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6/2057655.s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向来低调的加多宝这回终于有点“上火”了。近日,广药集团以王老吉品牌拥有者的名义在北京召开“王老吉大健康产 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此举立即引发红罐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的强烈不满。加多宝集团高调发布澄清声明,称自己与广药没有任何关系,并暗指广药利用加多宝 为地震捐款善举滥做广告及商业宣传活动,是“对此善举的亵渎和歪曲”。
尽管王老吉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王老吉时,只认“王老吉”这三个字,并不知晓它们分属两家公司。
红罐王老吉:与广药无关
11月10日,广药集团在“中国知识产权(驰名商标)高峰论坛”上宣布,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为1080.15亿元,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广药集团引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称,“王老吉在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上,已成为‘中国饮料第一品牌’,AC尼尔森数据也显示,自2007年下半年以 来,王老吉在中国罐装饮料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越众碳酸饮料。”该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在发布会上透露,广药集团王老吉凉茶今年销售预计可达150亿元,成 为中国凉茶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他还表示,“争取在2015年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实现500亿元销售收入”。
两天后,红罐王老吉生产商加多 宝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高调发布澄清声明,称“红罐王老吉产品是由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在内地的旗下加多宝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并非广药集团生产和销售 的。”并强调,“鸿道集团是在香港成立的私人企业,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加多宝企业之间无任何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控股、参股等投资关系。”声明 还指出,加多宝企业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捐助行为,完全是缘于社会责任、义不容辞的自发行为,绝无任何商业目的。“此善举若被滥做广告或其他商业宣传等活动, 实属对此善举的亵渎和歪曲。”
另外,加多宝对新闻发布会未征得其同意或授权就使用红罐王老吉的产品图片、广告语及销售数据等表示不满。对此,加多宝“深表遗憾。”
“红”“绿”同宗不同门
这是加多宝多年来首次就“王老吉”品牌关系问题作出正式回应。
一直以来,加多宝与广药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在坊间盛传,其症结就在于“王老吉”商标授权这一敏感问题。
“王老吉商标归广药集团所有,授权许可加多宝生产销售红罐王老吉。”广药集团相关人士昨日(11月15日)就“王老吉”商标问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出明确回应。对此,加多宝集团企业传讯首席代表田威表示不予置评。
1997年,广药旗下的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与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有限公司自当 年取得独家使用“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15年。而广药下属企业王 老吉药业则自主生产销售绿盒装王老吉。
2002年,加多宝对“王老吉”重新品牌定位后,开始大笔投入品牌推广,迅速打开市场。公开数据显示, 加多宝从2002年销售额不及2亿元,2003年销售额蹿升至6亿元,2007年飙升到50多亿,尤其是2008年为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的手笔,更是令王 老吉名声大振,当年加多宝销售额高达140亿元,创造了中国饮料的奇迹。
使用同样品牌名称的广药王老吉或许是因为沾了红罐王老吉的光,也在同一时期内出现销售暴增。2004年,广药绿色利乐包“王老吉”销售额仅8000万元,2005年迅速升为1.5亿元,2006年则达到6.6亿元,2008年,在一些超市里,盒装王老吉也出现了脱销。
两个“王老吉”之争
加多宝公司自2005年以来持续低调,尤其涉及到与广药之间的利害关系更是很少向媒体表达过态度。此次广药王老吉借红罐王老吉获“1080亿品牌评估价值”并大肆宣传,使加多宝不得不跳出来澄清。外界看来,这或许正暴露了加多宝与广药之间的裂缝。
“两家表面是好,上面区域经理、地级市主任都叫我们不要斗得太厉害,可是到业务员,就广告纸照撕。”一名加多宝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为了不让广药王老吉“占便宜”,加多宝开始在红罐王老吉包装上明确标注 “加多宝出品”,广告纸上的“王老吉”三字也用铁罐王老吉的简易图案代替,这都是今年才开始区分的。
商标租赁何时到期
按照商标授权合同规定,“王老吉”商标租期只剩一年多就到期了,加多宝公开与广药 “撕破脸”,有人问,一旦商标使用权被收回,加多宝将何去何从?
有传闻说,“王老吉”商标租期已延续到2020年,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双方证实。
据公开报道披露,2001年,香港鸿道集团为了能够与广药集团续签“王老吉”商标使用合同,在香港分三次给了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300万港元,2005年李益民以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
一名广药员工在博客中写道:“当初李益民受贿签了王老吉商标的出租合同,难道这样的合同不该取消吗?但如果王老吉品牌没有给香港方面经营,难道还会有现在王老吉凉茶每年几十亿元的销售吗?”
记者昨日从广药获悉,为实现500亿元的销售目标,该集团最新推出“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面向全球寻求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包括产品代 理、品牌授权租赁、合资合作经营等。不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包括目前由加多宝经营的红罐王老吉。他透露,红罐王老吉的商标租赁的确快到期了,但具体 日期他并未透露。
如果在法律上认定李益民签署的合同无效,则商标租期至2012年1月1日起应收归广药集团。届时加多宝究竟是不惜重金收购或续租这个商标,还是放弃王老吉另树新品牌?对此,加多宝企业传讯首席代表田威表示不便作任何回应。
另有知情人士爆料,鸿道集团有高层以个人名义通过同兴药业占有广药集团大笔股份,对于商标到期后的使用权归属问题,有着相当程度上决策影响力。但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406/2270139.shtml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來自意大利的D&G在中國市場很多消費者眼中與Dolce&Gabbana沒什麼差別,然而與Dolce&Gabbana的妖嬈豔麗不同,T恤、牛仔褲的組合使D&G更顯年輕。
D&G作為Dolce&Gabbana的副線品牌1994年面世,該品牌至今還不到20歲,可業界就開始不斷傳出消息稱Dolce&Gabbana將關閉D&G。
《華爾街日報》指出,價位降低的D&G將從此消失,Dolce&Gabbana將拓寬產品線,覆蓋低價更低的市場。
一位接近Dolce&Gabbana公司內部的人員指出,關閉D&G的決定還沒有最終做出。昨日(4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 內一位D&G經銷商處瞭解到,「D&G並沒有給出2012年的訂貨單。往年會收到來自D&G上千種款式供我們選擇,但今年除幾個 設計款作為補充外,D&G沒有其他動作。」
或侵蝕主品牌
《華爾街日報》稱,該消息一旦被證實,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時裝秀將是年僅17歲的D&G最後一次表演,品牌將在2012年的8月份停止運營。目前,Dolce&Gabbana已開始通知與其合作的零售商這一變化。
中國最早經營奧特萊斯、同時經營多種奢侈品的上海富客斯控股CEO陸強表示,D&G將被合併進主品牌Dolce&Gabbana,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作為副線品牌的D&G對主品牌侵蝕過於嚴重。
建立之初,Dolce&Gabbana投資了100億美金建設D&G,然而正因為如此,高額的投資讓D&G的發展偏離了軌道。 《華爾街日報》透露,為保證投資有所回報,不得不提高D&G產 品 的 售 價 , 這 使D&G和Dolce&Gabbana在一些產品上起了衝突。
「副線品牌的建立是為擴大目標消費者。副線品牌往往以更低廉的價格和不同風格的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以增加公司的營業額。」陸強表示。
D&G是Dolce&Gabbana公司在業績上的主要貢獻者,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3月,D&G的業績達到了公司總 收入的45%,為2.22億美金。但當副牌對主品牌的盈利造成威脅,兩個品牌之間的衝突就逐漸凸顯。此外,D&G以及 Dolce&Gabbana名稱極為相近,往往讓消費者迷惑,而簡潔的D&G似乎更能讓消費者記住。
D&G扮演「角色」不清晰?
麥肯錫發佈的 《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出現了市場總量迅速增長及消費者更加理性的雙重變化。報告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佔全球奢侈品20%以上市場份額。
「成也中國,敗也中國。」聯縱智達品牌管理首席執行官崔洪波告訴記者,「傳統奢侈品市場已逐漸飽和,目前亞洲逐漸成為奢侈品市場增長的亮點,其中以中國為最。」
「對眾多奢侈品牌而言,如果不能在亞洲上更好地發展,那麼該品牌就會增長乏力。」崔洪波表示,「從經營者角度出發,如果關閉一個品牌,背後的原因肯定是 因為決策上的失誤。一旦推出該品牌的目的和初衷沒有達到,決策者往往會選擇關閉該品牌。D&G的誕生在服裝品牌組合邏輯和所扮演的角色上並不清 晰,該品牌在中國賣得並不好。」
「走年輕路線的D&G在中國也面臨很尷尬的處境。主要面對年輕人的設計,但D&G過高的價格讓不少中國年輕消費者難以接受。而真正有實力購買該品牌的消費者往往又會選擇更為成熟和性感的Dolce&Gabbana。」陸強認為。
「對奢侈品公司而言,品牌不能在亞洲市場這樣的市場獲得號召力,該品牌的價值就容易被稀釋。」崔洪波表示,而D&G在老牌奢侈品市場的影響力也並不足以彌補這一缺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406/2270139.shtml
來自意大利的D&G在中國市場很多消費者眼中與Dolce&Gabbana沒什麼差別,然而與Dolce&Gabbana的妖嬈豔麗不同,T恤、牛仔褲的組合使D&G更顯年輕。
D&G作為Dolce&Gabbana的副線品牌1994年面世,該品牌至今還不到20歲,可業界就開始不斷傳出消息稱Dolce&Gabbana將關閉D&G。
《華爾街日報》指出,價位降低的D&G將從此消失,Dolce&Gabbana將拓寬產品線,覆蓋低價更低的市場。
一位接近Dolce&Gabbana公司內部的人員指出,關閉D&G的決定還沒有最終做出。昨日(4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 內一位D&G經銷商處瞭解到,「D&G並沒有給出2012年的訂貨單。往年會收到來自D&G上千種款式供我們選擇,但今年除幾個 設計款作為補充外,D&G沒有其他動作。」
或侵蝕主品牌
《華爾街日報》稱,該消息一旦被證實,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時裝秀將是年僅17歲的D&G最後一次表演,品牌將在2012年的8月份停止運營。目前,Dolce&Gabbana已開始通知與其合作的零售商這一變化。
中國最早經營奧特萊斯、同時經營多種奢侈品的上海富客斯控股CEO陸強表示,D&G將被合併進主品牌Dolce&Gabbana,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作為副線品牌的D&G對主品牌侵蝕過於嚴重。
建立之初,Dolce&Gabbana投資了100億美金建設D&G,然而正因為如此,高額的投資讓D&G的發展偏離了軌道。 《華爾街日報》透露,為保證投資有所回報,不得不提高D&G產 品 的 售 價 , 這 使D&G和Dolce&Gabbana在一些產品上起了衝突。
「副線品牌的建立是為擴大目標消費者。副線品牌往往以更低廉的價格和不同風格的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以增加公司的營業額。」陸強表示。
D&G是Dolce&Gabbana公司在業績上的主要貢獻者,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3月,D&G的業績達到了公司總 收入的45%,為2.22億美金。但當副牌對主品牌的盈利造成威脅,兩個品牌之間的衝突就逐漸凸顯。此外,D&G以及 Dolce&Gabbana名稱極為相近,往往讓消費者迷惑,而簡潔的D&G似乎更能讓消費者記住。
D&G扮演「角色」不清晰?
