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劉強東暗示京東巨額IPO傳聞不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9/2414325.shtml

 9月7日晚間,湯森路透旗下IFR報導稱,京東商城計劃於下周啟動IPO程序,計劃融資40億美元至50億美元。報導表示,京東商城計劃於下週在 ​​北京對投資銀行進行“選美”,從中挑選上市承銷商。而IPO日期初步確定在2012年上半年。
  針對上述報導,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昨日在微博上巧妙回應了巨額IPO傳聞,暗示傳聞不實。
  劉強東稱,“下週我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某個我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在此前,劉強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表示,如果京東的“亞洲1號”倉庫順利完工,京東將在2012年下半年實現盈利,併計劃最早在2013年上市,屆時將至少融資20億美元。京東內部人士也對此IPO傳聞予以否認。
  資料顯示,此前京東已進行了三輪融資,分別是2007年8月,京東獲今日資本投資,首批融資千萬美金;2009年1月,京東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的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今年3月,京東完成15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以社會知名人士。
  近年來,京東一直以犧牲利潤來打擊競爭對手並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一直備受外界質疑。
  京東商城2011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顯示,銷售額同比增長206%,其中日用百貨增長522%(不含平台商家部分);毛利率同比增長19%,淨利潤同比增長6%(負數);同時調高本年度營收預期:由年初的240億~260億調整為280億~300億左右!
  正望諮詢總裁呂伯望表 ​​示,“京東不是需要錢,而是需要很多很多錢,現在怕是只有IPO一個選擇了。”呂伯望指出,京東未來的擴展方向都有很有力的競爭者,它的主業3C的毛利率很低,不足以支撐它的盈利,按照它的擴張目標,它在未來3~5年內都不會實現盈利。
  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冠吾、陳壽送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隨著資本市場遇冷,2011年大量電子商務企業的交易額增長也遭遇瓶頸。接下來將是比拼硬實力的階段,而投資人已經沒有耐心再去參與中國B2C的持久戰,而這些電商企業同樣也希望通過上市快速拉開與追隨者的差距。
  京東方面則拒絕對有關IPO的信息發表進一步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1

3C毛利率低苦撐盈利 劉強東暗示京東巨額IPO傳聞不實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9/xMMDcyXzM2NDAxMw.html

9月7日晚間,湯森路透旗下IFR報導稱,京東商城計劃於下周啟動IPO程序,計劃融資40億美元至50億美元。報導表示,京東商城計劃於下周在北京對投資銀行進行 「選美」,從中挑選上市承銷商。而IPO日期初步確定在2012年上半年。

針對上述報導,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昨日在微博上巧妙回應了巨額IPO傳聞,暗示傳聞不實。

劉 強東稱,「下周我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某個我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在此前,劉強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表示,如果京東的「亞洲1號」倉庫順利完 工,京東將在2012年下半年實現盈利,並計劃最早在2013年上市,屆時將至少融資20億美元。京東內部人士也對此IPO傳聞予以否認。

資 料顯示,此前京東已進行了三輪融資,分別是2007年8月,京東獲今日資本投資,首批融資千萬美金;2009年1月,京東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 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的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今年3月,京東完成15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以社會 知名人士。

近年來,京東一直以犧牲利潤來打擊競爭對手並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一直備受外界質疑。

京東商城2011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顯示,銷售額同比增長206%,其中日用百貨增長522%(不含平台商家部分);毛利率同比增長19%,淨利潤同比增長6%(負數);同時調高本年度營收預期:由年初的240億~260億調整為280億~300億左右!

正望諮詢總裁呂伯望表示,「京東不是需要錢,而是需要很多很多錢,現在怕是只有IPO一個選擇了。」呂伯望指出,京東未來的擴展方向都有很有力的競爭者,它的主業3C的毛利率很低,不足以支撐它的盈利,按照它的擴張目標,它在未來3~5年內都不會實現盈利。

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冠吾、陳壽送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隨著資本市場遇冷,2011年大量電子商務企業的交易額增長也遭遇瓶頸。接下來將是比拚硬實力的階段,而投資人已經沒有耐心再去參與中國B2C的持久戰,而這些電商企業同樣也希望通過上市快速拉開與追隨者的差距。

京東方面則拒絕對有關IPO的信息發表進一步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4

綠城董事長回應破產傳聞 稱房企難過年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75891.html

2日,綠城房地產集團在官方微博上針對破產傳聞予以回應,董事長宋衛平稱,傳聞子虛烏有,綠城一切尚好,離破產很有很遠的一段距離。他也指出,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房企可能難過年關。

進入九月份以來,各地房價開始鬆動。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10月份百城住宅均價環比下降0.23%,繼9月份環比降0.03%後,已連續兩月呈現下跌。同時,北京等十大城市均價降至今年3月來最低水平。

9月22日,媒體報導銀監會下文通知調查所有與綠城有關信託融資詳細情況,並要求各家信託機構於本月底前將有關情況上報。 此消息傳出後,22日綠城中國股價跌16.23%,報收4.49港元。

針對市場恐慌,綠城中國22日上午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公司沒有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目前開展的信託業務均符合規定,資金財務狀況穩健。

但2011年中報顯示,綠城中國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淨資本負債比率達163%,較2010年12月31日上升31個百分點,居內地上市房企之首。

但這一恐慌並未就此過去,關於綠城資金鏈緊張、申請破產的傳聞漸漸傳開。昨夜子時,就有記者向宋衛平求證。對此,宋衛平稱:「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宋衛平當晚夜書,稱:「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 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宋衛平表示,綠城在努力抓銷售,此外,還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

宋衛平稱,綠城離破產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但他也指出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宋衛平提醒,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生。」

附 宋衛平回應全文

11月1日,子夜,有記者致電,問我:「綠城是申請破產了嗎」?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對綠城而言,這些謠傳聽來雖令我們有些不適,但卻也令我們覺得,此刻有必要跳出自身視野,看看整個行業的生存境遇。秋日天涼,並非只籠罩一城一池,今日由於調控嚴厲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已經說過,其實綠城無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擔憂。一方面,綠城在努力抓銷售,另一方面,我們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 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綠城離破產 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此間,無論如何,我們決不放棄綠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盡人力,聽天命。

但顯然,並非所有的房地產商都能和綠城一樣幸運,有其騰挪的空間。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 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企業左右不了市場,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戰勝天命。對於企業來說,命運只有兩個字,生、死。無他。我們所能探討的,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找出一條活路,穿越寒冬。

今天我將這個問題提給自己、提給行業內人士,也提請有關部門審視,是想強調,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 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 生。然而,我們卻又不能迴避,在房地產行業的河流裡,那些原本稚嫩而可愛的蝦米們,它們能經得起更長久的考驗嗎?

