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港股今年蒸發11萬億夠買10間滙豐 李華華

2008-11-03 AppleDaily

年初至今,港股經過金融海嘯蹂躪,總市值大拿拿蒸發咗11萬億銀有多,即係後面仲有12個「0」,睇怕就算有108條好漢嚟入市都頂唔住,呢個數有幾大?筆錢夠買啲乜呢?呢筆巨款,原來夠買起10間滙豐有餘。

夠包任總108萬年

港 股主板市值由去年底嘅20.54萬億銀,到上個禮拜五剩番9.5萬億,少咗一半有多;創業板更得番460億,少咗七成,夾埋就咁蒸發咗11.2萬億。不 過,如果搵108萬個任總任志剛嚟,又係咪頂得住個市呢?華華計過,按任總上年喺金管局嘅年薪1034萬計,可以請佢做足108萬年。再唔係,呢一年夠 請108萬個任總嚟『目及』實個市、安撫雷曼迷你債券嘅苦主、同咁多間銀行高層開會,仲可以朝朝早見傳媒,若然有108萬個「任好漢」,就唔使頭痕怕分身 不暇啦,就算任總要退休,都可以大把人頂上o忝。

夠起72個機場

咪話任總,就算買起滙豐(005)呢隻大笨象都得,滙豐上個 禮拜由70幾蚊升番到禮拜五嘅92蚊收市,市值1.11萬億銀,即係夠買10間;又或者起個為港爭光唔少嘅香港國際機場,當年總投資1550億嘅國際機 場,11.2億銀可以起到72個。不過家陣香港人最需要嘅係快樂,呢筆巨款本嚟可以起498個廸士尼等大家去開心吓,唔怪得唔高興啦。計華華話,起乜嘢買 乜嘢都係假,食落肚至實惠,適逢蟹季,最好就係擦番餐大閘蟹宴,喺有大閘蟹專門店稱號嘅東海海鮮酒家擺一圍,12個人都只係7380蚊,可以擺15億圍, 以700萬港人計,每人可以食足2601次,當係安撫一班蟹民同香港人夠好喇。

港股蒸發市值夠買起

港元:11.20萬億

資產:港股年初至今蒸發市值夠買:-

港元:1.11萬億

資產:滙豐控股*夠買:10間

港元:7454.85億

資產:蘋果公司*夠買:15間

港元:約1550.00億

資產:香港國際機場#夠買:72個

港元:1092.00億

資產:杜拜世界島,300個人工島組成,設4000多間豪華住宅和酒店夠買:102個

港元:224.50億

資產:香港廸士尼>夠買:498個

港元:220.00億

資產:國金一、二期#夠買:509幢

港元:1033.70萬

資產:任志剛年薪夠買:108萬年

港元:7380.00

資產:大閘蟹宴一圍12位夠買:15億圍

註:*公司市值;#投資成本;>港府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

万亿存货成上市公司业绩地雷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081107/0744547888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

兩岸三地:四萬億惠及誰? 因念

2008-11-13  AppleDaily

4 萬億元人民幣究竟有多少?以最大面額100元鈔票計算,1萬元大概有1.3厘米厚,所以4萬億元等於5200公里長的100元鈔票叠起來。香港和上海距離 大概2000公里,這個長度可以來回港滬一次,還可以走福建一趟。是否由於未能走遍全國,所以很多分析認為,中國政府這次救市是杯水車薪,質疑其帶動經濟 從低谷出走的成效。

中小企變蜑家雞

筆者之前已介紹過幾個打救下滑經濟的方向,包括增值稅改革、扶持三農發展、繼續投放基建 等,這次國務院公開在未來兩年投放4萬億元,拉動低迷的中國經濟,也一一落實這些方案。正如所有理性的投資者都會問,這些投入的分佈、政策的先後與力度, 和兩年後的計劃,然後才能理解這個終極救市行動,再決定個人下一步策略。所以市場反應似曇花一現,不難理解。筆者認識的國內友人,特別是開廠的一群,對中 國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的做法,只有感恩心情但無實質感受。其中推動銀行向中小企借貸,由於缺乏定單和生產不足,向銀行借錢無疑是冒「自殺」的可能;現在更 把貸款限制取消,銀行在沒有指導方針情況下,難保會向大企業靠近,到時只怕想借都沒有。至於調整增值稅,其實他們老早已自行調整──國內流行的兩本數簿。 到推動農村經濟而增加內銷的範疇,是否遠水不能救近火?不用分析也有答案。

真正受益自己友

所以這次4萬億元人民幣的真正受益 者,無疑是國家機關下的自己友,例如一眾國企或大型上市民企。就以增值稅從17%下調到3%,已可能把成本降低逾10%(特別是正途的進口材料);另外承 包基建的企業相信未來幾年不愁沒生意,雖然有說政府工程利潤率牢牢掌握在官員手中,但在這艱難時候,有得賺已是福氣。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

兩岸三地:分四萬億一杯羮 因念

2008-11-20  AppleDaily

從去周中央落實4萬億投資開始,國內市場忙得團團轉的人一下子多了,包括緊盯着股市的私人投資者,還有原來比較清閒的基金經理,及各地方政府部門主管等。全都為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構想如何能絕地反擊,撈他一把。

大小非魔咒具威力

單 看A股,似已作出合乎國家要求的表現,過去一周,滬綜指從1800點左右,衝越2000點關,這是10月中旬以來一次強力反彈。說是反彈,皆因這個漲升在 周二不能維持,當日收報1902點,又是一幕驚心動魄。大小非的魔咒的確仍發揮市場力量,就這短期內相信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廣東友人已於上月把所有A股 轉成H股,向現實低頭。相對一般股民,國內基金經理的矛盾可能更突出。這些基金經理要向買了基金的小老闆負責,但在國情影響下,對於大老闆──國家的政策 和指導,不能置諸不理。相對過去幾個月的大小政經調整,這次國家救市,他們已到了緊急關頭,不能不作出反應。正如國內報道一個基金經理說:「應該是時候把 倉位提高啦!」這種帶點任務性的口氣,筆者很理解。因為曾聽過一位廣東基金經理說,他們同行有一個共識,就是要到明年第二季才會真正入市。

港官員要積極爭取

最 為樂觀和積極的,要算各地方衙門的大官小吏,嗅到中央的財政政策要來個大轉彎之際,上月各地官員一下子雲集京城,到中央部委敲門遞申請、求審批,當然項目 下達後,錢就可順利流回老家。雖然大家都知道4萬億(人民幣.下同)只是一個數目而已,但從非官方說明,中央實際投資額度也有1.18萬億,雖然08年底 前的1000億已分配,但尚有09年和2010年每年5000億的「大蛋糕」。難怪像南京至安慶的城際鐵路項目一下子就通過,總投資257億元,將會是安 徽省有史以來最大單項交通工程。這方面,香港除了聽從溫總吩咐到G20會議跟財經部門多多溝通,京城的飯館內,應該也要多聽到港式普通話的「官音」吧!因 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上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

2008-11-23  AppleDaily


 

上 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然乏善可 陳,反而筆者在13700水平造淡,卻有不俗賺頭,並在上周四於11900水平附近平倉獲利,功成身退。周四平倉之後,歐美股市繼續下跌,起初仍只算反 覆,但美國聽證會之後,美股便開始崩堤式下跌,當晚凌晨便收到讀者Annie電郵,話大市擺明再跌,淡倉是否平得太早?筆者今次睇市是否出錯?

