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富豪」夫婦七億爭產風波

2003-10-02  NM




若不是本月中,高院批准大富豪夜 總會大股東羅焯,可聘請著名英國御用大律師Nicholas Mostyn,作為他與妻子陳健心離婚案的代表大律師,應該很少人知道,這對創辦大富豪夜總會,經營香港北京同仁堂的羅氏夫婦,竟然擁有六億八千萬的身 家。一直以來,羅焯和陳健心夫婦,是生意上的最佳拍檔。他倆合作無間在「舞壇」打天下,八四年創辦全港最豪華的日式夜總會「大富豪」。開幕時,連當時的新 華社副社長李儲文、光大集團董事長王光英也齊來剪綵。七萬呎的「大富豪」,金碧輝煌,內 有勞斯萊斯老爺車代步,是個紙醉金迷的銷金窩;黃金時期曾以一百萬過檔費挖角,結果引來行家聯手反擊,鋒頭一時無兩。只可惜,風光過後,今天羅氏夫婦婚姻 破裂,甚至對簿公堂;而大富豪亦今非昔比。羅焯與陳健心的離婚官司才剛剛開始,已經引人注目,只因在法庭的判詞中披露,羅焯擁有二億三千萬的資產,其妻陳 健心的身家比他多近一倍,達四億五千萬。羅焯不惜工本,請來英國家事法專家,代表他應付為期四十天的婚姻訴訟,爭拗點就在雙方的資產分配上。上週初,記者 致電羅焯位於九龍塘畢架山道四號的家,傭人接聽說:「羅焯已經不再在這裡住,如只今剩下羅太,不過她現在不在家。」然而翻查公司註 冊處紀錄,卻未發現羅焯有更改報住地址,依然是那幢畢架山道獨立大宅。羅焯每天下午四、五時左右,就穿着西裝、頂着光頭返到尖東「大富豪」上班。上週二, 他一見記者就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唔使等,我什麼都不會講。」然後急步闖入夜總會。上週五,記者再去等他,他左閃右避,甚至特別安排一位同事作掩護,匆匆 竄入大富豪的後門。反而陳健心,卻大方接受訪問,只是說到羅焯和大富豪,滿頭銀髮的她就含糊以對。「大富豪我已經好幾年無打理,我不想講人哋,有機會我都 要脫離這行業。現在我好開心,專心搞好同仁堂。」訪問翌日,陳健心主動致電記者,要求不要將同仁堂和大富豪混為一談。記者提起離婚一事,她卻突然嗚咽說: 「我們是經過好多辛酸先有今日,離婚的事,我不想講,不好再提好嘛!」

兩大律師陣營 Nicholas Mostyn(羅焯代表律師)46歲來頭:英國御用大律師代表作:在前年的「Lambert V. Lambert」案中,代表女方成功瓜分前夫約2.5億港元身家的一半。

梁冰濂(陳健心法律顧問)54歲來頭:高等法院特委法官、資深大律師代表作:在地產富商葉鉅案中,代表女方關菊蓮辯護,結果官司打了三年,最後庭外和解,擁有億萬身家的關氏,應承付500萬給葉鉅。

豪 爽「大口焯」記者很難想像電話裡這位聲線柔弱的中年婦人,就是夜場行內人稱「華姐」的陳健心。一位夜總會資深經理憶述:「以前個個都叫她做華姐,她返大富 豪,經常破口大罵,叫班女執正啲。她在大富豪很有權勢,管理嚴謹之餘,又直接實在。」至於人稱「大口焯」的羅焯,是性情中人,為人豪爽。認識羅焯多年的 《藍皮書》主筆沈西城說:「以前我去過一次大富豪,他不出聲就送我一枝XO。有次我輸了馬,去銅鑼灣的何洪記食粥,最初我不為意焯哥同他太太都在場,就同 朋友呻那場馬。後來焯哥臨走前,行過來話:『過年都無俾利是你』,就送了一封一千元利是給我。」

輝煌舞廳起家至於羅氏夫婦的出身,行內人都 不大了了。據講羅焯早期曾在小型舞廳打滾,及至七五年,夫婦兩人在旺角新興大廈四樓,經營中型舞廳輝煌夜總會後,才較為人熟悉。當時面積約一萬多呎的輝煌 是中式舞廳,即小姐與客人在舞池大跳交際舞那種,場內初期不提供酒精飲品,客人只是喝茶及吃瓜子等小食,收費則以每首歌曲計算,經濟實惠。為了替輝煌造 勢,羅焯每每以免費酒水和房租來招待報界高層,以換取輝煌在風月版的見報率,自此輝煌的知名度就日漸提升。七十年代後期,輝煌的生意愈搞愈好,連業主都對 這門生意有興趣。那時新興大廈四樓的業主,是香港紙業大王致生集團的馮新聰、聯交所前主席李福兆及律師胡百熙。現正在美國度假的馮新聰,曾於訪問時說過, 本來投資新興大廈,是打算收租,後來租予羅焯經營輝煌夜總會之後,其門如市,連自己都想參與。翻查公司註冊紀錄,馮新聰於七七年以公司名義,入股輝煌夜總會,當時羅焯與陳健心分別佔百分之七十和七,而馮氏則佔兩成三。八三年,香港地產市道插水,馮新聰卻覺得應該趁低吸納,於是出面向新地租下當時人跡罕至的尖東新文華商場地庫,並與羅焯和陳健心夫婦夾檔,搞大富豪夜總會。

White Vs White案先例可援本港離婚案一般而言會考慮雙方年齡、健康狀況、謀生技能及經濟負擔等因素,並引用「合理需求」及「維持離婚前生活標準」為原則,來釐 定其一方應得的贍養費及資產,多數是對方資產的三分一。不過,○○年英國一宗「White VS White」案,卻為離婚財產分配作了新指引。該案主角是一對英國夫婦,Martin和Pamela,他倆六一年結婚,誕下一雙子女,兩人一直合力經營畜 牧生意,九四年離婚時財富累積至五千一百多萬港元。當時法庭沿用「合理要求」為原則,判女方可取得約一千萬港元,但女方不服數額太少而上訴。由上訴庭打到 上議院,法庭終宣告妻子在賺取家庭財富上,與丈夫有同等貢獻,故女方要求平分財產亦算合理。羅焯之所以聘請當時代表男方的大狀Nicholas Mostyn來應戰,是認為「White案」內容與他情況相近,希望可引用該案例,平分陳健心四億多的身家。但到目前為止,「White案」在港的適用範 圍,仍有待釐清。

全港最豪夜總會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全港最豪華的日式夜總會——大富豪正式開幕。金碧輝煌的門面閃閃生光,照亮整個尖東, 而來剪綵的嘉賓亦同樣星光熠熠,當中包括當時的新華社副社長李儲文及光大集團主席王光英。當天李儲文還說了一句「九七後馬照跑舞照跳」的名言,最為人記 得。大富豪之所以能請來中方猛人撐場,要多得股東之一陳香桃的關係。陳香桃當時是馮新聰的妻子(二人其後離婚),即飛虎將軍陳納德夫人陳香梅的妹妹。美國 人陳納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將軍,曾去中國訓練軍隊,因而認識戰地記者陳香梅。後來二人結婚。陳納德去世後,陳香梅步入政界,成為穿梭於中美台政壇的人 物。其胞妹陳香桃亦因家境造就,成為國共「親善大使」,與國內關係良好。雖然馮新聰夫婦,只佔大富豪不足一成股權,但二人的人脈網絡,卻幫了羅焯夫婦不 少。例如,八七年大富豪的上市計劃,就是由聯交所委員之一的馮新聰拉攏,而當時的聯交所主席李福兆,亦早是大富豪的小股東。馮、李二人在金融界打通脈絡,為大富豪的上市鋪路。只是適逢八七年突然大跌市,市道不就,加上大富豪又被瑞士富豪汽車控告它侵用其「Volvo」的註冊商標,最後上市計 劃只好擱置。經營夜總會多年的行家指出,大富豪當年開業,最出名是「以本傷人」。七萬呎的場內,有六十多間貴賓房,到處都是雲石和雕塑。在一道恍似「星 河」的燈飾下,緄着金邊的勞斯萊斯老爺車在場內穿梭,晚晚拉斯維加斯式表演,有劉嘉玲、羅文和鍾鎮濤等到場演唱,甚至試過將地氈剷起,搞泥漿摔角和小型賽 車比賽,鋒頭一時無兩。

重金百萬挖媽媽生黃金時期,大富豪還試過以每位五十萬至一百萬的過檔費,拉攏金牌媽媽生加盟。「他們做壞個市,搞到中國城、富城等十幾間夜總會要聯手反擊,所有小姐在限期前與公司簽 約,有五千元津貼。若過檔大富豪,則永不錄用。」一前大富豪經理說。當時,大富豪有千多名小姐都不夠招呼客人,她們在場內穿穿插插,為了更有效率,大富豪 是率先採用「碌卡」形式入帳,即每張枱都有一部機接駁中央電腦,小姐們每人有一張咭,一坐枱就碌一下,方便計數。當年小姐買鐘出街起碼四千元,紅牌小姐可 月入幾十萬。大富豪生意火紅,羅氏夫婦也豬籠入水。八九年,羅焯以個人名義,斥資近千九萬,買了畢架山道的獨立豪宅,當中只做了五百萬按揭,並且於兩年後 贖回。

涉足藥業房地產同年,羅氏夫婦又鋪路搞正行生意。「在八九年,我們跟隨了陳香梅的一個工商考察團返大陸,成團廿多人,有的想搞地產, 有的搞石油。陳香梅問我想搞什麼,我話人最緊要健康,於是我搞藥業。很順利就拿到北京同仁堂在香港的發展權,九○年我就在香港開分店。」陳健心說。北京同 仁堂在香港一直穩步發展,至今有五間門市。九八年,羅焯和陳健心更雙雙出席賣地,最後以一千多萬投得大圍積富街,一幢樓面總面積約有四千呎的小型大廈,作 為北京同仁堂將來的總部,該物業現亦已接近竣工。而目前北京同仁堂的辦公室則位於上環信德中心。除了北京同仁堂,羅氏夫婦於九十年代中,亦有涉足大陸地 產。例如位於天河區的大都會廣場,就是廣州市最高級的甲級寫字樓。全幢金色的大都會廣場,樓高四十八層,四年前已落成。至九六年,愈戰愈心雄的羅氏夫婦, 更以公司名義,先以一億八千多萬,買下大富豪的新文華商場地庫鋪位,其後又以三千七百萬,買入地下的三個相連鋪,作為北京同仁堂的門市。

