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自保》外來的和尚比較會念經? 打破三迷思 別被外資報告牽著走

2013-10-14  TWM
 
 

 

外資研究報告「喊水會結凍」的功力,很多投資人都印象深刻。

但外資藉由研究報告坑殺投資人嗎?外資的研究報告到底有沒有參考價值?

身為小散戶的自保之道又是什麼?

本刊在八六八期曾獨家披露一位新竹的陳太太買進宏達電的血淚史:她在二○一一年六月,宏達電股價約九百元時開始買進,原因一方面是看好王雪紅的經營能力,一方面當時許多媒體披露外資券商的報告,絕大多數都是建議「買進」或「持有」,訂出的目標價則是以「重返千元」最多。陳太太認為,「這麼多專業人士都看好,應該不會有問題。」結果短短不到半年,宏達電股價竟腰斬到四五○元,從此她陷入加碼攤平、「愈攤愈貧」的窘境,至今慘賠近千萬元,身心都受到極大的傷害。

陳太太的例子,其實也發生在很多投資人身上,只看到外資研究報告的評等與目標價,卻未能深入了解背後的意義,導致虧損。而花旗前分析師張凱偉的洩密事件,又讓市場開始注意外資的研究報告。

多年來,外資挾著龐大資金與充沛資源,一篇調升或調降某檔個股目標價的研究報告,股價就很容易大幅波動。由於對個股握有「判生判死」的生殺大權,使得市場都想掌握外資最新看法,搶搭順風車,也因此外資出具的研究報告,一直是重要指標。

曾於怡富、日商日興等外資券商研究部服務多年、《巴菲特選股魔法書》作者洪瑞泰指出,外資是人不是神,提出的看法或報告不見得百分之百準確。而一般投資人最關心的總是目標價(Target Price)與投資評等(Rating),但這些是如何產生?背後的邏輯?以及用什麼方式評價,更需要了解。此外,研究報告的管控,有幾個常見的迷思也需要釐清。

迷思一:券商玩兩面手法?

客戶不認同 報告利多也可能賣超為何會有出利多報告卻賣股票的情況?洪瑞泰指出,研究報告只是外資券商提供給客戶的「參考資料」而不是「命令」,客戶沒有照單全收的義務。

而且若客戶是外資基金經理人,一天收到的報告或訊息動輒成百上千,如果不是知名分析師所寫的研究報告,恐怕根本就不會被客戶注意到。

此外,在該券商下單的除了其客戶,還有券商本身的交易部門,交易部門是否認同報告內容,或有其他考量,都不是研究部門或分析師能掌控的,所以這種出利多報告卻賣超的情況,未必是券商的兩面手法,投資人還是要以個股基本面為依歸,不用在意一、兩天的買賣狀況。

迷思二:發送對象大小眼?

做一份報告已不容易 不可能再分版本很多人質疑同一篇外資報告有「AB版」:A版給大戶、B版給散戶,兩個版本內容不同,甚至建議方向相反。洪瑞泰笑著說「這是不可能的。不僅國外的相關法令不允許,寫一篇報告已經夠辛苦了,還要改成不同版本,分析師或研究員哪有這些時間?」迷思三:獨厚某些族群?

報告不外流 但從撰寫到披露有時間差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通常只提供給該券商的客戶,不會輕易外流;除非券商主動發布,否則不是該券商的客戶,並不容易取得,且在刊出前須嚴格保密。基於服務客戶的考量,頂多是在報告刊出後,由分析師聯絡幾位重要客戶,提醒他們有重要的報告而已。這次張凱偉所犯的錯誤,就是在報告未刊出前就通知客戶,有洩密之嫌。

如果是長篇報告,分析師要寫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寫完後還要經過主管審核,以及編排、印刷等流程,往往會有相當的時間落差。 即使是一、兩頁的報告,也必須經過公司內部審核,最快也要二、三天才會寄給客戶。而報告寄給客戶後,等到媒體輾轉取得、翻譯、披露時,股價的確可能已反映完畢,這是投資人必須了解的。