麥肯錫發佈的 《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出現了市場總量迅速增長及消費者更加理性的雙重變化。報告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佔全球奢侈品20%以上市場份額。
「成也中國,敗也中國。」聯縱智達品牌管理首席執行官崔洪波告訴記者,「傳統奢侈品市場已逐漸飽和,目前亞洲逐漸成為奢侈品市場增長的亮點,其中以中國為最。」
「對眾多奢侈品牌而言,如果不能在亞洲上更好地發展,那麼該品牌就會增長乏力。」崔洪波表示,「從經營者角度出發,如果關閉一個品牌,背後的原因肯定是 因為決策上的失誤。一旦推出該品牌的目的和初衷沒有達到,決策者往往會選擇關閉該品牌。D&G的誕生在服裝品牌組合邏輯和所扮演的角色上並不清 晰,該品牌在中國賣得並不好。」
「走年輕路線的D&G在中國也面臨很尷尬的處境。主要面對年輕人的設計,但D&G過高的價格讓不少中國年輕消費者難以接受。而真正有實力購買該品牌的消費者往往又會選擇更為成熟和性感的Dolce&Gabbana。」陸強認為。
「對奢侈品公司而言,品牌不能在亞洲市場這樣的市場獲得號召力,該品牌的價值就容易被稀釋。」崔洪波表示,而D&G在老牌奢侈品市場的影響力也並不足以彌補這一缺陷。
http://www.eeo.com.cn/2011/0915/211315.shtml
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消息,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將於2012年底在美國IPO,晚於市場預期。
此前,市場預期Facebook將於2012年4月進行IPO,甚至有人預計Facebook將於今年進行IPO。按照最近交易的Facebook私有股權價格計算,Facebook估值達665億美元。
但該名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希望IPO能在2012年9月或者之後進行,以便讓員工專注於產品開發,而非套現。
Facebook投資人皮特·泰爾(Peter Thiel)表示,科技公司越晚IPO越好,谷歌就是在等待了6年後才進行IPO,當時其已是搜索領域的霸主。
泰爾稱:「晚進行IPO是一個很好的競爭策略,在文化上會讓人們重視長期價值,而非季度數字。」
谷歌在2004年4月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首份財務報告,並於當年8月IPO。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股東超過500的私營企業必須於下一年第一季度披露財務信息。在高盛於今年1月份成為Facebook股東之後,Facebook股東數突破500,Facebook將從明年4月份開始報告財務業績。
Facebook並未公佈財務數據,但據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年營收在20億美元左右。路透社上週在一篇報導中表示,Facebook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億美元,同比翻番。
知情人士表示,Facebook推遲IPO或與保留人才有關,Facebook中一些員工非常希望在IPO中套現走人,而扎克伯格則希望保留這些人才,直到明年夏季,以便完成產品規劃。
|
||||||
習近平,這個名字,你一定要認 識。 CNN曾經清楚的表達: 習近平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觀點尚不得而知。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所知有限:即使中國已經逐漸融入世界,習近平是如何爬到這個位置的,對於外界來說仍然很神秘。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在官方的簡歷之外,人們對習近平的具體思想、他本人,和他的同伴可能會採用何種與現在領導人不同的方式管理中國,所知甚少。 就在各方無法完整描述他的情況下,這樣一個關鍵的陌生人,他卻即將成為未來十年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 而且,還不止於亞洲。各家的評論分別提到,十年後,中國將成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包括建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經濟學人》預測,中國二○一九年將成 世界經濟龍頭;人民幣十年內(二○二○年)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到二○一五年,中國百萬富豪將掌握八兆七千六百億美元,占亞洲GDP一半。 這些影響力,都將在習近平十年中國國家主席任內完成。 十月一日,中國國慶的各項慶典活動,成為迎接習近平粉墨登場的一個大舞台。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來訪,接見他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南非副總統莫特蘭蒂(Kgalema Motlanthe)與中國高層會談的也是習近平。這預告著,中國改朝換代時代來臨了,因為明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任國家主席、總 書記胡錦濤兩任十年的任期結束了。 明年此時,習近平將正式登上中國第一的寶座,現在的他,已按部就班走昔日胡錦濤的老路,接下國家副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三個職位 於一身,全面接掌黨、政、軍要職,逐步走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十月一日,來自各地的八十萬人湧向北京慶祝中國建國六十二週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張巨幅的孫中山照片,就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館正前 方。因為今年剛好是辛亥一百年(中國稱辛亥百年,絕口不提民國百年或建國百年),這意味著兩岸關係在一百年之後,即將展開新的局面? 對於台灣來說,更有必要認識這個人。 ECFA的黃金十年執行高峰,將會出現在習近平執政時期。中國要不要多買一百萬片面板?虱目魚採購會不會再加碼?四分之三的台商海外投資集中在中國,未來 中國政策會怎麼走?八成的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有投資設廠,中國會持續改革嗎?兩岸會持續和平嗎?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下達命令撤飛彈?兩岸領導人會不 會碰面? 一連串的問號,都讓我們不得不去還原習近平的人格與風格,做為我們未來在經商、投資、置產、就學、旅遊,甚至要不要開戶存人民幣的重要依據參考。 家世好:出身權貴家庭 中南海長大,自幼就看過大官雲集 商周採訪團隊,回到習近平的原點,從他外放任官的起點廈門,一路跟著他從政的軌跡,北上來到北京,探尋習近平從地方到中央領導核心,他走過哪些路,做過哪 些事。 五十九年前,北京政壇發生了一件大事:「五馬進京」。毛澤東為了加強中央領導力量,把分管在五大地方的中央書記調到北京任職,這五個人是俗稱東北王的高 崗、西南王的鄧小平、中南王的鄧子恢、華東王的饒漱石、西北王的習仲勛。 跟著習仲勛一起進入中南海(中國中央政府在北京所在地與生活地),是即將出生的兒子習近平。一九五三年習近平出生在北京,祖籍是陝西富平縣,他的出生不平 凡,是王侯將相門閥,是當時五億人民中的頂尖之家。所以回憶幼年生活時,習近平曾說,小時候常去中南海的禮堂看戲看電影,也常去人民大會堂參加慶祝會。 就連習近平念的學校,也是黨軍高幹子弟雲集的「八一」學校,是一所寄宿制的中小學校。鄧小平、葉劍英、薄一波等中共黨軍頭頭的子女,也都在「八一」學校就 讀,習近平可說是共產黨的八旗子弟、紅色貴族。 今天的中國人民則給了這一批建國元老子女一個新的稱號:太子黨。 跟江澤民、胡錦濤這些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不同,習近平是中國第一個在中南海長大的領導人,他自幼便見過大官雲集的慶典與活動,在中南海的共黨領導家庭中 串門子長大。 但他卻也比別人更早體驗官場的殘酷,習近平有這樣的父親,人生應該就是從此不凡,但一場大風波,卻讓習近平經歷一場長達十三年的苦 一九六二年,共產黨掀起一波波權力鬥爭,無數黨國元老淪為階下囚,被整肅的也包含習仲勛,他從國務院副總理被打成了反黨集團,被監押在北京衛戍區,習仲勛 一家也從中南海搬到一所胡同小院。 吃過苦:曾被下放勞改 當七年農民,睡土坑也吃不飽 那一年習近平才九歲,突然見不到爸爸的習近平與弟弟習遠平,拚命追問爸爸怎麼不見了,只見媽媽齊心常孤坐流淚,後來連齊心都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幹校去 勞動。 從太子黨變成反黨份子,年少的習近平早早經歷了中共高層政治的翻雲覆雨、人間冷暖的巨變。一九六六年五月,更嚴厲的挑戰來了,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 習仲勛遭受批判鬥爭、被紅衛兵從北京抓到陝西遊街示眾十餘次。 習近平因父親也被抓到中央黨校集中關押審查與挨打。接著,毛澤東又發動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年僅十六歲的習近平下鄉勞改。 什麼是無情?習近平本來想到父親的家鄉陝西富平縣習家莊去插隊務農,想投奔父親的親戚們,但是親戚們因為怕沾上「黑派份子」和「反黨份子」的關係,都不敢 收留他。 進退兩難的習近平,只好找陝西省的「知青辦」要求到父親曾經工作和打過仗的地方——延安。從昔日的紅色貴族,改睡在土坑上,臭蟲虱子到處是,咬得習近平身 上都是紅紅的水泡和血痕。到農村只能吃雜糧、包穀、瓜菜代(編按:中國一九六○年困難時期的代食品充饑措施,以瓜果、蔬菜代替糧食作為主食)。當了七年農 民,很難吃到肉。有一次發給他幾斤豬肉,習近平拿起刀,割下一塊生肉,就迫不及待放進嘴裡,邊吃邊說:「真是太香了!」 一個普通的十六歲小孩,趕下農村就能跟貧農一起吃苦,是不太可能的。更何況是生在權貴家庭的習近平。他馬上犯了第一個錯誤:拿麵包餵狗。他當時從北京帶麵 包上火車,到了陝西後,麵包已過期不能吃了,習近平只好拿來餵狗,沒想到這一幕被農民看到,麵包這麼稀奇的東西,竟然拿來餵狗。 於是習近平在百姓眼裡竟留下不愛勞動的印象,才待了幾個月,受不了苦,就逃出農村,回到北京。那時文化大革命還在進行,習近平一回去又馬上被發現,被抓去 強制勞動,每天挖溝和鋪設下水道。眼看文革還在進行,想要有出路還是得回農村,於是,他下定決心再回農村。 搏翻身:苦中立志從政 爭取入黨超過十次,終被批准 他曾這樣說:「我能幹活,我幾乎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歇著,除了生病。下雨颳風,我在窰洞裡跟他們鍘草,晚上跟著看牲 口,然後跟他們去放羊,什麼活都幹。