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病後復出︾華新集團掌門人縱橫一甲子的智慧 焦廷標:人的潛力可以翻天覆地

2010-04-05  今周刊





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標,至今 屹立商場一甲子,十二年病魔糾纏,沒讓他放棄生命,一次次命運的搏擊與挑戰,他明白勢不可用盡,因此總會預留退路;無論商場或人生高峰,他永遠懂得急流勇 退,見好就收,道盡焦師傅傳奇一生的精髓!

撰文‧蔡淑雯、張惠清

三月十三日早上十點,暖春的南京市河西新城區 熱鬧滾滾,這一天是華新麗華集團大喜之日,因為焦家投資台幣近二百八十億元的「華新城」舉行奠基儀式,會場上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只見南京當地的市委書 記、官員以及華新旗下供應商近百名的賓客全都起身鼓掌。

一貫的鴨舌帽、平底鞋打扮,八十六歲的焦廷標,在夫人洪白雲及看護攙扶下,撐著枴杖 一步一步走進會場重現商場,儘管腳步走得緩慢,但每一步卻都踩得扎實!

「華新城可以動工,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協助與幫忙,我希望商城完工那 天,父親還要來南京陪著我巡視大樓!」焦廷標的二兒子,也是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當天上台致詞的一段感性談話,讓台下的老父親焦廷標十分欣慰。

眼 光深遠

購併精成,穩固瀚宇博寶座距離上一次,焦廷標公開現身小兒子焦佑麒的彩晶動土儀式,已有六年光景,當時,焦廷標身體硬朗、健步如飛, 年輕記者想採訪他,都得小快步才跟得上他;然而歷經三年前的一場大病折騰,焦廷標身體大不如前,走路須人攙扶,身手早已不如過往矯健,但事必躬親的他,忍 著長途跋涉辛勞,挺直腰桿來到南京,為的就是順利插旗大陸房產市場,幫華新集團擘畫下一個十年新局。

其實早在飛往南京的前一周,焦廷標已完 成集團內另一場新的布局,這是一場震撼PCB業界的最大收購計畫!

時間拉回到二月底三月初,就在出訪南京前夕,焦廷標特別與老友寶成集團總 裁蔡其瑞聚餐,當天餐會上,焦師傅還特意帶著老三焦佑衡同行。

原來,去年十二月底,焦廷標特別公開招親,要幫瀚宇博德找好的購併對象,就以 寶成旗下的精成科最積極。「這場餐會什麼都聊,天南地北從政經到人生,就是沒有聊買精成!」寶成的幕僚透露,其實在這餐會前,早已由焦佑衡敲定細節,決定 買下精成,穩固瀚宇博德在NB板的霸主地位。

同為第一代的創業家,比焦廷標小四歲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九二八年生),今年八十二歲早已過 著半退休的生活,每個禮拜只上一天班,大多數時間都在釣魚,焦師傅至今仍天天到華新麗華台北市松智路上的企業總部上班,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打坐、練氣功, 準時八點就到辦公室。

思慮全面

見景生意,從菜色嗅出商機早期,不少華新集團的專業經理人都知道,八點一定要準 時開機,因為每天早上可能接到這位榮董(榮譽董事長的簡稱,集團內慣用的稱呼)的電話,分享他的策略思惟與想法。

「榮董對產業的洞察力與觀 察力下了很深的工夫,光是一則油料行情的新聞,思考面向就可以很廣,比方,他會問油料行情為何會如此變化,全世界的油料庫存情況?」瀚宇博德總經理束耀先 分析,「榮董不僅見景生意,還會探究背後形成的原因,他到各地巡視會觀察當地的天文地理,甚至連餐桌上的菜肴,他都能嗅出當地資源與發展特色。」與父親在 同一棟樓上班,父子辦公室只有一步之遙的焦佑倫則說,「我父親最了不起的地方應該就是他的毅力,從生病、開刀、慢慢恢復到正常,這過程在八十多歲老人家身 上,需要多大的毅力,無論是當年白手起家,或面對身體、為人處世修身,我就一句話,他真的是堅忍不拔!」如今,焦廷標的名號更遠播神州,在故鄉江蘇江陰可 說呼風喚雨,是江陰當地最早投資的台商,每間電纜工廠全都是焦師傅一步一腳印打拚下來的,但任誰也無法想像,當年他只是上海幫成員的小老弟,身無分文的他 只念到國小就被迫離鄉背井,一路尋找工作機會漂泊到上海,在十里洋場打滾。

意志驚人

肝病纏身,抱病到江陰建廠 十五歲那年,他進入券商討生活,之後因為表姊嫁給素有中國電纜之父稱號、也是太平洋電纜創辦人的孫法民(孫道存之父),因而進入太電,從工廠小學徒幹起, 從此與電線電纜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一九六六年,孫法民、翁明昌與焦廷標共同合資另外成立華新,當時公司資本額大約是三千萬元,當時華新規模 比起太電只有二十分之一,但孫法民可能萬萬都沒想到,四十四年後的今天,由焦家掌舵的華新集團硬是把太電給比了下去。

權傾一時的太電孫家、 李家式微,退出電纜事業,唯獨焦廷標領軍的華新麗華亦步亦趨穩紮穩打,成為少數能成功轉型跨入科技、半導體產業與大陸布局的傳產企業,堪稱是傳產企業中的 成功教材。

然而,健康問題卻差一點摧毀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大局,焦廷標靠著驚人的意志力,硬是挺了過來。

「他生的是肝病,」焦 佑倫說,一般人生病會很痛苦,若心裡無法平靜,往往就過不去了,「但我父親的內心很冷靜、很忍耐」。

那是一九八六年,焦師傅六十二歲,因為 肝硬化積水腫大,痛得不能睡、不能坐,也不能躺,這場大病一病就是十二年,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必須吃太空飲食,不但沒胃口,甚至連聞到廚房食物傳來的香氣 就會作噁,護士幫他打針消毒的酒精棉散發的味道,都可能讓他翻腸嘔吐半天,但為了大陸布局,他忍著身體病痛,蓋著毛毯一路從台灣躺著到江陰建廠投資。

他 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與死神搏鬥,七十四歲那年,他的身體如奇蹟般地恢復,猶如他在大陸布局的事業也跟著茁壯起來戰勝死神,但沒想到三年前,卻又傳出腸胃 問題,數度進出台北振興醫院,病況一度相當危急,直到二○○九年才開始恢復健康。

洞燭機先

進軍面板,資金不足 也行動認識焦廷標的人都知道,他數字概念極佳,即使身受病痛,但對過去的投資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哪塊地買了多少錢,哪些股票認購時價格多少,加計多少利息 錢,一點不馬虎,身體上的不適,從沒讓他的腦袋停止過一分一秒,尤其是,對於華新集團未來布局的方向思考。

的確,只要他每次出手,往往都能 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這就是焦師傅,他在詭譎的時局掌握機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孤注一擲,但決策行動時猶如獵鷹迅速精準,他之所以能縱橫商場一 甲子,靠的就是他一生常掛在嘴上的「見景生意,無中生有,見好就收」的焦式哲學。

就在今年華新麗華新春團拜上,焦師傅興致一來,滔滔不絕在 台上大談生意經,他要大家學著見景生意,學諸葛孔明看風就能識霧,順勢借風祈雨,借力使力,甚至要懂得無中生有!

這套焦氏心法並非隨口說 說,他也真能把這些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年,焦廷標創立瀚宇博德,即是在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取得江陰市政府支持。那時,焦廷標買土地與 興建廠房的資金全都先欠著,第一個產能五十萬呎的廠就在克難中啟動,但營運績效快速顯現,從設立的第一年就開始賺錢;七年後,不僅獲利全數回收,還因為中 國廠在香港掛牌,更創造出一二○億元市值的香港上市公司。

回頭來看,焦廷標的手腕的確「有如神助」,每每都能在很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出不可 能奇蹟。

「人的潛力翻天覆地,意志力不可低估!」這是大病初癒後的焦廷標很深的感觸。十二年病魔糾纏,他以過人的毅力,靠著打坐、靜坐調 養,搭配中醫的調理才走了過來,而南京華新城與瀚宇博的投資案更證明此次焦師傅重出商場江湖,又成功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

知 人善用

用人唯才,用人不看學歷其實,在商界每每提起焦師傅,總愛談論他在股市上的風光,但鮮少人明白,焦師傅之所以能屹立商場,讓企業開枝 散葉,正是有一套獨到的用人哲學,他用人務實從不看學歷,只看實力,這多少也與他年少失學,在工廠裡磨練吃苦,懂得如何識人用人有關。

有一 回,焦廷標與同仁出差,一早習慣到飯店附近散步的他,看著眼前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便問身旁幕僚說,你看眼前是什麼景象?同仁回他,「榮董,陽光透著林蔭 大道,萬物渾然天成美極了。」沒想到榮董卻回答說,「我看到的是左右兩排大樹其實就像文臣武將,當主管的人,就要懂得適才適用,每個人都是可用之才。」焦 廷標藉此叮嚀幕僚要懂得知人善用,共創企業的榮景!

