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竹枝襲警

荃灣昨日發生8呎長竹枝高處墜下, 擊斃地盤對開海濱長廊散步的男子的人為疏忽工業意外, 死者的不幸正如一般所講六合彩又唔見會中, 禍從天降, 防不勝防。講起竹枝, 我就聯想起兩天前一宗審結的涉及年初二旺角暴亂的竹枝襲警案。

本來這件案是事實裁斷, 釘與放都可以有一番道理, 單看傳媒報導, 若果避重就輕嘩眾取寵, 就難以評論了。不過事有凑巧, 審理這件案的陳慧敏法官的裁斷陳述書(Statement of Findings)卻上載了在司法機構網頁, 我就可以開下眼界了。別以為標少小覷裁判官, 當他們的裁斷陳述書不是一回事, 我豈有這斗膽。但以事論事的膽我幾時都有喎。裁判官的裁斷陳述書幾乎可以講在司法系統中參考價值甚低, 因為它對其他裁判官完全沒有約束力。雖然參考價值低, 但並非完全無, 連同陳官這一件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訴 卓羚釬 KCCC 517/2016), 自九七以來, 上載到司法機構網頁來自裁判法院的裁斷陳述書共有十宗。其中兩宗編入Hong Kong Law Reports。第一宗是the late Colin Mackintosh審理綽號「古惑天皇」的陳乃明案, 陳乃明是首位以BT上載影碟而被控侵權入獄的人, 他這件案可算引起相當大的關注, 非限於香港。另一宗是由David Dufton (七警案主審法官)聽審陳振聰假遣囑案申請永久終止聆訊的裁決, Dufton當時是東區主任裁判官。這十宗案其中九宗多少都涉及法律爭拗, 唯獨是陳官審理這宗竹枝襲警案是純事實栽斷, 咁有乜上載價值? 我先此聲明, 我同Amy Chan毫無過節, 評理不評人。

十宗裏面有七宗判有罪, 一宗駁回申請(陳振聰案), 兩宗判無罪的其中一宗是涉及唐英年的老婆僭建案同案的三個被告, 唯獨是陳官這一宗又平常又無特別重要性的也上載了。如果釘咗寫定裁斷陳述書上訴時唔使寫也無需上載, 放咗律政司又無得上訴, 都唔使解釋咁多, 也無上載作參考的價值, 有乜易過放, 完全無手尾跟。咁我為乜批評?

判被告無罪主要原因是ID, 以長竹戳警員時, 警員以盾擋格, 兩人相距3米, 追捕時相距8至10米, 一直沒有離開視線, 由襲擊至制服整個過程約30秒。這樣的ID也有問題? 信個證人誠實可靠喎, 不過又話混亂間被告跌低產生誤會搞錯咗身份。中間落墨, 萬無一失?

另一點放的理由是竹長2.8米, 直徑4厘米, 陳官認為當時被告一手以電話拍攝, 另一手無可能可以拿起竹枝來襲擊。唉! 有幾重吖! 我枝鐵筆15磅重, 都係單手攞起, 戳死人都得, 一枝4厘米既嘅竹重得去邊? 有一樣嘢裁斷陳述書無交待的是警察怎樣描述被告用單手抑或雙手持竹襲擊呢*, 如果是雙手的話, 那就說明在襲擊時被告無拍攝, 單手的話即被告單手就可以舉起枝竹來襲擊囉, (假設陳官覺得這方面有疑點, 一方面確認證人誠實, 另一方面認為被告是在拍攝)。究竟怎樣持竹, 我可以問誰? 問主控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Catherine Ko, 抑或問辯方大律師Annie Lai? Did you clarify this point in examination-in-chief or cross-examination? 人哋話你標少喺乜水, 關你乜事? 這方面在裁斷陳述書分析不足。

歸根究底, 我爭論事實裁斷無意思喎, 我話夠釘我都無權釘, 只是想問做乜上載啫?


*
裁斷陳述書第12段, 只描述手持長竹, 沒有講單手抑或雙手:

12. 約0415時,PW1與隊員收到指示,防線需要沿山東街向砵蘭街方向前進。當時PW1看到一名身穿黑色外套、深色長褲和黑鞋,孭著黑色背囊,戴上眼罩和口罩的男子(後知為被告人),他手持著一支約3米長的長竹,站立在PW1約3米前,用長竹戳向PW1的方向,於是PW1用長盾擋駕,PW1隨即向被告人發出口頭警告說:「前面著黑色外套,戴眼罩,揸住支長竹嘅男子,停止襲擊警方。」但被告人沒有理會,還緊接著繼續用長竹向PW1的方向再戳一下。

陳官接納被告一方講, 同意他在拍攝, 繼而推論單手不能持竹, 這就有邏輯謬誤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77

湯未生特約: 嬰兒的誕生(完整版本) (股票掌故)

上個月,怪獸老婆姐姐的女兒於公立醫院出生了。因為她姐姐在嬰兒誕生後身體較虛弱,怪獸老婆一有空就去看她們,亦陪同去公立醫院覆診,未生也一起去。到了公立醫院,未生看到很多中國銀行廣告,我也在想為甚麼公立醫院為何有商業廣告呢?

最近翻閱剛上市奧傳思維(8091)招股書,終於恍然大悟。
 
這公司旗下的傳廣通媒體及醫思維媒體,主力業務為小巴、醫院及診所、以及保健美容零售等的廣告代理,更是唯一一間的提供公立醫院廣告空間的持牌公司,公司近年業務平穩增長,盈利則逾1,000萬,淨集資約2,600萬,上市市值約1.6億至1.9億之間。而集資目的為(1)增加租用小巴、的士及客貨車車身,(2)小巴設置LCD螢幕銷售流動廣告、(3)擴展診所流動廣告業務網絡。但愈看招股書的歷史中的人物,愈覺得除了業務之外,更多資料值得發掘。

奧傳思維於2004年由曾擔任香港汽車會祕書近20年的周慧珠及其子任偉成創立。香港汽車會會之高層有不少為上市公司之董事,與股壇人士相熟。創辦同年,該公司引入身價以百億計「牛仔褲大王」劉漢松,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但在上市前數個月,劉漢松將股權轉予其子劉智誠持有之AL Investment,也不擔任董事,回憶往事,確有原因。

在超過20年前,劉漢松曾經擁有廣聯控股(254,現國家聯合資源)的控股股權,其女友因受高人指點在派發特別股息、私有化及賣殼予當時由陳國強控制的國際德祥(286,現為同佳健康)前多次低買高賣,成功獲利約300萬元,最後劉漢松及其女友均獲判罰,其後劉漢松於股市轉趨低調。

另外,這家公司近年5大客戶之一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集團有限公司,現時由互娛中國(8081)及康健國際醫療(3886)分別持有64.98%及35.02%。近期,奧傳思維已與一家醫療診斷及影像服務供應商訂立不具約束力諒解備忘錄,而該供應商連同其聯屬公司在香港營運約100間診斷中心。據網站資料推斷,亦為康健國際醫療(3886)。康健國際醫療近年曾入股多家上市公司,但系內公司股價表現不濟,未來前景值得商榷。

新上市公司就像嬰兒一樣,遺傳的因素也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在此祝願怪獸老婆姐姐女兒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並好好管教,養育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時希望奧傳思維的老闆們,能夠老實經營公司,不要受一些財技分子的影響,亂搞財技和賣殼,為股民帶來良好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78

無人駕駛電動車、ADAS系統……CES上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正競逐智能駕駛時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705.shtml

無人駕駛電動車、ADAS系統……CES上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正競逐智能駕駛時代
楊潔 楊潔

無人駕駛電動車、ADAS系統……CES上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正競逐智能駕駛時代

無人駕駛汽車正在走向現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月5日,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技術貿易展,CES如約而至。在今年這場科技與硬件的狂歡中,“無人駕駛”成為最大的熱點之一。除了寶馬、大眾等主流汽車廠商的展示外,國內的人工智能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新技術,也在這里亮相。

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在2016年洶湧來襲。而其中,無人駕駛成為最引人註目的一環。特斯拉在2016年備受關註,也引發了大眾對於智能駕駛安全的討論。谷歌、百度、Uber等互聯網公司也都已經加入這一行列。而國內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們,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創新,則在本屆CES上得到了展示。

