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紀末人口或回10億 中國經濟動能何在

曾幾何時,“人太多”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抱怨,但現如今,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等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

那麽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到本世紀末,還有多少人口?基於對生育率(一對夫妻生育子女數量)判斷的不同,中性觀點認為還有10億,悲觀者甚至認為只有6億人。不管6億還是10億,此前在高速增長之際曾給中國發展帶來巨大紅利的中國人口,下降造成的人口危機已不遠。

人口問題作為一個典型的慢性問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最困難、最悲觀的結局,現在開始補救,或許還來得及。

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危機

中國人口危機快到來了嗎?在近日召開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的發言引發了這場討論。她稱,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億人。

然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稱,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很難維持到10億水平,即使立即大力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更大可能是低至6億。而且,人口萎縮不會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後將進一步快速萎縮,除非生育率恢複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統計顯示2015年生育率為1.25)。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過不同政策選擇下中國人口數量的預測。據他當年預測,如果實行生育政策晚調方案,中國人口在2100年的總量為9.52億人,中國在2016年初放開全面兩孩,接近李建新設定的晚調方案。

李建新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當時假定的是,生育政策調整之後,總和生育率將回升到2,但從世界各國尤其是東亞的經驗來看,回升到這個水平幾乎不可能。因此,最終實際的人口數量將大大低於他當年的預測結果。

黃文政假設全面放開後的自然生育率比2010~2015年的實際生育率高出20%,然後再假設中國未來生育率以及人均預期壽命隨社會發展水平上升的變化,沿襲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路徑。在考慮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及更進一步放開生育之後的堆積反彈,在不鼓勵生育的前提下,他預測中國到2100年的總人口為5.8億。

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統計學者王廣州認為,對人口數量做30年以上的中長期預測,更重要的是預警意義。這樣的預測應該註意兩點,首先最好是給出一個區間的概念,而不是高、中、低的概念。其次,這樣的預測只是一個趨勢判斷,而且是目前認識條件下的趨勢判斷,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資料顯示,鄭真真的預測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中方案一致,而中國人口減少到6億的預測則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低方案比較接近。2015年7月底,聯合國人口署發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預計中國人口到本世紀末將回落到10.04億。這是聯合國的中預測值,其低預測值是6.13億,高預測值則為15.55億。

人口預測的關鍵假設是對未來的總和生育率的設定。根據聯合國中預測方案,中國2010~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5,2015~2020年為1.59,2020~2030年為1.66,2045~2050年為1.74,2095~2100年為1.81。

李建新、王廣州認為,這組數據明顯高於中國的實際生育率水平。易富賢、黃文政則認為即使強力鼓勵生育也不可能將生育率提升到如此之高。

那麽中國現在的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2015年,中國1%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25。

黃文政分析,聯合國在2010年報告中對2010~2015年中國生育率的低、中、高預測值分別為1.31、1.56、1.81,即使是其低預測值1.31,也比國家統計局2010~2013年數據最高值的1.26還要高。

人口學者何亞福認為,高估中國生育水平的不光是聯合國,中國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口學界對人口形勢的估算和預測也一直傾向於保守。他分析,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基本國策下,保守體現為寧願高估而不是低估生育水平。

經濟社會影響幾何

如果中國人口在2100年降至10億,這意味著不到百年時間內,中國人口將減少近三分之一。且人口變化是一個典型的慢性問題,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段,幾乎看不到變化,但放在幾十年乃至百年區間來看則變化巨大。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從長計議,至少要前後各看百年以上。

黃文政提醒,中國人口正在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一二十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會非常緩慢,這個特性更讓人們難以認識到之後是雪崩式的衰減。

如何才能撥開人口總量的迷霧,看到人口未來變化的洶湧暗濤?多名人口學者建議要聚焦於每年出生人口的變化。中國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萬,在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旺盛期23~30歲的女性數量將萎縮40%以上,而中國生育率即便按1.5計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

在提到本世紀末的人口減少時,鄭真真還強調,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那就是減少的是年輕人、新出生的人。這意味著,未來人口總量減少的同時,結構並沒有優化,老齡化的挑戰更加嚴峻,這一觀點得到受訪人口學者的一致認同。

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這將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消費和創新能力減弱、養老壓力加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

豐厚的人口紅利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過巨大動力。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間,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27%。

但隨著總和生育率的長期低迷和人口結構發生的扭曲,這一景況將不複存在。相反,人口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稱,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及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和老年化是當前中國經濟下行重要的深層原因之一。

“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規模(22到44歲)萎縮和老年化,這些因素形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並使中國經濟產生排浪式下行波動。人口變化影響到勞動力供應、消費、投資等多方面,再加上人口遷移中的梗阻,共同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下行。”周天勇稱。

不過,此前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稱,我國勞動力總量逐年減少,產業結構在優化調整,即使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行,社會就業也能保持總體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55

降低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上海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7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和上汽集團聯合發布互聯網汽車,拉開汽車產業新變革的序幕,榮威RX5也成為全球首款可量產互聯網汽車。

在確保一定規模占比的同時,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端化轉型,是上海制造業目前的重頭戲。而借助科研成果轉化的市場化機制,迅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的突破,是一條重要的路徑。

互聯網汽車、新能源汽車,是上汽集團近些年推進產業轉型的力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超過4萬輛,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而這些,也恰恰是上海推進制造業轉型,加快科研創新,並實現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

