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包裝(572)研究 - 會是另一間第一天然嗎? 大廢柴筆記


From


http://faichai.blogspot.com/2009/03/572.html


記憶中與展鴻的相遇,可能是與VP有關,時間可能與本廢柴"邂逅"第一天然差不多。後來網友hiking 曾經在市場先生的newsgroup以價值投資的角度分析展鴻,當時本廢柴曾經研究過年報一陣子,但最終沒有買入。(柴按:寫畢本文大半,發覺原來hiking兄的blog上有當年分析的貼文。果然,hiking兄與本廢柴真如雲泥之別,一個真的價值投資者不會輕易落入圈套。)之後沒有再follow-up,只是06年及07年中大升時有再留意過,但不欲高追,沒有再研究。




與第一天然一樣,中國包裝都是一隻低PE,穩步增長,派息不錯的好股。由於工業股不是市場主流,中國包裝從來不是市場的集點。在大哥楊宗旺的第一天然爆破之後,這隻不起眼的工業股是否會有同一命運呢?  本廢柴在1076爆破之後已經點提572非常高危,由於本廢柴太懶,一直沒有將分析結果詳細記錄。現在整理一下當時的筆記,結合1076的模式,再重新分析一次。




第一天然爆破後發生的事件 (進行中)




2009年3月9日


- 第一個非執董跳船。第一天然爆破至今才跳船,真有義氣。


2009年2月27日


- 一間印尼銀行(PT. Bank Mandiri (Persero) Tbk)的香港分行向公司追11.3M港元的債。該銀行給予公司的credit facility為15M港元。公司正在跟銀行商討還款時間表。

本廢柴孤陋寡聞,未聽過該印尼銀行。 由於欠的是港元,估計是上市公司或者BVI公司欠的。 08年6月中期報告,扣除銀行貸款及中毒掉期損失,公司還有130M人民幣左右。看來應該與第一天然一樣,所有"現金"都在大陸的公司裏。
2009年2月10日 - 公司披露之前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司追1.25M美元的債。公司已經與建行達成共識,終止有關的法律行動。

2008年12月18日 - 第一天然爆破,公司出聲明說明除主席楊宗旺及第一天然主席楊宗龍為兄弟關係之外,兩間公司"毫無關係"。記憶中後來報紙發現中國包裝無論在香港及福清的地址都只是在第一天然隔壁,所以他們至少應該是"鄰居"關係。



基本資料



中國包裝(展鴻)在2003年6月27日上市 (招股文件),以HKD1.23配售17M舊股,發行82.8M新股,集資102M。上市時的風波可以參考新財經:展鴻控股 - 第千只港股上市驚魂。保薦人為美建證券 (Upbest group)(355)。有關美建證券的英勇事跡,可以參考:

 
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維持證監會有關暫時吊銷美建證券有限公司及美建投資有限公司 的財務總監及兩名董事的牌照的決定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save=1&docno=07PR153
David Webb的Egana and Upbest (聯洲與美建)
 

集團的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包裝食品及飲料的馬口鐵罐,亦提供馬口鐵的塗黃及印刷服務。馬口鐵罐即是一般罐頭食品的罐及汽水罐等等,應該high tech極有限,進入門檻不高。




公 司的架構跟第一天然一樣。上市公司在開曼群島成立,擁有一家BVI的中間控股公司博旺企業有限公司,博旺再擁有福建福旺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上市時公司的所 有業務均由福旺經營。公司在04及07年再設立山西展鵬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及四川展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擴充經營。另外還有數間用品途不明的BVI公司及香港 公司。




港交所或證監可否要求公司年報出Org Chart?? 經過多年,一般投資者根本沒法知道公司的架構。



股價圖(取自AAstock)



以下為上市至今的週線圖




572 8 yr chart




以下為3年週線圖




572 3 yr chart




雖 然見頂後大勢向下,但亦有不少反彈,(08年1月及4月),可能有不少無知散戶中伏。一般圖表派會在跌穿0.63左右逃走。2008年十月後,無視 1076爆破,走勢曾經轉好。未輸死的偽價值投資者或者圖表派可能會在此時買入。2月被追數後再度向下。由於兩度被追數,相信偽價值投資者應該已經賣出, 剩下莊家(如有)及賭徒。



 損益表



572 P&L




觀察:
毛利率持平,營業額增長補償中毒的損失,總體盈利略降。由於沒有同類的公司,很難證明公司的毛利率是否正常。 有時間的話可以對比廣南(1203)的業績,廣南生產馬口鐵,應該有一定啓示。 稅務費用正常,再看資產負債表,神奇地沒有發現Deferred tax,可能同應付稅項合併。由於應付稅項很少,即公司應該真的將稅款都繳交給中國稅局。 行政費用大增,可能是狂發認設權給員工所致。 總體盈利保持,但狂發新股及行使購股權令每盈利大降。
 

以下是多年的損益表匯總:




572 Historic P&L



觀察: 營業額穩定增長,毛利率非常穩定。 稅前盈利的比率不斷盈利下降。
基本上又是與1076非常相似,但股權攤薄得更厲害。




 


資產負債表

572 balance sheet



觀察:
預付租金80M,為買地之用,正常 AR增加及存貨增加,幅度大於營業額增加,但好像不算過份。 對營業額七億的公司而言,AP及存貨都比較少 保持高額凈現金,但扣除衍生金融工具後現金減少。 07年在市場大量吸水,似乎大多投資在固定資產。
仍然是AP及存貨的問題,再加上員工人數(見下文),相信營業額及部份AR很有可疑。

 

如果本廢柴要做假營業額,會有兩種可能性:

 

第 一種就是買貨的公司確實存在,不過買貨公司的老闆是老闆的友好或者老闆本人,所有發票,銀行記錄甚至出貨記錄(至於出的是甚麼貨,數量對不對是另一回事) 都是真有其事的,左手交右手,唯一真實的成本就是交所得稅及增值稅。第一天然可能就是用這個模式,由於主要是出口,增值稅的成本應該可以大大減輕(不過可 能真的要運幾櫃垃圾出境?)。

 

第二種就是虛構買貨的公司,只要偽做假的銷售文件,審計時寄回假的audit confirmation就可以,在中國,發票及增值稅會是一個問題。由於買家是"假"的,所以不會有人付貨款,AR會變得很大。德發的爆破,是源於大股東想"注資"消除假的AR引起。

 
現金流量表



572 Cash flow




無懈可擊。照理公司經營現金流已足以支付所有的資本開支及股息,絕無需要大規模集資,服毒等等。



員工人數



572 no_of_staff




可以直接用第一天然的評語。




1. 員工數目似乎太少。 由於沒有業務相似的公司,很難直接比較。由於主要業務為生產,除非生產過程非常自動化或者單價很高,員工數目應很難少於1000人。公司04年在山西開新 廠,07年在四川開新廠,投產了N條生產線,員工從04年起只增加33人。開一間新廠,後勤員工都可能要3-40人。可能公司有非常多員工都是臨時工,或 者員工與時並進,生產力非常高,所以公司大大增加他們的薪金,另見下面"楊生是個好老闆"一段。




2. 員工數目與營業額增長不對稱。04年到07年,營業額增加50%,員工增加10%。



有毒衍生工具



又可以直接copy 1076。




基本上572中的毒跟1076及1195一樣,在07年與德銀訂立掉期合約,從德銀先收取一筆現金(10M美金),然後再按遠期利率指數決定以後的浮動費用。詳情可以David Webb 的toxic derivative一文。




公司06年底淨現金270M,照理不需要服毒。




David Webb 認為中毒的公司可能在服毒時不了解自己吃的是毒藥。本廢柴則認為有些公司可能清楚知道服毒對自己有百害只有一利,該一利就是即時的現金。公司為甚麼需要現金?沒有人知道。本廢柴當然亦不排除楊生及所有中毒公司的CFO及CEO等等是傻仔的可能性。

 

另外,有可能德銀只是一個中間人,實際的對家可能是其他獨立甚至非獨立人仕。

 

派息 (取自經濟通)




572 Dividend




又可以直接用第一天然的評語。派息穩定,派息比率20%-30%。由於PE低,雖然派息比率不高,息率保持5%左右, 公司上市多年的總派息為85M左右。小楊生約持有35%股權,總收入30M。