跟隨系統買賣

筆 者明白,大市如斯下跌,沽家得勢不饒人,有此疑問實屬合理,正如筆者早前在13700水平造淡,亦有讀者問熊市追沽是否太過危險一樣。其實筆者平倉,皆因 系統目標已達,是否繼續持倉,純看投資者的個人取向,牛市之時,股價總是會升到你唔信,當時大可嫌賺得唔夠,放心長期持有,但熊市市況反覆,賺夠就要走, 要學識知足,唔強求。市場上經常有「專家」預測大市見底點數,其實股市裏沒有神仙,真正專家都估唔到底,何況筆者只係炒家一名?所以士佳常話投資跟系統, 買賣平常心,周四平淡倉後,手中尚餘適量正股,筆者唔敢講已作出最佳決定,但熊市賺錢殊不容易,今次能夠從淡倉獲利,減低日後儲貨成本,已經無憾,亦懶理 當晚美股升跌。結果,周五早上筆者剛覆完Annie電郵,大市隨美股低開,但幅度遠低於預期,不久更展開極地反彈,由11700反彈至13100,市場氣 氛逆轉,投資者即由問筆者「是否平得太早?」,變成問「係咪撈得貨?」。發問上述問題,證明投資者亦被市場牽着走,見升看升,見跌看跌。筆者不知道大市會 否就此見了近期底,但回心一想,如果前一日未有在11900附近平倉,如今大市狂升,肯定會被市況影響判斷,尤其午後大市高開,氣勢何其凌厲,隨時就在最 高位平倉,利潤即時化為烏有。近日筆者捉到市場節奏,在升前叫揸,跌前嗌沽,全靠多年投資及睇圖經驗,圖表會說話,所言非虛,有長期跟進本欄的讀者,近日 應該有所斬獲。熊市之中,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如讀者能從淡倉之中獲利,力之所及,亦應抽出部份利潤幫助有需要的人,多做善事。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7

4万亿投资催生订单 钢铁业春意显现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16/07495858400.shtml

“我们已经准备开市了!前两个月,即使有一些小单,也没有什么差价,货款支付也成问题,去年9月份的一笔货款到现在还没收到,为了降低损失,索性不接生意了!”春节前后,上海一家小型钢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许明在清闲了两个月后,开始重新拾掇起手头的工作。

“春节后,价格比较平稳,订单有所增加。”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管理部有关负责人钱志军说,最近钢材价格稳定,不锈钢板材目前价格在1.8万-2万元/吨左右,有几百元的涨幅,同时需求有所增加,年后订单也有所回暖,接下了南车集团等几个大单。

随着钢价持续反弹、国家提振内需政策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显露的“春意”让业内人士有了期待。国内钢企的生产也开始逐渐恢复。

12日,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沈文荣向记者表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们没有减产,2009年的生产订单也非常充足,产销率达到100%!”

⊙本报记者 陈刚 吴芳兰

钢企产能逐步恢复

没有减产,在国内大型钢企中并不多见。沈文荣表示,沙钢集团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来源于长期以来合理的产品结构、综合利用世界一流和自我研发的技术、人均800-1000吨的国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

“没有1分钱应收款,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我们一直坚持款到付货!”沈文荣这样描述沙钢的经营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受去年钢材市场价格跳水的影响,这种手握订单、高效益生产、保证资金顺利周转的模式成为时下多数钢铁企业在营销上的主要特点。根据市场变化“以销定产”成为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模式,而订单的多少成为决定企业今年是否能顺利发展的关键。

营销模式和生产模式变化的背后,是在钢价持续反弹的背景下,2009年1月以来,包括宝钢、武钢、沙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在内相当多的钢铁企业纷纷恢复生产。

中国联合钢铁网对国内70家重点钢铁企业的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70家重点企业共生产生铁3121.51万吨,环比增加376万吨;生产粗钢3271.19万吨,环比增加323万吨;生产钢材3077.13万吨,环比增加276万吨。

而由于近期国内钢厂复产,焦炭需求旺盛,焦炭价格持续上涨,到2月3日,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1750元/吨,比1月初上涨200元/吨。

不过,记者了解到,尽管钢厂工程订单较多,春节期间开工生产的钢厂很多,但是节后钢市依然偏于清淡。

“还是有一点滞后效应,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有可以接的生意了!”做贸易的许明告诉记者,他们节后还没有发现需求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钢价持续上涨

“企业和行业的信心或许来自钢价的持续上涨!”许明说。

去年11月中旬钢铁价格跌至2008年的最低点,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1.49点,之后开始反弹。2009年钢铁价格继续反弹,反弹幅度较去年最低点达到10.3%左右。

不过,从钢材价格上涨情况来看,钢材价格涨幅明显趋缓。从节后的情况来看,螺纹钢价格比节前上涨50-100元/吨左右,热卷价格保持平稳也有小幅上涨。

与之相对应的是,钢厂主动出击,紧跟着拉高出厂价,提价的消息接踵而来。宝钢、武钢等纷纷上调3月份出厂价格。

世纪证券分析师陆勤认为,钢价持续反弹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库存下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钢厂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减产,至去年12月,粗钢和钢 材单月产量同比均为负增长,资源供应量低位运行。二是原材料价格出现反弹,钢厂成本增加导致钢厂提价。包括焦炭、废钢、生铁以及进口铁矿石价格均触底反 弹。其中,焦炭价格上涨了35%左右,国内铁精粉价格上涨了44%。成本增加加上市场资源供应量水平就处于地位,钢厂对各个品种钢铁产品大幅提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经过2008年10月下旬以来数月库存调整,目前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的各种钢材均处在近年来的最低水平。相关分析认为,这将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内需拉动促稳定

中国钢协随后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更加引人关注:2008年12月,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额达到291亿元,部分大钢厂亏损额达百亿元,四季度行业亏损额达到476.35亿元。

这一方面显示了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全行业亏损,另一方面,也使全行业升腾出对“触底反弹”的某种期待。

而国家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发挥稳定市场需求的作用。事实上,去年底颁布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正逐步催生需求,许多钢企陆续拿到订单,而后才有了陆续复工生产。

“春节后,无锡市的不锈钢市场有所转暖。国家四万亿措施,以及1月份国务院通过了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对园区内钢铁行业影响比较明显。”江 苏省无锡市锡山通江物流园区管委会招商办主任朱明说。无锡是华东乃至整个中国不锈钢市场的集散地,该园区内共有工商开户的不锈钢流通企业500多家。

朱明介绍,2008年园区不锈钢销售额为202亿,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长19%。但钢材贸易企业的利润正在摊薄,去年四季度不锈钢价格持续下滑,按高峰时价格3.5万元/吨计算,价格下降了40%左右。

从2008年12月份数据可以看出,国内钢材产量环比增加651万吨,其中仅线材和钢筋就增加了255万吨,占到钢材环比增加量的39.2%, 线材、钢筋、中小型材、中厚宽钢带以及棒材五项品种的增加占到钢材总增加量的75%。同时,钢筋月度产量创历史新高,而线材产量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4万亿投资拉动,一些建设项目开始启动,拉动了建筑用钢的需求。受国家投资铁路建设等利好因素影响,重轨和轻轨12月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03%和147%。

“目前钢铁的社会库存下降很快,一般认为存货调整的周期在2-3个季度之间。以这样的周期来考虑,2009年一季度经济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安信证券分析师高善文说,随着刺激经济政策见效和库存调整的结束,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二季度开始恢复。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报告预测,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作用下,2009年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将具有一定支撑;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 将呈现明显“前低后高”走势;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受需求增长回落影响,价格将在较低水平浮动;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在2009 年下半年或将扭转。