緩解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

由於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加速重構,以及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上海的工業增速明顯放緩。

今年1~5月,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583.3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

上海在上世紀90年代確立六大重點產業,包括汽車制造業、成套設備制造業、生物醫藥制造業等。六大產業增長趨緩給上海制造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此,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占比,是上海制造業轉型的一條有效路徑。

進入“十三五”,上海對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業規模和比重保持合理區間(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5%、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20%);工業築底企穩格局盡快形成;工業供給結構顯著優化;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明顯提高。

上海制造業的發展目前還存在許多瓶頸,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曾表示,現在制造業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能夠完全自主掌控的技術領域不多,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急需突破;缺乏一批能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展開技術競爭的創新性領軍企業,以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導致的客觀現實就是,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在培育期,而傳統優勢制造業亟待轉型提升,不得不承受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

而要緩解這種陣痛,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有賴於上海科技創新的帶動。

構建市場導向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

7月5日,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下稱“科創領導小組”)舉行第二次會議,聽取上海市推進科創中心建設一年來進展情況的總結和評估匯報。上海市委書記、科創領導小組組長韓正主持會議並強調,必須持續突破成果轉化的瓶頸。

韓正表示,要提高科研論文、研究成果從“紙”變“錢”的能力和水平,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針對成果轉化過程中供需雙方不接軌、市場化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抓緊研究突破,進一步增強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要通過深化地方高校改革,探索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可複制可推廣的管理體制機制。

上海交大校長張傑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要走通產學研,利益共享機制是核心。上海交大有很多能夠提升產業能級的成果,但是因為政策還沒“走”到這一步,影響了這些科研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馬興發今年在“科創22條系列講座”上,就舉了上海交大“植物反應器生產胸腺素技術”轉化的例子。該技術成果經第三方評估價值為1000萬元,但擬合作的企業只願意接受600萬元。由於學校沒有處置權,報批教育部、財政部批準通常要兩三年,結果導致該項成果被束之高閣。

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所形成的新政策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構建了一個市場導向的轉移轉化政策體系。一方面是構建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下放力度,允許將不低於70%的轉化收益歸屬團隊;另一方面,則是建立市場化的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產可協議轉讓制度,促進技術類無形資產交易。

比如上海理工大學將太赫茲技術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作價入股,成立上海上理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並將72%的股權授予研發團隊,上海理工大學占股28%。

隨著一系列機制的逐步完善,上海的科技成果轉化也在加速。2015年上海各類技術交易合同金額達到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

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推進,使得上海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重點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為上海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比如,在民用航空領域,ARJ-21於6月28日首次實現商業化航線運營,C919總裝下線;而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上海聯影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業界首臺動態多級3.0T磁共振系統、96環超清高速光導PET-CT等高端醫學影像裝備;上海電氣加快推進與安薩爾多的深度合作,重型燃氣輪機的整機和熱部件項目已經加快啟動建設。

目前,上海還在籌備實施若幹個重大產業項目,快速提升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產業的規模和能級。

正在籌備中的華力微電子二期項目,重點服務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先進芯片的制造要求,項目總投資387億元,目前已經完成初步選址、技術來源、人才儲備等準備工作,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

不僅是大企業、重大項目,一些中小企業也通過科技創新,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比如,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集縫前、縫中、縫後整個服裝工藝產品線的數字化設備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在縫制設備行業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連續9年市場占有率第一。

科技成果的不斷湧現,轉而又使得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日益壯大。

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6%,其中處於產業鏈高端環節的芯片設計業增長26.6%;生物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75

盤前必讀丨五星休整喚醒反彈動能 3050點成多空爭奪焦點

昨日回顧:

昨日早盤滬深兩市基本平開,權重股企穩護盤,隨後題材股爆發,大盤震蕩走高。午後開盤,滬指呈現震蕩下行的態勢,題材概念股紛紛回落。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37%報3039.19點,深成指上漲0.25%報10787.21點,創業板下跌0.15%報2265.13點。大盤連續5日收出縮量陰十字星後收出一根陽線。

技術分析:

昨日盤中雖然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走勢,成交量也一度配合增大,但午後指數在上方壓力區間遭遇獲利回吐,量能未能繼續放大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日線級別上看,成交量依舊沒有回到5日均量線和60日均量線之上,反彈並不能算成功。目前大盤在3000點上方已連續收出五根陰十字星,調整的壓力明顯比較大,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場的多方仍然主控著大盤的運行節奏,在沒有重大黑天鵝事件的沖擊下,大盤整體調整空間有限,日線上大盤的震蕩區間在3000-3060點之間。

操作建議:

整體來看市場量能較近期有所萎縮,相對而言板塊持續性也較差,展望後市,熱點板塊層出不窮,短期行情依然有操作性。總體來說,建議投資者靜待市場選擇方向,在控制倉位的同時適當持股待漲為宜,不宜追高殺跌。

廣州萬隆:雖然昨日錯失了變盤時機,但盤面依然出現一些積極的信號,如滬深兩市成交量已經有所放大,顯示資金在逐步回流;再如滬指終結五連陰的小陽線,盤中兩次觸碰3050點進行壓力測試,表明多頭正在蓄勢等待時機重新奪回這一陣地,這一點位是前期的重要平臺壓力位,是周五多空雙方爭奪的焦點。市場如果想繼續往上走,多頭勢必在今日要奪回這一陣地並以此展開攻勢,只有成功拿下,市場才有望順勢上攻,向上變盤一觸即發。