 
資本開支



572 Capex




跟1076一樣,都是05年的資本開支減少,06-07年大增。從中國公司的註冊資本來看,除04年資本開支好像太多外,基本相符。集資額基本亦跟吸水額成正比。



集資記錄
 




572 Capital




幾乎每年吸水一次,總吸水266M。跟大哥的手法差不多,都有convertible notes (現在看來,大哥的所謂息票債券應該都是發給VP的),都是05年沒有吸水,都是有大量現金下集資。




04年及06年兩次配股都只是吸水17M及26M,實在太少。06年底公司淨現金270M,加上07年配股前公司已經服毒,收取德銀78M的首付款,照理不需要再配股集資。




06年發行非上市認設證,更是奇怪之極。如果需要資金,可以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可以銀團貸款。如果預期股價上升,可以高價配股,如果公司股價下跌,認股證肯定不會被行使。發認股證收那區區1.6M對公司的財政狀況完全沒有幫助。




對 於持有認股證的對家 ,如果公司表現好,可以行使認股證,分享經營成果,如果表現不好,只損失那1.6M。對展鴻的股東則相反,公司表現好,有人沖來與自己分錢,表現不好,自 己硬食。令股東贏粒糖,輸間廠,一間正派的公司沒有理由會這樣做。若要本廢柴估,原因十分簡單:〝出完之後炒起隻股,再行使認股證咪發達囉!〞斷估ABN 應該只是代幕後持有認股證,實際誰持有認股證則要問問小楊生。




結論就是,管理層一定有問題,如果管理層是迫不得已要這樣做,則公司一定有問題,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為甚麼要這樣做,但無論如何,作為價值投資者,都不應該再持有。




不 過有問題不代表股價會跌,對陰謀論投資者而言,發行認股證代表公司有得炒,事實公司在07年股價果然大升至1.5x。不過直到現在,認股證尚未行使,當然 以後亦沒有機會行使。沒有人會知道為甚麼認股証持有人不在07年行使認股證。如本廢柴之流,至少會行使部份認設證收回成本。




題外話:東方表行(398)亦曾經在07年配售非上市認設證,結果股價亦大升,本廢柴如有時間將專文探討。




 


楊生是個好老闆



小楊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老闆,在04至07年間,授予僱員(不包董事及管理層)的認股證達到91.2M股,公司只得450人,當公司有1/3人有認股證,平均每人有0.6M股認股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路邊一個民工有50萬股香港上市公司認設証會是甚麼光景。




本 廢柴不知道現在發香港公司的認設證給中國的員工是否很平常,但隨便想一下就覺得很麻煩,首先要解釋給月薪一千幾百的民工窩輪是甚麼,要給員工開港股戶口, 員工要先匯港幣到港股戶口,要監察每個員工何時行使認股證,計清楚賺多少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一般國際大公司為免麻煩,會structure成一個 shareless transaction,即行使當日即時賣出,再由中國公司將所得以工資方式給回中國員工。不知道公司有沒有交個人所得稅呢?




另 外,就本廢柴所知,認股證一般會作為員工的獎金發放,所以一般而言不會一年內發出多次。另外認設證一般都有vesting period,即要發出後要做滿一定年份才會正式授與員工。公司分別在2007年1月,2月,5月及7月(行使價0.67至1.36)不辭勞苦發出認股證 給員工,最後7月股價1.3x時那次足足發了39M認股證給員工,員工亦不負所託,在07年行使了34M的證股證,並且全數行使了1月及2月份發的認股證 (說明沒有vesting period),證明公司對員工確實很好。

 

可以想像公司應該要投放很多資源去進行這個購股權計劃。證明公司肯定十分重視員工,畢竟公司6億的營業額就要靠這幾百人支撐。(寫到這裏,開始頂自已唔住)

 

作為員工,除非想收息,行使認股權後應該會當日或很快在市場賣出,基本不會長期持股:

1. 對一個民工而言,cashflow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 持有認股權,如股價升將可分享升幅,如股價跌穿行使價亦沒有損失,進可攻退可守,實在沒有必要行使認股權持有股票 。

 

問題是,公司的成交不多 (除了炒上配股的時候),作為員工,怎樣能確定行使購股權後的幾千萬股在市場上有人承接呢?

 

由於有忠實(本廢柴自已加上忠實二字)讀者要求,本來本廢柴還想研究"員工"行使購股權之前之後的成交,但恐怕又要研究三五七天,所以(或)會另文探討。第一天然亦有購股權的問題,但表面情況遠比公司正常。

 
相關人物 (大部份資料取自David Webb 的toxic derivative)



楊宗旺,集團主席,為已爆破的第一天然(1076)的主席楊宗龍之弟。有關第一天然爆破的研究,可參考本廢柴的第一天然爆破研究




唐耀安, 公司上市時的原始股東之一。華翔微電(1995)上市至今的財務總監,與其老闆林萬強一樣,是空手入白刃的高手。根據David Webb,唐生在公司02年7月以HKD2.65M買入21M 股,約為5.48% pre-IPO股份,該批股份在03年7月(1年後)按上市價計算,總值25.83M。唐生在04年2月禁售期滿後以0.81賣出15M股。




湯慶華,獨立非執行董事。浩倫農科(1073)的財務總監,相信必定認識IPO奇人董輝(見第一天然爆破研究)。



基金股東



照例不包括銀行,又是1076的熟悉面孔。

 

惠理基金 - 04年12月買入可換股票據,連本身持股共持有13.08%,07年8月持股降至5%以下。大戶出貨,愈出愈高,又全身而退。

惠理多年貫徹的價值投資,包括泰興,歐亞,海域,創維,再看看多年來曾經持股的公司 (其中不乏極品如修身堂),令本廢柴不禁想起天真嬌笑容滿面講好天真,好傻的偉論。

在網上找到一篇關於惠理投資超大現袋的文章, 又想起蔡東豪的文章,Hauman,當年壹週刊(有冇人有?),馬沙哥哥的文章,價值投資的路果然是孤獨的。




Concordia 披露1, 披露2- 07年3月持有公司5.28%,現在仍持有6.77%。此公司可能是莊家,或者是傻的。多年來只曾持有福清三寶(1076, 572, 565)。與UBS持股可能重疊,Concordia應該與565中的toxic convertible有關。




SFP Fund 披露1, 披露2 - 06年8月持有5.01%,08年4月持股降至5%以下。似乎又輸錢。這間多年亦只曾持有1076及572。可否炒左個fund man俾本廢柴做?

 

Galaxy - 07年6月持有5.33%,兩星期後持股降至5%以下。可能要輸錢。Galaxy為專炒拉圾股之基金,可以參考其持股。本廢柴認為其炒賣的100隻有99隻都是垃圾股

 

Penta Investment - 05年4月持有5.09%,06年11月持股降至5%以下。全身而退。Penta亦有炒垃圾股的傾向,可以參考其持股。以比率計算,本廢柴認為100隻有60隻是垃圾股。

 
08年至今的權益披露,
披露1, 披露2



數花(取自David Webb的網頁)572 CCASS
 

花紙比1076好,起碼大股東的股份(表面上)未有在CCASS出現。 令人奇怪的是再見1076事件發生之後十大持股總數沒有明顯的變化。只是在第一次追數後,十大持股總數降低了6%,反映大戶可能正在撤離。




另一個令人奇怪的地方就是2007年6月26日不在CCASS的股份只有24.29%。楊宗龍當時應有大約持有38%的股份。數字上最有可能代小楊生持有的是渣兜銀行,留意渣兜後來從十大持股中已經消失。

 

核數師

  

核數師由上市至今為Deloitte。畢竟為四大之一,相對有一定的保證。

 
結論


 

公司在很多方面跟第一天然非常相似 (所以本文寫得算快):
穩定增長的營業額,非常穩定的毛利率,不斷降低的淨利率。 AP及存貨比較低。 員工人數很少。 服毒自殺。 相似的基金股東。
 

今次新的手法有:
發行非上市認股證 巨量的購股權
 

本廢柴只是指出公司帳目的疑點,是否有問題相信只有楊生及核數師會知道。

 

本廢柴沒有水晶球,不知道以後的股價會怎樣,可能公司會好像超大現袋般浴火重生,又或者好像歐亞農業,爆破前有機會退出,又或者悶上三五七年,下次牛市後再大炒。然而,本廢柴想指出的,如果你是以價值投資為標準買入572,在以上的疑點解決之前,實在不應該再持有。當然,通常最後一個街外人沽出之後就會大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29

