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打點解唔逃跑?心理專家:心靈的腳已遭打斷

1 : GS(14)@2017-04-30 15:20:58

家庭暴力在每一個人身上亦有機會發生,無論結婚與否、同性戀或異性戀,均有機會存在,不少受害者往往因第一時間沒有意識到已經陷入這個危機,溫水煮蛙般慢慢走進一個死胡同,想逃也不敢逃,最後身心嚴重受創。不少人聽到案例會問,「被打為何不跑就好了?」在「家暴系列」最後一篇,《蘋果》專訪在洛杉磯執業多年的心理學家,為大家剖析受虐者的心路歷程,以及逃出家暴後要注意的安全等事項。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在洛杉磯執業多年的心理學家趙家玉博士表示,很多時受害者第一次被語言或身體上傷害,都不會意識到是家庭暴力。而施暴者很多時會將暴力行為的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是你今天講的話激怒我」﹑「是你做的事令我情緒失控」。此時如果受害者不是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又或者本身個性較容易自責,可能一開始會相信施虐者的話,覺得是自己做錯。另外,家庭暴力通常都是慢慢升溫,一開始可能是言語暴力,未必真的大打出手。由於脫序行為是慢慢升級,受害者的危機意識不會一下子升高,就變成溫水煮蛙,愈演愈烈。有一些家暴個案,受害者忍受了幾十年還不離開。趙博士指,這些情況通常已不只是身體上受傷害,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摧殘。「可以說心靈的腳被打斷了,跑不了也走不了」,而施暴者往往長年洗腦,告訴受害者都是他的錯,又或是沒有人會相信她的話,亦令受害者覺得如果離開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為了孩子,心裏就會生出念頭:「反而都被打了這麼多年還是生存下去,為甚麼要離開呢?」多年被虐,受害者對於暴力已經習以為常,慢慢就會有慣性,無論身體或心靈上都已經變得麻目,加上離開要面對的未知數更多,所以寧願留下來繼續捱。有一些受害者最終肯走出來,趙博士指,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起碼在心理上他們知道自己不應該受虐待,受到家暴也不是他們的錯。然而,一般受害者逃離後,會面臨諸多心理上的壓力,例如會戰戰競競,擔心以後會不會被拉回去,又或者陷入孩子的撫養權鬥爭,或者擔心離開後是否能財政獨立等問題。尤其是對於新移民來說,他們很多英文能力有限,人生路不熟,家人朋友不在身邊,資源亦有限,加上身份問題,很多時對面家暴更彷徨無助,所以他們會容忍更多,亦會傾向相信施虐者的洗腦而不敢離開。趙博士呼籲,受害者不要讓自己處於孤立的狀態,因為愈是孤立就愈容易被掌控、被洗腦。趙博士又指,離開時最重要注意安全。根據統計,美國遭謀殺婦女每3位就有1位是被另一半所殺。若下定決心要離開時有安全疑慮,可以報警求助,並尋找有關機構的庇護所、或者可信的親朋戚友家中暫住,起碼保障自己及孩子安全。最大的安全顧慮解決後,其後就要尋找法律協助,例如申請離婚或孩子撫養權。然後就要處理經濟方面,是否有能力照顧自己。現實的問題安排妥當後,就要正視心靈上的創傷,因為這是長遠的問題。「很多人就算脫離虎口,亦有機會陷入長期抑鬱症或焦慮症,或是缺乏自信,或一直認為是他的錯,身體上離開了施暴者,心理上仍然沒有離開。」趙博士指,很多人沒有正視心靈上的健康,隨後很容易變成酗酒或濫藥去麻醉自己,撫平自己的創傷。有些人對於精神科或心理專家不了解,甚至抗拒。趙博士指,未必要定要找心理學家,如果有宗教信仰,又或者有很多朋友在身邊,參加一些支援小組或團體亦會有幫助。「不要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人一孤立就很容易胡思亂想,以前一些舊觀念或施暴者說過的話就很容易如影隨行,持續控制他思想。所以想真正走出來,要確定身體及心靈都走出來,這樣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