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土基金率先受惠兩地基金互認-東方日報20131230 王雅媛

1 : GS(14)@2014-01-11 22:30:29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311304283224/

上星期市場傳出本港與內地監管機構,將於未來幾週內簽訂協議,允許兩地市場互相認可於對方市場註冊的基金。之後有行業人士指出基於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很多內地人對於香港基金未必那麼大興趣,預料內地受惠這個政策較本港更多。

筆者不太認同以上看法,第一,人民幣升值已持續了好幾年,但內地人在這段時間也同樣熱衷來香港買房子。第二,國內還沒有走出海外的資金遠比香港還沒有走出海外的資金多,只要大家不是預期人民幣對港元一年能升個10%,國內流到香港的資金還是顯著比香港流回國內的多。第三,明年QE加快退出是確定性十分高的事,人民幣對港元升值速度減慢是合理預期。

市場預期首階段可能先允許在港註冊的本地基金打進內地,而國際營運者在港註冊的基金,可能要等下一階段才可進入內地市場。如果分階段互認屬實,最先能受惠政策的當然是香港本土基金及一眾有經營資產管理的中資證券商。而最有代表性的本土基金非惠理基金(806)莫屬。集團上星期剛公佈於2013年11月30日管理資產總值首次超越100億美元。這數字除了象徵性之外,亦代表公司收取的管理費一直在穩定上升中。對於資產管理來說,收取管理費是為了維持日常運作的開支,真正致富的是花紅才對。

集團旗艦基金2011年度跌了17%,之後一年升了14%。假設2011年基金指數是100,到了2012年尾,指數仍只是94左右。因為高水位線條款的關係,指數一日未能上回100元,集團一日都未能分到花紅。根據集團今年11月的基金報告,基金今年至11月錄得了10.7%,即是指數已達104,基金之後每賺的1元,就有0.15元是屬於花紅。看上去比例好像不大,但當資產金額去到幾百億的時候,這筆花紅是可以很和味的。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其客戶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80

金管局﹕互認初期資金流料不大

1 : GS(14)@2015-06-10 16:26: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0/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即將在下月一日正式實施,兩地監管機構正進行最後努力。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該局正於內地監管機構洽商,期望在7月1日前把金管局的CMU平台接入內地的基金平台。被問到基金互認實施後,業界反應會否熱烈,陳德霖沒有正面評論,但估計資金流動未必太大。他強調金管局的角色是「築橋鋪路」,建成後不一定立刻有很多流量,但如果不做就肯定沒有。

做「築橋鋪路」角色

自去年起,金管局與中國結算及深交所已籌備建立基金互認服務平台,金管局的CMU基金平台將通過與內地基金中央資料交換平台的對接,為跨境基金交易提供申購、贖回、轉換等業務。陳德霖表示,現時雙方正就細節進行研究,例如申購及贖回時,會在內地或是在香港兌換貨幣等問題,但相信7月1日前能夠完成。

陳德霖提到,人民銀行日前允許已獲准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包括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參加行,開展債券回購交易,他認為有助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但他指出,細節尚在研究中,而且什麼可以套現、套現多少,是銀行與銀行之間自己決定,但部分低流動性的債券可能不包括在內。至於會否對整體息口造成影響,他認為言之過早。

陳德霖表示,在過去十年,中國與加拿大的雙邊貿易不斷增加,至2014年約為800億加元,是2004年的三倍。中國現時為加拿大第2大貿易伙伴,加拿大可利用香港,抓緊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65

交行匯豐簽合作協議 代銷兩地互認基金

1 : GS(14)@2015-06-12 17:02: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2/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中港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將於7月正式啟動,交通銀行(3328)與戰略伙伴匯豐銀行正式簽訂協議,可憑藉各自的境內外優勢,推進兩地互認基金的代銷和代理等合作。

匯豐:鞏固港區域資產管理中心

根據協議,兩行將按兩地監管規定,開展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的代銷、代理等業務的全面合作,並在金融業務創新和金融服務需求等領域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同時,雙方將憑藉各自境內外優勢,共同推進新業務在兩地的開展,繼續鞏固和深化兩行合作。

匯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兩地基金互認再次彰顯了香港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的關鍵作用,對於香港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鞏固香港作為區域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她續稱,匯豐和交行將繼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互補,為兩地客戶在基金投資領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爭取盡快推出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交行候任副行長王江認為,交行與匯豐戰略合作10多年來,合作領域不斷拓展,這次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的建立,有助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34

