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哪些“偽需求”本來就是坑,你卻把它當創業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30.shtml

有哪些“偽需求”本來就是坑,你卻把它當創業風口?
甄不多 甄不多

有哪些“偽需求”本來就是坑,你卻把它當創業風口?

沒有什麽比費盡心力卻滿足不了用戶更讓人失望的了。

創業歷程中,最悲催的事兒是什麽?那就是,團隊耗費時間、廢寢忘食、排除萬難地做出了一款高質量的產品,但卻發現,原來根本押錯了用戶的“痛點”,無法令用戶持續使用,最終走向沈寂。

這些創業項目,就往往是掉進了“偽需求”的坑。

但首先,我們也要解釋下,偽需求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或許在此刻還不是它發展的機會,也可能是它的市場沒有那麽大,更有可能,這種需求雖然解決了用戶的一定問題,但是它卻不是能夠黏住用戶願意持續為其買單、無法放棄的真正“痛點”所在,也即是“強需求”。

這對創業者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坑。沒有什麽比費盡心力卻滿足不了用戶更讓人失望的了。而當他們為了獲取用戶不斷燒錢補貼市場,卻難以增加用戶的忠誠度,一旦失去資本支持,就只能陷入絕境。但偏偏,創業路上,這樣的“坑”卻又最多。當去年資本寒冬來臨時,長長的創業項目死亡名單,就是這種現象的註解。

那麽,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坑”,曾經或還在被我們當做風口?i黑馬也數了一數我們所分析的,那些誕生於資本泡沫之中,令人有些擔憂的細分領域。我們也認為,它們想要爆發,卻還缺乏火候、時間以及需求的環境。而創業者們,不妨也做出自己的判斷,避免落入更多的“坑”。

上門洗車/保養

偽需求指數:★★★★★

推薦創業指數:

在2014年,上門洗車開始爆發。大量創業公司一窩蜂地湧入這個看似門檻較低的領域,興奮地準備顛覆傳統洗車市場。然而,不過一年多光景,趕集易洗車、e洗車、功夫洗車等上門洗車平臺相繼關閉上門業務,宣布倒閉或者走上轉型之路。

汽車上門保養與洗車也算異曲同工。曾估值6億美元、拿下1800萬美元B輪融資的博湃養車於今年4月份正式宣布破產倒閉,讓業界都為之惋惜。

許多創業者都曾以為,從上門洗車、保養等業務切入汽車後市場,甚至可以逐漸延伸到汽車消費、汽車保險、二手車交易等業務,而這將會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但在泡沫破裂之後,很多人才開始意識到,這個領域的一些問題所在。

上門洗車,總需要一個合適的場地,而在實際服務場景中,它很難標準化、服務很難保證質量,往往會出現汙水無處排放、垃圾隨處亂扔的情況,甚至需要物業等出面幹涉。而另一方面,它還需要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設備。傳統洗車場和4S店有專業的設備服務於用戶,而一旦需要上門服務,這些洗車工和技師所帶的設備質量便不能保證了。而如果公司願意為這些洗車工和技師配備高質量的工具和設備,這又將是一大筆資金投入。

同樣,這絕不是用戶的剛需。在洗車方面,用戶大可以長期不洗,遇到雷雨天也照樣可以不洗。為了培養用戶“上門洗車”的習慣,只能靠低價補貼,這樣的市場中,是培養不出用戶的忠誠度的。

而上門保養,不僅有著同樣的問題,而且,它是比洗車更為低頻的一件事。即使你像對汽車市場非常熟悉,也有博湃養車的前車之鑒。

上門送藥

偽需求指數:★★★★

推薦創業指數:★

2014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明確提出“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向業界傳達了電商平臺可以銷售處方藥的信號。彼時,O2O正大熱,因此,一波上門送藥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創辦起來。

今年,醫藥電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5月18日,藥給力,宣布暫停1小時送藥業務。不久之後, “藥快好”又發布公告,正式於6月6日停止北京地區電商送藥業務。同時期起來的叮當快藥雖未停止送藥業務,卻早在去年11月份就推出中醫服務,開始轉型。