中原證券:建議投資者短線適當關註軟件服務、文化傳媒以及生物醫藥等行業的投資機會,中線建議適當關註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證金公司概念股的投資機會。

——板塊掘金——

1、軍民融合頂層設計出爐,萬億市場規模帶待爆發

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意見》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明確了新形勢下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政策措施,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國軍民融合產業前景極為廣闊,市場規模無不以萬億元計。僅就通用航空而言,就有數萬億的產業規模。另外,如北鬥衛星導航、商業航天發射、網絡安全等,每一個產業都是以萬億計的規模。

相關個股:高德紅外(002414.SZ)、四創電子(600990.SH)、江南紅箭(000519.SZ)、中航電子(600372.SH)、航天通信(600677.SH)、同有科技(300302.SZ)、歐比特(300053.SZ)

2、鋰電股中報集體“飄紅”,鋰價靜待政策落地

下遊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爆發,直接帶動了碳酸鋰、氫氧化鋰等產品價格的飆漲,這使得相關上市公司利潤率大幅提高,整個板塊上半年景氣度也到了歷史高峰。當升科技(300073.SZ)預增36倍、多氟多(002407.SZ)預增25倍、天齊鋰業(002466.SZ)預增17倍……

業內人士預計,期碳酸鋰價格的下調,短期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但從總體需求來看,肯定是越來越大的,按照公司的預計,下半年碳酸鋰價格會穩中有升。

相關個股:當升科技、多氟多、天齊鋰業、西藏礦業(000762.SZ)、鹽湖股份(000792.SZ)

3、國企改革概念反複炒作,上海本地股強勢啟動

今年以來國企改革總體基調是穩步推進,下半年以來,近期無論從高層會議表態還是配套政策發布,都傳遞出中央堅定推進改革進程的信號。

近期,國企改革概念反複炒作,從此前的央企改革概念,再到近期的深圳、上海國資改革概念。昨日,上海國資改革題材午後啟動,蘭生股份(600826.SH)、龍頭股份(600630.SH)、開開實業(600272.SH)、長江投資(600119.SH)、錦江投資(600650.SH)、第一醫藥(600833.SH)、錦江股份(600754.SH)等紛紛拉升。

相關個股:深深寶A(000019.SZ)、深振業A(000006.SZ)、龍頭股份、開開實業、物產中大(600704.SH)

4、外媒稱神華與中廣核合並重組

21日午間,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神華正在尋求與中廣核進行並購,若成功或將創建資產規模約2040億美元的公用事業行業巨頭,但該方案尚未得到有關部門批準。

不過神華集團隨後表示,現在沒有官方消息。中廣核也表示,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合並重組的信息。

相關個股:大連國際(000881.SZ)(中廣核42億入主)、中國神華(601088.SH)(神華集團旗下)、中核科技(000777.SZ)、中國核電(601985.SH)、沃爾核材(002130.SZ)

——市場要聞——

深圳證監局約談萬科、鉅盛華負責人

深圳證監局昨日向萬科下發監管關註函稱:將就萬科舉報事項展開核查;萬科信息發布和決策程序不規範,應梳理完善。深圳證監局要求萬科公司主要負責人明日到證監局接受誡勉談話,同時要求萬科“盡最大努力與各方股東積極磋商,妥善解決爭議”。

證監會專門成立處理寶萬事件的領導小組

於7月20日緊急召開了多場相關會議,討論相關的法律認定和對策。證監會專門成立了處理寶萬事件的領導小組,包括辦公廳、市場部、法律部、會計部、基金業協會等部門。同時,深交所稱,萬科於7月19日向非指定媒體透露了未公開重大信息,違反了信披規定。鉅盛華經我部多次督促,仍未按要求上交股份權益變動書。

7月29日派息 寶能系再獲近20億資金補充

業內人士大膽猜測,萬科、寶能負責人約談時間只差一個小時,一個在7月22日15點,一個在16點。兩人會不會見面?另外,萬科公布A股分紅派息方案,每10股派現金7.2元,7月28日為股權登記日,

市場資金:

滬股通持續“揮師北上”,連續九天共計流入76.33億元資金抄底A股。此外,A股兩融余額連續三日增長,突破8850億元大關,創下近三個月新高。

公募基金二季度逆市盈利:

二季度上證綜指下跌2.47%,公募基金二季度盈利785億元,扭轉了一季度大幅虧損的局面。在基金公司中,天弘基金當前規模最大,嘉實基金當期利潤最高。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

在“十三五”保險業發展與監管專題培訓班上表示,不能讓保險公司成為大股東的融資平臺和“提款機”,保險業要為過剩產能行業的並購重組提供資金支持,多種形式推進保險資金直接投資。

軍方高層明確指示南海戰備,系建國後首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近日在南部戰區部隊調研時強調,要加緊推進軍事鬥爭準備各項工作,著力打造用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的“尖刀”力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軍隊高層首次在南海方向作出如此具體的有關戰備的指示,這恰恰是因為我國在南海方向從未面臨過當前這樣的局勢。

軍民融合發展意見發布:

