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食品飲料】劇變的食品行業:傳統巨頭業績下滑,潮流新品逆勢崛起瘋狂收割市場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826&summary=

【食品飲料】劇變的食品行業:傳統巨頭業績下滑,潮流新品逆勢崛起瘋狂收割市場

期,各大品牌已陸續發布各自財報。多家傳統巨頭在全球或在中國顯示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或者放緩,甚至有部分企業經歷了連續4年的下滑。巨頭多將原因歸咎於“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不足”或“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然而,縱觀全球與中國市場,均湧現出一批迅猛增長的新品,這些耀眼的新星在逆勢中崛起,瘋狂吞食巨頭的市場份額。巨頭與新品的反差,我們要問:究竟是市場在下行,還是巨頭不行了?那些新品又是如何逆勢崛起?

 

本文從全球行業的數據中分析當前的食品行業的整體形勢,揭示巨頭下滑的真正原因,及當前新興品類與企業上漲的真正的秘密,以尋找到食品行業當前的增長方向與動力。

 

巨頭在下滑


根據雀巢公布數據,2016年銷售額為895億瑞士法郎,排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只有2.4%,遠低於5%的計劃。2016年雀巢在大中華區銷售額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7.4%。


相比於雀巢,可口可樂日子更不好過。2016全年銷售額同比下滑5.49%,可口可樂全球業績已連續4年在下降。

 

其他巨頭的日子似乎也沒好到哪里去,億滋國際總收入同比下降了12%,雖有JDE剝離的因素,這是億滋在過去的13季度里連續下滑;此外,通用磨坊,瑪氏皆表現不佳,好時更是折戟中國市場。

 

中國的傳統巨頭表現更堪憂。康師傅整體業績自2014年就開始出現連續下滑,2016年前三季度利潤更是巨幅下跌32%。此外,統一,中國旺旺,娃哈哈同樣是在2014年開始遇到了拐點並持續下滑至今。


至於下滑的原因,各企業的財報中最常見的字眼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需求減弱。”


需求真的在減弱嗎?


全球經濟仍舊疲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連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都在放緩。中國經濟增速從2013年的10.6%降到2016年到6.7%。

 

食品行業也受牽連,歐睿信息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食品行業的增長降至10年來最低,僅為1.1%。凱度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年銷售額增長2.9%,低於2015年3.5%的增長,成為近10年的新低。

 

但是,盡管是全球與中國的數據雖有所放緩,但仍是持續的增長,並非下滑,尼爾森在解讀“2017中國消費趨勢”中也表示“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也非常明顯,是71%,表明消費的意願比較強列。” 這意味著中國的消費者的需求不僅沒有減弱,反而總體是在上升。歐睿的數據同樣顯示了,部分品類在快速的增長。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更健康食品飲料,因此在放緩的大環境下,依然有部分品類快速增長。


休閑食品:萬億級市場


近幾年可以說是休閑食品大爆發的時期,與整體食品行業的增長曲線背道而馳。

 

在美國,隨著個人化,生活節奏加快,就餐單元人數縮小等的影響,“正餐零食化(意譯自:Snackification)”正成為迅速崛起的浪潮。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化等影響,也為休閑食品創造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風味零食,堅果類零食,什錦幹果仁零食這三種品類是零食增長的主力(然而甜食糖果和冰淇淋卻持續下滑)。Innova Market Insights數據,全球水果零食新品的市場份額增長了一倍以上,從近8%到現今接近18%。水果零食的增速僅次風味零食和堅果/種子零食。


據Packaging Strategies報道,2016年零食市場規模達870億美元(應指北美),零食的消費占據了全美51%的食品消費,而這一比率在2015年的時候才占40%。

 

中國休閑食品的規模同樣驚人,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的零售市場規模在2010年是4014億元,2016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零售市場規模可達8224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12984億元。


替代飲料:未來三年將擴大一倍


 

替代飲料應是飲料行業增長的亮點。

 

同樣是受消費者更加追求健康,尋找替代傳統高熱量,多糖飲料的影響,替代飲料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替代飲料目前以植物水與NFC果汁為主。Zenith Global 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替代飲料的銷量猛增21%,達到27億美(Euromonitor預估22億美元),並且有望在2020年時整體市場擴大1倍,而5年前此數據僅為5.33億美元。

 

其中“椰子水”顯然是明星,目前占據整體植物水的體量達96%。可口可樂與百事也早已意識到此趨勢,可口可樂將椰子水品牌Zico收入囊中;百事也在布局,ONE椰子水,Kero Coco椰子水被先後拿下。以上幾家加上Vita Coco主導了全球替代飲料的市場。

 

在國內我們也看到了眾多椰子水的入場,包括Vita Coco在2014年由華彬集團引入中國,並刮起一陣熱帶風潮,隨後多家新品入場。椰子水的火爆給傳統椰汁巨頭椰樹更是帶來不小壓力。

 

NFC果汁的市場同樣具有潛力,根據2016年9月19日利樂發布《利樂果汁指數》報告稱“全球範圍內100%純果汁市場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2-2015年,功能型100%純果汁產品年複合增長率為31%,以蔬菜汁作為主要成分的新產品年複合增長率則更是高達43%。"天然健康"成為消費者選購100%純果汁的首選因素。”


功能性食品:寡頭走向多頭


備註:本文功能性食品泛指保健食品,膳食補充劑,能量飲料及其他功能性食品。


保健食品與功能性食品的上升,與消費者收入和自我健康意識的提升有著緊密關系。


Orbis Research數據顯示全球保健食品在2015年時市場規模達到1838億美元,並且預計2020年達到2950億美元。


思略特預計未來五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將新增1000億元市場規模;功能性食品將突破萬億元規模(見下圖)。


 

其中,能量飲料向來備受關註,英敏特發布的《運動及能量飲料2016年度回顧》,能量飲料持續增長,2015年,全球能量飲料市場勁升10%。而中國能量飲料的消費增速最快,年增長率則達到驚人的25%,幾乎是美國消費年增長率的4倍。消費者能量飲料的需求上升,尤其對天然的能量飲料的強烈興趣,更是激發了全球行業的創新。能量飲料產品的數量在2010至2015年,增長了29%。


傳統上,在能量飲料領域,幾乎是紅牛在全球一家獨大,近年,不管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市場均崛起了有競爭力的挑戰者。功能飲料市場進入了多頭競爭的時代,共同促進了市場的壯大。


酸奶與乳品替代飲料:無限前景


酸奶與乳品替代飲料在乳品的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高速增長同樣引人註目。全球乳品市場基本呈下滑的勢態,歐睿數據顯示,全球乳品在2015年零售市場下滑9%,下滑趨勢也延續到了2016年。以下對酸奶與乳品替代飲料分別進行介紹。


酸奶



歐睿的數據,中國酸奶市場經歷了高速增長期,2015至2016年酸奶銷量增長25.6%,是7年來最高增幅,與此同時,2016年酸奶的銷售額也已基本趕上牛奶。2016年酸奶市場規模約為1000 億,2020年更將達到1900 億。