身扛兩百斤麥子走幾十里山路,臉不變色不換肩;力氣大,全村青壯年誰也摔不倒我。」一邊勞動,習近平爭取翻身的機會, 前前後後爭取加入共產黨超過十次,終於在一九七四年被批准入黨,並在該年冬天被提升為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智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薄智躍說,從中學生變成一個大學生,從逃走到得了當地農民與群眾支持,這段時間也剛好是習 近平人生的成長期,從小孩變大人,他是在苦難中養成他的人格,有堅韌的個性與不畏懼下鄉吃苦。 一九七五年,文革接近尾聲,當初下鄉的學生紛紛回到大學,習近平也被推薦讀清華大學。 接下來一段時間,習近平在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到了中央軍委辦公廳,擔任當時國防部長、政治局委員耿飆的秘書。一九八二年九月,習仲勛當選為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再度回到中國權力核心,習家又一次迎來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顯身手:站上開放前線 幫福建招商引資,卻不留名邀功 一九八五年六月,習近平從河北的縣委書記被調升為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也就是副市長。當初的福建是改革開放的前線,招商引資的時代來了,習近平就是在那樣 的時代到福建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海滄計畫、漳州電廠,緊接著是蜂擁而至的台商,習近平在那樣的時代到了福建。 這是現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沒有的經歷,習近平站上了改革開放的第一線,也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跟台灣人接觸的台灣工作。 到了福州才是習近平大展身手的時候,我們看到勤快、果斷與魄力的習近平,可是又同時極度內斂與沉穩低調的權貴子弟。 當我們抵達了福州,回顧習近平當初規畫的福州與今天的對比,老城區變成了熱鬧的老街,閩江第三橋梁也完成了,福州成了汽車生產重鎮,更是賓士車在中國兩大 基地之一。 福州下轄的福清,成功引了印尼華僑林紹良以及台商投資,其中光是電腦螢幕產量就居世界之冠。如今這些成績都在,唯獨少了習近平的題字,在福州福興工業區設 廠的福華紡織董事長陳建男說,習近平只做事情、不張揚,福興工業區就是他開設的,卻不搞個人宣傳。 中華汽車前總經理蘇慶陽說,如果沒有習近平大刀闊斧解決土地、水電與人工問題,一個涵蓋車廠、周邊零配件企業的東南大汽車城,不可能這麼快完成。但留在東 南汽車城上的題字也不是習近平。 所以中國政壇這樣說,習近平在福建無大功也無大錯,甚至還犯了小錯誤,例如在一九九○年代就為兩岸三通做準備,蓋了福州長樂機場,設計規模太大,導致營運 初期四年虧損人民幣十一億元。 當時被時任總理的朱鎔基批評:「沒有必要一省搞兩個機場。」但,等到我們今天再到福州機場,已經不敷使用、需要再擴大規模。 這是習近平的個性與主張,他認為「笨鳥先飛,滴水穿石」,只有沒能力的人才會強出頭。這樣個性,讓習近平在中共的十五大,以吊車尾的方式進入中央委員,差 一點沒辦法搭上接班列車。 薄智躍說,中國考核領導人不是只看成績,而是要看時間、寬度跟完整性,歷練多久、管過多少、做過多少事情才重要。對比早早出名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或共 青團出身、原先被看好接班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習近平用滴水穿石的硬功夫後來居上。 但在中國官場這還不足以勝出,權術更重要,這是台灣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對習近平的看法,他認為出生權貴跟懂得拉攏各派系,都不是習近平勝出的原因。習近平像 明朝中興大臣張居正,聰明絕頂且擅長權術,處理事情不硬來,像拉鋸子,拉不動就往回拉,拉回來再推出去,再硬的木頭也會斷;今天的中國官場就是如此,集體 領導、派系林立,硬拉鋸子就會斷,反而出事。 進核心:前進上海政壇 謹慎處理貪污案,化解胡、江心結 二○○七年,習近平機會來了,上海前市委書記陳良宇因貪腐案下台,之後各方人馬角逐,政壇更傳出了所謂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的上海幫,跟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 對於上海人事不同意見的傳聞。 這是習近平接班考驗之戰,他在意外聲中接任上海市委書記,必須收拾陳良宇的殘局,當時上海各界人心惶惶,擔憂還會掀起更大的風暴,有更多人會被抓與下台。 結果習近平一來先是召開了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先表態擁護胡錦濤的黨中央,然後選出了上海的官員,結果是原班底幾乎不動,對於上海幫的追查懲處最高就止於 陳良宇,風暴也不再擴大。完成了胡錦濤要求和諧的目標,不再對上海幫動手,也讓江澤民滿意。 中國最近一首名為〈官場基本功〉的新民謠云:「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能在驚濤駭浪中行舟向前,習近平的官場基本功 相當的強。 私底下的習近平,是度過了一波又一波驚濤駭浪,剛剛抵達上海,上海負責住房的官員給習近平安排一幢獨立的三層英式花園洋房,總面積約二百四十坪。而中共高 級幹部住房準則規定,省部級官員住宅標準約為七十五坪內。習近平匆匆看了一眼,說:「還是留給老幹部休養用好,」便掉頭而去。 一次赴浙江出差,幹部接待人曾勸習近平坐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用列車去,他笑笑,坐公用規格的車子走。 《華盛頓郵報》對他的觀察是,人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福建和浙江兩省時期:務實、嚴肅、謹慎、刻苦、腳踏實地、低調;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好像是對高官的那 些排場不感興趣的人。 坐大位:手腕軟硬兼施 得到中國廣大支持,也將影響台灣 習近平在上海七個月零四天,公開露面就是四平八穩的官話、套話,沒有風采,沒有亮點,但也絕不會有錯。這就是公孫策說的張居正權術,在拉鋸之間滿足各方利 益,也把中央交代的事情給辦好了,而且也不給政敵任何做文章的機會。 但習近平卻不是軟弱只懂得派系利益,他遇到該強硬的時候,照樣強硬。二○○九年二月十一日,習近平在墨西哥會見華僑代表時說:「在國際金融風暴中,中國能 夠基本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已經是對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他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 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句話道出今天中國民族主義自尊高漲的心聲,在中國得到廣大的支持,但也差點造成國際風波。卻也看出了習近平的另一面,在官場上擅長權術與拉鋸,對國際事 務卻是強硬寸土不讓;習近平是能軟能硬。 這樣一個人,吃過苦、磨過難;家世好,人低調;表面軟、骨子硬,在台灣問題上,在兩岸互動上,我們都將和這個人打交道;現在只是剛開始認識他,他真正接下 大位,實際做出兩岸問題決策之後,我們才有可能更了解,未來十年,我們將面對的是怎樣一位中國領導人,以及台灣的下一步。 【延伸閱讀】未來10年,他將主宰世界……8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龍頭人民幣最快在10年內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2015年,中國百萬富豪將 掌握8.76兆美元,占亞洲GDP一半10年後,中國將成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 【延伸閱讀】人生起伏四十載後,將站上世界權力舞台──習近平從政大事紀 下鄉勞改1953生於北京 1962父親習仲勛遭撤換職務,下放河南 1969下鄉勞改 1974加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知青、黨支部書記 入黨當官1975進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1979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 1983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 任內爆發史上最大貪汙案1985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0福建省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5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9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2000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獲清大法學博士學位 光芒漸露2002父親習仲勛過世 2003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7上海市委書記 2008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在任至今) 進入黨政核心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在任至今) 2010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任至今) 2011將接任黨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
|
||||||
2011-11-28 TWM
|
||||||
