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16/100248998.html
西方經濟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結構性調整的主動力是技術進步,表現之一是新產品的發明,擴大了工業經濟的範圍,如電報、電話,鐵路、輪船, 以及家電、汽車、飛機等;之二是新的生產與管理技術,提高了工業製造的生產率,如機械化與自動化設備、計算機、泰勒管理等。技術進步大幅提高了社會的經濟 價值,但新增的價值對資本、知識與勞動等生產要素的分配上並不適當,根本上說,新增的價值過多地為資本所佔有,因而需要通過週期性的危機來加以調整。但是 危機的調整主要不是為了消滅生產效率不高的企業,或效率不高的資本,而是改變各行業的價值鏈,使得某一個行業的價值更多地分配在勞動及知識的擁有者上,調 和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使供需平衡。
中國經濟在30年的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工業化首先是為了發達經濟體的消費而發展的,而後才有內向型的製造業,且始終面臨外向型製造業的競爭。中 國經濟中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與設備,並非全新的發明創造,基本上是從發達經濟體中引進的。因而,中國的資本沒有過多地佔有經濟中產生的價值,至少在改革開 放後的近30年裡,中國經濟尚未出現結構性問題,也無須週期性危機來調整。但是近幾年,經濟中的價值在不同的勞動力群體間分配的不平衡,似乎預示著中國經 濟正面臨結構性變化。
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十多年間,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勞動力的年收入增長了十幾、二十多倍,但全國的中低端勞動力的收入大概增長1倍不到,低於GDP的增長速度。與西方經濟中橄欖型人口結構不同,中國人口結構仍然是金字塔型的,即中低端的勞動力仍佔多數,中低端勞動力在新增價值中的分配比例過低,使中國經濟發展乏力。
中低端勞動力收入分配過低,除政策性的因素,最關鍵的是中低端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但自去年始,出現了一些變化,中低端勞動力已出現供不應求,既是結構性的,更是總量性的。
中低端勞動力出現總量上的供不應求,大體上有三大因素:一是加工製造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增加了生產需求;二是一些勞動力或者由於年齡因素,或者 因素質提高,退出了中低端市場,減少了供給;三是最重要的,中低端的消費服務業進入較快的發展期,提高了對中低端勞動力的需求。
中低端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結構性變革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首先,改變了中低端勞動力近30年來供大於求的局面,結束了人口紅利期。其次, 中低端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經營將面臨困難,需要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第三,如果中國GDP增長未來數年仍維持在 8%-10%,新增價值將更多分配於中低端勞動力。這意味著,或者資本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或者中高端勞動力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這兩個下降將對企業的利 潤與中高端的消費產生影響。第四,由於多數的生活必需品是由中低端勞動力生產製造或提供的,在多數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轉型完成之前,這些中低端的生活用品與 服務價格將面臨持續的上漲壓力。這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過程中需要承受的痛苦。
可見,人口紅利期的結束並非中國經濟發展的終結,而是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開始。