馭勢科技:只做為無人駕駛設計的車

在CES2017上,智能駕駛企業馭勢科技發布了第一輛針對城市移動空間、完全重新設計的無人駕駛電動車。

馭勢科技無人駕駛電動車

馭勢科技無人駕駛電動車

馭勢科技從零開始設計了一種全新的交通工具品類:城市移動包廂。無人車內部座椅呈環形排列,普通汽車常見的方向盤和儀表盤均未搭載,形成了一座“移動包廂”。同時,所有傳感器都融入車的流線型外形,車內外具有多個屏幕,與乘客和行人可以互動和交流。整體設計聚焦於城市出行、工作與娛樂一體化的消費需求場景。

馭勢科技無人駕駛

城市移動包廂

馭勢科技的無人駕駛技術,融合多種傳感器360°感知車身周圍環境,集成了前沿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多種定位方式,實現複雜環境下車輛與環境的精確相對定位等。馭勢科技無人駕駛方案將在2017年商業化試運營、未來兩年實現量產。近期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高科技園區、景區、廠區、主題公園和度假村等相對封閉區域。

地平線:面向自動駕駛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在CES2017上,地平線與芯片巨頭英特爾聯合研發的最新ADAS系統也正式亮相。該系統可實現在高速公路和市區道路場景下,同時對行人、車輛、車道線及可行駛區域的實時檢測和識別。這也是地平線首次公開對道路可行駛區域的檢測和識別效果,其是指對交通環境中包含行人、車輛、隔離帶等在內的一切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的障礙物進行檢測和識別,篩選出可行使的無障礙安全區域。

地平線&英特爾ADAS系統演示

地平線&英特爾ADAS系統演示

在發布會上,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博士也首次公布了地平線嵌入式人工智能處理器架構BPU(Brain Processing Unit)的最新進展。地平線設計出了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處理器架構IP——高斯架構。本次CES展會上地平線與英特爾聯合推出的ADAS系統就是基於高斯架構進行研發的。

地平線公布的BPU發展戰略圖

地平線公布的BPU發展戰略圖

基於高斯架構,地平線研發面向自動駕駛平臺的“雨果1.0”平臺,可支持1080p@36fps的圖像輸入和處理;車輛檢測距離可達150米,跟蹤最遠可達到250米;行人檢測距離可達100米,跟蹤最遠可達150米;車道線檢測(曲率大於等於100米)距離最遠可達150米;支持90米內的可行駛區域檢測,準確度>96%;可以實現L2的駕駛輔助功能,包括FCW,LDW,ACC,AEB,LKA等。

誠然,無人駕駛技術在安全性、高精度地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但是無人駕駛汽車正在走向現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許多業內人士也推測,幾年後,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就將上路。而它們,將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更加巨大的變化。

地平線 馭勢科技 無人駕駛 CES2017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0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704.shtml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Spenser Spenser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

本文由Spenser(微信ID: spenserandhk)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常和合作夥伴們聊,說,有很多技能,掌握之後都有可能改變命運。當然,我指的是寫作、樂器、編程、理財這些通過訓練可以提升的行動力,而不是隔空取物這種常人很難獲得的念力。

如果新的一年里,你有機會選擇一項可習得的技能,並不斷加持,你會希望是什麽?

我自己的選擇是:演講力。

雖然我也算有過在幾百上千人面前聊天的經歷,但現在通過網絡直播,這個幾百上千又會放大到幾萬,十幾萬,壓力也當然會隨之增大。

尤其這個月18號我會在李笑來老師【一塊聽聽】的平臺上和你們做線上的自品牌塑造分享,這個時候我發覺:當眾+即興+演講,確實是一件非常有用也非常有挑戰性的技能。能做好這件事太特麽炫也太特麽難了。難怪名嘴奧普拉可以憑借這種技能,就登上福布斯名人榜的榜首。

為什麽說演講力是一項非常重要,但可能被我們低估了的技能?

雖然演講力成就了太多的名人,不管是商界還是政界,但也有不少人對於演講的認知是有誤區的。

就好像我們評價一個作者“文筆好”,不少人會習慣性覺得這個作者語句通暢、辭藻華美。但是實際上,沒有靈動的思想和豐滿的內容,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篇好文章的。拼筆力拼到最後,真正在拼的都是眼界、思考和積澱。

演講力也同樣如此。我們聽聞一個人 “口才”好,都會聯想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好像這種技能是天生的,一張嘴就會打開閥門呈自然噴射狀。因為“誇誇其談”這些比較負面的詞匯的存在,不少人對於“口才好”甚至有種莫名的抵觸,覺得“會說”和“能幹”一定是彼此矛盾的。從而不重視。

實際上,會說話只是演講力的一個表象。如果你將演講力進行拆分,會發現它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冰山一角,在下面支撐著的,必然是他豐富的閱歷,海量的涉獵,堅定的三觀,有序的組織,以及自律的練習。

“演講”和空談截然不同。用力的煽情和空洞的忽悠只是低級的演講,而高級的演講力,絕對能夠對有效的執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是有效執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所有大戰之前,都少不了一場精彩的演說,清楚傳遞“為何而戰”的策略,甚至會比“如何而戰”的戰術,更能決定最終的成敗。

為什麽說演講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語言是人類產生誤會和隔閡的根源。

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中,如果溝通不充分,表達不到位,我們都會在各種不必要的揣測、爭吵和解釋中浪費掉無數腦細胞和口水。

看電視劇時,戲里的男女主人公由於誤會而導致的爭吵和分離,是一個常用的梗,戲外的我們為之扼腕也應因此反思:多簡單的一個誤會啊,不就一句話的事兒嗎?

是啊,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正是一句話的事兒,卻因為這句話說得不好,導致了需要更多的話去解釋和彌補。

而演講力正是告訴我們:這句關鍵的話到底應該怎麽說。用一個豁然開朗的視角,讓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迎刃而解。

擁有了出色的表達能力,會讓我們在各種目標傳達、團隊協作、競爭談判中無往不勝,為自己和他人節省大量寶貴時間。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創業者都是出色的演講者,並不是他們要忽悠、要畫餅、要給團隊打雞血,而是因為演講力實在是一個優秀leader的必備技能之一。例如在創業初期,“清楚地向合夥人和投資人描述自己想做什麽”這件事就是一個最基本要求,這件事做的好,項目的冷啟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過,是對我本人影響非常大的羅永浩老師。

40c0f26ef64a3e7fc176afcf6314f59f_副本

羅永浩身上有多重標簽:老師,商人,網紅,創業者,玩電影,做手機,各種跨界各種折騰。其中的一些身份很招粉,也有些身份會招黑。我個人最喜歡他的身份,是身為演講者的羅老師。不少羅黑會噴他拍的電影不好看,他做的錘子不好用,但是卻極少有人質疑他的演講水平不高超。

就像有人評價過的:脫口秀大師羅永浩明明靠一張嘴就可以登錄納斯達克,卻非要做手機。

就像他自己說過的:有些談不下來的人才、搞不定的投資者,我都會邀請來參加演講或發布會,然後,基本就妥了。

我曾有幸聽過羅老師的現場演講,他對著整個體育館幾千名學生狂侃兩小時,談青春的理想和沖動,也說現實的操蛋和殘酷。他不遺余力地批判別人,也毫不留情地自我剖析。

他的演講,不是在粉飾這個世界有多美,也不會騙你通過個人的努力就一定會改變整個世界。他會通過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訴你,你不能選擇你所處的環境有多爛,但你可以選擇逃避或抵抗,抑或做出一點反擊,這會決定周圍的世界是否會因為你而變得好一點點,還是變得更加爛。

是盲目無腦的“煽”,還是理性批判的“燃”,這是羅永浩與很多低級演講者的極大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巨大的爭議和嘲諷終究會歸於沈寂,而頑強發出聲音成為經典語錄,比如他說:“通過幹幹凈凈賺錢讓人相信幹幹凈凈賺錢是可能的;通過理想實現讓人相信實現理想是可能的;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國。

沒有什麽比言行合一更能令人信服,他自己正是這些語錄的執著的踐行者,也因此影響了無數的年輕人。這也正是高級演講力的魅力所在:它不但可以改變演說者自身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很多其他人的命運。

演講力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1

今日頭條長時間宕機 PC端仍無法打開客戶端界面異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701.shtml

