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彥宏想回A股:美國人看不懂百度O2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101.html

李彥宏想回A股:美國人看不懂百度O2O

一財網 劉佳 2015-09-17 10:34:00

和以往百度希望回歸A股時的情形不同,現在的百度正押註O2O,而這一點並不太被美國投資者所理解。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百度將來有可能完全從美國退市,回歸國內A股市場。

事實上,百度曾在多次公開場合表達過回歸A股的想法。早在2010年,百度CFO李昕晢接受媒體采訪就表示,百度正在與有關部門探討回歸A股,但並無詳細的拆分和時間計劃;在2013年全國“兩會”時,李彥宏曾提案建議,在投資並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直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彥宏在接受采訪時,仍表示百度非常希望到A股上市,希望國內投資者享受回報,但因為VIE結構,目前百度回歸A股在政策上有障礙。

但和以往百度希望回歸A股時的情形不同,現在的百度正押註O2O,而這一點並不太被美國投資者所理解。

在李彥宏看來,將來百度O2O業務營收將超越搜索營收,但美國投資者卻意識不到這一點。“如果有一天,我發現美國市場已經沒有了認同百度價值的希望,而國內市場又真正了解百度的業務,我可能會這樣做(回歸A股)。”李彥宏說。

事實上,此前,華爾街對百度整體的印象與價值評估主要來自於搜索業務和由此帶來的廣告營銷收入,但現在,百度更希望自己成為一家“搜索和電商結合的企業”。

隨著O2O在中國的崛起,搜索正在從信息框向服務框演變。百度的服務相關搜索量自2014年以來增速高達153%;與此同時,在過去一年,百度通過自營、合作、開放三種方式廣泛接入了餐飲、出行、旅遊、電影、教育、醫療等各類服務。

目前,百度已把最大一筆投資(3年200億)押註在糯米上,此外,百度今年上半年的投資主要圍繞O2O展開:從領投拼車應用天天用車、二手車交易平臺優信拍到入股分類信息網站百姓網、影院營運商星美控股,再到公交WiFi和洗衣O2O服務平臺“e袋洗”……

大筆投資O2O的背後,關系著上市十年的百度第三次轉型。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的話說,轉型是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而核心就是從“連接人和信息”轉向“連接人和服務”。

李彥認為,百度的未來不只在搜索,而是服務。通過互聯網將消費者與現實世界中的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企業連接起來。為此,百度將投入數十億美元,冒著投資者反對的風險,用犧牲眼前利潤的方式換取未來的增長。

百度仍有耐心等待大筆投資所帶來的回報,但並不確定投資人也有這樣的耐心。許多美國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的變化。 李彥宏稱,“如果有一天發現美國市場已經沒有了認同百度價值的希望,而國內市場又真正了解百度的業務,可能會回歸A股。

但李彥宏同時表示,首先要有耐心,給美國投資者一些時間,“希望他們能更欣賞我們”。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9

第三部曲》生涯顛峰 從政路上 捕手性格讓人看不透她

2015-11-30  TCW

如果選情沒意外,蔡英文將是台灣第三位畢業自台大法律系的總統。鑽研法律的人,最容易形成的特質就是微觀,在細節裡打轉,在攻防中力求保護自己。前兩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身上,多少就看出這種好辯、善辯,或斤斤計較細節的風格。蔡英文自認有所不同。

她曾分析自己的養成之路,強調在法律之外,另有國際經貿、經濟學領域專業,增加宏觀面的訓練。究竟蔡英文會是怎樣的領導者?如果把當前幾位總統候選人,用棒球場上的角色來比喻,她的個性、作風,最像是歷練扎實的捕手。

特質一:不受注意,卻場控全場

上班首日,她一路低頭沒在看人

幾個月後,全辦公室她幾乎都認識了

捕手,是球場上最不受注意,也是唯一與其他球員看著不同方向的人。不像投手或強打者有「美技」可秀,容易成為全場目光焦點,捕手則是戴面罩、穿護胸和護膝,別人看不到他的臉,但他的位置,卻最能綜觀全場。

