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豬肉大王 從南京、上海不斷擴張到全中國 從兩百元拚到兩百億的雨潤傳奇

2010-05-10  今周刊





中國超市、肉品專賣店中,最有名的豬肉供應商就是雨潤,一年屠宰兩千五百萬頭豬,雨潤的低溫肉品十二小時內就可以運到全中國的消費者手中,成為中國最具爆 發力的食品股。從兩百元到兩百億元,雨潤祝義才是如何成功的?

撰文‧周啟東

清晨天色微亮之際,上萬名散布在中國各地的農夫,辛勤地將所飼養的豬隻送往兩百座鄰近的現代化屠宰場。每天平均有六.八萬隻豬,經由機械化的生產線,被製 成各式肉品、火腿、香腸;新鮮的產品在十二小時內,以零下四度的低溫保存,送到全中國各地的超市,供十三億消費者享用。串起這龐大肉品供應鏈的,就是有 「中國豬肉大王」之稱的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

從兩百元開始

水產起家,悟出挑戰困難才有財富祝義才的「豬肉帝國」,在全中國九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每三百公里半徑就有一家工廠。很難相信,這位安徽赤貧農家 出生的企業家,兩位哥哥死於饑荒,自己二十年前也是個身無分文的窮大學生;而在飢餓中求生存,正是祝義才一路打拚的動力。

二十年前,祝義才靠著身上僅有的人民幣兩百元在安徽合肥創業;如今,他的身價已高達人民幣兩百億元,名列《胡潤百富榜》第二十六名。

許多人都問祝義才成功的祕密,「困難就是機會。賺錢少的、別人看不上的、又苦又累的、風險大的,這些別人不願做的,我去做!」祝義才指出,做別人認為困難 的事,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

口袋只有兩百元,一般人早就打退堂鼓,但是祝義才就是不怕困難。二十年前,他聽說水產出口到日本很有賺頭,馬上找上一家合肥出口日本的貿易公司,公司經理 看他一個年輕人沒有資金、經驗,甚至沒有公司執照,一下就把他轟出去,但是祝義才沒有退縮,接連五天去拜訪這位經理。「好吧,你的執著打動了我,你送一些 樣品來,我看看再說。」經理無奈地對他說。

根本沒有資金的祝義才,擺明就是一人公司,他到水產攤費盡脣舌說服老闆賒貨給他,他挑了一些最好的蝦子、螃蟹,馬上被貿易公司經理接受,祝義才人生第一筆 生意就此開始。

為了服務好第一位客戶,他親自坐在滿是冰塊的三輪車上押車送貨,經常凍得全身發麻,最後終於賺到第一筆人民幣十萬元的現金。這筆錢對於二十歲以前口袋中沒 有超過人民幣一千元現金的祝義才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也悟出只有挑戰困難才有財富的道理。

一九九二年,為了更上層樓,祝義才結束安徽水產生意,決定到南京做肉品加工生意。因為他看到中國人有錢了,做十三億人吃的生意一定是大有發展,當時國營的 雙匯、春都早就牢牢占住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市場。為了區隔,他選擇困難度較高的低溫肉品加工市場,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最新工廠設備花錢就可以買得到,困難的是如何讓十三億消費者接受雨潤的肉品。一開始,祝義才不走傳統的批發路線,反而招聘大量的業務員專攻南京的飯店、餐 廳及熟食店。這些地方用量小、收款慢,花了一年時間,他才打入八成的專業市場。

逐漸打出知名度後,接著祝義才用人海戰術,以一位業務員負責一條街的方式,打入當地的傳統雜貨店,辛苦耕耘兩年多之後,雨潤食品已經成為南京著名的肉品供 應商。

從南京向外擴

進軍上海,用小店包圍大店打知名度為了進攻上海市場,祝義才可說傷透了腦筋,進軍上海馬上就可以有全國知名度,但是上海的中外合資超市姿態卻非常高,當時 八佰伴超市同意雨潤肉品進店,但是要求包裝要全部換成八佰伴的品牌。祝義才拒絕了,「我們雖然失去進國際知名超市的機會,但是卻保有了自有品牌。」他回憶 指出。

祝義才並沒有因此放棄上海市場,他改採「小店包圍大店」的策略,再以人海戰術將雨潤肉品攻進大超市周圍的傳統雜貨店、小超市,兩年之內,上海家庭主婦已開 始接受雨潤品牌,最後迫使大超市不得不進雨潤的肉品。

在逐漸開放的大陸市場,充滿無數的機會,但是機會並不等人,「依靠機遇,只能獲得暫時的生存空間,處處要先行一步,只有走在機遇的前面,才能始終占據領先 地位。」祝義才感嘆地說。雨潤會爆發為一家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五六一億元的大企業,不只是靠機會,還要領先競爭對手一步。

一九九七年,中國消費市場開始大成長,祝義才的南京工廠二十四小時生產肉品,門口排起長長的卡車等貨,根本是供不應求,祝義才想要擴大生產規模,但當時國 有企業當道,民營企業遭到嚴重歧視,想要興建工廠,拿到政府的核准文件簡直比登天還難。在許多民營老闆放棄之時,祝義才走了一條別人都不敢想的困難道路 ──收購、重組國有企業。

當時有一家國營的南京罐頭廠已經停工五年,為了掌握商機,他與市政府商議收購負債累累的工廠,並保障一千四百名員工的工作權,成為南京第一樁民營中小企業 購併國營企業的案例;但這卻是祝義才惡夢的開始。

收購國有企業

不斷購併,收購工廠奠定品牌基礎接下來一個多月,怕失去工作的員工不斷圍廠、靜坐抗議,甚至動手毆打派去接收工廠的雨潤經理。員工都勸祝義才放棄,但他認 為,沒有新工廠,雨潤就會失去市場,「派去的幹部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務必在兩個月內改造工廠!」他下達最嚴厲的命令,因為他知道,失去這次機會,雨潤 就沒有壯大的機會。

他還親自上陣與工廠員工談判,在簽字保障工作、並發放積欠工資後,雨潤團隊終於走進破敗的工廠重新整頓。祝義才也與員工一起挽起袖子整理環境,半個月內光 是垃圾就清了兩百輛卡車。兩個月後,裝上新設備重新開工生產,當年就獲利人民幣五百多萬元,甚至創下南京罐頭廠建廠以來的紀錄。

祝義才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由於這次的購併讓他享有全國知名度,藉機從南京、上海擴張至全中國市場。他快速複製購併經營不善國營工廠的方式,陸續在江蘇、 安徽、河北、遼寧、四川等省收購了十七家國有中型企業,投資近人民幣十億元加以改造,奠下雨潤豬肉帝國今日的基礎。

雨潤創立十八年來,每年快速成長,但是市場占有率仍不到中國整體豬肉市場的五%,顯示中國八成以上仍是傳統的溫體屠宰業主導市場。

中國政府明令二○一五年前要淘汰五○%的傳統屠宰業,為了掌握這波機會,祝義才今年將投資近新台幣百億元擴充現代化屠宰工廠,今年雨潤豬隻屠宰量將衝破三 千萬頭,成為真正的全球豬王!

祝義才

出生:1967年

現職:雨潤集團董事長

學歷:合肥工業大學

經歷:水產貿易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1

海普瑞:谁导演了股王传奇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23


 


●“在这个星球 上,只有我才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在这个星球上,我也只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
●和家人及朋友到KTV唱歌,李锂所选曲目总是《将进酒》、《满江红》之 类。在海普瑞内部开中层会议,他经常使用“反帝、反封建”等词汇。
●海普瑞是完全的家族企业。李锂任董事长,妻子李坦任副总经理,李坦的哥 哥单宇任总经理,不过,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都由李坦签字生效。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深圳

 


   海普瑞以创纪录的148元发行价成为中国股市的股王,也使其大股东李锂夫妇瞬间升至中国新首富。这家公司的传奇是由地方政府、肝素钠产业变局、中投证券及 高盛共同制造的,但在传奇背后,也有着疑点重重。


    一个月前,46岁的四川商人李锂及其妻子李坦突然成了中国的新首富。
    5月6日,他麾下生产肝素钠原料药的海普瑞公司登陆中小板,发行价达到令人咋舌的148元高价,按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李锂夫妇的身家就超过了500亿 元,取代了今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首富宗庆后(70亿美元,约478亿人民币)的首富头衔。
    这个陌生的首富面孔一时间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好奇心。甚至有人无聊地猜测,他的妻子,海普瑞董事、副总经理李坦是随夫姓。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对此哭笑不得,他 与李坦是亲兄妹,只不过一个随父亲姓单,一个随母亲姓李。
李锂出生于“文革”前,早年供职于一家国营肉联厂。他是个历史迷,和家人及朋友到KTV唱歌,他所选曲目总是《将进酒》、《满江红》之类。在海普瑞内部开 中层会议,他经常使用“反帝、反封建”等词汇。
    随着上市4天后海普瑞股价跌破发行价,舆论从恭维转为质疑,包括海普瑞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唯一性、去年可能虚增上亿元收入、享受税收优惠缺乏依据的疑问 等。李锂不得不反复解释说明。因股价下跌,他也跌下首富交椅,身家跌到400亿元以下。
    不过,海普瑞这家去年消耗了1.6亿根猪小肠但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其奇迹般的经营业绩究竟从何而来,又如何能使李锂登上首富宝座?


崛起于深圳平台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

    1998年之前,李锂的老本营在成都和重庆。他是成都科技大学 (后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届的毕业生,后就职于成都肉联厂。肉联厂是彼时非常吃香的国有单位,李锂不久后到其下属的生化制药厂研究所工作,而具有 抗凝血和降血脂功能的肝素钠是制药厂核心产品之一,这是李锂接触这一行业的发端。
    据李锂当时的一位同事回忆,彼时的李锂外表木讷,“学者味”十足,但令人惊诧的是,1991年他突然从肉联厂辞职,之后自己做起肝素钠原料药的生意来,他 所依托的平台——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他还没辞职时就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锂)。
    重庆通达有过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重庆建投)、深圳市中贸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深圳中贸源)、香港合顺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位股东,这些股东均来头不小——重庆建投是市属国企,董事长吴连帆曾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为重庆能源投 资集团董事长;深圳中贸源则是成立于1995年初、已于2009年被强制吊销的一家皮包公司,在江湖上声名狼藉,它曾将上市公司ST磁卡拖入债务泥潭,直 到2010年6月4日,ST磁卡还公告称“中贸源尚欠华夏深圳相关利息及诉讼费用合计人民币8196323.34元”。
    这些纠纷与李锂并无瓜葛,但他和深圳中贸源的接触,却开启了将公司迁至深圳的想法。曾任中贸源总经理的杨向阳是医药产业较为知名的投资人,在深圳市政商两 界人脉资源丰富,与李锂非常投机。
    李锂于1998年将公司迁至深圳后,新公司更名为海普瑞,而杨向阳为法定代表人的深圳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成为海普瑞的股东,并曾为其向银行贷款作担 保。源政投资于2007年6月退出,将股权转让给李锂家族。
    相比于重庆时期的借船出海和资本腾挪,来到深圳后的李锂轻松了许多。2005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李锂坦言在西部省市时期的尴尬——政府官员对他“太 关照”了,而“深圳的政府官员没有事从不会来打扰你”。
    李氏家族心存感激的深圳核心官员之一是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原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刘的“前瞻力”赞不 绝口。1998年李锂来到深圳时,刘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高新办)主任。刘在土地、税收和银行信贷等方面给李锂开出了许多优惠条 件,李锂也给了刘一个承诺:将重庆通达公司彻底注销;李锂于2008年初将这一承诺兑现(该公司最后一次年检时间为2005年)。
    在海普瑞的会议室里,挂有琳琅满目的奖杯和照片。奖杯多为深圳市和南山区政府所发,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等荣誉,几张照片则分别是2002及2009年 几位中央领导人来海普瑞视察时的情景。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几天前,在质疑海普瑞之声四起之时,深圳一位市领导还特意前来慰抚。


控制中国的猪小肠
“如果确系供应商提供,那么众供应商就疑为海普瑞的关联方,”被坊间称为“财务侦 探”的夏草说,“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

    海普瑞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抗凝血和抗血栓的肝素钠几乎是其唯一产品,99%出口。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李锂自始至终站在中游,他的上游是生猪养殖、屠宰及肝素粗品提取行业,下游则是欧美肝素钠成品药企。
    因此,李锂的成功与猪的关系密切——2009年,海普瑞的产能为6.4万亿单位的肝素钠粗品,而根据海普瑞招股书所披露的“每生产1亿单位肝素粗品平均需 消耗2500根生猪小肠”的比率,当年海普瑞消耗掉了1.6亿根猪小肠,而这一年中国生猪出栏数量为6.4亿头。也就是说,这一年,全国四分之一生猪的小 肠为海普瑞所用。
    而按照李锂的规划,未来两年产能要达到10万亿单位,若按生猪出栏量年增10%计算,2012年,海普瑞要消耗掉全国逾三成的猪小肠。
    这显然是个极其庞大的工程。原因是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非常分散。根据海普瑞的招股书,全国几百个供应商帮海普瑞提取肝素粗品。但在最近几年,其前五大供应 商当中,多为自然人。
    李锂方法是,起初在接近供应商的地方设立办事处,通过兄弟公司多普生采购,去年开始则是四处交结当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协会或政府资源。
    如近两年都进入其前五大供应商之列的成都嘉盈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吴永军。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吴永军是四川天然肠衣协会副会长,这一身份为吴整 合资源提供了一定便利,“毕竟医药这个行业太特殊也太复杂了”。
    为了加紧控制产业链的上游,2009年11月,在上市进入冲刺阶段的同时,海普瑞与四川康绿食品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成都深瑞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3000万元,地点是彭州濛阳镇,与吴永军的嘉盈公司距离很近。而四川康绿公司一位股东,与海普瑞现任的一位副总经理是大学同班同学。
    四川康绿是成都的农业标杆企业,其董事长卢文兴正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于彭州搭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在濛阳镇建立了生猪屠宰场与冷冻库。
    但令人生疑的是,供应商中多为个人,他们为何不以公司身份供货?
    如2008年海普瑞的第三大供应商是自然人顾天友,其身份为河南息县天友肠衣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顾天友2008年向海普瑞的总供货金额 超过2500万元,2009年停止供应。在“息县招商网”上一则新闻显示,天友肠衣公司一项预计投资规模达8000万元的肝素钠生产项目正在招商。
    “海普瑞采购条件极为苛刻,”顾天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但这个行业极不规范,以公司名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
    这些个人供应商不可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海普瑞出口退税所用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从何而来?
    “如果确实提供了发票,那么就只能怀疑是海普瑞的关联方所提供的,”被坊间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说,“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海普 瑞去年的出口退税为8522万元。
    海普瑞董秘步海华就此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闪烁其词。“行业内如夏草所说的欺诈事件发生过且得到了严惩,”步海华说,“海普瑞是行业龙头,不可能明知故 犯。”但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148元天价从何而来
海普瑞的产能在3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2008年不升反 减,2009年只增长了16%,3年间的制造费用,更是仅增24%。

