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安徽版”钢铁整合逻辑:马钢的进取与谨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9/HTML_48I4M7B29BBB.html


“公司领导最近很忙,苏总(总经理苏鉴钢)前两天到西安去跑销售,刚刚回来”。2009年4月27日,正忙于发布一季报的马鞍山钢铁股份(600808.SH)董秘胡顺良说。

中国钢铁业面临整体困境,马钢自然不能幸免。但在承受巨大市场压力的同时,马钢亦收获了一条好消息。

4月24日,《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汽车、钢铁、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当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安徽省经委行业处的一位官员表示:“(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最近已上报省政府,将由省政府发布,具体内容大概再过两周你就能看到。”

安徽省内上规模的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马鞍山和合肥,而合肥钢铁集团的钢铁主业早在3年前已被马钢收入囊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振兴安徽钢铁产业,就是振兴马钢集团。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安徽振兴钢铁业可能的举措之一便是,将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为马钢服务。但在中国钢铁业的整合大潮中,对马钢与中央、省外钢铁企业的重组,安徽方面仍“比较谨慎”。

马钢等待振兴

谷雨刚过,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马鞍山,一片春意盎然。

但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3日对《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情况的介绍,却使人感到中国钢铁工业依然寒气逼人:2009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持续下滑;由 于产量恢复过快,国内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滑;1-2月累计,全国钢铁工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自2008年 10月以来连续5个月出现亏损。

马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4月16日公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40.63%,但净利润同比却猛降了71.31%。虽然胡顺良不肯透露即将公布的马钢一季报数据,但多位马钢员工告诉记者,至今仍处于限产中的马钢,一季度形势依然严峻。

马钢将2008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升,加上本集团计提了约人民币17.9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年报显示,2008年10月以后,由于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为了减少亏损,马钢停产了5座高炉及部分轧钢生产线。

胡顺良告诉记者,去年停掉的5座高炉,目前已有3座恢复生产。但有马钢员工向记者抱怨:“产品还是不好卖,而且卖了也亏,因为公司去年进口的铁矿石比其它钢铁企业多很多,价格又太高!”

在这样的节点上,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虽然具体内容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建华认为,安徽可以采取的举措之一便是,把安徽霍邱等地的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交给马钢,或为马钢服务。

重续“宝马”前缘?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即将发布的规划中,“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将是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安徽省内两大钢铁企业——马钢和合钢——已整合完毕的情况下,安徽省手中还有哪些可打的牌?是否会推动马钢与省外企业(如宝钢)的重组?

早 在2006年1月,马钢集团就与宝钢集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在双方高层当时审定的简短新闻稿中,如此界定结盟的内容:“加强双方在企业文化、管 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进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大在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市场营销领域的合作;在企业战略和规划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

但宝钢的“野心”显然不至于此。重组马钢,一直是宝钢的目标。“宝钢和马钢的产品及市场有很大的互补性,前几年,我们确实非常想重组马钢,想把它的H型钢和车轮做大。”近日,一位曾考察过马钢的宝钢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

在地缘上,宝钢和马钢具有天然联系。二者不但同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宝钢旗下的梅山钢铁公司还与马钢毗邻,若“宝马”联姻,两个企业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

“宝钢是马钢学习的榜样,马钢与宝钢结成战略联盟,是双方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3年前的结盟仪式上,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如是说。

但双方的合作仅止于此。3年多时间过去了,宝钢已先后兼并重组了新疆八一钢铁、广钢集团、宁波钢铁,与包钢的重组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事实上,2008年以来,整合大潮正在整个中国钢铁业兴起,安徽的近邻山东和河北均已组建了产能达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

但马钢与宝钢的联合却仍在原地踏步,缘由何在?

“这件事比较复杂。”4月24日,安徽省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马钢是我们省里最大的企业,省里领导比较慎重。”这位官员坦承:“从发展趋势讲,应该联合。目前,这件事也不能说已完全停下来,政府还在研究吧。”

而安徽省经委的一位官员则表示:“不是我们想重组就重组,这是市场行为。马钢现在发展得很好,没有必要重组。”

安徽版钢铁逻辑

事实上,如今的马钢,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安徽当地的产业圈。

1953年从一个小铁厂起步的马钢,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钢铁企业之一。“十五”期间,马钢投资150多亿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企业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总投资2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高附加值板卷产品生产线,又在马钢新厂区投产,使马钢达到了180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并形成了“板、型、线、轮”的产品结构。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几年,马钢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比2005年增长6.97%,2007年比上年增长43.03%。不过,马钢的盈利却未同步增加。2006年,其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7.02%,2007年又比上年下降0.35%。

在汪建华看来,马钢的经济效益未能与生产规模同步提升,上马薄板是决策失误。“马钢曾是中国建筑用钢的龙头企业,它本应该发挥优势,走建筑用钢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但它却去搞并不是强项的板材,致使其建筑用钢的市场份额萎缩,而薄板项目投产后也遇到了市场问题。”

统 计数据显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近年来,宝钢、鞍钢、武钢、沙钢等企业纷纷扩大或新增了薄板的产能,仅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投产后,这两个钢铁基地 的薄板产能就将增加2000多万吨。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已有热轧薄板产能12463万吨,2008年在建产能8532万吨,产能过剩约1亿吨。 而中厚板产能也有40%至50%的过剩。

汪建华认为,近几年,有些钢铁企业被一种声音忽悠了。“有人说,要提高板带比(板材和带材的比例),老拿这个数据说事。但2007年以来,建筑用钢市场要比板材市场好,现在螺纹钢的产能利用率还达到90%多,与普通热轧板的价格还倒挂呢!”

马钢一位中层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蒂森克虏伯等国际钢铁企业走的都是专业化的路子。我们确实该反思‘板带比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的问题了。”

但马钢投资上马薄板的理由不仅在于“汽车板和家电板是钢铁企业开发高等级产品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地处芜湖、近几年蒸蒸日上的奇瑞汽车,与马钢仅相距40多公里,而江淮汽车则近在合肥,并且,两个城市近年来还吸引了美的、格力、长虹等一批著名家电企业落户。

安徽当地的产业结构,无疑让马钢看到了发展薄板的机遇。一个例证便是,在2009年初召开的奇瑞汽车供应商年会上,马钢连续第三年成为奇瑞汽车“最佳协作供应商”和“奇瑞核心供应商”。

如今,马钢投资薄板生产线的脚步仍未停止。目前,一个新的350万吨的薄板项目(马钢称之为“二期工程”)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企业也在犹豫,不过省里想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

光大國際安徽拓垃圾發電


2010-1-25  AD





 

