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們 把告密者變億萬富翁


2011-11-21  TCW




「你有發現任何詐騙行為嗎?」

「這間公司有多少錢,能賠償政府的財務損失嗎?」

「你曾跟政府官員、媒體討論過公司的犯罪行為嗎?」

在菲利浦&柯恩(Phillips & Cohen)律師事務所網站上,清楚列出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讓告密者變成億萬富翁。

這家律師事務所最擅長的,就是把告密變成一門好生意,他們結合法律和商業,把告密者手上的資料,變成公司的營收。我們走進這家律師事務所,位在舊金山灣區 高級地段,從會議室窗外看出去,就能直視電影《絕地任務》裡的監獄島,不遠處是人潮熙攘的舊金山碼頭。

這間律師事務所的十五名律師,個個來頭不小,有人曾替國會起草法案,有人是美國司法部前助理檢察官、美國參議院委員會前法律顧問等。而這次控告JM的兩位 律師,則是哈佛和賓州大學的高材生。

做獨門生意:用告密情資打贏官司,分得賠償金

「我們是美國唯一專門處理吹哨者(Whistleblower)委託案件的法律事務所,」負責JM案的律師英曼(Mary Inman)解釋,從逃漏稅,以及故意將劣質品用高價賣給美國政府,這些跟政府有關的經濟犯罪,他們都有興趣。

一般人打官司,要準備大筆現金,這家律師事務所卻倒過來,讓人們免費打官司,他們甚至還用獎金吸引告密者上門,在事務所網站上明白寫著,從開業到現在,他 們已發給「吹哨者」的總獎金,超過七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二十億元)。

網站上還有各式各樣的網路問卷,想告自己老闆佔政府便宜?上網回答十個問題,就能從爪耙子變億萬富翁。

最經典的案例是,一位輝瑞藥廠的業務代表,請他們代表控告這家全球數一數二的大藥廠,他手中握有的證據,足以證明這家藥廠罔顧病患生命安全,利用違法的 「標示外使用」(off label,指將藥賣給適用範圍之外的病人服用)方式賣藥。經過六年訴訟,輝瑞藥廠最後以二十三億美元的天價和解。這位吹哨者一夕間,從年薪四萬美元的小 業務,變成身價五千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的富翁。

事務所的獲利模式,就是從打贏官司後收費,他們一面代表告密者提起訴訟,一面代表權利被侵害的政府機關求償,如果勝訴,事務所就會跟政府收訴訟費用。

他們憑什麼做這個獨門生意?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從眾多爆料內容中,找到真正值錢的大案子。

這家事務所長年和美國司法單位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創始人之一菲利浦(John Phillips),就曾協助美國國會起草吹哨者法案,所裡律師有人擔任過檢察官,事務所總部則離華盛頓的美國司法部不遠。

「我們跟司法部並肩作戰,」英曼解釋。美國司法部會跟他們分享訊息,討論他們對案件的看法,他們則和事務所合作,更快速的找到政府需要的答案。因為熟悉美 國政府單位的運作,事務所能從投訴案件裡,挑出司法部最有興趣的大案,案件被挑中的「錄取率」約一%。

變巨人殺手:吸引藥廠經理和銀行家,踢爆弊案

一個案子上門,他們會先投入資源,聘請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小組,研究這個案子的勝算,評估要不要接受這個案子,「一旦我們發現很強的案子,我們會用最有效 的方式和政府官員簡報,爭取他們加入,」事務所網頁如此寫道,「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司法部門的支持,會大大增加案件的成功機率。」

另一個挑戰是,這家十五個律師的事務所,必須面對全美國最有錢企業請來的一流律師團,要踢爆這些企業,並不容易。

在美國,這間事務所建立起「巨人殺手」名號,過去十六年來,他們成功吸引藥廠經理、國防工業的產品經理,甚至投資銀行家,向他們攤開自己握有的關鍵證物。

這家事務所一年究竟賺多少錢?「我們不會討論我們怎麼收費,」事務所另一位律師哈凡(Eric Havian)只透露,事務所十六年來,替政府要回的賠償已超過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

有人戲稱,如果把美國律師輸出,就會大幅減少美國的貿易問題,因為連告密都能變成這麼賺錢的服務,外銷競爭力一定很高。看起來,這句話真的不假。

【延伸閱讀】想當抓耙子致富?先回答這10個問題——菲利浦&柯恩律師事務所網路問卷:1、你發現哪些行為,可被視為欺騙政府,獲取不當利益?2、誰涉入 這些不法行為?他們的職稱是什麼?他們在這些行為裡扮演什麼角色?3、你何時、如何知道這些不法行為?4、這些不法行為是何時開始的?結束了嗎?何時結束 的?5、你有跟任何人討論過你的指控嗎?像是你的雇主,地方、州或聯邦政府官員?或是媒體記者?如果有,請列出你跟誰討論,當時情況是什麼?回應是什 麼?6、如果你失去工作,你會提起非法解雇訴訟嗎?如果要這麼做,可否描述你會採取的行動?7、你舉發的不法行為,是否已被法務單位調查?8、你估計,政 府因這個不法行為蒙受多大損失?9、這間公司有多少錢,能賠償政府的財務損失?10、你過去曾告過任何人、任何公司嗎?如果有,控訴的內容是什麼?

資料來源:菲利浦&柯恩律師事務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1

《財智月刊》封面文章:小字體的困擾/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44023327/

導 讀:最新一期《財智月刊》於1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小字體的困擾》。在美國人們天天都會接觸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說明書,或者簽訂各種合同。這其中很 多文本的內容多、充滿難懂的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會用非常小的字體印刷。消費者通常沒有耐心讀這些內容,而其中可能隱藏了很多免責條款以及其他對消費者不 利的內容。

   布萊恩-羅勒對小字體略知一二,他是加州理工大學平面傳播學教授,他還管理著一個古怪的博物館,這裡有很多19世紀的印刷機以及500多種古老的字體。 他對複雜印刷的熱情使得他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知道很多關於排字印刷的故事,不過今天他和我們談的是另一個排字史上的傑作。我們很多人對此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些喜歡高科技產品的人。羅勒說,這個設計太讓人震驚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不會讀它,即便長遠來看會給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失。他所關心的文件就是用戶 購買新iPhone時所簽的協議。

   我們都看過這個協議,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是一個32頁的小冊子,你必須花30分鐘仔細閱讀才能看完。羅勒說,讀它讓我的眼睛很累,原因並不是因為充 滿了枯燥的法律術語。這個小冊子只留了八分之一英吋(0.3175釐米)的邊距,這個頁面看起來一團模糊,幾乎沒有空白區。他測量了這些字母的尺寸,這個 文件裡有一半的字母的高度只有4.5點,也就是十六分之一英吋(0.16釐米)。在形象點,就比一毛硬幣厚度多一點。他說,這是在太小了。

   羅勒指出,行間距如果小於5.5點將對眼球有害。他說:「這個文件的排版太密了,剛好超過人類最低的視覺識別範圍。」如果你覺得這些行間距或者字體大小 是個意外,那麼你錯了。羅勒說,世界上最好的排字工人設計了這些文件,並且都由法律團隊進行檢查,他們可都是每小時收費500美元的律師。

   對於排版形式,蘋果拒絕發表評論,但表示最新出產的iPhone手冊將更容易閱讀,因為有了高分辨率的「視網膜屏幕」。但是羅勒說,最讓讀者吃驚的設計 可能是手冊中大量使用大寫字母。手冊全文一共19個獨立的段落,其中包括使用Google Maps的免責聲明,以及60行的其他免責條款。