既要掌握敵情,也要懂調度布局、指揮隊友,捕手又被稱為「場上的教練」。

組成蔡英文風格的幾個關鍵字,例如謹慎、低調、冷靜,都跟這捕手性格有關。而她走到如今的政治地位,在幾場關鍵的到候選人的她,最後把自己在黨部身邊的年輕、得力助手一一派下鄉競選,自己也全台賣力輔選,凝聚了團隊。結果雖仍多數敗選,但得票率卻超乎預期的好。

「那一場選舉,讓黨內開始覺得她可領導、可信賴,」資深幕僚說。

如今,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捕手蔡英文,站上了投手丘,成為球場上的焦點、團隊勝敗的最大關鍵。

若從棒球角度來看這場台灣「總統小聯盟」賽事,國際棒球總會亞洲特派王雲慶分析,在橘、藍、綠三隊投手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像在爭取「年度東山再起獎」(編按:美國大聯盟有設此獎,稱為Comeback Paycr of the Year)。他認為宋的球路陰柔,愛投出變化多端的「蝴蝶球」。

蝴蝶球速度慢,隨風勢變化,有時連投手自己都難以預料球怎麼飛。宋楚瑜找來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擔任副總統競選搭檔,大出各界意料之外,就是蝴蝶球的寫照。他分析藍隊的局面,則是「先發投手」洪秀柱才投了兩局,就被換下場,「中繼投手」朱立倫,在綠隊已經領先許多的情形下,必須很快進入狀況,但他太愛算,雖然因此而能保守謹慎、控球穩定,卻跟不上蔡英文的節奏。

朱立倫主投以來,不論訪美、提政見、推副手、安排不分區立委名單,每一步都跟在蔡英文後頭「趕進度」,想追上失分。綠隊的當家主投蔡英文,與過去經常「暴投」的陳水扁,球路大不相同。其實,阿扁執政時,蔡英文這低調捕手,就曾接過他的暴投球。

挑戰:躲在面罩中,讓人看不透

避答如何突破馬習會框架習慣語帶保留,隊友不解、觀眾不耐當時陳水扁剛坐進總統府一個多月,在會見美國訪客時,脫口說他同意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這是未經內部溝通、思慮不周的意外演出,蔡英文從外國媒體讀到訊息,謹慎詢問後,國安高層緊急開會,為避免後續效應擴大,最後決定由她召開記者會,「修正」扁的說法。

如今,儘管她的角

色已從捕手轉為投

手,雖然她冷靜控

球,是位「不暴投」

的投手,但許多發

言、立場,仍像是躲

在面罩裡的捕手,不

願讓人看透。

最近的例子,就像

馬習會當天,她在中

南部從早到晚連跑七個輔選行程,但趁著轉換地點的車行時間,由幕僚彙報馬習會即時新聞,她指示幕僚䓬擬聲明重點、召開記者會等,因應步驟井然有序。

然而,她對馬習會的回應內容卻是模糊的。馬習會設下的框架她是否接受?不接受又如何突破?她避而不答,就像她經歷談判所養成的習慣:保留彈性因應空間。只是,戴著面罩的她,已站在球場最耀眼的位置。在許多議題上,若她仍讓人看不透,那麼隊友難免不解,觀眾難免不耐。民主政治也是透明政治、媒體政治,如何保留「鐵捕」的冷靜、堅韌優點,又能發揮「強投」的抗壓性,無懼眾目暌睽,勇於正面對決,是她未來執政想要獲得人民信賴,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94

95%的人看了達·芬奇清華博物館讀展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199

如果說常設展“清華藏珍”顯示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殷實家底,幾組特展則充分體現了清華的學科特色。

《營造·中華——清華營建學科專題展》第一次公開展出了梁思成、劉敦楨等在中華營造學社手繪的古建築結構圖。一殿、一廊、一柱、一廟、一亭的各個細部構件都用中英文清晰標註,繪圖端莊、嚴謹。一張張看過,何謂“文明的有序傳承”一目了然。為讓展覽更立體,展廳中央特設了幾尊古建的大型木質模型。“中華營造學社”的文字介紹中提到朱啟鈐,他是學社創辦人,而中華營造學社是清華大學建築系前身。以往,朱啟鈐更為人知的身份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交通部總長、內務部總長、袁世凱複辟帝制的擁護者。