另外,我們上下游產業鏈上的那些兄弟,那些建材商,那些施工隊,那些等待工錢回家過年的農民工兄弟們,這是多大的人群?這個人群是否需要我們去認真 考慮他們的生計?此外,如果房地產行業真的像一些人猜測的那樣,全線萎頓,房價大幅下降,那麼,那些受益於改革開放而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的資產會縮水多 少?30%,還是40%?50%?如此縮水,他們可以接受嗎?前段時間,由於退房潮引發的業主鬧事,固然於法於理是不對的,但將心比心,我們是否應給予情 感上的理解呢?

今日今時,綠城的難處,是整個行業共同的難處。但綠城一直在奮力前行,也希望整個行業可以渡過難關。我們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抱有信心,對中國人民以 勤勞致富,用奮鬥改變生活的理念抱有信心,只要這兩點是事實,那麼我們就可以堅定地說:綠城仍然要堅持我們的理想,為城市創造美麗。我們依然要向客戶解 釋、說明、展示我們的產品的價值所在;我們依然懇請客戶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我們依然以綠城三萬員工為後盾,不論明天風景如何,都鼓足幹勁,做最有耐 心、最努力、最持續的堅持。

我們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遠的立場上為整個房地產行業謀生路。一切,都有改善調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經歷一些苦痛,但最終,我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應該得到回報。相信,天道酬勤,這,應該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6

順豐回應融資傳聞:一直都有資本找上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2/3ONDE5XzUyMDM3OA.html

昨天中午,順豐與資本「接觸」的消息開始爆紅網絡。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爆料稱,順豐已在考慮融資事宜,已與包括弘毅、中信等在內的多家頂級PE洽談。

該消息隨即就得到PE界的認同。江南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鐘曉琳稱,「早就聽說順豐要融資……老闆只對國字號的PE感興趣!」

而 物流業內人士對順豐融資的消息則表示出不解。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副總經理黃剛分析稱,順豐究竟缺什麼?缺錢?第八架全 貨機都已購買到位;缺網絡?順豐自主可控網絡覆蓋天上和地下;缺管理?順豐有一套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這是其核心競爭力;缺品牌?順豐的品牌已經深入人 心……面臨全球快遞巨頭滲透中國,國進民退的經濟環境,以及自身多元化發展的需求,順豐最缺的不是錢,缺的是「紅色靠山」。

現金充裕,是 業內外對順豐速運的印象。而順豐掌門人王衛不喜歡被資本左右也早已人所共知。談及IPO事宜他曾表示:成為上市公司後,你的每一筆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 說服他們這筆投入是有利可圖的,是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利潤的,要有業績出來,這個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沒有辦法保證對未來的戰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 果,更不能保證我不會失敗,這也違背了我做企業的精神。

王衛還說過:「(順豐)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那麼,如果順豐速運真要融資的話,出發點是什麼呢?

巧 的是,9月7日,國家郵政局網站公告聯邦快遞和UPS獲得國內快遞牌照,雖然目前來看,網點不足是這些洋快遞巨頭的軟肋,但相信其資金投入不是難事,因而 業內有聲音說,處於中高端市場的EMS和順豐將因此受到衝擊。據悉,順豐今年的增速僅有30%,而去年增速近50%。因此,順豐已經在做內部調整,決定轉 型為綜合物流商,將介入整體物流供應鏈服務,顯示其已不再甘於只做快遞運營商了。

與此同時,國內同行的步伐可能也給順豐帶來壓力。5月4 日,中國證監會披露,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順利通過發行上市審核。中國郵政速遞本次擬發行不超過40億A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所募資金主要用於 生產場地建設、信息系統及配套建設、營投網點及配套建設、車輛及設備購置、郵航相關項目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等。募投項目實施後,中國郵政速遞網絡覆蓋範圍 及速遞物流服務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新的大型集散中心的建成以及大量現代化配套設施的購置,將極大地提升運營效率,帶動產業的優化和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現金儲備似乎對順豐來說也是件可以考慮的事情了。

當 然,還有一個細節不應忽視,這就是順豐回應時的表述。在順豐的回應中,強調了「一直以來都有資本找順豐洽談」,似乎在告訴人們資本是主動方,公司是被動 方。難道是PE的一廂情願?但是,順豐速運發展到今天,應該也到了可以考慮資本問題的時候了,或許這就是公司沒有給出直接否認的原因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9

淘寶就電商徵稅傳聞表示:一直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研究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187

5月30日,有消息稱,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電商徵稅的提案已被相關部委採納,相關部委正在研究調研實施電子商務徵稅的具體措施。新浪科技5月31日消息稱,淘寶方面表示,據其瞭解國家相關部門對電商徵稅一事非常謹慎,目前還在進行調研,「我們也一直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研究探討,但目前並沒有任何稅收新政策出台。我們認為從經營者角度來說,依法納稅是經營者的法定義務。我們也同時關注電商如何徵稅,徵稅後對電商發展的扶持政策,以及如何促進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5月31日報導,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電子商務的徵稅制度年底前會實施。相關部委目前處於對法律法規的調研和研討階段中,已經涉及到具體措施。但也有數位主管單位相關人士表示,並未聽聞此事。一位相關人士說,目前政府部門沒有辦法解決徵稅的技術性問題。

一位在互聯網上從事與稅務行業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國家真的對網店徵稅,可能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絡稅收監控中心,將稅收綜合徵管系統、內部發票管理系統與網絡交易平台對接,通過獲得網店經營者真實的網上交易數據,可以實現對每筆交易都有據可查,從而將稅款應收盡收。

今年5月6日,美國參議院對允許各州對網店徵收銷售稅的「市場公平法案」進行投票,最終以69票對27票通過。白宮認為該法案將削弱網購的價格優勢,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體店淪為線下體驗店的局面,州外銷售低於100萬美元的網店將被豁免,目前,各州僅可向在本州有實體形式的網店收銷售稅。法案仍需眾議院通過。

「如果一批企業不交稅,另外一批企業要交稅,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競爭」

張近東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年兩會期間,張近東在名為《盡快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治軌道》的提案中提出,急需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律管理範疇,並提到「建議稅收部門研究電子商務的徵稅方式,在大數據化時代創新徵收手段,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

張近東的提案引起爭議。「很多小的網店業主們,會因為收稅而活不下去,關門失業?」據21世紀網3月7日報導,對於這樣的疑問,張近東稱,「如果讓我們這樣守法納稅的企業和那些不交稅的企業這樣繼續競爭下去,總有一天,我們這些守法的企業,會因為沒有銷售而活不下去,關門失業。」

張近東還表示,「自由競爭並不意味著可以不用交稅,這哪怕在西方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一批企業不交稅,另外一批企業要交稅,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競爭,不是自由競爭,更不要說制假販假。」