“送藥”固然是件好事,也是符合部分用戶需要的,但也曾有醫藥電商從業者告訴i黑馬,上門送藥創業公司很難長久。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醫療行業具有門檻,絕不是靠互聯網就能走通的。在沒有藥品經營資質的情況下,送藥O2O只是為他人做了嫁衣,無法保證自己盈利。

同時,從政策法規層面來說,目前我國尚沒有醫藥電商的相關政策法規出臺。一直以來,許多醫藥電商企業存在違規網絡銷售處方藥的打擦邊球行為。今年6月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叫停了三家網上售藥試點平臺,“藥快好”也因此停止電商送藥業務。

醫藥用品的用戶人群也限制了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對普通人來說,藥品需求頻次非常低;常常購藥者,往往集中在慢性病人或者老年人群體,但醫藥電商使用場景與他們的真實生活距離較大。這類上門送藥服務,將“配送速度”作為業務的亮點,但對於消費者而言,藥品的質量和療效反而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但送藥服務,卻反而不能提供專業的藥物使用咨詢。據媒體報道,快方送藥在北京最火爆時日訂單量能達到7000單,這對於送藥O2O來說已是不錯的業績。但與餓了麽、美團等外賣平臺相比,依舊相差甚遠。

上門美業

偽需求指數:★★★

推薦創業指數:★

受到懶人經濟影響,美業O2O領域在2015年受到了資本的熱捧,一時間群雄並起,除58和大眾點評開始提供上門美業服務外,也有像河貍家、嘟嘟美甲等創業公司入場。但如今來看,多數上門美業類創業公司尚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上門美業仍然並非他們的剛性需求。而上門美業項目,也受到安全性、服務質量、價格等因素的嚴重制約。即使在一線城市,許多用戶仍會因此望而卻步,三四線城市更難以形成市場。

而且,在美業項目中,顧客與技師是一種強關系,一旦顧客與技師搭上線,平臺為了盈利又不再繼續提供補貼,那麽顧客與技師又有什麽理由留在平臺上呢?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除非你擁有像雕爺一樣擁有眾多資源,並且有強大的營銷能力,否則,要在上門美業這一領域做出事兒來,很難。

家教O2O

偽需求指數:★★★

推薦創業指數:★★

前不久,曾在半年內融資1.5億的“請他教”宣布徹底放棄O2O業務,轉型做兒童托管服務。創始人陳遠河曾對i黑馬表示,轉型原因之一是用戶價值難以沈澱,不是短時間就能做成的。

請他教轉型並非毫無道理。早在去年9月份,家教O2O平臺“老師來了”宣布B輪融資失敗,項目停止運營。

種種風波背後折射著,家教O2O行業也面臨眾多商業邏輯問題。

拋開家教是否是剛需不談,家教平臺都要面臨的問題是:教育是非標準化產品,而優秀的老師,更是稀缺資源。那麽,家教平臺要如何保證教師的能力、品德,以及他們在平臺上服務的時間、質量?孩子的安全與教育問題一直是中國家長最看重的事情,選家教更多是依賴於熟人介紹。一旦家長與教師牽上線,他們不僅可以與這些教師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還可以為這些教師陸續介紹“業務”,此時,如何讓家長與教師繼續留在平臺上?

同時,如何變現也是個難題。理論上,這些家教平臺的變現方式只能是向學生或者教師收費,但一旦平臺向家長或教師收費,它和線下中介機構又有何不同?此時,家長只會關心哪些中介的師資力量強,而教師只會關心誰能給他帶來高收入,此時的家教平臺拿什麽與線下中介機構競爭呢?