「股神」巴菲特開始買科技股了!當市場以為明年科技春燕不來,巴菲特卻反手買進IBM與英特爾。 到底巴菲特預見了什麼? 《今周刊》帶你到洛杉磯海邊,直擊這場由英特爾做東的全球最大科技創投高峰會,邀來全球900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進行三天閉門會議。 預見2012年,英特爾到底要玩什麼? 撰文‧賴筱凡 十一月中旬,就在「股神」巴菲特公開披露買進科技股的這天,位於洛杉磯機場南方一小時車程的杭廷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異常地繁忙。海灘邊,靜謐的太平洋上灑滿了橘黃色的陽光,飯店人員則神經繃緊地安排各項細節,準備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九百位CEO等級企業 領袖,這是一場規模堪稱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 這已經是英特爾第十二年主辦的高峰論壇,與會的來賓不是各界企業領袖,就是一年操盤上億元的創投高手。在國際經濟情勢一片混沌之下,他們拋下手中的工作, 不遠千里地飛到這裡,就是寄望這場會議能為不確定的二○一二年,勾勒出可以依循的產業曙光。 目標很明確 任何東西都有英特爾的色彩「除想了解明年的科技趨勢之外,大家都想知道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在這裡找到更有利的合作夥伴。」說話的人是英特爾資本 (Intel Capital)董事長索達尼(Arvind Sodhani),這是他在英特爾工作的第三十年。財務出身的他,是英特爾的財務大總管,直接報告給英特爾總裁歐德寧(Paul Otellini)。 身為英特爾三位執行副總裁之一,索達尼有別於另外兩位主管晶片業務,他是手握英特爾一年上百億美元投資大權的關鍵人物,更是全球科技趨勢走向的樞紐,一旦 在索達尼筆下批准的投資案,也意味英特爾將全力投入。他就像點燃蒸氣火車的列車長,不只帶著英特爾投資,更拉動全世界科技業的發展方向。 「我們正處於一個聯網世界(connected world),目前全世界有四十億個行動網路裝置(指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但預估二○一五年將會達到一五○億個。」在索達尼眼裡,不管是持續 成長的電腦使用人數,或是越來越多、遍布世界各地的數據中心,甚至是社群網站、應用程式,都將讓行動網路裝置越來越多,所以英特爾必須抓住這樣的機會, 「英特爾資本將會非常積極地投資整個聯網生態環境,讓連結全世界的夢想成真!」站在英特爾的高度,索達尼明白,他們不是要做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他們要打造一個生態環境,產品裡面內建英特爾的處理器,軟體是英特爾投資的公司所設計,開發工具是英特爾旗下的公司提供,甚至應用程式(App)由英特爾 找來的第三方開發商所寫,防毒軟體也由英特爾旗下公司開發。 索達尼的目標很明確:不只要內建英特爾處理器(Intel inside),還要任何東西都有英特爾的色彩。所以,英特爾投資半導體設備商、無線通訊晶片開發商、數據中心的軟體解決方案,更會看到英特爾投資網路公 司、社群遊戲代理商,還有更多的App開發商、數位內容供應商。因為,索達尼要把全部的人,都拉進來這個英特爾畫起來的大圈圈裡。 過去兩年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躥出,讓蘋果與安謀︵ARM︶這類公司將肥厚的利潤全端走,全世界最熱賣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沒有英特爾的份。 英特爾要想急起直追,不是光跟安謀比誰的處理器效能比較好就有用,他們必須從根本下手,將NB廠、手機廠全都綁在英特爾的生態環境裡。於是,除了原有的華 碩、宏碁、聯想、索尼之外,谷歌︵Google︶進來了,然後是三星、宏達電。 就在索達尼鋪陳的聯網世界中,英特爾總裁歐德寧接著登場了。他大手一揮,給了這三個數字:「四十五億個行動聯網裝置,三千億個Gb的數據傳輸,一.二億兆 個電晶體。」你能想像,一旦越多行動聯網裝置出現,英特爾就能製造越多電晶體。為了要讓行動上網變得更方便,一場NB革命在歐德寧鳴槍下,超輕薄筆電蓄勢 待發。 今年八月,英特爾在台北的一場關鍵記者會宣示砸下近百億元資金,就為了讓英特爾資本能夠更專注投資超輕薄筆電。「我們內部已將超輕薄筆電訂為明年的最高指 導原則。」英特爾PC事業群行動平台部門總經理Erik Reid的話,一點也不誇張,光是索達尼三十分鐘的開場演講,提到超輕薄筆電的次數就不下十次,更別提歐德寧。 百億元資金砸下去,英特爾資本的一百位主管經理(MD)也跟著動了起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全方面地找出有利於超輕薄筆電的供應商,然後投資它。以電腦製造王 國|| 台灣為例,英特爾台灣區資深總監孫承中透露,「我們目前看的案子,先以新功能為主,像是觸控。」確實,明年微軟極受矚目的平台Win8,將正式上市,英特 爾與微軟兩個老戰友連手,就是希望可以扳回一城,挫挫蘋果的銳氣。 趨勢一:超輕薄筆電 砸百億元重金,發動筆電革命歐德寧坦言,整合能力像蘋果一樣的人,實在太少,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找上谷歌合作,過去英特爾與微軟同屬封閉組織,但是現在, 英特爾要轉向開放,在開放平台上,歐德寧同樣要爭取發球權,超輕薄筆電就是第一槍。 「很多人說PC已死,但我不這麼認為,越來越多的水平整合將會浮上台面,重點是我們如果不做點什麼,就可能會落後。」在歐德寧銳利的眼神背後,有著英特爾 巨大的野心,雖然超輕薄筆電今年才剛推出,但英特爾的目標已經訂出來|| 超輕薄筆電將占有四○%的筆電市場。 英特爾甚至明確地將產品藍圖全畫了出來,今年超輕薄筆電先用Sandy Bridge的處理器,明年為了要將待機時間拉到比iPad還長,開機速度能和iPad一樣快,新一代處理器Ivy Bridge要接棒,二○一三年將會再推Haswell處理器,全面推動筆電轉型。 於是,台下九百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心裡都有了底。抱著資料,帶著一絲興奮,擎泰董事長特助張民右坐在一字排開的CEO裡,他的角色顯得相當特別。隨 著三星、宏達電、諾基亞都成了擎泰的客戶,他要來這裡找更多開拓業務的可能性,而超輕薄筆電就是擎泰的機會。 高峰會的第二天下午,張民右有個相當重要的會議,他要與英特爾全球業務副總裁唐克銳(Thomas Kilroy)碰面,談的重點就是超輕薄筆電。依照目前超輕薄筆電多數採用固態硬碟(SSD),對做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控制晶片的擎泰而言,等於市場大開。 英特爾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晶片廠,還有英特爾資本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作後盾,最重要的就是,英特爾握有全世界科技產業最綿密的科技人脈,因為英特 爾不只投資對它有幫助的公司,英特爾還替它們找客戶。以擎泰為例,貢獻其八成營收的最大客戶,也是最大股東的三星,就是英特爾替擎泰介紹牽線的。 英特爾資本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羅斌的工作,就是負責替這些英特爾已投資的公司,找供應商、找金主、也找客戶。像是去年,羅斌就帶著英特爾資本旗下的六家公 司悄悄來台,他們要拜訪的人,正是大舉投資雲端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羅斌牽線下,六家廠商裡頭,兩家成功打入廣達供應鏈,「它們不只能替廣達做cost down,還能給廣達最新的技術。」二○一二年羅斌會更忙,台灣身為超輕薄筆電生產重鎮,不只他們要來台灣找投資機會,還會有更多國外公司希望能到台灣找 生意。 趨勢二:軟體與內容 多平台優勢,三十億元做App 站在聯網世界的基石上,如果說超輕薄筆電是英特爾想賣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那麼英特爾拿三十億元成立AppUp基金,就是在消費者上鉤前,所拋出的誘餌。 猜猜看,全世界每天上傳到臉書(facebook)的照片有多少?歐德寧揭曉了這個答案:是二.五億張。當每天全球超過十一億人都在使用社群網站,能讓消 費者願意花錢買單的不再只有硬體效能多好,還要能夠有豐富的軟體與數位內容。亞馬遜賠錢也要賣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告訴我們,誰能夠在平板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上提供最多內容,消費者自然就會上門來。 英特爾想吃App市場的理由很簡單,「全世界每一秒,就有七百個App被下載到行動聯網裝置裡。」光是今年六月,全球下載App的次數就超過兩百億次。歐 德寧很清楚,縱使英特爾是一家硬體公司,App卻是他們不得不進入的市場。 然而,看在市場人士眼裡,英特爾要走的路還很遠,「這麼多人都想做App,就算市場不潑英特爾冷水,但一家硬體公司要做到像蘋果App Store,或是谷歌的Android市集,不太容易。」面對市場看法,英特爾軟體與服務事業群資深副總裁蕾妮.詹姆士(Renee James)倒是很有信心,「微軟、谷歌,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App平台放到別家去,可是,沒有人做得到,但英特爾可以。」因為英特爾擁有跨平台的優勢, 他們既與微軟合作,與谷歌也是夥伴。 從中牽線 大舉投資數位內容供應商 為了更有效利用這個優勢,英特爾還大舉投資了數位內容的供應商。坐在會場外的角落,來自台灣的社群遊戲代理商SNS+營運長林彥文,等著要與另一家同為遊 戲代理商的執行長碰面。年僅二十五歲的他,穿梭在會場裡,顯得很不起眼,但短短兩天高峰會,英特爾已經替他的公司安排了不少潛在的合作機會。 SNS+是英特爾在台灣最新的一項投資,「英特爾會看上SNS+,就是因為他們不只有台灣市場,還有泰國、越南、香港、韓國等市場。」市場人士分析,依照 SNS+才創辦不到兩年,手上就代理超過六十種臉書遊戲,是相當有潛力的遊戲代理商。 像SNS+這樣的數位內容供應商,英特爾不只非常感興趣,甚至希望透過英特爾的力量,直接把這些數位內容綁進英特爾客戶的產品裡。也就是說,英特爾居中引 導,在下游華碩、宏碁、索尼、聯想的筆電、手機、智慧電視裡,把英特爾投資的數位內容及App,一起綁進去。 例如去年英特爾與索尼、谷歌合作的第一款智慧電視,就有許多數位內容,由英特爾從中牽線。除此之外,去年英特爾花七十六.八億美元收購資訊安全軟體廠商邁 克菲(McAfee),就是關鍵的指標。「英特爾絕對無法安於硬體收入,消費者要更多服務,所以他們勢必會大力投資軟體。」創投業者觀察。 所以,當英特爾楬櫫軟體、內容投資大旗,投資客也開始蠢蠢欲動,大舉在市場上尋找投資標的,遠從日本飛到洛杉磯參加高峰會的日本創投人士,就積極在軟體與 數位內容下手。 當聯網世界成了不可違逆的趨勢,雲端生活將會充斥在你我的生活裡,就像索達尼說的,數據中心將會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數據中心需要伺服器、各式軟體 解決方案,不論網路傳輸、各種硬體與技術,都布滿了英特爾想投資的商機。 雲端將如何巨大的改變人類生活,就在英特爾針對一千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一項調查裡,我們可以見到端倪。兩年前,他們在聖誕節最想採購的禮物,前三名分別為 筆電、可攜式MP3與液晶電視;如今,他們最想採購的聖誕節禮物是筆電、iPad與電子書。後者的這三樣產品,都與雲端計算有著高度關聯,可見其影響性。 趨勢三:行動網路 雲端、消費型網站潛藏黃金因此,英特爾的動作早就遍及雲端計算裡的每個環節,像是今年五月,英特爾資本就投資了雲端儲存技術平台的供應商大陸創新科公司。 