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泰王逝世後,美國人該擔憂什麽

當地時間14日早上,大量民眾自發身著黑色衣服,手拿代表泰國王室的黃色小旗子,聚集在泰國首都曼谷的詩里拉吉醫院(Siriraj Hospital)外的街道兩旁,悼念13日因病去世的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

14日下午3點,普密蓬的遺體將被送往大王宮,在那里接受更多民眾的哀悼。而在今天的泰文網站和推特上所有泰國媒體的賬號頭像和圖文均變為黑白,用此方式悼念普密蓬。

“天”塌了下來

“國王對我們非常重要,他為人們做了一切事情,他就像我的天使,我每天在床前對著他的照片祈禱。”這一段外國電視臺此前在醫院對一位正在為泰王祈福的民眾的采訪,很能說明問題,即普密蓬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根基,在很多民眾心中,他的去世好比“天”塌了下來,這樣的比喻一點也不誇張。比如,泰國的國慶節和父親節即是普密蓬的生日——12月5日。

普密蓬1947年在其兄泰王拉瑪八世遭槍殺後繼承了王位,當時的普密蓬僅20歲,此前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瑞士洛桑度過。從加冕算起,普密蓬在位70年,成為泰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也是目前世界上實行君主制國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在泰國官方宣布普密蓬病逝的消息後,泰國總理巴育通過電視講話表示,王儲瑪哈·哇集拉隆功將繼承王位,14日開始即為喪期,未來一年內,泰國政府官員將穿著黑衣為普密蓬服喪,未來一個月,全泰各地降半旗、停止娛樂活動。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泰國人對大大小小的政變並不陌生。1932年陸軍發起的政變令泰國從持續700年的君主專制走向了君主立憲制,但這場帶來了憲法的革命也令泰國王室強化了王權,既為三軍統帥,又集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於一身,還擁有豁免權,在這個宗教氛圍濃重的國家,君主立憲制下的國王仍然擁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

3年後,拉瑪七世退位,但繼任的拉瑪八世,即普密蓬之兄,就在大王宮內死於一場離奇的槍殺案。普密蓬繼承王位後,在1950年正式加冕,又回到瑞士洛桑花了2年時間為治理國家而修習了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和多門外語。

政變之下的穩定核心

而在泰國等待他回來的,依舊是卷土重來的政變。

學術界做過統計,從1932年的政變到2014年最近的一場政變,泰國一共經歷了20場政變,其間頒布過18部憲法,舉行過25此大選,由28位總理組建了49屆內閣,但其中有24屆內閣是軍人政府,8屆軍人主政,17屆文官主政。

因此不難看出,軍事政變和軍人執政是泰國近代史上的政治主旋律,甚至有軍隊淩駕於政府之上的傳統,即便是文人主政,也很多是軍方推到臺前的代理人。不過,周而複始的政變僅僅代表著政治集團權力的沖突和訴求的激化,在激蕩的政局中一個不變的核心,依然是王室的權威。比如,泰國20次政變中流血政變極少,除了與佛教忌開殺戒的信仰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隊同樣懼怕來自於泰王的懲戒。

也正是在20世紀下半葉一次次政變中出面幹政並發揮穩定中樞的作用,泰王普密蓬得到了泰國民眾的擁戴,再加上勤勉治國、常年親自到各地體恤民情,改進生產方式,普密蓬真正讓民眾感覺到了權威和福祉,這樣的感情,在民眾間已連綿幾代人,有增無減。

在普密蓬86歲生日的時候,他在輪椅上呼籲泰國民眾約束自己的行為,盡忠職守,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可見,普密蓬非常希望把自己多年來給泰國帶來的穩定植入整個社會的基因之中。

有兩個例子非常好地說明了普密蓬適時幹政而獲得的穩定。

1973年,軍政府總理他儂·吉滴卡宗在政變中因武力鎮壓學生遊行釀成血案,國王普密蓬撤銷對軍政府的支持,聯合陸軍司令吉·西瓦拉迫使他儂流亡海外。1992年,素金達將軍敗選後居然自封總理,此舉引發大面積示威,軍隊武力鎮壓,眼看血雨腥風即將到來,國王普密蓬把素金達和占隆兩大強人召至王宮,令其跪拜在自己膝下,並安排電視臺直播,當著所有泰國民眾的面斥責、教誨兩人,事件便在爆發的邊界偃旗息鼓,泰國也因此進入一段長達十幾年的穩定發展期。

美泰關系或因此變化

泰王普密蓬的去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關註,那就是泰美關系可能因此出現的變化。

泰國是美國亞太戰略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比如,自1982年以來,美國和泰國之間每年舉行一次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聯合軍演。而這個支點的核心之一就是泰王普密蓬。

從戰略地位上看,泰國堪稱東盟地區戰略地位最為顯著的國家,也是最具備經濟上崛起潛力的大國,以這樣老牌盟友的地位,美國在考慮亞太地區戰略訴求的時候必定不可繞開泰國。

1954年由美英法泰等八個國家簽訂的《馬尼拉條約》奠定了美泰之間同盟的基礎。泰國也從此開始參與了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為美軍提供了設施和補給。但是在經濟合作上,隨著《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的未來日漸渺茫,美泰間的經濟和貿易合作按照美國預設的軌道行進的可能性逐漸減小。

在得知普密蓬病逝的消息後,奧巴馬在悼念中把普密蓬譽為“為國家發展而不知疲倦的戰士”。

相對於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普密蓬,他的兒子、王儲哇集拉隆功尚且難以看出與美國之間維持必要密切關系的能力。