想找出真正值得參考的研究報告嗎?洪瑞泰建議,可以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法。橫向是:找三份針對同一產業或公司、由不同券商與分析師撰寫的報告,比較其內容、邏輯以及準確度。縱向則找同一位分析師於不同時間點,對同一產業或公司的報告,觀察他的看法是否前後一致?投資評等會不會忽升忽降?經過幾次篩選,應該就可以找出該產業或該個股,最值得參考的分析師或報告。

最後,洪瑞泰建議,操作還是要有自己的依據,「為自己的每一筆交易負責」,外資報告只能作為參考。看報告是要從報告內容中,學習外資研究一家公司的方法與邏輯,千萬不能像陳太太一樣,只看到投資評等、目標價等簡化的數據就買進,造成令人遺憾的損失。

外資報告怎麼看?

看投資評等:

Buy未必是買進 Hold不見得續抱各家外資券商的投資評等各有不同,有的分五級、有的分三級(如右表),最複雜的就是短期評等給overweight或buy,中期評等變成hold或neutral……若沒有完整揭露,投資人很容易被迷惑。

由於評等不同,所以當看到兩家外資券商評等某檔股票同為buy時,未必就是兩家券商一致看好,可能A券商的buy只是B券商的trading buy而已。

法人指出,觀察投資評等時最須注意的,就是「連調兩級」,最大的陷阱就是從buy降成hold,看似持股續抱,但由於每個評等建議的配置金額或部位不同,隱含的意義就是「降低持股部位」,也就是「減碼賣出」,只是還沒出清而已。所以絕對不能只看字面上的意義。陳太太若能看懂外資評等的背後意義,或許就不會在900多元買進宏達電了。

看目標價:

留意產生的方式

這可說是最受市場矚目的關鍵數字了。目標價的產生,有些是透過評價模型,但有時也和該券商的內規有關,未必是分析師想坑殺投資人。據一名熟悉外資生態的法人表示,有些外資券商的規定是,若要提出buy的投資評等,目標價必須比內部設定大盤指數漲幅還要高出5至10個百分點。

例如目前指數是8200點,台積電股價105元,假設某家外資內部已設定台股未來半年上看9000點,漲幅將近10%;若要推薦台積電為buy時,目標價必須超越大盤漲幅5或10個百分點,就成為105×(1+15%)=120.75或105×(1+20%)=126元所以目標價的訂定,有時只是為了符合規範而已,除非很深入了解這家外資目標價的意義,否則真的是僅供參考,不能拿來作為投資依據。

看評價方法:

透過模型 成長性為主要考量外資券商都有評價模型,透過基本面與財務面給予個股評價。包括營收、毛利率、稅後純益、EPS(每股稅後純益)、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等絕對數字、年增率與季增率都很重要。

此外,外資還很注重「營收結構」,對該公司各項產品的營收占比、毛利,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的供貨關係都很重視。最後綜合以上條件輸入評價模型後,給予適當本益比與目標價。

洪瑞泰表示,世上沒有永遠準的評價模型,所以若外資報告不準,其實很正常。由於外資大多以成長性為主要考量,用的評價方法也偏向大波段操作;只要公司營運維持成長,就會一直建議買進,往往愈漲愈樂觀、愈跌愈悲觀,在股價高檔時還一窩蜂叫進,給人追高殺低的印象。

撰文‧唐祖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77

匹克反思關店潮:上市後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wd.html
匹克反思關店潮:上市後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
2012年 11月 27日 11:30    
 
 在「過冬」的體育品牌—匹克正在感受到雙重壓力。

 一方面,在終端渠道方面,匹克門店相較2011年年末大幅關閉2另一方面,訂貨會也不容樂觀,根據日前發佈的 2013年第二季度訂貨會情況,此次訂貨會訂單總額(按批發價格計算)與2012年同季相比下降幅度為20%至30%。

 「體育運動品牌今年為什麼這麼慘?我認為是(品牌)精神的問題,所以要總結、反思、調整。」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01968.HK,下稱「匹克」)董事長許景南日前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頻頻提出「需要反思」。