將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進一步打破行業封閉,擴大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進空域分類管理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進軍工企業專業化重組,加快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要求軍地聯合組織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的重大工程,推動軍工技術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移轉化,實現產業化發展。統籌海洋開發和海上維權,推進實施海洋強國戰略。

周小川出席金融穩定理事會全體會議:

周小川7月21日出席金融穩定理事會全體會議,全會討論了近期市場形勢和脆弱性、場外衍生品改革、金融技術創新等議題。會議通過了金融改革實施與效果、中央對手方、宏觀審慎政策等重要文件,擬於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前正式對外公布。

房地產:

央行稱,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3.94萬億元,同比增長24%;6月末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0.9%;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1.49萬億元,同比增長14.3%。

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今日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逐步適應新機制,市場情緒趨向穩定和理性,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減弱。昨夜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6765元,較上日夜盤收盤價微幅上揚30點,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漲、創最近三個月以來最長連漲天數,全天成交量小幅萎縮59.19億美元至205.55億美元。

新股:

健帆生物(300529.SZ)、花王股份(603007.SH)7月22日申購。其中,健帆生物在深交所上市申購,申購代碼:300529,總發行數量4200萬股,發行價格:10.80元,單賬戶申購上限為12000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2萬元。花王股份在上交所上市申購,申購代碼:732007,總發行數量3335萬股,發行價格:11.66元,單賬戶申購上限為13000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3萬元。

——全球市場——

外盤:

歐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不變且未給出強烈暗示美股高點回落收跌,道指下跌0.42%結束九連漲,標普下跌0.36%,納指下跌0.32%;紐約黃金受美元及股市下跌影響上漲0.9%;紐約原油受產量下降速度放緩及汽油庫存充足壓力下挫2.2%;歐洲股市受恐怖擔憂情緒施壓收跌,泛歐斯托克600下跌0.1%報340.58點。

歐洲央行維持所有三種利率不變:

歐洲央行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在0.00%不變,維持存款工具利率在-0.40%不變,維持邊際貸款利率在0.25%不變。歐洲央行將資產購買項目規模維持在每月800億歐元不變。

——多空雙響炮——

聯訊證券鄭保華:

短期獲利籌碼需要消化,中期上攻趨勢不變。

李迅雷:

黃金是長期理想選擇,股市建議關註新型消費、信息經濟、智能制造三大題材。

九州證券鄧海清:

滯脹保值不靠譜,請遠離黃金大坑。

水皮:

萬科股價大跌,寶能爆倉事小,市場風控事大。

——行業公司——

中廣核澄清:

中廣核澄清稱,並未與神華開展合並重組工作,也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合並重組的信息;神華方面也稱無官方消息。彭博此前稱,神華尋求與中廣核進行資產規模約2040億美元的合並,神華已提交並購申請,但尚未獲批。

新華社發連續三天發文提示樓市風險

:“去庫存”要做好打持久戰準備;應通過“人”的城鎮化,而非加杠桿;加杠桿只會導致樓市“虛火”上升,放大樓市“虹吸效應”,資金過度向一二線城市集中,既使熱點城市房價高位跳漲,也增加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難度。

高端制造:

高端制造正成為中國引資投資新引擎。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還有一系列政策有望下半年出臺,助力我國從投資大國邁向投資強國。

光伏:

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超過20GW,新增規模相當於去年同期近3倍;預計全年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25-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11

新華社發表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三: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6.7%的增長,增速呈現換擋趨勢。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表面上看是增速換擋,內核是動力的轉換和接續。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動能轉換尤為重要。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已發生很大變化。從需求結構看,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去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今年上半年,這一貢獻率更是達到73.4%。特別是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持續擴張,旅遊、文化、健康、養老、體育等消費產業加快發展。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上半年三產占GDP的比重達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重點領域發展向好,對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產業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繼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11.8%,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方面,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28.2%,網絡約車、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產品保持較快增長。

當下的中國經濟如同一輛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一方面有傳統產業和需求的“汽油”推動,另一方面有新經濟的“新能源”驅動。雙引擎、新動力正逐步形成,經濟轉型初見成效。

但如果仔細觀察,這輛汽車的動力短板仍然存在。消費需求雖然蓬勃發展,但有效供給不足,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變化,供需錯配仍然制約著有效需求的釋放。新經濟盡管在支撐發展、保障就業、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促進創業創新的體制機制、制度環境等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當前,中國經濟上升動力和下行壓力交織,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濟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時期。面對動能叠代更替的經濟規律,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

培育新動能,首先必須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正是為了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的需求。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優勝劣汰和產業重組,提升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培育新動能,要堅持培育產業新優勢。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廣泛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不同領域融合發展,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培育新動能,必須堅持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針對市場主體期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培育新動能,根本上要靠創新驅動。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要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

可以期待,隨著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假以時日,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一片新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94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 新動能加快孕育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院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工業數據的一大亮點是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胡遲表示,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企業的虧損進一步減少,成本降低,利潤空間有所增加,企業的效益得到改善。1-7月份原煤生產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粗鋼產量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也在下降,7月份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效果繼續顯現。PPI的大幅收窄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PPI的回升是一個積極信號,有利於市場供求關系的改善,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投資,更有利於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新動能加快孕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數據向好,說明工業結構持續改善,新經濟新動能在發力,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從7月份的指標數據來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這些領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產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7月份增長12.2%,比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來看,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