歐亞造數爆煲 上市搞手風流快活

2002-10-24  NextMagazine





已 停牌三星期的民企歐亞農業,簡直是美國安隆(Enron)醜聞的香港翻版。中國證監會踢爆歐亞造假賬,將一億營業額作大至二十一億,「吹水」廿倍。另外, 歐亞涉嫌非法挪用三千多畝農地,改作「荷蘭村」的地產項目,正被大陸當局調查。而原本想借助北韓新義州特首一職甩身的歐亞主席楊斌,最終亦在瀋陽被軟禁。 很明顯,歐亞是一個騙局!歐亞去年七月來港上市,在背後策劃的總司令是工商東亞前總裁李國榮,而該行前研究部主管趙永初則落力「唱好」歐亞。有份幫歐亞上 市,負責核數的安達信,在審查賬目時竟然無發覺有問題;法律顧問史密夫律師事務所亦核實所有歐亞文件,歐亞順利掛牌,「掠水」近六億。這些歐亞上市幕後的 搞手,或多或少需要負上責任,然而負責監管金融市場的證監會,以至財經事務局局長馬時亨,卻「闊佬懶理」,一干人等繼續風流快活!歐亞自月初以來一直停 牌,手持歐亞的小股民也不知如何自處,他們手上的股份由去年高峰期每股兩元八角,跌至停牌前三毫八,大跌八成六。歐亞爆煲,全因中國證監揭發歐亞造數,但 後知後覺的香港證監,卻遲遲未積極跟進。上星期,證監終於有所行動,派人前往歐亞的保薦人工商東亞調查。「證監本來上去做一年一度的年檢,但今次一行幾人 都係負責歐亞單嘢嘅,大家都知乜事啦!證監上到去周圍巡吓,攞番啲資料睇,其實最有關係嘅人,已經離開咗工商東亞!」一證券界人士說。工商東亞去年負責替 歐亞上市,是歐亞的保薦人,責無旁貸,而現已離職的前總裁李國榮,更是協助歐亞上市的靈魂人物。

民企之父幕後統籌「喺上市前我哋完全無見過 楊斌,都係跟Meocre Li(李國榮)開會,而且係佢周圍去搵我哋啲細行話:『幫幫手包銷啲,呢隻掂㗎!』」一位有份參與歐亞承銷的投資銀行家說。現年四十六歲的李國榮,被市場 譽為「民企之父」,皆因在他領導下,工商東亞過去幾年多番替民企集資,包括首批在創業板掛牌的浩倫,去年上市的超大現代農業及新奧燃氣等,令李國榮近兩年 在融資界聲名大噪。然而部分投資銀行家卻不以為然:「什麼『民企之父』,佢之所以做咁多民企客,都係因為工商東亞的母公司工商銀行嘅關係,有好多民企好似 歐亞咁,其實係工商銀行嘅債仔,所以要工商東亞替佢上市集資。」在金融界打滾廿多年的李國榮,在加拿大亞伯特省大學商學院一級榮譽畢業,其後他加入安達信 做會計師,九三年已升為香港及中國業務的主管合夥人,是安達信中港地區的最高揸弗人。九五年三月,李國榮離開任職了十五年的安達信,轉投英資的西敏證券, 出任企業融資總裁,由會計師轉為投資銀行家,但未見有突出成績。其後亞洲爆發金融風暴,西敏銀行在九八年三月撤出香港。

套現一億「散水」為 力挽狂瀾,李國榮於是穿針引線,找中國工商銀行入股六成,另又說服李國寶,獲東亞銀行入股兩成五,接手西敏證券成立工商東亞。李國榮亦向銀行借錢,與另外 兩名前西敏證券高層,合資二千多萬,持股量為餘下的一成五,李則出任工商東亞的總裁。除民企外,工商東亞專幫中小型企業融資。工商東亞於去年中計劃重組, 希望引入外資大行做策略性股東。李國榮知道後,意興闌珊,上年十月請辭,更將手上的一成五股份賣回給工商銀行,套現近一億。離職後,李國榮泊得另一大碼 頭,與賭王何鴻燊身邊紅人,即澳門誠興銀行行政總裁禤永明,合資一億二千萬,成立冠聯金融,另起爐灶。今天,李國榮租住摩星嶺道二千呎大宅,望無敵大海 景,揸去年才落地的保時捷出入,已懶理跌到一仆一碌的歐亞。對於有指他應就歐亞事件負責,李國榮早前接受內地報章《廿一世紀經濟報導》時,竟然推三推四: 「在整個做保薦的過程中,請了三家律師樓做過調查,還有安達信的會計審計,要錯的話除非大家都錯了!」本刊記者欲就此事詢問李國榮,其秘書以繁忙理由拒 絕。記者到李家登門造訪,表明來意,應門的女士惡言相向,將記者的卡片掟回。

研究主管狂捧歐亞李國榮做總司令,統籌歐亞上市事宜,而出面向 投資者推介的,是工商東亞前研究部主管趙永初。歐亞上市前,趙負責到歐洲做路演(road show),四出向基金紀理落嘴頭。歐亞以每股一元四角八仙招股,上市初期亦一直徘徊在招股價左右。不久,趙永初便開始發功。他在十一月發出三份的研究報 告力捧歐亞,建議強烈買入(strong buy)。研究報告中大肆吹噓歐亞栽植蘭花的細胞繁植技術,既先進又低成本,又講歐亞前景十分秀麗。當時歐亞股價約一元八角,趙永初的研究報告指,歐亞的 目標價可高至二元五角四,使股民憧憬有四成的上升空間。但研究報告卻沒提及,歐亞的技術在世界各地十分普遍,而且其他花農的邊際利潤只一成左右,不及歐亞 般出奇地高達五成。趙永初在今年二月更索性過檔歐亞,做企劃及發展部副總裁,不斷接見分析員、基金經理等,幫歐亞與投資者打好關係。他上任不久,不利楊斌 的傳聞不斷傳出,趙永初忙着四出向傳媒及證監等解畫。至楊斌月初被軟禁,高層紛紛請辭,趙永初又頂硬上出任代行政總裁。趙的友人表示:「唉!佢喺九七年五 月,以近七百萬買入深井浪翠園八百呎單位,現市值二百萬左右,已變成負資產,要積極搵錢供樓,唯有留在歐亞,都叫有糧出。」趙永初在工商東亞大力吹捧歐 亞,其後過檔歐亞做高層,有利益衝突之嫌。記者上週六就此事詢問趙永初,趙一見記者,便垂頭喪氣不願置評。

核數師律師齊瞌眼瞓當初歐亞能順 利上市,除了包銷的工商東亞功勞外,另外還有兩大「幫手」,安達信會計師行及法律顧問史密夫律師事務所。安達信負責審核歐亞招股書上的賬目紀錄,歐亞被踢 爆造數,安達信不可能當無事發生。然而香港安達信因美國總公司Enron事件,而跟另一會計師行羅兵咸合併。一旦安達信被指失職,需要作出重大賠償,可能 會連累羅兵咸,但羅兵咸拒絕就此回覆。歐亞今日被指非法挪用土地,當日負責核實所有文件的法律顧問史密夫律師事務所應「孭飛」,然而史密夫律師事務所其中 一位高級合夥人歐達禮,現為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有利益衝突之嫌。但證監會只回覆,歐達禮之前沒有涉及歐亞的工作,現在無參與調查歐亞。至於會否調 查歐達禮,證監會例牌以不就個別人士評論而拒絕回應。歐達禮於八三年在英國劍橋取得一級榮譽法律碩士學位後,翌年加入史密夫,其後於八九年來香港任職,九 四年升任合夥人,直至去年歐亞上市仍擔當此職位。歐達禮去年十月過檔證監,出任企業融資部董事。

非執董聞風先遁另外,歐亞的非執行董事,其 他有份寫報告唱好的證券行,間接造就了歐亞醜聞。當初歐亞上市,不少人認為泊得一個好碼頭,其中會計師出身的黃漢森,在歐亞上市時出任執行董事。黃漢森私 人開設公關公司溢星,溢星其後成為歐亞的公關。作為董事有責任監管公司的業務,黃漢森反而聞到勢色不對,今年四月轉為非執行董事,本月初更辭任,與歐亞劃 清關係。除此外,黃漢森亦是民企國中控股、創業板公司萬友消防的非執行董事。「唔知點解佢好鍾意做上市公司董事,或且方便傾生意啦!」一公關公司老闆說。 而當初有份唱好歐亞,還有著名的外資大行。縱使七月初傳出楊斌失踪的傳聞,大證券行摩根士丹利仍照向客戶建議增持歐亞,德意志銀行中國副總裁林戰亦同樣出 報告,叫人吸納歐亞。然而歐亞爆煲,他們又火速把歐亞剔出研究之列。

