出境遊產品的購買者。”同程旅遊CMO馬和平表示,簽證政策的利好,無疑會刺激出境遊的消費需求,也給在線旅遊企業提供了一個搶占出境遊市場的契機,包括簽證、國際機票、國際酒店、國際景點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由於簽證利好拉動出境遊,部分OTA甚至將投資目光放在了出境遊相關金融服務業。3月18日,攜程宣布其攜手萬事達卡聯合發布亞洲第一款多幣種電子旅行支票——攜程環球電子旅行支票,可支持美元、英鎊、歐元、加拿大元、新加坡元、日元等,可在全球210萬ATM機使用。“旅行支票是預付費模式,攜程配合高速增長的出境遊還研發了保證金產品等。”攜程名店購業務CEO林曉江告訴記者,為推廣上述新業務,攜程還與商戶合作進行海外購物折扣營銷。
據艾瑞監測數據,我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將維持在20%以上的水平,2014年我國在線出境遊市場規模達197.4億元,互聯網滲透率尚不足10%。業界認為,目前韓、日及東南亞地區出境遊人數的大幅增長,除了中國消費能力的提高這一因素外,也歸功於出境簽證的簡化。
全國近700家法院入駐淘寶,網絡司法拍賣漸成趨勢。 (CFP/圖)
淘寶的野心是為了將所謂的資產包,做成適合散戶投資的產品。而金融、司法等各類機構們則是為了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加快資產處置。
在“互聯網+”的風潮下,“觸網”成為資產公司新選擇。
現在,作為買家,不僅能從淘寶上買到各種日常用品,而且,還能買到“打折的”房子、車子,甚至是“股權”“債權”等各類資產。
2015年3月,中國“壞賬銀行”之一信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就在淘寶上,拍賣了兩筆未償債務的債權。在成功處理了兩筆總額近2500萬元的債權之後,信達浙江分公司在4月份又處理了4筆債權,但僅成交2筆。但這也已經達到“預期”,讓信達很“滿意”了。
事實上,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5月28日,信達浙江將會有上億元的債權在淘寶上線。目前,截至南方周末記者發稿時,信達已經在淘寶上推出了4筆債權,總額近3000萬。
信達是中國1999年設立的首家資產管理公司,並於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上市。與信達同年成立的還有華融、長城、東方三家資產公司,最初設立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簡稱四大AMC)是用來接收並剝離四大銀行的壞賬。
長期以來,四大AMC公司在處理不良資產時,一般通過追償、轉讓、重組、債轉股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而轉讓一直是資產公司快速處理所采取的重要方式。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信達等傳統的處理方式也面臨天花板,在“互聯網+”的風潮下,“觸網”也成為資產公司的選擇。
5月11日,中國東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也達成協議,將在投融資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除了信達,淘寶政府類拍賣負責人贊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跟華融等其他資產公司都在談,“他們非常想入駐。”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華融總部目前“正在走流程”,不久也將有相關資產上線拍賣。
自去年10月淘寶資產處置平臺上線以來,就已經有34家機構入駐該平臺,其中有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佛山分行等14家,還有3家交易所,5家拍賣行,1家AMC公司,10家投資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機構,還有1家雲南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2014年12月,招商銀行佛山分行通過淘寶資產處置平臺處理了兩筆不良資產,均為債務人的抵押物——房產。而像交易所、拍賣行也在該平臺上處理一些汽車、房產、企業設備,甚至是企業債券、銀行股權等。
根據淘寶資產處置平臺的定位,主要的合作機構包括銀行和AMC公司、產權交易所,還包括一些泛政府類的機構,如海關、城管等。
實際上,近幾年,銀行的不良貸款一直在不斷升高。根據銀監會的數據,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426億元,不良貸款率1.25%。而2013年末,分別為5921億元和1%,這兩項指標均有持續上漲趨勢。
而在浙江這種民營資本比較發達的地區,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更是高於全國水平。截至2014年末,浙江省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7億元,不良貸款率1.96%。
在中國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不良貸款的爆發,使得AMC正迎來了史上第二波發展高峰期。
信達2014年年報顯示,去年末,信達總資產達到5444.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1.9%;不良資產經營收入達31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1%。
同樣,東方資產2014年利潤同比增長10%,集團總資產達到3159億元,凈資產506億元,從成立之初到去年末,已經累計處理了近萬億的不良資產。
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加快處置效率,於是“觸網”成為AMC公司的必然選擇。一位不願具名的AMC公司員工稱,網絡拍賣,能夠“擴大招商的範圍,增加處置的公開性,也可以降低一些處置成本,擴大公司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
“我們就想搞得更大些。”
事實上,資產網絡拍賣並不新鮮,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拍賣平臺,2014年財年第一季度,淘寶拍賣會成交已經高達121億,同比增幅達到1528%。除了商業拍賣,司法拍賣也是業務的重要一塊。
2012年1月,浙江高院決定和淘寶進行合作,推出司法拍賣。淘寶司法拍賣平臺推出後,以其廣泛的受眾、零傭金、公開透明度高等優勢迅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法院。