盛來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了新產業、新服務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盛來運指出,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又提出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互聯網+”一系列的引導政策,為高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互聯網+”的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湧現。

盛來運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是加大新動能的培育,推動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現在中國傳統產業經過這一輪調整以後逐漸趨於穩定,新動能正在加快孕育。新動能成長很快,但目前這個階段體量還不夠大,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經濟中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際上內生結構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積極的變化。

部分指標回落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7月份國內外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的複蘇不及預期,所以出口壓力還是比較大。從國內情況看,整個經濟還處在調整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在釋放,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所以有些指標有些波動。

盛來運還提到,7月份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高溫酷暑天氣對一些地區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影響,從一些指標數據來看,影響比預期得大。根據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情況,全國60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從工業、投資、交通運輸相關指標看,這些地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7月份的貨物周轉運量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洪澇災害對這些地區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從這些因素來看,7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也是很正常,也是在預期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0

金價上漲動能現頹勢 8月傳統需求旺季以下跌收場

在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重燃及業內對於金價漲勢見頂擔憂的雙重影響下,金價的上漲動能似乎正在衰竭。在負利率當道的大環境下,“耀眼”的黃金能否繼續輝煌?

年初至今,金價累計漲幅一度超過28%,創下近40年來最好表現。然而,截至8月31日,這一漲幅已縮窄至不到24%。8月份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下跌3%,這一月度跌幅即使在過去五年的黃金熊市中也非常少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黃金漲勢已經見頂,建議下半年應該逢高拋售。

但與此同時,仍不乏業內人士看好黃金後市表現。“從長期來看,作為分散投資中重要組成部分,配置黃金的需求並未下降。”管理著3114億瑞郎的瑞士寶盛銀行亞洲區研究部主管馬修斯8月3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出於非商業利益而持有黃金的需求仍在,就會對金價提供良好支撐。”此外,馬修斯認為即使美聯儲年內加息一次,金價也不會出現暴跌,“事實上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後,金價不跌反升”。

利空因素頻出

本周以來,國際現貨黃金出現連續跌勢,今日(9月1日)雖有小幅反彈,但與7月6日創下的年內高位1377.5美元/盎司相比,已下跌4.7%。

本周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跌破1310重要關口,成為自6月24日英國退歐公投以來新低,當日金價最終收於1310.70美元/盎司,下跌12.65美元,跌幅0.96%。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則突破96關口,創三周新高。

周三,現貨黃金雖然最高反彈至1316.04美元/盎司,但仍收於1310下方,報1308.45美元/盎司,下跌2.24美元,跌幅0.17%。

(8月份以來黃金價格走勢)

連續多日的跌勢為8月的金價走勢畫下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8月份,金價累計下跌3%,成為近7年來金價首次在8月份不漲反跌。

通常,來自黃金需求最大國之一印度的商家,會在8月份為即將到來的10月至次年5月的印度婚禮旺季囤積黃金,進而推升金價。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近期市場上無論對於實物黃金或者黃金投資品的熱情都有所下降。世界黃金協會(WGC)分析稱,目前來自印度和中國的買家均處於觀望狀態。

8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同比大降40%,創2011年來的最低水平。眼下,全球央行已連續三個季度持續減少黃金購買量,為五年來首次出現。

具體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對於黃金的購買量正在逐漸放緩。今年二季度全球各國央行新增購買黃金儲備77噸,較去年同期的127噸減少了40%。據悉,目前全球央行共持有約3.3萬噸的黃金儲備,創15年來新高。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對於黃金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推動黃金價格走高的重要因素,促使黃金在2011年創出1923.3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

對於央行這一變化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由於近年來全球貿易不斷走低,發展中國家央行的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明顯減少,造成對黃金購買的動力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此前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貿易量已創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如此,世界黃金協會稱,隨著全球多個主要國家的政府債券收益率跌入負值,這些國家的央行仍會將黃金作為對沖風險的首選,因此預計央行對於黃金的新增購買量雖然有下降趨勢,但仍將持續買進。

除央行減少黃金投資外,近期投向黃金ETF的資金也出現撤資現象。據統計,截至8月31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上一個交易日減少1.19噸至955.4噸,這與7月初的高點980余噸相比,減少近30噸。

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再度升溫,成為上周以來金價明顯承壓的主要因素。8月26日,在備受全球關註的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再次發揮超強的市場預期管理能力,聲稱未來幾個月美國加息的概率大幅提升,其發言令美元再獲上漲動力,而充當避險資產的黃金則遭到冷遇。

RBC資本預計,2016年黃金平均價格在1258美元/盎司,2017年進一步下降至1241美元/盎司。

來自McClellan Market的分析師則提出,通常金價的一個完整周期走勢為8年,其中前3年上漲,後5年下跌。因此,由於金價自2011-2012年的頂部回落至今,還未滿5年,所以在2017年前,金價都將處於下跌周期中——但這也預示著2017-2019年,金價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大漲。

“空翻多”機會仍在

盡管眼下看空未來黃金價格走勢的投資者似乎占大多數,但只要全球負利率仍然當道,黑天鵝事件再次出現,都有可能成為黃金“空翻多”的機會。

德意誌銀行近期報告中提出,將全球四大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日本央行和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進行粗略比較後發現,自2005年以來,這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300%,而據此展開一系列分析後,德意誌銀行認為,金價在1700美元/盎司水平較為合理,這意味著,對於目前徘徊在1300美元/盎司的金價仍有大幅上漲空間。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1月中,黃金處於“下降三角形”之間盤整不前,金價需要突破主要支撐位1309美元/盎司(7月低點)或1334美元/盎司(50日均線)和1355美元/盎司(兩個月下降趨勢線)才能回到頂部吸引買家的興趣。

