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談轉型:不怕犯錯 已調整好方向

對於英特爾這家驅動PC時代、又與移動互聯時代插身而過的芯片巨頭,找到方向或許比執行更加重要。

繼今年4月底英特爾CEO科再奇首次系統宣布英特爾戰略以後,近日,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接受了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進一步明確了未來英特爾在中國的聚焦領域。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5G”、“虛擬現實”、“體育”、“機器人”、“精準醫療”、“中國制造2025”,英特爾選擇了八大發力領域。

英特爾的方向似乎仍然很多,但要知道,在“萬物互聯”海量機遇面前,明確一些方向,做出一些取舍,實屬邁出了不易的一步。

重回增長軌道

英特爾與移動互聯機遇插身而過,但卻是少數錯過機遇卻最後幸存下來並重回增長的公司,表現堪稱“頑強”。

過去幾年是英特爾並不容易的幾年,高通等移動芯片巨頭牢牢控制了移動芯片市場,而英特爾傳統優勢的PC行業也經歷了數年的低迷。不過,雖然在新興領域被新興巨頭排擠出局,始終掌控著PC王國英特爾穩住了陣腳,在雲的機遇和物聯網機遇面前,重回增長軌道。

該公司截止10月1日的2016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英特爾該季營收為15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45億美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為34億美元,同比也增長了增長9%。數據中心、物聯網部門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0%、19%。

“從我個人感受來看,今年是穩定增長、方向清晰的一年。我不能分享具體的數據,但是整體業務穩定增長,傳統業務,例如傳統的PC、數據中心發展總體來講比較穩定。我們對新的領域的探索還在繼續中,布局比以前要清楚,而且未來的發力點也更清楚了。”在回答英特爾2016年在中國市場表現時,楊旭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2016年無疑是英特爾重整中的重要年份。幾個關鍵性事件:2015年,斥巨資收購Altera,實施從雲端到存儲、FPGA到終端的垂直布局;2016年,科再奇正是宣布了英特爾明確了轉型方向。同時,砍掉部分長期需要補貼維持的業務,將目光聚焦在增長領域。無疑也是提振其業績的重要措施。

轉型過程也伴隨著陣痛,2016年Q1,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2萬人。楊旭也承認,也涉及部分中國員工的裁員舉措,對他個人而言是2016年面對的最大挑戰。

進一步明晰聚焦領域

除了穩定傳統業務,最重要的就是面向未來展開布局。

數據“海嘯”無論對於存儲還是對於計算,都意味著機遇。到2020年,每個人每天將生成1.5GB的數據,而一座互聯工廠將生成100萬GB的數據。此外,在楊旭看來,“萬物數字化”、“計算感知化”、“雲的增值”也是英特爾眼中的行業趨勢。不僅英特爾,還有多家科技公司將向萬物連接演進中雲的機遇、數據機遇和智能化視為未來最重要的幾個趨勢。

而眾多設備的互聯,看似無窮的機遇背後,其實需要進一步明確如何切入,甚至放棄進入一些有誘惑力但未必占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對於英特爾而言,這同樣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過楊旭稱,經過2016年,英特爾已經逐漸明晰未來的方向。

未來,英特爾中國將聚焦的八個領域分別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5G、虛擬現實、體育、機器人、精準醫療、中國制造2025。其中,明確了部分關鍵領域,例如體育、醫療、制造業,也顯現了英特爾看重的幾項關鍵技術。

“在英特爾這麽多年,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以前方向很清楚,就是要把PC的餅做大,執行力很強。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英特爾公司的執行力,重要的是方向要找好,過去兩三年轉型中,現在基本完成方向性的布局,接下來就是去驗證。”楊旭說。

“前段時間有個詞叫‘跨界’,後來我老想覺得不太對,沒有界可跨了,現在都是融合的。現在是有史以來各大產業的大融合,這個已經很清楚了。各個公司都在調整、布局。”楊旭說。

英特爾整體戰略

今年4月底,英特爾CEO科再奇宣布了英特爾的轉型戰略,“要把英特爾從一家PC公司轉型為一家驅動雲計算和數以億計的智能、互聯計算設備的公司。”

