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今年增設校外公演 六四劇緊貼時事 冀觀眾反思社運

1 : GS(14)@2016-04-18 11:44:12

【《讓黃雀飛》】■重現27年前北京木樨地的血色夜晚,並描述其後港人參與協助學運領袖逃亡事迹。李家皓攝


【本報訊】學生領袖高舉旗幟反貪腐,隨之而來卻是機關槍掃射、坦克車輾壓,「六四舞台」將27年前北京血腥鎮壓,透過舞台劇重現中學生眼前。有導演認為,近年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劇目內容不得不改以緊貼時事;也有導演坦言為話劇能接觸更多同學,無奈減少劇中有關日後運動方向的想像,強調不會再妥協。記者:馬志剛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以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作引,描繪一名隱藏身份20多年的天安門母親心路歷程,當中高舉黃傘的一幕,曾有演出學校的老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表示關注。


劇團「六四舞台」自2011年起於學校巡迴演出,今年首度在校園外設公演,監製韋少力表示,希望讓更多人士有機會觀賞,5月底會在兆基創意書院公演4場,門票稍後公開發售。她說至今已有約18間學校可安排劇團到校演出《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一劇,另《讓黃雀飛》、《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則各有5、6間學校預約演出。劇團昨就各劇目綵排。《讓黃雀飛》描述當年有心港人營救學運領袖逃亡來港、暫居西貢營地的「黃雀行動」,延伸到2012年香港反對國民教育的公民抗命行動,將今昔抗爭做對照;《十七歲》則以2014年雨傘運動作引描繪出政治冷感,來自中國的表姨婆原來一直隱藏「天安門母親」身份,為了阻止熱衷參與抗爭的表姨甥孫阿偉,再次勾起當年愛女在木樨地中彈身亡的回憶,才願道出女兒離世真相。



校長怕上身拒合照


《讓黃雀飛》導演陳敏斌說,劇目每年的最後一段戲都有改變,起初以2010年反高鐵集會作場景,現已改成2012年反國教集會,而經過2014年佔領運動,甚至今年初旺角事件,希望同學看過話劇後,能反思自己願意為社會運動投入多少。《十七歲》、《小白花》導演李景昌就提到,劇中男角高舉黃傘一幕,曾有教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惟李堅持照常演出,他坦言已就內容作約5%妥協,讓個別學校首肯在校內演出;監製韋少力補充,曾有校長「怕上身」,讓劇團演出後拒絕同台頒贈致謝狀合照。但他們相信香港仍有創作自由,不取政府資助仍有空間絕處逢生,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正是好例子。支聯會昨則舉行長跑活動,約30人由城市大學跑往尖沙嘴,乘船往中環再跑到西環中聯辦。支聯會秘書李卓人表示,今次長跑全程27公里,象徵六四發生至今27年,表達對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的決心,望終有一日跑到天安門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8/19575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