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云:我給李彥宏、郭廣昌、魯偉鼎講阿里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2160.html
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馬云

阿里巴巴其實就是四塊主要業務,第一塊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包括了B2B業務、淘寶、天貓;第二塊是阿里金融;第三塊我們沒把它獨立出來,現在放在阿里巴巴裡面,就是數據業務;第四塊是我們在外面一起做的物流體系。

但阿里巴巴的業務只是一個表象,我覺得阿里巴巴很了不起的是一批人管理的思想。

我們不是電子商務公司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不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把互聯網當思想看,你自然而然會把你的組織、產品、文化都帶進去,你要徹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今天很多人都說網上營銷好,但是營銷好了,麻煩也就開始了,你整個組織、人才、思考、戰略都要進行調整。你以為是你的胃口太好,但換一隻胃,你的肝也出問題,脾也出問題,因為所有內部的體系是連在一起的。

中國很多人想學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模式,今天我覺得是不可能會活的,因為這條路是從線下搬到線上,沒有變化。亞馬遜520億美元銷售額,規模夠大吧,但沒有利潤。規模只是上世紀的故事,今後互聯網創造的不是規模價值,而是個性化的價值、獨特的價值。

所以,我們不是電子商務公司,我們是一家幫助別人做電子商務的公司。我們越來越明白,阿里巴巴到今天這麼大規模,我們必須做一家電子商務的生態公司,是生態思想,而不是帝國思想。

工業時代,特別是軟件時代以後,人們很容易形成商業帝國思想,一切唯我為標準,而互聯網是一切以別人為標準,以客戶為標準,以客戶為導向。

在我看來,我們這家公司在運營生態系統。我們在做的是這個生態系統下面底層的基礎設施:信用體系、支付體系、交易體系、物流體系,哪一個體系不好我們往哪兒做,因為不是我們想做,沒辦法,你過河得搭橋,過山得開道。今天,我們可做的事情非常多,要知道什麼東西我們不能做,這個要想明白。

彭蕾在講,陸兆禧在講,我們所有人在講,但很少有人在這裡講我們怎麼賺錢,因為大家很清楚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社會企業。當我們覺得這是一家社會企業的時候,這個社會需要你。我們要理想主義,去解決社會出現的問題。

什麼才是優秀的管理者

我們公司管理層很多都是老師出身,好這口。老師對人特別感興趣,這是我的感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強項,我覺得馬化騰是一個工程師,李彥宏是很好的技術人員,剛好這兩個我都不懂,我只對人感興趣。人要超過五個、六個你可以(自己)管,超過500、5000,就要靠組織、靠文化,你不能靠自己。我剛才在車上跟李彥宏說,如果要把技術再往前推進5公里,百度公司比我好;如果這個公司一下子再加200個產品,馬化騰比我好;但是如果每家公司加2萬人,他們沒有我們牛。我估計,李彥宏、馬化騰加2萬員工,會很累很累,我加2萬員工問題不大,所以我覺得必須用互聯網的思考和互聯網的技術去解決一個未來企業需要做的東西。

9年前,一個風險投資的老闆找我談話,他說,馬云,優秀的企業家都請職業經理人,你可以早點退休,給互聯網樹一個榜樣了。但是我拒絕了,我反對職業經理人,在我們公司,只要是職業經理人,我一個不留。我已經證明了,職業經理人很難訓練,需要有領導職業經理人的素質,但絕對不能讓職業經理人管你們公司,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次熊曉鴿找我去參加VC會,那幫VC坐在一起討論,要是CEO出問題怎麼去運作,說不如換個CEO空降。我說,你們到底投什麼呢?換個CEO跟換腦袋是差不多的,這個手不太爽,換一隻手更不爽。如果你圈定了這個CEO,必須想盡一切方法幫他成功。

我們公司,彭蕾也好,老陸也好,整個阿里體系花在人和組織身上的時間超越了任何公司。怎麼做生意都是小孩兒的事情,他們比你懂,他們比你聰明。

你難道真相信你比你的同事聰明,如果你請來的人比你傻,那你請他來幹什麼?所以,我們判斷領導者,就是看眼光、胸懷和實力,再一個要超越伯樂。

眼光,就是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比人家看得遠。

胸懷,比陸兆禧能力強的人一定有,但是他有一項比人家強,什麼樣的人都能包容。我們做企業都知道,10個能幹的人9個怪,年輕人很容易把這個人的性格和人品掛起鉤來,其實性格不好和人品不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性格不好的人很難被容忍,所以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有包容心。

實力,就是承認自己失敗的能力。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是不能當一把手的,這個人百戰百勝,千萬不要把它放到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上去,他一定會給你演砸的。我覺得只有三七開,有20%到30%的失敗,70%成功的人(才行)。因為百戰百勝的人幾乎都是絕頂聰明,你說不過他的。所以我們公司覺得,領導者一定要犯過錯誤。我們這些人,無論彭蕾、老陸,我們都是一路失敗的人,我們的失敗經歷其實多不勝數。我們這些人跟別人的區別是什麼,每次失敗,我們先檢查自己的問題,看一個人是不是領導者,看他是不是說這個事情問題出在我這兒。

我們公司最怕兩種人,一種是「野狗」,能力很強,人品不好,價值觀不行;還有一種是「小白兔」,人很好,能力很差。小公司要嚴防「野狗」,因為他這個人能力太強,反而會把這家公司做小了,但是大公司忌諱的是「小白兔」。

我們公司有一個文化理念,經常換老闆。問你三年裡換了幾個老闆?五個,你還沒畢業,人家13個都換過。員工要和各種各樣不同風格的人結合,要換團隊,把這個人練出來,公司也就起來了。

阿里有個組織部

所有當老師的人都有一個最重要的經歷,那就是永遠希望學生超過你,這是我當了六年老師最大的收穫。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希望我們公司是快樂的。我們倡導的是「認真生活,快樂工作」,工作千萬別太認真,認真工作就沒創新,生活要認真。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為了做事,而是來做人的。

我們馬上就要開始進行人才盤點,這也是我們一年內最重要的兩次會議之一。幾百個年輕幹部坐下來,一個一個地說。其實對公司優秀人才的盤點就是資產的盤點,你們公司有多少錢,實際上就是有多少人。

我們現在各(下屬)公司總監以上的人是屬於集團的,(如果)老陸負責淘寶,我就借給他五個副總裁、七個總監。我說這些你要還給我的,如果明年五個副總裁,有兩個被開除掉了,說明我們的資產變負的了,儘管你業務很忙,但沒有用。所以,組織部這一招是很絕的。

從組織上看,我們可能是變得最多的一個公司。十三四年下來,我們進行了很多大調整,而且已經習慣了,不換難受。現在互聯網格局發展得那麼快,你能不變嗎?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你能不變嗎?公司的戰略重點發生變化了,你人能不變嗎?螺絲要經常轉啊。

在這方面,我個人覺得我們還是比較好的。每個人幹好自己的專業,合在一起我們就很了不起,拆散了啥都沒有。所以有人說要把我團隊挖去一半,可能性不大,你挖一個兩個沒有用,你要挖六七個,我也跟著一起去了,我們心都融合在一起了。

我覺得,互聯網的特色是開放、透明、責任,這幾個詞決定了阿里這家公司。我們的內網非常開放,我講話,扣分的也很多,管理團隊講話扣分的也很多。所以,我們發言之前會先講一下,大家手下留情,少扣點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2

IPO之後,馬云將如何繼續操控阿里巴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273

如果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可能會採取傘狀合夥人結構,來維持其合夥人制控制模式。這種模式不同於Google或Facebook的雙重股份制模式。

兩天前的報導顯示,由於港交所不同意阿里巴巴以合夥人制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與港交所談判破裂,或將轉赴美國上市。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赴美上市,馬云將如何通過合夥人制繼續操控阿里巴巴呢?

據一些知情人士向彭博、路透等媒體透露的消息,阿里巴巴正在尋求美國相關的法律幫助。

一位熟悉阿里巴巴的消息源告訴路透,阿里巴巴目前由28位合夥人控制,其中包括馬云和其他一些高級管理層。阿里巴巴想在上市之後,繼續保持這種合夥人制模式。

該消息源表示,阿里巴巴不會採用Google或Facebook的雙重股權制模式,來維持其合夥人的控制權。

雖然該消息源沒有具體描繪阿里巴巴的計劃,但是幾位公司法律師指出,阿里巴巴28位合夥人,可能會通過設立一個新的合夥人,並讓該合夥人上市,以達成IPO之後繼續掌控阿里巴巴的目的。

律師們表示,阿里巴巴可能會建立「UP-C型公司」,或稱傘狀合夥人結構——這樣,原始合夥人將有比普通持股人大得多的投票權。

根據上述所設想的公司結構,外部的激進投資者永遠無法通過任命董事會成員,來掌控這家公司。

雖然UP-C結構很少見,但是使用這種結構的也不乏其存在:投行Evercore Partners Inc,Vantiv公司以及外匯經紀商福匯。

上述消息源還表示,阿里巴巴合夥人想在IPO後繼續保留控制權,目的是防止外部投資者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傷害公司的長遠發展。

目前,軟銀持有阿里巴巴35%的股份,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4%股份,二者分別佔阿里巴巴4人董事會席位中的一席。

然而,無論是軟銀還是雅虎,都不是阿里巴巴的28位合夥人之一。事實上,阿里巴巴沒有吸納任何外部投資者作為合夥人。

IPO之後,隨著董事會的擴大,28位合夥人的控制權可能變得更大。而當雅虎出售其所持一半股份之後,它將失去董事會席位。

一些公司管理專家表示,阿里巴巴想在IPO之後繼續維持合夥人控制權,可能會製造與投資者之間的摩擦。

默多克商業學院助理教授Jason Schloetzer稱:

短期散戶投資者可能不太看重投票權,但是長期機構投資者會比較看重投票權。

也有不同觀點,Hardesty資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Dave Stepherson說:

我們認為,如果投資者不喜歡公司管理層的做法,可以直接出售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5

今年全球最大股票上市案觸礁 內幕解析狂人馬雲 綁架阿里巴巴的圖謀

2013-09-13  TWM
 
 

 

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案驚傳觸礁,其背後因素是,只擁有7%股權的馬雲,竟然拋出「合夥人制」,想永遠掌控約新台幣3兆元市值的帝國。

他一手創立中國最大網路集團,為何擔心大權旁落?