奧巴馬的前亞洲事務顧問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甚至稱哇集拉隆功是一個“難以了解、不可預測的人物”。

泰總理巴育13日晚在與王儲會見之後稱,王儲認為要等到適當的時候再繼承王位,目前“將繼續履行其作為儲君的職責。”現年64歲的哇集拉隆功是普密蓬國王和詩麗吉王後的獨子,除了是王儲,他還身兼皇家空軍上將、皇家禁衛軍第一師禁衛團團長,曾先後赴英國和澳大利亞接受教育。

但外界在哇集拉隆功身上卻雜音不斷,認為其無法獲得民眾足夠的擁戴,相比之下,他的妹妹詩琳通公主反而被認為德才兼備。比如,2012年維基解密就曾曝出一份外交備忘錄,指出泰國樞密院的一些高級成員對於“花花公子”哇集拉隆功繼任國王表示擔憂。

華盛頓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的希伯特(Murray Hiebert)表示:“泰國國王的去世給已經足夠不穩定的東南亞增加了不確定性。很多國家正在駐足觀望,這令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更難推進。”

一些美國的戰略家認為,泰王去世之後,美國在東南亞的一些戰略推進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其他國家,比如曾經的宿敵越南。而在奧巴馬任期結束之後,這些進程的腳步將拖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50

30歲的人該做什麼準備? .

那是將近30年前的事了,1979年美國學者傅高義寫的《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在這個時候已經翻譯成了日文,銷量比美國好多了。不知道買書的人看沒看,但買上一本能讓人心裡踏實。30年前,大丸、東急、八佰伴、三越還在香港。日本的泡沫經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半期漸漸進入佳境,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買了房的人,其資產評估價值已經不是一年一年,幾乎是月月都能往上提一提。

買了股票的人,能想像荷包一天厚了多少。日本進入到了永遠增長的階段。不論成立什麼企業,都能找到工作機會;不論是否上學,都能揾好多錢。

日本實在太美好了,香港也差不多。到處是商業機會,所有創業的人都獲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功,但那時名校畢業後進入一家大企業工作,待遇好,收入高,名校畢業的人很少有去創業的。

一個人「膽」的大小與經濟發展速度有關

「膽」,就是「雄心」或「野心」,與同時代的經濟發展、社會變化速度有關。和你的JJ無關。1993年以後,日本經濟開始由盛入衰,《日經新聞》把那以後的時間,開始是稱之為「失落的十年」,進入2000年以後又改稱「失落的二十年」,估計再過幾年就會稱之為「失落的三十年」了。30年前的日本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香港也差不多。

還有一點,目前日本的年輕人,只有20%擁有Passport,連國門也不想出,日本的年輕人,看電視沒有興趣,報紙是從不看的。

「膽」「心」,不論是對外部的好奇心,獲取經濟上的成功的野心,這些年輕人與他們的叔父輩已經很不一樣。現在的孩子出來創業的少之又少。是這個國家保守,年輕人缺乏了創業精神?似乎不全是。一個國家在經濟長期失落後,沒有了市場,眼看著創業的人一個個撞上了牆,即便有再好的機會,人們也不會冒然去創業,年輕人同樣不願意冒險。


我們在中國打拼事業超過20年,很多人看中國,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就是壞;中國有99個缺點,但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天天都在進步,而且進步神速。香港這破島,卻天天都在退步,。

我們做對了一個很重要的判斷,就是過去10年、20年、30年 Long China20年前很多人真的不那麼看好中國,有各種擔憂,但是從最近二十年來看,凡是成功地做出很大事業的企業家,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叫 Long China

第二,我們總是懷有一顆好奇心。不管當初是行走中環、Silicon、中關村、還是後來創業、我們做投資,都保持著好奇心,覺得做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會想為什麼這麼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很enjoy,也一直都在學習。

當你在市場上工作5年、10年以後,很多東西你可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世界恰恰不能想當然。像我們年紀的人,今天必須還要有很強的好奇心去瞭解嶄新的東西,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

現在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選擇都是「Ivy League + 金融界工作」,在大學裡選擇一個專業比如數學、物理,去成為「專家」這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你學會在多種可能性當中,做出理智成功的「大膽」選擇。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優秀的高校好的培訓,就是培養你在事件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時候在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須有那麼一點衝動,一點激情,承擔一定的風險,這時的判斷標準就來自於你的第六感。

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只能逼著自己不斷思考,三年、五年、十年以後的行業發展會怎麼樣。有可能做不出特別完美的判斷,就嘗試做一個判斷,然後在這個行業裡做一步到兩步的嘗試,即使資料不那麼充分,你要有自己的判斷,這是風險投資人必須有的能力,是我們每天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創業創新的總體趨勢,對產生優秀的企業是非常有利的。今天的創業生態非常好,很多年輕人都有創業願望,海歸回國創業也已經成為趨勢,當然也有一些挑戰,比如互聯網巨頭公司已經山頭林立。但不要光看今天的產品,還要看下一個技術平臺,5年前大家關注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平臺,10年前是PC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而未來,下一個資訊科技的平臺是人工智慧?還是ARVR、電商?沿著這個思路,或許就能揣摩出新的投資重點。


下面右邊這個年輕人,是香港新一代的創業領軍人物Eric(雖然他已經當爸爸) ,各位要關注一下 (https://www.boutir.com)。Eric左面這個年輕人,一表人才,才否介紹比我?我地最近請Inter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