今日頭條長時間宕機 PC端仍無法打開客戶端界面異常
i黑馬 i黑馬

今日頭條長時間宕機  PC端仍無法打開客戶端界面異常

“具體什麽技術原因造成宕機目前還不清楚。”

i黑馬1月6日消息 今日上午10時左右,多名用戶反映今日頭條出現宕機情況,超過三十分鐘沒恢複。除了頁面刷新不顯示,及出現502Bad Gateway 等情況,頭條號的編輯後臺同樣無法進入。

i黑馬在查閱過程中發現,今日頭條PC端官網已全面宕機,頁面顯示“HTTP 500 內部服務器錯誤,線索:1.該網站正在進行維護 2.該網站有程序錯誤”。而今日頭條手機端頁面在美女、軍事、趣圖、特賣等部分子欄目仍存在宕機頁面和刷新不出新聞的情況。

屏幕快照 2017-01-06 下午1.05.15

i黑馬隨後就此事向今日頭條方面確認,對方表示,“宕機系服務器故障,上午10時許,因服務器故障,今日頭條客戶端內容頁面無法刷新,目前服務已基本恢複正常。具體什麽技術原因造成宕機目前還不清楚。”

WechatIMG29

知名自媒體人羅超在朋友圈對此事表示,隨著用戶量和用戶使用量的暴增,今日頭條正迎來甜蜜的煩惱,跟所有即將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如果沒有宕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高速增長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今日頭條第一次宕機。早在2016年3月,有媒體報道今日頭條電腦端網站出現故障,打開出現請求超時字樣,故障持續了數個小時,不過上次今日頭條手機端並未受到影響。

今日頭條成立於2012年3月,是一款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其旗下“頭條號”平臺用戶基數龐大。據今日頭條官方披露,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頭條激活用戶數已經超過6億,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4億,日活躍用戶數超過6600萬,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76分鐘,日均啟動次數約9次。另外,截至2016年11月底,已有超過39萬個個人、組織開設頭條號。越來越大的流量聚集對於今日頭條的技術能力也正帶來考驗。

今日頭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2

霧霾經濟:前所未有的空氣汙染帶來創業機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98.shtml

霧霾經濟:前所未有的空氣汙染帶來創業機會
華興有個Alpha 華興有個Alpha

霧霾經濟:前所未有的空氣汙染帶來創業機會

「灰色經濟」這塊蛋糕,已經有不少人先下手為強了。

本文由華興有個Alpha(微信ID:hxalpha)授權i黑馬發布。

2015 年,柴靜的《穹頂之下》讓社會對霧霾的討論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切入霧霾市場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馬化騰也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引入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的建議。

而今天,中國超過 6 億人被霧霾影響,刷屏的朋友圈、大排長龍的醫院呼吸科、新聞里反複播放的大氣圖都在告訴我們,人們對霧霾的危害性也越來越了解。

「灰色經濟」這塊蛋糕,已經有不少人先下手為強了。

暴利的空氣凈化器

霧霾直接導致了空氣凈化器銷量的暴漲。

與柴靜同樣關註霧霾的危害的還有三個爸爸的創始人戴賽鷹,他自己也是爸爸,找到另外兩個同樣關註霧霾的爸爸開始創業,做空氣凈化器。「三個爸爸智能空氣凈化器」於2014年9月開始在京東上進行眾籌,一個月後眾籌金額達到 1122 萬元,參與人數達到 3732 人,成為中國首個金額超千萬的眾籌產品。

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戴賽鷹提到,「今年連續的霧霾預警後,我們的空氣凈化器賣斷貨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市場是北京。」

兩個星期之前,有網友跟羅永浩在微博互動,表示希望讓錘子科技做一款空氣凈化器。隨後,羅永浩轉發了該網友的微博,並表示「好,一言為定」。

70052517197309038
      說到空氣凈化器,最知名的互聯網品牌應該是小米。2014 年,小米推出了其第一代空氣凈化器,隨後它成了小米生態鏈中最不愁賣的產品,至今小米空氣凈化器至今已經推出三代機型,總銷售量達 200 多萬臺。

據上海一家小米空氣凈化器濾網供應商透露,空凈產品的利潤高的驚人,一臺賣到三四千元價位的產品,造價也就在一千元左右,有的甚至百元,原理無非就是風扇加濾網,質量的高低主要還是看過濾能力和凈化速度。

另外據媒體報道,一家汽車用品店店主介紹,「我們店賣的車載空氣凈化器,價格從 1000 多到 3000 多,一天能賣幾十臺,1000 多元的已經斷貨兩天了,貨源根本供應不上。」

同樣價格的一臺互聯網電視或者手機,廠商可能還要倒貼幾百元來搶奪用戶。

空氣凈化器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戴賽鷹表示在小米加入之後他們明顯變得更加艱難,小米具有品牌與流量的優勢,價格又壓得很低,他覺得後來的創業者應該都沒有什麽機會了。

336019066734863437

全國只有 128 家批準生產口罩廠商,網絡在售卻超過 1000

除了空氣凈化器,另外一款霧霾必備產品無疑就是口罩。

最知名的毫無疑問是 3M 口罩,據淘寶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霧霾高發期 3M 單日銷量破15萬。3M 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你應該知道的),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 公司位列第 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

雖然霧霾讓 3M 口罩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火爆起來,訂單量暴增,但是以工業生產為主的 3M 公司顯然跟不上這樣的產能,於是給了其他口罩品牌包括假 3M 巨大的市場空間。

387675893988993872

學材料學出生的趙大樂就想占一塊口罩市場,他創業做了一款新風口罩。「常規口罩的體驗實在是太差了,我們不想成為第一批在霧霾里倒下的人。」他說道。

但是由於口罩市場門檻太低,以及大品牌的口碑壓力,讓趙大樂的創業困難重重。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計,全國批準生產「一次性使用口罩」的生產廠家僅為 128 家,網絡上在售口罩品種不下 1000 種。因為缺少監管,市場上有的 PM2.5 防護口罩標註等級混亂,所標註的依據標準也是多種多樣。

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占世界 36%

2016年9月,荷蘭設計師丹·羅森加德(Daan Roosegaarde)設計的除霧霾塔落地北京 798 藝術區,凈化塔使用少量的綠色能源和專利的無臭氧離子技術,捕捉並收集空氣中至少 75% 的 PM2.5 和 PM10 霧霾顆粒,每小時可以凈化 3 萬立方米的空氣。

這位荷蘭人用收集到的霧霾做成戒指,售價 40 塊錢,他希望通過售賣戒指來覆蓋造塔的成本,這一方式他已經在荷蘭當地嘗試過了,但是在北京,霧霾塔由於凈化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將這一「霧霾凈化塔」更名為「霧霾警示塔」。

479932868864952324

花了近十年時間研究大氣問題的王蘊剛做了一款基於環境大數據,對大氣汙染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的產品。「霾圖」用地圖的形式實時展現我國任一地區的大氣汙染數據,並預測未來五天的空氣質量。而並沒有什麽工作經驗,還沒畢業在門診實習的魏震發現了一個恐怖的數據——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大幅度增加,占世界 36%

2016 年中國首個評估 PM2.5 對人影響的研究報告出爐。報告指出,大氣 PM2.5 汙染導致全國 31 座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 25.7 萬人超額死亡,超額死亡率平均接近 1‰。而在超額死亡的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肺癌。

魏震也選擇創業,他與導師合作,用中藥的配方做了一款號稱可以「清肺排霾」的養生飲料,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推廣之後,銷量一度大增。

但是讓他頭疼的是,宣傳沒過久,市場上突然湧進了一大批做防霾飲料的品牌,他只有再繼續找其他出路。

有人因為霧霾放棄創業,有人卻因為霧霾開始創業。霧霾讓生活變得艱難,創業也是如此。

空氣凈化器 霧霾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3

經緯中國王華東:大量社交產品之所以會死掉,根本原因就是創始人不懂用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95.shtml

經緯中國王華東:大量社交產品之所以會死掉,根本原因就是創始人不懂用戶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經緯中國王華東:大量社交產品之所以會死掉,根本原因就是創始人不懂用戶

在商業化的路徑上,切記不要傷到用戶。推進商業化應該是一種對用戶體驗的增值行為,而不是要榨幹用戶的價值。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655cd4021f335a05a93a209065ce95f1

題圖:經緯中國合夥人 王華東先生

在商業化的路徑上,切記不要傷到用戶。推進商業化應該是一種對用戶體驗的增值行為,而不是要榨幹用戶的價值。這就需要創始人對用戶的使用行為有深刻的認知。

為什麽很多人都想做社交

根本原因有一個

最近幾年,我看了很多的社交產品,對此做了一些研究,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比如,我有時會問身邊的朋友,你知道MySpace、Facebook、Instagram在海外哪個國家最先火起來嗎?很多人首先會從文化、語言、發展程度等角度想到英國、西歐、日本。

但事實上,答案是印度尼西亞。因為它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在齋月里,人們什麽都幹不了,都在網上聊天。所以還沒等這些產品主動去印度尼西亞做市場推廣,就火起來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社交產品和其它產品的不同之處,所以本次我應「投資人說」的邀請,談一談我對社交產品的一些思考,尤其是我非常看好的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

首先,在移動時代,社交產品為什麽這麽受關註? 