馬時亨唔理歐亞爆出造數醜聞,有關人士又鳥獸散,但證監會仍未向保薦人 採取任何懲罰行動,至於核數師及律師則不屬證監會所管,理應由掌管香港金融市場的財經事務局局長馬時亨處理,但他至今未曾講過半句。本刊在本週一致函馬局 長,問他會否把歐亞事件轉交商業罪案調查科,另外會否着令證監會成立獨立小組調查歐達禮,該局發言人只這樣回應;「就個別事件的前線監管或調查工作,政府 不會作出評論……至於有關歐達禮先生的查詢,我們知悉證監會已採取適當措施……」洋洋數百字,講了等於無講。「我估計今次證監極其量會譴責李國榮,至於做 保薦人的工商東亞,我諗證監為怕得罪工商銀行,所以唔會做啲乜,至於其他人都唔使講,香港金融界無獨立人士可言!」證券界人士感慨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0

實地直擊「超大」超級作大


2002-10-31 NextMagazine





早 前特首董建華還在經濟論壇上,積極呼籲國內民企來港上市,結果不足一年,在香港掛牌的民企如格林柯爾、歐亞農業等已逐一爆煲,而且一浪接一浪。最近淹至的 爆煲巨浪,是因業績未獲核數師審核,在上週二被迫停牌的超大現代農業。記者直搗超大福建省福州總部,揭開底牌,發現原來又是一次「超級作大」的騙局。其實 單憑民企主席的力量,未必能將公司「吹」大上市,一切還多得幕後搞手發功。已爆煲的歐亞農業及超大,幕後原來有同樣的「夢幻組合」,由「民企之父」李國榮 指揮,連同相熟的核數師、律師、估值師等,鼎力協助民企上市掠水。不過,上得山多終遇虎,民企逐一爆破,相信這類夢幻組合亦都不能逃避責任。本週一早上十 時許,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出動一百名探員調查歐亞造假賬案件。他們兵分幾路,到歐亞及多個上市中介機構調查,其中兩隊共二十多名探員,直踩怡和大廈四十二 樓,歐亞保薦人工商東亞的大本營。警員甫進辦公室,便徵用了兩個會議室,然後分頭行事。有的聚集在研究部翻箱倒槓,重點搜查前研究部主管趙永初遺留下來的 文件,又將趙永初以及兩名研究員韓志立及Benny Wong(已離職)的電腦搬走,以追查他們透過電郵與什麼人通信。事關趙永初等人曾撰寫「唱好」歐亞的研究報告。不久趙便過檔歐亞做董事,有利益衝突之 嫌,所以這天,他亦被證監傳召調查。另一個重點搜查的,便是專責上市的企業融資部。「這個部門簡直俾『摷』到反轉,每一個人的電腦都要查,連秘書也不放 過,而且查足兩日。」消息人士說。

工商東亞斷米路工商東亞不但先後被證監會及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投資銀行界在本週一更傳出,該行已被中國 證監會列入黑名單,從此難望參與保薦民企上市。誠信受質疑的工商東亞,不但斷了民企米路,相信連香港生意亦受影響。難怪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唯恐飯碗不保。 剛於今年三月從中國國際金融過檔,出任總裁的方風雷,為避風頭火勢,近一個月悄悄消失。據悉中港兩邊走的他,以往每星期回公司三次,然而近月卻不見其踪 影。歐亞被踢爆造假賬,將一億營業額吹大至廿一億,每年蘭花出口實質只百餘萬,比歐亞自稱的三億差大截。瀋陽的「荷蘭村」土地又涉嫌非法挪用。作為保薦人 的工商東亞,不但協助歐亞這個大騙子掛牌上市掠水六億,而且多次出研究報告建議強烈買入,實在令人髮指!而騙局中最關鍵的靈魂人物,是該行前總裁,現已自 立門戶的李國榮。

「民企之父」難甩身四十六歲的李國榮,九九年擔任工商東亞總裁開始,已多番替民企融資,當中包括創業板上市的浩倫農業,上 週開始遭停牌的超大,以及已爆煲的歐亞。單是協助這三間「農業民企」集資上市,工商東亞已收取了高達一億的佣金。李國榮亦因此被譽為「民企之父」。李國榮 接獲民企客戶後,都交給兩名愛將陳文輝及CK潘幫手。「Steven Chan(陳文輝)的工作係負責『湊』客,即係陪啲大陸佬去玩,所以甚少見他返工商東亞;至於CK潘,就係企業融資部嘅董事級人馬,負責執行上市事宜,好 似擬定招股價等。」一證券界人士透露。李國榮在民企爆煲前,悉售手上工商東亞股份,套現一億,並於今年三月離開工商東亞,自立門戶與澳門誠興銀行合辦冠聯 金融,還向外透露他已接洽了七、八隻民企,替它們上市。而陳文輝與CK潘亦跟了他過檔搲銀,剩低一檔爛攤子予工商東亞。根據現時的上市制度,民企需先得保 薦人、核數師以及律師等中介人,核實所有文件及賬目才能上市。歐亞爆煲,反映由保薦人起「關關通」,否則安達信無理由瞌眼瞓肯通過歐亞那虛假的賬目;法律 顧問也無理由肯批核有問題的文件。

「鐵三角」吹大民企而李國榮、安達信會計師行以及史密夫律師事務所這鐵三角,過去便幾番合作。李國榮曾任 職安達信十五年,九五年離開之前是安達信香港及中國業務的主管合夥人,與安達信的舊同事關係友好。過去兩年,李國榮的工商東亞與安達信雙劍合璧,共為五間 公司籌組上市。至於法律顧問,李國榮則愛選用史密夫律師事務所,他們曾經合作替歐亞及超大兩間民企上市。而史密夫的高級合夥人歐達禮,剛於去年十月過檔證 監會,出任企業融資部董事。中介人失職,令歐亞爆造數醜聞,嚇怕小股東。像兩個月前以三萬元買入歐亞的趙先生,便欲哭無淚,「我見歐亞跌剩兩蚊,諗住撈 底,點知停牌到現在。哎!大陸啲公司真係信唔過,上咗市然後話盤數有問題都得嘅!」除歐亞外,超大農業的小股民也同樣喊得一句句。上週一,超大大股東郭 浩,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截至六月底的二○○二年度業績,營業額達十一億,純利六億,較去年勁升四成,然而,翌日傳出核數師羅兵咸不肯核實有關賬目,停牌 至今。

「超大」超級作大於國內產銷有機蔬果的超大,「偷步」公佈的業績顯示,純利率驚人地高達五成四,在財富雜誌的《Global 500》內,無一間公司可以媲美,實在匪夷所思,加上替超大上市的保薦人是工商東亞,令人懷疑超大是歐亞的翻版。為拆開超大的西洋鏡,記者親赴超大於福建 的總部,走訪多個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零售點,發現原來由種菜開始,超大已經超級作大!根據招股書顯示,超大於前年九月共有二十個生產基地,其中八個位於 福建省,尤以莆田鎮仙游基地的面積最大,達八千二百多畝。到達渺無人跡的仙游基地,驟眼所見,農田種有粟米、菜心等。據多名農民不約而同表示,該基地大概 只有一千多畝,與八千多畝相距甚遠。記者其後再走訪已遷走的惠安基地,當地農民憶述其面積也頂多只有招股書所說的三分之一。

有機蔬菜落農藥 而仙游基地所種的農作物,似乎不太健康。像上海青,大多葉子枯黃糜爛,像菜乾的樣子,「這裡的泥土很差勁,沒有營養,其實不太適合種菜,尤其冬天特別冷, 差不多兩個月都種不出什麼來。」一名超大的農民說。超大標榜生產有機菜,換句話說超大的農場應採用動物糞便等有機肥,而且不得落農藥種菜。然而記者在仙游 看見幾個農民正在稀釋一隻名為「高效百可」的本地農藥,準備用來殺蟲。「殺蟲農藥不用不得,這裡蟲很多,少一點也不成。」農民一語道破超大的假面具。事實 上,超大生產的數十款蔬果中,只有晉安的橘子和漳州的蘆薈取得有機食品認證,其他蔬菜,至今仍未獲認證,最多只能稱為無公害蔬菜,即臨收割前一星期不落農 藥的蔬菜,根本與普通菜無異。