   使用大寫字母看上去可能更加友好,提醒用戶注意各種警告信息,但是羅勒說這樣做的結果恰好相反,各個段落之間將很難區分。事實上,這個領域的專家說,如 果不使用各種形式的字母,將給讀者閱讀帶來很大困難,研究表明這樣做會降低閱讀速度20%。那麼為什麼一個公司要這麼做?一位專家表示,因為他們不希望你 閱讀。

   伴隨著產品和服務一起出現的各種提示、免責條款以及法律術語已經成為了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他們都會被設計成非常小的字體。這種方式在美國 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很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小字體的免責條款是美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大多數人不得不忽略這些條款,直接簽下10英吋厚的貸款文件或者點擊同 意55頁的在線用戶協議,儘管人們不希望簽字放棄任何重要的權利。根據一項調查顯示,61%的美國消費者不會在簽字前閱讀合同條款。

   和消費者保護團體或者起草這些文件的律師交流會知道,監管者正在重新審視這種小字體免責條款,制定法律防止繼續濫用小字體。最終,基金公司必須公佈他們 對401(k)計劃客戶收取的佣金;航空公司必須在他們公佈的票價中註釋所有其他附加費用。但是批評者擔心,這樣結果會適得其反,因為會增加更多頁的免責 條款而不是減少。專家說這可能使得產品和監管都變得更加複雜,所以必須用小字體來解釋。在過去的7年裡,軟件許可證合同字數增加了40%,而平均開設一個 活期存款賬戶的免責條款有111頁。批評者說,這些法律術語讓消費者損失慘重。據估計,這些免責條款造成的額外費用,除外條款、棄權等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 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美元,全美國每年總計有2500億美元。

   當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忍無可忍。根據商業改善局的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0年,於小字體和不清楚的合約內容相關的投訴增加了五倍。根據聯邦貿易 委員會主管廣告宣傳業務的副主管瑪麗-恩格爾表示,他們所涉及的和消費者有關的案件中有一半是因為沒有充分提示重要信息,晦澀難懂的語言能隱藏很多問題。

   德納-拉德克里夫從國家在線旅行社購買飛機票後,總會發現他的Visa卡賬單有些問題。當這位康奈爾大學商業道德學教授給這個公司電話後,他被告知在交 易結束後他同意了一個20美元的在線支付條款,他實際上籤署了一個會員計劃協議。拉德克里夫發現他並不是個例,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最大的三個信用卡公 司處理了大約1000萬起類似有爭議收費的資金返還。過去一年,商業改善局有1100個投訴和一家位於中部以及西南部德克薩斯州的汽車經銷商有關,他們在 折扣以及擔保條款中存在嚴重的誤導性語言。在洛杉磯地區,一家主要的衛星電視公司因為收到了4萬份起訴而獲得了D+的評級,主要是他們的促銷價以及承諾的 服務嚴重不符。

   對很多消費者保護團體而言,2011年最鬧心的事就是最高法院支持公司使用強制仲裁,這種解決糾紛的程序設計出來防止消費者告上法庭。由於支持 AT&T在無線服務合同中隱藏的仲裁條款,法院讓消費者聯合起來進行團體訴訟的願望化為泡影。批評者說,這種條款還不是最糟糕的。消費者保護團體 Public Citizen表示,在7個主要行業,包括銀行、信用卡公司、計算機製造業等,有75%的公司使用強制仲裁條款。

   約翰和米歇爾對這種新聞深惡痛絕。幾年前他們在佐治亞州的薩凡納購買了新的房產,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包括:門窗不合適,空調不充分,漏水,有些地方 還發霉。這些房屋銷售的時候有一個擔保合同,其中一個條款規定,解決任何糾紛都必須通過仲裁。他們提出了182個問題,而仲裁只解決了39個,比開發商願 意修理的都少。他們獲得了3200美元的賠償,而修理這些問題的費用在14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間。約翰和米歇爾都沒有讀過這個條款,即便他們讀 過也沒有注意。米歇爾說,除非你研究過,即便你看到了強制仲裁的內容,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現在很多美國人抱怨,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開始就看不到這些文字。在一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副作用更加明顯,每天有10000名嬰兒潮一代的人超過65歲, 而這些人很多都會得老花眼,需要帶老花鏡。一個下午,60歲的邦妮-梅耶發現自己怎麼也看不清一份湯料的配方。即便帶上老花鏡,梅耶也無法辨認,而她對其 中的成分很可能過敏。

  當然你可以指責企業故意使用小字排版,但是企業卻認為這不是他們的錯。艾倫-卡普林斯凱是費城的一個律師,40年來他專門為金融服務公司處理消費者投訴案件,他說:「我的客戶從來沒有說通過小字印刷而不讓人們讀到條款,這在美國只是做生意的一部分。」

企業認為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集體訴訟,一些嚴重的訴訟比如石油洩漏,煙草相關的疾病以及隆胸材料破裂等已經給一些公司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他們還指出越來越多的政府監管措施也讓這些公司不得不防。

律 師勞拉-莫瑞尼斯說,投資公司Vanguard新開設一個基金的時候,她的同事會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N-1A文件起草一份創辦計劃書,這是一份64頁的 非常具體的文件。Vanguard努力讓裡面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但是莫瑞尼斯說讀起來不會輕鬆。她說,裡面的規定還會增加,因為多得-富蘭克法案對銀行 家和經紀人的限制,他們可能會增加幾百條新規定。

   事實上想濃縮太多的內容也非常困難。今年微軟獲得了Wondermark award大獎,這個獎是由一個叫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組織授予的,他們每年都會評選寫出最冗長的官樣文章的公司或者組織。今年競賽的裁判包括法律專家,溝通設計學者以及《Oxford Guide to Plain English》的作者,他們認為微軟的一個軟件許可證協議輕鬆獲勝,裡面充滿了另人費解的法律術語。微軟拒絕對此進行評論,但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帕洛阿爾 托的計算機法律組織合夥人傑克-羅素說,這份文件真正的讀者是其他律師,而不是消費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法律訴訟。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最近有很多有利於消費者的法案,對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規定。 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主席安妮特-奇科說,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作 為一個私人組織,奇科希望他們所授出的獎項,包括積極的Clearmark大獎和消極的Wondermark大獎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個在線合同數據 庫,透明實驗室也提供免費的服務,表示將把所有美國大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同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透明實驗室的CEO,戴維-黑爾茨說創立這個機構的原因 是他為自己孩子存的100美元很快就因各種費用被扣的一分不剩。

   然而儘管可以減少合同的篇幅,但是一些公司仍然在考驗消費者是否會關注合同的內容。比如最近一則口香糖的廣告聲稱,他們的產品得到了安全呼吸委員會的認 證,並且還配有這個認證機構的官方印章。但是這個廣告的設計裡卻有一條厚顏無恥的免責條款,如果你仔細辨認,將發現在官方印章下面有一行非常小的,對比度 很低的全部用大寫字母寫的文字,「公司承認所謂的安全呼吸委員會純屬虛構」。(鹿城/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3

丟掉光環!他們要當七十分創業家

2012-3-5  TCM




想像一下,三十歲出頭、創辦網路 公司被跨國企業購併,轉任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你,半年後,會朝專業經理人的已知道路前行,還是甘願再次創業、挑戰未知?

二月十七日,卸下全球最大團購網Groupon台灣總經理、營運長光環,郭書齊與郭家齊的選擇明確是後者。兩兄弟將募兩千萬元組創業團隊、規畫兩年推出五 個全新網站。

「他們很有guts(膽識),」團購網17LIFE總經理李易騰說。

李易騰會這樣說是因台灣創業家少,連續創業家更少,因為成功機率太低。

郭家兄弟創辦的「地圖日記」(編按:以文章結合地圖定位的部落格服務網站),在二○一○年底被Groupon購併。對照這間五年前兄弟倆拿出五十萬元資本 額的新創公司,以外傳近億元「聘金」嫁給美國大型網路公司,回收上看兩百倍。

郭書齊強調,接受Groupon購併,「事後回想還是很棒的決定。」五年來,從帶領兩人公司到超過兩百人,從年營收四萬元的事業到月營收破億元,他們為何 捨棄跨國公司大舞台?

