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仔看 Tec:趁低吸納 IT男
1 :
GS(14)@2010-09-25 17:22: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486940
《福布斯》公佈今年美國 400大富豪榜,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身家暴升近 2.5倍,成為富豪榜大贏家,這個人應該是現時世上最有錢的 80後,是不少女士的偶像,甚至是理想對象,高絲上網查一查才發現,他的女友原來是個疑似港女── Priscilla Chan,這位陳小姐真的「恨死隔籬」,不過想學她,除了要有能力去哈佛讀書外,還要懂得趁低吸納!
FB創辦人女友疑似港女
話說朱克伯格當年剛畢業, Facebook業務剛剛起步,他找學校的教授介紹同學到 Facebook工作,陳小姐接受了他的工作邀請,他們便認識了。
試試代入當年的陳小姐想一想,一個男人全職做 Startup搞網站,起初未有投資者時更是燒錢為主,如果是傳統中國女性,或會覺得這種男人不務正業,難以付託,不過就因陳小姐肯趁低吸納,信任這隻「優質股」,才有今時今日。
高絲上星期出席朋友的婚禮,新郎有點像朱克伯格,不是樣子,而是搞 Startup的毅力,一直堅持,同類網站對手死盡只剩下他,最後婚禮當日公佈網站終於有好消息,而高絲覺得新娘更是個獨具慧眼的「投資者」。
女人希望揀個成功的男友無可厚非,相信自己的選擇,看遠點,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
高絲
宋漢生、莫乃光及高絲專欄將每周輪流刊出
世說新經:好 IT人難求
1 :
GS(14)@2010-11-20 17:01:0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681343
最近市道好轉,從事資訊科技業的朋友說,收多了人事顧問的電話。早兩晚到親子王國的辦公室找 Rainer,他也說 IT人難請,尤其是請擅長管理高流量大型網站的 IT人更難。
所有世界級頂尖企業保持高增長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不斷招攬第一流的人才。近幾年以來, Google、 McKinsey和 GoldmanSachs是美國 MBA畢業生最嚮往的公司。不過,若將全球大學畢業生分成 Business和 Engineering兩幫人,在那幫修讀工程的學生心坎裏, McKinsey和 GoldmanSachs卻連最愛僱主前 20位都打不進去,分別排名 26和 34。相反, Google在修讀商科和工程科學生的排名均是第一。
大家若有留意科技新聞,資訊科技界人才難求的現象,美國矽谷都是一樣,就連 Google亦不能倖免。何以 Google最近高調宣佈全球員工加薪 10%?因為 Google明顯受到了威脅,他們最頂尖的人才,正面臨被 Facebook挖走的危機。
Google吸引力遜 Facebook
Facebook現正身處尚未上市的冒起時期, Google也曾經歷過一次。雖然 Google或許仍是世上最偉大的公司,但無可否認,經過那麼多年, Google已是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增長的速度開始放緩,公司的架構及文化,亦不再可能是當初人人奮力向上、辦公室政治特少的創業形態。
因此,對於那些不怕捱苦只求改變世界、嚮往 Startup精神及討厭跟「廢柴」共事的畢業生, Google能夠提供的條件和吸引力,絕對不及 Facebook。再者,加入 Facebook、 Twitter及 Foursquare這些未上市的公司,所得到的認股權,就可以在未來公司招股上市時,換成股票然後賣掉變成一個又一個百萬富翁。
除了加人工, Google還有甚麼方法防止人才被挖?最近讀施永青的專欄,他提及到,在公司內部推行自由跳槽制度,受到下屬的抗拒與質疑,這自然是來自施永青對無為而治的管治信念。
地產代理業競爭激烈,企業要有好成績,要設法留住優秀員工,才能長遠保得住競爭力,而自由跳槽制度,將工作崗位的選擇權交到員工手上,並由「市場」決定公司人力資源的分配,的確有助工作滿意度,從而留住優秀員工。無為而治跟 Google一直提倡的網絡自由,在心法上異曲同工,這道招式或可借來一用。
女人仔看 Tec: IT人結構性失戀
1 :
GS(14)@2010-11-27 18:25:5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05701
還記得之前高絲發表過有關「嫁個 IT人」的言論,引起了一些網民的迴響,是的,我明白「崩口人忌崩口碗」,話題實在有點敏感,以高絲觀察所得, I.T男士又的確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馨香。
話說高絲有位從事 IT工作的朋友 A,於 Facebook上看見了我與朋友 B的合照,發現了原來 B是失散多年的舊同學。
A告訴我, B畢業後便從事 IT工作,中途轉了好幾家公司,人工跳了好幾級,早就有車有樓,他便問高絲:「他這麼好景,樣子又不錯,是不是已經結婚了?」
高絲錯愕了一下,雖然跟 B屬泛泛之交,可是從 A的 Facebook,加上其他朋友對他的評價來看, B單身的機會有八成以上, A得知後打了個突,說笑這:「他有車有樓都單身,那我甚麼辦?」
問題不在職業種類
高絲實在不明所以,因為不但 A及 B有單身危機,還有些從事 IT業的 C、 D、 E……都正面對單身危機,他們樣貌、衣着或賺錢能力都不成問題,年紀亦不失競爭力,絕對是理想對象。
當高絲快想爆頭之際,身邊的阿強一語道破:「他們沒問題,是市場轉型了,他們都陷入了『結構性失戀』的困局。」
甚麼是結構性失戀?其實等同結構性失業,不是某種工人本身技能問題,而是市場上減少,甚至消失了對這種技能的需求;等同於不是從事 IT業的男人不吸引,而是喜歡從事 IT業男人的女士越來越少,發生了供求失衡的問題。
轉型解決單身危機
如何解決?阿強說:「叫他們轉型吧!」工作的種類很多時都會影響了一個人的社交圈子,不過不是叫他們轉行,而是除了留意工作有關的事情外,還可以大膽嘗試轉換形象,又或者做些從沒做過的群體活動,例如學跳探戈舞,又或者上 Art Jam堂學畫畫,說不定真名天女就近在咫尺。
高絲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11-27 21:13:45呢個作者寫野我覺得好差…
3 :
GS(14)@2010-11-28 10:41:55老生常談得過分
4 :
abbychau(1)@2010-12-01 15:15:46非也,是錯得過分
5 :
GS(14)@2010-12-02 20:40:20點錯得過分?