VR看房

偽需求指數:★★★

推薦創業指數:★

2016年被稱作VR元年。VR技術已逐漸滲透到遊戲、娛樂、房地產等行業。顯然,各大房地產商對它表現得十分上心,萬科、綠地、當代置業等企業都開始在眾多項目中引進VR技術,打造VR樣板間,並以此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一種營銷方式。此外,也有一些團隊開始在房產+VR領域進行創業。

誠然,VR看房有不少優點,它滿足了異地看房這一需求,讓購房者可以“身臨其境”般看到房源,並且能隨意更換與瀏覽不同房型與裝修的房屋。但是,在現實生活情景中,當購房者體驗完炫酷的VR看房技術之後,往往還要再問一句:實體樣板間在哪兒呢?

由此可見,購房者無法只根據VR看房效果就做出購房的決定,更多時候,VR看房只是企業的一種營銷噱頭和促銷手段,它永遠無法取代購房者實地看房的線下場景。

原因很簡單。VR看房的最終目的是促成買房行為的發生,而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買房是一件可能會花掉自己大部分積蓄的高消費行為,他們會對此非常謹慎。

在實際買房過程中,購房者要考量的不僅僅是房子戶型,還會關心房屋的地理位置與周邊情況。另外,VR看房無法回避的一點是,它與房屋的實際情況並不等同,購房者看到的房屋場景會因VR眼鏡的配置不同而不同,而鑒於VR技術也可以有強大的“美化”功能,購房者又如何去相信開發商呢?房屋質量和環境究竟如何,還是需要去實際觸摸和感受的,而VR看房卻只能是“看”。

也許隨著VR技術的發展,VR看房在未來能滿足消費者更多要求時能成就一種商業模式,但如今來看,似乎為時還早了一些。

當然,我們的總結也未必是說,這些需求不應該得到滿足。或許,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很多需求還會成真。但對初創公司而言,在起步的最初階段,從一個更高頻、轉化率更高的行業切入,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

偽需求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06

晨悅生活 | 辦公室最臟的7樣東西,你卻天天在摸!

在大家的印象中,辦公室每天都有專業的保潔人員來打掃,看上去幹凈整潔,完全不用擔心衛生問題。其實,真相卻令人震驚:辦公區里的細菌數量是廁所的400倍!

《生命時報》綜合美國“雅虎”網健康頻道報道,盤點了在辦公區里7個最值得警惕的衛生死角,帶你逃脫細菌的魔爪。

1、電梯按鈕

如果單位坐落在高層建築里,我們到辦公區里接觸的第一個物品就是公共電梯的按鈕。每天早晨,我們都會不知不覺地和上百人觸摸它。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環境學教授、細菌研究專家查爾斯?格爾巴發現,在公共場所里,各種致病細菌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是電梯里的各個按鈕,每平方厘米的按鈕上有540個細菌,數量是馬桶墊圈的17倍。

建議:盡量使用手肘按電梯按鈕。

2、冰箱和微波爐的把手

很多上班族喜歡自己做飯帶到單位去吃,排隊使用單位的公共冰箱和微波爐,用於存儲和加熱食品。

2013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辦公區的公用物品把手,比如冰箱和微波爐的把手,傳播病毒的速度比打噴嚏和咳嗽要快得多。只要有一名員工生病,休息室所有公用物品的把手就都會被沾染上病毒。

另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冰箱門把手的細菌數量是廁所馬桶坐墊的200倍。而且,根據檢測,辦公區有80%的冰箱門把手上有數十萬至上千萬的大腸桿菌、檸檬酸桿菌和克雷伯氏菌。

建議:在單位使用冰箱和微波爐時,用抗菌濕巾擦拭一下,快速殺滅大部分的病菌。 而且,不要忘記在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3、飲水機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飲水機的開關是辦公區里細菌最多的地方之一。只需要四個小時,感冒、流感和胃腸道病毒就能從生病的員工播散到其他區域里。 

建議:勤洗手,使用飲水機前先用抗菌濕巾擦洗開關。

4、電腦鍵盤

一項微生物學研究顯示,電腦鍵盤上“窩藏”著酵母菌、黴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病菌,平均每平方厘米的鍵盤上有超過3200個細菌。