C2C賣家或將深受影響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交易額已達到1.2萬億,佔社會零售商品總額7%。其中,天貓、京東、1號店等B2C平台上賣家均需納稅,所謂「對電商徵稅」更多的影響C2C賣家,也即個人賣家。

根據目前個體工商戶起征點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增值稅起征點月銷售額為2萬元,不到此額的免稅。超過2萬元全額徵稅,稅率為小規模納稅人3%,連續12個月銷售額超過80萬元的必須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

淘寶方面曾表示,目前有94%的淘寶賣家年營業額在24萬元以下,大多數並不在徵稅範圍內。

前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據業內人士計算,一家年銷售額100萬元的C2C電商,利潤按10萬元算,如果交稅,要交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及企業所得稅等,共約8.866萬元,淨利潤僅約1萬。其中,企業所得稅按企業淨利潤的25%算,小企業稅率減半是12.5%,所得稅為1.25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99

外國傳聞: 金山能源(0663)疑出售煤礦業務予趙明?

2012年6月7日,公司停牌,以待一宗非常重大出售的公佈。

根據外國網友報料,Seeking Alpha 的其中一篇文章稱,估計是出售山西恆創實業有限公司、山西普華德勤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顎爾多斯恆泰煤炭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的控股公司Triumph Fund Limited。根據這篇文章稱及經筆者於山西工商查詢稱,售山西恆創實業有限公司、山西普華德勤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薛振東和原賣主趙明,其實有一定的關連。甚至有部分相片稱,趙明實際上仍是這些礦業的持有人。不過巧合地山西恆創實業有限公司、山西普華德勤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均未有通過2012年的年檢。所以這篇文章推論,這些礦業的買方可能真是趙明,不過以往績看來,他可能用人頭的機會比較大。

至於趙明,他在美國的上市公司Puda Coal 已經被美國證監調查其欺詐投資者,懷疑他私人把上市公司的礦權抵押取得貸款,並私下出售煤礦,詳細可看這兒的文章。關於這些礦產的來源,實際上有可能部分來自非合法的途逕取得的資金購入,並利用金山能源為載體注入,但最後因為事發敗露,這家公司的控股權,亦已轉入北大青鳥(8095)為首的財團。所以這可以視作為清理門戶的機會。

今次出售的原因很可能包括:(1)煤價大降,錄得虧損、(2)公司業務受到不合法的阻撓、(3)公司登記被取消、(4)降低負債比率、(5)將業務集中於新的能源業務等等,價錢方面相信以承債為主,價格可以壓得比較低,雖然那博客質疑趙明資金的來源,但我相信,這一堆財技人很多上市公司例如匯力資源(1303),過幾個月,隨便再估價,並找一家上市公司脫手,相信也不是難事,另外他亦留意到,入面有一個人是美國價值投資基金Legg Mason的人,所以他有可能推測資金來源或者來自這些美國投資者,難道一個騙局玩了這麼多次,真的有人相信?

雖然,文章希望未來賠償資金予Puda Coal 股東,但是我仍覺得機會不大。

至於那篇質疑的啟示的文章,可參看這兒:
http://seekingalpha.com/instablog/6460311-unemon1/1935102-an-intriguing-theory-about-puda-coal-group-capital-operation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657

解讀中國式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30

上週,當關於中國光大銀行違約的報導開始傳播,光大銀行就被直接推上了風口浪尖。

光大銀行違約事件報導中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抽緊報導。)

以下是來自J資本投資諮詢公司合夥人楊思安女士給出的進一步解讀:

上週四出現的銀行間違約,提供了或許是間接的確鑿證據,證明流入中國的資金是為了金融投資和利息套利的。它們偽裝為貿易順差,但其實並不是。當中國央行收緊國內的信貸窗口,中國的銀行正嚴重地依賴這些流入的資金,對它們的貸款進行必要的展期。這就是為什麼,當監管部門決定打擊虛假貿易以後,中國的銀行會突然出現資金壓力。

楊思安女士估計,可能有7%的貿易資金流是虛假的——也就是每月大約有500億美元的虛假貿易資金進出中國市場。這是出口造假,而且看起來中國監管者並不是不知道這件事。但這肯定是有利有弊的,這些流入中國的虛假貿易資金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加劇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這些資金不斷增加中國的貨幣供應,而同時央行也在沖銷這些貨幣供應。這種做法正在殺死中國的出口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離開中國,轉往製造業成本更低的地方了。而上述措施會讓中國在這些領域更加沒有競爭力。

可能北京當局的擔心並沒有這麼深層次。但無論新一屆領導層是如何盤算的,中國5月的信貸渠道就開始收緊,資金開始抽緊。昨天,我在深圳,一個貨幣經紀人的評論是,「新的渠道將打開。但在此之前,這是個痛苦的過程。」

5月的交易數據顯示,因為虛假貿易交易減少,貿易數據變得平淡無奇:出口同比增長1%,遠低於4月的同比增長14.7%。以價值計算,5月的出口量比4月的出口量下跌了115億美元。儘管如此,5月的貿易數據不大可能完全抽離了虛假貿易的水分。5月中國與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增長為46%——遠低於4月253%的水平,但仍然不大可能反應了真實情況。

回到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上週四,一家中型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是最缺現金的)——光大銀行,在對興業銀行60億元的銀行間貸款還款上出現了違約。光大銀行不得不支付罰款,因為這筆貸款交易是在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旗下的兩家分行之間進行的,其實這在技術上是不容許的。這裡雙邊交易避開了央行對銀行間市場交易配額的限制。因為多米諾骨牌效應,興業銀行也無法履行自己的還款責任。光大銀行的違約,看起來導致了興業銀行以及興業銀行的債權人紛紛湧入銀行間市場融資,進而拉高了銀行間市場利率。

根據新浪的報導,人民銀行承諾通過短期流動性操作(所謂的SLO)給銀行提供一些流動性支持,但監管部門在下午又改變了主意。這說明了,現在的政策制定過程是多麼的令人擔憂。

現在還不清楚什麼導致了這起事件——端午長假前的資金需求?一些更長期的原因?早在上週早些時候,央行已經發佈了指引,要求銀行清算補繳存款準備金。該指引警告,雖然出現違約的機會很小,但仍然存在違約的可能性。

最近的違約事件已經被銀行所否認了,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它們代表了銀行和政府間的博弈在持續進行。過度地壓制金融「創新」,存在扼殺經濟增長的風險,如果讓金融「創新」自由發展,那情況可能更快地變壞。

當負債水平上升,銀行疲於應對,監管部門則渴望遏制銀行達成監管者無法監控的雙邊交易活動。毫不意外的是,銀行就是通過虛假信用證、不被計算的貸款、以及自己臨時的理財產品逃避監管者的眼球的。