「離開自己創立的公司,是這輩子最難的決定之一,」郭家齊說。「如果我們沒有主動發動,應該也沒人會叫我們走。」兄弟倆想再創業,除了因為對創業仍有熱情 外,他們也面臨到,多數創業者轉為專業經理人,所遭遇的三個難關。

該重視數字或理念?不願為高績效而失去創意

被購併前,地圖日記轉進團購市場才三個月,因亟需大量資金,與Groupon合作,「當初很快速從零變很大,帶著一種打仗感覺,」郭家齊解釋。

但當規模做大,「它開始追求怎麼cost down(降低成本)、更有效率,」郭書齊說。總公司便會比較各國市場,訂出本月五%、下月成長一○%等營收目標,「每個月的業績就像期中考。……某些時 候,我們像『明日之星』,其他時候我們像『扶不起來的阿斗』。」郭家齊說。

他認為,過去,地圖日記創業成功,除了營收,更在意使用者未來潛力;專業經理人成功邏輯卻是精算關鍵績效,可能因此失去創意空間,和創業者的隨興因子互相 牴觸。

要追求滿分或滿足?享受從零到七十分的快樂

「創業家的能力,是從零分做到六十、七十分;專業經理人即使做到八十、九十分,還要想辦法變成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郭書齊認為,他們更享受從零 分進步到七十分的快樂,因為這帶來的滿足感與價值感最大。

「哪怕一個月領十萬、二十萬,創業家也寧可一次領一千萬、兩千萬,」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說,創業者心態就像運動員,會比上班族更清楚年限和報酬等機會成 本,不意外郭家兄弟的抉擇。

該放手或待在原位?不當經理人選擇二次創業

這是許多創業者最難克服的工作——放手。因為,當初他們能創業成功,就是自己從無到有執行出來的。

「任何方向和感覺,都是在hands-on(親力親為)的苦工中領悟和進步的,」郭家齊說。郭書齊也自問:「如果在Groupon待三年、五年之後出來, 是不是還能扮演創業家這個角色?」他發現,當組織規範越完善,多數情況不用親自出面就能解決事情,舒適越久,創業能力越容易折損。

這些難關,讓郭家兄弟選擇走回自己專長的創業之路。

二月十七日,郭家齊在Groupon的最後一天,原應和一路打拚來的團隊道別。但那天因疑似流感,他只能隔離在家中一角,趴在床上,在咳嗽聲中告別他的經 理人生涯。

轉換跑道會不會害怕?

「如果不害怕,就不叫勇敢,」郭家齊回答。每次他的人生要轉彎,他總翻開《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本床頭書,花一、二十分鐘大聲念完整本故事,以故事中的 老鼠改變心態的勇氣,鼓舞自己。

「創業最壞可能就是把錢賠光,把時間浪費掉,其實也沒有太糟。」郭家齊說。劉威麟觀察,兩兄弟正是典型創業家:「不管別人怎麼想,對懷抱大格局的他們,都 是小意思,」這類人一旦決定創業,便像賭徒般不輕易動搖。

站在台北南港軟體園區E棟,這間二十五坪、空無一物的新辦公室時,郭家兄弟訴說未來計畫:他們打算把歐美有潛力的網路服務「中文化」,並試圖整合線上與線 下服務,今年內將推出老照片數位化和專業法律稅務問答諮詢等網站。在此同時,他們的老東家Groupon這間「史上成長最快公司」正因瘋狂擴張爆發危機。

大起大落的網路產業特質,確實讓郭家兄弟的未來難以預料。但就因為如此,各種可能,仍等在他們眼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0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他們不想只當 品種優秀的羊


2012-7-9  TCW




二十年後某天醒來,你或許會納悶:你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許多學生在畢業前的自我探索中說,他們感受到同伴的壓力,需要為創造性的生活或思想生活辯護。好像自己走火入魔了似的:拋棄確定無疑的東西,是瘋了;想像你有權嘗試,是瘋了。

美國最聰明的年輕人,竟認為聽從自己的好奇心行動是自我放任,這是美國社會思想、道德和精神貧困的症狀。

那其實是另外一種創新。不走現成的路,而是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它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僅僅接受別人給你的生活、別人給你的選擇。而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不是父母、學校、或社會想要什麼。

要抗拒那些誘惑,來自社會中最好的獎勵、懦弱價值觀的誘惑:舒服、方便、安全、可預測性……。最重要的是,抗拒失敗的恐懼。

是的,你可能犯錯,但它們是你的錯誤,不是別人的。

你將從錯誤中倖存下來,將會因為這些錯誤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你將因此成為更完整和更強大的人。

這是一場引發美國學術界激辯的演講摘錄。二○一○年五月,美國史丹佛大學邀請耶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國家》(The Nation)、《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專欄作家德雷西維茲(William Deresiewicz),對新生發表演講,講題是「不要在平庸的路上追求卓越」。

這場演講引發學術界正反辯論。去年四月,史丹佛進一步舉辦對談,主題更尖銳:「史丹佛學生只是一群品種優秀的羊嗎?」

不想只當跟著牧羊人的羊,台灣菁英也對「現成的路」提出反思。

「至少是整個台大管院都在發生的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明賢觀察,過去財金系學生選擇好公司、安全的路,幾乎百分之百直接進金融圈,現在會問,「這難道是我自己要做的事嗎?」

筆者訪查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的台大財金系同學,這群二○○三年畢業的年輕人,三成已離開金融業,朝編劇、教育、藝術表演、農業發展。「他們(原本)的工 作薪水都很好、都很累,但如果都要累成那樣,還不如挑喜歡的事、接觸喜歡的人,」陳明賢解釋。抗壓不是問題,而是這家公司值不值得付出。

來自香港大學法律系,放棄月薪新台幣五十萬元,來台擔任以立國際服務執行董事周曦翎,也是一例。

走進位在捷運古亭站附近的老公寓,七人團隊圍著客廳的大桌子,會議室成堆文宣、捐助物資,以立是一家社會企業,將台灣人力、物資引進開發中國家,長期在緬甸、柬埔寨、越南進行社會工作。

她拒絕月薪五十萬因為要在被虛榮淹沒前,找回自我!

兩年前的周曦翎,是在香港國際貿易中心三十九樓工作的法律顧問。

當時,她在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出身的美商法律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工作,「那時候我覺得我好像在世界的中心……,虛榮的最高點!」那是香港承接最多公開發行案的法律事務所,而香港正是全球公開發行案最多的城市之 一。但被公司送去美國受訓的她,選擇了離開。

那是一趟飛往美國的班機,兩個美國同事一路抱怨帶錯了信用卡,不能升等頭等艙,「世界上難道沒有更重要的事嗎?」她不解。回到香港,同事為了誰能拿到海景辦公室競爭,到各地出差,都要最好待遇、高級轎車接送。

某日,周曦翎的秘書說,「這次出差預算不夠,只能坐經濟艙。」

「那,我不要去了!」她順口回答。

不敢相信自己直覺說出的答案,她嚇壞了。開始審視自己,三餐都在辦公桌解決,休假也在處理文件,「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老闆在週末也是帶女兒來加班。」

用盡八年氣力拚來的位置,下場卻是離自己越來越遠。「你花那麼多精力去換取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她心裡有了答案。

此時,公司卻給了她加入美國團隊的機會,月薪五十萬元起跳。「我如果拿了那個錢,我還會走嗎?」在自我和高薪之間,這一次,她選了前者。

他丟開鴻海工程師光環因為賣命做的產品,看不見自己!