建議:每天在用電腦之前,先用消毒濕巾擦拭鍵盤。

5、辦公桌上的電話

有研究發現,辦公室的電話機上藏匿了大量的細菌,特別是聽筒上每平方厘米有16.2萬個細菌。這些細菌密切接觸我們的雙手和面部,很容易讓流感等有機可乘。

建議:通話時,嘴離話筒盡量遠一些。

6、複印機

複印機是辦公區使用率最高的設備之一,每個人每天都有機會使用它。因此,它也成了細菌最喜歡的區域之一。有研究顯示,複印機的觸摸屏上有大量的糞便細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再加上複印機自身溫暖的環境,若有一個生病的人使用,那麽整個辦公區的人都有可能遭殃。

建議:在使用前後,都要用抗菌濕巾擦拭手和複印機。

7、辦公桌

很多人看著辦公桌幹凈整潔的樣子,就不會想起來要去擦一擦。其實,每平方厘米的辦公桌上可達2萬個細菌,是廁所細菌數量的400倍。

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女性職員的辦公桌上的細菌數量是男性職員的3~4倍,這是因為,很多女性喜歡在辦公桌上化妝、吃零食、擺放裝飾品等,容易讓細菌趁虛而入。

建議:在抽屜里準備一些抗菌濕巾,養成每天上下班都擦拭辦公桌表面的好習慣。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以下為第一財經App上記者與網友的精彩互動摘錄

問:細菌防不勝防啊,我們平時該怎麽防啊...

答:預防細菌上身,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勤洗手哦,手洗幹凈了可以預防感冒、腹瀉以及計生蟲帶來的麻煩啦。

問:我們辦公室經常噴灑84消毒液消毒,請問對人體有害嗎?

答:84消毒液是一種高效的含氯消毒劑,能殺滅所有已知的細菌和大多數病毒,通常我們用它來作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因為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與腐蝕性,會對皮膚和粘膜有較大刺激,所以使用過程中會刺激到皮膚和粘膜,對人體是不好的。但一般用於環境噴灑的消毒液濃度已經稀釋到很低了,對人體的刺激性幾乎可以忽略。不過小編還是溫馨提醒,在噴灑的時候還是到外面活動活動,等室內空氣更換完畢再進辦公室比較好。

問:請問小編,我們辦公室剛剛裝修完畢,總覺得還有新裝修的味道,有什麽辦法可以除味嗎?

答:一般新裝修完的辦公室可以添置一些綠色植物,比如綠蘿、吊籃,既可以增加美觀,又可以潔凈空氣;也有人放置一些活性炭、菠蘿、柚子皮來吸附甲醛。但實際上,專家認為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多開窗通風,不要在密閉的環境中辦公,盡量減少在辦公室的作業時間會比較好哦。

問:封閉辦公室里有人重感冒,怎麽破

答: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另外,做好自我預防,可以多吃水果和維生素,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勤洗手,勤清潔接觸的辦公物品。下班後可以讓阿姨噴灑些84消毒液滅菌,減少細菌的傳播途徑,一般這樣就沒啥問題啦。

問:細思極恐....哪些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洗手啊?

答: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拯救生命,從清潔雙手開始!呼籲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五個最基本的洗手時機: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上完廁所後、擦鼻涕後、看病前後。

問:請問小編,啥樣的辦公環境可以提高效率?

答:這個答案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一組調研結果可以參考:調研公司IPSOS曾在去年進行過一項覆蓋四大洲17個國家10500名辦公室員工的敬業度及辦公環境的調查。最終結果顯示,要想打造一個優質的辦公環境,首先,辦公場所應當配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它們主要包括:柔和的照明系統、可調節的溫度控制系統、良好的隔音設施等。其次,給予員工選擇和控制成為提高他們敬業度的關鍵。敬業度高的員工通常能自由選擇工作場所、工作姿勢、以及團隊合作或是獨立思考。此外,還要創造支持員工身心健康的空間。

問:我老婆說男性的辦公室會比女性的更臟,請問這個有依據嗎?