楊思安女士認為:

當然,中國的信貸擴張速度,要遠高於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銀行回籠的資金遠沒有它們借出的多,它們需要更多的從央行的資金流入,以保證能隨時滿足儲戶的提款需求。這兩個系統——信貸擴張和流動性操作,是相互影響的,而且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

從今年5月31日開始,這兩個系統就已經出現了失衡。Shibor銀行間利率開始上漲,同時,到了6月7日,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扭轉(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意味著銀行認為,隔夜同業拆借的風險要高於,提供給甘肅一些狡猾的房地產發展商6個月的貸款。這是相當嚇人的。

這可能是監管者干預造成的一些矛盾。在6月6日,在以瘋狂的8%收盤前,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10%。作一個對比,美國的銀行放出一筆15年的抵押貸款,只能收取3%的利息:也就是說,看起來,中國的銀行認為,向同業放出12小時的貸款的風險,是買入一間房子的風險的三倍(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大合適)。所以,這個現象表明,銀行真的非常缺錢。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向銀行系統淨注入了1600億元的流動性,這樣中國的銀行就不必擔心它們將不得不關閉銀行櫃檯了。這是今年2月以來,央行最大規模的流動性注入操作。

同時,有消息稱人民銀行將降低其新注入流動性的限額。6月7日,人民銀行宣佈,它將暫停短期流動性操作(SLO)。(其實是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的,人民銀行並沒有承認。)

這意味著,央行暫停了其短期流動性操作,同時也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相關當局正在告訴銀行,它們就像走向社會的孩子,不可能得到第二次機會了。

楊思安女士仍不認同這是任何銀行危機的信號,同時她認為,在6月7日人民銀行注入的流動性,可能足以拉低短期利率。

2011年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人民銀行只是在一段時間裡維持了一定規模的淨流動性注入。銀行間拆解成交量下跌,利率上升。當成交量恢復,利率將下降。

下圖顯示了2011年6月底銀行間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先是利率上漲,交易量下跌,但央行持續注入流動性以後,利率就開始穩步下跌,交易量也開始反彈

中央收緊流動性的供應,可能並不是真的擔憂中國的負債問題,而只是希望加強中央對銀行業的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9

PPTV傳聞再起的背後:二線視頻網站面臨巨頭收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404.html

來自投行方面的消息顯示,阿里巴巴入股PPTV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很有可能馬上對外宣佈。不過有接近PPTV高層的人士則表示,關於PPTV的交易至少要等到8月底才會清晰。

在與搜狐視頻漸行漸遠後,PPTV身後浮現多個買家,其中就包括蘇寧易購和阿里巴巴。不久前就有傳聞稱,阿里巴巴有意收購PPTV,並且有消息稱7月離職的騰訊視頻總經理劉春寧也已低調加入阿里巴巴,不過此消息未經證實。

不過這一情況卻隨著阿里將戰略延伸向多屏而改變。上週阿里正式發佈TV操作系統,並與華數一起推盒子產品,圖謀電視屏這塊巨大的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阿里TV操作系統主推特色是電商,但視頻是電視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雖然華數也有相當大的內容資源,但品牌識別度不夠強,需要PPTV這樣一個全國性的品牌。

另一方面,在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的價格下,傳聞中PPTV的5-6億美元報價似乎並不貴,這也是阿里巴巴伸出橄欖枝的原因。

在與新浪科技的連線中,阿里巴巴與PPTV均對此事不予評論。有接近PPTV高層的人士則透露,投資併購事宜至少到等到8月底才會清晰。

這顯然已經不是pptv第一次與買主傳出緋聞了。除去已知的可能買主搜狐視頻和阿里巴巴,蘇寧云商也加入了併購PPTV的行列,據網易的報導,早前蘇寧已經向PPTV發送了收購意向書,但具體細節,如報價等暫時不得而知。

當然pptv這個搶手網站顯然並不滿足與只與一兩家巨頭產生緋聞,做為在閨中待嫁的「美女」,多與一個人傳出緋聞就能夠多提高一下自己的身價,也就更能賣出一個好價格:

最早是在pps被百度收購之後,業界曾經板上定釘的認為pptv將會以6-7億美金的價格賣給搜狐,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這樁買賣最終黃了。

根據中國「互聯網定律」,凡是闢謠空穴來風的事情都會成真,只要看看pps最後賣給百度之前闢謠過多少次,你就知道,在中國互聯網闢謠等同於:談過,但沒談成:談過,談成了。如此兩個結果而已。

回歸正題,pptv為什麼要賣,無數個人已經給出了答案,有人認為資金鏈不足是核心因素,但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是在於下面幾點:

1 視頻業的整合讓競爭已經到了沒有一個好幹爹就無法繼續的地步:只要盤點中國視頻網站,優土已經合併,酷6更早之前已投入盛大懷抱,pps有了百度這個靠山56有人人這個乾爹背書,風行擁有百視通這顆大樹,樂視早已上市,騰訊和搜狐視頻都有一個好親爹。拼爹的時代,無爹難生存。

2 視頻網站版權採購是硬傷。在長視頻當道,電視劇版權天價格局之下,在線類視頻網站要麼靠乾爹出錢買內容,要不埋頭做自制劇。要想在這個領域繼續玩下去,擁有更多資金繼續投入購買版權就尤為重要,而此前經歷了多輪融資的pptv已經沒有太大的運作空間。

3 在連續的燒錢之下,資金鏈也是獨立沒有乾爹的網站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前不斷傳出pptv1資金鏈斷裂的消息,雖然被陶闖已經否認,但是往往任何事情都不會空穴來風。

4 資本在背後的驅動,連續燒錢多年,資本已然到了退場的時候。賣掉可以及早套現走人收回回報。以免在這場遙遙無期的燒錢遊戲中越陷越深。

5 當然創始人自己的心態也很重要。PPTV首席執行官陶闖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未來或將來是否會考慮戰略併購合作等,我們也會保持開放的心態。這表明至少管理團隊對於收購並不抗拒。」

當然賣與不賣,除了自己想賣之外,還有需要想買的公司才行:搜狐,阿里,包括蘇寧這樣傳統行業的買家都想要買的核心因素無非是下面幾個:

移動客戶端:這也是愛奇藝收購pps核心的因素之一,據艾瑞數據pps和pptv 兩家客戶端在移動市場上目前排名第一二位,正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提著錢袋子大舉收購的bAT們顯然不會放過這種切入移動視頻領域的機會。而根據國外的數據移動視頻依然每年有著超過百分六十的增長,隨著手機處理器的不斷完善,移動視頻這個藍海依然將是巨頭的爭奪焦點。