下游行业回暖仍需时日

“房地产、汽车、建筑业的情况还不确定,国家4万亿投资的拉动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能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空缺就不错了!出口下滑很难填补,奥巴 马政府的救市计划要发挥作用,提振美国经济,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沈文荣表示,他并不看好2009年的钢铁市场。他表示,国内外经济恢复均需要一定的时 间,“至少2009年,很难恢复到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6.46,比11月份回落2.0点。同月,汽车销售74.16万辆,环比增长 8.24%,同比下降11.64%。2008年四季度,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4.3和101.7,分别比上季回落1和17.2点。

陆勤分析,下游行业,包括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等钢材主要消费领域还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需求恢复情况还将根据国外金融危机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刺激内需的效果综合判断。

“目前钢铁价格有望止跌,但说整个钢铁行业回暖还为时尚早。”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能源化工分析师林峰说。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钢铁产 能过剩,一时难以消化。中国粗钢产量在6亿吨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比排在之后的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4个国家的产能全部加在一起还 要大。

林峰认为,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作用下,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得到扭转。此外,他透露,钢材期货可能在近期推出,将起到稳定市场作用。

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去年国内钢材出口5900万吨,今年按照1、2月的态势,国内钢材出口总量可能下降到3000万-3500万吨。形势不容乐观!”沈文荣这样预计今年的出口形势。

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给出口带来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国际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国内外钢材价格又逐步缩小,我国钢材出口丧失了价格优势。虽然从 2008年12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我国钢材出口仍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12月,出口钢材317万吨,环 比有所回升,环比增加了23万吨。但2008年全年出口钢材5923万吨,同比下降342万吨。

东兴证券的分析认为,出口下降主要是国际环境变化,需求降低所致。预计2009年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2008年以来,随着国内外价差拉大,我国出口增加,但2008年8月份之后,价差并没有拉动我国出口,主要是因国外需求降低。

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由于国内价格过快反弹,国外低价钢材开始进入我国。目前上海市场热卷报价已经涨至人民币4000元/吨左右,按此价格核 算,我国出口报价将超过580美元/吨,相比独联体国家高出近30%。在这种局面下,我国的热卷出口报价已不具备可操作性,热卷出口市场基本陷入停滞状 态。

据有关机构监测报告显示,元旦后,陆续有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钢材开始进入国内市场,而且价格比国内平均每吨低1300元左右,预计今年2月底 还将有30万吨的热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热卷在中国的销售价格约合人民币2500元/吨,预期将投放到华东地区12万吨,广东地区10万吨。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进口量不是很多,但低价钢铁进入我国的趋势值得关注。有可能对近期连续上涨的钢材价格形成压力。

钢铁业或现整合潮

危机对于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提供了化危为机的机会。

沈文荣还透露,目前,沙钢采用参股或控股形式,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巴西建立矿山基地,拥有10亿吨矿山资源量。“有十亿吨到十一亿吨的矿产储备,成为在澳大利亚拥有自有矿产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

同时,沙钢还在山东和山西以参股的形式建立焦化和煤炭基地。沈文荣表示,这些目的是为了保持两大原料长期稳定供应。

同时,沙钢目前正在与中远公司商谈合作,希望采取联合组建船队的办法,“我们运输公司也有参股,运输成本太大了,利用国际资源和其他行业低迷的时机,组织自己的船队,可以掌控部分运输量。”

“这些都是我们长久的计划,2008年价格太高,搁置下来了,现在是好机会了,比如,现在每条船的造价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原料价格的波动在2008年给钢企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目前仍然处在消耗库存阶段,3月底、4月初才能按照新的价格采购。有些库存原料要到今年3月份才能使用完,因为原料降价,导致的损失去年达30亿-40亿元。”沈文荣说。

“兼并重组也是一个重点,现在有不少企业来找我们,希望我们接手,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接手,中央的振兴钢铁企业规划里面,也有这一条,国家提出 搞几个五千万吨,我们也可以搞,我们现在总量是2500万吨,明年是3000万吨,通过收购,可以达到3500万吨。”沈文荣向记者透露,沙钢的目标是经 济总量在3到5年内,在现在的基础上翻番。

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实产能、加大技术改造、研 发和引进力度的同时,提出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而国内钢铁行业的整合正方兴未艾,宝钢、鞍钢、武钢和河北、山东等地方国企不断扩张,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如2008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三 十九家民营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为两大钢铁集团。两家分别被冠名为“渤海”、“长城”的大型民企,产能总规模达2800万吨,占该市钢铁产能的51.7%。

南京证券分析认为,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控制产能、保障行业有序发展,也有助于增强原料采购的话语权、降低成本,促进行业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4

餐饮业去年“吃”掉1.8万亿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8/20100128040706741.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尽管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遭受了一定冲击,但国内餐饮业仍旧迅猛发展。昨日(1月 27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09年度餐饮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每月餐饮业零售额超过1300亿元,增长率稳定在14.4%~21.6%,预计 2010年餐饮业营业额有望达到2万亿元。

        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餐饮业零售额约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 16.8%。其中,1月份餐饮业零售额1625.6亿元,增长21.6%。之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在14%以上。以北京市统计数据为 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5936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1646元,同比增长17%。在各类消费性支出中增幅居前, 仅次于交通和通信支出。

        报告还显示,目前处于资本运作阶段的餐饮连锁企业中,6%的餐饮连锁企业已引入资金或准备上市,有72%的企业已与投资方进行了洽谈。2009年前10个月,城镇餐饮业投资18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4%,占社会总投资的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6

豪賭3G有排輸 李家王朝唔見一萬億

2002-10-10  NM




七十四歲的李嘉誠,正面對嚴峻的考驗。他麾下的李家王朝,全線七間上市公司,股價江河日下,短短兩年半間,蒸發了一萬億市值。兩年半前,李家上市王國,總市值曾達萬四億頂峰,能左右恒生指數上落。當時和黃憑藉在英國賣「橙」,一鋪賺過千億,令李嘉誠揚威海外之餘,同系母公司長 實亦水漲船高;加上其子李澤楷的盈動,成功鯨吞香港電訊,為李家王朝寫上最光輝的一頁。然而物極必反。李氏家族因網股電訊熱潮大盛,亦因泡沬爆破而衰落。 李嘉誠把賣「橙」贏得的千億元,再押注在第三代流動電話(3G)上,當評級機構、投資者甚至電訊同行,都無一看好時,李嘉誠仍孤注一擲豪賭一鋪,不但令和 黃前景暗淡,還拖累王朝市值跌剩四千億元。易經中的乾卦——亢龍有悔,比喻人到達極峰,就應居安思危知所節制,但屬龍的李嘉誠,似乎未有參透此中哲理。每 年十月,秋風送爽之時,多是股市波動的日子,而今年冷鋒來得特別早,由李嘉誠父子控有的李家王朝,七間上市公司股價,近日亦跌得人仰馬翻。上星期三,上市以來一直死守招股價的TOM.COM,終於支持不住,跌穿一元七角八仙的招股價,一直向下插。翌日,旗艦公司長 實及和黃,分別跌至四十六及四十二元,創四年來新低,還拖累恒指跌穿九千點。李家王朝內另一支系,李澤楷旗下的電盈,也難獨善其身,本週一甫開市便跌穿一 元,成為毫子股。李家王朝如水就下,令擁「李」一眾小股民同聲一哭。在觀塘裕民坊的中國銀行內,一位中年師奶怨聲不絕:「八號仔(電盈)不斷跌,我不斷 溝,現在一元都無。我九十幾元買長江,現在無咗一半。我信李嘉誠,點知……」而身旁一位阿伯亦垂頭喪氣對着股票機,「哎!年幾前七十幾元買和黃,現在差不 多只剩一半,分分鐘有排跌,真係無眼睇。」