經歷六十年景氣起伏,當年上海幫的小老弟、電纜工廠的小廠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 標,依然縱橫商場屹立不搖,關鍵時候,依舊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華新集團在他如孔明般的運籌帷幄下,老而彌堅領著華新集團再拚一局,是否還有「驚 喜」?值得細看。

焦師傅的生意經

1、見景會生意,會做買賣。例如看著這塊地、房子不錯、路不錯,就去投資,不 就這樣做起生意的?這就是見景生意。

2、「種田錢萬萬年,手藝錢數十年,生意錢眼面前,機會錢一蓬煙。」3、做大不如做小!生意不在乎做大 小,就是要做好。

4、「手中應有應急錢!」5、不與股票談戀愛,該殺就殺,毫不戀棧。

6、事情主要都是靠堅強的意志!什麼 事,意志力要強,意志力要不強,什麼事都成不了。

7、有錢不要高興,一高興就沒錢了。

耕耘大陸有成的長江理論

早 年,焦廷標曾提出「長江理論」,他認為,未來中國產業與消費重心,會沿著長江而走。回頭來看華新集團的布局,大抵也是循著這樣的理念而行,迄今,該集團在 常熟、南京、上海、杭州都有設廠。由於早年到中國擁有生產基地,上海廠還因為土地增值,處分時賺到增值利益。

可以觀察,華新集團在中國的布 局採用二階段方式。第一階段,早期在中國布局,以製造業為主,隨著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人民所得提高,焦廷標開始啟動第二階段布局。所謂第二階段的布局,就 是進入百貨業以及土地開發領域,「華新城」就是焦師傅在房產布局的首部曲。

除了華新城的構築外,焦廷標私下頗為看好未來無錫航空城的發展遠 景。他說,由江陰、無錫和常州這三個點構成的區塊,已經規畫成航空城,未來在無錫機場擴大下,商機可期。

焦廷標

出 生:1924年

現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

瀚宇博德董事長

學歷:小學

經歷:太平洋 電線公司廠長

華新麗華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9

CEO可以不做決策嗎?

2010-04-12  商業周刊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 湯):像趨勢科技這樣一家跨國軟體公司,四千多名員工,散布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面對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end user),CEO的角色,和製造業的CEO有什麼不同?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以下簡稱張):如果將企業管理比喻成演奏音樂,有兩種典 型:交響樂團是一種,全場注視焦點就在指揮身上,樂團裡每個人講求的是精準演出;另一種形式就是爵士樂團,沒有指揮,但每個人都是那個樂器的頂尖表演者, 「三、二、一」喊下去樂曲開始,輪到誰的調,誰就站起來秀,完全靠默契。

製造業比較像交響樂團,需要一位扮演指揮角色的CEO。但我們是做 末端消費者的生意,選擇爵士樂團的管理方式,CEO基本上不做決策,重大決策由公司八到十五位的高階管理者進行集體決策。

CEO應該扮演什 麼角色?

湯: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誰負責把大家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況且,每個部門主管,一定會帶著職務上的偏見(bias),或各自部門 的利益,CEO難道不是最後拍板的那個人嗎?

張:對,問題來了。我舉個例子,消費者需要怎樣的防毒軟體?不外安全、好用、速度快、抓到很多 病毒。但當每個功能都做到最極大,就完蛋了,病毒要抓很多,速度就變很慢。微軟Vista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功能很多,但消費者卻未必接受。因為,客戶沒 有講出來的需求是,他不要你給的掃毒功能太強,造成作業系統不斷出現偵測到病毒的假警報。

這個決策的困境是,每個人都有心讓公司變好,但 「部分之和不等於全部」。誰最後拍板呢?我的頭腦告訴我,沒有一個CEO能做出最完美的決策,因此,我只能創造一個讓大家協同合作的環境,而要達到這個目 標,經理人的自覺就很重要,懂得彼此協調。就像爵士樂團,我吹薩克斯風,但也要知道貝斯手狀況如何,在趨勢,沒有自覺的人,我一定一腳踢開!

湯: 我同意爵士樂團默契很重要,但問題是,外面人才加入時,如何融入這樣的文化?

張:管理功力就在這裡。進來趨勢的高階主管,每個人都有兩把刷 子,越優秀的人,過去的成功慣性越難改變,要這群人認同我們的爵士樂團文化,一定要落實由下而上決策的企業文化,這個過程非常繁複且花時間,不是嘴巴喊就 可以。

兩年前,趨勢要改公司文化,一般公司是執行長開個會就拍板,我們是讓全世界四千二百名員工,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想法放在網路上討論, 最後選出類似參議院的十五位代表進行討論,整整半年,全球員工花了上萬小時才做成決議。這過程,也等於形成企業中長期策略,這段時間被提出來的各種行動方 案,會透過趨勢內部的投票機器確定下來。所以我才說,趨勢CEO不必做決策。

老闆讓員工懼怕是好是壞?

湯:但企業經營經常遭 遇的狀況是,大家都往上看,等老闆做決策?

張:當CEO開始不做第一個決策,下面的人就不會往上看了。往上看的動作意味,第一,老闆比所有 人更厲害;第二,我要想辦法讓老闆高興。談到這層問題,公司的文化就要上場了。在趨勢,想取悅老闆是最「Low咖」﹙差勁﹚的員工。

湯:你 的假設是,人性本善,但有些人就不是這樣,你不擔心有人會偷懶?真是如此,趨勢似乎不需要經理階層?

張:偷懶一定有,但由上而下控制,不也 會有偷懶的員工?我這樣做,和趨勢本身的BIZ model(商業模式)相關,因為我無法一直監控全世界員工,更無法預測明天病毒會從俄羅斯還是中國攻過來,怎樣的病毒要抓,也不是靠CEO決定。CEO 任務是enlighten(啟發)客戶需求成為員工熱情來源,並協助提供適當的解決技巧,一切不就都搞定(拍拍手)!

趨勢主管對員工能力的 假設公式是P=P-I(表現=「潛力」減去「干擾因素」)。意思是,提升一個人的表現,不是透過增加控制,而是降低干擾因素,讓每個員工無後顧之憂、做想 做的事,這就是經理人最重要工作。而我的經驗是,影響工作表現最大的干擾因素,往往是員工心理不敢講真話的fear(恐懼)。

湯:但台灣很 多企業的老闆,喜歡當一個令員工敬畏的CEO,很多公司是manage by fear(恐懼管理)?

張:我同意,尤其在製造業,恐懼領導 最有效,因為你不必面對消費者嘛!恐懼領導最有效的就是軍隊,明明會死還得攻!但我們管的是知識工作者,不是勞工。極端來講,我沒有別的路,因為對我來 說,人最重要,如果下一隻病毒趨勢沒抓到,但所有競爭者都抓到,我不就死了,Google也是這樣管理員工,一流的人才願意進來。CEO的任務就是創造一 個無懼的環境,讓不同聲音都能出來,但又不是靠彼此妥協來決策,這時候,創新(innovation)就成為最大公約數。

湯:這樣的做法其 實是違反傳統管理理論,因為,管理民主是大忌,東歐共產國家過去曾實行企業票選總經理,但每個人總都希望領高薪、做容易的事,選出來的總經理一定是和善、 不要求員工那種,企業下場都死得很慘。趨勢不一樣,原因之一是它毛利高達九五%,可以花得起由下而上決策的時間成本,但這個邏輯在製造業是行不通的。

最 重要的是,趨勢和Google、Apple一樣,一年只要有一、兩個大創新就賺到了,對CEO來說,與其花時間做嚴密的績效管理,十個員工可能大家都六十 分,不如不管,雖然有三個人只拿三十分,但另外七個若是九十分,這個結果更棒。

張:對,趨勢需要靠九十分的人才創造價值。CEO要不要決 策、有沒有必要做嚴密的績效管理,要看企業價值為何?趨勢的企業價值是滿足全球消費者,消費者行為影響所有的決策和管理邏輯,所有經營和消費者行為有關的 企業,都應該這樣做。

管理一定得靠績效評估嗎?