先從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來看。用戶在移動端和在PC端,使用產品的方式是不同的。在PC端,一個搜索框解決所有問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百度來查找;在移動端,搜索框被弱化。過去我們會在百度上搜某個地方有什麽好吃的,但現在直接打開大眾點評APP就可以了。

這個特征讓整個流量的構成、傳播路徑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在流量入口中心化的PC時代,我還在搜狐做編輯,辛辛苦苦寫了一篇文章,如果上不了首頁位置,那就沒有訪問量,因為這種依靠展示和搜索的傳播是單向的。但是現在,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傳播,就是所謂的轉發。優質專業的內容更容易獲得關註度了,因為社交網絡讓傳播變成了多向的。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是傳播信息的核心紐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則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溝通、互動中傳播,社交網絡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核心紐帶。

還有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手機本身就是一個通訊產品。不管是功能性手機還是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功能還是與人聯系,即打電話發短信。社交網絡豐富了用戶使用手機進行社交的方式。

為什麽以內容為核心的垂直社交最搶手

究其根本有這四點

那麽最搶手的為什麽是內容為核心的垂直社交?最簡單的一個原因是:關系鏈為核心的通用社交產品太難做了,讓用戶在新的產品里建立關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事情

5336690322311ff4ae6284c9905cf6a4

*圖片來源:《艾瑞:2016年中國移動社交系列研究報告》

其實我們分析一下,目前國內能夠真正幫用戶建立關系鏈的產品就三款。

第一款是QQ/微信,把線下的關系移到線上。QQ有最強的熟人關系鏈,微信用戶指數型爆發的時間點,也是允許用戶導入QQ好友之後。所以,對於創業者而言,一旦騰訊想做一個和你類似的產品,它又能很順暢地導入自己的關系鏈,那你是很難抵抗住的。不是說一定不能成,但是各方面你都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也需要一些運氣。

第二款是微博,搭建了一個又一個以「關註」為核心的關系鏈,你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你所關註的真人,但是因為你能及時知道他們的觀點和言論,你與他們也就建立了某種關系。

第三款就是陌陌,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陌生人關系鏈。其實我們在投陌生人社交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5%的女孩被98%的男生搭訕,剩下95%的女孩沒人理。在PC時代,一個人只要在網上有鏈接,其他人都能看到,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另外就是即使聯系上了,發現雙方相距十萬八千里,這對於想認識新朋友的用戶來講也存在一些體驗差的問題。因為智能手機本身自帶GPS,陌陌很好地利用了這點,出了LBS(基於地理位置的分享)的產品,把這兩個問題解決掉了,這對於用戶體驗來講是質的提升。

歷史上優秀的關系鏈社交產品也屈指可數。比較早的一個是2000年左右,網易的同城聊天室,里面都是和你的IP地址在同一個城市的人。後來出現了三款很有代表性的產品。人人網算是真正從零開始把關系鏈完全從線下導入線上的,當年能做到這一點非常牛;開心網一開始能火起來,也是通過MSN的關系鏈導入;還有一個是51.com,曾經把線下陌生交友做到極致。

可見關系鏈類型的社交產品門檻很高,要有足夠獨特的關系鏈才能從巨人的叢林中殺出來,其中成功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但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成功的數量是它的好幾倍,原因有四點:

第一、內容型的垂直社交產品不需要太多用戶,就能實現非常大的價值。相反在關系鏈型的通用產品中,一個產品必須擁有海量用戶,才能構建出網絡效應。如果你的用戶數是對手的十分之一,恐怕建立的壁壘只有對手的百分之一,這是自然規律,沒有哪個公司能夠超越。

第二、每一次新的交互方式誕生都是垂直社交產品的機會。我們最開始的互動方式就是發信息,後來發照片、視頻、直播,這些交互方式更新的過程,每次都有新的產品湧現出來。所以只要你能讓用戶沈澱下來,就能做出一個比較好的產品。尤其在整個移動市場中,用戶對於新交互、新產品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

第三、中國上網人群的成長也是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的機會。這里不僅指的是人群總數的擴大,更是人群興趣的細分。用戶變多之後,群體之間的差異開始明顯化,這也讓此前的小眾領域,有足夠的用戶群。比如,我們問80前的人有什麽興趣,他們都會說喜歡旅遊、看書,但這不是興趣,這是所有人都想做的事情。但去問95後,他們會講喜歡看喪屍片,喜歡電子音樂,這種變化就是新的機會。

第四、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律非常特殊。別的社交產品往往用戶走了,產品就消亡了。但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指標就是:用戶創造的內容在未來是否仍具有價值。

比如用戶在2016年創造的內容放到2020年還有價值,這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就因此變得更長了。當我們去看豆瓣的時候,發現它上面的內容貢獻者在2005年寫的影評,現在看起來還不錯,那麽這個內容生產者的流失其實對整個平臺的影響就不會那麽大。

一款好的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

具備這四個特點

一款好的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還需具備哪些特點?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在這個領域,好的產品是要有靈魂的。很多領域的投資都有很清晰的邏輯,你很清楚買東西的人有什麽需求,通過哪些方式可以滿足他的需求。但社交是一個強調人性的領域,只有洞見人性的產品才是有靈魂的。

因此你需要問自己,用戶在你這個平臺玩到底是來消耗什麽的。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nice。在nice之前,國內出現了至少100款圖片產品。那麽用戶分享的動力在哪里?如果只是加個濾鏡、發發圖,實際上這樣的產品已經非常多了,用戶已經有微博和朋友圈,沒動力再在一個新產品上發照片。

後來,當我去研究朋友圈和微博的時候,發現用戶分享圖片的核心目的就三個,第一個就是裝;第二個是作;第三個是其他。基本上裝占70%,作占20%,其他占10%

nice就擊中了占比70%的這個點,以前你發一張衣服相關的照片,大家不知道是什麽牌子的,現在nice做了一個標簽功能,你可以在上面標記它的品牌。這個標簽功能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極強地滿足了用戶曬的願望,這可能比之前他在微信上獲得的滿足感高出一個量級。

第二、在這個領域,好的產品一定也是有調性的。調性的核心就是用戶在產品中的感受,即歸屬感。在內容型的垂直社交產品中,歸屬感的要求比任何別的產品都要強很多。因為用戶在里面是要做深度參與的,不管是主動發帖還是跟別人互動。

調性的具體表現就是進來的人都認可產品里面的社區文化或生活方式。比如大家到nice上曬一些非常高級的服裝,其他用戶不會覺得你在炫富,而是覺得你好酷,居然有這個品牌限量款的衣服。在這些基礎上,它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以圖片為核心,以標簽進行關聯的社交網絡。

當然調性也需要去維護。其實一開始的時候,nice上也有很多人發自拍,但是這些自拍在主信息流中被過濾掉了,因為這對於其他用戶、整個平臺來講價值不大。

第三、在這個領域,創始人一定要是深度用戶。為什麽很多過於依靠邏輯、照抄照搬的產品死掉了?因為創始人根本不懂用戶。反觀那些做得好的社交產品,則不然。比如說周首(註:nice創始人),自己就是一個潮人,有1000雙球鞋。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所希望服務的這波人想要什麽。

第四、要根據自己對產品的理解來規劃叠代,不要完全聽早期用戶的反饋。因為這些願意提意見的早期用戶,他們提出的要求許多是個性化的,往往代表著非常小眾的需求。而你要考慮的是社區里面有一千萬用戶或者有一個億用戶之後,大家需要的是什麽產品。

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的商業進化路徑

需要特別留意這兩點

如果你問我工具-社交-電商這樣的進化路徑是否能走通,其實這個是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的。而且在這個路徑中,每一步其實需要註意的事情也是不一樣的。