身家勁縮水李家王朝市值大縮水,捧場的股民固然損手,而李家父子身家亦不見一大截。系內七家上市公司,兩年前高峰期市值萬四億,到今天只剩四千億,明顯蒸發了一萬億元!而李家三父子,身家亦由原本的千七億,跌剩今天不夠五百億元。李家王朝不見一萬億,除了是電盈因科網股泡沫爆破,市值不見四千多億之外,萎縮最大的元兇,卻來自上市旗 艦,長實及和黃。李嘉誠持有長實三成半股權,而長實則持有和黃五成權益。由於和黃近年大舉投資歐洲3G流動電話業務,而歐洲同業以至投資界,對3G前景全 面看淡,但和黃以至李嘉誠,卻對3G業務死撐不放。結果和黃股價江河日下,由兩年前高峰期的一百五十元,直插到近日的四十元,市值不見四千億。而持有和黃 五成的控股公司長實,股價亦不見六成,市值蒸發逾千六億元!3G投資,可算是牽一髮而動 全身,令李家王朝元氣大傷。雖然,和黃過去兩年以來,已花了九百億元於3G投資上,其中五百億元花在高價搶購英國、意大利等3G牌照,另四百億元於附設投 資上。而分析員估計,和黃要順利在歐洲推出3G,還要再投資千三億元!然而和黃高層霍建寧,卻死撐會繼續投資,因和黃看好3G前景云云。雖然,和黃在英國 H3G公司的兩位拍檔,荷蘭KPN及日本DoCoMo,已先後為其於H3G共二百五十億投資,分別撇賬九成半及六成,然而佔H3G公司六成半大股的和黃,至今仍堅持不撇賬,事關主管財務的執行董事陸法蘭表示,和黃既然看好3G,便沒有理由要撇賬!

逆 市瞓身3G由於主席李嘉誠堅持要賭3G這一鋪,和黃高層於是一往無前,繼續為3G而籌備,例如斥資一百億元,收購歐洲Kruidvat零售連鎖店,作3G 手機零售點,亦進行集資活動,包括組織銀團貸款及籌組債券發行事宜,並部署上週四正式進行的英國3G測試活動。就在推出3G測試前一天,和黃迫不得已,要 擱置一項十五億歐元的三十年期債券發行。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辯稱因息口太高而放棄,但 一歐資債券交易員卻踢爆:「上月底,牽頭銀行滙豐,喺會展替和黃的債券做巡迴推介會,但反應好冷淡,在場有一半坐喺度嘅人,都是滙豐員工,來充撐場面。和 黃的債券評級屬一個A,一般而言,息口是歐元同業拆息加一釐,但因為和黃搞3G風險高,所以要加兩釐。」結果和黃因息口不理想,主動取消發債。本來發債失 敗,已為和黃的3G項目響起警號。然而和黃堅決如期推出3G,正如和黃大班霍建寧所言,今次只給一千名英國的友好客戶測試,結果未有人知。由於3G不利消 息勁傳,和黃股價不斷尋底,於上月自跌穿五十元水平,到本週二跌勢未止,收報四十二元五角。

仍可打退堂鼓其實,根據和黃與各歐洲政府所訂立 的3G牌照合約,和黃大可以即時轉軚,不須向政府賠償。倘若和黃臨崖勒馬,最多須為之前投資的九百億撇賬,否則再花千三億投資,肯定輸突當年賣橙及 VoiceStream所賺的千四億元!3G項目投資額高達二千億,以和黃市值只有千七億來看,李嘉誠這鋪有點孤注一擲,極之豪賭。「李嘉誠的一生之中, 都喜歡豪賭,如八十年代加拿大Hutsky油田,九十年代英國Orange。雖然往績良好,但今鋪我都唔敢估(會否贏)。」法興證券分析員Robert Sassoon說。其實李嘉誠縱橫商場五十年,以往專執平嘢而賺大錢,早年如向債台高築的置地收購港燈,向清盤的大寶地產收購嘉湖山莊地皮,以至出席政府 官地拍賣時卻不會搶高地價,在在均反映他不會高價搶貴貨。然而今次投資3G,他卻一反常態,高價競投3G牌,市場人士憂慮他今鋪賭得太勁,贏面不高。李嘉 誠瞓身投資3G,只因三年前出售英國Orange及美國VoiceStream電訊,兩鋪勁賺千四億,李嘉誠不單揚威國際,而和黃當年亦成為全球最賺錢的 企業,由是種下他的雄心,諗住冧多一鋪再勁賺一大筆,而漠視其他國際級電訊集團,如西班牙電訊公司Telefonica與芬蘭Sonera合營的Group 3G,七月份因看淡3G前景,而即時放棄花費六百六十億元投回的德國3G牌這些事實。

兩鋪賺千四億李嘉誠的美夢,在九九年的秋天出現。和黃在英投資了六年、但連年虧損的Orange流動電話業務,在電訊及互聯網熱潮湧起之際,被德國電訊公司Mannesmann 垂青,以千一億元高價,向和黃買入四成半Orange股份,其中二百六十四億元是現金,二百一十四億元是歐元票據,再加市值七百億元的一成 Mannesmann股票。這宗世紀交易,令李嘉誠意氣風發,在香港記者會上也忍不住說:「我對這個經營(Orange)感到驕傲……一千一百三十億,係 一個我自己認為好大嘅數。」Orange交易還未完成,另一英國電訊公司Vodafone, 於翌年二月又出高價搶購Mannesmann。和黃將出售Orange換取回來的Mannesmann股票,賣給Vodafone,以換回市值近千三億元 的Vodafone股票,和黃賬面又賺五百多億。因此李嘉誠常掛在口邊的是:「和黃九成利潤來自海外。」英國電訊業務報捷後,和黃在美國的 VoiceStream投資又開鋪「大」,德國電訊去年五月向和黃收購VoiceStream,和黃再賺三百億。雖然和黃其後需要為上述兩單交易換回來的 Vodafone及德國電訊股份,撇賬合共六百億,但兩宗交易埋單計數,和黃依然有千四億盈利。藉科網潮達頂峰除此以外,屬龍的李嘉誠,前年龍年可謂行運 行到腳趾尾。前年二月,幼子李澤楷的盈動,憑收購香港電訊,盈動市值躍升之際,亦令香港科網股掀起狂潮。同年,長和系再把只得幾個月歷史,沒有業務可言的 TOM.COM,在特權開路下於三月份上市,甫上市更達四百億市值。長和系加上電盈,李家王朝七間上市公司, 市值高達萬四億,李嘉誠「飛龍在天」個人事業達致頂峰,情緒亦漲至頂點,他甚至把港台《傑出華人系列》中,講他成功之路的一段輯錄成VCD,到大學講學時 派發。有市民以他為偶像;在公開場合,更有中學生向他索取簽名留念。根據易經中的乾卦——亢龍有悔,人到達了頂峰,應居安思危,懂得自我警惕與節制,否則 盛極而衰。然而李嘉誠未有參透此中人生哲理,他不單無急流勇退之念,且愈戰愈勇,只望自己的王朝更上一層樓。

歸本遙遙無期和黃已就歐洲3G一擲九百億,另千三億元投資隨後便到,其中單是英國3G,已承諾要覆蓋八成英國人口,和黃起碼要起六千個訊號收發站。據電訊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分析員Michelle De Lusannet估計:「單是在英國,和黃未來再要投資一百億歐元(約八百億港元)。」根據Forrester兩個月前出版的3G報告,表示3G開發成本 昂貴,日後收費必會驚人,估計至二○○七年,只有百分之十的流動電話用戶會試用,市場需求並未如當初電訊商估計般樂觀。全世界都不看好3G前景,李嘉誠逆 風而行,堅決做全球3G「先驅」,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和黃在英國的3G,要到二○一七年才可以收支平衡。」Michelle De Lusannet說。換言之李嘉誠要到八十九歲,才有機會可看到3G在英國有成果。法興證券估計,和黃今年盈利仍會有一百億,到明年也會達九十億,但估計 到二○○四年開始,就會逐步為3G撇賬,盈利會大跌至四十五億元。「3G投資撇賬必然反映出來,到時再判刑吧!」分析員Robert Sassoon說。而市場對和黃前景看淡,早已反映在股價的下跌上。