湯:台灣的老闆很喜歡天天做決策,把自己搞得又忙又累,而且不願意放手,他們 告訴我,這是教育體制使然,多數員工都寧願當追隨者。

張:他們說對台灣教育沒信心,我的看法是他不敢放手,其實是對自己領導信心不足。就像 那些不願放手的父母,說到底是對自己小孩沒信心。一個CEO天天做決策,不只代表中長期的策略形成過程有問題,也顯示領導人對自己的組織文化信心不足。

湯: 但是要做到無私的決策,不只為自己部門,這就要靠文化,這確實很難。

張:MBA教的多是從結果面,精確衡量員工表現,但趨勢更重視結果背後 的行為動機和價值觀,靠願景驅動工作熱情(driven by vision),不談SOP、平衡計分卡這一套。全世界平衡計分卡做最好的,就是雷曼兄弟、花旗銀行和通用汽車;還有套用傑克.威爾許六個標準差的摩托羅 拉,現在他們不都Bye Bye了,還要學他們嗎?

CEO要先界定,你帶領的是交響樂團還是爵士樂團,因為這和策略形成、決策模式,組織文 化息息相關,然後還要想清楚,未來世界是不是你所能預測的?你的公司要的是人才還是奴才?

湯:趨勢科技是台灣極少數真正的跨國公司,這是一 套走遍全球都能運作的管理模式,對所有想經營國際業務的企業,是反思對照的理想個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7

優質股先可以長揸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4798


我經常講,長揸優質股票才是投資王道,不學無術的一眾投機賭徒經常斷章取義,話長揸什麼什麼股票如8號仔十年輸九成之類之類的廢話,我無叫你 死揸垃圾股,我只有係講,優質股票先可以長揸,以便宜或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股票作長線持有,讓複利增長發揮效力,到約干年後,股票價值自然倍數增長,大前 題係怎樣選出優質股票?

有人會認為我呢套野就係價值投資法,其實用傳統伯格拉罕的價值投資法與選優質股基本上格格不入,為什麼呢? 價值投資法只從價格考慮,就算係爛鐵,只要值一蚊一斤,而你能夠用五毫子買到,就有機會賺一倍利錢,但爛鐵不會產生現金流,也沒有多大增長潛力,以價值投 資法選股,通常選到的都是煙蒂(cigar butt),正因為許多都是煙蒂公司,沒有增長前景,當股價一升,就要沽出,所以傳統的價值投資人要經常換馬,形同炒出炒入的投機賭徒,正因為揸的是煙蒂 公司,選錯股的機會相當大,所以也要分別持有一百幾十間公司,用所謂的分散投資去分擔風險。

相反,優質股票在現在以至未來都能產生強勁的現金流,而且賺錢能力年復年的一路增長,要回報倍數增長,最聰明的投資方法就是長揸這類優質股票,而且 優質股票有限,持有風險又相對較低,所以最佳的投資法就是集中投資。那麼,怎樣選出優質股票? 有人會利用數據指標如股東權益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 ROE)、股東資產回報率(return on asset; ROA)、股東投入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的東東,簡單來講,這些比率就係衡量公司每一蚊資本,能夠產生多少回報,比率當然愈高愈好,但高比率只代表公司在過去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本,並不 保證將來能夠保持高效率,也沒有預測未來公司的增長。有人會睇費沙的《非常潛力股》,書內有十五種法則,結果都係一舊雲。

以上都是西方思想的通病,正如張五常教授講,西方人論經濟會先發理論,後再求證,結果往往找到相反事例,這就是求錯,教授研究東西的方法較實在,他 以真實世界現象為起點,再用各種經濟學理論去分析,這才是求對的方法,教授的理論經常嚇死鬼佬,其實中國人已經用了這種思考方法幾千年,先實踐,後求解, 這是中國文化。那麼你們又會問,以上的東東跟選出優質股有什麼關係? 蠢才! 話明先實踐,後求解,睜大你雙眼,如果你見到李小龍一個打十個,呢個唔係高手又係咩人? 如果你見間中人壽咁好賺,壟斷了國內壽險市場,競爭優勢一時無兩,呢間唔係十倍股又係咩野?

我每天只寫短文,今日到此為止,明天再舉實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93

买便宜货(股票)可以使你贫困 张化桥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ileq.html


不少人喜欢买便宜货:从旅行包到化妆品,从毛衣到皮鞋。只要有大减价,他们每场必到。他们买回一大堆东西,但不一定是真正有用的东西。看起来这些东西便 宜,但因为没有实际价值,所以成了主人的负担。主人要找地方放置它们。主人本来想节约,结果每个月的开销超出预算,甚至负债累累。时间长了,那些便宜货没 有用,主人又不忍心丢掉它们,于是搞一个大甩卖(即“garage sale”)。
 
  买股票也是如此。有些人看这个股票也便宜,那个也不错。突然,一阵大风扫过,一半的股价不见了。强忍了许久,主人才抚摸着伤口,斩 仓。而斩仓又正好错过了下一轮投机的升浪。主人悔恨,却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掉到了“价值陷阱”(value trap)里面。
 
  多数人认为,巴菲特是个价值投资者,可是有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却对这种看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美国Georgetown大学的教授 Prem Jain在今年刚出版的大作Buffett Beyond Value中认为,巴菲特实际上既是 “增长性的投资者” (growth investor),又是价值投资者,而且更是前者。
 
  (1)要看过去多年的销售和利润
 
  作者认为巴菲特成功的秘诀在于把重心放在公司的可持续的增长率,然后再看股票的价格是否足够便宜。作者找了很多的例子证明,对于低质 量以及增长前景一般的的公司不管多么便宜,巴菲特都是不买的。
 
  对巴菲特的两大投资原则,大家已经很熟悉了。(1)不能只看某一年的市盈率,要看过去多年的市盈率。这个原则很有意思,因为它可以帮 你避开那个可笑的,关于究竟用那年的市盈率的问题。(2)所投资的公司必须足够大,在行业内必须有领导地位,而且负债率不高。他说大家要避开“价格低,但 价值更低”的股票。当然,市盈率高的股票或者昂贵的股票不见得都是增长性的股票。
 
  直到最近可口可乐是巴菲特最大的重仓股票,占他的所有的股票资产的16%。这些股票大多数是十几年前买入的。1988 年底, 直到笁近,可口可乐的市净率高达5.32倍,而整个资本市场的市净率不到2倍。当时,可口可乐的市盈率为16.8倍,而S&P 500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2.4 倍。更重要的是,在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之前,可口可乐的股票已经从1978年上升了200%。所以,巴菲特不是一个捡便宜货的人。
 
  这本书中讲,要看一个公司的历史业绩,最好看十年以上。我1994年入行时,我听老行尊们说过类似的话,但我没听进去。一是中国公司 的历史短,二是情况变化快。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巴菲特的要求,你会错过很多好公司。当然,巴菲特也错过了太多好公司。但这没关系。
 
  巴菲特愿意只投资已经被证明了的好公司(把前半场的钱让别人去赚)。这样的投资方法的成功的概率高,失败的概率低。当然,它也就意味 着错过很多好机会,以及避免很多失败。在选到了好公司之后,巴菲特宁可在估值方面多一点让步。这与大家对价值投资者的看法不同。他说,“多付点钱买一个伟 大的公司,远远好过贪便宜而买个普通的公司”。(It is far better to buy a wonderful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than a fair company at a wonderful price)。价值投资的重点是看公司的过去,增长型投资的重点是看未来。而巴菲特投资的方法是两者都看,而且特别要看未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坏的管理层就是坏的管理层,也许永远不能变好。很多投资者太容易原谅和饶恕他们,原因首先是自己贪心和怀有侥幸 心理。其次是一种无奈:天下乌鸦一般黑,不买这个股票买哪个呢?这是一种逼迫自己亏钱的方法。最后一点,就是懒汉习惯。大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也 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扎下去挖掘好的公司。巴菲特说,“如果你在厨房里发现了一个偷油婆(即蟑螂),那你可以肯定绝不止一个”。
 
  巴菲特建议大家看公司过去五年,十年的市盈率。很多中国投资者(我以前也是)会认为这个标准过于严格。但是你认真想想就明白,这个原 则的意义很大。如果象某些中国地产公司那样,去年,今年和明年的利润分别为1亿元,8亿元,和25亿元,你认为它的市盈率应该是多少?它的市盈率应该以那 一年为基础?它的利润增长能够持续吗?
 