這件世紀級上市案,對公司治理將帶來怎樣的啟示?

製作人‧林宏文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辛曉昀說起阿里巴巴,在二十一世紀習慣使用網路的人而言,已不大會聯想到《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那個採用妻子計謀,殲滅四十個大盜的幸運阿拉伯少年;而是,中國網路產業巨人──由英語老師馬雲一手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

身在台灣,即使你沒聽過阿里巴巴的名號,你卻可能不自覺地籠罩在它商業影響力之下。

因為,你身上所穿的T恤或鞋子,極有可能是台灣某家貿易公司透過阿里巴巴交易平台,向中國東莞某工廠批來的;你發覺最近老婆總是黏在電腦螢幕特別晚睡,她可能正在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網」,搜尋物美價廉、質感可媲美精品的包包;如果你發現最近收到的信用卡帳單中增加不少金額,很可能是你的孩子利用你給他的附卡,利用阿里巴巴集團下的「支付寶」,買玩具模型。

他,想到香港上市「合夥人」壟斷董事提名權 上市案觸礁這家已經掌握全中國資訊流、商品流及金流,並野心勃勃地向台灣及世界其他角落,伸出觸角的高科技網路公司,最近幾日來,上演著彷彿華爾街版《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大戰四十大盜」的戲碼。只不過,這齣戲碼中,到底誰是屬於正義陣營的「阿里巴巴」?又到底是哪些人扮演「大盜」的反派角色,值得令人玩味再三。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九月初,香港與中國媒體紛紛傳出新聞指出,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案,極可能觸礁了!

主要原因在於,阿里巴巴以董事長馬雲為首的管理階層,希望能以「合夥人制」上市。採合夥人制上市後,阿里巴巴將可獨外於股份有限公司的現行體制,讓「合夥人們」擁有過半的董事人選提名權;如果股東會不滿意提名人選,合夥人可不斷、重複地提出新人選,直到股東會同意為止。

消息一出,引起中、港兩地譁然,不少媒體,尤其是官方色彩較淡的港媒、中國財經媒體與網路媒體,紛紛指責馬雲開公司治理倒車。公司治理機構──香港董事學會主席黃天佑率先出來開炮,直指如果允許合夥人制在香港上市,根本是「大倒退」。不但犧牲了原股東的人事(董事)任命權;再者,如果股東一直不同意合夥人所提的董事人選,雙方僵持不下,公司豈不要停擺。

外界的批評聲浪排山倒海而來,就連馬雲自己也按捺不住。他於九月十日在自己的微博發文指出,阿里巴巴實施合夥人制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早在二○一○年就開始,迄今已經選出二十八名合夥人。

信中說到:「這二十八名合夥人至少要在阿里巴巴任職五年以上,具備優秀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並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的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竭盡全力。」信中馬雲捍衛合夥人制溢於言表,他說:「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能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彌補目前資本主義短期逐利趨勢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干擾,給所有股東更好的長期回報……」馬雲的雄辯,香港證管當局顯然無法認同。九月十一日,香港證交所主席周松崗接受當地媒體表示:「非常希望阿里巴巴能來港上市,也能理解一個人或少數合夥人對公司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希望維持企業精神。」「但另一方面,亦必須保障投資者利益,不能為一小撮人的方便,而沒有制衡。」他,被批不顧股東利益六年前曾於港上市 股價大跌逾八成事實上,香港投資人對阿里巴巴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愛的是,如果阿里巴巴上市,以其目前暴衝式的業績(第一季淨利甚至超過目前中國市值第一大網路公司騰訊),香港投資人不僅多了一檔飆馬股可以發財,如果比照騰訊目前四十倍的本益比,阿里巴巴市值極可能衝上一千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兆元,讓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一口氣增加三%。

讓香港股民恨的是,阿里巴巴曾在二○○七年於香港上市,上市價格定為十三.五港幣,初次上市當天,盤中一度衝至四十港幣;豈料後市如洩氣皮球,加上遇到金融海嘯,股價一度大跌超過八○%,最低股價只有三.七港幣。去年,阿里巴巴雖以當時的承銷價十三.五港幣收購上市流通股下市,但大多數香港股民的發財夢,恐怕是噩夢一場。

香港《信報》就有評論不客氣地指出,上市公司首要目標在於提高股東權益,而管理階層代表股東工作,不能反客為主。《信報》力陳,香港證監當局沒有必要為一家公司,破壞長久以來堅持的原則。該評論還認為:「○七年阿里巴巴B2B(企業對企業)業務曾在港上市,二○一二年再以原上市價私有化下市,投資人五年白忙一場。」並質疑,阿里巴巴集團何曾將投資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香港沒有妥協的理由!」他,公司治理「太時髦」若缺乏監督機制 弊端將層出不窮擁有全世界最開放自由資本主義,素來給人熱中追逐金錢印象的香港人,面對資本家透過股權制度設計,侵犯股東權益的這條紅線,卻有著毫不妥協的態度。

參與無數企業購併案,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台北分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觀察,被英國殖民統治過的香港,迄今仍承襲著英式老牌資本主義「每股等值、等權的股權平等主義」傳統。「香港資本市場不是沒有討論過,要自我調整,效法美國允許雙層股權制(編按:即俗稱AB股制,上市公司發行A、B股兩種股份,A、B股分配公司利益相當,但投票權懸殊,通常A股票選董事的權力是B股的十倍);或合夥人制公司上市作法,來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但港人似乎興趣缺缺,總是不了了之。」黃日燦說。

美國採A、B股上市的企業目前計有Google、臉書、Linkedln、Groupon、《紐約時報》等企業;採合夥人制上市的則有私募基金黑石公司。然而,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朝安指出,少數股權合夥人擁有半數以上董事提名權的設計,恐怕在美國也會有爭議。「這種制度太特殊,已經遠超出公司治理普世的規範框架之外!」蔡朝安認為,賦予少數股權的合夥人擁有董事過半提名權,未來可能演變成「影子董事會」,這將對公司所有股東產生三大不利。一、不利於公司治理,因為影子董事會將成為一個黑盒子,無人可制衡監理。二、不利公司價值訂價,因為取得公司控制性股權通常會有溢價(premium),阿里巴巴的合夥人特殊制度,即使有人購併該公司股權達五○%以上,也無法取得控制權;溢價喪失情況下,不利公司價值訂價。三、不利公司長遠發展,「現在的合夥人或許很英明,但誰能保證五年、十年後,這群人一樣英明!」蔡朝安說。

他,打造中國網購帝國交易金額五兆 超過亞馬遜與eBay總和國內《公司法》權威,台大法律系教授、兼任企業與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宇指出,美國允許AB股制甚至合夥人制,如私募基金黑石上市,有其特殊的條件。「美國股市主要是法人機構為主的市場,投資人不論成熟度與判斷力都較高,企業上市後,也有嚴格的監管機制。在散戶為主,或監管機制較鬆散的市場,最好不要搞合夥人制這種玩意。」「太時髦了,衍生的公司治理弊端會讓人疲於應付!」王文宇說。

話說回來,包括馬雲在內的二十八位合夥人經營團隊,對阿里巴巴網路帝國版圖的茁壯與擴張,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阿里巴巴原本從馬雲在自家公寓創辦的迷你網路公司開始,現在已茁壯成一家年營收達新台幣一二三○億元,淨利新台幣一五○億元(一二年財務年度數據,而一三財務年度第一季淨利,已有新台幣二百億元)、全球二萬四千名員工的大企業。單單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與天貓網一年的交易金額,即高達新台幣五.一兆元,超過美國網路巨擘亞馬遜(Amazon)與eBay兩家公司的總和。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盛讚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市集(the world's greatest bazaar),並預言阿里巴巴在十幾年內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值錢的企業,理由是,中國電子商務規模不但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預估在二○二○年時,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將比美國、英國、日本、德國與法國五國總和還大。在這種情勢之下,馬雲的聲望不僅如日中天,而且還可能正是準備攀向巔峰的狀態。

瞄準中國巨大潛力的電子商務商機,即使馬雲今年五月卸任阿里巴巴執行長,仍不減雄心壯志。卸任執行長後,馬雲宣布成立菜鳥網,計畫初期投資人民幣一千億元(約新台幣四千八百億元),在全中國各城鎮建立倉儲物流與配送系統,達到二十四小時內送貨到府的網購宅配服務目標,並投資新浪網,把阿里巴巴勢力滲透行動上網領域。

他,新事業需要銀彈

募資刻不容緩

還要防大股東收割成果

然而,馬雲的萬丈雄心非得要龐大的資金才能實現,因此,阿里巴巴的上市募資益加顯得刻不容緩。不過,公司上市之前,馬雲卻有個在背芒刺需要拔除。因為,持有阿里巴巴股份分別高達三六.七%的日本軟體銀行,與二四%的雅虎,可能在阿里巴巴上市後,與馬雲爭奪董事席位;而持股僅七.四%的馬雲,加計經營團隊的持股也僅一○.四%,極可能在董事席位選舉中敗北,因而把一手創下的網路帝國江山,在好不容易上市將嘗到甜美果實時,拱手讓人。