現階段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就在於中低端勞動力收入的持續且較快地增長。為此,就要維持中低端勞動力求略大於供的局面。這要求在政策上 發展鄉鎮的基礎設施,以促進中低端消費服務業的發展;也要提供較寬鬆的環境,幫助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加工業,轉為資本與知識密集型的製造加工業。
作者為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
|
||||||
這是我們在過去半年,不停從身邊一班股海戰士口中聽到的說話。希臘與中國有何共通之處?為何每個人都在談論?從金融角度來看,會影響到亞洲嗎?如果老撾或柬埔寨有問題,這個世界會停頓嗎? 在 一個投資者眼中,希臘的債務危機,會影響歐洲銀行,並非亞洲銀行。對亞洲來說,或者會有些次要的影響,但我難以想像它會令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陷 入相當大的危機,你想像到嗎?歐羅這貨幣的誕生早已是一個錯誤,就好似一匹五班馬跟一匹純種馬落場比賽,最後邊匹會贏?成件事簡直是一個笑話,這就等於香 港在過去26年內,儘管較鄰近亞洲國家有無可爭議的強勢,但港元卻貶值了55%。然而,政府忽視當中的機遇,任由我們的生活質素下降,但這又為了什麼呢? 就是那個病態兼過時的聯繫匯率,它一直勒住我們的頸。然而,無人可以投票踢走它。我不會將資金放在要人擔心的希臘和其他有問題的地方。除非會分析財務報 告,否則對於一般人來說,利潤總是難以捉摸的。此外,中港兩地各自有自己的問題,是我更應慢慢去思考。 香港充斥爛股國企多筍貨 先 講香港。為何我們的市場正在下跌,問題癥結是香港交易所被大量無用的公司淹浸着,而這些公司正由一班小丑管理,他們錯誤地引導股民,令股民買入其公司股 票,正如香港政府一樣。這些公司的股價太高,在最壞的情況結束之前,股價必然大幅下跌。我在之前的專欄寫過不少差劣的公司和狡猾的管理層,例如滙豐 (5)。但就算滙豐的新管理層把股東當成驢仔一樣,市場依然有人對我的評論感到厭惡。自滙豐公布11年首季業績後,股價下跌$6,我認為原因是「管理層不 肯面對現實」,而非估值過高。再講國企。由於市場的減持,因此無論是一批表現出色、管理層有誠信、務實及業務可信的優良國內企業,都開始受到拖累。因此, 當其他人正要沽貨之際,市場上就出現大量平貨給一班有實力的投資者買入。肯堅持和有先見之明的投資者,都絕不理會身邊所有的垃圾股,最終他們會贏錢。近期 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正在放緩。我重申,毋須擔心,相反未來4年是中國市場最牛的日子。放長雙眼看! 華潤夠坦白 以下有一正一 反的例子。去年我對中國生物製藥(1177)作出的負面評論,已得到肯定,首季營業額有36%增長,而每股盈利只有6%增長。沒有控制成本、負現金流,並 用了$4.8億(約佔13%股東權益),進行投機活動,令公司在原有的低邊際利潤,及缺乏突破性藥物產品的問題上,雪上加霜。這家公司未必如我們所看到 的。華潤創業(291)首季業績不俗,但為何公司不賣食物、啤酒或者其他飲品?相比起其他零售,上述項目的邊際利潤的確較少。但華潤可將以上的所得款項, 用作強化其市值$800億人民幣的零售生意,或向股東派錢。管理層直截了當地公開公司數據,實在難得。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138785/index
昨日,我寫了一個未完結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陳大文跟你與我一樣,在人生歷程之中,要面對 無數決擇。有人一心求變,但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之競選口號,變來變去,喊得漂亮,但到頭來,美國經濟也走不出一個死胡同。更多人一早放棄,捨難取易,走捷 徑,行險着,希望投機取巧,能夠一朝發達,結果多數失敗收場,毀掉一生。難得有你與我,只管耕耘,不問收穫,堅持下去,擇善固執,嘗盡市場高低起伏,如此 人生經歷,實在痛快,結果如何,就等待你慢慢享受。
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已經超過70億,並將10月31日定為「70億人口日」,距上次 突破60億大關僅僅12年。全球人口快速膨脹,有喜有憂,在慶幸人類文明闖進高峰的同時,又出現了糧食不足,資源缺乏,貧富不均,生態環境惡劣的種種問 題。到現在,中國有十三億人,還是全球人口最高之國家,但隨着一孩政策與生育控制,國內人口增速已經減慢,再過10-20年,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 人口最高的國家。事實上,廿一世紀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減慢,糧食、能源與資源短缺,並不只是人口問題。為什麼三億美國人,用上全球1/3的能源? 為什麼1%的人,控制了全球99%的財富? 為什麼農民收入,只及銀行家的萬份之一? 資源供應有限,但人的慾望無限,那才是問題根源,資本主義走到今天,已經窮途末路,人類是時候反省過去,計劃將來。
