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云親承今年IPO無望 或放低姿態重啟與港談判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305.html

阿里巴巴上市地點的選擇依然懸而未決。雖然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昨日首度承認今年上市無望,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此前也表態「決定不選擇香港上市」,而香港方面更是表示無意改變上市規則,但這種僵局還是有可能被打破。

近兩日,馬云、陸兆禧分別在杭州、香港兩地與境外媒體溝通,暗示仍希望到香港上市。馬云首次放低姿態,稱以往和香港溝通不足,將會吸取教訓。他還表示歡迎隨時就合夥人制展開討論。

10月24日晚間,香港證券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了一篇題為《夢談之後路在何方——股權結構八問八答》的文章,其中提到,在一個好的制度設計下,給予創新型公司創始人一定的控制權與保護公共股東利益並非不可調和,並列舉了「維持現狀」與「雙層股權」之間的可能性。從李小加兩次發佈文章來看,其個人傾向於香港政策做出向創新型科技公司傾斜的調整。

李小加、馬云「一唱一和」,為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增加了更多可能性。但談判並非一朝一夕就會有結果。馬云明確表示IPO推遲,說明為雙方談判留出了較為充足的時間。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巴巴如果仍選擇在香港上市,時間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

如果雙方重啟談判,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細節做出調整也是必然。即使香港做出政策調整,也不可能針對阿里巴巴一家公司,而是適用於某一類符合條件的創新科技企業。

馬云放低姿態

與過去強勢的表態不同,馬云25日在杭州與香港媒體交流首次放低姿態。

馬云表示,阿里巴巴和香港以往溝通不足,自己有很大歉意,過去太自以為是,以為上市的事情「不太複雜,不需要親自談判」,更自以為很瞭解香港。他表示,將會吸取教訓,由現在開始建立良好溝通基礎。

而在此前,阿里巴巴方面的表態頗為「高傲」。一度放言「今天的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我們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

有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巴巴此次放低姿態,說明過去在與香港方面溝通上「遇挫」。「過去阿里巴巴是無往不勝的,包括支付寶事件,認為佔有道理的高地。這次與香港溝通不暢,某種程度上是中式企業經營理念和西方市場準則制度的碰撞。」此前即有律師認為,阿里巴巴對香港現有的監管體系有誤判。

馬云的發言同樣顯示出,阿里巴巴仍希望在香港上市。馬云稱過去與香港溝通不足,意味著未來將加強溝通。馬云還打「感情牌」,表示自己很喜歡香港,希望自己的晚年會在香港度過,並透露已經在香港購買房屋,要對香港作出貢獻,不希望日後在香港街上被人群指罵等,也可以佐證其仍希望在香港上市。

李小加暗示雙方存談判空間

與馬云充滿感情色彩的表態相比,李小加以網誌《八問八答》理性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他認為,在一個好的制度設計下,給予創新型公司創始人一定的控制權與保護公共股東利益之間的矛盾並非不可調和,制度設計的關鍵在於創始人的控制權大小必須與市場的制衡和糾錯機制相匹配。

他認為,在維持現狀與雙層股權這兩個極端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最具代表性的分水嶺在於是否給予創始人多數董事提名權。

分水嶺的一邊是允許創始人或團隊有權提名董事會中的少數(例如7席中的3席、9席中的4席等等),並對高管之任命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一安排贏得共識的關鍵在於如何確立創始股東對高管任命(特別是行政總裁)的影響力,這需要監管者設計出精巧的制度安排,既保障創始人及團隊掌舵公司的穩定性,又不對同股同權的基本原則產生實質性衝擊。

分水嶺的另一邊是讓創始人或團隊可以提名董事會多數董事,但股東大會可以否決創始人的提名;除此之外,所有股份同股同權。支持者認為這樣的機制可以使創始人通過對多數董事的提名,實現對公司一定的控制,但反對者認為這可以使創始人以很低的成本實現對董事會乃至整個公司的有效控制。

有可能讓正反兩方達成共識的關鍵是這一提名制度的糾錯能力與有效期限。「如果創始人的提名屢次被股東否決仍能繼續提名,那這種控制權就可能已造成實際的同股不同權;如果這種提名權在股東大會否決一至兩次後即永久消失,這就會使創始人極其認真嚴肅考慮提名以求得股東支持。同時,當其他股東與創始人在根本利益上有重大衝突時,其他股東可以通過一、兩次否決就收回這一特權,這樣的安排可以大幅降低該制度可能被濫用而引發的爭議。」

上市推遲 合夥人制度或做調整

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關鍵點是阿里巴巴合夥人可以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這與李小加提出的調和矛盾的兩種可能(允許創始人或團隊有權提名董事會中的少數或多數)有一定的契合點,但並不符合限制措施。

據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如果以「合夥人制度」在港上市,阿里巴巴合夥人可以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但合夥人所提名的董事,仍須經過股東會投票通過才獲委任。如果提名人選不獲委任,合夥人則可再提名另外人選。

這與上文中李小加提到的提名權利限制相違。李小加認為應對創始人提名權利進行一定的限制,如在股東大會否決一至兩次後即永久消失。

「阿里巴巴現在的合夥人制度更像絕對權利,如果股東大會否決了提名,合夥人有權利繼續提名,直到通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權利必須有所限制,合夥人制度細節做出調整是必然的。」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微博)認為,「但有一些調整,可能是阿里巴巴不甘心的,如股東大會否決一至兩次後,提名權永久消失。阿里巴巴可能擔心受外部力量影響,一些有號召力的大股東聯合小股東去否決合夥人提名。」

合夥人制度的另一個關鍵點在於透明度。雙重股權架構是相對透明的,例如10:1投票權,大家對此予以認可。「但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其實是不透明的,不知道這些合夥人具體是怎麼做決策。」一位律師說。

對此,李小加文中有提及「適當披露」。「部分股東、董事或管理層可以自行組織合夥人公司或其他團體來維護共同追求的某種特定價值觀和管理理念,但這並不是上市公司監管者的關注點。當這樣的組織形式對上市公司運作產生影響時,監管者會要求適當披露。」

但李小加此次發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交易所董事會的意見,也不代表上市委員會的意見。至於未來事態如何發展,是否就阿里巴巴上市一事是否進行公開諮詢、如何諮詢、何時諮詢,取決於上市委員會及香港證監會的決策。

港交所也不會單獨為阿里巴巴一家破例。如果香港市場同意給予某些創新型公司的創始股東一些特殊權利,這些權利將適用於一些有限的情況,例如這家公司必須是代表新經濟的創新型公司,而不是其他傳統公司;同時也需要對何為「新經濟」、「創新型公司」下一個更準確的定義。

「談判可能是長期的過程,進展不會很快。如果阿里巴巴還是想在香港上市,並且已經開始和香港談判,甚至明年上半年都不可能上市。」洪波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50

阿里內部人員透露:馬云強推來往是公關行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247.html

【導讀】特地電話諮詢了杭州以及華中一代阿里的朋友,求證這條消息的真實性。答案極其清晰的是:公關行為。「哎,你不知道馬云的公關一直很牛啊?」我說我知道,但要老闆親自出來扛大旗的,此件事情定非同小可,得細讀。

網絡從來不缺乏熱點,但阿里從合夥人制度的提出後,消停了一段時間,近日又開始張牙舞爪,把內部移動通信工具「來往」強推出櫃。

「來往」很早就在阿里內部作為溝通工具,觀眾朋友們可以參照的自然是微信。前段先是爆出馬云說要強推「來往」,接著是各類高管的站台吶喊,然後是馬云要求每位阿里員工必須添加100位親朋好友進來往,否則年終別想拿紅包。

