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輝山乳業卷入“羅生門”:高鈣奶在河北是否應該被下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292.html

輝山乳業卷入“羅生門”:高鈣奶在河北是否應該被下架

第一財經日報 張誌偉 2015-09-28 18:21:00

“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地方監管部門,都應該為真相負責。要想讓消費者信任他們,在抽檢結果發布之前,應流程化且慎重發布。”中國乳業俱樂部發起人雷永軍認為,這畢竟關系到企業經營及生死存亡。

自2008年以來,國內乳業戴著鐐銬行進7年,如今在整頓中又起波瀾。9月28日,輝山乳業(06863.HK)在北京召開了一場說明會,向外界解釋“硫氰酸銨”是什麽東西,並希望借此消除輝山高鈣奶在河北被下架引發的消費恐慌。

冀、遼抽檢結果“打架”

9月25日,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河北食藥監局”)發布《食品銷售安全警示》:近期秦皇島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銷售環節乳制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檢,輝山乳業生產的高鈣牛奶被檢出硫氰酸鈉,數值高達15.20mg/kg(最高限定值≤10.0 mg/kg)。

9月28日,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遼寧食藥監局”)在官網發布消息稱,9月23日接到河北食藥監局上述通報後,立即對輝山乳業的配料間、成品庫、生產現場進行核查,結果未發現有硫氰酸鈉,在其配料中也未發現含有硫氰酸鈉的物質。

同時,遼寧食藥監局還把輝山庫存中包括高鈣奶在內的共計8個批次樣品,送到具有國家該項目食品安全檢驗資質的沈陽食品檢驗所進行檢測,送檢樣品中硫氰酸鈉的含量均在國家規定的參考值以下,全部合格。

“從2013年開始,輝山就對硫氰酸鈉指標進行批批檢測,同時進行第三方外檢。”輝山乳業高級副總裁徐廣義向《第一財經日報》稱,截至目前,所有檢測數據顯示產品合格。

既然公司早就對產品進行批批檢了,那麽直接拿出留樣數據不就可以自證清白了嗎?輝山方面稱,河北食藥監局送檢的產品生產日期是7月10日,而公司原料奶在2015年6月的外送檢測結果顯示均在0.7~2.74mg/kg,屬於正常範圍。

河北食藥監局在“安全警示”中則強調:原料乳或奶粉中摻入硫氰酸鈉可有效抑菌。硫氰酸鈉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禁止在牛奶中人為添加硫氰酸鈉。

輝山方面對此稱,這種警示屬於主觀臆斷,通過不恰當的預警提示,來向社會傳遞系“認為”所致。“我們有理由也有底氣認為河北食藥局的檢測結果是不符合事實的,輝山無法認可。”

他通過幻燈片展示輝山剛剛拿到的一份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產品完全合格。

截至發稿,河北食藥監局在官網沒有進一步披露關於此事的信息,本報記者就此致電該局,電話無人接聽。而原本在邀請嘉賓名單中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相關人員也沒有到場,有知情人士稱,“上面一直在斡旋”,協會、總局不方便出來說話。

抽檢“信披”流程需規範

在中國乳業陣營中,輝山屬於一個東北區域品牌,目前,輝山乳業液態奶產品在東北市場占有率升至20.9%。在東北三省的巴氏奶和酸奶市場中,遼寧省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以零售額計算,遼寧省分別占到50.2%和47.9%。

最近一年,輝山則動作頻出,先在江蘇建基地,隨後又與荷蘭乳業巨頭菲仕蘭合資建廠,已經深耕東北60多年的輝山急需走向全國。

沒想到,剛剛開啟全國化,就在河北遇挫。

除了產品本身之外,地方監管機構抽檢發布流程也備受業界關註。“都是政府監管部門,為何河北食藥監局檢測出問題,而遼寧食藥監局檢測全部合格?”中國乳業俱樂部發起人雷永軍向本報記者分析稱,對於乳品及食品行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輝山方面認為,河北食藥監在此次檢測過程中程序違規、信息發布違法。硫氰酸鈉屬於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範(試行)》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如監管部門通過檢測機構進行的檢測結果顯示風險值過高,監管部門可以向企業進行質詢,並給企業預留申訴和複檢的時間。

“但至今,輝山沒有直接收到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輝山高鈣奶的任何通知,通過媒體等途徑輾轉得知下架消息時,該批次產品已過期23天,公司實際上被剝奪了進行申訴和申請複檢的權利。”輝山方面認為,這導致公司在客觀上無法對該批次產品的檢測結果進行確認。

江蘇省乳品生物技術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顧瑞霞解釋稱,硫氰酸鈉在牛乳中天然存在一定的本底值,並隨著季節和飼餵飼料的變化而有所波動。“目前,隨著現代乳業生產工藝的發展,任何一家乳企都沒有添加硫氰酸鈉的必要性和動因。”

徐廣義認為,不客觀的信息發布不僅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還極易對國內整個乳品行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引起整個社會的恐慌。

毫無疑問,從監管層面來看,河北食藥監局對省內產品抽檢也是在履行職責,捍衛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而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內消費者的信心仍處於恢複中,嚴苛的抽檢究竟帶來的是信心增與減,有待觀察。

“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地方監管部門,都應該為真相負責。要想讓消費者信任他們,在抽檢結果發布之前,應流程化且慎重發布。”雷永軍認為,這畢竟關系到企業經營及生死存亡。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35

強生爽身粉海外卷入致癌風波 國內未下架遭質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1/1006661.html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護理產品公司之一,強生的產品也與國內外消費者長期相伴,但包括兒童用藥布洛芬、可他敏、美林等多種產品均曾被爆出現缺陷,召回範圍一直未包括中國,引起國內消費者質疑

原標題:51次召回事件,48次與中國無關?強生爽身粉海外卷入致癌風波 國內未下架

 

近日,一則爽身粉致癌判賠事件引起業內廣泛關註。

據報道,美國醫藥衛生及護理品企業巨頭強生公司(以下簡稱“強生”)因爽身粉產品致使一名女性罹患卵巢癌,被判向其支付高達5500萬美元的賠償。在不久前的2月份,同樣被指因爽身粉產品導致另一起類似悲劇發生,強生為此被判支付7200萬美元賠償。