婚姻破裂對簿公堂然而,就在最風生水起的時候,羅焯和陳健心的婚姻就起了變化。陳健心一怒之下提出離婚,自此羅焯主要睇大富豪;而陳健心則主要負責同仁堂。前年七月,大富豪在新文華商場的寫字樓,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結果在公司註冊紀錄上,再看不到陳健心出任董事。而股權方面,羅焯依然以個人名義佔六成三的大股,而馮新聰則以公司名義持有一成,其餘的則由海外註冊公司持 有。其後,陳健心先下手為強,即時入稟家事法庭,向羅焯索取他名下的畢架山道獨立屋及又一村花園擁有權。被陳健心狀告的羅焯其實不及陳健心富貴。九七後香 港夜總會行業生意一落千丈,連有五十年歷史的灣仔杜老誌亦要執笠;大富豪要支撐偌大的場面,談何容易。羅焯也曾試過酒水買一送一、賬單八折,將全職小姐轉 聘兼職,去年七月,更再將摸頂價買入的大富豪鋪位,向東亞做二按。記者上週五晚到大富豪門外觀察,八時至十二時約百多人幫襯,不算旺場。羅焯不惜工本逆地 反擊,去英國請御用大狀打官司,向比他身家多兩億的陳健心,索償贍養費。但觀乎以往的巨額離婚爭終,動輒要拖一年半載,到時那筆律師費,亦應該相當可觀。

夜 場大陸化求存近年尖東大型夜場生意下跌,主要是大陸和日本客人流失,加上港人喜歡北上玩樂,令大場雪上加霜。相反一些中小型夜總會,採用大陸化收費後,反 而殺出一條新血路。如旺角的「荷里活夜總會」,佔地過萬呎,但晚晚均人山人海,如茶餐廳般坐滿客,知客、PR滿場穿梭,場面熱鬧。「呢度一條女收$270 一粒鐘,已經包埋跳舞、唱K同PR,啤酒通常媽咪都會簽,玩三個鐘都係八百幾,好抵。」玩家阿明說。而早兩年興起的「財神」、「金色系列」,亦採用同類方 法,$200入場費包任飲酒水,PR三小時$500,一小時只收$250,客人玩一個鐘,只需四百多便可落樓。由於這種實價場放棄傳統複雜的插票制,收費 與深圳夜場相若,又可省回車資時間,遂吸引不少港客回流。同是位於尖東的「大皇宮」,雖然收費接近一千元一小時,但媽咪都會主動打折及簽酒,實則只收幾百 元。加上這裡的PR較放較癲,遂吸引一批不是做生意的玩家,在市道低迷下仍有錢賺。反觀仍堅持走高檔,以生意客為主的大富豪,雖然「自由行」帶來了一班大 陸客,但他們以睇show為主,很少會坐女,幫助不大。在這兩頭不到岸的情況下,實在生存不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6

身家廿七億戲院家族傳奇

2011-11-01  NM




已有卅五年歷史的銅鑼灣總統戲 院,剛於前兩星期拆卸。這間有一千二百個座位的大戲院曾叱咤一時,是不少影片的首映場地,由戲院大王陳俊巖家族擁有。總統戲院由興建至拆卸,見證了陳家這 位戲院大王的起落,曾擁有十七間戲院,在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然而電影市道日見低潮,連陳家的戲院王國亦受拖累,旗下戲院正陸續放售或改建。這個來港發 展近半世紀的菲律賓華僑家族,在港資產達廿七億。由於部分子姪已散居海外,九年前更引起一場爭產風波。逢星期一至六,早上十一時四十分左右,一輛九二年出 廠的舊款平治,會駛至中環鱷魚恤大廈門前停低,年屆七十的陳俊巖(其璞),與他那八十多歲的四哥陳其華緩緩下車,走入轉角的南源商業大廈上班,風雨不改。 陳俊巖衣著十分樸素,身穿短袖直條恤衫、深色西褲,手上帶的手錶亦非名牌貨,全身最耀眼的,可能是那兩隻在說話時,不覺意閃出的銀牙。陳家總部設於自置的 南源大廈頂層十九樓,陳設非常簡單,二千呎的辦公室內只有九人在辦公。全層有三間房間,陳俊巖和陳其華各佔一間,還有一間是陳俊巖兩名姪兒,陳榮民及陳榮 美共用。房間內擺放着的花梨木書枱及櫃,均用上二十多年。出面五名員工所用辦公桌,是枱面上有大玻璃,可以壓着相片的那一種。這一切均顯示出陳家這個戲院 王國四十年不變。

戲院王國要轉型坐在辦公室內的陳俊巖,向記者解釋拆建總統戲院的原委,「大戲院運作成本太高,明明只有幾個人看電影,但全 院冷氣要開足,單是電費,每個月要二百多萬。而且生意又不好,要做下去,只有改成迷你戲院,空餘地方轉做商場。現在大戲院已做不下去,所以我都想賣,賣不 出的就改建繼續做。」陳家早前已賣掉兩間戲院,包括銅鑼灣新都及火炭雅都戲院,兩間都由教會接手做會堂。而其他大部分由陳家自行改建,將下層堂座改成商 鋪,樓上特座繼續經營戲院,如美孚影都、紅磡寶石等。另外,亦有將整間戲院拆卸重建,如新樂重建成高登電腦商場,百樂正重建成二十二層高商廈等。陳家在港 經營戲院近四十年,最後也被迫轉型。陳俊巖祖籍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全家有六兄弟,他是么子。一九二一年,陳俊巖的大哥陳枝橋(譯音),單人匹馬到馬尼拉 打工,其後儲得一筆資本,開設雜貨鋪,陳俊巖其餘四名兄長,就陸續到那裡幫手打理。四十年代初,陳家的雜貨鋪已開至四間,三哥陳枝吹建議將雜貨店的盈利分 散投資,開製衣廠,大哥仍舊打理雜貨鋪,其餘兄弟則負責經營製衣廠,生產男女裝T恤。

七百萬元進駐香江年齡最小的陳俊巖,四一年才到馬尼 拉,一邊讀中學,一邊到製衣廠做兼職。後來陳家的製衣生意漸大,五○年及六九年分別再開多兩間製衣廠。陳家兄弟有一個協議,各人除了領取日常生活費,以及 匯錢到大陸供養老父外,生意所賺利潤,通通存放在家族基金內,有點公產的味道。而陳俊巖兄弟在五、六十年代,匯了最少七百萬港元到香港投資。那時,七百萬 是一個天文數字,富麗華酒店的傅蔭釗家族在四七年買入中環雪廠街球義大廈也只是九十八萬。陳家以這筆可在中環掃起幾幢大廈的資金,開始在港建立戲院王國。 初到港境的陳俊巖,因為自己喜歡看電影,又看準了電影有一大班普羅觀眾,所以一早便決心辦戲院。他說:「睇戲的人大部分是工人,那時戲票平,前座票價只是 八毛,對當時每個月有數十元工資的人來說,算是低消費。」由於他在戲院行內是新丁一名,不知從何入手,最後他花了四年時間不停看電影,方知戲院的位置一定 要夠靚,最好是單邊位,從兩面街都可以望見。

戲院王國四十年

陳家戲院及物業表

惹邵逸夫垂涎一九六二年,陳俊巖 幾兄弟用二百五十萬買入摩頓台十一至十三號,開設第一間戲院新都,英文取名Isis Theatre。「Isis是英國一條河名,那條河很靜,很乾淨,我很喜歡,所以就用來做我第一間戲院的英文名。」興奮莫名的陳俊巖,在短短三年內再在謝 菲道及銅鑼灣道買入兩塊地皮,分別興建總統及百樂戲院,之後他遭到電影大亨邵逸夫的冷嘲熱諷。「那時邵老闆親自過來罵我:『為何你會咁傻仔㗎,那麼快就在 同一區做三間,自己打自己!』然後邵老闆就提出,以五萬元月租,租用建成後的百樂戲院十年,計劃播放不同的電影,三間戲院可以不用搶客。我一口就答應了, 整個過程不用半小時。」陳俊巖後來愈想愈不對勁,因為這項租約說明,十年期內租金一樣,明顯對自己不利。臨上律師樓簽約前,他要求將租期縮短成五年,之後 再續約,但遭邵逸夫一口拒絕,協議因此告吹。其後,百樂戲院落成開幕,第一部上映的電影,是國泰機構製作,李琳琳主演的《家有賢妻》,該片也同時在新都上 映。這部戲一上畫,兩間戲院都全場爆滿,為陳俊巖爭回一口氣。「到了第三日,我請邵逸夫來看,由於滿座,他只得站着睇戲,他看到滿座時還不相信。」陳俊巖 得意地說。

贏雷覺坤牙骹但得戚過後,陳俊巖亦知道這次只是偶然的幸運,而他又沒信心去搞好戲院,所以決定將戲院逐一出租。他將新都戲院,租予一名從邵氏過檔的司理(經理)汪福興,與他一同合作打理;再將百樂租予金公主董事馮秉仲;又將總統戲院租予百老匯的負責人江祖貽(已歿,由兒子江志強繼承)播西片。直至七八年,陳家在觀塘開設第五間戲院,富都戲院(第四間是六六年興建的佐敦快樂,也租了出去)。那時候,陳家第三代幫手打理戲院,姪兒陳榮美與金公主院線董事馮 秉仲十分老友,兩人合作組成新寶院線,陳家便陸續把戲院收回自己經營。此後十年,陳家密密擴張勢力,在七八年至八七年間,一共起了九間戲院。不少港產巨片 如許冠文的《雞同鴨講》也在新寶院線上映。陳俊巖一講起電影便滔滔不絕,尤其在八二年尾上演的《搭錯車》,這套戲令他贏了金公主院線老細雷覺坤牙骹。「當 時《搭錯車》試片,戲中說國民黨退伍軍人處境淒涼,要收買爛貨為生,將我鄉下安海的生活,描寫得十分真實。還有那首用福建話唱的歌《酒矸倘賣無》,我覺得 好親切,所以決定拿來放,但被九巴班人笑,話我傻仔,還說這種電影沒有人會看。結果這套片亦是全院滿座,紅了數個月。」九二年,陳俊巖一口氣用一億八千九 百四十萬,向九龍建業的金公主院線買入金聲、華聲、樂聲三間戲院,令陳家旗下戲院數目,增至十七間的頂峰。