場景回到台灣,吸納大多菁英的電子業。

鴻海前設計團隊成員的陸佑境,以及台積電前研發人員顏志坤,二十六歲年薪就百萬起跳,雖在指標企業擔任研發,但台灣廠商的代工體質,卻讓他們綁手綁腳。

「一天可做五件事搞成五天做一件事,而且做出來的,還不符合我自己的標準……,」顏志坤說。

陸佑境感覺更加強烈,被富士康派去參與蘋果iPhone 4S設計的他,看到蘋果的員工雖然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但他們覺得自己在開創未來,是自己的事,那種價值遠大過薪水。」

在富士康,日子卻像當兵,「我知道什麼時候退伍,但不知道明天要幹嘛。」每個人等著完成主管的目標、接收指令,「我就像行屍走肉一樣,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去年十月,iPhone 4S發表那天,陸佑境在蘋果的美國加州總部,看著自己參與設計的產品吸引全球目光,「iPhone的產品經理還跟我年紀一樣!」他思考,為什麼要將自己埋在生產鏈之後,為其他人獲利作嫁?

陸佑境和顏志坤決定離開,成立自有品牌「理想家」(Ideaplus),不到半年就擁有音場專利,設計出不用插電就能有音響效果的iPhone放置座,得到經濟部金點設計獎。隨著第一批貨售出,點子成金,「我終於感覺自己的價值!」陸佑境笑了。

他們離開大企業高位因為雙手做的事,要有社會意義!

離開第一的理由,除了從「自我」出發,最驚人的,還包括「利他」。

以立國際服務成立以來,有華碩產品經理、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分析師、台積電等上班族加入服務的行列,「有個台積電的工程師就這樣辭掉工作,要來當我們的領隊,」以立創辦人陳聖凱表示。

透過小小的動作,不論是種菜、翻土、蓋房,都對當地有了正面意義,「就算很小,但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自己為何而來,」陳聖凱說。

「其實,這樣的風氣今年特別明顯,已經到臨界點了,」四年前設立台大創意創業學程,現在是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說,當菁英對於傳統第一名感到不滿,「就應該去創造一些過去不存在的事情,才有創新。」

並且,這不只是個人,更是攸關企業、甚至國家競爭力的事。

陳良基認為,整個國家都應該鼓勵年輕人去試,「不只是因為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最大,也是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台灣的競爭力。」

他以美國為例,「有六○%的工作機會是新創事業創造出來的。」而且,這些小型的新公司跑得快,比大企業容易創新,「它會刺激大公司繼續向前,或者直接就購併了。」韓國三星(Samsung),就是如此保持各領域的競爭力。

走不同的路,必定辛苦,但不必然孤獨;當狀元們開始冒險,人們給予多少支持,也決定了這社會還有多少的路可以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4

「別給他們牌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13/100410591_all.html

 「聯邦快遞和UPS目前還沒有拿到國內快遞的資質。」國家郵政局一位主管官員7月9日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法律規定,相關程序正在履行當中。」

  5月25日國家郵政局官方網站的一則公示信息引發了各方對此事的關注。據公示信息,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FEDEX)和優比速包裹運送 (廣東)有限公司(UPS)作為台港澳法人,獨資申請經營國內快遞業務,國家郵政局正在審核,公示時間為2012年 5月25日至2012年5月31日。

  通常公示期間如果沒有反對意見,審核將很快通過。不過,該公示信息一公佈,立刻遭到了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下稱中航協)的強烈反對。

  該協會副秘書長柴海波公開表示,上述兩家企業的性質和實際市場範疇都有待重新認定,他認為,這兩家公司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而非台港澳獨資企業,兩家公司的業務涉及航空領域,不應簡單認定為快遞企業。

  6月21日,國家郵政局又公佈了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第一期)的企業名單,上述兩家外資公司在列,再次引發媒體關注。

  UPS沒有公開回應。不過,此事顯然在積極推進。5月28日和6月24日,UPS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黎松江和UPS國際總裁丹尼爾• 布魯托先後拜會了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蘇和以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雙方就國內快遞市場開放和經營許可以及UPS在華業務發展問題「交換了意見」。聯邦快遞 也在行動。此前的3月20日,聯邦快遞首席運營官兼國際業務總裁鄧博華(Michael L. Ducker)也拜會了馬軍勝。在給財新記者的回覆中,聯邦快遞承認已遞交申請,但否認該申請獲批。

  多位快遞業和民航業人士認為,如果上述兩家外資公司國內快遞業務獲批,受影響最大的將是本來已處境艱難的貨運航空公司,不掌握終端客戶的貨運公 司近年面對空地聯運的民營快遞公司節節敗退;而一些正在向天空拓展的本土民營快遞公司也將面臨強大競爭壓力。不過,拿到快遞牌照只是第一步,UPS們還將 面臨申請航權的考驗。

航權難踰越

  中航協擔心聯邦快遞等通過拿到國內快遞執照而越過航權在國內直飛,但是根據國際法和中國法律規定,聯邦快遞必須通過中國民航局的審批才能申請到航權。

  公開資料顯示,在國家郵政局6月21日公佈的信息中,聯邦快遞(中國)獲得的許可證號是「國郵20100147C」,指的是其在2010年獲得 的國際業務資質,有效期從2010年8月25日至2015年8月24日。同樣,UPS獲得的也是2010年的國際經營業務資質,有限期為2010年5月 17日至2015年5月16日。根據民航局主管官員對財新記者的回應,上述兩家公司目前確未獲得國內經營業務資質。而按照中國2009年頒佈實施的《郵政 法》,主管部門應在申請遞交45日之內做出是否審批的回覆。

  「年內是否能夠獲得審批,不方便講。」上述國家郵政局官員表示,此事太敏感。

  根據2009年新的《郵政法》第六條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聯邦快遞和UPS過去只經營從中國國內至國際的快遞業務。此次申請國內快遞業務執照,也是按照新的《郵政法》規定,申請的是「非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

  儘管上述兩家公司的國內快遞業務資質尚未拿到,這種想像已令民航業者感到驚恐。「中航協背後是有企業利益的,但認為拿到快遞牌照就會越過航權,這個擔心是多餘的。」民航快遞公司一位高管在對財新記者表示。

  中航協由多家航空公司發起設立。國航和東航分別有自己的貨運航空公司,南航也有自己的貨運部,這些航空公司在經營自己的貨物運輸業務同時,目前都不同程度與國內快遞企業在航空速遞業務方面有合作。

  「中航協的理解有偏差。」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國家郵政局和民航局都隸屬交通部,但牌照是各發各的,「發快遞執照的意思,是你可以在城市里布點,但飛行還要向民航局申請。」

  根據國家民航總局(2008年後改為民航局)、商務部和發改委於2002年8月1日起頒佈施行的《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外商投資公共航空 運輸企業,應由中方控股,一家外商(包括其關聯企業)投資比例不得超過25%。同時,該外商投資企業需向民航局申請許可證。這是目前對於外資快遞公司在國 內運營的最大障礙。不過,由於《郵政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而《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只是民航局、發改委和商務部共同制定的部門規章,法律效力 不及前者。有多位民航人士認為,如果聯邦快遞等順利拿到國內快遞執照,下一步拿到民航的航空經營執照不會很難。

  民航局華北局一位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強調,快遞公司不是航空公司,要成立貨運航空公司才能申請航線和時刻。「如果符合法律規定,民航局沒 有理由不批。」上述官員說。他強調根據目前法律,民航局對於外資經營國內航空業務的規定,是不控股。此前,已經有包括翡翠航空、銀行航空在內的多家中外合 資貨運航空公司成立。