我特地電話諮詢了杭州以及華中一代阿里的朋友,求證這條消息的真實性。答案極其清晰的是:公關行為。「哎,你不知道馬云的公關一直很牛啊?」我說我知道,但要老闆親自出來扛大旗的,此件事情定非同小可,得細讀。

整個阿里體系可以玩的概念太多太多,如果不是頂著馬云的馬甲使勁兒的吆喝,恐怕很難形成太大的關注。近日又爆出10萬淘女郎(淘寶拍攝品圖片的漂亮模特)進駐「來往」,然後是一幫大波大胸的海報,再次點燃了看客的驚奇,廣大屌絲們更是趨之若鶩。

阿里其實是中國最大的生意數據庫,馬云知道的太多。現在PC端口的流量已經和移動端口持平甚至反超,很多人應該贊同這個觀點。當今投資人如果聽不到移動互聯網的佈局,很撒手扔錢進去,因為那講很難期待未來。

微信出來以後,雷軍不再傾情米聊,丁磊和電信綁在了一起搞了個易信,雷聲大雨點小現在也不知道怎樣。雷軍丁磊馬云放在一起,馬云段位應該更高一些。他們的相同之處是米聊,易信,來往都不是各自賺錢的工具,公司仍然有更重要的方向要耕耘。但不同之處之一在於,Jack馬的形象過於高大威猛,且有過很多惡鬥的經驗,阿里向來的雞血文化是除了贏他們從來不考慮其它事情。

 從名字談起。

「來往」從內部推到大眾市場,名字一直沒有改變過,有問題嗎?有很大的問題,你的用戶群體在改變。內部使用的時候,用戶是員工,員工對於公司的決策是理解執行,不理解執行,在執行中理解。

而面對大眾呢,即要面對80%以上的小白客戶。這些客戶或許知道淘寶,但不知道阿里,這個一定不是笑話。那麼,「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來往」,你是不是在第一時間不會想到它是一款移動的通信工具呢?「來往」這個詞彙給人遐想的空間太多,它到底是神馬,需要去瞭解一下。

這和「天貓」的命名是不一樣的,「天貓」的網站本來就一直沿用tmall,取一個諧音罷了。且當時的「淘寶商城」已經是無數商家的生存基石,無數消費者的歡樂之地,本身就具備非常強大的拉力。所以,「天貓」在開始之初,是有異議,但品牌豎立得依然非常好。

而我們看「微信」,首先你會直接想到它是一款信息相關的軟件,能通信,且微妙,微型,快捷。如「微博」也是一樣,如果當時不叫「微博」叫「風浪」,在傳播上或許就不是那麼簡單。

這一定不是一個主觀問題,而是一個產品問題。當你的受眾用戶在改變的時候,應該要好好想想,怎樣讓客戶最簡單最小白的使用你提供的服務。當然阿里的PM也不是吃素的,或許他們也覺得我大阿里夠強,給你們神馬就用神馬。「或許」有很多,允許任何人的「或許」。

馬云的堅持。

馬云堅持神馬?有一條他一直堅持,阿里不做遊戲。因為本身馬云的兒子有段時間,就深受遊戲的影響,使之非常苦惱。而書生馬云也希望專注在生意,一貫樹立下自己正義偉岸的形象。

做流氓很簡單,打個滾罵個街搶個棒棒糖就可以。做英雄很難,馮侖說過大概意思是:「聽到紙醉金迷、吃喝嫖賭等詞彙的時候,人的器官都會很爽。」但如果你要選擇做英雄,你就要唾棄這種爽,並時刻死磕自己,某某某事情,哥們兒絕對不能干。

顯然Pony馬從來只回答生意問題和法律問題,謝絕一切的道德約談。所以「微信」在前期的推廣時,無不體現「性」的剛需和「暴力」的刺激。雖然騰訊的公關一直在塑造張小龍如何出淤泥而不染的光輝形象,但在「性」和「暴力」的探索上,很多人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1年微信開始熱,我當時工作在華東一帶出差較多,對手機的要求是超長待機,打接電話收發短信即可,用的還是功能機。但身邊有很多朋友和同事,在那一年都換了智能機,其中很大一部分朋友都迫不及待的加入微信。因為微信有一個「附近的人」功能,能夠搜索到附近的人,有很多人在上面體驗刺激,我身邊有很多人也成功過,不多談。

永遠總是那麼第一批人介入能夠嘗到開心的果實,後來2012年再玩「附近的人」啊什麼的,成功概率就大大的降低了。妞兒不隨意加你了,「搖一搖」出來了,伴隨著那令人沸騰的搶戒聲。但一晚上搖出來的,全是一幫飢渴男。

這些事情多得去了,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無數這樣的故事。但我們從產品的角度出發,一個產品如果能夠讓你產生興奮,並且讓你主動推廣給身邊的朋友,至少有25個信任你的 朋友會受到影響。這一定比一個噱頭廣告,一張高標準的文案傳單來得實在。

而當幾乎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的時候,Pony馬同志放出了飛機,然後是其它遊戲,再然後是道具的買賣。當然,這是生意,在我的地盤裡,我Pony馬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我想當裁判的時候當裁判,想當運動員的時候當運動員,甭跟我逼逼啥,我只回答法律問題。

我想把你們公眾號碼降權到二級區域去,名曰不打攪客戶。但我新的遊戲出來的時候,想彈窗給你就彈窗給你。你來玩一下試試嘛,玩一下又不要你的錢。但你玩了一下後,立馬給你來一個排行榜,你在朋友圈中的排行就出來了,狠吧?或許有一天人們的交往不會在現實中發生,而會簡單在遊戲的排行榜裡相互問候。

 諸如此類,太多……
而Jack馬堅持不做遊戲,也不允許約炮。「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能否替換「讓天下沒有難玩的遊戲」或「讓天下沒有搖的美女」 ?
我們再設想一下,Pony如果不在微信裡做支付功能,Jack會不會急?答案是:Pony只回答法律問題。他不可能不做,因為微信也燒了很久的錢。但Pony的一貫風格是喜歡賺錢,各種各樣的錢。
所以,真正「來往」的看點是什麼,不是單單應用的對碰,而是一個立志做102年老店的高帥富,面對一個專注遊戲開發的純商人。
阿里的戰鬥經驗。
馬云的履歷從來都充斥著戰鬥的硝煙,從杭州湖邊帶老外學英語開始,到應聘工作被拒絕,到考上大學後畢業分配進師範。答應其老師必須在學校裡待5年,5年以後放棄更高職位離職創業,創業沒有米去義務進貨擺攤。北上尋求突破不成,又回到杭州,杭州做大立桿後開始阻擊ebay……
ebay是Jack馬掃蕩出大陸的,雅虎也被他玩了一把沒話說,香港你不讓我做合夥人制度,哥就把你晾那兒。而今天,同樣的是馬家兄弟Jack首次正面迎戰Pony。盤口已經開出,如果不是參與者,很難去支招和分析其中細節的事情。但Jack在迎戰帝國主義列強的時候,有過很好的戰績,且阿里的一貫風格,有理由相信其一定是目前最具實力的衛冕冠軍爭奪者。
相對其它資源行業,互聯網的競爭體現出了更大的公平公正公開。利益的匹配,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更沒有不變的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54