科再奇說,對於未來,他有五個核心信念:一是雲是最重要的趨勢,將塑造智能互聯世界的未來,對英特爾的未來亦是如此;二是與雲相連接,讓組成PC客戶端計算業務和物聯網的許多“物”變得更有價值;三是存儲和可編程解決方案(如FPGA)將為數據中心和物聯網帶來全新級別的產品;四是5G將成為訪問雲端和邁向“始終連接”世界的關鍵技術;五是摩爾定律將繼續發展,而且英特爾將繼續在真正實現摩爾定律的經濟影響方面保持領先。

“我們的戰略正是基於這些前提,以及那些只有英特爾才能為它們帶來的獨有價值。這就形成一種清晰的良性循環 —— 雲和數據中心、物聯網、存儲和FPGA通過連接性緊密聯系在一起,並通過摩爾定律的經濟學效應得以進一步加強。”科再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40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楊旭:數據若是未來的石油 中國則是第一大國

在5月18日舉行的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先生發表了“釋放數據的價值 重塑實體經濟”主題演講。

他認為,怎樣把握好和駕馭好新的數據的源泉,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是關鍵。他表示,龐大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重新創新的機會,如果沒有更好地利用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去重新創新,那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會是非常有限的。

其中,他提到了英特爾公司在汽車+互聯網、醫療行業、以及制造業三個方面的一些最新動向。並認為數據第一要捕捉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挖掘然後把數據提煉出來作為增值服務傳遞給消費者。他還指出,如果數據是未來的石油的話,中國一定是數據的第一大國。因為到2020年,中國整個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個8000個EB,所以中國一定是未來的石油數據方面,世界第一強國。

此外,他認為現在已經不存在“跨界”的說法,所有的產業都處於融合的狀態,這是所有產業幾十年來沒有遇見的現象。

 

下附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來賓早上好!非常榮幸今天代表英特爾公司來參加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的大會,特別是主題“讓未來發生”。我想讓未來發生里面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剛才主持人的精彩介紹,就是怎樣讓我們的實體經濟能夠重新創新,獲取新的發展的機會。

確實如主持人所介紹,在過去的好幾年,在英特爾自身的轉型中我們非常關註實體經濟轉型的問題。一個就是大家爭論比較多的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互聯網+”很重要,因為它創新了很多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在座的各位也享受到了“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增值服務。但是龐大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重新創新的機會,如果沒有更好地利用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去重新創新,那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會是非常有限的。

今天 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釋放數據的價值,重塑實體經濟”,一切圍繞數據展開。

在過去兩年多,我們做了很多的思考,在不同時間段,在各個媒體上也有所報道,就是關於整個我們對於實體經濟的一些關註。所以剛才定位我非常感謝說我們是為實體經濟吶喊助威,為實體經濟站臺的,確實這樣。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了,轉型成功了,中國的經濟才會進一步地騰飛。

還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話題,以前叫“跨界”。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我們現在是在跨界,還是已經沒有界了,完全融合了。我們的觀念是實際上不管你有任何產業,今天是處於所有產業融合的狀態,這是所有產業幾十年來沒有遇見的現象。以前我們在自己行業里面做事,計算、通訊、內容、汽車行業等,你看哪一個行業在自己行業里面潔身自好?沒有。包括媒體,現在都是在更廣闊的產業融合里面,從端到端,從設備終端到內容投放到服務,整體來考慮這個問題。所以真的沒有界了,所以我不贊成跨界,很時髦,但是我認為產業不是在跨界,產業是在融合。

那麽我這兒先舉幾個例子,大家談了很多的無人駕駛,這就是汽車+互聯網,但是我們的汽車,今天大家所知道的汽車和未來的汽車它將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呢?為什麽大家現在談無人駕駛,這麽熱衷於這個話題?因為將來跑在馬路上的,給每個人提供服務它只是一個代步的工具還是有更多增值的服務發生?跑在馬路上的是一輛汽車還是一個數據中心,還是一個整合的增值的服務平臺,所以這是大家在思考的問題,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實際上已經往前探索了很多,給汽車行業、給服務業、給行行業業都帶來了思考。所以這樣的大環境下英特爾,還有寶馬這樣的公司,所以我們站出來我們說我們要創新,我們要去定義未來的無人駕駛,給消費者帶來什麽樣的服務和體驗,而不是等著被顛覆。所以寶馬在這兒行動非常快,我們成立了一個無人駕駛的聯盟英特爾寶馬,還有英特爾剛收購的Mobileye。就是重新定義汽車,汽車你是從今天的基礎上改成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容易,還是從零開始就要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當然最關鍵的是汽車的控制,基本的技術,這要保證汽車的安全。第二個輔助駕駛,在行駛過程中幫助我們更好地行駛在馬路上,在各種安全條件下。第三個實現增值,你在車駕駛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務,所以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汽車行業,通過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創新未來的技術,給人們未來的出行和駕駛體驗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