 三大應對方法

 在他看來,上市之後,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盲目擴張開店,讓狠多體育品牌都出現了狠多問題、犯了狠多錯誤。如今正是必須反思的時候。「用資本市場的錢開直營店,再打折,什麼(品牌)精神也沒了。」

 針對匹克未來發展,許景南提出了三大應對方法2第一是統一思想,保證經銷商和匹克一起走,創品牌是一個長期工作,不能讓經銷商有短期行為2第二個是建立標準,通過建立標準的「第七代門店」將匹克精神滲透到終端2第三是加大服務,包括產品數量增多、供貨效率提高等等。

 據許景南透露,從明年第二季度開始,匹克將對經銷商調整折扣,公司3.5折供貨,零售商4.3折批發(此前是5折),希望出讓利潤空間來促進公司發展。

 雖然對這次「冬季」到來,許景南樂觀地表示,「是個機會」。但從許景南親手抓「統一思想」來看,匹克已經站在了變革的十字路口。

 匹克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兩次大的變革。第一次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的匹克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對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金融危機的突然到來,銀行銀 根的突然收縮讓許景南一籌莫展,狠多的發展計劃就此擱置。1998年以後,由於安踏等一大批運動品牌開始興起,競爭的加劇讓運動用品行業的渠道體系由「以 商場為主」轉向了「以專賣店為主」。由於歷史包袱重,且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在這一輪渠道轉型戰役中,匹克的步伐相對遲緩。直到2002年,匹克才完成渠 道全面改革,比預計的三年多了整整兩年。

 另一次則是匹克決定要走國際化道路。「一沒經驗二沒資源。當時狠多老員工沒信心都走掉了,也有犯錯誤被辭掉。」

 回顧當初匹克決定走國際化道路遇到的阻礙,許景南至今記得上市融資時,香港港交所登記的工作人員不肯把「以創國際品牌為宗旨」這句話寫上。「她擔心寫上了 沒有機構肯買我們股票。」中國沒有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品牌。做國際品牌成本高,風險大,但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匹克已經在全球180個國家註冊了匹克品牌。

 對於今年的這次調整和變革的影響,許景南坦言,不亞於決定走國際化道路。早在兩年前,許景南就想要優化渠道和統一標準,但由於匹克在渠道終端上依賴經銷 商。因此進展緩慢。而對於未來「統一思想」同樣艱難,經銷商重視短期利益,害怕壓貨。因此出現了惡性競爭等打折現象。只有公司上下統一思想,才能杜絕價格 不統一等問題,共同渡過難關。

 「(匹克業績)明年能和今年保平就狠不錯了。」許景南說。

 加速國際化

 今年匹克內貿銷售下降,外貿出口增加。許景南認為,提前佈局國際化給匹克帶來了更多機會。

 「全球勞動力密集型行業,20年一個大轉移。」許景南這樣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已經看到勞動密集型行業從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逐漸轉移到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然後轉向內地。但是隨著勞動力的月收入超過500美元,這種產業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匹克於山東省菏澤市興建的另一個服裝生產設施(山東項目),主體建築工程已開始興建。「現在山東的人工價格比廈門低一些,但隨著勞動力月收入的增長,這種 優勢馬上就不再。因此需要全球化採購和全球化佈局。」據介紹,目前匹克在海外最大的市場是在中東地區。目前有70多個國家的30多名代理商已經與匹克展開 合作。

 「基本全球已經佈局完了。以中國市場為依託,加速國際化。」許景南向記者介紹,目前從歐洲、非洲到亞洲,匹克都選擇了不同的當地專業球隊與之簽約。通過贊 助體育賽事來打開當地市場。「我們有3個100計劃。在100個國家/地區註冊,在100個國家/地區銷售,銷售額未來超過100億。」

 許景南表示匹克的戰略沒錯,中國對體育用品的市場需求也依舊在增加。「明年的情況依舊不理想,但我希望過了明年,匹克就能夠呈兩位數持續增長。」

 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匹克主要股東許景南、吳提高、永聲發展於2012年11月20日,場內增持公司200萬股,耗資271.2萬港元,成交均價1.356港元,持股佔比39.03%。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25

全面占領報紙版面?被特朗普推特牽著走的美國媒體

今天美國媒體的頭條是什麽?那要看當前全國新聞選題總編輯、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中給美國媒體的記者們留了什麽題目!