馬雲掃低蚊型內銀

2013-10-31  NM
 
 

 

本週共有六隻新股殺到,當中以時隔三年再來港上市的內銀股最矚目,打頭陣的是下月六日上市的重慶銀行(1963)。抽水僅四十六億元,資產規模在一眾內銀股中排包尾,但亦因細隻易炒受追捧。散戶鍾情內銀,近日十分火熱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卻高調炮轟內銀「沒有用好牌照」,又指「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已半隻腳插入金融業的阿里巴巴,旗下小微金融服務,專做小微企業貸款,累積借貸額已超過一千億元,其中一個戰略據點正是重慶市。在重慶銀行業中排第五的重慶銀行,前有國有銀行攔路,後有馬雲強勢追逼,生存空間被蠶食,上市後亦難有發圍。

乘著新股氣勢,本週三截止認購的重慶銀行,已錄得超額認購,招股價五元六角至六元五角,估值超過一百七十億,下月六日掛牌。市傳有「重慶首富」之稱﹑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亦入飛撐場。九六年成立的重慶銀行,大股東是重慶市國資委旗下的渝富,而○七年入股的大新銀行(2356),則持股兩成。重慶銀行董事長甘為民在上市記者會多次強調,銀行食正中國西部發展概念,尤其是GDP增長較快的重慶市。不過,身為地區性銀行,重慶銀行一直被大型國有銀行騎住,在重慶市貸款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只得百分之四點四,排第六。首位是佔一成三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618),而工行(1398)、農行(1288)、建行(939)及民生銀行(1988)分別排第二至第五位。要食住當地經濟增長火車頭,還要先排隊。另外,甘為民指銀行過去三年逐步轉型,主攻小微企業貸款,現佔總貸款的三成五,超過二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兩年後有望增至四成以上。但這個憧憬,很快被「門外漢」馬雲擊破。

阿里力攻重慶

中銀監在今年七月初,推出「金融國十條」,其中第九條指,鼓勵民間資金成立銀行。「依家(內地)銀行根本唔借錢俾小微企業,民營銀行的對象就係小微企業,可以相輔相成。」民生銀行前行長王浵世向本刊表示,中央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是有意改善現有的貸款問題。市傳首批民營銀行,可在明年初獲發牌照。牌照未出,不少實力雄厚的民企已蓄勢待發。其中,最進取的正是因發展淘寶而手握巨額現金的網商阿里巴巴。今年三月,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但事實上,馬雲已分別於一○年及一一年,成立浙江阿里小貸及重慶阿里小貸。重慶公司註冊資本為十億元,高於浙江的六億元,可見阿里一早視重慶為橋頭堡。阿里小貸擊中金融市場缺口,發展迅速。至今年四月底,總額戶超過廿四萬戶,累計貸款超過八百億元,而據阿里巴巴集團七月的公佈,阿里過去三年放貸額逾一千億元。換言之,阿里小貸用三個月就多做二百億生意,等於重銀上半年向小微企業的貸款額。九月,阿里與民生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金融平台。民生銀行行長洪崎亦承認,馬雲是銀行小微金融的最大競爭者。上週六,馬雲出席浙商論壇時,再次大講金句﹕「有抱怨的地方,就是有機會的地方,金融也是一樣。」更指中國銀行業只服務了兩成客戶,他看中的是那八成沒有被服務的企業。如今,阿里巴巴氣勢如虹,集團估值達八千億元,財力雄厚。另一邊廂,騰訊亦應深圳市政府「邀請」,籌組財團經營傳統性銀行。家電一哥蘇寧,亦獲批註冊「蘇寧銀行」這名字,為申請民營銀行鋪路。民營銀行大門一開,勢必進一步蠶食重慶銀行這類地區銀行的生存空間。

上市搞足六年頻撻Q

在夾縫中求存的重慶銀行,上市集資成為惟一出路。早在六年前,銀行已籌備在內地A股上市,但一直「上唔到」。去年,中央一刀切,停止所有A股IPO申請,至今年四月,中證監更中止重慶銀行上市審查。A股抽水不成,惟有轉戰H股。十月初吹風時,銀行估值逾二百億,若以反映銀行股估值的市賬率(PB)計,高達一點四三倍,定價比建行的一點二二倍還要進取。不過,由於市場反應冷淡,重慶銀行亦面對現實,將市賬率降至零點八八至零點九九倍。但是,水位仍不算多,就算以下限定價,仍較競爭對手重農行的零點八七倍市賬率為高。有基金經理表示,以定價來看,即將上市,現正路演的徽商銀行,較重慶銀行看高一線,他表示﹕「重行和徽商嘅估值,同其他內銀好接近,近期掛牌首日就升幾成嘅情況,肯定唔會再出現喺呢兩隻銀行股身上,重慶銀行定價太貴啦。」翻開盤數,重慶銀行的搵錢能力,亦較對手輸蝕。截至六月底的淨息差只得二點七九釐,遠落後於重農行第三季的約三點四釐。而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亦較重農行為低。有內銀分析員認為,地區性銀行受資金流動性影響較大﹕「最近內地銀根非常緊,細銀行存款低,要靠同業拆息嚟借錢,如果央行收水,呢類型銀行影響好大。」另一位分析員更指,內地規定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如重慶銀行,要在一六年前達成新的資本充足水平,即百分之十點五,「未來內地對銀行嘅資本水平要求愈來愈高,細銀行喺流動性方面點同國有大銀行去爭呢?而且民營銀行牌照申請都傳咗好耐,呢啲影子銀行見光之後,對細銀行嘅衝擊好大。」

牆頭草兩邊倒

提起重慶,很多人即聯想起剛被判無期徒刑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重慶銀行身為地區銀行,固然沾上政治風險。現任行長的甘為民精於捕風捉影,「西南王」薄熙來掌權時,甘對薄的「旨意」亦步亦趨,一一年公開支持薄提出的「五個重慶」,首九個月便批出三十三億針對性貸款。後來薄熙來指要縮減貧富差距,甘為民即指已遵照指示,增加向小商戶和農民的貸款數量。薄熙來落馬,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政才上場,強調要統籌重慶的城鄉發展。甘為民又對長官意志「早有思考」,已經將農業小微企業納入為重點貸款對象。事實上,這類規模較小的地區銀行,其政策往往容易受該區掌權者的左右。投資者買其股票,除了看年報,更要審時度勢。除了外憂,還有內患。持有重慶銀行百分之六股權的非執行董事尹明善,九月底已向內地媒體透露,將聯同其他重慶企業,斥資五至十億元作註冊資本,成立民營銀行,連名字也有雛形,名為重慶就業銀行。由於資本規模較小,市場認為民營銀行的客戶對象將是小微企業,即重慶銀行的主要客源。連股東也「唔俾面」,擺明車馬另起爐灶搶客,散戶一旦上市當日追貨,隨時變成當造大閘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55

馬云的「亞歷山大東征」: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1/55973.html

【i黑馬導讀】亞歷山大東征時把家財散發給將士,有人問他給自己留下了什麼?亞歷山大目視東方,說道:「希望!」近日阿里旗下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小微金服)宣佈公司新股權架構。根據新的架構,小微金服將以40%的股份,作為對小微和阿里集團全體員工的分享和激勵,只要是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值得關注的是,馬云本人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7.3%,而不是之前一直被認為的80%。