|
||||||
在人口快速成長,以及明年龍年的 預期效應下,具備必需消費特性的嬰童用品可望成為逆勢成長的產業,通路遍及中台美三地的KY東凌,與在大陸耕耘有成的麗嬰房,都值得觀察。 撰 文‧周岐原 十月底,全球第七十億人口誕生,十二年間,世界人口成長十億人。龐大人口固然對環境、資源造成壓力,但背後的商機也十分驚人。這 股趨勢連帶創造相當可觀的嬰童服飾及用品需求,使相關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是二○一二年適逢農曆龍年,由以往出生率調查來看,新生兒數量預料將 高於歷年平均,對嬰童用品股的挹注效應值得觀察。 政府資料顯示,台灣今年前十月累計新生兒十五.九四萬名,年增長一七%,預計明年龍年出生 人口將更可觀。中國國家統計局則預估,二○一六年(民國一○五年)將是中國這一輪人口成長的高峰,目前每年出生約一千七百萬新生兒,屆時數量可能進一步上 升。中國嬰童產業研究中心調查指出,目前中國嬰童用品市場規模達一.一五兆人民幣(約五.五兆新台幣),年增率一五%。商機之龐大甚至超過服裝業。 必 需消費用品 戰勝不景氣嬰童用品商機有多大?從最近一樁國際交易的競標熱度,可以觀察風向。醫療保健品大廠輝瑞(Pfizer)先前就宣布,準備將旗下嬰幼兒營養食品 業務出售。去年一整年,這個部門為輝瑞貢獻十九億美元(約五七四.八億新台幣)營收,所以市場分析師預期,最後拍板敲定的出售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億美元左 右。 儘管全球景氣有趨緩疑慮,賣方開價又不便宜,這樁交易仍吸引國際大廠競標;達能(Danone)、雀巢(Nestle)、美強生 (Mead Johnson)和亨氏(Heinz)等大廠,都表達投資意願,正與投資銀行洽談購買事宜。可見在經濟下滑時期,嬰童用品受惠於必需消費性質,保有戰勝衰 退的投資吸引力。 國內嬰童用品產業,原來只有麗嬰房一家掛牌公司,隨著KY東凌(以下簡稱東凌)與儀大陸續進入資本市場,嬰童用品業前景逐 漸受到投資人注意;另一方面,香港股市也有多家嬰童用品公司上市,族群效應日益顯著。由於每檔個股主要業務各不相同,投資人可從獲利、產品等面向,發掘屬 意的標的。 由許復進與妻子林寶霞共同創業的東凌,是國內少見、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系列嬰童用品的企業,包括「黃色小鴨」、「艾比熊」等卡通造 形商標,均是自創的形象產品。 二十年前,原本從事禮品文具業的許復進,發現國內缺乏一站購足的嬰童用品通路,消費者採購相對不便,產品使用 的便利性也有待提升;但嬰童用品市場發展穩定,如果能占有一席之地,比常受景氣影響的禮品業務更有前景。抱著這樣的觀點,許復進在一九九四年時,正式進軍 嬰童用品業務。 許復進指出,早年代工經驗讓他了解,惟有掌握自有品牌,才能維持訂單不受牽制,而且他發現,外國客戶所下訂單裡,鴨子造形的 洗澡玩具,幾乎每次都是出貨量最大的產品;加上受到迪士尼卡通啟發,許復進靈機一動,朝人性化卡通設計商標。於是第一個註冊的商標品牌||黃色小鴨才誕 生。 為了配合自有品牌的卡通圖案,當其他業者考量成本、以公用模具生產時,東凌堅持自行開模,並在自家工廠生產,不外包給其他廠商,目的就 是掌握品質與生產速度,進而與對手劃出區隔。由此可見東凌獨特的經營策略。 東凌一站購足 與對手區隔從創立品牌開始,東凌就強調提供消費者一站購足商品的差異化服務。許復進舉例,目前東凌旗下約有一千二百種商品,幾乎涵蓋各種用品。產品線盡量 分散的好處,是不容易因為單一產品衰退,導致營收或市占大幅滑落。無論是中國或歐美,各大廠多集中主打特定幾款商品,目前還找不到像東凌一樣,透過專櫃與 經銷商,提供一站購足所有商品的企業。 從財務結構觀察,東凌由於經營自有品牌,不須向其他廠商付出授權金,加上童裝與嬰童用品占營收比例約 為一比一,兩者分布平均,獲利能力相對較佳。例如今年前三季,東凌合併營業利益率穩定在一二.四%左右,比去年略增一%,稅後EPS達二.三八元。由於前 三季合併營收七.九四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五.二億元增幅達五○%,法人估計,全年EPS應有機會上看三元。 對品牌而言,通路經營成效無疑是 業績關鍵。在中國市場,東凌已拓展達二八三個銷售專櫃,目前正計畫搶占美國的實體通路;另一方面,大型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也可能與東凌洽談合 作,若在人口超過三億的美國市場取得實際進展,美國出生率較高的少數民族裔商機,也有機會成為挹注東凌業績的來源。