買用戶:筆者曾經與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知名人士聊天的時候,這位人士跟筆者說,所謂的什麼協同效應,什麼補強短板都是巨頭收購需求之一,但是很多時候巨頭剛性需求很簡單,只要用戶就好了,花幾億美金買來數億用戶,一個用戶1美金,比起推廣成本便宜多了,何必不買呢。

巨頭盒子與端的野心:就在7月23日阿里正式發佈了和華數合作的盒子戰略,而在這個時候突然再傳出購買PPTV的消息,這二者之間至少存在著某種協同的可能性。

補短板:中國的互聯網巨頭越來越向著綜合性服務商的角色發展,尤其對於阿里處於IPO的關口,任何一次收購都能讓它在資本市場有著更大的騰挪空間。

資金:當然,有人要賣,前提也得有人賣的起,在這個行業裡面真正有需求並且想買的玩家已經不多,百度已經先後在視頻領域兩次出手,並且剛剛下血本買下91,出手動力不足。騰訊最近出手謹慎收購小打小鬧,何況,在移動端不缺用戶的微信和親兒子騰訊視頻已經夠用,搜狐已經退場,這個行業裡面能買的下的估計只剩下阿里和蘇寧這幾個玩家。

當然在這常交易的背後,資本的因素也不得不提,公開可知道的資料pptv與阿里有著共同的投資方:軟銀。

這一買賣還沒有塵埃落定,但我們可以猜想在互聯網客戶端視頻領域還有哪些可能出售的視頻網站:

1 低調的快播。這個屌絲神器,偏居於深圳一禺,近年來依靠廣告收入日子過的很滋潤,但其商業模式畢竟還是涉及到灰色地帶與版權問題,所以,獨立上市希望很難,賣身大佬或許是不錯選擇。

2 號稱第二的暴風影音。暴風影音從其像上市版提交上市報告來看,他還是想獨立發展的。

3 從迅雷拆分出來的迅雷看看。已經低調的運營了一年多,但從大家還是覺得迅雷只是做下載的觀點來看,前途依然未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26

李嘉誠接受南方週末專訪 詳談撤資傳聞、香港環境、政商關係 「我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234

談「撤資」:我一定不會「遷冊」,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不過規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我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保護股東的利益。

談香港:香港擁有不少有競爭力的核心價值:自由開放的市場,重視法治的原則。但如果管治失當,也可以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談政治:政府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勿令人對政府的公平性失去信心。

談樓市: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

這是一次沒有第一個問題的採訪——剛剛落座,沒等南方週末記者發問,李嘉誠就直奔主題:「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

2013年11月22日下午兩點半,香港黃金地段之巔,長江集團中心頂層70樓,雄踞華人首富寶座15年的李嘉誠在會議室接受專訪,一開口就對南方週末2013年11月7日有關其「撤資」風波的專題報導作出了回應。

一牆之隔就是李嘉誠的辦公室,橫跨52個國家的李氏商業帝國的指揮中心,俯瞰著整個維多利亞港。已經85歲的李嘉誠只要在香港,至今每週一至週五均在此辦公,週六也上半天班。辦公桌上,乾淨得沒有一張紙,他說這是因為多年來習慣了「今日事今日畢」。桌頭的水晶相框中,是一幅他自己寫的小箋:求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

兩個多小時的採訪中,李嘉誠的平靜讓人印象深刻。除了開場和另一個瞬間,其餘時間裡他都語速平緩,聲調平和,即使被直接問到對於死亡的看法。這個從二戰的戰亂中走過來的85歲老人,多次反覆表達他對國家與民族的感情。他說他不是一個完人,但「從過去到現在,問心無愧」。

南方週末記者記錄整理了本次面談和隨後補充的書面採訪。

現在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經濟更開放

李嘉誠: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

我告訴大家,以2013年為例,長和系總毛收入約為4300億港元,投資海外(新西蘭和荷蘭)基建項目則是130億港元(17億美元),實際動用的資金只有80億港元(10億美元),僅佔長和系總毛收入不足2%;同時,我們2013年在香港的貨櫃碼頭項目也投資了40億港元,這樣怎能說是「撤資」?真是天方夜譚的笑話。

「撤資」這個問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

我們在世界52個國家都有投資和營運,包括地產在內,集團曾經在不同國家出售業務,有的賺了超過1000億港元,賺數百億元的也有不少,別人一句批評都沒有。

以在新加坡投資為例:這二三十年來,我們與當地政府關係非常融洽,而出售物業總值以百億元計。過去兩年多因地價上漲,在當地買不到合適的土地,現時只餘不足1%的住宅單位尚未出售,也沒持有任何收租物業,卻從未被新加坡方面批評我們「撤資」。

有時在某國家出售業務後,有新機會時又再重新加大投資,當地亦視為平常事,絕無引起任何傳言。企業按照法律經營,賺得盈利後再投資其他任何地區。或因經營不善虧損、業務回報低或前景欠佳而退出,均屬純商業決定。

在香港,如價錢合理,會繼續買。也可能會賣掉外國一些資產,或將資產上市,並不稀奇。高賣低買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我經營國際性業務超過30年,今次是第一次聽到來自香港所謂的「撤資」評論,在全球其他地方前所未有,然後又傳到內地去了。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撤資」這兩個字是用來打擊商界、扣人帽子的一種說法,不合時宜,對政府和營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南方週末:但是最近你的確在連續出售內地和香港的一些物業和資產,這是作何考慮?

李嘉誠:用出售物業和資產作為「撤資」的例子,是可笑的。

地產是我們核心業務之一,但集團收租物業所佔比例不高,在香港的最佳地段如中區,用作長期收租的寫字樓物業總面積約有380萬平方英呎(約為四十餘萬平方米——編者注),總市值不少於1300億港元,包括自用或曾用作總部的華人行、長江集團中心、和記大廈、中環中心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商場等;內地方面,位於最佳地段的收租物業包括上海、北京如東方廣場等亦約有500萬平方英呎(約55萬平方米——編者注),總市值至少400億港元,內地香港兩地收租物業市值共1700億港元,此外集團和我私人持有的全部海外收租物業市值只是內地香港兩地的千分之五。

然而,與其他大型地產發展商相比,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所持的收租物業規模都屬較小,其他全屬於大型住宅發展項目,建成後90%以上會出售,餘下商業部分如商場即使留作收租用途,也會在將來時機成熟時出售。酒店及服務式住宅則屬長期經營項目,但中間亦會出售。一切地產買賣都是正常商業行為。

沒有「撤資」的事,日後出售業務也都跟「撤資」沒有關係。如果我真要「撤資」,那麼最容易的就是「遷冊」(香港人將公司遷移註冊地稱為「遷冊」——編者注)。我一定不會「遷冊」,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不過規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況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保護股東的利益。

作為一家國際性綜合企業和負責任的上市公司,對經濟發展循環及業務回報條件常常要帶高度警覺思維,靈活調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運作。否則,如果你是投資者,也不會投資一家對股東不負責的公司吧。

南方週末:如果股東利益和國家的情況出現分歧呢?