本文根據騰訊科技《小微金服股權架構公佈:馬云欲借此洗刷VIE風波陰影》和獵云網《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改寫而成。

這是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首次浮出水面,而「人人有份,共創共享」的股權分享方式也再次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

股權分享 全部員工人人有份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給員工的郵件裡做了同樣的表述,彭蕾在郵件裡說: 「伴隨著這樣快速的發展,小微金服包括此前的支付寶從未停止過建立健康、高效、持久發展的股權架構的思考。隨著小微金服的戰略和員工分享方案的思考逐步成熟,具體方案出爐的時機已經成熟。」根據小微金服的新股權架構,2013年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23810員工每一位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除了當天的一次性股份授予之外,這40%的股份還將用於未來對員工的績效激勵和未來吸引優秀人才的股權激勵。而剩餘的60%的小微金服股份將用於在未來分步引進戰略投資者。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希望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與我們理念一致、文化相近並且願意與小微金服集團長期共同發展的投資者。」

馬云持股比例不超過7.3%,讓圍繞支付寶的爭議停止

對於備受關注的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問題,小微金服方面表示,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

公開數據顯示,馬云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為7.3%,這也意味著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不會超過7.3%。

早在2011年支付寶股權變更時,變身內資的支付寶的股權結構就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不瞭解情況的人質疑,馬云是將支付寶放到了自己口袋。對此,馬云當時就明確向媒體表示,「支付寶落入我的口袋,這不是事實。」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今日給員工的信中表示,為了當初那個決定,阿里集團和馬云個人都承受了巨大的非議與質疑。「但實際上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也絕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如外界所描述的那樣,把支付寶裝進自己口袋裡!」

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全體員工佔比40%,戰略投資者佔比60%,其中馬云作為全體員工的一員,持有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這是小微金服設定的目標股權結構。目前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還處於過渡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結構,公司會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盡快完成過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00

揭秘馬云最佩服的人王衛:從「帶水貨」到順豐總裁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1/55962.html
他從不打廣告,不見PE,接受採訪……他旗下15萬員工,巨額釆購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諮詢服務方案和糸統,他始終做小件快遞。他是「火星人」馬云最佩服的人:順豐速運掌門人王衛。

他是「火星人」馬云最佩服的人:順豐速運掌門人王衛。

王衛,20年前10萬元起家,今天年營業額幾百億,自有貨機11架;與員工分享利潤,一線員工有月薪上萬;一直在創新(三月沒創新會覺得危機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時;實幹,定期下基層;低調,員工都不認識他;強勢,100股順豐;膽大,先後9次抵押家產。

順豐,中國民營快遞公司巨頭。這家公司即將迎來20週年慶,但外界仍對它知之甚少,他無疑是一家另類低調的企業。

「水貨佬」壟斷通港快件

王衛有一句話:順豐的一線收派員「才是最可愛的人」。因為他也是收派員出身,做過「背包客」。

1971年,王衛出生在上海,父親是一名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一所大學的老師。7歲時,王衛和家人遷往香港。高中畢業後,他不再讀書,到順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受鄧小平南巡影響,香港8萬多家製造工廠移到內地,其中珠三角就佔了5萬多家,香港與珠三角之間的信件、貨運業務量開始暴增。一開始,王衛受人之託,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夾帶點兒貨。慢慢地,東西越來越多,用拉桿箱也裝不下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

1993年3月26日,王衛拿著跟父親借的10萬元錢,在順德註冊了順豐速運,一個只有6個人的公司。同時,他在香港太子的砵蘭街租了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專替企業運送信件到珠三角。王衛和員工們早出晚歸用背包和拉桿箱運貨,被稱為「水貨佬」。

「別人70塊一件貨,順豐收40塊」,王衛「割價搶灘」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戶,甚至帶旺了冷清的砵蘭街。

由於市場需求旺盛,順豐很快將觸角延伸到廣東各地。當時,順豐每建一個點,就註冊一個新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這使得順豐在幾年的時間內,便將珠三角一帶的快遞市場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這樣野蠻的增長方式,順豐一度被業內稱之為「老鼠會」。

在這樣的瘋狂下,到了1997年,王衛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據悉,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運車有70屬於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前來分一杯羹的請求。這時的王衛,不過26歲。

\
強勢收權抓住非典契機

1999年,王衛已淡出公司日常運營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訴電話後,他展開了順豐歷史上的最大改變。原來,加盟模式推廣後,出於利益驅使,一些順豐的加盟商擅自在貨運中夾帶私貨,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開始延攬業務當上了「土霸王」。王衛開始強勢收權。

王衛曾說:「順豐提出差異化經營後,承包網點收回直營便遇到了很多麻煩。當時一個承包網點就是一個小王國,根治這些問題,壓力非常大。」當時,曾一度傳言有可能讓王衛付出生命的代價,時至今日,王衛走到哪裡,總有幾位隨行的保鏢跟從。

2002年,王衛收權成功,順豐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並在深圳設立總部,將自身定位於國內高端快遞。一年後,非典爆發,人們都不敢出門,順豐迎來轉折性的發展契機。疫情期間,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蕭條。

2003年初,借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包機5架的協議,第一個將民營快遞業帶上天空,為順豐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時,順豐的經營思路也開始奠定。王衛堅持只做快遞,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貨,與四大國際快遞重疊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錢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戶被鎖定為唯一目標,1kg內收不超過20元的郵費。由於堅持只做小型快遞,順豐甚至拒絕了摩托羅拉這樣的「肥」訂單。

2009年底,民航總局發佈了一條不起眼的公告,宣佈順豐航空正式獲准運營。順豐申請建立航空公司並一次性購買兩架屬於自己的飛機——這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飛機。

2011年,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50億元,擁有15萬名員工,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

20年的發展,直營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運輸,成了順豐成功的三駕馬車。

\
計件晉陞管理15萬人

事實上,順豐發展到今天的獨有秘訣之一就是它的計件工資。這樣的制度保證了順豐一線員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撐著順豐以快為核心的高服務質量。其收派員的基本工資並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據工作業績提成,每個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預期的,並非常穩定。

在順豐,每個快遞員都是自己的老闆,因為他們的報酬全繫於勤奮以及客戶的認同,而月薪上萬的收派員在順豐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總裁陳平說:「順豐的收派員和企業是分配關係,不是勞務上下級關係。這就是王衛聰明的地方,當年收權,他沒有全收。當時是加盟老闆不聽話,他把老闆收了,老闆底下的員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聽我話就行了,歪打正著了。」

一名在順豐工作5年的司機告訴記者,今年他剛通過晉陞機製成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員,順豐對員工除了保證收入,還給員工的家屬各項補貼和福利。據說目前在順豐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從基層收派員做起來的。

最有錢的工作狂

在順豐優選的前總裁劉淼看來,王衛是他見過的最有錢的工作狂,這多半源於王衛創業初期保留下來的職業習慣。20年來,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再正常不過,還定期到一線收發快遞。有高管說王衛是那種很有危機感的人,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讓他有危機四伏的感覺。

大多數跟隨王衛的高管們都評價王衛是一個很「規矩」的人。在順豐速運集團的副總裁楊峰看來,王衛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他想做事,他辦企業的根本目的不是掙錢。」也因此,王衛多次拒絕了聯邦快遞、UPS等海外巨頭的收購。