    以2010年6月初的平均股价计,2009年净利润8亿元的海普瑞,市值约560亿元,而上年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地产龙头万科,市值也不过1300多亿 元。虽然说前者的毛利率较高,最近3年平均水平为50%,但海普瑞的上市确实吹出了一个大泡泡。
    在海普瑞开始启动上市的2007年,其净利润只有区区6800万元,现金流极差(现金净流量为-1.2亿元),上市原因很简单:缺钱。
    未曾料到的是,2008年初,美国发生了“百特事件”——近百人使用美国百特公司的肝素钠药品后死亡。这一事件导致行业大洗牌,而海普瑞在洗牌和市场甄选 中胜出。
    这使得原本就是海普瑞下游重要客户的欧美药企巨头如赛诺菲·安万特(Sanof iAventis)等加大了对海普瑞产品的采购——赛诺菲·安万特在2008年的采购金额约7500万元,占到海普瑞销量收入的17%,而2009年采购 金额增长20倍,一跃至15亿元,占海普瑞营收比例高达67%。
    加上肝素钠出口均价连年攀升(2009年行业出口均价是2001年的8倍),海普瑞在2007至2009年的3年间的业绩划出了一根陡峭的曲线。不过蹊跷 的是,招股书中显示,海普瑞的产能在3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2008年不升反减,2009年只增长了16%,3年间的制造费 用,更是仅增24%。
    不过,业绩井喷并不足以构成海普瑞以148元“天价发行价”IPO的条件。嗅觉敏锐的中投证券在看到百特事件对海普瑞的利好后,有意将海普瑞通过美国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事件放大,这几乎是资本市场惯常的玩法。
    海普瑞就此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李锂夫妇成为首富,海普瑞原计划募资8亿元结果实得近60亿元,中投证券收取的承销费和保荐费超过 2亿元,而高盛更是在不到3年的时间账面盈利超过90倍。
    然而,海普瑞强调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唯一性”,引起了市场强烈争议。海普瑞的国内同行常州千红、烟台东诚等企业通过不同形式表示自己也通过了FDA 认证。
    6月2日,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直指一些同行的“酸葡萄心理”,并援引《华尔街日报》5月初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会斥责FDA未尽力 追查当年“百特事件”中的中国供应商疑犯。
    其言外之意是,若FDA翻起旧账,一些同行或将遭灾,而海普瑞定安然无恙,既然自身难保,又相煎何急呢?
    高盛在参股海普瑞之前,国内外多家PE都曾到深圳拜会李锂。但最后只有高盛留下。
    一位国内投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百特事件之后,赛诺菲·安万特对海普瑞的采购金额激增20倍,他怀疑高盛从中撮合。


赛诺菲·安万特:朋友还是敌人?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 续安营扎寨

    海普瑞能够成功上市,离不开赛诺菲·安万特这个下游采购商的巨额采购量。但这种关系究竟能维持多久?
    赛诺菲·安万特是全球第四大医药集团,由法国公司赛诺菲于2004年并购法德合资公司安万特而成立。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续安营扎寨。譬如2007年投资逾9000万美元,在深圳兴建生产基 地,去年亦在成都建立了临床研发中心。
    尽管海普瑞总经理单宇称赛诺菲在深圳的基地主要生产流感疫苗,但据5月17日《医药经济报》报道,2012年之后,赛诺菲·安万特的很多重要产品将失去专 利保护,包括两只最畅销的药物——抗血栓药波立维和抗凝血剂依诺肝素。
    中金公司分析师孙亮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则抛出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假设:如果高盛在过了禁售斯后,将所持海普瑞的股份转让给了赛诺菲,情形是否会出现戏 剧性的变化?
    虽然高盛所持海普瑞的股份比例只有11.25%(4500万股),海普瑞的控股权一定不会发生变化(李锂家族持股比例超过70%),但假如赛诺菲持股海普 瑞,等于它在控制自己上游主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虑到赛诺菲在中国加速跑马圈地的背景,未来,它与海普瑞是友是敌,现在尚不得而知。
    而海普瑞现在是完全的家族企业。李锂负责公司战略,妻子李坦负责质量内控管理——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都由李坦签字生效。李锂并没有考虑过引入一个国际化 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来担当海普瑞CEO。
    对赛诺菲渗入中国市场的担心尚属远虑,而李锂的近忧则是两件事——一是如何证明“清白”,特别是不再进入监管层的视野;二是扩大产能——多募到的50亿元 总得想办法花掉,而且之前给投资者画好的“大饼”也得兑现。6月2日上午,李锂刚和海普瑞高层就扩产事宜又召开一次会议。
    与此同时,海普瑞上市使得整个肝素钠行业风生水起。各路知已未必知彼的资本摩肩接踵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谁也不知道,几年后,李锂是否还 能像来深圳创业不久时那样自信,他那时曾说——“在这个星球上,只有我才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在这个星球上,我也只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8

迪化街大帳房致富傳奇

2010-6-28  商周





新光人壽在六月十四日標售台北市 寶慶路、中華路口的黃金角地,結果皇家季節酒店以總價十八億二千三百萬元、每坪單價約五百二十九萬元得標,打敗富邦建設、全球人壽兩家具有壽險業背景的對 手,並創下西門商圈的土地新天價。

壽險業近年來挾雄厚資金四處獵地,但這次卻同時敗給一個飯店業新手,讓外界對皇家季節酒店與集團總裁李銘 松的實力大呼驚奇。

皇家季節酒店(前身為皇家四季飯店,今年六月七日改名)跨入飯店業的時間並不長。位於台北市圓環邊的一館在○六年四月開 幕,緊鄰的二館在○七年底加入營運,不過兩館合計客房數僅一百一十間;○八年再承接北投三二行館旁、原東南飯店的舊址,改為有三十間客房的北投溫泉館。這 三間飯店定位在中高價位,以商務客、自由行客層為主;儘管住房率不錯(平均在八成以上),但論規模、名氣,在飯店界仍屬後起之秀。

為了愛妻 開飯店 伊東豊雄事務所指定下榻 不過從這次皇家季節酒店高價搶地,可以看出其深耕飯店事業的決心。皇家季節酒店副總經理何志隆指出,新飯店將規畫為擁有兩百間客房的五星級觀光飯店,預計 投入三十億元資金(含土地與興建成本),希望能在二○一三年底開始試營運;至於中長期目標,則是在台北、台中、高雄、宜蘭等地建構起十家連鎖飯店。此外, 集團也在兩年前成立了季節旅行社,以便與飯店結合,提供旅客一條鞭式的服務。

李銘松之所以會投入飯店事業,與他太太方素蝶個人的興趣有關。 目前擔任皇家季節酒店董事長的方素蝶,對美食、家具、石材、藝術品等都頗有心得,也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因此一直有心蓋個好飯店,終於在○六年圓夢。目前旗 下三個館都採歐式風格設計,北投溫泉館內更陳列不少藝術品,從許多細節都可以看出方素蝶的品味與用心;也因此,皇家季節酒店頗受日本商務客的喜愛,連伊東 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都與他們簽約,選為員工來台時的下榻飯店。

出身望族精會計 迪化街店家幾乎全是客戶 皇家季節酒店目前已營運的三個館,合計投資金額約十二億元,加上未來中華路的新館,總共要投入四十幾億元資金;而未來更計畫擴增至十家飯店,且採自地自建 方式,總投資金額將相當可觀。

李銘松是誰?為什麼會有如此雄厚的財力。

李銘松出身宜蘭頭城,與太太方素蝶都是宜蘭望族,迄今 在宜蘭仍擁有大筆農地與建地。李銘松家族最早在宜蘭從事海產養殖生意,後轉到北市迪化街從事山海產的養殖、加工、進出口業務,累積了不少財富。不過李家並 不只是迪化街一般的商家而已,台北商專畢業的李銘松,早在七○年代就創立了松哲會計師事務所,高峰時員工多達一、兩百人,迪化街店家的帳務,幾乎都是松哲 在處理,李銘松也堪稱是迪化街的「大帳房」。之後李銘松又投資了由賴永吉擔任所長的正風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而他的女兒、女婿也都是執業會計師,可以說是標 準的「會計世家」。

多年累積的精算性格和敏銳度,對於李銘松的投資有很大的幫助。

多年精算擅獵地 中國買地大賺,口袋超深 房地產也是李銘松重要的投資事業,他成立了松哲公司,陸續買進了不少土地與房地產;不過真正讓他快速累積財富的,其實是中國大陸的投資。

早 在一九八八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不久,他就成為第一批到大陸投資的台商,剛開始從事製造業,包括食品加工、麵包、中藥製造等;之後又跨入房地產,除了開 發興建,也買進不少不動產做投資,例如在上海古北新區,他幾乎買了一整條街;另外在北京、廣州、昆明都有物業。一直到二○○○年左右,他覺得房價漲幅已 大,加上幾年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一比二十六貶值到一比三十五,他因此決定獲利了結,陸續處分不動產後匯回台灣,房市、匯率兩頭賺的結果,讓他賺進大筆鈔 票。

李銘松指出,他投資的原則一向是見好就收,留一點給別人賺,所以儘管之後大陸房價持續大漲,他並不覺得可惜。

他最近的一 個案子是北市復興北路原中興百貨的不良資產,從地下二樓到地上四樓總計二千六百三十坪,李銘松以近二十億元買下,目前租給知名的「星聚點」KTV。第一太 平戴維斯經理田揚名指出,從買進價格與租金收益來看,這是一筆相當划算的投資。

一向低調的李銘松,事業觸角早已遍及兩岸。幾年後會不會成為 國內飯店業的一方之霸,值得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0

生炒過百細價股殼后朱太傳奇

2009-12-03  NM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接連出現數宗 矚目「大刁」,由年初的電盈(008)私有化種票事件,到國際資源(1051)變身金礦股,以至近期熱話的中策(235)「蛇吞象」收購台灣南山保險,三 宗交易,金利豐證券老闆朱李月華均有份參與其中。

朱太旗下金利豐證券,是近年最炙手可熱的華資證券行。

五十出頭的她,在香港仔舊區長大,雖為一 介女流,但挾着父親、澳門賭場元老李惠文之名廣結人脈,過去十年間,以金利豐作後盾,成 為細價股的御用「水喉」,經其沾手的上市公司超過一百五十間,堪稱「殼后」。

這一年來,朱李月華的名字在金融界無人不曉,數宗轟動的收 購,如電盈種票事件、國際資源變身金礦股等,朱太旗下的金利豐金融都有參與其中,合作的 團隊及成員更是星光熠熠。至今年六月,金利豐重頭戲出台,為中策發行七十八億元可換股票 據,認購團隊便包括鄭裕彤及劉鑾雄等,及後再以一角配售四百億股,集資四十億港元,再宣布「蛇吞象」收購南山保險。

中策股價由兩、三毫子炒 上至一元水平,有些散戶如廖先生,不理公司有何搞作,於九毫九先撲入市買中策,怕股價愈升愈有,至今中策跌至五毫半,有幸於七毫七斬貨輸少當贏,廖先生後 來查看報紙,對金利豐的寶號漸漸認識。朱太的角色,不是純粹一個只收取佣金的代理人,她 麾下的金利豐亦出謀獻計,擔當收購合併的牽頭人。

朱太簡歷

年 齡:51歲

家庭:已婚,夫朱沃裕,育有一子一女。

背景:自小在香港仔長大,父親李惠文,原名李樹福,是葡京賭場黃金廳廳主。 六兄姊妹中,朱太為長女。

76年:隨父移民美國加州三藩市,升讀美國金門大學,取得管理學士學位,並於當地結識丈夫朱沃裕,婚後於加州從事 房地產投資。

92年:與夫回流香港定居

93年:從父親朋友手中承讓股票經紀牌,創辦金利豐證券,並以兒子英文名Kingston命名,寫字樓設於她的地頭香港仔。

95 年:於中環皇后大道中購置寫字樓,將金利豐由香港仔遷至中環。

99年:成 立投資銀行部,涉獵IPO、收購合併及三、四線股之財務顧問等業務。

00年:金利豐寫 字樓搬到國際金融中心一期

02年:拉攏賭王兒子何猷龍等人,成立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任秘書長。

05年:入主上市公司邁特科 技,改名黃金集團,任董事總經理,並注入澳門兩酒店連賭場,變身澳賭股。同年,與老友四太梁安琪齊齊當選保良局總理。

08年:當選全國政協 委員

朱太人面廣,與丈夫朱沃裕(左一),常結伴出席社交活動,與何鴻燊、四太、張玉珊(左二)及楊小娟(右一)相熟,一同出席保良局周年慶 祝酒會。(《忽然1周》圖片)

牽頭百億大刁

本週一,朱太接受記者電話訪問,言談中不時刻意淡化金利豐在中策事件中的角色。「金利豐一 直都有幫人做placement(配股),今次中策收購南山咁矚目,你先會留意到我哋。況且單刁唔係我一個人做晒,彤叔、大劉我都熟,但佢哋做好多大生 意,我只係其中一小部分。」朱太表示,中策是透過大福證券,找到鄭裕彤埋班。「唔係全部我搵返來嘅,唔好講到我成個超人咁。」

朱太言談中, 同時為馬時亨及柯清輝申冤。「話佢哋掠水局,對馬生同柯生都唔公平,佢哋係後來先加入的。」最後,朱太以坊間對中策有太多負面傳聞為由,不願多談。

至 於另一市場矚目的配股事件,就是國際資源透過摩根士丹利,發行新股集資四十五億元,同樣獲新世界主席鄭裕彤捧場,由於有恒生前大班柯清輝任管理層,不少在 恒生的打工仔都炒番轉,甚至向銀行客戶推介,一度成為散戶愛股。但新股未正式出籠,於六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懷疑遭大戶提前掟貨,股價突然裂口低開,一日之 間暴跌近七成,當日與友人在紐西蘭打波的柯清輝收到朋友電話問個究竟,但亦摸不着頭腦。身為國際資源配售新股的聯席經辦人朱太否認掟貨,「你唔好寫邊個 沽,我唔想得罪人,但我啲客冇沽過,裂口低開我控制唔到,由個幾跌到幾毫子我都好唔開心。」朱太說。

細價股御用「水喉」

九三 年才成立的金利豐,最初只是一間在鴨脷洲專做街坊生意的證券行,後來於九九年開設專責融 資的投資銀行部,短短十年間,愈做愈紅,極速上位,成為三、四線上市公司或大股東的御用「水喉」。

朱太表示,金利豐其實等同一間投資銀行。「我的確係批(借)咗好多錢俾細價股,我哋唔同外資行,金利豐有自己嘅客源,目標係中、小型上市公司,佢哋都有fund raising(集資)嘅需要,我哋會花時間去了解間公司先。」朱太說。

港交所資料顯示,過往十年,經朱太沾手的上市公司,超過一百五十 間。而近年十隻要配股融資的上市公司,有七、八間都找金利豐幫手,包括楊家誠的泓鋒、確 思藥業等。另外金利豐亦有做向上市公司大股東借錢的「按殼」生意,假設殼價值一億,大股 東持股五成(即值五千萬),朱太最多借一半,即二千五百萬予殼主。有行內人分析她成功之道,「以佢一個女人就唔夠力,佢同四太、賭王咁熟,好多人都信佢。 最重要是,佢有創興同渣打兩間銀行『射住』,人哋好多金融公司,好似英皇嗰啲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嘅利息,佢收百分之十八咋,佢有錢,夠疊馬,有本事揸個 殼。」如之前做聖誕樹的華藝礦業(559),向金利豐借下三千萬元的大股東走咗,朱太一 直找不到人接管該公司,於是今年七月,找來其叔仔朱沃權任廠長,而其左右手劉文德就加入公司做董事。