對此,強生決定提起上訴,其表示,美國陪審團的裁定有悖於目前的廣泛科學認知,並強調30多年來,全球醫學專家的研究都廣泛支持化妝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同時強生嬰兒爽身粉產品的標簽是清晰的,且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護理產品公司之一,強生的產品也與國內外消費者長期相伴,但包括兒童用藥布洛芬、可他敏、美林等多種產品均曾被爆出現缺陷,召回範圍一直未包括中國,引起國內消費者質疑。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強生品牌相關人士,其對記者表示,雖然之前問題產品召回次數高達51次,但問題批次並未進入中國市場,所以未經召回。另外,對於滑石粉致癌事件,其對記者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以及美國化妝品成分審評委員會(CIR)都已經作出結論,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滑石粉與卵巢癌有關。並且,強生產品在國內銷售多年,與經銷商合作融洽,目前國內強生爽身粉無一下架。

不過,此事件的負面影響和風波還在持續,如今夏日已至,眾多專家建議不使用爽身粉類產品,而嬰幼兒護理更應以清潔為主。

強生敗訴

美國當地時間5月2日,強生再次在滑石粉致癌爭議案件中落敗,被美國法院判向一名長期使用該公司爽身粉的女性賠償5500萬美元,約合3.6億元人民幣。而就在三個月之前,強生被判需向一位因使用含滑石粉的衛生用品而患癌死亡的女受害者家庭賠償7200萬美元(約合4.7億元人民幣)。

強生爽身粉成分里的滑石粉被看做是致癌的罪魁禍首,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其列為“可能對人體致癌”的物質。滑石粉是一種天然生成物,從土壤中開采,由鎂、矽、氧和氫元素組成,可以吸收水分,防止結塊,改善產品質地,被廣泛用於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用品中。

在近期案件中,原告格羅麗婭·里斯特桑德的律師認為,強生曾在數十年的時間里對消費者隱瞞其滑石粉產品的致癌風險。另據處理這兩起賠償案的律師稱,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開始將滑石粉和卵巢癌聯系在一起。有研究認為,經常在生殖器部位使用滑石粉的人患卵巢癌的幾率比不使用者高出40%。

據媒體報道,美國醫學專家根據大量的病理檢查發現,大約有75%的卵巢癌患者,在其組織切片中都可見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粒子,這充分證明大多數卵巢癌患者有長期接觸滑石粉的歷史。

美國癌癥協會認為,人們對滑石粉和癌癥之間聯系的最大擔憂集中在兩類人群:一是長期暴露在天然滑石纖維環境下工作的人,如滑石礦工,他們可能是肺癌的高發人群;二是經常在生殖部位使用爽身粉的婦女,她們患卵巢癌的風險會增加。

對此,強生品牌上述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通常認為滑石粉中的致癌物質是石棉,而化妝品級滑石粉中是不允許含有石棉成分的,強生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產品安全。

雖然卵巢癌和爽身粉中所含物質滑石粉之間的關系尚有科學爭議,但強生依然沒能勝訴。對此,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陪審員均為非法律或非專業領域人士,自當地社區選取,通常從駕照信息登記或者選民信息登記數據庫中隨機選擇。陪審團的決定不是依據一個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也不是對於技術的新評估。

另外,強生發送給記者的一份《美國FDA有關信件中文譯文》顯示,美國癌癥預防聯盟(Cancer Prevention Coalition)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的Samuel S. Epstein,M.D. 在1994 年11月17 日和2008年5月13日向FDA提交了2 份公民申請書,要求FDA對化妝品滑石粉產品提出癌癥警告。其所提要求的基礎為3個要點: 1. 滑石粉可能與石棉有關。2. 依據 1993 年國家毒理學項目(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研究的發現,滑石粉是一種致癌物。3.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生殖器部位使用滑石粉和卵巢癌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輸卵管結紮或子宮切除術可以防止滑石粉到達卵巢,而對卵巢癌具有保護作用。

但FDA食品安全與應用營養學中心科學操作副主管Steven M. Musser, Ph.D.於2014 年4月1日書面駁回了上述2個申請,理由是FDA 在所提交數據中並未發現支持會陰區使用滑石粉和卵巢癌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決定性證據。

也以此為主要依據,強生發表聲明稱30多年來,全球醫學專家的研究都廣泛支持化妝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卵巢癌是一種成因尚未知曉的嚴重疾病,同時強生嬰兒爽身粉產品的標簽是清晰的,且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並強調強生繼續堅持認為其嬰兒爽身粉產品是安全的,對上述案件將提起上訴。

而一旦含滑石粉的產品被歸為化妝品,就不需要通過FDA的審查,但該類產品必須正確標明成分,即以“在標簽或慣常的條件下使用,產品對消費者是安全的”為標示。

提到爽身粉的原料,強生上述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強生的所有產品都是經過實驗室反複試驗得來,滑石粉穩定性強,能夠更持久地保持幹爽,是無法比擬的爽身粉原料。同時其表示強生所用的滑石粉是化妝品級滑石粉,每一批次產品都是經過檢測的,不含有致癌風險的石棉成分,在安全性上不存在風險。

不過,強生目前面臨至少1200個與爽身粉相關的訴訟案。業內人士認為,因為滑石粉被認為與致癌有關,對強生公司進行起訴的案件還將不斷增加。

多次召回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護理產品公司之一,強生的產品也與國內外消費者長期相伴,但作為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的強生,近些年其產品頻頻遭遇“質量門”。

據美國媒體報道,2003年,7歲美國女孩薩曼莎,因服用強生布洛芬發生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失去了全身90%的皮膚,且雙目失明。

2005年,印度發現含有液體石蠟油的強生嬰兒用品對嬰兒有害,印度專家明確指出石蠟油不適合嬰兒使用。

2009年,強生因產品汙染被強制召回500批次止痛藥泰諾、布洛芬等非處方藥。

2010年,強生大規模召回達15次涉及50多種產品,召回的產品幾乎涵蓋了強生大部分產品領域,2010年也被業內稱為“強生召回年”。

2013年2月25日,強生發表聲明指出,旗下子公司DePuy主動召回部分型號的膝關節脛骨袖套。此次召回被FDA定為一級召回,一級召回是FDA在“最嚴重”的情形下才會使用的,所召回產品的危險性會導致使用者受到嚴重傷害。

此外,據媒體統計,從2005年4月至2013年5月3日,涉及強生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至少27種藥品發生的至少51次召回事件中,其中48次都未在中國組織召回或者調查。

法治周末谷尼輿情監測中心分析師郭雨嫣指出,強生的目前的強勢態度很大程度上因為擔心敗訴後或有更多的消費者起訴維權。這些年來,從其兒童用藥布洛芬、可他敏、美林等多種產品曾被爆出缺陷,到不時出現“產品召回不包括中國”,強生處理類似輿情危機常以強勢示人。如果問題產品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不夠健全,它就很會鉆法律的空子,消費者的利益就往後排了。

對此,記者問及在國內外上市產品是否為同期、相同產品時,強生上述相關人士表示在國內外上市產品完全相同,但為何如此巧合48次召回產品均未出現在中國市場,其對記者表示,召回產品都有特定批次,未在中國召回是因為問題批次產品確未進入中國市場。

不過,強生的回答顯然難以令人信服,本報記者將持續關註此事。

  • 中國經營報
  • 陳俊傑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10

廣發行卷入10億票據漩渦!扒一扒票據大案都是咋整的?