  (2)放弃前半场, 只赚取后半场的暴利
 
  人们把投资者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派别:价值派和增长派。这是很错误的。Jain教授认为,巴菲特既是增长派又是价值派,但首先是增长 派。他还认为,当你发现一家公司很进取,正派,前景好,公司的利润会高速增长好些年的话,你千万不要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去捆住你的手脚。今天看起来很贵的股 票,过两年就显得很便宜,而且你似乎永远买不到它,因为它的股价不断创新高,似乎永远很贵。分析这种高增长的公司必须靠大智慧和高瞻远瞩,而判断大多数其 它公司(以及做纯粹价值派的投资),不需要太多的智慧,谁都能够计算市盈率,市净率,等等。巴菲特说,利润高增长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因子之一。没有增长,一 个股票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说到投资的安全性,他认为,利润高增长是最大的安全。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御。
 
  Jain教授问读者一个问题,在1980到1990年的十年,麦当劳的股票升值了6倍。你有没有胆识买入麦当劳的“昂贵的”股票,赚 取后来的7倍?巴菲特有。他看中的是高增长和管理团队。可惜,他也不是神仙。他后来承认他在1998年卖出麦当劳的股票是一个巨大错误。
 
  巴菲特劝大家区分一次性的因素所导致的高增长与可持续的高增长。比如,石油涨价会导致石油开采和钻井设备的制造商的利润出现高增长, 政府对某项产品的退税可能刺激需求和有关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但这并不能使它们成为高增长型的公司。在中国,“政府扶持”和集团(母)公司“注资”会给很 多上市公司带来一次性的高增长。这种高增长具有欺骗性。很多通过后门上市的公司非常令人失望。原因是,他们的业务能力(执行力)并没有跟上。
 
  (3) 销售额的增长是核心
 
  利润虽然很重要,但一家公司的销售额的增长有时候更重要。靠退税,靠政府补贴,靠减少折旧,靠削减成本,靠屠杀供应商,靠逼疯下家客 户,靠非经常性的收入,靠资产处置,靠关联交易,靠财务技巧,靠一次性的并购,靠拣了个大便宜,总是有问题的,好处总是有极限的。
 
  巴菲特和他的老师Graham都强调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增长空间的重要性。我由此想到一些例子,比如,泡菜,钮扣,铅笔,报纸,系统集 成,化学品的仓储,建筑安装,以及为某一个特殊的媒体和平台提供广告或者内容,这些都是增长空间不大的例子。增长空间的大小有时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夕 阳还是朝阳行业),有时与商业模式有关(也就是如何赚钱的方法),有时与行业的最终大小有关。
 
  一般人认为,高成长的公司都在科技,医药和媒体行业。这不见得。巴菲特自己就承认不懂科技和医药,所以只好再传统行业里寻宝。好在传 统行业已经足够的大,机会足够的多。
 
  (4)“价值陷阱”就是“贫困陷阱”
 
  在香港,我发现最常见的两类“价值陷阱”是地产股和综合类企业。一年又一年,总有大量的投资者掉到里面不能自拔。在地产界,我常听人 说,某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很多,位置很好,资金宽裕。但是,它们的开发能力低,资金周转速度慢。总之,别的开发商可以在同样的项目上赚5亿元,而他们只能 赚1亿元,而且费时更长。也就是说,它们摧毁价值。这样的公司很多,它们的股价往往在净资产(NAV)之下一半或者更便宜。好些公司更在账面净资产之下, 甚至低于每股净现金。
 
  这种状况会改变吗?懒汉会变成勤快人吗?只要管理层不换人,或者不换思想,这种状况会持续很久。他们的土地储备或者大把现金与股民何 干?
 
  综合性的企业包括窗口公司。因为业务混杂,股民们看不到管理层的思维逻辑,更看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管理层愿意把各项业务拆开来 卖掉,净资产会高于他们的市值。可是股民们看不到曙光。
 
  你试想,像这样的公司,如果四,五年以后他们的利润与现在相若,那么,他们四,五年以后的市盈率应该是多少?7倍,8倍,最多9倍而 已。你算出它们四,五年以后的股价,然后用7%或者8%的贴现率折回到今天,你会大吃一惊!这个股票不值钱!它们让你贫困。
 
  它们虽然账面价值大,业务规模不小,土地储备也好,但很快就会被小小的,但很进取的民营企业超过。这些民营企业的净资产虽然只有10 亿元,但能够推动100亿元的年销售额,实现20亿元的利润。反过来,政府控制的有些企业,虽然账面净资产高达100多亿元,但只能推动40亿元的年销售 额,实现5亿元的利润。你看那种公司优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02

記憶體 不花大錢照樣可以升級製程瑞晶是台灣記憶體廠的賺錢王

2010-05-17  今周刊





今年電子零組件什麼最缺?答案就 是記憶體。走過兩年產業低潮的DRAM廠,從今年開始翻身,興櫃市場最受矚目的記憶體廠,正是瑞晶與宜揚。靠著今年記憶體景氣大好,瑞晶、宜揚要讓獲利三 級跳,交出成立以來的第一張亮眼成績單。

撰文‧賴筱凡

揮別金融海嘯,景氣春燕飛來,跟著捎來零組件缺料潮,而今年缺最凶的,莫過於剛經歷兩年產業大幅修正的DRAM(動態存取記憶體)。

債務負擔低 獲利領先同業走進瑞晶嶄新的大廳,這裡是台灣最新的晶圓廠,也是台灣第六家DRAM廠。三年前,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與日本DRAM廠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共同 為瑞晶動土剪綵;如今,瑞晶不僅成功上興櫃,今年更可望首度全年獲利,製程也將轉進四五奈米,成為台灣技術最先進、也最賺錢的DRAM廠。

然而,這一路走來,可說是舉步維艱。二○○七年,當瑞晶宣稱要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廠時,誰也沒料到景氣寒冬會來得這麼快。時間回到去年,那時DRAM價格才 剛開始回溫,政府喊要整合DRAM產業卻是沸沸揚揚,「八月,那時真的辛苦,欠設備商的錢沒給,還有一筆銀行貸款要還。」瑞晶總經理陳正坤一想起當時的財 務壓力,只能直搖頭,幸好設備商很給面子,母公司爾必達也很幫忙,讓原本一個月結算的貨款,當月就入帳,才讓瑞晶能周轉得過來。

對比於其他DRAM廠動輒欠下數百億元,瑞晶算是好的,去年還一口氣還了一四○多億元,帳上負債只剩三八○億元,遠比其他廠還各有九百多億元、七百多億元 不等,確實好上許多。就連獲利,也是瑞晶率先在去年第三季單季由虧轉盈。

「我們有兩個爸爸,但我們絕對沒有富爸爸,去年財務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減產,也沒休無薪假,更不可能回頭跟爸爸伸手要錢。」因為瑞晶的兩個「爸爸」連自 身都難保,更別說是拿錢援助瑞晶。

對於DRAM這個資本密集產業而言,沒有雄厚資金就別想玩得下去,「我們財務不如人,只能想辦法做成本管控。」今年初才上任的瑞晶董事長謝再居,從力晶退 休後原本想回美國享福,卻還是被留下來。

不過,窮則變、變則通。人家說五○奈米要用銅製程,但銅製程設備就要多投資二五○億元到三百億元,「我們用鋁製程,一樣也可轉進四五奈米,資本支出只有銅 製程的三分之一。」陳正坤說,有錢有有錢的作法,但沒錢也有沒錢的辦法。

進階製程也絕不犧牲良率

雖然瑞晶的誕生,是複製華亞科模式。但瑞晶不像華亞科能有台塑這等資本雄厚的富爸爸撐腰,只能凡事自己來。「所以我們轉製程,第一個先看自有資金,有錢再 來想擴產。」謝再居不願意DRAM廠過度舉債的製程競賽重演,寧可先籌夠了錢,再考慮擴產計畫。

但製程推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只要求兩件事,產出不能減少,工期不能延長。」面對外資評估瑞晶下半年轉進四五奈米,可能因良率問題造成產出減少,陳正 坤相當不服氣,「我們絕對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可能因為不同技術轉換有良率問題,造成整片晶圓報廢;但瑞晶推進製程,首要就是良率不能有問題。」瑞晶去年第 三季首度獲利,從賺兩億元,到去年第四季賺三十四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持續成長,預估單季EPS達到一.五元的水準,遠比其他DRAM廠的獲利好上許多。 「我們就是力求產品線單純,靠規模經濟和成本管控,讓瑞晶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謝再居說。