此外,公司也計畫將品牌形象以文創商 品、卡通漫畫創作,拓展到較高年齡層,未來多角化經營策略成效值得觀察。 不過台灣的嬰童用品已屬於成熟市場,成長力道相對有限;規模較大的 中國雖在高速成長,但是各地消費者需求不盡相同,市場又有眾多競爭者,例如在華東地區的嬰童服飾市場,東凌的主要對手就有近十家廠商,因此還沒有出現全國 性的嬰童用品品牌。面對這種劇烈競爭,東凌能夠繳出何種成績單,有待時間逐一證明。 除了東凌之外,第三季績效明顯上揚的麗嬰房,因兩岸市場 繳出亮眼成績,財報獲利不錯,也是觀察嬰童用品股的焦點股。今年上半年麗嬰房受營運成本上升影響,獲利能力衰退不少。但是在撙節費用開銷後,第三季獲利改 善,不僅合併營收成長,稅後EPS○.四九元也高出單季平均不少。 以市場分布來看,今年前三季中國占整體營收比重約六二%、台灣占三三%、 東南亞地區則占五%,因此中國市場的斬獲,對麗嬰房業績表現頗為重要。 在中國市場方面,上海麗嬰房受到人事、租金成本調漲的影響仍然不小, 因此公司透過調整展店速度,來控制營業費用。法人預期,今年第四季麗嬰房將在中國通路新增約三十七個據點,使全年總通路數達到一八六○個。在今年第四季零 售銷售旺季帶動下,麗嬰房今年EPS有望達到一.五二元。 麗嬰房節省開銷 獲利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麗嬰房上海總部預計在明年年中完工啟用,大樓內共有約兩萬餘坪面積可供出租,若順利找到客戶承租,有機會貢獻EPS達○.五元。在 本業遇到龍年旺季,加上資產收租題材的帶動,麗嬰房明年表現應不寂寞。 至於另一檔興櫃股||儀大,則是以「百事特」童裝通路在國內立足的業 者。由於嬰童服裝競爭極為激烈,品牌集中度較低,儀大今年上半年的營業利益率就從五.七%下滑至三.五%。在經營集中童裝的情況下,未來儀大的發展仍然要 再觀察。 對嬰童用品商而言,中國市場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樂土,但是中國幅員廣大,如何設定有效的通路經營策略,直接關係到營收成長與庫存去 化的速度。香港博士蛙公司董事長鍾政用便指出:「通路,仍然是整個行業最弱的一環。」因此投資人選股時,應多加留意相關個股的通路布局效益,才能找到勝過 行業表現的贏家。在香港股市中,近一年來有不少家嬰童用品公司分別上市,在中國家庭有「六個長輩養一個」的情況下,對未來這些嬰童用品商的前景,以及其選 擇的利基市場,都可作為投資參考。 例如在港股掛牌的好孩子,主要生產嬰兒推車及汽車座椅;青蛙王子將主力產品設定在肌膚護理產品;博士蛙則 著重服裝、鞋具與配件等,主要產品占營收比率都高於六成。 今年和東凌一樣在中國通路有所斬獲的,是港股掛牌的青蛙王子,該公司的經銷商數 量,已由一六○家成長到一七三家,在乳液、護理產品分類中,青蛙王子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品牌,僅次於外商強生(Johnson & Johnson)。 目前,在中國二線以下城市的超市、便利商店與嬰童專賣店等通路,大都能見到掛著青蛙王子品牌的護理產品。而在今年公司使 出兩手策略、同步進軍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後,青蛙王子的營收可望有進一步成長空間。 龍子龍女招財神──台港嬰童用品概念股起飛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合併營收 (億元) 年增率 (%) 營業利益率(%) 今年稅後EPS (新台幣元) 收盤價 (11/15, 元) 主要產品 (營收比重) 2911 麗嬰房* 55.7 14.8 5.0 1.08 32.90 童裝(54%) 用 品(29%) 2924 東 凌* 7.9 50.0 12.4 2.38 77.00 童裝(50%) 用品 (50%) 9961 儀 大 20.9 -0.1 3.5 0.98 16.75 童裝及用品(100%)1086.HK 好孩子 77.0 8.5 7.2 0.43 7.62 嬰兒車、汽車座椅及配件(62%)1259.HK 青蛙王子 26.7 59.0 16.1 0.45 8.13 嬰幼童肌膚 護理產品(62%) 1698.HK 博士蛙 42.5 47.4 21.3 0.30 7.97 兒童服裝、 鞋具及配件(67%) 備註:1. 麗嬰房與KY東凌財務數據為第三季資料,其餘為半年報資料;2. 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1:4.847;港幣兌新台幣匯率1:3.91。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司年報 |
||||||
|
||||||