可能有人會問英特爾你們投入無人駕駛在什麽地方?無人駕駛要從端到端來看,一個是汽車所有的控制技術,這里面當然有,你像計算機的感知技術,要對實時的地圖進行捕捉、進行搜集,實時計算。同時還要傳到局端進行處理,然後大數據分析,保證汽車安全行駛在路上,包括冬天結冰了,是開在路上還是冰上的,都要隨時隨地進行交換處理,同人機交互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你看特斯拉的車和傳統的車很大的不一樣就是界面,很多人說特斯拉的儀表盤就是一個電腦屏幕,和傳統的不一樣。當然還要像5G這樣的技術傳播信息。最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要使這樣的應用模式和服務方式形成的話,當然城市的基礎設施、方方面面都需要更智能,這就帶來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所以整個是技術的創新、大環境的變化來實現我們汽車行業的革命。

第二個例子是在醫療行業,我們傳統的醫療行業通過大數據、通過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將傳統的醫療做到了精準醫療,所以我們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院做了一個嘗試,就是我們大家知道甲狀腺的結節,很多時候它要靠醫生靠他們的經驗進行篩查,人工篩查的準確率大概60—70%之間。我們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院合作以後,以人工智能的技術,大數據分析將這樣的準確率提高到85%以上,而且還在提高,所以精準醫療是大家比較關註而且是這個行業投入非常大創新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要做到這一點我想它把重點放到了對基因的研究,在十年前我們進行人類的每一個人的基因排序,如果把每個人的基因采集出來排一次序,是10個T的空間,十年以前是需要一千萬的美金,今天是500美金,一個星期的時間,這就是計算能力的突破。英特爾我們提出的口號是到2020年,從采集你的基因到分析、解讀基因最後給你一個個性化的靶向藥的治療方案,全部實現500美金24小時完成,這就是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非常好的一個影響。

同時在制造業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在這點我本人一直很關註,因為很多傳統的制造業在過去20年發展非常迅速,而且產能巨大,而且產能已經邁向了全世界,每個人的家庭,我們的生活中每天不可缺少這些電器產品,但是很多我們這樣的制造商在今天也背上了一個制造的名字,好像沒有創新了,他們就是生產制造商。但是這個不一樣,如果制造商想到說我今天賣給在座所有朋友們每一個中國乃至於世界的家庭設備讓它智能了,它能為我們提供什麽樣的增值服務,我們通過與美的、阿里雲這樣的平臺合作,在冰箱上面第一時間實現了智能。一個不智能的冰箱變成智能冰箱以後它所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它不單是判斷到你的冰箱里的食物是什麽樣的食物,以及缺少什麽樣的食物,需要補充什麽樣的食物,同時整合了整個食物後面的供應鏈,缺少牛奶了,將最新鮮的牛奶送到你家里,缺少豬肉、牛肉、海鮮產品,把最健康、安全的,通過他們認證的食品送到您的家里,這就是一個平臺,在不智能之前和智能以後發生的變化。所以我們制造業的這些設備,特別是今天的電器設備,一旦智能以後它增值的空間不可想象,所以這一點,我們很榮幸有機會和國內的合作夥伴一起探索和嘗試這些新的增值服務的未來的應用。

