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身家廿七億戲院家族傳奇

2011-11-01  NM




已有卅五年歷史的銅鑼灣總統戲 院,剛於前兩星期拆卸。這間有一千二百個座位的大戲院曾叱咤一時,是不少影片的首映場地,由戲院大王陳俊巖家族擁有。總統戲院由興建至拆卸,見證了陳家這 位戲院大王的起落,曾擁有十七間戲院,在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然而電影市道日見低潮,連陳家的戲院王國亦受拖累,旗下戲院正陸續放售或改建。這個來港發 展近半世紀的菲律賓華僑家族,在港資產達廿七億。由於部分子姪已散居海外,九年前更引起一場爭產風波。逢星期一至六,早上十一時四十分左右,一輛九二年出 廠的舊款平治,會駛至中環鱷魚恤大廈門前停低,年屆七十的陳俊巖(其璞),與他那八十多歲的四哥陳其華緩緩下車,走入轉角的南源商業大廈上班,風雨不改。 陳俊巖衣著十分樸素,身穿短袖直條恤衫、深色西褲,手上帶的手錶亦非名牌貨,全身最耀眼的,可能是那兩隻在說話時,不覺意閃出的銀牙。陳家總部設於自置的 南源大廈頂層十九樓,陳設非常簡單,二千呎的辦公室內只有九人在辦公。全層有三間房間,陳俊巖和陳其華各佔一間,還有一間是陳俊巖兩名姪兒,陳榮民及陳榮 美共用。房間內擺放着的花梨木書枱及櫃,均用上二十多年。出面五名員工所用辦公桌,是枱面上有大玻璃,可以壓着相片的那一種。這一切均顯示出陳家這個戲院 王國四十年不變。

戲院王國要轉型坐在辦公室內的陳俊巖,向記者解釋拆建總統戲院的原委,「大戲院運作成本太高,明明只有幾個人看電影,但全 院冷氣要開足,單是電費,每個月要二百多萬。而且生意又不好,要做下去,只有改成迷你戲院,空餘地方轉做商場。現在大戲院已做不下去,所以我都想賣,賣不 出的就改建繼續做。」陳家早前已賣掉兩間戲院,包括銅鑼灣新都及火炭雅都戲院,兩間都由教會接手做會堂。而其他大部分由陳家自行改建,將下層堂座改成商 鋪,樓上特座繼續經營戲院,如美孚影都、紅磡寶石等。另外,亦有將整間戲院拆卸重建,如新樂重建成高登電腦商場,百樂正重建成二十二層高商廈等。陳家在港 經營戲院近四十年,最後也被迫轉型。陳俊巖祖籍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全家有六兄弟,他是么子。一九二一年,陳俊巖的大哥陳枝橋(譯音),單人匹馬到馬尼拉 打工,其後儲得一筆資本,開設雜貨鋪,陳俊巖其餘四名兄長,就陸續到那裡幫手打理。四十年代初,陳家的雜貨鋪已開至四間,三哥陳枝吹建議將雜貨店的盈利分 散投資,開製衣廠,大哥仍舊打理雜貨鋪,其餘兄弟則負責經營製衣廠,生產男女裝T恤。

七百萬元進駐香江年齡最小的陳俊巖,四一年才到馬尼 拉,一邊讀中學,一邊到製衣廠做兼職。後來陳家的製衣生意漸大,五○年及六九年分別再開多兩間製衣廠。陳家兄弟有一個協議,各人除了領取日常生活費,以及 匯錢到大陸供養老父外,生意所賺利潤,通通存放在家族基金內,有點公產的味道。而陳俊巖兄弟在五、六十年代,匯了最少七百萬港元到香港投資。那時,七百萬 是一個天文數字,富麗華酒店的傅蔭釗家族在四七年買入中環雪廠街球義大廈也只是九十八萬。陳家以這筆可在中環掃起幾幢大廈的資金,開始在港建立戲院王國。 初到港境的陳俊巖,因為自己喜歡看電影,又看準了電影有一大班普羅觀眾,所以一早便決心辦戲院。他說:「睇戲的人大部分是工人,那時戲票平,前座票價只是 八毛,對當時每個月有數十元工資的人來說,算是低消費。」由於他在戲院行內是新丁一名,不知從何入手,最後他花了四年時間不停看電影,方知戲院的位置一定 要夠靚,最好是單邊位,從兩面街都可以望見。

戲院王國四十年

陳家戲院及物業表

惹邵逸夫垂涎一九六二年,陳俊巖 幾兄弟用二百五十萬買入摩頓台十一至十三號,開設第一間戲院新都,英文取名Isis Theatre。「Isis是英國一條河名,那條河很靜,很乾淨,我很喜歡,所以就用來做我第一間戲院的英文名。」興奮莫名的陳俊巖,在短短三年內再在謝 菲道及銅鑼灣道買入兩塊地皮,分別興建總統及百樂戲院,之後他遭到電影大亨邵逸夫的冷嘲熱諷。「那時邵老闆親自過來罵我:『為何你會咁傻仔㗎,那麼快就在 同一區做三間,自己打自己!』然後邵老闆就提出,以五萬元月租,租用建成後的百樂戲院十年,計劃播放不同的電影,三間戲院可以不用搶客。我一口就答應了, 整個過程不用半小時。」陳俊巖後來愈想愈不對勁,因為這項租約說明,十年期內租金一樣,明顯對自己不利。臨上律師樓簽約前,他要求將租期縮短成五年,之後 再續約,但遭邵逸夫一口拒絕,協議因此告吹。其後,百樂戲院落成開幕,第一部上映的電影,是國泰機構製作,李琳琳主演的《家有賢妻》,該片也同時在新都上 映。這部戲一上畫,兩間戲院都全場爆滿,為陳俊巖爭回一口氣。「到了第三日,我請邵逸夫來看,由於滿座,他只得站着睇戲,他看到滿座時還不相信。」陳俊巖 得意地說。