票據案接二連三:廣發銀行卷入10億元票據風險旋渦在銀行業,被稱之為安全系數最高的業務之一的票據業務,風險卻在集中暴露。

年初的1月22日,農業銀行公告稱,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隨後,1月28日,中信銀行公告蘭州分行發生票據業務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人民幣9.69億元。4月8日,天津銀行又公告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7.86億元。7月7日,寧波銀行公告在開展票據業務檢查過程中,發現深圳分行原員工違規辦理票據業務,3筆業務金額合計32億元。

但這並沒有結束,近日,廣發銀行也被卷入票據風險漩渦中,但與前幾家不同的是,廣發銀行是由於外部同業機構在票據交易中的不規範行為導致出現9.3億元的風險敞口。據廣發銀行透露,截至7月22日,其已收回約5 .2億元,但其余4億元目前仍在繼續追收中。

“票據業務的風險點無外乎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對於銀行承兌匯票來說,信用風險較小,主要是操作風險。而在操作風險中,同業戶是一個關鍵所在。所以,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包括銀監和央行連續下發的多個監管文件,意在截堵規範同業戶。”一位票據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還有4億沒追回

據了解,2015年8月18日,廣發銀行佛山分行與中原信陽分行起息了一筆期限為兩個月的買入返售業務,金額為9.275716158億元,到期日為2015年10月19日,涉及票據98張。在起息日,廣發銀行佛山分行從光大銀行取得票據,並將款項9 .21億元經中原銀行信陽分行、廊坊銀行、庫車國民村鎮銀行、恒豐銀行至光大銀行。返售到期,該筆票據由晉商銀行買斷托收,返售環節由廣發銀行佛山分行市場部員工於2015年10月19日將該批票據送給晉商銀行,晉商銀行在收取該行送達的票據後將款項9.23億元劃撥給通化農商行,通化農商行在收到款項後,劃撥給庫車國民村鎮銀行,但款項劃至庫車國民銀行後,庫車國民村鎮銀行只將4.63億元劃付給廊坊銀行,廊坊銀行收到款項後,並沒有劃付給中原銀行信陽分行,最終導致廣發銀行佛山分行該筆票據業務回購逾期。

另外,據稱主導廣發此筆票據業務的是一家票據行業較大的中介公司——豐聯金融其中進行撮合,包括中原信陽分行,以及其中涉及的多家過橋方。

對於此次票據風險,廣發銀行回應稱:廣發銀行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經營,本次事件是由於外部同業在票據交易中的不規範行為所導致,我行發現風險情況後第一時間啟動緊急追收機制,全方位抓緊清收,目前已回收大部分款項,並在持續做好回收工作,剩余款項在進一步回款中。

“廣發銀行這筆票據的事情我們很早之前就聽說了,事情發生比較久了,他們也一直在追這筆款項。”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稱。

根據廣發銀行去年的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公司貸款余額4377.63億元,較上年下降158.78億元,降幅3.50%;個人貸款余額4019.58億元,較上年增加746.38億元,增幅22.80%;票據貼現余額271.30億元,較上年增加171.53億元,增幅171.94%。

“同業戶”之禍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爆發票據風險事件。其中,農業銀行、天津銀行的風險點主要出在票據轉貼現過程中的“丟票丟錢”,即兩家通過買入返售業務得到票據,然而在票據到期之前卻被挪作。

寧波銀行則是在開展票據業務檢查過程中,發現深圳分行原員工違規辦理票據業務,共涉及3筆業務,此次商票為某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由於金額巨大且發生逾期,所以寧波銀行選擇了報案。報案後,企業將錢兌付,銀行沒有損失。

而中信銀行的票據風險出在開票環節,據公開資料稱:有犯罪嫌疑人與中信銀行工作人員同夥,利用偽造的銀行存款單等文件,以虛假的質押擔保方式在銀行辦理存單質押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並在獲取銀行承兌匯票後進行貼現。

與其相似的是,今年4月,銀監會通報了一起不法分子冒用龍江銀行辦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轉貼現風險事件。該假票案目前已知涉及商業承兌匯票9張,金額合計6億元。

“按照我的理解,這幾筆風險事情普遍存在操作風險,涉及的都是紙票,大部分問題出在同業戶身上,涉及銀行內控的問題。”上述票據行業人士分析說。他稱,部分銀行的一二級分行在其他銀行開立同業賬戶從事表外業務,行內可能並不知道,銀行的資金就這樣通過同業戶劃轉到企業里,內控環節沒有觸達到同業賬戶,甚至票據被提前挪用都不知曉。

“賣斷+逆回購”的魔術

2014年以來,銀行在信貸擴張的沖動下,為規避信貸規模監管而發明了各種票據轉貼現玩法,從而導致銀行間票據業務量迅速飆升。

所謂的轉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在資金臨時不足時,將已經貼現但仍未到期的票據,轉賣給其他商業銀行或機構,以取得資金融通,如果這種轉貼現的業務發生在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則稱為再貼現。

2015年之前,商業銀行轉貼現業務的交易對手主要是農信社。因為按照新的會計準則,銀行票據買斷、賣斷和回購業務分別記錄在不同的會計科目下,雖然不同銀行具體的處理方式不同,但大致的思路是回購只占資產規模,不占信貸規模,買斷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占用銀行的信貸規模,而賣斷之後,該筆票據可以從“票據融資”科目中扣除,進而“出表”。

“部分地區的農信社依舊沿用舊的會計處理方法,票據賣斷和票據回購業務在會計處理上混為一談,將票據‘賣斷’變為‘回購’出去,都可以在‘票據融資’科目下扣除。”上述票據行業人士說。

典型的“商業銀行+農信社”模式是:賣斷+逆回購+遠期買斷。即,當銀行信貸規模超標時,商業銀行先將票據賣斷給農信社,再從農信社逆回購買入票據,該筆交易計入“買入返售”科目,不再“進表”,而信用社也不願到期來辦理“托收”,所以在回購到期後,商業銀行再從農信社買入票據托收,於是,這筆票據對應的信貸規模就憑空消失了。