馬雲盤算以少數股權,控制董事會,進而獨攬阿里巴巴經營大權的合夥人制,因不容於香港現有法令,而使上市案觸礁,最後,馬雲當然也可選擇赴上市法令較寬鬆的美國掛牌。

不過,馬雲自己應該很清楚,阿里巴巴如果在美國上市,未來公司將受美國政府的監理。因為阿里巴巴擁有中國數千萬名用戶的交易與個人資料,美國政府可能以各種理由要求調閱,這當中可能涉及中國經濟,甚至個人的「國家機密」。不久之前,臉書就公布,今年僅上半年就接獲各國政府要求調閱用戶資料高達二.七萬筆,其中以美國政府占最多。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應極不樂意看到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選擇在中國A股上市也是一條路,不過,這得需要阿里巴巴兩大股東──日本軟銀與美國雅虎的首肯才行。站在這兩大外資股東的立場,對政策主導與人治色彩重的中國資本市場,仍戒慎恐懼。

去年,馬雲在不告知股東的情況下,將價值高達新台幣一千多億元集團旗下支付寶的股權,以極低價轉移到自己私人的投資公司戶頭;這種明顯傷害股東權益的行為,不僅獲得中國政府「默許」,甚至博得中國媒體一片叫好聲,稱馬雲是民族英雄,成功地把支付寶「內資化」。

最後,馬雲同意如果未來支付寶上市,承諾將給付阿里巴巴不低於二十億美元、不超過六十億美元的金額,才得與兩大股東和解。但因為支付寶的「掏空門」事件,導致軟銀及雅虎與馬雲關係產生裂痕,這也是馬雲始終擔心上市後,會被兩大股東利用股權優勢,掌握董事會,改選董事長,被迫交出經營大權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具有西方公司治理、但仍在中國政府管轄的香港上市,似乎是馬雲與兩大外資股東角力之下的最佳上市地點。問題是,馬雲設計出合夥人制,圖謀永遠獨攬經營大權,保住董事長大位的作法,導致阿里巴巴上市觸礁。據港媒最新報導,上市案甚至可能延到一五年才能實現,這對阿里巴巴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存在頗大的探討空間。

因為,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案觸礁消息一出,其最大勁敵騰訊的股價即一飛沖天,本益比甚至已來到四十多倍、市值突破一千億美元大關。騰訊近日更宣布購併中國市占率第三大的網路搜尋引擎──搜狗網,擴大在電腦與行動裝置的搜尋引擎版圖,為阿里巴巴企圖進入該領域設下更大的障礙。

此外,馬雲對合夥人制堅持產生的後續效應,也可能對目前擴張的腳步形成不利影響。面對騰訊藉微信(WeChat)、財付寶與現金寶等行動網路尖兵,逆襲至阿里巴巴PC電子商務版圖;雙方商戰方酣,正急需糧草(資金)之際,阿里巴巴上市擱置,斷了一條重要金流,無疑給騰訊最好的反擊機會。

本刊詢問阿里巴巴中國總部因為上市所衍生的種種爭議時,阿里巴巴總部公關不願正面回答問題,僅表示:「阿里巴巴集團上市,迄今沒有時間表,也未選定上市地點及股票承銷商。」他,給投資人的啟示持股少、權力大 無法預防道德危機阿里巴巴上市案同時也給投資人一個深刻的啟示。一位在台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投資長達數十年的百億元大戶分析:「我最喜歡香港的資本家,他們對公司持股往往都有五成以上;要騙我,得先把自己騙了,因為持股高的關係,他一定盡最大力量維護公司。」該名投資大戶說:「馬雲經營目前看來不錯,但我不會投資馬雲的任何股票,我也不會講他不好,我會在旁邊看戲。」「馬雲腦袋不會永遠那麼清楚,他持股少,權力大,如果犯了道德危機,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尤其不能認同馬雲將支付寶的股權,以極低價轉移到自己私人投資公司戶頭的作法。

九月天,在台灣社會仍耽溺於馬、王的政爭大戲之中,對岸的中國與香港正上演著一齣更發人深省,甚至將在華人資本市場及公司治理具有深遠影響的資本角力大戰。對中國網路產業發展,以及對阿里巴巴的眾多股東而言,馬雲的作法是否允當,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度量的尺。

堅持「合夥人制度」

香港上市夢落空

——阿里巴巴上市風波大事紀

2013年

3月 港交所、紐約交易所、那斯達克交易所爭奪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IPO)。

7月 阿里巴巴上市計畫底定,將在第4季完成,選擇在港交所掛牌。

8月18日 《華爾街日報》指出,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就公司股權結構進行談判。

8月23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出「合夥人制度」建議,希望包括馬雲在內的28名合夥人能擁有半數以上董事提名權。

9月2日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香港證監會否決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上市案。

9月10日 馬雲發布內部郵件,高調堅持合夥人制度,及暗示放棄在港上市。

整理:謝富旭

馬雲推動阿里巴巴上市的三種盤算——以小搏大 用7%股權掌控3兆帝國盤算1透過AB股膨脹管理團隊權力馬雲持股僅7.4%,加上經營團隊持股也僅10.4%。軟體銀行持股36.7%,雅虎占24%。採A、B股上市,馬雲經營團隊A股投票權可達B股(一般股)的10倍。馬雲仍可以少數股權,掌握阿里巴巴經營權。

利 鞏固現有經營團隊主導權,團隊如績效卓著,對公司發展反具穩定效果。

弊 如未來營運惡化,經營團隊難以更換進行改造。

不可行 香港證管法令不允許同股不同權(投票權)的雙層股權結構上市。

盤算2 以「合夥人制」壟斷董事提名權馬雲所指的「合夥人制」是,持股少數的合夥人,擁有董事會過半董事提名權,如股東會不同意提名人選,合夥人可重新再提,直到通過為止。掌握董事會任命權,等於掌握了公司。

利 讓公司經營高度集權,更具有彈性。

弊 公司經營不透明,難以監管,容易衍生弊端。

不可行 香港證管法令不允許由少數股權者壟斷董事任命權的股權制度。

盤算3 避開香港法規限制赴美上市放棄在香港上市,選擇允許A、B股與合夥人制上市的美國紐約證交所或那斯達克上市。

利 美國監管相對嚴格,保障投資人權益。

弊 大型法人不喜投資合夥人制或AB股公司,本益比給的較低。

可行 Google、臉書、Groupon等公司均採A、B股上市。私募基金黑石則以合夥人制上市。

整理:謝富旭

馬雲網路帝國 已滲透你我生活 ——阿里巴巴集團版圖

阿里巴巴

國際交易市場

業務內容

成立:1999年

性質:幫助全球240個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註冊用戶:3670萬

阿里巴巴

中國交易市場

業務內容

成立:1999年

性質:中國國內中小企業交易平台

註冊用戶:7770萬

支付寶

業務內容

成立:2004年

性質:中國最多人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關鍵數字:單日最高交易量為1.06億筆、與超過170個金融機構合作

阿里雲

業務內容

成立:2009年

性質:電子商務數據採集和處理、定制化的電子商務數據服務,以助阿里巴巴集團及整個電子商務生態鏈成長

淘寶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03年

性質:中國最受歡迎的C2C網路購物網站

註冊用戶:5億以上

關鍵數字:全球瀏覽量前20名

天貓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08年淘寶網推出,於2011年獨立出來性質:B2C的網路購物平台,優衣庫、adidas、歐萊雅等國際品牌皆於天貓設立官方旗艦店關鍵數字:2012年與「淘寶網」交易額合計超過人民幣1兆元

一淘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10年淘寶網推出,於2011年獨立出來性質:全面性搜尋中國商品、商家購物優惠資訊關鍵數字:網站超過10億則優惠資訊資料來源:阿里巴巴集團官網

整理:辛曉昀

阿里巴巴若上市

市值直逼臉書、超越台積電——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市值比較 單位:億美元

Google 2958

亞馬遜 1353

臉書 1035

騰訊 1005

阿里巴巴 1000(估)

台積電 923

eBay 695

百度 499

註:數據統計截至2013/9/17

整理:謝富旭、辛曉昀

投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差很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股價漲跌幅阿里巴巴自2007年上市以來,股價最高40港幣,最低掉到3.7港幣,2012年6月下市,股東大多以賠錢收場;如果投資騰訊或百度,同期間則可賺250%~300%。

2007.11

阿里巴巴

13.5港幣上市

2012.06

阿里巴巴

13.5港幣

下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2

《馬云內部講話II》節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689.html

口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馬云

編者按:2010年11月29日至30日,阿里巴巴召開組織部會議「百舸爭流」,年輕幹部們分為三組討論和分享。上午,馬云對這些分享做點評和「打擊」,下午,則因為這些年輕人對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部門協同、資源分配等,討論頗為激烈,馬云針對性地闡述了對「組織」的理解:組織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要去積極完善。(註:組織部為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團體,M5以上員工為組織部成員)

這兩天我特別高興,我認為這是阿里巴巴組織部最好的一次會議。

現實是很殘酷的,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浪漫之中。我很高興,我發現每一次彭蕾熬不住跳上來要講的話,剛好是我要講的話,陸兆禧跳上來講的也是我要講的話,還有剛才衛哲的兩次評論,曾教授則把我要講的總結了一下。

為什麼我們會那麼相像?這是身上的一種精神,這是阿里巴巴文化在我們身上受到彈力後自然的反彈,很本能的,我們壓也壓不住。四五年以前我們還不一定達成這麼高度的一致,現在達成一致了,原因是價值觀、使命感整套東西在我們身上,就像內功一樣出來了。這個我覺得在座的人,再過幾年,每個人都會有。

今天這三個小組的討論挺有意思。第二個小組我是最喜歡的,他們回到了最本質的阿里巴巴價值觀體系,這個我覺得是功力,相當了不起。第三個小組有點失望,偏向於「術」。不過這些很正常,我們大家在討論當中,可能一個方向沒轉好,沒有把好功,串到另外一個層面了。