在台灣,則找上能夠提供網路傳輸單晶片技術的泰發。 攤開英特爾在雲端的投資組合,從雲端服務、儲存管理、資訊安全、雲端平台、數位簽證,幾乎是全面性的布局,就連谷歌、蘋果搶食的電子錢包市場,英特爾都想 從中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英特爾還將投資眼光移到消費型網站,所謂消費型網站,泛指可能與消費行為相關的網站。今年八月,一場高達千萬元的投資案,在大陸開花結果,一家 大陸B2C購物網站耀點100,被英特爾資本相中,在第二輪增資時,成功引進英特爾這個大股東。 耀點100可說是不折不扣包著大陸皮、台灣骨的台灣網路公司,四位創辦人當年在台灣創辦的興奇科技,○八年被台灣雅虎收購,成為替台灣雅虎貢獻龐大營收的 購物中心。這四位創辦人再到中國創業,如果不是英特爾投資他們,可能台灣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耀點100。 與耀點100相似的投資案,英特爾相當積極的在進行,尤其是他們開始將重點轉移到新興市場後,亞洲成了英特爾重兵部署的關鍵市場,不只因為大陸成為全球最 大的PC消費市場,亞洲潛藏新創公司的成長潛力,更是讓英特爾磨刀霍霍的主因。 在九百位企業領袖看到英特爾預見二○一二年科技未來後,「我們開始擬訂明年策略方向。」○九年獲英特爾投資的半導體廠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說,每年來參加英特 爾高峰會,最大的收穫就是能掌握英特爾的動向,然後跟著制定方向。 對他們而言,英特爾是科技業的巨人,參加這場英特爾做東的高峰會,等於讓他們站在巨人肩膀上,預見二○一二年的科技趨勢。當從來不曾買過科技股的巴菲特, 都開始低調敲進英特爾股票,在英特爾眼裡看到的二○一二年的科技趨勢,也將成為明年投資科技業的重要風向球。 一分鐘認識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 成立時間:1991年 資金來源:由英特爾每年稅後盈餘提撥主要功用:替英特爾尋找策略投資且具價值的新創公司累計投資金額:104億美元總投資公司數:1185家(194家成 功IPO,286家為英特爾所購併)2011年投資金額:4.72億美元,可望突破5億美元站在巨人英特爾肩膀上,預見2012年三大科技趨勢! 趨勢一 超輕薄筆電Ultrabook 英特爾砸下近百億元資金,與iPad一搏;開出超輕薄、電池待機時間要比iPad長、開機時間要與iPad一樣快的高規格。 已投資標的:與Ultrabook相關,初步鎖定觸控相關產業 趨勢二 數位內容與軟體 英特爾投資30億元,成立新基金AppUp,找來第三方開發商合作,打造專屬、跨平台的App Store,與蘋果App Store一別苗頭。 已投資標的:McAfee、SNS+等 趨勢三 雲端與消費型網路 英特爾看準全球每天11億人使用臉書的市場,全面布局雲端供應鏈;另關注新興市場消費力道強勁,投資消費型網路公司,大搶內需財。 已投資標的:泰發科技、耀點100等點石成金! 英特爾資本的投資組合中,今年有6家公司成功掛牌上市,其中台廠占3家公司名稱 英特爾持股 英特爾的加持 家登 (3680) 8.3% 通過三星認證,進而擠進18吋晶圓規格制定的贏者圈。 KY譜瑞 (4966) 7.08% 兩次增資,英特爾都力挺。 擎泰 (3555) 3% 成功引進三星大客戶,不只貢獻營收,還讓三星成為擎泰最大股東。 900位CEO的三天閉門人脈學用餐交流:三餐與不同與會者用餐,發掘每個可能的客戶、合作夥伴或金主。 牽線媒合:安排900場連結會議,讓潛在合作廠商坐下來談投資、談訂單。 小組簡報:透過分組,給予每位CEO上台簡報1分鐘,快速認識相關公司。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1deb.html
此外,2011年也新增部分資金,因此上面的投資結構和現金比例均需要有所調整。
2011年年末的持倉結構:
中國人壽A佔比:44.62%
貴州茅台佔比:16.3%
張裕B佔比:21.61%
新奧燃氣佔比:18.32%
現金:0.16%
本年盈虧:1.33%(截止12月23日)
總結一下2011年的操作:
1.在7.8和7港元左右全部賣出魯泰B,部分在78港元加碼張裕B,部分在50港元加碼古井貢B。
賣出魯泰B的原因是當時覺得張裕B和古井貢B更加吸引,另外,正如MC書記所言,連續幾年固定資產未有增長,產能增幅有限。另外,當時棉花價格飛昇,對於公司影響開始出現,而人工支出漲幅遠高於純利增長,反映公司在人工成本控制方面手段匱乏(後來有股權激勵方案補救)
2.2010年下半年開始,24港元,21港元,以及今年初在19.5港元分別買入蒙牛,但是在國慶後26港元附近清倉,所得一半增持新奧能源,其他增持貴州茅台和張裕B。
賣出蒙牛的原因:
A.整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無論是伊利,還是上游的現代牧業,都在拚命進入,巨額的銷售費用吞噬了股東盈餘。
B.管理層逐漸流失,中糧管理的效果還需要觀察,暫時避開」他人的婚禮「
C.過去幾年,04,06,08年均大量印發股票,攤薄股東權益,未來是否如地產行業一樣,需要不斷融資支持發展暫未可知。
D.低端消費品始終慎防質量事故,三聚氰胺以及今年的瘦肉精事件陰影始終籠罩。
3.瘦肉精事件後買入雙匯,從56元起向上追入,成本價68元,最後於79元賣出,所得資金全部買入國壽
雙匯我認為是一間非常賺錢的公司,不像蒙牛和魯泰B,賣出時是認為公司或者行業前景欠奉。雖然瘦肉精事件令 公司受到口誅筆伐,但是我認為,投資者要摒棄感性的衝動,就比如菲利普莫爾斯,煙草行業令到全世界人民死亡率增加了許多,在歐美是邪惡行業的象徵,不妨礙 股票市場上的成功。
彙總一下雙匯的研究歷程:
A.都是非常賺錢的生意,如母公司的ROA長期穩定在13%以上,ROE接近30%,而什麼生物工程技術公司,ROA長期在40%左右,比什麼茅台還牛B。
B.再次印證張裕的研究中提到的一樣,什麼進入上游,上下游產業一體化都是屁話,河南的萬東牧業,過去三年的總資產基本沒有增長。同時,ROA也非常不穩 定,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行業。因此,在「保障原料-豬肉安全」的長期股東利益和短期股東盈利的兩方面,管理層以後要更加慎重,從長遠來講,當然是要逐 漸開始規模化養殖來控制品質,但是規模化養殖也有中國現實的困難(山多,面積小,污染大,與人爭糧等),同時短期對盈利也有影響。
同時岔開一句哈,有些朋友話,投資這些公司不如投資上游養殖的公司,個人認為就是錯誤的,這類養殖公司就是相當於原材料行業,毫無市場專利保護,每個養殖 公司出產的雞鴨鵝,和其他的並無區別,收購公司不可能因為你出的雞鴨鵝而開高價,純粹的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就好像中國的鋼鐵行業一樣。規格型號和全世界 一模一樣,只能在價格上打拚。
那麼,回到正題,雙匯有沒有市場經濟專利?
可以先回答這些問題:
i.為什麼這麼好賺?生意模式如何,是否加大屠宰量就可賺多些,那麼為什麼過去這些年產能增加不是太快?
ii.其他競爭對手在哪裡?
iii.增長瓶頸在哪裡?
D過去幾年,雙匯的固定資產增幅很少,甚至有所倒退(04年增速出現峰值),由於雙匯的豬源是「基地型」,絕大部分豬不是屬於雙匯的,固定資產大部分是土 地、機器,因此,過去幾年整體來講,雙匯的產能增幅非常少,基本上來講,過去幾年只是提高產能利用率。這個意味著,一方面隨著不斷折舊,機器的淨值不斷下 降,同時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以及代銷集團的產品,營業收入不斷上升,因此,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ROE不斷上升(有些類似於維他奶的模式,生產豆奶的機器 不斷折舊,在賬面上可能淨值都為零了,但是實際上還是在用,因為榨豆奶的設備不會過時),也就是講,雙匯的ROE不斷上升僅僅是由於淨資產的不斷下降。另 外一方面,可以思考,從雙匯下屬各個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業績觀察,都是一盤非常好賺的生意,ROA、ROE都是很高,那麼為何雙匯不擴張呢?反觀競爭對手 ---雨潤的表現,固定資產每年都是40-50%的增速增長,姑且不論雨潤的現金流是否能夠支撐如此大規模的擴張,那麼為什麼雙匯發展本身不擴張,直到最 近才有所動作?觀察雙彙集團的資產和雙匯發展的資產,推測應該是在過去幾年中,雙匯發展固守原有陣地,產生巨大現金流(過去幾年的派息率都超過了50%, 同時現金流遠超過資本開支),作為一個現金奶牛,支撐集團公司南征北討,直到現在集團公司內非股份公司的資產已經差不多相當於股份公司的資產,相當於股份 公司幫人「湊仔」,因此雙匯的產能擴張也是非常快的,只不過它的產能擴張體現在集團層面,而從2010年開始推出方案準備購買該部分資產,以及真正實現 MBO後,從2011年開始(2010年11月10日發佈對外投資公告),對外投資的主體基本又回覆到以股份公司,結合過去幾年雙匯的巨大關聯交易、管理 層股權MBO,其中有什麼訣竅,還需要仔細思考。
E過去幾年雙匯的運營在股份公司和集團公司遊走,那麼整體上市後會如何呢(購買集團公司大部分資產,已經差不多相當於整體上市了,當然集團內還有部分與肉 製品無關的產業)?由於一方面股份公司外的資產已經進入成熟收割期,參照股份公司內的子公司的財務情況,該部分資產的盈利情況還是相當理想的,另外一方 面,過去幾年股份公司不用參與擴張,在折舊、高分紅等因素的影響下,ROE長期維持高水準的情況也將一去不復返。另外,股份公司「現金奶牛」的角色將會有 所改變,派息率會下降;ROE會下降,長期來看,能夠維持16-20%就已經不錯,如果不融資,那麼純利的增幅不會超過20%,PE也不應該超過20倍。
F觀察資產收購預案,雙彙集團08年、09年的ROE均在30%左右,和股份公司相差無幾,考慮到大部分擴張均是在集團層面進行,資產膨脹得很快這個情 況,ROE高達30%是一個很厲害的數字。一方面,代表這些資產的確已經進入成熟期(怪不得,現在要整體上市了,當然,這個對於股份公司來講似乎也無損 失),另外一方面,應該是集團公司借用了股份公司的銷售網絡,因此得以輕資產運營。
但總而言之,整體上市涉及方方面面,要預判將來表現的確資料不足,還是應該封存倉位,等到塵埃落定後觀察集團公司表現再講。
G剛剛看過其他博客上關於雙匯的一些文章,其中有些還是比較出名的「價值投資者」,不過,個人感覺都是泛泛而談,用《投資叢林》裡面的說法,是「比率分析 師」的工作,對著一組財務指標在指手畫腳,但是對於數字背後的意義,和公司運營的策略就無從講起。(再次佩服一下MC書記)。關於雙匯,結合上面的思考, 我覺得要回答幾個問題:
I.從母公司和各個子公司來看,是一門非常好賺的生意,那麼,不斷複製就OK了,為何在過去幾年沒有這麼做?(反觀雨潤)
II.過去幾年,雙匯為何不斷派高息(派息超過純利的5成),那麼收購集團資產整體上市後會否繼續派這麼高的股利?
III.網上有些「價值投資者」留意到公司的ROE很高,然後分析到資產周轉率很高,那麼為什麼資產周轉率很高呢,整體上市後會否繼續保持?
暫時覺得,想明白了這幾個問題,就領會到過去幾年雙匯的運作。但是,將來整體上市後情況如何,就真的還需要給時間繼續觀察。
IV.留意到整體上市報告中,股份外公司的ROE也是蠻高的,去到30%了,那麼整體上市後有什麼改變呢?