超人力量不再事實上,和黃前景頗為暗淡,投資3G大鑊之餘,佔和黃盈利兩成六的港口業務亦遇到挫折。和黃原本銳意擴展在大陸的港口版圖,然而由於投資賺到盡的生意手法,惹起大陸官方微言,投資上海外高橋碼頭合約暫時未有進展,而另一個大型碼頭,最近批出給予外資船公司,對和黃的上海碼頭業務構成威脅。由於港口生意對和黃甚為重要,故早前胡應湘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時,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按捺不住與胡應湘互片,弄至滿城風雨。事實上,李家王朝正日漸退色,七月份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招股價二元,雖然李澤鉅自己打扮成科學家開記者會,並抱着巨型節瓜讓記者拍照,然而公司上市不足十天,便跌穿招股價,相信李嘉誠可點石成金的魔法已不再,小股民最終失望而回,現股價跌剩一元一角。長科只以低科技的環保化肥產品,便包裝上市, 而替長科擔任首席科學家的張令玉,又被雜誌踢爆曾因偷竊入獄,辜負了股民一向對李嘉誠的信任,連TOM.COM亦跌到一元六角,超人力量不再。李嘉誠的長 和系風光不再,其子李澤楷的電盈更跌至谷底。一向積弱的電訊盈科,本週一終守不住一元大關,跌至九毫七仙,一股電盈,連一元三隻鵪鶉蛋都買不起。由於傳出 電盈會被剔出恒指成分股,股價節節下挫。主席李澤楷雖然花一千五百多萬元回購,力撐電盈,但小股東早已心死,「我想唔使幾耐,電盈就可以十元買二十股(電 盈股價跌至五毫)。李澤楷只識送股票請人,但自己卻不擅長挽救公司。」

電盈成毫子股兩年多前,盈科蛇吞象收購香港電訊,合併為電盈,卻成為負資產、股價不夠一元的藍籌股。其間公司要 出售本地流動電話服務予Telstra減債。最近,市場傳出電盈連黃頁都要出售套現,電盈本身業務,只剩缺少增長動力的固網服務。「電盈無利息派,不可以 當是公用股,本身業務又無增長的空間,股價當然不停跌,起碼跌至八毫子。」一證券分析員表示。當初因電盈合併而分得一大筆認股權的高層,副主席袁天凡大賺 億六後,在山頂白加道買入大屋。另外兩名巨頭,鍾楚義及杜彼德,亦進身億萬富豪。然而現今電盈股價大插水,一眾董事手 上仍未行使的認股權如同廢紙。袁天凡手上仍有四千二百萬股認股權,其中近四成的認購價要十二元,行使機會渺茫,但對他而言並不重要。最遲入來打工的營運總 監麥柏喬,手上近三千萬股認股權,要電盈每股升到兩元才有錢賺,形同空頭支票。最倒霉的,是財務總裁艾維朗,他手上三千多萬股認股權,由股價高峰期至今, 仍未行使過一股,白白見財化水。但他仍不知驚,上週五還以每股約一元增持三百萬股。如果電盈繼續跌,艾維朗隨時要貼錢打工。

2.5G勝 3G3G是第三代流動電話的簡稱。3G與現時市面上的2.5G,最大差別在於資料傳送速度。例如,用3G下載一首3分鐘的MP3需約六秒,而2.5G則長 達6分鐘。2.5G的用戶每次傳送資料,都要花時間接駁網絡,而3G則不需要。速度之快令3G能提供如視像會議、全球衞星定位、欣賞電影及網上瀏覽等服 務。日本DoCoMo,是現時唯一推出3G的電訊公司,然而由於網絡覆蓋率低兼價錢貴(最平月費$250,只包括15分鐘),故自去年秋季推出以來,只吸引12,000用戶;反觀另一日本公司KDDI,推出2.5G服務5個月後,已吸引了200萬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

求解水利投資「4萬億」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5432&time=2011-08-27&cl=115&page=all

被社會各界和資本市場寄予厚望的水利投資,能夠多大程度改變中國水利建設嚴重滯後的現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霍侃 見習記者 李雨謙 邢昀

 

  水利投資在資本市場中成為被爆炒的概念,在現實中的處境卻相當尷尬。

據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未來十年累計4萬億元的投資中,資金需求量最大的是病險水庫加固和江河治理等防洪工程,共需投資約1.64萬億元。西西/CFP


  中國的水利建設多年躊躇不前,的確有加快投資的迫切需要,今年7月底水資源大省湖南逾半乾旱成災即是明證。《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已進入專家審查階段。作為全國惟一的水利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省,湖南計劃未來五年到十年水利投資達到3000億元。

  水利投資加速,湖南並非孤例。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後十年,力爭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由於2010年水利投資約2000億元,據此初步估算,未來十年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問題在於,錢從何來?

  對於如何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水利部提出了財政投資主導、金融信貸支持、社會資本補充的三大來源。儘管如此,國家發改委農經司水利處負責 人並不十分樂觀。他在接受財新《新世紀》採訪時坦言,「水利建設資金量需求很大,同時也得考慮到效益問題,(籌集資金)不會很輕易。」

  「一號文件」出台後,拓寬水利建設資金來源的具體措施相繼推出。2011年1月發佈的新版《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將該基金籌集年 限延長至2020年末;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具體辦法,終於在7月落定;水利部也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了支持水利投資的 框架協議。

  然而,「一號文件」並未對各資金來源渠道可以實現的投資規模進行具體測算,新增資金來源虛實幾何,能否滿足未來十年年均水利投資翻番的需求,尚待考量。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的初步估算顯示,考慮各項資金來源未來十年的合理增速,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設投資資金供給仍存在一定缺口,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投資缺口不小。

巨大資金缺口

  中國水利建設投資欠賬由來已久。從水利建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看,「五五計劃」後期是轉折點,佔比由5%以上降至「六五計劃」初期的1%,此後30年一直在1%左右徘徊,到「十一五」末降至0.72%。

  水利財政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也經歷了相似的軌跡:「五五」後期為明顯的下降拐點,「八五」後期短暫反彈,此後持續下降,到「十一五」末降至1%。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研究處處長張旺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建國初期經歷了水利建設高潮,改革開放後逐漸放慢,一直在吃老本,很多水利設施老化失修。

  未來十年4萬億元的水利投資規模由何而來?張旺介紹,根據國務院、發改委批准的一系列的規劃測算,包括「十二五」水利規劃,以及防洪、中小河流 治理等專項規劃,考慮需要干且已經進入規劃的事情,以及需要干但規劃尚未出台的項目,大致估算需要4萬億元投資,「當然這些規劃會有交叉重合」。

  「一號文件」提出的未來十年水利建設重點領域,包括農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加固、防汛抗旱、農村飲水工程等薄弱環節,以及大江大河治理、水資源配置、水土保持等基礎設施建設。

  據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未來十年累計4萬億元的投資中,資金需求量最大的是病險水庫加固和江河治理等防洪工程,共需投資約1.64萬億元; 其次為包括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和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等農村水利工程,累計需投資1.28萬億元;此外,水源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分別需要8000 億元和4500億元。