先總結一下「新人和老人」問題。

我們永遠問要不要給新人機會。老人說你們都給新人機會,我們怎麼辦——你們還沒聽聽那幫老人們呢。阿里巴巴18個創始人,按照傳統慣例,這幫人都應該是大官了,可我們18個人裡面普通員工有多少?大家想想看,他們也會有抱怨。

老、新之間永遠有矛盾,但是在我看來,應該沒有新人和老人的區別,只有對與不對的區別,只有你有沒有準備好的區別。有的人在我們公司待了十年,他還沒有準備好,你說他是新人還是老人?有的新人三個月,他一下子適應了,你覺得應該給誰機會?只能是給那些準備好的人機會。更何況這麼動盪、這麼變化、這麼創新的一個行業,明天對我們任何人來講都是新的。不能因為你多待幾年就是老人,你剛新進來就是新人。

其實阿里文化是你的選擇,你選擇了這家公司,就要融入進去。這家公司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它的文化確實很強勢,不是文化來包容你,而是你去適應這個文化,並且進入這個文化以後去完善它,去豐富它。

很多人講,你們的文化不夠包容!可我看到67%的數據(有一位同學統計,阿里組織部2007到2008兩年裡,員工「生存率」是67%),我覺得挺好啊,名品一定難養,因為難養,才是名品,否則都是雜草,一長都長出來了。這死亡率不算高。糾結率,假如按照某位同志描繪的糾結率(一位同學統計,阿里組織部糾結率60%),那是我們招人招錯了,這些人本來就不應該進我們的公司,應該早就把他們fire掉,不fire掉他是我們的錯。

告別「團夥思想」

我跟大家講,只要超過兩萬人的公司,不管誰來運營,都會碰到協同的問題、新老的問題等,因為這是組織本身的問題。這次組織部會議我想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很多人還是「團夥思想」,但是我們今天已經進入了組織。

你想單干,只管一個人吃飽,靈活性一定很大的;你要團夥,五六個人喊一聲,大家都辦了;你要想形成組織,組織的威力一定是非常之大的,但一定要有紀律,有紀律一定受約束,對不起,你一定有損失,你一個人吃飯會吃得乾乾淨淨,10個人吃飯一定會有資源浪費,因為它是一個組織,(更何況)幾萬人。

今天想告訴大家,這是我們中國,也是阿里巴巴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機會。今天中國不少的企業沒有組織意識,他們還是團夥意識、個體戶思想,沒有真正想到一個企業的組織能力應該怎麼樣。

組織的好處是巨大的威力;組織的壞處是效率低、官僚,有些地方協同資源浪費。但你只能選擇組織,這個病是改不了的,人生下來一定要死的,死亡誰都逃避不了,這就是組織,你要承認它。其中30%、40%是改不了的,還有30%、40%是可以完善的,還有20%是當即可以clean掉的。

組織不能過硬,組織非常剛硬就是黑社會,肯定會被掃蕩出界的;組織太鬆散,這哪像一個組織嘛?所以什麼時候松,什麼時候緊,組織靠什麼團結起來,我要思考的是這些問題。你們去看一下,中國有哪家企業真正在進行組織的思考,而假如我們今天開始能夠完善這個組織、相信這個組織,十年以後的阿里巴巴只會更加強大。

什麼是組織,組織靠什麼團結起來的?組織一定是靠共同的使命團結起來的。

我經常講,我們的員工要有夢想。普通員工的夢想是什麼,最現實的就是我要買房,我要買車,我要娶老婆,明年生孩子,我們家還想再添兩個電視機,這是最美好的夢想,這是最現實的夢想,我們要歡迎這樣的員工。每個人進來一定要有夢想,一定要有想法的,沒有想法怎麼行。

昨天有人問我,馬云,你怎麼看85年、86年出生的那些員工,他們買得起房嗎?我個人覺得不能承諾他們能買房,但是如果我們的員工買不起房,中國應該是沒有幾家企業的員工買得起了。

我們需要有理想的團隊。理想是什麼?理想是我們整個團隊達成的共同目標,如果一個團隊沒有理想,那是一個悲哀。我們有時候把理想和夢想混為一談,個人和團隊糅成一團了。我們這些人在一起要有理想,無數理想凝聚成一個巨大的使命。一個組織沒有使命,我覺得是一個大問題,不可能團結的。

組織無非就是由使命、機構和一批有夢想的人組成的,這樣的結構很清楚。

那麼,我們這幫人今天坐在一起幹嘛?我們這幫人提出的使命是創造新的商業文明。時代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們手頭上擁有可能比上世紀原子彈還厲害的工具——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去影響、完善這個社會,沒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機會,沒有幾代人有這樣的機會。今天我們聚集了幾億消費者、幾億中小企業,我們已經有那麼多優秀的年輕人,在中國的影響力很大,這是上天給的一次機會,讓我們能做一些事情。

前輩鬧革命的時候,中國是4.5億人,淘寶現在用戶3.3億,支付寶5億了,比那個時候的全部中國人還多。我們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機會。假如我們這個房子裡面的人還在想錢和利益,我們愧對於時代給我們的機會。

你要是問我,馬云,你最快樂的是什麼?絕不是什麼錢。最快樂的是在我們之前,整個中國沒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的工具來真正幫助中小企業,但今天我們找到一條路,未必是最好的一條路,卻是最現實的一條路。阿里巴巴賺錢沒有百度多,也沒有騰訊多,但是我們感到被尊重,我們感到自己很驕傲,我們可以幫助中小企業。

淘寶今天最驕傲的是什麼,不是說有多少商品在賣,是創造了這麼多就業機會,改變了零售體系。可能十年以後,淘寶的這種商業模式,會帶來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支付寶是對金融的改變,支付寶就是讓每一個平民老百姓都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

我們在改變這一切,我們在創造新的商業文明,我們希望社會更加透明,更加開放,更加誠信,更加承擔責任,這才是這個組織的使命。坐到這裡的人,我們達成共識,Yes,we can,這樣湊在一起才有樂趣,而不是湊在一起比賽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討論營業額、利潤、競爭,我們要討論我們的理想。

我們想讓每一個家庭有希望,每個小企業有希望,每一個消費者能夠得到好處,這是我覺得這個組織團結在一起的目的。否則我們何必把大家湊在一起——各幹各的,每個公司自己賺錢,上市套現,就跟別的企業沒有區別。

我們這個組織要達成一致的核心想法是:我們共同的使命是促進人類社會新商業文明的誕生。有了這個使命,人會越聚越多,因為我們希望社會向上。使命就是一個目標、一個目的地,我們要去那兒。

價值觀guide我們,KPI是里程表

我喜歡第二組,他們談價值觀。如果把使命作為我們的目的地,價值觀就是高速公路上的紅綠燈和黃線白線,按照這條路去開,永遠有guideline。

阿里巴巴的福分所在,是當還是團夥和個人的時候,我們已經提出了價值觀;到了組織,那更需要價值觀。北京現在堵成這樣子,我碰到時恨不得往橋下繞過去,可是大家都繞,這個城市更癱瘓。

價值觀是什麼,guide我們自己,按照這個方向去,正確的路在哪裡,中間的遊戲規則是什麼——雙黃線、斑馬線、紅綠燈。這些遊戲規則,就是按照價值觀來制定的,否則我們就是一批烏合之眾。

什麼是KPI,那就是里程表,沒有里程表,跑了多少,還有多少公里要跑你都不知道。

但跑了很多,未必你是對的,也許違背了價值觀,也許你的方向錯掉了。所以大家把這些想清楚,在一個組織裡面一定是這麼艱難,要弄清組織能為我做什麼,不能為你做什麼。組織唯一能做的,你出去的時候說我是阿里巴巴員工,人家覺得可靠;如果你出去說,我是XYZ公司,人家根本不給你信任,你就很難做。

剛才有同事在講阿里金融的故事,阿里金融今天可以跟銀行談判,原因是阿里巴巴強大的後盾,否則你連銀行門都敲不進,誰理你!

我們應該考慮為組織去完善它,而不是說組織能夠幫你幹什麼;當然你在為組織作完善的時候,組織為你幫的忙自然也越來越大。

再說說組織的人才結構。我們有員工、Manager、Director、VP、CEO,為什麼要設置這些level,每層level職責是什麼?

Manager是干嘛的?員工為自己幹,Manager為別人幹。當Manager之前要告訴他,昨天個人成功就是你的成功,明天別人成功才是你的成功,你願不願意走這條路?向你報告的7個人,他們家庭的快樂,他們每天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收入、他們的獎金、他們買房子買車的夢想,基本上靠在你的身上,你是不是承擔得起這個職責?

昨天在討論過程中,有人講有的員工在阿里巴巴的這個位置上,這麼多年沒換過。是誰的責任?CEO的責任嗎,我不想推卸,肯定有我的責任,但是關鍵問題是誰?是Manager,我是這麼看。每次走進誠信通和直銷團隊,我有莫名其妙的感動,莫名其妙的難過。這些姑娘們、小夥子們,三年五年做直銷,除了銷售還是銷售,我們幫了他們什麼?

那天我在Call center(呼叫中心),碰到第一個人來了6個月,第二個人來了3個月,第三個來了9個月,一個是英文背景,一個是計算機背景,他們在做Call center。不是Call center工作不好,他們的未來在哪裡,3年以後幹嘛,我們想過沒有?如果你是他們的Manager,你要做什麼工作?3年到了,公司內部有任何機會,把他調出去,送出去,讓他有機會發展。我自己這麼看,我也努力往這方面做,無論是彭蕾、老陸、戴珊、曾鳴,包括蔡崇信、王帥,能夠有機會的,我一定要想辦法。

我想假如我是他,我需要什麼樣的成長,什麼樣的機會?不把人送出去,你是害了他,每天給對方考核的就是KPI,你輔導他沒有,讓他成長沒有?