作風出位惹非議

遇上未能 還錢的殼主,朱太會再想辦法「活化」殼股,「殼主無錢還佢將個殼收歸己有,然後睇吓有無大陸佬買,注入資產後,又可以發可換股債券搞收購,其後股價上升才 套現。」知情人士說。如森源鈦礦(353),前身是旭日環球,○七年七月易手至企業家梁儷靜,並注入內蒙古煤礦公司,現時已變身資源股,十月底還公布透過 發行十億元可換股債券,再加新股及現金共五億元,買入兩塊吉林省油田四成九權益,股價一日間颷升三成,本月公司又公布收購煤氣發電業務,股價又颷升一成, 散戶炒得如痴如醉。金利豐為森源鈦礦包銷二十四億股股份,收取佣金四千八百萬,這批股份 賬面升值九千萬,現仍由朱太持有。

不過,朱太也有蝕錢的時候。「好像去年清盤的佑威(629)U-right服裝都係朱太接咗,不過原來 U-right仲有好多街數,令朱太蝕過億。」現時,金利豐仍持有三成四的佑威股權。

朱 太表示不會再就每件事逐一回應,包括今年初,電訊盈科私有化種票事件,金利豐被法官點名 有份種票。當時朱太否認之餘,更指只是一個投資機會:「三個幾買,四個幾私有化,一個月後即收錢,點解不買呢?這是一個好的投資。」市場人士不時議論金利豐以另類「創新」手法經營證券業務。而由她牽頭成立的香港上市商會,證監會從無派人出席其活 動。

朱太在電話中驚呼:「乜你哋真係覺得我係咁咩?如果市場傳聞係事實嘅,金利豐唔 會有今日,仲有人肯抵押股份俾我咩?」朱太表示,自己在金融界打滾十多年,為了做生意,向來都不會得罪人。

朱太活化殼股

借助 濠賭熱響朵

其實金利豐極速壯大,與朱太懂得把握時機亦不無關係。九九年, 金融風暴後,原以證券業務為主的金利豐,見中港兩地有不少中、小型上市公司有集資需要, 卻難以向外資大行叩門,遂開辦投資銀行部,專門做IPO(招股)、收購合併及財務顧問等。至○一、○二年,籍籍無名的金利豐,乘着細價股熱潮上位,擔任多間公司的上市保薦人或包銷商等。當中有逾半在創業板上市,集資額 只有數千萬元都照殺,其中○二年底上市的MP物流,扣除上市費用後,淨集資額只有一千二百萬。

所謂「密食當三番」,金利豐很快在融資市場打響名號。○三年,分別為零售品牌卓悅及話題多多的瘦身股——修身堂等擔任保薦 人及包銷商,逐漸為散戶所認識。不過,真正闖出名堂,仍靠一眾濠賭股。○二年澳門開放賭權後,濠江概念股熱炒,排隊於市場集資,貴為賭場元老級人馬——李 惠文(原名李樹福)之女的朱太,在父親人脈關係搭路下,生意滔滔。

出身鴨脷洲的李惠文,早期在鴨脷洲一帶為漁民提供漁船按揭而賺錢,喜歡賭 兩手的李惠文,另一方面亦在區內開牌九檔。其後認識了賭船中人,於七十年代輾轉過了澳門的賭場工作,後來更成為何鴻燊的左右手,在當時葡京最大的賭廳黃金 廳打骰,現時由其父親創辦的黃金集團的賭牌亦是由澳博分拆出來的。

朱太父親李惠文是葡京最大賭廳廳主,朱太(右)亦因而早與澳博大股東鄭裕 彤(左)稔熟,○五年黃金集團慶祝收購澳門酒店的酒會,彤叔亦俾面出席。

相識滿天下

老豆鋪路起家

由於不少富商 甚或江湖人士都是黃金廳的賭客,有Banker(庄家)之稱的創興銀行非執董廖烈文與李惠文也是老友,因為父親的關係,朱太得以認識了各方富豪,與四太梁 安琪更有如金蘭姊妹,金利豐證券喬遷當日,梁安琪、廖烈文、廖碧欣、鄭裕彤及賭王等亦俾 面出席。「九七嗰時,好多證券行都唔掂,銀行又閂水喉。但因為樹福同廖創興(現稱創興銀行)關係好,佢攞到四、五億信用額,過咗個低潮。直到而家,金利豐的主要銀行都係創興同渣打,朱太借錢只需四釐,成本咁平其他公司唔夠佢做。」一名前本地銀行 高層說。而朱太與其家人早期購入的物業中,部分都找創興銀行做按揭。

○五年,朱太成立自己家族的上市旗艦,正式入主上市公司邁特科技,改名 黃金集團,出任董事總經理,並以超過十七億元,收購澳門君怡及皇家金堡酒店,內有合共過百張賭枱,壯大賭業世家。君怡酒店的員工表示,週一至五股市開市 時,朱太都會留在香港,週末才會到酒店,一般一個月一次,親自招呼VIP客。「李惠文間中都會過來,上個月中佢就包咗樓上君怡閣,請澳博嘅員工打邊爐。」 該員工表示。

李氏家族表

尊重丈夫自詡大公關

朱太承認,九二年與丈夫朱沃裕從三藩市回流香港定居,翌年即創辦金利豐,多得父親在金錢上出手相助。「我初初返來係唔熟啲人,爸爸識好多人,但佢哋都唔熟(金融) 呢行,就算係彤叔,爸爸同佢亦唔係好深嘅交情,唔係佢拉彤叔來同我合作的。」

不過,朱太表示父親從不過問證券行的運作,和她「拍住上」的是 老公朱沃裕。現年五十七歲的朱沃裕,持有美國路易士安納州立大學會計學士學位及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現為黃金集團的主席及非執董。近年金利豐在金融界打出名堂,但朱沃裕的光芒卻明顯給朱太比下去,風頭遠不及妻子。對此,朱太立刻出口維 護丈夫。「金利豐及黃金集團內部嘅嘢都係佢管,尤其係財務,我計數唔叻,而佢係讀會計出 身嘅,可以話佢主內我主外,我其實係公司嘅『大公關』,所以你哋成日喺公開場合見到我,而唔係我老公。」

為人疏爽出手闊綽

朱 太的確甚有公關手腕,即使婉拒記者採訪邀請,也特意讓下屬送上手提電話作禮物。據知,她出手闊綽,曾經請投資銀行家的女朋友豪華旅遊,建立良好關係,或宴 請地產經紀大擦鮑魚,以感謝對方阻止她摸頂買物業。

朱太一家人回流後,就重回鴨脷洲大本營居住,曾住香港仔的碧瑤灣。不過,後來朱太母親怕 悶,再獨自搬回鴨脷洲一舊式的私人樓居住,區內街坊都對李氏一家十分熟悉。「佢老人家怕悶,好鍾意去士多後面同啲街坊打牌,所以自己搬返嚟住,後來其中一 個仔都搬返來附近住陪佢。」一名街坊說。

○一年,朱太以六千二百萬買下禮頓山一個相連單位,成為當時以最高呎價購入單位的買家,傳媒對這位 金融界新星仍不熟悉,並形容為富貴「神秘買家」。遷居後,朱太仍不時回鴨脷洲探望母親。附近燒味店的一名員工說:「樹福同佢老婆係青梅竹馬,佢老婆個阿媽 以前喺呢度賣叉燒包。」

每逢星期五晚上,朱太都會與各兄弟姊妹回到鴨脷洲舊屋,與母親馬少芳吃飯,其時鴨脷洲的洪聖街一帶,便會有數部名貴 房車出入。上月二十日(星期五)晚上八時正,記者就在其母住所樓下,遇到由司機接載,獨自回外家吃飯的朱太。

回饋鴨脷洲

相貌 與朱太相似的母親馬少芳,就向記者表示:「佢好叻女o架,細細個已經好獨立,唔使我擔心。佢哋每逢星期五都會返嚟食飯,有時星期六、日得閒,都會陪我飲 茶,好孝順,我哋一家人好團結o架。

「佢小學畢業,我哋就送咗佢去英國讀書,佢好生性,自己照顧自己,我都係託啲朋友睇住佢,後來我哋一家 人都過咗美國,先接佢過來一家團聚。佢識好多人,都有介紹鄭裕彤俾我識,同佢食過飯。其實我六個仔女都好叻,大仔以前開酒樓、波樓,係而家無做喇。」

現 時,鴨脷洲有二座金利豐大廈,是李氏兩父女買地興建,在鴨脷洲無人不識。朱太對鴨脷洲這 塊地亦感情深厚,現時仍是鴨脷洲街坊會的理事長、鴨脷洲街坊小學的校董等,她也曾在以往的訪問中說過他日要回饋這個成長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76

36歲鞋王傳奇

2010-8-2  TCM





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的數學天才,賣鞋子?

他靠賣鞋子,才三十六歲身價就達新台幣二百五十六億元?

這位年輕小夥子,還是台灣移民之子?

橫跨太平洋,我們飛抵美國拉斯維加斯,攝氏逾四十度的高溫,讓一棟棟在沙漠中拔地而起的賭場,看來更像海市蜃樓。離市區約十五分鐘車程,這裡,是全球最大網路鞋店Zappos的總部。

走進Zappos辦公室,像是走入了一個非洲叢林、遊樂園、搖滾派對的綜合體,牆壁上滿是塗鴉,辦公桌被布置得五彩繽紛,迎面而來的員工,有的頭上頂著龐克髮型,有的身上布滿刺青,鼻環、舌環在此毫不稀奇。

「Hey Guys,」一個理著大光頭、穿著深藍色T恤的瘦削男子,手拿著百事可樂走了進來。他是謝家華,Zappos執行長。

他,十九歲哈佛畢業,拿下全世界程式寫作總冠軍;二十四歲賣掉第一家創業公司,身價就達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億八千萬元),被喻為楊致遠第二。

全 球最大網路鞋店 銷售額占全美鞋類銷售四分之一 二十五歲,他與史威姆(Nick Swinmurm)創立Zappos,是全世界第一個在網路上賣鞋子的人。當時,沒人看好,他甚至在三年內就把自己賺到的四千萬美元全花光,連銀行、創投 的資金共燒掉近兩億美元資金,第七年才開始賺錢。

但如今,這家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鞋店,銷售額逾三百七十億元,占全美國鞋類銷售的四分 之一,連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都俯首稱臣。去年底,亞馬遜以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八十四億元)天價買下Zappos,謝家華身價暴 漲,名列《財星》(Fortune)雜誌的年輕富豪排行榜。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說:「我對這兩個小夥子(謝家華與另一位合夥人林君叡)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創造出來的公司文化與顧客服務,實在不是我們所能匹敵的。」購併後,貝佐斯讓Zappos維持獨立運作,亞馬遜不介入經營。

Zappos傳奇,顛覆了許多服務業的經營邏輯,更讓《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三度將之列為個案研究。

「沒什麼不可能!」就是這篇故事的主旋律。

珊蒂(Sandi Herrera),美國房產銷售員,到義大利旅遊看到一雙手工馬靴,回國後對那雙靴子朝思暮想。她找遍了各大通路,多數碰了釘子。在朋友的建議下,珊蒂撥了通電話到Zappos。

「哈囉?」電話那頭的聲音愉悅親切,兩人從馬靴開始,一路聊到彼此旅遊經驗。掛上電話,珊蒂鬱悶一掃而空,看看時間,她們兩人整整講了四十分鐘。

顛覆一:淨利率低!買一雙送三雙試穿,退貨免運費 五天後,珊蒂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她忍不住「WOW!」一聲的叫出來:裡面裝了三雙靴子,正是她在義大利看到的那一雙,顏色、款式絲毫不差;另外兩雙則是不同的尺寸,供她試穿。

原來,Zappos客服人員掛上電話後,立刻與採購部門聯絡,找到義大利供應商買了三個尺寸的鞋子寄回美國,送到珊蒂手中。她可以試穿後再退回,完全免運費,三百六十五天內不滿意還可以全額退費。

這樣的服務,在所有人的眼中只有三個字:「不可能!」但,Zappos就是以此打造了網路賣鞋王國。

第一個不可能:買一雙送三雙試穿、送退貨皆免運費的購物條款。

「impossible(不可能),這不合理!」擁有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博士學位、台大商研所教授江炯聰說:這根本就是賣一雙賠兩雙的生意。

「如果你真的能讓消費者盡情的在家裡試穿各種鞋子,而且二十四小時都有顧問服務,那的確會比在實體(店面)買東西感覺還棒!」雅虎奇摩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何英圻說:「問題是,要做到這樣,要花多少錢?」

確實,這讓Zappos每年運費超過一億美元,退貨率高達三成五。再攤開Zappos○八年的財務報表,十億美元的年銷售額中,扣掉退貨,實際營收馬上降到六億美元,淨利更是低到只有一千萬美元。

顛覆二:退貨期長!三百六十五天內,都能全額退費 「這根本是瘋子才會做的事!」MMbuy時尚購物網執行長林文欽說:「賣十億賺一千萬……,這種不叫利潤,叫作經營不善!正常人誰會想做這種生意?」

第二個不可能:三百六十五天內退貨的服務。

鞋子可以試穿一年,不滿意再全額退費?沒錯!