自2010年之後轟動文物及古文字界的清華竹簡的研究成果,在特展《竹簡上的經典——清華簡文獻展》中得到了凝練展示。展品是仿制的竹簡,對應清華簡目前釋讀出的重要篇什。文字說明既有竹簡內容的現代漢語釋義,讓外行也可以對清華簡的文獻價值一目了然,也有如下有趣內容:清華竹簡的書寫文字是楚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諸國“文字異形,言語異聲”,楚文字是其中之一。清華簡中有不少以前出土材料中未曾見過的楚文字字形,因其記載的文獻有傳世文本,兩相對照,可以擴展可識讀的楚文字字庫。清華竹簡中的《算表》由21支竹簡組成,其上書寫的全是數字,核心內容為九九乘法表的擴大,包括乘、除,以至乘方、開方運算。美國《自然》雜誌把它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十進制乘法表實物”。

《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札展》涉及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學術史上一連串閃亮的名字: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竺可楨、胡適、李濟、馮友蘭、趙元任、羅家倫、錢玄同、葉企孫、曾昭掄、馬衡、梁漱溟、聞一多、潘光旦、楊振聲、劉文典、俞平伯、錢穆、顧頡剛、吳宓、錢基博、錢鍾書、楊聯升、楊絳……人生百態和歷史一角,在尺素之間流轉。

1914年,梁啟超贈友人周大烈的七言楷書,書法和意思都剛健、雍容:“道義極知當負荷,湖山仍得飽登臨”。

1926年,王國維贈朱自清的《蓼園二絕句》是其自身心境的絕佳寫照:“酒為春寒瀲灩斟,昔年賓客昔園林”,“清歡一夕付東流,投老誰能遣百憂。記得前年披畫讀,風燈過眼雪盈頭。”

《尺素情懷》展出藏品:王國維贈予朱自清的蓼園二絕句條幅。(尺素情懷/圖)

一年之後,陳寅恪挽王國維的對聯同樣低回、繾綣:“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余剩水殘山,留與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簽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兩幅墨跡藏於清華檔案館,公開亮相這是第一次。

1929年,胡適寫給友人陶孟和之女陶維正的信一團親切:“你是很好的孩子,不怕沒有進步,但不可太用功。要多走路,多玩玩,身體好,進步更快。”另一位“五四青年”羅家倫寫給友人的七言行書條幅,卻是銳氣畢現:“大海能容豈枉然,無窮生力集鱗潛;縱然霜染青青鬢,動量不容天地間。”

1946年,俞平伯贈友人畢樹堂的《遙夜閨思引》手稿長達19頁。據《尺素情懷》策展人、常務副館長杜鵬飛考證,《遙夜閨思引》是俞平伯醞釀於1942年、完成於“抗戰”後的五言古體長詩,目的是向士林表達自己居於淪陷區的不得已。其中充滿了“才子佳人、宮怨閨情式的譬喻”。“從寫作、發表、出版的整個過程及其版本格式來看,俞平伯是將《遙夜閨思引》作為一個事件來經營的”,“他不厭其煩地題跋並在書信中以圈點、箋註的方式,逐段交代詩中暗藏的本事及個人的身世、懷抱,在近親、密友、同事、弟子等圈子里打著燈籠去找‘知心客’”。

很多人的字漂亮,但自誇和吐槽還是要看吳宓。1944年偏安西南聯大之時,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抱怨:“今昆明之師生無不以兼職得錢為急務,甚或營商投機,品卑於市儈,無人真心在學問道德……宓幸能‘貧而樂’,從其本性之所適。而《大公報》偏登載新聞,誣宓以在大光明影戲院翻譯影片。該院乃賈珍與薛蟠所開辦,豈有妙玉日夕在其中廝混,向若輩趨承供奉乎?”