我們上次提了,三年才能成為阿里人,到了三年了,他就應該要被調動;不調動,要給他另外的成長;五年阿里人,他必須帶新人了。這些制度寫寫很容易,誰去做?Manager去做。要做事,先做人,所以我讓所有Manager首先是做人。

什麼是Director?Director的職責是獲取各種資源,協同協調來做事情。我上次講過導演,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都是朋友,專門研究這些玩意兒怎麼整出來的,攝像師、武術(指導)、演員,整合一大堆資源,到各處找優秀人才湊起來。如果你是Director,不去協同,你是第一大失責。你要懂得去協同,去跑,你是中間的脊樑。那位同學昨天講,說我只是一個總監,我要跑那麼多部門怎麼辦?Yes,因為你是總監,that´s your job。今天阿里的總監們,你除了是產品的owner以外,還得整合起整個公司橫向的任何資源,你應該知道誰有、誰沒有。

早上有同事分享了自己為尋找資源不惜「偷搶」的故事,確實會碰上麻煩。我見過一個頂尖的談判高手,那哥們兒談判太牛了,仰慕至極,但他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從此以後別人跟他進行任何談判——你背後有什麼想法,直接交代吧。他說沒想法,那不可能——他的談判成本非常之高。結果導致你去任何地方談,人家覺得你肯定要我什麼東西,口袋先摀住了。

還是剛才那句話,別人給你資源,懂得感恩;別人不給你資源,沒壞處,不是他的錯,絕不能說我衝出去革命了,你沒衝出去革命就是反革命。

這是我們要求Director做的事情。比如你當了副總裁,你要問,在我管的這個領域裡面,我做了哪些系統改造,讓組織更加有效率?以前哪些問題要完善?高管一定要明白客戶的需求,至於具體的產品已經沒辦法明白了。阿里巴巴B2B當年創業的時候,我太明白創業者的痛苦、小企業的痛苦了,那時候最簡單的產品我都明白。

今天來了上萬名員工以後,大家都在專注產品了,其實要永遠專注客戶,客戶需求要聽明白。打個比方,陸兆禧跟我交流的時候會問,馬云你到底要什麼?有的時候,馬云說了,然後有人衝出去就做了,結果我自己已經忘記我說過什麼,我說過的也不一定是對的。真是這樣,得傾聽,到底這個問題出在哪裡,我能不能改?如果不能改,我要告訴團隊,這個東西沒辦法,大家適應吧;如果能改,我可以怎麼改?

到CEO這一層,你要想辦法進行組織文化構建,做決策。Manager搞清事實,盡職做事,問題到了Director再消滅一層,到VP level再消滅一層。集團要做的是一個決策,比如要不要進入物流。如果我再天天瞭解到底人家講的是真的假的,那亂套了。

天下沒有完美的組織,但可以完善

我感恩整個團隊。現在我到外面跑得越來越多,30%~40%是為了幫助當年幫助過我們的人,30%~40%是社會公益。這家公司如果不是因為完善社會、解決問題而存在,這個企業越強大越危險,馬云沒了,來了李云、牛云,就徹底玩過去了。

我想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外面,在公司裡面待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在做些什麼事情。那一天我在支付寶會議室聽,想著六年前要知道這麼複雜,我可能不干了,真是無知者無畏。每次看見老陸他們在談淘寶,我真覺得自己幸運啊,那時候找到了孫彤宇,接著把球踢給陸兆禧,要不今天完了,別說老陸頭髮花白,我頭髮都要沒了。同樣,要不是衛哲處理B2B那麼多事兒,我瘋過去了。

CEO做決策要用腦子。腦子要冷靜,就像打太極拳,腰好、腿好、腳好,腦子很清楚;要不然,這兒疼痛,那兒疼痛,然後背又駝,想問題又想不清楚。感謝大家把很多問題一層層解決。總體來講,我認為我們公司的組織要比別人好很多。組織的問題一定存在,因為組織裡有些東西是改變不了的。這個沒辦法,還要進行改善、完善。完善是誰完善?不是CEO,假如你們等待CEO來做這個完善的話就複雜了,而是每一層承擔起自己的職責。你是Director,必須協同好,沒做好那是你無能。你去找老闆,說這事兒如果設計一個制度的話,問題就解決了,但是我告訴你天下沒有一個制度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

我們有關於制度的神話,也有關於人的神話。昨天有人問我,馬云你最擔心什麼,有沒有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還真沒有競爭對手,我們自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我覺得這個公司最大的風險在我身上,把自己看得太大,把自己看得太有能力,什麼事情都想插一手,什麼事情都想管的時候,問題就大了。

優秀的領導人位置越高,越把自己當平常人。平常人越往上走,越覺得自己天下什麼事都懂。這個房子裡的人,我們誰敢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夠?每個人的能力和對自己的看法永遠不匹配,但事實上我們的能力都有限。我擔心別人對我的表揚,讓我飄飄然,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我擔心別人罵我,讓我火氣很大,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

但我認為今天的阿里巴巴總體來講,沒有可能讓馬云做極其愚蠢的決定。儘管我們沒有這樣的機制,但是我們的文化和人才梯隊在。今天我做一個愚蠢的決定,蔡崇信肯定是反對派,彭蕾、陸兆禧、曾鳴都會跳出來把我弄死。以前憑嗓門做決定,今天我講話響沒用,你說出道理來。

現在我花很多時間在做公益,我想也許五年以後的阿里人都會像我這樣做,所以我今天先要嘗試。很多中國人把慈善和公益混為一談,慈善是給別人的施捨,公益是對社會整個基礎的建設。我在摸索,希望有一天能把這些返回到公司體系裡面去。

我想講的是每個人都要去做。天下沒有一個制度能解決所有問題。制度從哪兒來,我花很多時間想這個問題,最後終於搞明白,制度是基於文化的。文化有很強的約束力,紅線都是畫好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法律體系才管用。

管理體系一旦喪失了價值文化,我們很容易變成一群暴發戶。

我們應該讓這個公司建立起健康、良好、持久、真正符合中國文化的本土價值體系。我們的六大價值觀,加上我們的領導力的三條,假如基於這個文化,我們再在上面建立價值體系和我們的幹部組織管理體系,再產出人才,這個也許是阿里巴巴持久可發展的東西。

組織一定離不開人、文化、結構,結構是可以改的,文化你是要用心血去換的,然後要記住,天下沒有完善的組織,因為組織是由一群不可能完美的人組成的。不完善的人組織起來的組織怎麼可能完美?

今天的目的是告訴大家,兩天的會,我們調整的是心態。你知道肯定不完美,但可以完善,你就帶著積極的心態了;你知道這是當即可以改的,回去就應該進行修正。

心態、生態、姿態,這三個態有很大的區別。你心態好了,外部環境也非常之好,你出來的姿態不會差到哪兒去;心態不好,你看到外面的環境,大到外面的空氣,小到你身邊的合作夥伴,就是我們的生態系統,你看到這些人不爽,他們看到你也不爽,形成惡性循環,你的姿態一定是亂的。做企業、做人是一樣的,環境好,心態好,永遠是積極樂觀的,你不僅僅樂觀、不生氣,還能幫助人家更加積極樂觀;如果你心態壞了,就會越來越壞,形成惡性循環,你做出的動作一定是錯的。

所以這兩天會議我得到的,就是希望阿里巴巴珍惜時代給的這次機會,10年以後就真能有1億就業機會,真能幫助1000萬企業生存成長,真為10億人做一個平台,真影響了這個時代。任何個人是做不到的,必須是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必須圍繞著使命感,而考核這個組織的任何產品的一定是價值觀,但也不能否決KPI。否則你開一個車,公里數都沒有,離這兒到杭州60公里的標牌都沒有,你就傻了。這一點請大家記住,這是機會,中國還沒有,世界上很少有。

今天所有的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好問題,如果我們討論的問題不存在的話,麻煩大了。想想我們以前公司沒有那麼複雜,因為是團夥,絕大部分是個體戶和團夥,連討論這些話題的機會都沒有。假如我們五年以前不把淘寶、支付寶、阿里巴巴拆開來,放馬奔馳,搶佔這些市場,我們今天還有這樣的討論嗎?我們還是像一塊小餅一樣……我們今天有意識地準備完善我們的機制,完善我們的組織,加強人才培養,使得我們管10萬人的效率高過人家管1萬人,我們就成功了。

信任是最大的資源

這個房間裡的人,可以影響社會,不用槍、不用炮,配合政府進行完善,這是我們組織部的使命。我們考核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沒有這種考核,怎麼找到外面兩萬多人跟我們一樣或者後面10萬人跟我們一樣?不可能。

回到基本點,這個房間裡的人的共同使命,是用價值觀做我們認為對的決定,我們得明白在這個組織裡面每一層要做的事情。我的決定越少越好,千萬不要讓馬云做決定,我老了,我自己知道,我跟陸兆禧比,跟彭蕾比,跟衛哲比,I am too old to make a decision。我比這幾個人強一點的是,我知道決定出來的事情對與不對。

彭蕾那個會,我一天聽下來,只聽一樣東西,有沒有違背價值觀和使命感。我死死守住這條線,看他們有沒有從哪兒偷雞摸狗,我沒聽出來,心裡就踏實了。公司的事,他們一定比我厲害。如果我吃不準,老陸堅持、彭蕾堅持,我一定說go ahead,因為我相信他們;我如果真不同意他們,我一定有理由。但如果他們瞞著我,彭蕾說「這個讓馬云知道事情就搞大了」,那這個事情就複雜起來了。