引家族爭產「有一次我和邵老闆喝 咖啡,他說雷覺坤年紀大了(六十二歲,該年年底過身),身體又不大好,戲院又不賺錢,叫我頂來做,我考慮了一下就決定買。」其實那時陳俊巖仍相信大戲院有 可為才買下,萬料不到,會引起居住在馬尼拉,由二哥所生的兩名姪兒,榮源及榮宗眼紅,引發家族爭產案。陳家自從把資金調來香港投資後,便成立南源有限公司, 由南源控制全部物業。由於陳俊巖的大哥枝橋及二哥其鈞(譯音),分別在五二年及三八年過世;五哥枝希(譯音)四七年返回大陸定居,再無幫手打理馬尼拉家族 的生意,所以南源的股份,一開始便由三哥枝吹、四哥其華及俊巖三兄弟,各佔兩成二,其餘三成四股份,則分給第三代的五名姪兒(除出來爭身家的榮源及榮宗 外,還有仁義、榮生及榮美),以及陳俊巖的太太莊麗珍一同攤分。其後三哥過世,第三房人的股份由陳其華及陳俊巖購入,兩人一直是公司大股東。「那時馬尼拉的生意不大好,姪兒看見我這邊生意做得不錯,就想來分錢。我就按他們在公司的股份(佔百分之五)分(股息)給他們,他們嫌少,就控告我們沒有經他們同意就賣了公司在香港的產業,但我們根本沒有賣過。「二哥早死,所以香港的物業根本沒他們份,況且他們長居馬尼拉,亦沒為香港的生意做過什麼。當初是念在他們是我的姪兒,才分點股份給他們,怎料他們竟嫌不夠多。」陳俊巖感慨地說。陳榮源及榮宗所得的股份,是由陳俊巖送出,他們並無注資到公司,故陳俊巖這邊,最後贏了這場維持四年多的爭產案。「現在還有和他們聯絡,他們亦知道錯了,所以亦有向我們道歉。」陳俊巖說時一臉無奈,一向重視親情的他,確實受到打擊。

他 們眼中的戲院大王寰宇國際主席林小明:「他(陳俊巖)找數找得幾快,如果跟行規,戲院通常在落畫後四十五天才付錢,但他肯早點計數給你。就以《少林足球》 為例,如果跟足行規,我要十月中到尾才收到錢,但這筆錢我差不多一個月前已收到了。」影業協會理事王國銘:「陳家做生意很保守,他們不會打沒把握的仗。好 像三十年前他們想做戲院,因為賺錢,但唔識做,就租給人做,不會自己亂來。」一名為他們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他完全沒有老細的架子。我們一班司理每年都 會到陳生屋企拜年,食團年飯,大家一齊風花雪月,好像一家人一樣。」

家族半公產制雖然發生爭產案,陳家至今仍然奉行公產制,但也非牢不可破,因為控制家族資產的南源已將公司股份分給有關家族成員。現時,南源除控制所有資產外,也照顧陳家上下的生活。「現在除了每個月在公司支取零用錢外,其餘開支都是出公司數, 包括屋企的菲傭,每人的零用錢都差不多。」姪兒陳榮美透露。現時陳家幾房人,均一起住在劍橋道。大宅共分三幢,陳其華、陳俊巖及陳榮美各佔一幢,每幢三 層,地下是共用的停車場。「其實都無乜點分,大家都是走來走去,哪邊有煮飯的就到哪邊吃,只是將大家睡覺的地方分開罷了。」陳榮美表示一家人相處融洽。陳 俊巖現已是半退休,大部分實務都由子姪打理。其中榮民負責管理戲院,榮美負責與製片人及其他戲院負責人洽談影片放映,他的兒子榮裕,則負責管理財政。由於 事務輕鬆,陳俊巖與陳其華每天「辦公」時間只有兩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兄弟結伴,在家看電視或出外逛街,生活十分悠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4

黎智英大虧十七億 也要拿下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壹傳媒 再掀台灣電視產業新風暴

2011-8-1  TWM




最晚年底前,打開電視,就可看到黎智英製作的節目。繼十年前壹傳媒引發的台灣平面媒體革命之後,一場台灣電視史上最大的顛覆與風暴,恐怕也將來臨。

撰文‧劉俞青

今 年六月,香港壹傳媒(○二八二;HK)去年度財報一公布,因為大舉投資台灣壹電視,導致去年由盈轉虧,全年度小虧二千萬港幣,當時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就宣 布,不僅今年不發股利,同時,由於壹傳媒還會持續擴大對壹電視的投資,未來幾年,很可能也不會發股利。黎智英這席發言,等於正式對外宣告,無論還要投注多 少成本,他對這張台灣電視執照,是要定了!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日,黎智英赴國家通訊委員會(NCC)親自報告,企盼四年之久的新聞台執照,終於到手;算算從壹電視成立到拿下執照,黎智英狠虧超過十七億元,才取得這張「鑲金框銀」的執照,這可能是台灣電視史上最貴的一張。

黎智英的拚勁,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國內長期研習新媒體時代的博理基金會架構長賴麒宇直言:「我想不出他(指黎智英的壹電視)有什麼理由不會成功!」

提高戲劇製作費

自認新聞台才可快速有成績繼二○○一年台灣《壹週刊》創刊、○三年《蘋果日報》也跟著來台,如今,壹傳媒登台整整十年之後,這位台灣沒有人不認識的「狗仔大亨」,終於正式宣告:壹電視要來了!

黎 智英想從平面媒體跨行做電視,已經很久了,他在壹傳媒的年報上,「主席報告」一欄親筆寫下,「我們現在將目光轉向台灣的電視產業。寶島電視產業的情況,與 壹傳媒登陸當地前的印刷(即平面)媒體產業相似。明顯地,當地的電視產業素質欠佳、技術落後、缺乏優質頻道提供觀眾挑選。換言之,時機已到,壹傳媒繼改革 報章及雜誌行業的生態後,現要一舉革新電視產業……。」黎智英的主席報告絕非僅止於報告,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今周刊》專訪黎智英時,他首度對外大 談他對壹電視的想法,當時開出的理想、擘畫,都一一實現,包括從去年底開始大送機上盒、他的電影台播的影片要比HBO頻道更快更新,而且壹電視不怕別人抄 襲,黎智英打開壹電視大門,歡迎參觀,一組三百多人的動畫團隊,品質絕對不輸好萊塢電影製作,其中光是一個用三千顆LED燈描繪真人臉部動態的設備,要價 七十五萬美元,他甚至揚言要把戲劇節目每集製作費提高到新台幣五百萬元(目前台灣高成本的偶像劇,一集不超過三百萬元)。

事實證明,他已經在做了,目前還在線上播出的「拜金女王」,每集製作成本新台幣四百六十萬元,但這些,都還不是黎智英最想要的,他說:「新聞台才是最快會交出成績單的頻道。」如今,千呼萬喚,新聞台頻道終於到手,外界都等著看,肥佬黎要如何出手。

搶時間也要搶位置

未登場 枱下交易已熱呼呼台灣電視產業生態特殊,有線電視長期被系統商連手把持的惡質產業環境,就像一條馬其諾防線,整個電視產業因此停滯多年,一動也不動。如今,黎智英來了,他要來突破這道固若金湯的防線,能不能做到?

截 至目前為止,壹電視已經送出四十萬個機上盒,根據壹傳媒表示,平均開機率大約三成,換言之,如今壹電視的新聞台已經在全台約十二萬個家庭播放。接下來,拿 到執照之後,很快地,根據壹傳媒內部評估,最快在八月底、九月初,壹電視就可以登上中華電信的MOD(Multimedia on Demand,中華電信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按照目前MOD約裝設八十幾萬台,開機率二五%計算,約有二十萬個家庭可以收看,這個收視人口換算下來,大 約有○.一的收視。

但肥佬黎的算盤當然不僅於此,畢竟登上有線電視系統,讓民眾打開電視就可以收看,才是壹電視眼前最重要的事。

壹 電視總經理王子云直言,「接下來這個禮拜(指七月下旬),有好幾場硬仗要打。」目前已經有幾家系統商主動上門來探詢合作意願,而和凱擘、中嘉等大型系統商 的談判,也將在近期內登場,壹傳媒的談判有兩大方向「是要搶時間,還是搶好位置?」王子云的答案是:「兩者都要。」所謂搶時間,是指不管頻道位置,能上就 先上,目前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區段是從五十台到五十八台,但壹傳媒一時半刻要介入的難度恐怕相當高,因此眼前即使是後面七、八十台的冷門位置,在搶時效的前 提下,無論是購買或租用頻道的方式,能上就先上了。

但明年一月,國內所有頻道將有一次換約潮,屆時壹傳媒無論如何,要卡進這個「黃金區段」,要怎麼卡位?要付出多少代價?誰會被擠出去?將高度考驗各系統商如何看待壹電視帶進的收視率價值。

「放 心,系統商不會對壹電視築起馬其諾防線。」一位系統商大老斬釘截鐵地說。在「利」字當前下,儘管壹電視絕對是所有頻道商可敬可畏的對手,但只要壹電視能夠 帶進亮眼的收視率,「誰會和銀子過不去?」壹電視重金製作的「拜金女王」,已經賣到其他頻道上映,而目前許多三立電視台的節目,也都已經賣給壹電視播出。 此外,中天、緯來都已經和壹電視有業務往來,壹電視還沒正式熱身登場,但枱面下的交易已經熱呼呼。

預計今年年底前,打開電視,觀眾就會看到黎智英精心製作的新聞台、電影台。肥佬黎的媒體就要直接從平面,躍上電視頻道,更直接走進每個台灣人家庭,這一次,黎智英會怎樣顛覆台灣電視產業,值得觀察。

壹 傳媒登台10年,從平面轉戰電視2001年 台灣《壹週刊》創刊2003年 台灣《蘋果日報》創報2007年7月 壹電視成立2009年 壹電視正式向NCC申請成立綜合台、娛樂台、電影台、體育台2010年3月 NCC發給電影台、體育台執照2010年7月 壹電視新聞台網路開播2010年12月 機上盒開播2011年7月 NCC發給新聞台執照

製表: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4

七億國民退燒 臉書苦戰三大瓶頸


2011-9-12  TCW




以七億用戶人口成為「全球第三大 國」的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正因為「人口太多」管理不易,出現「創國」以來的最大危機。

根據網站Inside facebook今年六月公布的數字,臉書新增用戶數首次連兩個月減少,從英國、挪威、俄羅斯,到美國、加拿大,被視為臉書最大客群的已開發國家,用戶都 在下滑,「社群網疲倦症開始發作了!」《星洲日報》描述。

今年八月底,研究公司PrivCo於八月底的報告指出,若以兩週為單位來看,臉書在民間二級股票交易市場(形同未上市交易市場),價格首見連續下滑。臉書 曾一度在美國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SharePost上,創下每股六十美元高價,投資人認為其市值將達一千三百六十億美元,但到八月中,卻降回今年三月的七 百九十二億美元,公司估值形同縮水四成以上。