 

但歐美市場與新興市場是呈現不同的態勢,酸奶品類在歐美是放緩,在美國甚至是下滑。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希臘酸奶”於2016年在美國卻仍保持雙位數增長,希臘酸奶以美元計價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3.91億美元的猛增至2015年的37億美元,維持同樣的增長趨勢,相信2016年希臘酸奶已經占有超過50%的酸奶份額,不排除在2017年開始將驅動北美的酸奶的整體增長。


乳品替代飲料


乳品替代飲料與植物蛋白飲料有不同的定義,但這兩類目前基本上都是指豆漿、巴旦木奶、燕麥奶、椰奶等等,通常可默認兩名稱指同一類產品。不過,從文義上說,乳品替代飲料亦可以包含羊奶,駱駝奶等這些非牛奶品類,因此,乳品替代飲料含義更廣。


 

BCC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全球替代乳類飲料市場規模,預計從2014年的58億美元到2019年達109億美元,以13.3%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大。而亞太市場在2013年已占據全球50.4%的份額。另據Technavio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巴旦木奶是增長最快的品類,未來幾年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5%。

 

杜邦市場策略經理莫小燕指出:“10年以來,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銷售額和銷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4.4%和21.3%。2015年銷售額的年增長率將28%。預計到2019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594億元左右。”


一邊是下滑的巨頭,另一邊是增長的數據。究竟是誰在主導著市場的增長?

 

逆勢下,誰在收割市場?


細分品類的強勁增長,也為下一個食品巨頭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相應的,部分企業的興起,也在促進其所在品類的上升。這些逆勢崛起的新星,在行業放緩的趨勢下,尤顯閃耀。也正是這些崛起的新品在瘋狂的收割著傳統巨頭的市場。


逆勢崛起的新品


零食類之三只松鼠


零食類本已是全球,中國市場的一片紅海,但是在中國,近年不斷湧現出零食品類的巨星,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來伊份硬是在這片紅海中打出更大的一片天。它們的模式不盡相同,成長多帶著“線上”或“新零售”的概念的光環,然而,它們共同的特征都是精選“高品質產品”,在產品,包裝,用戶體驗上充分創新,讓傳統零食行業呈現出全新的風貌。在這些新興的零食企業中,創立時間最短,增長最快速的無疑是三只松鼠。


2017年1月11日,三只松鼠宣布其2016年年銷售額突破 55 億,凈利潤達 2.63 億。然而,這家公司成立才不滿五周年。其增長速度幾乎是每年翻一翻。


“互聯網”,“電商”,“年輕化”,“口碑營銷”均是形容三只松鼠成功的關鍵詞,章燎原表示,“三只松鼠的成功在於每一步都踩在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上”。


三只松鼠的成長史,無疑與電商興起帶來了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徹底轉變的時代有著莫大的關系。在《松鼠老爹與三只松鼠:互聯網品牌IP化、人格化運營之路》(鼠念念著)一書中描述老爹對於時勢的判斷,現在回顧無疑是非常精準的判斷:

 

他對傻子瓜子、洽洽、來伊份等品牌做過很長時間的研究,這些品牌幾乎是每隔十年而產生的。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時,沒有人敢在街上做買賣,膽大的年廣久就把傻子瓜子做得風風火火;

 

90年代中國的超市剛剛崛起,洽洽把產品裝成小包放入超市,解決了散稱零食的隨意性,給人們帶來了便利;

 

2000年後中國市場上出現了連鎖經營,來伊份在線下做起了門店鏈鎖,給消費者帶來了更為便捷的購買方式和更加專業的服務。

 

這些每隔十年誕生的新產業不斷地刷新和顛覆著食品行業的銷售模式。但是如今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章燎原看來,網購的崛起必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只松鼠的“營銷”常被人津津樂道。然而,章燎原卻這樣說:“營銷150分,產品也要做到100分!”三只松鼠的產品體驗,購買過的消費者大都有共同的感受,相較於普通的同類型產品,三只松鼠品質更優,包裝設計也更加年輕化。像夏威夷果自帶“開果器”、提供濕紙巾等,在許多細節上超出用戶期待,因此,能讓三只松鼠在一次次消費中,不斷獲得一個個忠誠的客戶,並且引發口碑的傳播。

 

三只松鼠的增長勢頭,以及對於供應鏈,研發的全方位投入,同時開始布局線下的戰略,讓我們看到它成長為百億,乃至全球化的千億級企業的可能。


替代飲料之唯他可可(Vita Coco)


替代飲料最大的明星莫過於“唯他可可(Vita Coco)”,自2006年起在全球刮起一陣陣清涼之風。

 

先看它的數據:

 

2006年,唯他可可迅速崛起,雄踞北美利樂包椰子水市場的頭把交椅。

2009年,唯他可可以超過60%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業內其他品牌。

2014年,唯他可可與華彬集團合作,進入中國市場,並在2015年取得1億元銷售額的業績。      

2016年,唯他可可全球業績可達10億美元(Bloomberg報道),幾占全球1/2的份額。

 

被稱為“椰叔”的印尼三務中國區經理胡偉彬在FBIF研發微信群里描述過椰子水引爆北美的原因:


為啥椰水在美國會火起來?椰水這個產品其實在1994年的時候巴西就已經把椰水裝到利樂包里了。九十年代末期的時候美國就已經有東南亞的易拉罐椰水了。


但為啥一直都沒火反而等到2008年左右才火了起來?三片罐、易拉罐或玻璃瓶的椰水在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屬於在亞洲超市銷售的特色地方產品,喝起來根本不像椰水,怎麽喝怎麽像甘蔗水或是馬蹄水,而且配料表也不幹凈。


直到利樂包的椰水出來市場時,美國的主流消費者才註意到椰水這個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第一配料幹凈,第二包材符合環保訴求。


而且加之椰水在美國做初期推廣的時候,最早出現的地方是瑜伽館和健身房,以天然運動飲料的形象出現在主流大眾的視野中,主打天然補水、補充電解質、低熱量這樣的賣點。


這個形象推廣在美國就花了至少三年的時間做鋪墊,之後加之Vita Coco請了各路明星做代言做股東的,生生把椰水做成了帶明星光環的潮飲,所以才火了起來。椰水第一把火了是因為天然運動飲料 + 潮飲這樣的元素。


總之,Vita Coco的成功幾個因素:產品符合健康概念,包裝符合便利、環保訴求,帶有明星光環的營銷,促成了它成為潮飲。


功能性飲料之Monster(魔爪)


Monster Energy(魔爪)是一款漢森公司生產的高能飲料,是近年少有的能與紅牛匹敵的能量飲料。

 

峰瑞資本副總裁黃海在《那些穿越經濟周期的爆品零食,有一個共同的秘密》一文中評價Monster為“21 世紀至今美國食品行業最亮眼的公司”。文中描述Monster的增長:“Monster Beverage 的股價從 2004 年的 1.36 美元上漲到 2016 年的 160.78 美元,漲幅高達 117 倍,成為美國近十年來增長比例最高的股票。在美國飲料市場,Monster 作為 21 世紀的新興品牌,其市場份額(39%)僅次於紅牛(43%)。”