隨著9月份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利率決議的相繼召開,一旦這些重量級央行的寬松政策進一步放開,都將為黃金提供新的支撐。

此外,9月份最受關註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也將於21日召開,此次會議是否會宣布加息成為本月最大的懸念。

馬修斯對第一財經記者稱,9月份加息幾率較小,而由於10月份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因此11月份不會輕易加息,因此年內加息最大希望在12月份。

“預計12月份加息概率為40%,但即使加息,也只有25個基點水平”馬修斯說道。他分析稱,由於美國到目前為止通脹率仍然非常低,而且短期內也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所以雖然耶倫和FOMC其他票委近期強調未來幾個月加息的可能,但他們並不是真的希望上調利率,但是由於市場預期不斷上升,屆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一次來增強市場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18

李克強訪古巴:傳統友誼增添經濟合作動能

9月28日,在成功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系列高級別會議,並圓滿結束對加拿大、古巴的正式訪問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到北京。回顧整整10天的出訪之行,李克強在古巴這個與中國有著傳統友誼的社會主義國家3天國事訪問,令人尤為關註。

回顧歷史,早在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當年,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承認了古巴革命政府。1960年9月28日,中古兩國發表聯合公報,古巴成為首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

如今,冷戰早已結束,政治體制對經濟貿易合作的影響漸趨減少,中古之間的傳統友誼,也繼續註入新的活力與動能。

中國歷經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比重和對全球經濟影響日重。然而,由於長期受美國經濟封鎖,加之經濟體制運行效率低下,以及近年國際經濟不景氣,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古巴經濟面臨不少增長壓力。2016年上半年GDP僅增長1%,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

近年來,古巴亦積極進行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經濟模式更新”步入深水區,急需外界資金、技術和能源支持。古巴自然希望利用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改革和發展經濟,且中國巨大的市場也為古巴商品提供了發展空間。

截至目前,中國是古巴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委內瑞拉,而古巴則是中國在加勒比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據中國外交部引述海關統計,兩國在2015年貿易總額超過22億美元,比之前一年同比增長58.77%。另外,資金不足的古巴無法取得商業信貸,中國是古巴最大債權國。

鑒於此,李總理訪問期間與勞爾主席簽署了涉及經濟技術、財政金融、產能合作、信息通信、環境保護等領域的20多項經貿合作文件。同時,哈瓦那還舉辦了首屆中古企業家大會,雙方提出,應圍繞農業、能礦業、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與產能合作、醫療衛生、旅遊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將中國的優勢產能、先進技術、充裕資金與古巴的區位優勢、豐富資源、潛在市場有效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古合作也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9月25日下午,李克強在哈瓦那體驗中國出口的宇通客車,考察中國裝備“走出去”情況。宇通客車2005年進入古巴市場,目前在古巴客車市場占有率超90%。借此可鼓勵中國企業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倒逼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躍上中高端水平。

淵源深厚的政治友誼,對經濟合作也大有裨益。一個顯著的例子是,美國的Google公司曾向古巴提出以低成本提供高速移動互聯網接入,但最終,古巴政府仍然選擇了中國的華為公司幫助整個古巴建設互聯網絡,以及出口手機。

近年來,中國工業與科技在很多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相信能助力古巴盡快完善各項改革與建設。隨著美國對古巴制裁的逐步解除,古巴也需要與中國在基建、汽車行業、高新技術等領域展開合作。

此外,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古巴是拉美重要國家,中古友好關系對於南南合作的加深和中拉關系的促進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設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將為發展中國家在減貧、農業合作、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醫療設施、教育培訓等方面提供項目支持,這些都將展現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奉獻與擔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19

經濟學家激辯中國動能:巨債化解與國企改革成關鍵

中國經濟正在尋覓那個“L型拐點”,而對於中國的未來,業界、學界人士的觀點從未如此一致——中國巨債、國企改革是關乎經濟未來的第一關鍵。

這一共識也不斷在各大討論中得到驗證。10月16日,題為“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機遇與挑戰” 的複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舉行。“未來中長期的增長前景,受到三個威脅——第一就是現在巨額的債務存量,怎麽破解?”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中國的債務當中,超過一半的信貸增量實際上是用於對債務的再融資,而利息展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與之緊密相關的則是國企改革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此前曾表示,鑒於在中國這些債務主要是國企的,因此處理債務問題要和國企改革密切結合。“目前的市場化債轉股可能是降杠桿的路徑之一。”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論壇期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在10月16日,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雲錫集團”)成為A股第一家直接參與市場化債轉股的上市公司。

聚焦債務的結構性問題

如果要去杠桿,首先要看清的無疑是杠桿在哪里,而後才能對癥下藥。

“我認為中國債務本身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它最主要的本質就是資本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錯配,事實上居民、政府債務並不高,企業債務非常高,而企業債務中60%~70%是國有企業債務。民營企業過去十年在去杠桿,而真正加杠桿的是國有企業。”麥格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在論壇期間表示。