【本報訊】光大國際(257)宣佈,與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政府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在碭山投資發展環保業務,包括興建生物質能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廢爛水果及果渣資源回收利用項目及水果產業類循環經濟園區項目。

首期投資3.3億

光 國將首先興建秸稈焚燒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分兩期建設,首期投資約3.31億元人民幣,建設規模是兩台75t/h鍋爐和兩台18MW汽輪發電機組,年燃燒秸 稈燃料約28萬噸,預期2012年投運;同時為配合未來發展需要,將預留二期擴建一台75t/h秸稈鍋爐,以及一台18MW汽輪發電機組。

光國行政總裁陳小平(圖)表示,碭山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是集團繼江蘇、山東、廣東省後,成功開拓業務的第四個省分,將與集團新近興建的宿遷及新沂項目產生協同效應,可配合拓展新能源領域的戰略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1

直擊河南安徽 雨潤5大疑點


 

20111-6-30 NM

近日,上市民企頻頻揭出爛賬,及懷疑生產造假,不少曾是基金愛股的二、三線民企股慘遭洗倉,引爆信心危機。新一輪矛頭,直指內地肉製品生產商龍頭—雨潤食品(1068)。由上週五起,雨潤股票連續兩個交易日離奇被「洗倉」,暴跌逾三成,市值蒸發超過百億元。過去受惠內需及食品概念的雨潤,備受投資界追捧,股價五年間急升超過七倍半,直至今年,神話開始被逐一擊破。疑點由賬目而起,公司靚靚業績的背後是獲得巨額政府資助及負商譽,理應水頭充足的雨潤卻又接連配股「班水」,為此,本刊北上花了兩星期調查雨潤位於安徽、曭e南的多個生產基地及屠場,揭開集團經營的五大疑點。

內地肉製品生產商雨潤被洗倉,上週五已露端倪,當日公司股價逆市下挫逾百分之五。至本週一,股價崩潰急瀉,暴跌兩成,財經界議論紛紛。有指渾水研究(Muddy Waters)即將公布一份有關雨潤的報告,質詢公司一些「長期受質疑的問題」。週一晚上,雨潤發言人急急召開電話會議,向分析員解畫。翌日,股價繼續插水,收市再跌近百分之六。這隻一度被基金追捧的食品概念股短短數天內由天堂跌至地獄,事前並非毫無徵兆。根據一○年年報,雨潤獲得政府補貼超過七億港元,佔盈利四分之一,按年增長逾六成;同期內地另一肉製品巨頭雙匯發展,卻只獲得三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政府補助。六月初雨潤的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與基金經理會面達兩小時。亦未有交代獲政府補貼的屠宰場或豬場的細節,只說雨潤向政府提交意向書便可,補貼按每頭豬約五十元計算。五月初,內地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踢爆雨潤位於安徽的兩個豬場,曾獲當地政府資助,卻久久未正式投產。本刊踩上安徽,發現兩個豬場,或空不見豬,或爛地處處,更奇怪的是,豬場打着雨潤的旗號,但卻全屬主席祝義材私人擁有。

疑問一巨額補貼不清不楚

本月中,記者在距離安徽合肥約四小時車程的蕭縣,找到其中一個豬場。車子駛入狹窄不平的村路後,到處都是麥田,離遠已見到坐落當中的養殖場。廠房正門寫着「蕭縣沃得利養殖有限公司」,這間由祝義材私人持有的豬場四周被兩米高的圍牆包圍,簇新的電子閘滿布蜘蛛網,保安室空無一人。等了良久,才看見一名身穿便服的老伯現身,問及廠內有否養豬時,他不耐煩的說︰「我們這裡怎麼沒豬,最近進了五百頭,大部分是母豬,用來自己繁殖。」記者走進廠房內,卻聽不到豬叫聲,也聞不到任何異味。一排排豬欄空空如也,異常乾淨,不見有工作人員,豬欄外的空地雜草叢生,超過一米高,亦看不到一頭豬。蕭縣政府網頁顯示,該養殖場由雨潤集團投資一億八千萬,佔地一百五十畝,○九年八月奠基,建成後,每年可養萬頭種豬(即用以配種的豬)。政府文件指,土地由縣政府提供,建成後,再給予一千萬元補貼,豬場投產後兩年內,縣政府還會繼續為養殖場申請省、國家補貼,項目建設期為一年。記者再到另一位於安徽太和縣,據稱養有六百頭種豬養豬場,大部分廠房仍在興建中,雖有數十名工人在工作,但仍有一半的土地被閒置,到處長有雜草,有如一個人高,部分廠房只起了地基便停工。縣政府網站指,於○七年與雨潤簽訂了一億五千萬的招商合同,成立「阜陽福潤養殖有限公司」,每年出欄種豬五萬頭。政府文件顯示,土地的租金頭五年只需二萬五千元,每頭種豬補貼二百元,項目本應在○八年十一月完工。記者到當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冊,資料顯示,兩間豬場投資額均只是五百萬元,大股東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由祝義材及太太全資擁有,與上市公司雨潤無關。今年三月才否認養豬的祝義材,到本週一晚急急舉行投資者電話會議時,終於承認私人搞養殖場。主席「神秘」養豬,日後如出售予上市公司屬關連交易,有利益衝突之嫌。而政府給予的補貼如何與上市公司雨潤拆賬,會否有持續性的補貼,正是疑問所在。