 

雖然,從2016年的財報來看,在美國的增長嚴重放緩,然而,並不阻礙Monster在全球市場一路高歌猛進。2016年Monster Energy的全球銷售額為30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12%;毛利率更高達63.7%。

 

Monster故事開頭是“一個無人知曉的企業,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南非商人收購”。然而,其成功的開始,最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戰略上的轉型,“漢森天然飲料公司”(Hansen's Natural)一家普通的果汁、蘇打水生產企業開始意識到“流行趨勢後面‘賣糖水’註定沒有出頭之日。” 因此,在1997年,漢森公司決定,轉型能量飲料市場,推出名為“漢森能量飲料”的產品。然而,第一款功能性飲料並未取得成功,並且煎熬過五年後,才意識到勢必要脫離原有的企業名稱給客戶的品牌認識,脫胎換骨,連自家公司的名字也得拋棄,最後才有“Monster Energy”橫空出世。

 

其後的一系列策略讓“Monster Energy“一步步走向能量的巔峰。總結Monster的主要成功因素:


第一、極富遠見與魄力的轉型:早在1997年就開始大膽試水不被眾人看好的領域。更早的進行市場的試錯並積極調整策略。

 

第二、極具沖擊力的名字與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

 

第三、贊助最酷的運動,強調“釋放野性”,更符合美國文化,成功打造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附著力。

 

第四、可口可樂收購Monster Beverage 16.7%的股份,使得Monster得以利用到可口可樂在全球強大的分銷網絡,迅速進軍全球,快速實現“購買便利性”。


酸奶之Chobani


 

自2007 年 Chobani 推出之後便開始了它風靡世界之旅,2016年它占據了全美 50% 的希臘酸奶市場份額。在美國酸奶呈下滑的趨勢下,Chobani為代表的希臘酸奶卻每年保持雙位數的增長,希臘酸奶以美元計價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3.91億美元的猛增至2015年的37億美元,在北美它瘋狂的搶占傳統巨頭達能與通用磨坊的酸奶市場。

 

Chobani的成功也同樣離不開消費者對於更健康,更優質產品的追求的消費趨勢。Chobani正是精準定位自己為高品質,高端,健康的酸奶,彌補了市場的巨大空缺。

 

它的創始人,來自土耳其的烏魯卡亞對於產品追求如喬布斯一樣偏執,對於每一個細節的強迫癥式的把控,讓他徹底顛覆了酸奶行業。它的顛覆在哪里?

 

第一、從極致的產品開始

第二、包裝也要一樣完美

第三、拒絕希臘酸奶的傳統渠道,推向大眾市場

第四、營銷更要引爆市場,充分發揮口碑傳播效果

第五、完全掌握的供應鏈與生產,降低成本,建立壁壘

 

每一步的精心設計,一系列的組合措施,讓Chobani成為北美近年最成功的食品企業之一。


這些成功崛起的企業以及成功的原因,預示著食品行業與消費者深層次變化。


勢不可擋的潮流


不同的新興企業,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品類,但幾乎都反應出相同的市場趨勢:消費升級,高端化,健康化,年輕化,電商化。這些潮流也同樣的體現在巨頭的細分品類當中,下滑的巨頭中也有不乏符合當下潮流的獲得高速增長的品類或業務(包括雀巢的健康科學業務,可口可樂在北美的高端酸奶,億滋的電商業務等等)。

 

這些勢不可擋的潮流,也同時在揭示著傳統巨頭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在過去,新興市場或傳統渠道是巨頭業績增長的驕傲,現今新興市場或傳統渠道反而成為部分巨頭的業績的拖累。

 

唯有順勢而為才是轉型出路。這些趨勢既包括了產品的全面創新升級(產品+包裝+營銷),也意味著渠道的變革。


消費升級,高端化,健康化,年輕化,電商化等這些關鍵詞的背後,或許還有一個更大的秘密,即千禧一代已成為消費的主力,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更加追求個性,更註重消費品質,更懂互聯網,他們才是電商的消費主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了持續的收入,正在迅速充實著中產階級的隊伍。


新興一代展示出與上一輩完全不同的消費理念與生活習慣,這是這次潮流中最值得關註的特征。揭示著巨頭下滑的最根本原因。至此,你是否依舊相信巨頭下滑的原因是“經濟放緩,消費需求減弱?”


以下的一些建議,對於食品企業追求長遠的增長也許有一定的幫助。


創新——基業長青之路


創新,創新,再創新


Chobani,Monster,Vita Coco與三只松鼠代表著不僅僅是消費的升級,更應當代表著不同細分領域里因創新而脫穎而出的成功企業。總結它們的成功,除了“創始人高瞻遠矚,布局更長遠的未來”值得稱道以外,有如下共同的因素值得學習:


“全方位的創新”


創新,遠遠不止於產品本身,也包含著包裝,品牌形象,營銷,乃至生產與供應鏈的全面創新升級。


對於企業,更重要能力應當是“持續的再創新”的能力,任何一種技術,模式,某一個點上的獲取的優勢都可能會過時,這迫使著企業要不斷在更多點上獲取優勢。這也是為何巨頭無法躺在過去的成就上高枕無憂的原因。


“創新”是近年的高頻詞。然而,應當處在最前沿的創新是“科技”。


科技驅動創新,打破夢想的邊界


研發是一個產業的基礎,而科技卻是研發的基礎。一個品類的誕生與崛起,無一例外的需要科技的突破與大規模的應用的實現。科技的進步,讓創新與設想突破傳統的邊界。從商業的角度來分析,技術的突破與規模化的應用是搶占市場制高點的契機。


科技:顛覆與創造產業


在歷史上,無菌加工及包裝技術給食品行業帶來的變革是具有顛覆性的,它甚至創造了新的產業。

 

瞬間超高溫無菌加工技術被美國食品工藝研究所譽為50年來(1989年)食品科學中最重要的成果。而利樂正是無菌包裝及加工技術領域的先驅。也正因利樂的技術支持,讓中國內蒙古的奶源可以源源不斷運送到廣闊的全國市場,伊利與蒙牛得益於技術的進步與利樂的支持,迅速崛起為全國最領先的乳品企業。

 

如果說乳品的革命是利樂這家老牌企業的過去時的話,那麽,替代飲料的變革是又一輪偉大的進行時。

 

相似的技術也應用在了椰子水領域,椰子水一旦打開極易變色,變味,變質,使得長期以來椰子水只在熱帶地區流流行。但利樂從加工,灌裝,到包裝的全面技術支持,讓椰子水更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風味,並且,極大延長貨架期。 “利樂鉆”這款適合“在途飲用”的結合眾多科學技術的包裝幫助椰子水撬開美國的市場,並開始風行全世界。