達娜(Dana C.),她訂購了十二雙鞋到家裡試穿,之後因乳癌住院,療養一年。客服人員了解狀況後,非但未因她錯過退貨時間而要求她付費,甚至還快遞一大束鮮花與一張寫滿祝福的卡片到病床前。達娜在她的部落格上寫下:「這真是我見過最棒的服務!」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美國一家投資銀行的產業分析師指出,一般零售業能做到九十天退貨已不容易,亞馬遜只做到三十天,號稱服務最好的梅西百貨(Macy's)在金融海嘯壓力下,也被迫把退貨天數減到六十天。

顛覆三:買斷貨源!蓋倉儲自管庫存,只為快速出貨 第三個不可能:不賺容易錢,賺辛苦錢。

鷗業事業發展部副總經理柯立培指出,電子商務講究快速流通,多數網路零售商都是架設一個平台,撮合買賣雙方,賺取服務費,既輕鬆又沒有風險;不然就是打造強勢通路,讓供應商寄賣,盡量把成本轉嫁出去,以降低單價,吸引顧客。

但Zappos卻反其道而行,自己砸大錢買斷貨源,蓋倉儲、管理庫存,只為提供客戶最快速、最精準的服務。

也因此,Zappos的財務風險大增,存貨週轉天數高達一百四十七天!意思是,它一年內只能把倉庫裡的東西賣掉兩次,比起亞馬遜的三十四天,週轉率只有亞馬遜的五分之一左右。

顛覆四:龐大客服!占六成人力,費用是同業十五倍 驚訝嗎?到目前為止,這些「不可能」都還只算是基本配備,真正讓Zappos與眾不同的,是第四個不可能──大手筆投資客戶服務。

一般公司對客服的心態是:能省則省,許多企業也將客服外包到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但Zappos卻把客服視為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絕不外包。在拉斯維加斯總部,七百個員工中,客服人員比例超過六成,以平均時薪十五美元計算,人事費用是同業十五倍。

打電話到Zappos,你絕對不會像個笨蛋一樣拿著電話枯等幾分鐘,反覆聆聽「我們非常重視您的來電……」等魔音穿腦的語音答錄,平均十二秒就可以與客服人員通上話,而且沒有任何SOP(標準作業程序)的制式回答。

你可以把客服人員當成時尚顧問、鞋類諮詢,甚至聊天對象,曾經有人打電話進來一聊就聊上六個小時。假如你找不到理想鞋子,客服人員還會介紹你去其他網站上買,或乾脆幫你從別的地方訂購。

謝家華解釋,「電話是最好的品牌建立管道,你去哪裡求顧客來單獨跟你講上十分鐘的話呢?這十分鐘給他們的感受遠超過一千個廣告!」資深客服經理茱德(Jane Judd)說,「如果你讓顧客快樂的話,他們購買的意願就會提高。」

透過這一連串的「不可能」做法,消費者的驚喜形成滾雪球的口碑效應,為Zappos帶來了高達七五%的回頭客。

「這 是非常漂亮的數字!」台大商研所教授蔣明晃指出,回頭率代表品牌忠誠度,越高代表開發新客戶所要付出的成本越低。一般汽車產業的回頭率也不過六○%左 右,Zappos卻跳脫通路思維,用品牌的概念來經營,讓消費者習慣了以後,一旦要買鞋就會直接想到Zappos,連比價都懶得比。

這四大不可能,背後代表超高的財務風險,也需要超高的財務槓桿才能支撐,但也因為謝家華敢挑戰這四大不可能,才成就了這個網路品牌的傳奇。

「一般人只看到這樣做會虧錢,就停止往下想了,」林文欽觀察,Zappos模式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突破思想上的盲點,「所有的公司都是以營利為目的,但他卻反過來,先去考量消費者的需要,把賺錢擺在最後。」

「我喜歡學新觀點,跳脫慣性思考(Think out of the box)。」謝家華形容自己。也因此,他看到別人沒看到的事情,而旁人所謂的冒險,對他而言卻是必然。

「我們是一家『服務』公司,只是恰巧賣的是鞋子,」謝家華說,「我要讓每個消費者打開手上的包裝盒後,都能夠驚喜的喊出一聲『WOW!』」。

為了顧客的一聲「WOW!」他投入一切。初期,他的構想是打造一個類似eBay的網路接單平台,只賺買賣仲介的服務費,但效果不理想。

豪賭:資金全梭哈!變賣全部家產,還兩度瀕臨破產

謝家華與團隊討論後發現,如果不跟供應商買斷貨源,自己蓋倉儲,掌握進貨、出貨的服務流程,消費者不可能會滿意。

但這意味著又多了一筆逾兩百萬美元的支出。

「這 是『賭上公司』計畫,不是起死回生,就是加速滅亡,」即便之前已投入二千七百萬美元,他仍堅信自己的觀點,客戶滿意是最重要的,「我告訴採購長,你去搞定 廠商,把鞋類品牌衝到越多越好,錢的事,我來想辦法,」他把名下的財產通通變賣出去,只留下一棟公寓,先換得兩百萬美元,做為買斷貨源與前期租用倉儲的籌 碼。這麼做的結果,雖然換來顧客滿意度提升、銷售額增加,付出的代價卻是幾近無限制的資本支出,獲利更是遙遙無期。

事情並非一帆風順,因為 倉儲管理不佳,成千上萬雙的鞋子,在倉庫裡堆積如山,完全沒有分類歸入系統,每天的訂單都損失上萬美元。「那時,現金只夠再撐兩個月。」雪上加霜的是,一 輛貨櫃車在高速公路上翻覆,價值五十萬美元的鞋子散落在公路上,消費者收不到鞋子,電話打來罵聲不絕……。

「被錢追著跑的過程就像淹在深水裡,得拚命往上游,才能呼吸到一點氧氣。」他回憶。

變賣換來的兩百萬美元,不到一年就燒盡,謝家華必須決定,是否要把最後一筆籌碼全部上桌「梭哈」。

「當時的他就像在進行一場豪賭,」林君叡說。身為Zappos首席財務長與好友,他曾勸謝家華三思,沒必要為一家鞋店弄到破產,「就算你認為長期終會獲利,但眼前風險實在太大了啊!」他不斷提醒謝家華。

更慘的是,即使想梭哈,賭場還不見得埋單。

在那個剛經歷網路泡沫化的時代,銀行緊縮銀根,創投聽到「網路」兩個字就跑。而他眼中視為無價之寶、充滿與朋友歡樂回憶的公寓,用六折的價格賠錢拍賣,都還乏人問津。

那年,謝家華二十八歲,花光了他二十四歲所賺到的四千萬美元,而成立不到三年的Zappos,資金又將燒盡,三年內兩度瀕臨破產。就在這危急時刻,他決定按照原定計畫,與好友挑戰非洲最高的吉力馬紮羅火山。

在山上,謝家華每天背著二十公斤重的行李,走上十二個小時,睡不到五小時就匆匆起身,從最底層的熱帶雨林開始,穿過沙漠、沼澤荒地等五種氣候區,經歷超過攝氏三十度的溫差變化。

信 念:沒有不可能!即使輸光所有,至少全力嘗試過 「我試著想看事情的光明面,說服自己還走得下去,但事實上,這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在山上,「我半夜夢到房地產商打電話來,告訴我地賣出去 了。Zappos有救了!」就在登頂前一天,謝家華病了。他頭痛、嘔吐又腹瀉,但「都已經走了這麼遠了,我想看看往下走還會有什麼風景……,」「即使最後 輸光了所有,至少我們已經盡全力嘗試過。」身心都在崩潰邊緣的他,唯一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半夜十二點,他發著高燒,頭頂上的燈只能照亮五步以內的範圍,這一段六小時的路程,就像六十年一樣漫長,每踏出一步,都得停下來大聲的喘上三口氣,才能繼續下一步。

彷彿像是過了永遠那麼久,朦朧間,天色逐漸由黑暗轉為光明,謝家華的眼前出現白雪皚皚,一股激動與喜悅霎時充溢他心頭,眼淚撲簌簌流下,「那刻,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吉力馬紮羅火山上的經歷,讓他更確定自己挑戰不可能的決心,即便他回來時,現金只夠撐剩下的一個月。他告訴地產商,公寓售價再往下調,降價到有人買為止。

終於,他的公寓趕在最後一刻賣掉!Zappos的資金壓力獲得紓解,銷售額與接單量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往上衝。一路往上走的營收曲線,讓半年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紅衫(Sequoia)等三家創投公司都投入資金挹注。

有充足的資金挹注,謝家華更放心的把城池一步步堆高,不給後進者留下絲毫縫隙。他在肯塔基州、UPS快遞旁的機場買下一塊地,方便隨時出貨。

如今,在這個面積有十七個美式足球場大的倉儲中,存放著二十多萬款、四百三十萬雙鞋,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不斷出進貨。他還採購全自動化的機械手臂、圓盤輸送帶、以及機器人來管理存貨。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Zappos的水平商品圓盤傳送帶是全美最大的傳送系統,可存放一百五十萬個物品,每小時可處理一百八十個物品,比傳統的靜態貨架速度高上一.八倍。從接到訂單,到把貨品放上卡車,平均只要四十五分鐘。

不只行動大膽,他還展現驚人的細節執行力。他不眠不休的在倉庫裡待了五個月,寫出後台資訊系統,每雙鞋都從八個不同角度拍照、歸類,方便消費者搜尋。

在當時,只有資本雄厚的亞馬遜有能力這樣做。謝家華卻敢在前期就砸大錢,靠著一套精密的資訊管理系統,以及機器設備,只用七百人就能讓倉儲中多達二十萬款鞋子進出順暢。

堅持:消費者至上!從來不打廣告,轉投入服務成本 隨後,Zappos並推出免運費政策,把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頭。「我們做了很多看起來成本過高的事,」林君叡說:「我們不急著考慮獲利……,我們關注的是長期。」

所謂的長期,指的是消費者的需要與感受。一般公司如亞馬遜,每年至少會投入二○%以上的營收做廣告行銷費用,但Zappos從不降價促銷,也不打廣告,這些全部被轉投入在高昂的運費與退貨成本上。

謝 家華更破釜沉舟,把Zappos總部辦公室從他的舊金山灣區,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拉斯維加斯,理由是「這裡是全世界最能提供高品質服務人力的地方。」「我覺 得我們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時間、金錢、資源投入在三個最重要的項目:客服、文化、員工訓練。除了這三個東西之外,其他的別人都能輕易模仿!」

把四大不可能變為可能,Zappos的品牌價值也不斷上升,營收每年翻倍。現在,他的網站不只賣鞋子,更開始賣衣服、飾品、化妝品。

「當你改變營運模式時,沒想過背後風險有多高嗎?」

「如果是在兩百年或兩千年前,最糟的事情是能不能活下去或死掉。如果用這種角度來看,我們做的事情其實並沒有什麼風險。」這是謝家華的答案。

「所以你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我們追問。

「當你可以失去所有的東西,卻仍不受影響的時候,那你就成功了。」

就這樣,他在一片「WOW!」與「不可能」的聲浪交錯中,打造出了一個讓亞馬遜也要低頭的網路帝國。

延伸閱讀:3次燒光資金、2度轉型──Zappos大事紀與10年銷售額變化1999年 N/A .謝家華投資50萬美元成立Zappos。.營運模式採用接單轉單。

2000年 160萬.第一筆資金燒盡,謝家華任Zappos執行長。

2001年 860萬.謝家華個人增資200萬美元。 .轉型:改為買斷商品。

2002年 3,200萬.委他人管理倉儲、庫存,招致混亂。 .第二筆資金燒盡,謝家華賣掉所有財產拯救Zappos。

2003年 7,000萬.在肯塔基自建物流中心,管理存貨。 .第三筆資金燒盡,最後獲富國銀行600萬美元援助。 .轉型:全面加強客服。

2004年 1.8億.為省錢與找更好的客服,公司從舊金山搬到拉斯維加斯。 .獲紅衫創投挹注2,000萬美元資金。 .提出免運費政策。

2005年 3.7億.把退貨期從60天延長至365天。 .拒絕亞馬遜購併。

2006年 6.0億.開始獲利。

2007年 8.4億.Gap、亞馬遜成立網路鞋店,競爭加劇。

2008年 10.1億.金融海嘯,裁員8%。

2009年 11.9億.接受亞馬遜用12億美元購併。

2010年.單季銷售額成長率50%

資料來源:《奉上幸福》、《財星》、《哈佛商業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0

东方希望刘永行:务实经营造就传奇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18/144066.html

 白手起家,却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公司不上市,不做房地产,自嘲不善于和政府拉关系,却连续10年不下富豪榜,被誉为财富“常青藤”……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种传奇不是投机取巧带来的,而是务实经营造就的。

  白手起家,从艰苦的养殖业起步,在不起眼的饲料业发展壮大,之后又进军重工业,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制造业王国;公司不上市,不做房地产,自嘲不善于和政府拉关系,却连续10年不下富豪榜,被誉为财富“常青藤”……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种传奇不是投机取巧带来的,而是务实经营造就的。刘永行是典型的实业家,管理以稳健、务实、精益见长。“有人说我很保守,但也有人说我很激进。其实, 我就是希望我的企业能一直健康地活着。”刘永行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进行布局;做聪明的第二,保持相对优势,以把更多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到更 为合理的方向;在基础管理上精益求精,将效率发挥到极致,通过管理挖潜来提高利润率;在招聘内行人才既需要高成本、稳定性又不够好的情况下,提出“只用外 行,不用内行”;在公司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大企业病,提出把大公司拆小的解决方案等。这些都是刘永行的务实经营之道。

  刘永行简介

   刘永行,1948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1982年,刘永行与其另三个兄弟各自辞去公职共同创业,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完成了1000万元的原始积 累,并成立了希望集团。1995年,刘永行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

  东方希望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重化工业产业链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2002年至2003年,刘永行正式进入第二主业——铝电复合体产业,分别在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建设年产规模百万吨的电铝项目和氧化铝项目。

  从2000年开始, 连续10年,刘永行从未下过《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并于2001年、2008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

  企业相对论

   刘永行在经营战略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企业相对论。他认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造自己的相对优势。竞争经济中,优势、劣势都不是 绝对的,一切都在变化,无论大公司、小厂,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就看你如何去发掘。任何企业只要把自己的相对优势充分发挥,避免自己的弱点,就能在市场竞 争中取胜。创造无数个相对优势,就可在市场中形成绝对优势。”事实上,这就是企业作为一个主体,能以多高的效率运用社会资源的比拼。

  走窄门,进蓝海

   从刘永行兄弟最初养鹌鹑创业时期的表现,就可以嗅到一丝相对论雏形的味道。1984年的中国,创业风潮正起。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从贸易做起,先赚钱再 说。但刘永行兄弟却没有走这条路。刘永行后来说,我们从来就选择最艰难的道路去走。简单的话背后道理深刻——难的路,走的人少,反而容易走通。草根出身, 熟悉中国农村的刘永行兄弟,选择了饲料业作为发展方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的明智之举。

  靠饲料业 发家之后,2002年刘永行又主动进行了第二产业的布局,东方希望斥资百亿,大举杀入铝电一体化项目。对于重化工业的切入也是刘永行经过思考后的抉择:要 在转型行业内和国企竞争,避免和民企竞争,因为相对国有企业来说,东方希望集团有体制上的优势,效率比国企高得多。刘永行说,“那些企业都是被绑起来和我 们竞争的,怎么争得过我们呢?”