從工具到社區是很難的一步。工具可以快速聚攏用戶,但並不一定能給用戶創造出新的精神空間。等用戶過了對這些功能的欣賞期後,就不會再用了。很多創業者在這一步的推進上,要思考你是否具備以下兩個特質:

第一個特質,你有沒有做社區的基因,有沒有把未來的演化路徑想清楚。優秀的創業者要能夠看到用戶需求的本質,並埋下做社區的線索。我投資的案例中,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美柚算一個。最早我和陳方毅(註:美柚創始人)聊天的時候,他講得很清楚,他就是要通過經期管理這個工具入手,做一個女性社群。所以它從一開始提供給用戶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還有內容。

第二個特質,你有沒有調整自己對數據的關註。不要沈迷於用戶增長速度,把用戶留下來才是最核心的。所以,要持續關註留存率。一個比較好的社交類產品可以做到次日留存率到50%,15天後留存率在20%,30天後留存率在10%,如果你產品的留存率比這個數值低太多,那自己就要開始往產品方向或者產品設計上找問題

從社區到電商這一步是相對容易的。社區大幅地降低了電商最難的兩個問題:信任成本和用戶獲取成本。由於社區階段帶來的流量、形成的信任,讓這條道路水到渠成

所以在這一步最需要註意的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這就需要對用戶的使用行為有深刻認知,美柚做電商之前,發現他們購物圈的活躍度非常高,大量的人在討論怎麽才能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於是美柚開始提供這些產品,讓用戶更順暢地進入電商環節。

在商業化的路徑上,切記不要傷到用戶。推進商業化應該是一種對用戶體驗的增值行為,而不是要榨幹用戶的價值。這就需要創始人對用戶的使用行為有深刻的認知

當然,電商並非唯一路徑,如何變現最終還是要結合自身的用戶特點。

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建立壁壘

可以參考這三點

對於整個社交領域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打敗你的永遠不是那些和你做同樣事情的產品,而是那些把你用戶的時間全部掠奪過去的產品。比如,可能最開始大家覺得搶車位、偷菜非常好玩;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發現微博提供了更好的社交方式,於是就都去微博玩了。這個現象雖然在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里面表現沒有那麽明顯,但如果要想做一個長青的產品,我覺得還是要做到幾點。

第一, 要給用戶提供更新更好的交互方式。這個交互方式的變化要看它對於用戶體驗的提升有多大。

第二, 用戶使用你產品的核心功能只有一個,但是你又要不停地給用戶提供新功能,這就要求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產品發展過程中功能要不斷地完善,要不停地給用戶提供新的功能來滿足用戶需求或者公司的需求。但是要在需求清單中不斷做減法,做好功能增減和用戶行為的平衡。

第三、所有的策略都要基於數據。對於社交產品而言,DAU是決定你做很多事情的重要指標。比如你想要做群組功能,如果只有10萬的DAU,分不了幾個群組,那麽這麽早推出這個功能的意義可能就沒那麽大。

除了DAU,你還需要找到影響產品發展的最核心指標,這個核心指標是從其它產品上無法複制過來的。假如這個指標在增長,就會帶動其它指標都會增長,這種正向增長能夠讓你的產品壁壘越來越高。

總之,保護好社區氛圍和用戶格調,哪怕遇到發展瓶頸,通過適度的產品優化叠代,以及為用戶創造附加價值的商業嘗試,最後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交 用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4

魏武揮:2017年,內容創業拼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93.shtml

魏武揮:2017年,內容創業拼什麽?
插坐學院 插坐學院

魏武揮:2017年,內容創業拼什麽?

最近幾年,互聯網最大紅利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差異!

本文由插座學院(微信ID:chazuomb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魏武揮。

“內容創業”已成為一個站得住的概念。

與很多創業概念所不同(比如 O2O),內容創業一般一開始就有現金流。現金流狀況非常好的內容創業項目,甚至不需要任何資本註入。

它本身就是一個能成立的生意模式。

當然,也有不少內容創業項目取得了大額的融資,並開始邁向除卻廣告模式之外的商業模式。

我將其稱為:商業叠代。

去年年底,一個名為“四番群”的微信群,攢了一個年會。群中一位有“互聯網女俠”之稱的群友,現在正在搗鼓一些天使投資的梁寧,提到了媒體的三大價值:廣告價值、公關價值和連接價值。

媒體具有廣告價值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媒體具有公關價值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雖然軟文這件事,在我看來,從來都是上不得臺面的事。連接價值,稍微難以理解一些。

有一些媒體,由於它的內容關系,經常會和一些大佬接觸。這種媒體就是大佬們中的一個橋節點。在合適的時候,它能爆發出很強的力量。

一家已經申報創業板上市的媒體,它的創始人,這個橋節點,給他以很大的幫助。公號生態里,其實頗有這樣的內容創業項目,有的甚至已經估值過億。

不過,在我看來,在梁寧的連接價值基礎之上,媒體將會蔓延出一個全新的價值——交易價值。交易價值建立在大規模的連接之上。而不是前面所提到的大佬的橋節點,那個從人數規模而言,並不大。

請允許我稍微岔開去一點。

曹政在他的公號“caoz的夢囈”中寫過一篇題為《知識分享,紅利期還有多久》。中間有一段話:我們那一代,70 後,跟我們父母那一代,消費觀截然不同,80 後比 70 後好一些,90 後和我們比,完全是不同時代的人,消費觀差異相當巨大。那麽我強調一點,最近幾年,互聯網最大紅利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差異!

這段話我有所感悟,但這段話並沒有說明:到底是什麽消費觀差異。70 後的我,和 90 後的我的學生,消費時究竟有什麽不同?經過一段時間的琢磨,我想明白了這里的差異。年紀稍長的人,他們的消費觀念是:趕集。年紀很輕的一代,他們的消費觀念是:隨需隨買。

可能一個年紀很輕的人,ta 不一定會購買中年人的東西,但當未來ta進入中年後,ta 也會購買。但 ta 的消費方法論和 ta 的前輩並不同。

我是一個七零後生人。在我的記憶深處,存在過“饑餓”二字。畢竟,真正迎來供給大富裕的時代,是八十年代以後的事。我一度有“攢”貨的習慣,比如在某電子商務網站上,一單超過 99 的購買金額可以免運費,我會攢著這個貨物湊單購買。

我第一臺電腦的硬盤只有幾十個 MB ,這養成了一直到前年我第一次開始使用 MacBook 時,非常不習慣地問別人:我的電腦在哪里?我需要知道自己硬盤空間還有多大。

但今天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恐怕饑餓二字,和他們並沒有什麽關系。你可以批評他們“沖動消費”、“不理性消費”。但你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隨需隨買,事實存在。而且,我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即便等他們人到中年,他們的消費觀念依然是:隨需隨買。

這種骨子里的方法論,是很難改變的。

ad056fb8c93325fe1a8bf0bb3a9453cd_副本

前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其實一趟趕集,比如周末一起去逛商場——請註意這句話,兩個要素:時間、地點是中心化的。

互聯網時代,還是趕集。互聯網解構掉了時間,7*24 小時都可以消費,但交易場所依然是集中的。比如淘寶,比如京東。這種集中體現在,你登錄網站的首頁,開始“逛”淘寶、“逛”京東。

設想這樣一種場景。某媒體文章介紹一種東西很不錯。天花亂墜之余,它只是提到了這種商品的名字,並沒有購買指導。這會讓年輕人很不耐煩。我已經多次看到這樣的評論:講了半天不給購買鏈接,你逗我啊?