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鏈條上,法院的資產處理往往是最後一環,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全國已有21個省(區市)的近700家法院入駐,完成近9萬次拍賣。其中包括浙江、江蘇等6省市全部法院。
對於處置效果,法院方面也頗為滿意。浙江省高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浙江全省法院的網拍率為99.46%,成交率為90.2%,成交拍品的平均溢價率為51%, 較之過去傳統委托拍賣,成交率和平均溢價率分別提高14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
一般而言,法院的拍品為債務人的抵押財產,如房產、汽車、商業門面等。這類拍賣的資產因為往往會低於市場價而受買家歡迎。
家住杭州的張傑,是一名道路規劃師。從2012年底開始,他就綢繆著“搞一套”司法拍賣的房產“用來投資”。但苦於一直沒遇到“中意”的,一直等到2014年11月他才看到一間三十多平米的房產。
這是一處杭州銀行不良貸款的抵押物,通過法院執行拍賣用來歸還債務人欠銀行的貸款。起拍價為41.6萬,評估價為52.1萬。
在前期聯系法院和銀行看完房後,11月21日早上,張傑通過支付寶交了10萬的保證金,開始競拍。“一共舉牌11次,”張傑說,“我加了5次。”最終以43萬拿下了該套房產。
像張傑這類的買家越來越多,競拍過程中,淘寶僅僅是在“法院”和競買人之間搭建了一個平臺。除了房產,諸如汽車、廠房等其他資產也屢見不鮮。
當司法拍賣漸成規模後,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就想搞得更大些,不止於涉訴資產,還可以有不良資產。”淘寶營銷產品事業部政府類拍賣資深業務拓展專員許領說。
2014年7月份,平臺開始內測,10月份上線。11月19日,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入駐淘寶資產處置平臺的機構。第一批上線的項目共有18個,包括房產、古玩、畫作、玉石翡翠、家具等。
淘寶的觸角不斷延伸,“2014年12月份就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杭州分行都達成合作意向。”許領說,但真正的合作卻還未開始。平臺第一筆銀行不良資產來自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和佛山分行。
2014年12月12日,招行首批上線了4筆廣佛地區的房產,但均以流拍收尾。不過在2015年2月,佛山分行又上線一筆房產,最終僅有一人報名競拍,並以42萬的起拍價拍得該房產,這比評估價低了6萬。
曾跟招商等銀行接洽過多次的淘寶拍賣運營專員南丫介紹,銀行通過淘寶平臺處置的資產都是不良資產的抵押物。銀行是“扮演一個第三方的角色”,“就是借款人想把這塊抵押物處置掉來還銀行貸款”。
淘寶所瞄準的“客戶”里面,除了銀行,更主要的是AMC公司。淘寶拍賣所積累的司法處置經驗,讓AMC公司頗感興趣,雙方一拍即合,春節後,信達開始嘗試在淘寶上處置債權。
3月4日,信達浙江分公司成功出售了兩筆浙江的企業債權。這兩筆債權是2014年信達從農業銀行和興業銀行寧波分行收購而來。
其中一筆債是浙江中一特鋼有限公司的4731.6萬債權,經過兩次競價,最終以2000萬元的價格成交。另一筆是寧波中匯潔藝工貿有限公司866.74萬元的債權,最終成交價為440萬元。
與司法拍賣交易類似,平臺上列出了標的物照片、競買須知及競買公告,競買者自行聯系信達浙江分公司咨詢。但從競買公告來看,競買者實質上買到的是債務人的抵押物——土地、廠房及設備等。
每一個競買人在淘寶上交易,都是一個“競買號”,“誰也不認識誰,看不到真實姓名,沒辦法出暗標,就是沒有暗箱操作可能性。”南丫說。
而競價流程也類似與司法拍賣,不過,資產平臺上的一些交易所會收傭金,比如向競買人收傭金,有的也跟委托人收傭金。4月份,淘寶與西部產權交易所合作,對陜西公車進行網絡拍賣,就是跟競買人收取成交價的2.8%作為傭金。
2013年7月17日,浙江省臨安市人民法院在淘寶網網絡司法拍賣平臺發布拍賣公告。 (CFP/圖)
最後的成交價再高也高不過市場價。
一位參與到債權拍賣的內部人士稱,“信達無非增加了一個新渠道而已。”但這已足夠使傳統的AMC公司興奮了。
4月17日,贊普到北京出差,“每天拜會兩三家機構”,在北京待了一個星期,贊普把“大的小的資產公司都走了一遍”,而收獲也頗豐,“他們非常歡迎啊,期待已久”。
作為平臺,對於想要入駐的機構,淘寶也設置了一定的資質門檻。根據淘寶資產處置平臺上的規定,對於拍賣行及其他商業機構,入駐的基本條件是:註冊資金1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不低於三年的資產處置經驗,以及相關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等。
不過,除了銀行、產權交易所、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交易所等戰略合作機構,淘寶的“小夥伴”們不斷增加,海關、城管、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國土資源局等事業法人機關都在其中。
目前,已經在淘寶資產交易平臺上獲得大量交易的是雲南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去年12月16日,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集中上線了一批公安罰沒的手機、電腦等物品。一部蘋果5手機價格僅為2000多,報名人數最高達140多人,競價次數也超過170次。
其中“一批手機”大概有上百部,引來6萬多人圍觀,77人報名,最終從1700元經過110次出價,“一堆手機”以3260元的價格被一位編號為“N2983”的買家拍到。
在價格方面,“我們沒有太強的管控,主要由主體機構進行定價。”許領說。
長期研究民事訴訟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譚秋桂說,一般而言,不管是在拍賣行,還是在網上拍賣,第一次拍賣的起拍價不能低於評估價的80%。但如果第二次第三次進行拍賣的時候,一般會適當地降價。
上述參與司法拍賣的買家張傑說,“我看了兩年了,它最後成交價再高也高不過市場價。”
而對於不良債權這類資產,一位資產機構的內部人士稱,“從國有資產的管理上看,一般來講,賣的價格會比評估價要高。”從信達已經處理的幾筆債權看,均高於或與評估價持平。
這類債權拿出來賣雖然是一種創新,也是在加速自己的死亡。
目前,淘寶的資產處置平臺還是個“嬰兒”,目前僅入駐三十余家機構,仍處在“成長期”。