答:不瞞您說,老婆的話一般都是正確的。2012年,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男性辦公室里的細菌遠遠多於女性辦公室。該報告包括了紐約、舊金山、圖森三地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的特征。研究者在這三地鑒別出500多種細菌,細菌數量最多的地方是人類的皮膚或者鼻腔、口腔、腸腔。不過,研究者發現,男性辦公室的細菌比女性辦公室的多一些,但是種類沒有大的差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81

Android Pay終於可用Visa支付了 你卻不能在今年用它買買買

據BUSINESS WIRE報道,谷歌周一宣布與維薩和萬事達卡達成一項最新的合作關系,從而允許Android Pay移動支付服務用戶在支持維薩Checkout或萬事達卡Masterpass支付平臺的數千個場所中購物。谷歌此舉意味著,Android Pay用戶在到各個零售商購物時將不再需要記住不同的用戶名和密碼。

但谷歌在宣布達成這項最新合作時指出,其開放式平臺使得商家和開發者可以很容易地整合Android Pay服務,並指出已在使用維薩Checkout或萬事達卡Masterpass支付平臺的商家馬上就可得益於這項合作。

而不幸的是,消費者在今年的假期購物季節中將無法使用這種新的支付選擇,因為維薩Checkout和萬事達卡Masterpass支付平臺要到2017年初才會整合到Android Pay應用中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55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5/160186.shtml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640.webp_副本

最近,王健林先生的一張作息表在網上流傳開了,投投看到作息表,不禁在心里感慨:王健林先生一天的工作效率真高呀!再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創業者,其實一天當中有很多的時間是被白白浪費掉了,相信你有時候也會產生這樣的困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今天,投投就找來4位頂級的企業家、投資家分享他們在工作當中提高自己效率的方法與技巧。為了優化你的閱讀體驗,本文采取「虛擬圓桌交流」的形式,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材料,其中有部分素材來源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如需轉載請留言後臺。

PS:投投同時也在想,創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如果你願意,投投也願意在接下來多做幾期這類的內容,每一期只聊一個實戰的問題(諸如融資的技巧、打造品牌的技巧、組建團隊的技巧.....)。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這類的內容,亦或是願意跟投投一起來做它,歡迎留言~

Q:

“讓我們一起聊聊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1

850771783382054571

汽車之家創始人、車和家CEO、天使投資人 李想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6點心得:

1)、上午早點去上班,上午正常上班的效率遠遠大於晚上加班的效率。創業者別上午不去上班,晚上非要通過加班讓自己顯得很付出、很辛苦的樣子,員工又不是傻子。當然,如果既定的目標或關鍵的時間點無法完成,該加班還要加班,這沒啥可商量的。

2)、高效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每天必須完成不超過三件重要的事情(安排太多的事情,只能證明你完全沒有計劃能力,日理萬機的企業家除外),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解決隨機的事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和團隊溝通、交流。

3)、自己沒想明白的方向和目標,不要扔給團隊。浪費團隊的時間、精力、資源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創始人一個拍腦袋的想法,團隊幾十人就跟著幹,這個代價很大。

4)、要投入時間和團隊共同建立主要的判斷準則,並把決策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每一層的實際負責人。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提升了,團隊里就大大減少瞎忙活不出結果的人。讓團隊在「晴天」中前行是創始人的責任,盡量減少讓團隊在「濃霧」里工作的次數。

5)、學會和大部分的約見說不,因為大部分真的什麽用都沒有。如果一個商業約見你內心感覺不到任何心動和價值,見面的話也100%毫無價值,會議同理。提前了解自己和企業想要什麽,可以讓商業會面和會議的效率大幅提升,省出來的時間也難以估量。

6)、把會議和商業溝通都放在白天

2

13994959085946587

Facebook創辦人、風險投資人 馬克·艾略特·紮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結合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我有12點心得,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時間總會有的: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工作

2)、當你在狀態時,就多幹點,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時會連著幾天不在工作狀態,有時回到工作狀態又會連著幾個通宵,這都很正常。