現在如今在市場上看到的主流椰子水,Vita Coco,Zico椰子水,Malee Coco, ONE椰子水,Kero Coco椰子幾乎清一色的“利樂鉆”包裝,椰子水這個品類的興起,利樂功不可沒。


除了無菌加工技術,冷凍幹燥法,脫咖啡因技術等無不在過去和現在改變著食品行業。


而在當下,互聯網,物聯網,醫學,生物等行業與食品的融合更是在加速推動世界食品的演進。


食品與營養、醫療、互聯網的融合


跨界最顯著的,並且將影響最深遠的或許是食品與醫療的結合。


隨著精準醫療的大熱,一方面,普通功能食品進階到醫療食品(Medical Food)來預防和輔助治療特定疾病,例如2011年成立的雀巢健康科學(Nestlé Health Science)針對衰老、神經性疾病、嬰幼兒疾病、肥胖、術後修複、胃腸道和代謝相關疾病等研發醫療食品。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個人表型、基因型大數據定制個人營養解決方案也在湧現,例如:基礎型Mosaic Nutrition定制維生素、中端Habit定制膳食方案、高端碳雲智能數字健康管理平臺等。

 

在2016年,雀巢更是花1.3億美元收購醫療器械公司Phagenesis,還與韓國三星集團宣布合作探索營養科學的潛力和數字傳感器技術,開發一個新的數字健康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的營養、生活方式和健康建議。


令雀巢欣慰的數據是,健康科學業務在雀巢公司比重逐年上升,這項業務2015年的銷售額達到40億瑞士法郎左右,占到雀巢總營收的4%以上。

 

更加深入的技術研究與跨界的融合將是食品行業科研的重大趨勢,也將在未來更加迅速和徹底地顛覆食品行業,這種速度或許像電商席卷全球的速度一樣的快,一樣的令人猝不及防,一樣令人不可預知。對於食品企業而言,毫無疑問,欲占領未來的制高點,無疑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基業長青之路——企業的價值與使命


姜汝祥在給《基業長青2-基業為何不能長青》作的序中說到:“真正說服我的,是柯林斯對“使命”與‘價值觀’的強調,很多偉大的公司當年都是出於比賺錢更崇高的目標而創建企業的。醫藥巨頭默克公司的創始人喬治•默克二世一直孜孜以求地想要治病救人…”


健康,營養,天然,歡樂,簡單等等,任何一個對於消費者有利的詞,不應當僅被視為炒作的概念,反而,應該是食品企業天然的使命。


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越來越受人追捧;天然食品飲料的崛起更是因為人們厭倦了不健康的食品;零食越來越受歡迎,以至於出現“正餐零食化”。不可否認,大眾的飲食生活,營養健康,甚至於身心的愉悅將越來越依賴於食品企業。對於食品企業而言,機遇與責任並存。


從商業邏輯來想,如何尋找下一個“流行的它們”?無非是不斷挖掘對客戶真正有利的需求並滿足他們如此簡單。


當所有食品的企業的使命是為了不斷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健康的產品,帶來更多歡樂,又何懼世界的萬千變化?

 

參考資料


本文寫作過程中參考資訊、新聞性文章109篇,搜集27家主流企業年報的相關新聞。由於篇幅太長,無法在本文中全部展示,這些信息對於有興趣研究當前食品行業趨勢的業內朋友或有幫助,有興趣的朋友可聯系作者獲取。(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35

雄安概念股午後逆勢走強 北京科銳連續兩日漲停

5月9日消息,今日早盤一直小幅下跌雄安板塊午後走強。截至發稿,北京科銳、冀東裝備、博天環境強勢漲停,中持股份幾近漲停,銀龍股份、恒泰艾普暴漲5%以上,博深工具、建新股份等個股亦有不同程度的大漲。

消息面上,人民日報5月9日刊發河北省委書記趙克誌文章。趙克誌稱,雄安新區將研究建立土地收儲制度,鐵腕治理違章占地用地,不搞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財政,嚴禁大規模搞房地產開發。采取最嚴格的措施,同步加強對新區以及新區周邊、京冀交界地區的全面管控,防範和打擊炒地炒房炒房租投機等行為。將研究制定與新區功能定位相適應的人口和住房政策,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路子。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科銳已經連續兩天漲停。

北京科銳5日發布晚間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10000萬元在雄安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雄安科銳配電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稱),公司以現金出資10000萬元,出資占比100%。公司目前在雄安新區無存量業務,成立雄安新區子公司將充分發揮公司在配電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結合其從電力設計到施工的全方位資質,參與到雄安新區的智能電網建設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31

近一個月內外資逆勢抄底金融股 保險板塊集體直線拉升

5月12日消息,今日早盤,保險板塊延續昨日強勢繼續走強,截至發稿,天茂集團漲停,西水股份漲逾6%,新華保險大漲近5%,拉出17連陽,股價創去年12月以來新高。另外中國平安漲3.5%、中國太保漲逾3%、中國人壽漲近3%。

消息面上,2016年上市險企凈投資收益率普遍上升,但總投資收益較去年普遍下降。從資產配置結構看,險資大類資產配置在2016年對權益類投資基本保持謹慎,固定收益類特別是非標資產占比有所上升。

同時從滬市情況來看,外資非常青睞金融板塊。公開資料顯示,最近一個月內,在每日上榜的滬股通十大成交股合計凈買入金額排名的前10位中,金融板塊個股占據7席,這一占比也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其中,中國平安成為近一個月內海外資金最為關註的金融個股。在上述21個交易日中,公司16次上榜當日滬股通十大成交個股,上榜頻次與貴州茅臺並列第一。其間,海外資金凈買入天數居多,合計凈買入金額接近12億元。

此外,中信證券、方正證券、招商銀行、華泰證券、興業銀行、新華保險成為近一個月內海外資金凈買入較多的其他金融個股,且每只個股獲得累計凈買入金額均超過1億元。

而從持股數量和持股比例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外資對金融股的偏好也可見一斑。據港交所披露易網站顯示,從4月12日至5月10日,外資借道滬股通持有方正證券股份數量占其總股本的比例從10.94%增至12.99%,成為其間外資增持比例最大的一只個股。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金融監管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被內地投資者高估,而出於對監管推進帶來的整體系統性風險擔憂程度下降的預期,可能成為外資“一擲千金”的主要出發點。

華泰資管權益投資部投資經理魏昊表示,除了國內保險消費的規模爆發和質量提升帶來保險板塊的內生增長外,保險股近期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與金融監管帶來的積極因素密不可分。不僅如此,魏昊認為,近期保險股上漲的邏輯可能會擴散至整個金融板塊。“長遠來看,在本輪金融監管和風險排查工作告一段落後,包括銀行股在內的金融板塊估值可能逐漸回升。”

同時,利好消息還有,銀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銀行業在降杠桿背景下規模增速放緩,但不良指標得到改善,基本面平穩向好。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屈俊認為,雖然隨著金融去杠桿的深化,MPA考核趨嚴,銀行同業鏈條監管更趨嚴格,短期銀行業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鑒於行業基本面企穩,且當前板塊估值處於合理偏低區間,銀行股配置價值將有望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54