最終放棄雙匯,主要原因有幾個:
a.管理層誠信問題,始終無法說服自己
b.食品安全是一個幽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跳出來。
c.正如上面一直探討的一樣,過去幾年雙匯的高派息、高ROE有其特殊原因,個人預期整體上市後派息率會下降,ROE會下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7837f0100v71y.html
進入2012年我的個人生活與事業都將發生重大變化,這些重大變化是我自己多年苦心營造的自然結果:
1、經過個人十多年的投資實踐與學習思考我的「投資理念」及「投資組合管理」基本成熟;
2、投資組合中的商舖簽署了自2011-12-01始的五年租約,有效完成資產配置的「結構」多元化;
3、在經過多年漫長的等待後於2011-12-05完成了港股投資的首單,意味著終於擺脫了國內A股(B股)的束縛,這是未來以全球化視野拓展投資的重要「節點」;
4、經過與合夥人的友好協商我將逐步讓渡個人生意的大部分經營事務(通過只經營少量具體事務讓我能繼續與一起共事多年的員工與客戶保持密切接觸),曾經耗 費我大量時間與精力的生意不再是我的工作而成為我的投資,這讓我有更多時間學習、閱讀、思考、寫作並能隨心所欲的享受生活;
5、我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完成自己最渴望的變化:在相對「長期的蕭條悲觀」環境中建立一個以股票為核心的投資組合,當然由於「長期的蕭條悲觀」的前提可能並不會出現所以這個計劃能否最終完成尚是未知,這個過程既無法預期而且耗時漫長我只能期望「與熊共舞的盛會」不要太早結束,錯失這個盛會就長期投資而言是嚴重的戰略性錯誤,我不會讓自己在投資組合管理(資產配置)上犯這類戰略性錯誤,為此我已經並正在繼續做著充分的準備工作。
2011年回顧:
年度 |
實證當年收益率 |
收益倍率 |
平均複利(%) |
2002年 |
-10.63% |
0.89 |
-11% |
2003年 |
50.49% |
1.34 |
16% |
2004年 |
23.14% |
1.66 |
19% |
2005年 |
15.81% |
1.92 |
18% |
2006年 |
190.98% |
5.58 |
42% |
2007年 |
106.80% |
11.54 |
50% |
2008年 |
-8.07% |
10.60 |
40% |
2009年 |
23.35% |
13.07 |
38% |
2010年 |
15.74% |
15.13 |
35% |
2011年 |
-13.29% |
13.12 |
29% |
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記錄了10個完整年度的投資歷程,經過這10年的歷練我自信自己已經站上了一個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平台。2011年就投資業績而言是10 年間虧損率最大的一年甚至遠遠超過了2008金融海嘯之年,主要原因首先是起始的持股比率就相對較高而且2011年度進行了頻繁的、而且成本不菲的小額增 持(在持續下挫的市場中這放大了虧損幅度)、其次是初始最大持倉中集B與基地B跌幅巨大(-50.56%與-38.34%),當然就我的投資策略而言 2011年是轉折之年:投資風格從極度謹慎逐漸過度到適當激進,而且如果未來市場繼續蕭條這個風格的轉變將在2012年中延續。這裡分類記錄2011的投 資過程:
一:現金類投資:主要由IPO及國債回購貢獻收益(活期利息及同慶A也貢獻少許利潤)
1、2011年的IPO可謂一波三折,總體收益率較低,但在相對弱勢的市場中還能夠實現一定的正收益也算可慰:2011年度IPO淨盈利總額10836.10元
2、國債回購:由於2011年度的IPO存在某些風險因素,賬戶上經常留有大量現金為了提高資金回報率基本都用於國債逆回購交易,這類交易很頻繁主要以中短期品種為主,具體收益我沒有做詳細統計初步估算可能在4000-5000元左右。
二、商舖投資:2011年完成了商舖的交接與出租,經歷了30個月的漫長守候商舖投資總算獲得實質性進展,這筆投資其實分兩個階段:
1、2009年5月投入238456.00元
2、2011年7月交房時補交63870.62元
合計初始總投入302326.62元,目前已簽署自2011.12.01始的五年租約,實證賬戶已收到三個月的首期房租及一個月房租的保證金,扣除300元出租期間的費用獲得淨現金收益14526.60元。展望未來如果租約能夠順利執行那麼這筆投資將源源不斷的給實證組合貢獻淨現金收入,同期如果股票市場持續蕭條用這些現金就能積累更多的股票,這將是一個完美的另類雙擊。
三、黃金投資:2011-08-11以382.85的單價買入黃金20g,這項投資主要有兩個目的
1、就長期投資而言與「股票及房產」進行對比(這完全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個人愛好);
2、希望以此為契機激發自己研究學習「抗通脹」類資產的興趣
在2011年此項投資的收益率-16.56%(2011年終收市價格319.45),由於當時買入黃金的時候正值黃金投資的瘋狂階段,這個收益率可能不具有可比性,只有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比如10年)才會具有可比性,這裡先佔一個位置做為未來對比研究的基礎。
四、國內股票投資:2011年的進行了多項股票買入,其中B股新買入粵電B(B1)及招商局B(B2);A股新買入國投電力(A2)及中國中鐵(A3),還對老持倉中集B進行了兩次小額增持,具體情況如下:
粵電力B投資過程(B1) |
||||
時間 |
數量(股) |
價格 |
總數量(股) |
平均成本 |
2011.02.01 |
4500 |
4.14 |
4500 |
4.14 |
2011.03.08 |
4300 |
4.30 |
8800 |
4.22 |
2011.03.18 |
2200 |
4.17 |
11000 |
4.21 |
2011.04.08 |
1500 |
4.16 |
12500 |
4.20 |
2011.04.14 |
2500 |
4.24 |
15000 |
4.21 |
2011.05.05 |
2000 |
3.91 |
17000 |
4.18 |
2011.06.03 |
1800 |
3.56 |
18800 |
4.12 |
2011.06.09 |
1200 |
3.47 |
20000 |
4.08 |
2011.06.20 |
2100 |
3.22 |
22100 |
3.998 |
2011.06.24 |
2900 |
3.23 |
25000 |
3.906 |
2011.07.14 |
1200 |
3.29 |
26200 |
3.775 |
其中2011-07-14的買入含現金紅利2687.85,實際投入1260.15.,2011年度收益-19.74%
招商局B投資過程 |
||||
時間 |
數量(股) |
價格 |
總數量(股) |
平均成本 |
2011.03.18 |
1800 |
14.05 |
1800 |
14.050 |
2011.04.08 |
1300 |
15.02 |
3100 |
14.460 |
2011.04.14 |
1500 |
14.60 |
4600 |
14.500 |
2011.06.09 |
300 |
12.87 |
4900 |
14.400 |
2011.06.24 |
600 |
13.07 |
5500 |
14.258 |
2011.07.14 |
700 |
12.69 |
6200 |
14.081 |
2011.09.26 |
1300 |
10.41 |
7500 |
13.445 |
2011.09.28 |
300 |
10.01 |
7800 |
13.312 |
2011年度收益-21.42%
國投電力投資過程(A2) |
||||
時間 |
數量(股) |
價格 |
總數量(股) |
平均成本 |
2011.04.15 |
5000 |
7.88 |
5000 |
7.88 |
2011.07.27 |
3000 |
6.60 |
8000 |
7.40 |
2011.11.07 |
1400 |
6.23 |
9400 |
7.23 |
2011.12.07 |
3000 |
5.49 |
12400 |
6.81 |
其中2011-11-07的買入是增發配售,2011年度的收益-12.48%
中國中鐵投資過程(A3) |
||||
時間 |
數量(股) |
價格 |
總數量(股) |
平均成本 |
2011.04.11 |
10000 |
4.58 |
10000 |
4.58 |
2011年度的收益-44.98%
中集B在2011年進行了兩次小額增持 |
||||
時間 |
數量(股) |
價格 |
總數量(股) |
平均成本 |
2008.01.01 |
7184 |
14.47 |
7184 |
14.47 |
2008.08.13 |
500 |
6.35 |
7684 |
13.94 |
2008.09.25 |
1000 |
5.19 |
8684 |
12.93 |
2008.10.17 |
1500 |
4.27 |
10184 |
11.66 |
2011.09.26 |
900 |
8.36 |
11084 |
11.39 |
2011.09.28 |
400 |
7.95 |
11484 |
11.27 |
另:
·期間經過申購獲得1000元的國投轉債,其它持倉與2010年末相比沒有變化。
·今年的B股投資遭受重創,在被所謂的「國際板」反覆蹂躪後持續大幅下挫,當然我個人認為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是之前兩年的上漲過度。
·關於新投的公司另開帖探討暫不做說明,這裡簡單談談買入中國中鐵的一些想法,其實與當初買入農業銀行的理由是一樣:「低預期+出人意料的適度優秀(改 善)=成功投資」,但是我期望的所謂適度改善並沒有出現、反而出現的是頻發的高鐵事故及混亂管理(比如波蘭項目),那段時間自己正沉浸在坦普頓「極度悲 觀、逆向投資」的情節之中,這項投資多少有些陷入「為逆向而逆向」的陷阱之中,我的買入成本並不低今年跌幅巨大(-45%),但一直沒有跌出讓自己補倉的 決心,在港股開通前後、面對港股的大折扣A股補倉的計劃可能未來會留在H股上去實現(當然也可能不會去實現)。這項投資非常讓自己沮喪,但做為一個學習案 例必須還要坦然面對未來的種種變化。
·股票投資2011年總體而言非常糟糕,付出了沉重代價,當然這個代價換來的是一個估值更低的投資組合,也算物有所值吧。
五、香港股市投資:今年港股投資順利開通,我終於從一個「遠距離觀察者」成為一個「實戰參與者」,初到港股市場確實很有新鮮感,我強迫自己在實踐中去學習與體會,我將港股投資做為實證組合的一個獨立單元進行記錄及管理,為了廣泛深刻的融入港股市場我的初期策略是小額分散化:投資的股票種類比較多但單只股票的投資金額比較少,未來隨著學習研究的深入再進行適度的集中。
由於在國內A股沉浸了這麼多年,突然進入一個新市場會面臨種種誤區:比如用A股市場的估值標準來研判H股會感覺「H股就是便宜貨滿地的大賣場」,但在港股 市場用A股標準判斷的所謂便宜貨被「腰斬後再腰斬」的案例層出不窮,就一個簡單對比:國內A股的所謂「破淨」似乎就是估值底部但H股大幅破淨的股票比比皆 是、很多時候幾乎就是常態(我比較幸運的是有些B股投資的經驗,對巨幅波動、估值差異還算有些認識),我不會幻想在香港市場有所謂的免費午餐,所謂的便宜也許只是誘惑人的陷阱,我的投資方式與在A股或B股的風格是一樣的:投資的前提是對所投資的標的要有深刻認識並秉持實業投資、長期投資的一貫風格,僅僅憑藉簡單的幾個比率就輕率投入是不謹慎的也是我必須要避免的。