赴中國實習去! 正當多數大學生享受夏日暑假時光時,有一群大學生早在四、五月就開始尋找暑假到大陸實習的機會。 希望善用這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球矚目的十三億人市場小試身手,搶得先機,為未來職涯鋪路。 撰文‧孫蓉萍 七月九日早上七點半,多數大學生因為放暑假而還在睡大頭覺時,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梁凱傑,因為參加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 研習」活動,已經穿著畢挺的西裝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與來自全台各地大專院校的四十五位同學會合,準備搭機前往上海,展開為期六周的研習。有些人第一次出 國,有些人第一次到中國,但從每一張青澀的臉龐看得出來,對於赴大陸研習,有許多興奮和期待。 比照社會新鮮人研習規格 一○四資訊科技集團二○一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求職期間,比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快三周,起薪也高四分之一。此 外,九五%的企業會因為新鮮人有實習經驗而增加聘雇意願,最主要的原因是實習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而且也證明他們有較高的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三十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八成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於是乎到大陸實習,成為台灣大學生就業的新跳板。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台灣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的活動已經六年,院長陳明璋說:「我們不但要找台商企業提供研習機會給學生,也要招募台灣的學生,同時 要對企業主、學生、甚至學生家長負責。」因此,這個行前研習活動特別安排了兩天的講習,請政府官員、台商企業代表、學者、曾經參與過活動的學長姊等人來分 享經驗,並且注重紀律,對服裝儀容也有要求,完全是比照社會新鮮人的高標準來進行。 帶給陸企新刺激、新想法 主辦單位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性,並考量費用不能超出學生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收穫。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但陳明璋堅持要做。如光晟玩具、艾美特電器、上海大潤發等七十四家台商企業,也抱著回饋鄉里、提攜後進的心,希望多給台灣年輕人機會。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順指出,今年參與這個活動的總人數達到一六八人,依上海、福州等實習地不同而分梯出發。和往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由於台商產業必 須升級,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升高。另外大陸工資上漲,台灣員工的忠誠度又比較高,使得台商企業雇用台灣人才的意願愈來愈強烈。 除了到台商企業之外,大陸企業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至大陸暑期實習活動(玉山計畫),提供北京資訊科技、金融、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為期六周至八周。 二○○七年即開始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說:「兩岸交流非常重要,中國科協提供實習的單位都是數一數二的企業,例如方正 科技、中央電視台、中國銀行等,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傑青會)去年開始,也提供大陸浙江暑期實習,為期三十 天,實習單位包括娃哈哈、加西貝拉壓縮機等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義烏和舟山六個城市二十八家企業,共一○一人。 傑青會理事長馮國華說:「我們和浙江省人力交流中心合作,他們相當重視這個計畫,而且台灣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尤其在文創和幼教領域,可帶給大陸企業一些 新的刺激。