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認為,他們的日常選題已經完全被特朗普的推特“牽著走”,特朗普已經在慢慢取代以往每天給記者們交代選題任務的編輯們,成為記者們默認的“發派選題總編輯”。

雖然美國總統、特別是新當選的總統的一舉一動一向都會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特朗普卻有自己獨特的給媒體 “留作業”的方法。他知道在鏡頭前什麽時候應該聳肩或皺眉,什麽時候應該發推特,什麽時候對外公布簽署了哪項總統行政令“能上頭條”。不出特朗普總統意外的是,在他為媒體“稍微指點”之後,在美國各地媒體記者們鍵盤飛舞和閃光燈攝像機一番運作之後,特朗普總統推特的每一個字都會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也都會成為電臺和電視臺不斷播放的片段。

特朗普總統留的選題有多大響應力,從本周三的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就可以看出。

在頭版的六篇文章中,有四篇都是有關特朗普當天的詳細行動和執政計劃,其中包括特朗普同FBI局長圖米的關系;特朗普的石油管道決定;他修建墨西哥邊境墻的決定;他仍然拒絕接受大選結果沒有舞弊行為的事實。翻開當天的《華盛頓郵報》更是“滿眼都是特朗普”:14篇長短不一的文章都同特朗普有關,包括特朗普的政治任命人選;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人數真相等。在社論版,所有的8篇評論也都和特朗普有關。

當天的《紐約時報》也呈現類似的報道趨勢。在頭版的6篇文章中,4篇都是報道特朗普,而內版中有11篇文章都同特朗普有關,在社論版,7篇中有5篇都是評論特朗普。

更明顯的是當天的《華爾街日報》,全報的7篇新聞稿和9篇社論全都同特朗普和他的政策有關。

在給媒體留了選題作業之後,特朗普還會對“完成任務”的媒體給予肯定。比如,白宮在本周三發表了一項聲明,題目是“為特朗普總統的果敢行為表示贊揚”,聲明引用了包括《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福克斯新聞、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媒體的報道。白宮對總統的行為表示贊賞本就極其罕見,更何況事實是,這些媒體的報道其實並未對特朗普的行為表示贊揚。但是,將這些報道的題目擺放到一起的時候,“特朗普能做一切”的結論卻會立即躍然紙上。

盡管在對媒體“牽著鼻子走”中表現的遊刃有余,特朗普政府同媒體的關系卻不被華盛頓政界看好。在特朗普以史上民調支持率最低的總統身份進入白宮並將自己的負面形象全部歸咎於媒體抹黑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在進入白宮後似乎也沒有表示出同媒體修好的跡象。

先是特朗普在任職後第一天就前往中情局痛批媒體對他入職典禮人數報道“作假”,再是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周六連夜召開記者會,主題卻是和特朗普一樣,批評媒體長時間一再對特朗普進行攻擊性的不實報道。

結果就是,目前特朗普內閣和媒體的關系不僅比競選前還要糟糕,來自兩黨的多位前白宮發言人都表示,在同媒體的相處上,特朗普政府還有一條很艱難的路要走。

“作為一個美國人,看到白宮記者會出現那樣的一幕感到非常尷尬。”知名保守派評論員克里斯托(Bill Kristol)表示,“特朗普政府同美國媒體的互動和關系讓我感到非常不安和擔憂。”小布什總統時期的白宮發言人弗里策(Ari Fleischer)指出。希拉里·克林頓競選時期的新聞秘書弗倫(Brian Fallon)更是表示,做出那樣的言論,“特朗普的新聞秘書應該立即辭職,不要再出現在白宮的新聞剪報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36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4.shtml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可能吧 可能吧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記者的核心功能:客觀地報道事實,如果報道出了偏差,確實是需要負責任的。