我想所謂的互相信任在於你相信我,我相信你,我們這個組織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在座所有的人,你們要相信我,我不可能到外面把公司給賣了,回來告訴你們「兄弟們,我把公司賣了」。昨天有一個同事提了個好問題,要成立阿里商城,他們怎麼都不知道?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我知道以後,我徹底擁抱變化。好!你們做了決定就好,因為我相信他們一定思考過。

在阿里不提資源,最好少提「資源」二字,我覺得集團給你的信任就是最大的資源。王堅講過:什麼東西前面加個「要是那樣的話就好了」,這句加上以後,基本上這個事情就做不成了。我們國企裡面聽得最多的就是「假如我有資源的話」,大家都講資源,這是做不好事的。

王帥,我給過他什麼資源沒有?沒有。童文紅有什麼資源?沒有。我告訴大家童文紅建樓的時候是很糾結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建,我連我家裝修都不知道怎麼辦。我說,童文紅,反正你怎麼蓋都行。有人給我打電話,說他們的招標不公平啊,我說對,是我讓他們不公平的;有人說馬云,你們這裡有貪污腐敗,我說是,是我讓他們貪污腐敗的,從此就沒人打電話給我了。因為我相信,小童扛得起我這樣的信任,這就是信任,這是最珍貴的,沒有比這個更珍貴的資源。

口碑網,我不去看他們是對他們的支持,我要是一個星期去五趟,口碑網謠言傳遍天了。我不去,踏踏實實慢慢整,語嫣打個電話,我們溝通一下就行了,經常去澆一棵花會澆死掉的,所以都不容易。

我不來解釋我自己,這是我的選擇,馬云再辛苦,再累,我覺得我很happy,我很快樂,這是我的選擇。我選擇與大家一起完善,經過10年努力來完善我們組織。

前面十年我們做了這樣的事情,後面十年我寄希望於我們在房間裡的人。假如10年以後我們對組織的理解和完善做到的那一天,1000萬、1個億、10個億,這是結果。當這一天到的時候,在座所有人都是老人,你在台上的時候,下面還會有人問你,新人問題怎麼辦?這會一年一年、一輪一輪走下去的。

有一口泉水,趕緊挖下去

阿里巴巴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策,整個公司未來三年的戰略思考是「積極的休養生息發展」。我們這麼多年奔波下來,需要進行休整,尤其是B2B。B2B從主力艦變成旗艦,今天從旗艦變成潛水艇。我從中看到的是,每個人必須為自己所幹的事情找到快樂的方向,要有樂觀主義精神。

積極的休養生息政策,原則上不會有大的改動,我們目前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做物流。

在物流行業,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民營物流行業不願做、不能做、不肯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我們不會搶人家飯碗。物流公司不願意做倉儲投資,並且現金積壓,但我們可以。做這有兩個理想:10年以後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要網上訂貨,最慢8個小時(註:後來有所修正,第一階段希望做到下單後24小時送達)能夠貨到你家;路上70%的空車率能夠降下來,這樣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會改善。

我們希望農村能夠都市化,而不是都市農村化。現在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很多農民搬到城市裡去,喪失土地,以為這就是城市化。錯了,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偏遠山區的農民有一台電腦,隨時可以把現代化的生活弄到家裡去。

以前我們圍繞北京、上海的電子商務發展活下來了,但我們真正對社會的貢獻是在偏遠山區。我剛去了內蒙,內蒙橫跨4300公里啊,還有新疆,西藏、云南……我們可以為這些偏遠的省份做些什麼?

等你看到很多人因為我們生活發生了變化,this is our honor。我們休養生息,不是一口氣想吃一個大胖子,創業不要做最難的事情、最具戰略的事情,而是做最快樂的事情、最容易的事情。B2B這個模式聽起來有點tough,但是說實在的,如果我們當年不把B2B打出水來,會有淘寶嗎,會有支付寶嗎?沒有。很多人到沙漠上找水源,一看這個水太少了,再找一個大的,結果在路上都死掉。有一口泉水,趕緊挖下去,喝好了,再找下一口,等到你們家七口泉都出水的時候,再找有戰略意義的東西。

今天我們已經有淘寶這口泉,有阿里巴巴這口泉,有支付寶這口泉,我們要為社會做一個物流體系,完善整個社會化大發展,讓更多人參與生態建設,這就是我們的導向。但是我們要穩著做,踏實著做,讓我們員工不要疲憊,經過這麼多年來,我們稍微relax。這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休養生息。

以後的話,我們一定圍繞價值觀、使命感這些東西來討論;至於業務方面,we are very happy to discuss。我們聚集在一起,不斷回憶我們的理想,面對我們的現實,而真正的現實一定是殘酷的。

剛才曾教授最後那句話我特別喜歡,你只有在看清這些殘酷現實的同時,還能繼續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那才是最牛的。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包括我在內,未來10年,有人要離開,有人要加進來,有人要退休,有人退居三線。我希望離開這裡的人永遠擔著這種理想主義、現實主義,不論你去哪裡,都應該這麼做。

我告訴大家,今天所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是only we believe,相信它,一定會完善。如果不相信,那門永遠開著,信的人進來,不相信的人出去,我們還是朋友。

(本文節選自紅旗出版社即將出版的《馬云內部講話2》,部分小標題有改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51

馬雲的交易

2013-09-30  NCW
 
 

 

阿里巴巴與香港交易所談判上市結構,經久未決。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特發一文,在文中分飾多角,從傳統先生、創新先生、披露先生、大基金先生、小散戶女士、務實女士、道德先生、未來小姐、程序先生等多角度總結了就是否應豁免阿里巴巴以合伙人制度上市而引發的種種觀點,非常精彩。

此事關鍵不難理解。根據馬雲提議的方案,集團上市後阿里巴巴合伙人擁有在董事會內提名多數董事的權利。用合伙人結構上市的重要使命,是把已從老股東那裡奪過來的權力合法化、制度化。

這事如果要論是非,首先取決于孫正義和雅虎等老股東的態度。如果他們願意接受,那麼新股發行,投資者愛買不買,香港上不去就去別的地方上;但是,如果老股東不願意,那馬雲就等於在搶劫,而香港交易所不為搶劫提供便利是對的。

很難想象這事馬雲會沒有經過現有董事會和股東會程序就拿去港交所,假如已經通過程序,這事就只剩一個關鍵:對價。老股東們讓渡部分權利,獲得了什麼對價?哪怕是名義對價也是要給的。因為老股東確實會為此失去一個很重要的權利:必要時與公衆股東共同投票撤換管理層。這點的重要性毋庸多說。過去幾年,馬雲在與老股東們的鬥爭中一再占得上風,但沒有制度的保障,他還是不踏實。

馬雲破壞了一些制度,最終卻還是想要得到制度的保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87

馬雲現身大反擊

2013-10-03  NM
 
 

 

呢頭騰訊嘅馬化騰高調接受部分傳媒訪問,話股價升到四百蚊只係一個數字,嗰頭佢老友馬雲仲未上到市,相當頭痕。阿里巴巴上市呢壇嘢,搞到一鑊粥,港交所固之然失去咗嚿千億肥豬肉,馬雲亦跌咗眼鏡,轉手啟動美國上市程序。本週日,馬雲突來港現身灣仔萬麗海景酒店,出席私人活動。小宗上前同佢傾談,佢全程笑笑口而不語。今次來港,佢有個目的,就係搵人傾吓點反擊。何解?唔服氣囉!

據接近馬雲的消息人士話,馬雲認為外間對佢提出嘅合夥人制度有誤解,強調絕非以小控大,而是想保留阿里巴巴的獨有文化,「馬雲構思嘅合夥人制度,唔係想推舉董事局內所有董事,而係想推舉九個董事中嘅四個,並非想全控董事局。其中CEO一定要由合夥人選出,維持公司文化。」現時阿里巴巴的合夥人,由二十多個老臣子組成,有啲入職前只係做過bellboy等工作,但俾馬雲提拔而上位,足見阿里巴巴獨特嘅文化咁話。馬雲仲同友人講:「幾方人爭拗嘅,根本唔到point!」呢個方案,馬雲同港交所口頭講,form都未遞,就被人猛烈攻擊;佢向美國招手,對方即時「歡迎歡迎」!估值仲高啲,一定過千億美金,點揀唔使講啦!不過馬雲仍抱一絲希望,佢對香港點都有情意結。一來方便大陸同胞買股;二來美國要求好高透明度,內地有啲嘢,始終唔方便公開啩。馬雲準備嘅反擊,包括想開一個「聽證會」,邀請李小加等人出席;兩個咁「牛」嘅人辯論,實激戰連場。

貪大紫荊夠墜手

寶哥哥之東亞破肥龍產,連帶揭露四間金融機構夾埋借咗成七千萬俾佢(其中六千萬來自東亞),條數一啲都唔細。不過,佢借落嘅錢其實遠超此數。除咗東亞、渣打、創興及新地旗下的忠誠財務,佢仲同成二十幾間金融機構借錢。只不過啲數冇上述呢四間咁大,啲人未得閒或者費事請律師去追而已。橫豎都追唔番,請律師去追,你估貪律師費平乎?啤梨張都話有檔生意呀,肥龍乜都冇,竟然又會有二十幾間機構借錢俾佢。呢個窿冇任何抵押,佢靠乜咁有把炮呢?批窿之時,啲賓架又諗緊乜呢,又?唔知純屬巧合抑或咩嘢,批咗個窿冇耐,煲呔就俾咗個大紫荊過寶哥哥啦。契媽老早已經幫寶哥哥封蛇,以級數計,唔使講爵士都馨香過大紫荊多多聲,咁蛇大衞仲要個大紫荊做乜呢?唔通世間上冇功能遞減呢一回事?唔會o架。