無懼暴跌 資金逆勢搶籌創業板ETF釋放信號

5月23日,A股市場再度演繹出權重撐指數、中小創暴跌的一幕。截至收盤,創業板創業板指數大跌1.67%,上證50指數上漲1.27%。

然而,令市場人士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專業的投資者卻在“反向交易”,逆勢搶籌創業板標的。有公開數據顯示,近期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大盤基金紛紛遭遇凈贖回,而創業板ETF單只基金在最近兩個月則實現了8億多的凈申購。ETF申購者向來是A股市場最為專業的投資者之一,它們的持倉變動極有可能對行情波動產生一定的指向意義。

一些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機構人士對此解釋稱,ETF投資者多數是資金量龐大的機構投資者,它們如果看好未來創業板的走勢,會考慮分批建倉進行左側交易。短期來看,創業板個股存在短期超跌反彈的可能性,但整體而言遠未達到反轉的地步。華南一位資深公募基金投資總監明確向第一財經表示,當前寧可維持相對的低倉位,也不願意貿然加倉創業板。

大資金換倉信號?

A股市場近期展現了較為明顯的“二八分化”格局,以白酒、家電為代表的消費股、保險為首的金融股強勢上漲,但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延續弱市整理。指數層面,今年以來上證50指數漲逾5%,而創業板指數跌幅超過10%。個股表現來看,貴州茅臺叠創新高,最新收盤價為454.2元,年初以來漲幅36%;格力電器、海康威視等一批同樣叠創新高,今年以來漲幅超過30%;創業板個股實現上漲的比例僅為四分之一,其中40多只股票跌幅超過40%。

不過,有別於A股的盤面表現,基金市場上的一些專業投資者正在反向操作。最近,一批ETF投資者不斷加倉創業板基金,減倉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大盤基金。與此同時,投資香港市場的H股ETF等熱門題材基金也遭遇了一定的減持。據Wind資訊數據,上證50ETF場內流通份額在5月11日是125.05億份,到了5月22日縮減為119.46億份;滬深300ETF方面,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場內份額5月11日為58.3億份,到5月22日降至58.22億份;H股ETF場內流通份額5月11日為71.6億份,到了5月22日縮減為68.31億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創業板ETF最近兩個月受到了資金的青睞,場內流通份額4月初為27.63億份,到5月初增加至28.55億份,而截至5月22日又上升到了32.49億份,若以5月22日的凈值1.7151元來計算,4月以來,累計有8億多的資金凈申購了創業板ETF。

一些接受采訪的機構人士對此解釋稱,創業板短期存在超跌反彈的可能性。在經歷了大幅下跌後,其估值得到了一定的修正。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63家創業板公司,總市值跌破了5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50倍,低於歷史均值水平。

“異動可關註,但不必跟隨。”中航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郁峰對第一財經稱,這可能是機構大資金左側交易的行為,如果它們看漲未來創業板的表現,前期可能會選擇分批布局。ETF投資者資金量比較大,普通投資者不必進行跟隨操作,反而可以利用的“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待行情平穩後進行右側交易。

風格切換尚難

2016年以來,創業板指數整體下跌35%的大背景下,614只創業板公司中,94家個股股價腰斬,其中欣泰電氣跌逾80%、金亞科技及兆日科技跌幅超過70%。盡管如此,多數機構人士把創業板近期並不存在行情反轉的可能性。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認為,創業板去年的業績高增長很大程度反映的是2015年以來外延式並購帶來的貢獻部分,但進入2017這部分積極因素反而變成了消極因素,未來大小非解禁壓力可能會制約創業板的走高。

觀合資產合夥人王忠波對第一財經稱,創業板的弱市可能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有方面,一是由於A股IPO發行節奏在加快;另一個原因則是,重組和定增監管的趨嚴使大量殼資源的價值大幅降低。

相反對於創業板走勢的謹慎,有機構人士更看好強勢白馬股短期調整的機會。張郁峰稱,白馬股的強勢近期表現比較充分;它們的股價有業績支撐,即便短期出現調整,持續的時間也將是短暫的,深度回調的概率較低。“調整可能是一個介入的時機,不能輕易否定白馬股未來的行情。”張郁峰表示。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機構認為,真正具備內生增長能力、業績出眾的創業板等中小盤股可能會早於指數先行持穩,但這樣的股票應該具備高成長潛力,符合社會轉型和消費升級的現實需求。

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稱,“指數掩護下的個股估值擠水分”背景下,價值護盤,前期強勢板塊的熄火跡象進一步顯現,雄安概念進入了從一線龍頭到二、三線個股的擴散後的回調階段,而次新板塊也遭受重挫,反映了市場磨底過程情緒的反複。A股底部的構築是一個過程,磨底階段攻防兼備是基礎,同時也應逐步篩選和參與成長左側的布局機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71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102/165805.shtml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棠溪 棠溪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大熱的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突然“熄火”了。

摩拜和ofo兩分共享單車天下,紅的綠的藍的單車漸漸消失於街頭……

共享汽車雖入局時間尚短,但已有死亡之例。10月27日,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享汽車品牌EZZY突然宣布解散,並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終止EZZY平臺的服務,並正在積極處理後續事宜,成立清算組,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在共享汽車和單車紛紛倒閉之際,國內短租平臺卻頻傳融資捷報:近日,途家正式宣布融資後,小豬短租傳出新一輪融資消息,而木鳥短租的融資傳聞仍在持續發酵。

都是共享經濟,為何結局迥異?

 

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重資產運營,在線短租輕裝上陣成本低。

當前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都是企業自主開發產品,然後再投入到市場進行租賃的運營模式。這本質上是企業自產自銷的套路,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屬於租賃範疇,相當於原來的租車行業。

同時,企業為了爭奪所謂的“市場占有率”、“流量”,必須大量生產、購買新的車輛投放市場。同時這兩類企業都需要大量的維護成本投入,如共享單車的修理人員、城市車輛停放等;共享汽車則需要充電樁、停車場、線下運營人員等,這讓企業從單純的“輕資產平臺”變成了“重資產出租商”,企業運營成本高,難度大。

共享房屋則不然。“輕裝上陣”的短租平臺不必直接持有房屋,只要通過線下團隊的開發將市場已有的閑置房源收錄至平臺即可,甚至中間的經營都是由房東個人完成,平臺通過技術手段提供向C端用戶出租的功能。對於短租平臺來說,所投入的成本只有平臺開發與維護和線下少量團隊的審核、客戶服務等。所以短租平臺投入成本和人力物力有限,企業運營成本自然要低。