贏雷覺坤牙骹但得戚過後,陳俊巖亦知道這次只是偶然的幸運,而他又沒信心去搞好戲院,所以決定將戲院逐一出租。他將新都戲院,租予一名從邵氏過檔的司理(經理)汪福興,與他一同合作打理;再將百樂租予金公主董事馮秉仲;又將總統戲院租予百老匯的負責人江祖貽(已歿,由兒子江志強繼承)播西片。直至七八年,陳家在觀塘開設第五間戲院,富都戲院(第四間是六六年興建的佐敦快樂,也租了出去)。那時候,陳家第三代幫手打理戲院,姪兒陳榮美與金公主院線董事馮 秉仲十分老友,兩人合作組成新寶院線,陳家便陸續把戲院收回自己經營。此後十年,陳家密密擴張勢力,在七八年至八七年間,一共起了九間戲院。不少港產巨片 如許冠文的《雞同鴨講》也在新寶院線上映。陳俊巖一講起電影便滔滔不絕,尤其在八二年尾上演的《搭錯車》,這套戲令他贏了金公主院線老細雷覺坤牙骹。「當 時《搭錯車》試片,戲中說國民黨退伍軍人處境淒涼,要收買爛貨為生,將我鄉下安海的生活,描寫得十分真實。還有那首用福建話唱的歌《酒矸倘賣無》,我覺得 好親切,所以決定拿來放,但被九巴班人笑,話我傻仔,還說這種電影沒有人會看。結果這套片亦是全院滿座,紅了數個月。」九二年,陳俊巖一口氣用一億八千九 百四十萬,向九龍建業的金公主院線買入金聲、華聲、樂聲三間戲院,令陳家旗下戲院數目,增至十七間的頂峰。

引家族爭產「有一次我和邵老闆喝 咖啡,他說雷覺坤年紀大了(六十二歲,該年年底過身),身體又不大好,戲院又不賺錢,叫我頂來做,我考慮了一下就決定買。」其實那時陳俊巖仍相信大戲院有 可為才買下,萬料不到,會引起居住在馬尼拉,由二哥所生的兩名姪兒,榮源及榮宗眼紅,引發家族爭產案。陳家自從把資金調來香港投資後,便成立南源有限公司, 由南源控制全部物業。由於陳俊巖的大哥枝橋及二哥其鈞(譯音),分別在五二年及三八年過世;五哥枝希(譯音)四七年返回大陸定居,再無幫手打理馬尼拉家族 的生意,所以南源的股份,一開始便由三哥枝吹、四哥其華及俊巖三兄弟,各佔兩成二,其餘三成四股份,則分給第三代的五名姪兒(除出來爭身家的榮源及榮宗 外,還有仁義、榮生及榮美),以及陳俊巖的太太莊麗珍一同攤分。其後三哥過世,第三房人的股份由陳其華及陳俊巖購入,兩人一直是公司大股東。「那時馬尼拉的生意不大好,姪兒看見我這邊生意做得不錯,就想來分錢。我就按他們在公司的股份(佔百分之五)分(股息)給他們,他們嫌少,就控告我們沒有經他們同意就賣了公司在香港的產業,但我們根本沒有賣過。「二哥早死,所以香港的物業根本沒他們份,況且他們長居馬尼拉,亦沒為香港的生意做過什麼。當初是念在他們是我的姪兒,才分點股份給他們,怎料他們竟嫌不夠多。」陳俊巖感慨地說。陳榮源及榮宗所得的股份,是由陳俊巖送出,他們並無注資到公司,故陳俊巖這邊,最後贏了這場維持四年多的爭產案。「現在還有和他們聯絡,他們亦知道錯了,所以亦有向我們道歉。」陳俊巖說時一臉無奈,一向重視親情的他,確實受到打擊。

他 們眼中的戲院大王寰宇國際主席林小明:「他(陳俊巖)找數找得幾快,如果跟行規,戲院通常在落畫後四十五天才付錢,但他肯早點計數給你。就以《少林足球》 為例,如果跟足行規,我要十月中到尾才收到錢,但這筆錢我差不多一個月前已收到了。」影業協會理事王國銘:「陳家做生意很保守,他們不會打沒把握的仗。好 像三十年前他們想做戲院,因為賺錢,但唔識做,就租給人做,不會自己亂來。」一名為他們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他完全沒有老細的架子。我們一班司理每年都 會到陳生屋企拜年,食團年飯,大家一齊風花雪月,好像一家人一樣。」

家族半公產制雖然發生爭產案,陳家至今仍然奉行公產制,但也非牢不可破,因為控制家族資產的南源已將公司股份分給有關家族成員。現時,南源除控制所有資產外,也照顧陳家上下的生活。「現在除了每個月在公司支取零用錢外,其餘開支都是出公司數, 包括屋企的菲傭,每人的零用錢都差不多。」姪兒陳榮美透露。現時陳家幾房人,均一起住在劍橋道。大宅共分三幢,陳其華、陳俊巖及陳榮美各佔一幢,每幢三 層,地下是共用的停車場。「其實都無乜點分,大家都是走來走去,哪邊有煮飯的就到哪邊吃,只是將大家睡覺的地方分開罷了。」陳榮美表示一家人相處融洽。陳 俊巖現已是半退休,大部分實務都由子姪打理。其中榮民負責管理戲院,榮美負責與製片人及其他戲院負責人洽談影片放映,他的兒子榮裕,則負責管理財政。由於 事務輕鬆,陳俊巖與陳其華每天「辦公」時間只有兩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兄弟結伴,在家看電視或出外逛街,生活十分悠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