談到這兒不得不談數據,剛才三個例子都是談到對數據的分析,數據第一要捕捉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挖掘然後把數據提煉出來作為增值服務傳遞給消費者,這張圖已經講過無數次,但是非常震撼,因為我不斷地講不斷地講會更多的人明白這個數據的意義,同樣幾個圖在這兒,第一張圖和最後一張圖是一個分水嶺,完全不一樣。第一張圖是到現在為止,每個人每天上網他平均所使用的數據量。在座的不管每個朋友使用模式怎樣,每個人一天使用下來也就是1.5G數據使用量。但是第二張開始到第五張圖,就是物上網了,人和物上網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如果一個醫院變成智能醫院,有更多的智能設備投入醫療、治療過程中,它所產生的數據是3個TB,也就是3000個GB/天。一輛無人駕駛車一天4個TB,智能飛機無時無刻地不在控制,飛機的每個部件保證它的安全,然後再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增值業務,它一天的上網量將是40個TB。如果有一家傳統的工廠,我們讓它智能化了,它一天產生的數據是1個PB,如果一個工廠有成百上千臺機器,每個機器上面有上百個傳感器,每時每刻都在搜集和采集數據,我們以這些數據分析和創造更多增值的服務,所以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更不用說雲服務的視頻的供應商,一天的數據是750個PB,數據的洪流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和物上網和物上網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談談中國的市場,前段時間,我們的CEO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他說“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中國不是石油的大國,但是如果數據是未來的石油的話,中國一定是數據的第一大國。2016年下來,我們的移動用戶量就是10億,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2.9億,鐵路、民航、公路的所有客運量194億,我們的快遞業務在去年312.8億,巨大的數字。然後再來看看每天在不同行業的數據量,如果網上約車平臺的公司,每天產生的數據70個TB,電信公司的處理能力是200個TB,我們國家的基因庫,可規劃可訪問基因的量500個TB,到2020年,中國 整個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個8000個EB,所以中國一定是未來的石油數據方面,世界第一強國。

既然談到數據,光談數據本身沒用,首先數據要增值,數據怎樣增值呢?首先設備要智能化,而且設備要連在網上,萬物互聯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產生,它在產生有價值的數據,然後這些數據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增值的服務,才能完全釋放數據的價值。所以針對這一點,那英特爾我們怎樣布局我們自己的策略,提供什麽樣的技術、平臺和我們未來的合作夥伴一塊兒創新去迎接未來大數據發展的機會呢?當然就是端到端的戰略策略。第一在前端的數據采集、捕捉和計算,然後數據的傳輸,然後再是數據的分析、挖掘,最後實現它的增值,很重要,在這幾塊里面對未來進行布局。剛才主持人也談到英特爾的轉型,實際上英特爾不再只為電腦提供一顆芯片,為服務器提供一顆芯片,在未來幾年,在具體的領域我們進行了突破,也進行了一些收購。比如說在無人機里面,我們收購了一些新的技術,補充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實力。特別是無人駕駛,我們收購了全世界做感知技術最強的Mobileye的公司。人工智能里面我們也投資巨大,收購了一些做深度學習的公司。因為人工智能面相當廣,而且有簡單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是不同程度的人工應用在演變,所需要的計算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光是數據量在增加,數據形態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的數據和十年、二十年前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很多非結構性的數據比以前處理其他複雜多,不是一顆芯片完成,需要更多的芯片能力來處理不同的新的數據。我們在體育里面進行了嘗試,像VOKE這樣的技術,您無法到現場觀看比賽時,通過虛擬技術您完全可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在現場的某個位置上,有Voke的攝像機、技術處理,買了票在家里看就跟現場看是一樣的。同時像freeD這樣的也會給消費者看體育競技帶來完全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希望將這些技術帶到中國來,使中國的消費者完全有機會體驗未來體育震撼的效果。同時這些傳感器的運算和分析能力,對教練訓練運動員都有很大的支持。

下面一排英特爾所布局的新的芯片的能力。現在要處理更多新形態的,在新的領域里面要實現突破的數據的處理。過去幾年我們做了一些投入也把內功練強了一些。同時希望在這8個核心領域,給中國的產業進行深度合作,當然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像5G、虛擬現實、中國制造2025、精準醫療、體育、機器人這都是整個行業比較關註的。當然我們也很關註,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新的技術和創新的一些新的技術,來和中國的產業合作夥伴合作,在這些領域突破,使人們感受到這些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究竟帶來什麽樣的革命性的改變。