  張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按照每年投資4000億元的規模算,每年缺口大致400億-500億元,「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安徽省多年深受洪澇災害之苦。「十二五」期間,安徽水利規劃總投資1124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5倍。安徽省水利廳財務處處長黃松旭撰 文估算,若參照「十一五」期間的投資來源結構,「十二五」需要各級財政安排資金820億元,需要社會資本和金融信貸投入304億元。與現有投入力度相比, 存在巨大資金缺口。「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都有缺口。」黃松旭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過去十年的水利投資中,中央投資佔比大致為40%-50%,視地域和各地財力不同有所差異。安徽水利廳(規劃計劃處)一位官員接受財新《新世 紀》記者採訪時說,安徽蚌埠地區,中央投資力度在30%左右,安徽中部大部分地區是中央投資60%,而部分享受西部縣政策的地方,可以拿到80%的中央資 金。

  一位接近水利部的人士介紹,從目前情況看,2011年水利投資實現比去年高出1倍「難度比較大」。今年通過發改委中央預算內投資下發的水利基建 固定資產投資預計約700億元,與去年規模相當,並沒有大幅增長,加上200多億元的財政專項投入,合計不到1000億元。「應該說中央財力能有保證,主 要是地方難度大,大部分中西部地區收入都不是很好。」

  地方各級財政的財力也有差異。上述安徽水利廳(規劃計劃處)官員認為,省級財政基本上可以保證配套資金,縣鄉的財政壓力更大。

中央投資增加幾何

  水利項目的戰略性和公益性,決定了水利投資應由政府主導。《2009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全社會共落實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計 劃1702.7億元,政府投資佔比達85%,其中,中央政府投資657.1億元,佔總投資額的39%;地方政府投資785.4億元,佔46%。

中國的水利建設多年躊躇不前,的確有加快投資的迫切需要,今年7月底水資源大省湖南逾半乾旱成災即是明證。趙心寧/CFP


  未來十年,來自各級財政渠道的水利投資有多大增長空間?

  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包括水利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專項投入兩部分。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算了這樣一筆賬:預計「十二五」時期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總 盤子約2萬億元,年均4000億元,「十三五」時期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約2.5萬億-3萬億元,年均5000億-6000億元。而2010年以前,水利固 定資產投資佔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比重在18%-20%之間。按照20%的比例測算,「十二五」期間中央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4000億元,年均 800億元;「十三五」時期則為5000億元-6000億元,年均1000億元-1200億元。

  包括小型病險水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農田水利在內的財政專項資金,2009年為153.4億元。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研究處博士王海鋒預計,未來五年,可落實財政專項資金1000億-2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可落實1500億-2500億元。

  中央級水利建設基金,也是中央水利投資的來源之一。2010年中央水利建設基金收入為29億元。2011年政府性基金預算顯示,今年中央水利建 設基金收入將達到38.5億元。主要是因為,根據今年1月發佈的新版《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基金來源之一的車輛購置費附加費改為車輛購置 稅,提取基數增加。

  但張旺認為,中央水利建設基金的規模太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今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基金政策。

  此外,中央水利投資還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南水北調工程基金。

  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從各省扣除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業排灌用電後的全部銷售電量中提取,14個南水北調和三峽工程直接受益省份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16個非直接受益省份全額上繳省級國庫。

  王海鋒預計,按照「十二五」期間用電量年均增長4%、「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3%測算,「十二五」期間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中央賬戶可徵收1429億元,地方賬戶可徵收404億元;「十三五」時期中央賬戶可徵收1980億元,地方賬戶可徵收559億元。

  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從2005年開始在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山東、河南六省市開始徵收。王海鋒估算,未來五年南水北調工程基金每年徵收30億元,「十二五」時期中央合計徵收150億元。

  上述幾項中央投資來源加總,並不能滿足「十二五」期間1.08萬億元、「十三五」期間1.15萬億元的中央投資需求。

  王海鋒建議,提高中央水利投資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應提高到25%以上」;水利財政專項投資規模,也應隨著財政預算內投資的增加穩定增長。

  從地方水利投資實際需求看,也需要中央加大投入。陝西省提出「十二五」期間水利投資,從「十一五」的300億元增加至1040億元的目標。

  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田萬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據此安排,年均需投資208.1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50多億元。按照水利投資今 後十年翻一番的目標,中央對陝西水利的年均投資應該超過70億元。2010年中央給陝西的水利投資46億元,今年預計50億-55億元。

  但是,考慮到「十二五」期間建35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硬任務,2012年末教育經費佔GDP比重達到4%的目標,以及2009年至2011年末8500億元的醫療體制改革投資中,中央需投入3318億元的現狀,水利建設能在中央投資中分得多大蛋糕?

地方拓渠道如何落實

  剛剛結束四個省份農田水利調研的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於法穩,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中央財政資金的層層轉撥導致 資金落實不到位、地方政府配套資金缺失,成為水利投資的瓶頸,「當前,儘管中央出台了一些文件,但是我所憂慮的依然是資金落實問題。」

  根據水利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地方財政水利預算內投資實際完成額為324億元。王海鋒預計,「十二五」時期地方水利預算內投資年均可落實500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600億元。

  僅靠地方預算內投資,顯然不能滿足中央資金的配套需求,較多承擔實際建設任務的市縣財政配套壓力尤其大。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一位基層水利工作人 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地方財政資金緊張,配套資金常常無法落實,很多填補到工資發放中了,「為了使工程開工,常常在實際操作中虛增配套資金和投資支 出。」

  由於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地方政府水利投資傾向於重工程、輕養護。安徽省水利廳財務處處長黃松旭說,從資金投向情況看,安排的非基建項目資金比例較小。

  上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基層水利工作人員說,主要因為建設工程,中央和省級能撥下來的資金較多,而養護則需要基層政府自己出錢,由於經費不到位,大部分水利工程常常難以養護。

  地方政府尋找水利投資新的源頭活水迫在眉睫。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是新增渠道。水利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從土地 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有關事項的通知》已經從7月1日起生效。但由於細則出台不久,加之各地土地出讓成本不一,因此按固定比例提取的土地出讓收 益目前無法做出估算,各省正在進行相關核算。

  甘肅省水利廳規劃處負責人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土地出讓收益的提取工作正在由財政廳牽頭,會同建設廳、水利廳、發改委共同研究,「目前資金還沒有到位」。

  此前,各方人士對土地出讓收益向水利投資輸血寄予厚望。今年1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預計,每年土地出讓收益的10%能提取約700億元。

  然而,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的張旺對此並不樂觀,「由於房地產調控政策,今年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如果能有500億-600億元,就很不錯了,這是很樂觀的估計。」

  此外,土地出讓收益是土地出讓收入扣除當年徵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等相關成本性支出後的規模。張旺擔心,實際操作中,成本扣除是否合理,到底能留多少,尚存疑慮。

  於法穩也認為,沒有第三方測算和監督機構,土地出讓成本很難得知,這個過程可能導致水利建設資金大打折扣。

  此外,提取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還面臨資金供求的區域性錯配,即東部土地出讓收益高,提取的資金充足甚至有剩餘,而中西部則遠遠不夠。

  針對土地出讓收益和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需求不匹配的區域性矛盾,7月27日,財政部發佈《關於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的意見》指出,各地要抓緊做好省內統籌工作,同時,財政部正在制定中央統籌部分資金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具體辦法。

  王海鋒博士建議,中央應從各地土地出讓收益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中,按照30%的比例計提,統籌用於全國水利投資。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也贊同,在中央層面上協調和分配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他認為,將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於農田水利 建設,事實上還是將投入責任歸於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往往更看重本地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率,並沒有中央政府保護整個國家糧食安全的強烈動機。