在徐勇看來,順豐最難能可貴的是始終堅持專業化的發展環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在前些年多數快遞企業都紛紛轉型力求賺快錢時,只有王衛在埋頭研究如何能夠更加專業化、標準化地提高效率,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這種專業化顯然是順豐在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競爭力,正因為對信息化、標準化的大量投入,順豐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遞公司。

這些年,王衛十分低調,接受媒體採訪的次數屈指可數,網上也極難找其照片。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溝通》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掌門人的面孔。

王衛還是個十分堅持自我的人。在前兩年金融危機最難的時候,順豐沒有裁掉一名員工,不論在公司內部講話裡,還是在公開的會議場合,王衛經常強調「收派員才是順豐最可愛的人」。

此外,順豐成本高昂,王衛卻對PE、VC的機構投資視而不見。行業裡有這樣一個傳聞,「有VC想給王衛融資,但王衛始終不肯出來見面,這個VC就對外開出50萬中介費價碼,50萬隻為和王衛吃個飯」。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很多美國投資商也在找尋王衛,付給諮詢公司的佣金為1000萬美元。

巴槍背後的「快訣竅」

每個順豐收派員,都有一個巴槍。這玩意兒看起來有點酷,黑色的,像個PDA。用紅色按鍵打開之後,屏幕上會有17項菜單。快件一旦開始遞送,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需要用巴槍掃瞄快件上的條形碼,以便系統和消費者隨時跟蹤。此外,它還有運費結算,查詢收派件範圍和拍照功能。

外資快遞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實現了巴槍管理。順豐2003年左右開始引進巴槍,開始是從韓國進口,每台7000多元,重達2公斤。後來,順豐自己的IT研發部門不斷升級產品,如今已是第四代,價值3000多元。

為了確保一線收派員能在1小時內到達所屬區域內任何地點,順豐規劃部會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出不同客戶數量與不同商業流通頻率下的服務半徑,比如二線城市市區的服務半徑一般是7公里。也就是說,按照最優拓撲結構,結合街區的房租成本,進行合理選址。

有些CBD區域的點部佈局稍微密集,而在郊區則可能遠遠大於7公里的服務半徑。除了點部的分佈要滿足「1小時交通圈」要求,在上一級中轉站,也按照時效要求,設置2小時交通圈。這樣,只要是在同一個區部,也就是說同一個電話區號範圍內,能做到4小時到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04

馬雲自製交易大堂

2013-11-14  NM  
 

 

未知幾時先上到市(馬雲話唔重要喎)嘅阿里巴巴,曝光率及宣傳積極度,絕對拋離一眾上市公司。呢頭來香港攞完科大榮譽博士,馬雲嗰頭已飛返杭州總部,統籌愈來愈重頭嘅「光棍節」。佢先喺二百幾個中外記者前面扮「路過」,吊吓癮,第二日再企定定,發放金句,每晚仲安排記者喺半夜到交易大堂睇數據。

呢個交易廳,嘩!乜成個證券交易所咁嘅?成幅牆咁大嘅熒幕,最顯眼係中國地圖,仲有世界地圖(用來凸顯阿里幾咁國際化),前面幾十部電腦,即時將各大城市嘅交易數據,傳送上大熒幕。明明只係整合數據,但搞到好似打仗咁。每突破一個紀錄,就全場歡呼拍掌,小宗置身其中,仲以為喺美國太空總署,慶祝火箭升空添!做騷咁做,幸好網民俾足面,創下超過三百五十億元嘅交易額。當中,最好賣係小米手機,第二位係海爾電器,第三係賣野外服裝及用品嘅品牌駱駝(Camel)。原來,呢個咁有氣氛嘅交易大廳,係專門為今年光棍節打造嘅。馬雲為搞上市,多次來香港斡旋。唔知個靈感,又係咪來自港交所嘅交易大堂呢?

邊個「朵」響啲?

「Roadshow女」梁慧恩(Viann)日前開甜品鋪,被封為「榴槤女王」,背後傍住嘅,當然係佢富二代老公林忠澤。林忠澤嘅「朵」,一向係「林忠豪堂弟」,最近佢自己要求「轉朵」,並揭開另一身份為「楊耀松之外孫」喎。好嘞,秤一秤,咁究竟係「超級首富李嘉誠嘅老婆嘅姐妹嘅仔嘅堂弟」勁啲?定係「工廈大王楊耀松嘅長女嘅大仔」勁啲呢?論長,前者勝;論「有親」,就一定後者贏。正所謂人走茶涼,忽然轉「朵」,莫非因誠哥撤資,喺香港嘅影響力不及從前?小宗多口問楊耀松嘅大仔楊國佳,佢笑笑口咁話:「無咩嘅,伯爺保佑,近年『輕輕』將工廈個價推高幾倍之嘛!」哦,明晒啦!

揸住「689」

「689」,真係人見人憎,車牌有呢三隻字,要小心被人劃花架車囉。小宗查過運輸署,市面至少有「689」、「MR689」同「FU689」等車牌。前者持有人為正當人家,家住馬鞍山;「MR689」,即係「689先生」,車主竟然係前藝人陳秀雯!而「FU689」,車主原來係前新田鄉委會主席文富穩。「F」「U」?莫非意有所指?

Give me a break:試酒最多三款

飲紅酒嘅禮儀大家聽得多,女士飲酒之前印一印唇膏、斟酒只斟半滿、揸杯要揸酒杯底;呢啲,已成為常識。年尾仲有大堆品酒會、紅酒展,有更多禮儀要遵守。認證葡萄酒專家李健國教路,「酒客」最忌貪心樣樣試,「最多試三款,之後人嘅味覺就會開始麻木,要諗定來試。」他指,還要揀不同酒莊嘅出品,每樣試一款,已可比較優劣。而試酒次序應該由新至舊、苦至甜、及氣泡酒至紅酒來開始。現時「新世界」的紅酒興起,產自智利、澳洲及南非嘅,值得一試。李健國話,行酒展仲要有「態度」,唔好試完即刻走人,最好聽埋人哋講解,自己都要問一、兩個問題,同人交流吓,以顯示閣下並非純粹「貪飲」。唔識紅酒唔緊要,但千祈唔好扮好熟,「有內地人對住支酒係咁講『very nice、不錯』,我試飲吓啦,壞咗嘅。」李健國說。不過,小宗認為仲有一項十分重要,就係要量力而為,唔好飲到連直線都行唔到,跌到一仆一碌。

本週圖片:俾條路我行吖,局長!

講開車,將軍澳環保大道出九龍,左右兩條行車線,右邊有架工程車塞死,亮起燈號,叫人靠左行;左邊有架灑水車亮起燈號叫人靠右駛;成條路俾晒你都得啦!灑水車美其名清潔路面,實則製造污染。啲水同路面泥塵混合,條路變成泥漿;架車駛過,仲慘過玩泥漿摔角。黃錦星局長如果想體味一下點解將軍澳民憤咁大,唔該佢揸架車落嚟行一圈,唔好再亂咁閉門造車啦,OK?