未來,該平臺會發展成一個怎樣的模樣,許領說,未來想打通甚至影響這個行業的上遊,能夠把所謂的資產包,做成適合散戶投資的產品。在保有平臺功能的情況下,做些應用層面的創新。比如說投資、公車,和海關合作,賣一些奶粉、手機等罰沒的產品。
在淘寶看來,它只是提供了一個競價交易的平臺。實際上,在信達這類資產機構眼中,它也僅僅是“多出來”的一個平臺,不足以對其產生任何威脅。
但上述行業人士分析,資產機構為了快速回籠資金,通過淘寶急著轉讓掉不良資產,這只是“醫得眼前瘡”,沒有考慮到以後。“這類債權拿出來賣雖然是一種創新,但是自己在加速自己的死亡。”
他認為,“將來銀行可能就直接在淘寶上把債權賣了,為什麽要經過資產公司呢?”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國有控股銀行的不良資產只允許賣給四大AMC公司。去年,一些省級AMC公司成立後,在一定程度上對四大資產公司產生沖擊。而隨著市場的開放,銀行也更願意嘗試多元化手段自行處理不良資產,而不願意低價“一賣了之”。
讓更多的市場主體進來,一直是業內的期望。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將來會有更多的市場主體來用淘寶這個平臺進行資產處置,資產公司的經驗、人才隊伍優勢也會降低,而資產公司的地位勢必也要下降。
但在淘寶人士看來,他們現在還處在“嬰兒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僅僅是一個平臺,不參與具體的交易。贊普說,“我們的原則是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和機構合作,屬於“強強聯合”。在線上的話,做招商和後期競價這些淘寶是最專業的。線下服務和風險管控等,都是這些合作機構的事情,“他們更專業”。
正因為在快速擴大平臺招商的過程中,淘寶面向商業機構提供的是“免費平臺”。但實際上,淘寶也為自己考慮到了“後路”。
根據淘寶的規則,對資產處置單位或者拍賣行等商業機構,都會收取“保證金費(包含技術服務費保證金)和交易技術服務費”。只不過,備註一欄里寫著:截至2015年9月30日免保證金和交易技術服務費。
至於9月30日之後是否會收費,南丫說,“近一兩年發展期間,不收費。但會半個財年確認一次,再跟合作方確認收不收費。還是看客戶對我們的認可程度。”
雖然今年以來,新三板上掛牌公司股票的價格經歷了漲漲跌跌,但是掛牌公司殼資源的價格卻在不斷攀升,從年初的1000萬元左右漲到目前2000萬元左右。
全國股轉公司曾明確表態,不支持企業借殼掛牌,會在審查上防止監管套利。不過,市場上借殼生意依然持續火熱,越來越多企業希望登陸新三板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企業在考慮售殼離場。面對借殼現象,當然要將純借殼與資產重組區分開,但最終還要完善退市制度,從根本上杜絕借殼與尋租行為。
借殼需求從哪來?
無論新三板處於冷清還是回暖階段,叫賣殼資源的市場總是熱鬧嘈雜。無論是高科技企業,還是傳統制造業都可能成為借殼的對象。通常,借殼方會要求殼公司與自己的業務具有相關性。殼方則會表明自己股權結構簡單,輕資產容易剝離。
多位券商場外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新三板殼資源的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上漲,已經被炒到2000萬元左右,銷售中介還要額外提成300萬元左右。
與A股市場相比,2000萬元顯然是白菜價。周二晚間,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002468)上市方案公布,將成為民營快遞第一股。根據方案,申通快遞將100%股權作價169億元,其中股份支付149億元,現金支付20億元。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殼費可能在3、4億元,包含在現金支付中。
上市公司的殼之所以昂貴是因為上市需要審批和排隊,殼資源具有稀缺性。相比之下,新三板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似乎沒必要借殼。根據股轉公司業務規則,只要依法設立存續期滿兩年,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一般就有資格申請掛牌。但是仍然有不少公司追逐理想的殼資源。
國信證券投行部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有兩類企業會選擇借殼掛牌。“大部分借殼企業本身存在財務瑕疵,而掛牌新三板意味著必須進行財務規範,需要補交過去兩年因避稅漏交的增值稅、所得稅。通過借殼可以節約較高的財務規範成本。第二類是等不及申請流程、希望立即上新三板定增融資的企業。”
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北京平川天植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準備並購一家掛牌科技公司。公司證券代表張宇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通過兼並合作,能夠更快進軍新三板,更快提高業務發展的速度。”他表示,如果想掛牌同時做市需要一般掛牌花費更長時間。
上周二,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市場不必擔心排隊問題,他表示,目前平均新三板掛牌審查時間為38個工作日,接下來股轉公司還將明確和管控各審查環節時限,提高審查效率。
繞開借殼認定
對於新三板借殼現象,股轉公司早在今年8月就有回應。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並購重組行為並非“借殼”。對於可能涉及“借殼”的行為,股轉公司在審查中保持與掛牌準入環節的一致性,避免出現監管套利。同時,掛牌程序便捷高效,不存在排隊現象。
今年以來,新三板上共有80家掛牌公司披露83次收購報告書,合計交易金額47億元。有72家掛牌公司披露73次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合計交易金額255億元。股轉公司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絕大部分重大資產重組屬於產業整合行為,只有控制權與主營業務同時變更才算是借殼。
不過前述國信證券人士指出,新三板借殼認定標準與A股市場一致,但一般借殼交易會繞開該標準。“借殼要有業務相關性,要合理說明收購是為了發展業務、擴大經營,而不是借殼圈錢。不要形成實質性的借殼,不然不會得到股轉批準。”
目前,股轉公司認定的借殼只有兩例,包括一個月前剛剛塵埃落定的廣東歐美城借殼鼎訊互動(430173)案。如果股東不足200人,新三板借殼並不需要像主板一樣經過證監會批準,只需要股轉通過。即便如此,據媒體報道,歐美城借殼案從掛牌時間成本和操作成本來看已經遠遠超過正常掛牌流程。