在業內,票據業務有信貸規模調節器之稱。當信貸規模過多時就賣出票據,當信貸規模不足時就買入票據,如果結合銀行的流動性資金和自身的票據持有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當銀行有規模無資金時可以做賣出回購;無規模有資金的可以買入返售;有規模有資金的可以做轉貼現買入票據;無規模無資金有票的可以做轉貼現賣出票據騰出信貸空間。

今年,在票據風險集中爆發的背景下,監管層接連出手,今年年初,銀監會發布《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通知》;今年5月份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督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126號文;近日,銀監會城商行部已經對地方銀監局發放《關於對城商行票據業務風險進行排查的通知》(城市銀行部(2016)52號)文。

根據126號文件,其實已經想到一系列的辦法去堵可能造成風險的做法。比如:開戶銀行必須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向存款銀行一級法人進行核實;不得出租、出借賬戶,嚴禁將本銀行同業賬戶委托他人代為管理;不得利用貼現資金借新還舊,調節信貸質量指標;不得發放貸款償還銀行承兌匯票墊款,掩蓋不良資產;禁止離行離櫃辦理紙質票據業務;嚴禁銀行與非法票據中介、資金掮客開展業務合作;禁止無背書買賣票據等。

“通過人行的大額支付系統的確認,可以保證同業戶的開戶行為是銀行行為,而不是銀行里面某個人的行為,等於說從源頭上控制同業戶的風險。”上述票據行業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10

新希望卷入276噸乳制品安全案

276噸過期新西蘭產“恒天然”乳制品被不法分子銷往全國各地。

日前,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市食藥監局和市公安局聯合宣布,成功破獲一起違法銷售過期烘焙用乳制品的重大案件。10月25日最新調查顯示,涉案公司草根知本有限公司(下稱“草根知本”)是新希望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

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新希望乳業”)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涉案的公司與新希望乳業彼此獨立運營。

草根知本發布公告稱,此事屬於涉案人員的個人行為。新希望乳業總裁席剛是草根知本的股東之一。席剛對外稱,自己是自然投資人之一。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食藥監局執法總隊和市公安局食藥偵總隊聯合執法檢查時,在閔行區一倉庫內,發現上海榕順食品有限公司將已過期的新西蘭“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違法加工成小包裝,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銷售。辦案部門當場扣押涉案過期烘焙用乳制品及加工設備。當日,公安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榕順公司負責人葉某等5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並順藤摸瓜徹查該案。

後經辦案部門深入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為減少對過期新西蘭產烘焙用乳制品的損失,通過其掌控的上海嘉外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嘉外”)於2016年1月,將庫存的過期276噸新西蘭產烘焙用乳制品,為掩蓋違法事實,通過南通華源飼料公司以走賬的方式銷售給其親戚尚某設立在松江的上海姜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姜迪國際”)。姜迪國際將其中已過期的新西蘭產烘焙用乳制品166.8噸分別銷售給上海榕順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智義貿易有限公司、上海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蘇、河南、青海等下遊經銷商。上述經銷商將此前榕順公司加工成小包裝的過期烘焙用乳制品,通過批發和網店等方式進行銷售。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網站“天眼查”公布的信息顯示,席剛以及草根知本正是上海嘉外股東,其中草根知本持股比例高達51%,屬於上海嘉外控股股東;席剛個人參股比例為9%。其中草根知本是於2015年7月變更為上海嘉外股東,變更前的另一股東是新希望乳業。席剛現同時擔任新希望乳業總裁、草根知本總裁。

隨著事情的進一步發酵,國際知名乳企恒天然也被卷入。據悉,涉案產品屬於恒天然生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恒天然集團。恒天然方面認為:“這是一起刑事個案。我們支持上海市食藥監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執法行動。”

草根知本10月25日發布聲明稱,通過司法部門立案調查,已確認該案件是上海嘉外前負責人劉某操控,並與其關聯的姜迪國際相關的個人涉嫌刑事犯罪行為。上海嘉外是由劉某創立,並全面負責經營管理的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

新希望乳業公關部負責人杜璐努對記者表示,新希望乳業從事實業,兄弟公司草根知本主要負責投資,兩者單獨運營,而草根知本與上海嘉外也是獨立運營。不過,上海嘉外作為草根知本的控股子公司,其對旗下控股子公司違法行為疏於管控,難辭其咎。對此,草根知本方面也表示,草根知本集團對上海嘉外前負責人的個人違法行為表達強烈的譴責,對自身未盡到對投資合作方透徹的盡調和監管責任深感愧疚,深表歉意。

目前,草根知本已全面接管上海嘉外,對日後公司的經營管理承擔全部責任。新希望乳業方面稱此事反映新希望相關公司在投資時存在問題,杜璐努也表示:“這件事情也讓我們意識到,對於新希望投資的公司及其創始人要更好監管。”

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對乳制品市場的整治力度,但仍然有不少違法行為出現,僅今年上海官方就公布了兩起涉及乳制品行業食品安全的大案。今年3月,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披露了一起仿冒品牌嬰兒奶粉案:在該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仿制多個品牌奶粉罐,並收購低檔、廉價或非嬰兒奶粉灌裝生產假冒著名品牌奶粉,通過鄭州、徐州、長沙、兗州等地經銷商,銷往全國多個省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1

史上最官司纏身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卷入4000多起訴訟,至少75起未決

今年6月16日,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參加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周年紀念日,但他卻從競選活動中抽出身來,在法庭上宣誓作證。

起因是在他發表有關墨西哥移民的爭議性言論之後,明星大廚傑弗里·紮卡里安(Geoffrey Zakarian)和何塞•安德列斯(José Andrés)撤回了原定在特朗普酒店開設餐館的交易。特朗普因此將兩人告上法庭。

這至少是特朗普第三次從競選活動中抽身上庭了。

現在,距大選日只剩下不到兩周時間,而在4000多起牽涉到特朗普及其業務的官司中,至少有75起仍然未決。

RealClearPolitics綜合美國民調數據顯示,在大多數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都顯著低於希拉里,至少落後5個百分點。特朗普勝出的希望日趨渺茫,但假定特朗普當選,這些官司也不會一筆勾銷。他並不享受豁免權,還可能會被要求提供證詞,甚或在公開庭審中出庭作證。

