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國銀行---道義的銀行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911


巴黎:

以下是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兩組數字:

   每股資產值            2009   2008     2007  2006
    
BAC (美國銀行)       21.5    27.8       32      29

WFC(富國銀行)       21.5    20      13.9    13.3

單從每股資產值數字看,Blog友可能覺得奇妙,富國銀行居然能在海嘯期間,把每股的資產值增加而不是減少,是的,投資是講實據而非講印象。

再比較以下的Sales Net profit Margin: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BAC    loss  loss     12.2      21      19       19       22   
WFC   11.3  5        24.5     38       29      29        28

有人認為,買股票要買增長股,但很少人明白,銷貨上升,在其它情況不變下,意味員工人數也上升,如果Profit Margin不變,企業所賺的錢只能跟著通貨價格上升走。

而能令企業賺到超過水準的方法,一般有二個:

1. 減人工,例如把原本的人工對銷售的比例,20%,減到18%,企業的盈利就能較往年上升2%,如果整體通貨上升10%,企業的銷售會上升10%,而盈利會上升12%

2. 增加效能,把人均銷售額改為,人均盈利率,例如,以往一人的放款額的壞帳比是銷售的12%,現在在操作上增加效能,不著重數額,而是質數,把壞帳比下降2%至10%,企業的盈利率仍然會和只靠減人工的企業看齊。

第一點的企業,不可能長期維持,因為它的盈利增長動力是來自勞逆員工,即企業愈賺錢,員工的相對人工愈小,生活水平愈差。

第二點的企業,理論可以持續增長,同時保持行業的領導地位,它能過渡大多數行業不能渡過的衰退週期,他的員工能享受企業增長的成果。

巴黎在分析兩間銀行的時候,發現富國銀行的薪金比銷貨反而較美銀多一、二個百份點,但是富國銀行在同一壞帳比例上能借到更便宜的錢,令他的最後profit Margin更大,並成為金融海嘯的勝利者。

這分析有以下啟示:

1. 善待你的員工,想辨法令他們能長期減低公司的錯誤,相對而言,錯誤的成本的節省遠高於壓低人工的節省,前者尤其涉及企業的生存與否;

2.認清自己的股票的增長動力的來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財來,是取之有道,不會買入員工跳樓的所謂增長股;

3.認真思考社會的出路,有能力制定社會政策者,應明白貧富兩邊化的來源是由於企業的投資不足,令企業棄遠(減錯誤)取近(減人工)。

買股票的好處是,我們未必知道如何應變以上的種種情況,但是我們只要在發現企業有表徵時馬上轉股,就能避免這些企業人要面對的煩惱!

最 後,昨天看到那熱門Blog的近來的Blog文,說中銀香港抗跌,我不知為何有人會天真到以為世上有股票能抗跌,我只能在此比較中銀香港的帳面值是10 元,而WFC是23,WFC ROE是18%,中銀香港市價是18元,WFC是26元,閣下自己動點腦筋應買那支股票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4

從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看財務陷阱 (二)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518

巴黎:

上文已經說出,我們可以透過資產負債表每年的年初和年尾的股東權益總數變化,去反核對究竟公告的所謂盈利是否真正入了股東的袋,又再把無形資產鉤出,計計入袋的是否只是空氣。

雖然以這種多年變化就能避免很多所謂財務陷阱,不過買賣股票中其中的"素"較這些因素更為重要,例如,如果一間公司年年作大了一千萬利潤至1億1千萬,另一間卻實報實為七千萬,前者雖有所謂財務陷阱,但其內在價值是沒有理由低過後者。




從 上面的14年市場最高和最低價與美銀(BAC)的除Goodwill後資產比較,我們得出一個印象是,不計風暴年,在最高的P/B範圍大約是 2.6-4.5,最低的約為1.78-3倍,不計2002-2006年按揭債券最賺錢的假象,保守的派息記錄顯示為平均為除Goodwill後資產淨值的 10-12%。因此在現價13.4P/B 1倍買入,無論從資產保護、回報、派息,都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我們也可以從2008年的資產 淨值大跌至$11.44後反彈至2010年(3季)的$13.633,得知美銀是在改善而非惡化加強信念,雖然兩年間的公報是虧損,這類與資產值背離的虧 損公報,其實反而對買入者有利,因為大多數散戶從未想過認真去了解此間財務意義,單以情緒決定就殺價沽貨。。

一些朋友以為,等待至市況回 覆至稍為正常水平,P/B或會升上1.8倍後,便是$13.633 x 1.8= $24.5,沽出就很好。以這種想法很容易令閣下太早沽出股票,賺少一大舊。任何股票賣出時,都一定要從新計算當前的內在價值,而不是以你買入時計算的內 在價值,更不是你付出的價格。比如你以5元買入,在等待股票回複正常P/B前,銀行已經賺了2元,其資產值就會躍升至15.633,此時股價若只 是$24.5,仍能提供不錯的Yield和ROI,投資者也是可以再等一會,雖然那$25元是你買入的5倍。



以上的是富國銀行(WFC)的15年紀錄,我們可以從每股除Goodwill後的資產淨值、每年盈利和派息,反轉還原,在市旺時相差也不大而得出一個印象:雖然它也是以收購壯大,但管理層是有考慮到股東利益,其回購股票或收購對手的出價都是有節制的。

而在2008年海嘯間富國銀行的收購對手更是拾到一舊金,因為它的每股資產淨值大升了5成,超出其公告的盈利幾倍,它實際是海嘯中的大贏家。

有 人常常說,分析管理層的能力(小道消息、傳記或個人自述)較財務數字更重要,從兩篇的財務比較,我們得知只需觀察數字就能知道領導者的能力,且客觀和有說 服力。這種以數字評估的做法更有利是,你只計算這個因素一次,而不會重複財務數字一次、管理能力又一次而計貴或便宜了股票的內在價值。

若 果單從海嘯以外年間,富國銀行最低P/B為3倍,以$16.838元水平,即達$50.5元上下,就是現價$31元有可能至少賺63%,看起來較美銀的可 能至少到$24.5賺的80%少。不過要明白,假如這一年內,美銀賺1元,富國賺2元,產生的槓杆比例就能拉近相方距離。這亦是巴菲特常常強調買賺錢的股 票的重要,他說:"即使現在付出較多一點,還是有利,因為股票賺錢後的溢價,也會隨內在價值上升而上升",道理亦是如此。

但這種想法是有條件的,股神說付多一點,而不是散戶的付多一大舊。即:

如果一間公司能賺大錢是一個買入的好因素,那麼股票的價格上升就是一個買入的懷因素。兩者在選擇股票時幾乎是同等重要。
雖然大部份散戶都認為前者大大重要過後者,或把價格上升的壞處以相反來處理。

因 此價值投資人在考慮購進一間自已認為公司能賺很多錢時,不妨也把它過去的高低P/B比較,如果這間公司是新投股票,沒有往積,那就放棄它吧,這不是否定它 的投資價值,而是我們沒有一支可參考的盲公竹,我們不知這股票的價格升到那裡算是貴、跌到那裡是便宜,遇到市況向下時我們不能堅持而會畏懼,到市況向上 時,我們也不能夠眾人皆醉我獨醒。

最後,美銀是一隻很奇妙的股票,美國的報章,無論以基礎分析或投機,都把它列作頭號買入的股票,可是它就是一直下跌。

巴黎認為,投資市場跟紅頂白是人性最難克服的一種常態心理。
然而我們有了理性的分析,始終還要有言行一致的行動,一心一意,心無旁念的投資人通常就能夠勝任這工作。


p/s:美國銀行今天大升6.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3

富國銀行:金融危機中的大贏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rgpr.html

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隨後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在此次危機中,美國有數百家金融機構破產倒閉,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也遭受重創。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富國銀行卻以其優異的表現為世人瞠目。富國銀行憑什麼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得如此靚麗?