6 :
abbychau(1)@2010-12-03 01:30:57只單方面說喜歡從事 IT業男人的女士越來越少
既然他們條件不錯, 為甚麼沒談他們喜歡甚麼
7 :
龍生(798)@2010-12-03 04:50:40那麼IT 男喜歡什麼呢?
8 :
GS(14)@2010-12-03 08:19:50IT男喜歡就是在IT看到相關的異性囉
9 :
abbychau(1)@2010-12-03 23:51:18純屬個人看法...我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這一群並不注重這種人際關係而已...
10 :
GS(14)@2010-12-04 10:36:56我也覺得吧,不過反而樂得自在,記得今日睇創業板入面的文章,有一篇好像他們
趁科技潮創業 年輕IT人上位 低潮下站穩腳 「放不放棄僅一念間」
1 :
GS(14)@2010-12-31 17:47:182010-12-31 HT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擊倒了多少「新經濟」的創業家,但其後10年,由寬頻變隨時上網,由Google、Yahoo變成社交網絡大行其道,由商用VPN進化至發展雲端科技,科網股來年又將成炙手可熱的熱煎堆。新一個科技浪潮,又就造一批年輕人乘浪而上,如網絡公司第一線創辦人文立帶領公司走出泡沫後扶搖直上;而80後IT人鄭斌彬亦加入主攻網絡軟件,未來繼續靠運用中港商務科技掘金!
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不少借科技為名搵錢的公司倒下,但其後10年,科技浪潮並沒有停下,即使不諳科技的人,也可手拿智能電話、擁有fb帳戶,趕上WEB 2.0的潮流。
37歲的文立憶起10年多創業路:他於中大讀日本研究,見證互聯網於日本商業化,回港後加入哥哥公司,幫商戶搞56K上網。公司98年賣盤,他用分到的資金,翌年創立自己網路公司第一線。
遇沙氏首收支平衡 逆市奇葩
「新經濟嘛,要找資金很容易。」為公司將中港辦公室和工廠建立VPN(虛擬網絡連綫),方便資訊流動溝通,亦為網站提供ISP(互聯網服務),收取月費,得到美國創業投資公司Egarden和KML等投資。但「dot com熱潮」翌年就開始爆破,網站客戶紛倒閉,衝擊其陣腳未穩的新公司,裁員四分一,捱過03年仍資不抵債,欠債2,000萬元:「前前後後投資了2億元,股東見我們有做實事,2億元都放進去了,不差在2,000萬元。」
成功說服股東再次注資,同年即報捷,03年沙氏來襲,樓市暴跌,公司卻成功收集製造業客戶,首次錄得收支平衡:「可能大家不覺得,當年香港出口很好,因歐美經濟仍向好。」
「放不放棄只是一念之間。」文立網絡公司多年來成逆市奇葩,05年為內地零售業建網絡連綫,兩年前進軍IP電話服務,為香港麥當勞、北京吉野家、上海世博等提供call centre外包服務。現時亞太區VPN佔有率有3成,年生意額少於十億,乘內地市場發展,料明年將有30至40%增長。
25歲的IT 人鄭斌彬,出身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亦於08年金融海嘯前與兩名友人創立科技公司Oursky,研發SaaS雲端運算服務,用家可簡易於網上製作表格、平台等,不需添置記憶體,直接經公司儲存資料到網上,主打中小企市場。
金融海嘯下接job 「大小通吃」
不過,一般研發網上軟件服務至少數十萬元,遇着金融海嘯,手執5萬元資金的他,惟有四出找客戶,工作「大小通吃」,如製作網頁、公司內聯系統等都接來賺本金。幸而,去年獲科學園納入其科培計劃,津貼辦公室租金等優惠。
今年鄭斌彬與拍檔終儲夠錢讓雲端服務「Pandaform」面世,現已有超過10間海外及本地公司,每月付款使用,兩年間營業額逾100萬元。
雲端服務在美盛行近10年,有公司能因此上市,鄭斌彬相信,未來中港市場發展空間甚大:「現時已有私募基金投資數十萬元,請我們製作同類型的網上客戶服務平台,私人投資者可透過平台進行投資程序,令投資更簡易。」他亦看好iPhone、iPad作商務用途,如可以用App閱讀招股書等。他們今年亦開始代製iPhone Apps,惠氏及Watson's Wine也是其客戶。(系列四.完)
2 :
GS(14)@2010-12-31 17:47:272字頭任CEO 狂啃管理書
第一線創辦人文立沒在大公司工作過,但未畢業已入行搞網絡公司,26歲時已擔任行政總裁,11年來他狂啃管理書邊學邊做;而科網公司Oursky鄭斌彬更23歲就創業,而早在小學開始,已幫人砌機寫網頁,累積工作經驗!