除了告別人,特朗普也被很多人告。其中,紐約市的特朗普蘇荷酒店(Trump SoHo Hotel)拒不向餐飲服務商支付服務費一案,就將於大選日前一天開庭審理。

仿佛還嫌官司不夠多似的,近日,在賓州葛底斯堡發表演講,闡述自己當選總統後的“百日新政”時,特朗普還揚言,要起訴所有稱他性騷擾的女性,說她們全在說謊。

“一言不合”就起訴

《今日美國》(USA Today)的記者們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收集特朗普及其公司所涉及的4000多起訴訟的案卷。他們造訪全美各地的法院,調查法庭文件,聯系律師。在整理過程中,一些規律開始浮現。

比如,特朗普常常不肯放過雞毛蒜皮的小爭執,不惜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跟資源有限的對手對著幹。

他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勞工、雇員和小商戶的報酬,如果他們想追回損失,就只能花費時間和法律費用。

至少有60起官司涉及特朗普拖欠,告他的包括油漆工、玻璃制造商、房產經紀、調酒師、度假村小時工,甚至有他自己雇傭的律師。

另在至少20起互相獨立的官司中,原告都指控特朗普及其公司的經理歧視女性,忽略性騷擾投訴,甚至本身就是性騷擾者。

另一個規律是,特朗普通常一言不合,就以起訴相要挾。“我要告你”,是特朗普在“造一堵墻”之前最常用的口頭禪。

不過經分析發現,對於這種口頭上的爭執,他很少說告就告,而且真告了也通常以失敗收場。唯一一次勝利是指控賓夕法尼亞小姐誹謗,最後仲裁庭做出了賓州小姐向特朗普的“環球小姐”組織賠償500萬美元的決定。

事關重大的欺詐官司

在特朗普的官司之中,最棘手的可能會是“特朗普大學”案。

之前的學生們發起了兩起集體訴訟,指控這所營利性教育機構收取最高3.5萬美元的學費,但嚴重誇大授課課程的價值。

特朗普已經就此提供書面證詞,並有意弱化了自己在特朗普大學中扮演的角色,但他還是有可能被要求出庭作證。

雖然這些都是民事訴訟,但一些法學專家指出,法院最終還有可能認定特朗普大學乃至特朗普本人存在詐騙行為。而哪怕只是民事法庭的認定,國會都可以據此考慮彈劾程序。

潛在利益沖突

要是這些未決官司與總統職位發生利益沖突,到時候就比較難辦了。

比如,他的司法任命會不會受到這些官司的影響?律師、涉案各方乃至法官會不會為了討好特朗普,使審判結果受到影響?

又比如,特朗普正在華盛頓特區開發的老郵局大樓(Old Post Office)是一座歷史建築物,受聯邦政府管轄,由聯邦政府租用給他,涉及到這一開發項目的官司就可能牽涉政府官員。

與此同時,希拉里·克林頓也面臨約30件未決的民事官司,其中包括涉及到“郵件門”醜聞的官司。但絕大部分都不會被受理,因為幾乎每一樁都與希拉里的公職有關,而且被告名單往往很長,她只是其中之一。

分心因素

這些未決官司在審理過程中,通常會抖出很多私人財務等方面的記錄,並公之於眾。就算特朗普什麽都沒有做錯,這類內幕信息也有可能被政治對手揪住不放,用來給他造成難堪,或者被用作政治上的把柄。

當初,尼克松政府就曾官司、醜聞纏身,並且欲蓋彌彰,使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

比爾·克林頓則曾卷入白水事件、保拉·瓊斯(Paula Jones)案,以及最後的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案。1998年時,比爾·克林頓曾經因為萊溫斯基案,在大陪審團面前作證。

“因為克林頓的最高法院案子(保拉·瓊斯案),美國總統不再免於民事訴訟的幹擾,”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薩繆爾·艾薩克哈羅夫(Samuel Issacharoff)說,“如果總統被傳作證,這時候中東爆發動亂,法院只可能會推遲一下。在總統任期內,這些事情絕對是巨大的分心因素。”

特朗普的法律總顧問阿蘭·加騰(Alan Garten)有意弱化了這些官司的嚴重性。

加騰說,在目前未決的官司中,只有30起是比較重要的。其他都是特朗普旗下業務所涉及的普通官司,或雞毛蒜皮,或註定不會立案。“我們是一家正在經營的公司,不論他當選與否,我們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所有官司——在法律面前,其最終結果不會有任何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74

總部遭韓國檢方突擊搜查 三星卷入樸槿惠“親信門”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檢方在8日上午6點40分起對三星電子總部外聯部門、分管外聯社長樸商鎮等的辦公室進行了突擊搜查。

三星涉嫌向親信幕後幹政案當事人崔順實和其女兒鄭某的公司提供280萬歐元,檢方懷疑三星向總統親信送錢有謀利的對價性。據悉,這筆錢用於資助鄭某進行馬術訓練,檢方獲得了有關大韓馬術協會工作的資料,並計劃不日傳訊樸商鎮。

三星還向疑由崔順實操控的兩家基金會出資204億韓元,在53家贊助成立基金會的韓企中出資最多。

昨日(11月7日)韓聯社報道,韓檢方已經傳訊財界人士詢問是否曾遭樸槿惠逼捐。7月24日,樸槿惠曾邀請17名大企業集團領導到青瓦臺共進午餐並座談。檢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樸槿惠在午餐座談當天和次日與7名大企業集團領導另行會面,要求為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出資的跡象。7名大企業集團領導包括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夢九、LG集團會長具本茂等。

據韓聯社更早的報道,韓國檢方經調查發現,三星集團去年向“樸槿惠親信幹政”事件當事人崔順實和其女兒鄭某在德國成立的“Widec體育”公司匯款2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90萬元),檢方對此展開調查並將傳喚三星方面有關人員。

據悉,這筆資金去年9-10月許經韓國某商業銀行轉入“Widec體育”前身“Core體育”在德國當地銀行開設的賬戶,主要用於鄭某購買賽馬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05

繼三星之後 樂天與SK集團因卷入樸槿惠“親信門”被突擊搜查

據韓聯社報道,隨著對總統親信幹政醜聞調查的深入,韓國檢方調查人員於當地時間24日突擊搜查了樂天集團和SK集團的總部辦公室。調查人員沒收了與免稅業務相關的計算機硬盤和文件。

另據中新網援引韓媒報道稱,樂天集團的發言人證實了上述消息,但沒有提供更多詳情。SK集團的發言人則表示,尚未掌握到有關此事的相關信息。

而此前三星集團發言人證實,韓國檢方官員造訪了公司集團總部,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三星集團旗下王牌子公司三星電子的總部已遭到韓國檢方的突擊檢查。

