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金大規模逃離 大宗商品的壞日子還在前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2

51b1ba666f89769926

盡管追蹤22種原材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跌至五年低點,但部分投資者仍認為,大宗商品市場將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

彭博社數據顯示,本月,美國原材料行業的交易所交易產品資金流出高達8730億美元,為4月以來的最大規模。

撤出大宗商品資金的投資者主要看淡此類資產的需求前景。作為全球最大谷物、能源和金屬買家的中國,其經濟增速可能為20年最慢。而正因中國和歐洲的能源消費需求增長前景暗淡,國際能源署調降了全球原油需求的預估。

Huntington Asset Advisors基金經理Peter Sorrentino:

大宗商品整體行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表現良好,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也導致了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但目前)它肯定已經變成了資金開始撤離的資產種類。

多家銀行看空原材料行業。從法國興業銀行到花旗集團都預計,很多原材料行業將持續虧損。

法國興業銀行在9月12日調降了其追蹤的43種原材料的價格預期。9月24日,花旗集團也削減了包括原油、黃金、玉米和小麥在內的價格預期。高盛看空銅和黃金。大量供應助推覆蓋22種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中的14種商品走低。

自6月30日以來,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下跌了11%,整個二季度跌幅為2011年以來最大。而MSCI 所有國家全球股指下跌2.7%。追蹤10種主要貨幣對的彭博美元指數跳漲6.5%,為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並於昨日觸及2010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

部分商品供應層面對價格構成極大壓力。比如農產品,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今年出現大豆和玉米大豐收,高產量和高庫存對價格構成重壓。

工業金屬同樣不樂觀,鎳的庫存為歷史新高。美國正在提供自1986年以來最多的石油,加重了全球供應過剩。

不過,正如華爾街見聞本周提及,並非所有大宗商品都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活牛期貨昨日就觸及歷史新高,因德克薩斯州持續幹旱導致美國活牛養殖創下至少60年的最低規模。而由於巴西幹旱抑制了植株生長,阿拉比卡咖啡期貨今年大漲73%。花旗集團認為,農作物種植量減少可能導致2016年出現全球範圍內的供應短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6

PPP排雷:規範、控風險排在穩增長前頭

三年時間,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擬投資額沖破14萬億元,種種問題伴隨著爆發式增長愈加凸顯,這引起政府和市場的擔憂:PPP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了穩增長而亂做PPP項目,長遠來看很可怕,可能會發生系統性風險。”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官方更加重視PPP規範發展,控制風險,今年毫無疑問是PPP的規範年。

5月,國家發改委一周內召開三場座談會,摸底PPP發展中碰到的問題,並將上報給國務院;4月底,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通知,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變相舉債;意在促使PPP規範發展的第四批國家PPP示範項目正在醞釀中; PPP條例也將在近期公開征求意見。

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近日在“中國PPP良好實踐”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要保證PPP改革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市場很熱的情況下,規範完善和控風險至關重要,創新的油門、風險的剎車和改革的方向盤皆不可偏廢。

潛藏債務風險

2014年中央大力推廣PPP模式,希望借社會資本介入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進而促使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財政體制改革和城鎮化健康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三年多時間里,PPP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示範項目正發揮著“標桿”和帶動作用,PPP項目資產證券化、PPP引導基金、獎勵政策等各類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地方政府對於推動PPP項目熱情高漲,更多投資者選擇加入。

“PPP改革已呈現出政府、企業、公眾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主抓PPP工作的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去年底的全國財政系統PPP工作推進會上表示,PPP改革工作正有序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共計12287個,累計投資額14.6萬億元,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兵團和19個行業領域。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1729個,投資額2.9萬億元。

伴隨著PPP的爆炸式增長,不少問題也隨之暴露。最突出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借PPP變相舉債,即打著PPP的旗號采取政府承擔兜底責任的形式,政府回購、明股實債、固定回報等變相融資,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隱患。

多位省級財政廳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地方的確存在不同程度的借PPP之名行變相融資之實,讓人很頭疼。

經常給地方官員培訓PPP的王守清還發現,地方政府嫌做PPP模式比較麻煩,想方設法規避PPP制度要求,借道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相上項目。