  地方政府水利投資另一個可能的增量,來自水利建設基金。今年1月財政部發佈的新版《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拓寬了資金來源,允許地方 政府按規定向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徵收的水利建設基金,並可以從中央對地方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中足額安排資金,劃入水利建設基金,具體徵 收規模和方式由地方政府規定。

  6月10日至6月24日,水利部規劃司讓各省市區報送水利建設基金和重大水利基金政策落實情況,包括實施細則是否制定、如何實際拓寬徵收渠道等。

  今年8月初,水利部規劃司一位官員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到現在也沒報全,有的地方不落實我們也沒辦法,也很著急,估計到年底大部分省市會落實」,明年初才能知道2011年按照新辦法能提取多少錢。

  截至目前,只有山東、甘肅等少數省份出台了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管理辦法。

  6月17日發佈的《山東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顯示,其新增資金來源包括,對本省行政區域內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下稱 「三稅」)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按照「三稅」實際繳納額的1%徵收;從中央對地方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返還和轉移支付資金中提取3%。

「缺乏利益吸引力」

  僅僅依賴財政資金,顯然無法滿足未來十年年均水利投資比2010年翻一番的需求。因此,「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並增加社會資金投入。

  彙總近十年水利發展統計公報可以發現,社會資本和金融信貸資金在水利投入中所佔比重較低。2000年至2009年,全社會水利固定資產投資中,銀行貸款佔比為6%-11%。2009年,銀行貸款佔比達到11%,企業和私人投資、利用外資以及其他投資合計佔比僅為4%。

  田萬全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希望「十二五」期間利用信貸資金207億元,佔水利建設總投資的20%,社會民間投資79億元,佔總投資的8%。

  上述接近水利部的人士介紹,水利部已經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農行、農信社、郵儲銀行談過,希望加大信貸投入規模,已經或打算簽署 戰略合作框架,但最終到底能用多少貸款,還得綜合考慮貸款期限、利率、規模、貼息、使用結構和方向、還款機制等,測算貸款規模。

  目前水利部已經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開發性金融支持水利發展合作協議》;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協商明確未來10年提供一攬子4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水利建設;與中國農業銀行簽訂協議,未來十年內提供一攬子5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水利建設。

  但是,對於已經上市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不可能不考慮公益性水利項目的盈利能力。

  一位中國農業銀行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商業銀行提供的水利項目貸款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小型水電站項目,一類是大江大河治理中的財政性資金墊支貸款,即在地方財政當年預算不能滿足較大項目資金需求的情況下,以未來幾年財政預算收入為支持,向商業銀行貸款。

  湖北省採取了第二種銀行信貸模式。「銀行貸款代墊財政的投資模式。因為中央下達的任務比較有壓力,而地方財政又比較窮,所以現在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地方配套資金在短時期內還是有難度的。」湖北省水利廳財務處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由於水利投資的公益性,相當大比例的水利項目貸款受財政貼息規模的影響。

  上述接近水利部人士介紹,從往年規律看,貸款貼息基本是1︰33的放大比例,每年幾十億元的財政貼息中,可以用於水利項目的約6億元,由此可帶動約200億元的貸款,「如果不增加財政貼息,這樣的規模很小。」

  貼息貸款仍然是公共財政撬動資金的辦法。張旺建議,建立社會資金投入水利的良性機制,通過融資平台為準公益和經營性的水利項目融資,同時兼顧財政無力做但又必須做的項目。

  現在全國用於水利建設的省級融資平台有20餘家,今年還有多個省份提出擬組建省級水利融資平台。

  近幾年,重慶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較為成熟的水利融資平台,已經通過發行企業債募集社會資金,投向水利項目。但是已經發債的水利融資平 台,其主營業務以城市供水、水電站工程、污水處理、城市河流基礎設施改造為主。一位評級機構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工程、防洪抗 旱、病險水庫加固等水利建設的薄弱環節,公益性更強,並不容易通過發債募集社會資金。

  江西省財政廳農業處一位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民間資本較多進入高盈利的項目,如水電、城市供水、部分常規水資源利用項目等。

  對於水利項目能否吸引社會資金,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元京有些擔心,雖然水利建設的籌資渠道很多,難度卻非常大,因為一是其資金 量需求大;二是水利工程牽涉多種行業、地域、部門,協調複雜;三是水利設施多數都屬公益性質,對於社會資金沒有利益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水利建設資金 的籌措難度甚至要高於保障房建設。」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長勇、實習記者楊白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43

股市是怎麼一回事:中國股市21年融資4.3萬億 累計分紅0.54萬億元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dhg.html

大部分人怎麼都不能領悟股市是怎麼一回事,即使虧損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當股市是個零和遊戲的時候,財 富越多的取得更多的資源和財富,而貧者則會更貧。錢的大頭給人拿走了,剩下的零頭(坦白說,渣都沒剩,還預支未來幾十年的收益)讓二級市場去爭搶,即使你 是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還是巴菲特,也是無能為力的(長期來看,資金管理者在中國是個可憐的行業)。投資者先拿出100%的真金白銀,可悲的是,往往最高點的 時候,拿出的真金白銀就越多,而資本市場的「屠殺」就展開。別忘了,還有交易費,印花稅,股息稅,不計算通脹,複利存款利息,把這幾類交易成本加上去,總 體回報為負數。極度富裕的人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作為博弈對手的一般投資者,我看不到任何勝算的可能。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是世界的災難(人太多,資源不 夠),而股市是個避免災難發生的最理想方式。

    一旦愚蠢的投資者被簡單的騙局愚弄太多次後而不再投資股市,那個結局----中國紅十字會在GMM事件後的捐款額是個實例參考。而現在正朝著這個可悲的結局。---也許這是個賺錢的機會,國人善忘。這個要很有耐心,還要在底部的時候還有資金,及最重要的:你還活著。

  

以下轉自SINA:

中國股市21年融資4.3萬億 累計分紅0.54萬億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 01:03  經濟參考報微博

  記者 蔡穎 吳黎華 北京報導

  中國上市公司在過去21年裡融資4.3萬億元,普通股東累計分紅僅0.54萬億元

  編者按:在過去10年裡,中國經濟保持了10.48%的平均增速,中國上市公司業績總體亦高於其他企業,而同期,中國股市在經歷了短暫的井噴之後便持續萎靡不振,似乎成了「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反向指標。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

  為了求解反差的原因,本報組織記者從「股市生態」這一視角出發,對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及業內專家進行了採訪和調研,希望在直面現階段中國股市生態危機的同時,推動市場回歸本位,真正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從今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發這組調研報導。

  儘管與著名的上海外灘隔江相望,但再怎麼宜人的風景也難掩交易所的悲觀情緒。同樣,深南大道地王大廈斜對面的深交所,也充滿著機構的嘆息。「這段時間大盤跌得比較厲害,對自己的業績影響挺大,但該做的還得做。」一位操盤手無奈地說。

  可是,對於備戰IPO的公司而言,低迷的市場並未打消它們上市融資的熱情。統計顯示,1990年至今,國內A股累計融資4.3萬億元。可這些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的紅利回報究竟有多少呢?Wind 的數據顯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計完成現金分紅總額約1.8萬億元。但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估算,普通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過 30%,其所分享的紅利最高不過0.54萬億元。也就是說,花費4.3萬億元真金白銀參與上市公司融資活動的普通股東所獲得的分紅額不超過0.54萬億 元。這意味著,近21年來,A股市場給予普通投資者的現金分紅總額佔融資總額的比率不足13%。而如果按照現在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以複利計 算,21年下來的儲蓄回報高達105.9%。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只知圈錢不知回報,已成為A股市場最為病態、也最令人痛恨的現象之一。上市公司股東回報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絞殺普通投資者、導致市場炒作風氣盛行並制約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不在少數