「最印象深刻是Acer CEO(Gianfranco Lanci)一句back to basic,其實管理書講的都是common sense,無絕招的!」第一線全個亞太區有37個數據據點、400多名員工,還未計上千個IP電話服務中心的接綫生,文立看過很多管理參考書,亦向股東請教。
「我的確沒有特定一個老師,但我有很多個導師。」由辭退人時收起批評,到現在談生意學喝酒,文立雖不會與同事成為密友,但希望多與同事溝通了解,「廁所位」亦不放過:「即使有executive toilet,我都不會去。」
科網熱易賺錢 「吃飯不理價錢」
鄭斌彬的創業路則由前綫工作開始,高小時期,家住屯門的他已流連電腦商場,兼職「砌機」,更試過看書自學,替小商店設計條碼系統。初中時科網熱潮,撰寫簡單網頁盛惠2萬元,他還替電腦雜誌寫專欄近一年,稿費由數百至千元不等:「那時我和同學在(屯門)市中心吃午飯,根本不理會價錢!」
他貴為公司老闆,與員工打成一片,生日時獲同事送贈熊貓頭套,他亦不介意展示記者,為新雲端軟件Pandaform代言。
IT(0999) 買起「A Bathing Ape」
1 :
GS(14)@2011-01-31 22:45:28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131742_C.pdf
董事會欣然宣布,於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買方(本公司之一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該等賣方訂立該等買賣協議,據此,買方同意收購而該等賣方同意出
售合共668股股份,相當於Nowhere之全部已發行股本約90.27%權益,有關總代價為230,000,000日圓。
Nowhere集團在多個國家以多個品牌(包括「A Bathing Ape」、「Bape」、「baby milo」、「BAPE STA」、「URSUS BAPE」、「Mr. BATHING APE」)經營男裝、女裝、童裝及相關配飾零售及批發之業務,以及持有相關商標。
長尾先生為知名設計師,並為相關品牌的象徵。長尾先生已同意出任Nowhere之創作總監,初步為期兩年,以確保於收購事項後之順利過渡及整合。其將會專注於產品設計、品牌方向及形象發展。
2 :
kanili(1193)@2011-01-31 23:28:02賣咁平?? 2千萬HKD
3 :
abbychau(1)@2011-01-31 23:46:51又唔係咁平丫!
4 :
GS(14)@2011-02-01 20:52:33要擔起些債和租金
5 :
abbychau(1)@2011-02-01 22:02:25不是這樣說吧, 都整個轉手了
6 :
GS(14)@2011-02-01 22:04:03蝕錢gar,不過中港應該好好賺
7 :
GS(14)@2011-02-01 22:05:43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21
rookie:
Bape outout地啦。 最紅既唔係佢,係visvim。
講歷史講企業化,佢同cdg無得比。
講帶動新潮流,有 phenomenon同original fake。
同好多中國人企業一樣,it只係買左個已褪色既品牌。
rookie
...
跟下無壞喎,唔係叫呢立亂買/追/換。日本仔搞品牌係有d功架既,就當係上marketing通識課囉。 千祈唔好困住自己,無so的。
fast-retailing個班最早既investor,我想一定係對時裝潮流有feel有看法先至能夠咁早落疊。 抵佢嬴錢。
luxury/trendy business始終係"一葉知秋"的。
rookie
8 :
abbychau(1)@2011-02-01 22:06:06我估就咁license logo 都賣到2000萬
9 :
GS(14)@2011-02-01 22:09:15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18
sigur:
打個凸真係唔止哩樣, 弟三頁對我黎講都覺神奇!
一件短既 printed 白色 tee 賣$580-680 ( 太耐冇行入去, 唔記得580 定680 ) 既背後, 竟然咁得人驚
截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一零年 二零零九年
千日圓 千日圓
除稅及非經常項目前的溢利 14,611 (97,047)
非經常溢利 29,290 931
非經常虧損 (145,042) (172,859)
所得稅 (17,909) 1,546
年內虧損 (119,050) (267,430)
....
雖說哩類brand 係幾neverdie, 但係高峰期又的確過左, 我估最hit 時都只係5-8 年前左右
睇下mk, 女人街等, 連隻ape 既老翻tee都好似冇哂
以前錢加落都好鐘意著的 :bbs21: :bbs21:
...
cqb:
證明有時做代理分銷好過自己搞牌子,可能日本無人做白武士所以沈生先出手救下隻猿.
....
殘劍:
果件死人馬騮?五六舊咪平囉!電視介紹過成千都有唔少架,d 年青人仲懶係形咁炒添。
一隻毫無特別的牌子可以谷起,自然要唔同渠道勁洗錢..... :bbs18:
sigur:
印象中, 每個print 只出三兩件, 然後1-2星期就出新print, 搞到件件都咁罕有....又唔易撞衫....
正係禁..............已經要排隊買啦 :discuz18: :discuz18:
hw:
算係win-win 啦
1. 業績無錢賺有好多原因既, 日本稅咁高, 既然係私人公司, 做到無乜錢賺都好正常. 當然, 有成26億日元既銀行貸款都可以係放售原因. 出名唔代表識做生意, 就係因為出名而盲目開點攪到週轉不靈既經常都有.
2. 個品牌在亞洲都有一定既知名
度, 而個品牌對IT既香港業務更加重要, 有得買都係一個機會.