業績誇大十五倍除產品不符實外,超大所公佈的業績亦與事實相距甚遠。超大去年年報顯示,其營業額主要來自批 發,佔五成二。然而由招股書到年報,超大都沒有詳細列明其批發市場的位置,只是在物業估值清單內,列出的鰲峰州蔬菜批發市場有一個攤位。該批發市場由每日 下午六時開始,一直經營至凌晨,超大貨車未到,約五、六個員工已到達批發市場打點準備落貨,「我們每天約有五、六輛貨車運貨來賣,每日的生意大概是六、七 萬吧。」負責批發市場的超大主管說。就記者當晚觀察,的確有六輛大貨車由七時開始陸續到達市場落貨。整晚共一千二百箱貨,附近的菜販透露,一般一箱約可盛 載一百斤蔬菜。而一般一百斤的綠葉蔬菜,最多不會超過五十元;至於番茄、矮瓜、西蘭花等則平均一百五十元一百斤。以此推算,超大在批發市場的營業額,儘管 全部貨賣清,一天也不過約八萬;一年最多只有三千萬左右。若批發主力以福州為主,而且佔營業額的五成,超大的全年營業額大概只有七千萬,與上星期公佈的十 一億五千萬,差十五倍!至於佔超大營業額三成二的出口生意,招股書只表示公司主要是直接外銷香港,但究竟在香港哪裡可以找到超大的蔬果,連超大的公關公司 負責人亦說不清,「除了超大自己的專門店,應該各大超市都有,至於邊間超市,其實公司方面一直都沒有提及過。」然而,除了city'super外,其他香 港超市都不見有超大的菜賣。銅鑼灣的city'super,有超大的小棠菜、白菜及芥蘭,尖沙咀的則有粟米及車厘茄等。店員透露超大的來貨不多,一星期三 次,每款菜約二百份,每份賣十元。以此計算,超大每年在city'super的營業額頂多得四十萬。

美國佬也中招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去 年十一月,公佈了中國一百富豪榜。一年以來,榜上的富豪逐一爆煲,例如第二位的楊斌及第三位的仰融,都因為逃稅、商業詐騙等受審查,仰融更要逃離中國。另 外排二十位的顧雛軍,旗下格林柯爾的營業額亦多次被質疑。原來,負責做這份排行榜的英國人胡潤(Rupert Hoogewerf),並不是全職的《福布斯》員工,而是以外判形式,將名單賣給《福布斯》。據他表示,有關富豪的資料,都是從公開的雜誌或數據等取得。 即是話,見報愈多,愈大機會被選中。而上年排第五的許榮茂及第二十二的郭浩都表示未曾接受過胡潤的訪問或求證,令排行榜的公信力惹起爭議。

買 地租鋪谷上市種種跡象顯示,超大怎樣也是一齣臨急臨忙搭起的大龍鳳。超大主席郭浩本來一直從事電子及電器產品貿易生意,直至九七卻忽然成立超大現代農業集 團,轉投有機農業,但於九七年,超大其實只有兩幅面積極細的農田,直到二千年,郭浩才突然發功谷大超大規模上市,將生產基地數目由最初兩幅農田,急速飈升 至二十幅。同時,超大又於九九至二千年期間,於福州市幾個平民住宅區附近,租用了八個鋪位,作專賣店之用。最可笑的是,記者實地走訪這八個專門店,發現當 中六間不約而同已於幾個月前關閉。至於依然營運的兩間,無論裝潢和陳列和蔬菜的質素都和附近士多的分別不大。其所賣的「有機蔬菜」不但沒有保鮮包裝,也沒 有標籤。由於價錢較貴,連街坊都甚少幫襯,「別人賣一毛錢一斤上海青,這裡賣七毛,而樣子又不好看,好像不太新鮮的。」很明顯,超大現代農業又是一個騙 局。

浩倫農業跟住爆超大神話一旦爆破,同樣由工商東亞保薦上市的浩倫農業亦危危乎,事關超大與浩倫兩間公司的關係原來千絲萬縷。簡單而言, 浩倫的主要大客仔,就是由郭浩私人持有的超大集團。超大集團向浩倫購入植物生長劑;而浩倫的零售店則直銷超大產品。而浩倫與超大的幕後班底早已相識。浩倫 的前身忠信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就由郭浩太太趙娜麗與浩倫主席吳少寧及浩倫現任董事董輝合資,而當時郭浩亦是忠信國際的董事。至浩倫於九九年掛牌,其策劃上 市的班底,幾乎與超大相同,都是工商東亞和安達信這對夢幻組合,而物業估值師亦是西門遠東負責。浩倫與超大的關係密切,無論香港的華潤大廈,還是福州市的 中山大廈,浩倫與超大都共用同一層寫字樓。記者還發現浩倫與超大農業一樣騎呢。例如招股書上列明,公司的研究所位處西園村西園街三十六號二樓。然而記者深 入西園村不但沒有發現西園街,連西園村三十六號,也不過是一間百年破屋,更莫說有二樓。即使附近的村民也從未聽過浩倫的名字。由此可見,浩倫將會步歐亞及 超大的後塵。而其他民企的手法亦相當類同,即是說爆煲的民企,將陸續有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1

民企勁賺超現實

2009-09-26  NextMagazine





早 排董特首還大力呼籲國內民企來港之際,上市只有一年的民企卻已率先爆煲。上週四,證監會勒令聲稱專種蘭花的歐亞農業停牌,即時出現一場微型的民企股災,民 企四大天王除歐亞外,超大現代、大成生化、格林柯爾即日跌逾一成。至週二仍未復牌的歐亞及其他民企,賬目一直是投資者挑出的最大疑點,例如公司的邊際利潤 (Profit Margin)出奇地高,達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歐亞上市只有一年,已接二連三出事。兩月前主席楊斌突然減持兩成股份後,股價由二元半跌至六毫。今次歐亞遭 證監「叫停」,估計與新聘會計師羅兵咸開始查賬有關。與其他民企一樣,歐亞的賺錢能力異常地「高」,反映企業賺錢能力的是邊際利潤,即是以純利除以營業額 的百分比率。歐亞的邊際利潤高達四成,即是做十元生意便賺四元。「同類行業的公司,邊際利潤不會相差太遠。」有三十五年會計師經驗的李文彬會計師樓老闆李 文彬說。但偏偏民企的邊際利潤卻出奇地「高」。種植蔬菜和生果的超大現代農業,其邊際利潤更高達六成。對比於美國加州數一數二的Dole食品公司,只得百 分之五,超大現代的數字認真誇張。

超大六成利潤最誇張超大上市時,標榜出產有機蔬果,但事實公司並非種植有機蔬果,而招股書內只是不斷地討 論,超大在中國有機種植農業的發展,而超大佔全中國有機蔬菜種植,只是百分之零點零二。據香港有機蔬菜農場慈康農圃的農夫張典雄說:「在大陸種有機菜,成 本好高噃,而且未有驗證,任佢話係有機蔬菜都得。而一般有機菜的邊際利潤,也少於百分之三。」此外,超大還標榜繁殖一種從南非入口的布爾山羊(Boer Goat),但這種羊並非什麼罕有品種。「這種羊早於一百年前,南非農夫特意配種出來,令其長肉速度,較一般山羊快,只需一年便可以出售,在澳洲好普遍, 三十年前已引入。」澳洲布爾山羊繁殖協會秘書Abigaio Stokes小姐說。而超大農業只公佈已飼養了九百七十八頭布爾山羊,並無透露繁殖情況。與超大高達四十億之市值相比,布爾山羊只佔營業額百分之二。無論 是山羊或有機菜,在在均反映公司上市時包裝成現代農業集團,只是宣傳上的伎倆。