“部分地方借PPP變相舉債,規避PPP管理要求,做假PPP項目,本質上還是觀念轉變不到位,沒有理解中央推廣PPP的意圖,簡單把PPP理解為新的融資手段,追求經濟增長和個人政績。”王守清稱,“本來推PPP目的是化解政府債務,但不規範操作下債務不減反增。”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在2017第十五屆水業論壇上表示,PPP模式下股權融資雖然由社會資本出資,但實際上是明股實債,債務資金要找當地平臺公司進行接盤,最後都要轉化為地方政府或有債務。政府對各種支出責任或有負債不可能置之不理,使得去杠桿成為了一種加杠桿的有效方式,而且大家用得不亦樂乎。

“隱形門檻”

除了潛藏的債務風險,PPP在三年探索中還有不少實操中碰到的問題等待解決。

比如,個別地方政府通過設置高額保證金、註冊資本、銀行存款等條件,制造“隱形門檻”讓民營資本畏難。

龍元明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紀江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PPP項目遇到的坎兒不少。比如一些項目投資額不到10億元,地方卻設置了總資產50億元甚至百億元的高門檻,把民企攔在門外。”

王守清發現,確實有部分地方官員害怕民企參與到PPP項目。“因為項目做好了是理所當然,如果出問題官員擔心給自己惹事,容易引發國有資產流失、政府監管不力甚至受賄等質疑。另外國企參與PPP項目出問題了,不會撂挑子,但民企可能就不幹了,風險不可控,也會影響官員政治生涯。”

同樣,民企也擔心政府不履約,長達二三十年合作中可能出現“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再加上自身能力局限,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也觀望居多,舉棋不定。

受政府和民企互相擔心對方不履約等因素影響,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積極性並不高也困擾著決策層。國外PPP模式限定私人資本參與,中國則根據國情,央企、國企也允許並在實踐中大量參與PPP項目建設,市場人士擔心其中潛藏風險。

惡性競爭的問題也愈演愈烈。

苗紀江告訴第一財經,企業在PPP項目招投標時低價競爭現象不少,比如中部一個幾十億的綜合管廊PPP項目,一家公司把回報率調到基準利率,下浮到基本上沒有任何利潤空間,甚至會虧損,這讓其他企業沒法與其競爭。如果政府同意這一報價,政府以後肯定吃虧,因為企業不可能不尋求利潤來給你免費做,很可能最後出現政府和企業雙輸局面。

PPP項目咨詢行業也面臨低價惡性競爭問題。

以廣西某地軌道交通投融資咨詢服務項目公開招標為例,根據招標信息,該項目預定的業務市場價起點為30萬元,但實際中標價格卻僅為2.28萬元。以超低價中標的現象,引起同行普遍質疑,有業內人士調侃“這點錢夠來回的路費嗎?”

另外,PPP發展還面臨諸如投資回報、融資渠道、忽視運營、稅收規則、退出渠道以及合格社會資本方選擇等多方面的問題。

PPP發展規範之年

其實,地方借PPP項目變相融資、規避PPP管理要求、PPP項目“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早已為官方意識到。

財政部早在2015年就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這一紅線目的在於防控財政風險。財政部還發文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王守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種種跡象顯示,打擊地方借PPP項目變相融資力度明顯加大。

“在財政部去年摸底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擔保之後,今年相關負責人被處罰,包括重慶市黔江區財政局局長被撤職。2月底,財政部發函公開質疑武漢地鐵8號線PPP項目可能存在風險分配不當。再到50號文把包括PPP模式在內的不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路子都堵死。”王守清稱。

財政部、發改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六部門近期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即上述50號文,一大要點就是規範PPP行為。

50號文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以借貸資金出資設立各類投資基金,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參與PPP項目、設立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時,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收益,不得對有限合夥制基金等任何股權投資方式額外附加條款變相舉債。

國家發改委也於近期連續召開了PPP金融機構、專家和社會資本三場座談會。參與專家座談會的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官方還是希望了解PPP發展中面臨哪些問題,並收集各方建議。