第一關:政府介入英美開始潛伏查犯罪

臉書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政府對社群網站管理的介入。

「大家開始懷疑臉書的發展,是不是疲軟了?」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表示,最近臉書大動作改變隱私設定、暫停團購服務、測試翻譯功能,都是為了力保高速成 長。臉書的主要獲利立基於用戶的使用行為資料,衍生出廣告及其他服務的抽成收入,但政府的介入,卻成為斬斷財源的威脅。

英國倫敦暴動後,兩名男子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原因是在臉書上的鼓吹暴動言論。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聲明中表示,英國政府及相關行業,正合力研擬透過社群網站,查看策畫暴力、騷亂和犯罪活動等言論的可能性,他主張,警方應獲得額外權 力,阻止人們在某些時候使用社交網站。

有此需求的政府,不只有英國。紐約警局也成立了社群媒體部門,追蹤在各社群管道上可能的犯罪行為,中國更直接透過官員「宣導」,讓國內最大的新浪微博,向 近兩億的用戶發出公告,要求用戶不得傳播謠言,否則微博帳戶將被暫停一個月。

第二關:隱私權意識未來用戶使用時間將減少

第二個挑戰是,使用者對隱私權的警覺性正在提高。

今年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爭議聲中核准了Social Intelligence公司成立,它將根據網路照片和言論,為全球企業客戶篩選求職者,企業能藉此摸得多深尚無解。確定的是,已有三分之一的求職者因此 被回絕。

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八月公布的研究報告,平均每天上傳到臉書的二億五千萬張照片,其實藏著更大的危險。報告指出,透過臉孔辨識軟體和社交網站個人資料 庫的連結,要辨認出陌生人,並取得其資料都是可能的,甚至連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都能取得。更令人驚訝的是,只要擁有智慧型手機和網路連線,任何一個人,都能對你「瞭若指掌」。

這些疑慮,讓「美國已經開始退燒了,台灣還在發燒,長期來看,未來會讓人使用時間下降,改成目的性的上去。」知名網路觀察家陳建州(Jeremy)觀察。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也發現,部分地區的使用者也已出現「社群媒體倦怠」的現象。令人意外的,在十八至二十九歲的使用者中,每 四人就有一人的使用頻率下降,且有三成認為社群媒體的樂趣不再,背後原因,正是社交媒體業者對使用者的監控,以及對隱私的擔憂。顧能研究總監布勞 (Brian Blau)在報告中建議,「它們(臉書)必須持續提供創新和多元的內容,以維持消費者的關注。」

第三關:服務不被埋單打卡、團購使用率偏低

第三個挑戰,竟是因為使用者過多,在臉書創造新服務時,顯得動輒得咎,其多角化之路,難以擴展。

臉書先前推出團購和打卡(使用者利用手機上網標示位置),普遍認為對團購網站Groupon、適地性服務業者Foursquare等提供同樣服務的網路公 司,造成打擊,但情況並非如此。

Jeremy指出,臉書的實體業務能力不如Groupon,團購大餅根本吃不到。而打卡功能,又因為龐大使用者擔心隱私問題,推出以來只有六%的使用率, 現已改為「附近」服務與狀態更新整合。

「他們最近一直在收(終止)服務。」觀察網路趨勢的Inside網路論壇共同創辦人蕭上農觀察;「它的失誤給其他公司,像我們,很多機會。」專營臉書電子 商務的嬉遊紀數位創辦人李育維說,臉書的七億使用者已成為推出創新服務的負擔。「人變多了,就動輒得咎了,」Jeremy指出,為了追上其他競爭者,臉書 現在轉而寄望於購併活動,從○九年至今,臉書購併的公司數目從一家、去年的十家,今年將達到二十家。

「臉書本來是朋友交流用的,加進太多商業化的應用之後,問題會越來越多,」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應用法制組組長顧振豪說。現在,所有人都在關注九月二十二 日的臉書開發者大會。當年,「讚」、「臉書幣」等服務都曾在此曝光,除了市場預期的音樂串流服務外,這次臉書是否能夠推出其他服務,解除隱私疑慮、重燃使 用者熱情,全球都在引頸期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3

不畏外界一致看衰 太設十年償債一八七億 章民強父子苦熬三千多天的悲喜轉折

2012-01-16 TWM




曾是營建龍頭,到背負二百多億元債務,章民強父子在這十年內,歷經太設財務困窘、太百經營權爭奪戰、老三章啟正罹患血癌等風雨,如今章家還掉近九成負債, 奮力再起,要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撰文‧方沛晶

舉起近一公尺長的安哥拉羊角,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揚起頭,在「把聲譽建築在建築上」的幾個大字前,奮力地吹出了雄渾低沉的嗚嗚聲調,簡單但渾厚的羊角 聲,劃破了這十年來的陰霾。

「羊角號角從摩西時代就有了,四個音階代表的是召集征戰,也是慶賀勝利。」章啟明說。呈螺旋狀的羊角,就像是這十年來他和父親章民強走過的日子,曲折離 奇,但終究找到了出口。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底,原本SOGO主張,章民強父子三人挪用太百公司資金支付太平洋建設員工薪資,導致太百損失逾二億元的背信案,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無 罪判決定讞。

雖然這只是SOGO相關二十項刑事訴訟案件的其中一件,但高齡九十歲的章民強,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我都相信上帝的真理是站在我這邊 的。」他操著濃濃的上海鄉音說,如果要留給子孫什麼,他最想留的就是「家世清白」四個字。

最苦時 還虧二十億做完工程這十年來,章民強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SOGO案上。三千多個日子,他的作息一模一樣,早上上班,下午開始研究SOGO案,下了班,吃完 晚飯後繼續研究SOGO案。直至今日,章民強的公事包內,還是裝滿了法律卷宗和相關媒體報導,打開辦公室的檔案櫃,一疊疊數以萬計的文件,都是他在這個案 子上努力的痕跡。

「一開始我也覺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就把這些東西丟掉吧,努力往前走就是了!但我父親堅持,他可以做生意失敗,可以被別人騙,但他不能接受背信、掏空的 汙名,因為他一輩子,沒有貪過公司一毛錢。」章啟明說,原本他自己設想,搞個三、五年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即使到現在,SOGO案尚未完 全落幕,「但是往好處想,這個案子讓我父親多活了好幾年!」章民強說,他一輩子信任人,太設在台灣做房地產超過四十年了,靠的就是「信用」,所以對於打了 十年還未結束的SOGO案,他沒有退卻,對於太設二百多億元的債務,他也沒有逃避。

太設之所以欠下巨款,一方面是多角化事業太多,力量過於分散,另一方面是一九九七年間,住宅產品景氣下滑,太設轉經營公共工程,卻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環 境遽變,營造和建築景氣雙雙下跌,加上工程延誤、原物料上漲所致。

「那時候太設手上有十二件公共工程,大概是二百億元。」章民強說,當時上游廠商聽聞太設資金軋不過來,硬是把原物料價格上調,或是要求現金交易,像是瀝 青,就有廠商把價格調高三倍。

面臨這種內外交迫的窘境,章民強才會想要向政府請求紓困,沒想到一家太平洋建設紓困,旗下十八家子公司統統綁在一起,規定沒有一家能跳票,最後,非但紓困 沒有拿到一毛錢,原本太設向銀行申請的融資貸款額度也全部被凍結。

「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還是虧了二十億元把公共工程做完,二○○六年八月完成時,太設還拿到了工程獎章。」章民強的笑容露出了一絲無奈,但他堅持,「你欠 人家錢沒有關係,但是不要倒人家。」這十年來,太設從負債二一三億元,一路還到只剩二十六億元。從目前四十家上市營建公司負債比來看,太設的負債比約五 七%,遠低於皇翔(七六%)、興富發(七○%)、鄉林(六四%)等大型建設公司。

「十年前,不是只有外界看衰太設,就連銀行也看衰,覺得這麼大筆錢,太設有能力還嗎?但現在,銀行告訴我,你不要再還了,要不要借點錢,做點開發案?」說 完,章啟明哈哈大笑了起來,可以這麼爽朗地笑著,幾年前他自己是想不到的。

深刻體認「人兩腳,錢四腳」為了籌錢,章啟明和爸爸在一個颱風天,半逼半求地請南寶樹脂買下現在台北捷運永春站EAT五○%的土地權利,總共賣了五億多 元,待對方臨時董事會一開完,章民強自己冒著風雨開車,趕快先拿一億元回來給公司。也曾在某個星期五下午,銀行過了三點半以後才告訴太設要軋票,章啟明須 在兩個小時弄到三億元,章家父子在這十年內,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人兩腳,錢四腳」。

靠著大幅處分資產,這十年內太設共還掉一八七億元的負債。包括SOGO產權、天母真園、富洋投資(有線電視)股權、高雄獅甲段土地、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旗下 大型資產,能賣的都賣了。其間不是沒有人告訴太設可以「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但章家父子覺得這會留下臭名,所以寧可賣掉中國控股(大陸百貨股權),抵債 四十億元。

曾經是營建龍頭,也曾經背著二百多億元的龐大債務,太設年營收最高曾到二百億元,而去年約莫是二十億元;一九八○年,太設的股價最高到一八○元,最慘的時 候,連一塊錢都不到。

從鼎盛到沉寂,章家父子有遺憾,但沒有怨懟。

「日勝生就是因為永春站的案子起家,那原本是為SOGO新館預備的,如果成形了,就沒有現在的復興館;我們的有線電視,當時一戶賣的是二萬九,現在一戶最 少是六萬元,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當年。」章啟明說,當要保命的時候,當別人就是要你倒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上帝還讓你擁有了這麼多。

現在,章啟明對於「金錢」另有一套解讀。他進入太設時,正好是太設起飛的時候,關係企業高達二三十家;但太設營收高、負債也高,資金常要軋來軋去,就像是 一頭背負著重物的驢子,前面吊了一根紅蘿蔔,「你追著紅蘿蔔跑,但是愈跑愈累、愈跑愈累……。」走了一圈以後,對於金錢數字反而看得更明白。「以前的太設 就像小孩子去玩具反斗城一樣,看到每一個玩具都想要,拿了滿手,卻也掉了一地;現在是喜歡那個,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手中的這個要放掉。」章啟明說,現在的 太設是從谷底往上走,因為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一定要賺多少、必須拿出多少EPS(每股稅後純益)的包袱,所以甚至可以推估未來五年的預算計畫。

從蓋硬體轉型創意服務業

「我不愛錢,但我現在一定要替股東掙錢!」章啟明說,太設過去曾是三進三出的全額交割股,去年十一月重新恢復正常交易後,對公司營運來說,等於是打上一個 「分號」,現在他可以睡得著,也知道太設之後可以對股東交代。