 

金融危機「因禍得福」,躋身美國銀行業「第一陣營」

    金融危機爆發前,富國銀行儘管業績表現一直較為優良,但仍只能屈居美國銀行業「第二陣營」,與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業界大鱷有著不小的差距。以2006年為例,富國銀行資產總額僅為美國銀行的33.02%,為花旗銀行的25.58%;淨收入為美國銀行的39.84%,為花旗銀行的39.09%;不良貸款率比美國銀行高出0.5個百分點,比花旗銀行高出0.45個百分點。

    而經歷了此次危機,富國銀行憑藉其優異表現,不僅大大縮小與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差距,甚至在多項指標上還超越花旗銀行、美國銀行,一舉躋身於美國銀行業「第一陣營」。2008年,富國銀行資產總額達到1.31萬億美元,淨收入26.55億美元,同期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的資產總額和淨收入分別為1.94萬億美元、-276.84億美元;1.82萬億美元、40.08億美元。同年,富國銀行淨資產回報率是美國銀行的2倍多;資本回報率是美國銀行的近3倍之多,而同期花旗銀行相應指標為負值。在信貸資產質量控制方面,2008年,富國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4%,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分別為1.96%、3.21%。2008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33.82%,花旗銀行股票價格則重挫77.43%,根本沒有能力分紅派息。美國銀行股票價格表現略好,但也下挫66.09%,現金股息僅0.01美元/股。而富國銀行股票價格僅微跌3.28%,現金股息更是達到0.34美元/股。2008年末,富國銀行市值一躍成為全球第5,超過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居美國第2。

    富國銀行能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逆勢奮起並成為業界翹楚,並不是僅憑藉其良好的運氣。事實上,從1852年成立至今,富國銀行多次在緊要關頭規避了風險,抓住了機遇,從一個地區性的小銀行演變為全球銀行界巨頭之一。

 

富國銀行業務收入結構

    富國銀行成長穩定、規避風險,其業務收入結構模式是關鍵。經過不斷調整,自2001年以來,富國銀行逐步形成三條業務主線:社區銀行、批發銀行和富國理財,而其中又以社區銀行業務為主。

    2008年,富國銀行社區銀行美國本土的經營機構達到6610家,佔到富國銀行美國本土經營機構總數的67%。富國銀行社區銀行業務發展較為穩定,是富國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對富國銀行淨收入的貢獻度一直在60%以上。相比較而言,富國理財業務收入受市場影響就要大得多。2008年,富國銀行淨收入同比下降67.05%,其中社區銀行業務淨收入同比下降44.61%,批發銀行業務淨收入同比下降43.36%,富國理財業務淨收入則為負值。這種明確的市場定位和較為穩健的經營方式,使富國銀行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並得以發展壯大。

    從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三家銀行的經營盈利情況來看,富國銀行盈利較為穩定,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波動都較大。三大行盈利發生變化,並非基於淨利息收入因素。金融危機前後,三大行各自淨利息收入變化不大,但三大行非利息收入變動就大不相同。金融危機前,美國銀行、花旗銀行非利息收入均超過了淨利息收入。而2008年,美國銀行、花旗銀行非利息收入都出現大幅下降,花旗銀行非利息收入甚至還出現虧損,富國銀行非利息收入保持平穩。非利息收入的巨大變動,導致了三大行不同的盈利狀況和在金融危機中的不同命運。

    由於富國銀行立足社區銀行業務,所以其議價能力相比較而言要高於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2007年和2008年,富國銀行淨息差比美國銀行分別高出1.75個百分點和1.77個百分點,平均貸款分別是美國銀行的44.42%與43.75%;淨利息收入則分別是美國銀行的60.89%和55.43%。儘管貸款收益率比美國銀行高,富國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卻控制得很好,同期不良貸款率甚至低於美國銀行。而2008年花旗銀行非利息收入出現虧損,主要是ICG(機構客戶)業務非利息收入出現高達27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這表明,機構客戶業務風險並非比中小客戶業務風險小。

 

富國銀行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富國銀行是一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銀行,開展商業銀行、保險、私人銀行、投資、經紀等多項業務。但在經營上,富國銀行有自己的側重點。美國次貸危機始於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富國銀行作為美國最大的零售抵押貸款發放者,卻抵禦了次貸危機的衝擊,其重要一點就是富國銀行經營上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與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洞察力+創新=成功」的經營不同,富國銀行更加傾向在傳統業務領域擴展市場競爭能力。

    「居者有其屋」是美國歷任政府的重要行政行為。為鼓勵、促進住房市場發展,2001年以來,美國聯邦基準利率不斷下調,房貸標準大幅降低。市場也在住房抵押貸款基礎上衍生出數額巨大的CDO等眾多金融產品。就在市場一致看好房地產市場發展和房貸業務發展前景,眾多金融機構為搶佔市場,降低房地產信貸標準門檻之時,富國銀行並沒有參與在當時看來幾乎沒有什麼風險的金融業務。

    富國銀行很少提供低於信貸評分、資不抵債、可信度低甚至沒有證明的抵押貸款,不提供選擇性可調整利率貸款,基本上不參與高槓桿金融衍生業務,並在2006年賣掉大量抵押貸款。儘管2004-2006年,富國銀行失掉2%-4%抵押貸款市場份額,僅2006年就失掉600億-1200億美元抵押貸款市場份額,但與因次貸危機導致的競爭對手2007年減值準備高達1630億美元相比,富國銀行2007年計提損失僅14億美元。2007年,富國銀行持有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僅比2006年微增4.2%,持有的私人部門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甚至還在減少。富國銀行在次級房貸市場的重大「不作為」有效隔離了次貸危機的侵襲,使富國銀行成功抵禦此次危機。

 

富國銀行風險文化

    富國銀行成功躲避次貸危機衝擊並非單憑偶然和幸運,長期以來養成的良好風險文化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富國銀行避免了花旗銀行等那樣的重大損失。從富國銀行多年經營實踐情況來看,富國銀行風險文化的核心體現在堅持責任、堅持操守。與眾多競爭對手業務拓展以產品和收入為中心相比,富國銀行在業務開展時更多的是從顧客角度出發。

    以住房抵押貸款業務為例,2004年,富國銀行就提出「負責任的住房貸款發放原則」,「負責任是我們發放貸款的唯一路徑,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幫助顧客實現擁有住房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做那些對顧客有益的事情,使他們擁有住房並且可以永遠保持自己的住房」,並嚴格按照執行。當諸多金融機構在利潤的誘惑下,向不具有償付能力的顧客發放貸款,鼓勵顧客去購買住房的時候,富國銀行堅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以是否能給顧客帶來利益作為貸款發放的重要標準之一。當2007年的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在浮動利率貸款的利率提高之前已經有近1/2的這類貸款成為壞賬,次貸危機開始出現苗頭,財務發生困難的貸款者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聯繫其貸款銀行,遺憾地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富國銀行給他們的那些在支付方面有困難的顧客都發送短信息:「趕緊聯繫我們!」當顧客聯繫上富國銀行後,銀行派出專門客戶經理同顧客一起,根據顧客的實際情況,幫助這些顧客尋找解決措施或可替代的方案以避免住房押貸款喪失贖回權。正是富國銀行在面對利潤的誘惑時能夠堅持自己的責任和原則,超越合規的穩健經營和管理風險,不斷向顧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才得以在危機中獨善其身。

    富國銀行風險文化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非常注重貸款的分散化發放,並認為這是降低貸款風險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貸款發放規模的控制、發放行業的分散化以及發放對象地理位置的分散化三個方面。以住房抵押貸款和商業貸款為例,2007年,富國銀行不動產貸款呈現高度的區域分散化,貸款餘額最多的10個州,除富國銀行總部所在地加利福尼亞以外,其他各州的發放比例都小於5%。商業貸款的投放對象也呈現高度的行業分散化,發放貸款額最多的10個行業中,比例最高的小企業貸款也僅僅佔11.4%,其餘均低於5%。

    富國銀行風險文化還體現在,它是美國財務上最保守的銀行,因此才能涉及最少的次級房貸業務,也才能在2008年併購規模相當的美聯銀行。但富國銀行並不是真正的保守,在具體經營中,富國銀行不斷為顧客創造更完整、更豐富的金融產品,是美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最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之一。