  刘永行选定的重工业项目十分符合这一要求,不仅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高,中小型民企根本无力加入竞争,而且竞争对象主要是国企。在看似风险极大的局面中,刘永行超速度建设,抓住机会抢占原料地,打开了局面,很快实现了盈利。

  做聪明的第二

  作为一个管理者,刘永行清楚的是,决定一家企业在一个大国市场中胜出的,不是一步到位式的全面、先进,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保持领先性即可。这就要保持潜力竞争,保持相对优势,把更多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到更为合理的方向。

   近年来,在饲料行业,东方希望集团的市场地位一直稳居国内第二位,仅次于正大集团。关于这个位置,刘永行多次强调,要做聪明的第二,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要 去争第一。因为争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要进行大规模竞争,必然要打价格战,通过打价格战完全可以短期扩大市场份额,但却不是聪明的做法。价格战只能使一批 资本退出,但如果企业的土地设备还在,下一批资本还会再度进入,到头来吃亏的,只会是发动价格战的企业。

  精细化管理

   对于管理,刘永行这样比喻:“基础管理是汽车,经营运筹是驾驶员。汽车质量、性能不好,驾驶员技术再好也是枉然。所以说,基础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没有基 础管理的扎实工作,仅靠市场机遇、经营运筹取得一时的成功,也是昙花一现。对饲料行业这样的基础行业来说,脱离扎实的基础管理的经营运筹就是浮躁。我们的 基础管理,就是扎实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比对手更多的相对优势。”

  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期之后,饲料业内很快挤满了竞争者,利润率急剧下降,甚至很多厂家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东方希望的饲料主业还能支撑起刘永行的重工业梦想呢?管理精细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对外企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刘永行曾被“中国人做事不到位”的评价所刺激。在同等甚至更弱的硬件条件下,外企用更少的人力,实现了更大的产量和效益。关键在于效率。

  刘永行认为,提高效率不仅有助于企业发展,而且也与提高员工收入息息相关。劳动效益提高后,企业一方面提供大量税收给政府,通过政府的转移来实现公共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增加效益,员工的收入也实现同步增长。

   为了提高效率,刘永行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概念,就是从提高一度电、一吨水和一个人的效率做起,从每一个细节上算账、下功夫。刘永行本人就是管理精细的典 范。他视察饲料厂,先看仓库,对于饲料袋的码放都有自己的要求。在刘永行看来,将一切效率发挥到极致,就可产生他所谓的“相对优势”。

   刘永行在生产方面进行充分挖潜。例如封装打包的塑料绳都是计算得刚刚好,控制工人的打包动作必须标准化,或是一家工厂一年只能报销使用几把扫帚,绝不允许 成本浪费。工厂设计上也处处体现效率:厂区内运输路径短,程序简单,流程顺畅,甚至道路设计也一定是空装上坡,满装下坡;所有道路都有人车分流指示……生 产同样产量的饲料,国内平均水平如果是100人的话,刘永行的企业只需要60多人。

  通过管理的精细化,刘永行有足够的底气把价格做得比跨国公司低。在同行业利润率已经下降到1%的时候,东方希望集团饲料还保持着5%左右的利润率。

  只用外行,不用内行

   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有成功的用人之道。在大部分企业招聘都强调专业经验的时代里,刘永行的独特用人之道是——只用外行,不用内行。刘永行说:“内行到希 望来,他虽然轻车熟路,甚至有强的管理能力,但他同时具备了原有企业文化培育的管理理念。转变人的观念是很难的,特别是要他认同希望独特的价值理念和管理 模式,往往是过程长、代价高,得不偿失。”

  “如果到跨国企业去挖人,待遇很高。既然你能用高工资将其挖走,别人将来也会用更高的工资将其挖走”,“许多国营饲料行业的厂长、经理前来应聘,‘希望’从来不用,用他们什么?管理方法肯定不行,假使他们优秀,早把企业搞好了。”

   “希望”更多地招些门外汉来搞饲料,东方希望集团100多家公司的总经理在任职前没有一个是干过饲料行业的。刘永行说:“一个外行,只要思想品质好,有 基础的管理能力,我们的文化整合就有效力。加上他有急于当内行的动力,我们的企业文化就能开发他的潜力,使他的追求上升到更高目标。我们给他提供发展的机 会,他会很珍惜,很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让潜力充分发挥。他成功了,企业就成功了,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挖掘出外行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刘永行的独到之处。外行虽然经验欠缺,但可塑性强、进取心强、思维活跃,这是他们相对于内行的优势所在。饲料加工 这样的简单工业,自身技术并不难,关键在于管理。一个外行的管理者在进入新行业时,其本能反应就是学习,另外还会给企业带来新思维。由希望老员工带去的优 秀管理理念,加上新人没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学习创新精神,反倒有助于办好企业。

  刘永行只用外行的原则甚至贯彻到了重工业领域。当基本建设完成后,他派驻在重工业领域的高管们,仍然是饲料企业那一批。工业领域那些被专家和业内人士习惯了的陋规和不合理做法,一条条被翻捡出来。在无数问题被详细追问的过程中,东方希望在重工业领域的成绩也日渐斐然。

  把大象拆成快鱼

  在早年和正大集团竞争的过程中,刘永行发现了大企业的致命弱点就是决策链条太长,整个公司成为一个泥足巨人——被人踩了脚指头,大脑要三天之后才能反应过来。以至于之后的一段时期,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公司也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变得过于笨拙。

   如何预防大公司病,刘永行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把大公司拆小。由于他的精确认知,在工厂建设初期,东方希望就没有成为一家大公司。东方希望集团二 级子公司的投资都只有几千万元,形态看来都不大。但这些工厂又都是极其有效的,每个工厂都是一个把生产、营销和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小中心。这个中心只有三层 管理结构,即总经理、部门经理和一线员工。管理都在可视的范围之内,因而变得非常容易。这种形态天然的消灭了大公司病,企业变得更加灵活。

   在把大公司拆成多个小工厂之后,刘永行对工厂的管理是既“紧”又“松”的。他在授权上放得非常松,以工厂总经理为领导的企业决策层几乎有权决定所有工厂 运作中的问题,而总部只用边际贡献率考核投资收益情况。但另一方面,总部监管也是强有力的。东方希望集团总部各部门很有权威。在人事、财务和品质管理方 面,东方希望的总部机关可以越过工厂总经理直管,权力配置超过了总经理。

  宽严相济的管理体系和收放自如的分权制度,破解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效率难题,保证了企业整体控制性和个体灵活性的平衡,形成了大而灵活的比较优势。

  一向投机气氛浓重的中国企业圈,昙花一现的短命企业屡见不鲜。刘永行和他的东方希望集团,跳出了这个诡异的周期律,成为其中的异类。史玉柱说,刘永行最多只犯过小错误,但没有摔倒过,日积月累,造就了今天的成就。务实经营,让东方希望集团“健康地活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89

国美:一种商业传奇的必然与偶然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7671.html

们对国美的未来充满担忧和好奇,除了关注黄光裕家族和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争斗的诸多砝码,我 们为解读这一事件带来新的维度:国美发展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我们关心的是,不管黄陈之争结局如何,作为一个公众企业,国美将走向何方?以国美为代表的 3C渠道霸权时代是否已经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度过了最美好的 25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和上游企业自建渠道意识的觉醒,国美最好的时光是否已经一去不复返?

25年前,当黄光裕与哥哥黄俊钦借了4000元走出汕头郊外的凤壶村,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能成就一番商业传奇。假如时光能倒流,身在牢狱的他,或许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条路。

因为,这条路,迎合了一个商品短缺到商品丰富、制造业薄弱再到制造勃兴的大国的崛起。得益于此,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流通业尤其专业的流通渠道,从一个不具名分的制造业附庸、商业“原罪者”,开始变身为中国现代商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力量。

在家电连锁零售渠道领域,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已成为拥有定义产品、左右价格、影响产业结构力量的主人。延续多年的渠道霸权话题,仍然彰显着渠道领域的威权意识。

但将视线放在3C零售之外的中国整个流通业,却并没有更多类似命运的人物出现。国美的商业传奇,一定带有某种难以言传的偶然性。否则,果断、敏锐、悟性极高的黄光裕,应该不会“旁逸斜出”,偏离合法的商业游戏规则,由一个渠道英雄转化为自我毁灭的悲剧人生。

国美电器

黄光裕最早的经历正是商业。当他十五六岁时,便与哥哥黄俊钦到内蒙古倒货。

几本黄光裕传记显示,他们当年怀揣从母亲那里借来的4000元由家乡向北方倒卖电子表、收音机。那个年代,这些产品对普通中国人的吸引力,或许就像眼下的苹果iPad。

但那时倒货却是投机倒把、违法违纪的事情。黄光裕胞妹黄秀虹说,那时家里特别害怕,总是提心吊胆。结果后来果然出事了。黄俊钦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他的父亲在老家先后各自被关了81天。

底层生存经历,让黄光裕心中沉淀下奋斗的欲望。随即,他跟着哥哥在老家开无线电厂,做扩音器、喇叭生意,赚了点钱。之后觉得做制造业不合适,于是1987年重回商业,在北京卖服装,没赚到钱,两个月后彻底转做电器。

这正是国美创立的源头。这一定位,直接让他们获得了重大生意机会。那时,中国家电业正处于变局时刻,1978年后引进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生产线, 在计划定点生产政策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70多个冰箱生产厂、80多个洗衣机生产厂等开始释放产能。但因需要凭票到国营商场购买,市场供不应 求,消费热情迸发的老百姓,常常买不到货。

于是黄光裕兄弟开始四处钻营拿货,广东那边进口商品集散地的优势让他们大赚了一笔。在这一过程中,黄光裕开始体会到货款与商品周转率之间的微妙关 系,并学会了玩弄小小的资本游戏。比如明明缺货,却在店里摆满纸箱,伪造商品库存,借此吸纳老百姓的定金,增加现金流开支。由此,他在京城快速累积起名 气。直到1990年,他们终于摆脱中间商角色,获得家电厂家青睐,建立起直供合作。

角色转变给了国美巨大产业机会。3年后,黄光裕在北京拥有20多家门店。1993年,他正式成立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将所有店面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这是中国家电零售连锁渠道的雏形。之后,他去日本考察,正式确立了连锁发展之路。

接下来,几乎就是一场疯狂地跑马圈地的陈旧故事。国美电器以及与它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同行苏宁、永乐们,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展开了开店竞赛。这一疯狂局面,在2004至2007年达到高潮。最火热的几个月,国美电器平均每日新开两家门店。

在这一局面下,国美电器从制造业的附庸者成长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的翘楚,仅花了不到10年,且一直稳居中国商业连锁百强前十名。而黄光裕,则从一 个山村出来的倒货青年变身为商业社会的大众英雄,他的名字一直闪烁在中国甚至海外各家媒体的显著位置。2001年,他首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 列第 27位,2004年、2005年则蝉联首富称号。截至今天,虽然身陷囹圄,他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传奇的偶然:一场异化游戏

抓住了制造大国崛起背后隐含的商业流通机会的国美电器,并非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否则,在它周围,绝不可能出现苏宁电器、永乐家电、大中电器等众多连锁品牌。事实上,张近东、陈晓等人创业经历甚至比黄光裕更波折。

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的传奇,带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与其说是一种商业传奇,不如说是一种巧妙的商业游戏。

游戏有多种玩法。其一是隐蔽的商业地产商角色,其二是类金融生存。两种模式在体面、光鲜的家电连锁台面下,交汇成传奇故事,并带来深刻的商业“原罪”意识。

“这个行业跟地产之间,本来就有一种很自然的联系。”国美电器某高层说,家电连锁渠道在门店上的布局,从选址规划到最后落地执行,整个过程跟商业地产的布局完全类似。

这是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企业甚至整个实体零售业心照不宣的发展脉络。那些租赁的门店,可以让它们变身为二房东角色,进场费等许多费用就是店面场所间接带来的收益,而那些自建的门店、购置的商场,则直接让它们成了房东。

黄光裕等至今仍崇尚连锁零售规模化胜于单店利润。原因在于,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一个地理位置带有不可复制的特征。但吸引上游供应商,快速复制大量门店,将能给予外界一种固定资产庞大的印象,借此打造资本运营的基础。

截至目前,黄光裕仍然不改初衷。几天前,他对陈晓等国美管理层的攻击中,就直接强调了这一思维。在他看来,保持门店数量规模是国美电器领先苏宁的第一要义。

事实上,还不仅如此。早在1993年国美电器正式创立前,黄光裕便与哥哥正式进军房地产,最后限于发展路径,他与哥哥分工,房地产主要由哥哥经营,而他则更侧重家电连锁零售。而张近东与其兄张桂平的分工发展路径,与黄氏兄弟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

截至目前,国美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房地产业务已成气候,而它当初建立的基础,恰恰正是国美电器直接或间接的现金流。

这是一种异化的生存方式。也是过去多年,国美电器虽然利润非常低,但在黄光裕手里,却不是纯粹的家电连锁渠道,而是一种吸引资本注意力的门面,庞大的门店规模,能持续带来银行授信或打通其他融资渠道,从而带来更多现金流支撑家电之外的业务。

另一种玩法,即为类金融生存。业内人士认为,国美电器之所以能够低成本、高速度地跑马圈地,原因在于通过占用供应商货款,通过快速的商品周转周期维持一种银行吸纳存款的生意模式。只要它不停地开店,扩张规模,就能永远维持这一模式。

这种模式,几乎是零成本。有经济学家2004年分析过,国美新增一家门店大约需4000万元资金,如每年新开300家,需要资金约120亿元,可国美电器报表显示,当年其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及等价物仅15.65亿元,缺口极大。

不过,由于存在上述模式,国美将成本转嫁了出去,它几乎仅仅负责设计装修等少量费用。比如,本周陈晓本人公布的数据,未来5年,要开700多家门店,每家仅需100万~300万元。

显然,如果没有商业地产空间作为基础,而仅仅依靠品牌力量,国美不可能拥有如此低廉的布局成本。因此,类金融生存的基础,依然在于前者,即家电连锁零售发展与商业地产的紧密联姻。

事实上,截至目前,国美与苏宁虽然调整了过去多年盲目跑马圈地的布局思路,开始优化网络布局,但是,这一过程中,它们主要考虑的依然是规模化,比如,过去一线城市数量众多、面积有限的门店,正在被超大面积的大店取代,并朝二级市场复制。

国美们:美好时光在飞逝

国美们的最新布局证明,黄光裕等人的商业传奇并非不可复制。

百思买一位中层人士表示,中国城市化进程还会经历很长的历史,即便是上海、北京这种看上去门店饱和的市场,一个新来者同样能够获得生机。

《第一财经日报》已从万得城高管处获得确切消息,10月28日,该公司中国首店将正式开张,而且,一年内,还将开出另外4家。它们全部位于上海。

而其他区域市场,尤其是城镇市场,国美、苏宁的覆盖效果同样不好。国美收购永乐时,它曾表示,国美、苏宁等专业的连锁渠道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仅15%左右。全国区域市场数量众多的小型家电零售商、代理商瓜分了剩余的更大的市场。

即便如此,竞争对手随时都会对主要集中在一线市场的15%发起冲击。截至目前,百思买已在中国布局自有品牌门店10多家,而旗下五星电器则拥有近 200 家门店,它已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加快布局速度。万得城人士表示,未来5年,公司门店不会少于100家,且集中于一线城市,而这已是最保守的布局。

而随着国美、苏宁的零售多元化转型,其他更多的综合性的零售渠道如沃尔玛、专业的3C连锁零售商宏图三胞等,甚至传统的IT大卖场,都已经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

这还只是实体的竞争。在虚拟的电子商务市场,数量众多的B2C企业如京东商城正逐步发出声音。它们个体规模虽然目前还停留在100亿元以下,仅为国 美、苏宁的1/10,但是,京东商城的成长速度却5倍于国美们。一旦网购习惯深入人心,国美电器们最美好的时光一定会快速缩短。

国美电器看上去还是很乐观。黄光裕近期争夺国美控制权的斗争显示,他一定还看好国美电器代表的行业成长性。去年,张近东曾对本报说,这个市场太大了,至少还有10年的好时光。

但是,10年时光,很可能会造就新的格局。当年,黄光裕、张近东涉猎家电零售时,一定也没有想到他们能够打破那些粗放布局的卖场与分销商,成就一番商业传奇。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能相信,一个互联网时代,中国零售业市场不会出现新的渠道英雄。

事实上,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的商业传奇,正是得益于价值链的扁平化,他们从制造业附庸地位起身,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商场,借助上述两种游戏获得的渠道霸权地位,正在被一种更加扁平化的从品牌厂家、工厂直接到达消费者的网络模式(即B2C、M2C)侵蚀。

国美们享受了中国制造业崛起、商品丰富过程中的最美好的时光,这是成功的必然性,未来,它们想继续借助两大游戏坐享其成,可能要充满诸多偶然了。

◎国美:未上市门店价值几何?

“您认为大股东和董事会是否还有和解的可能?”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如果大股东获胜,您是否会选择离开国美?”