  前述快遞公司高管告訴財新記者,根據國際民航組織制定的航權規定,國與國之間的航權開放需要通過談判獲得。目前,中美兩國之間並沒有開放第九航權,即境內經營權。

  因此,即使聯邦快遞獲得貨運航空公司運營資格,也不意味著可在國內兩個城市之間實現直飛。

航空公司貨運日薄西山

  為什麼國內航空公司如此緊張?包括聯邦快遞在內的四家國際物流公司,曾沖垮了中國本土的國際貨運業務;當它們的觸角伸向中國國內時,中國航空公司備感壓力。

  《民用航空雜誌》編輯李伊早在2007年便寫過一篇文章《四大物流巨頭在中國的舞步》,據她觀察,包括聯邦快遞、UPS在內的四大國際物流公司,過去20年在中國市場已悄然建立起龐大的地面物流網絡、航線網絡,將產品和服務伸向中國市場的大部分角落。

  以聯邦快遞為例,2005年4月,美國交通部批准聯邦快遞新增三班貨機飛往中國,聯邦快遞得以從2006年3月25日開始,每星期提供26班貨 機往返中國。2005年7月,聯邦快遞宣佈投資1.5億美元於廣州白雲機場建設全新的亞太轉運中心。聯邦快遞在中國原本通過合資公司經營國際快遞業務,但 2005年政策放開後,2006年,聯邦快遞很快從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手中收回了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的50%股權,以及大田集團在中國的國內速遞 網絡。目前聯邦快遞在中國服務的城市數量已超過400個,中國員工的數量超過9000名,地面操作站超過100個。這已經為其從事國內快遞服務提供了基 礎。

  李伊表示,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政府開始允許外資快遞企業在國內建立轉運中心,中國航空貨運企業的國際業務便開始下滑。「現在國際貨運業務超過50%都由外資在做。」與此相對應,中國本土貨運航空公司連年虧損,一些中外合資貨運航空公司接連倒閉。

  「現在它們拿到國內快遞牌照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肯定要申請航空牌照,這對國內企業,尤其是航空貨運企業的打擊是很大的。」李伊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年報,儘管沒有關於貨航的盈利數據,但最近兩年,客航好於貨航是基本事實。「今年仍將是國內好於國際,客運好於貨運。」國 航董事長王昌順曾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國內貨運航空公司基本都虧損。」一位民航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而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國內快遞業 務快速增長。

  「原來快遞做的貨數量少,重量很輕,但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許多重貨也用快遞,快遞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快遞了。」李伊認為,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因此遭遇更大的競爭壓力。

  需要航空運輸的貨物一般都是附加值和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品,如電子產品、鮮活農產品、生物疫苗等。利潤率也相對較高。

  在一位國有航空貨運公司的前高管看來,國內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做得這麼差,完全是管理太差所致。早在2005年前,中外運集團曾有意整合國內快遞公司和航空貨運的整條產業鏈,卻因集團領導人事更迭未果。

  與快遞公司相比,國內航空貨運公司最大劣勢在於沒有直接貨源。「貨運航空公司的貨源完全依賴於代理人;擁有自己全貨機的順豐和圓通等快遞企業則 手裡有大把的直接客戶,貨物自己拉。兩者相比,後者成本更低,反應速度更快。」上述接受採訪的國有快遞公司高管認為,從模式上講,貨運航空公司與快遞公司 相比,競爭力較弱。與貨運航空公司單一模式相比,快遞公司將地面、空中聯繫起來,具有更大優勢。

  除上述原因之外,國內航空貨運公司的貨機都是波音747等用於國際業務的大飛機,用於國內業務並不經濟,而國內業務普遍使用客機的腹艙,腹艙按照客源的流量來設計,但客流方向跟貨流方向並不完全一致,有時相反。「有貨的地方沒客,有客的地方沒貨。」

  此外,一些民營快遞公司全貨機都是夜航,白天收貨、派貨,晚上飛行。但國有航空公司相反。「時間不對,機型不對,流量流向不對,直銷又上不來, 這是為什麼國貨航虧損、中貨航也虧損的主要原因。」上述高管說,「現在這些快遞公司也跟航空公司合作,那是因為它們運力不夠,有一天他們運力夠了,肯定就 不用航空公司了。」「雙方的競爭根本上是模式之爭。」民航局一位官員表示,民航貨運在最近兩年情況不好,主要原因是貨運公司的發展模式在空地聯運的快遞業 面前已經落後了。「中航協代表的航空貨運公司之所以擔心,最大的原因即在此。」

與本土快遞短兵相接

  根據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集團順豐速運集團副總裁李東起提供的數據,中國快遞業連續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1年在電子商務帶動下,中 國快遞業同比增長達到31.9%,同期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同比上升了46.4%。李東起預計,未來幾年國內電子商務將以35%-40%的增長速度發展, 會持續促進快遞業的快速發展。順豐速運集團目前擁有自己的貨運航空公司順豐航空,有超過六架全貨機。

  未來如果外資快遞公司取得國內快遞牌照,將很快面臨與中國本土快遞公司同場競技的局面,誰更有優勢?

  「聯邦快遞和UPS一直都想做中國國內快遞市場,現在這個市場發展迅速,所以它們更想做了。」在國內一家國有快遞公司高管看來,本土公司不一定 輸。「我們也經常跟聯邦快遞等一起競標,在東南亞、韓國、日本市場我們還是有價格優勢的,在一些中小客戶裡面,並不一定會輸。」不過,在國際上爭奪大客戶 方面,國內企業則處於劣勢。一位民航業人士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所在部門由於飛機的一個重要零部件出了故障,需要盡快更換零部件,而這家零部件公司的總 部在加拿大。正當他發愁用哪家快遞公司時,對方公司給了DHL的電話,打通電話後,很快便有人員上門取貨,其餘的事情全部交給了這家快遞公司。

  「一些大公司通常在全球範圍內都用同一家快遞公司的服務,所以國內快遞公司無法與之競爭。」這位人士說。

  不過,許多分析人士認為,聯邦快遞的進入對國內快遞業來說,短期內影響不大。招商證券分析師陳卓認為,外資快遞公司目前在中國國內並不好,原因並非因為牌照因素,而是在與本土快遞公司競爭時並不具備價格優勢。

  「中國主要是陸運為主,優勢是陸運。航空運輸的成本更高,包括中通、圓通等在內的『四通一達』,空運所佔比重很小,越是空運,你的優勢就越不明顯。」陳卓說。

  李東起也表示,與空運相比,陸運成本最低,時效在800公里以內的單公斤成本不到1元,而同樣時效在800公里的航空運輸,全貨機成本7元,腹艙成本大約為5元。此外,國內大快遞公司目前在中心城市的網絡布點也遠比外資快遞更密集,送取貨的速度也更便捷。

  「短期內對順豐、EMS等國內快遞影響會很小。」陳卓表示。不過,中外運集團的一位前高管認為,長期來看,由於聯邦快遞等外資公司擁有強大資本優勢,會對正在成長中的民營企業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特別是那些正準備走出去的中國快遞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是否會讓UPS們順利拿到國內貨運直飛的航權,還會仔細思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25

扎克伯格:被低估,才能讓他們刮目相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75002.html
出公眾視野幾個月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9月11日參加了TechCrunch Disrupt大會,接受了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的採訪。他的現身依然是標誌性的衣著:灰色圓領t恤、美津濃球鞋和牛仔褲。有趣的是,他的左手並沒有佩戴婚戒。他在訪談中承認對股價 不滿、HTML5的戰略失誤,重申不會造手機,但仍然躊躇滿志。他說:「我能承受人們的低估,因為我寧願被低估,這樣才能真正讓他們刮目相看。」

關於IPO

「咱們就開門見山吧,股票的表現不好。」扎克伯格說,Facebook會做一些事建立企業的長遠價值。

看起來扎克伯格有些緊張,阿靈頓讓他緩一緩,扎克伯格說:「我們只有21分鐘。」

然後回到了IPO問題,阿靈頓問扎克伯格:「在IPO招股書中,你說提供服務不是為了賺錢,這是本意嗎?」扎克伯格說這是Facebook哲學的基礎,建立使命、建立業務是相輔相成的。