3. 原創者會留兩年, 應該有足夠時間
4. JPY230mn 呢個價就超值啦. 如果加埋 JPY2,574mn bank loan, 就大約 HK$260mn, 我諗淨計香港業務減返 royalty可能係幾倍p/e. 至於果JPY1,709mn rental commitment, 租金唔一定會輸哂瓜.
...
許留山:
日本仔喜歡玩自閉,又怎會益人...仲要中國人.
nigo玩到技窮了吧,又睇下有幾協同效應 :geek:
ape.. dislike!
cqb:
講真如果要間公司收支平衡,好可能要改變營運策略唔狂出新款減少開支,nigo係呢個品牌o既logo如果佢一走可能會令到個品牌玩完.
大師:
係hk幾識做生意呵,出埋d特別版八達通,過千元都一早無哂!!
for姐:
猿人響日本已經 out 左好耐,不過重可以昆到中港台潮童既。
睇股價,反應尚算正面。
I.T 響 2010-12-30 於北京三里屯 Village 開左間猿人 Bape,據悉同一件 tee,貴過響 HK 中環個間 Bape 店買。
http://hypebeast.com/2010/12/bape-store-beijing-opening-recap/#
arho:
似乎呢類"潮童"牌靠CROSSOVER, 限量版的昆水模式已經唔WORK
連續兩年冇錢賺
市場上又大把compeititors, e.g. visvim, neighborhood.....
另一模式fast fashion的UNIQLO就愈戰愈勇, 係歐洲中國都成功落腳
相比之下, BAPE呢類"潮"牌衝出日本又有幾成功...?
香港/TW可能仲有市場....
大陸富二代似乎更可能直接玩HI-END BRAND, 唔會玩呢類潮童BRAND
BTW, 睇番HK MARKET, IT食左BAPE有好處, 有利擴闊潮童MARKET的地位 (可以同自己品牌CROSSOVER餐飽 :inv168_01: :inv168_01: :inv168_01: )
但以BAPE呢個品牌前途尼講,
係歐美BRAND大量進駐(現有的H&M,ZARA, 後來的FOREVER21, AMERICAN EAGLE)
又其他日本風格的BRAND開始落地生根 (HARE, COLLECT POINT)
的情況之下真係唔睇好
10 :
GS(14)@2011-02-01 22:11:538樓提及
我估就咁license logo 都賣到2000萬
有無咁多?
11 :
亞力士(1473)@2011-02-01 22:52:47我自己幾like UNIQLO 呢個日本左單佬 無論價、款都比香港好
12 :
GS(14)@2011-02-02 23:59:10我都幾喜歡Uniqlo
13 :
黃金蟲(1617)@2011-02-04 00:17:30APE黎講 唔好話日本 香港都已經OUT
但IT都係考慮大陸市場吧
感覺上大陸衣著潮流比香港慢兩三年
14 :
GS(14)@2011-02-04 11:43:19D人話3818D野老土,都有內地人穿就知水平如何
15 :
kanili(1193)@2011-02-05 17:27:117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21
rookie:
Bape outout地啦。 最紅既唔係佢,係visvim。
講歷史講企業化,佢同cdg無得比。
講帶動新潮流,有 phenomenon同original fake。
同好多中國人企業一樣,it只係買左個已褪色既品牌。
rookie
...
跟下無壞喎,唔係叫呢立亂買/追/換。日本仔搞品牌係有d功架既,就當係上marketing通識課囉。 千祈唔好困住自己,無so的。
fast-retailing個班最早既investor,我想一定係對時裝潮流有feel有看法先至能夠咁早落疊。 抵佢嬴錢。
luxury/trendy business始終係"一葉知秋"的。
rookie
visvim 可能好快都out... D design 已技窮
新興white mountaineering
phenomenon 又係後起之秀, design 好得
但認真...好難carry
16 :
GS(14)@2011-02-09 21:39:05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513
teawater:
至少有個錢加樂捧佢場 :-D
再係d i.t.城開幾間專門店,賣到貴一貴再年年加20%價, OR 好似chocolate 那些咁
fingercross百幾蚊貨仔都可以賣到貴一貴,真係i.t. 先做得出
Nigo成個av痴漢咁睇到都唔開胃, 但有沈生及加上大陸既支持,應該可以做得起
for姐:
"猿人" 一向並非像 visvim 或 mastermind japan 以用料講究作重要賣點,由限產變量產,I.T 不難翻本。
17 :
龍生(798)@2011-02-10 02:47:35我幾鐘意朱古力的三....
ASX merger may not make good sense, but it now looks a good bet
1 :
GS(14)@2011-02-12 17:42:53http://www.smh.com.au/business/a ... 20110211-1aqp7.html
2 :
鱷不群(1248)@2011-02-12 20:23:22港交所不如與NASDAQ合併,否則客易落後形勢
3 :
GS(14)@2011-02-13 12:02:17但是Nasdaq有甚麼好處呢?
4 :
鱷不群(1248)@2011-02-13 14:25:193樓提及
但是Nasdaq有甚麼好處呢?
其他都商討合併,無選擇了,Nasdaq和香港處身不同時區,又擅長洐生工具
5 :
GS(14)@2011-02-13 14:26:574樓提及
3樓提及
但是Nasdaq有甚麼好處呢?