 

啟示

    富國銀行用150年左右的時間由一家地區性的小銀行打造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型金融機構。剖析其發展歷程、業務開展、盈利結構、風險控制等,對我國那些在資產規模上已處於全球前列,但業務開展、盈利模式等高度同質化的大型商業銀行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一是要具有持久競爭力,絕對要以客戶而非產品和利潤為中心,並將這一宗旨真正落到實處。當前,我國的商業銀行也大都提出以客戶為中心,但是並未能很好的一一貫徹,多數時候還是將自己置於客戶之上。從我國經濟金融日益融入全球化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只有真正將客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在未來的國內外的激烈競爭中才不會被客戶和市場所拋棄。

    二是創新不是壞事情,但要堅持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核心業務和產品。比如,儘管理財業務非常重要,市場好的時候盈利也很多,但富國銀行始終以社區銀行業務為主。金融創新日益豐富,沒有任何一家金融機構能夠迴避或逃避金融創新,但是金融創新也並非人云亦云,而是應該在堅持既有的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的創新。

    三是要重視中小企業客戶,不要盲目追求大客戶。富國銀行的實例說明,中小客戶業務風險並非就比大機構客戶業務風險大。花旗銀行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主要是大機構客戶業務受損嚴重。

    四是要時刻清醒和清楚經營銀行是「清苦」活,要有「清苦」意識。在當前金融衍生品市場高速發展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某些特定金融機構一夜暴富的神話到處可見,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同樣有大量這樣的金融機構因交易失敗而破產。因此,大型金融機構還是要堅持穩健經營,不可「眼紅」某些小金融機構的一時成功而盲目追隨和模仿,以防荒廢主業和誤入歧途。

    五是開展新業務時,不要輕易跟風,要堅持自己的判斷,要力爭做到少賺不賠。對於一些一時難以把握的新業務,不要有僥倖心理,更不能賭,否則,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4

[轉載]巴菲特富國銀行案例及芒格對銀行業認識的進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04d50100vyyz.html

2010年7月,前段時間讀完了《巴菲特之路》,又看了芒格的一些資料,越來越覺得中巴們和大陸研究巴菲特的權威們自寫的書都不大靠譜,近一年基本上不去 看了,還不如一些草根博客實在,無論對錯都是自身的實在思考。中巴和作者們喜歡搞理論教條,動不動搞主義,樹聖人,總結起來圖大氣,圖宏觀,還圖順口, (例如買名牌,買老牌,買大牌。。。順口得很,但--不見得是巴老本人的原意),卻忽視微觀和細節,把一個完整的案例和思想生生割斷。在《巴菲特之路》 中,芒格就說過當年買進富國就是賭博,但相信管理層的能力能解決問題。這種話做私募的中巴們和於基金公司就職的研究者是不會引用的,賭博?那豈是大師所 為?豈能是價值投資?!至於芒格說他們對某些基金管理人收高額管理費自肥,卻對合夥人或持有人的虧損泰然自若很是不屑,那更不要指望在見諸大範圍討論了。

 

關於銀行股,現仍有很多爭論,十分有趣。

 

起初,看過對銀行股持保留意見之一的是引用巴老的話: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第三章《垃圾債券》, 銀行業務並非我們的偏好。就像買進銀行的股票一樣,我們並不常買入低於投資級的債券。」巴老竟然把銀行與垃圾債券歸一類了。

 

   

又有進一步引證:「《證券分析》中Graham將證券分為3大類,本質上銀行股與垃圾債券均屬於第2大類,即「變動價值類證券」,這類證券本質上缺乏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少數時候足夠的價格能彌補質量上的些許不足。「

 

   銀行與垃圾(聽上去覺得好像垃圾債券=垃圾了)好像差不多了,似乎權威都是這樣說的。不過這些基本上是20年前的言論了(1990以前)。另外,引用較多的還是巴菲特的那句話,銀行業是非常好的事業,除非你老幹些蠢事。你可以很便宜地取得資金,不用幹些蠢事。但是銀行常會掉入做蠢事的循環,而且是一窩瘋地發蠢,就像80年代國際信貸的事情那樣。」 當然,前後行文、其它時候說的話通常就被忽略了。所以《巴菲特之路》之路中,作者引用巴說的另一句銀行業通常是一個糟糕的行業,但並一定是糟糕的行業」, 「銀行家們經常會做蠢事,但並不一定會做蠢事。」就基本上沒見過被引用。其實,這一句不過是前一句很簡單的順延邏輯而已,不用巴菲特說,本該如此。

 

後來偶爾瀏覽某著名博客學習,居然有200幾貼的長長的激辯,看著犯暈,沒看下去。有的提的問題很多很廣,對中國銀行業充滿質疑,卻不見很多經深入思考的答案,想起了老外的一句話,「you speak a lot but say nothing」

 

   富國銀行是巴老在1990年買進的。剛好又讀到些芒格在隨後幾年對銀行業的態度是如何進化的,如下:

 

 

 1991年股東大會,芒格:「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得不決定哪些事情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哪些要粗略判斷。這些年我們發展了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效果很好,因此,只需繼續使用就行了。」

 

「我不知道有誰會為了購買某隻銀行股而東奔西走考察每一筆貸款。這種方式涉及的工作量是難以置信的多。在一定程度上,你對這些公司的判斷是通過分析其管理層的思維方式、工作背景以及他們的文化間接得到的。」──註:這不併僅指銀行業。

 

自然,巴和芒格並不是因為富國便宜才買的,而是對其管理層,效率,成本控制有信心,且贏的概率極高才買進的,買的首先是優秀的企業,而不是行業,這是先決的。

 

1996年股東大會,股東問題:「銀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以價取勝的商品業務(commodity business),在此你認為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使銀行表面上的額外利潤沒被競爭消除?」

 

芒格:「現在銀行業具有很多特徵包括僱傭的員工人數更少、電腦更好、以及支行滲透到超市等,我認為現代銀行業比以前好多了。我認為對那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贏家而言,如果經營得當,銀行業是一個很好的業務。」──註:這些理由,在今天看來,對於中國銀行業是多麼現成,甚至小兒科,而且還在不斷進步,現在是I理財,移動支付!

 

2003股東大會,芒格:「銀行業一直是一個完美的金礦(Perfect goldmine),就像我在不同的Berkshire會議上多次說過的那樣,沃倫與我在這方面都搞砸了。或許我們應該在銀 行上面投入更多的資金。銀行業的盈利水平後來變得比我們起初的判斷要高得多。儘管我們在銀行業上做得不錯,不過或許我們在該行業上的倉位應該更重一些,銀 行業的賺錢之道簡直可怕。」當然,會上他也說了銀行業的短借長貸形成的高速發展可能會是到頂了。

 

到現今,即使經過金融海嘯,巴菲特無論是在Berkshire還是私人組合,仍持有大量的不同的銀行股(當然僅是經營優秀的),可見他和芒格對銀行股的認識是與時俱進的。

 

令我反思的是,我們在向高手們學習時,要避免樹立聖人,並把所謂「聖人」們的片言隻語當作恆古不變的真理,那無異於刻舟求劍,當別人僅在分享當時自己認識 範圍內的看法和經驗,聽者卻奉之不疑,就像禪宗所說的「一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同時,也要避免不分國情,不分年代,不分企業經營的生搬硬套。有時套住 我們的其實是對聖人、高手們的盲從,而巴菲特和芒格卻很快很早就擺脫了這種障礙(如Graham的盲點),與時俱進。

 

投資的道路是孤獨的,應當聽不同的意見,卻沒有什麼人能替我們思考,更無人能代替我們從一大堆事實和正反理由中分辨出決定性因素並作出決策。

 

巴菲特說過:「就算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那如果巴菲特告訴我們買入什麼A股,我們會否毫不懷疑、毫不思考跟著買呢?中石油?!