在股價波動上,Facebook是不是存在道德問題?對此扎克伯格笑言:「股價沒有什麼推波助瀾的,因為在過去Facebook就是一個爭議點。這 不是第一次起爭論,之前已經有過。Facebook已經習慣媒體的褒貶。」他說激勵Facebook員工的是建立自豪的產品,不只Facebook如此, 全世界都這樣。

阿靈頓問了用物質激勵員工的問題,扎克伯格認為,新員工來到企業,員工獲得股票,如果今天價值降低,未來就應該值更多,讓人們留下、多激勵很好。

在HTML5上投入的兩年可能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接下來談Facebook產品,尤其是移動。自從Facebook推出新的iOS程序,用戶每天看到的信息量翻倍。比起PC,移動更像電視,扎克伯 格說,這意味著Facebook可以賺更多的錢。在移動方面,他認為廣告必須更整合,產品團隊目前的任務就是這個。他說:「有巨大的機會,問題就是如何進 入。」扎克伯格說:「在移動上我們無疑有許多錯誤之處。」

他進行了自我批評。他也解釋了為什麼Facebook對移動的轉移這麼慢。

他如是說:Facebook在技術戰略上下了很大的賭注——主要是在其網站的移動端上,而不是專為智能手機打造的原生應用,現在看起來這不是一個正 確的選擇。現在Facebook正在為iOS和Android打造恰當的原生應用。看上去,扎克伯格對進展還覺得滿意。如果這事能成的話,移動對 Facebook將是個加分而不是減分。

扎克伯格稱:「最大的錯誤是在HTML5上下賭注太多,在本地程序下注太少。」

談及HTML5,扎克伯格說:「我們從沒達到想要的質量水準。」在HTML5方面工作2年後,又必須重新開始編寫本地程序,也就是現在看到的程序。 這可能是最大的戰略失誤。2年前Facebook曾在HTML5努力,推出了Faceweb產品。扎克伯格說:「我們現在是一家移動公司,所有代碼都為了 移動而寫。」

扎克伯格透露,通過移動網頁使用Facebook的用戶數量超過了使用iOS和Android應用的用戶數,但「移動網頁並不是未來」。Facebook上月發佈了全新的蘋果應用,「Android應用很快就會發佈」。

Instagram用戶突破1億

扎克伯格透露,今年4月收購的Instagram用戶剛剛突破了1億人,這是個很讚的產品。「我們希望幫助他們擁有數億用戶,但不打算將他們完全納入Facebook,而會繼續把他們當做Open Graph夥伴來對待。」

接下來談Instagram問題,為什麼要收購一個圖片分享程序?扎克伯格說:「我們想執行我們之前決定要做的功能。」

Facebook造手機?絕不

一直有傳言說,Facebook會用手機切入硬件市場,而扎克伯格一直都否認,這一次他堅持道:「對我們而言,(做手機)一直是個錯誤的戰略。」他在發言中說「假設我們有個手機……」,隨即澄清道,「我們沒有。」

小扎說,如果Facebook有手機,能有1000萬到1500萬用戶。但Facebook今天的戰略跟其它想要構建硬件體系的IT企業很不同,FB的方向跟蘋果是相反的。

搜索

小紮在搜索上暗示了自己的野心,他說Facebook現在每天有10億查詢量,他說:「搜索正走向有趣的方向,搜索引擎正向主動提供答案進化。在回答用戶提問上,Facebook相當獨特。」

使命

扎克伯格再次提及Facebook的使命:20年後,Facebook將連接世界每一個人。他說:「我能承受人們的低估,因為我寧願被低估,這樣我們才能真讓他們刮目相看。」

Facebook股價今天盤後上漲4%,採訪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17

劉強東和周鴻禕都說他們是低調的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3/yMNDE5XzUyMTAyMA.html

互聯網界的大佬們不玩口水戰了,會在忙些什麼?近日,《創業家》「黑馬」大賽秋季總決賽在深圳舉辦,盒成動漫、伯夫秀服裝、歐姆尼克新能源科技等多個創業團隊在上百參戰者中摘走秋季賽三甲,緊隨其後動輒數百上千萬的風投手筆也相當壯觀。

不過,此番結果再壯觀也僅僅是餐前小點。南都記者在現場留意到,最吸引業內外視線的是一溜明星企業家的助陣,這包括了擔任主評委或演講嘉賓的京東商城創始 人劉強東、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禕、A 8音樂集團創始人劉曉松、金蝶軟件創始人徐少春、快播科技C E O王欣、原愛多V C D創始人胡志標等企業家。在這份大佬名單中,不少人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黑馬」。

劉強東:低調無罪,現在為第三道檻戰鬥

和之前炮打蘇寧的高調截然不同,京東商城創始人、近期電商價格血戰的「始作俑者」劉強東在深圳一出場就以低調作為「掩護」。劉強東說:「我一直覺得我是非 常低調的人,在各種論壇、會議,除了極個別好的朋友請我才出場,不是自己覺得很牛,而是一直低調做事。但是外界看我總是非常的高調。」

不過,分享經驗似乎才是劉強東此番露臉的要義所在而非「娛樂」。他表示,每個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基本上會遇到三道檻。第一道檻是你稍微做點創新,稍微做 得成功一點,國外的巨頭會花錢把你買了、把你收購了,你覺得價格合適、值可以完成這筆交易。中國的巨頭從來不想買一個創新、創意,想的就是模仿你、抄襲 你、拷貝你,你不做出來了嘛,他可以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研發的優勢快速地複製,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抹黑」,如果你一天有點名氣,你發現一夜之間謠言、口水都奔你而來。尤其是有了投資以後,就有了抹黑。他舉例說,像「京東商城早晚會在資金鏈 上斷裂」,謠言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鋪天蓋地的,幾乎每週都有一篇負面文章出來。有人說這日子怎麼過,你多難受啊,千萬不要難受,有什麼難受,應該覺得 很開心。「怎麼來解決?我想就是用戶體驗,只要你把用戶體驗做好了,所有抹黑的文章一點效果都達不到。」

劉強東認為,第三步就是斷糧,斷你後路。他坦言「自己現在是在為第三道檻戰鬥」。他舉例說,有的電商對其圍追堵截,不讓出版社賣書給京東,否則就下架。「最近又有一個商家說,如果你要參加京東商城的服裝鞋帽促銷,淘寶的雙十一你就別進來了。」

他用自己血淋淋的「三道檻」經驗告訴創業界,只要合作就會帶來價值,任何人的圍追堵截都是徒勞的。

周鴻禕:貴的變便宜,便宜的變免費,就是顛覆式創新

此前3Q大戰出盡風頭的奇虎360的創始人周鴻禕也在深圳自詡「低調」。

「當你老跟人打架,不斷被抹黑,大家聽多了就覺得周鴻禕肯定是壞人。」他向業界澄清,其實打仗都是被逼的。

當然,作為主評委,他的任務更多的是「導師」角色。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本次大賽中,互聯網軟件雙雙失聲,而排名靠前的選手團隊中,大多是商業模式型創 新企業。周鴻禕點評認為,中國很多領域由於技術積累不足,實際的技術領先程度並不能做到排他,反而在模式創新型企業中,由於用戶體驗更好更容易獲得投資人 的青睞。不過,技術創新型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也要創建更好的產品模式和營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如何真正成為黑馬,要避免一個思維誤區。周鴻禕告誡,這個世界掙錢需要長時間,讓巨頭掙不到錢有時比較容易。商業史上最經典的教材,講創新者的窘境,講的 就是顛覆式創新,你會發現顛覆式創新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神秘,不是揭竿而起,也不是聚眾鬧事,你把商業巨頭做的產品看一看,原來花錢的能讓它免費,貴的能讓 它便宜,使用麻煩的能讓他變得簡單,這就是顛覆的開始,所有的顛覆都是從不起眼的讓它更簡單、更便宜、更方便甚至更免費開始。