對於房地產循環,章啟明的看法也和其他房地產商不同。他說,現在建設公司的處境是,開發愈多案子,就愈發現賺到的錢買不回原來的土地,弄得壓力很大。「所 以你問我,會不會羨慕別人在這波大多頭賺了很多?我跟你說,我不會!因為我已經走過這一段了。」接下來,太設要擺脫土地高漲而獲利回吐的營建業高槓桿宿 命,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以前你會懷念太設蓋的硬體, 但我希望以後你會感動太設設計的軟體。」去年,章啟明開始在自家建案導入「植物工廠」,依照不同節氣,提供不同植物,夏天是向日葵、冬天是聖誕紅,公司裡 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社區農場,以後會發展成綠色市集,這也就是太設把營建業轉型成服務業的創新概念。

另外,太設在今年還要發展「康健住宅」,例如社區裡每個住戶都配置一個專屬的USB(電腦連接埠),運動時可以記錄你的血壓、心跳,透過雲端監測你的身體 狀況;其他包括翡翠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合建案、雨農路的百億元大案、桃園楊梅「陽光山林」別墅,和手上七、八個都更案。

面對未來的景氣,章啟明信心滿滿地說,「太設哪裡會怕錯過大多頭?我們的高峰還沒來到,而且一定會比以前高!」

太平洋建設

成立:1967年

董事長:章啟光 總經理:章啟明資本額:40億元 主要業務:房地產開發

近三年營收、EPS

2009 2010 2011(估)營收(億元) 21.3 18.6 23.9 EPS(元) 0.49 0.68 2.8(註)註:太設於2011.09減資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9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讓美商也搶著代工 一元保險絲拚出營收七億大公司

2013-08-19  TWM
 
 

 

向來只聽過台廠幫美商代工,功得電子竟靠著一顆保險絲,讓美商競爭對手願意放下身段為它抬轎!邱鴻智堅持逆勢擴廠、大量購買設備,一路登上全球消費性3C電子產品保險絲龍頭。

撰文‧顏雅娟

一顆平均售價新台幣一元的保險絲,如何成就年營收破七億元的大公司?

成立於一九七七年的功得電子,是台灣電子產業中標準的隱形冠軍。從「家庭即工廠」創業潮崛起,一路挺進全球前三強保險絲製造商,在消費型3C電子產品保險絲的市占率,更做到全球第一;舉凡筆記型電腦、手機充電器等任何需要用到「電」的產品,都有功得的保險絲在裡頭。

在敲定訪談的這一天,車子從台北市區開進五股工業區,在工業區裡繞了好幾個彎,才瞧見藏身巷弄之中的功得電子五股廠。在這全台最大的保險絲工廠內,一天能生產超過三百萬顆保險絲,看著生產線上黑色塑膠底座排排站,機器在小孔內精準插入兩條導線,放上保險絲,接著瞬間加熱焊接,進行電流檢測,一個體積不到一立方公分的「小黑豆」(結合塑膠底座的新式保險絲)就完成了。

見到《今周刊》的記者,頭髮略微花白的董事長邱鴻智立刻客氣地躬身歡迎,問起創業緣起,邱鴻智謙虛地回答:「其實那是很簡單的東西,剛開始我都不敢讓人知道我在做保險絲呢!」

危機:外商緊縮進口量

意外踏上台灣客廳創業潮

把時間拉回三十多年前,那正是台灣經濟奇蹟高速起飛的輝煌年代,中小企業與女工締造讓所有台灣人驕傲的經濟奇蹟;當時的企業主,更是一只手提箱跑遍全世界的經典代表。

或許很難想像,那時台北市區基隆路、南京東路一帶,還是一片中小企業林立的工業區,全都一窩蜂搶進當時最紅火的收音機、電話等小型家電組裝生意。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二十出頭歲、剛從萬能工專電子科畢業的邱鴻智,很自然地進入某電子組裝廠任職。頂著專科學歷光環的他,一進公司就接下生產管理專員的重任,負責調度各項零組件與生產進度。

邱鴻智回憶說:「那時候要組一台收音機、電話機,在意的都是電晶體、馬達這種關鍵零組件,保險絲被視為最沒有經濟價值、最沒有技術門檻的零組件,從來沒有人會在意,這家沒有、再換一家拿就好了!」然而,從來不被注意的保險絲,卻因外商突然緊縮進口量,讓台灣這些中小企業一下子面臨「萬事俱備、只差保險絲」的窘境。以邱鴻智任職的公司為例,不到一個月內,就堆了好幾個貨櫃的貨,全都只差一顆保險絲而無法出貨。

為了解決保險絲缺貨問題,邱鴻智自告奮勇,向老闆請纓扛下這挑戰。當時邱鴻智心想:「保險絲,不就兩個銅帽與一根鉛線,有什麼難的!我自己做!」於是,邱鴻智走遍三重、新竹一帶,買齊了各種規格的銅帽、鉛線,發揮實驗精神,自己在家裡客廳摸索生產保險絲。

短短一周,邱鴻智就在自己客廳生產出公司所有貨品欠缺的保險絲,順利解決了公司的難題,也讓邱鴻智在圈子裡一炮而紅,每家老闆都搶著向他拿保險絲。從來也沒想過創業的邱鴻智,就這樣被時勢推著走,一頭栽入保險絲產業,在一九七七年創立功得電子。那一年,邱鴻智才二十三歲。

危機:父親逝、工廠毀

獲老員工支持激勵再出發

少年創業看似風光得意,但邱鴻智卻始終抑鬱寡歡。「那時候,我都不敢對別人說我在做保險絲,因為這東西太容易了,只要幾個零件裝一裝就可直接出貨,技術含量之低,連我還沒上小學的兒子都能投入生產行列,很怕被同學看不起!」邱鴻智苦著臉回憶。

說也神奇,雖然沒用全心經營,但因抓準了相對冷門的保險絲產業,竟讓邱鴻智在三十歲前就穩穩賺進數百萬元的財富,生產基地也從家裡客廳擴張到台北市福林橋旁的民宅,租下一樓當作辦公室及工廠。

然而,一九八四年的一場水災,成了改變邱鴻智一生的轉折點。

那一年,邱鴻智剛好走到三十歲的人生關卡,早上才在醫院陪著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原以為這就是人生最痛的時刻,沒想到,傍晚接到員工電話,語氣緊張地說:「工廠淹水了!所有設備、材料都泡湯了!」站在醫院長廊,邱鴻智拿著話筒,心裡有一度甚至忘記什麼是「痛」,還以為老天爺在跟他開玩笑;那一天,又恰好是閤家團圓的中秋節,仰頭看著斗大的滿月,成了邱鴻智至今仍忘不掉的傷痛陰影。

隔天一早,邱鴻智帶著沮喪的心情走進滿目瘡痍的公司,看著近千萬元的設備、材料全都損毀,心情極度沮喪的他,不發一語地坐在工廠的小客廳。這時,一名老員工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說:「薪水不拿沒關係,我們一起把它(工廠)再整理起來。」這時候,邱鴻智才真正轉念:「員工都這麼努力,那我更沒有放棄的權利。」從此之後,邱鴻智把一天當兩天用,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早上先在工廠顧生產線,下午一有空,就提著一只皮箱到當時的台北市中華商場(台灣早年電子零組件器材集中地)推銷自家產品。

邱鴻智說:「那時候真的是『台灣錢淹腳目』,只要願意打拚,到處都有客戶。」短短四年時間,邱鴻智就把那次水災所造成的上千萬元虧損彌平。

危機:網路泡沫

乘機擴張規模逆勢投資

隨著台灣產業主流從家電轉型到PC資訊產品,對於保險絲的精密度要求愈趨嚴苛,功得也被迫從手工製作走向自動化生產,邱鴻智表示:「當時一台自動化機器幾乎等於一輛賓士的價格。」但為了在變動激烈的電子產業中存活,擴張規模成了功得站穩腳步不得不的選擇。

二○○一年網路泡沫化,全球電子產業皆遭受重創,大多數台廠都忙著減薪、裁員、放無薪假,篤信佛教也熟讀《道德經》的邱鴻智,卻抓緊機會、堅持逆勢投資。利用這波產業低潮,大舉收購土地、購買設備,斥資超過一億元新增現在的五股廠,讓產能大幅擴增。邱鴻智直白地說:「也是因為景氣好的時候,國外設備商原本不屑賣你東西,在金融海嘯就變得什麼都好談!」靠著危機入市哲學,邱鴻智用「產能規模」奠定了全球前三大保險絲供應商的基礎;但便宜、量大還不夠,隨著電子產品設計走向輕薄短小,體積比一片指甲還小的陶瓷晶片保險絲開始崛起。為了趕上這全新的產業浪潮,邱鴻智轉而向工研院材化所取經,合作研發出自有規格的陶瓷晶片保險絲。

二○○八年香港電子展上,功得首次展出自家的陶瓷晶片保險絲。會場上,美商競爭對手的主管竟然親自上門「嗆聲」說:「你們怎麼做也不會比我們便宜,不如讓我來幫你們代工生產!」當時,擔任功得業務主管,同時也是邱家大女兒的邱郁惠,立刻打國際電話告知父親狀況,邱鴻智一聽,馬上就知道功得這項產品成功了,讓競爭對手開始感到威脅,雖然被嗆聲,心裡卻是開心得不得了,要女兒婉拒這項提議,成就美商搶幫台廠代工的「佳話」。

靠著多元產品線以及與時俱進的生產技術,功得站上全球消費型3C電子產品保險絲龍頭,每年出貨規模逾十億顆,觸角伸入每個人的生活。但神奇的是,成立三十多年來,功得始終堅持不公開發行,對此,邱鴻智解釋說:「保險絲這產業就是沒有驚喜,與其讓股東失望,不如就自己穩穩地做好本業。」展望未來,由於功得尚未打入航太、伺服器等高單價保險絲領域,營收規模比起美商BUSS、Littelfuse仍有好一段距離,但邱鴻智常跟員工開玩笑說:「『小三』是最厲害、最可怕的,只要努力,小兵也能立大功。」期許功得繼續用一顆保險絲,寫出台灣驕傲。

邱鴻智

出生:1954年

現職:功得電子董事長

經歷:電子廠生產管理專員

學歷:萬能工專電子科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功得電子

出生:1977年

負責人:邱鴻智

資本額:7.2億元

主要業務:保險絲相關零配件產品之研發、設計、 生產、行銷與服務主要客戶:惠普、戴爾、蘋果、東芝、台達電、光寶、友達、鴻海集團近三年營收:7.16億元、7.12億元、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8

不盲目增據點.佳德維持品牌不墜的專注力 靠一款商品 小糕餅店年營收七億

2014-02-10  TWM
 
 

 