企業借殼新三板一般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先收購掛牌公司股權取得控制權,再用資產和增發新股反向並購新資產,比如鼎訊互動、華信股份。二是借殼方參與掛牌公司定增,獲得公司控股權,然後將新資產置換進來,比如天翔昌運(430757)、伯朗特(430394)。
一位接觸借殼業務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新三板借殼操作方式與A股相似,在控股權變更的同時,主營業務不發生變更,盡量把主營業務涵蓋。”
完善摘牌根治借殼
雖然借殼吆喝得響,但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
前述國信證券人士認為,一旦分層制度落地實施,新三板殼將不再值錢。“未來很多分到基礎層的企業,如果融不到資將面臨退市,就只有賣殼。到時可能會有紮堆,導致殼資源供過於求。而創新層企業賣殼的幾率很小,更多的將是並購。”
川財證券一位研究員認為,借殼存在的更深層原因是目前新三板的退市制度仍不完善,只上不退,肯定會產生借殼、尋租等等的行為。截至周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突破4400家,但摘牌企業只有30多家,大多是主動退市或未按期公布財報,強制摘牌的只有3家。
隋強在上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建立常態化市場化退市機制,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功能。他透露,未來退市細則將允許企業自主申請終止掛牌,也將明確強制摘牌的標準,並探索建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機制和相關責任主體問責和賠償機制。
民生證券新三板研究員伍艷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未來新三板強制摘牌的細則可能從三個角度考慮。一是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包括掛牌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或半年報等。二是違規交易破壞市場秩序,包括掛牌公司涉嫌操縱市場、對倒交易等。三是財務造假,包括掛牌公司在信息披露時遺漏故意重大信息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轎車市場中“賠本賺吆喝”的自主品牌,盡管進入了目前炙手可熱的SUV領域,依然要依賴於性價比優勢,與合資品牌抗衡。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2016全球汽車論壇表示,自主和合資品牌在品牌溢價上的差距仍在拉大。在SUV領域,同樣的配置,合資車的平均指導價幾乎是自主的2倍。
自主SUV也陷“賠本賺吆喝”怪圈?
由於SUV的單車利潤高於轎車、且這一細分市場保持了較高增速,因此2015年包括江淮、長安等自主車企的利潤表現都優於以往,一定程度掩蓋了上述事實。但在SUV領域,自主“領先”合資的殺手鐧還是價格,而為卡位市場,“賠本賺吆喝”的情況並不少見。
江淮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就曾對記者坦言,江淮的小型SUV瑞風S2剛上市時都一直是在虧本賣車。按照消費者的理解,小型車就意味著更低的價格,但事實上,他告訴記者,小型車相對來說更難進行成本控制。但為贏得市場,江淮不得不采取低價模式,尋求規模化以攤銷成本。吉利也是如此,據記者了解,無論是之前的B級轎車博瑞還是現在的SUV車型博越,在定價上都是以犧牲部分利潤來贏得市場的。
單純依賴於性價比尋求突破並不可持續。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車企最後的出路絕不僅是在國內市場競爭,而必須要走出國門和外資品牌一較高下。”他認為自主品牌必須尋求向上的突破。
一方面,SUV的超高速增長並不可能永遠存在。今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這一細分市場整體增速已經有放緩的態勢;同時,合資品牌的下壓也十分明顯,韓日系對自主的價格狙擊戰已經打響。早在2015年7月,現代就將旗下的聖達和途勝的價格調低了10%左右。緊接著在8月,起亞又將智跑和獅跑的價格分別下調了2萬元和5萬元,由此使獅跑的價格逼近自主品牌10萬元~15萬元的領地。今年4月中,廣汽三菱SUV車型新勁炫ASX全系調整售價為10.98萬元~17.98萬元,相當於在市場指導價下調了1.5萬元~3.9萬元不等。
價格帶動市場格局生變。中汽協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SUV市場銷量前十名的車型依次是哈弗H6、寶駿560、傳祺GS4、長安CS75、瑞風S3、途觀、昂科威、長安CS35、瑞虎以及中華V3,自主品牌占八個席位,且包攬了前五,並將去年排名第二的大眾途觀擠至第六名。然而,到了4月,局面卻迅速反轉。長安CS75、瑞風S3、瑞虎以及中華V3被擠出前十之後,自主品牌車型僅剩四個席位。5月份,長安CS35被擠出前十之列,前十中自主品牌僅占3席。
單純性價比路線已不可持續
王曉秋認為,自主SUV的窗口期最多還有兩年的時間。這樣的觀點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也曾對記者表示,他認為,目前的SUV市場已經是“紅海一片”。
“我們要打造自主品牌的‘品價比’時代。”王曉秋告訴記者。所謂品價比是上汽針對性價比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希望在價格之外,引導消費者更關註產品的品質和綜合性能。
榮威RX5是這一概念之下,上汽推出的第一款產品。6月16日這款車的2.0T兩款產品的價格被曝光,分別不高於19萬元和17萬元。記者橫向做了一個對比,在20萬元以下,這一級別的合資SUV僅有低配裸車可選,而上述RX5的兩款車型不僅在空間、動力性能以及燃油經濟性方面都表現出色,甚至超越了合資同級車型,還配備了10.4英寸高清電容屏、智能LED大燈系統、全景天窗、防夾電動尾門等科技配置。王曉秋告訴記者說,到上市時一定還有“驚喜”。
“榮威RX5這款車在研發和制造上花費了大量資金。”但這些成本都不可能一下子攤銷到消費者頭上,所以RX5最開始一定不賺錢。不過王曉秋表示,並不希望大家都將關註度放到價格之上。如果把競爭單純歸結到價格層面,那麽自主品牌永遠也走不出屬於自己的路。“我們要逐漸改變過去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做法,而要倡導‘品價比’。”他說。上汽希望做出一款高品質的車,來改變過去消費者對自主品牌低質低價的固有思維,更要改變現在自主品牌只能依靠高質低價和合資進行競爭的模式,上汽要做高質中價的車。