3)、重視你的時間,並使其值得重視:你的時間值1000美元/小時,你需要盡快行動起來。

4)、不要多任務,這只會消耗註意力;保持專註,一心一用。

5)、進入工作狀態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先從小任務開始做起,讓自己慢慢運轉起來

6)、把會議和溝通 (郵件或電話) 結合,創造不間斷工作時間:一個小會,也可能會毀了一個下午,因為它會把下午撕成兩個較小的時間段,以至於什麽事情都幹不成。PS:當你看到一個程序員正在冥思苦想時,千萬不要過去打擾他,甚至一句問候都是多余的。

7)、一天內盡量保持相同的工作環境。在項目/客戶之間頻繁切換,會導致你工作效率下降。

8、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於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註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9)、把不切實際的任務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務,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務,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大目標了。

10)、你必須清楚白天一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只去做那件有著最大影響的事情

11)、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

12)、給所有事情都設定一個期限,不要讓工作無期限地進行下去

3

324225726757395605

矽谷著名風投機構 A16Z 的聯合創始人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1)、不要預定任何日程

這個人簡直瘋了,你估計會這麽想。

但我完全是認真的。如果你真的這麽踐行,它就會對你的效率產生極大的提升。不定日程具體指的是:不在未來的任何日期或時間,約定任何的會議、日程及活動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永遠在當下這個時刻做對你來說最重要或最感興趣的事情

想要花一整天寫一篇報告?Do it!

想要花一整天 coding?Do it!

想要花一整天在街角的咖啡店坐著看書? Do it!

當有人給你郵件或電話說“我們周二下午3點見怎麽樣?”的時候,你可以回答,我這一年都不提前預約日程,所以我不敢說死,但你可以在周二下午2 : 45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如果我有空的話我們可以見。

或者,如果這件事很重要,那你可以說“不如我們現在見?”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需要開會的,本身需要很多既定日程的工作,或者你是CEO的話,這可能很難實現。

而一旦你可以的話,這都是一個能夠最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

這個點子來自於一本叫做 《A Perfect Mess》的書,書中講了“不預約日程”這件事情對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功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你這輩子里曾經經歷過一些既定結構性的工作,讓你的日歷上總有一些固定的會議或見面的話,你就知道,當你看到未來幾周你的日歷都是空白一片,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一種多麽自由的感受

我今年一直在嘗試這件事情,我都很難跟你講清楚這讓我變得多開心。這讓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兩家公司、一個 NGO組織、和我的妻子。

當然,這個技巧不一定是要全盤執行。總有一些事情是推不開的,會自己鉆到你的日程里的,但你總能夠分清哪些是真的必須的,哪些是“聽起來很有趣,但不,我並不想預約掉我的時間。”

2)、保證有且僅有三個任務列表

一個 To Do List

一個 Watch List

一個 Later List

你越喜歡羅列任務列表,這件事對你來說就越重要。

To Do List 里放上所有你「必須」做的事,按照時間排序。

Watch List 里放上所有你遇到的需要不斷 follow的事情。

Later List 里放其他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你可能想做的,或有時間再去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被排到這三個 list 之中,那麽就當沒有這件事。

4

379221144110115970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美國投資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1)、眼前這個問題是什麽?事情的實質是什麽?

2)、事情的核心或重點在哪里?相應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3)、什麽是相關的?什麽是可解決的?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可知的?什麽是可以適應的(Utility-applicability)

4)、我了解事情的全貌嗎?為了使自己對事情有想法,我需要一些相關數據和基本知識儲備,否則我就得承認「我不知道」。

5)、我的判斷比其他人好嗎?

6)、我必須對什麽做出預測?它是可預測的嗎?

7)、需要做出決定嗎?如果我不當機立斷,會發生什麽?為解決此事,我能做什麽?我應該去做嗎

8)、我對此問題的思考花了多少時間?此刻我思考到了哪一步?處於誰的立場上

9)、簡化問題,先解決「不需大腦思索」的大問題,然後從自己的境地開始思考。

投資 融資 效率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