民企成中國奇蹟將公司包裝成「生化股」的另一民企大成生化, 生意主要只是把玉米提煉為家禽的飼料出售,三年前才搞所謂「生化」業務,利用玉米提煉為粟粉、甜味劑和玉米糖,供應給糖果生產商用。然而這類「生化」生 意,在美國早有公司經營,有八十年歷史的Archer-Daniel Midland在紐約上市,其邊際利潤只有百分之二點二,但大成生化的邊際利潤,較這間老牌大廠高出十倍,可能是中國奇蹟之一。同樣以「生化」股作為賣點 的高寶綠色,是生產家庭清潔用品公司。去年從法國購入以抗衰老為賣點的'Marjorie Bertagne'化妝品牌,目的是借用這個洋牌子來開專櫃店,同時兼賣由自己出品的美容品「娜婀蜜」,在廣州、廈門、深圳共開設七個專賣櫃。高寶綠色的 邊際利潤有兩成六,較出產「SKII」的美國公司P&G(寶潔)高出近一成半。數間上市不足兩年的大陸民企,賺錢能力竟然驚人過世界級企業,令人 嘖嘖稱奇之餘,亦有理由懷疑其賬目真確性。此所以民企龍頭歐亞爆煲後,其餘民企股價相繼倒下。而事實上,歐亞主席楊斌,在連串不利消息傳出後,本週一突出 奇招,表示已獲北韓政府委任為新義州經濟特區首長,可能是金蟬脫殼的前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

民企爆煲 陸續有來

2002-01-17  NextMagazine





上 月初,格林柯爾所賣的雪種成效備受質疑,被指有誇大盈利之嫌;正當事件懸疑未決之際,又到賣蘭花的歐亞農業,基金擔心其大股東楊斌「公私不分」,引發民企 股的爆煲潮。不過,上週二中國首富劉永好,來港出席首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論壇,向外聲稱有意在港買殼上市,隨即令眾仙股翻生,如恒光實業升到停牌。事關股 民對中國首富的神話仍充滿憧憬,正如較早前中國第五大首富許榮茂來港買殼,殼股頓成「索股」。豈料本週又輪到另一民企股和順,在大股東押股被揭破後,股價 連隨大散。其實這些民企爆煲前,業績都非常標青,但仔細研究,實在疑點多多,而市場亦開始對民企股抱有戒心,看來爆煲潮陸續有來。新鮮熱辣爆煲的和順特種 纖維控股,主業生產紡織化纖,業務不獲市場青眼,上市後一直在招股價五毫左近浮沉,豈料去年十月突然發力勁升,到十二月五日最高見九毫八,短短兩個月股價 抽高近倍。和順大發神威,原來自去年十月底開始,街貨只有百分之二,皆因除大股東陳順利揸七成股權外,其餘兩成八則由十三人持有,難怪勁升之餘,成交未有 激增。而陳順利更早在去年一月,即上市才兩個月,便開始將股份抵押,到七月更以年息十八釐,向利高財務借三千五百萬元,最近遭對方入稟追債。巧合的是,和 順上市時的聯席牽頭經辦人利高證券,與利高財務屬同一集團。

大股東借錢炒自己公司業界說近年不少上市公司質素欠佳,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而 包銷商為做生意,往往提出包上市兼借錢的套餐。「上市時碰上市況不就,包銷商會搵圍內人認購,打個折扣然後當庄家股去炒。「遇啱大股東五行欠『水』,聯交 所規定新公司在主板上市頭半年,大股東不能賣股,就把股份抵押給包銷商,變相向對方借錢,公價利息是兩分(即廿釐)。」一名商人銀行家指大股東班水後,即 舞高股價,然後趁機散水甩身。把股份抵押的還有光宇國際大股東宋殿權,他在上市年半內,先後把光宇逾兩成股權抵押給萬能國際證券、以及京華山一證券;而無 獨有偶,自去年四月宋殿權把股權抵押給京華山一後,該股即展開升浪,股價在近半年倍升。

數期長近一年在哈爾濱專做電池的光宇,九九年上市, 生意及盈利愈做愈大,但奇在不着緊收數。打從九六年起,該公司應收賬款期逐年延長,由九六年平均一百三十多天,升至九九年二百七十多天。至去年公布中期業 績,累積應收賬上升兩成至四億元人民幣,可是該公司半年才做兩億元人民幣生意。而四億元應收賬中,近四成的數期超過一百八十日,更有近兩千萬元人民幣賬 項,已拖了超過三百六十日。雖然光宇指主要客戶都是國內政府機關,因此甚有信心能收足數不用撇賬,但不着緊收數,代價卻是資金緊絀。「這間公司的應收賬目 很差很差,而且現金流量偏低(只有一千六百萬元人民幣),並不足以償還一年限期債項(共一億五千萬元人民幣),一旦客戶未能如期還錢,對公司的影響很 大。」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咸平博士說。光宇的一年期債項,佔總負債七成八,短債高企,仍不着緊收數,難道那筆賬根本追不回?如此經營方 式,真奇哉怪也!

民企大股東押股經過

盈利好到你唔信除了大股東押股,以及數期特長之外,民企股第三種騎呢現象,是盈利好到你 唔信,尤其是農業股。最典型要數賣有機蔬果的超大現代。超大整體毛利率高達七成半,純利率亦高達六成。「同業的毛利率只得三成多,超大種菜都咁發達,按理 中國農民都應該好發,但實際上中國有七億農民,去年的年均收入只是五千元。」一名熟悉國內有機耕種的人士,對超大業績嘖嘖稱奇。而作為超大保薦人的工商東 亞,也指國內蔬菜市場競爭激烈,現時超大的有機菜只能以普通菜的價錢去賣。「有機菜的成本比普通菜一般貴三成,在市面的售價要高三成才能抵銷成本。」在港 代理慈康農圃有機食品的點點綠有限公司發言人說。那超大憑什麼毛利能高過人呢?

關連交易透明度低另外,超大大股東郭浩的私人公司,出售有機 肥料予超大,去年多達五千二百多萬元人民幣;但與此同時,郭浩私人公司又向另一間上市公司浩倫農業買肥料,為其單一最大客戶,佔其生意額逾兩成,浩倫的毛 利率亦高達七成。郭浩本身賣肥料,卻又幫浩倫買肥料。他曾向外解釋,指兩種肥料同用,會令蔬果生長得更好云云。不過,浩倫未上市前,郭浩夫婦是其子公司的 董事,大家關係堪稱老友鬼鬼。「超大與浩倫在同一層寫字樓,大家打對面,我都覺得幾奇怪。當我問郭浩兩者的關係時,他說是私人公司跟浩倫有較多業務往來, 詳情就唔方便講。」大福證券分析員黃靜嫻說。雖然這些民企股作風離奇,但由於業績靚靚,往往能在上市首年交足功課,故吸引散戶追捧。一直有買國企紅籌的趙 先生,去年三月份貪格林柯爾市盈率低,在一元七角八仙買入了十萬股格林柯爾,「買入唔夠一個月,隻股票已經升了三成,當時覺得國內的公司的確好掂。」

交 投淡靜民企救市其時,市場缺乏炒作概念,民企開始成為新星,尤以大陸人最熱衷,皆因中國證監開放B股給內地人炒作,熱度只維持了數月,加上中央嚴查國內違 規炒股資金,令深滬股市暴瀉,中資炒股團遂來港吼落後股份。這些「北水南調」的資金有其獨特的玩法,首先「表叔」會問「心水股」的發行股數多少?有幾多屬 於街貨?正由於民企股普遍的街貨不多,大股東揸貨一般在七成以上,街外股東有限,令這些股份平日成交稀疏,若貨源集中在幾位大戶手上,股價更易舞上舞落, 吸引大陸幫,「球球聲」入市。及至下半年民企股熱潮推上高峰,要歸功於瑞銀華寶,該公司在七月底推出中國民營企業指數,即P-Chip Index,把格林柯爾、超大、歐亞農業等包在內。其他大行如里昂、法興等順水推舟,加入唱好行列。而本地散戶就睇盤路趕坐順風車,「民企股概念夠新鮮, 大家都唔識,又有大陸水炒,本地散戶自然跟風。」國泰君安證券經理陳國柱說。到十月《福布斯》兩次發表民企股的威水史,先是在全球兩萬間中小企業揀蟀,超 大、格林柯爾與歐亞共八間民企股榜上有名;十日後又公佈中國百大富豪榜,當中十七位在港有上市公司,首富點石成金的神話愈吹愈勁。

民企起源理大商業系副主任兼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民營企業一般指沒有國有股成分,在國內註冊的私人公司,簡稱民企。這名稱近年才流行,主要與國有、國營企業區分。