 

 

 

本文重點思考的是多方學習,深入、獨立思考,與時俱進的問題,而不是中國銀行業或哪個銀行好壞的問題。

 

BTW,1996年芒格回答過為什麼Berkshire壽險業務很小:「在人壽保險業,你需要為浮存金支付代價,並且這個代價相當高昂。我們並不像其它人那樣那麼喜歡人壽保險行業的會計處理。我們喜歡非常保守的會計處理。我們覺得會計師讓人壽保險公司變得有些樂觀。因此,大體上,我們的人壽保險業務並不大。」

 

 

────────────────────────

《巴菲特之路》關於巴菲特買進富國銀行的描述 (當然,看故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感謝季冬兄的錄入)

 

富國銀行和美國運通其實是近親,1852年亨利·威爾斯和威廉姆·富國二人創立了富國銀行,主要從事速遞和銀行業務。兩年後,二人又創立了美國運通,此後 富國銀行專注於銀行業務。按資產規模計,富國銀行在1990年時是美國前10名之內,是加州的第2大銀行,僅次於合併後的美洲銀行,房地產信貸業務排在加 州的首位。

 

1990年10月,巴菲特宣佈購買了500萬股富國銀行的股票,平均買價57.88元每股,投資總額2.89億美元,擁有流通股的10%。之前富國的股價曾經到了86美元,後來投資者擔心經濟衰退會導致房地產信貸損失,而開始拋售,這時候巴菲特開始買入。

 

1、業務簡單明了

 

巴菲特對銀行業務是很熟悉的,早在1969年,巴菲特曾經買入過伊利諾斯國民銀行和信託公司98%的股份。從其董事長簡·阿貝格那裡,巴菲特學到了,如果銀行管理層對發放貸款認真負責並努力削減開支的話,銀行業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2、令人滿意的長期發展前景

 

巴菲特認為富國銀行不像可口可樂公司,一般情況下,可口可樂公司作為一家非金融企業破產倒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銀行不同,銀行比較容易倒閉。大多數銀行倒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管理錯誤。

 

巴菲特認為,如果你是一家銀行,你並不一定要位居行業榜首,關鍵是你怎樣管理你的資產、債務和費用。因此,巴菲特挑選銀行內最好的管理隊伍。他宣稱:「有了富國銀行,我們認為我們獲得了該行業最好的經理--卡爾·理查德和鮑爾·海茲恩。」

 

3、管理者行為理性

 

卡爾·理查德自1983年擔任富國銀行董事長後,便著手把一個低效率的銀行轉變為盈利的銀行。從83年到90年,富國銀行資產收益率平均為1.3%,淨資產收益率為15.2%。

 

衡量一家銀行的經營效率時,可以採用非利息費用佔淨利息收入的百分比。衡量了銀行營運費用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富國銀行這個百分比全美最低(營運效率最高),比第二名第一洲際銀行拉開了20%-30%。

 

巴菲特買入富國銀行後,股價在1991年初達到了98美元,賺了2億。銀行監管機構審查了富國銀行的貸款組合後,要求富國銀行提取13億美元的壞賬準備 金,第二年又追加了12億美元。在91年6月,富國銀行宣佈提取壞賬準備金的第二天股價跌到了74美元,到91年年底,以58美元收盤。投資一年多以後, 經過大起大落,巴菲特的投資勉強盈虧平衡。巴菲特承認「我低估了加利福尼亞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和銀行在房地產貸款回收方面的困境。」

 

4、內在價值

 

90年富國銀行賺了7.11億美元,比89年增長18%。91年因為提取壞賬準備,富國銀行只掙了0.21億美元,92年增加到2.83億美元,仍遠低於90年的水平。但要是排除額外追加的壞賬準備金,會發現這是一家有強勁盈利能力的銀行,有10億美元的盈利能力。

 

銀行的內在價值是它的淨資產加上後續經營預期盈利的函數(貼現)。巴菲特買入時,富國銀行前一年的盈利是6億美元,90年美國三十年期收益率約8.5%。保守起見用9%來貼現。將富國銀行看做是零增長,也就是今後每年都是6億美元的盈利,按9%貼現,內在價值是66億美元。富國銀行的股份是5200萬,按照巴菲特的買入價格58美元計算,相當於富國銀行的總市值是30億美元,僅僅是內在價值的45%。

 

核心在於,「考慮了貸款壞賬損失後,富國銀行是否還有盈利能力」這個問題。賣空者認為沒有,巴菲特認為有。巴菲特清楚在扣除貸款損失3億美元後,富國銀行 的稅前收入為10億美元。如果91年,富國銀行480億美元貸款中10%存在問題,並且產生的損失(包括利息)平均佔到本金的30%,富國銀行將產生虧 損。但他判斷這種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富國銀行虧損一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們喜歡收購那些一年裡暫時沒有收入的企業或投資這類項目,但要求其預期的權益資本回報率達到20%。」, 當巴菲特發現他能以內在價值一半來購買時,富國銀行的吸引力變得更加強烈了。

 

巴菲特認為「銀行業通常是一個糟糕的行業,但並一定是糟糕的行業」,「銀行家們經常會做蠢事,但並不一定會做蠢事。」巴菲特買入富國銀行時,堅信理查德不是愚蠢的銀行家。芒格說:「這完全是一次賭博,但我們認為富國銀行能更好更快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巴菲特賭贏了。1993年富國銀行的股價上升到137美元。事後看,監管機構要求準備的20多億壞賬準備,實際上多準備了10億美金(折合每股19美元權益)。

 

巴菲特對富國的信心繼續增長,92年繼續買進達到630萬股,佔11.5%。93年巴菲特向美聯儲申請收購富國銀行獲得批准。93年1月,巴菲特以每股106到110美元繼續吃進富國銀行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2

巴菲特投資之富國銀行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xhd.html

【潘潘按:本文系轉載,原文地址http://i.cmbchina.com/Blog/Show/41781。很顯然,這個時候的富國銀行,並不是成長股,對於巴菲特來說,安全邊際是第一位的。目前國內的銀行,處境有點類似於90年左右的富國銀行,但未來會不會出現負增長,誰知道呢。】

 

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的案例分析

1989-1996年間,巴菲特多次買入富國銀行,總成本5億美元左右。投入細節如下:

 

購買年份

購買價格

購入總成本(百萬)

購入PE

購入PB

1989

58

289

    5.3

   1.21

1992

67

92

   15.3

   1.41

1993

99

43

   10.0

   1.54

1996

148

74

    7.4

   0.95

從上面的表可以看出,巴菲特買入富國銀行的 PE 一般不超過 10 倍,主要投資 PE 只有 5 倍左右。而 PB 一般不超過 1.5 倍 。(註:92年PE為15倍,是因為當年利潤大幅下滑造成PE偏高)

2 、當時的富國銀行情況:

富國銀行歷史上是家優秀的加州地方性銀行,但由於89--92年的美國經濟危機,使得加州經濟持續衰落,而銀行業是高週期性行業,富國銀行也隨之進入長達數年的低迷期。股價在88-89年大幅下跌了40%。

3 、巴菲特為什麼要買入富國銀行

    1)富國銀行中間業務持續上升,84--89年利息收入年增長15%,而中間業務收入年增幅達24%;

    2)公司的成本增幅遠小於收入增幅,非利息支出年均只增長了12%,說明公司成本控制良好;

    3)公司歷史上的ROE和ROA記錄良好,公司的ROE常年保持25%以上,ROA保持在1%以上,是家管理優秀的公司;

    4)富國銀行的估值非常之低,安全邊際明顯。就算公司可能有較長的低迷期,而且美國經濟何時復甦不得而知,但憑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中間業務拓展能力,巴菲特相信富國銀行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4 、買入後發生的情況:

   89-90年巴菲特購入富國後,美國經濟開始一路衰退,加州房產一路大跌,公司的利潤從89--93年的5年間連續負增長。92年甚至利潤為0。93年底的貸款損失準備高達6.4%。

   事實證明市場給予了富國銀行正確的 短期評價 。

 