金牙大狀講嘢

林煥光官癮未除常言有道,官字兩個口;林煥光成世人淨係識得做官,而佢兩個口講嘢之本事,更加係登峰造極,即使同樣成世做官之葉劉拍馬都追佢唔上。最初佢話基於保密制,行會成員唔可以隨便表達佢個人對發牌嘅意見。跟手就話已經盡咗最大努力,但冇辦法說服「一男子」唔好三揀二。咪以為到此佢已經冇嘢講噃,因為佢又即刻發表「茶餐廳論」,以驗證踢王維基出局,係行會經過深思熟慮嘅決定。不過咁唔等於佢就此收嗲噃,因為佢隨即又話「一男子」要為發牌事件「深切檢討」。及至《大公報》社論重炮轟佢啦,佢又再講嘢,話自己唔係針對「一男子」。佢究竟想點呢?係想劈炮抑或想攞彩呢?可能兩樣都唔係,只不過官癮未除,慣咗兩把口講嘢,大家幸勿表錯情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55

幫馬雲打工 蔡東豪 Tony Tsoi

2013-11-28  NM
 
 

 

形容馬雲為自戀狂,我相信我不是第一個。由初出道,馬雲便顯露口出狂言風格,標榜自成一派,內地傳媒不時以「狂人」稱呼馬雲。阿里巴巴成績驕人,在勝者為王的商業世界,馬雲的「狂」被視為一種優勢。有實質成績支持的狂人,說話特別響亮,我相信不少加入阿里巴巴工作的年輕人,是慕馬雲之名。在公司外,領袖的狂可以是一種魅力,但在公司內,距離較接近,領袖的狂容易變成自戀狂。

自戀狂有很多特徵,例如野心大和樂觀過人,往往定下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在追求目標過程中,能夠說服員工跟着自己走。自戀狂表面性格多姿多彩,舉動務必有型有款,說話句句金句,大多是關於較虛無的願景。自戀狂需要外間注意,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自戀狂特別願意 冒險。我留意了馬雲幾年,認為他符合自戀狂的大部分特徵。馬雲需要身份象徵、別人讚譽、控制大局的感覺,千方百計令人相信他的一套才是真理。阿里巴巴由零做到千億企業,途中擊倒外資大鱷,旁觀者對馬雲的超凡能力,更加深信不疑。我對馬雲最深刻印象,來自兩件事:第一件是2011年支付寶事件。馬雲繞過阿里巴巴董事局,單方面把阿里巴巴擁有的支付寶,轉移到由他控制的私人公司。馬雲的解釋是,內地政府不發金融機構牌照予外資操控的企業(阿里巴巴大股東是美國雅虎和日本軟庫),因此被迫出此下策,實在是為公司好。非內地人目睹這種明目張膽侵吞公司資產的行為,嘆為觀止。據聞最後阿里巴巴向海外股東賠償,了結事件。最令人震驚,是馬雲不覺得侵吞資產是一回事,還振振有詞解釋他的一套道理。當一個人的價值觀跟普世價值可以相差這麼遠,我不寒而慄。

第二件事是阿里巴巴最近提出以合夥人制度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的所謂合夥人制度,是讓管理層控有提名董事的權力。五百年來,自公司制在歐洲誕生,公司擁有權從來都是股東,由股東提名董事局,再由董事局委任管理層。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扭曲公司管治制度,假如阿里巴巴的一套是對,全世界須重新理解公司制的真正意義。夠膽提出這種歪理,逆普世價值而行,已經是了不起,馬雲還以堅定語氣指出,假如港交所不與時並進,蒙受最大損失的,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將來。即是說,全世界是錯,馬雲是對。勝利者的說話,聽上去似是真理,我還是不要糾纏馬雲是否自戀狂。在自戀狂橫行的世界,我們須裝備自己,我想說的,是怎樣跟自戀狂上司相處。我不是在說反話,自戀狂無處不在,對有些公司發展,可能是利多於弊。新成立科技公司便是例子,當生意核心似夢想,相信夢想可能只有自戀狂,很多時就是靠自戀狂的不移信念,及說服別人的本領,才有機會捱出新天地。

跟自戀狂相處,最重要一點是順勢走。順勢意思很明顯,不要逆自戀狂意願,他要行東面,你不要行西面,即使你心裡不同意,不要表達異見。不過,順勢走另一重點是「走」,即是不可坐着不動,被自戀狂視為應聲蟲,須讓自戀狂見到自己有所動作。自戀狂生活在為自己計劃的世界,跟他們相處,千萬不要提醒他們,外面有另一個世界,而這世界的看法未必跟自戀狂相同,例如:「馬先生,合夥人制度好像不是世界主流。」在自戀狂面前攞分,你要順勢走:「合夥人制度假如行得通,是一種突破。」不要誤會我在鼓吹大家做「馬屁王」,絕對不是這種意思。各位留意我建議的順勢走,並不出賣自己的良知和靈魂。假如馬雲真的攣都拗得直,能說服港交所,容許阿里巴巴實施合夥人制度,確實是一種突破(港交所總裁一日是李小加,誰敢說不可能)。我建議的順勢走,自戀狂聽得舒服,自己或可算心安理得。有人說,中國人合群,不標奇立異,自戀是一種接近西方的概念。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之前,職業是英文老師。

蔡東豪 Tony Tsoi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46

【熱點】馬云:要賺窮人的錢,先讓他們有錢。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62.html

馬云也提到,讓自己對未來具有信心的秘密是:相信未來。「10年前我只想能夠生存下來,我只想可以有錢付工資給員工。14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塊人民幣,即15美元一個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但我對未來有期望。

以下是馬云演講實錄摘選:

馬云:很榮幸來到這裡。我從來沒想過有機會來首爾大學演講。

阿里巴巴為什麼發展到現在這種規模?因為我們相信未來。10年前,我告訴人家我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即使成功的不是我們,也會有其他人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要努力。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未來。

在中國,有淘寶、百度騰訊,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想在韓國情況相同,每個人都會覺得,已經有這家公司了,我們該如何生存?10年前,我對比爾•蓋茨也有同樣想法,因為微軟,我沒有機會了;因為Google,我沒有機會了。不是,機遇無處不在。因為互聯網,因為云計算,因為大數據,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

機會在哪裡?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年輕人,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當有人抱怨時,機遇也同時存在。尤其是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表達不滿。當每個人都在抱怨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不滿,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樣抱怨,你也沒什麼希望了。所以當我聽到別人埋怨時,我就會覺得很興奮,因為我看到了機會,會想我可以為這做些什麼。

我們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如何跟未來競爭?我們成長到如今的規模,我覺得最好的時候不是今天,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和菜鳥都太大了,如今的規模,每天都會出現許多讓人頭疼的問題。

年輕時,我告訴自己有一天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那樣我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絕對不是這樣,當公司越來越大,生活絕對不可能變得輕鬆,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

生活真不容易啊,但是我們要去面對它。所以,當你人不多的時候,你知道自己的定位;當你規模變大的時候,如果察覺到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你需要提前六個月做變動。因為當你意識到要改變的時候,通常都遲了,就像泰坦尼克號撞冰山那樣,會很快沉掉。我今天的問題就是,時常問自己,如何才能讓這艘船安全航行,因為這不容易,我們在中國創造了1,200萬個直接及間接就業機會,如果我們這艘船沉了,1200萬個就業機會就命懸一線。

所以我們問自己,我們應該往哪走?上個世紀,如果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通常需要抓住1、2或3個機遇;而這個世紀,如果想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解決社會問題。中國的社會問題很多,我相信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可以解決的社會問題,首先就是創造就業;其次就是擴大內需,讓農村和農民都富裕起來;第三,讓中國的經濟更好。

創造就業是非常重要,有人說,創造就業不是你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我認為這就是我的問題,1999年成立公司的那天,我們有自己的使命,我對我們18個創始人說,我們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想要幫助小企業成長。小企業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群體,他們有無限的創造力,這是我們的使命。雖然我們今天壯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第一天就開始的使命,就像初戀通常是最美好的。