共享單車和汽車商業模式成企業桎梏,想要盈利難。

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屬於高頻低消產業,用戶使用的頻率高,但單價低。也正因為這一點,進入這些行業的玩家會在前期通過“燒錢補貼大戰”來占領市場,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企業必須持續註入大量的後續資金,否則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必死無疑。除此之外,低價的租金收入“對峙”高昂的經營成本,企業想要實現高額盈利很難。這也是近期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等單車接連倒閉的誘因之一。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公開表示:如果失敗了,就當做公益。

共享房屋的商業模式則明朗很多,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收取10%的傭金賺取利潤。本身企業運營成本低,房屋出租動輒成百上千,傭金可觀。再加上民宿短租越來越受用戶認可,短租平臺經營狀況實現高速增長,企業實現盈利很快。被稱作中國版Airbnb的國內最大短租平臺木鳥短租日前發布的數據——2017年前三個季度營業額均達到400%的高增長率也驗證了這一點。

共享單車和汽車進入資本入局後期,增值空間小,在線短租正處於強勢發展期,投資潛力大。

共享汽車成本高,前期投入資金大,後期車輛的維護難度強,加之其區域發展的局限性不可改變,北京的共享汽車EZZY就是這樣被拖垮的。發展相對不穩定的共享汽車,汽車的破損及停車等難題尚未得到解決,用戶體驗差成為阻礙共享汽車發展的根源之一。正因如此,資本方多為汽車相關廠家,業界對共享汽車多持懷疑態度。

在共享單車領域,資本一度熱捧,跟投下註者眾多。但目前市場上ofo和摩拜已經成二分天下之勢,其他單車企業或倒閉或轉投二三四線城市尋求生機。而且,以騰訊和阿里為首的兩大巨頭資本陣營的融資輪數和金額都已經讓後來者望塵莫及,且回報率已經到了一定高度,資本此時再投入已經意義不大。

反觀在線短租,市場存量房數量巨大,資本投入和經營都處於發展前期,加之旅遊消費升級帶來了用戶旅遊度假觀念的改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利好,讓紮實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短租平臺投資價值更高,因此更能吸引投資者加入。

共享領域的發展長線與否取決於其產品生態鏈附加價值。

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消費場景有限,導致其自身合作具有一定局限性。共享汽車本想從廣告方面尋求新的消費場景,但成都市即將實施的“共享汽車”新政明確規定:車身除logo外無其他廣告,這一規定打破了共享汽車開拓“新盈利點”的幻想。再看共享單車,也試圖通過與充電寶、雨傘的合作拓展消費場景,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價值,但前途仍未可知。

相較以上二者,在線短租的消費場景相對豐富,而短租平臺也看到了這一優勢。木鳥短租創始人黃越曾在采訪中表示,民宿將成為旅遊行業的一個較大入口。“因為現今民宿的遊客基本是自由行,所以房客除了在我們平臺訂房外,往往還有預訂景點門票、租車、去哪玩、去哪吃,甚至購買土特產等多種周邊需求,木鳥短租下一步也會做短租領域的縱向延伸,為房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基於此,木鳥短租在推出地主之誼服務外,又於近期在部分房源中加入場景消費服務。

投資是一場頭腦遊戲,投資者都有著“狠辣”的眼光,重資產、盈利難對戰輕資產、盈利快;低投資價值對戰高增值前景,共享單車和汽車與共享房屋的投資潛力高下立判,也許這就是資本競相入局短租民宿的原因吧。

共享汽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41

分析師認為中興被禁“影響大”,通信板塊卻為何逆勢上攻

變本加厲!

消息稱,當地時間4月17日消息,美國監管機構當日采取一項措施,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包括華為和中興通訊(000063.SZ)在內。

此前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4月16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理由是未如實披露曾向違法行為雇員支付全額獎金,且未發出譴責函,因此禁止中方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技術7年至2025年。

受此影響,通信板塊在4月17日全線下跌,中信一級(通信)下跌2.79%。“影響非常大。”當問及中興事件的看法時,某上市券商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

或出於謹慎考慮,多家基金公司公告下調中興通訊估值達到20%,約2個跌停。

影響不小

賽迪研究院在2016年4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興通訊是全球第五大、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主要業務領域對國外芯片依賴嚴重。其分析得出,中興全線產品過多依賴於美國芯片和光模塊廠商,美國制裁將對中興造成“打擊”。

到了2018年,這種情形或沒有太多的改變。華創證券研報指出,中興對美產品依存度大,此次禁令嚴重影響中興業務:電信設備運營業務占到中興目前業務約60%,其中包括 FPGA、基帶芯片、服務器芯片、光模塊等在內的關鍵組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占中興采購比例的 30%-40%,國內自主替代能力很有限。

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則指出,中興通訊約有20%至30%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據了解中興備有供2個月左右生產需要的零部件存貨,中興通訊需要的高速ADC/DAC、3D MIMO芯片、調制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目前暫時沒有國產芯片廠商可提供替代品。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全球高端光通信芯片都依賴於美國,中興通訊也給ACACIA等美國光器件公司帶來了很大業績貢獻。僅僅芯片領域,中興通訊就多達數十家美國芯片供應商,在中興通訊幾乎所有產品領域,幾乎所有細分環節都有著美國芯片的身影。

“中興一大部分芯片采購來自於美國,是不能夠替代的。若真的斷供,意味著中興的設備產品不能按時交貨,因為庫存可能就1-2個月,也比較有限,對業務來說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短期而言對業績的影響也很大。”北京某公募基金通信行業研究員與第一財經記者交流時稱。

“無線+有線的設備基本上就是中興和華為,一家出了問題,那肯定是對行業的影響比較大。”他說。

唐川稱,據了解,中興備有供2個月左右生產需要的零部件存貨,若不能盡快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會影響其相關業務。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禁止對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初步估算中興通訊受影響的業務或達400億以上。

當地時間17日,有進一步消息稱,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禁止無線運營商使用補貼購買中國電信業務。意味著,中興之外,華為也受到波及。這次禁售事件將我國信息產業的短板充分凸顯。

“我國通信產業元器件產業仍然相對薄弱,在低速光芯片、射頻器件等領域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國產替代,但是部分領域如高端CPU、FPGA、AD/DA、射頻芯片等高端電子元器件、操作系統等領域仍然相對薄弱。”聯訊證券表示。

基金下調估值:“2個跌停”

從美國主要光器件廠商收入來看,近幾年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地區的收入增長,成為美國光器件公司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對中興禁售後,acacia股價下跌36%。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果禁運實行,對中美兩國企業來說,是兩敗俱傷。

“此次禁運正值中美貿易戰之際,美方以此作為談判籌碼的可能性極大,根據類似歷史案例,最終在雙方政府的幹預下將走向和解。”唐川預計。

停牌前,中興通訊的收盤價為每股31.31元,按照基金公司給出的25.36元的估值,比停牌前收盤價低了20%,即預估了兩個跌停。

“中興還在停牌,所以至於給出多少估值並不重要。等到複牌的時候,會把後面的信息結合起來再看才能決定到時的股價。”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不過,更多的基金公司則選擇暫時按照指數收益法對中興通訊估值。多家基金公告,根據有關規定,並和托管人協商一致,自2018年4月17日起,對公司旗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中興通訊”采用“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待股票複牌且交易體現活躍市場交易特征後,將恢複采用當日收盤價格進行估值。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653只公募基金持有中興通訊,合計持有數量達到3.26億股,按照停牌前收盤價估算,公募基金持有市值約達100億元。