股價插水

雨潤食品主席祝義材上市後多次減持套現,並曾於今年三月公司業績會上,稱集團不參與養豬業務,但本週一晚卻改口承認私人設有養豬場。

疑問二負商譽廠房年年蝕

上市公司做併購,通常只有因「買貴嘢」要撇賬,但雨潤卻離奇地經常「執平貨」,多次賤價從地方政府手中購得資產,產生巨額的「負商譽」,再撥入賬目中,變成公司收入,間接增加盈利。究竟政府為何要「賤賣」資產予雨潤,為何其他肉類製品商家卻沒有同樣的「眼光」?更重要的是,這些估值過億元的「負商譽」廠房,是否物有所值?本刊到訪其中一間位於河南扶溝縣的屠宰工廠。根據○九年年報,雨潤僅用萬多港元,從扶溝縣政府購得「騰爾(河南)牧業科技」,改名為「扶溝雨潤食品」,一改名,估值即攀升至過億元,為雨潤帶來近一億二千萬港元的「負商譽」。六月初, 記者從河南鄭州坐了逾三小時車進入扶溝縣,經過破爛不平的村路,來到雨潤扶溝的廠房,發現廠房至今未完全投產,一半面積空置,部分更變成麥田,最近才收割完。現場所見,廠區僅有三幢建築物,包括寫字樓、屠宰場及冷藏庫,大部分土地閑置,牛棚亦只有十數隻牛。公司銷售部職員曹先生說︰「我們○九年買了騰爾牧業,廠房以前就建好的,現在還未擴建;平時一天屠宰三十多頭牛,今天比較多有四十六頭。我們自己沒養牛,都來自附近養殖場。」雨潤年報曾表示,這個屠宰場目標產能是每年屠宰五萬頭牛,就算以每日宰四十頭牛計,一年共宰一萬四千多頭,與目標相差甚遠。廠房沒有養牛,記者更出奇地發現廠房遠處空地有一堆羊群在走動,曹解釋:「去年把地方租給人放羊,大約二百畝,我們都不能進去。」公司文件顯示,雨潤收購後,扶溝雨潤仍年年蝕錢。○九及一○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只有七百萬(人民幣,下同)及三千萬,虧損約一百萬及五百七十萬元。扶溝政府文件顯示,政府以一千六百多萬收購騰爾牧業,以萬多元轉賣給雨潤,條件之一是雨潤要投資一億元以上進行擴建。根據河南省發改委網頁資料,扶溝雨潤須在廠區內新建一座二千噸的冷庫,以及冷鮮品發貨廣場,總投資額為八千六百萬元,並於今年十一月完工,但工廠內仍未見施工跡象。扶溝這個以「筍價」購入的屠宰場,到目前為止,最大頁獻似乎是為雨潤帶來「負商譽」的收益。

巨額津貼 超高毛利「拋離」行家

疑問三連環配股主席減持

雨潤自○五上市以來,盈利三級跳,由三億多元(港元,下同),升至一○年的二十七億元,十分可觀。但奇怪的是,公司卻表現得十分「水緊」,五年間先後多次配股,合共抽水超過七十五億元。不少更是一滿禁售期,即再次配股,如去年四月配股吸水十八億後,六個月禁售期於十月屆滿,公司隨即於十一月再度配股,吸水二十一億。「猴急」的除了公司,還有主席祝義材,公司配股同時,祝亦接連配售舊股套現,持股權由五成三減至兩成五,套現六十三億元。公司及大股東瘋狂抽水,早已引起股東不滿。五月底,雨潤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有關授權股東增發兩成公司股份的決議,反對票數高達四成二。

疑問四多個工程延誤

雨潤不斷吸水,增加產能的項目理應水到渠成。但本刊直擊發現,不少新建或併購得來的廠房,工程均延誤。其中,雨潤位於濮陽市南樂縣的另一肉類加工廠福潤,上年五月,雨潤以一萬一千港元向縣政府收購,帶來近億港元的「負商譽」,惟收購至今超過一年,廠房仍未投產。記者找到銷售部韋經理,他表示工廠還未投產。「要等污水處理系統建好,預計今年十月份完工,日屠宰量大約四十頭左右。」韋經理說。 雨潤產能擴充極快,但使用率一直偏低。根據一○年年報,生豬屠宰量約一千五百萬頭,未及產能的一半。產能過剩的問題亦引起個別省政府的關注,陝西省商務廳今年三月即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商務部門,暫停引進屠宰加工項目,不要片面「貪大求多」,以免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

雨潤連環吸水力強

疑問五特高毛利率勝同行

內地肉製品行業競爭激烈,行業三巨頭包括雨潤食品、雙匯發展、金鑼集團。同樣買入生豬,再屠宰加工出售,賺取差價,雨潤卻能一枝獨秀,其主要產品毛利率比競爭對手高出倍多至兩倍,但零售價卻相差無幾。最新年報顯示,雨潤食品冷鮮肉和冷凍肉的毛利率分別約一成一和百分之七,但金鑼集團只有百分之三點七及百分之二點七。記者在南京建鄴路的菜市場調查發現,以一斤五花肉為例,雨潤豬肉的售價跟其他對手相若,約為十六元人民幣。低溫肉製品方面,雨潤的毛利率更高,接近三成,比雙匯的百分之七點八,高出三倍。南京沃爾瑪超市內,差不多重量的鹽水火腿,雨潤售價亦與雙匯接近。無論豬價或零售價,均無法解釋雨潤為何能獲得「高人一等」的毛利率。據中國肉類協會統計,從去年五月份以來,內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達四成三,雨潤與同業均面對豬價持續上揚的問題,但零售價卻因政府價格控制而難以同步調升,能否保持超高毛利率,成為未來最大的疑問。本刊曾就有關巨額津貼等賬目問題,及內地廠房工程進度等情況,向雨潤查詢,惟截稿前仍未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7

安徽海螺水泥已渡過最壞時期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0.html
近日除了美國大選和中國十八大外,似乎也沒有什麼觸目的新聞了。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2年上半年數據,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0%,同比減少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增速同比減少5.20%;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6.60%,同比回落16.30%。根據同期《數字水泥》數據,全國水泥產量為9.94億噸,同比增長5.48%,增速則同比下降14.12%。
雖然2012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長尚算可觀,但由於早年水泥業的過度投資令行業依賴中國非常高、持續而脫離現實的基建需求才能維持盈利增長,故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12年上半年反映水泥市場需求疲弱,由過剩產能觸發價格戰令水泥價格大幅回落,故行業盈利水平亦大幅下降。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12年上半年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03.00億元,同比下降 8.22%;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9.17億元而每股盈利人民幣0.55 元,同比下降51.33%。
回顧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06年至2011年業績,可見受國家政策配合的企業如何跑嬴同業。期內熟料生產由0 .60萬噸上升至1.39萬噸,複合增長15.03%;水泥生產由0 .57萬噸上升至1.30萬噸,複合增長14.73%;每股基本盈利由人民幣1.21元上升至人民幣2.19元,複合增長10.39%。
同期毛利率由29.53%上升至40.11%,遠優於同業平均15%水平(見拙文《三行佬整門》)。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和中部,以2011年計分別佔39.29%和31.50%。 
同期水泥總銷售由0.76億噸上升至1.58億噸,複合增長12.97%;市場佔有率由6.12%上升至7.52%,反映大型水泥商淘汰小而舊生產商現況。
 
受惠歷年強大現金回籠,同期總負債/總權益應由307.72%下降至80.85%,但仍屬偏高水平。不過收帳款周轉天數則由21.31天上升至82.06天,反映水泥業競爭激烈。
平心而論,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數和佔GDP比例已經十分大,因此基建概念難以純靠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高增長期神話難以持續。不過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作為水泥業龍頭股,將會持續受中國淘汰舊水泥產能政策。加上水泥業新產能投資高峰期已過,未來水泥業資本性開支會減少而令現金流有實際改善。加上房地產投資會持續受惠中國城市化而仍處投資高峰期,筆者認為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前景審慎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2