“我們目前的造車技術已經不比韓國車差,與歐美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王曉秋自信地表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是必然趨勢。“現在不做以後也不得不做,所以不如先走出這一步。”他說。
多家合資品牌都計劃在中國推出低價SUV進一步擴大地盤。韓國現代起亞日前宣布,未來兩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推出三款廉價SUV車型,售價將在10萬元以內。大眾和通用也公布推出廉價SUV的規劃。在合資大舉進攻的背景下,上汽等自主SUV的上攻之路,依然充滿艱難和曲折。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電投在6月27日在廣東珠海召開的國際化發展工作會上獲悉,國家電投首任董事長王炳華在談及公司“走出去”的問題時提醒:在談判工程項目簽約階段,底線是保收益、控風險,一時談不下來,可以慢慢談,但是不掙錢、掙吆喝的項目絕不能幹。
電力行業的兩大特點是:一是投資額大,大型的火電、核電項目動輒百億;二是項目周期長,電力項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幾十年。
6月15日,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大會暨國際產能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程建林在出席會議的致辭中表示,去年以來,作為國務院確定的國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電力國際產能合作成效顯著,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步伐仍需加快,潛力仍需釋放,水平和能力仍需提升,秩序仍需規範。
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中國電力行業不斷優化升級,核電、火電、風電、水電、光伏發電出口步伐不斷加快,直面新的挑戰和機遇。
以火電為例,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大唐、國電等五大發電集團在2015年繼續進軍海外。數據顯示,2015年6月,中國火力發電出口交貨值303686.00千元,同比增長150.92%;2015年1-6月中國火力發電出口交貨值1771916.00千元,同比增長651.24%。以60萬千瓦機組為主力的火電出口機型,遍及印度、印尼、土耳其等新興國家邁開了中國火電設備技術“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2014年,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主營業務收入5.33萬億元,實現利潤3112億元,進出口總額1649億美元。
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中國將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的合作將立足於能源項目、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電力裝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甚至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的形式出口,未來電力設備海外市場空間廣闊。
2015年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走訪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時提到要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實現電力設備走出去的目標。而火力發電是中國目前國內產能相對過剩的產業,並且國際煤價穩定,“走出去”將大幅度推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國內火電裝備出口,帶來強勁增長點。
國家電投在日本大阪南港的光伏項目
經過多年發展,電力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加工制造能力強,價格優勢明顯。中國已經在大型發電機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無幾,部分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電企在“走出去”的另外一個主要是優勢是資金。“不管是電力行業、采礦行業,一般來說,有能力承建大項目的都是國企。國企本身具有很多競爭優勢,它能享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銀行會給出一些比較低的政府貼息貸款,這就為國企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在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化的成功例子不少,但是失敗的例子同樣也不少。最近幾年的經驗證明,由於個別企業國際化戰線拉得太長,急於求成,偏離了企業的戰略規劃,超出了企業的實際能力,脫離了企業的風險管控,最終把自身陷入了泥潭。
王炳華在會上舉例, 過去的教訓證明,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不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基本規則,不了解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基本形態,盲目進入,這是“走出去”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王炳華看來,要成功“走出去”,就要融入到目標國的社會和市場當中去,適應當地“遊戲規則”,尊重當地民俗文化,企業在海外要“入鄉隨俗”。
此外,王炳華還認為,企業還面臨著技術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文化融合風險等內部風險,這些風險集中於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一個芬蘭EPR核電項目拖期,就可以把跨國核能企業阿海琺拖垮,不得不變賣資產來自救。”
第一財經記者在國家電投上述工作會上了解到,作為中國電力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家電投在國際化發展上的總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持續發展,成熟一個、推進一個,不做則已、做就做好。該工作會的主題是落實集團“十三五”國際化發展規劃,抓好境外項目的實施。