最初的民企其實就是個體戶,在改革開放政策出台沒多久出現,首名個體戶名年廣九,其後個體戶陸續發展為規模更大的民營企業。而九四年黑龍江張宏偉的東方集團,在上海發行A股上市,成為第一間股份制的民企。

據國家工商行政總局統計,至去年六月底,內地的個體戶達二千四百多萬戶,民營企業則達一百八十八萬間,佔全國生產總值六至七成。

格 林柯爾遭質疑可惜這個泡泡不能持久,正當格林柯爾掌舵人顧雛軍,披露入主廣東科龍,開創民企收購國企股先河,本來意味民企壯大的明證,豈料十二月六日,盛 傳有中國證監撐腰的內地《財經》雜誌,就格林柯爾做環保雪種,在美國是否取得ASHRAE Standards的資格,以及其財政與盈利提出多項質疑,觸發基金拋售,市場慨嘆格林柯爾頓成「格林屙血」。散戶陳先生連隨中招,他在十一月尾以三元四 角二高追五萬股,一心打算作長線投資的他,雖見股價曾升至歷史高位三元七角亦不賣,豈料遇上格林柯爾大插水。「我覺得好似發咗場夢咁,原先分析員仲唱前景 點好點好,突然間又會變成咁,我都唔敢再買民營企業囉。」相當無奈的陳生現仍揸住這批蟹貨,望股價升回二元才沽出,但賬面已蝕八萬元。

 

楊 斌累歐亞至今年首個交易日,又發生民企跌市第二波,歐亞農業被《遠東經濟評論》質疑,指大股東楊斌的私人投資透明度低,擔心荷蘭村或會隱藏財務風險,對上 市公司有影響,歐亞農業慘遭洗倉,股價一度狂瀉三成。最近輪到大成生化遭唱衰,股價近日不斷下跌,年頭至今已跌了一成。而剛在上週爆出大股東抵押股票近一 年的和順,本週一股價亦狂跌一成九,位列十大跌幅第二位,收報七毫。聯交所在和順通告中表示保留追究權利,因聯交所規定主板公司須即時披露上市後十二個月 內,任何抵押股份事宜,但上市規則並未有列明犯例罰則。就會否對陳順利有所行動,聯交所表示不會評論。至於被質疑招股書誤導投資者的格林柯爾,聯交所仍是 一句不置評,至今未見有行動。

港交所角色遭質疑曾在港交所上市科工作,現任職企業融資的一名人士,批評香港現時的監管制度存有問題。他指現 時上市公司受上市規則及公司法規範,上市規則由港交所監管,但港交所是謀利機構;公司法則由公司註冊處監管。但公司註冊處主要做登記,很少監察公司董事是 否違規,而且又沒有有效的機構統籌監管及調查事項,「若董事違反誠信及欺騙,小股東可算投訴無門。」另一專幫公司搞上市的證券界人士則表示:「公司為上市 做靚盤數的情況十分普遍,否則上市規定過去三年加埋要賺五千萬,為何有這麼多公司在上市後一兩年便蝕錢?」他表示內地有不少公司都有三盤賬目,「自己一 盤,中國稅局一盤,對香港投資者又一盤。」而內地公司很多時會利用本港與國內兩地會計制度的差異做手腳,令上市公司盈利增加,而在內地所交的稅不變。香港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助理教授麥萃才博士認為,民企作數,核數師要負最大責任,「無可能公司作數,核數師會唔知!」他指核數師為做生意,不願得罪僱用他 們的公司,遇有作數亦會得過且過。研究國內股票已有兩年的中大郎咸平博士指出,「若上市公司存心造假賬目的話,看年報亦沒辦法查出端倪,民營股的透明度太 低了。」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合夥人鄭建中估計,今年將有逾一百間大陸民企來港上市,現時他手頭上已接了三單生意。郎咸平勸投資者:「還是少買為妙,若 真的要買,亦要選擇一些上市兩三年,業績合乎理想的較好。」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3

上一堂財技課-華人置業(1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6/LTN20090316170_C.pdf


該公司公佈業績。


該公司轉盈為虧,由去年賺81.96億,變成蝕14.94億,物業減值74.68億所致。


大股東回購TCI股票後,當然要在公司拿回啦。


他首先不停回購股票,又加自己人工。今次業績雖減定期的末期股息至1仙,但是又派特別股息99仙,即派1元1股,又講故事話回饋股東支持,今次派出及回購的現金多於核心盈利。


其實目的是為之後不派息,又要自肥拿回花的資金鋪路。


最啜核業績公告中有一句:


如建議派付末期股息及特別股息獲股東通過並予以派發,本公司的現金結餘將以該數額減少。當本集團於往後幾年遇上銀行借貸融資困難,本公司透過發行股本,當中包括以供股形式向股東集資。

炒股幾年的人,當然不知他有甚麼事情啦,但炒股多於二十年的人,一定明白他著名的事是甚麼,脫苦海兄都曾經講過幾件: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555


香港股壇玩野玩的最出色的可以講係劉先生,除了以前提及過的「狙擊」、「抽水」之外,佢仲玩過一樣唔係常人做到的事「賣完 檯之後買返同一張檯」。話說當年興炒工業股,劉先生同一位朋友夾份將風扇公司上市,由劉先生做大股東,朋友做第二大股東,之後唔夠一年,佢老哥宣佈自己已 經將手上的股權賣晒,朋友至係大股東,股價當然大跌,朋友仲將佢踢出董事局。劉先生卻在低位再買返公司的股票,再次成為大股東後,再將朋友踢出局!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479


約在十多年前,「增高丸」一系的公司供股供到停不了,可能當事人都覺得不好意思如此乏味,實行搞搞新意思:大送窩輪。例如「棍頭買地」一次過免費送 出三種窩輪:一隻幾個月命,第二隻兩年命,第三隻四年命、八八、九零、九二,齊齊整整,平平安安。另外「增高丸」及「支那玩野」亦大送窩輪。全部都係低價 行駛,必定有內在值,保證唔係廢紙。


我聽完這句心都涼,但是回念一想,自己公司有錢,為何不去還債,走去派息?之後先供股?


哈哈,之前講過大股東缺水,在公司拿錢就可以。回購可以「高價」賣股票畀公司,供股可以操控買貨的股價,這樣一買一賣,想賺幾多錢都可以。


如果供股,要集多些錢,就派股票出街,要街外人接,然後先供,才可以拿多些錢。現在問題來了,如何才能集街外錢,搞到間公司易於買賣?


當然就是搞平公司最低入場費,幾千元可以買一手,加以本身公司擁「貴重資產」,有「大折讓」,今年又派高息,仲唔成為各年資淺投資者的標的?


對於此,公司自有設想週到之處。


公司在業績公告稱,每手股數由1,000股,變成500股,最低入場費降低一半,只是4,550元有交易,大家快來買呀。


人地做福布斯富豪,不是偶然,要有技術,要有天時,要有運氣。從公告來看,他的技術無疑一等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4

澳延期90天审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6/110122147.html


中铝认为延长审批时限在“预期之中”,将继续配合澳洲政府的审批

    【《
财经网》专稿/记者 严江宁】对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向澳大利亚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注资的申请,澳方将延期90天公布其审批结果。
    澳大利亚财政部3月16日对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作出一项临时决定(interim orders),将延期90天后公布是否批准其投资的申请。澳大利亚政府在一则政府公报(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Gazette)中披露了上述决定。
    中铝2月12日宣布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包括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交易完成后,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交易宣布的第二天,即2月13日,中铝就向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下称FIRB)提交了交易申请。2月17日,中铝的代表团向FIRB官员进行了说明。
    澳大利亚的《投资并购法》(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 1975)第25条规定,在投资申请递交的30日后会公布是否予以批准。30天后,如果财长认为尚不能作出决定,可将审批时限进一步延长90天。在90天 的延长期内,交易将不能被推进。
    对此,中铝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澳洲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预期之中”的。“由于这一交易规模巨大,而力拓又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矿业资产之一,所以在最初对交易进行准备时,我们就预计到澳大利亚政府不会在30天内作出决定。”
    上述人士称,对于延期审批,“中铝会一如既往地配合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批工作”。
    澳方宣布将延期公布对中铝交易审批的当天,澳大利亚基金投资公司(Australian Foundation Investment Co)执行董事Ross Bark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该笔交易的担忧。他说,“中铝并不是一家商业企业,它被主权国家所有,而且既是力拓的竞争者也是消费者”。澳大利亚 基金投资公司是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股东。
    3月1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选择澳大利亚作为上任以来的首个“
海外之旅”,就是为了消除市场上对中铝的不信任感。3月2日,熊维平特地飞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负责审批交易的澳大利亚FIRB官员和其他部分政府官员见面。
“在我们主动澄清了很多问题后,澳大利亚方面对中铝注资力拓这一问题的理解大为改善。”随同熊维平前往澳大利亚的一位中铝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6