基金公會:基金互認需熱身

1 : GS(14)@2015-06-25 12:54: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5/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將於下周三(7月1日)起實施,於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座談會上,出席的基金人士均認為,市場不會在剛開始就反應十分熱烈,料會如滬港通一樣需要「熱身」,運作一段時間後才會愈來愈熱鬧。

料離岸A股相關基金受歡迎

對於哪一類型基金初期會較受內地投資者歡迎,行健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顏偉華認為,離岸A股相關基金將較受落,因內地投資者會較熟悉;其次會是追蹤恒指或H股的基金,因估值較吸引;而信安國際區域副總裁袁時奮補充,除股票基金外,料混合資產基金亦會受落,皆因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內地投資者需更多元化配置其投資組合。他又稱,由於現時在內地銷售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已有不少以本港為主題,故料基金互認開售後,內地投資者不會一擁而上,而南下基金反應或更為熱烈。

東亞聯豐投資管理行政總裁溫婉容表示,旗下有9隻基金符合申請資格,惟目前有許多細節尚待解決,包括怎樣處理內地資金與本港基金公司之間交收,以及怎樣向有關當局上報額度等。她相信這些方面也需一段時間處理,故難以估計申請所需時間。

根據內地基金法,基金審批大約需時1個月至6個月左右,但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李錦榮指,香港成立基金只需補充相應文件去進行內地審批,不像一般新基金的審批程序,故相信首批互認基金的推出不用等6個月,但估計第三季度仍是申請及候批階段,第四季才會有首隻香港基金成功在內地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65

摩根:基金互認 港股未必即受惠

1 : GS(14)@2015-07-02 17:59: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2/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雖然基金互認細則尚未落實,但市場難免憧憬再度北水南下,但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卻表示,若本地基金公司將環球基金等產品放上架,可能將南下資金分散到環球市場,反映基金互認並非將全部北水引入港股,同時亦擔心內地投資者因不熟悉香港投資產品,有機會令本地基金出現炒賣情,呼籲業界積極教育內地投資者。

南下資金分散海外 未必全引入港

市場一般預期互聯互通的措施,都能帶動北水湧入港股,但許長泰則保持中立。他認為,基金互認令北水南下還是南水北上,取決於當時哪邊市較好,目前難有定論。雖然未必為港股迎來洪水,但他卻不擔心措施會將香港資金都抽乾到內地,因為現時香港投資者現金比重仍然偏高,相信他們不必將香港資產變現,才能投資內地基金。

他又指出,香港業界到時放入內地銷售的基金,可能包括環球股票基金等產品,令資金分散到海外,因此不能斷定實施基金互認後,南下資金就會全部湧入港股,加上基金互認南北額度各佔3000億元人民幣(約3750億港元),以現時港股每日成交額卻動輒達1000億元計,預料短期內未必對港股有明顯影響。他提到,雖然現時內地投資者有各種門路可投資港股,但基金始終有經理打理,對散戶有利,相信基金互認仍然有市場。

籲業界積極教育內地投資者

參考滬港通的經驗,許長泰估計,內地一如過往希望慢慢消化資本開放,認為基金互認3000億元是恰當的額度,而且額度不會一下子用盡,歸屬慢熱一類;但他亦憂慮,內地投資者因不熟悉香港投資產品,隨時出現炒賣基金情,唯有寄望業界積極教育內地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7

中銀擬增人手迎基金互認

1 : GS(14)@2015-07-02 18:02: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2/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昨天起接受申請,港金融機構熱情高漲,中銀香港(2388)申請首日即派專員率先北上,昨已在北京為旗下兩隻基金遞交申請表格。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行政總裁區景麟表示,北上市場較香港大很多倍,有意增加人手以滿足基金互認需求。

除了北上基金,中銀香港內地的母行亦準備申請南下基金互認資格,中行(3988)內地有關負責人已抵達香港,準備今日一早去證監會遞表。另外,匯豐(0005)銀行也宣布,其內地合資公司匯豐晉信管理的兩隻股票基金,將在香港申請基金互認資格。至於北上方面,匯豐發言人稱,公司正在挑選合適內地客戶投資的香港基金,惟暫未有公布。

母行今遞南下基金互認申請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透露,目前已遞表的兩隻北上基金為香港股票基及離岸人民幣高息債券基金,兩隻南下基金則分別是為增長型的股票基金及混合型基金。他稱,遞表後中證監並未給出明確的審批時間表,相信正式開車需一段時間。