如今,瑞晶下半年即將與爾必達一同轉進四五奈米,顆粒產出將增加一倍,第二座廠外觀也已完備,未來若要擴產就直接搬遷設備,逐步將瑞晶的月產能從每月八萬 片向上提升。

難怪,已有法人預估瑞晶全年EPS有四元以上的實力,將穩坐今年台灣最賺錢的DRAM廠寶座。

國內唯一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有機會賺一個股本受惠於記憶體價格大漲的公司中,還有一家最值得注意,就是在興櫃掛牌、國內唯一的NOR 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

在過去七年間,宜揚一直堅持在NOR Flash的市場,由於公司管理上軌道,即使在前兩年景氣最差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如今,遇到記憶體市場大漲價,也讓宜揚的辛苦有了代 價。

宜揚過去的代工廠,是以韓國東部(Dongbu)及中芯半導體為主,如今由於宜揚在NOR Flash市場具有指標性意義;因此,中芯特別把武漢廠的五成產能撥給宜揚,也讓宜揚在這波半導體產能缺貨中,立於不敗之地。

法人預估,NOR Flash目前嚴重缺貨,預料到明年上半年都無法紓解,因此價格也讓宜揚的獲利暴增,預估今年宜揚營收將突破百億元,全年獲利有機會超越一個股本,也讓辛 苦了七年的經營團隊,終於有了回報。 (林宏文)

謝再居

現職:瑞晶董事長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辛辛那提)大學電機博士經歷:力晶總經理、美國德州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陳正坤

現職:瑞晶總經理

學歷:清大材料所碩士、成大材料系經歷:力晶資深副總、南科工程師

瑞晶成功三關鍵

1.負債比重低,財務結構較健康2.下半年領先轉入45奈米製程

3.力求產品單純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

錢果豐可以做得到 左丁山

2010-05-25  AD





 

行政會議召集人 梁振英傾向支持資助置業,可能係專業測量師言論,亦可能係政治性言論,地產界中人幾乎一致反對。但一間擁有最多發展土地嘅地產公司嘅主席竟然發言支持,與 田北辰站在對立面,就令人覺得驚奇。呢間大地產公司就係MTR港鐵,主席錢果豐對記者講:政府有責任實現市民安居樂業憧憬,梁振英有見地。同一日,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就話七成置業目標已毋須保留,政府嘅主要角色係集中於土地供應方面。

第二個地產公司主席講資助置業,會真係得個講 字,但港鐵主席就唔同,港鐵嘅大股東係特區政府,三十年來經營地鐵,根本全無賺錢能力,唔蝕本當偷笑,港鐵之有盈餘支付龐大債務嘅利息及償還本金,全靠地 鐵站上蓋等物業發展權,港鐵要興建港島西綫,因上環至西環已無上蓋供建築新樓用,港鐵立即計唔掂數,要政府斥資,港島南線由於有黃竹坑上蓋發展權,港鐵可 望賺到大錢。

由此可見,一旦離開地產,港鐵頂多係一間無利潤之公共交通公司,隻股票有人買先至奇。而今錢果豐主席贊同梁振英所言,可以身體 力行吖,譬如在黃竹坑物業投標時,可以在標書講明,全部興建五至七百呎嘅細單位,售價不超過五千元一呎,方便上車人士,而在地價方面,一般估計係三百億元 左右,錢主席可否向林鄭局長曉以大義,將補地價減至一百億元?如此一來,特區政府變相津貼新樓業主,港鐵公司唔賺錢,或賺少好多,亦係補貼新業主啫,大股 東唔會嘈。如要防止炒賣,大可限定未來黃竹坑物業上蓋住宅單位嘅新業主,買入後要入住起碼三年,先至准轉售圖利,或當係居屋辦,轉售要補地價!如果錢主席 在董事會上提出,又得到林鄭局長同意嘅話,錢主席嘅威望一定直線上升,蓋過曾特首與曾司長。至於小股東若有任何投訴,叫佢哋去搵周松崗呢位外貌似佛爺嘅總 裁啦。錢主席有資格講得出,做得到,既然已經就資助置業一事表態,索性責成下屬落實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

讨论:现在可以投资银行股吗? laoba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31i.html

无论什么样的意见,都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判断越来越接近于事实。 每一个人的观点也许都有可取之处,任何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一定谁说服谁。思维的碰撞总会带来有益的启迪,理越辩越明。

 

渔夫

当股市跌到现在,如果还在为估值犹豫发愁,应该反省一下,性格是不适合价值投资。重温一下,天堂与石油的故事:
一个石油商死后上了天堂,结果圣彼得说:实在抱歉,我知道您在世时行为正派,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天堂里已经饱和,实在住不下人了。这个石油商说,不要紧, 我有办法,他对天堂的大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啦!马上从大门里跑出一大堆人,要赶到地狱去。圣彼得吃惊地看着这一切,说:现在你可以进天堂了。不料 石油商说:“不,我想去地狱,说不定这个消息是真的呢”。
当恐惧袭来时,只有“常识”才是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利器

发现到影响中国经济风险的因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制胜决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这个动力出了问题,经济一定出问 题。
近期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真正”遏制房价。否则,房价又将像脱缰的野马,冲到又一个新高度。一切将无法挽回。社会问题,该发生的将一定会发生。 所以,我们应乐观的看到房价会得到遏制。
当然,“大的隐忧”正静悄悄的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当中国一旦犯了“知识的诅咒”的错误时,我们自己应如何决策?
价值投资者就是应该在大雾迷漫时能够看透迷雾中的目标。

 

sitem00n

我的观点是低估高估也是和折现率有关的。现在有多少人认为银行业绩会在未来年份衰退么?一个简单的假设就是,如果未来10年银行业绩0成长,那么目前的 PE值是否合理?
工行目前PE是8,连续10年零成长下,还有12.5%的收益率,我想这已经是很好的回答了。金融业是万业之母,如果金融业10年零成长,中国经济会如 何?中国社会会如何?覆巢之下安得完卵,那时候别说持有股票,连持有人民币都是错的。
A股一个普遍的情况就是,对于已经很高PE的股票,依然过度乐观。对于已经很低PE的股票,还过度悲观。所以A股提供的双击双杀的机会很多。

对于很多A股投资者而言,年复利12%是一个低的离谱的收益率,所以对于任何价值投资者讨论的所谓“确定性收益”,他们都不屑一顾。原因就是这种确定性收 益“太低”。
这个是很幽默的。我姐夫炒股多年,我问他想赚多少,他说不多,每年能有个30%-40%也可以了。然后我问他,过去10年他平均收益率是多少?他说,大概 没亏,估计打平。
然后我再问他,既然你过去10年收益率几乎是0,你凭什么认为今年你可以赚30%-40%呢?
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赚很多,不是“确定”要赚很多。所以如果给他们一个建议可以让他们每年安全的赚12%的收益,他们是不会要的。我们买的是 股票,人家炒的是心跳。

 

新浪网友

完全同意楼上的分析,现在的银行无需增长即可提供10%左右的年收益率,别以为中国的银行都跟花旗似的,看看富国银行就行了。《股市真规则》里提到美国银 行股的PB在2.5-3.0倍之间,中国现在的银行比这还低,何贵之有?当然,如果中国经济崩溃了,银行股会比这惨的多,不过32年美国大萧条时,别的公 司的股价也没看出来好过银行,一样的惨,当然,那时候生存都会成问题,还是准备上山打猎吧!我们都会成为原始人的,股市也会关闭的,一切都会去见上帝的。

 

一枝春

本质上,银行股的估值高低,和投资者的估值高低一样。这是用钱赚钱的高风险行业,管理者的水平高度,决定了估值的高低。股市菜鸟的估值能和股市老手高手的 估值一样么?即便是高手,譬如股神,我们可以给他很高的估值么?可能很快的,他输得连裤叉都没有了,你会发现有些过去的股神,现在估值很低,譬如但斌,譬 如李驰,譬如林园,你就投资他们的信托吧。所以我说,这种高风险行业,本来就不该给它高的估值,它不过是垄断、经济高增长(银行),或者牛市(投资)时赚 了许多钱罢了,并不能据此就认为目前它们低估了,因为或者拐点(经济增长,牛熊转换)正在到来。许多人并不明白银行是个很特别的行业,却在大谈PEPB 的。请问,作为投资者的你,PBPE又是多少,能根据去年的业绩,认为目前你自己已经被低估?!