合作已經開始了,這里是技術怎樣和中國的企業合作。首先從芯片領域,就和紫光的展訊公司在無線通信、手機芯片的合作。和清華大學開展了數字芯片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在設備商、電信運營商在5G方面有很深入的合作,同時還有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其實最關鍵的是英特爾這麽多年做事的一個模式,就是要建立產業鏈、生態鏈,所以必須要有整個生態鏈、產業鏈共同創新、發展,才能將這樣的創新賦予實現,而不是光卡一個公司做產品、做技術。

同時我們也嘗試在這些智能互聯的今天,我們通過設備的智能化,使它產生了更有價值的數據,然後實現增值以後,幫助我們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所以這里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嘗試不一一列舉。在智能制造我們做了嘗試,然後在零受,響應式的零售,醫療、生命科學這方面,還有智慧城市、未來的智慧生活,網絡經濟等方方面面我們都進行新的嘗試。

今天在這里給大家分享的幾個關鍵,第一就是數據,怎樣把握和駕馭好數據的洪流,因為數據量不光是很大了,剛才分享了很多的數據,而且數據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常複雜。怎樣把握好和駕馭好新的數據的源泉,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是關鍵。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的時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41

英特爾楊旭:駕馭數據洪流是實體經濟轉型的關鍵

當造車新秀特斯拉的市值超過百年經典通用汽車,這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被別人顛覆還是做主動的顛覆者?作為傳統汽車行業的代表,寶馬做出了選擇——與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等合作,推動無人駕駛變成現實,從傳統車企轉變成提供交通出行與服務的科技公司。

“(寶馬)通過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創新未來的技術,給人們的出行和駕駛體驗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在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的演講中表示。

在這場題為“釋放數據價值 重塑實體經濟”的演講中,作為科技領袖里一直在為實體經濟吶喊助威的人,楊旭從寶馬的變革談起,分享了他對實體經濟長期以來的思考。

這是一個融合的時代

談到實體經濟的發展,楊旭在演講中鮮明地指出:這是一個融合的時代。“今天處於所有產業融合的狀態,這是幾十年來沒有遇見的現象。以前我們在自己行業里面做事,現在都是在更廣闊的產業融合里面。真的沒有‘界’了,所以我認為產業不是在跨界,而是在融合。”楊旭表示。

正如在談及寶馬時所說的“這是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對於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楊旭早在2015年便表示:“所有行業都應該思考如何加上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手段提供增值服務,完成自己的轉型和增值。”

楊旭也表示:“‘互聯網+’所創造的增值的平臺,是因為更多的設備連接起來了,而且更多的設備智能化了,智能化以後發生了很多的增值,這樣‘互聯網+’也就有更多的增值空間和創新空間。”

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說影響深遠,楊旭也不斷深化自己的思考,他在一篇2016年的署名文章中表示:“發展新經濟,光靠‘互聯網+’是不夠的,一定還要在‘+互聯網’上有突破,也就是通過讓實體經濟對接互聯網,抓住智能增值,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數據洪流驅動實體經濟轉型

融合、創新與增長背後,都源於數據洪流的驅動。“數據洪流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中,數據就是新石油”,楊旭在演講中表示,他認為駕馭數據洪流是實體經濟轉型的關鍵,“駕馭好數據洪流,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

我們所處的時代,數據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稱之為“數據洪流”。對於數據洪流,楊旭也早已多次闡釋。

“在萬物智能互聯的新時代,面對數據洪流,智能化帶來巨大增值空間,也只有增值才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楊旭此前表示。

數據就是智能,“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增值, 引發各行各業由此而來的深刻變革”,楊旭在其2016年發表於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中寫到。我們必須把數據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洞察,從而挖掘它的全部價值。

未來是數據洪流的時代,而中國絕對是數據洪流的發源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面對中國這座數據富礦,楊旭表示:“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將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充沛的新動能,為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增值。”

楊旭在演講中表示,作為一家數據公司,英特爾不斷通過收購和投資延伸全球技術部署,以全新能力推動進一步創新與發展,與中國共馭數據洪流,重點關註人工智能、無人駕駛、5G、虛擬現實、精準醫療、機器人、體育、中國制造2025等八大關鍵領域,為中國實體經濟添薪加柴,做中國的高價值合作夥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