SOHO中国逆市并购 策略转变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6/110121936.html


潘石屹表示,公司不再重点关注收购土地,将转向收购现成项目,尤其是外资在上海抛售的项目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映光】“能买大树,我们就不买小树;能买一棵树,我们就不买种子。”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表示,公司目前对土地的兴趣减弱了,将把投资重点转向收购现成的项目,并准备逆市展开收购,把投资扩展到上海。
3月14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410,下称SOHO中国)举行了业绩报告说明会。本周,SOHO中国将发布2008年年报。
不久前,SOHO中国刚刚取得中国银行100亿元授信额度,这笔贷款授信,将重点用于并购。2008年底,银监会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支持有能力展开收购的公司,促进行业整合。
根据SOHO中国此次公布的业绩报告,截至去年年底,SOHO中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达107亿元。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10月,SOHO中国在市场出现“拐点”前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约达16.50亿美元。而其土地储备一直较少,投资较为谨慎。
不过,
海外上市公司往往会遇到将现金转移到内地投资的结汇问题。SOHO中国去年还造成了约1.2亿元汇兑损失。对此,SOHO中国总裁阎岩表示,如今大部分资金已转兑为人民币存款,汇兑问题如今已不影响投资。
SOHO中国在上市后,原计划将融资主要用于其在前门进行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SOHO中国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曾表示,其募资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参与前门改造中的11块土地的招标。其中,有八幅土地原本计划于2008年一季度入市,但推迟至今尚未实现。
潘石屹表示,他仍旧不了解这些土地至今未能入市的真实原因。不过,他表示,今年内,此事将会有一个明确结果。
除了前门地块,据《财经》记者了解,SOHO中国还曾对北京CBD地区中服大厦后面的一块商业用地发生浓厚兴趣。这块土地的一级开发商为远洋地产,但土地整备多年,一直没有入市。
对此,潘石屹表示,随着市场的持续下滑,公司的收购策略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对土地的热情已经降了下来。”潘石屹说,“我们最近看了一些项目,已经建成 的项目的价格比较低,土地项目更优惠。我遇到一块土地提出最优惠的条件是,拿来开发,三年之后再付款也可以。可是,回到大市判断,未来三到五年,中国
经济将持续放缓,开发商对土地的热情已经不像前两年。是选择土地还是选择现成的项目,最关键还是要权衡价格和付款方式,土地价格和开发成本与现在已经谈的项目相比,有没有优势。”
潘石屹还表示,SOHO中国已确定将把投资转向上海,目前看中的项目主要是外资正在抛售的项目,这些项目均在上海黄金地段,而且价格比较优惠。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商业地产租金下滑明显。SOHO中国开发的商业地产则主要以销售为主。业绩公告显示,SOHO中国去年预售金额约为77亿 元。其中,90%均来自三里屯项目销售。而这一项目的主要客户是来自山西、内蒙古的煤矿资源型企业老板。不过,目前,受经济下滑影响,这些客户的企业也都 面临经营困境。
对此,潘石屹表示,目前,公司的销售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但他对未来销售走势也很难做出预测。
SOHO中国预计收购的上海项目,可能很难“移植”北方客户作为主要销售对象。对于《财经》记者提出的这一质疑,潘石屹表示,目前,上海写字
楼市场主要仍面向大公司,缺少面向中小企业的物业。SOHO中国在上海收购的物业,仍将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
去年,SOHO中国即已展开对现成项目的收购。去年5月,SOHO中国以约55亿元人民币收购位于朝阳门的凯恒中心,并将该项目更名为“朝阳门SOHO”。
去年9月,SOHO中国又以8.9亿元人民币收购位于北京中关村的金和国际大厦,将该项目更名为“中关村SOH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7

东航再获建行1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16/21475983236.shtml


  建设银行(4.12,0.05,1.23%)签署银企全面合作协议

  人民网上海3月16日电 (沈文敏 沈晓晟)今天下午,中国东方航空(4.57,0.00,0.00%)股 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银企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建设银行将向东航提供总额1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开展包括项目融 资、资产证券化、国际结算、离在岸联动授信、日常结售汇、国际结算及电子银行等在内的多层次业务合作;同时,建设银行将成为东航的集团大客户,东航将利用 自身航线网络优势为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航空服务产品;此外,双方还将在民航业内首张联名卡——龙卡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

  近期,东航针对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变革创新举措,短时间内已经在各方面初见成效。不久前,东航70亿元注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交通银行(5.71,0.17,3.07%)浦发银行(19.00,0.81,4.45%)、农业银行相继与东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给予了东航总额35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这表明了国家和包括银行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东航发展充满信心。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双方实现更广泛、更紧密的全面合作,建设银行在为东航提供全面、安全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同时,东航亦将为建设银行 提供优质、优惠的航空运输服务产品。建设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银行,东航是中国民航业中最早上市的航空公司,双方作为行业改革发 展的先行者,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双方表示将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谋求协同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8

超七成房企现金流为负 将引发新一轮再融资冲动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90316/02055978395.shtml


   “钱紧”——这已经成为2008年房地产企业经营状态的最真实体现。根据对已披露年报的3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统计,超过七成的房企经营现金流为负数。“2008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现金吃紧,将成为普遍现象。”西南证券(11.34,0.55,5.10%)研究员崔秀红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一数字将远远高于房企业绩下滑的家数。”抓现金流、大力促销、加快存货周转等应对行业低迷的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年报中频频提及。

  七成房地产上市公司

  经营现金流量为负

   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几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纷纷“遇寒”,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期已于去年来临。由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萎缩以及销售低迷所引发的资金短缺已成为目前房地产公司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截至昨日,已披露的31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008年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共计-150.28亿元,较去年同期降幅明显。其中,超七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兜里缺钱”。在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中,保利地产(20.84,0.74,3.68%)经营现金流量最不乐观,公司全年此数据高达-75.90亿元,位列所有房地产上市公司之首。此外,房地产龙头的万科A(7.89,0.18,2.3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经营现金流量为-3415.1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家房企业绩较去年出现下滑,但这一现象要远没有其缺钱现象严重。统计显示,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下滑的只有13家,占已公布年 报公司比例为41.94%。业绩勉强增长,经营现金流量不佳这一现象愈发明显。以保利地产为例,公司2008年业绩增长高达五成,但经营现金流“缺口”仍 达75.90亿元。

   对于2009年房地产企业的现金状况,众多机构均认为将会持续恶化,但西南证券研究员崔秀红则认为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今年年年初应该是房企资金最为紧 张的阶段,而由于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一个‘小阳春’,这将有效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崔秀红解释到。

  高负债率或引发融资冲动

   受低迷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众多房企在2008年业绩增长疲态尽显,尽管有一些企业逆势增长,但仍不能挽救业绩大面积下滑的态势。如万科A业绩显示,其200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跌16.74%;泛海建设(8.29,0.10,1.22%)业绩同比下降68.02%;广宇发展(4.76,0.41,9.43%)业绩下降178.55%。由于房企业绩结算的特殊性,往往真实的业绩还要延迟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此2009年的业绩似乎仍不能乐观。

   与钢铁行业相类似,房地产一直处于高负债行业前列,而去年以来的销售低迷也将这一指标继续放大。从目前已发布的近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来看,近一半房企资产负债水平高于50%。其中,万科A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7.44%;保利地产、苏州高新(4.25,0.07,1.67%)、ST万杰等三家房企资产负债率则在70%的警戒线之上。

   现金流吃紧及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使得房企频生融资冲动。就在上周,保利地产80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刚刚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此笔通过定向发行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旗下在建的8个地产项目。这也是近期国内房地产行业公布的最大金额再融资计划。

   万科A也在其2008年年报中对外披露,公司2009年将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在市场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能进行一次股权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