區景麟稱,基金互認後,龐大的內地市場需要更多資源、人力應付,因此中銀會考慮增加僱員。而針對南下的內地基金,他表示由於兩地產品類型、投資風格等非常不同,產品的審查方面須更嚴謹,亦有必要增加有關人員應付。他又指,中銀香港與內地母行一直合作緊密,人員上可互相支持,相信可應付屆時增加的業務量。

股市調整後推 更有利基金銷售

近期兩地股市動盪,被問及互認基金表現是否會受影響時,梁偉基稱基金在股市調整後推出,反而較在股市巔峰時推出時機更好,因為客戶更可以認清投資風險,有利於基金銷售。受惠於基金互認,他表示,未來公司會設計更符合內地投資者興趣的基金,望年底可在港推出,當達到互認要求後,亦會申請於內地銷售。

梁偉基亦稱,公司將積極尋找符合港人投資興趣的內地基金,不排除與中行以外的其他內地公司合作。

雖兩地基金互認申請已開始,但區景麟坦言仍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內地基金報價至小數點後三位數,而香港則為後兩位數。兩地基金贖回費政策亦有差別,目前公司傾向將其重投入基金內。而至於互認基金收費及銷售程序,區景麟稱應與普通基金差別不大,但具體政策仍在研究中。

明報記者 孫娜、鄭智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8

跨境聯網出台 支援基金互認

1 : GS(14)@2015-07-10 16:06: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c_ecd1.htm
【明報專訊】因應已經推出的中港基金互認,金管局昨日宣布,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投資基金平台推出與內地的跨境聯網,提供指令傳遞及交收支持,這項新的CMU聯網將於有跨境基金買賣時開始運作。

經CMU傳送交易指令

此新系統是金管局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及深交易,在現時金融基建上共同建立的。身為CMU成員的香港基金分銷商、過戶代理及基金公司均可使用此CMU跨境聯網服務,以處理與基金互認相關的認購、贖回及轉換指令,並與內地交易方進行有關的現金交收。而內地的基金業界則可透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或深圳證券通信公司,經CMU向其香港交易方傳送指令。

金管局表示,相信推出CMU跨境聯網有助減低操作的風險,精簡運作流程,讓兩地市場人士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進行基金互認安排交易。根據中證監的規定,基金互認的交收安排會遵循「屬地」原則,在香港銷售的內地基金,銷售截止時間為下午3時,在內地銷售的香港基金,銷售截止時間則為下午4時,兩地分銷商接收投資者訂單時應該嚴格按照截止時間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28

中港互認 北上基金銷情佳 內地客追捧債券基金

1 : GS(14)@2016-08-09 07:15:58

【明報專訊】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公布,今年首6個月基金互認的銷售數據,「北上」基金累計銷售為30.06億元(人民幣‧下同),扣除已贖回的淨銷售金額,仍然有27.7億元。同期「南下」基金累計銷售僅7000萬元,可見香港基金往內地銷售明顯較受歡迎。摩根資產管理香港及中國零售基金業務總監王大智表示:「今年首半年投資環境波動,北上基金當中亞太區債券基金的銷情最為理想。南下基金銷售額較低,主要受年頭A股市場波動影響。」

最近投資氣氛稍微回暖,外匯管理局截至今年6月底的數據顯示,北上基金過去兩個月按月增加近7億元,當中摩根的亞洲總收益債券及太平洋證券基金,佔北上基金的投資額近九成。王大智表示,內地資金充裕需要尋找合適資產投資,上述兩隻基金分別投資亞洲及亞太地區,比內地一般的基金投資範圍更廣泛,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內地市况未明 南下基金難吸引港投資者

上投摩根資產管理總經理楊喬龍表示,內地投資者不少仍然處於剛起步的狀態,投資者教育非常重要,「我們已經在內地舉辦了數百場的工作坊,內容主要是讓內地投資者更了解國際投資市場」。綜觀兩地的投資者,他認為最近內地投資者對國際投資的興趣,明顯較香港投資者對投資內地的興趣熱烈。他認為,目前內地的市况的確不是大手入市的時機,「但也有一些機構投資者現正向我們收集資訊,等待內地股市值得買入的時機」。