而據韓聯社報道,去年7月24日,樸槿惠邀請17名大企業集團總裁到青瓦臺共進午餐並座談,樸槿惠當時在正式活動場合上說“希望大企業成立基金會支持韓流擴散”。24-25日,樸槿惠又另外與三星、現代起亞汽車、LG、樂天等7名大企業總裁進行單獨面談。雖然面談具體內容尚未獲悉,但坊間猜測,樸槿惠席間可能請求財界人士為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的成立提供具體幫助。

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是韓國多家大企業共出資8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成立的基金會,樸槿惠親信幹政門的主角崔順實被指控涉嫌將該兩大基金會私有化。據報道稱,SK和樂天的分公司分別向基金會捐贈了111億韓元和49億韓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3

私募涉嫌場外配資被註銷管理人登記 上市公司“意外”卷入

1月19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告稱,對廈門妥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涉嫌通過網絡平臺從事違法證券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予以註銷登記,對為違法證券業務活動提供便利的廈門國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貿資產”)采取暫停備案6個月的紀律處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廈門市妥妥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妥妥在線”)和其參股的廈門妥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因為涉嫌未經許可為買賣股票和期貨提供融資(即場外配資)而被註銷管理人資格。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通報,妥妥在線開展場外配資是通過用資產管理計劃來“打掩護”的方式進行。

具體來看,該資產管理計劃為“輝煌騰達1號”,管理人為國貿期貨有限公司(下稱“國貿期貨”),國貿資產則是國貿期貨的控股子公司。在本次整頓中,國貿資產也被處以暫停備案6個月的紀律處分。

公開資料顯示,“輝煌騰達1號”成立於2015年7月16日,募集規模僅500萬元,是一只結構化產品。A級份額(即優先級)委托人為XXX,認購金額375萬元;B級份額(即劣後級)委托人為蘇福地,認購金額125萬元。合同規定,A級份額按照8%的年化預期收益率獲取優先收益,剩余收益歸B級份額。

經查明,蘇福地是廈門妥妥在線的主要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而此前廈門證監局已經查明,妥妥在線曾開展場外配資。同時,國貿期貨允許蘇福地通過國貿期貨使用的上海覽逸金牛資產管理系統(下稱“金牛系統”)直接下達“輝煌騰達1號”的投資指令,並且知道蘇福地在金牛系統“輝煌騰達1號”賬戶下設立了多個子賬戶。

2016年3月,廈門證監局介入調查違規配資事件,國貿期貨在2016年4月1日提前終止了“輝煌騰達1號”的產品運作。但蹊蹺的是,在後期繼續整改、升級金牛系統的過程中,國貿期貨卻刪除了全部子賬戶和相關交易記錄,基金業協會由此無法核實蘇福地是否將相關子賬戶出借給妥妥在線的場外配資客戶使用。

就“是否故意刪除”這一事項上,國貿期貨曾申辯稱公司並非故意刪除,且沒有主觀故意或合謀參與場外配資。

不過,基金業協會卻表示,在明知相關子賬戶可以為違法證券活動提供便利的情況下,國貿期貨有責任對子賬戶數據予以專門保留並向監管部門報告。無論是否故意,國貿期貨應當對相關子賬戶數據的刪除負責,從而駁回了國貿期貨要求減輕紀律處分的申辯。

另值得玩味的是,基金業協會通報稱,“輝煌騰達1號”的優先級份額委托人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和知名企業。國貿期貨申辯時表示,該企業只是單純從低風險投資角度認購“輝煌騰達1號”A級份額,本次事件與其無直接關系,請求回避A級份額委托人詳細信息。

不過,基金業協會卻認定,該上市公司為蘇福地涉嫌開展的違法證券業務事實上提供了資金支持,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而且,XXX作為上市公司和知名企業,在投資決策時有責任和義務謹慎識別,防範投資行為涉及違法活動。”考慮到上市公司並非基金業協會自律管理範圍,協會由此已經將該上市公司信息抄送了相關部門,並同意在公開紀律處分時遮蔽處理上市公司企業名稱。

被註銷登記的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26

瓜子優信人人車先後卷入數據造假,不正當競爭何時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3/161175.shtml

瓜子優信人人車先後卷入數據造假,不正當競爭何時休?
熱點微評 熱點微評

瓜子優信人人車先後卷入數據造假,不正當競爭何時休?

二手車市場到底是怎麽了?

本文系熱點微評(微信 ID: redianweiping),作者:王新喜,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二手車電商可謂硝煙彌漫,經過一輪接一輪的猛烈交火,有人折戟沈沙,有人解甲歸田。

2016年1月,包括瓜子二手車直賣網、人人車相繼被質疑存在數據造假嫌疑,兩家企業均進行了否認,近期,優信二手車又出現“被造假”,不禁讓人深思,二手車行業到底是怎麽了?為此,筆者從“爆料”源頭抽絲剝繭,試圖挖掘出事情的真相。

首先是2月9日,某知名科技類自媒體發表了一篇題為《重磅!優信二手車海量車源水分多 恐陷數據造假困境》的文章,乍一看標題聳人聽聞,仔細看了內容才明白原來是典型的標題黨。

但更令人驚詫的是,在文章發出後只有幾百個閱讀量的時間內,竟然同時出現了多篇“相似文章”萬箭齊發,似乎背後存在著一雙“黑手”。

1

按照常理,帶有網訊標記和記者署名的文章往往為原創文章。然而記者的原創文章卻比自媒體出現的還晚一些。不禁讓人懷疑,這則有關優信二手車的負面消息有人為操縱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除了文章出現的操作手法存疑之外,文章提到的造假證據捕風捉影,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例如,文章指出,優信二手車擁有合作車商已超10萬家。但這一數據卻是來源於優信二手車的兄弟企業——優信集團旗下專註於B2B模式的優信拍。

2

如此不專業的錯誤實在不應該出自於專業媒體及自媒體之手。更何況文章中的問題,不止如此。

問題1:算法是否科學?包括58、瓜子在內的其他二手車平臺存同樣問題

文章中提及,優信二手車官網顯車源量與實際車源量不符。該作者認為優信認證車源、商家質保車源以及個人車源所得總數不等於全國車源標註量,所以,優信二手車車輛數據存疑。

筆者隨意瀏覽了瓜子二手車官方網站和58二手車官方網站,均采用相同的計算方法,所得結果均與優信二手車相同,全國車源與細分篩選之和數據不符。

瓜子二手車全國實時在售車輛標註數據為近10萬臺,但是若將細分超值車源42184臺、急售車源24732臺、準新車車源7962臺以及可遷全國車源8748臺相加,也不過8萬臺。

而且,當用戶同時點擊超值和急售兩個篩選條件時,系統顯示有11441臺車源。換而言之,這8萬臺車源中,還存在大量重複車源。排重後,瓜子二手車的實時在售車源僅為5萬臺。

3

58數據也同樣如此,由於58無法選擇全國範圍,只好以首都北京作為抽樣樣本。58北京二手車車源總量為84885臺,個人車源18582臺、商家車源37232臺、58放心車源2050臺之和為57864臺,同樣存在數據不符的情況。

4

倘若以此來定性優信二手車數據存疑,如今是否要將範圍擴大到整個二手車電商行業車源量數據存疑?如果這是行業對於車源量統計的慣例,那又為何單點優信二手車之名?