本文由可能吧(微信ID:knbknb)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Jason Ng。

這篇文章今晚有感而發,原來沒打算 4 個小時之內發兩篇文章,可能文章會得罪一些人,但有些話不吐不快。

16 年前,一位不是新聞工作者的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一個香港記者,「你們啊,不要聽風就是雨,將來報道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任」。這句話,雖然多年後被拿來調侃,卻道出了記者的核心功能:客觀地報道事實,如果報道出了偏差,確實是需要負責任的。

從博客開始,人人都有了發聲的渠道,那個時候就有人喊話「媒體已死」,專業的媒體至今還沒死,但經過微博、微信公眾號這兩代自媒體產品,人們的眼球已經很少放在專業媒體上了。

致賤人

致 low B

深度好文

看完哭了

幾億人看完沈默了

震驚!中國人在美國居然遭到如此欺淩

連馬雲都佩服

你的企業不成功是因為沒做好這件事,99%的人都不知道

XXX,你給我站住

真相讓人心疼

……

這種為了吸引眼球的文章每天充斥著朋友圈、今日頭條、各大非專業新聞網站。

為了 10 萬+,每個公眾號的編輯絞盡腦汁,想一個好標題,想一個包含情緒的好標題,並把情緒灑滿在整一篇文章里。

我們為什麽會轉發一篇文章?大多數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看了一篇文章獲取了什麽知識,大多數時候,獲取知識後我們做的都是收藏,而不是轉發。一般來說,轉發都是因為情緒被擊中。比如,一個人看了羅爾寫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是因為看完文章後感動,為了表達他們的「同情」,他們轉發了;比如,一個人轉發咪蒙的《致 low B》,是因為看了這篇文章後她特別開心,並覺得身邊全是傻逼和 low B;再比如,一個人轉發某遊戲公司聯合創始人妻子寫的老公被 CEO 踢掉的文章,是因為看完文章後他感受到憤怒,憤怒掩蓋了判斷,於是用轉發,甚至加上評語的轉發來表達心中的憤怒。

自媒體編輯們很熟悉這種套路,所以他們在寫文章時,都喜歡把情緒放大,本來一件不值得暴怒的小事,他可以在標題、內容、配圖上傳遞憤怒,並感染你;本來自己就是文章中說的 low B,她可以用文字技巧讓你覺得你是牛逼的,你身邊的人都是 low B;本來是舉著反華示威的橫幅拍照求得政治庇護換取綠卡,鳳姐團隊可以把這個真相隱藏,用勵誌的故事告訴你,我他媽的自小貧窮,通過個人努力,現在拿到了綠卡,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

而人們往往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人們願意相信美好的勵誌故事,願意相信自己是厲害的身邊的人都不如自己,願意相信世界上有太多不正義的事,每件事都讓人憤憤不平。

有那麽多事讓人憤憤不平麽?有,但絕大多數不是那些 10 萬+文章里說的事,又或者有人說了,但在中國這個特別的國家被隱藏了。有那麽多勵誌故事麽?有,但絕大多數都在媒體的助推下被過度放大。

一個熟練的公眾號編輯,會像產品經理那樣,給他的讀者畫像。完成畫像後,他們會從畫像去推測某個事件,他的讀者可能會有什麽情緒,在寫文章時,就會故意放大這種情緒。很多時候,為了讓情緒的表達滴水不漏,會人為地刪除不利於放大情緒的線索。

作為一個讀者,沒有人會告訴你公眾號們會如此精細地去操作情緒。但這件事,你應該了解,並謹記。

可能吧也是個公眾號,我也算是個半個自媒體人,雖然我不太喜歡這個詞。我有沒有給讀者做畫像?有。我也曾經誤打誤撞地引導了讀者的情緒,比如去年春晚寫的《為什麽說支付寶腦子進了屎》。

正是有我們這種個人媒體的存在,正是在這種人人都可以發出聲音的時代,專業記者的存在顯得更有必要。

當我們憤怒地轉發那位聯合創始人妻子的文章時,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位妻子一方的陳述,完整的事件真的像她表述的那樣麽?如果我們不加判斷地去閱讀,很容易走進作者引導的情緒里。