基金交易科技公司Calastone亞洲區銷售總監陳博昱表示,南下基金銷售數據不理想的另一原因是,在對方市場,北上基金公司比南下基金更有經驗,很多內地南下基金未有在港銷售經驗,須在香港進行市場推廣及建立穩固市場定位。對於北上基金,Calastone亞洲區執行董事Sebastien Chaker認為,將有好消息出現,「因香港基金需成立1年以上才可獲互認基金資格,意味新基金加入基金互認至少需兩年,因此下一批北上基金產品的設計將更針對內地投資者,更切合需求」。

摩根資產管理的北上基金大受歡迎,目前亦有一隻主要投資亞洲派息股的北上基金正在申請當中,要等待內地相關部門進行審批。王大智表示:「基金互認其實是中國政府想發展,頗重點的項目;香港作為首個試點,我覺得表現不錯,唯一關注的問題是,他們有多了解自己購買的產品。」

對於北上基金會否在防止內地資金流出時受到限制,楊喬龍表示,北上基金僅佔內地整體海外投資的小部分,而內地政府也很鼓勵基金互認的發展,「目前中國整個基金業有8萬億元,北上3000億元額度即使用盡亦只佔當中的4%;內地的資金其實有很大的空間投資海外」。王大智認為中國政府最終目標為開放資本帳,基金互認能夠提供海外的投資選擇,在合法合規的情况下分散內地的投資風險,帶來政府期望的穩定。

雖然北上基金銷售可喜,但本港基金管理公司科技革新實在乏善可陳,金融科技業界表示,過去1年的基金互認交易顯示,香港基金科技落後內地一大截。Chaker表示,現時香港多數共同互惠基金的交易仍然依靠手動處理,而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因為歷史較短,自動化交易技術在其創建時已經流行,所以藉時代優勢,率先普及自動化交易技術,即「直通式處理系統」(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簡稱STP)。「基金互認開通之後,參差不齊的兩地技術為跨境交易帶來挑戰,為本港銀行和基金公司施加壓力,令其不得不加快自動化交易技術的更新。」陳博昱稱,現時公司已經與不少香港領頭基金分銷商,如匯豐銀行、星展銀行及iFAST等公司展開合作,預期技術方面,香港在6個月至一年內會有明顯改善。

港金融科技落後 自動化交易未普及

自動化交易的普及不但有利於改善交易效率與準確率,同時能夠降低成本。Chaker表示,尤其現時ETF等被動基金,因費用低廉愈來愈受市場歡迎,降低主動基金成本利於加強其自身競爭力。

明報記者

[蘇樂恩、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49&issue=20160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39

基金互認 內地淨匯出85億人幣

1 : GS(14)@2016-11-26 12:06:03

【明報專訊】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公布,截至10月底,香港基金透過互認機制,在境內累計錄得84.8億元人民幣的淨匯出金額,遠多於內地基金在香港的9580萬元人民幣。

深港通將於下月5日啟動,參考已運作一年多的中港基金互認,內地投資者南下的興趣,遠多於香港投資者北上。

根據外管局數據,10月份香港基金在內地的淨匯出金額,較9月增加近1億元人民幣。相反,內地基金在香港的淨匯出金額,期內減少102萬元人民幣,金額反映贖回資金較新增資金多。

恒生:對深港通參考有限

不過,恒生銀行(0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基金互認對深港通的參考性有限,因內地投資者感興趣的,主要是投資環球股票及債券的海外基金,不一定是港股。但他透露,該行在內地發行的H股指數基金,亦頗受歡迎,銷售令人滿意。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62&issue=20161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17

香港瑞士兩地基金互認簽備忘錄

1 : GS(14)@2016-12-03 04:39:47

【本報訊】證監會公佈,與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已簽署《關於瑞士與香港基金及資產管理人互認安排的諒解備忘錄》,允許合資格的瑞士及香港公募基金,透過簡化的審核程序,在對方市場銷售。申請於瑞士銷售的香港基金,必須為香港註冊成立及管理的證監會認可基金,並且必須符合FINMA有關規定,包括:必須在香港註冊及營運,符合香港法規,包括符合《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守則》第7章投資核心規定的基金、一般貨幣市場/現金管理基金、指數基金、結構性基金、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的基金、跟蹤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都可申請於瑞士銷售。至於投資房地產、貴金屬或商品期貨、沽空、槓桿超過淨資產10%的香港基金,則不能申請往瑞士銷售。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此舉措開創先河,讓香港本地基金首次能夠直接銷售予歐洲單一市場的公眾投資者,彰顯着香港銳意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決心。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則指,此項基金互認安排不單為瑞士和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創造新機遇,亦為兩地市場的投資者帶來更廣泛的基金產品選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3/19853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