問題2:已銷售車源做參考資料 卻被指堆高數據泡沫

由於二手車具備一車一況的特點,已售車源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尤其是地域不同,同樣車況的售價也會有所浮動,成交價比參考價更具有參考價值。目前,二手車之家等老牌二手車電商平臺,仍然保留了已售車源的可查看情況。

優信二手車同樣采用了方式,卻被指責依靠“已售車源”拉升車源數據,確實有失偏頗。

5

問題3:文章內容與此前瓜子二手車數據造假如出一轍

下面這段文字來自於2016年媒體報道“根據此前在1月19日在“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實時全國搜索在線車源的截圖顯示,在瓜子二手車官網,全國實時在線總車源是44032輛車。

但如果從首頁開始向後選覽會發現,在第175頁有車源信息錄入,但176頁網頁則直接跳轉到趕集的404頁面,按每頁20臺車輛估算,1月19日瓜子二手車的實時在線車源是3500輛,與近44000臺的總數據相比誇大了近11倍。”

6

怎麽樣,與此次優信二手車被曝的內容對比之下,是不是如出一轍? 此外,文章中針對優信二手車不同頁重複車源等情況,筆者也並未在官網上發現類似的問題。

行文至此,優信二手車被攪入二手車電商“公關戰”的猜測已基本落實。筆者認為,二手車行業發展最快的這2、3年,公關戰、廣告戰接連不斷,一方面體現了行業的生機,另一方面適當的良性競爭也有利於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

可過度的野蠻增長,必將折損行業的發展前景。競爭對手之間有時間“吵架拌嘴、栽贓陷害”,不如老老實實解決自己的客訴問題、模式問題、資金問題,因為只有參與者發展壯大了,行業才能有更長足的進步。

數據造假 二手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42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33.shtml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救還是不救?除了掂量社會責任,背後也有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切割。

消費金融正在火熱蔓延,從業者預估,全國借款人數,已高達8000萬。

這其中,除了老賴和騙貸人群之外,還有一部分“有還錢意願,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在利滾利之下,他們陷入債務黑洞,難以逃脫。

這樣的“債奴”,保守估計全國已形成幾十萬。

是放任他們深陷其中,還是出手相救?行業產生極為對立觀點。

救還是不救?除了掂量社會責任,背後也有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切割……

本文系一本財經(ID: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薄珂

01 幾十萬債奴

大學生徐佳妮,最近的情緒開始失控。

她一會兒想“一死了之”;一會兒又揚言要去法院起訴;一會兒又要賣器官還債;一會兒又憤怒異常,怪所有人,釀成自己的悲劇。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857

一年之前,她為了買部Iphone借款1萬,卻沒料到,一年之後,利滾利變成15萬。

大二時,校園QQ群里突然有位學長主動加她,說可以幫她“很低的利息拿到錢”。

那時周圍同學,正在為iPhone6瘋狂。她動了心,填了學長給的一份單子後,順利從一家校園貸平臺上,借下15000塊。

扣除學長抽成的10%和平臺20%的“保證金”,到手10500塊。

“每個月父母給我1200塊生活費,我出去兼職也能掙800塊”,徐佳妮以為自己省吃儉用,一個月償還1500元的借款,應該壓力不大。

誰知到第三個月,她就力不從心。

她知道逾期後,催收會開始往她所有的親朋好友那里,群發短信催債,行話叫做“轟炸通訊錄”。

“我不想讓同學知道,我家里窮得連部手機都要借錢買,”這個剛滿20歲的少女,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再次尋找中介借款,就此跌入“借新還舊”的流沙黑洞中。

2016年現金貸異常火熱,一些極端事件之後,監管的閘門落下,部分校園分期平臺退出市場——大魚退場,反而給了小魚作亂的機會。

徐佳妮前後在20多個平臺上借款,中介在10%的高額抽成下,上下其手,幫她偽造資料,扮作上班族辦理銀行信用卡等花式手段,一步步,將其拖進深淵。

今年3月,再也沒新平臺可借——她的“借新還舊”危險遊戲,終於走到瀕臨懸崖的一步。

500%年息,30%周息,20%平臺手續費,10%中介費,當初的1萬多,就如此滾成了15萬。

一切開始崩塌。

二十多個平臺的催收人員,將不堪入目的短信,群發給她通訊錄中的親朋好友。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02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06

徐佳妮的人生,就此跌入荒蕪。

農村的父母,無力相幫;同學朋友,避之不及。

“是不是我死了債就清了?”

“求求你幫幫我,我要賣器官還債。”

“我對不起父母…我簡直是畜生!”

她的情緒開始失控,她想不到這個債務黑洞,還有任何掙脫的可能性……

其實,徐佳妮遠不止一個。

“我的身邊,也有幾十個負債10萬以上的同學,”徐佳妮說,他們大多出於虛榮攀比心理,或為換部手機,或為買件漂亮衣服,就此背負巨額債務。

一個剛滿20歲的女孩,陷入這樣的境地,背後有貪欲和虛榮的作祟,但中介、借款平臺、催收等,在其中依然扮演著“黑暗推手”的角色,一步步將她送入地獄。

西安小夥王平也同樣在今年3月,陷入債務死循環中。

王平的欠款信息,連帶身份證號碼、住址群發給他手機通訊錄的所有親朋好友。

催收電話三番五次打給他新的工作地址,老板一接到電話,就讓他走人。

他再找新的工作,再被開除,再找。

他覺得自己陷入一個毫無希望的死局中,被整個世界拋棄——他把朋友圈內容清空,把頭像換成死樣的灰白。

在借款人之中,除了“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麽要還”的老賴,除了“人間蒸發”的騙貸者,剩下的,就是這部分“有還款意願,卻沒有還款能力”的人。

他們大多是零征信人群,是傳統銀行體系不願意服務的“次貸人群”;他們接受提前消費的理念,有強烈的多的金融需求。

最關鍵的是,他們大多還想還清貸款,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借貸用戶規模達3970.1萬人。但這兩年,消費金融火熱蔓延,“消費金融和現金貸大概有8000萬用戶”,催單俠 CEO李曉煒預估。

這其中有多少“債奴”?李曉煒預估有10萬人。

但一些業內人士也提出不同的答案:按照行業逾期率10%來估算,大概有800萬人出現逾期,其中大概十分之一,是這樣的“債奴”,人數至少有80萬。

對於這些人,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02 救或不救?