 

fanwy

关于银行股:现在是1.6~2倍PB,如果未来2~3年的利润能覆盖未来坏帐出现的计提,这个价就是低估的,如不能覆盖,或是无底洞,那就是是高估低估的 问题了,而是存亡的问题。而不管当坏帐爆发时的PE是多少。前提是中国在未来20年里,平均GDP能否保持6%以上的增长。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至于估值,也没那么玄乎。
 
      企业存有的意义,就是产生利润,企业的可续寿命越持久,可享受的 估值应该是越高。在这个前提下,ROE/PB已可充分的估值。值在于5%~10%者,毫无疑问应该买入。别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创业失败还是大多数,实 体资产长期看能保持10%的收益率亦是不错的了,资本市场能有这样的投资机会,是幸运。在90%的时间里预测大盘,等于算命。
 
      长期投资者的成败在智慧,找到未来5年,10年,20年可持续盈 利的企业以合适的价钱买入是关键。
 
      关于宏观,如果信国家,那就持有;关于世界,如相信人类,那也是 持有, 如果不想信,那还谈什么投资呢!!!

 

投资僧

对同一事情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就是投资者的差异。
房地产行业会有很大的风险?银行业会有很大的风险?我认为有这种观点的投资者一定是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得出的结论,说白了还是恐惧的受害者或跟风 者。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和银行业和美国发生问题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本质说一个是需求超过供给;一个是供给超过需求。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还会长期 存在,同时决定着以此生存着的企业的命运。我就是以此来决定我的投资的。我曾经考问过自己无数次,这样的结论对吗?回答是肯定的。你的对你的结论承担责 任,因为结论后面是实质的投资--如果只是说说另当别论。

 

peoplechqd

上面的一些讨论都涉及到高增长,未来几年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我持谨慎态度,中国的银行业板块市值已经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一块,这样高的市值下,是否着他 们还能翻番?翻番后是否意味着称霸全世界?持怀疑态度。
关于所有行业持续高速发展也持怀疑态度,倒是对未来内需行业保持乐观。
为什么大家对苏宁看好?只是一个销售平台而已,国内的平台太多,苏宁与国美没本质上的差别,也和市场上的大家电市场没多大的区别,构成不了很好的防火墙。

 

股民老k

市场低估没低估不知道。某些企业尤其是银行股肯定是低估了。
安全边际为1折的说没低估,安全边际为5折的说低估了。
个人所设的不同安全边际不应拿来等同企业价值。

芒格这次在股东年会上说富国银行股价低估的时候,大家可以去查查当时富国银行的市净率。富国银行的规模也已经非常大了。
富国银行代码:WFC

 

zhaohuazone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 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经济增长率保 持同步增长,从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这段话同样适合公司,那些能持续的高质量的稳健增长远远胜过短暂的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只能维持几年高增长后就戛然而止的那不叫增长。

 

新浪网友

银行股再下跌40%那才叫低估呢,现在马马虎虎而已。
2倍的PB,觉得叫低估呀。
地方抵押贷款危机一爆发,市盈率马上就到30多倍。

 

lee的投资

最近老巴说了一句,希望引起我们的警惕,未来的时间货币将快速贬值。没看原话,应该是这意思吧。看看今年的各种价格,蔬菜也都已经进入元时代了。
再想想我们地方政府的巨量债务,怎么解决?靠地方的财政收入?养活公务员都成问题。只有央行多放出货币,让钱越来越不值钱,借的钱也就好还了。记得10几 年之前,政府说什么赤字财政,很多专家还很担心中国政府怎么解决?现在看看那时政府发行的那点债算什么啊。看一看这些年银行资产的增加倍数,就知道社会的 货币资金增加了多少倍。
基于这种想法,我觉得银行对外的贷款没那么可怕,发生坏帐不会那么严重。相信伟人的话: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如果现在让它还款,当然是两败俱伤。大家都缓一 缓,等社会上的钞票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来还贷款。就可以实现双赢了。政府兑现了承诺,银行收回了贷款。这些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所以,在货币贬值的时代,把钱存在银行,将是最失败的事情

 

新浪网友

未来宏观政策方向似乎只能由粗放性的“高财税宽货币”朝“轻财政严货币”方向探索了,理论上金融行业也逐渐失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背景了(依赖经营“规模”提 升业绩的空间极其有限),如果大有之,那一定是“台日泡沫”伺候了;基于这些,中国内地金融票(包括地产汽车等等产业链条行业)估价确实需要谨慎保守了。

 

丁丁

我认为不管房地产今后会如何发展,即使房价下跌60%,像招商银行等仍然不会倒闭,最多损失一年的利润。而且中国的银行都大到不能倒。眼光放长远来看,中 国的经济会持续不断的增长。正像巴菲特所说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人的潜能的提升,而且中国还没有达到技术的前沿,可以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再加上低廉 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是不容置疑。既然中国经济会增长,银行又不可能倒闭,长期来看利润肯定会持续增加。也许现在买入一半银行股,如果房地产 泡沫真破裂再买入另一半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新浪网友

目前市场中按照我的估值体系,只有银行,保险等少数行业处于低估区间,但不是砸锅卖铁的程度,很多行业处于合理区间,挺多的,至于中小板等自不必说,泡沫 还很多,而且很多股票从来就没有真正低估过,所以总体来说,目前可以开始买入,但要循序渐进,起码可以分享到价值成长的收益。

 

穿越历史

银行板块就只能从做股市的战术需要上去考虑.估值这个东西,高了还有更高,低了还有更低,完全是资金战略做多一个市场与做多一个市场的需要,决定做空了, 没有彻底撤离之前,还有更低.没达到战略做多的目前,还有更高.
只有资金增量基本均衡的情况下,考虑估值才有意义

做空的低点,完全在于成本.估值不是最重要.当然,如果你觉得估值很低了,几年后肯定能赚,现在买亏点无所谓,那也可以.

假如买股票是门生意,那你买它干吗?当然是为了盈利,假如说这个股票价格就横在那里不动了,那你买它图什么?因为它能赚钱,赚了分红给你嘛,分的红超过你 原始投资,红利的贴现比你现在买入的价格低嘛,但如果要100年才收回你的投资,那肯定就不买了.所以就希望有价格差的收益啊,那你怎么知道买入了一定涨 啊,或者多少时间才涨啊,所以有短线和长线啊,所以老巴就喜欢长线嘛,因为他知道一门生意从宏观角度看,为来几年肯定能涨,因为未来几年有市场人士喜欢的 故事在这个股票上发生,大家到时都会去买罗.就象高盛,他还在坚信,当然了,人类社会总体来说经济体量总是上升的,所以货币的发行也是上升的,所以未来同 样的东西未来价格总是会上去的.所以关键投资还是看能否胜过钞票发行的速度了,通胀率嘛!

 

昆仑山下的农夫

对银行还是要谨慎。为什么呢?第一,目前,国内银行业还是息差为主,受政府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如果中长期低迷,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持续,国内经济不排除 面临滞涨局面,那么非对称加息会压缩银行息差,这是我不看好银行的主要原因。第二,国内银行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周期,去年大量放贷,房地产贷款,基建贷 款,地方政府贷款,未来有多少无法收回,目前连中央恐怕都没有底气。第三,国际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政策正在出台,这可能会导致银行 会计利润不好看,盈利下去了,估值还得降低,到时候就是戴维斯双杀了。

 

新浪网友

我倒是赞成对冲基金经理休·亨德利(Hugh Hendry)的观点,中国要出现崩盘,原因有二:一,房地产就不用说了,二,地方融资,今年我 们这个小小的地区有两条高速要开工,以前一个二级公路都还没建完的项目,就要上马高速公路了,这些都要地方配套资金,地方政府还得靠贷款,这样的不产生坏 账才怪。

 

一枝春

有一件事情很奇怪:东亚的市场,除了香港原在英国管治外,日本、台湾都没有走出逐波向上的趋势行情,这是因为投资者过分投机,还是ZF过分管制?我想原因 都有,其实是股票制度的水土不服问题,也就是郎咸平说的信托责任问题。所以在中国,离开市场本身来纯粹投资企业,恐怕有些难。而国人本身又有缺乏理性、头 脑发热跟风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强化,所以就形成中国市场和中国社会一样的折腾文化,不断高换手投机,不断大幅波动的习性。但是,折腾久了,加上经济现实的变 化,总有消停的时候,危机迟早会出现,这是不以谁的救市政策和意志为转移的,不想付出任何代价的度过调整期间、转型期是不可能的。而投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就是:一个不顾现实,继续保持原来的多头思维,无视形势的变化,更不会想到全流通后、股指期货出台后市场资金和盈利模式的变化;二是以为只要自己拿着“伟 大”的企业,就可以无视价格,无视大盘估值的变化。

 