錢基博寫給曲藝史家、民俗學家張次溪的信,提到了當時擬議出版的《辛亥革命運動史料叢編》“煌煌巨著,實為近代史料之結合”,評價康有為“乃今古絕續之一大聯系”。

劉文典寫給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雲五的信就《莊子補正》的稿費討價還價。當時,劉文典的同事有一輛新的雪鐵龍汽車要轉讓,劉文典想把雜著《玄南雜識》和《莊子補正》一起拿給“商務”出版,索價兩千元,被“商務”婉拒。

同樣是寫給王雲五的信,劉仙洲和姜立夫是討論幾部大學教科書的出版事宜。1930年代初,商務印書館曾系統出版大學教材,“廣譯歐美專門著作”、“鼓勵本國專門著作”,到抗戰前夕,出版了涉及文學、歷史、法學、經濟、理工、化學、醫學等各個學科的二百余種教材。

這批兼具史料價值和書法之美的清華學人手札足夠愛好者流連整整一個上午,但它並不是所有特展中最搶眼的一個。《對話達·芬奇》包括列奧納多·達·芬奇的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跡和他的學生維斯皮諾臨摹的《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真跡現藏於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的墻壁上。維斯皮諾的臨摹品是最接近的摹本,它的畫幅是118厘米×835厘米,運輸過境大費周章。

據館方估計,自9月11日開展以來,有95%的參觀者被特展《對話達·芬奇》吸引。也正是這個展覽序廳中的達·芬奇生平年表,被用心的觀眾挑出多處英文文法和拼寫錯誤,成為清藝博開館一周後遭遇的第一個公關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52

在雪球出文一晚有4700人看

巴黎:

昨天晚上在雪球出了一篇文,

巴菲特賺錢和選股的方法

這篇文是我總結巴菲特54年信的第二篇讀後感, 想不到, 一個晚上, 還不夠12小時, 已經有4700人看過, 而一日前的第一篇更加有7570人看過.

 

幾年前有一個熱門球友在雪球上轉載過我一篇文並說希望多一些同類的港台朋友能成爲球友, 不過因爲寫開了Blogspot就不了了之.


近期受市場先生兄影響: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6/10/3.html

於是決心在雪球多發一些文.



雪球上也有很多有關價值投資的資訊, 我自己也是一口氣看了54年的巴老給股東信, 受益良多.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全集):1957年-2011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55

98萬人看網上直播

1 : GS(14)@2015-10-16 01:44:14

【點滴】這次辯論歷時約兩小時,希拉莉的總發言時間超過30分鐘,是5名參選人之中最長的,桑德斯次之,奧馬利第三。CNN指高峯時有980,000人觀看網上直播,比共和黨首場初選辯論多。至於電視收視率要待稍後公佈。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5/19333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265

果欄百年老店 三人看舖捱斬女少東手指幾斷 夫一頭血

1 : GS(14)@2016-05-21 13:36:16

■女少東左手被斬傷包紮治理,其夫頭部被斬,滿臉披血送院(左圖)。黎家駒攝


【本報訊】油麻地果欄百年老店「游炎記」昨晚發生斬人案,果欄男女少東以及女婿看舖期間,遭5名蒙面刀手闖入狂斬,3事主以發泡膠箱及紙皮阻追殺,最終不敵被斬傷,其中少東頸部中刀重傷,東主剛巧在舖後雪房工作逃過一劫,兇徒傷人後乘七人車逃去,警方接報在附近兜截無果,傷者送現場為果欄石龍街游炎記,3名傷者分別為東主游發誠的37歲兒子嘉鉻,頸部及手腳受傷、39歲女兒敏琪,手腳受傷,其中一隻手指幾被斬甩,以及48歲姓蕭女婿,頭及手臂受傷。據東主稱,昨午曾見數名穿着西裝貌似道友的男子在附近徘徊懷疑踩線,而女兒及女婿平時都不在果欄,昨只是返回探望,事發時他剛去了舖後雪房沒目睹經過,但他自問沒與人結怨,不知兇徒動機。