他坦言,希望在行業裡不斷打破行業既有的格局,「只有行業格局變得更加的錯綜複雜,變得更加的多樣性,各位創業者才有機會,否則客戶被壟斷、流量被把持,大家要成為黑馬不太容易。」在外界看來,這個表白顯然弦外有音。

論道「黑馬」

徐少春:創業者要做瘋子聾子傻子

其實我已經不是首次創業者,應該算是一個二次創業者,我現在做的工作是什麼呢?一個自認為正在「培養創業者」的深圳本土企業家、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創始人徐少春認為,無論是二次創業還是一次創業,必須要做瘋子、聾子和傻子。

「你看喬布斯,喬布斯有極強的現實扭曲,打破常規,不遵守規則,越是不可能的實行,他越是扭曲,讓他做到,他就是一個瘋子。包括深圳的任正非,企業很好的 時候就說冬天來了。」在徐少春看來,馬云、馬化騰、周鴻禕也都是「瘋子」,當然他本人也是半個「瘋子」。他理解的「瘋子」,第一是為夢想痴迷,二是打破常 規,三是樂在其中。他告誡現場創業者,如果不是瘋子你就別創新了,很有可能半途而廢。

而關於「聾子」的論斷,他舉出「青蛙爬鐵塔」的故事說,一群青蛙進行比賽,看誰能爬到塔頂,很多青蛙在圍觀,圍觀的在喊,你看看他這個德性,肯定爬不上 去,所以一個個青蛙從塔頂掉下,最後有一隻青蛙爬到塔頂。其他青蛙問他,你為什麼能爬到塔頂?他說,我聽不見。它是一個聾子。

最後創業要成功還要做一個傻子,什麼是傻子?傻子就是智力低下、不按常理待人處世的人。徐少春認為他本人也是半個「傻子」:20年來我做了一件事情,從事 企業管理軟件的研發和推廣。很多人講徐少春這個人很傻,創業的時候趕上中國股票市場發行股票,我們很多同學在那一次股市當中賺了很多的錢。他們說徐少春這 個人很傻,一直做自己的事情。

胡志標:實際上資金一點都不重要

爭議式人物似乎更是創業群體的靈丹妙藥。「我27歲做到27億的時候,成為一匹黑馬,比別人跑在前面的時候,因為1%沒有做好,遭到後面的打殺。雖然被打 殺,我從來沒被打敗過。」90年代名噪一時的愛多V C D創始人、央視標王、胡志標諮詢管理公司創始人胡志標向深圳企業界剖析他的心路歷程。

他提醒各界,必須要有一個心態,這個心態就是整合資源的心態。「這個天下是為我準備的,要有這樣的胸懷,整合資源的願望和能力,所以我通過整合資源,首先 整合腦袋,借用別人的機會,借用別人的腦袋來成就我的事業。當我們整合了很好的腦袋、很好的項目、很好營運的模式、很好的團隊時,資金其實不重要,表面上 看資金很重要,實際上資金一點都不重要,資金在中國來講已經是多餘的,項目是最重要、人是最重要的。」

被收購,被抹黑,被斷糧,是創業者基本上都會遇到的「三道檻」。

——— 劉強東

所有的顛覆都是從不起眼的讓它更簡單、更便宜、更方便甚至更免費開始。

——— 周鴻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7

他們為什麼要贊助奧運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97
有國家會因為開運動會而不發起戰爭

奧林匹克對我來說沒什麼特別大的意義,而且從古到今,體育的後面一直是每屆奧林匹克都充斥著政治。奧林匹克的開始大概在公元前800年,是地中海希 臘各城邦之間的比賽,從那時候開始就不是純粹體育競賽,而是城邦之間的另一種軍事較量,賽事裡面有戰車等內容。比賽期間,各個城邦都要「停火」,這樣運動 員才能趕到奧林匹克。有歷史記載,斯巴達曾經在奧林匹剋期間侵略鄰邦城市而因此被罰款。古代奧林匹克可能是公元393年終止的,那時候的希臘已經是羅馬帝 國的一部分,當時的統治者認為奧林匹克是一種邪教的聚會,就給禁了。

當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教父是個法國貴族——皮埃爾·顧拜旦伯爵(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是國際奧運會的創始人。這個 伯爵是個教育家,曾經提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他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原因有兩個:一、給體育的業餘愛好者提供比賽平台。二、恢復奧林匹克古代停火期的概 念,這樣能促進世界和平。

這兩個目的都破產了,二戰以後,奧林匹克幾乎越來越專業,而至於和平也純屬於扯淡。1940年的奧林匹克就因為二次大戰取消了,事實證明,沒有國家會因為開運動會而不發起戰爭。

之後1940年的奧運會本來是在東京,但是隨著二戰的發展,1938年,日本就宣佈不承擔1940年奧運承辦國的任務,其理由是「防止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入侵」。

之後政治化的奧林匹克都帶有悲劇色彩,1972年慕尼黑奧運的慕尼黑慘案造成11個以色列運動員和教練的死亡,以及之後以色列特工人員追殺「黑九 月」運動的時候錯殺和誤殺的無辜老百姓。但是「黑九月」之所以能夠混進運動員的住處是因為那屆奧運的各種警備都放寬了。理由是當時的德國政府希望洗刷掉 1936年超級軍事化、政治化的烙印。

1980年的奧運也很政治,這年是在莫斯科舉行,但是美國率領15個國家拒絕參加奧運,使得這些國家的部分運動員只能在奧林匹克的旗下走進運動場。 之後1984年在洛杉磯的奧運又成了蘇聯反擊美國的機會,帶著15個東歐國家拒絕參加1984年的奧運。這時候,奧運不僅沒有避免政治,反而是各國的政治 舞台。

「可口可樂可是奧林匹克運動員喝的,身體會好」

如果奧運的政治化是與生俱來的,那奧運的商業化可是後天的。國際奧委會一直不是一個很有錢的組織。1972年前,其主席Avery  Brundage 一直反對將奧運會商業化,並拒絕公司贊助。1972年 Brundage下台以後,奧委會決定接受商業贊助並出售電視轉播權,奧委會就 發了。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奧委會的收入居然出現了2.25億美元的盈餘。奧委會的商業化是通過TOP,加入TOP的公司要交納5000萬元美金, 有效期四年。在這四年當中,該公司可以在其產品上使用奧運的標誌。到了1996年和2000年奧運,其商業化已經有了爭議,因為在悉尼奧運會上,整個城市 到處都是贊助商的廣告。

至於公司為什麼贊助,這很簡單。我堅決不讓我女兒喝可口可樂。可是她現在理直氣壯地跟我說:媽媽,可口可樂是奧林匹克運動員喝的,我喝了身體就會好的。

可以想像,如果你是三聚氰胺奶粉,或者鞋底膠囊,有五個圈貼在你的產品上還是能唬住不少消費者的。而至於三星手機和聯想電腦為什麼要贊助奧運,從企業者的角度考慮我就有點想不通了。大概是錢太多了吧。

奧委會本身的結構最近也受到質疑,誰都不清楚奧委會的成員是怎麼當上的,而且奧委會裡面還有終身成員,非常不透明。2004年BBC大紀錄片講述了國際奧委會在選擇奧運地點的過程中如何收錢——就是賄賂。而奧運會今天與其他商業性的體育活動,比如NBA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不看奧運也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70