一家糕餅店可以只靠一款商品,創造一年七億元營收。

這則台灣糕餅業的新傳奇,要從一位十三歲少年離家百里吃苦學藝說起……。

撰文‧梁任瑋 攝影‧林育緯寒冬清晨六點,戶外天光依舊幽暗,六十二歲、個頭不高的陳堂彭已經起了個大早,來到店面二樓的廚房,逐一預熱十幾台大烤箱,為一天要出爐的第一輪鳳梨酥做準備。這位穿著燙得平整的淡藍色襯衫、動作一絲不苟的阿伯,不只是店裡資深的老師傅,也是這家年營收七億元糕餅的大老闆。「要領導師傅,我不比他們更投入怎麼行?」陳堂彭笑說。

儘管已經是數十億元身家的富豪,佳德糕餅老闆陳堂彭依然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並親自站在第一線。和他同輩「出師」的師傅多半已經退休了,但陳堂彭依然謹記五十年前隻身離家百里學藝的誓言,這條路要堅毅、沉穩地走下去。

七點半,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上的佳德糕餅,準時開門營業,鄰近許多店面依然鐵門深鎖,但排隊搶購鳳梨酥的顧客已魚貫上門。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佔滿整個騎樓的長長排隊人龍,更成為當地的一大奇觀。

雖然是一家傳統老店,依舊有穿著窄管褲、造形新潮的年輕國外觀光客駐足,全都是為了買鳳梨酥。「他們的鳳梨酥都是當日現做現賣,熱騰騰的拿來送禮最有面子。」一早來買六盒鳳梨酥,準備送給長輩的廖小姐說。

不可思議的是,這家沒有其他分店,也不追求時尚包裝行銷的老派糕餅店,近八年稱霸台灣鳳梨酥產業,一家店就創造一年賣出二千五百萬個、營收七億元的奇蹟。

走進店裡,寬敞的麵包架上只賣鳳梨酥一種商品,儘管工作人員已用最熟練的動作迅速結帳,但室內近百坪的空間還是擠滿人潮。陳堂彭說,「進入年節旺季,十幾台烤箱全部拿來烤鳳梨酥都不夠用,原本口碑也不錯的吐司麵包,只好先暫停銷售。」也許,佳德糕餅的銷售奇蹟,並沒有什麼大學問,依靠的只是陳堂彭那種紮紮實實工作的老台灣人精神;認分與惜緣。只要看到任何一點微小的機會,都會使盡全力,做到最好。

為扛家計 南下當學徒

在被燙傷無數次之後??終於出師在苗栗縣苑裡鎮出生長大的陳堂彭,靠父親出海捕魚養活一家,但討海的日子畢竟是看天吃飯,漁獲量不穩定時,一家五個小孩都靠母親辛苦編草蓆賺錢度日,但看著鄰居哥哥們出外工作,帶回很多麵包、糕餅,於是對這種沒見過的商品,產生了興趣;因此,身為長子的陳堂彭,小學畢業後就主動要求當學徒,以減輕家裡負擔,並期盼能早日習得一技之長,養活自己和改善家境。

「雖然捨不得離開媽媽身邊,還是含淚告別故鄉。」六○年代,陳堂彭隻身來到彰化縣二水的「合興珍餅行」當麵包學徒,月薪台幣一百元。五十年前,台灣烘焙業的烤爐還是靠木柴當柴火,師傅要判斷餅烤到什麼程度,都是直接伸手進入爐內感受溫度,工作環境既悶熱又危險。「麵包師傅在廚房都只穿一條短褲,肚皮、手臂常常被烤爐的支架燙傷。」陳堂彭捲起襯衫,指著手臂上褪色的疤痕回憶說。

烘焙業是生產期高度集中的行業,好日子都擠在那幾天,每到節日,糕餅店一次要製作近千個中式漢餅,對當時還是孩子的陳堂彭來說,壓力之大,讓他一想到訂單就害怕。「早年根本沒有攪拌機器,我們都是用手去攪拌麵粉、餡料,幾天做下來,手磨破皮是常有的事。」學徒生涯雖然辛苦,但也練就陳堂彭一身好技藝,製作麵包、蛋糕、漢餅、糖果的每項技術,都打得非常紮實,也讓他興起上台北打拚的念頭。

當時台北的電子工廠多,輪班工人加班都要吃麵包,每家麵包店的生意都非常好,因此十八歲出師的陳堂彭隻身北上找機會;原本以為自己在合興珍能夠熬過來,在台北的麵包店也一定沒問題,「沒想到工作環境比二水還辛苦,一天要出三次麵包,凌晨就要起床上工,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才能休息。」剛北上謀職的陳堂彭,先待在台北景美一家小麵包店,後來有機會進入萬華的「麗華餅店」,這段日子是他認為人生最幸福的歲月之一,「可以早上七點起床,偶爾還有機會跟著同事一起去圓環逛街,很滿足。」當時陳堂彭和幾位同事在心中發誓,以後有能力,一定要開一家像亞都飯店一樣有冷氣的麵包店,「在這種店做到死也甘願。」陳堂彭後來到新北市永和冠生園麵包店當師傅,當時永和路上就有三十多家麵包店,冠生園因為有陳堂彭加持,生意最好;後來他當兵退伍,又轉至台北市行天宮附近的蓮花麵包店當師傅,陳堂彭走到哪兒,總會帶動那家麵包店的生意,這讓他對烘焙業充滿自信。

充滿自信 創業當老闆

屢次淹水、又遇疫情 營收直落二十六歲那年,陳堂彭靠著母親省吃儉用存下的五十萬元,以及自己工作多年的積蓄,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底、麥帥橋下開設了自己的麵包店:佳德麵包店。

當時,陳堂彭看好地段熱鬧,附近電子公司下班的人潮多,開店生意一定不用擔心。不過,擁有一身好手藝的陳堂彭,卻並未受老天爺眷顧,「店面才裝潢好,就遇到颱風淹水,心血都付諸流水。」他回想起創業的艱辛,口氣裡難掩無奈。

因為請不起店員和師傅,陳堂彭只好請媽媽幫忙站前台,兩位弟弟就跟著他一起負責後場;但當時鳳梨酥並非佳德的人氣商品,賣最多的是生日蛋糕。為了增加營收,還兼賣香菸、奶粉,並替華國飯店代工蛋糕,「我什麼都做,但沒有一項突出。」陳堂彭坦言,早年佳德產品線太多,又找不到明星商品,經營得很沒有效率,又很耗體力,利潤也無法拉高。

開店前期的二十七年,佳德麵包店因地勢低窪,遭遇大大小小颱風,共淹水十三次,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是二○○一年九月的納莉颱風,「我的店面淹水一七○公分高,積水兩、三天退不掉,所有機器設備都遭殃。」風災過後,陳堂彭與太太林月英含淚把泡過水的機器清理乾淨,沒想到清完後還是無法使用,這次打擊更讓陳堂彭一度心生放棄的念頭,很想把店收掉。

○二年,陳堂彭將佳德搬遷到現在的門市,但新店開幕沒多久,又遇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糕餅禮盒生意一落千丈,只剩社區型的麵包生意可做。「雖然只是五十、一百元的生意,但一定要撐過這段日子。」陳堂彭不斷鼓勵自己,等待翻身的機會,「只要挺得下去,危機就會變轉機」。

○六年,台北市糕餅公會舉辦第一屆台北鳳梨酥文化節,陳堂彭抱著背水一戰的心情參賽。他累積三十多年的功力,在那次比賽終於找到了機會展現,也讓他勇奪原味鳳梨酥金賞獎第一名,那年他已經五十四歲了。

得獎的殊榮,讓佳德的鳳梨酥名氣一夕打開,生意門庭若市,也將陳堂彭的人生推向創業以來的巔峰;但○九年農曆春節前夕,佳德突然拉下鐵門關店三天,一度嚇壞了客戶。

「當時訂單超接,小姐根本不知道工廠已經生產不出來,為了如期交貨,我只好先忍痛暫停門市生意,加緊趕工。」陳堂彭苦笑,這是過去他從未經歷過的狀況。

訂單超接 關門三天趕工客人上門卻買不到 他決定把流程電腦化「砰砰砰、砰砰砰……。」他印象很深,當時不少觀光客專程到店裡買鳳梨酥,卻發現店面緊閉,客人頻敲鐵門的聲音,就像一把重槌敲打他的內心,讓陳堂彭決定要將所有作業流程融入電腦系統中;如此一來,每天新增的訂單、收帳清清楚楚,連帶使師傅每天要生產多少數量的糕餅,也有遵循的依據。

在佳德的工廠裡,有一張泛黃的照片貼在員工進出最醒目的位置,那是多年前一位客戶訂了幾百盒鳳梨酥宅配,最後卻不認帳退回來的畫面。林月英把堆得像一座小山丘的鳳梨酥拍下來,不僅提醒員工,也警惕自己要控管好生產流程,避免再發生嚴重的損失。

不過,要讓一家過去家庭式經營的麵包店轉型為完全e化的烘焙食品業者,陳堂彭不諱言,過程中失敗很多次,也繳了非常多學費,現在還在測試中;但為了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伴手禮品牌維繫下去,他必須想辦法給客人更方便的服務。

問陳堂彭為何不開連鎖店與中央工廠,把市場擴大?但開業近四十年的經驗告訴他,「永遠要在最壞的打算下,做最好的準備。」因為看了不少知名烘焙業者因為盲目擴張據點,最終慘遭滑鐵盧、被市場淘汰,讓陳堂彭很堅持採單一店面經營;儘管這幾年有很多家百貨公司捧著合約書,邀請佳德設櫃展店,但都被他回絕了。

目前想買佳德的產品,除了現場購買,國內市場只有在重大節日與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配合預購,陳堂彭為的就是將佳德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海外市場已開放電子商務訂單,但只限中國與香港。林月英不好意思地說,「國外觀光客親自到店裡來買,就是我們最好的送貨員,光是這樣,我們生意就已經做不完了。」事實上,「關店事件」讓陳堂彭體會到,「當生意很好的時候,會讓你陷入盲目的陷阱,這個時候反而要懂得停止。」他說,佳德鳳梨酥剛開始暴紅的時候,也曾沒日沒夜地加班生產;但為了業績拚命工作,卻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所以他開始推掉訂單,要求員工下午六點半一定要下班。「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要做,做麵包這行一定要很專注,不維持正常作息、好的體力不會走得久。」在採訪中,他不斷強調專注這件事的重要性。

陳堂彭這輩子都將心力投入烘焙,顧守著他用心血打造出來的王國。他略帶靦腆地說,「我一生沒出過幾次國,這幾年才懂得帶老婆出國走走,現在也慢慢交棒給兒子、女兒,一個管內場,一個負責業務。」不過,即使出門旅行,陳堂彭的心思還是專注美食,隨時隨地在想有什麼特別好的食材,可以回去融入鳳梨酥內,開發出新的口味。「競爭者前仆後繼進入市場,佳德能在台灣鳳梨酥業獨佔鼇頭,陳老闆專注在研發口味絕對是關鍵。」○六年負責主辦第一屆台北鳳梨酥文化節比賽的台北市糕餅公會名譽理事長張國榮說。