居里夫人自傳-夢想不設限-安徽人民出版社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esep.html

  居里一家子都是學術出身,但都走了非傳統教育體系,注重獨立思考,崇尚實驗。居里夫人年少時波蘭被俄羅斯入侵靠自學興趣的學科知識,去巴黎上大學也靠補習跟上學校課程。大學四年,在經濟拮据,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完成學業,培養了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居里先生也因太過叛逆而被家庭包容沒送進傳統學校,以母親,家庭教師和拜某教授為師的方式得到獨立的教育和學術啟蒙。居里夫人在生了兩個女兒後,也是看不慣傳統學校刻板的理科教學和不注重體育鍛鍊的方法,和多個孩子父母聯合自助授課方式教育孩子,後面也聘請過家庭教師,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另類的初等教育,最後也得以成功進入大學體系,並取得驚人學術成就,為家族又拿到諾貝爾獎。

    居里夫婦以學術交流相識,對求知的共同愛好走到一起。他們認識1年就結婚。在生活拮据的情況下,相濡以沫,共同發現了圤,以紀念波蘭。1903年拿到諾獎後,名聲和金錢來到並未改變他們的價值觀,抵禦聲譽和社交活動的誘惑,繼續深居簡出,從事研究工作。居里夫人在1911年發現鐳後在巨大經濟利益面前,放棄申請專利,以便放射技術更快傳播服務社會,乃至後續研究經費不足也沒有後悔。不幸是,婚後10年,居里先生先去世,留下「我死後,你也要繼續研究」的遺言。居里夫人拖帶著兩個孩子又繼續投入研究工作。

    居里家族的學識淵源超出想像,全家都是諾貝爾獎大戶。夫婦倆得了兩個諾貝爾獎,大女兒和大女婿也在1935年一起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婿因為在兒童基金會的幹活也得了個諾貝爾和平獎。居里夫人在丈夫很早過世後,拖帶兩個孩子還能繼續得獎,她在工作,生活和教育上均取得卓越真不容易。年輕時候亡國者的磨難真是一筆個人財富。她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比任何學校都要重要,非常認同。

   從夫婦奮鬥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對科學規律追求的愛好是如何培養起來的,如何經受了金錢,權利和名譽的誘惑,共同愛好帶來的情和愛如何跨越艱難的生活和生死離別,繼續繁衍。人生的追求的確有很多不同的榜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95