行業里針對“債奴”群體,形成完全對立的兩派觀點。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10

“警鐘早就敲響,那麽多起校園貸跳樓事件發生過,借款學生為什麽不長記性呢?”催單俠 CEO李曉煒認為,“不該救,遠不到出手的時候。”

“這些借款人,很大一部分人受到了貪欲和虛榮的驅使,對於利率,他們並非毫無所知,”李曉煒認為,債奴們沒有在第一次債務承擔不起時就及時剎車,繼而“借新還舊”,本身就存在僥幸心理——我不還,平臺又怎麽找到我?又能把我怎麽樣?

當催收全面爆發,他們才知道,他們不還錢,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借款時對風險和責任充耳不聞,債務發生時,卻指望社會出手相救,減免債務,這似乎是弱者的強盜邏輯。

“此時出手,定會助長他們賴帳逾期的士氣,對於借款平臺而言一定是致命打擊。”

多名借貸平臺從業者,也站在李曉煒這一方。

對於借款平臺來說,他們一旦打開“救助”的口子,意味著絕大部分正常借款人,也會拿“沒有還款能力”作為借口,拒絕還款。

“如果人人都按時還款,借款平臺靠什麽賺錢?逾期、滯納金才是利潤源頭。” 也有從業者表示,利潤結構,也讓平臺怯於出手。

當一些極端事件發生時,借款平臺方往往選擇公關途徑,息事寧人。

但,另外一些從業者對這個群體的大量爆發,心存忌憚。

“現在不救,等著悲劇大面積發生,負面效應引發監管一刀切,豈不是毀掉整個行業?”某消費金融平臺的負責人林源峰稱。

在林源峰眼中,在這條產業鏈的形成,並非完全是借款人的“貪欲”,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推波助瀾。

“因此,當危機爆發時,平臺和社會,都有責任收拾殘局,”林源峰稱,這些人群的放任,會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03 掙紮求生

債奴們正在試圖自救,用自己的一套方式。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14

徐佳妮正在劍走偏鋒,以暴制暴。

她網上購買了“呼死你”軟件,反過來輸入催收號碼,“讓他的手機號碼直接報廢”。

在一個“反催收”的群里,領頭的負責人小欣,卻一直在反對“以暴制暴”——這會導致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不能本質上解決問題”。

小欣提出,自救的第一步,是不再借新還舊,停止債務堆積。

第二步,就是和平臺談判。

小欣會收集一些平臺過激的“暴力催收”證據,和平臺談判,“態度誠懇地表示,錢我會還,但希望減免高額的滯納金,並停止暴力催收”。

小欣發現,當大家心平氣和坐下來後,是有談判空間的,“有些平臺,甚至同意他先還其他平臺,半年之後再還他們的。”

除了自救,向外界尋求幫助,也是他們多次嘗試的方式。

但小欣發現,通過法律解決很難走通。律師對於這類借款人,並不樂意接觸。

某律師透露,他們要接這樣的官司,一般要預先收取數千元代理費,同時還會從“能夠減免的逾期費”中,提走一半當做傭金。

“大家就是還不上錢了,才找律師,要支付代理費,還要支付減免費用的一半,這不白請律師了嗎?”小欣也曾咨詢過律師,發現他們一般都不接,“除非十個借款人一起起訴”。

這意味著,起訴成本太高,時間周期太長,一般的借款人根本無力承擔。

另外,平臺都是久經沙場者,對於法律漏洞,早就摸得門清。

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盡管國家將年化率高於36%定為“高利貸”,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但很多平臺將利息變換名目,換成服務費、管理費、保證金等。

“這些費用,都不能算作年化率,” 北京市維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佩璇稱。

也就是說,法律給出的答案,幾乎是“此路不通”。

法律失效後,借款人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監管出手”上。

在韓國的信用卡危機的事件中,政府就曾扮演一個“施救者”的角色。

1999 年,在亞洲金融危機過去,百廢待興時,韓國政府為了激活經濟,鼓勵銀行盡可能多發信用卡。

一時間,首爾街頭充斥著信用卡發行商,對大學生、失業者等等都來者不拒。

4年之後,這場虛假繁榮的泡沫,“砰”地戳破。

最開始,是負面新聞的全面爆發,許多家庭因積蓄耗盡而破裂,犯罪和賣淫現象劇增。

極端案例也開始出現——一名34 歲的韓國主婦因不堪債主催討,從高層公寓中將3 個孩子推下去,自己再縱身躍出。

一時間,400萬信用卡用戶集中“破產”,韓國淪為“破產社會”。

為防止社會動蕩,韓國政府別無選擇,只得介入,出面成立了“信用恢複委員會”。

這個組織每天接納數萬人申請,負債人一旦通過面試,就可獲得部分滯納金減免。此後,借款人只需定期向組織還款,不用面對多家金融機構的催收。

在美國,有類似 “逾期者互助組織”的第三方機構,幫助用戶走出債務黑洞。

互助組織會幫客戶計算,每個月除去正常花銷之後的還款能力,再去主動和借款機構談判,每家每月少收點利息,甚至扣除利息。

這些機構,都曾幫助國家,從集體爆發的債務危機中生還。

在中國,這樣的苗頭,才剛剛呈現。

一些革新的催收機構,會扮演“平衡器”角色,幫助欠款人和平臺談判,減免一些費用。

一些公益組織機構也開始出來發聲,只是目前聲音還過於微弱。

至於監管和法律,還在原地踏步。

“這個群體還沒有自我覺醒,缺乏基本的金融教育和常識,有太多人性的劣根性作祟,”小欣稱,這個人群還需開化。

“行業草莽發展一段時間後,必然會有人站出來,亂中建序,拯救行業,” 林源峰稱,這可能是行業自律,也可能是政府監管。

救還是不救?這不是一個無解難題,只是需要,找到人性和利益的平衡點。

互聯網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