具體而言,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鐘寧樺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根據其考察的中國上市企業數據庫,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的總數是2268家,其中負債最多的50家企業的總負債就高達11萬億元,占到當年所有上市公司負債總額的一半以上(54%);負債最多的300家上市企業的總負債達到16萬億元,占到負債總額的82%。而這些企業多是國有企業。

在上市公司中,他發現,負債最多的是中國石油,這家企業2015年的負債就達到1萬億元。負債排名2-6位的企業依次是:中國建築、中國石化、中國鐵建、中國中建和中國交建,這5家企業的負債總額超過3萬億元。在過去十年中,這6家企業的總負債都在急劇上升。而除此之外,“我國大部分非上市工業企業的負債率其實是在不斷下降的,在這16 年中呈現出了顯著的、整體性的‘去杠桿’趨勢,因此不應該以‘一刀切’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企業巨債’。”鐘寧樺告訴記者。

國企龐大的債務也導致了高昂的再融資成本。張軍引用標普分析師的數據表示,中國信貸增長中,超過一半增量是用於債務再融資,“事實上,融資規模增速已經兩倍於GDP的增速,這也是因為債務存量過大,負債利息滾動速度很快,債務展期導致利率很高。”

張軍稱,“一位加州大學教授的研究測算顯示,這兩年債務存量產生的利息理論上等於當年GDP增量的兩倍。該教授表示,2013、2014年由債務存量產生的利息就要超過10萬億元。可見,再融資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張軍看來,目前中國社會融資的規模不僅存量很大,而且增速並未真正放緩,但GDP的增速卻沒有加快。如果這個現象持續,其可能會不斷吞噬可以用於經濟增長的資源,所以必然會達到一個天花板。“因此中國金融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維持未來增長的潛力,我覺得在債務問題上面,真的要做大量的工作。”

市場化債轉股推進

作為化解上述難題的途徑之一,市場化債轉股當前也正在進行。

胡偉俊對記者表示,中國延續現有趨勢,其債務對GDP之比可能在幾年內突破300%。屆時,政府可能需要通過債務重組來減少國企需要償付的利息,例如債轉股。

10月10日,國務院同時公布《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和《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通過債轉股,將為負債率高企的企業提供了一條化解債務風險、降低杠桿率的通道。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院李錦對媒體稱:“目前部分國有企業負債高,風險大,債轉股主要針對的就是國有企業。此前各界對是否開展債轉股的爭議比較大。此次文件對開展債轉股開出了‘負面清單’,估計能夠開展債轉股的企業主要會集中在過剩行業的龍頭企業。”

10月16日,雲錫集團與建設銀行在北京簽訂總額近5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投資協議。雲錫集團在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60億元,三年前凈資產為150億元,現在凈資產不到100億。

雲錫集團董事長張濤在協議發布會上稱,之所以進行債轉股,是為了擺脫當前遇到周期性的資金困難。此前雲錫集團的戰略和發展思路出現偏差,沒能聚焦於錫的主業,而是投資到了地產等板塊,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壓力。再疊加2012年底起有色金屬市場價格震蕩下行的形勢,雲錫集團現在融資成本高、資金鏈相對緊張。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指導意見》明確了債轉股適用企業和債權範圍,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對於“僵屍企業”、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和可能助長過剩產能擴張的企業則嚴禁作為市場化債轉股對象。

穆迪分析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近一兩年的債務違約案例也可見,此後政府和銀行體系將更加有選擇性地依照各國企在國家戰略政策目標中的相對重要性來提供支持。

目前不會爆發債務危機

不可否認,盡管目前一系列去杠桿措施正在進行,但仍不乏國內外人士擔憂中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胡偉俊對記者表示,當前這種可能性很小。在他看來,首先,中國的債務主要以內債為主,以外幣計價的外債不超過總債務的5%,同時中國也有相當高的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這些都和歷史上爆發債務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有本質不同。

其次,中國的債務構成中,主要值得擔心的是企業債務,而其中主要債權人則是國有金融機構。和完全市場經濟下的債務問題相比,中國在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騰挪的空間要大很多。

第三,中國的銀行幾乎全部為國有,因此儲戶並不擔心銀行會破產。

此外,很多人擔心,高杠桿會導致“明斯基時刻”的出現。就是說,當市場出現恐慌的時候,由於所有人都想拋售資產,一時間賣家遠遠超過買家,市場流動性迅速枯竭,從而引發資產價格大跌,並觸發進一步的拋售,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但是,在胡偉俊看來,如果政府能夠及時為市場註入資金並穩定市場情緒,就可以避免資產拋售和價格的螺旋形下跌。

就債務問題的未來,鐘寧樺對記者表示,對於一些產能過剩、亟待轉型的行業企業,政府救助的可能性在下降;而如寶鋼等中央直屬企業,則可能采取兼並重組的方式,進一步降低產能。

同時,嘉實財富在報告中稱,對於高新技術產業,對於高端先進制造業等的信貸政策還會繼續傾斜,這部分杠桿不但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將會推動整個杠桿的結構性改善,以及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新引擎的構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44

新動能帶動中國經濟

【一】

位於珠三角核心區的廣東東莞,過去30多年都是以服裝鞋帽為主、享譽全球的“世界工廠”。有人略帶誇張地形容:“東莞塞車,全球缺貨。”