這和過去的媒體時代是何等不同。傳統媒體在介紹一個產品時,還生怕讀者以為是媒體的軟文,有失操守。但在今天,你不赤裸裸地放出購買鏈接,反而會被你的粉絲、用戶唾罵。

從一個內容出發,引起購買興趣,其實是消費的去中心化。時間已經去中心,購買都去中心。即便商品仍在淘寶頁面上,但消費者並不是從首頁進入進行一番搜索或閑逛,而是直達商品頁。有些消費者甚至會認為,這就是這個內容背後的運營者在售貨,淘寶也好京東也好,與 ta 本人無關。

無論是廣告價值,還是公關價值,這是一個三方的商業模式。媒體將其用戶(讀者)作為一種註意力,轉賣給第三方,也就是甲方。但交易價值,是一個兩方的商業模式,用戶即甲方。交易價值建立在一種連接之上,就算是具象的形式,都需要購買鏈接。

不得不說,廣告價值的毛利率高,交易價值的毛利率低(如果是實物的話)。但有趣的事是,依托高毛利率的廣告媒體從來不是什麽規模龐大的生意。

紐約時報全球知名,但從商業角度看,它不是一個大公司。但依托低毛利率賣貨的企業,無論是沃爾瑪,還是京東,都是市值巨大的主。但凡有勃勃雄心的內容創業者,一定會不僅僅局限於廣告模式。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交易便捷,代際人口交替帶來的觀念變化,為最終達成去中心化消費的內容通道,建立了可靠的基石。廣告價值依然存在,交易價值將在 2017 年規模化的得以凸現。是為商業叠代。

過去的 2016 年,總讓我感到這樣一件事:內容創業在廣告模式上的戰鬥,大體已經結束。

未來的廣告投放,主要集中於兩個地方:其一,渠道。比如今日頭條,或者騰訊的效果廣告。當然,還有一些其它內容渠道也能分到一杯羹。其二,頭部大號。這些頭部大號,動輒大幾百萬粉絲,與甲方有極強的議價能力,部分甚至可以雇傭成體系的銷售團隊。

腰部的內容創業項目,廣告上不是不能分到,而是說,基本屬於等人吃完了肉去喝點湯。影響力在腰部的,通常都是垂直性質的,無論是內容垂直,還是地域垂直。否則,做不到頭部,屬於能力極其有限。垂直內容創業項目,必須著眼於交易價值,這是應戰頭部大號的唯一機會。

即將展開的 2017 年,是內容創業市場上的洗牌年。所有的內容創業,彼此都是競爭關系。用戶大盤已經不再有飆升式的增長,純人口統計口徑上的紅利已經耗盡。

有人曾經在一臺電視節目中提到,內容創業必須精耕細作。在場的我,咄咄逼人地問她:什麽叫精耕細作?其實我是有答案的。那就是挖掘交易價值

c792f703ca25480f52019cb50eea5d8a

讓我再一次重複 caoz 的這句話:

最近幾年,互聯網最大紅利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差異!

請千萬不要忘記,他們“隨需隨買”的重大特征。

 
互聯網 內容創業 媒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5

從四面楚歌到凈利20億元,東阿阿膠10年滋補重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92.shtml

從四面楚歌到凈利20億元,東阿阿膠10年滋補重生
鄧德隆 鄧德隆

從四面楚歌到凈利20億元,東阿阿膠10年滋補重生

十年來,東阿阿膠的實踐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戰略。這不僅是給醫藥行業,而且是給整個中國的企業界提供了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的範本。

12月22日,中國定位第一人、特勞特中國區合夥人鄧德隆作為創業黑馬“創業實驗室導師”,在黑馬學吧app進行了第四次直播。

在這次直播中,鄧德隆以東阿阿膠為例,為大家解析東阿阿膠十年的戰略歷程。

以下是鄧德隆第四次直播內容精選:

東阿阿膠,十年蛻變

12月21日第十屆“阿膠滋補節”在山東東阿縣開幕。十年前的阿膠面臨品類邊緣化、行業消亡的風險,而如今在江浙滬粵等養生重鎮,阿膠已成為高端人群滋補養生的首選。

首先來看一組數據:

1、東阿阿膠的凈利潤從十年前的1億上升到2015年的16億,預計2016年將達到20億;

2、品牌價值從26億到142億;

3、市值從20億到350億。

不過,要想更直觀地看到這種變化,大家可以去周圍的藥店走訪一下,應該很容易發現:各大藥店最好的位置,幾乎都擺放的是東阿阿膠。而藥店的這種黃金位置不是誰想拿就能拿到的。

原因是什麽呢?很簡單,就是東阿阿膠是能夠為這個藥店引流的,能夠帶來客戶。它有強大的創造客戶的能力,不斷地給藥店帶來很好的收入和利潤。所以,藥店很自然地把最好的位置給東阿阿膠,這是普遍現象。全國各地的藥店都有這個特點,都會把東阿阿膠作為主打的第一品牌,放在藥店最顯眼、最黃金的位置,這是品牌影響力的體現。

東阿阿膠十年最大的成就是擁有了三大主流品牌,主導三個優質市場:

●  東阿阿膠,滋補養生第一品牌,主導開創滋補市場;

●  複方阿膠漿,氣血保健第一品牌,主導開創保健市場;

●  桃花姬阿膠糕,阿膠糕第一品牌,主導開創美顏零食市場。

總結東阿阿膠在過去十年的發展,借用時下一個流行的概念,恰好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供給側結構性轉型。十年來,東阿阿膠的實踐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戰略。這不僅是給醫藥行業,而且是給整個中國的企業界提供了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的範本。

由外而內的思維:定位引領戰略

東阿阿膠取得這麽好的成績,背後是什麽樣的邏輯?定位和戰略是什麽樣的關系?

我們還是要先給大家講一個概念,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定位引領戰略”。定位就是針對競爭建立優勢位置,它來源於軍事戰略術語。

對於企業的戰略來講,有兩個任務:

第一,在企業外部——顧客的頭腦里,確立一個針對競爭的優勢位置,這個位置就叫定位;

第二,在企業內部,以這個位置為導向,配置所有資源,進行運營管理,以創造出最佳的經營成果,這樣就是定位引領戰略。

東阿阿膠這十年非常好地執行了這樣一個過程,通過定位引領整個戰略的制定和執行。

由內而外的思維:多元化戰略

十年前東阿阿膠的戰略,就是這種由內而外的思維下,制定的多元化戰略。通過東阿阿膠的轉型,大家可以看到今天企業面臨的困境,及整個中國經濟的困境。國家為什麽會提出供給側改革?在我們看來,十年前的東阿阿膠就已經在實踐供給側改革的戰略,而且這十年來成果斐然。東阿阿膠就是完成了中國經濟向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的非常典型的範本。

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企業跟十年前的東阿阿膠一樣。考慮“我想做什麽,我希望做什麽”,然後由此規劃自己的戰略。從自己出發,從內部出發,設定一個目標來配置資源,是所有企業的通病,鮮有例外。這就是中國經濟當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1.多元化從何而來?

從一開始,阿膠就是東阿阿膠的主業。當時老董事長帶著大家把阿膠做得非常好。在整個阿膠品類里,東阿阿膠已經做成了老大,占據70%的市場份額。這個時候,戰略問題就來了:企業如果要進一步壯大,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呢?

即便是今天,很多人也很容易想到這樣幾個方向:

(1)基於原有市場,進入其它相關領域

阿膠市場就這麽大,最早開始聚焦的肯定是進入其它相關領域,比如說阿膠是中醫藥,那就繼續做中成藥,然後再去做生物制藥。

(2)依托既有渠道,拓展其他業務

阿膠會在醫院用,對應的渠道已經開創好了,客戶關系也好,當然可以借勢做一些藥用輔料、醫療器械,比如溫度計、註射計。因為有現成渠道,不用就浪費了。進一步發展,就可以開展醫藥批發業務。

(3)利用企業地位,進入非相關領域

還可以做醫藥包裝,甚至其他行業。也許大家聽起來像笑話,但在當時,東阿阿膠還進軍了啤酒行業。因為在當地做大了,成了主流企業,這些資源自然會主動靠攏過來。

一個阿膠企業可以橫跨20多個行業,有上幾千種產品,方方面面的業務都有。雖然看起來很有規模,也很風光,但實際上企業的經營壓力非常大,整個企業的增長非常乏力,一年不如一年。同時,利潤也非常微薄,而且有這麽多業務要去管理,也是疲憊不堪。

十年前,東阿阿膠面臨的這些情況,目前在國內還是普遍存在。所謂的風口論,本質上還是企業在盲目追逐外部的一些所謂機遇。也就是有一個風口起來了,如果這個時候不趕上的話,就吃虧了。或者是企業已經定了一個很高的增長目標,靠一個主業顯然達不到,外面又有一個風口起來,就跟吧。

現在講“風口的豬都能起飛”。告訴大家,風口的豬可能只有第一只能起飛,即建立主導地位的能起飛,後面的都摔死了。

通過回顧東阿阿膠十年前的戰略,大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風口論”的兩個非常明顯的陷阱:

第一個陷阱,從內部的增長需要出發,企業自己定一個目標。比如,今年1000個億了,那明年就得2000個億,那只是企業內部自己的願望。一旦圍繞這個目標來制定戰略,只做現有的產品遠遠不能滿足增長的需要,就必須做手機、做汽車…

第二個陷阱,市場什麽流行,我做什麽,追逐風口。現在無人駕駛汽車那麽火,我也分一杯羮。手機很火,市場好像特別大,其它的手機廠商也並不怎麽聰明,我也去分一杯羮。

5000億的規模就這樣湊起來,這就是非常光鮮亮麗的陷阱,很大的誘惑,很難抗拒,而且好像自成邏輯。但那只是一種企業的內部邏輯,都是從自我的增長欲望,從自己的內部願望出發,結果就是一定會陷入到一個沒有競爭優勢、被敵軍圍困萬千重的局面。

當年的東阿阿膠也是這個局面,進入20多個領域,相當於把自己的子弟兵投入到一個跟20多個集團軍混戰的局面,陷入到重重包圍。東阿阿膠當年可以說是四面楚歌,瀕臨滅絕的危險性的確存在。

2.多元化的問題何在?