圖為國家電投在土耳其的阿特拉斯項目
2015年7月15日,國家電投正式在京舉行揭牌宣布成立。國家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而成。國家電投資產總額7223億元,員工總數近14萬人,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的綜合能源企業集團。
整合後的國家電投境外業務範圍覆蓋日本、澳大利亞、馬耳他、土耳其、巴西、南非、緬甸等35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電力項目投資、技術合作、工程承包建設等。國家電投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2家香港紅籌股公司和5家內地A股公司。
記者在會上獲悉,一年來,國家電投對外投資並購取得重要進展,太平洋水電公司和特拉格風電公司完成收購,CAP1400自主核電技術“走出去”深入推進,海外電力工程承包不斷擴大,海外公司和13個駐外辦事處已建立並部署到位。“總的來看,集團國際化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農業做標準化是整個農業商業化的發展方向,因為這樣方便消費者在購買時做決策,只有做標準化才能分得清好壞,而標準化的前提一定是產業化和工業化。“
11月17日-18日,在山東濰坊舉行的2016世界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大會上,天貓生鮮總經理、喵鮮生負責人何春雷表示,今年天貓也聯合了一些企業在做農業產業化,天貓更多地提供一些金融服務。
生鮮品類在線上的起步較晚但增長勢頭迅猛。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與阿里研究院今年9月合作發布的《2016年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從40億元人民幣猛增至950億元人民幣,目前7%的城鎮生鮮消費已經發生在線上。預計線上生鮮消費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並在2020年占城鎮生鮮總消費的15%-25%。這種增長勢頭意味著線下零售商以及電商平臺都必須思考如何抓住這一發展機遇。
天天果園副總裁牟西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標準化很重要,從中國電商發展的歷程來看,它是先易後難,電商從一開始先選擇了書、繼而有了服裝鞋帽、手機、電視等,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是標準化,它們便於分級和定價。而農產品要分等級和做標準化難度就會比較大。
“標準化與產業化生產相關,如果做不到產業化,想達到農產品的標準化就有很多障礙。”牟西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如產業化生產就可以統一選種,統一育種,統一進行土壤改良,統一進行種植管理,具體到什麽時候施肥、什麽時候打藥、用什麽藥、控制在什麽範圍之內、什麽時候采摘,按照什麽標準采摘等等。產業化生產是標準化的前提,同時它也會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電子商務委員會執行主任蘇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和缺乏品牌也是農產品電商目前存在的兩大問題。
蘇軍認為,正是由於產品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現在很多農產品電商的拼殺都集中在價格的拼殺當中。而且為了獲取客戶,農產品電商基本上是屬於賠本賺吆喝的階段,它們過度依賴資本的方式去獲取客戶,以補貼、燒錢的方式來進行促銷,一旦資本市場轉冷,資金鏈斷裂,必然導致企業無法經營,難以為繼,只能是迅速關張。現在融資過億的生鮮電商比比皆是,但倒閉也是瞬間的事。
目前,基本上80%-90%以上的生鮮電商都是處於虧損狀態,甚至嚴重虧損狀態,更多的生鮮電商基本上是靠資金鏈在支撐。
“在品牌方面,目前有些品牌只是一個商品的名稱,並沒有品牌賦予它的內涵。而沒有品牌的話,產品的議價能力就非常低,最後很多產品只能在價格上進行廝殺。”蘇軍對記者表示,也只有大家對品牌的重視,有更多的品牌崛起,才能凈化整個行業,讓整個行業進入良性的循環。
何春雷認為,有了標準化以後,才可以更好地去打造品牌,有了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到最後的終極模式就是現在服裝在做的C2B的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希望不是某一個人到一個產地來買這個產品,而是某一類有同樣需求的人來跟產地獲得定制化的商品。
牟西軍認為,未來公司化是農業商業化的一個解決之道,要實行價值創造和利益分配的這一機制,把老百姓或者農場主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進行產業化生產,大家在這里面都有分工,生產、采摘、品牌、銷售等各司其職,公司有統一定價權,不會讓人家打破價格體系,整個進行公司化運作,在這個基礎上,中國農產品電商應該會有一個很大進步和提升。
出訪美國的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這兩天先後在紐約和華盛頓與一眾特朗普團隊的核心角色見面,用他自己的話說,雙方進行了“積極而坦誠”的對話。但此行的更大意義在於,為首相特蕾莎·梅不久後的訪美探路。
為首相訪美打前站
這是英國政府要員與特朗普新政府班底的第一次面對面親密接觸。值得註意的是,就在鮑里斯成行前不久,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非常希望在今年春天與梅會面。去年12月底,梅還派出了參謀長委員會的尼克·提摩西(Nick Timothy)和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出訪美國。
很明顯,無論是外交大臣還是貼身幕僚的出訪,都是在為梅不久後的出訪打前站。正如前英國駐美大使克里斯托弗·邁耶爵士的評價所言,當梅宣布訪美之時,前面的這些訪問所鋪墊的內容將會顯得非常重要。
那麽鮑里斯的美國之行和哪些人見了面?又談了什麽?
鮑里斯此行並沒有與特朗普會面,根據媒體報道,鮑里斯只是會見了特朗普身邊的兩名重要顧問,一是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在擔任顧問前,班農曾是極右派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執行主席。另外則是剛剛被任命為白宮高級顧問的特朗普的女婿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看來幾天前庫什納與名下公司和資產的切割正是為轉型做鋪墊。