李嘉誠:不會有什麼分歧。現在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經濟更開放,我這麼愛自己的國家,一定會留意經濟怎樣改革,農民生活因土地變成資產而改善,還有國企盈利上繳30%以改善人民生活,這些絕對是好事。國家鼓勵企業到外地投資,我在外國投資方面算是走前一點,可以說成功吧!


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南方週末:你目前出售的資產多為地產,你怎麼看香港和內地樓市?

李嘉誠: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對房地產進行打擊,價格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

過去兩三年我們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

我們是一家小心經營的公司,長實今天的負債比例是4%,和黃是21%,還有在加拿大的Husky,負債比例只有12%,以這麼大規模的公司而言,屬於低的比例。這是我做生意的原則,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非常小心處理,如履薄冰。我從1950年開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經六十多年,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也一路走過來。

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就是最後那分錢,要很小心。

南方週末:關於包括李家在內的幾大富豪家族,香港有個流行的說法叫「地產霸權」,你認為是嗎?

李嘉誠:「地產霸權」實在是一個笑話。

我們是國際綜合企業,地產只是其中一類業務,別人借地產攻擊我們,但我們買(土地)少了,大家高興才對!

大家都知道香港地產市場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導,不論從土地供應到投地條件的設計、房地產稅務政策等等,並非地產商決定,因此「地產霸權」並非屬於地產商。

希望跟別人一樣,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南方週末:以前你在香港一直備受尊敬,被譽為「超人」,但現在被抨擊為魔鬼、萬惡的資本家,說你壟斷了香港經濟。在你看來,香港人對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李嘉誠:樹大招風是盛名的代價。

貧富懸殊是世界大趨勢,普羅大眾面對的環境越來越艱難。以現今很多已發展或發展中國家城市同樣面對的貧富懸殊情況來看,在一個地方投資所佔比重越大,被抨擊的機會便越高。

我們因為在香港投資較大,引來抨擊。

二三十年前我已預見香港這個情況,不是我聰明,而是香港只有700萬人口,我做這麼多生意……有一次記者招待會,有記者問我會否「撤資」,問我為什麼不多在香港投資經營零售事業,我說,以零售業來說,集團在香港零售店舖有682間,全球共有12000間,就算在香港只增加10%店舖,香港可以容納嗎?

香港市場已無法容納更多,因此,集團多年來已儘量控制。30年前,集團的香港員工有三萬多,外國的則只有一半;現在全球二十六萬多名員工,香港仍維持三萬多,相差7倍。

1979年我收購和記黃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零投資。因為知道這個情況(香港市場有限),我不斷到外國投資,今天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資,根本是蠢事!

和黃的香港業務佔全球投資比例約15%,長實在香港的投資佔全球的約三分之一,如果地產做得少一點,比例會更小。

其實集團在外國賺取的盈利亦會惠及香港股東,在時機適合之下將某些資產上市或出售,所得利潤將令股東受惠。

南方週末:你說普羅大眾的日子越來越難,以前你也曾經說過企業家最大的挑戰是幫助建立社會。企業家要如何幫助社會?

李嘉誠:全世界都有這個現象(貧富分化),並非香港獨有,內地也有。與10年前相比,歐美大眾今日的收入和購買能力,原則上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企業家的挑戰是幫助建立社會,這需要國家和人民一起盡心盡力地去做。

我認為提供免費午餐難以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唯有為年青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提高普羅大眾的就業條件和機會,脫離跨代貧窮。多年來我不止一次表示不介意政府合理地增加商業稅,以支持長遠的發展。

南方週末:我們在此前的採訪報導中曾說到,香港社會近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仇富情緒增加等等。你怎麼看待香港的未來?香港要如何面對這些變化?

李嘉誠:香港有其弱勢:缺乏天然資源,90%以上的工業北移內地,貧富懸殊情況更難改變。

如果政府沒有前瞻政策,以為解決現在就是解決未來,這是非常狹窄的想法。

政府需要考慮如何投資未來,如果不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貧富懸殊與社會情緒惡化只會持續下去。

福利化社會是否適用香港?關鍵是我們要有選擇,要大家扶貧,也要自願,只能引導。我相信,香港人一向熱心於慈善,樂意助人,對我來說,幫助低收入人士是義不容辭的事,但如果政府政策錯誤,不能解決社會缺乏上進機會的問題,只向有能力的人開刀,這是錯誤的。香港人都想創富,政府的角色應該要令人人有創富的機會,而不是等待「打救」。

這就要維持良好的法治制度,政府不能選擇性地行使權力。

香港擁有不少有競爭力的核心價值:自由開放的市場,重視法治和原則。這些「社會操作系統」來之不易,需要時間孕育,但如果管治失當,也可以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南方週末:你是否會離開香港?

李嘉誠:我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家在香港。對我來說,長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我絕不會遷冊。

作為負責任的國際企業主持人,經營業務不能鋌而走險,一切必須以股東利益為大前提。我每天都會檢討集團的投資和營運策略,生意規模大小會隨著業務所在地區或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狀況而作出決定。

香港很難再擴展,原本曾想出售百佳,後來因價格不理想及發現有更好的構思,所以叫停。

在香港堅持不遷冊,但希望跟別人一樣,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有時候我慶幸自己並未當官

南方週末:坊間有傳言,你與現屆政府關係不佳,這對你做出商業決策是否有影響?

李嘉誠:健康社會中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息息相關。關鍵是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勿令人對政府的公平性失去信心。

我與香港或各國政府的關係都是建基於此的,不會因個別領導人或官員的變動而受影響,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

不過,我觀察到一個不健康現況在擴散中:「為官難,為民亦不易」,這對政府和社會來說都是雙損局面。有時候我慶幸自己並未當官,因為為官者要面對如何平衡和解決不同權益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演變成更大的問題。

南方週末:在過往六十多年經營中,你如何處理與政治的關係?與政治打交道時你的原則是什麼?

李嘉誠:我不是聰明的人。

如果政治問題真的衝著自己而來,擔憂也沒用。

我沒有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政治跟經濟根本是手和腳的關係,假如兩者背道而馳,是難以處理的。

我希望政治和經濟好,讓人民富國家強。我曾經說過,講真話,做實事,有貢獻。我的基金會不停地做公益事業。

我並非萬能,無法預測政治變化,也絕對沒法影響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做出對股東有利的事。

南方週末:你近年的投資,為什麼多選擇在歐美那些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

李嘉誠:一定選擇有公平法律的國家,我們在一些國家經營三十多年,政府並沒有因為我是外國投資者而出現不公平的對待。

世界上的投資機會和選擇,實在令我們應接不暇;集團可以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

南方週末:你曾經說過,財富的增加到了一個程度,便不會帶來更多安全感。但如果財富繼續增加,是否帶來不安全感?