十年來消費者的口味已經大幅改變。「然而,佳德研發出的九種鳳梨酥口味,品質都維持得很好。」張國榮指出,佳德的鳳梨酥不論口感、材料都跟上潮流,蔓越莓鳳梨酥,更在○七年創意鳳梨酥賽榮獲金選獎第一名。

造成風潮 同業跟進模仿使用相同餡料 卻做不出相同口感與味道隨著佳德的口碑愈做愈大,不少烘焙業者也不斷探聽佳德鳳梨酥好吃的祕訣與食材來源。陳堂彭打趣地說,佳德的烤箱都是向中部電機公司購買,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故障率很低又耐操;有一陣子,吸引不少烘焙業者跟進購買,一度造成市場上大缺貨。

據瞭解,佳德鳳梨酥的餡料,是採用北台灣最大果醬供應商「盛記食品」拌炒的訂製品。這家在台北市辛亥路上的老店,早年即以冬瓜、鳳梨餡料聞名,一桶二十公斤約一千八百元;不少業者甚至向盛記指名,要買和佳德一樣的配方,但回去加工都無法做出相同的口感與味道。

陳堂彭說,「別小看佳德的鳳梨酥,外觀與一般鳳梨酥無異,我們是用成本較高的紐西蘭進口奶油與奶粉,並調整餡料與餅皮比例,口感自然比較酥脆香甜。」「人生是一個排隊的過程,成功沒有捷徑。」二十六歲開店的陳堂彭說,這個隊伍他已經排了近四十年,很幸運地,終於被他等到成功了。五十年前隻身離家百里吃苦學藝的那個十三歲少年,應該萬萬沒有想到,憑著當年的誓言,他終於靠著一股堅忍卓絕的毅力,絕處逢生,並寫下一頁台灣糕餅業的新傳奇。

佳德糕餅

成立:1975年

資本額:200萬元

負責人:林月英

主要業務:烘焙業

據點:1家

陳堂彭

出生:1952年

現職:佳德糕餅創辦人

經歷:合興珍餅行、麗華餅店師傅

學歷:小學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一女一年一棟標的物累積逾25億房地產鳳梨酥天王的台北市獵地術搭上鳳梨酥產業大爆發商機,佳德糕餅老闆陳堂彭,這幾年不僅創造一年7億元的驚人營業額,其實,他也是台北市房地產投資大戶。

「賣鳳梨酥、買大樓」,陳堂彭將賺來的大筆現金,全部轉而購買精華地段店面收租。根據《今週刊》調查,自2009年開始,陳堂彭夫婦先鎖定自己熟悉的區域,買下佳德糕餅店附近、南京東路五段的三角窗店面。

隨著佳德營業額愈來愈高,老闆娘林月英開始進軍忠孝東路四段東區店面一級戰區,以三億多元買下如今租給知名芒果冰ICE MONSTER的店面(圖)。2011年,她更買下台北車站旁漢口街一段整棟商務旅館「名邑旅店」,實力絲毫不輸台北市知名投資客劉媽媽。

幾乎「一年買一棟標的物」的林月英,去年又以總價逾兩億元,買下南京東路二段、近建國北路口的「東南旅行社」店面。陳堂彭說,他喜歡買大馬路邊、捷運站旁的店面,因為人潮較多,不怕租不出去;未來也可以作為佳德開分店的據點,因此他特別在乎地段的優劣。

此外,佳德因為鳳梨酥訂單逐年快速成長,原本一樓作店面、二至四樓當工廠的室內空間,早已不敷使用;這幾年林月英也陸續再買下佳德本店後面巷子相連的五間店面,作為物流包裝工廠。初估,隨著這幾年台灣房地產景氣大好,這幾筆房地產市值逾25億元,稱陳家為台北市房產大戶,一點也不為過。

取得

時間 地址 市價

(億元) 承租房客

2004年 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兩戶各1至4樓 4 佳德糕餅門市2009年 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2樓 5 屈臣氏藥妝店2010年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2樓 6 ICE MONSTER 2011年 中正區漢口街一段整棟 7 名邑旅店2013年 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樓 3東南旅行社2013年 南京東路66巷5樓 1 佳德糕餅倉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88

煎餅果子店開業兩年估值七億

http://www.xcf.cn/jrdd/201408/t20140801_619409.htm

  今年七月末,北京的一家煎餅果子店黃太極開業滿兩年。兩年時間,這家店從最初的20平米面積,13個座位,擴張到現在的北京上海共40家分店,創立三個子品牌,估值達7億人民幣。

  這個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成績,是從一系列讓人驚愕到掉下巴的事情開始的。高檔CBD中心租店面,精裝修,設計品牌,主賣煎餅果子......七百多天的時間,這家賣煎餅果子的一再挑戰人的傳統思維禁錮,再借助移動社交媒體的東風,就這麼順勢飄起來了。

  將這家店做的事情單獨拎出來,沒有幾件聽起來是靠譜的,但最後都達到了不可思議的效果。是虛幻的泡沫?還是時代真的變了?梳理這家店的創業歷程,下一個「王太極」「張太極」可以從中借鑑經驗嗎?

  一、找準目標

  從種繁多的中國民間小食中找出幾樣,能夠做到像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一樣,既能不斷拓展口味、又能做到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的食品形態。按照這個思路,很快圈定了「中國式漢堡」煎餅果子。

  二、故事要有格調

  誰說路邊攤不可以包裝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煎餅果子是傳統美食,傳統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格調,格調就是高逼格。裝修要上檔次,設計要講究審美。店內外貼滿海報要夠新潮,「吃煎餅果子喝豆腐腦,思考人生」。逼格已經這麼高,人品自然不能壞,食材安全要強調,「堅持用無明礬現炸油條做餡」。所有材料都分別從哪哪專運。連包煎餅果子的紙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馬上要申請專利......

  三、製造話題點要捨得下血本

  煎餅果子是薄利,店面裝修設計卻省不得。裝潢上以鮮豔的紅色為主,整體風格與港式茶餐廳接近,氛圍搞出了星巴克的調兒。裡面播放的背景音樂包含了流行、爵士、藍調等。目光所及,全是新奇玩意兒,比如華盛頓國家天文博物館的阿波羅登月杯、巴黎的斑牛雕塑、日本的招財貓等等。細節上更做到極致,每天的小票上印上一條人生箴言,比如「生活總有許多喜怒哀樂,就像煎餅,攤勻就好」。還有停車攻略,如何躲避貼條等。店內配免費濕巾、免費普洱茶、免費奶糖,儘管有的客人一抓就是一大把,但,這個都不重要。

  四、重要的是宣傳

  之所以捨得下那麼多本錢,目的就是讓整個店看起來渾身是「戲」。讓每一位到訪的客人忍不住熱情地拍照宣傳分享。於是店裡只需再做最後助力:開放免費WIFI。所有新奇好玩的點都被粉絲拍下,上傳社交媒體分享用餐經驗。是的,粉絲就是有那麼多。他們甚至召集粉絲在店內開起了煎餅相對論公開課。又主持召開《世界的背面》千人演講會,主題是什麼不要緊,粉絲號召力可見一斑。(如果你感到無法理解,這是正常的,想想韓寒粉和小四粉)

  其次,主動拉上互聯網企一起搞話題。目前為止黃太吉的最大一次訂單就是和小米一起完成的,2014年小米年會用餐全部來自黃太吉外賣,一次下單72865元。據創始人說,送外賣的車加起來價值四千萬元(嗯,這也不重要,要的就是他輕而易舉地說出來時你嘴巴張大的效果)。

  五、不放過任何一個話題熱點

  盯住社交媒體,轉發的內容各種新潮、矯情、不可思議:美女老闆娘開著奔馳送煎餅;產婦臨產要吃煎餅;大老遠從外地趕來吃煎餅。黃太極的微博微信都是赫暢一個人經營,他對每一條微博微信評論都會在第一時間回覆。遇到特殊日子,變著花樣搞促銷,吸引眼球,比如遇兒童節,店內就變成了變裝趴體,店員們有扮蜘蛛俠的有扮超人的,成人戴紅領巾入店用餐贈煎餅果子......眼下七夕到,人家又賣起了月餅,「火山岩漿烤的,來自英國」......

  六、每一個MOVE都要帥

  這是黃太極從頭到尾貫穿的主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要帥、要酷、要炫,要吸引眼球,達到讓粉絲自動幫忙宣傳的點。第一家店成功之後,接下來走的每一步都未能脫離這個主旨。黃太吉很快就創立子品牌:專門送外賣的「來得吉」。這回送外賣小夥也渾身是戲:九零後帥哥、穿著時髦、酷帥的迷彩服,騎車工具統一刷成大黃蜂的顏色(此處自動腦補拉轟的音樂)......創始人赫暢身上的戲也夠份:滿族人,曾經在幾個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過,只有初中學歷的他曾經被作為特招生進入谷歌。赫暢本人口才極佳,常被邀請去峰會論壇做壓軸演講,三句話一個笑料,幾十秒一個段子,演講到飯點也無人離場。今年,黃太吉繼續延伸子品牌,創立專門做火鍋的「大黃瘋」,風格照舊。還有專門賣燉菜的「牛燉」。

  七、有本錢地拽

  把細節做到極致,不缺真愛粉。如果還有挑剔的聲音,那只有拽起來。什麼?東西不好吃?還不如路邊攤?那你繼續去吃路邊攤吧。什麼?你看不出這設計有何特別?那你沒資格跟我談審美,這個年代,審美是一件必須的事情。這都是創始人的原話,「愛就理解支持,越愛越濃,不愛就各奔東西」。

  創立兩年,黃太極不是在搞新花樣,就是在思考搞新花樣的路上。七百多天,黃太極每天都在用生命做營銷。開業第一年一家只有13個座位的小點賣了600萬人民幣。2014年6月,黃太吉獲得徐小平、沈亞、黎萬強、涂鴻川四人的1650萬人民幣投資,估值上升至7億人民幣。

  以上只是對黃太吉所做事情的表面總結。是不是精確模仿黃太吉的每一步,就能成功地複製出另一個黃太吉呢?事實上,市場上已經出現好些模仿的跟進者。對此,赫暢並不在意,七月下旬,他在深圳一次峰會的演講如是說:「在時間面前,任何理論都是暫時和無效的,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當任何人嘗試用一種理論或模型去概括總結,給你方法論,請千萬不要相信。他說的事情只在今天有效,明天可能就無效了。黃太極成敗都在這兩個字上:時勢。沒有任何其他原因。2012年我們創業,早一年,互聯網創業大潮沒起來,我們基本都餓死了。晚一年,2013再做,我們都成不了。我們只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點很幸運地做了一些事情,很幸運地受到大家的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24

獨家〉公益團體一年四二七億捐款 透明度體檢 慈濟、綠色和平、家扶 財務最不公開

2015-05-25  TCW

台灣愛心不落人後,每年公益團體總計可收到超過四百億元捐款,但是財務透明程度,卻遠落後於歐美各國;慈濟與紅十字會先後爆發爭議事件,凸顯出公益團體在財務上的控管、效能,需要在自律和他律上有更多監督和公開資訊。

撰文•賴若函

知名公益團體紅十字會近年屢爆募款資金運用爭議,日前又被民眾爆出將捐贈物資作為尾牙抽獎獎品,導致紅十字會發起尼泊爾賑災募款時,被憤怒網友聯合抵制,官方臉書只好關閉;加上年初慈濟基金會也挨批財務報告不到一頁,引發大眾對於公益團體財務不透明疑慮。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公益捐款一年達四二七億元,有五百多萬名捐款人,平均每四人有一人慷慨解囊。過去台灣愛心捐款人大多只捐錢,不過問後續捐款流向,紅十字會事件讓更多人開始關心,這些組織是否有效率、正確使用善款。

法規差很大!