■游炎記東主(箭嘴示)在場協助警方調查。

5蒙面刀手逃去

事發昨晚7時許,嘉鉻與胞姊夫婦在店內聊天之際,一輛七人車突然駛至果欄附近,5名蒙面男子跳落車,手持西瓜刀衝入游炎記不由分說見人就斬,3人立即退後取起紙皮及發泡膠箱抵擋,並且戰且走及高聲呼救,但最終被斬傷,其中嘉鉻及姊夫分別頸部及頭部中刀不支倒地,胞姊亦手腳受傷,兇徒得手後,跳回七人車逃去,現場遺下一把西瓜刀,街坊報警,警員及救護員到場,將傷者送院,並追緝涉案七人車。嘉鉻為游炎記第3代傳人,他早前接受《蘋果》訪問時稱,游炎記為果欄1913年開業最初16間檔口之一,該檔口已養活三代人,阿爺創辦人更隔代欽點他為接班人,惟嘉鉻希望跟朋友合資經營酒吧生意,對果欄生意興趣不大,但每天都會返果欄工作幾個鐘,任職OL的姊姊敏琪也間中回店幫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9/19618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32

刁蠻女想霸Salon位用錢撻人看人低

1 : GS(14)@2016-09-27 07:14:37

微博「北京熱門搜羅」上周四爆出一段影片,一名自稱是VIP(貴賓)的美貌少婦,為了坐得距離美髮店內安裝的空氣淨化機近一點,要求體形較胖的女顧客調換座位。這一要求遭到對方拒絕後,少婦竟聲稱要出1萬元(人民幣‧下同)買下這個座位,再次遭到拒絕。該少婦惱羞成怒,竟拿出一疊鈔票砸向對方,對方不滿作出反擊,當老闆娘趕來勸解時,少婦竟聲稱要出200萬元買下這家美髮店,並勒令老闆娘立即把鄰座客人趕出去。隨後,店員出來勸解,鈔票散落一地,被拍的少婦也喝斥拍攝者停止拍攝。短片引發網民對該「白富美」少婦作出聲討。有網民說:「這個社會怎麼了?嚴重鄙視這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婆娘!」另有網民稱:「真的是經濟跑得快、腦子跟素質落在了後頭!」「看到這麼多人罵這女的,我放心多了!」金羊網/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6/197823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08

離婚案開審 王寶強出庭2,000萬人看直播

1 : GS(14)@2016-10-19 05:28:39

備受關注的演員王寶強與馬蓉離婚案、馬蓉起訴王寶強名譽侵權案昨在北京開始訴訟,王寶強到庭應訊,馬蓉則申請不出庭及不公開審理獲准。有媒體網上直播,吸引逾2,000萬人。王寶強昨在微博感謝關心:「有你們在,我會一直很堅強,法院一定會公平公正處理此案!」



曾拍《天下無賊》、《泰囧》的演員王寶強,8月中自揭戴綠帽,指馬蓉與經紀人宋喆有不正當關係,憤而提出離婚訴訟。馬蓉也委託律師起訴王寶強侵犯名譽,要求刪文並道歉,昨午兩案先後在朝陽法院舉行庭前會議,召集當事人和辯護人等了解情況。法院門口早被大批記者和市民圍得水洩不通,大量警察維持秩序。下午1時20分左右,王寶強在律師與哥哥王建永陪同下現身,他身穿黑外套、戴黑超,面容憔悴。馬蓉沒現身,手機也始終關機。現場圍觀者多支持王,但一度有人大喊:「王寶強就是人渣一個!」