我不是說這位妻子說的不是客觀事實,也不是說我認定她「故意」引導情緒,而是當我沒了解一件事的全貌時,我一般不會做直接的判斷,因為我太熟悉自媒體的片面性。自媒體,尤其是個人公眾號,往往只能描述事件的一側,而不是全貌,如果為了提高轉發、為了加強情緒,往往即使他知道事件的全貌,也會傾向於只描述對自己有利的一側。

是,自媒體公眾號們都要蹭熱點,都要追求 10 萬+,商業是追逐利益的,這無可厚非。引導情緒,只不過是他們熟練的操作手段而已。這種手段並不是微信公眾號們的原創,早在 10 多年前,QQ 群里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早就給現在的自媒體人做了很好的案例教育:這種引導情緒的方式,在中國,是行得通且非常行得通。

不管我們多不喜歡看到那些滿帶著情緒的刷屏文章,他們依然會存在且數量會越來越多,不然,編輯們的 KPI 怎樣完成?

我不是想去評判這件事的好壞,我只希望:

專業記者能重新崛起。這個世界需要負責任的媒體,需要對事實做客觀陳述的媒體,他們與自媒體是互補的存在,自媒體理應不客觀,因為他們背後都是情緒化的人,人們也需要一些情緒化的聲音,但專業媒體背後的是機構,中國應該有更多的可值得信賴的新聞機構。當我們對一件事存疑時,可以在這些機構里找到客觀的事實陳述。

當我們閱讀一篇刷屏的文章時,或許可以適當抑制情緒,將文章中的客觀事實一點點列出,並在 Google 尋找更多相關事實,自己動腦去推導,看看是否能推導出和作者一樣的觀點,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走。

專業媒體其實也不一定客觀,比如川普上臺後,Fox 和 CNN ,前者從來沒有報道過川普的負面新聞,後者則沒怎麽過對川普有過好的評價。又比如知名《環球時報》,你懂的。的即使是專業媒體,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偏向,一個聰明讀者,他的做法依然是從這些媒體報道的內容里摘取客觀事實,自己去判斷。

另一方面,自媒體不需要對報道的真實性做保證,不像那位長者說的那樣,即使將來出了什麽偏差,他們不需要負責任。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閱讀自媒體的文章時,更應該保持獨立判斷。如果有一天,大多數人看自媒體的文章,像看《人民日報》那樣警惕的話,應該算是一種進步吧。

自媒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9

陸振球﹕勿被市場牽着鼻子走

1 : GS(14)@2018-12-31 15:41:1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941&issue=20181231
Share  
【明報專訊】明天便是新的一年,也應對今年的投資巿場作一個總結,港股2018年年頭升穿3萬點時,不少分析都進一步看升,當時更有聲音指港股可破4萬點。但偏偏在1月港股便見頂,今年全球大部分股巿都已從高位跌了超過20%,技術上被界定已進入熊巿,現在主流分析又變為多數看淡,可說相當有趣。

相對股巿,一些投資工具跌得更多,如比特幣(Bitcoin)跌了七成多(最差時更跌超過八成),筆者翻查美國期貨巿場數據,原來過去一年升幅最大的美國期貨為標普500的波幅指數(VIX),升了約56%,波幅指數俗稱恐慌指數,其升幅為美國期貨巿場之冠,一來反映巿場變得極為波動,二來也反映巿場氣緒已變得相當恐慌。

說到巿場恐慌,CNN電視台利用七種指標製訂了一個名為Fear and Greed Index,上周平安夜美股道指半日巿竟跌了超過600點,為歷來平安夜最大的跌幅,而Fear and Greed Index也跌至只有2的歷史最低水平,屬「極度恐慌」,但偏偏在聖誕後美股復巿當日道指單日暴升逾1000點,又再創了以點數計道指的最勁升幅!

股神巴菲特常說的「人人貪婪時要恐懼,人人恐懼時要貪婪」,似又再一次獲得證實。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