最初的愛往往是最美麗的愛。我對自己說,我們在這14年來走過的艱苦日子,我們常常記著我們服務的是誰? 是小企業。即使後來我們做淘寶,仍是在幫助小企業的,因為淘寶上有900萬小賣家。所以,這是我們要記住最初的愛,並要持續下去,直到今日,我們都還在創造就業。

第二是內需。在中國,上海、北京、廣東,這些沿海城市很富裕,從富人身上賺錢容易,每個人都想從有錢人身上賺錢。但如何從窮人身上賺錢? 就是令窮人先富起來,然後才賺錢。

在廣州,若公交車上有21個人在上面,通常其中20個人都是銷售員,每人都想跟你推銷東西。若你是其中一個銷售員,你會怎樣做? 我的工作是幫助其他人致富,如果你看到別人口袋中有5元,一個成功的銷售員會想如何把那5元弄到自己口袋,但若是一個好的企業家,他會想如何將那人的5元變成50元,然後取得2元,這是最好的辦法。

我想未來在中國,有很多人想致富,幫助他人致富,然後你可以從中分到一杯羹。為何淘寶、阿里巴巴增長得那麼快? 我們的理念之一是,永遠不要嘗試改變及說服一個成功的人,嘗試改變及說服那些希望以更容易的方式成功的人。

10年前開始做淘寶時,我們去找了很多成功的人,他們說﹕」不不不,忘記它吧,我永遠不會網上購物,這太愚蠢了。」因為他們是成功的人,去改變成功的人是不可能的,但改變渴望成功的人卻很有趣。

所以,我們相信,中國的潛力不在廣東、北京、上海,而是在中西部,這些地區的人想要致富,想成功,有上億的農民希望能獲得成功,若我們能幫助他們成功,我們便有了機遇。

第三,如何讓中國的經濟更好? 我們看到今日的環境,有霧霾、水、食品的問題,我們都很沮喪,我們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我相信互聯網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是改善社會的工具,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我有一個很大的願望,而我相信它會成真,就是中國會因互聯網而改變。未來永遠比今日更好,人類經歷了很多艱辛的日子,戰爭、災難、饑荒,而我們今天也面對挑戰,這些挑戰並非最困難的,我們將會生存下來,中國將會生存下來。為何中國可以生存下來? 因為我們這代人是在互聯網下成長的,我們開放、透明,我們學習如何享受自由,我們知道全世界各地發生什麼事。

我相信,我們年輕的一代,肯定比我們更聰明。你們勤奮、有更好的機遇,怎會解決不了這些問題?5年前在中國,人們說﹕」JACK,你是生意人,為何談水、空氣和樹?」 我說﹕」水、空氣和樹,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中國將會有麻煩。」今日,每個人都在抱怨水、空氣、環境。停止抱怨吧,已經太遲了,這是給你們和我們這一代的機遇,這是我的感受。人們說中國這裡有這問題、那裡有問題。那些只會抱怨的人永遠不會成功,那些在抱怨中抓緊機會的人才會在未來20年有機遇。

我親兄弟,他常抱怨,我不抱怨。他30年來沒有多大改變,而我一直在變。所以我想和在場的年輕人說,永遠對未來保持高的期望,每天嘗試改變自己一點,只要一點。人們問我,」jack,你10年前已有這樣遠大的目光嗎? 你知道自己會有今天嗎?有淘寶、支付寶?」 不。我告訴你實情,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這麼成功。10年前我只想能夠生存下來,我只想可以有錢付工資給員工,有足夠錢付工資給我自己。14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塊人民幣,即15美元一個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

但我對未來有期望,我知道終有一天,若我不努力工作,我不會有機會。過去14年給我一個深刻的感觸,我希望與所有認識的年輕人分享,今日很艱辛,明天會更困難,但後天會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會在明天的晚上死去。 所以你今日要努力,明天才能活下來。明天往往只會比今天更艱辛,但後天一定是美好的,無論有那麼多人抱怨,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告訴你們,20年後,在這世上會有比今天更多更富有的人、更成功的人、更大的公司,這是肯定的。你喜歡與否,這是現實。但這會否是你,抑或其他人,則視乎你有多勤奮、做事有多聰明、怎麼不計較去幫助別人。

今天,當你還是」小」時,想法要」大」,做事要」細微」。當你變得」大」時,要想到」小」的,多做點事。我們的規模,阿里巴巴這麼大,要想到創造就業,幫助貧窮地區富起來,改變中國的環境。這是三項抱怨,也是三個機遇,就是在這裡,任何人能解決這些問題,便可以長久活下來,簡單又容易。但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日解決,問題和機遇一樣長期存在。這是我想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64

騰訊缺什麽?缺一個馬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8/57229.html

我們都在用飄柔,都在用潘婷,聊到寶潔,我們也基本熟絡。我們在淘寶購物,在用余額寶,馬雲就像男天使一直在我們身邊,耳邊時常響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都在用QQ,都在用微信,但是一聊到騰訊,一聊到馬化騰,距離就瞬間拉遠了。本文闡述了為啥拍拍做不起來的深層次原因――缺一個蠱惑人心的馬雲。i黑馬轉載此文的目的是,提醒大家一句耳熟能詳的道理:一家公司的老板,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基因。騰訊,一家以產品立命的公司騰訊一直都是一家以產品經理為主導的互聯網公司,無論是馬化騰或者是現在風頭無二的張小龍,都以產品經理自居。實際上,無論是馬化騰還是張小龍都是技術出身,而非產品出身。至少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在騰訊產品經理的作用和地位。以產品經理為主導並沒有什麽不好,至少在國內來說騰訊的產品做得確實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但產品做得好也並非全是好事,有時候反倒會太過於重視產品,而忽略了其它的東西。因為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產品並非僅僅是功能本身,而是涉及到性能、推廣、品牌、營銷、廣告等方方面面並最終呈現在用戶面前的極其主觀的感受。所以當騰訊過多的將目光放在產品上,覺得一款偉大的產品將超越一切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忽略其它的一些東西。 騰訊的品牌局限比如說品牌,騰訊在業界是極其知名備受關註的,任何一絲關於騰訊的風吹草動都能夠引起業界的陣陣討論爭辯和解讀。但這僅僅是在業界,在一般的用戶眼中其實是沒有騰訊這個品牌的,因為在他們眼中,騰訊有可能是QQ,有可能是QQ空間,也有可能是QQ秀,抑或是微信、易迅,但終究是沒有騰訊這個概念的。即便最近幾年騰訊也漸漸的開始投放電視廣告來推廣騰訊的品牌,但總的來說認知度還是比較低的。 但另一個事實是百度和淘寶卻有著極其高的認知度,基本上任何一個會上網的人都知道如果要搜索就用百度、如果要購買就上淘寶。也就是說騰訊產品本身的品牌要遠遠高於騰訊自身的品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騰訊的一種尷尬。就像某些牛逼轟轟的歌曲一樣,大家都會唱,一聽就能說出來歌名,但就是不知道這歌是誰歌的,所謂的歌紅人不紅是也。拍拍、財付通為啥做不起來 比如說商戶拓展和推廣,在這方面可以拿拍拍來作為案例。就單獨的產品功能層面來說,拍拍做的是相當不錯的,很多細節點做的遠比淘寶好太多。但對於一般網民來說,就是覺得拍拍做的不好。你問為什麽,對方會告訴你商品少、價格高、不信任等等等,但其實這些和產品功能沒有太多的關系。更多的是對於商戶的拓展對於拍拍品牌的推廣等上面。如果能夠做好這些事情,拍拍也不至於走到現階段被逐漸邊緣化的份上。 同時,現階段我們可以再來易迅作為參考,會發現易迅發展的還是比較迅猛的。為什麽?因為易迅開始重視了商戶的問題重視了自己品牌的推廣,從而逐步的樹立了自己“快”的概念,吸引到了一部分的網購用戶。 比如說騰訊與傳統行業的合作能力。當支付寶推出余額寶並一炮走紅的時候,財付通才速度的跟進準備推出類余額寶的產品。但問題是財付通之前沒有想到過來做這樣的產品嗎?答案是否認的。早在09年的時候,財付通就推出了理財頻道,在當時財付通其實已經註意到了互聯網金融這塊大蛋糕,但問題是幾年過去了,財付通理財依舊僅僅是做簡單的理財產品的展示,而非余額寶這種直接類一站式管理平臺。 更多的並非財付通團隊沒有想到的問題,而是整個騰訊對於與線下傳統行業合作和把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在微信之前做微信會員卡的時候也有遇到過,曾經想要風風火火的做一把,但現在其實基本上已經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當然,騰訊還有其它諸多的問題。但問題在於這些問題怎麽解決?騰訊缺一個馬雲  我想對於騰訊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請上一個馬雲。看看淘寶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形象,看看諸多商家離開了淘寶就活不下去的事實,看看馬雲重新出發的菜鳥集團,你就會發現騰訊所或缺的恰恰是馬雲這麽一個人。 其實除此之外,馬雲最為重要的也是騰訊最為或缺的是馬雲蠱惑人心的能力。馬雲的每一次演講每一次講話都能夠深深的擊中在人的內心深處,從他“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公司治理理念,到他“今日很艱辛,明天會更困難,但後天會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會在明天的晚上死去”的堅持,然後再加上他“不能為社會解決問題的企業稱不上偉大“的屈原般的憂國憂民,都備受諸多網民所追捧。 而騰訊在這一點上很明顯做得是非常差的,否則也不至於在3Q大戰中被用戶所嫌棄。阿黑在網絡上四處搜索,就是找不到本文的原作者,如果原文作者看到了阿黑的呼叫,歡迎聯系。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來源不明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26