■王寶強(右二)馬蓉(中)和宋喆(左二)反目前合照。

■數百人在法院外圍觀。

■王寶強與馬蓉婚照,如今此情不再。



要求10萬精神撫慰金

王寶強訴訟請求判令兩名子女均他撫養,馬支付撫養費至18歲、依法分配夫妻共同財產:九套房屋(包括洛杉磯一處房產)、多家公司股權、一輛寶馬X5、一輛賓利車、Hermes、LV、Chanel等名牌珠寶、名錶、手袋及服飾等,還有存款、股票保險、原創設計品牌等。王又新增要求馬蓉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這場官司將是一場持久戰。由於財產遭妻轉移,近25萬的訴訟費是王寶強借來的。王的律師張起淮庭前表示,昨會出示有關馬宋出軌證據,他又披露王是偶然拿起馬蓉充電中的手機,發現馬宋齷齪的聊天內容,氣得渾身發抖,曾想私下協議離婚,但馬蓉玩失蹤,更發短訊威脅:「你要敢發聲明,我會讓你身敗名裂。」張還轉發網上流傳「馬蓉、宋喆出軌證據」,這份聊天紀錄中,馬宋互稱「老公」、「老婆」,還稱王為「死鬼」,並討論轉移財產路徑。睡了老闆兼朋友妻的宋喆,本身也已婚,8月底其妻楊慧向法院提交丈夫不正當關係證據要求離婚,宋也沒到庭。四川《華西都市報》/新浪娛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9/198053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71

1,950萬人看直播 收視超高

1 : GS(14)@2017-06-11 16:09:09

科米上周四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作供,全美矚目,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Nielsen)收視調查結果顯示,有多達1,950萬人收看當日電視直播,以早上時段計算,屬極高收視。


堪比國葬王室婚禮

調查覆蓋美國10家廣播公司及有線電視網絡,不包括那些經電腦或手機收看的人次。當日多間電視台都調動原本的節目,直播科米近3小時的作供。另方面,YouTube指有近80萬人次經該網站串流收看20個新聞網站直播。喬治亞州大學教授、有廣播電視媒體界普立茲獎之稱的「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s)總監瓊斯(Jeffrey Jones)指,對一個在工作天早上播出的節目來說,收視相當不俗,因為一般只有國葬、王室婚禮才能吸引大批觀眾。他說:「政治往往關乎舞台和戲劇,而這(聽證會)正是經典決戰,人民都希望親自見證。」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1/200519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303

譚新強:金融人看金庸(一)——我認識金庸的4個階段

1 : GS(14)@2017-12-18 03:31:44

【明報專訊】年近歲晚,請容我今天不寫關於經濟和投資的文章。數周前去過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一趟,近日又見到報道《射鵰英雄傳》出了新的英文譯本,就提醒了我在金庸先生創辦的《明報》已寫了專欄3年多。

我認識金庸,準確一點是認識金庸的作品和生平,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次接觸,在小學年代,看的第一本是《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當時金庸小說的流行程度絕對可跟近年的Harry Potter相比(其實金庸仍流行)。不敢認是專家,但大部分作品都是讀過的。當時從未到過中國內地,對中國歷史、風景、人物、文化的認識,很多都是經過金庸先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華麗的文字,首次接觸到的。

接觸中國歷史文化橋樑

金庸寫作風格傳承了明清的章回小說傳統,情節緊湊,人物豐富,幾乎給人有點眼花瞭亂的感覺。再過百年回頭看,金庸作品的文學地位未必比《水滸傳》和《西遊記》低。他小說裏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第一本武俠著作《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出身官宦之家,文武雙全,無奈遇上時代巨變,被迫落草為寇,反做了本是阿哥乾隆皇帝的對頭。跟很多作家一樣,第一本書很多時都有投射自己進入角色的自傳味道。金庸生在浙江海寧望族查家,在明清兩代已出過不少大官和大儒,民國年代大詩人徐志摩都是他表哥。

其他著作裏難忘的人物多不勝數。憨直的郭靖、精靈跳脫的黃蓉、反叛少年楊過、他那位不吃人間煙火的小龍女姑姑、劃時代的跨性別武林高手東方不敗,和大家最愛、艷福無邊的小人物偶像韋小寶等等。

濫拍電視劇令原著失色

除人物刻畫成功外,當然亦有很多精彩的武功和決鬥情節,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決戰光明頂,都令人神往。但金庸跟其他武俠小說的最大區別是把故事交織在極為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上。射鵰三部曲的時代背景從南宋帶到元末、明初,人物有真實有虛構的,錯綜複雜,極其引人入勝。地理上,核心放在金庸最熟悉的江南,但亦把讀者帶到蒙古大漠、西嶽華山(今年終於登上華山之峰,上有華山論劍碑),以至充滿異域風情的波斯等等。