國慶「送大禮」

本週二《明報》網站朝早一則報導,令好多人開心咗兩粒鐘,以為阿爺十一送大禮。事緣《明報》網站八點十分發放有關三任特首出席十一升旗儀式嘅消息,文末赫然出現「特首稍後將辭職」。報導隨即喺網上瘋傳,好多人心諗:「唔通梁振英大徹大悟,想俾香港人一條生路?」《明報》網站相隔近兩小時後,即係十點零四分靜靜雞為呢則報導作出修正,將「辭職」改為「致職」,錯完再錯;兩分鐘後再發出更正啟事同道歉聲明,將「辭職」改為「致辭」,聲明形容文章早前版本「出現重大錯誤」。小宗向《明報》友好查詢,佢哋話可能係早班同事一時手民之誤,唔係要同梁振英過唔去,但有人話:「大家心聲啫,十一希望嘛!」梁振英辭職變番致辭,有人喺明報網站留言:「明報,你實在太殘忍,令香港人空歡喜一場!」

Give me a break新盤試用「新牌仔」

家陣啲新樓,喺新界大西北嘅都要過萬蚊一呎,想買家俾得心悅誠服,用料當然要有番咁上下,唔可以再攞啲豐澤牌同美的空調來奉客吧!是故近年好多樓盤都用德國牌子,例如有Miele、Gaggenau、Poggenpohl、Siemens等,貪德國啲鋼水好噃。嫌太熟口熟面,發展商最近亦好積極發掘「新嘢」,好似來自中歐斯洛文尼亞(Slovenija)的Gorenje,就好多發展商都buy,新地、恒基、嘉里、新世界都有用佢哋嘅出品,賣緊嘅元朗盤溱柏,都隨樓附送佢哋嘅抽油煙機。唔講唔知,原來呢個牌子有約六十年歷史,响歐洲係設計頒獎禮常客,德國Red Dot Design Award、Plus X Award等都見佢身影。佢哋愛玩創意,其中有aqua-clean蒸氣清潔功能嘅焗爐,可用蒸氣溶解油脂;而負離子乾衣機則可抗敏感。另外將蒸氣同焗爐二合一嘅蒸爐,遲吓亦會有新盤用到。除咗中歐貨,新盤仲有用皇室貨,有三百幾年歷史的De Dietrich,原來係首個被法國皇室認可的御用商業品牌,近年亦成為咗新盤常客,天賦海灣、現崇山、上林、壹環等都用佢。咦,連市建局有份嘅壹環都用,唔怪之得市建局俾人話華而不實啦!

金牙大狀講嘢無人駕駛減車費

港鐵司機開緊車剪指甲,有片為證,全城嘩然。片中見埋個樣,位司機仁兄被迫自首。查實個司機坐正喺車頭,有乜事,佢首當其衝,咁點解佢仲咁散漫?佢並非唔怕死,只不過由第一日起,地鐵列車已經可以不經人手全自動操作,故此啲司機至咁老定。列車不經人手全自動操作並非乜嘢新鮮事物。大家喺機場坐火車仔,幾時見過車頭有司機?先前波音公司更公布改裝F16戰鬥機,再唔使用飛機師。美國亦已有部分州開始俾無人駕駛嘅汽車通街行走。於此可見,地鐵老早就可以慳番一大筆司機人工。班尊貴的議員唔叫地鐵追上科技潮流無人駕駛,製造減價空間,反而要地鐵加強監督司機,莫非咁就叫為民發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71

港媒稱港交所曾有條件批准阿里上市 馬云拒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766.html

10月7日消息,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及集團管理層上週秘密來港,市傳曾與投行及基金界會晤,再度闡釋「合夥人」制度。有投行及基金經理引述阿里管理層消息透露,阿里最大單一股東軟銀曾作出重大妥協,放棄其持有逾三成股份的投票權,目的是讓阿里巴巴集團可採用「合夥人」制度方式上市。

U9928P31DT20131007071048

成就「合夥人」持股合規

消息透露,阿里巴巴提出的「合夥人」制度在香港沒有先例,因此也就沒有相關定義,但是監管機構根據《收購及合併守則》中,持有三成股權為主要股東定義作為標準,要求阿里巴巴集團上市時,最大股東須持股逾30%。

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權架構是雅虎(34.89, 1.02, 3.00%)、軟銀、阿里合夥人分別持有約22.8%、34.7%、10%(其中馬云持股7%)。據透露,軟銀為了讓阿里巴巴順利上市,破天荒承諾將其持有逾三成股份的投票權,悉數「委託授權」予阿里合夥人,即阿里合夥人將持有逾四成投票權,合乎監管機構規定。

馬云拒「減持限制」陷僵局

消息人士透露,軟銀放棄投票權,最終換來港交所向阿里合夥人提出「減持限制」的有條件批准。

不過,港交所也提出了另外的一些限制,其中包括:降低股東大會提名董事的重選次數至一到兩次,同時「合夥人」制度設有三年有效期,期間馬云及管理層最多可減持其持股的25%。上述政策意味著,持有7%股權的馬云,最多只能減持1.75%的股權。港交所提出的所有減持限制,均集中於阿里合夥人及馬云身上。

實際上,只要馬云接納港交所有關建議,阿里巴巴集團便可以在九月底遞交正式上市申請,今年底前上市。可惜馬云最終不願妥協,令上市計劃再陷僵局。

上海上市難度高

市場聚焦阿里巴巴集團何時啟動美國上市之際,突然有消息指出,阿里巴巴集團有可能在國內上市。據瞭解,阿里2012年5月向雅虎回購其中約兩成持股時,雙方已就阿里2015年前上市,開列四項條件,包括在特定情況下,內地可作為上市地點。

《華爾街日報》旗下財經網站MarketWatch中有專欄日前報導,阿里上市計劃或延至明年進行,最終上市地點包括紐約或上海。

不過,A股尚未重啟新股發行,加上阿里巴巴集團作為境外註冊民營企業可能涉及的複雜情況,內地上市對阿里而言,目前只能視為後備方案。

此外,阿里巴巴與雅虎的股份回購協議規定,阿里上市時其中一個上市協調人,必須由雅虎選任,因此在阿里沒有最終上市定案前,不可能要求雅虎選定上市協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54

馬雲合夥人制被港交所拒絕 轉向美國市場 阿里巴巴上市之路 還有三大難關

2013-10-07  TWM
 
 

 

為了上市後能確保控制權,持有阿里巴巴僅一○.四%股權的馬雲專業經理人團隊,拋出了有權提名過半數董事人選的「合夥人制」,挑戰香港現行證交法令的極限。

港交所在「蟬聯全球IPO(首次公開發行)冠軍」與「維護投資大眾權益」兩者之間做出了艱難選擇——拒絕了阿里巴巴上市申請。使得阿里巴巴這塊今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大的「肥肉」,可能被美國的紐約證交所或那斯達克市場趁機叼走。

不過,阿里巴巴未來能否在美國順利上市,還是個大問號,理由是,導致阿里巴巴與港交所雙方堅持不下的「馬雲式合夥人制」——由持股少數的合夥人擁有過半數的董事提名權,在美國股市迄今也沒有先例可循。

難關一:集體訴訟風險

然而,美國股市倒是允許雙層股權制,即俗稱的A、B股制。如果按Google與臉書(Facebook)採用的A、B股股權制上市,即使馬雲與其專業經理人團隊僅擁有公司一○.四%股權。透過A、B股權設計,B股的投票權通常可達A股的十倍,馬雲仍可牢牢地掌握阿里巴巴經營大權。

棄香港,就美國,或許是阿里巴巴目前最可行的上市之路。然而,不管是採「A、B股制」抑或「合夥人制」,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未來將面對一個不可輕忽的風險——集體訴訟。

誠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微博發表的公開信所言,美國之所以允許「A、B股制」與「合夥人制」,主要有其配套措施的環境背景。李小加指出,美國投資界盛行的集體訴訟風氣,讓公司治理較不透明或較難監管的特殊股權制上市企業經營者萌生戒心,多少會產生嚇阻效果。反之,香港則尚未有這種條件。

事實上,在美國實施A、B股制或合夥人制的上市公司最好要自律甚嚴,甚至要比普通公司嚴格數倍,否則極可能動輒挨告。

上個月,採有限合夥人制上市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團(Black Stone Group)因○七年上市之前,沒有充分揭露其在房地產與一家高科技公司及債券發行商的投資損失,導致黑石上市後股價跌跌不休,讓投資人蒙受損失而挨告。黑石最後答應賠償投資人新台幣二十五.五億元和解了事。

採A、B股上市的臉書,同樣也被投資人「抓包」,因重大訊息揭露有瑕疵,加上上市後股價一度近乎腰斬,招致多達四十幾件的集體訴訟求償案上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投資人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提告似乎「情有獨鍾」,一來是股價大多跌得太慘,二來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的確有頗多可議之處,包括網易、中國人壽、新浪、新華財經、UT斯達康等十幾家赴美中國企業皆被告過。一旦被告,不僅要花大筆金錢和解賠償,還往往導致公司股價暴跌。

因此,阿里巴巴赴美國上市,馬雲最好祈禱股價能一路發發。難就難在,阿里巴巴目前已喊到五十倍本益比的上市價,如果股價未來不幸因泡沫化暴跌,難保「好訟成性」美國投資人,不會又如雪片般一狀告上衙門。

難關二:中國政府的阻力

阿里巴巴想去美國上市,讓兩大外資股東:日本軟體銀行(持股三六.七%)與美國雅虎(持股二四%)額手稱慶,舉雙手力表支持同意,甚至對馬雲所主張的「合夥人制」首肯默許。那麼為何馬雲不早早提出美國上市的建議,讓大股東們皆大歡喜,而要硬頂香港證交法令的「罩門」?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中國政府的態度。