其他都商討合併,無選擇了,Nasdaq和香港處身不同時區,又擅長洐生工具
又是,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最怕對手估值太高,為合併而合併,確實無好下場
IT巨人李開復 中國山寨版有出頭天
1 :
GS(14)@2011-02-17 22:55:112011-2-12 Im
蘋果、微軟和Google是當今全球最受矚目的三大IT巨企,能躋身這種巨企高管之列的華人已少之有少,能先後加盟這三巨頭、並身居要職的華人管理高層,更是屈指可數,現年49歲的李開復,就有着如此驕人的履歷。
伴隨三大巨企成長,見證美國矽谷和北京中關村的崛起,李開復將他所有這些職業經驗,融滙成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敏銳洞察力。2009年他告別Google,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風險投資平台「創新工廠」,發掘中國互聯網的明日之星。
近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急促冒起,在港上市的騰訊(00700)股價一度破新高至200元,優酷網在美上市首日掛牌爆升1.6倍,破5年來新股首日升幅紀錄。
科網熱再度因中國捲起旋風,李開復這位中國IT領袖,近日分別在北京及香港開講,不吝跟有志投身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港人,上一堂免費的MBA課程,鼓勵中國人發揮「微創新」的力量,從而把握商機。不少人說騰訊是山寨版ICQ,百度是山寨版Google,淘寶是山寨版eBay,李開復說:「山寨現象也有正面意義,抄完以後,你還在上面有創新。」中國山寨版,可以更有創意,更有商業價值。
九十年代,李開復曾經在蘋果公司互動多媒體部門任副總裁;後來加入微軟並一手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至2000年已是微軟全球副總裁,為比爾蓋茨(Bill Gates)7位高層智囊之一;2005年,李開復又帶領Google在中國進行產品研發,出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地區總裁。
李開復每一次「跳槽」在外人看來都那麼的華麗,但對於祖籍四川,出生於台灣,受教育於美國的他而言,這些或華麗或艱辛的選擇背後,都有着一個主旋律──中國,所以他比許多IT界的海歸們都更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市場。
直至2009年,他揮別Google,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風險投資創業平台「創新工廠」,立志幫助中國青年創業,這又何嘗不是李開復自己的中年創業。
在IT界經歷幾許風雨的李開復,去年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學位,早前更在城大舉行講座,大談中國互聯網當前形勢,點評一眾IT巨企的成功之道,逾百教員學生一早慕名而來,迫爆講堂。
山寨明星華麗變身巨企
中國互聯網的競爭已經如此白熱化,還有甚麼機遇或者發展空間?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巨企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都是在前人基礎上累積了眾多的創新,而成為今天的集大成者。李開復就指出,他們都走出了一條路──微創新。
在談論微創新之前,李開復也無法迴避要提及一種現象,即山寨現象,因為不少人都指稱騰訊是山寨版的ICQ,百度是山寨版的Google,淘寶是山寨版的ebay。
「山寨現象,從負面的角度來說,是在抄襲。但如果我們深度地去看的話,我覺得也未必是個壞現象,今天山寨這個詞,有正面也有負面意義。正面的意義就是真的做得好快,而且抄完了以後,你還在上面有創新,這個創新我們這裏叫Micro-innovation,或者微創新,就是在別人的基礎上面做點小東西,小東西做一個是很小,做兩個還可能小,做5個10個以後就是個完全不同的產品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開復說,韓國三星(Samsung)發布一款新手機,說可以做投影器,但三星的產品還未面世,山寨機已經出來了,不得不說是神速。他還補充,沒有盜取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只是看着你的樣子再造一套的做法並沒有法律責任。
有的山寨機因為裏面裝了20個音箱,播放音樂超級大聲,可以方便在地盤上工作的農民工使用,這方面的優越性是一般手機無法比擬的。所以,有的時候也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微創新擁更好商業價值
其實,如今在兩岸三地發展得紅紅火火的微博,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直言它是Twitter的翻版,但李開復這位微博玩家卻說:「如果用過新浪微博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它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看起來比較順眼。因為中國人用慣了BBS,所以有回覆、討論功能,Twitter就沒有;中國人喜歡非常繁忙的頁面,所以微博比Twitter更Busy;中國人喜歡色彩繽紛,所以微博有圖片、視頻。而美國人可能會說,怎麼這麼多複雜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微博也未必不是一個更好的用戶體驗,至少對中國人絕對是,而且甚至對一些別的國家也可能如此。」
李開復直言,「中國公司未來很難做到一個突破性的大創新,但是很可能從微創新裏面產生還是很好的商業價值,畢竟我們做公司都是要產生商業價值,所以這方面我們還是蠻認可他們所做的。」接着他又逐一點評這三家中國巨企。
山寨版ICQ騰訊QQ 顯示中國式創意
「也許騰訊的第一個產品就是QQ(一開始取名OICQ),有人說她抄ICQ的,但是你今天看看ICQ長甚麼樣子,騰訊長甚麼樣子?ICQ最後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被賣掉了,但騰訊的QQ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上面可以堆積遊戲,可以有Avatar,可以有商業模式,她把一個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的市值從IM(即時通訊)中創造出來,ICQ也許更創新,她第一個做了這個產品,但是以一、兩億美元被很便宜地賣掉了,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去低估山寨加微創新的現象。今天,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找到ICQ的創始者,讓他來看今天的QQ,他可能都會歎為觀止地說這個東西好創新。所以,英雄不論出身低。」李開復的話語很具感染力。