“我之前已经表达过了我的态度。”

直到8月23日,国美电器(00493.HK)公布2010年上半年业绩的当天,媒体仍在追问国美副总裁孙一丁对国美“战争”双方的看法。

如果说,在此之前双方更多打的还是口水战、心理战,那么公布业绩之后,真枪实弹却又没有硝烟的战争才真正开始打响。

如果大股东获胜,国美管理层将会集体换血?如果董事会获胜,大股东又是否可能善罢甘休?从现在来看,鹿死谁手,在特别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揭晓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未上市资产究竟多么重要?

目前决定双方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上机构投资者的投票,不过除此之外,双方还有很多影响该结果的砝码。

陈晓方面最重要的杀手锏,就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增发,进一步稀释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但能否最终实现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大股东黄光裕家族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参与增发。

而在大股东方面,最重要的砝码莫过于由其持有的国美电器商标以及100%持有的400多家未上市的国美门店和大中门店。

8月24日,黄光裕家族首次公布了这些未上市门店的资产底牌。到2010年上半年为止,国美上市公司门店740家,非上市门店425家——其中国美门店372家,大中方面53家。

从收入规模上看,国美上市公司收入248.73亿元,非上市资产收入125.38亿元——其中国美部分96.17亿元,大中部分29.21亿元。

从黄光裕家族公布的这组数据可以算出,上市公司门店平均单店半年收入为3361.21万元,非上市公司门店这一数据则为2950.12万元,也就是说非上市公司单店盈利能力仍然要略逊于上市公司单店。

国美内部人士表示,国美的非上市门店为黄光裕持有,大中门店所有权属于上市公司,但目前尚未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原因是当时转让审批流程尚未完成。某种程度上也说明,黄光裕的筹码或许不像外界猜测的那么多。

以北京地区的大中门店为例,按照记者查到的大中门店分布图,其门店确实如其宣传所言,覆盖核心商业区,盘踞交通枢纽,围绕二环、三环、四环主干道, 并开始向偏远的郊区拓展。在黄光裕家族披露的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非上市公司最好的部分则是大中门店,简单计算来看,其半年单店营收平均为5494.34 万元。

昨天上午记者前往大中东三环双井店看到,该店位置虽然属于核心商圈,而且正在进行周年店庆,但部分由于上午的因素,顾客数量并不多,甚至有些冷清,更为不利的是,该店的路对面就是一家国美,而从该店转弯到三环主路,就是一家苏宁旗舰店。

国美上海和江苏门店同样不属于上市公司。一位苏州高新区的白领对记者表示,在她看来,国美和苏宁的门店数量在当地是一样多的,至少从顾客感受上没有区别,但无论是她还是身边的朋友,购物都只会选择苏宁或者五星,因为“同类产品国美价格更高,服务还不好”。

但对于上述非上市门店,国美方面解释说,其实这些门店的管理层都是由上市公司委派并管理的,而且与上市公司采用同一份采购合同和供销合同,只是每年 年底向上市公司缴纳1.5亿~2亿元不等的代管费,如果一旦分割的话,“受影响的只能是非上市部分,他们需要重新招聘管理层并重新建立供应商关系。”国美 方面表示。

至于万一大股东在投票中失利,其收回国美商标是否会让整个国美遭受重大打击?一位国美管理层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仅表示:“凭借现在国美管理层的实力,这个问题也没那么严重。”

结局猜想

“对我个人来说,选择退出可能是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但这并非对公司和股东是最有利的办法,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如果这样做,对公司、对团队、对投资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发布业绩的当天,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充满感情地表示。

如果大股东获胜,谁来执掌国美是最现实的一个难题。在业绩发布会上,陈晓也不无讽刺地指出,大股东提议的两个候选人(黄燕虹与邹晓春),无论在行业经验和领导威望上,都不能与现有管理层相比,相信投资者会有清醒的判断。

据接近黄光裕家族的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从7月19日开始,黄光裕家族就跟以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进行了沟通,到8月4日晚间谈判破裂为止,双方谈判过程接近一个月。

双方沟通的内容包括:陈晓等董事会成员同意大股东再往董事会里派驻一名执行董事,同时,陈晓本人同意离开,条件是黄光裕以6亿港元收购陈晓手上的国 美股份,到谈判破裂前,大股东方面已经准备好了这部分资金,上述人士表示,由于陈晓突然反悔,大股东才会仓促之间向董事会发出了8月4日晚间的那封信函。

不过,上述说法并没有得到国美及陈晓方面的证实。作为国美电器的大股东,按照黄光裕本人一贯在行业里被评价为“够狠”的个人风格,即使9月28日的 特别股东大会上,大股东未得到多数投资者的支持,大股东仍然可以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再次提议召开下一次特别股东大会。

一位民企负责人也在近日向记者感慨,国美事件让中国众多家族企业都要重新考虑如何进行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的转型,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家族利益和引入职业经理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风险。

但如果最终是国美董事会和管理层在投票中失利,又会如何?陈晓表示:“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股东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他们都在按照自身利益和价值理念完成投票,(如果未能获得投资支持,)我将会坦然接受特别股东大会的选择。”

◎家电厂家暗建专卖店 欲摆脱国美、苏宁控制

“我们正在广州试点电视专卖店,公司计划全国先开几百家。”昨日,创维数码(00751.HK)一位中层透露,创维数码已经给各分公司下了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开多少家,目前电视专卖店开得最多的就是广州市。

“专卖店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想渠道多元化。长远目标当然也是不想完全受控于国美、苏宁这种大连锁。”上述中层说。

“国内彩电厂家集体出现库存危机,其实是整个产业链对国内平板电视的乐观所造成的。”创维数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8月24日对《第一财经日报》 指出,在今年初,包括国美、苏宁在内的渠道,彩电厂家、上游供应商都特别乐观,但由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效力因素递减后,今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 视增速同比去年骤减。

“在这场库存危机中,无论上游供应商还是彩电厂家都为当初的乐观付出了代价。但流通企业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位国内彩电企业高层指出,中国制造利益链中,产销利益关系长期倒挂,还是会缩小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空间,也不利于国内制造企业成长。

或许正基于此,摆脱国美、苏宁等大连锁卖场的渠道霸权,成为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的命题。

“国美和苏宁怎么会有经营风险?”彩电企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国美和苏宁在年初都给彩电厂家下了订单,但仅仅是意向性订单。彩电厂家只能先供 货,三个月后才结款。甚至消费者去购买了彩电,而国美、苏宁的仓库里根本没有彩电库存,国美、苏宁再将订单下给厂家,由厂家送货上门。

TCL多媒体一位内部人士承认,由于彩电厂家竞争激烈,几大彩电巨头的份额差不多,导致主动权始终掌控在连锁卖场手中。其次,彩电产品收入仅占国美和苏宁总收入两成左右,而利润贡献则更小,也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厂家的话语权。

7月,福建省信息产业商公布一组调研数据,2009年厦华电子被全国性连锁经销商收取的不合理费用包括:进场费用400万元,促销费用50万元,广 告费 25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共计750万元。而该年度厦华电子被超市卖场、区域连锁经销商等收取的不合理费用还有共300万元。万利达集团在2009 年被卖场及经销商等收取的保底条款费用、工程机条款费用等不合理费用达395万元 。

其实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格力电器才会在前几年与国美闹翻,而在今年7月,安徽格力又与苏宁闹翻。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格力电器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还有上万家,相比之下,苏宁和国美的销量并没有触动格力电器的“中枢神经”。

而格力电器的做法以及其商业模式也成为家电企业效仿的对象。

“我们一直在鼓励下游经销商开美的专卖店,目前美的电器在全国的专卖店有近万家。”美的电器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中国是多元化市场,也需要多元化的渠道。在国内三四五级市场,国美和苏宁的影响力就非常弱小,而超市、商场等其他流通渠道就成为主流渠道。

王金亮表示,家电厂家与国美、苏宁一直在博弈,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话语权的大小。而美的系的“空冰洗”产品相对强势,所以国美和苏宁都会先付款后提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位彩电厂家高层指出,美的和格力在与国美、苏宁博弈时,之所以强势,主要是因为白电产品是大连锁卖场最赚钱的产品线之一,而美的和格力还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终端,“对于这种客户,国美和苏宁也不敢得罪。”

尽管如此,一位彩电厂家高层表示,除非电子商务完全普及,否则想完全摆脱国美和苏宁这种大连锁卖场,是不可能的。因为,国美和苏宁在全国的渠道布局已经很稳定,其他渠道模式在短期内还是非主流的。

◎国美门店经营如常 消费者不关心高层争斗

国美高层争斗的硝烟似乎并未弥漫到门店。8月24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国美电器长宁路店看到,8月初结束的国美11岁生日酬宾宣传幅尚未撤下,产品展示架上装饰着一对对红气球,销售员一见到顾客在产品前徘徊,便会主动迎上前介绍,不时有客人到收银台结账。

与国美隔街相对的,是苏宁电器长宁路旗舰店。从记者的观察来看,两店的客流量并无太大差异。

消费者:不关心高层争斗

24日下午,家住遵义路的黄老先生正和老伴在苏宁挑选风扇,他称在新闻中了解到了国美上层斗争的概况,但并不认为该事件会对自己去国美购物有很大影响。

同样在家电区逛的苏先生,表示也从新闻中对国美上层的分歧一事略有耳闻,但他表示这不会直接影响到门店经营。“经营成功与否是看能否满足市场需要,他们那些资本的问题和经营是两码事,跟消费者关系不大。”

相较而言,年轻人对国美事件了解更多。在银行供职的小蔡说,通过网上新闻等途径,已经关注国美事件一段时间了,但他对此兴趣并不大,他认为,国美高层争斗的结果并不会对自己购物产生影响。小蔡平时最常去永乐家电,主要考虑到门店位置比较近,价格也适中。

“我一方面关心黄光裕的命运,但如果去购物,就只关注产品质量,这两件事关联不大。”在一家媒体供职的小静,对国美事件较为关注,不过她仍觉得对门店销售影响不大。

最受关注仍是性价比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顾客购物普遍关注的还是性价比。

国美店里,一名顾姓阿姨正在选购冰箱,她告诉记者,自己刚从苏宁过来,对她来说,价格、质量才是最关心的问题。

小陈是年轻白领,曾去过国美、苏宁以及百思买等电器专卖店购物。她坦承自己最喜欢百思买。对她来说,购物环境、销售员的专业程度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苏宁、国美都有一个通病,摆货都很混乱,销售人员专业性也不高。”

但在记者询问中,绝大部分顾客仍表示,会把价格、质量放在第一位。

记者24日下午在愚园路百思买看到该店门庭冷落。大部分时候,员工聚在一起聊天,对顾客的态度也不及苏宁、国美积极。几乎在每个商品区都有部分“清仓”字样的产品,平均削价100到200元不等,但还是很难吸引顾客驻足。

一名姓瞿的先生表示,自己下班后偶尔会到百思买逛逛,但“价钱还是太贵,所以从来没在这里买过东西”。他表示,真正要购买电器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到苏宁、国美这样的专卖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7

興櫃股后四個月飆漲五八○%傳奇

2010-8-23 TCW




太陽能族群,成了近期台股熱力四射的產業,興櫃更有一檔神秘的個股,沾上太陽能題材,股價從六十元起漲,四個月之內,股價大漲五八○%,這期間的漲幅堪稱國內上市櫃公司裡的第一。

八月十六日,股價突破四百元大關,站上興櫃股后的位子。

這家神秘公司叫做盈正豫順,以八月十六日收盤價計算,市值已逾一百六十億元,盈正董事長陳友安、總經理許文身價合計超過四十億元。

一路將盈正供上興櫃股后位置的,就是今年第二季,占了盈正營收近四七%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簡單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就是將太陽能電力,轉換成一般電力供家庭使用,同時,還能將剩餘的電力賣給電廠,等於是太陽能電池模組裡的 心臟,將全身的血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毛利驚人是龍頭茂迪的近三倍

更驚人的是,盈正的太陽能轉換器毛利近四○%,這個數字,等於是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毛利率的二‧八倍。

根據專業機構Solarbuzz統計,今年太陽能市場將達一五(GW),較去年成長一○二%,除了德國外,義、法、日、美,今年都有太陽能補助政策,美國 更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市場,美國太陽能市場在未來五年將以十倍速成長,每一年將新增一百萬個太陽能屋頂,每一個屋頂都需要一套太陽能轉換器。

搭上全球政府補助太陽能產業的商機,盈正豫順成為台灣太陽能轉換器出貨量最大的廠商。根據法人保守估算,今年盈正每股盈餘上看二十五元,明年具備挑戰三十元實力。

就是因為這個題材,讓盈正的股價一路飆升。然而,在十二年前,這卻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

時間回到二○○○年,從事無塵室工程的漢唐集成上市,客戶多為竹科大廠如台積電、聯電等,股價在掛牌後,直衝上八○元。

但當時漢唐有一個負責UPS(不斷電系統)產品的部門,卻是當時漢唐營運上的大麻煩。

盈正董事長陳友安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回憶,「UPS部門營收不到公司十分之一,但是人員卻占公司三分之一以上,」不賺錢又尾大不掉,在公司是「非主流」,照這樣下去只會是一個養不大會夭折的孩子。

當時,陳友安是漢唐總經理,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卸下漢唐總經理的棒子,將UPS部門獨立出來成立豫順電子,由他自己擔任董事長,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我可以選擇結束部門,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但是我卻選擇最笨的路。」陳友安說,看著一百多名員工,每一位都是他當漢唐總經理時聘過來的,人數又這麼多,於是決定下海接下重擔。

一分割出來,盈正面對的是飛瑞、台達電營收上百億元的大鯨魚,當時豫順營收不過兩億,「我們出來是像小螞蟻一樣……,唉!很痛苦的。」陳友安坦承心態必須調整,在漢唐時,他是經手上億元工程案,現在一個UPS賣幾百塊美金,很像「沿門托缽去賣小東西」。

苦有製造能力卻無突破性技術,當時市場上的UPS業者少說三十家,都在搶低階生意,陳友安認為一定得往中高階技術開發,直到一次意外的會面,開啟的新局。

合併求生技術和製造互補才獲利

當時在做UPS代理的盈正公司老闆許文,透過朋友介紹,原本要帶一筆生意,給陳友安,但第一次見面時,陳友安談的不是一筆生意,反倒是合併。

盈正公司雖是代理商,卻有不少研發人員,但卻沒有量產能力,豫順空有產能,卻缺少研發UPS的能力。陳友安看中盈正與豫順的互補之處,雙方談了兩小時後,一拍即合,成立盈正豫順。

二○○五年,盈正剛跨入太陽能的市場,碰上第一波太陽能多頭,但當時政府鼓勵的是設立電廠,獲利的大都是做電廠生意的太陽能電池模組業者,茂迪、益通的股價輪流飆破千元價位,締造出台股的太陽能傳奇。

陳友安苦笑說,「當時我們冒不出頭,因為用不到我們的東西。」

過去在UPS產業的經驗,讓陳友安思索出,在大潮流上要思考要站哪個位置,「電廠生意哪輪得到你?就跟UPS一樣,大廠早就切進入。」盈正豫順決定反向操作,選擇家用市場必備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