除了上述兩名白宮顧問外,鮑里斯還前往華盛頓與一些國會重要領導人會面,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Paul Ryan),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及高級成員本·卡丁(Ben Cardin)。
鮑里斯與保羅·瑞恩
有趣的是,在2015年底,當時還是倫敦市長的鮑里斯曾表示,自己“不願到紐約一些地方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會和特朗普打照面”。而在特朗普當選後,和英國政府的整體基調一致,鮑里斯對特朗普的評價顯然變得更友好了。
英美關系需要再確認
“顯然,特朗普新政府顯示出令人振奮的變革議程。但有一樣事情不會變,就是英美之間密切的友誼。”鮑里斯稱。官方說法是,鮑里斯此行主要和美方討論了美國未來針對敘利亞、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但分析認為,鮑里斯此行的目的在於把美英關系推向未來美國政府的要務清單前列。比較吊詭的是,特朗普在勝選之後第一個選擇會面的英國政治人物竟是主張脫歐的前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這一舉動讓唐寧街和英國外交部非常難堪,特朗普甚至認為法拉奇應該來當英國駐美大使。
在特朗普勝選之後,他和梅之間曾有過兩次通話。8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訪問時,梅表示,英美兩國有著“共同價值觀”。特朗普也把英國稱為“特別的”、“長久的盟友”。不過,梅顯然需要在白宮聽到關於未來英美關系和對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更明確的表態。
對於此次鮑里斯的訪美,英國《衛報》直言,這是自19世紀20年代(當時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彰顯擴張野心,欲與歐洲隔離)以來,英國的外交大臣還沒有面對和未來的美國政府之間如此存在潛在沖突的關系,也沒有像鮑里斯這樣缺乏資歷的外交大臣來應對矛盾。
強調英國的貿易地位
上述文章提到,雖然美國新政府的政策未知,但是在一些領域可能對英國的利益存在嚴重威脅。其中最顯著的是美俄關系的走向,一方面英國忌憚俄羅斯在歐洲的一舉一動,英俄關系從2016年底以來又出現一些波瀾;而另一方面特朗普對俄羅斯表現出的合作姿態,以及對北約的質疑,都令一直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的英國感到被孤立的威脅。
另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在伊朗核協議上出現倒退,而英國則剛剛在去年9月和伊朗恢複大使級外交關系。此外,特朗普不反對日韓擁有核武器的表態,也和英國追求無核化的政治意願相悖。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脫歐公投之後的英國將和美國之間以什麽樣的形式進行貿易。鮑里斯強調,英國在美國的貿易協定當中將會是首要考慮對象。
“我們是北約最大的兩個貢獻者,我們(英國)是美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的首要夥伴,當然,兩國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鮑里斯稱,“我們聽到的是,英國是美國開展自貿協議的頭等對象。因此,對兩國而言,今年將會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一年。”
不過,和鮑里斯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警告稱,脫歐公投將令英國“掉到隊伍後面”。
隨著中央的力推,或許,租購並舉將重構中國樓市。
來源 | 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文 | 孫春芳
編輯 | 張慶寧
編者按:隨著中央的力推,或許,租購並舉將重構中國樓市。郁亮評價說,此舉的意義不亞於1998年房改。據此,騰訊財經《棱鏡》推出上下兩篇重磅報道,全面解讀“新租房時代”。上篇講述市場化主體入局後的模式與困局,下篇將解讀政府主導下的房屋租賃市場,敬請期待。
劃重點:
1. 隨著各方機構勢力湧入,並且優質項目有限,類似房企“地王”那樣的“樓王”開始出現,這導致拿房成本極高。擴張要虧本,不擴張又可能在行業競爭中出局。
2. 融資,成為長租公寓市場市場參與者的命脈。不過,租賃行業的金融創新,無非是兩個門道,一是將未來的收益提前收回來,二是把此前的成本轉嫁給別人。
3. 即使是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租賃市場同樣很難爆發式增長,這其中一個內在因素是,租金的漲幅剛性地受制於收入的漲幅,收入漲幅是既定的,那麽租金漲幅就是既定的。
也許是以前在美國華爾街混過的緣故,王戈宏渾身透著一股精明勁兒。
正是這股精明勁,讓他對長租公寓這個行業的賬算得特別清:“如果是二房東模式,也就是公司自己長租下物業再零散租給客戶的模式,加上拿房成本、營運成本、各種稅費,再加上攤銷、折舊,一個長租公寓需要5到7年才能實現現金流平衡。這還是出租率高的核心地段公寓,如果是空置率高的公寓,成本回收期更長。”
王戈宏是新派公寓創始人和CEO,也是國內較早進入這個行業的人。
對於這個行業,他沒有護犢子,也沒有王婆賣瓜,而是直指這個行業的真相:“很多人說長租公寓這個行業利潤微薄,只有2-3%的利潤率,完全是胡扯。這個行業根本就沒有利潤,大部分是虧損的。”
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接連出臺鼓勵租房的文件,租賃行業似乎要憑這股好風,直上青天。
不過,包括王戈宏在內的行業人士深知,長租公寓這只“豬”,早在行業東風來臨之前,就已經跑了很久。由於行業本身有著不可承受之重,即便風口來了,“豬”想飛起來也並非易事。
眾大佬湧入,行業洗牌開始
按照華菁證券的估算,十年之後,租賃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元。
除卻個人房東之後,打算分享這個大蛋糕的機構運營商,目前有如下幾個派系:以華住城家、鉑濤窩趣為代表的酒店系,以萬科鉑寓、招商蛇口壹棧為代表的開發商系,以我愛我家相寓、鏈家自如為代表的中介,以及以魔方公寓、新派公寓為代表的創業公司。
按照面對的客戶群,長租公寓可分為如下幾檔:月租金500-1000元的藍領公寓、1000-2000元的小白領公寓、2000-4000元的白領公寓、4000-8000元的高級白領公寓、8000-15000元的金領公寓和15000元以上的高管、涉外公寓。