解讀城鎮化大會,附安徽土改調研劄記

來源: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6650222

作者按:史上最難產的全國城鎮化大會,終於順利召開。會議按照慣例「勝利閉幕」,卻給我們留下一堆疑問。向前看,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將向何處去?讓我們自上而下解讀解讀大會官方新聞稿,輔以自下而上的安徽土改調研劄記,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為清楚的認識。過去幾年與八股文戰鬥的經歷告訴我:解讀任何一份大文件,都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以此出發,用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將細節串聯起來,所謂綱舉目張是也。對於城鎮化大會而言,我們要找的切入點很簡單:為何姍姍來遲?去年底,克強總理對媒體說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之後,市場就在翹首以盼城鎮化大會召開。一季度盼2季度,2季度盼3季度,臨近年底,全國城鎮化大會終於害羞地露出她的面孔。是大家不想推進城鎮化麼?非也!從中央到地方,從百姓到各級官員,大家無不翹首企盼新一輪城鎮化的大潮。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學者的任務是忽悠,官員的任務是實施。忽悠可以以方向為主(我們分析師類似),實施則必須以操作為主(基金經理類似)。而說到實施,有幾個問題幾乎是繞不開的:問題之一:城鎮化本身意味著投入,而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到底應該投向何方呢?也就是以大為主還是以小為主的問題。北京3000萬人口,要不要搞到5000萬?而以大為主還是以小為主的背後,則是中央與地方兩套思路甚至是利益的碰撞。問題之二:城鎮化要用地,你用地佔地搞建設的同時,如何保證糧食產出呢?糧食安全無小事,中國這麼一個大國,糧食安全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中。問題之三:城鎮化是要用錢的,嚴控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時候,城鎮化的錢從哪裡來?所以,城鎮化的本質,就是一個中央與地方博弈的問題。這個老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都很突出,房地產調控十年越調房價越高,既有政策思路偏壓制需求的原因,也有各地政府嚴重依賴地產的緣故。在回答以上三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來一輪曲線救國,從一個現象開始談起。過去三年,有一個詞彙隔三差五出現在媒體:民工荒。伴隨民工荒,低端勞動力價格持續上升。由於各地採樣數據偏差較大,也不一定有全局說服力,我們姑且採納相對比較權威的統計局數據。2009年農民工月均收入1417元,10年上漲20%,11年上漲20%,12年上漲12%,13年全年數據沒出來,但是今年9月同比去年上漲13%。工業增速在回落,2012年和2013年,我們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低於以往8%的紅線(還記得那個保8的口號麼?),潛在增速從2009年見頂以來連續四年向下走。但是,低端勞動力的價格上行趨勢沒有受到影響,除了曲線不再那麼陡峭。經濟學家們很奇怪,跑去農村一看,恍然大悟:農村剩餘勞動力這個水池幹涸了。能出來願意出來打工的都已離家,農村裡只剩下老弱病殘孕,或者深深眷戀著那片土地不肯輕易背井離鄉的壯年。等用大家所熟知的術語來描述,就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劉易斯拐點。這是一個大麻煩!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人的話,現在心情與諸葛亮流著淚說出師未捷身先死別無二致。中國剛剛跨入中等收入水平,希望在未來十年裡大展拳腳的時候,忽然發現勞動力這個變量無法支撐未來的經濟增長,忽然發現土地要素也日漸遭遇瓶頸。而我們都知道,經典的經濟學框架中,認為增長來源於資本、勞動力、土地和技術進步。和三農有關的,主要是勞動力和土地這兩大塊。先說土地,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後,18億畝紅線是必需遵守的。經濟增長所需的土地要素投入從哪裡來呢?很簡單,到農村去,將農民手中的宅基地流轉起來(中國可以拿來搞建設的地,只佔國土總面積的4%,這4%中有90%為非城市建設用地,而宅基地恰恰是非城市建設用地中的大頭),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才會提出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再說勞動力,相對數據方面,如果我們認為適齡勞動人口的構成可以涵蓋15-64這個年齡段,那麼從2010年達到74.5%高點後,2011年(74.4%)和2012年(74.1%)連續回落。絕對數據方面,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中國擁有15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約9.4億人,比2011年減少了345萬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此前多數人的預期更早。無論勞動力絕對量還是相對量的拐點都已出現,更麻煩的是,你就是現在放開二胎,依然無法改變未來十五年中國老齡化的趨勢。用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話說:「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會穩步、逐步的減少。」怎麼辦?出路還是土地改革。通過土地改革,繼續推動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以此解決勞動力來源的問題。總結一下,從供給端出發,城鎮化就是工業化,而工業化所需的勞動力和土地要素,都需要「新土改」來破題生產。以上分析,主要從供給端出發,因為經典的宏觀經濟學增長模型都是基於供給建立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供給增加推動經濟增長的邏輯必須建立在需求端能跟上的基礎上。過去十年,中國不存在需求無法跟上的局面。但是現在,當中國進入產能過剩時代之後,需求端的變化就變得異常重要。而對於需求二字,克強總理曾經精闢地總結為一句話: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為啥這麼說呢?因為過去兩年出口數據已經教育了我們,外需靠不住。因為過去二十年數據教育了我們,由於中國老百姓儲蓄率過高,消費主要對通脹敏感,所以消費靠不住。到最後,還是投資,飲鴆止渴式的製造業擴產能不可取,唯有城鎮化。城鎮化帶來的需求有兩塊:消費和投資。其中消費是小頭,每年1000萬農民工進城,每個人每年增加2萬塊消費,也不過區區2000億。投資是大頭,因為你農民工以往進城,雖然統計的時候算成常駐人口,因為住滿半年就算。但人家不是戶籍人口,他們可以八個人住一間宿舍,他們的小孩不需要去當地就讀,他們生病了自己掏錢進醫院享受不到當地醫保帶來的福利。也就是說,這只能算半拉子的城鎮化。這種城鎮化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過於有限,因為對住房、醫療、教育和養老的需求嚴重不足。向前看,如果我們能把2.6億農民工逐步轉變為戶籍人口,就會帶來蓬勃的投資需求,經濟增長所需的需求來源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總結一下,從需求端出發,城鎮化就是最大的內需。經過以上分析,我想投資者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土改和城鎮化已經成為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讓中國經濟這艘大船得以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速。而這個增速對於債務危機凸顯的中國而言,意味著生存或者死亡。對於這屆領導核心而言,意味著能否完成18大接下來的歷史任務。釐清問題的來龍去脈,我們再去看前文提及的三個問題,會發現一切都清晰起來,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以大為主還是以小為主的問題:大小本身不是問題,只是中央和地方的不同偏好下,才導致路線圖成為問題。中央之所以堅持以小為主,是因為農民工沒本事進入一線城市定居,無論工資性收入還是財產性收入都不足以支撐。地方之所以偏好以大為主,是因為大城市搞造城運動所需的資源最為充沛。意見不統一怎麼辦呢?老規矩,中央保底線,剩下的自主權交給地方。中央只要牢牢把握住兩點:第一我牢牢抓住戶籍二字。我評價你幹的好不好,不看城市化率,而看戶籍人口城市化率。戶籍放開的政策執行在地方,但政策方向放在誰手裡呢?就放在中央手中,四句話概括: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農民工想進城,能順利拿到戶口的,就是中小城市。第二我牢牢抓住城市建設土地指標。整體收緊!已有三大城市群就別想再大規模擴大建設用地(北上廣城市房價回落這種事情,看來越發遙遙無期),大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城市要用地怎麼辦呢?「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還是收緊,只不過到時候給誰不給誰,就有講究嘍。看起來,未來幾年,建設指標這東西價格還得往上漲。有人說,這個好辦,我可以通過增減平衡的辦法來搞到城市建設用地指標。針對過去幾年各地紛紛在搞的變通做法,又多出另外一句話:「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複墾可以,生地和熟地可就別想一比一的比例置換。看完這兩點,估計絕大多數人會發暈。這是何等強悍的談判能力,說以小為主就真的以小為主了啊(很得意地宣揚一下,我們半年前就確認並發短信提示:城鎮化將會以小為主推進,「精讀人民日報」系列可不白讀)!一年前能有如此魄力,城鎮化規劃老早出爐了。至於拖這麼久麼?治大國如烹小鮮,講究寬猛相濟。在用完「猛」字訣之後,自然該到「寬」字訣。所有就有了這麼一段看似很短但意義重大的話:「同時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幹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這是一句很寬泛的表述,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都可以有城市圈,而且數量為「若幹」。但是請註意,城市群是需要「國家規劃」的,否則你所需配套的建設用地和戶籍政策都拿不到!想搞城市圈麼?努力推動中小城鎮化吧,國家在做整體規劃的時候,會考慮的!落在投資上,關鍵還是農民市民化。包括三四線房地產、中低端汽車、家電等。城市化所需地的問題:首先確保糧食安全,然後才是城市化用地。同時,為防止土地改革全面鋪開帶來危害(這裡最主要針對的不是農地集中,農地集中有利於糧食安全,我們在後面的安徽調研劄記裡會詳細闡述。而是擔心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最成熟的模式下,大家去農村買宅基地不是用來的蓋房子的,而是複墾後置換城市建設用地指標的。剛剛複墾出來的地叫生地,生地的產出和熟地沒有可比性。這就危及到了國家糧食安全),城鎮化大會決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所以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將進入區域試點階段。體現在資本市場投資機會上,圍繞農地集中炒作(主要是育種、農機、農業現代服務業)比圍繞宅基地流轉炒作要現實,因為政策決心不可同日而語。城鎮化所需資金的問題:錢從哪裡來?一部分是城鎮化大會寫在紙面上的,還有一部分是城鎮化大會沒有寫在紙面上,但你必須理解到位的。先說後者,城鎮化離不開造城,城鎮化離不開建房。過去十年,中國的城鎮化整體上看依託房地產。沒有過去十年的地產牛市,就沒有土地財政,就沒有遍地新城的中國。但是房價這東西,講究一個居民價格承載力。換句話說,最終來看需要有剛需來買單。之所以堅持以小為主推進城鎮化,就是因為農民工對中小城市的房價未來上漲空間的承載能力最高。中西部地區,任何一個縣城,農民只要肯吃苦,哪怕去工地做小工,一天也有150-200塊。這是遠高於普通城鎮職工的收入!再說前者,主要集中在開源,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上:一是地方政府自己賺,依靠培育地方主體稅種。二是中央給,轉移支付,給多少怎麼定呢?就看你戶籍人口城鎮化幹的怎麼樣。三是金融機構支持,這個要靠農發行和國開行。四是引入民資,這個靠譜程度不高。鐵道人家都不願意參與,更何況城鎮基礎設施。體現在資本市場投資機會上,還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至此,全國城鎮化大會解讀完畢。作為結語,我們總結一下推薦的標的:第一類是農地集中受益公司:包含農機、育種、現代農業服務業;第二類是農民進城成為市民受益公司:包括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中低端汽車以及家電;附註:安徽土地改革調研劄記12月初,我們去了改革排頭兵的安徽。去安徽看什麼呢?兩個東西,國企改革和土地改革。國企改革不必多言,關鍵是土地改革。安徽這地方很有意思,他從傳統上就比較窮,窮則思進,所以安徽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到處都活躍著安徽保姆的身影。窮則思變,所以安徽是傳統的改革大省。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安徽啟動,小崗村一度成為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代名詞。17大前,上一屆領導層準備推進土改,胡錦濤總書記專程去了鳳陽為土地改革站臺。我們通過安徽省相關部門,聯繫上全安徽省農地集中度最高的阜陽,從阜陽出發,我們到了下面的界首市。在界首市,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高規格的座談。分管農業的市府領導、各相關部門如財政局局長、農發局局長、鎮委書記分別從各自關心的領域出發,闡述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經驗。界首市位於安徽西北邊陲,國土面積667.3 平方公里,下轄15個鄉鎮、3個街道,總人口78.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63.5萬,耕地總面積58.1萬畝,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40.8萬畝,超過耕地面積的70%。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農村戶口占比很高的地方,戶籍人口占比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口結構的背後,折射出當地的產業結構。很顯然,這不是一個工業化高度發達的地方。一般來說,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孿生子。工業越發達的地區,越具備農地集中的條件,因為容易嘛,反正賺錢主要靠工業。所以呢,界首的經驗就顯得彌足珍貴。潛臺詞:這裡都能搞,別的地方應該更應該能搞成。70%,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很高的比例。界首是如何實現土地大規模集中的呢?很簡單,這是一個三方得益的事情:首先,農民得益,土地大規模集中之前,農民將一畝地租出去,年租金300-500塊。大規模集中後,每畝田的租金上升至800-1000塊。這是實實在在的收入增加!對於那些反正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天上多出來的一筆錢。而且農民簽訂的合同很公平,不是直接用錢計價,而是用糧食來計價。每畝地800斤小麥,現金交割。其次,國家得益,農地大規模集中之前,很多人會擔心,大家不種糧食怎麼辦?界首的數據是伴隨農地大規模集中,糧食生產「十連豐,九連增」。為何會這樣呢?兩個原因,一是畝產大幅提高,老百姓自己種糧,積極性過低。大家都是把苗播下去,隨便打理兩下,等著半年後僱人收割。小麥畝產只有500-600斤,農地集中後,由於機械化耕種科學化管理,畝產普遍翻番。二是地方政府補貼加上生產效率提高,種糧是有一定收益的,所以並未出現大規模非糧化。最後,地方得益,農地流轉是政績,有利於培育地方糧食種植企業,有利於農民就地轉變為產業工人,也有利於地方工業發展(農民把地租出去後,得找活兒幹)。三方得益的事情多了,為何其他地區沒有出現大規模土地集中,界首就能把土地流轉率幹到70%呢?原因很簡單:政府重視,想出政績,政府出面推動此事。推動的辦法就兩種:一種是利誘,補貼,補貼,還是補貼!你來搞農地流轉種糧食,給補貼。你來搞農地種大棚蔬菜,給補貼。你想購買農業產出保險,給你補貼。你想把農地抵押貸款,給你補貼!一種是推動,直接下任務到村幹部一級,要求鄉長與書記牽頭,每年派任務,完成的好有獎勵!有人會問,利誘花費會不會很大呢?平均下來,70-90塊錢每畝。界首市需要為此支出也就3000萬左右每年,相對於每年十幾億的財政收入而言,還算可以支持。有人會問,你確權還沒搞完呢,怎麼可以大規模實施農地集中呢?很有趣的是,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村官們的時候,他們笑了。原因很簡單,確權後農地集中的難度是上升的,因為老百姓會想這已經確定是我的地,我要更高的租金。土地流轉出去後再確權,也沒啥大問題。農地集中後,反正田埂都是要被平掉的。 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34