其實,不論是於MSN還是ICQ比,騰訊特色創新的例子都不在少數,李開復挑了一個趣味十足卻又不乏商業頭腦的例子︰QQ秀。
當美國人絞盡腦汁也不知道如何通過即時通訊賺錢時,「騰訊卻可以賺錢,他可以賣衣服給你。聊天的時候,買件衣服穿起來多神氣啊,那我為甚麼要買呢?騰訊過去這麼做,現在還有沒有這麼做我不知道。過去的時候,假如你剛去登陸,可能會提供你穿一個很普通的衣服,比如T恤。然後有一天(騰訊)就來跟你說:我有一個非常酷的,比如NBA或者很Hip-hop的衣服,這個衣服1元一個月,你要不要花錢來買,讓你在虛擬世界裏跟人交談時,感覺更光鮮一點。當然,大部分人說我不要買,沒這個必要。騰訊就說,我先讓你免費穿3個月,3個月以後你要就要,不要就不要。」
說到這裏,李開復又不自覺地笑了。「我覺得,中國人還是比較貪便宜的。(他們會想)這個東西明明1元一個月,你送我3個月,我等於賺了3塊錢,很好,就算有一天我不想要了,這3個月我還是很得意。
3個月過後,騰訊說我要收你1塊錢一個月了,你付不付?你如果付,那當然很好,他就賺錢了;你如果不付,你就沒衣服了。這個例子比較好笑,我覺得沒有關係,其實你聊天的時候,(虛擬人像)沒穿上衣也沒甚麼大不了的,有些人也覺得那就算了,也有人覺得這還蠻羞愧的,還是遮羞吧,每個月1元就花出去了。」所以,李開復堅決反對「中國人沒有商業頭腦,沒有創意」的說法。
山寨版Google百度 深度了解本土用戶
說完騰訊,他來說說中國的搜索巨無霸百度。被人稱為山寨Google的百度是靠甚麼打下中國市場份額?這位百度曾經的對手、Google大中華區總裁也毫不吝嗇他的溢美之詞。「她是靠『貼吧』和『知道』,其實這兩個東西很有創新,他們並不是那種科學的創新,也不需要甚麼技術,但是他們深度了解中國用戶,才做得出『貼吧』和『知道』,當然還有MP3的搜索,那個比較有爭議。」
他續道,當我們批評這種山寨現象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Google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微軟不是第一個做操作系統的,Word不是第一個文字系統,Microsoft Excel不是第一個Spreadsheet。「所以,第一個創新者並不一定是笑到最後的。對於這種山寨現象,我們應該用比較平衡的態度的眼光來觀察她。」
山寨版eBay淘寶 馬雲出奇制勝
至於阿里巴巴旗下被稱為山寨版eBay的淘寶,李開復承認她的第一個版本是山寨的Ebay,但是她能有今天的成績,跟阿里巴巴做對了諸多重要決定有關,不過李開復也不忘幽默本色,說也有可能是碰運氣碰上的。
「剛開始她為了打敗eBay,就用了Free Listing。拍賣東西,賣家不用付錢。她當時是為了市場份額來做這件事情的,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她佔據了(幾乎)所有的市場份額,她就想要開始收費了。但是她曾經答應過永遠不收費,要是收費,賣家就會來抱怨,結果她想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她把Google廣告的模式移植到淘寶上,也就是說,你要賣東西,我不收費,但是你想要排名高一點的話,你就要付費,然後她還會標注這是一個廣告,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我不知道馬雲(見上圖)是剛開始就想好了這兩步,還是想先佔了份額再想賺錢。但是無論如何,今天淘寶的商業模式是要超越eBay,eBay這個Listing Fee的方式是一個不可持續的,而且不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做法,因為互聯網精神應該是讓更多的東西免費,然後用廣告的模式來賺錢,其實淘寶走在eBay更前面,但是剛開始她是通過山寨的方法打出來的。」末了,李開復還不忘大讚馬雲是個奇才。
草根改變中國互聯網
再講這些案例的時候,李開復的用意非常明顯,除了為一些山寨明星「平反」,他更希望未來進入中國互聯網的創業者首先要了解中國用戶的習慣是甚麼,所追求的用戶體驗是怎樣的,因為就算能產生令人矚目的創意,但是忽略了本土的需求也是會造成水土不服,甚至最終導致失敗的。
要做一個成功的互聯網投資者,首先就要做個洞悉人性的社會學者,李開復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中國和美國有個巨大的差別,美國是個被高端人影響的國家,《紐約時報》的專欄記者寫了一個甚麼(文章),大家就會傳閱、相信、信任,很快地高端的1%就會影響10%會影響50%,慢慢整個社會可能都被影響。」他認為《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就非常有這種信譽的高端。
但現在中國社會裏,就不是如此,人們分割得比較清楚。「當然也有高端的人,他們彼此影響,他們喜歡用甚麼就會相互告知,比如說他們可能都喜歡用Google、喜歡用Facebook等,但他們的使用習慣不具代表性。」
為甚麼?李開復給出的理由如下:一方面,他們年紀都比較大,第二,他們的學歷比較高,第三,他們居住在城市裏,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一般的年輕人,雖然他們也容易被影響,但他們不是被這些高學歷的城市人影響,而是被周圍的人影響,或是被網吧的老闆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比較成功的互聯網現象,是從草根改變世界,而不是從高端改變世界,這個觀點是美國人非常搞不懂的。」李開復就舉了內地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和「百度貼吧」為例子。中國的草根網民覺得用「百度貼吧」來發表他對某一個超級女聲的愛,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因為非常簡潔方便,於是,《超級女聲》和「百度貼吧」就同時興起來了。「當你每天用『貼吧』功能的時候,『貼吧』的入口是搜索引擎,這個搜索引擎也就起來了,這是一個非常草根的現象,在美國會比較難發生。」
----------------------------------
解構網絡現象之一
網購為何能遍地開花?