雷声滚滚

很多看好银行的朋友们不知是如何估值的,真的算算PB、PE就行吗?30年的高速成长使得我们很容易在趋势外推的参数选择中偏于乐观,即使以略偏乐观的的 估值,银行也只能说估值合理或者说略微有所低估(这种低估远谈不上有什么安全边际),也就意味着以目前价格买入者能获得大约年10%左右的复合收益,如果 只想对抗通胀,在10年的周期里如此选择还是可以的,但若想获得超额收益,失望的机会不小。

 

新浪网友

现在这个阶段头脑发热比脑袋冰凉强,因为他的心拔凉拔凉的,不过现在我周围的人绝大多数都跟一枝春的观点差不多,甚至有不少人比他还悲观,这很符合人性

 

新浪网友

一枝春认为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合理的,你自己去看看美股很多小型科技企业的股指比中小板还高。还有就是过度看空股市本身也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因为你想以很低 的价格买而已,我还想5毛钱买工行呢,可能吗,现在的经济规模市场不可能跌倒2000点以下

随风而去

整体市场的估值无疑是重要的。且不说趋势的力量,但说基本面分析,也要参考整体估值。基本面分析有很多无效性:  信 息的不完备。我们了解的信息和实际情况的差距       专业 知识的欠缺,我们不可能成为行业专家。从概率上讲,整体市场低估的时候,个股低估的机会更大。
关于银行,本人已经持有。过去的估值经验认为银行已经低估,如果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是如果不相信自己的估值体系,还相信什么呢?还 有一个信念是银行不可能倒,银行倒了,人民币的整体市场经济体系就完了。

 

新浪网友

现在当然是低估阶段,如果你对未来中国发展有信心的话。不排除股市还会下跌,但以5-10年的角度看,根本不是问题。现阶段最值得买的还就是地产股和银行 股,看看苏宁、民生、万科,如果对它们都没有信心了,我不知道应该对什么股票有信心,难道是对50-60倍市盈率的所谓确定增长的医药股、消费股?该卖掉 的是它们

 

穿越历史

谈估值低还是高了,谈价值投资,认为现在低了,即使现在跌了,买了,以后就还能涨起来的.所以暂时的涨跌就不要去计较了.那这个涨未来会是多少长?半年, 一年,几年?十年?你怎么知道未来的世界经济如何发展?你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社会要素是什么?未来10年这些要素是否还存在,是否 还能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否支撑银行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长率?这些社会要素都搞不清楚,还谈价值投资?整天坚信经济能增长多少多少?那这个就低估 了,就可以买了,买了不怕.你怎么知道经济能增长多少?先把中国改革三十年经济增长的社会要素弄明白,再来谈经济能否增长?再来谈价值投资,来谈估值吧. 巴菲特可每那么傻.在这里吵着低估的人,估计能持有半年以上的没有.

 

新浪网友

不赞同一枝春的某些观点,如果"出来混的,总归要还的",那我就不出来混了,如果中国未来真的出现一枝春所说的那些极端情况,那钱在国内投在哪里都是个问 题.

银行股目前来说应该是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标的,梦想高收益的奉劝别买,较安全又有可能出现相对不错收益的可以考虑苏宁电器,海油工程,想暴利的时刻关注地产 股.........

 

sitem00n

巴菲特最近自己就一直在买银行股,我不知道为啥巴菲特信徒不会买银行股?
另外,穿越同志开口闭口国际形势经济发展,请问你能判断出未来中国10年年均GDP成长率么?专家说不准,我们说不准,难道就你能说准?你全篇都是问号, 只是我一样没看见答案。
对于买银行股的,应该都假设未来中国10年GPD零成长。经济零成长下,投资其他也没啥好结果,这时候还能有每年12.5%,我觉得挺不错的。

 

穷光蛋2004

买入的标准,是股票是否便宜了,而不是还会不会下跌。有的人以价值投资自居,但是却总在做短期内预测市场走势的事情,实在是可笑。如果你觉得还会跌,你的 理由?更可况,你的理由即便是100%正确,市场也并不一定非要这么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5

炒家風險大,用家反而可以考慮?──「潮流樓評家」的意見(2010/08/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938


由於個別熱門屋苑如太古城、美孚等創出接近九七年高峰的成交價,一片「回到九七」之聲甚喧塵上,摸貨短炒成交逐漸出現,據講還有所謂「摸上摸」、「摸上摸上摸」。而九七年傳出有所謂「十八摸」,當然不是《鹿鼎記》內韋小寶所講的妓院歌調。所謂「摸貨」,是指確認人(confirmor)持有的單位,在物業買賣雙方簽訂買賣合約後,原買方可找尋另一買家(sub-purchaser)承接單位,到正式成交時(即簽署樓契及支付餘款),原買家需確認承接者的身份,一般稱為確認人。摸就是mor的發音。 

不熟悉炒樓操作的讀者可能看得一頭霧水,筆者就用拍拖結婚為比喻:某一對男女拍拖時山盟海誓,非君不嫁非卿不娶(必嫁必娶?),甚至隆重其事搞個訂婚儀式,那麼他日結緍又是否必定此男此女,而非「情人結婚了,新娘/郎不是我」呢?還是「生雞拜堂」呢?


二手市場的臨時買賣合約有時會加上「必買必賣」條款,到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確 認成交,然後還有一段時期後才簽契及支付尾數。在一般情況下只是原買家與上手業主之間的事,但在樓市暢旺炒家活躍時,就會出現所謂「特長成交期」。原買家 固然是有心去炒,爭取更多時間來空手套利,對於賣方來說,特長成交期增加交易的風險,尤其是摸上摸,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因交不出錢或其他原因,在市況逆轉時 就有機會「斷纜」而交易告吹。


所謂等價交換,賣方的風險不是白冒的,因為炒家睇好後市,而願意出比市價為高 的價格,換取長成交期,以爭取空手套利的時間。以價論價,同一單位用家一般是爭不過炒家的,因為後者更願意冒風險而出高價。此所以筆者說市淡宜買市旺宜 賣,是從用家的角度考慮,市旺時用家就要與更多炒家爭逐,而且要吃資訊不平衡的虧。


對於炒家來說剛好相反,市淡成交少時是絕對不宜出手的,價格平一點又如何,如果找不到交易對手,實力不足或過度擴充的話隨時周轉不靈。筆者曾分析黎汝遠先生在力寶中心一役寧願壯士斷臂,無謂輸掉機會成本,這才是炒家之道──無機可投,不如蝕多少等下一鋪。


筆者之所以長篇大論講述炒家與用家之別,是因為最近不只一次看到有多人說現水平的樓價炒家風險大,反而用家睇長線可以考慮入市。發表類似意見者明顯是不明白炒樓的運作以及用家的利害關係。


正因為用家將持有物業是以年計甚至以十年計,購入水平的高低就比炒家重要,網上流傳睇足幾年樓都未能決定的「鬼故」,以筆者觀之,就不明白樓市低潮時不買,何以偏偏要在熱火朝天時人有我有參上一腳?用家較長的持貨期,並不表示他們應該在現階段入市,以便坐貨坐足幾年。


真正的炒家當然不需要聽取大教授,大經濟學家的意見,時機一現及時而出,入貨價略為偏高又如何,反正吃的是短期的時勢,找一個更大的傻瓜。老編小魚兄經常拿所謂「潮流散戶」開玩笑,筆者暫時未看到有沒有「潮流炒樓戶」,卻看到有些「潮流樓評家」。


有人問:「今天香港有多少家庭能負擔目前樓價?5%10%15%或更多?」。筆者的答案是:「2009年底私人住宅總存量1,090,600個,2010年七月份有12,957宗住宅交易,以年率計,是14.28%。」對於住公屋的七十多萬個家庭,以及那接近一百萬個不買不賣的家庭來說,樓價高低是無關宏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1

靠死背英文 成為身價896億的中國補教天王 俞敏洪蝸牛再慢也可以爬上巔峰

2010-8-16 TWM




一位農村窮學生,考進中國最知名的學府——北京大學,卻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更不用說開口說英文。

畢業後留校教英文,卻被北大逐出校門,這個看似前途無望的年輕人,卻在13年後成為中國補教天王及中國在美上市的明星企業,他是靠什麼精神做到的?

撰文‧楊方儒

通 往北京中關村的方向,一大早就大塞車,馬路上排起一條長長的車龍,每輛車裡都看到焦急的父母載著年輕的學生緩緩前進;同一時間,一位臉頰瘦削、留著鬍碴, 外表看起來就像個老學究的中年男子,獨自背著便宜背包在北京中關村走著,他就是引起這場塞車的人,這些家長急著排隊把孩子送進「新東方學校」——全中國最 著名的英語補習班,而這位不起眼的中年男子,就是中國補教天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新東方在全中國近四百個城市擁有從留 學、英語、公職、職業訓練到幼兒英語等各類補習班,每天有近一八○萬名學生走進俞敏洪的補習班上課。未來新東方的招牌更可能出現在台北市著名補教街南陽街 上,「我們不排除買下台灣的補習班!」俞敏洪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說得豪氣。在他口中,新東方目前在中國已沒有好的收購對象,未來特別看好台灣市場, 他是誰?有如此的實力跨海來台插旗?