李嘉誠:不會。

南方週末:這是你最艱難的時候嗎?

李嘉誠:不是。

我的最艱難時候是十三四歲。12歲時,日本侵華,我和家人從潮州來到香港,後來日本入侵香港,母親帶著弟妹回到潮州,我與父親留在香港。日本統治香港期間,沒有什麼好日子可以過,13歲父親因肺病住進醫院,不夠一年,他去世。照顧父親這段時間我因為喜歡看書,發現自己也有肺病,病情接近危險階段,但我告訴自己不能死。身為大兒子,為了母親和弟妹,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也不停搶學問,到舊書攤買舊書看,其中包括老師使用的教科書,跟謀生有關的書。三年零八個月的歲月,知識比得上一個中學畢業生,這段日子也沒有因為自己的病看過一次醫生。

即使是最艱難的日子,我也是充滿信心。

我在外國賺到錢,拿回中國,有什麼不好?

南方週末:財富對你意味著什麼?你曾經表達過對內心的高貴的嚮往。

李嘉誠: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輾轉反側,難以入寐,內心縈繞著很多問題。思潮起伏,結果直至凌晨,直到一個答案湧上心頭,令我豁然開朗:我頓悟了把基金會視作我第三個兒子的道理,這樣我會全心全意愛護他,給他分配財產,使他獲得所需資源落實一切公益項目,把我的心願永遠延續下去。

在財富要代代相傳的傳統觀念中,將基金會視為自己的孩子,可以鼓勵傳承,期望這種想法能在中國人社會擴大和延續。

基金會並不向外募捐,捐款人只有我一人,資金的大部分是基金會現有已投資項目的固定收入,另有部分是來自我個人從香港和外國投資所獲收入、繳完稅後再注入的。我訂明基金會所有收益,絕不惠及本人、家族或董事等等,也就是說他們都不能從中獲得收入。

基金會已擁有我三分之一的資產,至今我已捐出145億港元,如有良好的項目,將不斷地繼續支持,希望能對我們民族有貢獻。2013年,基金會在內地及香港已捐付及承諾之數目達40億港元,是歷來最高的一年。

雖然我在全球不少國家經營業務,大部分收入都從外國賺取而來,每一分毫都是稅後才注入(基金會)的。但我規定基金會80%以上的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不超過20%的用在海外。我在外國賺到錢,拿回中國,有什麼不好?

南方週末:對於基金會,你不僅出錢,還出力,這是為什麼?

李嘉誠:我對賺錢的重視程度不及捐錢。

身為中國人,回想起我生長於抗日戰爭期間,國家被侵略,面對貧病、失學,於是發誓要終我一生,讓基金會擁有旺盛的生命,有能力繼續為國家、民族作出貢獻,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我視教育、醫療和公益慈善是終生不渝的事業。基金會主要做兩大範疇:教育、醫療。在內地,我們有很多個項目在不同地方做了十多年,現在仍繼續做,我們守信重諾,承諾的捐款均100%如期或提前捐付。

除了捐錢,也親力親為,投入不少時間心血,使得來之不易的金錢用得其所,令項目受助人受惠最大,能如此,是我最大的快樂。

我喜歡簡單生活,我追求的是付出個人力量,協助社會進步。有能力從事公益事業,是一種福分,從中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有能力的人,要為人類謀幸福,這是「任務」。

如果是為對國家民族和人類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我也在所不辭;但若是為個人名利或公司利益,我絕對不會這樣做。也以捐建汕頭大學為例,成立至今三十多年來,我坦然面對任何困難甚至是忍受屈辱,對汕大也不離不棄。

南方週末:你是重視聲譽的人,做慈善是否求名聲?

李嘉誠:我不理別人怎麼說,我的決心就是繼續做下去。

投入公益慈善事業是我終生職志,絕不求名利。在汕大,即使基建、設備90%款項由我支付,任何一個角落也找不到「李嘉誠」三個字,我捐建汕大只想做出成績。

很久以前捐款支持潮州兩所大型醫院,市政府領導曾遊說寫上我的名字,我不肯。他們於是建議寫上我父親名字,我也不肯,我回答說:先人如果有知,父親一定認同我的做法;如果並不知道,那麼寫也沒有意義。而且我更說笑,如果真的寫上父親的名字,將來拆掉更不好。

85歲,就不能愛科技嗎?

南方週末:你投資了包括Facebook在內的許多高科技企業。你已經85歲了,怎麼投資高科技?

李嘉誠:85歲,就不能愛科技嗎?我對新科技深感興趣,令我的心境年輕化。

18世紀工業革命由英國開始;21世紀則是科技革命,不少行業包括國防工業、農業、水利、能源、醫療、生命科技、電訊、互聯網等等均有突破性的發展,投資機會數之不盡,應接不暇。

我喜歡新科技,私人參與投資的科技公司有60家,也越來越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有一項關於農業的項目,一樣的土壤、一樣的水源,不改農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產量,若這不是新科技,那是什麼?現在已證明這項新科技是成功的,並在國內進行試驗。

我非常喜歡看書,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識。我非常留意與自己從事行業有關的新信息和發展轉變,無論做什麼生意,你一定要喜歡它和愛它,這樣才有進步。

南方週末:但是高科技有時也會對現實經濟世界中的人帶來傷害。在你心裡,如何平衡新科技帶來的傷害?

李嘉誠:對,新科技機器或儀器可替代工人,速度快,生產力增加。和黃在鹿特丹港的自動化率是90%,在西班牙是60%,在香港是20﹪。

如果通過教育提升工人的知識,他便能操控這些儀器,科技加速,就是另一革命的開始。

早前我應廣東省粵東僑博會的邀請,以潮州話錄製了一段話,其中提到:科技主導未來,大家都知道,智能機械化的速度將超乎我們的想像,濫竽充數不再,「老牛擠奶」的時代不再,捍衛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資教育和推動教育改革,讓我們的下一代永遠永遠告別落後、參與未來,是有能力者共同的任務。實在是我真摯、充滿感情的話。

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我可能考慮參政

南方週末:你這一生經歷很多,到現在還在勤奮工作,是什麼支撐你的一生?

李嘉誠:我12歲因戰亂來到香港,一直好好地做自己應做的事。假如我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便無法活到現在。

南方週末: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

李嘉誠:走正路,有理想,作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作出貢獻。有理想地做生意,有理想地做自己

南方週末:你內心最重要的是什麼?