問題出在哪呢?

首先,進入多個領域,容易被競爭牽制。

實際上,十年前的競爭遠沒有今天激烈。但是就算是這樣,東阿阿膠要進入這麽多領域,也是應付不過來的。比如說進入生物制藥領域,國內有巨頭,國外也有巨頭,要想在該領域有所作為是非常難的。啤酒就更不用說了。每一個領域都會有很強的競爭,如果只是跟隨競爭,競爭壓力會非常大。所以增長慢、利潤低,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非專業化經營,運營效率低。

反過來看加多寶,只做一個紅罐子,運營效率是非常高的。無論是成本的控制,還是銷售,因為各方面都比較簡單,所以效率是最高的。而且它非常專業,可以不斷去優化和進步。

再者,無一主導品牌,企業無定價權。

從品牌層面來講,基本上每一個業務都沒有辦法主導。不能主導,企業就沒有定價權。作為一個跟隨品牌,發展速度慢、效率低下、利潤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3.多元化帶來的困境

東阿阿膠早年的多元化戰略方式,不能在某一領域取得主導,沒有針對競爭建立優勢位置,企業的經營就會非常困難。

企業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主業邊緣化。

阿膠是東阿阿膠的主業,在這個領域里它是非常有優勢的,占據70%的市場份額。然而從整個品類來看,卻已經進入了全面的邊緣化。

(1)價格便宜,品類低端

歷史上,阿膠是主流人群消費的高端滋補品。而十年前,消費阿膠的主要是低端人群,因為它非常便宜,80塊錢一斤。這使得阿膠與主流人群基本上沒有什麽關系了。

(2)市場局限,前景無望

當時的市場就是女性冬季補血,而且是低端的,這個市場太有限了。

(3)競爭退出,行業危機

由於領導品牌東阿阿膠的封殺,其他競爭紛紛退出阿膠領域,使得品類進一步邊緣化。更為嚴重的是,阿膠價格低、利潤薄,無法支持到上遊產業鏈的開發,造成驢皮嚴重短缺,行業面臨滅絕的危險。

大家可以看看當下的企業,對照十年前的東阿阿膠,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觸手可及的感覺?企業主業增長乏力,風口又起,企業的增長目標又是剛性的,所以紛紛趕下一個風口。“風口豬起飛”的理論非常風行是有道理的,它把當下中國企業家的生存困境和對突圍的渴求,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

解決之道:成為行業主導

十年前東阿阿膠的戰略困境,主要原因是主業沒有打開空間,就進入不同的領域,又面臨多方競爭,更沒有辦法主導,使得整個企業發展乏力,利潤微薄。

大家看這個局面怎麽解決?東阿阿膠十年前的解決之道對當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具有啟示意義。

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就是要針對競爭建立優勢位置。對企業而言,就是要主導一個行業,這樣才有定價權。

第一步,選擇好主業

選擇主業的三條原則是:

(1)企業有能力主導的業務;

(2)運營上有優勢,能夠形成競爭壁壘;

(3)有消費基礎,並且符合未來趨勢。

對東阿阿膠來說,能主導的就是阿膠。其它任何領域,如中成藥、生物制藥等,都有巨頭,不可能主導。

首先,東阿阿膠占有70%的市場份額,是行業領導者。阿膠的工業化,是由東阿阿膠來完成的,所以東阿阿膠有能力去主導這個行業。

其次,東阿阿膠靠阿膠起家,無論從傳承還是工藝、技術、研發以及人才等方面來說都有優勢。

再者,一方面,在江浙滬粵這些有滋補養生傳統的地方,阿膠有深厚的消費基礎;一方面,隨著整個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註重健康,滋補養生的市場迅速崛起。

第二步,重新定位主業

我們第一次去東阿阿膠的時候,剛進廠門,迎接我們的是一條巨大的橫幅,“打造亞洲補血第一品牌”。我問老董事長什麽意思?他說:“阿膠進入的是補血市場,我們在國內占了70%多的市場份額,已經沒有空間了,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亞洲,這里華人多,容易認可阿膠。”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由於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營養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需求已大量減少,補血市場一直在萎縮。

東阿阿膠必須轉移到新的市場,這個新市場就是“滋補養生”市場。

企業要去發現和界定自己的優勢,一定要站在企業外部思考。如果東阿阿膠定位為“補血”,那麽補血市場在萎縮,不符合未來發展趨勢,這個品類就沒法做了。如果站在外部,轉換一個頻道,轉到“滋補養生”,阿膠的優勢就明顯了。

東阿阿膠是這樣,加多寶也是這樣。加多寶賣涼茶,涼茶市場本來就這麽大,北方人不喝,南方人就那麽點。但是如果轉移到“預防上火的飲料”,進入更大的飲料市場,市場空間馬上就大了。

這里給廣大企業家一個啟示:當企業增長遇到瓶頸的時候,不要盲目地追逐風口,而是要重新定位主業、轉移競爭。當東阿阿膠把競爭對手界定為其它阿膠的時候,市場空間沒了。但是通過重新定位為“滋補上品”,進入滋補市場,就豁然開朗了。

十年前東阿阿膠最重要的戰略任務,就是把阿膠從補血回歸到滋補,從邊緣化的品類回歸到主流滋補品類。從戰略上重新定位,把阿膠從“補血聖藥”,重新定位為“滋補上品”。這樣的轉換,就好像當年加多寶從“涼茶”重新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

重新定位之後,東阿阿膠新的品牌故事就是:“滋補三大寶,人參、鹿茸和阿膠”。

第三步,圍繞定位規劃戰略

有了“滋補上品”的定位,企業所有資源的配置就要圍繞定位展開。

1.聚焦阿膠主業

我們要主導、做大阿膠這個行業和品類,把它從補血帶到滋補市場,企業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要聚焦到阿膠上來,這樣才有可能做大。

有了定位,業務取舍就非常清晰了。要做滋補上品,要主導滋補行業,就必須聚焦到阿膠主業,逐步舍棄其它業務。

2.開創主流滋補消費

圍繞“滋補上品”的定位,企業要去開創的消費者,不再是冬季補血的女性,而要轉向新的“滋補養生”人群。

3.容納競爭,共同開創

東阿阿膠早期的傳播是:“滋補三大寶,人參、鹿茸與阿膠”,從來沒有提“東阿阿膠”,為什麽要這樣做?

十年前,阿膠是一個邊緣化的品類,如果繼續宣傳東阿阿膠,壓制其它競爭,整個品類將進一步邊緣化。

東阿阿膠作為阿膠領導品牌,其責任就是要把整個品類帶入到滋補養生市場,針對其它的滋補品建立起優勢位置。所以,在第一個五年規劃中,東阿阿膠無論是廣告、公關還是一線的宣傳,都不強調東阿阿膠的好處,而主要突出阿膠。同時有意識地將低端市場留給其他競爭對手,吸引更多競爭加入,共同做大阿膠品類。

這就是東阿阿膠第一個五年戰略規劃,最好地演繹了如何通過定位引領戰略。

小結

作為企業家必須回答的“企業的三個問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把這三個問題整合成一套企業的經營之道,通過這個經營之道驅動企業的發展。

今天東阿阿膠這個案例很好地詮釋了以上三個問題:

我從哪里來?東阿阿膠不能從補血來,更不能從生物制藥或包裝印刷上來,我是從“滋補”來。

我是誰?要面對眾多的滋補品建立優勢位置,我是“滋補上品”。

我向何處去?就是要開創好阿膠“滋補養生”的消費,做大阿膠品類。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6

馬雲小品界首秀;百度旗下銀行獲批;蘋果應用商店銷售創單日新高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89.shtml

馬雲小品界首秀;百度旗下銀行獲批;蘋果應用商店銷售創單日新高 | 黑馬早報
朱丹 朱丹

馬雲小品界首秀;百度旗下銀行獲批;蘋果應用商店銷售創單日新高 | 黑馬早報

滴滴投資巴西招車公司

585398782309721587

靜靜有點不敢看自己2016的支付賬單,你呢?