金永祥認為,PPP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不少,比如項目出問題後中央和地方誰去監管,如何監管?地方達到10%財力上限後PPP模式怎麽繼續走下去?不少沒完成融資的PPP項目如何與資金對接?未來費價改革和金融改革是PPP發展的關鍵。

財政部條法司副司長周勁松近日在PPP創新與規範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有關PPP的立法正在緊鑼密鼓推進,PPP條例已完成初稿,最近一兩個月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PPP立法以解決目前突出的問題為導向,同時體現制度建設的前瞻性、引導性,為PPP的發展發揮保障、促進和規範作用。

參與過PPP條例立法征求意見的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世堅告訴第一財經,不能指望一個PPP條例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能對PPP規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財政部對PPP實施正面清單管理,積極引導各地規範實施PPP項目,盡力杜絕清單之外的“擦邊球”。

“今年毫無疑問是PPP發展規範之年,從發改委這邊看,從穩增長角度看能做PPP項目盡量做,但它也強調規範。金融機構也在發文不能給地方違法違規借債。國資委讓央企做PPP,也在強調規範。”王守清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98

股價跑在前頭

2017-06-22  NM

月初假期,到了很多香港人常到的日本關西,看看京都的古建築,走走大阪的繁華街道。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及二條城,各有金碧輝煌及寧靜恬逸;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氣勢逼人,有趣的是神社中求神祈願亦有明碼實價的建議,要身體健康或開運招福,盛惠3,000円以上,約210港元;要合格祈願,就須多付一點,要5,000円以上,約350港元。

在大阪的街上,聽到的不僅日語多,廣東話及韓語也多,而普通話就更多;道頓堀中24小時營業的多層連鎖零售店,就擠擁着五湖四海的來客。在香港,零售店及鐘錶珠寶行雖沒有多年前的擠擁,但來客亦似從谷底中反彈,數隻相關股份在近兩週不但公布了全年業績,不少股價也創了一年新高,當中迪生創建(113)、東方表行(398)及周大福(1929)的業績表現就各有不同。

收入仍倒退

對比2016年,迪生創建、東方表行及周大福的2017年3月止年度業績,都有不同情況的改善或增長,但仍說不上全無隱憂。以收入增長為例,東方表行的收入按年升了4%,而迪生創建及周大福的收入卻仍按年倒退。相對收入按年跌9%的周大福,迪生創建的收入跌幅不僅較大,達13%,而當中隱憂亦更大,原因是若按半年計算,迪生創建2017年3月止年度的下半年收入,仍對比2016年按半年計下跌4%,可幸跌幅已較上半年的22%大幅收窄。迪生創建在保持毛利率的同時,大幅壓縮銷售分銷開支24%及行政開支26%,故此令2017年業績轉虧為盈,但利潤率仍僅有3%。迪生創建兩週前業績公布後翌日,股價單日升了4%;同日,股價亦創了一年新高。可是到了上週收市,迪生創建股價已回到業績公布前的價位。

利潤未豐厚

以收入計名列全球奢侈品品牌頭10名的周大福,2017年3月止年度的收入雖仍下跌,但年度中下半年的收入,已對比2016年按半年計上升了4%,較迪生創建優勝。周大福不但與迪生創建一樣,壓縮銷售及分銷開支,亦同時增加毛利率,增幅接近2%,亦使到利潤率能微增1%。故此在收入下跌下,周大福的年度利潤能按年回復增長。周大福股價從年初至上週升逾四成,上週初股價亦創了一年新高,上週收市市值已逾852億港元,市盈率及市賬率分別接近28倍及3倍,不算便宜!東方表行的市值及規模都較周大福小,毛利率亦不及迪生創建及周大福,但股價卻跑得更快,早在3月底已創了一年新高。東方表行上週公布的業績顯示,2017年3月止年度收入能按年回復增長,業績亦轉虧為盈,可惜利潤率仍僅有0.5%。東方表行業績公布後翌日,股價與恒生指數一同下跌逾1%;上週收市,股價仍上不了3月底的價位。訪港旅客似從谷底反彈,零售店及鐘錶珠寶行的收入隨之改善,而業績所見,利潤雖未算豐厚,但股價已跑在前頭了!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