如何啟動對H股的初始研究呢?或H股投資從何起步呢?------
在進入港股的初期實踐中我借助或參照了很多坦普頓的投資原則,把主要關注點放在極度低估的公司上,這些公司的特徵或市場冷點、或沒落行業、或當期業績表現差、或市場交易極度低落(甚至出現零成交的情況)等等,關於坦普頓投資策略下面投資札記中還將詳細論述這裡暫且不表。就我個人喜歡用長週期的PB、PE、ROE、股息率及綜合評公司的歷史發展及未來展望來做出投資決策,在經過我的標準層層過濾後港股最讓人興奮的是不僅可以找到「格蘭姆」式的標的、也可以找到「卡拉曼」式的標的,注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發生,這堅定了我繼續挺入港股市場的信心。
初期投資港幣146130元(121790+24340),目前投資組合如下(現金餘額26299.49元):
|
投資標的 |
代碼 |
數量 |
初始價格 |
初始投資金額 |
初始投資PB |
H1 |
冠華國際控股 |
539 |
14000 |
0.860 |
12040.00 |
0.298 |
H2 |
|
|
|
|
13000.00 |
0.677 |
H3 |
|
|
|
|
11600.00 |
0.351 |
H4 |
莊士中國 |
298 |
30000 |
0.410 |
12300.00 |
0.265 |
H5 |
|
|
|
|
11760.00 |
0.372 |
H6 |
|
|
|
|
11660.00 |
0.562 |
H7 |
|
|
|
|
19560.00 |
0.387 |
H8 |
|
|
|
|
17200.00 |
1.099 |
H9 |
|
|
|
|
9660.00 |
1.059 |
上表中只列出初始PB畢竟這個指標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E只針征對具體公司才有效以後進行具體的公司分析時再說這個指標。
我歷來對所謂的「薦股」不削一顧,我也不想落入這個噱頭、畢竟我是個港股新兵更不希望自己的粗陋研究形成某些誤導所以目前組合中暫只列示兩隻股票,它們都 公佈了最新中報而且都有中期股息(先嘗嘗鮮)。H股中很多公司的會計週期是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這兩家公司都是採用這個會記週期,目前我基本適應H 股的各類會記週期、報表格式及貨幣換算等等。組合中的其他標的我將在最新年報或半年報公佈後逐次披露。
冠華國際控股成為我的港股第一單主要原因不僅是它符合坦普頓的某些標準、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中期股息而且可以選擇以股代息,這是國內A股或B 股沒有的分紅方式,我需要通過實踐參與體驗一下。公司主席是有40多年從業經歷的老兵,不僅精於主業而且勤於主業,在所謂沒落的紡織品行業是實實在在的耕 耘者,不過我感覺有些遺憾的是公司大股東最近通過資產注入的方式換取了太多的股份,中期的收入與主業利潤都有下滑而且未來前景不明,但如此估值確實刺激起 了我的投資慾望(當然公司最近10年每年分紅2次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0.3PB的市場定價感覺是對實業者的一種侮辱性定價,真不知公司的大股東、主席及其他高管是何感覺? 2011年收盤0.75元(分紅0.025元已除權、目前成本0.835元)PB為0.26、動態PE為2.36倍,我的港股第一單也是目前我初期投入9只股票中虧損最大的(-10.18%)。
莊士中國很有意思,不僅是初始投資組合中價格最低的而且也是組合中PB與PE都最低的公司,莊士在賣掉香港的投資物業後目前是純粹的內房股,公司淨資產 23.5億、市值只有6億左右、但中期淨現金(扣除債務後,目前債務總額只有0.89億)就有8億多,還有十幾億低成本的優質資產(物業發展項目都沒有通 過所謂的資產重估注水),中期收益3.55億如果要算所謂的動態PE那一倍都不到,雖然本年度的收益有其特殊性以後很難再現,但如此強的資產負債結構還是 讓我產生了投資的衝動。房地產行業目前似乎「人人喊打」猛刺泡沫,但對莊士而言感覺刺到骨肉上了,這家公司讓我感覺找到以前只在書中出現過的「格式」標 的;當然管理層的「誠信」風險、公司的「老千」風險都是存在的,否則確實很難解釋這種市場行為,公司公佈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的年度報告後再做詳細 的跟蹤分析。(中期分紅0.01元已除權、目前成本0.400元)
由於港股初始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與體驗,所以策略不僅是小額分散化(單只股票金額小但股票數量比較多)而且行業分散化,除了紡織業、房地產業還涉及傳 媒、工業製造、金融、製藥、消費等行業,未來隨著「對港股研究的深入、並結合市場的變化」再進行投資組合的調整。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交流探討。
【注】:根據2011的收官情況初期投入的9只股票目前有6只虧損、3只贏利,我將以2011年的收官市值117530.00元及港股現金26299.49元在2012年年初合併入實證賬戶。
-------------------------------------------------------------------------------------
投資札記:坦普頓(鄧普頓)的投資策略
最近這兩年對我投資理念及投資策略影響最大的就是坦普頓了,在閱讀及理解坦普頓的過程中我有「靈犀相通」的感應,這種思維碰撞的震撼似乎已超過了巴菲特對我的影響,今年隨著港股投資的啟動及對港股市場的認識逐步深化,我認為港股可能是能夠適用坦普頓策略的地方。
我對坦普頓策略在港股的實踐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吸收融合後的自發衝動,為了更好理解、學習及消化坦普頓的投資理念我將關於坦普頓的一些東西記錄下來以便時時回顧:
1、我認為坦普頓不僅是價值投資的理論大師更是價值投資的實踐大師,坦普頓對價值投資的闡述非常簡單:他將價值投資形象的定義為「搜索便宜 貨」、將價值投資者形象的定義為「低價股獵手」,所謂的便宜貨或低價股就是指那些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其價值的股票,坦普頓雖然沒有明確「安全空間」這個概 念,但根據其描述或定義完全可以確定所謂的便宜貨或低價股就是指那些具有充分安全空間的股票,安全空間越大(價值與價格的偏離度越大)便宜度也就越高。坦 普頓在回顧自己投資歷程的時候曾經說過:他年輕的時候觀察到股票的價格表現可以和該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價值相差很遠,正是這種觀察使他在1937年踏入了投 資顧問這個行業。坦普頓很早就明白股票和公司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雖然其中一個的價格本應代表另一個的價值,但股票價格和正在運作的公司的價值彼此分離,並不一致的想像卻再常見不過了。正是在價值與價格極度背離的領域坦普頓展示了他卓越的實踐能力。
2、價值投資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買入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東西(便宜貨),但在投資實踐操作中難度相當大,比如便宜貨會出現在那裡?為什麼會出現便宜貨? 需要便宜到何種程度?買入便宜貨後繼續下挫怎麼辦?發現便宜貨並不便宜(誤判)的時候怎麼辦?坦普頓用幾個很實用的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1)極度悲觀的策略:極度悲觀之處會產生極度低估的便宜貨;
(2)分散投資的策略:解決誤判可能導致的後果;
(3)中長期限的策略:一般的投資週期4年-5年左右,解決短期與長期的矛盾;
(4)全球視野的策略:在全球範圍內搜索最悲觀的市場、在最悲觀的市場搜索最悲觀的行業、在最悲觀的行業搜索最悲觀的公司或股票。
3、上面的幾項策略中「極度悲觀」策略是核心,這也是一個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困難的策略:何為「極度」呢?---- 這個問題無解,可能需要依賴投資者個人的感悟及投資實踐,坦普頓大量的投資實踐給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指引,下面做些記錄:
(1)1979年道瓊斯市盈率低至6.8倍,並在此後好幾年始終維持在這一較低水平,這時那些狂熱的買家都跑到那裡去了?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購買沒有任何買家願意購買的股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這恰恰是買低價股的最好方法;
(2)由於一家公司暫時存在問題而對其股票價格產生大規模的過激反映,利用這一點對便宜貨獵手來說是一個最基本的實用策略;
(3)出色的便宜貨獵手是不需要獲得其他人的肯定意見的,要買入那些受到人們冷遇的東西,你必須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的判斷;
(4)在買進股票之前絕對有必要徹底瞭解這家公司:它的運作方式、刺激銷售的原因、為維持利潤而面臨的各種壓力、業績在一段時期內的波動狀況、應對競爭的方式等等,掌握這些信息是構建心理堡壘的最好方式,這樣你就可以在買賣股票時作出正確的決策。獵取便宜貨背後的核心思想是不要變成一個堅定的逆向投資者、而是做一個明智的「冷門」股買家,預先積累和分析各種商業信息會讓你在公司遭遇偶爾的挫折而使股價下跌的時候堅定不移的去購買股票,在價值投資中成功的代價往往需要提前支付;
(5)通過買入大量股票而不是只買少量股票這種方式將風險分散化,必須理性承認並非我們所做的所有投資都會獲得回報,通過分散化將糟糕的投資分散到許多其 他股票當中來降低風險。坦普頓在1939年挖自己的第一桶金時用1萬美元買入了104只股票,雖然其中有37家破產其中還是有4只沒有成功,平均持股週期 是4年與他後來整個投資生涯的股票平均持有週期相當;
(6)當市場被消極悲觀情緒所籠罩時公司價值與股票價格之間出現錯位的機會最大,做為低價股獵手可能獲得的回報與已經控制了股票價格的悲觀情緒成反比:前景越暗淡、回報越豐厚,前提是這個前景發生了逆轉,這是極度悲觀原則背後的一個基本前提;
(7)做為人類我們總是竭盡全力尋找最佳前景,但是做為便宜貨獵手你必須到導致了暫時悲觀前景的地方去尋找悲觀點;
(8)要是先於別人投資低價股有時可能要等待幾年時間才能得到回報,買進的股票經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跌價,所以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成功價值投資者的一個關鍵特質;
(9)20世紀80年代初期坦普頓在美國大量吃進「知名股」,因為這些股票的市盈率已經徹底跌到了長期平均水平線一半一下,儘管如此坦普頓在多半情況下買入的股票要麼是大多數人並不熟悉的、要麼是人們避之惟恐不及的;