支付寶賬單又雙叒叕來了,昨天點開支付寶的推送,看到2016年我用支付寶幹了那麽多不(duo)堪(shou)入(cheng)目(yin)的事情,靜靜真的需要靜靜了,遲來的雙十一的懲罰、電影票……,不過再看看朋友圈的曬單,覺得自己簡直是節儉風的代表。

不多說啦,一起來看我們的早報吧~

1、豪聲電子怒對樂視:申請仲裁要求還錢

昨日下午,新三板豪聲電子發布了一則仲裁公告。豪聲電子為原告,而被告則為樂視集團。公告顯示,原告與被告因采購業務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被告對原告的應付款共計人民幣1102.04萬元、美金592.9萬元,並支付利息,合計人民幣暫為5174.4萬元。

@甘食物語: 樂視被連著追啊 拆東墻補西墻……

@電商洋大夫: 這個時候選擇仲裁,時機選擇的不錯,省了不少廣告費

2、支付寶發布2016全民賬單: 80後人均網上支付超12萬

支付寶近日發布2016年中國人全民賬單。數據顯示,4.5億消費者過去一年71%的支付筆數發生在移動端,超10億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務”。80後、90後成為這一趨勢中主流人群,80後人均支付金額超過12萬元,90後使用移動支付更是高達91%。省級地區全年支付總金額,廣東第一;人均支付金額,上海達到14.8萬元。

此外,支付寶還給了一些有趣的數據:1、據淘寶內衣數據,2016年秋褲銷量南方遠超北方;2、有借有還信用排行榜:河南排名第一;3、中國移動支付世界第一,西藏移動支付秒殺全國

@詩詞苑: 北方過冬靠暖氣,南方過冬靠的是一身正氣!

@菲菲:支付寶將轉賬也算入支付了,所以80後人均支付超12萬不是扯淡……

3、BAT銀行業再聚首:百度旗下百信銀行正式獲銀監會批籌

繼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成立網商銀行、騰訊成立微眾銀行後,昨日,中信銀行與百度公司(福建百度博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接到銀監會批複,同意在北京市籌建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信銀行)。

據了解,百信銀行將以獨立法人形式開展直銷銀行業務,這是銀監會探索部分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制改革設想以來落地的創新試點方案。中信銀行和百度公司將充分調動兩家母公司的優勢資源,全力支持百信銀行的發展。

@可愛闖蕩少年:那麽問題來呢,用哪個好呢

4、馬雲再為鄉村教師頒獎 現場與宋小寶合演小品

昨日臘八夜,馬雲在三亞香格里拉酒店為100名鄉村教師舉辦盛大頒獎典禮,這也是他連續第二個臘八節攜眾明星向鄉村教師致敬。為了表達對這些堅守苦寒之地的鄉村教師的尊重和歡迎,馬雲動用了“半個娛樂圈”的朋友資源,甚至自己上臺和宋小寶合演小品。馬雲踐行了自己那句“中國可以沒有阿里巴巴,沒有馬雲,但是不能沒有鄉村教師”的承諾。

@周77: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真的要為馬雲點贊

@侯利: 馬雲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令人佩服。

5、深圳禁止異地網約車營運 一周內清理完畢

1月3日深圳交通部門約談了目前在深的所有網約車運營平臺,即日起各網約車平臺將停止對異地網約車派單,並在一周內清理完畢。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支隊也從1月3日起對在深圳運營的異地網約車開展專項整治,如發現違規將處罰網約車平臺。

@橙子hhh: 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6、人人影視與人人視頻徹底分家

人人影視在其官方微博@人人影視字幕發布了一篇《人人視頻與人人影視不是一家,已徹底無瓜葛》的文章,再度澄清與人人視頻的關系。文章提到,人人影視已經退出“人人視頻”項目,徹底無任何瓜葛,不是一家,兩者沒有任何關系。人人影視表示,“我們選擇主動放棄並退出’人人視頻’的所有股權,我們也並未因此獲得任何品牌使用補償費,老LOGO也白送給他們了。”

@BSinthemiddle: 字幕組內部都稱人人字幕為宇宙組,不可一世目中無人,團隊龐大確實高手雲集,但翻譯質量也參差不齊。但說到不盈利,人人字幕壓制的美劇內嵌廣告,這個我還是記得很清楚。

7、滴滴出行等向巴西招車公司投資逾1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以滴滴出行為首的多位投資者向巴西招車公司99投資了逾1億美元。根據協議,滴滴將有權向99公司推薦一名董事會成員。作為回報,滴滴將提供“戰略指導和支持。”99公司和滴滴出行高管均未披露該投資的具體數額,在99公司持有的股份,或其他投資者的身份。

@好吃的我:看來滴滴的目光和資本伸的不是一般的遠啊

8、關於蘋果的3則消息

單日2.4億美金!2017年元旦蘋果App Store銷售額創紀錄

昨日蘋果公布了App Store的銷售數據公告,公告表明,在2017年元旦當日,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銷售額達到2.4億美元,創下了單日最高銷售額紀錄。在整個2016年,App Store為開發者帶來了200億美元的收入,比2015年增長40%。

據媒體報道,App Store上獲得收入最高的10大開發者來自中國、芬蘭、日本、美國和英國,騰訊和網易分居前兩位,芬蘭的Supercell排名第三。另一組值得分享的是:中國App Store開發者在過去一年收入同比增長90%多。且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表示,中國用戶更愛為iOS遊戲付費。

@Sevenphh: 而且supercell還被騰訊收購了,所以在遊戲上面賺錢騰訊還是扛把子

iPhone 8最新消息:雙玻璃設計/無線充電功能

蘋果與Energous公司合作,雙方正在計劃新的技術和成果,按照Energous現有的技術支持外,其可以實現真正的無線充電,比如規定1米,當你的設備進入這個區域,無需接觸充電裝置直接就開始充電。為了無線快充,蘋果iPhone 8將會拋棄金屬設計,采用雙玻璃設計+經典iPhone 4金屬中框設計。

@南向北: 能源轉化效率肯定很低,這種技術並不節能環保

蘋果為在印度生產iPhone索要優惠 印度政府不買賬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部長尼爾瑪拉•希塔拉曼今日表示,印度政府不會為吸引蘋果公司在印度制造iPhone而提供特別的優惠政策。 《華爾街日報》上月中旬援引印度兩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消息稱,蘋果正與印度政府談判,商討在印度生產iPhone等產品的可能性。

@那誰家的兔紙: 印度就是一個奇葩國家,之前規定至少30%的零部件必須在印度采購,才可以在印度開設品牌零售店,所以蘋果在印度開直營店的申請一直被駁回。前段時間政策好像又改了,但是蘋果反而不開了。另外印度禁止蘋果賣官方翻新機。

9、三星4月發布Galaxy S8 首批供貨1000萬部

據韓國《電子時報》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三星電子計劃在今年4月發布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8。在正式開售前,三星將備貨1000萬部。Galaxy S8的首批零件將於2月送達生產工廠,量產將於3月啟動。

@SmallStrong_: 三星這更新速度…

10、諾基亞今年要發7款新機:還要用上驍龍835

據外媒報道,諾基亞將出席MWC 2017大會,並且確定將會推出硬件產品。目前曝光的諾基亞手機有四款,分別是E1、D1、D1C、Z2 Plus。不過馬來西亞授權經銷商透露的消息顯示,諾基亞今年發布的手機將達到7款。

@黃豆媽: 不見得是情懷。如果真的好,為啥會賣不好?諾基亞質量一直都很過硬,質量好用的方便就是硬道理 ,情懷只是加分

11、Snapchat遭前員工起訴 指控其誤導投資者

“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前員工安東尼•博普里亞諾(Anthony Pompliano)周三將Snapchat告上法庭,稱Snapchat誤導投資者和商業合租夥伴,旨在擡高IPO(首次公開招股)估值。

今日思想

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這說明你沒有和你自己成為好朋友。

——薩特

黑馬早報 黑馬早報神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