美國有990報表強制規範

台灣卻採放任管理

政府對於公開發行公司的帳目收支都有規範,包括會計準則、財報透明、會計師簽證等;但台灣公益團體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任何強制性公開規定,有關組織的財務狀況,完全由公益團體自行決定是否公開,以及公開內容為何。在法規管理上,與歐美落差很大。

《今周刊》上台灣各大公益團體官方網站搜尋,若以美國990報表(公益團體免繳所得稅申報表)規範的主要項目:會計師查核報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固定資產變動、人事費用、前五高薪資、投資細目、公開資訊、每年更新財報等等,與台灣知名公益團體目前公開的財報作對照,即可得出台灣公益團體財務公開的「及格生」與「留校察看名單」。

其中,表現相對有誠意的團體是台灣癌症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除了前五高薪資、投資細目未公開,其餘皆涵蓋;紅十字會在現金流量表、前五高薪資、投資細目上未提供。

「留校察看名單」則有二○一三年收受捐款高達九十八.三億元的慈濟基金會,雖幾度遭批評,至今仍未公開財務報表,僅在網路公開簡略支出狀況,與針對緬甸、尼泊爾、四川等募款專案的收入支出總額。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知名的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基金會身上,網站上並沒有台灣分部的財務報告,是和東亞包括南韓、香港、中國合併,統一在一頁的財務概要中作說明,看不出每年在台灣所收超過一億元捐款的實際流向。

一三年收受捐款也高達三十五億元的家扶中心,僅多提供了一頁的會計師查核報告,加上兩頁的財務支出、收入簡表。

不過,輿論壓力也讓公益團體開始調整作法。曾經被點名財務不透明的世界展望會和創世基金會,過去官網上只能看見年度工作報告中不到一頁的收入支出概要,在今年慈濟與紅十字會風波後,一三年收到捐款達三十一億元的世界展望會,也在三月首度公開十幾頁會計師查核報告與財務報表。

收受捐款七.二億元的創世基金會,五月中首度將財報放上網路,公關組副組長史淑樺表示,過去財報都有會計師查核認證,送交衛福部,在幾波輿論壓力下,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公開的」,於是在近期加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透過其平台公開財報。

台灣對於公益團體的財務資料公開規定,雖有《公益勸募條例》,卻只管募不管捐。換言之,公益團體只須針對震災等募款專案公布收支明細和用途說明,一般捐款卻不必公開,難以窺見財務全貌。

「在歐美,公益團體需要透過財務專業認證,才可募款。」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說,歐洲透過民間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做外部審查,針對公益團體的帳目,有一定的要求。

查核太鬆散!

不僅免稅資格容易取得

還有公務員看不懂財報

至於美國,則將公益團體財務資料的揭露明訂於稅法中,根據性質不同,有一百多種會計科目要套用,每一年公益團體若未按照規定完成報稅,則喪失免稅資格。台灣則無此要求,公益團體報稅時,只要當年的支出達到收入的六○%,就可以免稅;若結餘款未達五十萬元,則只要經主管機關查核同意,即可免稅,免稅資格取得容易,完全不需要經過像美國一樣繁複的財務資料審核。

陳琬惠進一步表示,台灣雖有規定公益團體財產總額或當年度收入總額達一億元以上者,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否則不符合免稅標準之規定,卻未嚴格執行,形同具文。

為什麼公益組織應該公開具有會計師認證的財報?陳琬惠解釋,會計查核時,會檢視資金使用是否合乎組織成立目的,財報包含動產、不動產、修繕、保險、伙食津貼等費用,更不用說有大筆資金流動,投資行為如買賣基金、股票及土地,還有專案募款有無達成目標,才能對捐款人有合理的資金流向交代。

在台灣,公益團體根據其性質,有不同主管機關如內政部、衛福部、教育部等,對財報各有不同的要求、表格,陳琬惠說,「有的公務人員沒有財務專業可看懂報表,加上種種規定僅是備查,都沒有強制要求公開」,而外界也缺乏公開檢視資訊的管道,規定形同虛設。

自律沒效果!

不到九%在官網提供資訊

慈濟填不滿一頁A4紙

反觀美國,早在一九九六年、九九年陸續修法,不但要求公益團體在網路公開990報表,說明組織資產、收入、支出等;組織內部薪資最高的五位員工,也要向大眾說明其身分、薪資和紅利;前五名支付最高的合約名單,以及與所有董事會成員有關的金融往來紀錄,都必須要公開。

詳盡的公開資訊可供捐款人比較參考,這也是為什麼慈濟在台灣的財務報表不到A4紙一頁,但外界卻可以透過慈濟美國分會的報稅資料,發現慈濟曾投資諸多爭議性大的石油公司、菸酒商、軍火商、基因改造業者等「邪惡基金」。

「公益團體不願公開財務資訊的原因很多,包括心態保守、缺乏基礎財務管理能力和無力負擔額外行政成本等。」政大會計系教授許崇源表示,台灣應仿效美國,訂定一套公益團體可用的會計科目,因為治理績效、公開透明的財務報告,能有效顯現公益團體的自律水準,增進公益機構與捐款的個人、企業之間的互相了解。

二○○五年成立的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便是因為台灣公益團體財務透明度太差,希望強化捐款人的信心,所發起的自律組織,現有勵馨、兒福、伊甸、陽光、聯合勸募等二○九個會員,這些會員每年的募捐能力加起來超過一三○億元,以台灣每年四百多億元的募款總額來說,約占三分之一。

陳琬惠說,每個加入自律聯盟的團體,都必須承諾公開有會計師簽證的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只要上聯盟的網站,可以看到所屬會員七年來財報。另外,資誠會計師事務所也從○八年起,陸續協助國內八十多家公益團體,量身打造、建立起財務管理運作制度。

點入自律聯盟網站,可以看到諸如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等超過兩百多個公益團體近年來的財務報表和工作報告,其財務報表不但有近七年的會計師查核報告,內容包含資產負債表、收支餘絀表、現金流量表、固定資產變動表,雖比不上上市櫃公司的財報詳盡,報告至少也都有十幾頁。

根據公益責信協會一三年調查,僅有不到九%的公益團體於官方網站提供財務資訊,但完整度落差很多,其中包含規模龐大的慈濟、家扶中心、綠色和平基金會等,這些公益團體也未加入自律聯盟,財務資訊相對粗略。

立法不能等!

十多年角力拖延法制化

宗教團體更不透明

許崇源強調,一個組織的財務、預算掌控能力,與工作效率有很大關聯,除了自律,也需要法律監督,帶動台灣公益團體取信社會的能力。

「可以制定一套明確的會計科目準則,讓政府部門能有效的查核公益團體的帳目。」聯合勸募祕書長朱紫碧說,每年主管機關可進行帳目查核,但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個公益團體的科目五花八門,無從比對、檢視起。她建議,可以比照美國,由政府制定或授權民間專業組織,訂出一套詳細的會計科目給公益團體。

「相關立法應盡速落實,尤其是財務比一般公益團體更加不透明的宗教團體。」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曾華源說,《公益勸募條例》規範的對象不包含宗教團體,但即便是有會計師簽證的公益團體,也有過於簡略的狀況,加上財報沒有公開上網,難以監督。他就看過有團體粗列交通費、租金,卻花了一百多萬元買車、辦公室是董事長的房子等情況,這些都應該透過訂定「財團法人法」、「宗教團體法」來規範,規定公益團體要定期上網公開財報、有一套嚴謹的揭露方式,不然就要面臨罰則。

在各利益團體角力、遊說下,「財團法人法」草案、「宗教團體法」草案十幾年來多次進出立法院,始終懸而未決。紅十字會、慈濟事件讓全民看見,在公益、慈善背後,隱藏不少弊端,需要更明確、統一的財務資訊揭露規範,才能正本清源,公益團體方可走得長久、發揮更大影響力。

收受龐大善款 流向卻不透明——9大公益團體財務揭露程度比較美國「??報表」規範之查核項目 有/無提供罕見疾病基金會 陽光社福基金會 癌症基金會 世界展望會 創世基金會 紅十字會 家扶中心 慈濟基金會 綠色和平基金會(含中、港、台、南韓)2013年收受捐款 1.5億元9458萬元 3900萬元 31億元 7.2億元 2.9億元 35億元 98.3億元 2.3億元會計師查核報告 有 有 有 有 無資產負債表 有有 有 無 無損益表 有 有 有 無 無現金流量表 有 有 無 無 無固定資產變動 有 有 有 無 無人事費用 有 有 有 無無前五高薪資 無 無 無 無 無投資細目 無 無 無 無 無公開資訊 有 有 有 有 有每年更新財務報表 有 無 無 無無註:台灣相關規範不完備,故上述以美國990報表(公益團體申報免繳所得稅)須公布項目進行檢視;調查以各公益團體官網為準,統計截止日期為2015年5月19日公開財務 有3個技術問題待克服

會計制度未統一

相比於公司組織有《商業會計法》、《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作為會計統一標準,公益團體並無統一法源,會計科目也沒有統一的編號或名稱。

財報格式未統一

財務報表並無統一之格式,報稅時公益團體可使用國稅局提供之格式,也可用組織內習慣的編制格式另用附件申報,難以作統一查核。

檔案格式未統一

有公開上網者,檔案格式含括word、excel、pdf檔。

資料來源:台灣公益責信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