十億美元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貸款

41

47

43

36

32

36

35

64

64

資產

49

54

52

51

51

52

49

109

97

淨利息收入

2.16

2.3

2.5

2.7

2.7

2.6

2.7

5.5

4.6

貸款撥備

-0.36

-0.3

-1.3

-1.2

-0.6

-0.2

0

-0.1

-0.6

其他收入

0.78

0.9

0.9

1.1

1.1

1.2

1.2

2.2

2.7

其他支出

-1.58

-1.7

-2

-2

-2.2

-2.2

-2.1

-4

-3.6

淨利潤

0.57

0.7

0

0.2

0.6

0.8

1

1.7

2

流通股(百萬)

52

53

52

53

56

54

49

83

89

EPS

11

13.4

    

4.4

9.9

14.8

20

20

21.9

ROA(%)

1.2

1.4

0

0.5

1.2

1.5

2

1.8

1.9

ROE (%)

25

26.3

0

7.9

16.7

22.5

24.9

15.1

14.5

 

從上表可以看出,富國銀行的盈利能力在整體經濟低迷時期,一路下滑,ROE從25%下降到92年代的8%。如果單純看表面數據,富國銀行的確不值得投資。但是深入分析報表,可以看出該銀行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0-93年合計

94-97年合計

貸款增幅

 

15%

-9%

-16%

-11%

13%

-3%

83%

0%

-32%

100%

資產增幅

 

10%

-4%

-2%

0%

2%

-6%

122%

-11%

-6%

90%

貸款佔資產比

84%

87%

83%

71%

63%

69%

71%

59%

66%

 

 

撥備率

0.90%

0.60%

3.00%

3.30%

1.90%

0.60%

0.00%

0.20%

0.90%

 

 

中間業務收入比重

27%

28%

26%

29%

29%

32%

31%

29%

37%

 

 

利息收入增長

9%

7%

9%

8%

0%

-4%

4%

104%

-16%

17%

70%

中間業務收入增長

14%

16%

0%

22%

0%

9%

0%

83%

23%

22%

145%

 

從上面的財務指標分析來看:

1)管理層對於環境快速反應,大幅縮減了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32%),貸款減少幅度大大快於資產減幅(-6%),公司將資金配置到了收益相對較高的債券投資上;

2)中間業務收入增幅迅速(增長22%),高於利息收入增幅(增長17%),特別是92年。

3)另外,對比同業,富國銀行的交叉銷售能力較強,人均收入和店均收入能力為同業前茅;

5 、經濟復甦後的情況:

1)從上表可以看出,93年美國經濟復甦後,隨著利率上漲,公司快速的將資金配置到貸款上,貸款增幅(100%)快於公司資產增幅(90%);

2)中間業務能力進一步鞏固加強,中間業務比重達到37%,中間業務收入增幅(145%)也遠高於利息收入(70%);

6 、巴菲特何時出售?

  富國銀行雖然是好公司,但巴菲特也並非全然死守不放,1997年富國銀行股價大幅攀升,較上年上漲了100%以上,巴菲特在339元出售了其8%的投資。

 

97 年價格

PE

PB

339

     15.48

              2.19

從上面的估值指標來看, 巴菲特認為富國銀行 PE 高於 15 倍以上, PB 高於 2 倍以上,是可以逐步減持的價位了。

7 、富國銀行 case 的啟示:

1) 偉大公司的重要性 :巴菲特很強調「護城河」、擁有高壁壘的公司,富國銀行89年之前歷史證明,它是一家具有良好管理團隊、低成本運作、較高中間業務比重的零售銀行;

2) 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巴菲特並非只要是偉大的公司就購買,富國銀行這樣「偉大的公司」,巴菲特也是等到其出了大問題,股價持續低迷,利潤持續下滑情況下,PE達到5倍、PB達到1.2倍之低的「安全邊際」情況下,才大舉買入;可見如主編所說,「偉大的價格」對於投資來說更加的重要;

3) 如何避免 「 價值陷阱 」 。 巴菲特看到90年以後的富國銀行,中間業務比例仍然持續良好,管理層應對危機的方式得當,公司的護城河並未大幅減少,而且PE達到5倍之低,未來利潤持續低迷的預期已經反映在股價中了,未來盈利是高概率事件,他才敢於大舉買入。

4) 長時間的耐心等候。 從89年買入後,富國銀行度過了4年的低迷期,股價也低迷了4年,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來說,是很痛苦的。也很容易對自己的投資決策產生懷疑。如果投資被套牢,很多人會選擇被迫持有,但巴菲特買入後,股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其買入價以上位置,但並沒有怎麼漲。按照復合收益率來說,這4年的收益率是非常之低的。這一點也體現了巴菲特比一般人的偉大之處。

5) 大時機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90年美國經濟的衰退,巴菲特可能很難等到富國銀行被大幅低估的時候,以他的投資哲學,也很難去購買一個價值與價格接近的「偉大企業」。所以美 國經濟的衰退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是個非常難得的買入時機,可能10年才出現一次這樣的良機。2008年開始的大衰退時代,也應該是個讓價值投資者更加歡 欣鼓舞的時代。

6) 何時是出售點 :從巴菲特出售部分富國銀行的時機選擇來說,他認為 銀行股的 PE 高於 15 倍、 PB 高於 2 倍情況下 ,哪怕是偉大的公司,都屬於到達了價值區間,可以擇機出售了,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巴菲特 投資風格的保守性 。對比我們國內投資者,20倍的PE有時候還認為是低估。

上面是我對富國銀行case 的粗淺分析,資料來自於網上和公司的信息,供各位V友批評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0

巴菲特投資案例(17):富國銀行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4211032
在1990年左右,美國西海岸的房地產市場陷入供過於求的困境,美國銀行業股價都大幅下跌。富國銀行作為美國最大的房地產貸款銀行之一,也難以倖免,股價在低位徘徊, 1988-1990年底的市盈率分別為6.5、6.7、4.3倍,市淨率分別為1.4、1.5、1.0倍。

1990年,富國銀行的總資產為562億美元,淨資產為29.6億美元,貸款總額為490億美元,存款總額為418億,利息收入為23.1億,非利息收入為8.9億,營業收入為34.1億,運營成本為20.2億,當年貸款減值提取3.1億,淨利潤為7.1億,每股淨利潤為13.39美元,每股淨資產為57.4美元。累計壞賬撥備為8.85億,貸款撥備率為1.81%,核心資本充足率為5.03%,資本充足率為9.27%。成本收入比為53.4%,非息收入比為28.3%,ROA和ROE分別為1.26%和24%。總體看各項指標都非常優秀,而當時股價約為1倍市淨率,不到5倍的市盈率。

查看原圖
在1989年,巴菲特已經買入了富國銀行約85萬股的股票,每股成本估計約為70美元,市盈率約7倍,市淨率約1.5倍。當1990年股價進步下跌後,他又大幅買入,年底共持有500萬股,佔富國銀行總股數的9.7%,接近無需向美聯儲申報的10%上限,總買入成本為2.89億美元,每股成本為57.9美元,市淨率1倍,市盈率4.3倍。

巴菲特認為富國銀行的管理層非常優秀,貸款的風險可控,即使發生房地產大幅下調的風險,也不會造成大幅虧損甚至倒閉。他認為,富國銀行490億美元的貸款,即使產生10%的不良貸款,即不良貸款額為49億,這些不良貸款中假設30%的本金收不回來,那麼損失的本金總額約15億,但富國銀行一年的稅前利潤加上提取的撥備也大約為15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做到損益兩平,而利潤下降只是短期的,對長期投資的現金流影響不大。

巧合的是,巴菲特的最壞打算在1991年變成現實。1991年,富國銀行了經歷房地產市場的大幅下滑,壞賬增多,當年提取了13.35億的減值撥備,造成淨利潤接近零,並在1992年繼續大幅提取了12.15億美元,不過這些提取超過了實際所需,在之後幾年又大幅縮減了減值撥備提取額。即便如此,富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資產還在不斷上升,到1993年,淨利潤基本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