早在2005年李開復加入Google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對他說,中國做不了電子商務,為甚麼?他們列舉了兩個理由:第一,中國的信用卡擁有比例很低,當時中國大概每200人才有1張信用卡,而美國1人就有兩張信用卡;第二,是信任問題,因為本來中國人就比美國人更難信任別人,而傳統電子商務是要買家先在網上付款,再等貨物送上門,他們認為中國人信不過這種做法。所以,「有人說電子商務在中國沒戲,而今天人人都在做網購。」
李開復笑言,後來他去內地大學演講時,問大學生是否進行網上購物,得到的回應是認為這問題很無聊,現在誰不網購呢?網購在中國遍地開花,但李開復發現,當年人們質疑網購發展的兩個理由,不論是信用卡擁有率還是信任度低,問題仍然存在。那到底中國人是如何智慧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呢?
「Cash on Delivery,就是先送貨再付錢,」李開復一語道破天機。「在美國就做不了,不論是買書還是買打印機,在美國一定要先付錢,比如用信用卡;在中國,我給了你我的手機號碼和地址,你就把打印機送到我家,我可以打開來看,一切都沒問題再付錢給你,在中國,因為送貨的人工足夠便宜,雖然把物流成本提高一些,但非常成功地解決了信用的問題。」
為了同時保障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李開復指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發明了一種好的方法──Escrow Payment(第三方託管),就是買家把錢放在支付寶帳戶裏,然後當買家要買貨品的時候,先把錢扣下來,還不給商家,貨品到了買家手中,確定沒問題之後,再讓支付寶把錢轉給商家。李開復盛讚這種做法,「他們非常聰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中國的電子商務,還是非常有突破性的」。
解構網絡現象之二
電子書如何能收費?
其實除了電子商務,李開復認為中國的虛擬商務也非常值得關注。「從我10多年前在微軟的時候,中國人就沒有付費買軟件的習慣。」記者聽罷忍俊不禁,確實,中國網民習慣了免費,對內容或服務供應商而言,也可以說是被免費寵壞了。
「我們知道,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過去沒有花錢去買Office軟件,現在可能也不覺得要花錢去下載電影或者歌曲。」那麼,這種情況下,內容供應商就束手無策了嗎?也許思維比較直綫的外國人只能聳聳肩,搖搖頭,兩手一攤,但是中國公司卻有了對策。
「我覺得盛大文學等公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們非常聰明。他們說,好,既然你沒有習慣付錢,我們就不要錢,電子書全部都讓你免費看……」李開復語氣一轉,露出古靈精怪的笑容,「但是看到70%,這時候要收錢了。你要不要看結局?你不要看結局就讓你看70%,在電子書方面,很聰明地化解了這個問題。」
當然,李開復也指出要做這種商業模式,就一定要打擊盜版,把網上所有盜版的數據內容都要刪掉,要不讀者可以在你這看了免費的70%,再去看盜版的30%,你還是收不到錢。
李開復預見未來中國的互聯網上,一定有兩批公司彼此競爭,一邊是支持正版,先讓你免費使用,到了某一個地步再收錢;另外一邊的公司則是讓用戶上傳內容,包括音樂等在內,然後公司靠廣告賺錢,而就算用戶上傳的內容可能是盜版的,公司則會說那是用戶的責任,不是公司的責任。
解構網絡現象之三
中國網絡遊戲公司突然「當機」?
港人比較喜歡使用Facebook,而內地網民則鍾情於開心網、人人網以及QQ空間等。Facebook有個著名遊戲叫FarmVille,而內地這些社交網也先後有了「偷菜」遊戲。李開復就指出,這也是個講述中美不同現象的一個好題材。「我們會發現美國的FarmVille,都是鄰居一起合作來把我們的花園做得更好。而中國用戶更喜歡的是,『我好得意啊,我偷偷摸摸到我的同事後院裏把他的靈芝摘下來了,然後變賣了多少錢。』」
後來因不少人沉迷於偷菜,還鬧過不少笑話,甚至有走火入魔的玩家,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偷別人家的菜。在文化部干預下,公司將「偷菜」改名成「摘菜」。「種菜摘菜,但是摘別人的菜是不是偷菜呢?每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如何,這變成了很好的商業模式。「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只要玩家買種子,或買一條狗來看菜園,或買隱身衣來偷菜,(商家)用各種方法這邊賺一塊錢、那邊兩塊錢,很快地錢就滾進來了,像騰訊的QQ農場應該就是賺了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以上。」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
後記 中國大學生的精神導師
李開復不時奔波於內地各大高校,為學生們開講座,他的影響力在內地大學生眼中絕不亞於任何明星偶像。除因他在IT界成績有目共睹,他在學術界的成就,更是引人稱羨。
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腦學士及卡內基梅大學電腦學博士的他,在學時曾開發過「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曾在1988年世界棋賽中打敗人類取得冠軍,聲名大噪;而他開發的全球第一個「不特定語者連續語音識別」系統,更獲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
記者一直想約訪李開復,可惜他較少來港演講,創新工廠面世不久,當記者相約他訪問時,他卻以希望踏實創業而婉拒,所以此次見面,還多虧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他。記者看到演講廳外都坐滿了慕名而來的學生與學者,頓時感歎他的魅力之大。當記者問他對於香港青年人有何寄望之時,他懇切地建議港生應該北望神州,畢竟香港市場太小。其實,那些未能聽到講座的創業者,或是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都不妨閱讀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相信定有所收穫。
﹏﹏﹏﹏﹏﹏﹏﹏﹏﹏﹏﹏﹏﹏﹏﹏﹏﹏
李開復博士
49歲
生於台灣,祖籍中國四川省
家庭狀況:
˙已婚,育有兩名女兒
學歷:
˙1988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
˙198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學士
˙1972年:由台灣移居美國,升讀中學
經歷:
˙2009年9月4日:離開工作了4年的Google後,創立「創新工場」,任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旨在培育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
˙2005年:從工作了7年的微軟離開,加入Google,擔任全球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
˙1998年:加盟微軟,一手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兩年後升任為公司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茨的7位高層智囊之一
˙1990年:加盟蘋果電腦,工作了6年,晉升至副總裁
˙1988年:擔任卡內基隆.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開發了全球首個「不特定語者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獲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9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
2 :
abbychau(1)@2011-02-19 15:04:37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感受最深是這裡, 醒悟"遊戲時間是有限, 那麼我決定不再去偷菜了"的是甚麼時侯呢?