安徽啟動新土改 推出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28

上圖為小崗村1978年包產到戶時著名的20個紅手印36年前,安徽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席卷全國,引領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熱潮。如今,安徽在土地流轉探索上也走在了前面。近日,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發布《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推出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宅基地退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交易市場等舉措。早在去年11月,安徽省就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此次《方案》的發布,標誌著土改進入實操階段。根據該方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將可以流轉為工業、商業、旅遊、住宅等用途,這將是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以來,我國土地制度最重大的根本性變革。去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 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方案》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出租等方式,按照現行建設用地標準,用於工業、商業、旅遊和農村住宅小區建設等。同時,農村村民主動退出宅基地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予以補償或政府獎勵,並采取其他手段進行激勵。《方案》提出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要求建立完善土地交易市場,明確深化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強調建立宅基地退出補償激勵機制。《方案》指出,2014年,在20個綜合改革試點縣啟動城鄉統一的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建設;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設用地市場體系。確權工作將是土地流轉的核心,是保護農民產權不受侵犯的基礎性工作。《方案》也明確提出了土地確權時間表,2015年完成20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2017年完成全省確權登記發證工作。《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學部委員張曉山評論稱:“要通過確權、頒證把農民的“家底兒”搞清楚,另外還要把誰能夠對這些“家底兒”擁有所有權搞清楚,這樣農民的財產權利的保護就有了一個堅實的產權基礎,未來的城鎮化、土地的規模經營都有了產權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22

安徽商務廳連續兩任廳長被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3403.html

據中紀委網站21日消息消息,安徽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勇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中紀委網站21日消息消息,安徽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勇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這也是前後兩任安徽商務廳長被查。(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今年8月11日,安徽省紀委網站發布消息,經中共安徽省紀委常委會研究並報省委批準,決定對淮南市委書記方西屏的嚴重違紀問題予以立案。方西屏此前擔任過安徽省商務廳廳長。

簡歷顯示,1965年2月出生的曹勇是安徽舒城人, 1982年9月從六安師專(今皖西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到東風機械總廠(國營九三二四廠)工作, 2002年2月起先後擔任淮北市政府副市長,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等職務。2008年後調任淮南市市長職務。

2013年2月,時任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方西屏調任淮南市委書記,淮南市市長曹勇調任省商務廳廳長。

安徽省商務廳網站顯示,曹勇最後一次露面是在11月17日上午,皖深經貿合作懇談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安徽省商務廳曹勇廳長、合肥海關賈江副關長分別推介了安徽省開放型載體建設和貿易便利化優勢。


(編輯: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25

“別把企業當孩子摟著,改革本質是理順關系” 訪安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恒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56