台灣同學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體驗對岸民情的不同。」學生西進實習,為的是往後入職場預做準備,但除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汪明生強調:「台灣學 生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相較於當地人並不遜色。我反而認為,重要的是下班以後的生活。在台灣,下班後可以回家;在大陸,則要想辦法融入當地,適應在地化的 風土民情。比起職場上的專業,能自力更生,忍受離鄉背井這種心理層面的苦,是更重要的能力。」 健全企業實習制刻不容緩 知名國際貨櫃航運公司人力資源課專員陳則斌也認為,「有企業實習經驗的新鮮人來會有加分的印象,主因是具備基本的職場禮儀和基本應對。」至於工作上的專業能力,並非企業的首要考量。 大學生捨棄暑假遊玩時間和打工賺錢的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期許。一○四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其實台灣一些精英分子 對生涯早有規畫。「一般人覺得台灣同學缺乏企圖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尤其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很有想法,他們根本不透過社團或學校找實習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 興趣和專才,很早就透過網路搜尋實習機會,鎖定目標,直接向各企業投履歷應徵,甚至多次自費飛到國外參加面試。」對學生來說,赴大陸實習為他們的職場生涯 預開一扇窗;但是對國家來說,大陸等國外的實習機會,可能讓好的人才外流,甚至畢業典禮也不參加,就急忙趕赴國外就業。 陳力孑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也能有一套實習政策,「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生九月進大學後,就開始找隔年的暑假企業實習機會,經過面試等多道關卡,六月學期 一結束就開始實習。而且實習不是虛晃一招,學生真的會從中了解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企業則默默觀察學生各項能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自然會成為這家企業的 生力軍。」陳力孑指出,台灣人才、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醫護人才的實力非常強,若能健全企業實習制度,讓學生早日與職場銜接,企業也能錄用合適人才,不但能避 免人才外流,也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所貢獻。 開拓新視野!—— 2012年暑期舉辦赴大陸實習單位與內容主辦單位 實習單位 費用 期間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大陸74家台商企業,如上海大潤發、上海麗嬰房、達芙妮、上海一茶一坐、捷安特中國、緯創資通、建大工業等。 研習費10000元、保證金2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 六周,7月初至8月,依地點不同而有不同出發時間。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北京30多家企業,如方正科技、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訊網、信諾觀典傳播顧問等。 約38000元 六周,6月29日至8月12日。 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 浙江省六個城市28家企業,如「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娃哈哈、寧波金田銅業、奉化市溪口旅遊、嘉興佳利電子、海力生集團等。 21500元、保證金5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另有獎學金。 30天,7月5日至8月3日。 註:對象皆為大學三年級以上在校學生,均不支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