巴菲特在1992年和1993年繼續增持了富國銀行的股份,1992年和1993年增持股份的市淨率分別1.2倍和1.5倍。至1993年底,巴菲特共持有679萬股,總成本為4.23億美元。


查看原圖
由於富國銀行的淨資產不斷提高,股價並未下跌,反而逐步上升,到1993年底,股價已經上升了1倍多。不包括分紅,1993年底的市值達到8.8億,投資收益率為108%,三年來的年均收益率為26%。

隨著淨利潤的逐漸增加,市場也越來越看好富國銀行,再加上20世紀末的牛市,富國銀行的市淨率逐步提升。到2000年底時,市淨率高達3.6倍,伯克希爾持有的富國銀行股票市值達到30.7億,成本為3.19億,總收益率為9.61倍,十年的年均復合收益率為25.4%。

在市場亢奮期,巴菲特從1997年開始減持富國銀行的股份,到2001年約減持了三分之一的股份,減持期間的市淨率約為2.5-3.5倍。

查看原圖
2005年以來,伴隨富國銀行股價估值的降低,巴菲特每年都在增持富國銀行的股票,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增持的幅度較大。2008年開始,富國銀行的股票市淨率重新跌至1.5倍以內。

從1988年至2012年,富國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佔比一直處於增長趨勢,1988年為25.7%。2012年為49.8%,體現出其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富國銀行的槓桿率在逐漸減小,1988年的淨資產與總資產的比例為4.9%,2012年為11%,這也導致其淨資產收益率有所降低。若未來槓桿率的走勢處於反方向,其利潤將有大幅提升空間,預期伯克希爾持有的大量富國銀行股票將獲得可觀的收益。

*******************************************************

巴菲特致股東信:

1990年:樹櫴天生特有的懶散正代表著我們的投資模式,今年我們沒有增加也沒有處分任何持股,除了富國銀行這家擁有良好的經營團隊,並享有相當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銀行,所以我們將持股比率增加到10%左右,這是我們可以不必向美聯儲申報的最高上限,其中六分之一是在1989年買進,剩下的部份則是在1990年增加。

銀行業並不是我們的最愛,因為這個行業的特性是資產約為股權的20倍,這代表只要資產發生一點問題就有可能把股東權益虧光光,而偏偏大銀行出問題早已變成是常態而非特例,許多情況是管理當局的疏失,就像是去年度我們曾提到的系統規範-也就是經營主管會不自主的模仿其它同業的做法,不管這些行為有多愚蠢,在從事放款業務時,許多銀行業者也都有旅鼠那種追隨領導者的行為傾向,所以現在他們也必須承擔像旅鼠一樣的命運。

因為20比1的比率,使得所有的優勢與缺點所造成的影響對會被放大,我們對於用便宜的價格買下經營不善的銀行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地我們希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經營良好的銀行。

在富國銀行,我想我們找到銀行界最好的經理人卡爾.來卡特與保羅.黑曾,在許多方面這兩個人的組合使我聯想到另外一對搭檔,那就是資本城/ABC的湯姆.墨菲與丹.伯克,首先兩個人加起來的力量都大於個別單打獨鬥,因為每個人都瞭解、信任並尊敬對方,其次他們對於有才能的人從不吝嗇,但也同時厭惡冗員過多,第三儘管公司獲利再好,他們控制成本的努力不曾稍減,最後兩者都堅持自己所熟悉的,讓他們的能力而非自尊來決定成敗,就像IBM的托馬斯.沃森曾說: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有點小聰明,不過我卻充分運用這些小聰明。」

我們是在1990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富國銀行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佈,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2.9億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富國銀行 10%的股份。

富國銀行實在是相當的大,帳面資產高達560億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0%,資產報酬率則為1.25%,買下他10%的股權相當於以買下一家50億美元資產100%股權,但是真要有這樣條件的銀行,其價碼可能會是2.9億美元的一倍以上,此外就算真的可以買得到,我們同樣也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像卡爾.來卡特這樣的人才來經營,近幾年來,從富國銀行出身的經理人一直廣受各家銀行同業所歡迎,但想要請到這家銀行的老宗師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當然擁有一家銀行的股權,或是其它企業也一樣,絕非沒有風險,像加州的銀行就因為位於地震帶而必須承擔客戶受到大地震影響而還不出借款的風險,第二個風險是屬於系統性的,也就是嚴重的企業蕭條或是財務風暴導致這些高財務槓桿經營的金融機構,不管經營的再好都有相當的危機,最後市場當時主要的考慮點是美國西岸的房地產因為供給過多而崩盤的風險,連帶使得融資給這些擴張建案的銀行承擔鉅額的損失,而也因為富國銀行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動產借款銀行,一般咸認它最容易受到傷害。

以上所提到的風險都很難加以排除,當然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且即使是房地產大幅的下跌,對於經營績效良好的銀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富國銀行現在一年在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準備之後,稅前還可以賺10億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該銀行所有的480億借款中有10%在1991年發生問題,且估計其中有30%的本金將收不回來,必須全部轉為損失(包含收不回來的利息),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銀行還是可以損益兩平。

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併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係,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儘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富國銀行在1990年幾個月間大跌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

以長期投資作為終生目標的投資人對於股市波動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態度,千萬不要因為股市漲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喪考妣,奇怪的是他們對於食物的價格就一點都不會搞錯,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一定會買食物,當食物價格下跌時,他們可高興的很,(要煩惱的應該是賣食物的人),同樣的在水牛城報紙我們期望印刷成本能夠降低,雖然這代表我們必須將帳列的新聞印刷存貨價值向下調整,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一直買進這些產品。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之上,只要我還健在(若我死後,伯克希爾的董事會願意透過我所安排的降神會接受我的指示,則期間或許更長久),我們會年復一年買下企業或是企業的一部份-也就是股票,也因此企業的價格下跌對我們會更有利,反之則可能會對我們不利。

股價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觀的情緒,有時是全面性的,有時則僅限於部份產業或是公司,我們很期望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做生意,不是因為我們天生喜歡悲觀,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價格買進更多好的公司,樂觀是理性投資人最大的敵人。

當然以上所述並不代表不受歡迎或注意的股票或企業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反向操作有可能與群眾心理一樣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獨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勃蘭特.拉塞爾對於人性的觀察同樣地也適用於財務投資之上, 「大多數的人寧死也不願意去思考!」。

1991年:另外有二項我沒有意料到的結果,也影響到我們1991年的透視盈餘,首先我們在富國銀行的利益大概僅維持損益兩平(所收到的股利收入被其累積虧損所抵消),去年我說這樣的可能性很低的說法,其可信度存疑,第二我們的保險業盈餘雖然算是不錯,但還是比往年低。

2011年:2011年我們的投資持股名單只有為數很少的幾隻股票變動。但其中有三個投資舉動非常重大:我們購買了IBM的流通股,買入了美國銀行的優先股,還增持了10億美元的富國銀行股票。

銀行業正在起死回生,富國銀行現在業務興隆。富國銀行的盈利強勁增長,資產穩健,資本金也達到歷史最高紀錄水平。至於美國銀行,以前的管理層犯下了一些重大錯誤。其現任首席執行官布萊恩.莫伊尼漢在清理這些錯誤方面取得了極其出色的進展,不過要完成這個清理錯誤的過程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與此同時他在把美國銀行培育成一家規模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基礎堅實的大企業,在今天的問題被人們遺忘之後,能夠持續很久。我們可以購買7億美國銀行股份的那些認購權證將在到期之前可能將會具有很高的價值。