資料圖:徐恒秋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三合一”以後基層食藥監管就弱化了嗎?話不能這麽說。如果弱化了,那是地方政府不重視。

一些監管人員過去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生怕企業受委屈。改革的本質就是要理順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關系。

春節放假前兩天,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走廊里幹幹凈凈的”,往年這時候,有審批權力的處室門口都排著隊,來自食品藥品企業的人提著大包小包來維護關系。

局長徐恒秋感嘆,食品藥品體制改革在省局層面“明顯看到成效”,因為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關系理順了。

就在半年前,2014年10月,南方周末記者首次到安徽省食藥監局采訪時,她正為在黃山舉行的全國遊泳錦標賽上多名運動員疑似食物中毒的事發愁。

當時,全國食藥改革正處在最膠著的時期。安徽省率先在縣(市區)采取“三合一”(工商、質監、食藥)的市場局改革模式,在105個縣(市區)及848個鄉鎮設置了市場監管機構。一時間基層反應強烈,擔心食藥機構喪失了獨立性,會弱化食品藥品監管。

“那時候省局的任務布置下去,就像掉到水里一樣,沒反應。”徐恒秋坦言,下面的監管人員都在觀望,“前路一團漆黑,腦袋老大的”。她感覺,每天上班好像就是等著基層出事,而且遲早要出事。

徐恒秋決定不再等了,而是想辦法在現有框架下推動改革。在出任省食藥監局局長前,她做了6年的省衛生廳副廳長,主導安徽上一輪基藥改革,後來這成了全國有名的“安徽模式”。

2015年2月16日上午,徐恒秋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一開口就對“三合一”的安徽食藥改革模式做了回應。

“三合一”後怎麽加強食藥監管?

南方周末:安徽和浙江是省級食藥改革里最早提“三合一”,當時出於什麽考慮?

徐恒秋:安徽全面鋪開做市場局,所以影響比較大。其實這個“三合一”也是學的。深圳早就有,上海浦東也在試點。2014年春節剛過,一位省政府領導就帶隊去深圳考察。當時大家都覺得深圳模式不太適合安徽。但後來不知為什麽,還是按市場局推開了。

南方周末:你在這種情況下接手食藥監管工作,是不是很難?

徐恒秋:一開始總覺得這樣弱化了食品藥品監管。當時最難的是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認識不一致。大家都在疑惑,改革到底能不能起作用?改了是不是監管能力更差?基層機構能不能聽指揮?但在無力回天的情況下,我只能想怎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現在一年多了,回過頭想想,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弊也有利。

南方周末:你看到了哪些好處?

徐恒秋:如果光靠我們食藥系統,很難在鄉鎮一級的基層建監管所,但其實基層原有的工商所已經很完備了。“三合一”之後,我們機構有了,房子有了,隊伍也有了,人可能還多一些。不過,監管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教育、培訓、改造。我們要主動讓“三合一”之後的部門認同我們,致力於食藥監管。

南方周末:但基層也反映,過去安徽最小的縣級食藥局行政事業編制也有二十多人,現在成立市場局,一般食品藥品只設兩個股,不到十個人。鄉鎮市場監管所沒有增加人員,只是增加了食品藥品和質量監督職能,監管會不會力不從心?

徐恒秋:縣里人少了,但我們鄉鎮基層的“腿”多了,總體的監管人數沒有減少。食藥監以前基層都沒有人,現在一部分人做執法工作,底下有稽查隊、執法隊,連鄉鎮所都是我們的人員,工商來的同誌也做食藥的工作。

南方周末:怎麽調動工商部門的人主動做食藥工作的積極性?

徐恒秋:我們主要是因勢利導,努力改造基層所隊伍。

“三合一”後,基層部門其實也很迷茫,沒爹沒娘的感覺,不知道該誰管。我們主動關心他們。先是掛牌,我們所有的基層所都加掛了食藥局的牌子。2014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來了一個通知,“可加掛”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牌子。我們一看到就趕緊開始加掛,市局都很希望推動這項工作,三天後合肥市的縣局就掛牌了。全省各縣區市場監管局、鄉鎮、街道(社區)市場監管所都加掛了食品藥品監管局牌子。之後就統一服裝,銅陵市就推得很好,因為市場局是沒有制服的。大家都穿上食藥局的制服,歸屬感就強了很多,形式上我們是一家人了。

南方周末:光有形式也不行,實質上有什麽改變嗎?

徐恒秋: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光有制度沒有人才也是空的。國家2014年撥了1500萬的培訓費,我們全部用在了內部培訓上,覆蓋了全省140多個縣(區)、培訓基層新進人員萬余人。

我相信,這支隊伍通過兩三年的改造、培訓、磨合、協調,應該會成為很有力的隊伍,這需要有一個過程。

南方周末:磨合期間有什麽新問題嗎?

徐恒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是現有的監管機制還很不完善。尤其是基層監管機構,盡管加掛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牌子,但實質性運轉沒有完全到位;一些鄉鎮、街道還存在監管的空白。二是監管力量不適應。食品藥品監管是專業執法。基層機構職能調整後,普遍存在人手少、劃轉來的人員年齡偏大、專業技能不足,“不願幹、不會幹、不敢幹”的問題較為突出。不過也不要緊,我們逐漸會淘汰年齡大的,等再進人之後就好了。到時候一定要嚴格限制專業。三是擔當意識不夠。隨著簡政放權的不斷深入,責任和風險也隨之下放。一些地方事權下放時,存在超範圍放權,既違法又使得基層監管機構無力承接,監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受到質疑。

不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

南方周末:過去您一直在衛生部門,來食藥監這段時間正好趕上了食藥改革,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徐恒秋:食藥監我來了一年零七個月了。可以說對食品藥品監管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思路也在不斷清晰。

我們作為典型的執法監督部門,首當其沖的任務便是要依法行政。相關法律法規必須要健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馬上就要正式出臺了,藥品管理法也在修改的過程中,國家食藥總局也出臺了十多項規章制度。

我們也針對本省制度空白,2014年出臺了十幾項制度。其中,吹哨人制度(鼓勵企業內部人士舉報)是我們受益最多的制度。

南方周末:上海福喜事件之後,好像大家都在談論吹哨人制度?

徐恒秋:福喜事件是2014年7月20日發生的,我們吹哨人制度是在6月30日建立的。上午開會宣布實施,下午就接到舉報。就在前幾天,合肥一個縣里又有企業員工打電話來,說企業回收過期肉,重新加工出售。我們接到消息後,省局和市局都一起過去,結果屬實,這就很嚴重了,立馬移交公安。到目前,已經收到十多起針對性強的舉報,查處了一批案件。

南方周末:通過舉報查處,你對監管企業有哪些新的認識?