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擁有五億名用戶,支付寶則擁八億名客戶,中國政府近來又放行支付寶跨入金融業務,可以進行存款及投資。至於阿里巴巴的本業—B2B則擁有全球數千萬名商家與中國生意往來的所有資料。這些資料不管是單一,或彙整成海量資料形式,均可對中國民眾個人以及總體的實際狀況「看光光」。

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自然極不樂見像阿里巴巴這種握有比官方更多、更詳實「海量資料」的企業到美國上市,接受美國政府的監管。

因此,美國哈佛大學中國研究學系教授William Kirby就表示:「阿里巴巴不是一般私人公司,它對中國的影響力比國有企業還大得多!」而投資銀行界也擔心,阿里巴巴赴美國上市最大的變數不在美國政府,而是中國政府。

難關三:合夥人制無前例

至於第三個赴美上市難關則是馬雲所主張,阿里巴巴二十八名合夥人制擁有過半董事提名權,迄今在美國無前例可循。

法律界人士指出,即使是以有限合夥人制上市的黑石公司,董事會席次仍有高達四成以上是由獨立董事構成,在這個制度設計下,對黑石的合夥人制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與監理效果,讓合夥人無法百分之百地獨斷擅權。

所以,除非馬雲合夥人團隊,未來能夠大幅增加獨立董事席次比重,否則將造成無人可以制衡合夥人的情況,導致公司走向萬年獨裁,這恐怕也難以見容於美國資本市場。對此,馬雲勢必得對其獨創的合夥人制做一些讓步。

阿里巴巴上市,不僅攸關這家中國網路公司指標的未來發展,也考驗著董事長馬雲的智慧與良知。如果處理不慎,受傷的不僅是阿里巴巴,甚至被中國年輕人視為偶像的馬雲,一世英名也可能毀於一旦。

阿里巴巴股權結構

——馬雲的上市難題

股權比重 上市態度

馬雲與28位合夥人 10.4% 不在乎在哪上市,只在乎能否掌握經營權日本軟體銀行 36.7%最樂意在美國上市,對掌握經營權態度曖昧不明美國雅虎公司 24.0% 其他(中國主權基金、兩家中國私幕基金、阿里巴巴員工、俄羅斯私募基金)28.9% 中國官方資本反對赴美上市,對經營權不感興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7

馬云談企業成功:不是跟上一代競爭,重點是放眼未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98.html

馬云:「在這個時代,改變世界只需要想法、技術與信念。」

我們可以從很多案例發現,很多成功、賺錢公司,一開始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解決某個問題。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其成功、獲利關鍵。

接著就讓我們看看,阿里巴巴、淘寶的創辦人馬云,在美國史丹佛商學院分享自身經驗,鼓勵更多人擁抱這個變動的時代,並指出企業在未來成功的關鍵方向。

變動就是機會

馬云說:「世界在發生變化,如果你不採取行動,這個變化跟你沒關係,如果你參與行動,自己就是這個變化的參與者。」他分享,很感謝自己生長在這個變動的時代,接觸到矽谷、很多朋友帶給他很多靈感。

成功 3 要素: 沒錢、不懂技術、沒有規劃

沒錢

阿里巴巴起步時,只有 5 萬人民幣的資本,跟其他競爭者相比根本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任何一筆開銷如果花錯地方,對公司來說都是死路一條。馬云認為,很多創業者到後來失敗,原因不是沒有錢,而是錢太多。因為當你只知道用錢解決問題,代表之後會有更多問題出現。能用錢解決的或許都是小事,但馬云說,錢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而非問題解答。

馬云說:「公司的錢就像是國家的軍隊,不能輕易出動,但要出動一定就要贏。」

不懂技術

即便身為網路公司創辦人,馬云至今還是不知道 coding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對他來說這一點也不是問題。馬云說,不懂技術沒關係,但他尊重技術。

馬云談到,自今還沒跟技術人員吵架,他非常尊重技術人員、工程師,認為他們是把理想變成現實的重要人物,更是改變世界的重要角色。「理想沒有變成現實,就賺不了錢。」

曾經有人問馬云,你不懂技術,要如何經營網路公司。馬云回答,你做房地產的,但你會蓋房子嗎?馬云說,外行可以領導內行,但重點是要尊重內行。因為不懂技術,馬云曾經是公司唯一測試者,體驗產品是否好用,因為眾多客戶也是如此,他們不知道背後技術如何運作,只管產品可不可以用。

在商務領域,產品要成功,就一定要讓使用者能輕鬆使用,太複雜的商品很容易遭淘汰。馬云表示,雖然不懂技術,但他尊重技術、欣賞技術、敬畏技術。技術很重要,但技術背後的人更重要,因為技術將有著影響社會的力量。他認為,目前中國、世界步缺技術,缺乏的是對於技術的欣賞與敬畏。

「我」沒有規劃

變化是最好的計畫,但不可忘記方向感」當初成立阿里巴巴時,我並沒有寫一個明確的商業企劃書,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連我自己都不知到。我們要懂得擁抱變化,人生就是一個計畫,而計畫要用行動寫出來才會有用。

或許看到這篇你會想,怎麼可能沒有計畫,但馬云說,是「我」不作計畫,但公司、阿里巴巴員工當然還是要有一些計畫。

馬云說,從來沒想過自己、阿里巴巴、淘寶、中國網路會有今天的發展。讓他不禁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發展,馬云的結論是,這個時代很有意思,是個抱怨非常多的時代,可以說是個個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但任何時代變化、社會矛盾,都是年輕人的機會,如果社會不變化,年輕人不會有機會

馬云表示,我們必須去適應變化的時代,變化不會有麻煩,不變化一定死,變化還有機會。所以,他非常感謝自己生在這個充滿變化與機會的年代。不用當官也可以改變世界、影響成千上萬人,只要真心認同這個想法,世界就會發生變化。

阿里巴巴理念:幫助他人成功

馬云說,自己很有幸生在這個時代,遇到很多好朋友,運氣也很好。但他提到,或許有人認為運氣這種東西是有限度的,認為好運過了頭就會開始走衰運,所以,馬云主張要懂得分享運氣,除了自己成功以外,大家也都要成功,如此帶動整個社會的正能量。

阿里巴巴第一天開始的目標就是,幫助天下創業者,因為創業真的是太累了。希望幫助小企業跟大公司抗衡,讓每個年輕人只要願意努力,都有機會成功,並提供他們可以成功的工具。

企業成功,放眼未來,不要跟上一代競爭

馬云認為,企業要成功,重點要放眼未來,而不是跟上一代競爭。希望阿里巴巴能幫助想要改變世界的人,讓他們有能力作想要做的事情。不管夢想如何,自己能做好是最關鍵的。

工業世代靠規模取勝,資訊時代靠創新取勝、個性化取勝。大數據將促使大企業改組、變小,把小企業變成靈活。這是個性化時代,我覺得很高興活在這個時代。

以前改變世界要用槍、砲,現在改變世界要用技術加想法,技術可以改變很多人生活。馬云說,自己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可以幫助別人成功,而這也是阿里巴巴存在的價值、意義, 與成功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6

聊聊馬云式IPO — 合夥人制度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5606296
從昨天到現在,利用碎片時間發了六條關於馬云「合夥人制度」的微博,雖然都是有感而發,想到那發到那,不過回頭一看,其實結構層次分明,已經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了,微博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兒,把碎片看法組織整理成有思路的觀點。說到底,馬云以為地球圍著他轉;事實上,系他擋著地球轉。若不是為他一己之私,阿里老老實實在港上市不好麼?他非得向股東們說「想上市可以,除非讓出控制權,並保障我永遠享有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天貓的LOGO用馬云的樣子去設計,他心裡到底有多怕失去對阿里的控制權。

與其說阿里巴巴不選擇在香港上市,還不如說香港聯交所拒絕了阿里巴巴的無理要求,守住了原則、保住了節操。這讓人想起當年高盛上市,投行是最合適用合夥人制度的,可高盛為了上市改為公司制。馬云當年為了融資放棄了多數股權,怪誰?現在想上市要求股東放棄權利,操蛋。你以為你誰,全世界就圍著你轉?

阿里巴巴何去何從?A股上市很麻煩,光券商輔導期就一年半截,財務標準也不同,高盛、大摩們也無A股承銷資格,全都搞掂那還有幾百家在排除等著IPO,馬云的特權思維是不是也要來上交所發揮一下,插隊。故此,去向基本只有納斯達克了,美國絕不可能改規則,馬云荒誕的「合夥人制度」已流產。

馬云背著雅虎偷走支付寶資產,在講究誠信的美國人看來是不可原諒的。B2B在港上市5年也沒為投資人貢獻一毛錢的利潤。馬云不講道德、背信棄義的性格已經被美國投資人知道了。他現在要跑去人家那兒上市,別人肯定會想「這外星人不可靠,得留一手。估值上必須預留足夠的馬云道德風險的安全邊際。」

馬云沒有股權,股東們幹了怎麼多年,又確實應該享受一下革命成果,孫正義現在想的就是套現。可上市了馬特權就怕失去控制權,無奈之下意淫出匪夷所思的合夥人制度。這方面他該學學王石,他也沒多少萬科的股票,可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和金字招牌,馬云現在也邂下CEO了,當馬石不好麼?

云計算當然不會得逞,其實誰也不比誰笨,馬澤東多算一分,別人就少一分。他這次挑戰的是同股同權原則,這是現代商業文明的基石,相當於司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覺得創始人就有權控制公司,OK,當年別伸手要錢就可以了。投資人絕不可能接受,股東才是阿里巴巴的老闆,它不姓馬。

中國人視急流勇退為很高的境界。如范蠡一樣,功成身退放舟西湖,多瀟灑。馬云自己說過,現在公司會議室裡開會,別人講的他根本聽不懂,云計算他不會認為意指馬式算計吧?況且當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後來都退出,讓阿里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為什麼你馬云就退不得?Who are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