當太陽能電池大廠忙著作電廠生意,無暇顧及家用產品市場時,正好是盈正紮馬步的時間。「我能做的就是準備好自己,等時間到來。」

太陽能電力轉換器要克服兩項技術:安全連接電網,和提高轉換率。這都必須突破國外專利封鎖,剛開始研發團隊拆開外商的產品一看,設下重重的專利陷阱。

光是繞過外商專利就花了三年,又花了一年多送認證,要拒絕賺快錢的誘惑不易,當同業,在太陽能電池大好,宣稱要買產線做太陽能電池時,就輕易的讓股價往上飆。

陳友安卻持續投入研發,四年下來,這個產品帶給公司的營收幾乎是零,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年撥營收四%作研發,「我做的事很簡單就是keep投資,沒營收還是持續投資。」

通過認證後,接到第一張訂單來自西班牙,最後還是以賠錢收場。那只有幾十台,但是和一般市電並聯時一直出問題,還派工程師出差維修,倒賠咧!「不過也學到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太陽能在二○○八下半年開始泡沫化,上游原材料多晶矽,由一公斤五百美元走跌到六十美元,益通的股價也由過去的高點近千元,滑落到現在不到五十元,投資人一看到太陽能三個字就怕,絲毫都沒有動搖陳友安的決心。

陳友安說,「那只是洗牌,反倒是他拚成本越低,對我越好,」太陽能模組成本占最大的就是電池,價格下降用的人反倒多。

二○○九年海嘯過後,機會來了,太陽能模組在模組價格開始每年下跌二○%到三○%,歐洲買家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尋求亞洲的製造商,在台灣拿下所有歐洲國家認證,且有出貨經驗就是盈正豫順,苦等五年,終於讓陳友安等到打入市場的機會。

九月掛牌將成太陽能產業新指標

一位上市不斷電系統業者觀察,一般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的轉換效率約在九二%到九五%之間,但盈正可以做到九六%。

但為了這一%,在主要零件價格上的成本,需要多付出十倍的代價。一般可能覺得轉換效率九五%就夠用了,但陳友安卻更早想到下一步。「現在來看,他的技術應該是領先別人一年的。」這位不斷電系統業者認為。

德勝安聯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海嘯後政府政策轉向補助一般家庭用市場,需求量突然大增,國際大廠產能不足,讓盈正豫順有機會切入,他估算到明年為止都是一個賣方市場。就算是德國政府補助要降低一六%,模組價格會持續下降更多,估算模組今年還會往下砍二○%。

隨著盈正股價不斷創新高價,台股市場裡具備生產太陽能電力轉換器題材的公司,從科風、達方、均豪等也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形成了一個太陽能產業的新族群。

九月九日,盈正掛牌後,將成為太陽能族群的新指標。

過去十二年來,盈正豫順從瀕臨倒閉邊緣,到如今在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大豐收,機會財的來臨,讓陳友安反倒有身在高處的危機感,當同業將資源重壓在太陽能時, 他已開始把大軍抽回到UPS,太陽能產品只由總經理負責。「生意太好跑,反倒會慣壞員工,」陳友安說,為了逃脫一代拳王的股王股后宿命,他正思考下一步 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8

揭密 台商、港資、科技富豪、傳產大亨四路人馬搶進 陽明山新 富豪傳奇

2010-9-6 TWM




陽明山,這個全台灣最有歷史的豪 宅聚落,在這裡,豪宅的歷任換手,都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的變遷,每個時期,陽明山上的新主人,無疑都是當代社會的精英富豪;過去幾年來,在市場沒有過度關 注下,悄悄吸引了包括台商、港資、科技新貴與傳產大亨等四路富豪,爭相入住,《今周刊》獨家揭露這批神祕新富豪的致富傳奇……。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攝影組七月中旬,台北市氣溫三十八.三度,柏油路的溫度熱到快將人蒸發。

一輛九人巴士蜿蜒仰德大道而上,沒多久左轉拐入一條小巷,這裡是陽明山上著名的﹁芝蘭新村﹂,包括新光吳家家族成員、東元集團黃茂雄等知名人士都住在這裡。

這裡有一戶開價一億多元的豪宅正要出售,九人小巴停在不遠處,車上下來幾位西裝筆挺、操大陸口音的省級高官,他們先在外頭比畫、隨即進入屋內參觀。

事實上,這幾年,陽明山上出現許多操大陸口音,拿出名片卻是港資、外商的人前來看屋,這樣的情形早就見怪不怪。

包括兩年多前,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一九一巷內,一戶陽明山上非常具指標性的豪宅,早期由一位國內重量級電影明星所有,就爆出一場﹁港商﹂與知名台商為了它搶破頭的驚人場面。

台商展現﹁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這間豪宅占地五百多坪,而且以無敵景觀在陽明山上聞名,吸引國內許多企業家都來看過。據了解,當時這位知名台商看過之後,非常滿意,對三億多元的價格也覺得﹁非常合理﹂,當場就豪氣地允諾買下,而且隔天立刻匯入定金,非常乾脆。

沒想到,這位身分特殊的港資手腳更快,一聽到對方已經匯入定金,二話不說立刻加碼,也在隔一天緊急把錢匯到,最後以些微之差買下這座著名豪宅,成交價三.八億元,如今房子已經差不多整修完畢,過一陣子就要入住。

據了解,這位和豪宅擦肩而過的台商聞訊後氣得跳腳,卻也莫可奈何。但在此之後,他在陽明山上﹁獵屋﹂的動作就沒停過,而且出手闊綽,頻頻展現﹁只要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深厚財力,近年來在中庸一路、仰德大道一段上都有他置產的蹤跡。

這位知名台商,就是去年底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LED大廠真明麗老闆||樊邦弘與他的夫人翁翠端。

近兩年來,類似的場景不斷在陽明山上一次一次上演。

陽 明山,這座堪稱台灣最有歷史的豪宅聚落,在過去幾年颳起的豪宅風中,似乎有被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等迎頭趕上的趨勢。但事實上,陽明山得天獨厚的別墅型 豪宅,有天、有地,有寬廣的庭院,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幾乎絕無僅有;此外,由於位在保護區內,在限建的政策大傘保護下,幽然、清靜的大自然環境,像稀世 珍寶一樣被完整保存,加上距離市中心近,種種的特定條件,在許多財力雄厚的富豪眼中,格外珍貴。

因此,當外界焦點鎖定在新興起的豪宅區時,其實陽明山像是在黑暗中熠熠發光的寶石,從未失色,尤其因為未受外界過度注意,更受許多追求低調、隱密生活的富豪的青睞。

根 據︽今周刊︾地毯式的搜索,發現近幾年來,所有入住成為陽明山上的新主人們,幾乎全是目前台灣社會上各據一方的要角。根據專賣豪宅的住邦不動產估計,目前 陽明山上市價三億元以上的豪宅,不會超過一百戶,比仁愛帝寶的一六八戶還少,能夠住在這裡,少說都是身家數十億元或上百億元的富豪,這些豪宅主人們的身價 加總起來,至少有數千億元之譜。用金山、銀山來形容陽明山,絕不為過。

近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舉個例子,這兩年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的 ﹁主機板之父﹂、也是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自從前年退出精英之後,市場上見過他的人就不多,雖然傳言去年底入主浩鑫、映泰,但他自己從頭到尾沒有現身 過;不過,就在市場上幾乎完全斷了他的訊息的這段時間,他卻大舉在陽明山上買下至少五戶的豪宅,占地近千坪,堪稱陽明山上的超級大戶。

他擁有的這些豪宅,市價近八億元,而且全數集中在永公路上,目前正在山上大興土木,本刊獨家取得動土畫面,他在工地現場看板上直接標明﹁蔣東濬住宅﹂,和山下的低調,形成有趣的鮮明對比。

據透露,蔣東濬對陽明山情有獨鍾,他在陽明山上置產的動作還在持續進行。

根據陽明山上的仲介表示,陽明山上這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也就是說,想買的人很多,但沒有人願意賣,許多低調的買主甚至展現﹁只要好貨我都要,價格好談﹂的闊氣,但就是苦於沒有人要釋出。

除 了蔣東濬之外,更早還有近來因為緋聞事件搶盡新聞版面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他不只在陽明山上買豪宅,還大手筆買了占地千坪的私人馬場,他和他兩位美麗的雙 胞胎女兒常在這裡騎馬,但據了解陳泰銘還嫌不夠,頻頻託人﹁再找地!﹂他開出的條件要一萬坪以上、而且是平坦的土地,建成馬場才夠用。但這個條件在陽明山 上簡直是苛求,因此這個心願至今還未完成。

包括蔣東濬、陳泰銘這些所謂﹁第一代的科技新貴們﹂,在資本市場上賺飽荷包之餘,他們更追求山上反璞歸真的恬淡生活,因此把陽明山當成居住的最佳選擇。

但更多的是,如前述的台商真明麗,過去二十年,他們在中國市場奮力打拚,如今衣錦返鄉,有人鍾愛市區社區型豪宅,例如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就一口氣在仁愛路帝寶買下九戶,實力驚人。

富豪們獨鍾無可取代的山中生活但其實有許多更低調的台商,獨愛陽明山上的好風景,除了真明麗樊邦弘買山上豪宅不手軟之外,剛剛才在A股的中小企業板掛牌的昆山金利董事長廖日興、兩岸航務大王華岡船務董事長洪清潭,以及皇冠金屬的林文雄等台商,都在陽明山上擁有豪宅。

他們的知名度也許沒有魏應州等人來得高,但共同特色是:低調,而且財力深不可測。

例如剛剛才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廖日興,他的公司昆山金利老早就是全球外觀件工業的第一把交椅,但他個人卻低調到連董事長都不願意掛名,事業全部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打理。

他一個人躲在陽明山上過著神仙般的好日子,每天一大早起來種花生、種菜,非常自得其樂,純樸得就像是位陽明山上種山藥的老農夫。最近花生剛好有收成了,他才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一顆顆吸飽了山上好水質的圓滾滾花生,分給親朋好友品嘗。

而林文雄也是山上的大戶之一,三年前買下保溫杯﹁膳魔師﹂品牌的他,和陳泰銘是鄰居,在仁民路上買了兩戶,還在自家門口掛起了﹁愚牛厝﹂的門牌,喜歡石頭的他,據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山上開一家石頭博物館,讓更多人能領略自然之美。

這些富豪們,在資本市場奮戰多年之後,如今更積極追求心靈的富足,他們捨棄山下的豪宅,選擇在陽明山上過著屬於自己天地的生活。

黎智英、周華健都落腳陽明山此外,陽明山上這幾年還出現一個新族群,則是濃濃廣東口音的香港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這 位曾直言﹁我賭台灣大好﹂的香港人,一直以來從不掩飾他對台灣的喜愛。而他起先在陽明山上租屋多年,愛上山上的好空氣之後,就開始託人在山上找屋,一直到 前年底,才經由介紹買下在菁山路九十九巷底這間有網球場、游泳池的豪宅,許多壹傳媒的幹部主管,都曾應老闆邀請,到山上的房子烤肉,懂生活的黎智英甚至請 來專業烤山豬的外燴團隊,在偌大的院子裡和大家同樂。

此外,又例如之前著名影星王羽在仰德大道二段邊的豪宅,則是被香港商犇亞證券總裁陳智亮買下,據了解,這位香港證券業老闆在陽明山的置產,還不只一戶。

這 些港人的思惟和台灣人不太一樣,他們住慣香港,對香港知名的豪宅聚落太平山(俗稱半山)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在親眼見到香港房地產在經歷CEPA(內地與 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後的驚人漲幅,於是提前布局台灣,而類似半山地理環境的陽明山,自然成了港資眼中的不二選擇。

而這幾年努力在中國和全世界巡迴演唱的歌手周華建,也是香港人,同樣選擇落腳陽明山上,他和黎智英的情況類似,也是租屋多年之後才買下來。

當然還有許多台灣本地傳統行業大亨,看準時機、精準出手,如今都已經有驚人潛在獲利。

新光老臣吳家錄低價購進﹁天空之城﹂最有名的,當屬買下著名﹁白雲山莊﹂的新光集團老臣吳家錄。向來以投資房地產聞名市場的吳家錄,對於自己住家,當然也不會失誤。他這一出手,被許多在陽明山上經營多年的房屋仲介,豎起大拇指稱為陽明山上﹁最棒的交易﹂。

吳老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買進,據了解,當時只花了不到五億元的價格,就買進白雲山莊共五千多坪的土地。

這還不是最厲害之處,最令人讚歎的是,如今他的住家就盤據在山頭上,站在仰德大道上望去,會看見一座就像是日本宮崎駿卡通﹁天空之城﹂裡,矗立在懸崖上方的堡壘,如詩如畫。

這座像童話故事一般的﹁城堡﹂,吳老當然不可能出售,但仲介表示,曾經有操著大陸口音的﹁港資公司﹂喊價超過十億元,結果當然還是沒有成交。

此 外,包括欣葉台菜董事長李秀英、斐儷珠寶董事長陳君毅等,都陸續在近幾年內入住陽明山。如果再加上原本在此居住已久的老鄰居們,包括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 以及更久之前的老住戶,包括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家族成員、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等人,這座﹁金山﹂的藏金量之豐富,絕對不亞 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它才是台灣的豪宅聚落之最。

事實上,陽明山也曾經黯然失色過。大約八到十年前、也就是大約二○○○年到○二年間的網通泡沫時期,台灣房地產下跌谷底,陽明山也曾經一度乏人問津,甚至出現跳樓大拍賣,當時許多﹁名屋﹂都遭到法院一拍、二拍,甚至流拍,拍賣價格甚至出現每坪十幾、二十萬元的﹁平民價﹂。

陽明山也在此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許多原本住在這裡的主人,因為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豪宅淪落到被法拍,例如復興航空的林嘉政、台鳳的黃宗宏、代理飛雅特汽車的三信商事,他們都因發生財務危機,豪宅被法拍,黯然離開陽明山。

豪 宅主人更替細數台灣經濟變遷史例如當時一棟也被拍賣的豪宅,就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上,占地超過二千坪,車子如果從大門駛入之後,沿著綠蔭車道迴旋上一個小山 頭,車程大約二到三分鐘才開得完,沿途景致優美,進入庭院後,有寬闊的草坪、游泳池,主人家還可以在花園中舉辦露天烤肉,小孩可以恣意地在庭院中奔跑玩 耍,四周花木扶疏,有如遺世般獨立,住在這裡擁有絕對的寧靜與舒適感,好像整座山都是你的一般,在台灣幾乎不可多得。

這樣的豪宅,當時拍賣 價格大約一.八億元,換算每坪價格幾乎不到十萬元,最後由一位投資界大亨得標。如今,不到十年時間,大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直言:﹁市價至少 六億元!﹂統計近十年來,陽明山這座全台最大豪宅聚落,曾經出現二次低點行情,一次是在二○○○年到○二年間,另一次則出現在○八年金融海嘯時,但後者當 時交易量不多,除了極少數精明者如吳家錄,選擇在此時出手之外,甚少交易。

但就在○八年之後,陽明山上的交易出現一陣頻繁換手,這些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上的四大要角:台商、港資(許多背後隱含中資色彩)、科技富豪及傳產大亨,在市場靜聲中積極搶進。

如果細數每一個時期不同的豪宅地段,從七○年代的敦化南路、仁愛路,逐漸轉移到新興的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其中只有陽明山歷久不衰,堪稱是全台北市最有歷史性的豪宅聚落。

陽明山上的主人們,永遠是當代的領銜人物,代表當代的繁華,豪宅歷任換手,更是台灣經濟社會變遷的縮影。

若 要體會這個富豪村之美,只要在清晨或傍晚時分,車行上仰德大道,不消五分鐘的車程,周邊的景色隨即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與山下的喧囂儼然兩個不同世 界;在山上,白天可以看到淡水出海口、晚上則是美麗繁華的台北市夜景,只要搖下車窗,吸一口清新的山上空氣,吹進一車涼風,你就能領略其中之美。

陽 明山,它安靜優美地屹立在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更替,不同的年代,來了一批批不同的豪宅主人們,主人的更迭其實正是人生起落的最佳寫照,以前這裡是傳產老闆 的大本營,物換星移,這時候的陽明山,又有新的四路富豪進駐,這座充滿財富的寶山,永遠都縈繞著每位主人們精采的人生,也訴說著這個時代的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2

靠撿破爛念到中國海專 洞燭機先成為兩岸船務大王 華岡船務洪清潭 拾荒少年到豪宅主人的致富傳奇

2010-9-6 TWM




從一名撿破爛的窮小孩,到大手筆在陽明山上買下七百坪豪宅,兩岸船務大王洪清潭,從小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存活,但也養成他洞燭機先,比別人快一步發現商機的嗅覺。

他如何一步一腳印地建立兩岸貨運王國,成為身價數十億元的陽明山新富豪?