但現在,東莞正在尋求發展動力的轉型升級。在10多天前李克強總理的考察中,當地負責人介紹,東莞鞋帽服裝等傳統產業去年跌幅超過15%,而電子信息產業等“新動能”,正在以超過25%的速度增長。

2016年10月13日,李克強考察東莞OPPO手機

東莞的探索只是中國經濟“破繭成蝶”的一個縮影。剛剛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經濟數據中,中國經濟繼續以6.7%的增速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但全球經濟學界和媒體尤為看重的,是其中帶動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動能”。

“在很多西方人的印象中,中國是煙囪工廠和流水線的集中地。”渣打銀行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此前撰文稱,“但現在,中國政府采取的各項措施正在生效,為更平衡的中國經濟奠定基礎。”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分別增長10.6%、9.1%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3.1和4.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5.6%和11.1%,分別快於全部投資7.4和2.9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也在推動傳統動能加速改造升級。今年1-8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3%,快於工業總投資10.1個百分點。

“讓新動能逐步挑起大梁,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這是李克強對東莞的寄語,也是對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期望與規劃。

【二】

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已經滲入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專題報道中國城市居民的“輕現金”生活方式:一位生活在北京的普通市民不用攜帶錢包,單憑手機就能支付絕大多數日常開銷。

“很少有人能否認,7億中國人的手機已經開始改變中國經濟。”英國《金融時報》如此感嘆。

早兩年還在為“雙11”搶購而驚呼的人們,如今早已習慣坐在家里通過手機點餐、打車、掛號,甚至在停電的時候即時繳費。今年前三季度,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5.1%,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14.7個百分點,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模式、新業態持續快速興起。

連傳統的統計方式,都跟不上中國經濟日新月異的變化步伐了。經濟研究機構數聯銘品(BBD)首席經濟學家陳沁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統計GDP的方法忽略了高增長行業的許多小型和中型企業。這些統計不足的領域占經濟活動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美國彭博社在比較兩組衡量中國經濟新舊動能的指標後稱:“盡管傳統工業領域增速出現放緩,但中國的新經濟領域正在大步向前。”

【三】

充滿活力的“創客”,靈光迸發的奇思妙想,類似場景,每天都在中國2300多家眾創空間不斷上演。在李克強總理三年前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許多曾經追求“穩定”的年輕人,今天已踏上創業創新路途,在創造市場價值的同時,也在深刻重塑著中國經濟。

2016年10月12日,李克強深圳考察2016年全國雙創周主題展示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每天新登記企業1.46萬戶,1-8月,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51.3%。世界經濟論壇中國理事會發布《中國創新生態系統》報告顯示,中國本土企業研發投入從2005年的12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94億美元,增長近32倍。2015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

事實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成為中國經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也在匯成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澎湃活力。在3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後,美國彭博社、英國路透社發文肯定中國經濟轉型和“再平衡”取得成效;高盛首席亞洲股票策略師蒂莫西·莫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高了對中國股票的投資評級;世界銀行高級官員郝福滿則稱:“盡管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經濟增速都令人失望,但中國經濟正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前行。”

國際金融協會主席蒂姆·亞當斯將中國經濟比作一臺“混合動力汽車”。傳統動能就像“油老虎”引擎,而依賴於服務業、技術升級和更加環保生活方式的“新動能”,則像是更加環保的電動引擎。

“隨著時間的推移,混合驅動將逐漸提供中國所亟需的動力。”亞當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12

PMI連續三月高於臨界點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11月1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在臨界點之上明顯回升,創2014年7月以來數值新高。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5%,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仍為今年第二高點,走勢平穩;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8.3%,高於上月1.7和2.2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明顯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3%和52.8%,比上月上升0.5和1.9個百分點,均為今年以來的高點。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四季度首月,10月份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大幅好於預期,已連續3個月高於臨界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幾個月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了制造業的發展,原材料價格回升,市場需求回暖。二是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效果,去產能使傳統產業經營有所好轉,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發力。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表示,總的來看,10月份PMI指數回升明顯,走勢表現好於預期,預示四季度經濟走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定基礎。同時要利用好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註重企業“降本增效”,保持經濟活力。當前,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企業訂單不足矛盾有所緩解,生產活動擴張有所加快,但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又有所加重,一些企業雖有增產,但不見增效,不利於提高經濟活力,不利於實體經濟恢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10月份,制造業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上升幅度較大。一是生產和市場需求回暖,擴張有所加快。二是新動能加速聚集,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3.7%和52.3%,比上月提高1.3和0.4個百分點,均為一年以來的新高。其中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PMI均在52.0%以上。

三是供給側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部分傳統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近期市場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傳統行業的生產指數均高於上月,且處於擴張區間。

四是價格持續回升,進一步刺激生產。受去產能去庫存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回暖的影響,近期原材料價格持續回升。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個百分點,相關企業效益有所好轉。

五是企業預期繼續向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5%,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上升,市場信心有所增強。

胡遲表示,盡管中、小型企業PMI明顯回升,但仍在臨界點之下。中小企業仍存在著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融資因素的約束對中小企業更大。此外,由於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疲弱,發達經濟體需求不足的情況尚未好轉,進而影響力中國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

趙慶河也指出,企業生產經營中仍面臨一定困難。由於全球經濟複蘇乏力,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9.2%和49.9%,均在臨界點之下。反映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例仍超過四成,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反映資金緊張的狀況還有所加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