(10)投資的唯一障礙其實是你不願意比身旁的人多付出那麼一點去尋找答案,坦普頓總是把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看做是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礎, 無論是在投資領域還是其他任何領域,堅信通過比別人勤奮就能獲得巨大回報,坦普頓稱之為「多一盎司工作原則」,最出色的低價股獵手會意識到他們多讀一份年 度報告、多訪問的那一家競爭公司或多匆匆瀏覽的一篇報紙上的文章都可能會是一個重大轉折點,能使他們做出前所未有的最佳投資決策;
(11)坦普頓當時投資日本股市的時候並不購買東證股價指數股,他要尋找價值更理想的公司也就是市盈率僅僅3-4的公司。在不為人所知也不為人所瞭解的市場最底層,坦普頓怡然自得的進行著自己的投資操作,越不為人所知、越不為人所瞭解的股票,其價格與其價值相比也會越低,這是一種常態而非偶然;
(12)坦普頓認為在大多數時候普通投資者和偉大投資者之間的區別不在於他是否是個天才的選股高手、而在於他是否願意買下其他人不要的股票。如果你能訓練自己以這種方式進行思考、能抵制住還沒經過更深入的詳細考察就貿然避開看上去糟糕的情形這種內心衝動,你就已經打了一場大勝仗:這場仗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無論他多麼聰明都很少能打贏;
(13)……………………………(以後繼續)
---------------------------------------------------------------------------------------
合併賬戶實錄:
1、2011年度初始資本總額1162979.47元,本年進行了三次小額增資(全部注入B股賬戶):
(1)2011-04-28注資1000歐元(9310人民幣元),初始資本1172289.47;
(2)2011-06-21注資23000人民幣,初始資本1195289.47;
(3)2011-09-21注資22396人民幣,初始資本1217685.47;
合計2011年度實證賬戶初始總資本人民幣1217685.47元,年度虧損-13.29%,2011年末資本總餘額人民幣1055907.77元。
2、2012年我對實證賬戶進行注資:
(1)注入人民幣現金10萬,準備再次投入港股賬戶;
(2)注入小額儲蓄賬戶中的國投電力4230股、中國中鐵2900股;
(3)注入港股賬戶的證劵市值港幣117530.00元;
(4)注入港股賬戶的港幣現金26299.49元。
2012實證賬戶初始狀態
投資標的 |
代碼 |
數量 |
價格 |
金額 |
港股證劵市值 |
|
|
|
117530.00 |
深基地B |
200053 |
11000 |
7.35 |
80850.00 |
中集B |
200039 |
11484 |
8.90 |
102207.60 |
粵電力B |
200539 |
26200 |
3.03 |
79386.00 |
招商局B |
200024 |
7800 |
10.46 |
81588.00 |
招商輪船 |
601872 |
1000 |
2.89 |
2890.00 |
中行轉債 |
113001 |
90 |
94.95 |
8545.50 |
工行轉債 |
113002 |
30 |
106.65 |
3199.50 |
國投轉債 |
110013 |
10 |
97.30 |
973.00 |
農業銀行 |
601288 |
15000 |
2.62 |
39300.00 |
中國中鐵 |
601390 |
12900 |
2.52 |
32508.00 |
國投電力 |
600886 |
16630 |
5.96 |
99114.80 |
證券市值:561180.35元(人民幣)
現金餘額:(1)人民幣413792.92元(新注入的10萬人民幣準備再次投入H股);
商業地產:302326.62元
黃金投資:6389.00元
商業地產投資比例:23.16%
股票(含基金及可轉債)投資比率:43.00%
2012年度初始資本總計(人民幣):1305172.97元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64782/index
第91期月供匯控以$57.8購入68股,第53期月供領匯以$28.7購入137股,第45期月供中人壽以$19.22購入413股。
今期匯控供款,是2009年5月之後最低,中人壽更是月供45期 以來更低,同時,領匯卻以歷史高位供款,沒有時間去打理投資組合,月供組合自然成長,反正工作忙,下月繼續標準供款。下一個關注點是中人壽會否派息,匯控 派息會否減少,至於領匯,應該沒有這方面的憂慮,最近領匯再在坑口購入海悅豪園商場,回報合理,如果年尾仍然有充裕資金擴大物業組合是件好消息,永控斥資 二千幾萬購入駱克道,也可反映其現金流裕,末期息應該起碼保持中期息2仙。
展望2012,國際政壇大執位,由北韓序幕。中港台管治班子齊齊換班,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黑箱作業,權力核心為十三億人選擇,香港表面上競爭激烈,市民感覺上可以用民意左右小圈子,但看到梁振英助選班子,似乎是場高手準的戲。
近月美國決定撒兵伊拉克,加強「圍堵」中國兵力,又向緬甸招手,中緬水力發電項目叫停,令中國避開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路線蒙上不明朗因素,取於大自然而的風力能源,是必然選擇。
十二月國家電監會發佈《風電安全監管報告》,風電仍然快速發展,截至十月,2011年風電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6.9%,佔全國發電量1.5%,‘十二五’ 預計至2015年增至3%,2020年再倍增,其實,只是延續過往計劃。如果比較過去五年,增長率相對減少,但基數大,經過近一年的調控後,這消息總算屬於正面。這幾個月看過一些資料,風電產能過剩,引至價格下調,技術水平不足,令downtime長,接駁電網亦有問題,加上過去集中在高中風速地區發展,忽略低風速技術及開發,最終中央出手,令市場得以持續發展。
無論如何,相信風電行業已離谷底不遠,由於2011年不少project都暫緩,為了追回進度,2012年各大風電商將可大幅減少存貨,從新上路,2013年又可以大放光芒。
人民幣連跌多日,算是對美國種種行動高調回應。為何人民幣突然轉弱?與外資企業的財爺閒談,原來中央對外匯匯入加以控制,中央要做一件事,可以用不擇手段來形容。到月尾時,人民幣已經又創新高,經濟是大洪流,能擋一時而不能改變。
雖然沒有更新股價,長線組合也好,價值投資組合也好,肯定組合價值都下跌,唯獨在年頭為了抵禦通賬的2011年防通脹組合可以達標,即人民幣、領匯、永利控股。展望2012,物價繼續上升,去年的組合依然適用。
2011最後一個月,一次過抽了三隻IPO—新華人壽、海通證券、周大福,海通證券擱置上市,由北京潔能補上,分別成為第33-35位成員,連續三年抽入六隻新股,佔了組合一半以上,一向以過去12個月總派息除以總購入成本計算組合表現,計入三隻新股後,息率3.3%,還是去年那句,等待幼苗成長。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333660
今天下午,我貓王的會計師朋友又約我共進午餐,每次見面他都給我透露一些會計界流傳的股場小道消息,當然那是半假不真的消息 – 但是,那多都是極具趣味、且甚為吸引的話題!今天他帶同一位已退休多年前的輩前來,此君50年代在上海銀行界已擔當高職位,60年代來港,70年代經營證券公司。今天垂垂老矣的富豪話說當年,定是眉飛色舞的!
然 而,這位老前輩的話真使我們現正在業內從業的不好受,他謂雖然經營過證券公司,其本人只投資地產及高息股票,從不投機,更經常勸阻身邊的人炒孖展!如是者 想起當初,我貓王是否太過天真呀?我一直相信股票的投機可以賺錢的,這雖然未致於使我們成為大富翁,但它定可以賺點零用錢。而我亦真的有參與炒賣,結論是 在熊市的時候,無論我們怎樣棒亦很難在股票身上變出魔法!由於香港的散戶沽空不容易,若在熊市裡不在操衍生工具操作,最好暫時退隱江湖!聖誕期間與家人前 往廣東肇慶的慶雲寺小住,生活在都市的我們難得買來片刻的寧靜,從事金融業多年,我的身份只有兩個,一.就是滿身銅嗅的交易員,二.是就口若懸河金融銷售 員,人們問我為何突然間與佛門打交道?其實道理很簡單,容格(Carl Jung)的一句話已解答了全部,人到中年自然享往靈 性的生活!一日成為山佬真的不願出城,返回香港後我已把工作與學習都抛到九霄雲外,加上新曆新年前的幾個交易日了無生氣,好不容易才在昨天開始閱讀財經。 我的佛學老師們常提到一句,學佛要有崇高的理想,就是說我們今天幹的事業不僅要為著一己的私利而為之,做的要是有利眾生、有利社會的事業,天呀!不僅是我 本人如是,大部份香港人都是在炒炒賣賣,如何談得上什麼利生事業!
說到當代的經濟學家,我貓王最欣賞的是當年被譽為京城四少之一的樊綱,此君最初於河北大學經濟系學習;198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系主攻西方經濟學;1985年至1987年,遠赴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及哈佛大學訪問研究;1988年,獲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並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其實我熟悉的只是樊綱這位學者,我相信在千禧年以前,有成千上萬的曾被國家陪養出來的中國學者背棄了國家,選擇了在西方國家過著較舒適的生活!說到這裡,好像跑到五里雲霧之外!樊綱?這與我的新年願望有何關係?昨天迴讀一週前的《經濟日報》,讀到石sir於平安夜寫的一篇文章,名為「2012新年願望」,內容其實好簡單,他提到唐朝的玄奘法師發了宏願要去印度取經,結果他真為中國帶回大量佛經,促進了漢土的佛學文化發展!石sir教 的是訂立可達的願,從簡簡單單的改變作自我提升,而玄奘法師那些則是利生的菩薩大願。我想樊綱等一群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當亦發過如此大願,國家的經濟改革 才因為得正確咨詢而踏上正軌,今天的中國經濟才可以走上康莊大道!亦因為他們的大願中國人才可以享受到中國繁榮的成果!
剛讀完《經濟日報》網站的文章,看看自己的電子郵箱,原來早已收到Earlthorn老闆娘送來的聖誕賀詞,我知道她與石sir識於微時,她還與許沂光 - 香港技術分析的鼻祖是要好的朋友,我貓王最近才知道原來老闆娘的外籍丈夫是一名技術分析的專家,最初香港只得他們開辦的書店引入美國的炒本,亦多得《經濟日報》及訢沂光常撰寫相關的分析,這為香港人帶來了這些寶貴的資訊,雖則說這些都似乎是銅嗅的東西?關鍵是在金錢以外,他們帶給了我們的是知識!經過去年古靈精怪的變種熊市,或者說在這金融動盪的世代裡,我想我們真的需要在足夠的知識來創造一些立身的智慧!老實說,本人自知神通不足,非為立大願的聖人,然而,我2012仍有年新年願望,希望我們香港金融從業員繼續進步,在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前景下闖一翻事業,亦為香港創造祥和的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