第二階段是中學出國後,金庸小說可說是變成跟中國文化的唯一維繫。TVB亦開始大量改編成為當時風靡全球華人社會的電視劇,亦有電影,不單止捧紅無數紅星,更衍生了大量膾灸人口的經典歌曲,如鐵血丹心、兩忘煙水裏等。

開始時我也很愛看這些劇集和電影,但後來港、台、中國內地不斷重拍同樣的故事(後來連越南都有拍),就出現失控氾濫的情况!單是小龍女一角,就曾經由陳玉蓮、李若彤、劉亦菲、陳姸希等演過(不能盡錄),由最美到最醜的都有!這樣濫拍,我看不出對金庸先生有什麼好處,他已經夠出名亦很有錢。我認為這樣做反而對金庸作品的口碑和評價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乎影響了他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會,替他非常不值!

認清小說現實落差大

第三階段是回到香港後,終於有機會到中國內地遊覽,最初的感覺是陌生和迷茫的。李安導演曾解釋他拍《卧虎藏龍》的原因,是企圖在電影中找回他從武俠小說裏認識到的中國。但這個如山水畫般的地貌,和充滿飛簷走壁的瀟灑俠客世界,只存在於武俠小說內。在現實中,現代中國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石屎森林,連西湖的部分美景都被摩天大廈出賣而穿崩。很多地方確經常被掩蓋在雲霧中,但可惜這不是甚麼靈氣,只是污染空氣的霧霾!生活中也沒碰到幾個英雄俠士,日常交往的不是武林高手,都只是忙碌生活的平實普通人,更像小說裏,幫人打酒點燈的店小二而已。

經過長時間適應,我才能把金庸筆下的幻想世界跟現實協調下來。滿口吳儂軟語的未必是《天龍八部》的王語嫣,更可能只是嫌棄我點菜不夠名貴,給我看臭臉的酒樓經理(上周發生的事)。我也學懂了欣賞上海中心大廈,它的旋轉式美態,跟古典的六和塔又有一番不同韻味。最高興的是有時跟朋友喝下幾杯老黃酒後(小說裏好像未出現過茅台),確有在牛家莊找到肝膽相照好兄弟的感覺。

親嘗寫專欄苦樂

第四階段是近年開始了寫專欄後,愈來愈明白寫作的困難,不夠時間趕稿(如今天)、無可避免的錯漏,和偶然碰到的writer's block(靈感障礙)。有些讀者誇獎我寫作題材比較廣泛,但比起金庸的淵博學問,不禁汗顏!

金庸先生非常好學,涉獵範圍甚廣,道佛儒、琴棋書畫、奇門術數、連烹飪美食都隨手拈來加插在故事內,令到場景和情節更豐富 (真佩服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金庸能夠做出那麼廣泛的研究,極不容易)!多年前香港的鏞記酒家就推出過金庸宴,把「二十四橋明月夜」和「玉笛誰家聽落梅」等虛構菜色帶到現實世界,我有幸嘗過,美味難忘!

金庸先生極具奮鬥心,是一位孜孜不倦的終生學習者,亦明顯是位完美主義者。他在1950年代開始寫作是為了糊口,在報紙每周連載,難免有不少人物和情節錯亂。但到了1970年代,他收筆時已是一位名成利就的文人富豪,但他竟仍願意花20多年,多次大幅修訂他的小說全集。

後來在1990年代他曾回家鄉在浙江大學當過人文學院院長,以他在文化界的地位,當之無愧。但據聞有些酸葡萄教授,竟排斥他和批評他沒有博士學位,文學水平不夠班。後來金庸離開浙大,以81歲高齡,遠赴英國劍橋修讀中國文學,憑真材實料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早已拿了牛津、劍橋、港大等多個名譽博士和院士),實在令人非常敬佩!

我下周再討論一下金庸在文學界的貢獻,和拿諾貝爾獎的機會有多少。

(中環資產持有茅台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99&issue=20171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