來源:騰訊財經《財看見》
按獲取房源的方式,長租公寓可分為整體拿下一棟樓或其中一層、數層的集中式承租和分散拿下個人房源的分布式承租。
王戈宏進入長租公寓行業的時間較早,眼見不斷有人跳進這個坑里。
一開始是鏈家的人找他談合作,後來萬科也來找他談合作,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因為他們看了我的項目之後,發現這玩意太簡單了,不就是拿個樓把它租出去做個二房東嘛。”
而今,在市場稍有地位的中介、酒店,以及地產行業中60%以上的開發商,均進入長租公寓行業。
“大家都進來玩,這是好事,說明行業有‘錢途’。”王戈宏話風一轉,“眾大佬紛紛進來,說明行業的洗牌要開始了。”
洗牌並不是量大者勝,王戈宏認為長租公寓是個精細活,受地域、區位、人群各種因素影響,市場細分化了,各種體量、類別的參與者都有機會,也各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財大氣粗的開發商在土地、物業和融資上獨占鰲頭;無孔不入的中介在獲客、零散拿房上優勢明顯;輕巧靈活的創業公司在運營、服務上頗有口碑……
“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在長租公寓市場單獨掘進的各個派系,步履維艱。
這個行業飽受利潤太低甚至無利可言之苦:一是資產價格高企導致租金回報率長期較低,使得長租公寓拿房成本高,並且企業很難在起步階段自持物業;二是過低的資產收益率和高企的融資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加杠桿快速做大的可能性。
“做長租公寓,如果你好好做手頭的兩三個項目,經營得道的話,幾年之後是能夠掙錢的,但一旦攤子鋪開,鋪得太大,虧損無疑。”王戈宏這麽說的原因很簡單——長租公寓的成本中,拿房成本占到大頭,營運成本只占小頭。
簡言之,攤子鋪開之後,營運成本可以攤薄,但拿房成本不會降低,多鋪一個攤子就多出一份拿房的錢,這個成本不會減少,只會增多。
由於拿樓成本極高,因此大規模擴張很考驗入局者的資金實力。
隨著行業虛火燃起,各大軍團殺入,長租公寓出現類似房企拿地一樣的“樓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可供出租的物業就那麽幾個,開發商想拿,中介也想拿,拿了大風投的創業公司也想拿,這拿房成本能不漲嗎?”王戈宏說,擴張要虧本,不擴張又可能在新一輪的行業競爭中出局,“兩難。”
對於開發商和大中介而言,這種虧本買賣做得下去,因為他們的業務多元化,可以拿別的部門的盈利來彌補長租公寓的虧損。
對於小本經營的創業公司而言,最好的辦法是拿別人的錢來擴張。融資,由此成為長租公寓市場中的創業公司的命脈。
除找PE、VC投資之外,各家創業公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017年1月10日,魔方公寓ABS設立,募集資金總額35億元,系國內首單長租公寓ABS。2017年1月24日,魔方公寓聯合中航信托成立藍山資產,該資金用於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擇機逐步大量購入性價比高的存量資產及不良資產,改造為長期自持的中高端長租公寓。2016年3月,YOU+國際青年社區與P2P公司懶投資達成合作,以房屋租約產生的現金流為標的,將其變成若幹個固定收益產品,在懶投資官網上投放產品。
王戈宏的新派公寓則與賽富成立“賽富不動產基金”,低價買下北京CBD整棟森德大廈,改造成新派公寓CBD店。此後,賽富不動產基金將新派公寓CBD店分拆份額,以基金方式發行給32名LP投資人。
除此之外,創業公司嘗試跟銀行合作,租戶每月連本帶息將租金交給銀行,銀行則一次性將全年租金打給長租公寓公司。
租賃行業的金融創新,無非是兩個門道,一是將未來的收益提前收回來,二是把此前的成本轉嫁給別人。
另外,租房市場還將出現的一個新生事物——房企競拍土地時被要求自持的物業。這對開發商來說資金壓力巨大。比如,2016年底,萬科在北京市海澱區西北旺拿下兩宗地,全被要求100%自持物業。目前這種案例在北京的其他地段和全國的其他城市開始蔓延。
王戈宏又有了新的生意——一些開發商想找他合作運營這些自持物業。
開發商的訴求是這樣的:“比如這塊地開發成租賃物業之後,新派公寓幫它運營,一年能賺2.5億元的租金,做到5%的租金回報率。
之後,開發商找金融機構溝通,希望將這個樓賣給金融機構,同時承諾上述租金回報率。金融機構給予這個樓50億元的估值。金融機構自己出25億元,另外25億元,由金融機構設計成資產證券化產品,賣給投資人。
最終,金融機構返還50億元給開發商,開發商套現成功。”
收入上不去房租咋上去
雖說長租公寓行業目前還處於虧損階段,但各家機構之所以蜂擁而上,肯定是看到了它的前景。問題是,這個行業何時才能迎來曙光?
對此,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的判斷是在十年以上。鏈家同樣是長租公寓的先行者,旗下長租公寓——自如,擁有7000多名員工,管理著50萬間房子。
楊現領的判斷基於四個條件——
第一,該城市有持續的人口凈流入,且凈流入人口以年輕人為主;
第二,服務業占比超過50%且持續上升。因為在制造業占主導產業的地方,這些流動人口、新市民,居住的主要方式是在工廠里面,不需要租房;
第三,房價收入比偏高,這使得居民很難在短期內進入購房市場,進入交易市場,所以需要在租賃市場停留更長的時間。
第四,租金有上漲空間,而且當前的租金水平絕對值不要太高。
與買房不同,租房對地段有著更苛刻的要求。
在楊現領看來,目前僅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可滿足上述四個條件。即使是在這些城市,租賃市場同樣很難爆發式增長,這其中另一個內在因素是,租金的漲幅剛性地受制於收入的漲幅,收入漲幅是既定的,那麽租金漲幅就是既定的。
楊現領舉例說:“在北京工作的年輕人,月收入水平一般1萬左右,那麽他能夠接受租金上限就是30%,即月租金3000塊錢,3000塊錢是收入剛性約束條件。在北京,3000塊錢能租一個不錯的單間,所以市場需求目前以單間為主。再觀察2017年上海市場,我們發現,一些高端公寓出現大面積空置,原因就是客單價太高,月租金超過5000塊錢。”
房屋租賃市場不僅受制於居民收入水平,還受制於城市地段。
楊現領稱,大城市二、三環租金的溢價明顯高於六環租金的溢價。租金會隨著通行條件和配套條件,呈現出比較明顯的租金梯度。
“很多開發商之所以要搞租賃,是因為它的房子賣不出去,這些庫存一般是在比較偏遠的地方。這是一個悖論:越是偏遠的地方,房子越租不出去,租金越上不去。”王戈宏表示,相對買房,租房對地段有著更苛刻的要求。
正是如此,楊現領判斷未來新增房源占整個租賃市場的比重不會超過20%,因為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已經無地可供,新增加的土地供給集中在偏遠地區,而這些地方的租賃市場需求並不強勁。
“所以說,房屋租賃還是個草根行業,需要時間培育。”楊現領如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