註:版權所有,引用刊登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09

標誌性事件:富國銀行或將重回次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66

                  (2013年富國銀行按揭貸款業務大幅縮水!) 在美國樓市轉暖趨勢明顯,但是按揭貸款業務收入下滑的背景下,美國最大的按揭貸款發放機構富國銀行正開始準備重回次級貸款市場。 2007年美國樓市泡沫崩潰,高風險高利率的次級按揭貸款,以及由其打包而成的按揭貸款證券違約,引發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 路透報道由於房貸收入整體下滑,正迫使富國銀行再度謀求次級貸款這種高風險業務遏制收入下滑: 富國銀行現在願意冒更高的風險,延長對部分美國貸款人的信貸期限,來換取更高的利息收入。 富國銀行邁出的這一小步,意味著整個按揭貸款市場向高風險邁出的一大步。金融危機中次貸泡沫崩潰,令美國銀行業瀕臨崩潰,導致銀行一度只敢向信用最好的貸款人發放房屋貸款。 任何降低信貸標準的舉動,都可能大幅提高借款人需求。過去2年盡管美國樓市呈複蘇,但是很多人由於信用不達標得不到貸款。 如果現在按揭貸款驟升,同樣會可能引發對美國銀行業是否可能會再犯下金融危機時錯誤的憂慮。 目前似乎很少有其他大銀行準備仿效富國銀行的做法,但是在銀行系統之外的機構,比如Citadel Servicing Corp,已經在發放他們自己的“次級貸款”。 但是為了避免出現“次貸”這個刺眼的單詞,銀行現在稱他們自己的貸款為“另一種機會按揭”("another chance mortgages),或者“另類按揭計劃”(alternative mortgage programs) ZH點評稱,金融危機可能並沒有改變什麽,富國銀行還是那個富國銀行,為了利潤還有很多公司想要成為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 富國銀行目前還沒有真正放開對較低信用等級客戶端按揭貸款。 該行正在觀察信用評分最低為600分的客戶,而此前富國銀行的下限為640分,通常640分被認為是“一級”與“次級”按揭貸款的分界線。美國信用等級跨度從300到850分。 危機後的金融監管改革給美國銀行業和借款者之間樹立一道防火墻。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要求按揭借款人必須滿足8項嚴格的標準,包括最低收入標準,較低的債務率。如果借款人因為沒有達標但是之後發生按揭違約,借款人可以起訴貸款發放者。 但是富國銀行尋找潛在客戶的舉動已經讓這道墻出現了一道裂縫。 現在銀行有動機進一步放寬貸款期限。按揭貸款協會(MBA)預計美國2014年的總按揭貸款規模將下降36%至1.12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再融資規模縮水。 FBR Capital Markets銀行業分析師Paul Miller說: “我們相信監管機構樹立的這道防火墻正在開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8

巴菲特1990年關於大規模投資富國銀行的解釋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1199779

巴菲特1990年關於大規模投資富國銀行的解釋


我們是在1990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富國銀行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布,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

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2.9億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富國銀行10%的股份。富國銀行實在是相當的大,帳面資產高達560億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0%,資產報酬率則為1.25%,買下他10%的股權相當於以買下一家50億美元資產100%股權,但是真要有這樣條件的銀行,其價碼可能會是2.9億美元的一倍以上。

此外,就算真的可以買得到,我們同樣也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像Carl Reichardt這樣的人才來經營,近幾年來,從富國銀行出身的經理人一直廣受各家銀行同業所歡迎,但想要請到這家銀行的老宗師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當然擁有一家銀行的股權,或是其它企業也一樣,絕非沒有風險,像加州的銀行就因為位於地震帶而必須承擔客戶受到大地震影響而還不出借款的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屬於系統性的,也就是嚴重的企業蕭條或是財務風暴導致這些高財務杠桿經營的金融機構,不管經營得再好都有相當的危機。

最後,市場當時主要的考慮點是美國西岸的房地產因為供給過多而崩盤的風險,連帶使得融資給這些擴張建案的銀行承擔巨額的損失,而也因為富國銀行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動產借款銀行,一般皆認它最容易受到傷害。

以上所提到的風險都很難加以排除,當然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且即使是房地產大幅的下跌,對於經營績效良好的銀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問題。

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富國銀行現在一年在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準備之後,稅前還可以賺10億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該銀行所有的480億借款中有10%在1991年發生問題,且估計其中有30%的本金將收不回來,必須全部轉為損失(包含收不回來的利息),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銀行還是可以損益兩平。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並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系,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盡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富國銀行在1990年幾個月間大跌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

以長期投資作為終生目標的投資人對於股市波動也應該采取同樣的態度,千萬不要因為股市漲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喪考妣。奇怪的是他們對於食物的價格就一點都不會搞錯,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一定會買食物,當食物價格下跌時,他們可高興的很,(要煩惱的應該是賣食物的人),同樣的在水牛城報紙我們期望印刷成本能夠降低,雖然這代表我們必須將帳列的新聞印刷存貨價值向下調整,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一直買進這些產品。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之上,只要我還健在(若我死後,伯克希爾的董事會願意透過我所安排的降神會接受我的指示,則期間或許更長久),我們會年複一年買下企業或是企業的一部份也就是股票,也因此企業的價格下跌對我們會更有利,反之則可能會對我們不利。

股價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觀的情緒,有時是全面性的,有時則僅限於部分產業或是公司,我們很期望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做生意,不是因為我們天生喜歡悲觀,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價格買進更多好的公司。

樂觀是理性投資人最大的敵人。當然以上所述並不代表不受歡迎或註意的股票或企業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反向操作有可能與群眾心理一樣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獨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Bertrand Russell對於人性的觀察同樣地也適用於財務投資之上,“大多數的人寧死也不願意去思考!”。(19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93

富國銀行市值直逼3000億美元超工行成環球一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696.html

富國銀行市值直逼3000億美元超工行成環球一哥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7-22 18:09:00

目前富國銀行的市值接近3,000億美元,成為首個擁有如此高市值的美資銀行,比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分別高42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富國銀行近期超過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放貸機構。根據昨晚收市價計,其市值已直迫3000億美元,超越工行(01398)成為環球一哥。目前富國銀行的市值接近3,000億美元,成為首個擁有如此高市值的美資銀行,比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分別高42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

富國銀行股票周二走低,令市值較3,000億美元的“里程碑”約低13億美元。該公司股價過去12個月累計上漲13.5%,目前市值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排第七。

究竟富國銀行的股票有何吸引之處?有分析認為,主要由於富國銀行的業務較簡單,沒有過於依賴複雜的衍生工具等,同時亦正坐擁美國經濟複蘇,以及息率正常化的優勢,但亦有淡友憂慮富國銀行的高估值難以持續,因其成本控制的工作仍需改善,國際能源價格亦對其資產構成風險。

富國銀行的市值之所以超過所有其他同行,主要原因在於其相對簡單的業務,該公司業務不依賴很多複雜的衍生品或用借來的資金進行高風險交易。富國銀行的市凈率為1.78倍,摩根大通和工商銀行市凈率分別為1.18倍和1.02倍。工商銀行最近因圍繞中國經濟的擔憂而受到打擊。

富國銀行也有不足之處。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了該公司的成本控制和對下滑的能源價格有風險敞口的貸款組合。其他人指出,該公司市凈率處於較高端,且銀行常常不會保持市值第一的桂冠太久。

但富國銀行與很多競爭對手不同。它的抵押貸款業務規模在美國放貸機構中排在第一,但交易業務規模相對小,交易業務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同時資本金要求也更高。第二季度摩根大通企業和投資銀行業務(包括交易業務)收入占該公司收入的36%,而富國銀行類似部門(交易業務規模更小)的收入占總收入的29%。

 

綜合來源:華爾街日報、華富財經等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50

富國銀行賬戶門:美國拿“大老鼠”也沒好辦法

美聯儲主席耶倫周三9月28日要上國會山對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進行每半年一次的聽證會,就央行監管金融機構的問題回答議員的提問。這次聽證會是根據2010年通過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規定舉行的一項定期聽證會。

考慮到參議院剛剛在9月20日傳喚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CEO斯頓夫(John Stumpf)就該銀行的不正當銷售行為質詢了2個多小時。今年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例行聽證會對於耶倫來說可能會不太好過關。