他們拒當青貧族 闖出大成就

2012-10-15  TCW




二○○六年,當布雷克.麥考斯基 (Blake Mycoskie)在阿根廷度假時,他尚未認識「象皮病」或「生苔腳」這種疾病(從雙腳開始發病,對人的傷害極大,患者無法走路、工作、上學。但只要穿上 鞋子,就可以完全杜絕染病的風險),然而,他卻看到許多打著赤腳且住在貧窮區域的孩子,因為沒有鞋子穿,而被學校拒絕在外。孩童僅因為無鞋可穿而不能接受 教育,令他深感震驚,因此,麥考斯基決定要努力的扭轉這件事情。

麥考斯基並非從事教育工作,也不是醫生,也沒有公共健康的學位或擁有一間鞋子公司。事實上,麥考斯基並未具備任何允許他向大眾提倡全球健康議題與教育,或者是針對此議題為大眾製造鞋子的「典型資格」,但這些都無法阻止他。

新興創業家賣一雙鞋,就送貧童一雙

當他知道孩子們因為沒有穿鞋而被拒絕入學時,他決定延長在阿根廷停留的時間,並且在朋友的幫忙下,以手工的方式製作了二百五十雙稱為「奧帕嘉圖斯」 (alpargatas)的傳統阿根廷帆布鞋。後來,他帶著「把這些鞋子賣給家人與朋友」的希望,返回國門。根據他的推論,倘若他賣出二百五十雙鞋子,他 不僅擁有足夠的經費再製作二百五十雙新鞋,送給渴望鞋子的阿根廷孩童,同時,他也可以再製作另外二百五十雙鞋子對外銷售──這樣的收入所得可以讓他持續製 作布鞋子。

麥考斯基認為,阿根廷的孩子沒有鞋穿,並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人道議題,而是一個相對容易且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一旦開始了,就是一個終身縱橫交錯、必須投入的事。麥考斯基以不同於一般人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事件,致使他成立了「TOMS鞋」公司。

該公司的信條十分簡單,你可能也曾經聽過:「只要您購買一雙鞋,『TOMS鞋』便將提供一雙新鞋給需要的兒童。您買一,我送一。」

我與麥考斯基第一次見面,是在二○○九年的春天,當時TOMS鞋正準備送出約十萬雙鞋子給需要幫助的兒童,累計至當時,該公司已送出一百萬雙鞋子。其送鞋的區域不只是阿根廷,包括深受象皮病所苦的衣索匹亞與許多其他國家。

「成立一個新事業或從事一個新專案,有趣的地方是:最有價值的實習生與員工,有時恰好是最沒有經驗的人!」他告訴我。在傳統通路與案例,以及許多新創業家及生意人所採用的新思維中,麥考斯基很快的發現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且選擇了後者。

「若你選擇一條已經發展好的道路,聘雇一群曾經擁有『你目前正在嘗試的工作經驗』的員工,這是很合理的。但是,如果你擁有全新的想法與創意,意即沒有『絕 對正確』的做事方法;如果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那麼明確時,你所可能遇到的最糟狀況,不過就是──有先入為主的觀點。」

「貧窮」與「需要援助」都不是新鮮事。

麥考斯基創業故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僅真的採取了行動,更重要的是,他選用了一種異於傳統的方法。他並未對需要幫助的人們視而不見,也沒有捐款給某一 間已存在的慈善機構。相反的,他以明確、易於了解的方法,替慈善捐贈發明了一個新事業典型。他的方法,並不是直接捐贈鞋子給被剝奪受教權的孩子們,因為已 經有很多人這麼做,或者試圖這樣做了。他的想法是,要讓慈善事業能夠運作得更好,必須要持續不間斷,他這充滿有遠見的想法既遠大又簡單。

青年慈善家救弱勢女孩,賦予教育權

伊莉莎白.麥基.高爾(Elizabeth McKee Gore)來自德州某小鎮的農莊,過去每天都與牛群羊群相處。她是整個家族中唯一一個接受大學教育的女生。在當時,大家期待她畢業後回到農莊,經營家族的 農牧事業。「這條路就這樣等著我,而且我對這樣的安排也很開心。」她說,「過去,我從不知道在我生長的城鎮、甚至在我生長的州或國家之外,還有其他的生命 選項。」

伊莉莎白開車橫越了那米比亞、進入安哥拉,「這個國家在當時有點瘋狂,」她天真的笑著對我說。在這趟旅行中,她的眼界大開,並且開始以人道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我腦筋一片空白,我變得熱情激昂,而且決定要不斷的擴展我的世界。」

當她回國之後,她開始從事一些可以讓她擴展世界的活動。

「我有改變世界,以及協助婦女、發展農業的偉大計畫。但約莫一年的時間,很明顯的,這些居民已經了解所有他們應該知道的東西。他們只是需要我們的協助,如 何正確的聯繫網路、一點點經費,但要確保他們把錢花在對的地方。」伊莉莎白強調。「這些土著住在當地已有十代之久,他們面臨著貪污的政府或長達五年的乾 旱,他們依然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只要有個人來這裡、傾聽他們的需求,而不是告訴他們有什麼地方需要改變。」

至於她個人的職業風險,以及改變人生軌道,伊莉莎白坦承,在故事的開端就發生了,「我的快樂巧合,是發生在大學時候,其餘則全都來自於我的熱情。」「你必 須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裝進你的口袋裡,然後,即便是在五年之後,也還要能夠將它們掏出來運用。」在與我分享她多元旅程中的各式照片時,她這麼對我說。

當伊莉莎白決定投身於她所「相信」的事情、在校園推動托育中心,她的第一個低風險、高報酬的故事就發生了。因為這麼做,而且沒有任何的其他意圖下,她發現 了一些她喜愛且擅長的事務。她沒有依照原先計畫回到家族農莊,冒了一個「個人風險」,但農莊短期間之內並不會離開或消失。

伊莉莎白並沒有耗費力氣,直到那關鍵的一刻,所有事情永遠改變了。當她離開「分享力量」這個高薪、高影響力的職位,去加入「和平組織」,這可說是她這輩子 最重要的冒險。但在她的思考邏輯裡,當她年輕時放棄了一個高薪的好機會、搬去玻利維亞,而且每個月只領取「和平組織」兩百美元的薪水,她相信,其他類似的 好機會,將會在她返國的時候等著她。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而且還不僅於此!

伊莉莎白.麥基.高爾目前是隸屬於聯合國基金會的「全球夥伴關係」組織(Global Partnership)執行主席。這個國際組織是由知名的媒體大亨暨慈善家泰德.透納(Ted Turner)所成立,目的是「促進夥伴關係以強化聯合國,並支持其理想」。

伊莉莎白負責監督並領導某幾個旨在改變世界的活動,包括「只要蚊帳」(Nothing But Nets)活動。你可以在電視廣告、瑞克‧瑞利(Rick Reilly)在《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的專欄,或者瑞克‧瑞利在NBA圈中的人脈網絡中,看到這個活動的相關露出。該活動募集了三千三百萬美元,並在全球發送了超過三 百萬只蚊帳,他們希望能在二○一五年前降低非洲因瘧疾而死的人數。

她的其他職掌,還包括管理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之間數百萬美元的合作關係與品牌宣傳;與一個名為「全球基金」(Global Fund)的組織,共同合作、經費超過百萬的活動;而她最近的一項任務是一個稱為「女孩,站起來」(Girl Up)的活動。該活動的主要宗旨是,協助全球各地很年輕就結婚、缺乏教育、年紀輕輕就面臨生命威脅的女孩,讓她們有受教育的機會、賦予她們權利。

伊莉莎白是全球慈善領域中既活躍又重要的人物之一,每一天,她都負責協助拯救生命相關的活動。為了讚揚她的成就,伊莉莎白在二○○八年時,被《時人》雜誌(People)提名為全球百大非凡女性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