 

徐恒秋:以前一些同誌覺得企業是我們的服務對象,甚至是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把他們摟著抱著呵護著,生怕企業受委屈。我來了之後堅決強調,監管部門和企業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企業的生與死掌握在他們自己手里。企業在市場上活得好,靠的是他們的質量和安全。監管部門決不能同違法企業沆瀣一氣,要杜絕各種不正當的地方保護和貓鼠遊戲。我們監督他們把好的產品生產出來,這才是對企業最好的服務。

南方周末:您之前在衛生部門主導改革,食藥改革和醫改比,哪個更難?

徐恒秋:食藥改革相對簡單。食品安全是社會治理,不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現在只要把心態放正,依法行政,理順監管和被監管的關系,保證公眾利益就行。如果不理順這個關系,就是給我們一個單獨的機構也很難。食藥改革走到現在,是考慮怎麽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原來管不好的管好了嗎?

南方周末:改革後,原來管不好的食品比如豆芽,現在能管好嗎?

徐恒秋:所有地方都在為豆芽扯皮,我們不想扯了,就管起來。蚌埠的豆芽就管得特別好。我們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普遍建檔、目錄管理、開辦報告等措施,全面加強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

南方周末:2013年8月,新華社報道安徽蕭縣病死豬案,當時多個監管部門說,病死豬肉問題原因在於“職能重疊、部門打架”,表示“等今年底機構改革了就好了”。食藥改革進展緩慢是不是造成了當時的監管真空?現在改革完成了,豬肉問題怎麽監管,病死豬回流餐桌能否杜絕?

徐恒秋:病死豬肉的監管主要由農委負責。在以前,商務部門和農業部門監管有交叉。現在,只要進入市場,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也不會推卸責任。蕭縣病死豬事件發生在黑作坊里,機構改革之後,我們加強市場監管的頻次和力度,所有的黑作坊都會取締。

南方周末:2014年10月,全國遊泳錦標賽16名運動員疑似食物中毒,最後為什麽沒聽見下文?

徐恒秋:我們後來把樣品送去疾控中心檢測,也是模棱兩可的結論,沒法判斷。這不是檢測設備的問題,可能還是檢測能力的原因。作為專業性、技術性的監管行業,現在技術支撐還不到位,一些監管技術、裝備、手段還跟不上,也影響了監管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南方周末:改革這一年多,食藥監管水平提高了嗎?

徐恒秋:在省局這塊,我們是明顯看到成效了。至於基層,如果說這麽短時間就提高了,那是睜眼說瞎話。新的監管體制運行還處於磨合期,一些地方監管體系尚不健全,監管責任不落實,監管經費不到位,地方保護主義時有發生。“三合一”以後基層監管就弱化了嗎?這個話不能這麽說。如果弱化了,那是地方政府的不重視,需要把地方政府的責任壓實。

南方周末:怎麽落實地方負責?

徐恒秋:為了讓地方政府重視,2015年1月,安徽省政府與各市簽訂年度食品藥品安全目標責任書。16個市的市長立下“軍令狀”,各地要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只要地方政府的責任意識起來了,他絕對知道這是掉烏紗帽的事。責任狀一簽,就把基層的責任夯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7

安徽蚌埠:“文明城市”容不下書報亭?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216

(CFP/圖)

如果不出意外,“沒有報亭的城市”將再增加一座。

這一次,是安徽蚌埠。理由也不新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首當其沖的,是蚌埠市龍子湖區。2015年10月29日,龍子湖區所有的報刊亭經營戶收到一份《關於對全區書報亭清理整頓的通知》,兩天後,經營戶們又收到了城管下達的《關於清理取締書報亭的通知》,要求對全區占道經營的書報亭進行集中清理取締。

11月5日開始,一些報刊亭陸續被拆除,而且沒有經濟補償。

蚌埠市郵政公司一名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取締報亭事發突然,他們此前並未收到政府相關通知,“按照《安徽省郵政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郵政企業同意,不得擅自遷移、開啟、封閉郵政報刊亭、郵筒、信報箱等郵政設施。”

設置報刊亭原本是一項安置就業、便民服務措施。2003年,蚌埠市八個部門聯合出臺措施,面向下崗失業人員、低收入群體以拍賣的形式經營報刊亭,經營戶與郵政部門簽訂了八年經營合同。

龍子湖區解放路口報刊亭的經營戶梁榮芝自述,當時他以1.7萬元的價格競拍到了位於解放路路口的報刊亭,除了賣報之外,還兼賣水、香煙和零食,代收水電費、電話費,均有工商、煙草、食品等部門頒發的營業許可執照。“並沒有違規經營”。

11月11日,梁榮芝等一些經營戶與市政府進行協商。政府態度堅決,商議的最終結果是允許經營戶把報亭內的物品搬出來再拆。不過,就在梁榮芝返回報亭的路上,他的報亭已經被拆。

蚌埠為何要強力推進拆除報刊亭?《關於清理取締書報刊的通知》稱,“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不斷深入,書報亭占用城市道路,影響市容環境,已嚴重阻礙創建工作進程”。

2015年10月23日,蚌埠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會議要求督導的市級領導和相關部門要采取“四不兩直”方式(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奔現場),“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蚌埠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在給南方周末的回複中表示,拆除報亭是“應廣大市民群眾的呼聲”:郵政書報亭占用人行道及盲道,占道經營現象普遍,嚴重影響市民通行;經營者擅自改變報刊亭式樣、搭建構築物,擴大經營範圍,亂披亂掛,報刊亭成了城市新的“制臟源”,市民意見很大,強烈要求取締。而拆除報亭的重要依據,則是占道書報亭超期使用,“不具有合法性”。

上述外宣辦工作人員表示,蚌埠郵政書報亭的經營權已經於2011年全部到期,2011年之後市郵政主管部門沒有與經營戶簽合同,不再收取任何管理費用,也不再進行監督管理。

蚌埠市區範圍內有283個報刊亭。除龍子湖區外,目前蚌山區、經開區的報刊亭經營戶也接到了清理整頓的通知。

蚌埠郵政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向市政府遞交了申請繼續經營的請示,但遲遲沒有批複,因此從2011年至今無法與經營戶簽合同。”

11月17日,蚌埠市政府約談了郵政公司負責人,“市政府表示為了創建文明城市,拆除報亭的態度十分堅決,要求郵局務必支持。我們內心無法接受,但也沒有辦法。”

這名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蚌埠全年書報征訂的營業額為2000多萬元,通過報刊亭零售的營業額為400多萬。“我們目前正與超市、煙酒店等商店洽談合作,盡量減少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