為消除隔閡,每天聽廣播練普通話新東方是全中國,乃至於全世界最大的補習班,目前擁有一八○萬七千名學 生,這龐大數目,與台灣的國中、高中學生總數相當。也就是說,新東方的教材隨便改一個字、多一句話,相當於整個台灣所有的青少年們,腦海中的記憶全都要翻 新。這位全中國最大學校的校長,三十年前還只是一位鄉下的窮學生,他如何有今日的成就?

據估計目前已有數百萬人從新東方的補習班畢業,進入 各領域發展,「在英國、美國的知名大學中,隨便調查一下,每十人中,至少有八人是在新東方學過英語的!」俞敏洪驕傲地說。現在是英語大師的俞敏洪,很難相 信大學聯考曾經落榜二次,第三次才如願考上北大,因為不喜歡數學,才進入北大西方語言系就讀,誤打誤撞,靠著一股拚勁創造一個英語帝國。

「我 進北大時不僅不會說英文,農村出來只會背單字與文法,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講,只會說江蘇江陰話,第一次在班上自我介紹時,沒人聽得懂我說什麼,班長還說: 『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要說日語!』」俞敏洪有一次在北大演講時坦言當年的困境。為了能夠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狀元同學溝通,「整整一年,我拿著收音機在北大的 樹林中模仿廣播電台的播音,每天大聲練普通話。」靠著過人的毅力他才學會普通話,這個過程對他未來學習英語有決定性的影響。

為追上同學,每 天花十小時背單字學會了普通話,他又在英語遇到空前的挫折,同班同學不僅英文成績優秀,甚至都可以琅琅上口,分班的時候,五十名同學分成三班,由於入學成 績不錯,他被分到A班,但是一個月後,他被調到了C班,C班被暱稱是「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可見他英文口語能力程度之差,為了突破困境,他又用土法煉 鋼的方式自學英文。

五年的北大生活,對俞敏洪來說只用一個字就可以形容:「背」!不停的背書,他每天花十幾個小時背單字,只要一有空就背英 語,甚至到森林中大聲朗讀英文,這一背讓他背下了八萬個單字,但是這個成就沒有讓他快樂起來,因為北大太競爭了,他永遠追趕不上其他同學,「儘管我每天幾 乎都要比別人多用功二個小時,大學二年級結束後,我的成績依然是班上最後幾名,大學生活過得非常勤奮、又非常鬱悶!」大三時,他甚至得了肺結核病,在醫院 靜養一年,人生陷入了谷底,大學畢業時,他依然是排名墊底的學生,但他不滿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我知道在聰明上比不過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 不斷的努力,別人做五年就有成就,我可以努力十年、二十年。」別人畢業就出國留學,他只好留在北大當英語助教,準備出國,但是有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為 了籌措留學的高昂學費,他一邊當助教,一邊在外面的補習班兼課賺外快,沒想到這件事被北大發現,校方不僅處罰了俞敏洪,還貼了一個月的告示。一九九三年, 他推著平板車帶著家當,離開了北大自行創業。

一身窮困,又被北大逐出校門,人生幾乎失去希望,但是俞敏洪沒有放棄自己,他決定用學英文的拚 勁創業,開英文補習班養活自己及新婚的妻子。回想這段痛苦的創業歲月,他把自己的體悟當成新東方學校的校訓「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他解釋指出,這句話出自 美國黑人民權鬥士金恩博士的演說:「絕望是一座大山,但是只要能在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你就有了希望!」為改造體質,將親戚請出新東方俞敏洪的英語 補教帝國就在北京中關村一座不到四坪大的違章建築中開始,每天開門就面對絕望的大山,如何找學生?如何籌房租?靠著拚勁,他每天從早到晚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貼招生廣告,即使零下十幾度的冬天,也一樣出門,用力在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條希望的小路。

俞敏洪在創業的前十年吃盡苦頭,面對同業的惡性競爭,甚至流血威脅,他都沒有放棄英文補習班的夢想。為擴大補習班的規模,他甚至進行人事大地震,將自己的親戚請出新東方,並親自到海外邀請過去出國留學的北大同學回大陸參與新東方的改造。

經 過變身改造,且全中國擴張分校的策略獲得許多創投基金的投資,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留學人口爆發成長,新東方營收三級跳。二○○六年九月七日,美國紐 約證券交易所的電子看板上跑過﹁新東方」的股票代碼,一位被北大逐出校門的窮老師,一夕之間身價高達人民幣二十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二○億元),成為全中 國最富有的教師,這一切在短短十三年之間發生。

﹁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怨恨,現在卻充滿了感激。﹂俞敏洪說,「如果繼續在北大混下 去,我現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而已!」對於一位在同學眼裡最沒出息的人,搖身一變成為中國補教天王,許多俞敏洪的同學都不可置信,過去排名第 一、二的北大同學,甚至放下美國的工作,回到大陸替俞敏洪打工。

「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只有二種生物,一種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飛上去,就像很多同學輕鬆就進了耶魯、劍橋大學;另一種是蝸牛,只能從底層一步一步往上爬,有一天一定能登上巔峰,我就是蝸牛!」俞敏洪在演說中指出。

為更上層樓,從大班制轉向精品班雖然已成為富豪,但是俞敏洪仍在往上爬,過去的新東方,重視學生的量。跟記憶中的台灣考大學補習班一樣,一班有五、六百個學生,老師站在台上,台下黑壓壓的一大片,看不見座位盡頭。

因過去的中國學生都窮,新東方的收費,只要同業的一半,大班制乃不得不為。

現在俞敏洪重質。因為大班制,學生容易分心,也無法顧及學生個別需求,現在他開出一班班「精品班」,學生人數有四十、五十人的,也有五、六個人的,甚至還有一對一授課。「以前光有大班,丟了很多學生。」俞敏洪說,執行四年的精品班策略,如今慢慢見到了成效。

新東方在二○一○會計年度(截至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營收達三億八六三○萬美元,比○九年的二億九二六○萬美元,大幅成長了三二%;獲利則達七七八○萬美元,比○九年的六一○○萬美元,上升了二七.五%。

新東方已經在中國稱霸多年,也犯了大公司病,忽略市場變化與需求。現在學生人數一年成長約兩成,但營收與獲利卻能成長三成上下,可以看出學生個別貢獻度的拉高。

沒 有設限,不以補教天王自滿藉著進一步的轉型,新東方成為中國最大、最賺錢的補教集團,在全中國三十九個大城市設有分校,直營的補習班多達四百多所,學生總 數達到一八○萬人,每年並以接近二成的速度穩定成長,每年光新聘的英語老師就多達近三千人,今年六月以來,新東方股價正式突破一百美元,擁有新東方一八% 股權的俞敏洪,身價達到新台幣八九六億元,與廣達林百里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俞敏洪在一九九三年出版的《GRE詞彙精選》已成為中國留學生口中的「紅寶書」,凡是要出國、考大學的都人手一本,估計累計出版量已達數百萬本。

四十八歲的俞敏洪,一舉成為中國的補教天王,靠的就是一步一步慢爬的蝸牛功,對於前半生的創業傳奇,他有感而發地說,「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只要勇敢堅持去做,到最後就會擁有希望!」

俞敏洪

出生: 1962年

現職: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學歷: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系經歷: 北京大學外語系助教

北京市新東方學校校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5

中環在線:Mongolian Mining唔可以叫蒙古礦業 李華華

2010-9-2 AD






 

市場流傳,有間 叫Mongolian Mining嘅蒙古掘煤公司準備嚟香港上市,間公司暫時冇中文名。照字面譯,間公司應該叫「蒙古礦業」,不過睇怕佢唔用得呢個名喎,事關呢個名已經俾另一 間公司用咗,咪就係隻1166囉,剛剛由榮盛科技改名蒙古礦業!之前係從事電纜電線、銅桿同接插件嘅產銷業務等,家陣因為買咗蒙古一個銅金銀礦,為咗更加 反映公司嘅主營業務,所以改名叫蒙古礦業。

咁Mongolian Mining中文名叫乜好呢?抑或索性叫M&M,唔改中文名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