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分別似乎在於中國人即使在遊戲方面都比較在乎人和人的交流, 即使在SNS 不興起時, 也很多時是因為朋友玩而玩, 而並不能很純粹地享受遊戲, 更不會自己去嘗試遊戲
3 :
GS(14)@2011-02-19 15:06:082樓提及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感受最深是這裡, 醒悟"遊戲時間是有限, 那麼我決定不再去偷菜了"的是甚麼時侯呢?
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分別似乎在於中國人即使在遊戲方面都比較在乎人和人的交流, 即使在SNS 不興起時, 也很多時是因為朋友玩而玩, 而並不能很純粹地享受遊戲, 更不會自己去嘗試遊戲
這是文化的問題,群、族在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日不能突破變得個人化,這個情況只能繼續
4 :
GS(14)@2011-03-20 17:26:57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 ... a0aaab2b026049a3139
李開復:天使在美國
拉開褲鏈: Get it done with
1 :
GS(14)@2011-09-06 22:19:5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6&art_id=15583771
Peter與 Mary是同事,各自在公司外都有伴侶,但閒時在公司內,他們都會有說笑般的調情話,例如:「若然你沒有男朋友,我一定追你」或「我雖然有男朋友,但最想嫁的卻是你」等等。因為他們的無忌諱,同事們看在眼內,通常只一笑置之或間中揶揄一番,逗得他們都很享受這種不用太負責任的調情樂趣。未幾, Peter與女友分了手,眾同事也知曉,因為大家關係好,下班後不時增加 happy hour局或 K局來幫 Peter散心。這類局多了,互相的感情更好,同事們亦因而得知 Mary與男友正鬧得不快,推波助瀾情節便展開。局照約,但眾人藉口離開的時間越多,好讓這對癡男怨女有更多單對單相聚機會。
....
2 :
Wilbur(1931)@2011-09-06 22:58:41"Get it done with"?
我見識少,聽都未聽過...
3 :
GS(14)@2011-09-06 23:01:37即是點?
[宋漢生] 矽巷啁啾: IT界慷納稅人之慨? 2011年12月24日
1 :
GS(14)@2011-12-24 14:52:0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21941
矽巷啁啾: IT界慷納稅人之慨?
2011年12月24日
早前小圈子選舉選小圈子,收到幾封 IT界的宣傳電郵。其中一張名單,有兩人是朋友,政綱是:「敦促政府及未來特首成立 50億元天使創投基金,建造外向形資訊科技產業」。
第一句是手段,第二句是目的。先說目的,所謂外向形,即是說,本地市場太細,要衝出香港。是細嗎?肯定比美國、內地等小得多。是太細嗎?如果目標是有利潤,在香港做龍頭也可以賺錢, OpenRice等做得到。問題大概是,同樣做餐廳評論,技術投入差不多,但香港的龍頭,跟美國的龍頭,規模與估值卻差天共地。以這把尺來量度,確實是太細。
假設本地市場是太細,最好可以打入外面的市場。問題是,為甚麼現在打不進?欠了些甚麼?這張名單的候選人,認為答案是錢。有了這 50億,成事機會大增,所以敦促政府泵錢。
外闖應找基金投資
這是一個誘人的答案。思維是,我技術明明跟外國人一樣,甚至更勁,為甚麼衝不出香港?因為無資金,無資金是因為投資者不投資,不投資是因為不相信本地團隊能衝出香港,不信是因為少先例,少先例是因為本地團隊沒有資金,卡死了。要解開,很簡單,只要納稅人掏荷包,令本地團隊有資金,就可以衝出香港,循環逆轉,自然變成亞洲矽谷。只是區區 50億,政府不肯慷納稅人之慨,即是不支持 IT,要抗議。
問題是,錢真的是答案嗎?打任何市場,重要的一環,是要了解當地市場的顧客、渠道等。隔山打牛,機會當然大打折扣。要打進美國?要打進內地?搬過去是必須。既然願搬,不如找當地的基金好了,反正美國和內地的創投資金氾濫。所以,缺錢是表象,不是問題的根源。
且不說拿 50億公帑來押注,會如何被局內人瓜分。更重要的問題,是每個行業,總認為自己對社會很重要,總希望可以向庫房拿着數。功能組別的最大的惡,在於助長攤大手板文化。聲稱反對功能組別的候選名單,竟以打公帑主意做政綱,太諷刺了吧。
宋漢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