3路徑躋身贏家社群 跟馬雲做朋友

2013-12-23  TCW
 
 

 

想參加兩岸企業餐會但沒獲邀,也沒含著金湯匙出生??,台灣中小企業、專業經理人一定要認識兩岸三階不同層次的抱團:四大交流平台、五大學院,以及最終目標——打進中國最神秘的九大社群。

入門級〉四大交流平台兩岸企業家峰會最夯,郭董也搶發言

首先入門的是四大交流平台: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兩會協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岸企業家峰會,今年改成立了理監事會,並選出兩岸的理事長,台灣由前副總統蕭萬長、中國由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擔任,一下子升級為兩岸企業交流的最高平台。

這吸引了台灣眾多財團參與,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帶兒子郭守正在活動中爭取發言,一般中小企業則恐怕很難有上台機會。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是從參加貿協等公協會辦的活動,例如到中國各城市的台灣名品展,慢慢在兩岸間被看見,因此這次被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點名,以文創業者身分參加圓山早餐會。所以有意加入四大交流平台的企業,要勤快參加活動、爭取亮相,才有機會得到抱團機會。

進階級〉五大商學院北大是首選,有機會結識CEO

第二個兩岸抱團方式是回學校念書,首選是專門研究中國財經政策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接著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及中國土豪最愛的中歐、長江兩大商學院,最後則是上海復旦大學。

這是中國商界及台商認定五個最能認識中國本土企業家、專業經理人、富二代的最佳學習平台。來自中國或各國的一流人才,仍不斷往這些學校移動,所以是學習兼建立人脈的好地方。這也讓中國商學院的學費水漲船高,抱團的投資成本隨著中國市場商機變大與市場成長,不斷上漲。

頂尖級〉九大社群篩選嚴苛,台灣僅王雪紅進核心

傳說中,中國有九大神秘社群,限量、嚴審、身價高,是兩岸抱團的最高頂峰,這九個社群分別是泰山會、華夏同學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江南會、正和島、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接力中國、五大商幫,以及長安俱樂部。目前進入這九大社群之一的台灣人,只有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擠進核心。

翻開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理事成員名單,王雪紅是唯一的台灣人。事實上,想進入這個社群的理事會,條件非常嚴苛,一是規定企業家旗下公司的市占率須在產業排名前三,二是須為企業精神領袖或有過創業經驗,最後是在公益環保等方面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並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最難的是,要進入這個理事會,須由兩位理事聯名推薦,並採一票否決制,有一人反對就不行。雖然如此,想擠進這九大社群的人仍相當多。又例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創立的江南會,就標榜一年只收一人,能擠進就代表進入中國商界的金字塔頂端。

這九大社群存在不同的傳說,但版本幾乎相同,只要能加入商會、俱樂部,不僅得來人脈、市場資訊、影響力,更能在危急時刻得到關鍵救援,任何危機都能迎刃而解。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國外企業有意購併中國乳品企業蒙牛,華夏同學會馬上動員新台幣二十多億元進場護盤,才阻止蒙牛被收購。

其實,想進九大社群也不是難如登天,高門檻的是俱樂部的理監事,這九大社群還是有招收一般會員,或經營一般的交流活動,讓會員可以接觸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家,形成一種社群。

但要成為一般會員,會費不是重點,而是要通過審核,例如江南會年費人民幣二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八萬元),但入會難度高。此外,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俱樂部費用也跟著漲,例如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領袖年會活動費,從人民幣一萬多元漲到兩萬多元,足足漲了一倍多。

但想參加這樣活動的人依然趨之若鶩,例如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都曾是中國企業家未來之星得主,現在參加未來之星,就可能認識下一個百度或微信。

【延伸閱讀】傳言中的中國9大神秘社群

1.泰山會——成立最早以科技業者為主,在山東成立而取名泰山會主成員: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兼高級顧問柳傳志(社群精神領袖)、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入會最多)、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盧志強、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

2.華夏同學會——身價總和最高由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的校友自由組織而成主成員: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社群人氣王)、騰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馮侖、李彥宏

3.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最有影響力由商業領袖、經濟學家和外交家發起主成員:經濟學家吳敬璉、許小年、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台灣進入高層第1人)、馬雲、郭廣昌、王健林、馮侖

4.江南會——標榜商界俠義由馬雲等8位浙商共同創辦主成員:盛大網路首席執行官陳天橋、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郭廣昌

5.正和島——首家網路社交平台標榜中國第一家企業家網路社交與資訊平台主成員:京東商城執行長劉強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柳傳志、王健林

6.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唯一以環保為主題王石成立的生態保育團體,入會門檻較低主成員: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馮侖

7.接力中國——二代菁英會由中國二代企業家組成主成員: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之子梁在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劉暢等

8.五大商幫——地方商會前5大分別為:山東商幫、蘇南商幫、浙江商幫、閩南商幫、珠三角商幫

9.長安俱樂部——主打海外交流在北京長安街成立,發展早,主要與世界各國企業交流主成員:長江實業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維基百科、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正和島官網整理: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