從持倉數量看,去年底有三只規模較大的基金持倉中興通訊超過1000萬股,分別為招商豐慶、南方成份精選和匯添富民營活力。

同時截至去年年末,在南方成份精選、南方高增長等基金中,中興通訊都是第一大重倉股,且占有基金凈值的比例都超過了8%;金元順安成長動力中,中興通訊占有該基金凈值的比例更是達到了約9.82%。

4月18日,通信板塊低開高走,截至收盤通信(中信一級)上漲0.63%,6家上市公司漲停。

而這或許與美國的讓步有關。

根據美國4月17日提交WTO的文件《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某些商品的關稅措施》,美國表示願意與中國進行磋商。

亦有分析人士稱,2018年是5G三波投資浪潮的起點,主設備是未來3年通信板塊中確定性最大、收益最高的板塊。中興背靠中國大市場與公司治理持續改善的基本面向好趨勢不會因為此次事件中斷,成為5G時代通信設備商市場格局再平衡最大受益者的大邏輯也沒有發生變化。

“從長期來看,這將促使中國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在通信行業中5G技術和高速光電芯片、通訊芯片等領域,加速占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唐川也在研報中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86

滬指弱勢回調再創階段新低,芯片概念逆勢走強

周三早盤滬深兩市股指繼續高開低走,滬指盤中跌破前期低點,創出3041.63點的階段新低。深圳市場上,盡管集成電路等概念股逆市走強,但深市主要股指依然出現深幅回調,創業板指盤中一度跌逾1%,60日均線告失守。截至上午收盤,滬深兩市股指全線飄綠,市場成交量較昨日放量。

午市收盤數據(來源:Wind)

滬深兩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55.43點,下跌11.37點,跌幅0.37%,成交額1,14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11.47點,下跌83.69點,跌幅0.81%,成交額1,56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72.91點,下跌10.83點,跌幅0.61%,成交額544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投放1500億元。

盤面上,集成電路、半導體及元件、芯片概念、鋼鐵以及衛星導航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海南、種植業與林業、公交、石油礦業開采以及馬彩概念領跌。

熱點板塊:

集成電路、芯片板塊周三早盤逆勢反彈,截至上午收盤,國民技術、大唐電信、博敏電子、必創科技、兆日科技、華鋒股份、明陽電路先後漲停,紫光國芯漲逾8%,臺基股份、文一科技、蘇州固鍀、興森科技、歐比特、綜藝股份、上海貝嶺、富瀚微、盈方微、滬電股份、亞光科技漲逾6%。消息面上,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的生產線設備安裝將於7月底完成,為三季度的大規模量產鋪平了道路。機構認為,隨著智能終端對於存儲數據量需求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將延續快速增長。

跌幅榜上,海南、種植業與林業、公交、石油礦業開采以及馬彩概念領跌。

消息面:

1、發改委稱,紮實組織開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批試點工作。目前,第一、二批19家試點企業改革工作正有序推進,涉及資產9400多億元。第三批試點企業共31家,其中,10家中央企業下屬企業已有9家報送試點方案,正在研究批複;21家地方國有企業試點企業中,已有10家試點方案得到省(區)政府批複,其余11家企業正在履行報批程序。

2、美國監管者將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此舉的目的是禁止美國運營商利用普遍服務補貼向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采購設備。普遍服務補貼一年的總額約為90億美元,主要為高成本的農村地區、學校、圖書館和低收入群體提供支持。

機構觀點:

山西證券指出,短線來看,大多數機會來源於短線交易性,投資者沒有長線持有的願望。築底行情可能會持續下去,板塊可能會繼續輪動,需要靜待相關政策落地與不利因素釋放,以防禦性策略為主。中期維度下,市場仍將在流動性偏緊而經濟不悲觀的平衡木上行進,市場也將繼續維持結構性行情。

方正證券認為,短線大盤創新低後,有望技術性反抽,反抽高度與量能釋放成正比,但趨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 操作上,控倉位,輕倉者觀望為主,或逢低關註底部補漲股交易性投機會,回避近期股價漲幅過高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95

大盤持續低位震蕩,醫藥板塊逆勢走強

周三滬深兩市股指低開震蕩,由於金融、周期板塊盤中集體回調,上證綜指全天在10日均線附近維持弱勢震蕩。深圳市場上,得益於5G、軟件以及生物制品等概念板塊輪番活躍,創業板指逆勢走強,盤中最高一度漲近1%。截至全天收盤,滬深兩市股指大面積飄綠,僅創業板指收漲,兩市成交量較昨日顯著縮量。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滬深兩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7.97點,下跌10.95點,跌幅0.35%,成交額1,61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47.1點,下跌9.72點,跌幅0.09%,成交額2,58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19.41點,上漲12.55點,漲幅0.69%,成交額1,010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1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凈回籠1500億元。

盤面上,高校概念、生物制品、醫藥電商、醫療器械以及通信設備漲幅居前。跌幅榜上,煤炭開采、銀行、可燃冰、海工裝備、有色冶煉板塊領跌。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醫藥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普遍超預期,疊加國內首只醫藥獨角獸藥明康德今日IPO等利好影響,醫藥板塊周三整體走強,細分領域中,生物制品、醫療器械板塊個股漲幅居前。截至全天收盤,基蛋生物、樂普醫療、博濟醫藥、振德醫療先後漲停,康泰生物漲逾9%,安圖生物漲逾8%,塞麗斯、萬孚生物、長生生物、美康生物漲逾7%。

5G概念及通信設備板塊延續前一日強勢,周三繼續強勢上行。截至全天收盤,華脈科技、神宇股份、意華股份、欣天科技、科信技術、吉大通信、同洲電子、華訊方舟、奧維通信、鑫茂科技先後漲停。中富通漲逾8%,中新塞克漲逾7%,立訊精密漲逾6%,共進股份、超汛通信、國美通訊漲逾5%。

跌幅榜上,煤炭開采、銀行、可燃冰、海工裝備、有色冶煉板塊領跌。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特朗普當天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雙邊會議前告訴媒體,中美雙方對磋商相當認真。中國商務部日前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希望來北京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2、據了解,工信部今年將全面修訂銅、鋁、鉛鋅、鎢、鉬、錫、鎂8個品種的行業規範及準入條件,明確行業規範,鼓勵和引導行業轉型升級,提高技術、能耗、環保等門檻。在完善監督管理辦法和申報大綱方面,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對已公告企業實施年度審核,同時完成第四批同規範企業的公告。

機構觀點:

網信證券指出,受美股重挫利空影響,A股今日明顯低開,在有效守住重要均線支撐的前提下,回踩或是低吸介入機會。操作上,保持謹慎觀望,合理控制倉位,適當參與市場局部性機會。鑒於上證50標的股票已經率先調整到位,加之5月份MSCI即將公布MSCI成分股,關註短線反彈的主線之一上證50調整到位的成分股。逢低適當關註區塊鏈、地產、鋼鐵、石墨烯、優質次新股、高送轉等板塊龍頭個股。

國都證券認為,當前市場領漲主線凝聚力與持續性有限,或有待擴大內需著力點與微調略松政策的確認。此外,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導致供應擔憂,市場通脹預期上升,海外市場調整壓力釋放,或制約 A 股本輪修複信心。以上內外不確定因素下,預計近期估值修複動力或溫和,反彈過程或較為猶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30

滬深市場縮量震蕩,環保概念午後逆勢崛起

周三滬深兩市股指低開震蕩,指數整體走勢偏弱。盤中,由於鋼鐵、證券等大盤股出現顯著回調,上證綜指全天在開盤線下方維持弱勢整理。深圳市場上,概念股走勢同樣出現分化,深成指、中小板指均於60日均線附近承壓。截至全天收盤,滬深股指大面積飄綠,但跌幅均較盤中有所收窄,兩市成交量較昨日顯著縮量。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滬深兩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59.15點,下跌2.35點,跌幅0.07%,成交額1,53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89.07點,下跌18.73點,跌幅0.17%,成交額2,29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55.81點,下跌1.06點,跌幅0.06%,成交額826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公開市場操作,因今日有20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1000億元。

盤面上,采掘服務、儀器儀表、環保工程、油品改革以及頁巖氣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草甘膦、證券、鋼鐵、獨角獸概念以及自由貿易港概念領跌。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生態環境部今日啟動“清廢行動2018”,受此影響,環保工程板塊午後發力,板塊整體漲幅居兩市前列。截至全天收盤,環能科技漲停,偉明環保漲逾7%,中材節能、德創環保漲逾4%,先河環保、海峽環保、上海洗霸漲逾3%。

石油石化以及采掘服務板塊今日整體走強,截至全天收盤。恒泰艾普、仁智股份、石化機械漲停,安控科技、惠博普、大慶科華漲逾4%、潛能恒信、貝肯能源、廣聚能源漲逾3%。消息面上,由於地緣政治再起波瀾,5月8日國際油價再度大漲,美國WTI原油期貨大幅上漲至70.84美元/桶,而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最高觸及76.34美元/桶。

跌幅榜上,草甘膦、證券、鋼鐵、獨角獸概念以及自由貿易港概念領跌。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生態環境部今日啟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即“清廢行動2018”,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幹力量組成150個組,對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生態環境部指出,本次專項行動從5月9日開始至6月底結束。

2、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表示,在當前形勢下,中日韓更應堅定地站在一起,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做法。要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推動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引領推動制定東亞經濟共同體藍圖。

機構觀點:

上海證券認為,A股反彈仍會延續,但對於繼續反彈空間保持一份謹慎。自3050以來的反彈,多方並未經歷太多的反壓,途徑區間成交稀少,且啟動板塊多為低位超跌品種,不用消耗過多能量,但後續情況有所不同,再推進40點將逐步接近3200點和上端缺口,該反彈目標需要多方更大動能。配置方面,券商依然是不錯選項,同時MSCI臨近,低位藍籌調整充分也可適度配置,此外,臨近世界杯,主題方向上,啤酒、食品、彩票等低位品種可適度博弈。

愛建證券指出,短期的多方目標基本完成,而收複是否有效仍需未來幾天確認。伴隨著股指的逐漸回升市場上檔的壓力也在逐步增大,兩市的成交量將決定市場反彈的高度。預期短期市場延續寬幅震蕩,維持控倉精選個股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63

滬深股指全線收跌,煤炭有色逆勢走強

周五(5月11日)滬深兩市股指高開低走,個股跌多漲少。盤中得益於銀行、有色以及煤炭板塊整體表現穩健,滬指在5日均線上方維持窄幅震蕩,但臨近尾盤,多方支持力度有所減弱,指數跌幅擴大。深圳市場上,醫藥生物及芯片等概念板塊集體回調打壓市場人氣,深市主要股指表現疲軟,基本都以全天最低點收盤,創業板指盤中跌幅超過1%。截至全天收盤,兩市主要股指全線飄綠,兩市成交量與昨日基本持平。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滬深兩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3.26點,下跌11.15點,跌幅0.35%,成交額1,67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34.3點,下跌95.47點,跌幅0.89%,成交額2,46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34.78點,下跌30.58點,跌幅1.64%,成交額875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因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200億元。本周凈回籠1400億元人民幣。

盤面上,汽車整車、有色冶煉、煤炭開采、鋰電池、稀土永磁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醫療器械服務、富士康概念、海南板塊、水泥板塊以及國產軟件概念領跌。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有色金屬板塊周五全天表現強勢,細分領域中,鈷業及鋰業相關上市公司整體漲幅居前。截至全天收盤,盛屯礦業、華友鈷業漲停,寒銳鈷業漲逾8%,洛陽鉬業漲逾5%,鼎勝新材漲逾4%,白銀有色、西藏珠峰、中鎢高新、天齊鋰業、建新礦業漲逾3%。

煤炭開采板塊午後快速走高,一度帶動股指反彈。截至全天收盤,陜西黑貓漲逾7%,山西焦化漲逾6%,兗州煤業漲逾3%,陽泉煤業、潞安環能漲逾2%。機構指出,進口煤政策收緊觸發煤價上漲,本周動力煤價格繼續走高。

跌幅榜上,醫療器械服務、富士康概念、海南板塊、水泥板塊以及國產軟件概念領跌。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美國政府近日舉辦“美國產業人工智能”峰會,提出由政府協調,整合產業和學界力量,保持美國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領導地位”。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當日發表聲明說,人工智能在推動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方面表現出巨大價值,白宮將繼續把“人工智能作為政府的研發重點”

2、正當國外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備受關註之際,江蘇藥企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福可維於5月9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這意味著中國腫瘤領域的原研創新藥——安羅替尼正式上市。

機構觀點:

網信證券指出,技術上,滬指5日線已上穿10、20及30日線形成短線多頭趨勢,有繼續慣性沖高動能,但需要註意上方60日線3200點附近存在的壓力。目前滬指短期圍繞3175點附近進行反複震蕩蓄勢,量能不能有效釋放也將制約股指向上拓展空間的力度,若量能依然維持現階段水平操作上還是以低位關註沖高落袋的短線思維為主。

萬聯證券認為,A股區間震蕩格局的打破需要業績端或者無風險利率端出現重大變化。短期來看A股凈利潤增速下滑的趨勢仍未改變,同時金融業去杠桿仍將進行之中,無風險利率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基礎。情緒面的變化決定短期市場的表現,市場區間震蕩的格局並未改變。在A股納入MSCI之前,外部資金流入預期強烈,支持市場情緒的恢複。短期個股的局部性行情仍將繼續演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