李嘉誠: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可以站得牢,挺得腰。

有人問我這麼忙碌,為什麼仍然那麼精神?除了運動,我內心安穩,精神沒有困擾,自己沒有特別的要求,做對人類和民族好的事,便感到開心。

南方週末:有沒有退休計劃?

李嘉誠:沒有。

世界波動很大……但我已做好退休準備,大兒子Victor隨時可以接棒,很多同事跟隨我工作很多年,我沒有擔心。

南方週末:你如何評判自己對香港的貢獻?

李嘉誠:不要問這些問題,我仍然很活躍,對未來充滿期盼。

南方週末:85歲回首過去,你覺得自己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有哪些?如果從頭開始,會有哪些變化?

李嘉誠:我一生勤奮,不停地搶學問,面對不開心的事仍然保持愉快心境,因而此生無憾,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擁有的資產一分一毫均從正途而來;即使有容易賺錢的機會,但對有些行業也堅決不參與。遺憾的事是不早點成立基金會。

我自問無論如何努力,仍發現沒有一個人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我可能會考慮選擇參政(笑)。

我只是儘量用知識和感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南方週末:你在內地開展對癌症病人提供臨終關懷項目,你怎麼看待生命的終結?

李嘉誠:內地喜歡做這類服務的人並不多(因為病人會去世),反而其他如兒童項目較多人喜歡做,因為回報高。

一個非常冷的冬天,一個朋友患腫瘤,進了私家醫院,我探望他,他看見我非常高興,雙手拉著我的雙手,要我坐在床邊;朋友後來睡著,拉著我的雙手也沒有放開。我心裡想,這個朋友很富有,得到很好的醫療照顧,但因腫瘤而痛楚不已。內地貧窮的癌症病人沒錢接受治療,生活怎樣過?於是立即想到開展寧養服務,我不喜歡「臨終關懷」,改為「寧養服務」。

汕頭大學醫學院設立第一家寧養院。我告訴所有寧養院的負責人,現在使用的藥可幫助病人減少80%的痛楚,假如新藥可幫助病人減少90%痛楚,即使價格貴一倍,他們也不用問我,立即轉用新藥。能夠幫助貧困病人減輕痛楚,實在是有意義的事。寧養計劃已做了十多年,在內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寧養院。日後若國家願意做這類的事,我可以停下來;否則,雖然沒有回報,我還是會繼續支持這類服務。

我常常鼓勵寧養服務的醫護人員,我說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有地獄,如果有,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人甚至撞木頭來轉移痛苦,很淒涼。汕大醫學院作為第一家寧養院,全國寧養服務的全部費用由我支持,每年的資助金額會增加,兩三年內,每年捐款要增至1億元。

南方週末:你害怕死亡嗎?

李嘉誠:我不懼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著一條路,還有留下有生命的基金會,只有政治可以破壞它,因為不是我所能控制,不然沒有人可以破壞這個基金會,我的兒孫及董事不能從基金會得到任何利益。

南方週末:我們注意到,你今天一直都非常平靜,據說平常你也是這樣。你會因為什麼而激動、傷心、生氣、興奮嗎?

李嘉誠:我一直都很冷靜。如果認識儒、釋、道的精粹,便會明白人生很短,不應浪費時間去理會這些事情,應從正途去做對的事,例如基金會的工作每天都在進步中,每天都有成果,像在荒蕪之地,種下大樹,讓後人有收穫,這是很高興的事。

我一生希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國民,擁有有價值的人生。

南方週末:百年之後,你希望後人如何評價?

李嘉誠:不會想這些事情,更加不會自我評價。

從過去到現在,我都是問心無愧。世界沒有完人,我只是儘量用知識和感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如果真的要寫墓誌銘,我會選擇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滿鬥志的兩句話: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54

重慶機電股份(2722):注資傳聞 vs 實質改善?(上)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4/06/17/%E9%87%8D%E6%85%B6%E6%A9%9F%E9%9B%BB%E8%82%A1%E4%BB%BD%EF%BC%9A%E6%B3%A8%E8%B3%87%E5%82%B3%E8%81%9Evs%E5%AF%A6%E8%B3%AA%E6%94%B9%E5%96%84_%E4%B8%8A/

近日,受母公司(即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快將注入新資產的傳聞推動下,重慶機電股份(2722)的股價近日有點起動。不過筆者認為快將注資的傳聞可信程度不高。3~4年前母公已表示過有意注資,所以注資是大方向,但過程可以很漫長。而在出席今年4月的年度業績路演中,同時出任母公司董事長的王玉祥就表示注資是一個長遠規劃,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及沒有具體的注資時間表。

母公司的資產質素
假設母公司真的注入資產,會注入什麼的資產呢?
母公司的「201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列出母公司的主要資產情況,以持股比例劃分,屬下公司可以分為(a) 全資子公司 (b) 控股子公司 及(c) 參股公司。

(a)全資子公司
根據募集說明書列出的14家全資子公司中的13家資料(因為沒有2012年數據,所以剔出重慶軸承工業公司),筆者總結出下表:

2722_1406_13Co_Data如果比較13 家全資子公司和重慶機電財務情況,可以發現重慶機電股份營業收入是13 家全資子公司總和的3~4陪,而重慶機電股份的利潤及經營活動現金流都較13家全資子公司的總和為好。

(b)控股子公司及(c)參股公司
募集說明書列出9家控股子公司,其中包括重慶機電股份。如果撇除重慶機電股份,只有西南電腦在2012年有千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利潤外,其它7家公司2012年利潤介乎20.64萬元~負5,418.23萬元。2722_1406_subsidaries另外,募集說明書列出2家參股公司,分別是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重慶機電股份持有50%權益)和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兩者2012年淨利潤分別為76,465.18萬元及負42,708.08萬元。

以上是以子公司層面比較,現在看看母公司的整體盈利。從下表可以看到青(重慶機電股份)出於藍(母公司)而勝於藍,重慶機電股份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分別賺43,604.45萬元及22,720.48萬元,而母公司分別只賺23,154.47萬元及563.57萬元,兩項數字都遠差過重慶機電股份。

2722_1406_parent_profitability

綜合以上,根據截至止2013年6月30日的資料,母公司的資產盈利能力不是偏低就是虧損,更甚者有個別子公司面臨啟動破產程式,所以如果現階段母公司未「執靚盤數」前注資反而拖低重慶機電股份的盈利及股價。

一言以蔽之,母公司最優質的固有資產已經放在重慶機電股份內,所以短期注資機會應該不大!

…待續

【附件】

xxx

14家全資子公司名單

2722_1406_13_Detail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