  對上市公司而言,資本市場或許是最好的「提款機」。「一方面,新股源源不斷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資瘋狂『圈錢』。」獨立財經評論員曹中銘撰文稱。

  證監會統計顯示,從1990年到2011年7月,國內A股包括首發、增發、配股在內的累計融資金額高達近4.3萬億元,其中再融資額達2萬億元左右。

  根據Wind數據,記者初步測算,從1990年到2010年末,A股累計現金分紅(除去紅利所得稅後)約1.8萬億元。但不得不提的是,出資4.3萬億元的普通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權比例較小,他們從上市公司獲得的紅利也是小頭。

  Wind的數據顯示,國內股市IPO募集的股份僅佔發行前總股本的11%。「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首發和再融資(包括配股和增發)後的流通股加在一起佔 總股本的比重不超過30%。」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坦言。這位分析師估算,以普通投資者的持股比例30%計,在上市公司總計1.8萬億元的現金分紅中,普通 股東收到的現金分紅不超過0.54萬億元。

  而且,對國內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他們還需背負「印花稅」、交易佣金等,這幾項交易成本甚至超過了 紅利。證監會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0年,A股累計股票交易佣金總額約4000多億元,A股市場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總額約6000多億元。這意味 著,近21年來在整個A股市場,普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就有1萬億元左右。

  雖然,由於監管部門近年來的政策約束,進行現金股利分配的公司數有所增加,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式上市公司仍不在少數。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的統計顯 示,2005年至2009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佔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5%、50.22%、51.85%、52.35%、48.52%。 2010年,在2175家上市公司中,虧損的公司僅為117家,但既不分紅也不送股的「鐵公雞」高達798家。另外,至2010年末,上市時間超過5年、 且5年內從未進行過分紅的個股高達414家,其中有136家為盈利公司,佔比高達32.85%。這其中包括金馬股份(6.40,-0.09,-1.39%)、海王生物(8.27,-0.08,-0.96%)和通化東寶(8.40,-0.19,-2.21%)這些熱門股。

  更為惡劣的是,許多上市公司竟然以再融資募集的資金給投資者分紅。東北財經大學研究者劉淑蓮、胡燕鴻在《中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實證分析》一文中指出, 上市公司分紅一般不超過賬面利潤,但相當一部分公司的每股現金分紅超過其每股股權自由現金流量,這意味著,這些分紅源於配股融資,圈來的錢又成為現金分紅 的來源。

  唯圈錢主義的嘴臉暴露無遺

  與低分紅現象相伴隨的另一些怪現象是:各類融資活動連綿不絕,ST類殭屍公司不斷上演不死神話,上市公司高管套現潮一波接一波。雖然,國內股市最近幾 個月持續低迷,但陝煤股份仍然在8月底順利過會。這家公司擬發行20億股,募資172.51億元。此前,中國水電亦成功過會,擬發行35億股,募資 173.618億元,如果其成功發行,或將成為今年最大的IPO項目。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發行新股164家,較去年176家減少12 家;IPO實際募集資金1607.7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32.28億元下降24.60%。但從8月份的新股發行看,累計發行23只新股。9月5日至 9日,又有包括巴安水務(29.680,-0.21,-0.70%)、通光線纜(16.660,-1.62,-8.86%)等在內的8只新股啟動發行程序。而且,許多權重超級大盤股,更是無節制地反覆融資再融資。9月9日,招商銀行(11.49,-0.17,-1.46%)通過了「A+H」配股方案,本次配股融資規模最高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有分析師表示,幾家重要銀行近五年內會有4000億至5000億元資本金缺口,銀行股再融資已經成了必然趨勢。

  除了永無止境的圈錢之外,一些ST類殭屍股票在A股市場上屢屢上演的「不死神話」,也把市場唯圈錢主義的嘴臉暴露得一清二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1年6月30日,每股淨資產(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在-1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19家。這些長期嚴重資不抵債的「殼公司」早已練就了一身超人的「生存本 領」。以*ST中華(5.17,-0.08,-1.52%)A 為例,自上市以來,它有9年虧損、2年微利的記錄:1997年、1998年虧損;1999年盈利;2000年、2001年虧損;2002年微利;2003 年、2004年虧損;2005年微利;2006年虧損;2007年微利,2008年、2009年虧損;2010年盈利。就這樣,這只股票始終未觸及「連續 三年虧損」的退市紅線。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則不擇手段地從資本市場撈錢。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來,A股所有上市公司共計發生了2117宗高管減持,減持總股數達到了7.9億股,涉及市值約126億元。

  在A股市場,股東回報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這個市場最為讓人痛恨並飽受詬病的現象。「股權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股東主權理念。」曾參加《公司法》、《證券 法》等商事經濟法律研究、起草和修改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所謂股東主權就是徹底確認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全面尊重股東 依據法律和章程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利益,尤其是知情權、決策參與權、分紅權、監督權與轉股權等。「這意味著,股市就不再僅僅是上市公司和發行人的圈錢工 具,而是投資者取得投資回報、分享中國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成果的聚寶盆。」劉俊海認為,A股「重融資、輕投資,重圈錢、輕回報」的遊戲規則必須 轉變,而「重投資、重保護、重回報」的股東主權旗幟,應當取而代之並高高飄揚。

  重融資輕回報扭曲股市制度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應該是兼具融資與投資功能,其中任何一項功能的「出位」,必將影響到市場本身的發展。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水平整體過低,國內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僅為20%至30%,而海外成熟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一般都在40%至50%。」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

  在西方成熟市場,上市公司均有著透明的股利政策和長期的分紅措施。通用汽車、可口可樂、美國鋁業等股票數十年來保持一定數額的派現,其股票被兼顧固定 收益和成長價值的投資者長期持有。在「金磚國家」中的巴西,該國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必須在其公司章程中規定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餘進行現金分紅,且比例不 得低於盈餘的25%。

  事實上,A股市場高成長的企業不多,同時,成長型企業上市之後的表現也遠不盡如人意。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趙昌文認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之殤」。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目前發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著「逆向選擇」的風險,典型的 體現是,以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成長、好質地企業無法進入A股市場。另一方面,企業上市後,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未能給企業良性成長提供相應 的治理機制,管理層或控股股東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同時,行業發展冷暖不均也導致分紅顯現出差距。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分紅機制是一個重要方面,同時還需要資本市場其他方面的完善,比如投資者結構的優化。」趙昌文認為,「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 構有兩個明顯特徵:短期投資者比重相對較大以及機構投資者比重相對較低。短期投資者較少將分紅納入其投資決策,這導致其對上市公司的分紅決策不敏感,因此 短期投資者比重較高意味著『用腳投票』機制一定程度上的失靈。而機構投資者比重較小,使股東積極主義難以在宏觀上對上市公司治理髮揮作用。」

  「各種ST股在市場上作威作福,必將慫恿股市瘋狂投機,毫無投資價值的垃圾股成為賭徒手中的籌碼,它將嚴重扭曲整個A股估值體系,進而使整個股市完全喪失資源配置功能和經濟晴雨表功能。」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在某種意義上是監管政策出了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就創業板來看,25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三高超 募極為嚴重,但直到今天,儘管市場已經作出了不認同的反應,但25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依然高達66倍,平均發行價格高達33元/股。「這 些高管全都成了紅了眼的暴發戶,創業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制度性的傷害,對中國創業者的誤導,把他們從很好的、樸實的創業者變成了走上歧途的不義之 人。」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