撰文‧燕珍宜

「我 永遠忘不了,小學一年級開學,上課才第三天,我放學回到家時,家門竟然打不開……。」這個打不開家門的小男生,就是華岡船務的董事長──洪清潭。回憶起五 十多年前,原本擔任彰化縣議員的爸爸,做了三屆議員,竟然會做到破產,最後,還導致家被查封。從那一天起,「我們幾個小孩就知道,得靠自己把自己養大。」 那一年,洪清潭才七歲。

但當時那個靠自己長大的小男孩恐怕沒想到,五十年後,他會有足夠的財力,能在陽明山上買下溫泉豪宅。但曾經吃足苦頭 的他,如今在財力充裕之後,沒有忘記﹁分享﹂的道理,他陽明山上的這座豪宅大門永遠敞開,非常歡迎所有朋友來住。他自己並非特別喜愛溫泉,但為了很多好朋 友都愛溫泉,他特別花了六百多萬元拉溫泉管線,只為了滿足朋友們的喜愛;他說:﹁家裡就是要熱鬧,人生才會快樂。﹂洪清潭也充分發揮他的﹁分享﹂哲學在企 業經營上,至今華岡船務每年獲利上億元,至少一半拿來作為員工的年終獎金,因此這裡的員工和老闆一樣笑口常開,員工流動率極低。

今年已經六 十歲的洪清潭,外表上一點都看不出年紀,爽朗的笑聲、加上風趣的言談,每次上班上到很悶,洪清潭還會自己打開辦公室走出來,主動講笑話給員工聽;而怕記者 聽不懂船務的專業,拿起筆來連說帶畫,還會邊畫邊問:﹁我看你的眼神,你還是聽不懂對不對?﹂有這樣親切的老闆,難怪員工們流動率低。

靠海 邊抓魚、撿花生番薯填飽肚子華岡船務雖然沒有上市櫃,但早已是兩岸貨物承攬業的第一把交椅,目前是兩岸航商裡面,航線覆蓋區域最廣的航運公司,遍及大陸沿 岸十二個港口(廣東除外),許多財力雄厚的大型船運公司如長榮、陽明等,都沒有像華岡有這麼完整的船期。究竟洪清潭是如何白手起家、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地 建立起他的航運王國?

洪清潭原本有七個兄弟姊妹,家裡破產後,洪清潭的父母北上台北,卻只有能力帶走三個兄姊,剩下四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小蘿蔔頭,孤苦無依地被丟在彰化芳苑的海邊,完全沒有大人照顧,四個小孩要如何存活下來?

「放 學後,我們得自己想辦法去找東西吃。」「靠海吃海」,洪清潭解釋得很傳神,彰化芳苑海邊,有大片的潮間帶,每次退潮,就有一堆魚、泥鰍留在沙灘上,洪清潭 笑說,「那時候的魚很笨,很容易抓,用手就抓得到,不必用網子。」「海水退潮時,就是抓大尾的魚,沙灘上有些窪地,有些魚會『忘記』回去,我們就可以『甕 中捉鱉』。」踩三輪車收破爛怕被同學看見又或者,也可以到附近的花生田、番薯田,農夫收成後,田裡面會有剩下的花生還有番薯,「太陽要下山時,我們就會去 撿。」人的生命力真的無窮,洪清潭四姊弟的肚子問題就靠著﹁那一片海﹂跟﹁那一片田﹂,勉強溫飽了。

三餐有了著落,但是還有學費問題困擾著 四兄妹,他們得靠自己張羅。「還好以前沒有脫殼機,我們就去幫人家剝花生,剝一斗(十斤)賺五角錢,我小學的學費就是這樣賺來的。」「到了初中,就是利用 禮拜六、禮拜天去踩三輪車、收破爛。」洪清潭解釋,現在叫「資源回收」,以前就是「酒矸倘賣嘸」。必須踩三輪車到處去叫喊,收舊報紙、舊玻璃瓶。

靠 著「酒矸倘賣嘸」,一直念到中國海專的洪清潭,描述當時為了生活得四處打工的辛酸,「踩三輪車收破爛時,很怕會被同學看到,會不好意思。」但洪清潭的生意 頭腦在當時就已經顯露,腦筋動得快的他,甚至可以很快找到,哪些地段最容易有鐵皮屋頂被吹落,去那邊等最快。「台北中崙加油站附近有一個體育場,是用阿魯 米(鋁合金)鐵皮當屋頂。颱風天的時候,我們就專等那一棟,它一定會被吹掉,只是看掉幾片而已。」他解釋,阿魯米價格比較好,與廢鐵比有十幾倍的差價。天 上掉下來的東西可以賣錢,但也會砸死人,他每次都要「全副武裝」,準備好安全帽、厚重衣服、雨鞋等,以防萬一。

「經過跌跌撞撞,你的意志力與耐磨力會比較強!」洪清潭對童年的艱苦生活,做出如此的結語。

有了意志力與耐磨力,再加上獨特的「機緣」,洪清潭在三十歲時走上了自己的創業路。中國海專畢業後,他因為成績優秀而進入基業船務工作,一待就是七年,由於業務做得有聲有色,才三十歲就出任副理。

後 來之所以出來創業的獨特機緣,則是「為了還債」。原來,洪清潭當初因為替朋友背書被跳票,只好把先前所買下的忠孝東路聯合報大樓後面的房子賣掉還債。一位 在日本做船務代理業(Forwarder)的朋友曾數度力邀洪清潭一起合夥,婉拒多年的他,「因為這債務,才毅然決然下決心出來拚!」洪清潭說明。

從 小到處尋覓「打工商機」的經驗,讓嗅覺靈敏、反應快於常人的洪清潭比其他人更早注意到大陸的開放腳步。當時中國已經對境外如香港、新加坡等開放航線,市場 潛力相當大。洪清潭於是透過他在新加坡的代理商、也是著名女歌星包娜娜的老公傅春安的引介,早在一九八八年就前進大陸,成為第一批布局大陸的台商之一。

創 下了幾項「第一台商」的紀錄布局得早,洪清潭創下了幾項「第一台商」的紀錄。首先,一九九○年他開闢了第一艘台灣直靠廈門的定期貨櫃輪航線,兩岸第一艘航 運直靠的貨櫃輪,就是由洪清潭所催生。其次,他是「歐亞大陸橋」(從中國穿越中亞五國到歐洲的貿易路線)上的第一位台商,他先把貨運到連雲港,然後經隴海 鐵路穿越哈薩克等中亞五國,直達俄羅斯,這條「海運接陸運」上的第一位台商也是他。接著,一九九三年,他又率先創立了台灣|香港|深圳鹽田港的貨櫃航線。

勇於衝鋒陷陣的洪清潭,豪爽霸氣中又帶點文人氣,台灣快桅(MCC)總經理薩本雄認為,洪清潭最難得的是,「不但『有勇』又能『有謀略』」,「腦筋動得非常快,別人還沒想到的,他已經反反覆覆利弊得失都考量周全」。

貨運業的逐步開放也伴隨日益激烈的競爭。在貨主、船務代理、船公司三者的「生物鏈」上,身為仲介者角色的船務代理業面臨「雙面夾殺」,貨主方,紛紛延長付款票期至三個月,甚至六個月,而船公司這一頭,卻又不斷壓縮船務代理公司的付款期限至一個月甚至半個月。

洪 清潭描繪電子業貨主招標的情景,簡直是「血淋淋的割喉戰」。只看誰願意出更低價,「船務代理業者基本上變成電子業的協力廠商」,他說。因此,他拒絕參加殘 酷的割喉戰。或許是因為童年困苦生活的磨練,薩本雄認為洪清潭與同為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一樣,血液中流淌著一種「不服輸」的因子。拒絕參加割喉戰的洪清 潭,決定另外殺出一條血路。

與他相識三十年的好朋友、東森國際副總經理潘凌雲用「洞燭機先」來形容洪清潭,「他總是能比同業早一步,甚至早好幾步。」早在二○○○年洪清潭就開始思考轉型與升級。

首先,分散風險,為避免把雞蛋都放在船務代理業上,洪清潭也開始布局航線。即使華岡沒有國輪證照,依規定不能申請航線權,「山不轉路轉」,洪清潭轉向與對岸領有證照的福建華榮航運合作,並要求對方負責提供船隻,他則負責提供管理與業務。

不用買船又能擁有船,目前,華岡在兩岸的福建船務市場占有率高達五○%,競爭者達數十家,但華岡卻依然能夠「鶴立雞群」,靠的則是技術升級後的「精緻化服務」。

「什 麼樣的精緻化服務?」他的答案讓人大吃一驚:「比空運快的海運」。看著我們瞠目結舌的表情,他繼續說:「沒有人會相信,但是我們做到了!」﹁比空運快的海 運﹂傲視同業首先,他提出從頭到尾「一條龍」全包式服務,透過全面掌控物流中每個環節,以節省每一環節可能被浪費的時間。「包括報關行,我們都要求要由我 們掌控」,「物流環節中的每個動作發生,都必須受到監視。」並且立刻用簡訊讓客戶與管理端知道。「把SOP(標準作業流程)做到最好。」其次,精緻物流的 時間單位是以「小時」計,而不是以「天」計。洪清潭口中的「比空運快的海運」,在時間上,連半小時的時間都要節省。例如,不講求時效性的石化業產品可以早 點裝貨,強調速度的電子產品則是最後裝貨,並且可以最早卸貨。「甚至連碼頭的疊貨方式,我們都斤斤計較,怎樣疊貨才比較有效率,以擠壓出更多時間,像是承 接友達等面板大廠的貨物,我們要做到與客人幾乎無距離地貼在一起。」做到「船晚上八點開,下午五點交貨即可。」目前,華岡積極布局台商電子業聚集的「大蘇 州地區」(包含吳江、蘇州、昆山等),擁有太倉港獨家航權,洪清潭希望能將太倉港發展成為一個輻輳點(hub),以作為台商的發貨中心。

金 融海嘯讓航運界元氣大傷,不支倒地的公司,連骨骸都不見蹤影。洪清潭早就見多了樓起樓塌的活生生案例,「這一行風險評估很重要,全部的損失為何?事業體受 得了受不了,是否會﹃動搖國本﹄?這都要一一精算考慮。只能擔十斤,就不要去擔一百斤。」這一行很多人會用槓桿原理去操作,用五十塊錢做一百塊錢的生意。 「但是我不會這樣做。」潘凌雲傳神地指出洪清潭的個性:「他是『見兔放鷹』的那種人,絕不做沒把握的事。」智商高達一二六的洪清潭說明自己的經營哲學, 「我希望能夠『一步一腳印』,穩健地累積與成長。」「生意好的時候,就進;生意不好的時候,就退。不要冒進。」洪清潭採取低風險策略,背後的利弊得失也看 得很透徹,「選擇穩定成長,可以避免賠大錢,但也就得犧牲『變成暴發戶』的機會。」他解釋,穩健經營必須精算淡旺季,但是時間點的拿捏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因此,可能會有一個月的商機損失,市場的占有率也可能會被剝奪。

洪清潭「穩紮穩打、不冒進」的經營哲學,則幫他躲過一劫。因為朋友的介紹, 他另外還經營面板的代銷。「當時他(朋友)叫我做大,還好我沒答應,我要是做大,去年年底時大概也像奇美一樣,死去了︵群創光電合併奇美電︶。」白手起家 的洪清潭很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絲毫沒有好大喜功的惡習。「跑車颼一聲就過去,哪裡看得到是誰在開?」他開玩笑地調侃那些花大錢買名貴跑車的人,「太多 資產在身邊不見得是好事,有些人賺了錢就買跑車,愈買愈貴,玩物喪志,這在無形中是一種磨損。」陽明山買屋為了﹁圓一個夢﹂身為第一批進入大陸的台商,洪 清潭竟然完全沒有在大陸置產。他以台北為圓心,車程一個半小時之內的地方,尋找自己的一個夢想,從苗栗找到宜蘭,最後這個夢想落腳在陽明山上,他回台在陽 明山買屋,是為﹁圓一個夢﹂,看上陽明山的好山好水。交遊廣闊、豪爽熱情的他,買下陽明山夢想屋,不只買屋,他還花了六百多萬元拉了一條長達三公里的溫泉 管線,從中山樓後面,一路拉到菁山路的家裡,和他經營企業務實的精神一樣,﹁一定要找到真正溫泉的源頭最重要,多花一點錢沒有關係﹂。

溫泉 可不是那麼簡單,說有就有。管線拉進家裡之後,還要有鍋爐保溫、三噸大的水塔等設備,而且只要啟動一次鍋爐,就要價七千元,加上每個月的管線維修,以及家 裡庭園內外的整理等等,要維護一座溫泉豪宅的費用,洪清潭算了算說,﹁至少十萬元﹂。相對於一般山上的富豪總是講究隱私,他把豪宅當作招待所,隨時歡迎朋 友造訪,他說陽明山略嫌寂靜,要越多朋友來玩越好。

走進洪清潭心中的夢想屋,占地七百多坪,清幽與綠意,直逼屋內屋外每個角落。偌大庭園, 花木扶疏,優雅的歐式休閒野餐桌椅,錯落其中,一旁則是供派對之用的大型烤肉架。穿越一間間設計簡約大方的客房,每間都貼心地設有專屬的湯屋與觀景陽台。 從二樓陽台向外望去,蟲鳴鳥叫聲,如樂章般響起。這樣的一棟夢想屋,承載著洪清潭的成就與熱情。

佇立在庭院中,洪清潭仰天長望,眼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自信與滿足感,因為當年那個撿破爛為生的窮苦小孩,如今已經成為陽明山豪宅新主人,隨時有朋友相伴,也有一群死忠的員工追隨他。

洪清潭

出生:1951年

現職:華岡船務董事長

學歷:中國海專航運管理科經歷:基業船務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