原本《多德-弗蘭克法案》要求總統任命一個美聯儲副主席專門負責監管業務,但是奧巴馬總統至今也沒有任命美聯儲副主席,所以耶倫只有親自上國會山去迎接議員們的質詢,比如關於如何監管包括富國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這樣的頭疼問題。

富國銀行在最近幾年中為了業績,在未征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私自以客戶名義開設各類銀行賬戶,用偽造的電子郵件賬號與客戶簽訂網上銀行服務。根據富國銀行自己的統計, 有150萬個銀行賬戶和56.5萬張信用卡都是未經客戶同意開設的。

自2013年以來,富國銀行都是美國市值最大的銀行,直到9月受到因為私開賬戶被罰款1.85億美元的新聞影響,才把市值第一的位置讓給了摩根大通。富國銀行是股神巴菲特最喜歡的銀行,巴菲特從1989年起就開始投資這家銀行。今年3月,巴菲特的哈撒韋公司公告其在富國銀行的持股達到監管門檻的10%。巴菲特目前對富國銀行的醜聞保持沈默,只是表示在11月前不會評論。

重壓之下必有犯罪

富國銀行

曾在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的盧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富國銀行的問題肯定是系統問題,整個公司的文化就非常激進,對銷售人員要完成的指標定得太高,應該是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

曾在富國銀行工作過的蘭德沃德(Ruth Landaverde)向媒體公布她在富國銀行工作時每周必須至少完成4張信用卡、4筆汽車貸款、3筆房屋抵押貸款或重新貸款的銷售任務,才能保住工作。而且她強調,這只是基礎工作定額,沒有任何獎金和傭金。她在富國銀行工作短短一年之後就受不了壓力離開了。

盧菁說:“我本人也是富國銀行的客戶。富國的房貸利率很有競爭力,所以我去富國銀行辦理房貸重新貸款業務。富國銀行的客戶經理很熱情也很有幫助,但就是拼命向你推銷其他產品,不管你要不要或者適不適合。客戶經理說辦理房貸規定一定要辦理一個支票賬戶,透支保護和儲蓄賬戶。支票賬戶我可以理解,可以用於支付房貸,但是我真的同時需要開儲蓄賬戶嗎?最後實在是覺得幫那個客戶經理一個忙吧,就按照他的要求都開了。”

斯頓夫20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作證時說,不是只有富國銀行的支行在業績高壓下拼命推銷銀行產品,而是整個銀行業都在這麽幹。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把貸款利率降到了接近零。這一非常之舉雖然推動金融危機期間的經濟增長,但也嚴重損害了銀行賺取貸款利率的機會。富國銀行和其他美國大型銀行比起來投行業務並不占優勢,所以被迫在零售銀行上加倍激進。

在銀行業高度飽和的美國,除了每年自然增長的人口外,很難有客戶會沒有銀行賬戶。所以對已有的客戶進行交叉銷售是整個零售銀行業的生命線。如果客戶開的賬戶越多,銀行就有更多機會收取各種費用,包括支票賬戶透支費、退休賬戶管理費等。而且客戶也更難轉換銀行。

富國銀行還特別將其分點稱為“商店”(Stores)而不是支行來鼓舞客戶經理們對客戶的交叉銷售。富國銀行每季度向投資者公布季報時的展示亮點就是自己每個客戶平均擁有6個以上的銀行產品,而其他銀行的客戶通常擁有不超過3個銀行產品。該銀行甚至有一個項目,目標是客戶擁有產品增至8個,不過銀行從來都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蘭德沃德對於在富國銀行工作時的壓力還是後怕連連,對於富國銀行會有大規模的未經客戶同意就私開賬戶的欺詐行為表示很容易理解。在完不成銷售指標就開除的嚴厲重壓下選擇違法行為保住工作和一家的生計,確實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給富國銀行開出罰單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稱:“這次行動應該給整個行業一個警示。金融業的激勵機制如果不嚴密監管,很有可能導致違背法律行為的出現。”

富國銀行最終承諾在今年年底前結束設定銷售目標的項目。

美聯儲的“守株待兔法”

富國銀行如此的不法行為並非一年兩年了,美國銀行業的監管部門直到今天才發現並加以處罰。這不禁讓人要問,監管部門每年的審核都幹嘛去了?

“美聯儲去銀行檢查的工作很艱難。以前曾覺得可能會有問題,但是老板告訴我們要抓住鐵證很難,只有等銀行犯下非常愚蠢的錯誤時,才能夠一次性進行嚴厲處罰。這次富國銀行犯下的就是一個非常愚蠢的錯誤。”盧菁說。

富國銀行私開賬戶的行為從各種角度講都是非常愚蠢的錯誤。其實,從富國銀行盈利的角度講,也是個錯誤。在超過200萬個私開的賬號和信用卡中,只有不到5%的私開賬戶,也就是10萬個賬戶為富國銀行貢獻了費用收入。富國銀行總共也就從這些私開的賬戶中收入了240萬美元,平均一個私開賬戶僅貢獻了1美元。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被罰款1.85億美元,外加名譽上的損失。

“美聯儲只能檢查銀行的各項規章制度,檢查流程是否有問題。美聯儲無法介入銀行的日常經營活動,要把問題扼殺在早期萌芽狀態比較困難。”盧菁說。

富國銀行私開賬戶的問題之所以被引爆,不是因為監管機構的日常檢查,而是因為客戶不滿被收費起訴銀行。3年前客戶發現自己明明應該有足夠余額的賬戶突然出現了透支費用,進而發現原來賬戶里的錢有一部分被移到了一個新開的賬戶中去,才造成自己原來的賬戶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客戶不認為自己曾經開過這樣的賬戶,所以憤而起訴銀行,最終引起了媒體和監管機構的關註,引爆了整個私開賬戶事件。

而僅僅從制度和程序上講,富國銀行不僅沒有過錯甚至堪稱楷模。富國銀行的高層在過去幾年中不斷強調不能在客戶沒有同意的情況下私開賬戶,甚至舉辦了多場職業道德培訓活動讓客戶經理聆聽來自銀行高層的道德宣講,特別是對私開賬戶行為的零容忍。富國銀行自己公布了在過去幾年中已經開除了5300多名行為不當的雇員。

斯頓夫在剛接到罰款通知時,還發表聲明斥責私開賬戶的少數雇員和經理,並且表示富國銀行不需要從這種賬戶里賺取哪怕一分錢的業績,同時斯頓夫令人震驚地聲明,他本人和銀行的客戶一樣都是這些害群之馬的受害者。

在輿論的譴責之下,斯頓夫在國會山上被質詢時,總算公開承認自己對此也有責任,但是他還是譴責了少數員工“誤解”他們的銷售指標。比起之前的聲明,斯頓夫多少對國會議員的智商有了些尊重。

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表揚了監管機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高效工作,並諷刺她的競選對手特普朗要廢除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等解除監管的經濟政策。

希拉里不忘借機攻擊特朗普

處罰高層艱難

在國會山上,民主黨籍的馬薩諸塞州參議員直接斥責斯頓夫:“沒有一個銀行高層對醜聞罪行負責。你的領導太沒有膽量。你應該辭職。”

不過斯頓夫沒有同意辭職,在質詢會後他表示“我認為我目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領導這家銀行,領導這家銀行向前發展”。

面對議員質詢銀行是否能夠追回某些高管的獎金,斯頓夫僅僅表示自己不是律師和工資專家。

事實上,盡管《多德-弗蘭克法案》確實明確說明為了杜絕銀行高管的短期行為,他們的獎金可以在事後因為他們決策最終造成銀行損失時追回,但是從法律上扣下延遲發放的獎金容易,把已經發放的獎金追回還沒有先例。

目前富國銀行內只有零售銀行的風險控制主管被勒令停職。其他高管,包括CEO斯頓夫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過富國銀行的部分員工向媒體訴說他們當時選擇向銀行人事處開設的本該受到保密保護的道德監督熱線舉報支行私開賬戶的行為,然後就被無情報複最後被開除的經歷。如果這些非常相似的經歷能被監管機構證明是真的,那將是該行有史以來犯下的最蠢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